时间:2023-02-27 11:09:19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扩展训练总结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1)主题句的位置:请找出段落的主题句
Smoking is harmful to your health. Experiment show that smoking can cause cancer. Besides the most serious disease cancer, smoking can also cause other health problems. For example, it gives one a “smoker’s cough”. Finally, studies have shown it is easy for smokers to catch colds. Whether you get an unimportant cold or the terrible killer, cancer, smoking is harmful. Is it worth it?
2)写好主题句, 有两条原则
①主题句要明确, 句中须有一个词,词组,或从句让读者一目了然本段的确切主题, 明确本段的重点或观点。
②主题句要概括, 它陈述你要说明的重点和观点,句中必须包含有可扩展主题的词,词组或从句。他应该是你将进一步表明你的态度和看法的概括。同时, 主题句有利于控制作者本人的主题的扩展。
练习:下面一段没有主题句,请根据全段内容拟定一个主题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For example teachers live by selling knowledge, philosophers by selling wisdom and priests by selling spiritual comfort. Though it may be possible to measure the value of material goods in terms of money, it is very difficult to calculate the true value of services which people perform for us. The conditions of society are such that sills have to be paid for in the same way that goods are paid for at shop. Everyone has something to sell.
2.扩展句
扩展句的作用是丰富,支持,扩展主题句的内涵。扩展句的表达形式是多种多样的, 可以按时间或空间顺序,从整体到局部从局部到整体的方法叙述,描写,说明或议论,也可用比较,对比,比喻, 推导,归纳,演绎的手段来展现。
在作文中, 我们常会谈到首先, 其次, 然后, 该如何表达?
1) first, second, third, last
2) the first, the second, the third, the last
3) to begin with, then, furthermore, finally
练习:根据所给的主题句和提示, 写好段落的扩展句。
主题句: How excited we were when we learned that we were going to have a spring hour.
①after―discussion―agree―climb―out of the city
②we―often pass by mountain―the first time―think of―climb it
③set out―early―morning
④about―an hour―begin―tired―still a long way―go
⑤short break―go on―climb
⑥lunch time―get to the top―mountain
⑦our beautiful city―below us―happy―very tired
结尾句:It proves that many things are just like climbing a mountain; they look attractive, but they are not easy to do.
参考答案:After a heated discussion we agreed to climb the mountain outside the city. We had passed by the mountain when we were taking a bus out of the city, but it was the first time we had thought of climbing it. We started early in the morning. About an hour later, we began to feel tired, but there was still a long way to go. We took a short break and then went on climbing. Not until lunch time did we get to the top of the mountain. At sight of our beautiful city below us, we felt happy though we were tired out.
3.结论句
结论句并非必不可少, 但它能起到以下的作用:(1)表示段落的结束。(2)总结要点,与主题句相呼应。(3)供读者就本段落的主要内容和见解有个深刻的印象或进行思考。
推荐几种常用结论句:
感叹句 1.(主题句:Life is limited, but knowledge is boundless.)
结尾句: How important it is to read good books!
疑问句2.(主题句:Books are full of knowledge and wisdom.)
结尾句:Why shouldn’t we read more books to search more and use them to develop our splendid future?
最近学习了《语文教学通讯》7~8月合刊关于作文教学的专辑,颇有启发。特别是关于构建习作序列和作文教学的技法训练,谈点收获。
反思一下自己的常规作文教学,往往是扔给学生一个题目,等学生写完后,打个分,有时间也只是讲评一下共同存在的问题或者读一读优秀的范文,结果发现写了好多篇文章,学生的水平还是没进步。
再看看中年级与高年级的作文教学课堂,你也是在强调写文章要注意写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他也是在强调写文章要注意写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这堂课是在讲文章要写具体、生动,那堂课也是在强调这一点,可再看学生的作文就是不具体、不生动。
由此我想,从三年级到六年级,必须构建一个习作教学序列,必须重视教师的引导,必须指导学生逐步学会一些习作的艺术手法,一些谋篇布局的技巧,一些立意构思的方法。
如何构建习作序列?要构建怎样的习作教学序列?这显然也是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
我认为,习作序列的构建应当包括两个层面:一要依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构建习作之文体序列,二要依据课文、例文的特点构建习作技法应用序列。
中年级学生作文刚起步,应以片段训练为主。习作主题侧重:以“趣”为主,激发学生习作的兴趣,记录生活中的趣事。学生技法侧重:不同的对话形式,人物外貌描写,人物神态运用,动词使用,总分总结构,过渡段的训练,详略得当等。
高年级学生习作主题侧重:以“情”为主,要学会情感类叙事文章的写作。习作技法侧重:选择典型材料,记叙与抒情、议论相结合,记叙要学会倒叙、插叙等,描写要学会侧面描写、场景描写、以动写静,点面结合等。
其实,关于习作技法,按照不同的标准可以划分为不同的系列。如按照作文成文过程,可以分为角度系列、标题系列、选材系列、立意系列、结构系列、语言系列、体式系列等;按照表现手法,可以分为陈述系列、描写系列、抒情系列、议论系列等。描写系列,又可以分为细节描写、性格描写、神态描写、景物描写等。划分并不绝对,有交叉之处,只要方便教学与训练即可。因此,以上中高年级的习作序列的构建还需共同商量、讨论。
要提高作文技法训练的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作文技法水平,我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教材示范
教材中的选文都是文质兼美的经典之作。这些文章不论从选材立意、思想情感,还是从表现技巧上看,都是小学生学习的范文。进行技法训练,首先要关注这些“典范”,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对这些“典范”细加揣摩、品味,力求悟得透,析得透,品得精,做到烂熟于心。在进行技法训练时,也要尽可能从这些“典范”中取材,这样既可保证技法的质量,还可以提高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二、阅读扩展
教材的例子质量虽然高,但数量有限,因此,必须利用课外阅读进行拓展。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外阅读时把有关技法的例子摘录出来,整理分类,品评鉴赏。但一定时间内,要规定摘录技法的具体内容,不能见到哪种就摘录哪种,那样就没有重点突出的效果,质量也难保证。同时,组织学生之间互相交流信息,以实现资源共享。阅读可以采用定向与不定向结合的方式。定向,是教师指定阅读的篇目,这些篇目包含本段时期正在进行的技法训练内容。定向阅读,目的性强,针对性强,因而收益明显,但也容易形成阅读疲劳,一定程度上减弱了学生自己发现的乐趣。因此,定向阅读要与不定向阅读相结合。
三、总结归纳
一、字词记忆和积累训练
据教育心理学中关于练习的研究理论“知识获得的心理机制是同化,即知识的习得是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原有的知识吸收并固定要学习的新知识的过程”。训练作为一种教学形式其实也是一种强化的过程,具有一定的强制性和反复性。目前,各地初中班容量普遍较大,人数较多,那么,怎么才能保证训练效果呢?最重要的是应考虑到学生的心理和年龄特点。初中生喜欢活动,瞬时记忆力强,对规律性的知识印象深刻。根据学生的这些心理特点,字词的记忆和积累训练可以采用如下方法进行。
1.丰富活动,反复强化
初中课文多以故事为主,人物角色分明,非常适合于开展自主、合作、探究性的学习实践训练。也就是说,即便是简单的记忆积累,也可以演化出多种多样的活动方法,从而符合初中学生的心理年龄特点和学习特点,让字词的积累有趣高效,在丰富活动和反复强化中,完成语文训练中的字词训练目标。
(1)读的活动
形式上有以个人为单位的自读、以小组为单位的合读、以全班男女生位的朗读、小组间的竞读等。在这样丰富的活动中,反复强化,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对字词知识就会有更深刻的认识和记忆。
(2)理解的活动
形式上有组内你讲我说、同桌你问我答、班级内你说我评等活动,在整体把握的基础上全班每个人都参与到字词的学习理解中,在理解中记忆,在记忆中理解,进而达到反复强化的作用。
(3)总结概括的活动
形式上有对比记忆概括法、复习提纲式记忆概括法、小组竞赛式的记忆概括法等。让记忆的知识成层次分明的线状排列,有利于学生字词知识的掌握。
2.总结规律,迁移扩展
言语能力的发展和思维能力的发展密不可分,语文训练的外显价值是学生言语能力的提升,而内在的价值在于言语思维能力的发展。内隐的言语思维能力和外显的言语实践能力共同构成了语文工具性的主要内容。
因此,即便是字词教学也不能只是着眼于简单的记忆背诵,深层次的语言训练是必不可少的。总结规律和迁延扩展的方式,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学习能力,为以后的进一步学习打下基础,特别是古文中的字词学习。
(1)分类积累的方法。
可以把用词造句的基本知识以及某些特殊的达规律教给学生,从而使学生掌握学习的基本方法,并学会自己学习并积累字词。古文的字词知识非常适宜用这样的方法。通过分析和积累,学生立刻就能悟出其中的规律,他们很快就理解了原来古文中有一类叫通假字的词语,以后就会自己去有意识的积累了。
(2)的方法
通过比较积累,,更能有效的引导学生把握不同字词的规律,提高他们宏观驾驭、发现规律的能力,从而有利于他们在积累字词知识时,进而起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比如,初中语文书中有许多“……然”的语言表达:怡然自得;颓然乎其间;泯然众人矣。通过比较它们的异同,同学们很快就会发现:其实“然”字作为词
缀通常当“……的样子”讲;置于句首当解释为“但是”。学生很快就会掌握,同样的词在不同的位置往往会有不同的含义,这有利于他们下一步的深入学习。
不止是古文的学习,现代文字词教学中的成语教学及文体教学都可使用类似教学方法。
语文字词记忆训练直接指向语文言语能力的提高,并且间接对学生的思维产生影响,也为进一步的提升学生品味语言,提高鉴赏能力铺平道路。
二、字词的感悟和鉴赏训练
在语文学习中,字词不仅是记忆的对象,更是交流的工具,是构建意象的材料。想要深入地感受文学作品的魅力,就离不开对字词的感悟和品读鉴赏。想要深入地感受文学作品的魅力,就离不开对字词的感悟和品读鉴赏。
1.创设情境,强化感受
(1)再现法,揣摩人物的感受从而感悟字词的含意
这是教师带领学生进入作者创设的意境、进而揣摩人物心理活动的方法。这个过程就是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积累,再造想象的培养过程,也是学生品味语言能力的训练过程。
比如,在教授《沁园春・长沙》这篇课文时,特级教师胡明道这样训练学生品读字词能力的。教师提问:“人们都说诗中有画,这首词中有无画面?如果你是画家,你该准备几种颜色?用语言给我们画一张‘橘子洲的秋季图’吧。”结果,学生自己的生活体验很快就被调动起来了。当然,课文中难以理解的字词也得到了顺利解决。
(2)幻联法,添加易懂形象从而感悟字词的含意
这是教师引导学生根据作品中的人、事、物、景、情,联想出另外的人、事、物、景、情,以准确把握作品中的形象,从而品读出字词的内涵,丰富自我感受的方法。联想,是创造性思维的品质之一,它是由一种事物想的另一种事物的过程。能否利用这些联系点(如因果、相类、相反、相似等),展开联想,是鉴赏能力高低的重要标志。教师在引导学生鉴赏时,要找准联系点,启发学生的勾联,从而解决字词的理解。
2.迁移比较,加深理解
在具体字词教学中我们会发现,一些字词的差异有时是很难用语言表述的。
如果采用意思相近的字词来替换原有的字词,或者去掉原文中的字词再来重新品读语句,你会发现原文词语的精妙之处立刻体现了出来。
比如,笔者在讲《卖油翁》这篇课文时,需要解决课文中许多不易理解的人物描写,于是笔者采用了这样的方法来解决。
师问:课文中有两处卖油翁说到自己技艺超群原因的语句,你能说一下他们有什么不同么?
生答:后者多了一个“亦”……
师:请读一读,说说他们有怎样的语气上的不同?
生答:前者有责备的意味,后者更诚恳,表现了他的谦逊与淳朴。
在传统的声乐理念中,将人声分为了自然声区(中低声区)、换声区和高音区。从这种分法上来看,换声区是一个承上启下的桥梁,是一个衔接点。换声区训练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声区统一、音域扩展、音色优劣、高音恐惧、舞台表演等等生理和心理上的一系列歌唱活动。人的嗓音客观上存在着“声区”的界限。未经科学、系统地声乐训练的人,一般只能唱出两种完全不同的声音:真声和假声。真声虽然结实,富有光彩,但是音域有限,很难上高音;假声虽然唱得高,但声音虚弱,缺乏力度。由于真声和假声之间音色差别极大,很难达到艺术歌唱的要求,为了寻求“扩展音域和统一声区”的科学唱法,人类经过了几个世纪歌唱艺术的探索和钻研,在实践中终于总结出了“真假结合”的换声区训练方法。
一、 训练换声区的基础
在声乐训练中,从自然声区向高音区上升时,在过渡声区有几个音会出现声音吃力,气息与声音脱节,甚至出现挤卡、呼喊的声音,它就像是一道“门槛”,把自然声区与高音区截然分开,那个“门槛”就是所谓的换声点。男高音的换声点一般在小字二组的#f或f,男中音比男高音低小三度,男低音又比男中音低小三度。在换声点以下的音区就是中低声区,建立良好、稳定的中低声区基础,是意大利美声学派歌唱训练的重要原则,凡是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师都会不厌其烦地在教学训练中让学生在中声区下工夫。沈湘教授更是从歌唱发声的整体状态、呼吸状态、发音状态和共鸣状态上总结了“四个稳定”,即打开的腔体稳定、控制的呼吸稳定、下沉的喉头稳定、共鸣的位置稳定。良好稳定的中声区是过渡好换声区、攻克高音的基础,沈湘教授用八个字作为良好中声区的衡量标准:“通”、“实”、“圆”、“亮”、“纯”、“松”、“活”、“柔”。
二、 男声换声区的训练方法
换声区训练的意义就在于把人声自然存在的“声区”界限统一,使自然声区与高音区完美地混合起来,把中间的那道“门槛”消除掉,使其换声区的桥梁作用显现出来,将人声有限的自然音域大幅度扩展,使集中明亮的美好音色在全音域中得到完美的统一,同时,换声区的良好衔接和过渡也是歌唱者永葆美好歌声和自我嗓音保护的秘诀。
1、“混合母音”(关闭)训练法
所谓“混合母音”是指在纯母音里混合掺入其他母音音色的成分,使母音“圆化”,给声音润色。沈湘教授指出:“混合母音不是把原来的母音唱成其他的母音,这个过程是渐变的,而不是突变的。”男声在自然声区里唱的a是一个圆的a,即在a的音色里掺入了o的音色,当唱到各自的换声点时,心里要主动地想着u的音色,口与舌的母音调整完全处于被动状态,此时就变成了a+o+u的混合母音了,但是听众客观的还是觉得唱的是更竖、更立、更挺拔高亢的a母音。这就是男声换声区训练中的“关闭”唱法。“混合母音”的调整方法主要是以听觉判断和心理成形上来进行训练的,它的“混合”规律是:在纯母音a的基础上掺入o和u母音的音色成分,使得声音变成a+o+u的混合母音音色;在纯母音e上混入i的音色,成为英文A的音色;在纯母音i里混入u的音色成分,成为汉语“鱼”的音色。这个“混合母音”的规律,使得男声的“关闭”唱法在整个音域的演唱过程中,将各声区的音色统一起来,圆润优美的歌声,犹如一串美丽的珍珠,散射出璀璨的光彩。
2、“半声”唱法
由于换声区特殊的客观困难,在训练时应该特别小心,切勿使用过大的音量去冲、喊。沈湘教授针对换声区的训练时强调:在开始练习换声区前的三个半音音阶时,音色亮、暗适度,以暗为主;音量大小适中,以小为主;声音刚柔相济,以柔为主;音色向后集中,向前反射,以后为主。综上所述,在练习换声区过渡时,主张采用“半声”演唱,主观想着“关闭”的感觉,让声音往后唱、往暗里唱、忘柔里唱、往小里唱,不去追求音量,“半声”唱,待声音通过“关闭”顺利进入头腔后,音量自然会有,音色也更加明亮、集中、优美、动听。
三、 换声区训练的心态
换声区训练的目的在于消灭声区的界限,在音域扩展时,始终保持声音的完美性、一致性,给听众留下完美无缺的印象。“声区”是客观存在,也就意味着换声训练是每一个学习声乐的人都要面对的问题,只要通过科学、系统地学习换声区唱法,就能解决问题的。很多学习者遇到换声区声音出现“破裂”时,就十分焦急紧张,越唱越槽糕。“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首先应当正确认识换声区的客观存在,用衡量中声区标准的“八字标准”把中声区唱好,不急于扩展音域,在换声区开始的三个半音音阶应当在心里想好怎么换声的准备,做到心中有数,然后用“混合母音”的方法把声音“关闭”好,集中精力、仔细耐心地过渡好中声区和高音区的“桥梁”。其次,选择练声曲和歌曲也同样重要,尽量多选择慢速、简单、平稳的练声曲和歌曲。学习者只有通过不断耐心的去训练、体验和熟记换声区的唱法,使之形成正确的下意识习惯动作,用积极的心态和丰富的想象把局部和整体组合起来,最终能够在不同的声区里,用自己塑造的“乐器”随心所欲地来表达丰富的思想感情,在声乐艺术里自由地驰骋。
参考文献:
在传统的阅读教学当中,教师一味地强调阅读的结果,没有真正传授给学生阅读的方法技巧,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因此,很多学生并不懂得如何开展阅读,对于阅读过程中涉及的一些问题也不是很了解,最终导致阅读效果不佳,长期下来很容易让学生对阅读产生畏惧心理。
其实,现代文阅读并不是简单地靠教师的讲解就能完成的,而是需要学生在不断的训练中积累经验,养成一套属于自己的阅读习惯。所以说,我们应该改变传统阅读教学中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表现自己,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而教师只起到一定的辅助作用,可以适当地传授给学生一些阅读技巧。
比如说,在阅读过程中如果有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可以做一些特殊的标记,利用符号标记法来开展阅读,不懂的地方可以打上问号,自己有心得的地方可以画上波浪线等。这些虽然都是一些小的细节,但 是对于阅读却有很大的帮助作用。学生可以根据教师的建议尝试进行阅读经验的积累,一些学生经过长期的摸索可能会觉得将关键词汇记录下来比较有帮助,有的学生可能觉得重点段落细致阅读的方式比较有帮助,根据学生自身的阅读特点来进行习惯的养成,逐渐的形成个性化的阅读方式。其实,经过这样的经验积累,学生就会发现现代文阅读并没有想象的那么难,只要找到适合自身的阅读方法就能有效提高阅读效率。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对学习有很大的帮助,能够解决很多阅读中遇到的常见问题,建立阅读的自信心。
二、拓展阅读范围,提高学生积极性
很多教师都发现了这样的问题,在平时的现代文阅读训练当中,学生表现得还不错,但是一到真正考试时就一塌糊涂,总结下来并不是学生心理素质等因素的问题,其中重要的影响因素就是平时的阅读训练范围过于单一。一般来说,在现代文阅读教学中,教师都会选择教材上的内容来进行训练,很少有机会涉及课外文章的阅读,阅读的范围具有很强的局限性,导致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不是很高。不论学生多么熟悉课内阅读材料都是不够的,需要教师进行积极有效的引导,让他们阅读的范围变得更加宽广,这样一来才能真正打开思路,拓宽视野。
虽然阅读的范围应该得到扩展,但是拓展的范围还需要教师进行合理把控,不是什么样的内容都可以阅读,而是要进行与课内材料相关联的拓展阅读,做好课内教学的延伸工作。比如,当学习完教材内容的时候,教师可以找同一作者的其他作品来进行扩展阅读分析,或者找同一风格的文学作品来进行扩展阅读,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来进行扩展阅读,并且总结一下和课内阅读的区别等。学生接触的材料多了,视野变得更加开阔,对于现代文阅读也会产生一定的热情,更加懂得如何分析和理解这些文章,自然而然地更加愿意去主动阅读和学习这些内容,进而产生较强的学习积极性。
三、注重心得体会,落实阅读实效性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现代文阅读更加注重的是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让学生逐渐形成阅读能力,这对学生的社会生存以及人际交往都有很大的帮助作用,同时也贯彻落实了阅读的实效性。
传统的阅读教学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是比较深的,阅读的最终目的就是让学生能够准确地回答问题,从而取得好的成绩。虽然说正确回答问题在某方面体现出了学生对于材料的理解程度,但是并不能完全代表学生的阅读水平,可能一些学生只是机械地套用现代文阅读的套路,并不是真正有了心得体会。因此为了真正落实这一问题,教师应从各个方面对学生的阅读效果进行检查分析。
Abstract: Aiming at the high school English teaching difficulty, I combined with teaching practice, summed up the development of English reading in the reading teaching significance, thus summed up the effective method of training reading.
Keywords: English reading teaching; broaden the reading materials; training method of reading
中图分类号:G623.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3)
在高中英语教学过程中,英语阅读教学尤为重要。英语教学不仅要传授语言知识、开拓学生语言能力,而且还要深化课文的内涵,扩展课文的外延,把课文含义延伸到学生周围的生活中,从而实现知识的有效拓展和延伸,最终达到提高阅读教学效率和质量的目的。但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我发现有时过多地对阅读文章进行扩展,往往让学生忽视对课文的理解;过多补充其他内容,让学生应接不暇,达不到预期的效果。所以,我对英语阅读教学扩展活动进行了反思,发现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扩展教学活动要注意四个方面,才能更好的、有效的发展阅读教学活动。 一. 注重课本阅读材料
课本是阅读教学的源泉,没有课本材料为依据,阅读就只能是空谈。所以扩展阅读是一种辅助课本阅读的手段。拓展必须在完成阅读任务的基础上进行,才能保证阅读教学的高质、高效。不管教师在教学中采用什么样的拓展方式,都必须有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课本知识。在阅读教学中,教师一方面要关注学生阅读的质量,让学生对文章内容理解透彻,学会把握文章的语言表达,从而建构知识体系。另一方面,教师还要教会学生阅读技巧,把握阅读方法和阅读能力。教师应该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引导学生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获取信息和解决问题。 二.注重思维训练的培养 有效的拓展应增加学生思维的深度,拓展学生思维的广度。如果阅读教学仅仅注重了表面内容的拓展和延伸,忽视了思维训练的培养,那么这种扩展训练只能是形式上的转换,而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拓展。教师要透彻地研究教材,挖掘和提炼阅读课文的精髓,精选拓展内容,设计循序渐进的任务;要关注学生的知识储备、能力需求、方法应用和兴趣爱好等认知活动的要素,并进行有效的训练。 三.把握好拓展阅读的质量
教师要根据教学的需要进行适当、得体的拓展,但并非每课必扩展。扩展应注重课内与课外的有效的结合,以促进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和思维的发展。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都可以作为扩展的切入点。课前可预习扩展,课中可引入扩展,课后亦可延伸拓展,关键是选好拓展的切入点,使拓展能够激活学生的思维,诱发学生表达欲望,让学生自己在阅读中体验、感受、领悟和思考。 但是在拓展的过程中,教师应根据文章的教学目的和学生实际情况选择拓展的内容和方式,过量或质差的扩展都会削弱拓展阅读的意义。 四. 学生是拓展的主体
在拓展阅读的教学中,主体应是学生,这样才能真正体现师生作为课堂“学习共同体”的角色。教师应是向导或协助者,为学生理解和应用文章营造氛围,并随时提供帮助。教师要尊重学生的阅读习惯和喜好,和他们一起选择与实际生活贴近或最受关注的相关知识来拓展学习。教师还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关注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以及方法的优化组合及和谐统一。
五. 在具体的课堂中,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拓展阅读教学。 1. 重新组合文章
我注重学生运用文章中的语言,结合自己体验,根据身边周围的情景,设计适合自己阅读任务,在语境中重新组合阅读文章的语言。
2. 转换文章的信息
指导学生以阅读文章为依托,筛选或改编获取的语言信息,转换文章的某一方面,如文体、表达顺序、情景或人物等,让学生在新的语言环境中进行语言实践。
3. 仿写阅读教材
一、用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改革课堂教学。
从参加新教材培训到实施课程改革以来,我反复学习有关的教育教学理论,深刻领会新课标精神,认真反思自身教学实际,研究学生,探究教法,逐步树立起以学生的终身发展为目的的教学思想,树立起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新的教学理念,在教学实践中积极探索焕发语文课堂活力,有助于学生能力提高与发展的语文课堂教学的新思路、新模式启发思维,训练方法为主的自读课文阅读方法、以感知――探究――反思――延伸为主线的重点篇目学习法、以合作――探究――创造――创新为核心的语文活动课等,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二、用生动灵活的教学方式,焕发课堂活力。
应试教学课堂围绕知识目标而展开,储存继承前人积累下来的经验和体验,但忽视了学生创新的动机、兴趣、情感、意志,如何激活所需的先前经验,新课标要求我们建立以自主、合作、探究为主的教学模式,激活学生好奇心,探究欲,培养学生主动思考、质疑、求索以及善于捕捉新信息的能力,并把这种能力的培养定为课堂教学的终极目的。例如在处理每单元的重点篇目时,我们始终采用整体感知――合作探究――反思质疑――拓展延伸的教学模式,根据不同内容精心设计问题,组织课堂教学。课堂上体现的是一种亲切、和谐、活跃的气氛。教师已成为学生的亲密朋友,教室也转变成为学生的学堂,学生再也不是僵化呆板、默默无闻的模范听众。他们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展现与培养,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组际互动,环境互动,在有限的时间内,每一位学生都得到了较为充分的锻炼和表现的机会。让学生成为课堂上真正的主人。师生的情感与个性融在其中,现实的生活进入课堂,学生在互动中求知,在活动中探索,既轻松地掌握了知识,又潜移默化地培养了能力。学生的整体素质有了质的提高,语文课堂真正焕发出它应有的活力。
三、用先进的教学手段,提高学习效率 。
新课程要求课堂要以更新教学手段为重点,借助各种媒体和教学资源让学生自主体验、感受,使得师生在探索中经验共享。信息时代多样的媒体和无所不在的网络正好为我们扩展课堂教学的领域,拓宽摄取知识的渠道,实现提高学生信息素养,开发学生的探究能力、学习能力、合作能力、创造能力提供了一个的可操作的平台。 教学中,一改过去课堂上过于注重知识传授,内容上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结构上过于强调学科本位,实施中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等状况,仔细研究教材内容,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将学生从原有的课堂圈子中“解放”出来,调动学生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使他们能够在自主探究与交流的过程中,不断挑战自我,扩展创造性思维。
四、用扎实多样的训练,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句型学习是高中英语学习的基础,也是提高学生的英语运用水平的前提条件。所以,很多教师对于高中英语的句型学习十分重视,不断创新英语句型学习的方法,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是,还是存在着一些问题,也遇到了一些困惑。下面结合自己的高中英语教学实践,针对高中英语的句型教学,提出几点自己的思考与做法。
1. 创设有效教学情境,激发学生运用句型
众所周知,任何一门语言的学习都需要特定的语言环境。对于我国的学生来说,英语学习之所以效果不太理想,主要原因就是没有良好的语言环境,既让学生们失去了通过交流沟通锻炼语言表达能力的机会,也体现不出英语语言的功能和价值,极大地影响了英语的学习效果。句子作为语言的一种非常重要的呈现形式,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发挥着承上启下的重要功能,一方面练习所学的语法和词汇,另一方面还可以帮助理解语篇的内容。句型的学习与掌握是建立在大量运用的基础上的。所以,在高中英语句型教学中,就需要通过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结合高中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感兴趣的内容,营造良好的英语学习氛围,让学生在外部环境的刺激下,产生强烈的表达欲望,从而达到运用句型进行交流练习的目的。
例如,在学习双重否定的句型时,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出示了一幅图画,图画的主题是“A boy is very bored, he can’t come down.”让学生借助图画的内容,来理解双重否定句型“I think it is not uncommon to find him reading the books.”所表达的意思。在这种直接形象的教学情境中,学生通过接受多种感官的刺激,就可以对于句型留下深刻的印象,并且产生运用句型进行表达的想法,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再通过为学生提供一些练习句型的机会,让学生充分地展现自己,从而达到训练句型的目的,取得比较理想的教学效果。
2. 通过多种方式比较,引导学生发现不同
不同的句型,句子的结构各异。通过比较这种句型上的不同,也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句型知识,并且更加准确地运用句型表达,提高学生的英语表达水平。高中英语的句型教学中,教师也要充分利用不同方式的比较,让学生发现其中的差别,总结得到一些英语语言的表达规律。在比较英语句型时,可以通过英语与汉语句型的比较,让学生发现英语与汉语两种不同语言在表达方面的不同,逐渐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训练学生的双语思维能力。
例如,在学习比较句型时,教师让学生举例表达“我的英语学习比她好。”这个意思时,有学生说:“My English study is better than hers.”还有学生说:“I study English better than she does.”教师把两个句子让学生比较两种说法不同,引导学生从各种语言学习材料中去发现英语语言的表达习惯,并且教育学生要尊重英语的表达习惯,按照英语的思维方式组织句子,让学生认识到通常在英语中表达这种比较句型时,往往都采用“I study English better than she does.”这种句型来表达。
3. 采用不同扩句练习,加强句型应用训练
总的来看,句型的掌握是建立在反复大量练习的基础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只有通过学生大量的练习,句型才能很好的掌握。但是,如果简单机械的重复同一种句型,难免会让学生失去学习的新鲜感,丧失学习兴趣,所以,就需要教师不断变化句型的花样,对于高中阶段需要掌握的各种句型,通过扩展的方式,变换不同的形式,避免学生由于反复的练习同一句型而产生厌烦情绪。
【中图分类号】G62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6-0109-02
一、理论导向:
《差异教学论》明确提出了差异教学的定义:“差异教学是指在班集体教学中立足于学生个性的差异,满足学生个别学习的需要,以促进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充分发展的教学。”
华国栋教授说过,差异教学中的主体,是对人的一种全面的理解,概括地揭示人的自然品质、社会品质、交往品质和个性品质的统一性、完整性和系统性:主体通过独立的行动体现并发展。主体是活动的、交际的,具有完整性、自主性特点的个体的人。
只有差异是主体主动选择、自主发展的结果,差异, 才能成为主体独特生命价值的一部分, 也才能真正为主体所接受、认同。特别是当某一差异为主体带来负面的压力时, 被“ 加工”、被“ 决定”的经历, 肯定会使主体沮丧与失落。
我们都比较关注学生的差异,关注学生的主体精神,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的自主选择、自主学习。
复习课是构成完整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之一。其基本任务是:复习巩固英语基础知识,进一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认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言技能,提高综合语言运用能力;通过复习运用语言,培养学生对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一节高效率的复习课,既能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又能查漏补缺,还能在巩固旧知的基础上进行扩展和提升,通过有目的、有情趣、有广度有深度的交际训练,使学生通过“温故”而“知新”,逐步形成新旧知识有机结合的知识体系。
二、差异教学模式
1.热身活动,组织教学。
课前,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进入热身活动,用1―2分钟时间进行一些与主题有关的或唱歌或说歌谣、韵句,或问答一些生活问题,或进行一些有趣的小游戏,通过这些欢快的形式,在复习巩固语言的基础上,营造愉悦学习的氛围,让学生尽快进入学习状态。
2.创设情境,直奔主题。
根据所复习模块内容,教师要创设一定的语言情境,直奔模块内容。模块可分:单词模块、语句模块、课文模块、语法模块等。方式方法可采用:词语接龙、例句模仿、话题串扩连、语法对比等。本环节要求教师要对全程教材全面了解,特别对学生已有知识清楚掌握,方式方法要灵活,富有趣味,复习容量要大,节奏要快。
3.知识梳理,总结归纳。
根据所复习内容,教师要引导学生梳理归纳有关语言知识要点,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理解、总结、归纳能力,并尽量将学过知识前挂后连,形成网络,同时指导学生寻出一定的认知规律,巩固语言知识的记忆。本环节是复习课的重点,要注重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自主学习。教师重在启发、点拨。要培养学生善于联系、敢于猜测、大胆推理的能力。
4.扩展练习,回归生活。
复习课不可是原有知识的再现和记忆,要在学生原有水平的基础上都有所发展,教师可根据实际,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情景,设计一些有一定难度,有一定梯度,有一定挑战性的活动,学生根据老师创设的情景对本模块的内容进行应用,如:单词替换、句子扩展、句子改写、对话改编等活动,进一步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5.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总结回顾本课复习要点,简要评价学生学习情况,找出存在的问题,布置有针对性的作业,更好地巩固语言知识。
三、应注意的问题
1.复习课不是对知识简单的回忆与重复,而是使知识更加系统化,条理化,即复习课的关键在于寻找或根据教学内容自创一条主线将各个零散的教学内容串联起来,构建知识网络。
夯实基础,培养能力
语文的根基是语言文字运用,是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同学们一要系统复习,二要抓重点,三是要掌握方法。譬如复习字音,首先要系统地对现代汉语2500个常用字和1000个次常用字进行认读,特别要注意对多音字的认读。认读错了的,必须做出标志或用本子抄下来,分析认读错误的原因,是形似误读,还是多音误读,还是方言误读,把这些误读的字作为复习的重点。对要识记的多音字不要去死记硬背,可采用意义识记的方法,如识记“哄”的多个读音和不同的意义,可通过这样一句话:“他那像哄(hǒng)小孩儿似的话,引得人们哄(hōng)堂大笑,一哄(hòng)而散。”这是一种快速记忆法,也叫意义记忆法或口诀记忆法。四是在复习的基础上,要适当做一些练习题,巩固复习效果,培养解题能力。
逐步积累,持之以恒
低段作文训练的重点应是指导学生从内容入手,从整体上了解作文框架,利用连续的句群格式由范例到模仿,由模仿到扩展创新。其训练步骤如下:
1、范例引路,认识轮廓。开始接触作文,学生是茫然的,觉得无从下手,无话可说。教师应用范例引路,给学生一个清晰的作文轮廓,使学生既认识整体又认识句群。如看图说话《课外活动》:(1) 按时、地、人、事说好一句话。(课外活动的时候,同学们在操场上锻炼身体。) (2) 说好联系紧密的几句话。(近处,两个女同学在跳绳,左边三个同学在练习跑步,右边两个同学在踢毽子。远处,两个小队同学在比赛拔河。) (3) 指导说具体。(一个女同学跳绳跳累了,正在休息;另一个正在跳,她脸上笑嘻嘻的,发辫在背上不停地跳舞,跳得多轻松愉快呀!) (4) 还可以写出自己是怎么活动的?心情怎样?
2. 注重框架,归纳方法。引导学生口述时,应一边引导学生从内容入手由浅入深地口述画面内容,一边总结方法(即前面的四个步骤),使作文框架逐渐显露出来,然后抽几个学生口述,即使口述内容重复也不要紧,主要目的是建立作文框架的概念。
3. 训练句群,求异创新。学生有了作文框架的概念后,训练的重心逐渐向训练句群,渗透求异思维倾斜。也就是说在方法的制约下,尽量做到选材新颖,叙述体现童真童趣,说话写话较为具体,句子间相互连贯。
二、中段:扩展结构,精雕细琢
中段作文训练要通过听说、阅读、学习写作知识技能,借助范例导引运用写作技能,利用这些知识技能,以内容为先导,逐个项目进行精雕,让学生的思维沿着既有范例引导而有序,又似脱离范例的制约而向创新的方向发展。其训练步骤为:
1、例文引路,再筑文章框架。选取典型文章典型片断读熟读透,使各种体裁的文章框架深深地印入学生脑海中,从而掌握写作知识,进一步促使学生的思维始终朝着有序而不紊乱的方向发展。
2、片断仿写。抓住课文中或课外读物中所描写的景、事、物、精彩的人物对话、细致连续的动作、变幻不定的颜色等进行单项训练,以悟出的写作知识为引导,采取变换环境,模仿人物,变换事物的方式进行仿写。
3、全篇仿写。这是读写结合的综合训练形式之一。要求学生把读中学到的知识,模仿着运用于写作中,指导学生着重学习所读文章的写作方法。如材料的选择安排,语言的表达,人物动作的描写等。
三、高段:深化结构,求实发展
高段作文训练要达到的目标是:言之有序,言之有物,有感而发,有真情实感。为此,不但要从形式上下功夫,还必须从内容入手,充分利用范文的启导,在作文的审题、立意、取材、组材、结构层次以及编写提纲、用词造句的训练过程中,使学生学会分析、比较、概括、抽象,落实重点训练项目。
梳理数学知识点的框架和脉络,可以发现数学推理和扩展的规律性,基于经验的探索和逻辑严密的推理论证,是最常见数学思维方法。小学数学教材所涵盖的知识点分布较为分散,涉及有代数和几何许多知识点,若不将其中规律总结出,对于初步接受数学系统训练的小学生来说,会产生混淆知识点、摸不清头绪等种种问题,这对小学数学教学效果的提高、培养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是不利的。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应该明确数学“规律性”教学的必然性和必要性,但“规律性”教学不应是教师的“一言堂”,不应该一开始就直接将抽象的数学规律摆在学生面前,一来通常规律太抽象、理解起来难度大,二来寻找规律环节的缺失,即使学生一时间采用记忆的方式理解了规律,这种规律记忆属于短期记忆,持续时间不会很长。因此,在数学“规律性”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以数学实践活动消除数学规律的抽象性,使得数学的知识点衔接和解题规律易于被理解和掌握。
例题1:小明和小华进行400赛跑比赛,刚跑没多久,小明发现小华在离他10米开外的地方,为了赢得比赛他赶紧进行追赶,假设小华跑9步跑过的距离,小明跑5步就能达到;但小明跑2步所花费的时间,足够小华跑3步,试问经过多长的距离,小明能够在比赛中追上小华。这是数学题中典型的“追赶问题”,这种类型数学题的解题方法具有很强的规律性,但教师不应该直接就告诉学生这种题型的解答方法,而是应该开展数学实践活动,以化解解题规律的抽象性。比如,在教授这类“追赶问题”的题型解题规律时,可以设计如下情境:选两个同学来演示题目叙述中的情境,两个同学赛跑,跑得快的同学在落后的同学10米远,但暂时落后的同学跑出5步的距离等于领先同学跑出9步的距离,落后同学跑2步所用的时间却是领先同学跑3步的时间,总结起来就是:落后的同学的速度要比领先同学快,具体快多少是这道题的解题关键。
例题2:一个大盒子里装有大小一样但是颜色各不相同的袜子,袜子颜色有黑色、白色、粉色、黄色四种,试问至少要拿出几只袜子才能保证有三双袜子是相同颜色的?这道数学题是典型的“抽屉问题”,为了将该问题更直观的展现在学生面前,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摸手套的尝试,为简化题意。课堂上我们用不同颜色的粉笔代替不同颜色的手套,每种颜色粉笔各两只,放在一个不透明的盒子里,挑选一个学生来抽粉笔,不停抽直到抽到两只颜色相同的粉笔,在经过演示,学生有了直观地认识之后再总结“抽屉问题”的解题规律。
二、以观察、分析活动加深学生对数学规律的理解程度
在学生经过一些寻找数学规律性的训练之后,学生对如何寻找规律有了一定的认识之后,数学教师可以给他们总结一些寻找规律的方法和技巧,系统地训练和提高学生抽象规律的能力。比如,可以以一些观察、分析活动加深学生对数学规律的理解程度,并让他们在解答实际数学题中对题型进行分类,找出题目考查的知识点。
例题3:假设有一张长方形的彩纸,经过测量,这张长方形的彩纸的长恰好是它宽的2倍,如果把这张彩纸沿着对角线剪开,就可以得到两张形状相同的彩纸(如图1所示),现在要用五张这样大小一样,形状一致的彩纸,拼成一个正方形,其中一张彩纸可以一分为二,其余四张必须完整。教师引导学生剖析题意:用四个三角形,以斜边为正方形边长,拼出一个中空的大正方形,把第五个三角形按题目示意图剪好,拼成一个小正方形,放到中空处。用四个三角形,以斜边为正方形边长,拼出一个中空的大正方形,把第五个三角形按题目示意图剪好,拼成一个小正方形,放到中空处。然后再让学生对题目考查的知识点加以总结:这是一道几何题,主要考查压轴题以及几何形体的分、合、移、补的问题,再让学生联想这个知识点的内容和规律的教授过程,将知识点的规律运用到解题过程中,就可以得到这道题的答案(如图2)。
图1 图2
三、以自主探究活动寻找、分析、归纳总结数学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