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2-27 11:09:34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连锁实训总结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近几年,零售连锁进入了前所未有的快速发展时期,连锁企业的规模和销量也在迅速扩大,连锁业态非常广泛,涵盖了几乎所有的商贸和服務业。连锁经营成为了一种行之有效的商业模式。然而,连锁经营管理课程在我国高职院校开设的时间并不长,特别是一些院校刚刚设立连锁经营专业,对于实操性要求较高的这门课程,多数学校的课程教学内容还是以理论体系为主,无法满足企业的用人需求。如何培养具有实操性的符合企业用人需求的连锁经营管理人才,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思考课程改革。
一、开发针对性强的教材
市面上许多连锁经营管理课程的教材多是理论多、案例少,配套的案例和习题集几乎没有,给教师授课带来了一定困难。例如,专业基础课的教材要么是本科教材的压缩版本,以理论知识为主,要么是中职教材的延伸版本,片面强调技能培训。此外,与专业教材配套的实训指导教材更是少之又少。因此,院校应根据高职教育目标,准确定位自身的人才培养方向,向上衔接本科教育,向下衔接中职教育,由行业组织、学科专家和主讲教师自行编写和制作相关教材,并编写案例集、案例解答、习题集、试题库和相关的教学参考资料。此外,高职院校还可以与连锁企业合作,根据企业的岗位技能需求,共同开发编写实训指导教材。
二、选用典型案例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以往很多课程中都用到了案例教学的方法,但是很多案例教学对学生来说都是听着起劲,听完后并没有领悟到精髓所在没有自己的主动性,因此效果并不是很好。对于我们这门实践性很强的连锁经营管理来说选择合适的案例尤为重要,选择的案例必须具备代表性、典型性、趣味性,同时利用案例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教师要达到案例所发挥的作用就需要教师做大量的前期工作,密切关注目前连锁行业的发展趋势,加大对连锁各行业的了解,不断收集连锁行业的发展新动向找出具有典型性的案例进行总结归纳,把案例中现的问题结合所学知识点进行融合,这样才能使案例紧跟时代脉搏。有了合适的案例后就需要利用案例来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把案例需要解决的问题划分到各个小组中,以小组为单位每个同学都参与到解决这个案例的问题中来,把那些积极善于思考和发言的同学和不爱发言的同学相互组合在一起,让那些善于思考和发言的同学带动不爱发言的同学共同思考问题,教师在调动了积极性的同时要适时的进行总结,这样学生会感觉到张弛有度,能学到专业知识的同时也不感觉到乏味。
一、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的特色和能力结构
连锁经营是一种现代流通组织形式和经营方式,是现代商业和服务业发展的基本方向。由于我国连锁经营起步较晚,对零售学和连锁经营有研究的教授学者少,双师型人才更少。师资的严重不足以及人才培养机制的僵化,使得我国连锁经营管理人才的培养严重滞后。作为一名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的教师,感到有必要对原有的课程体系、教学方式、方法等进行研究,探讨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教学改革。
(―)连锁经营管理的专业特色高职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应是既具备连锁经营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又掌握连锁经营岗位技能,能适应连锁(行业、企业)从事一线基层业务管理工作的应用技能型人才。
连锁经营的三大核心技术是商品采购技术、物流配送技术和信息管理技术。其中商品采购技术包括交易制度、业务流程、商品策略、定价方法、促销手段的制定等在内;物流配送技术包括企业自有物流配送和第三方物流配送等不同配送模式条件下的配送方案制定和执行;信息管理技术包括MIS基本管理技术、POS技术等等,这些都是专业特色极为浓厚的经营管理技能。因此,在连锁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设计过程中,要发挥高职高专职业教育的特色,突出职业技能的培养。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应以现代经营管理理念为依托,以提高连锁经营能力、连锁物流运作能力和管理信息系统操作能力为特色。既注重现代经济管理理论知识的传授,也注重现代物流运作能力的训练,同时重视信息技术对经营管理的支持作用,以适应当今时代对综合型经营管理人才的需求。
(二)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人才所需职业知识、能力、素质与课程结构分析
连锁经营管理专业教学计划要有设置明确的教学模块,按照职业能力结构建立课程体系。这个教学体系的形成,凝聚了教师们的集体智慧,我们抱着科学和慎重的态度对课程的结构、比例权重、内容衔接等方面进行认真推敲,力争做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相统一,突出体现抓基础、重实践的特点,所有专业课程都体现着为职业能力培养的要求而开设的理念。在进行课程改革与调整时,强调“理论以够用为度”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适当减少了难度大、对操作技能影响小的理论内容的教学,加大了实践案例教学和直接进店的实习学时,保证每学期有企业实践,争取三年不断线。每门课程有对应的实践教学环节,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调研连锁企业或亲自参与实践,强化实践技能的培养和提高,突出技能型人才培养特点。
二、加快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构建“四位一体”的实践教学模式
根据连锁经营管理专业职业能力培养的要求,北京财贸职业学院工商管理系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环节分成连锁岗位技能综合实训、财贸岗位技能综合实训、财贸岗位体验实习、企业顶岗实习四个模块,形成一个有机的实践教学体系。
为了落实这些教学环节,必须要有良好的教学环境。教学环境中实践性教学环境和条件是必不可少的,实践性教学环境又包括校内实训基地和校外实习基地。
(一)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
1.建立连锁岗位技能综合实训室
(1)实训室建设指导思想
连锁岗位技能综合实训室建设要以培养连锁企业第一线基层业务管理岗位实用技能型专门人才为宗旨,以岗位训练为手段,立足高标准、高起点、高效益的建设原则,为培养具有基层业务管理岗位实用技能型专门人才提供多层次、多方位、多形式的良好的实训环境。
(2)实训室建设目标
为了突出连锁企业经营管理的特色与优势,建设“全真型”连锁企业岗位技能综合实训室。
连锁企业岗位技能综合实训室旨在加强学生对专业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培养学生在实际环境中的操作能力,锻炼学生的协调能力、沟通能力和对理论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和岗位技能,是连接理论知识和实际应用的一座桥梁。
连锁企业岗位技能综合实训室既可以为学生提供实训场所,承担连锁经营相关课程的实践教学任务;也可以为教师开展科研提供必要的环境;同时,还可以为连锁企业提供培训服务。实训室建成后有能力也有条件进行一系列的实训教学体系改革。
(3)实训室建设特点
连锁企业岗位技能综合实训室与“机房+软件”的实训式模式截然不同;与一般仿真模拟的实训室相比具有鲜明的特点:
第一,实现模式不同。以培养目标所对应的职业岗位技能训练为基础,而不是课程技能训练的简单组合。
第二,培训内容不同。以全真企业的业务流程为内容,进行连锁企业实际岗位技能的训练。
第三,培训目标不同。突出总部群和店铺群两个职业群的全真训练,进行岗位轮换。同时,采取阶梯式培训,对每一个岗位的训练进行严格的标准化测评,合格后进入下一个岗位训练。根据学生训练情况,经过相关9个岗位测评,成绩优秀的学生在计划课时内的岗位轮换可达到九个,成绩稍差的学生也至少可轮换到六个岗位,充分体现企业通用的竞争上岗机制。
(4)实训室建设内容
全力打造一个以连锁经营管理实践为基础,以先进标准的连锁经营管理流程为重点,以先进的连锁经营管理信息系统、专业设备及完整的实训模拟环境为保证的既符合企业实际又益于教学训练的实训平台。
以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培养目标为核心,以连锁企业物流、信息流、票流等活动为主线,以基础业务管理诸功能最优化设计为框架,进行实训室整体功能总体布局及各项软硬件的设计。
2.财贸岗位综合实训(案头工作模块+公司创建模块)
财贸岗位综合实训分为案头工作与公司创建实训两个方面的训练。
案头工作模块通过实训使学生熟悉办公事务的处理,能进行公函写作,熟练运用基本的办公设备。
公司创建模块是通过模拟小企业创建的具体流程,使学生掌握小企业创建过程。
3.财贸岗位实习
通过组织学生在校内商业一条街实习、使学生对企业环境有初步了解,为校外实训奠定基础。
按照以上的思路,校内实训将通过对连锁经营管理活动流程进行系统模拟达到纵横交错、线面结合、系统与功能并举的效果,使学生对信息技术条件下的连锁经营管理活动有一个全面综合的理解和掌握,从而真正提高就业和创业的能力。
(二)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
学生在毕业实习环节主要赴校外实习基地进行企业顶岗实习。校外实习基地除了提供实战场所外,还提供了富有实战经验的零售连锁技术人员作为兼职教师与校内专任教师共同指导学生实习,使经过企业顶岗实习的学生一毕业就能上岗工作,实现了工作能力与企业用人要求的零对接,增强了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目前,北京财贸职业学院工商管理系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已建立了北京菜市口百货股份有限公司、7-11、易初莲花等企业在内的多个教学协作单位,这些单位的支持与帮助为保证企业顶岗实习教学创造了条件。
《中国连锁零售企业经营状况分析报告(2008〜2009)》显示,2008年,连锁行业销售额与店铺數继续保持20%以上的增幅。2009年整体增速趋缓。中国连锁经营协会表示,2010年中国连锁行业发展预测比去年更好,中国连锁行业预计增长在18%以内。总体来看,我国连锁业在近三年仍处于一个较快增长的阶段。
无论是开新店还是提升老店的业绩,管理人才将是连锁企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角色。但中国连锁业管理人才状况不容乐观。《2009年中国连锁企业绩效管理与能力建设调查报告》显示,在被调研的连锁企业中,有71%的企业认为人力资源面临的最大问题是缺乏总部、门店优秀管理人员。
同时,我国加人世贸组织后,国际连锁业加快了在我国拓展的步伐。以2009年为例,外资连锁零售业增速明显快于内资。近年来,国际连锁业用髙薪从本土连锁业挖走人才的现象频频发生,使得原本就很紧缺的人才形势变得更为严峻。
因此,连锁经营管理人才培养迫在眉睫。
2连锁经营管理人才培养模式现状分析
目前,我国连锁经营管理人才培养以髙等院校的学历教育为主。
上海是中国连锁经营业的发源地,也是全国连锁业发展最为成熟的地区之一,连锁经营管理人才培养比较早、体系比较完善的髙校也在上海,其中以上海商学院为突出代表。1998年,上海商学院在全国髙职髙专院校中率先创办了“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上海商学院以其得天独厚的商业背景在连锁经营管理人才培养方面走在全国的最前列。2004年,上海商学院率先申报“连锁经营管理”本科专业,获国家教育部批准。
就全国范围内来看,不少职业技术学院均已开设“连锁经营管理”专业或相关专业方向。本文认为南京信息技术学院以及四川教育学院在连锁经营管理人才培养过程中积累的经验值得其他院校借鉴。南京信息技术学院,依托自己在信息技术方面的背景和优势,开设了“IT产品连锁经营方向”与苏宁电器等企业深人合作,进行连锁经营管理人才的订单式培养。四川教育学院2006年开设了连锁经营管理专业,成立了好又多商学院,从教学计划、课程设置以及该专业学生的实习均充分地考虑了学校以及企业双方的要求。
总结上述髙校在培养连锁经营管理人才方面的经验,不难看出有两点比较重要。其一,要找到恰当的行业定位,这样才能真正凸显连锁经营管理人才的特色。其二,要与具体的连锁企业进行合作,这样才能够促使企业与学校及时进行一对一的沟通,避免培养出来的学生与企业需求脱节。
3应用型连锁经营管理人才培养模式探讨
20世纪90年代以来,以现代服务业为特征的第三产业成为全球经济增长最快的部门,而连锁经营这种模式被广泛地应用于零售、餐饮、房地产等现代服务业领域,其活动特点决定了连锁经营管理人才的培养应突出应用型。
3.1应用型连锁经营管理人才行业定位
连锁经营模式广泛应用于多个行业,每个行业又因自身特点不同而使得连锁经营模式的应用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因此学校在人才培养时,要结合自身的特点选择合适的行业。目前比较值得关注的一些行业有:
3.1.1超市连锁
零售业中以销售快速消费品为主的超市业态,包括中小型超市、大卖场、便利店等。目前,这些业态争夺的热点也在营运经理、店长、采购、物流和店面管理等中髙层管理人才上。
3.1.2百货店连锁
零售业专家顾国建认为,中国百货业进人新的黃金起点。中国零售业近十多年的轨迹向人们昭示,零售业态的发展转轮如今又落到了百货店上。连锁百货业管理人才也将面临黃金发展期。
3.1.3医药连锁
中国现代化医药连锁店发展从2001年开始,如今已走过了近10个年头,但医药连锁店的发展一直存在很多问题,医药连锁人才奇缺是其中一个原因,这给医药连锁经营管理人才的培养留下很多空间。
3.1.4餐饮连锁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髙,人们对餐饮业的要求越来越髙。而一直以来人们对在餐饮业就业存在的偏见,以至于中餐连锁不能像麦当劳等那样发展壮大,人才瓶颈已经成为中餐连锁业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
3.1.53C连锁
3C连锁企业指的是以苏宁电器为代表的销售家电、电脑、通讯产品的连锁企业。据中国连锁经营协会调查,2008年家电企业销售增幅和店铺增幅分别为7.1%和10.8%,虽增速放缓,但仍处于增长阶段。店铺數量的扩张需要大批管理人才,内涵式的发展更需要优秀的管理人才。
3.2应用型连锁经营管理人才层次定位
据中国连锁经营协会调查,我国零售人才具有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专门人才只占3%。數量上的紧缺,加之学历结构上的不适应,使得企业中层管理人才严重缺乏。因此,目前人才培养应定位于培养掌握一定的连锁经营管理的基本理论和知识、具有较强的实践操作能力,并有发展潜力的应用型连锁经营中层管理人才,学历以本科为主。
3.3应用型连锁经营中层管理人才适合的岗位群及需要具备的条件
本文通过问卷调查和对企业髙层管理人士进行深度采访的方法,找出适合本科毕业生在连锁企业适合的岗位,总结出连锁经营中层管理人才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通用能力、专业能力以及知识结构。
3.3.1适合的岗位群
应用型连锁经营中层管理人才适合的岗位大致有:大型连锁企业的部门主管、店长;中小型连锁企业的店长、区域经理;以及连锁企业总部中层管理岗位。
3.3.2应具备的条件
应用型连锁经营管理人才应具备的条件,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基本素质。包括吃苦耐劳、服务意识、诚信、主动性等。
(2)通用能力。包括领导能力、沟通能力、计划能力、执行能力、团队协作能力、激励下属的能力、应变能力等。
(3)专业能力。包括调查分析市场能力、销售能力、數据分析能力、质量控制能力、客诉处理能力、谈判能力等。
(4)知识结构。包括财务知识、法律知识、管理学知识、营销知识、商品知识(突出行业定位)、门店营运知识等。
学校应结合企业对人才的需求设置相关课程,突出连锁经营管理人才的应用型。
3.4专业课程设置
3.4.1专业课程设置原则
应用型连锁经营管理人才培养的专业课程设置以“企业业务流程为导向”构建应用学科的课程体系,注重基础理论教学;同时髙度重视实践教学环节,通过实践提髙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4.2专业课程的具体设置
根据连锁企业运营流程,应用性连锁经营管理人才培养的课程应包括:零售学,连锁经营管理,连锁企业商品采购管理,物流管理,商品学,门店运作实务,商场设计与商品陈列,特许经营原理与实务,连锁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等。
3.5专业实训
应用型连锁经营管理人才的培养需重视实践性教学环节。从目前情况来,该类人才培养的专业实训形式有如下几种:
3.5.1让学生独立经营一个连锁加盟商店
加盟一个有成熟品牌的连锁商店,比如便利店,让学生独立经营。连锁便利店或中小型超市的商品结构、规模适合大学校园,学生可从中真正地学到连锁经营管理的知识。
3.5.2开发连锁经营实战演练软件
学生通过连锁经营实战软件的演练,可以将企业战略、市场营销、财务管理、零售学、物流运输等多方面的管理知识与技能融会其中,可以体会到较系统的连锁企业的运营管理过程。
3.5.3学生在企业半工半读
连锁经营实战演练软件应用得再好,它与企业实际运营情况仍然存在一定的差异,如果学生在求学期间在企业半工半读,则可以接触到连锁企业真正的运营过程,真正做到理论联系实际。这需要兼顾学校与企业的要求灵活设置课程教学计划和实训。
3.5.4开发实训项目
学校可与企业进行合作,结合相关专业课程和企业运营的实际情况开发实训项目,让学生根据项目要求进行市场调查、撰写实训报告,这种形式可以锻炼学生思考分析问题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写作能力。
3.6师资建设
应用型连锁经营管理人才的培养,教师队伍的建设至关重要。教师队伍不仅要有学术水准,更要有一定的企业实践经营。教师要成为真正的双师型教师。要使得教师成为双师型的老师有两条途径:一是从招聘环节人手,聘请有连锁经营行业背景的商界人士作为学校教师;二是鼓励在校教师到连锁企业挂职锻炼,成为既懂理论,又有实战经验的双师型教师。
3.7与企业合作
应用型连锁经营管理人才在培养过程中要始终贯彻与企业合作的原则,脱离了这条线,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便成为一句空话。与企业合作可以从多个方面进行。
3.7.1建立学校的实习基地
与连锁企业合作,建立学校的实习基地。合作企业可接纳学生短期或较长期的实习,使学生在企业实习过程中真正得到锻炼。
3.7.2邀请企业管理层为学生进行授课
邀请企业管理层主讲部分课程,让学生接触到来自企业最直接的管理经验。
3.7.3学校接受企业人才培训任务
随着连锁企业的不断发展,企业人才培训任务将逐渐增加,企业仅有的培训师并不能满足企业培训任务的要求,因此可以让学校老师参与到企业人才的培训中来。这种模式可以促使学校老师与企业人才的接触,更进一步了解企业对人才的需求。
一、连锁企业门店营运管理课程教学现状分析
学校自2008年开设连锁经营管理专业。连锁企业门店营运管理课程是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该课程内容主要包括卖场布局、商品陈列、门店店长管理、理货员、促销员、防损员、收银员管理、服务投诉管理、门店安全管理、门店绩效管理等内容,学科发展十分迅速,新的内容不断增加。
1.学情分析
目前,大多数高职学生理论知识水平偏低,学习理论知识的能力较差,学习主动性也较差,生源类型较杂,包括普通高中生、职业高中生及中专生。这三类学生生理、心理素质有差别,入学起点也不同,因此教育难度较大。但是与本科生相比,高职生有一个优势就是与人沟通、协作能力较好,动手能力强,这样要求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多实训、少理论。
2.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偏重理论知识,忽视实践教学
本课程的特点是实践性强,是理论和实践的综合,由于课时的限制以及受限于学校实训室的建设与实训基地的建设,教师只能在教室授课。这样往往偏重于理论知识的讲解,而忽视了该课程的实践教学,比如校园的连锁经营管理实训室的初期建设滞后,校外实训基地建设不够完善等。
(2)教学方法和手段简单化
虽说现代课堂引进了多媒体教学,但是教学方法单一,教师一个人在讲台上讲,学生在下面听,甚至有的教师一堂课就对着PPT讲。学生上课记笔记,考前背笔记,考试忆笔记,学死知识,缺乏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没有达到高职教学的目的。
(3)实训条件不完善,实训环节有待加强
高职教育的重点和关键是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而职业能力的培养则主要通过实训环节的开展与实施。连锁门店管理作为一门实践性极强的核心课程,应该通过大量的实训教学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但是由于目前连锁门店营运管理课程教学设置中受到理论教学内容偏多、实训条件有限的制约,在教学过程中基本上以教师的理论讲授、引导为主,实践性教学很少,以致学生学习兴趣不大,基本上没有掌握实用性知识,难以做到学以致用。
二、连锁门店营运管理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实践
通过以上分析可知,根据高职学生的特点和目前存在的问题,鉴于该课程的应用性,根据多年的建设和发展,在原有的基础上,我们主要从教学体系构建、教学方法、实训、教师教学水平的提升四个方面进行改革,更新了教学体系安排,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提升了教师教学水平,对连锁企业门店管理课程进行了一些有益的尝试,受到了学生的普遍欢迎。
1.组成课程教学研究小组,整合教学设计框架
连锁企业门店营运管理教学内容来源于对连锁企业岗位及岗位群的分析,提炼出具有学习价值的典型工作任务形成学习模块并实施教学,结合职教培养目标的要求,参照职业技能鉴定对从业者职业能力的要求,目标是加强对学生专业技能及管理能力的全方位塑造,使学生熟悉连锁企业门店运作的流程,全面掌握采购、收货、商品陈列、理货、盘点、收银、客服、防损、促销等基本技能,突出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根据连锁企业门店岗位及岗位群要求并结合企业典型工作任务,确定了以下九个学习情境(如图所示)。
■
2.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改革
为了充分体现高职教学精神,教学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在教学中根据实际情况,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能动性,引导学生主动地进行学习。在授课过程中,充分利用了计算机、网络、数码影像等技术手段,改变过去教师单一“填鸭式”的知识讲授教学法,课程中结合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思考,在学习中工作,在工作中学习,以提升学生的积极性。围绕教、学、做一体化,有针对性地采用案例分析法、任务驱动教学法、角色扮演法、小组活动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并乐于实践,从而提高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良好的职业素养和较强的职业能力。具体来讲。本课程主要采用了如下几种教学方法:
(1)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是连锁企业门店营运管理教学过程中常用的教学方法。在案例分析教学过程中,与小组讨论法结合使用,学生汇报小组成果,最后教师对学生的分析进行归纳、拓展和升华,逐步引导学生寻找正确的分析思路,这样能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与勤动脑的好习惯。比如:顾客服务项目中“买手机的风波”这个案例,分析顾客因何生气时,从营业员、营业主任、值班经理和厂商这几个角色提示学生进行分析,这样有助于学生明白每个岗位的职责,同时明确商场的责任和义务,最后教师提示学生门店管理服务的重要性,有助于学生在案例分析过程中提高职业素养。
(2)任务驱动教学法
此教学方法贯穿本课程所包含的五大工作任务及综合实训的始终,即根据工作任务设计实训项目,每一任务都配以单项实训(实践)项目及综合实训项目。通过这种教、学、做相互结合、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教学理念,旨在巩固学生的理论学习效果,切实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及技能,这种教学方法主要用在理货员管理、收银员管理、促销员管理、店长管理等项目中。
(3)角色扮演法
角色扮演属于情境教学的内容,它不但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还可以锻炼和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此教学方法主要应用商品陈列、顾客投诉、理货员管理、收银员管理实训中,即要求学生熟悉商品的维护重点、作业及注意事项,掌握商品陈列的方法与技术等内容,理解顾客投诉的重要性,掌握理货员与收银员的基本作业要求。一般由教师创设情境,说明教学要求,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并查找资料,最后由学生扮演岗位角色(如理货员)模拟操作商品陈列的方法与技术,由教师及其他学生进行点评,现场打分,现场考核。使用这种方法的时候应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师可在旁边多表扬学生的进步,及时引导学生向预期的方向发展,事实证明,学生对这种形式的教学很感兴趣,教学效果非常好。
(4)小组活动教学法
在授课过程中,为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独立科研能力及合作精神,由教师提出教学任务,学生分组完成,实施小组活动教学法。小组成员以任务为中心,通过实地调研、收集网络信息、进行具体项目操作、课堂讨论等方式,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尤其强调分工合作,实行小组长负责制,争取小组成员一起合作完成。在各组成果(如研究报告、作品等)形成后由各小组选派代表上台发言,通过师生、生生互动的形式进行互评,最后由教师进行点评总结。比如:在门店布局任务学习过程中,可以让学生到校外实训基地进行调查,采用小组活动教学法进行,实行小组长制,调查后要求学生制作PPT,课堂代表汇报,课堂评分,这种方法实施的时候,强调不要有一人动手大家看的现象出现。总体来说,这种教学方法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创造性,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合作意识及团队精神。
3.加强校内仿真实训室与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
校内仿真实训建设,先后建立连锁经营管理校内实训室1个、商业沙盘实验室1个。连锁经营门店管理软件正在进行中,以保证学生实训软硬件设施的配备。
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是课程实践教学活动最重要的基础,不但能学到职业岗位技能,而且还能感受到企业的营运环境和文化氛围。积极推进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加强与企业的联系,建立校外实训基地。经过这几年的建设项目,现有校外实训基地13家,比如与衢州东方商厦有限公司、衢州沃尔玛有限公司、衢州世纪联华有限公司、江山左邻右舍有限公司等多家大中型连锁企业建立了长期的实习实训关系,它们成为学校稳固的校外实习基地。同时,校内建立“左邻右舍”便利店实训基地,安排学生每个周末去实训,充分利用了企业这个校内实训基地。这样的实训安排也深受学生欢迎,学生可以从中学到很多与理论知识脱节的内容。
4.教师企业实习,增强实践水平,产学研结合
要在校企合作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共享教育资源,共用人力资源,真正实现产学研三者相结合。发挥学校和企业的各自优势,目前的做法是衢州东方商厦和世纪联华的企业教师直接参与《连锁企业门店营运管理》教材的编写和开发,利用企业的实践案例进行深入浅出的教学,让学生更贴近企业、贴近实践。同时,学校专业教师到企业一线工作实践,充分发挥自身的理论技术优势,积极参与,既能为企业解决一些理论技术问题,又能更好、更快地接触到最新的知识以及前沿的科技成果,能取得教学、科研、服务、创收“一举四得”的效果。比如:从2011年开始,学校每年寒暑假都安排教师到校外实训基地进行顶岗实习,并且每年让他们在不同的岗位进行实习培训,注重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培养。
参考文献:
[1]许晓春,林朝朋.仓储与配送管理实务课程教改的探索[J].厦门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2).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31-0230-03
连锁经营作为一种新型的流通业态,产生于美国。由于它不受区域、文化传统、商业习惯的限制,很快传遍了世界,在一切具备条件的地方和领域都产生了连锁经营。在沿海等发达地区,连锁业的超常规发展,对从业人员提出了新的技能要求。据调查,39.29%的连锁企业需要营运、采购、收银、市场策划、防损、仓储物流等人才,有82.14%的企业需要中层管理人员,而且扩张越快的企业,人才缺口越大。这种矛盾不仅仅是体现在量上而且是体现在质上,作者所在学校山东经贸职业学院于2003年开设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在该专业十几年的建设过程中,作者曾调查了解该专业的人才需求情况,很多用人单位反映普遍的问题是,人才缺口很大,但不缺少一线的员工,最缺乏的是中高级管理人才,而学校培养的人才要成为中高级管理人才,所需过渡的时间比较长。产生这一问题的根源就是,刚毕业的学生普遍缺乏实践经验,高职教育追求的目标是实现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零距离”,学生能力与就业岗位“零适应”,要实现人才培养目标,仅靠学校的课堂教育是不够的,必须依靠大量的社会实践教学。
一、连锁经营管理专业技能分析
按照连锁经营管理职位分,连锁经营管理的初级职位有收货员、收银员、理货员、导购员等,中高层管理人员有品类经理、部门经理、店长、营运经理、采购经理等。各职位所要求的技能也不尽相同,具体的基本职业能力包括销售、促销、收银、收货、理货、盘点等技能,掌握了这些学生基本上可以达到零距离上岗,稍微高层次的专业职业技能包括门店开发、商品陈列、物流配送、门店运营等技能,掌握了这些,学生既有了在基层工作的技能,又具备了向中高层管理岗位提升的技能。连锁经营管理专业所需要的众多技能足以说明该专业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专业,这些专业技能的教育教学只能靠实践教学来完成,实践教学必不可少。连锁经营管理专业按职业技能层次划分课分为:基础技能训练—专业技能训练—综合技能训练。(见图1:实践教学内容体系图。)连锁专业的实践教学按其性质划分两部分:校内实践教学和校外实践教学,其中基础技能训练、专业技能训练主要由校内实践教学部分完成,综合技能训练由校外实践教学部分完成。
二、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实践教实施过程
1.校内实践教学的实施过程。(1)制定教学计划。校内实践教学计划由课程主讲教师根据课程实践教学大纲、实训指导书和实践教学安排课表编制。主讲教师将校内实践教学计划(一式三份)于开课一周前送交专业教研室,审核后由教学科研处、教研室、主讲教师各存一份。(2)教学形式。校内实践教学主要是技能训练,其过程依次分为基本功训练、综合训练和独立操作三个阶段。(3)教学过程。实践教学过程分组织教学、入门指导、巡回指导、现场总结四个阶段进行。组织教学主讲教师要记录考勤,填写教学日志、实训室使用登记表、分组、岗位安排和纪律教育。入门指导阶段,由主讲教师明确实践任务和要求、主要的岗位技巧、工具和软件的使用等。巡回指导阶段,主讲教师应主动逐个工位检查学生的操作方法和步骤,耐心解答学生的提问,及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现场总结学生汇报操作情况和岗位技巧掌握情况等。(4)教学内容。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职业从业能力,除了在教学环境、教学设施,训练课题方面贴近职业化要求外,在实践教学全过程更要有意识有目的地进行以下职业观念的教育:安全生产观念、吃苦耐劳观念、团结协作观念、努力创新观念和劳动纪律观念。(5)撰写实践报告。实践报告应包括实训课题名称、实训目的或实训原理、过程记录实训结论或体会、指导教师评语、成绩评定等内容。实践报告由系教学管理办公室存档,实践成绩登记表送教学科研处存档。
2.校外实践教学的实施过程。(1)校外实践教学方案制定。校外实训基地的实践教学培养方案由学校“校外实践教学指导委员”会和企业共同制定实,教学内容按企业岗位需求设置,教学环节按企业人力资源开发计划实施,并按企业需求对学生实施职业素质、岗位技能、技术规范、作业流程、管理能力提升等方面的规范教育。(2)校外实践教学形式。校外实践教学形式主要有顶岗实习和轮岗实习两种。顶岗实习时间是两个月,实习对象是本专业大二学生。每学期安排两个班学生到超市顶岗,助理店长和学生顶岗指导教师负责对实习的学生进行监督和管理。实习学生都是从一线员工做起,实习过后,学生再带着问题回到学校,让学生亲身体会到实践的重要和理论的不可或缺,更好地促进学生进行理论知识的学习。轮岗实习时间是一学期,安排在大三学生第一学期。进行岗位轮换。同时,采取阶梯式培训,对每一个岗位的训练进行严格的标准化测评,合格后进入下一个岗位训练。根据学生训练情况,经过相关9个岗位测评,成绩优秀的学生岗位轮换可达到九个,成绩稍差的学生也至少可轮换到六个岗位,充分体现企业通用的竞争上岗机制。(3)校外实践教学的具体执行。每学期结束前二级学院汇总下一学期实习计划,上报校外实践教学指导委员和报送教务处实践教学管理科,审核通过之后,教务处实践教学管理科汇总全校学期实习计划并编制经费预算并下发;指导教师提交实践教学任务书,教研室主任落实实习单位、填报实习执行计划报二级学院领导审批签字。实践教学实施计划审批通过后,实习执行计划于实习前一个月报实践教学管理科,再由教务处汇总形成每学期全校实习执行计划;同样,指导教师也于实习前一个月向实习单位报送实纲、实习执行计划、学生名单,落实具体实习安排情况;领取实习文件、材料等;邀请二级学院领导、企业领导对学生进行实习动员、安全教育、企业培训等。实践教学指导工作,由学校指导教师和企业师傅共同完成。实践教学结束,指导教师和企业师傅要指导学生完成学生实习报告,并对学生进行实习考核及给出成绩。学校指导教师还要填写实习教学情况登记表,并由实习单位签署意见报二级学院和实践教学管理科,同时完成实践教学总结、教学指导资料归档、实习用品归还等工作。
三、建立实践教学的评估体系
考核是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采取什么样的考核方法是由教学的目标来决定的。根据高职培养目标,实践考核方式完全不同于以往的“一张试卷”的考核方法,我们是按以下评价原则来操作实训作业考核的。理论考核与技能考核结合起来,以技能考核为主。
高职院校教育人才的方式已经从过去的传统教育模式向新教育模式转换,满足社会需求,加强技能教育。连锁经营专业的培养目标是为了实现与企业人才需求的无缝对接,《物流配送》课程是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实际操作很强的一门课程,对《物流配送》课程进行合理设计对于连锁经营管理专业教育是非常重要的。
一、《物流配送》课程在连锁经营管理专业课程中的地位
连锁经营是指经营同类商品或服务的若干个企业,以一定的形式组成一个联合体,在整体规划下进行专业化分工,并在分工基础上实施集中化管理,把独立的经营活动组合成整体的规模经营,从而实现规模效益,连锁经营作为总部管理哲学的具体化管理方式,连锁总部必须应用先进的经营管理理念对员工进行培训、工作安排、员工的职责、员工的服务标准、店面的列、广告宣传、市场营销、顾客关系,顾客抱怨处理程序、存货控制程序、会计程序、现金和信贷管理程序、安全生产、突发事件处理等所有方面的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对连锁店经营管理过程中的每一项工作予以规范化。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主要课程有连锁企业商品采购管理、经济学基础、管理学基础、商品学、物流配送等学科,其中物流配送是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
二、目前物流配送课程在教学设计上的存在着问题
1.教学内容没有统一规范化的标准作为依据
首先《物流配送》曾经是物流管理专业的重点课程,物流管理专业在专科到博士生的升学体系方面建立了一套成熟的办学等级方案,而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绝大多数还停留在单一的专科办学,无法为学生提供更高层次全面发展,只有极少数的本科院校设置了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绝大多数的教师在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的课程教育上,在该课程的内容选取上太过度依赖于物流管理专业的《配送管理》课程,而物流管理专业的《配送管理》是和《物流概念》、《运输管理》、《物流信息管理》、《仓储管理》、《第三方物流》等重点课程自动形成管理体系,而连锁经营管理是《物流管理》、《物流配送》、《门店营运管理》、《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课程为核心与培养该专业方面的人才方案所形成的体系,但绝大多数连锁经营专业的老师仍依照《配送管理》的课程教学来组织课程,甚至更有的院校老师将连锁经营的《物流配送》与物流管理专业的《配送管理》的课程内容混为一谈,内容几乎是雷同的,没有任何区别,甚至可以说是将两个不同专业的课程划等号。高职老师在组织教学时,倾向于宽泛的课程内容,内容的主次欠缺,降低了课堂的教学质量,让学生渐渐失去学习兴趣,产生了学到的知识没有什么用处的想法。
2.教学层次顺序不符合高职学生的认知过程
现在的大部分老师在课堂上的教学安排大致是:案例引入、课本理论知识讲解、实际操作、布置作业等这么个教学流程。这样的教学层次顺序不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因为高职教育与学术性教育大不同,物流配送是一个车辆运输货物的过程,学生没有实际的观看过物流配送的整个流程,只靠想象是很难了解其中的细节,跟不上老师授课的思维,而老师只是对课本上的知识做一个系统的整理,不让学生实训观察,即便学生非常努力,也无法了解物流配送的全部内容。因此这种教学层次顺序让学生们失去学习兴趣,在上课时选择逃课、玩手机等厌学行为。
3.老师的教学方法达不到统一
教学方法是课堂教学的关键,教学方法不符合课程教学的需要,就达不到想要的预期教学效果。现在的课堂教学还保留着一支粉笔、一个课本、一个老师和一群学生的理论教学授课方式,粗疏的教学状态,还有很多学校老师盲目跟从这种授课方式,后来发现很多环节都不能协调,导致最终别的教学方式被搁浅,比如学生在实训时,受到学校实训条件与学校合作的企业的关系限制,只能接触到初步的知识层次,领悟不到其中的精髓,针对《物流配送》这门课程,高职老师就没有一个独立的系统化教学方式。
4.教学资源比较短缺
《物流配送》是实际操作性很强的一门课程,学校想要培养这方面的人才,如果只是依赖课本上的理论知识讲解和课后的简单操作训练是很难达到物流人才培养的目标的。但是现在的物流配送专业课除了相关的精品课程符合教学资源的要求外,别的课程除了老师的讲解,学生想要继续扩展学习是难的,与课程相符合的教学资源比较少,所以要达到想要的课堂教学效果是非常不太可能的。
三、改变《物流配送》课程的教学思路
1.建立合理的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物流配送》的课程标准
建立合理的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物流配送》的课程标准,主要是将教学内容合理选择和组织起来,让物流配送课程形成一个完整的规范的教学体系,符合专业的标准与培养目标,怎样防止同一节课老师们的上课内容不同,选择的教学内容不同,让课程符合专业人才的培养要求,满足社会需要的岗位条件,让学生毕业后能很快的熟悉自己的工作环境,促进其在职场上的发展。改进《物流配送》课程的教学思路,首先要确定教学目标和课程技能要点,再根据院校、企业的需要,把课程内容分为选修和必修两部分,必修课是非常主要的,重点突出了企业的运行机制,所以,学生应该将与工作紧密联合的技能要点学习的扎实稳固,抓住主次。老师在教学资源准备上,应该准备足够的教学资源,让学生们得以学习。
2.教学层次顺序需要合理安排
老师在教学层次顺序的安排上,要与学生的认知规律相符,将课本的知识简单化、具体化、形象化,符合实际,方便学生理解接受。
老师需要先将教学内容和课堂时间做一个合理的安排,尽可能的将一堂课设为一个独立完整的教学单元,让课堂保持独立连贯性,然后对教学层次顺序做一个合理安排。《物流配送》课程的实际操作性很强,老师可以先让学生了解所学的学习目标,再将课程进行梳理,然后在播放相关的物流配送视频,让学生们可以将书本上的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结合起来,在与实训课相配合,让学生找到学习方式使学习渐入佳境,同时老师可根据视频的内容对学生进行提点或简单的说明,在做最后的知识总结,老师还要结合教材与实际工作情况进行点评,告诉学生在工作时需要注意的事项。
有些学校的条件比较好的话,可以同企业合作拍摄教学视频,以符合教学目标的要求做成合辑,完美的将工作过程还原,结合专业特色贴合企业的实际工作流程,让学生全面掌握知识,学生在上课时就像看电影一样,在看视频时就吸收了里面的知识要点,无需老师在进行讲解。
上理论课,老师需将课堂上的内容做好总结,再将下次要讲的内容进行合理的部署,找一些思考题给学生,学生也可根据老师的下次所授课程内容进行预习,上实训课,老师要对学生进行分组,做好实训课前的准备工作,提高学生听课效率、学习兴趣,提高老师的课堂质量。
3.教学方式的更新
《物流配送》课程的特征比较明显,在进行教学时需要根据学习目标,复原配送管理工作的情景,进行实训追踪、总结评价等一系列完整的教学系统,老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以教学项目为主要的教学内容,实施的具体方案是:明确教学任务、做好教学前的准备、进行教学实施的讨论、制定完善的实施方案、教育成果的分析、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价。
4.a充教学资源
学生怎么才能通过课程学习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满足行业需求,仅靠课本上的知识是无法达成的,因此,学校应该为学生设立以物流配送课程为主的教学资源,供学生学习,满足学生的需求,促进学生的专业知识得以提高,满足行业需求。
四、结束语
实践教学是高职教育的特点之一,《物流配送》课程主要是为了体现教学的实践性,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的《物流配送》课程需与物流管理管业的课程区分开,改进教学思路,合理安排教学层次,及时对教学方法进行更新,充实教学资源,这样才能让学生毕业后便于熟悉自己的岗位,满足行业需求。
参考文献:
[1]刘丽娟.高职课程项目化教学实施中教学管理的探索[J].教育科学,2008.02.
关键词:
连锁经营管理;物流配送;教学设计
高职院校教育人才的方式已经从过去的传统教育模式向新教育模式转换,满足社会需求,加强技能教育。连锁经营专业的培养目标是为了实现与企业人才需求的无缝对接,《物流配送》课程是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实际操作很强的一门课程,对《物流配送》课程进行合理设计对于连锁经营管理专业教育是非常重要的。
一、《物流配送》课程在连锁经营管理专业课程中的地位
连锁经营是指经营同类商品或服务的若干个企业,以一定的形式组成一个联合体,在整体规划下进行专业化分工,并在分工基础上实施集中化管理,把独立的经营活动组合成整体的规模经营,从而实现规模效益,连锁经营作为总部管理哲学的具体化管理方式,连锁总部必须应用先进的经营管理理念对员工进行培训、工作安排、员工的职责、员工的服务标准、店面的陈列、广告宣传、市场营销、顾客关系,顾客抱怨处理程序、存货控制程序、会计程序、现金和信贷管理程序、安全生产、突发事件处理等所有方面的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对连锁店经营管理过程中的每一项工作予以规范化。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主要课程有连锁企业商品采购管理、经济学基础、管理学基础、商品学、物流配送等学科,其中物流配送是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
二、目前物流配送课程在教学设计上的存在着问题
1.教学内容没有统一规范化的标准作为依据
首先《物流配送》曾经是物流管理专业的重点课程,物流管理专业在专科到博士生的升学体系方面建立了一套成熟的办学等级方案,而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绝大多数还停留在单一的专科办学,无法为学生提供更高层次全面发展,只有极少数的本科院校设置了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绝大多数的教师在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的课程教育上,在该课程的内容选取上太过度依赖于物流管理专业的《配送管理》课程,而物流管理专业的《配送管理》是和《物流概念》、《运输管理》、《物流信息管理》、《仓储管理》、《第三方物流》等重点课程自动形成管理体系,而连锁经营管理是《物流管理》、《物流配送》、《门店营运管理》、《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课程为核心与培养该专业方面的人才方案所形成的体系,但绝大多数连锁经营专业的老师仍依照《配送管理》的课程教学来组织课程,甚至更有的院校老师将连锁经营的《物流配送》与物流管理专业的《配送管理》的课程内容混为一谈,内容几乎是雷同的,没有任何区别,甚至可以说是将两个不同专业的课程划等号。高职老师在组织教学时,倾向于宽泛的课程内容,内容的主次欠缺,降低了课堂的教学质量,让学生渐渐失去学习兴趣,产生了学到的知识没有什么用处的想法。
2.教学层次顺序不符合高职学生的认知过程
现在的大部分老师在课堂上的教学安排大致是:案例引入、课本理论知识讲解、实际操作、布置作业等这么个教学流程。这样的教学层次顺序不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因为高职教育与学术性教育大不同,物流配送是一个车辆运输货物的过程,学生没有实际的观看过物流配送的整个流程,只靠想象是很难了解其中的细节,跟不上老师授课的思维,而老师只是对课本上的知识做一个系统的整理,不让学生实训观察,即便学生非常努力,也无法了解物流配送的全部内容。因此这种教学层次顺序让学生们失去学习兴趣,在上课时选择逃课、玩手机等厌学行为。
3.老师的教学方法达不到统一
教学方法是课堂教学的关键,教学方法不符合课程教学的需要,就达不到想要的预期教学效果。现在的课堂教学还保留着一支粉笔、一个课本、一个老师和一群学生的理论教学授课方式,粗疏的教学状态,还有很多学校老师盲目跟从这种授课方式,后来发现很多环节都不能协调,导致最终别的教学方式被搁浅,比如学生在实训时,受到学校实训条件与学校合作的企业的关系限制,只能接触到初步的知识层次,领悟不到其中的精髓,针对《物流配送》这门课程,高职老师就没有一个独立的系统化教学方式。4.教学资源比较短缺《物流配送》是实际操作性很强的一门课程,学校想要培养这方面的人才,如果只是依赖课本上的理论知识讲解和课后的简单操作训练是很难达到物流人才培养的目标的。但是现在的物流配送专业课除了相关的精品课程符合教学资源的要求外,别的课程除了老师的讲解,学生想要继续扩展学习是难的,与课程相符合的教学资源比较少,所以要达到想要的课堂教学效果是非常不太可能的。
三、改变《物流配送》课程的教学思路
1.建立合理的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物流配送》的课程标准
建立合理的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物流配送》的课程标准,主要是将教学内容合理选择和组织起来,让物流配送课程形成一个完整的规范的教学体系,符合专业的标准与培养目标,怎样防止同一节课老师们的上课内容不同,选择的教学内容不同,让课程符合专业人才的培养要求,满足社会需要的岗位条件,让学生毕业后能很快的熟悉自己的工作环境,促进其在职场上的发展。改进《物流配送》课程的教学思路,首先要确定教学目标和课程技能要点,再根据院校、企业的需要,把课程内容分为选修和必修两部分,必修课是非常主要的,重点突出了企业的运行机制,所以,学生应该将与工作紧密联合的技能要点学习的扎实稳固,抓住主次。老师在教学资源准备上,应该准备足够的教学资源,让学生们得以学习。
2.教学层次顺序需要合理安排
老师在教学层次顺序的安排上,要与学生的认知规律相符,将课本的知识简单化、具体化、形象化,符合实际,方便学生理解接受。老师需要先将教学内容和课堂时间做一个合理的安排,尽可能的将一堂课设为一个独立完整的教学单元,让课堂保持独立连贯性,然后对教学层次顺序做一个合理安排。《物流配送》课程的实际操作性很强,老师可以先让学生了解所学的学习目标,再将课程进行梳理,然后在播放相关的物流配送视频,让学生们可以将书本上的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结合起来,在与实训课相配合,让学生找到学习方式使学习渐入佳境,同时老师可根据视频的内容对学生进行提点或简单的说明,在做最后的知识总结,老师还要结合教材与实际工作情况进行点评,告诉学生在工作时需要注意的事项。有些学校的条件比较好的话,可以同企业合作拍摄教学视频,以符合教学目标的要求做成合辑,完美的将工作过程还原,结合专业特色贴合企业的实际工作流程,让学生全面掌握知识,学生在上课时就像看电影一样,在看视频时就吸收了里面的知识要点,无需老师在进行讲解。上理论课,老师需将课堂上的内容做好总结,再将下次要讲的内容进行合理的部署,找一些思考题给学生,学生也可根据老师的下次所授课程内容进行预习,上实训课,老师要对学生进行分组,做好实训课前的准备工作,提高学生听课效率、学习兴趣,提高老师的课堂质量。
3.教学方式的更新
《物流配送》课程的特征比较明显,在进行教学时需要根据学习目标,复原配送管理工作的情景,进行实训追踪、总结评价等一系列完整的教学系统,老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以教学项目为主要的教学内容,实施的具体方案是:明确教学任务、做好教学前的准备、进行教学实施的讨论、制定完善的实施方案、教育成果的分析、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价。4.补充教学资源学生怎么才能通过课程学习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满足行业需求,仅靠课本上的知识是无法达成的,因此,学校应该为学生设立以物流配送课程为主的教学资源,供学生学习,满足学生的需求,促进学生的专业知识得以提高,满足行业需求。
四、结束语
实践教学是高职教育的特点之一,《物流配送》课程主要是为了体现教学的实践性,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的《物流配送》课程需与物流管理管业的课程区分开,改进教学思路,合理安排教学层次,及时对教学方法进行更新,充实教学资源,这样才能让学生毕业后便于熟悉自己的岗位,满足行业需求。
作者:邓攀 单位:湖南现代物流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一、创新高职连锁经营管理实践教学的现实意义
连锁经营管理专业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新兴专业,人才需求非常旺盛,但人才供需的矛盾却非常突出。据我们对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人才需求市场调研发现,很多企业反映,人才缺乏,最缺的是中基层管理人才。而学校培养出来的人才要成为中基层管理人才,所需过渡的时间较长。产生这一问题的根源就是,刚毕业的学生缺乏实践经验。高职教育追求的目标是实现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零距离”,要实现培养目标,仅靠学校的课堂教学是不够的,必须依靠大量的社会实践教学,突出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特色。
目前我国高职院校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的建设已进入有组织的自觉发展阶段,实践教学环节的研究和探索正在丰富、扩展着高等职业教育的方法体系。从现有的研究来看,主要聚焦在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必要性、实践教学的体系构成、实践教学的方法探讨、实践平台的构建等四个方面。
虽然高等职业教育工作者已经普遍认识到了实践教学体系改革的必要性,但无论是在理论探讨还是在实践应用方面,现有的尝试都没有突破性的进展。从体系完整性的角度来看,现有文献的研究是支离的、局部的,在困扰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发展的实战型教材、实践创新、产学研结合等方面少有作为;从方法论的角度而言,现有文献多是思路性、概括性、规范性的表述,缺乏实证调研和数据支撑;从运用价值来看,现有研究更多停留在构想阶段,迫切需要开发有效的实施手段与实用的操作流程。因此,探索适合连锁经营管理特色和我国实际的实践教学体系仍是任重道远。
二、高职连锁经营管理实践教学新思路
近年来,全社会创业氛围日渐浓厚,创业环境逐步优化,大学生创业意识也逐渐增强,越来越多的大学毕业生选择自主创业。在创业需求与日俱增的背景下,高职院校连锁经营管理实践教学可以参考以下思路进行必要的调整。
高职教育推崇的是在“专才”基础之上的“通才”教育培养模式,因此基于创业导向的高职院校连锁经营管理实践教学创新设计的第一步应根据社会的需求、院校的资源和学生的兴趣确定一个切实可行的人才培养方向。第二步则应该是走访处于该创业方向下具有代表性的个人和企业,了解其创业的过程以及所遇到的困难,特别是创业过程中具体的工作岗位和工作内容。第三步主要是对第二步的调研素材进行分析、提炼和整理,总结出从事该创业方向的人员所需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第四步是最重要的一步,这一步主要是根据创业人员所需的知识、能力和素质来设计教学内容和实训项目,最终按照教学内容和实训项目的内在逻辑和彼此的关联性来整合为特定的教学课程或教学模块。这样的教学设计思路和以往的教学设计思路最大的不同在于由下至上逆向生成,最后确定的是教学课程或教学模块,而非先定课程再来进行教学,彻底的颠覆了过去以课程为纲的设计思路。根据对武汉商业服务学院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学生创业情况的调研发现,由于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主要培养具有较强连锁企业门店运作管理能力、连锁企业各岗位的操作技能型人才,因此学生在创业时打算通过连锁门店的开设来发展自身的规模同时结合自身的兴趣选择网上开店等。
三、高职连锁经营管理实践教学的模式创新
1、项目导向任务驱动
传统的教学模式习惯与纯理论讲授或者是部门理论+上机实训的教学模式,随着人才培养方案的调整,可以将所需的教学内容以若干个实训项目组合,每一个项目都应该有一个明确的工作任务,围绕这个工作任务通过教学和训练,帮助学生掌握开展特定工作所具备的能力。
2、工学交替顶岗实习
院校应加强与行业、企业的联系,给更多学生提供接触企业、接触社会的机会。例如,对于网络推广这个实训项目,可以鼓励学生承接企业的网络兼职推广工作,采用工学交替的教学模式来进行,让学生将企业的工作任务与学校的实训任务结合起来,这样的效果绝对是事半功倍。另外,还可以在三年级至少安排半年以上的实习时间,采用顶岗实习的模式让学生真正走入企业,在工作中进一步学习。
3、建生产性室训基地
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是学生由虚岗向实岗转移、知识向技能转化的重要环节。例如,武汉商业服务学院与武商量贩有限公司合作建设的校园合作店(校园超市)就是很典型的生产性实训基地。学生在完成部分专业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以后,被安排到实习超市一线操作岗位进行顶岗实习,学生在一段时间内能够快速熟悉具体的工作流程,理解现实的工作情境,掌握必备的技能要求,明确未来的岗位目标,培养良好的工作态度。
积极探索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的校企组合新模式,由学校提供场地和管理,企业提供设备、技术和师资支持,以企业为主组织实训。
4、导师制创业工作室
学校充分利用社会资源,聘请行业、企业能工巧匠或管理专家到学校担任兼职教师,从事课堂教学或者校外顶岗实习指导等。兼职教师可以采取一对一的形式将自己优秀的技能与崇高的品质在潜移默化中感染学生、指导学生。同时鼓励在校老师进行企业挂职锻炼,通过不断学习,造就更多“双师型”导师来强化学校师资建设。
四、高职连锁经营管理实践教学的内容创新
1、模拟实验打基础
在初期的实践教学活动中可以借助已有的模拟教学软件来为学生打基础,模拟教学软件结构相对简单、操作流程相对简化,不存在真实平台全真商务活动的交易风险,对于刚刚接触专业学习的学生而言是比较易于实现的,这样教学内容的设计也符合学生认识事物由浅入深的规律。例如,可以安排学生先使用网上银行的模拟系统来熟悉网上银行的相关操作。
2、全真实验促提高
随着学生学习的深入,单纯的模拟实验已经不能再满足教学的需要,因此教学内容采用全真实验势在必行。全真实验需要教师提前做好准备工作,对于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要做到心中有数,在实施过程中注意对学生的管理,引导学生按照既定的教学目标来组织教学。例如,可以安排学生在淘宝网上去开设一个真实的个人网店,但应对学生的操作进行引导。
3、创业项目提能力
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具备一定的业务能力后,可以采用分小组的形式,以创业项目的方式来进行实践教学。在这个过程中,老师可以指引学生从创业项目可行性分析开始,到创业方案的完成,将前期的教学内容进行整合训练,从而真正提升学生的创业能力。例如,可以鼓励学生参加挑战杯、“三创赛”等连锁经营管理创业竞赛,以赛促学往往更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4、岗训嵌合练技能
连锁经营在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上对于人才提出了比传统流通业更高、更专业的要求。从经营规划制订、人事管理培训、投资风险预判、选点布置、物流配送、财务、会计、保险、法律事务等宏观管理,到每家店铺的商品陈列、顾客人流路线、加工、包装、保管、分拣、促销策划等微观操作,都需要十分专业的知识。这些知识向能力的转化,必须在工作岗位上反复训练、不断操作才能形成。为充分体现在校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加强学生对教学过程真实性的体验,要通过实训软件中虚拟岗位训练、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实习超市)顶岗实习、校外实训基地(连锁企业)岗位工作三个方面的交替融合,尤其要实施校企深度联动,使教学的课堂情境与企业的工作情境一致,才能实现在岗位上习能练技的目的。
五、高职连锁经营管理实践教学的方法创新
1、项目教学法
项目教学法以来自于工作岗位所需要的职业能力为训练项目,将工作技能融合于具体的教学项目中,在教学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实际工作技能,因此项目教学法在高职连锁经营管理实践教学的应用应该进一步加强。例如,连锁经营管理的核心技能主要是收银、理货、信息综合、网点开发、商品陈列、商品检验、商品采购、物流配送、商品促销等。在课堂教学中,将实践教学项目化、模块化,有目的、有系统、有层次地进行教学。
2、游戏教学法
创业活动不仅仅需要专业的知识和技能,更需要坚韧的意志和良好的职业素养。因此,可以考虑在创业素质的培养上,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适当的采用游戏教学法,安排诸如团队建设、人际沟通、人际协作等素质拓展训练,在游戏的过程中让学生感悟创业的艰辛,从而培养其吃苦耐劳的品质。
3、理实一体教学法
理实一体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挑战,通过打破理论课、实训课的界限,将课程的理论教学、实践教学融于一体,突出学生动手能力和专业技能培养。教学可以直接安排在真实性强的实训场所,师生双方边教、边学、边做,理论和实践交替进行,直观和抽象交错出现,没有固定的先实后理或先理后实模式,而是理中有实,实中有理。这样可以充分调动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
六、高职连锁经营管理实践教学的考核创新
1、考核方式多元化
转变过去以闭卷笔试为主的考核评价方式,可以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考核方式。对于连锁经营管理实践教学而言,可以更多的考虑采用上机的方式进行,提交电子版的作业、作品来取代卷面考试。创业人才通常还需要有良好的口头表达能力,因此部分课程还可以考虑口式的方式进行。归根结底,考试目的旨在通过考核方式的变化来引导学生重视自身综合素质的提高。
2、考核内容实战化
“背多分”式的考试在很多高职院校依然存在,特别是在经济管理类专业尤为严重。有些学生认为期末考试就靠考前突击背诵,背的多考试的分数就高,而这样的考试直接导致学生的高分低能,究其原因还是和考核内容书本化、机械化密切相关。因此,高职院校考核内容改革刻不容缓,应该引入结合具体情境的工作流程、工作任务、工作能力、操作技能的实战化考核内容,通过考核内容的转变来促进学生日常的学习。
3、企业考核与院校考核相结合
在工学交替和顶岗实习的环节中,可以采用企业考核与院校考核相结合的模式,让学生重视在企业的活动,使其强化实训实习的各个环节。从校内到校外,从虚拟岗位到实际岗位,让学生通过渐进式的做中学、学中做,实际体验逐步获取解决问题的方案,最终形成职业能力,更快地适应工作岗位。
(注:基金项目:武汉市市属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阶段性成果之一。(编号:2010109)。)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Z].教高[2006]16号文件.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10C-0019-02
实训教学是高职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主要环节和特色部分,特别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实践特点尤为突出,专业中的课程实训环节更是实践教学研究的重点。除了常规的“校内实训超市+软件实训室+校外实训基地”的实训模式,将技能大赛引入专业课程进行实践项目教学活动是我们正在研究和探索的课题,这是高职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的一个方向。因此,进一步探讨技能大赛如何准确引入专业课程,以及如何以技能大赛为契机提高课程实践教学水平,是摆在连锁经营管理专业教育者面前的重大课题。
一、技能大赛为高职专业课程实训教学创造了条件
(一)技能大赛为专业课程实训教学提供了综合性实训项目
技能大赛既可以作为一项比赛项目又可以作为一项课程综合实训项目,因为技能大赛是按照比赛的性质开展,学生通过比赛分出胜负并获得一定的奖励,它同时又可作为一项实训教学的综合性实训项目,教师通过一个完整的综合性项目来检阅学生对整门课程学习的掌握程度,用技能大赛带动实训更能体现课程的教学目标。
(二)技能大赛为专业课程实训教学提供了专项实训项目
大赛项目按照流程可分为赛前准备、赛中实施、赛后总结三个阶段,在这三个不同的阶段中可按照课程的教学内容拆分出对应的专项实训项目,每个阶段有各自不同的专项实训目标和要求,把各阶段的工作规范化、流程化地开展起来,这既是大赛的工作项目又是实训教学项目,大赛筹备到何阶段,教学内容同时进行,在教学之中即完成了训练也完成了技能大赛的组织实施工作。
(三)技能大赛能激发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技能大赛既是竞赛考场又是课程实训教学环节,学生想要在考场中取得成绩,就必须要有一定的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能力,这就促使学生在积极参与技能大赛的同时努力学习专业理论知识,掌握一定的实践操作技能,学生无形中激发了对课程学习的极大兴趣和对参与大赛的高度热情,便会全身心地投入到课程的学习中。
二、将技能大赛引入高职专业课程实训教学的方法
(一)总体思路
技能大赛成为专业课程的实训手段之一,其源于技能大赛作为一个综合性的竞赛项目,是分项分阶段展开的。它完全可作为一个融合了门店开发设计工作、门店经营管理工作的综合项目来进行。总体思路是:以连锁经营技能大赛作为一个课程综合实训项目,项目目标是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技能大赛的筹备、组织实施、评估反馈工作,顺利推进技能大赛分项项目的开展。按照大赛推进的步骤和程序,分别在相应的程序和步骤中设立对应的实训项目。在实训项目训练的同时,完成技能大赛的各项工作。
(二)具体做法
第一,将大赛项目融入常规教学,即将技能大赛内容有机地融入到实施性教学计划中,反映到教学过程中去。根据课程教学大纲要求及技能大赛的特点制定符合实际的实训方案、技能大赛方案,对两者作优化组合,对课程内容进行合理的增删、组合。采用链式项目教学法把大赛项目内容融入平时常规教学。但有两点要注意:一是课程整体设计的前后呼应,即能够实现课程与技能大赛常规教学工作的合理有序衔接。二是将技能大赛的工作项目拆散进行序列化、规范化,使之适应实训教学的规范和要求。
第二,教学前期首先对学生进行分组,把综合实训项目即技能大赛的要求布置给学生,要求学生们按大赛要求进行比赛方案调研和设计,在“做中学”“学中做”,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学习任务。指导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在课堂中搭建一个学生参与的平台,以大赛为引导,指导学生完成实训任务,对学生完成任务情况进行评定,这样既能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又能检验教师的教学成果。
第三,大赛项目按照流程分为赛前准备、赛中实施、赛后总结三个阶段,每个阶段有各自的分项实训任务,把分项实训任务结合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综合实训项目,通过技能大赛展现出来。
下面以连锁门店开发与设计课程为例讲述“连锁经营技能大赛”与实训教学结合的设计框架:把“连锁经营技能大赛”这个综合实训项目展现给学生,然后根据教学内容知识点和实训课时需要分解成多个可独立操作的子任务,这些子任务随着课程的深入,逐渐变化提高,前面的任务是后面任务的准备,一环扣一环,最后完成总任务。表1是连锁经营技能大赛项目流程表。
三、将技能大赛引入高职专业课程实训教学的启示
技能大赛是个平台,大赛过后,将促使我们更加深入思考在今后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如何更好地发挥大赛在教学内容的选择、实训方式的改革、课程模式的更新、育人理念的确立等诸多方面的引领作用。开展技能大赛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促进学校实践性教学的开展,全面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以及教师的教学质量,但在组织实施的过程中也要注意以下问题。
第一,开展技能大赛必须注重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要让学生明白技能大赛的最终目的不是简单的为比赛而比赛,为实训而实训,而是通过技能大赛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如社会调研能力、文案设计能力、语言沟通能力、实践动手能力等。
第二,加强对技能大赛项目的研究和设计,制定科学合理的评价标准。技能大赛既是比赛又是实训教学检验的成果,应按两种方式进行评价。一是技能大赛比赛成绩的评价。这个评价制订时要合理及慎重,名次的奖励要讲究合理分配,因为参与者都是通过不同程度的努力来参赛,那么比赛的结果自然也有高、低之分。同时,鼓励比赛中的拔尖选手通过技能大赛脱颖而出,成为更高级别的高技能人才,对他们在比赛中表现出来的各种工作能力及职业品质加以肯定,比如在比赛中发现一些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特别好,策划能力强,应促进学生向适应职业需要的方向去努力。另外,对于比赛评委队伍的建设也很重要,由校内专家和行业(企业)专家共同组成比较合理。二是实训教学成果的评价。按照评价的性质,评价可以分为过程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过程性评价是对学生在分项目实训中是否按实训标准操作进行评价,这个过程是规范的。形成性评价是指学生在实训中,完成了一个子项目后,针对形成的劳动成果所进行的评价,形成性评价基本反映学生这一次的实训情况,但是不能对学生作出最终的评价和定论,因为只通过一个项目,不能反映学生的全部能力。终结性评价是对学生整个实训的环节最终给出一个定性的评价,是优秀,是良好,还是不及格。在实训的教学实践中,过程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互结合。这三类评价可以通过相应的评价表进行打分,评价项目应该包括理论知识、操作技能、作品成绩、团队协作、创新意识、实训态度、职业道德等方面。评价的主体由学生个体+教师组合而成,两者按一定的比例得出最终的实训教学成绩。
第三,技能大赛作为实践教学环节中的一个重要手段,还不能完全代替课程实训。我们要明白技能大赛是为课程的实训教学创造了条件,它是一个实践教学的平台,因为它与企业真实的工作环境还有一定的差别,学校应该利用好技能大赛的平台,切实加强和企业(行业)的联系,建立紧密型的校企合作关系,努力把课堂、实训基地建在企业中,做到实践教学真正与企业工作岗位挂钩。
第四,加强师资队伍培养,加快“双师型”队伍的建设对技能大赛的指导和教学有较大的促进作用。通过技能大赛既锻炼了教师队伍,也反映了师资队伍的不足。从技能大赛过程显示,我们的专任老师中既有丰富的理论知识也有一定的实践技能的人数很少,师资力量单薄,因此加强“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和能力提高迫在眉睫。应以技能大赛为契机,引领专业教师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不断提高自己的技能水平,力争成为技术能手和技能名师。首先,选派教师参加专业理论知识培训班,如国培班,同时鼓励教师到企业一线实践锻炼,熟悉企业的经营管理流程、门店开发手段。只有教师整体水平提高后,才可能使学生学到更多有用和实用的知识和技能,才能在技能大赛中获得好成绩。其次,加强对教师的大赛指导培训,通过培训使老师掌握技能大赛组织实施的方法,从而更好地推动技能大赛的开展。再次,鼓励专任教师加强“双师”技能的提高,比如考取一些行业(企业)的专业技能证书。
【参考文献】
[1]张文健.技能大赛后的课程改革[J].机械职业考育,2011(7)
[2]司首婧,张显国.高职高专职业技能大赛与常规教学衔接策略[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1(12)
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14)07013502
据《2010年中国连锁业人力资源发展报告》显示,由于行业发展迅猛而人才培育机制存在不足,连锁经营行业正面临“人才荒”。课程建设是专业建设之本,如何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以实际工作任务构建课程教学内容,创造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环境,提高学生的职业实践能力,《连锁企业门店营运管理》在教学方式上进行改革与探索。
1课程定位和目标
《连锁企业门店营运管理》是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本专业主要培养具有连锁经营管理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并能从事经营和管理工作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的就业岗位群主要包括:连锁企业总部、连锁门店和连锁企业配送中心的基层和管理岗位,例如理货员、收银员、门店店长、营运主管和采购主管等。而这门课针对的是连锁门店相关岗位。
围绕连锁门店的职业岗位,对照岗位需求,《连锁企业门店营运管理》主要培养学生的门店营运与管理能力,使学生掌握陈列、销售、理货、防损、收银等岗位操作技能,为从事连锁门店店长及中层管理岗位做好职业准备。
作为专业核心课程,其前导课程有《管理学基础》、《市场营销学》、《连锁经营管理原理》、《消费心理学》等,后续课程有《门店开发与设计》、《连锁企业采购与配送管理》、《连锁企业信息管理》等,并为顶岗实习奠定基础,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2教学设计
2.1课程设计理念与思路
(1)课程设计理念。
第一,以学生为主体,教学做结合。以职业素养与职业技能培养为目标,以学生的学中做、做中学为主线组织教学,深度体现行动导向教学理念。第二,以教师为主导。引导、组织、促进学生协作学习与自主学习。第三,校企合作,与大型连锁企业合作开发课程,共同设计、组织课程的教学。第四,课证岗融合。将中级营业员、助理店长和品类管理师等职业资格技能鉴定标准融入教学体系中,使课程教学职业化、技能化。
(2)课程设计思路。
根据连锁经营企业对人才规格的要求,课程设计的基本思路是: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以岗位工作任务和职业分析为依据,以“基于工作过程”为指导,邀请连锁经营企业专家、连锁协会专家和学院专业教师共同组成专家指导委员会,通过对连锁经营管理专业所涵盖的岗位群进行调研和职业岗位分析,设计岗位项目,以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根据门店职业岗位能力要求和职业技能鉴定标准,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确定岗位典型工作任务和课程培养目标,最终形成工学结合的课程内容,如图1所示。
2.2教学内容设计
(1)选取依据和原则。
以“必须、够用”为原则,以连锁企业岗位需求为导向,以工作过程为主线,参照助理店长和品类管理师的职业资格标准进行教学内容的选取。
(2)选取目标。
以零距离上岗为目标,从岗位及其要求入手,按照职业岗位能力,构建以就业为导向的递进式实践教学体系。本门课程依次培养收银、理货等基层岗位的职业能力、部门主管的职业能力以及店长的职业能力。职业能力要求层层递进,分别适用于我们的学生在大学毕业之后的第一阶段从事基层岗位,第二阶段从事主管(领班)等岗位及第三阶段从事的店长岗位等。
图1课程设计思路(3)教学内容的组织和典型工作任务。
根据连锁门店的工作情境,连锁门店主要有营运、防损、收银、管理四大类岗位。针对营运岗位的工作任务有:布局设计、商品陈列、顾客服务、理货作业、促销管理等;针对防损岗位的工作任务有防损管理;针对收银岗位的工作任务有收银作业;针对管理岗位的工作任务有店长作业化管理。
根据典型工作任务的需求,对教学内容进行整合序化,整门课程的能力目标以及课时分配情况如表1所示,教学过程的设计与组织遵循由简单到复杂、由单项到综合的基本规律,重在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
表1典型工作任务及能力目标与课时分配表
序号1工作岗位1工作任务1能力目标1课时11营运岗位1布局设计1能够分析并设计连锁门店布局18211商品陈列1能制作商品配置表,对门店的商品陈列进行分析和设计110311顾客服务1能运用顾客服务的技巧向顾客推销商品、接待投诉事件110411理货作业1能熟练进行门店理货作业18511促销管理1能策划并组织、实施门店促销活动1861防损岗位1防损管理1能制定合理方案控制门店损耗1471收银岗位1收银作业1能熟练进行门店收银作业11081管理岗位1店长作业
化管理1能对门店店长进行角色定位,把握店长作业管理的重点11091合计1――1――1682.3教学设计案例
以下以收银岗位对应的典型工作任务――“收银作业”为例,进行教学过程设计,如表2所示。
表2“收银作业”工作过程及教学任务设计
工作过程1招呼顾客1扫码消磁1收款确认1商品装袋1送别顾客子任务
设计1正确使用规范服务用语1正确使用收银机,打印对账单1准确、快速地鉴别真伪钞1正确为顾客进行商品装袋1灵活处理收银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技能训练1小组讨论1模拟操作1视频演示1小组竞赛1案例分析(1)根据职业岗位需求,确定教学目标。
①知识目标:了解收银员的主要工作职责和能力要求,熟悉收银员的礼仪服务规定,掌握收银员作业流程及作业管理的重点。
②技能目标:掌握收银机操作技能、验钞技能、商品装袋技能、收银机的操作规程及维护保养技能。
③素质目标:增强学生的顾客意识、法律意识、应变能力及沟通能力。
(2)根据工作情境,设计教学过程。
①课程导入:使用角色扮演法。任选两位学生,分别扮演收银员和顾客,根据超市购物的经验,模拟一次收银的过程。其他同学进行观摩评价,重点发现收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借此引发学生思考。收银看似很简单的工作,却需要掌握各项技能。
②分解工作任务:运用演示法和小组讨论法。播放超市收银示范视频,引导学生观察收银的流程,思考收银关键步骤,在小组讨论中形成5个子任务。
③创设工作情境,逐个完成子任务。在五项工作任务中,分别使用小组讨论、模拟操作、视频演示、小组竞赛、案例分析等方法进行技能训练。可以带领学生走进超市现场,也可邀请专家走进课堂。
④学习评价。采用学生自我评价、小组互评、专家点评、教师总结等方式阐述学生在完成子任务中的优点和不足。
⑤总结提炼知识要点。在完成工作任务、学习评价的基础上,教师总结提炼收银作业的工作职责、能力要求、评价标准、态度要求等,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和态度要求的理解。
(3)反思与提高。
对照知识目标、技能目标和素质目标,反思整个教学过程,总结成功经验和不足之处,在以后的教学中加以推广或改进,从而提高教学水平。
3教学模式改革
围绕学习项目与要求,开展“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模式改革。在教学环境和氛围上营造真实情境,将教学环境尽可能设置在实训场所、工作现场,将学生与教师的角色转换为连锁企业“员工”与“课长或店长”,让学生感受到真实工作情境。同时定期选派学生到连锁企业顶岗实习,使学生真正能将学习和工作两个不同的事物融合起来,形成一个有机体,让学生在完成具体项目任务的过程中构建相关理论知识,并发展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实现知识与职业能力上的无缝对接。
3.1运用多种教学方法
为体现课程教学“教、学、做合一”、“工学结合”的原则,本课程在不同教学阶段分别采用相应的教学方法,如角色扮演、小组讨论、案例分析、模拟操作、演示教学、技能竞赛等多种教学方法,在学习中工作,在工作中学习,引导学生积极思考,重在培养学生职业素养与职业能力。
3.2利用现代教学手段
(1)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发多媒体课件和教学包,加大教学过程的信息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吸收企业专业技术人员纳入教学团队,充分发挥教学团队中各自所长,努力实现资源共享。
(2)成立连锁经营协会,在开展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情商、人际沟通和团结协作精神。
(3)利用实训基地。学生可在电子商务实训室运用连锁门店营运系统软件,按照连锁门店实际运作方式建立连锁店进行虚拟经营活动;在模拟超市中进行经营管理,掌握商品采购、商品配置和陈列、收银等技能;还可在连锁门店现场,做到知识讲授与技能训练同步,使学生更快、更好地掌握相关理论知识,积累实践经验,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
(4)企业参与教学,专家走进课堂。定期邀请企业专家走入课堂,向学生传递最新行业信息,分享工作经验,使学生能够近距离地接触企业,双方进行良好互动,同时加强了学校与企业的交流与合作,共同为学生就业打下良好基础。
(5)积极利用网络资源。建立网络教学资源平台,为学生提供多种学习资源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如:教学视频、教学大纲、电子教案、案例、习题等。同时,教师推荐各类连锁网站,如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官网、联商网等,方便学生课后学习。
3.3以人为本对学生能力进行整体评价
本课程的考核评价方式改变传统以理论为主的考核方法,将结果性考核与过程性考核相结合,将理论考核与实践考核相结合,将态度评价与技能评价相结合。考核评价的具体方案如下:结果性考核(40%)=期末理论考核(20%)+期末操作考核(20%);过程性考核(60%)=态度评价(30%,包括工作责任、团队协作、主动性)+技能评价(30%,包括任务完成情况、团队成员贡献度、团队作业效果)。
参考文献
[1]饶君华.《连锁企业门店营运管理》教学探索与实践[J].中国成人教育,2011,(15):168170.
[2]赵琪,赵应淇.《连锁企业门店营运与管理》高职课程开发探讨[J].青岛酒店管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3):5861.
一、引言
连锁企业营运管理课程是高校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也是一门实践性和应用性很强的课程,连锁营运管理课程的实践性教学是整个课程教学中的薄弱环节,也是教学中的难点。因此,在连锁营运管理课程的教学中如何构建实践性教学环节和内容,设计实践性教学大纲和实践性指导书,采用丰富多样的方法来开展实践性教学活动,将理论与实践教学有效的相结合起来,将是十分必要的。
二、实践教学目标及关键点
实践课程体系构建的意义体现在:通过对连锁营运管理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并将多种实践性教学方法应用到实际教学过程中,将有利于提高连锁管理的整体教学水平,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课程实践教学主要通过案例分析讨论,连锁情景模拟和企业调查访谈的方法,期望达到三个目的:一是使学生能够对企业连锁企业营运管理理论有一个总括的了解和认识;二是能够使学生 全面了解与掌握连锁企业营运管理中计划、组织与控制的方法;三是能将这些原理和方法应用于解决企业连锁企业营运管理过程中的管理问题。
实践课程体系研究的具体内容:通过对目前国内外商科院校在连锁管理类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调查研究,分析和比较其它院校在连锁管理学课程实践教学方面的特点和成果,探讨和构建连锁营运管理实践教学体系和方法,设计连锁营运管理实践性教学大纲和实践性教学内容,并应用于连锁营运管理课程教学中,通过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对实践教学内容和方法在实施效果进行分析,并总结经验。
实践课程体系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借鉴国内外其它院校在连锁营运管理课程实践性教学方面的特点和成果基础上,研究和构建连锁营运管理课程实践教学体系和方法,设计连锁营运管理课程实践性教学大纲和实践性教学内容,并通过对学生问卷调查,对实践教学内容和方法之效果进行调查分析,总结经验,为连锁营运管理的实践性教学提供完整的方案。
三、研究实施方案及落实措施
(一)调查研究法和比较分析法
调查研究国内外商科院校在连锁企业营运管理课程中实践性教学方面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分析和比较其它院校在连锁企业营运管理课程实践性教学方面的特点和成果,探讨和构建连锁企业营运管理课程实践性教学体系和方法,
(二)网上资源研究法
过网上查阅和研究国家精品课程、市级精品课程和校级精品课程网站,分析和比较其在连锁营运管理课程实践性教学方面的特点和成果,改革和完善我院连锁营运管理课程实践性教学环节。
(三)实践探索与验证法
项目的研究成果分别应用于连锁营运管理课程教学过程中,实施追踪研究,通过对学生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实践性教学内容和方法在实施效果方面进行分析,并总结经验。以实践验证课题的研究成果。
四、实践教学体系设计与方法运用
(一)实践教学的设计思想
培养高等应用性人才,必须选用科学的教学方法。应用型本科教育的教学方法强调实践性,这既是应用性本科教育的教学特色所在,也是培养技能性人才的基本保证。连锁企业营运管理实践教学,应与连锁企业的实际营运管理工作密切结合,根据连锁企业具体营运管理工作的项目与任务,设计实践教学的目标与任务,组织学生设计具体实施方案,并指导学生实施完成。这样既可让学生了解连锁企业营运实际工作,又可使学生学习更具有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为加强实践教学的实际应用性,一方面应聘请企业经营管理人员担任指导教师,另一方面让学生直接参加连锁企业实际运作的某个工作环节,进行上岗实际培训,这样效果要好。
(二)实践教学的体系设计
课程设计主要从几个方面进行设计:
第一、让学生了解连锁运营管理的概念内涵,明确运营管理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定位。
第二、从“总部-门店”维度训练学生对连锁企业的运营管理的知识与技能。
第三、从“采购-促销”维度训练学生对连锁企业的运营管理的知识与技能。
因此,整个实践教学体系设计为五个模块进行,内含不同的具体的训练项目,在每个项目上明确规定要训练的学生能力。
【模块一】连锁营运认知模块
1.能力训练要点:
能力一 连锁企业营运管理认识能力;
能力二 连锁企业运营管理研究能力;
2.实践训练方式:
项目一 连锁营运体系认知训练
【模块二】连锁采购管理模块
1、能力训练要点:
能力三 采购计划与谈判能力
能力四 供应商管理能力
2.实践训练方式:
项目二 连锁采购流程调查训练
项目三 商品采购谈判情景模拟
【模块三】连锁企业总部营运管理
1.能力训练要点:
能力五 组织结构设计方法
能力六 连锁营运标准订立
2.实践训练方式:
项目四 连锁总部结构调查与营运标准设计
【模块四】连锁企业促销管理
1.能力训练要点:
能力七 促销策划与方案能力
能力八 消费者行为分析能力
2.实践训练方式:
项目五 顾客购买心理行为分析
项目六 连锁企业促销方案设计
【模块五】连锁企业门店营运管理
1.能力训练要点:
能力九 门店作业流程及质量改进方法
能力十 门店价格管理及经营业绩控制
2.实践训练方式:
项目七 连锁企业门店营运调查与分析
如图所示:
(三)实践教学的方法运用
本课程针对管理学的核心知识点,设计多种形式的实践教学形式:案例教学、团队练习、情景模拟、管理游戏、角色扮演、管理(专题)辩论等方式,为学生们创设高度拟真的管理情景,使他们处在管理者的职位上思考问题,调动自身的所有知识和潜能解决问题,获得未来企业环境中所必需的知识结构和管理技能,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综合管理能力、创新能力与协作精神。
五、实践教学考核办法及实施建议
(一)考核方式的基本思路
《连锁企业营运管理》改革“期末一张卷”的传统考核方法,以运营管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考核为主线,采取理论考核和实践考核相结合,过程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可运用开卷、闭卷,笔试、口试、企业实践策划活动等灵活形式。
(二)考核方式及标准
《连锁企业营运管理》是一门考试课,课程考核采用理论考核和实践考核相结合,最后按理论60%、实践40%比例计入该课程最终成绩。实践考核实行百分制,每一次实践活动给出具体的成绩,最后给出平均成绩。具体考核标准如下:
1.实践准备工作,包括学习态度、出勤、职业行为养成等(15分);
2.各学习小组对本次实践的组织、分配、管理等过程(20分);
3.各学习小组提交调查分析报告,并进行汇报;(35分)
4.学习小组的协作沟通的能力、团队合作的精神(20分);
5.同学互评,教师点评(10分)。
(三)实践教学具体实施建议
1.本课程整体设计贯彻以能力为中心、以学生为主体、以专业活动为导向,进行知识、理论、实践一体化设计
2.教学内容安排以够用、实用为原则,根据教学目标要求对实践教学内容作了适当的取舍处理
3.本课程十分注重教师的教学引导和学生的课外拓展,将一部分技能实践活动安排在课外进行,以有效提升学生的自控能力,分析判断能力,实战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4.课程考核采用理论考核和实践考核相结合,最后按理论考核60%实践考核40%的比例计入该课程最后的课业成绩
5.为避免影响正常的教学秩序,教师可根据上课情况灵活调整安排,以保证实践课程的顺利进行。
六、实践教学的效果评估
通过实践教学,使学生获得亲身参与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经验,提高了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管理问题的能力,逐步形成学生决策判断、设计组织与计划、社会交往、人际关系协调等素质能力,加深了对课程中理论、概念的认识和掌握程度,强化了职业管理者的基本技能训练,培养了团结协作精神。与此同时,学生的学习兴趣、创新思维等非智力因素得以激发,科学的思维方法和主动学习能力等智力因素也得以培养。
本实践教学体系及实践方法在上海商学院连锁经营管理专业051班、052班、053班、054班171个学生进行组织教学。教学实践中,综合运用了案例教学、多媒体技术、情境模拟练习、无领导小组讨论、指导式自学、角色扮演、现场考察、课堂讲授等理论与实践教学方法。
结果显示,教学效果显著。使学生对连锁企业运营管理过程中的采购计划和采购组织,采购谈判和采购合同,采购控制和供应商管理;促销管理和促销策略及促销办法连锁企业总部组织结构设计的原则、程序,以及连锁企业总部营运标准;连锁门店的质量管理,作业管理和价格及经营绩效管理等环节不仅有了理论体系上的框架理解,更有了实践的丰富认知。教学得到了学生的高度评价。课程满意度达到了90%以上。
关键词] 连锁企业;门店营运管理;项目化;课程开发
[中图分类号] G71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893X(2014)05?0035?04
[收稿日期] 2014-07-04;[修回日期] 2014-09-27
[基金项目] 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2 年度立项课题《基于“CTPE”的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XJK012CZJ019)
[作者简介] 范征(1968-),男,湖南长沙人,湖南科技职业学院经贸商务系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人力资源管理,连锁企业经营管理.
一、课程的定位
目前,我国高职院校在校生973.6 万,年招生人数318 万[1]。高等职业教育经过几年的快速发展,已占我国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为实现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然而,国内高职院校大都是从中专升格而来,在人才培养模式特别是课程体系始终没能彻底摆脱传统学科型教学模式的束缚,或是沿袭过去中专、中职的做法,成为中专、中职教育的“发面馒头”;或是照搬本科教育的形式,成为本科教育的“压缩饼干”,培养出来的很可能就是基础理论不如本科,实际技能不如中职,毫无高职特色的学生[2],在技能、经验、知识结构的培养上与社会需求不相适应,结构性失业严重。因此高职院校课程改革势在必行。
高职教育不但培养学生掌握某一专业的基础理论与基本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具有某一岗位群所需要的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工作的操作和组织能力。因此,课程改革应该岗位化,即根据行业岗位群,构建学校与社会、教学与生产、理论与实践紧密联系的工学结合、实用价值强的课程,与工作岗位互动,让学生获得工作岗位所需要的完整知识、技能,以岗位的工作任务及完成每项作任务应具备的职业能力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与职业精神。
目前全国大约有230 多所高等院校(主要是高职院校)开设了连锁经营管理专业(或方向),主要面对现代连锁商贸流通企业,培养能掌握现代连锁企业经营管理基本理论和连锁门点营运管理专业技能,熟悉连锁商贸流通企业的运作流程,能够熟练进行连锁企业各部门管理工作的复合型与技术应用型人才[3]。“连锁企业门店营运管理”是一门非常重要的专业核心课程,主要根据大型连锁企业门店岗位及岗位群设置情况,并对岗位典型工作任务进行分析,归纳总结出该岗位的能力素质模型,以培养学生门店营运管理能力为主要目标而设置的一门课程。本课程与“商品学”“连锁经营管理原理”等前导课程和“品类管理”“连锁企业采购管理”等后续课程构成完整的职业核心能力培养体系。
我校本课程在项目课程开发理论的指导下,通过对学生专业技能及管理能力的全方位塑造,设计了走进门店营运管理、规划门店布局、陈列门店商品、控制门店采购与库存、门店商品促销管理、处理门店顾客服务事项、评估门店经营绩效、管理门店安全与损耗八个学习型项目,使学生通过项目任务反复训练,让他们在校内就掌握岗位操作技能,获得职业岗位的感性认识,提高专业素质,增强职业技能和就业竞争力,实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二、课程设计流程
根据克诺的研究,项目化课程是始于17 至18世纪的职业教育,它与自然科学家的实验、法学家的案例研究,军事参谋的沙盘练习属于同一类型的课程模式[4]。
课程是高校人才培养的基本单元,也是实现人才培养的基础。在进行课程设置和内容设计时,首先是对连锁企业的典型就业岗位所要求的知识技能进行调研,将专业课程与典型工作岗位进行对口设计,并且每年对用人单位、行业企业和对口就业的毕业生进行市场回访,了解其人才需求的变化状况,对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进行相应的动态调整,以符合企业和市场的要求。
连锁零售业涉及的业态多、岗位多,经过调研分析,选取了超市、百货两种业态的采购专员、食品/百货课长、现场督导、招商专员、客服主管等五个典型岗位作为连锁专业学生的主要就业岗位,并以此来开展教学设计。通过连锁零售企业和行业专家,对五个典型岗位所需的能力和应掌握的知识进行阐述,能够清楚地看到了各项工作的过程及内容,并了解各项工作的重要程度、难易程度以及相互关联程度,并将这些知识能力与相关课程对应起来。以采购员为例,其岗位应具备的知识、能力及对应课程分析如下(见表1)。
根据以上分析,可以得出连锁专业学生需要掌握的主要知识技能标准为:
(1)商务谈判能力:能够与供应商就拟采购商品的数量、质量和价格和日期等问题进行谈判,达到预期目标;能够与零售商就店铺的面积、租金和租期达成一致意见;能够就店铺的促销活动与供应商就商品交个、数量和日期达成一致意见。
(2)商品管理能力:能够正确地分析店铺的销售数据,进行商品的ABC 分析及库存管理,合理地进行商品品类组合,及时引进新品,淘汰滞销品;能够根据商品陈列的原则正确地绘制商品配置表;能够成功地策划不同主题、不同商品的促销活动。
(3)卖场布局设计能力:能够根据店铺的面积及形状,合理地进行商品的货位设计和空间布局。
(4)人际沟通能力:能够正确地处理好顾客投诉;能够协调好各部门之间的工作和处理员工之间的矛盾。
(5)人事管理能力:能够制定并执行部门日、周、月工作计划;能够合理地进行员工工作任务和时间的安排;能够对员工进行培训和业务指导;能够运用正确的方法考核和激励员工。
三、项目化课程开发思路
基于项目化的课程开发首先要完成的是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其具体操作过程如图1 步骤一所示。由于工作项目与职业能力分析面向专业,因此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一定要邀请本专业领域的企业和行业专家,要求他们以岗位工作为出发点,只阐述在岗位上做哪些工作,怎么做这些工作,而无需考虑那些跟岗位工作有关的知识。通过专家们的描述,我们明确了各项工作的过程及内容,了解了各项工作的重要程度、难易程度以及相互关联程度,在这个基础上,提炼出具有学习价值的典型工作任务(工作过程和工作内容)并转化成相对独立的工作项目(一组具有相关性的工作任务组成的工作领域),然后再对工作项目进行分解和细化,获得每个工作项目的具体工作任务(工作过程中需要完成的具有相对独立性的任务),并对完成工作任务应掌握的职业能力做出较为详细的描述。在整合不同专家和教师的意见后,形成工作任务分析表(见表1)。
最后再跟专家们一起讨论所设置的工作项目、工作任务是否覆盖了他们先前所描述的工作过程和工作内容,并对职业能力进行评判和鉴定,看其是否包含了岗位工作要求学生必须掌握的各项能力,然后再实施教学。在教材选取上选用高职高专规划教材(最好是由任课老师与企业合作编写),并采用企业的真实经营案例作为辅助教材,提高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效果。
四、项目化课程的设计
项目化课程开发的第二阶段是项目化课程的设计,其实施是以职业能力为目标、以工作任务为载体、以技能训练为明线、以知识掌握为暗线进行的。设计过程包括课程内容选取和学习项目设计,如图1 步骤二所示。
(一)课程内容选取
选取课程内容的基本思路是:根据典型工作岗位所需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参照企业专家的建议和国家职业技能标准,进行岗位任务分析,提炼、归纳、整合所需的知识、能力与素质,进而选取教学内容。这其中能力目标是主要分析对象,按照职业特定能力、行业通用能力和基本能力构成金字塔式的能力构架,如图2 所示。
门店营运以顾客服务为中心有四个主要内容:商品陈列与盘点、顾客服务、商品促销及商品防损。典型的工作任务主要有:门店组织结构、顾客服务管理、商品管理、促销管理、门店安全等。因此,本课程的教学重点放在顾客服务、商品管理、绩效控制等三大核心能力的培养上,教学内容覆盖营运标准化、门店布局、顾客服务、商品管理、门店业绩评价等连锁门店营运管理的基本内容与关键环节。见表2。
(二)学习项目设计
学习项目设计是项目化课程设计的最终目的。通过设计操作性强、预期较好的项目来实现课程内容分析中所提到的“能力目标”和“知识目标”。如前所述,课程被分成了八个工作项目,其中每个项目又分解成2~4 个任务进行教学,每个任务后设计了技能训练,每个项目后设计了综合实训,这样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并且在学习完每个任务和项目后,通过技能训练和综合实训能及时地巩固所学知识。
(三)教学情境的设计
项目化课程开发的最后一步就是教学情境的设计,如图2 步骤三所示。我们在课堂讲授中采用音视频等多媒体教学手段,分组组讨论等教学方法,还通过“3D 门店营运实训软件”“卖场布局与商品陈列模拟实训”“顶岗实习”等实训,尽量给学生营造出出一个真实的门店经营环境,模拟实际工作中的要素,不仅从实际工作问题或情景出发,利用真实而有效的问题或情景,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而且还要求学生按照实际工作的操作过程或规范来解决问题,从而消除教学环节与工作环境之间的差异,使学生学习到的知识和技能能直接应用于实际环境中,缩短“学”与“用”之间的差距,使学生能很快适应岗位要求,实现学习与就业的“无缝对接”。
参考文献:
[1] 中商情报网.2013 年中国职业院校在校生2933.8 万[EB/OL]. askci.com/news/201406/28/281011320981.shtml,2014-06-28.
[2] 康秋林.我国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工作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J].新课程研究,2008(5):132-133.
[3] 赵琪,赵应淇.连锁企业门店营运与管理高职课程开发探讨[J].青岛酒店管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3):58-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