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2-27 11:09:40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4篇实训扩展总结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项目驱动教学法,是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以一个项目的不断拓展和块块相连来带动课程的学习。在每一次的课堂教学中,又以项目的一个实训案例不断驱动课堂教学的开展。由教师引导学生,从一个可以实现的实训项目出发,再将该项目不断改进功能、实现条件或输出内容等过程,通过实现不断提出的任务自然地完成一个完整的项目开发。按照这种方法实施的教学设计与课堂设计,教学效果良好。
1.教学过程实施
1.1实践教学设计
在实践课程教学中,课程就通过学生的网站建设为实训项目,对SQL SERVER 2005的数据管理和开发技术进行介绍。以案例为主要分析,将案例的数据库的后台开发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将案例的数据库的后台管理系统分解为独立的任务单元,精心提炼和组织教学内容。完成各任务单元学习的过程,教学设计分为三个阶段:
1.1.1基础准备
由于SQL SERVER 2005是一种网络数据库,所以网络是基础,数据库是核心,这两者缺一不可。学习数据库的最终目标是完成一个管理系统的开发,那么就需要前台开发工具的支持,比如 、ASPNET或JSP等。要开发一个完整的管理系统,学生就必须学一些前台的开发工具知识。
1.1.2项目训练
实训项目内容设计非常重要,根据该课程的特点应加强课内实验环节,将实训项目交给学生后,教师以“项目负责人”的角色出现,学生以“程序开发者”角色出现,教师引导学生参与到实训项目中,为学生提供技术支持,教师侧重检查项目完成情况,并要适时为学生进行归纳,总结开发技巧和语法知识。
1.1.3课程设计
在课程结束后,通过一个课程设计的完成对整个学习过程进行巩固、测试和验收。本阶段的实施一方面是对《SQL SERVER 2005》课程的总结提高,另一方面要培养学生软件项目开发文档的撰写能力。
设计结束,学生应提供完整的项目文档,由于SQL SERVER 2005是网络数据库编程语言,所以设计开始就要求学生要按照国家软件开发文档中关于《项目开发进度开发规范》、《软件需求说明书》、《数据库设计说明书编写规范》、《项目开发总结报告》等要求进行系统开发。并在设计结束对项目进行答辩。通过程序、文档和答辩实现来检验本阶段的教学效果。
1.2理论课堂设计
在理论课程教学中,为了使整个授课过程和学生实训过程能够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在理论上采用“细化过程”、“量化考核”的方法,逐步完成各任务单元学习。细化过程主要指精心设计实训项目、布置项目任务,量化考核主要指加强总结提高、分组设计。
1.2.1精心设计实训项目
图1
在课堂上,案例项目要能够体现课程的核心内容,还要有很强的扩展空间。在教学过程中,采用螺旋式滚动向前的教学方法,先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扩展问题,然后对问题进行评价和优化。
精心设计实际应用的项目案例,通过一个个实训项目的层层推进,告诉学生该项目在整个软件开发过程中的重要性。也就是说一堂课中的实例可以作横向和纵向两个层面的扩展。横向的扩展将课程中学过的内容联系起来,纵向的扩展目的在于一步步引申和切入到完整的项目开发过程中。实践证明,这种教学方法效果显著,课堂活跃,学生的参与程度很高。上面图1中的十个实训项目囊括了《SQL SERVER 2005》课程教学的主要内容。
1.2.2精心布置项目任务
布置任务时,教师要精心设计实训项目,给出确切的实训目的、实训要求、实训内容,引导学生主动独立完成。使每一个实训项目都与课堂上的实例密切相关,各个实训项目之间又密切关联,这样才能确保学生有一个比较实际、可以动手的出发点;同时按照课堂上案例步步深入的方法,对每一个实训项目的每一步进行扩充,最终自然地形成一个完整的应用程序。
1.2.3加强巡回指导
由于课内实验及课程设计是教师课堂演示过后的实践操作环节,学生的主体作用能够充分发挥出来,存在的问题就会显现出来。比如动手能力、课堂内容的接受情况、学习主动性等。这就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实训环节上,教师要通过巡回指导观察学生编程情况,根据《实验实训平时考核测评表》,认真考核测评每一位学生的学习情况。对于实训环节操作熟练、进度较快的学生给予适当的考核奖励。
1.2.4分组设计
在进行课程设计时,结合《SQL SERVER 2005》课程的教学内容,通过课堂讨论,列出要实施的几个项目方案,成立项目开发小组,设立项目组长来负责每个小组软件开发过程,确保项目开发进度。项目组长是软件设计的总指挥,教师要求项目组长对本组同学进行项目层次分项,让每个同学负责一到两个小项目。在教学中把全班分成若干个项目组。任务实施上要细化到人,根据学生平时实验实训的情况,让每一位学生溶入项目设计的全过程,学生根据教学进程分工合作地去完成各自任务。
2.教学设计效果
2.1课堂教学效果
在课堂上,由于讲授的过程是采用一个递进驱动,项目牵引的授课方法,设计的案例能够采用横向与纵向扩展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学生是从一个比较容易解决的熟悉内容进入到新知识点的学习中,所以学生的参与程度非常高,对教学效果反映良好。
2.2实训教学效果
课程教学以开发实际项目“EasyBuy电子商城”数据库的后台管理系统为驱动,将该项目的实施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并将后台数据库的维护与管理分解为独立的任务单元在项目实训中分步实现,让学生步步深入,最后通过课程设计形成一个完整的系统开发项目,形成较强的软件编程思维。
由于采用了项目递进驱动教学法,可以顺利实现项目拓展。每一项任务都可以在前一项任务的基础之上进行,形成了教师授课环节递进,学生实训操作递进,最后通过课程设计融会贯通整个教学过程。学生对此种授课方法反映很好。
【参考文献】
[1]余芳.SQL SERVER 2005 数据库管理与开发[M].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2006.
[2]刘志成.SQL SERVER数据库技术与实训[M].北京:科技出版社,2007.
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变革以及国家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的教育教学也在进一步改革,相较于传统的理论教学模式来讲,更加注重对各种专业学生进行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而对于高职环艺专业来讲,也必须从实际操作展开教学改革,通过在工程项目理念的基础上对其进行实训模式的能力培养。进而对其以后的发展起到重要的保障作用。
初探基于工程项目上的高职环艺专业实训模式目标
对于高职环艺专业从其本质的培养目标上来讲,是为了促进学生专业技能的提高,包括在室内风格以及空间上的设计能力,在室内合理功能性上的分析能力,在室内界面方面的处理能力以及在施工现场具体操作能力等等,而这些专业技能的培养往往是在实际操作中才能够掌握的,仅仅是进行书本上专业知识的教学对于高职环艺专业来讲只能是纸上谈兵。因而对高职环艺专业进行实训模式来增加其培养其专业技能,就显得尤为重要。同时通过实训模式来促进高职环艺专业技能的提高,也是其主要操作目标。
基于工程项目上的高职环艺专业实训模式构建
在工程项目的基础上对高职环艺专业进行能力的培养目标,进而构建相对应的实训模式,不仅对高职环艺专业的理论教学内容进行了一定的扩充,同时也是将专业理论进行了不断的深化,可以说对高职环艺专业进行构建实训模式是现今教学的新型培养模式,也是一种深化教学的新型手段。对于高职环艺专业学生能力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其主要的构建程序从以下几方面来进行:
1.对高职环艺专业实训项目进行开发
对于高职环艺专业来讲,在基于工程项目理念的基础上为了培养其综合实践操作能力,进而构建实训模式,首先就是要对实训的项目进行的一定程度的开发,因为实训是要建立在具体的项目之上,高职环艺专业通过这些具体的项目来进行实践,因而在项目的开发上一定要将高职环艺专业的理论知识内容融入其中,从而保证开发的项目具有针对性,能够真正提高高职环艺专业的技能培养,具体来讲在项目的开发上可以利用毕业课程为基础来进行项目的设计以及开发,而项目必须要包含室内风格以及空间设计、具体施工中工程图的研究设计、室内界面的合理性的设计,同时还要包含室内合理功能性设计,在具体的实训项目中由一名设计师以及三名学生,外加一名学校的指导教师,组成“1+3+1”的项目模式,由专业设计师以及在校教师负责实训项目的具体开发,在这个过程中以教师以及设计师为主体,而学生则是进行具体项目的完成,通过这种有针对性的项目开发,有效的对高职环艺专业的技能培养起到有效的提高作用。
2.对高职环艺专业实训内容进行扩展
传统的高职环艺专业教学内容往往是集中在了专业知识的讲解上,学生对于操作性的技能往往比较欠缺,因而进行实训项目的构建以及开展,而在这种构建实训模式的过程中,除了第一步要对实训项目进行开发之外,还要对其中的实训的具体内容在基于工程项目的基础上进行不断的扩展以及延伸。具体来讲要依据不同的施工材料设置实训主题,或者是依据不同的施工结构设置主题,还可以针对施工中具体的粘合方式来扩展实训内容,通过这种对实训内容的不断延伸以及扩展来增加高职环艺专业的专业技能,值得注意的是实训内容扩展要将高职环艺专业的教学大纲作为基础,同时在课时量的安排上为了促进实训项目扩展内容的有效实施,必须安排高职环艺专业总课时量的一半。
3.对高职环艺专业实训基地进行挖掘
在构建实训模式的时候,在上述两项内容的基础上,还要寻找具体的实训基地,因为无论是构建怎样的实训模式,如果没有基地这种基础条件,则很难真正的开展起来,因而必须要进行实训基地的挖掘,可以直接建立一个实训实验室供学生们进行实训操作培训,进而较好的促进学生将在学校学习到的理论知识真正的用于实践中,同时在这个过程中还可以总结实践中的经验,对于学生来讲也是一种能力上的不断提高。当然也可以和相关施工工程场地进行良好的沟通,将其作为高职环艺专业进行实训的具体基地,通常来讲相较于专门为学生实训建立的实验室来讲,这种施工工程场地更加的接近与实践环境,为学生提供的实训内容也更加的具有操作性,而实验室相较于施工工程场则可以依据学生实际的实训内容进行建设,两种不同的实训基地各有优势,同样能够为学生的实践操作提供有力的帮助[3]。
摘要:针对单片机实训体系存在的理论与实践脱节、缺乏工程应用能力培养等问题,本文介绍了相关的改革情况。采用项目化模式组织理论教学和工程开发模式组织实践教学,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紧密结合起来;改革单片机课程设计模式,增加课题宣讲、系统验收答辩等环节,促进学生动手能力及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组建单片机兴趣小组及与大学生创新性实验的结合,促进课内外单片机学习的良性互动。实践证明,单片机实训体系的多层次多模块改革,提高了学生的应用能力及综合素质,改革经验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关键词 :单片机实训课程;教学改革;应用型人才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5)02-0060-04
作者简介:谢辉(1969—),女,硕士,重庆三峡学院教授,研究方向为工业测控系统的教学和研究。
基金项目:重庆市教委教改项目“单片机课程‘项目导向型’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113013);重庆三峡学院教改项目“应用本科单片机课程实训体系的教学改革”(项目编号:JG120668)
一、现代工程对应用型人才的要求及现行教学模式的不足
现代工程对应用型人才的工程素质与实践能力的要求不断提高。工程素质是一个技术人员创新意识、团队意识及知识技能等的内化表现,实践能力则体现为一个技术人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外在执行力,二者相辅相成,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指标。高等院校工程教育是培养造就合格工程师的主渠道,需要每门专业课程理论与实践的有机联动,特别是实训课程的系统化培养。
单片机是现代测控的核心。“单片机原理及应用”是电子、机电等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同时也是一门软硬件技术结合紧密、理论性与实践性强的课程。特别是单片机实训课程,是对学生进行专业的技能训练,巩固和加强所学理论知识,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工程素质的重要环节,与单片机理论课程具有同样重要的地位。
“单片机原理及应用”课程在我院开设多年,虽实践教学经验较丰富,但单片机实训课程体系还存在着很多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单片机实训课程与理论教学结合不够紧密。目前的单片机课程教学仍主要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课堂教学以单元章节划分知识体系,课内实训以验证性实验为主,学生无法将理论知识与实训有机地结合起来。到了课程设计阶段,学生很难对实训课题有一个整体性的认识,不知道软硬件如何分工,如何开展模块化程序的编写。许多时候课程设计变成了教师做课题,学生只能做简单的电路焊接、程序录入等工作,没有达到培养学生应用能力的效果。
第二,实训课题与生产实际结合不够紧密。课程设计是学习单片机系统设计与开发的综合过程的重要环节,实训项目应该与生产实际紧密联系。但目前绝大多数的实训项目都主要停留在理论分析、绘制原理图、编写程序及电路板焊接等方面,对单片机系统在生产实际中可能遇到的重要问题如故障排查、系统优化、抗干扰、性价比等很少涉及。
第三,对学生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的培养不足。工科的学生最重要的专业素质就是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单片机课程实训涉及电子、传感、程序设计及系统集成等多方面的知识,是培养学生专业素质优质的载体。但由于现行课程体系的条块分割,课程实训没有与课外实践及相关课程知识进行有机衔接。为保证课程设计在规定的学时内完成,实训项目往往省略了文献资料查阅、设计方案论证、任务分解及答辩等诸多步骤,直接给出一个可以完成的任务。这样,学生的实践能力很难有实质性的提高。
总体来说,现行单片机实训课程任务较单一、考核不够全面,对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还停留在较低的层面上。为促进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及工程素质的提高,单片机实训课程改革十分必要。
二、单片机实训课程体系的改革
单片机课程实训体系的改革,最重要的是通过理论课程学习及实践项目训练,使学生能站在工程应用的角度,更深入地理解单片机的理论知识,掌握单片机系统的开发流程,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最根本的目的是培养良好的职业应用能力。为此,实训课程的改革主要做了如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项目化教学模式的构建
打破传统的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分离的教学模式,将单片机课程规划为基础知识、单元技能及综合能力三个层次,采用项目化教学模式组织理论与实践教学。
根据电子信息应用本科的人才培养定位将课程内容进行优化重组,精心编选了6个非常贴近实际的工程项目,编写出版了相应的单片机项目化教材。每个项目就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片机应用系统,包含单片机的一个或若干个知识模块,从实现实用性、能力化的教学目标;每个模块又由一个或多个任务组成,将单片机应用技术的知识点、能力点加以整合和重组,贯穿在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的工程项目中。
课程教学按照工程项目开发的模式,即“项目提出模块分解任务完成项目总结”的流程进行。如“单片机最小系统”项目是让学生理解单片机内部结构和最小系统的的简单应用,又将其划分为“51单片机初步认识”、“最小系统构成”、“流水灯控制器“、“简单程序设计”等几个主要任务,每一个任务就是一个或几个项目知能体系指标的具体体现。通过实物演示、多媒体授课及实验室任务程序的调试运行,将单片机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紧密结合。在每个任务的完成过程中,还有意识地通过实验思考题的形式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索。如“彩灯控制器”,除常见的流水、追逐、跳跃等基本控制效果外,还引导学生思考多重跳跃、旋转及不规则闪亮效果,进一步思考更多LED组成点阵的控制方法,更深一层地思考I/O口不够用时的接口扩展问题及延时时间的控制问题;鼓励学生通过钻研教材及课余查阅资料提出想法,并将想法变成可行的系统设计框图;对一些技术难点留到课程设计阶段进行论证与解决。
(二)工程实践型课程设计的开展
课程设计是工科专业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手段,也是单片机实训体系改革的重要环节,其主旨就是加强实训课题与工程实践的紧密联系,真正培养学生具备单片机系统设计开发的基础能力。课程设计改革主要做了课题论证宣讲、过程指导改革、规范设计报告及答辩验收等几个方面的工作。
1.实训课题论证与方案宣讲
课题论证是工程项目开发的一个重要环节,方案的优劣直接关系到后续开发难度、售后维护及产品性价比。在前期项目化教学的同时就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开展横向与纵向的知识扩展,为课程设计做准备。如“数字电压表设计”横向的知识扩展包括不同种类A/D转换器的选择、显示器及键盘设计方案的比较,纵向的知识扩展包扩电压表量程的切换、电压表到万用表的转换,其他非电量,如温度、流量、湿度、压力的检测,从单机仪表到组网仪表的扩展等。在学生具备一定理论知识水平与实践能力的基础上,教师提出课程设计的要求,并给出相应的实训指导书,鼓励学生开始项目化小组筹备,寻找感兴趣的课题。教师指导学生到专业网站查阅资料、下载模块。必要的时候,还可以思考题的形式让学生写一份相应的文献综述。
课程设计阶段的第一个任务就是实训课题方案论证,要求以小组为单位充分讨论,进行一次公开的课题论证宣讲。宣讲内容主要包括设计方案选择、设计框图、系统原理说明、拟达到的技术指标及及拟解决的关键问题等。教师会在此过程中检查学生的前期准备工作,包括相应芯片数据手册、设计参考范例等,指出设计方案的优点及不足,对可能遇到的设计问题给出参考意见,要求针对方案宣讲中发现的问题再修改整理。如常做的“温度控制系统设计”,要求每个课题组明确控制背景、控制精度,进而选择合适的温度传感器与A/D转换器,鼓励学生选择性价比高的芯片,如内置A/D转换器的单片机,串行总线传输的小尺寸贴片封装的芯片,或一体化的数字温度传感器等,提示学生注意温度是大惯性控制量,需要一定的算法处理以提高控制精度。通过课题论证宣讲过程的训练,可让学生切实感受到工程项目开发的严肃性及系统性,意识到前期准备及系统规划的重要性,从而更全面深入地思考与解决问题。
2.项目化小组的开发过程训练
课程设计以贴近实际的项目化小组的方式开展。根据课题工作量的大小及各自的兴趣爱好,3~4人组成一个项目小组进行系统设计,包括硬件原理图设计、控制程序编写及调试、系统仿真验证及实物制作等。项目小组的形式既能发挥不同学生的能力优势,又有利于锻炼学生的团结协作及产品竞争意识。课程设计强调系统的整合及实践能力的培养,如管理程序编写、系统调试、故障排查、性能优化等,使其更贴近工程实践的开发过程。整个课程设计过程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学习与实践探索的机会,从而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主要起到启发、把关和解决一些棘手问题的作用。对学生解决不了的难题,教师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必要时指导学生进行软硬件调试,观察实验现象,从而引导学生向正确的方向发展。如所做的“16×64点阵控制屏”,最先驱动方式是采用串行移位寄存器控制。当做16×16点阵实验时,一切正常,但扩展到16×64点阵,进行字幕左右移动时,会出现重影,通过教师指导及实验验证,确定是串行驱动方式带来的问题,改为并行驱动方式后,很好地解决了该问题。
3.规范设计报告及验收答辩
课程设计后期主要完成设计报告写作及实物验收和答辩。通过这些手段促进学生更全面深入地掌握项目开发各方面的技能。
(1)设计报告写作。进行设计报告写作培训,指导学生从课题任务、设计方案论证、设计内容、硬件及软件工作原理、系统调试、仿真及实物展示等几个方面进行阐述,并要求做实训总结,最后的附录按照规范格式附上完整的硬件原理图、元器件清单表、程序清单及实物照片,成为一份有价值的技术文档。通过培训,学生课程设计报告整体质量较好,报告言之有物、条理清晰、结构合理、描述完整,杜绝了原来抄袭芯片手册,缺乏实质内容的假大空形式。
(2)验收和答辩。原来的课程设计没有验收答辩这个环节,不利于学生总结反思项目经验。程设计引入验收答辩机制,检查学生是否认真完成课程设计及对专业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能力,也是确保考核评价真实公平的重要依据。验收主要从系统设计、功能演示、硬件质量及软件功能等几个方面进行考核,并进行作品之间难度的对比与竞争。答辩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要求以PPT形式展示课题所做主要工作,每个组员都要回答指导教师的1至2个问题。验收答辩促进学生对系统设计相关原理进行更深入地理解并总结反思项目经验,从而从考核层面督促学生更好地学习。课程设计的改革实现了从以前重结论重报告到重过程重能力的转变。
(三)实训过程的考核改革
考核方式改革是实训体系改革的重要方面。以往的实训课程考核形式相对单一,主要以实训产品及设计报告为考核对象,没有细致地考核实训过程及团队成员知识水平的真实情况。改革的重要理念是重视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的培养,采用形成性考核与终结性考核相结合,以能力考核为主的方式进行实训成绩的评定。考核内容主要由“综合能力考核”(30%)、“实训过程考核”(40%)及“总结与答辩”(30%)三部分组成。“综合能力考核”主要包括文献查阅、设计方案论证及课程设计报告等部分,重点考核学生对单片机理论知识及应用能力。“实训过程考核”主要考察学生实训过程的软硬件设计、编程及仿真、实验仪器设备的使用熟练程度、系统的查错与纠正等多方面的实践能力。“总结与答辩”也是实训考核的重要环节。通过课题总结,让学生明白系统设计性价比的重要性,实验室方案与工程实用方案的区别,课题存在的不足与可能的改进措施;验收答辩可以让学生对课题做全面的总结反思,端正学习态度、重视实践过程,重视知识点的细节学习。单片机课程考核方式的改革可以从根本上杜绝“高分低能”现象的发生,是促进学生创新思维和应用能力提高的重要手段。
(四)课外科技实践活动的有机结合
一些综合性的项目开发仅靠课内实验实训环节的训练是远远不够的,将课内实训与大学生课外科技实践活动及电子竞赛等环节有机结合,是培养专业技能、提高综合素质的一个重要途径。
组织成立单片机兴趣小组,建立QQ交流群,将一些优秀的单片机教程、设计范例、芯片手册及常用的单片机开发网址等资料上传到群里共享。每个同学的电脑上都安装了Keil和Proteus软件,相当于建立了一个虚拟实验室。学生可以选择感兴趣的课题进行开发验证,对课程实训过程中的一些技术问题在群里相互讨论并进行进一步的完善,教师也会针对一些难点问题在线答疑。对一些基础较好、能力较强的学生,推荐他们进入创新实验室进行更进一步的学习。
创新实验室是学生进行课余科技实践活动的平台,配备了完善的电子仪器、单片机开发装置及刻版机等设备。学生可以选择实训过程中一些难点课题或综合性较强的课题再进行研究,也可以结合大学生创新实验课题及大学生电子竞赛课题进行研究,甚至可以承担教师主持的研究课题中的一部分内容开展工作。学生在教师指导和高年级学长带领下,独立进行系统设计、编程调试、仿真验证、电路刻版直至实物完成,最后写出课题报告。实验室还要经常召开讲座,介绍一些新型单片机及先进设计方法,并进行设计作品的讲评。通过这些多模块、多层次的课外科研训练与实践训练,学生能够将单片机及其他相关学科知识融会贯通,具有一定的单片机系统综合开发经验,为今后从事相关工作打下了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谢辉,陈立万,陈强.以“工程素质”与“创新能力”为导向的电子信息应用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J].教育与职业,2012(273):109-110.
[2]嵇萍,徐香梅.面向创新能力培养的单片机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苏州市职业大学学报,2014(1):88-89.
[3]谢辉,陈立万,王悦善.“理实一体化”单片机课程项目导向型教学法的探索与实践——以重庆三峡学院为例[J].职教通讯,2011(16):46-47.
[4]谢辉,李洪兵,李焱.单片机应用技术[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3.
[5]葛浩,林其斌.单片机课程设计教学改革与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1,28(10):138-140.
[6]郑梁,胡冀,徐平原,高惠芳,秦会斌.单片机课程设计的创新教育模式研究与实践[J].电子电气教学学报,2009,31(9):99-101.
2任务具体实施
根据任务设计合理组织课堂,是完成任务的关键。实施课堂教学,分五个步骤:2.1任务的提出教师设计的工作任务应具体明确、切实可行,具有实践性。千万不能泛泛而谈、含糊不清,应把每项任务落到具体的点上,让学生在接到任务后能清楚的找到可操作点。有的老师在设计任务时,认为就是本课的教学目标。其实不然,任务应有它的可行性,操作性,且有大有小,有的任务可能只有一步,而有的任务可能要结合前面已经完成的任务并为下一项任务做铺垫,所以应避免流于形式,走传统教学的老路。2.2教师引导不同层次的学生面对同样的教学任务遇到不同的问题。因此,教师在请同学们实地操作前应进行重点、难点分析,提供解决问题的思路,指引完成任务的途径。由于教师在任务设计中已经考虑过学生可能遇到的难点,所以上课操作前应针对重点、难点进行必要的分析,提供“暗箱”式的思路,给予适当的引导。因为学生在没有课前准备的情况下遇到任务往往有一个时间差,对任务的理解也有一个过程,如何在有效的时间内使学生完成任务而少走弯路,就需要进行必要的引导。但应以“暗箱”式给出,尽可能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性、创造性,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开放式教学模式。2.3学研结合教师应为学生提供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必要而充分的条件,引导学生学、练、研相结合。根据工作任务的不同,为每小组配备必需的实训设备和实训资料,实训设备包括手工会计模拟实训室和计算机会计模拟实训室两种。2.3.1手工会计模拟实训室(1)办公桌椅会计模拟实训室内办公桌椅要求按组摆放,其布局与实际企业会计部门基本相似。(2)多媒体教学设备主要包括指导教师用计算机和投影仪。(3)印章按企业实际配备,每小组一套。(4)会计办公用品按企业实际配备,每小组一套。有条件的可以每组配备计算机一台,便于教师个别指导。2.3.2计算机会计模拟实训室计算机会计模拟实训室每小组需按人数配备计算机并且组成局域网络,安装财务软件。2.3.3实训资料包括案例、凭证、账表以及各种模拟票券等资料。
3检验与评价
无论是单项任务还是综合任务,在最终完成后都要进行小组自评、各组互评与教师总评。将每一次的评价结果以百分制的形式进行量化,也可采用过程考核(占40%)与结果考核(占60%)的方法,将各组量化后的分值做为期末考评的依据。4.1过程考核采用绩效考核方法对每个学生分学习情境按绩效指标进行评分。每人一套绩效考核表,首先组内成员对每个人进行评分,计算出每人的平均分,作为小组考核成绩,然后再由教师按绩效指标进行评分,作为教师对学生的考核依据。绩效考核表如表1。4.2结果考核(1)会计档案实训结束后要求每个小组提交全部实训资料,包括会计凭证、账簿和分析报告等。评分标准为:原始凭证填制和审核占5%;经济业务处理、记账凭证填制和审核占10%;账簿登记、报表编制占10%;会计档案整理装订占5%。(2)小组汇报(占20%)小组汇报实际上是各个实训小组对本小组实训情况及成果进行总结、汇报和展示。小组汇报的内容主要包括:实训过程、工作任务、工作计划、工作过程、工作步骤、工作成果、收获与经验教训等。(3)实训报告(占10%)实训报告包括实训任务描述、主要任务、业务流程、岗位职责、实训记录、个人总结等。实训结束后每名学生必须及时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