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数四则混合运算范文

时间:2023-02-27 11:09:44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小数四则混合运算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小数四则混合运算

篇1

四则混合运算是寓审题、计算、技巧于一体,这三者间相辅相成,互为作用,下面就这三者在四则混合运算中的作用浅谈一下。审题定向,既通过审题确定题的运算顺序或运算方法,审题为下一步计算作铺垫,为结果正确作保证。如果审题有误,也就是运算顺序错乱,任你计算如何仔细,也不会有正确结果。

譬如,8.7+3.6×4.5÷1.8

由于学生审题不仔细,往往会出现下列运算顺序:

①8.7+3.6×4.5÷1.8

=12.3×4.5÷1.8

=55.35÷1.8

≈30.7

②8.7+3.6×4.5÷1.8

=8.7+3.6×1.7

=8.7+6.12

≈14.82

这是因为没有确定正确的运算顺序致使计算结果错误和计算过程发生困难(即除法中商为无限小数),所谓劳而无功,因此,在四则混合运算中,审题是方向,在计算之前确定正确的运算顺序,是结果正确的前提和保证。

贯穿于四则混合运算始终的计算则是核心,这一环一定要谨慎、仔细、步步紧扣,每一步的计算都为下一步的计算做铺垫,若稍有疏忽,将事关全局,因为四则混合运算题的每一步之间联系不可分,若上步计算出错就为下一步计算设障碍(会出现不能约分、数庞大、除不尽的障碍),即使能算出结果,也会因一步不慎而一错到底。

例如,1.8+18÷1.5-0.5×0.3

由于计算不细心,会出现下列过程及结果:

①1.8+18÷1.5-0.5×0.3

=1.8+1.2-0.15

=3-0.15

=2.85

②1.8+18÷1.5-0.5×0.3

=1.8+12-1.5

=13.8-1.5

=12.3

以上错误都出自计算不仔细而导致错误的结果。因此,计算是四则混合运算中的核心,是功底所在。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在平时的笔算、口算、心算训练中要打好坚实的基础,提高计算的正确率。

篇2

一.学习同级运算

1.出示主题图

师:想进滑冰场玩吗?那同学生们必须先解决滑冰场负责人提出的问题。

2.出示例题

例1:滑冰场上午有72人,中午有44人离去,又有85人到来。现在有多少人在滑冰?

例2:“冰雪天地”3天接待987人。照这样计算,6天预计接待多少人?

学生独立解决这两个问题(要求列出分步式和综合式)。

3.反馈(师板书学生的各个综合算式并要求学生说明算式中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学生列式情况如下:

72-44+8572+85-44987÷3×66÷3×987

4.观察

师:这些算式中,有什么共同点?

生:“72-44+85”“72+85-44”这两个算式中只有加减,“987÷3×6”“6÷3×987”这两个算式中只有乘除。

师:刚才我们是怎样算的?

生1:72-44+85先算72-44,再算它们的差再加上85。72+85-44先算72+85的和,再算它们的和再减去44。

师:谁能像他这样说说987÷3×66÷3×987的计算顺序。

生2:987÷3×6先算983÷3的商,再乘6。6÷3×987先算6÷3的商再乘987。

生3:都是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的。

小结:如果一道算式中没有括号,只有加法,减法或只有乘法,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二、学习两级运算

1.出示

师:请跟着负责人进入冰雪天地吧!进入大门先买票,你和你的爸爸,妈妈一共需要花多少钱?你会怎样算?

学生独立解决,并说说解题思路。

2.反馈

所有学生列式:24×2+24÷2

师:你们是怎么想的?

生:爸爸和妈妈各买一张,每人需要24元。再加上我自己只要成人的一半,所以用24÷2=12元,一共需要24×2+24÷2=60元。

3.对比学习

师:这道算式与前面四道算式有什么不同点?

生:前面四道要么只有加法与减法,要么只有乘法与除法,而这一道是乘法,除法,加法都有。

师:那这道算式还能从左往右按顺序算吗?

生1:不能,要先算乘法,再算除法,再算加法。

师:你能解释一下吗?

生1:先再爸爸和妈妈共需要的钱,所以先算24×2。再算我需要的钱,所以再算24÷2,最后加起来就是60元。

生2:我觉得这里的乘法与除法可以一起算,因为可以同时算出爸爸和妈妈的共需要的钱,和我需要的钱,再加起来就可以了。

4.小结: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同时有乘、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如果想这一个算式中乘法,除法同时在加法的两边时,可以同时计算。

三、巩固练习(略)

[案例2]

一、出示课题

师:今天我们学习的内容是“四则运算”。你对这个内容知道哪些知识?

生1:我知道,四则指加法、减法、乘法、除法。

生2:我知道四则运算就是加、减、乘、除法都有的运算。

生3:我知道四则运算就是一个有加法、减法、乘法、除法运算的算式。

生4:我知道加法与减法是属于第一级运算。乘法和除法是属于第二级运算。

师:学了今天的知识你就会明确什么叫四则运算。

二、出示例1

例1:滑冰场上午有72人,中午有44人离去,又有85人到来。现在有多少人在滑冰?

例2:“冰雪天地”3天接待987人。照这样计算,6天预计接待多少人?

学生独立解决这两个问题(引导分步解决的学生列成综合题式)。

板书:72-44+8572+85-44987÷3×66÷3×987

小结:像这些不需要加、减、乘、除全部用上,只要用上两个或两个以上运算符号,与数合并成一个算式。就是一个四则运算的算式。

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的运算叫同级运算,加、减法叫第一级运算,乘、除法叫第二级运算。运算顺序是:从左往右按顺序算。

三、学生自己编题

出示用+、-、×、÷、78、2、和56编题。

要求:

(1)每人编2道

(2)用上2或2个以上的运算符号及合适的数编题。

反馈:收集学生作品。(学生会出现同级运算和两级运算的算式。)

四、学习没有括号同级运算与两级运算的运算法则

1、板书将学生编的题目

板书:78+2-5678-2+5678×56÷278+2×562×56-7878-56÷256÷2+78

师:如果既有加、减法,又有乘、除法的运算叫做两级运算。运算顺序谁知道?

生:先算乘除,再算加减法。

2、学生分类,然后选其中一道算一算。

3、小结同级与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

小结: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乘、除法或者只有加、减法,从左往右按顺序算。如果既有加、减法又有乘、除法,要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

[反思]

1.对教学进度进行“缩”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例1---例3的《没有括号的四则运算教学》教材安排在两个课时内分别进行教学。因此,对比两个案例后发现,笔者在例1、例2没有括号的同级运算顺序的教学中,基于学生对同级运算顺序已有较好的知识基础,笔者采用了简化教学过程的方式提高教学效果。首先将例1、例2合为一节课,并将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这就实现了课时量上的“缩”。以便将更多的时间留给没有括号的两级运算顺序的教学。

篇3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内容包括:小数的乘法和除法;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和应用题;多边形面积的计算;简易方程四个部分。

(一) 小数的乘法和除法

本单元是在学生掌握了整数的四则运算、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以及小数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这部分的知识在本册乃至于整个小学阶段中取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单元的应用题主要是复习已学过的两、三步应用题,以培养和提高学生分析和推理能力,为下一单元学习新的应用题作准备。

本单元的教学重点:理解、掌握小数乘、除法的意义及计算法则;难点: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关键:小数点的处理。

(二) 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和应用题

本单元包括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和应用题两节。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是在学生已掌握整数混合运算和小数四则运算的基础上,对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进行概括的总结和提高。应用题前一部分是在已学知识的基础上整理总结解应用题的一般方法和步骤,扩展一般应用题的范围,后一部分是教学以反应两个物体运动为内容的一些行程应用题。

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掌握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熟练进行计算;难点:列综合算式解答三步计算的应用题;关键:掌握列综合算式解答文字题。

(三) 多边形面积的计算

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掌握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特征以及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这是今后学习圆面积和立体图形面积的基础。

这单元的教学重点:计算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难点:多边形面积公式的应用;关键:公式的推导过程。

(四) 简易方程

本单元是在学生已学了一定的算术知识,已初步接触了一些代数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用字母表示常见的数量关系,解简易方程和方程解应用题等代数初步知识,比和比例等内容良好基础。

教学重点:理解方程的意义,会解简易方程;难点:初步学会列方程解两、三步计算的应用题;关键:用字母表示数,表示常见的数量关系。

三、教学目的要求

1、使学生在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质的基础上。比较熟练地进行小数乘法和小数除法的笔算和简算、口算。

2、使学生认识中括号,能够正确地进行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不超过四步)。

3、使学生掌握应用题的一般步骤,会分析、会列综合算式解答三步计算的应用题,以及相遇的行程问题,能够初步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使学生学会用字母表示数,表示常见的数量关系,初步理解方程的含义,会解简易方程。

5、使学生掌握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会计算它们的面积。

6、使学生在掌握用算术方法解应用题的基础上,初步学会列方程两、三步计算的应用题,初步能根据应用题的具体情况灵活地选用算术解法和方程解法。

7、进步培养学生检验地习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唯物辩证观点的启蒙教育。

四、教学进度

(一)、小数的乘法和除法(22课时左右)

1、小数乘法 ——9课时

2、小数除法12课时

整理和复习2课时

机动3课时

(二)、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和应用题(13课时)

1、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3课时

2、应用题…7课时   1  

整理和复习…2课时

实践活动:节约能源…1课时

机动5课时

(三)、多边形面积的计算(10课时左右)

1、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2课时

2、三角形面积的计算…2课时

3、梯形面积的计算…3课时

4、组合图形面积的计算…1课时

整理和复习…2课时

实践活动;绿化校园…1课时

机动3课时

(四)、简易方程(22课时)

1、用字母表示数…5课时

2、解简易方程…5课时

3、列方程解应用题…10课时

整理和复习…2课时

篇4

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的确,数学知识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应用是最广泛的,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小学阶段的四则混合运算在小学生的数学学习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教师应该针对学生感到学习困难这一问题采取合理的教学方法,多对学生加以引导,让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在引导教学法中得以提升。因此,笔者结合教学实践,主要从以下方面对小学数学四则运算中应用引导教学法进行思考和探索。

一、引导学生掌握四则运算的多种解题方法

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在为学生讲解四则运算的过程中,要让学生明白同一道题其实可以有多种解题方法,经常引导学生采用不同的解题方法解题,有助于培养学生从多角度多方面看问题的能力,对于学生数学解题思维多元化能力的提高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例如:对于分数和小数的四则混合运算,常规的解题方法是先让学生将分数化成小数,如果其中的分数不能化为有限小数,则要将题目中的小数化成分数,再进行下面的运算。像[12]+2.5=0.5+2.5=3;[13]+0.5=[13]+[12]=[56];这类的题目都是采用的这类解法。不过有些四则运算的题目除了上述解法外,还可以有其他多种解法,这时教师就要引导学生充分挖掘自己的思维空间,从多个角度进行思考,用多种方法把题目解决。诸如:计算[34]+1.25,可以让学生先思考这道题目有几种解法,然后让学生到黑板前把该题解答出来,把学生的解法综合起来讲一下,然后告诉学生其实这道题可以用两种解法解答,一种解法是[34]+1.25=[34]+[54]=2,另一种解法是[34]+1.25=0.75+1.25=2.

又比如教师在给学生讲解四则混合运算习题的时候,可以让学生思考用什么方法可以使解题变得简便,例如:计算23×37+27×37,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自己思考出简便的解题方法,然后告诉学生其实在解答某些四则混合运算的习题时运用上四则混合运算相关定律会使解题变得简便。这道题就可以采用乘法结合律来计算23×37+27×37=(23+27)×37=50 ×37=1850这样计算会比按照题目原来的顺序计算简便的多。

可见,教师通过引导学生掌握四则运算的多种解题方法,不但可以开阔学生的数学解题思维,还可以培养学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

二、引导学生熟练掌握四则运算顺序

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学生学习该部分内容的重点和难点,教师不但应该要求学生能够流利的背出,还要在解题过程中引导学生掌握合理正确的运算顺序。当学生在解题时,先要让学生看看算式中是否有括号,如果有括号就要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如计算(23+12)×2这道题,教师就应该引导学生在做这一类型的题目时,就不能按照常规的四则混合运算计算法则计算,而应该先算括号里的。(23+12)×2=35 ×2=70;还要给学生讲明白四则混合运算的含义,我们通常所说的先乘除后加减,不是先算乘后算除、先算加后算减,而是应该按照算式从左到右的顺序依次计算,先算乘除后算加减,并且要引导学生将计算的递等式按照正确的格式工工整整的写出来,这样有助于学生清晰的看到自己的四则运算顺序,进而熟练掌握。教师可以把学生经常出现的四则运算的顺序错误进行归纳总结,让学生在做题的时候有意识的避免。比如计算150-22+32会错误的算成150-22+32=150-54,这是因为学生没有正确的掌握运算优先级,视觉的直观反应把22和32联系在了一起。又比如200÷25×4=200÷100=2,这道题目算错的原因在于人们从直观上感觉25×4比较容易计算,不自觉的把这个算式先进行运算,导致计算错误。教师把诸如此类容易出现的计算错误都给学生具体的拿出来讲解,分别告诉他们容易出现错误的原因以及正确的解题方法,学生在以后遇到同类型的题目时,就会有意识的加以避免错误的发生。

因此,教师适时合理的引导学生熟练掌握四则运算的顺序,对于学生正确的解题有着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

三、引导学生运用四则运算简便算法并认真复查

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在做四则运算的题目时尽量选用简便算法,因为这样不但可以节省时间还能提高计算结果的正确率,还要经常和学生们一起探讨四则运算的简便算法,把一些典型题目的简便算法总结出来,让学生再遇到类似的题型直接采用简便算法。还要经常给学生出一些能够运用简便算法的四则运算题目,充分拓展学生用简便算法的思维能力。比如一道小数和分数的混合运算题,可以让学生分别用分数化小数、小数化分数、小数和分数的分母直接进行化简等方法计算,然后让学生讨论哪种方法最简便,以后再计算类似的题目时就按照最简便的方法来计算。

教师还要多引导学生对自己的计算结果进行复查以提高做题的正确率。比如检查运算顺序是否正确、脱式过程中运算符号以及数字是否正确、每一步的计算结果是否正确。学生只有按照上面的几点都一一检查了,才能确保计算的正确性,把错误率降到最低。不过需要对学生提出一点要求,那就是在首次做题时,一定要认真,争取一次性做对,千万不要抱着“反正做完了还要检查”的错误心理,否则就会大大降低做题效率,应该从一开始就培养自己良好的学习习惯,为今后知识的继续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总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在教学课堂中,不是老师单纯的传授知识,而是在老师的引导下,让学生自己学,任何人都不能代替学生学习。学生的参与状态、参与度是决定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因此,教师可以多从本文所讲的掌握四则运算的多种解题方法、顺序以及简便算法和认真复查等几个方面对学生加以合理正确的引导,将引导教学方法贯穿于小学数学四则运算的整个教学当中,使学生的数学能力得以快速提升。

参考文献:

篇5

正确的运算必须建筑在透彻地理解算理的基础上,学生的头脑中算理清楚,法则记得牢固,做四则计算题时,就可以有条不紊地进行。小学生遇到的算理如:10以内数的组成和分解,凑十法和破十法,相同数连加的概念,十进制计数法,有关数位的概念,小数的意义与性质,小数点位置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积、商的变化规律,分数的意义与性质,分数单位的概念,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约分与通分等概念。以上这些基础知识,都应讲解得很清楚,使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以便在学习新知识时,能发挥知识的正迁移作用。如,“小数点位置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这部分知识就很重要。在讲解小数乘、除法的计算法则,小数、百分数互化时,就要用到它。分数单位的概念,在讲解分数加、减、乘、除的计算法则时也离不开它。这两部分知识,学生如能掌握得很熟练,学习小数、分数四则计算才能顺利进行

二、要讲清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

运算顺序是指同级运算从左往右依次演算,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有加、减,也有乘、除,要先算乘除,后算加减;有括号的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小数、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跟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完全相同,因此,讲清这个运算顺序是很重要的

三、要讲清运算定律的意义。

小学教材中主要讲了加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减法的一个性质:“从一个数里减去两个数的和等于从这个数里依次减去两个加数。”以及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这几个定律对于整数、小数和分数的运算同时适用,用途是很广泛的。讲解时,首先要使学生理解这几个定律的意义。鉴于学生难掌握减法性质和乘法分配律,教学时,可举学生熟悉的事例,并配合画一些直观图加以说明。在学生理解的基础上,他们记熟定律的意义。到四、五年级时应要求他们会用字母表示定律。

四、要加强基础知识教学和基本技能训练。

篇6

对学生平时分散学习的整数四则的口算、笔算和珠算,小数四则计算,分数四则计算以及整数、小数、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知识和技能,应当在总复习中进行整理和归纳,使知识系统化,帮助学生形成新的认知结构,以便加深理解和运用,进一步提高计算能力。例如:

1.四则的计算法则。整数、小数、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的叙述虽然不同,但实质都是“计数单位相同才能直接相加减"。所谓“数位对齐,低位算起"、“小数点上下对齐",都是为了把计数单位相同的数对齐;“把异分母分数化成同分母分数,再加减"以及“分数和小数相加减要先把分数化成小数或把小数化成分数再加减",也是为了统一计数单位,然后再加减。而小数乘、除法计算的关键是小数点的处理问题,即积中小数点的位置,小数作除数时除法的转化(移动小数点转化成整数)和商的小数点的位置。分数乘法法则要与分数乘法的意义联系起来理解;分数除法要转化为分数乘法再计算。

笔算有明确的法则,固定的程序,清楚的表达式子,不仅可以明确地反映出计算结果,而且能完整地展示计算中的思维过程,清晰明了。通过复习要让学生进一步弄清算理(是学生进行计算的依据,是计算时的思维过程)和法则,掌握方法和要领,以减少计算错误,提高计算速度,降低计算难度。复习时应针对学生的薄弱处,精选题目,组织当堂训练,以利于学生明确算理,掌握计算法则。

2.四则计算结果的判断。根据四则运算的意义和规律进行估算,可判断计算结果的合理性。例如:

整数除法中,估算商的位数与近似商。

小数乘法中,推知积中小数部分的位数。

加法计算中(加数不为0),和大于加数。

减法计算中(减数不为0),差与减数都小于被减数。

乘法计算中(因数不为0),一个因数小于1(纯小数、真分数)时,积小于另一个因数;一个因数大于1时,积大于另一个因数。

除法计算中(被除数、除数都不为0),除数小于1(纯小数、真分数)时,商大于被除数;除数大于1时,商小于被除数。

应用这些规律,可以迅速判断计算结果的合理性。

3.四则计算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是进行验算和解简易方程的依据。通过实例让学生说出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式,然后归纳概括成如下形式(便于记忆):附图{图}

4.运算定律和性质,不仅是四则计算法则的依据,也是进行简便运算的依据。小学阶段学习的五个运算定律和两个运算性质可归纳如下:附图{图}

这些运算定律和性质都有可逆性。

另外,五条基本性质的叙述及其主要用途如下:

商不变性质,用于简算和小数除法计算法则的推导。

分数的基本性质,用于约分、通分。

小数的基本性质,用于小数的改写与化简。

比的基本性质,用于比的化简和求比中的未知项。

比例的基本性质,用于检验比例、组比例和解比例。

5.小数、分数、百分数的互化方法可概括为右图。附图{图}

二、剖析范例,突出重点,提高能力

新大纲对计算能力的教学要求分为“会"、“比较熟练"、“熟练"三个层次,教师要正确把握大纲对不同计算内容所提出的不同层次的具体要求(如:小数四则笔算、简单的口算及分数四则的笔算,要求比较熟练地计算;而简单的分数四则口算和分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只要求正确计算),通过有目的、有针对性的复习和训练,使学生的计算能力切实达到大纲的要求。

1.明确算理,掌握方法和基本技能。

根据数学计算内容的特点,我们提出了“四过关"的教学目标:

第一,单步计算过关(一步的口算、笔算做到正确无误);

第二,数的互化过关(整数、小数、分数、百分数之间的互化,包括整数与假分数、带分数之间的互化,要正确、熟练);

第三,运算顺序过关;

第四,算法的选择过关(在进行简算和分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时,能根据具体情况灵活选用合理的方法进行计算)。

复习中,着重进行了以下两方面的训练:

一是口算训练。大纲指出,口算既是笔算、估算和简算的基础,也是计算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口算的内容以各册课本后附的口算题为重点,要突出重点。还要引导学生整理、熟记一些常用数据,如:25×4、125×8等可凑整的相关算式;分母是2、4、5、8、10、20、25、50、100的最简真分数化成小数、百分数的数值;3.14的1~10倍数等,以便提高计算效率。

二是基本题的训练。对典型的基本题的训练能促进学生观察、分析与判断能力的提高,从而强化对某一知识的理解,巩固和提高解题技能。

例1判断下面各题怎样计算比较简便:1263+98261-1970.5+───32333.4-1─────6.3×1────3────÷3374112334────÷2.62────×53──+1──+2──34585

例2想想运算顺序,直接写出得数:226173+──-3+──────+───×──5577844111──×8÷──×82──-2──÷2───77333133───×2-1÷33÷───+───÷3344

例3判断正误(在题后括号里打“√"或“×"):72-0×72=72()12-12÷12=0()1×1÷1=0()5×3÷5×3=1()700÷200=7÷2=3……1()

上面例1重点复习与训练学生凑整简算的方法,分数与小数混合计算的一般规律。例2、例3重点复习与训练四则运算的顺序和1与0在计算中的特性。

例4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5()1=───9=7───7──=5───53884()()10────=9───=8────555

例5计算:12142-───3──-1───415151571588───-3───-2───14──-3───-7───468369

这两题是针对带分数减法中分数部分不够减需要“退位"计算这一难点设计的。例4中有把整数化成指定分母的假分数,从带分数整数部分退1、退2化成相应的假分数或带分数的,这些基本技能都是计算整数减去一个分数,带分数减法中分数部分不够减时必备的基础。例5正是这类难点的强化训练,通过这样的实例训练,可帮助学生克服难点,提高计算能力。

在分数四则计算中,对中差生提出了分数计算过程“三不省略"的要求,即通分过程不省略,数的互化过程不省略,除法变乘法一步不省略。这样从实际出发,减少了计算中的错误,提高了学生做题的效果和学好知识的信心。

例6计算:23112──×6×1──3──÷8÷3───382513424×1──÷146──÷5×3───6575333515÷──÷64──÷15×──÷───68572

分数与整数乘除混合运算中,往往因整数的变化失误而导致计算错误。上面这道题采取对比练习,以辨别异同,深化理解,掌握方法。

2.解析范例,典型引路,提高能力。

在复习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从整体上巩固与掌握所学的计算知识与技能,并结合典型例题的解析予以综合运用,灵活解题,从而提高计算能力。

要精心设计例题,每组例题都要有一二个侧重点。搞好计算部分的总复习,关键在于每节课都能精选具有针对性与典型性的例题和习题,让各类学生都能受益,调动起学生主动参与和积极性。

例1计算:

(1)1-1×(0÷1)+1÷111111>

(2)──÷──-(───-───)÷───33333231

(3)───+0.25÷───×1-───343

(4)[1.9-19×(2-1.9)]÷1.9

(5)7.6÷[7.6+7.6×(7.6-7.6)]3121

(6)[───-0÷(───+───)]×1───47133

出示例题后,先让学生审题,弄清运算顺序(画线、标号、定步骤),然后再动笔计算。主要复习和运用1和0的特性解题。教师巡视时,要抓住有代表性的错解进行评析,以引起学生注意,及时反馈矫正。

例2计算:

(1)1018-10517÷13+17×107

(2)(4.32+12.7)-(1-0.74)

(3)108×[(113+37)÷(38-26÷2)

侧重点是:第(1)题中的第二级运算(10517÷13和17×107)可以同时计算,注意商中的"0"和因数中的"0";第(2)题中的两个小括号可以同时脱去;第(3)题中的第二个小括号内有两级运算,要先算除法,可以同时算出两个小括号内的得数。

例3计算:

317(1)6───-2───+5───4510135

(2)3───÷1───×1───356157

(3)8───-3───-2───46811311

(4)2───÷5───×3───÷2───65714513

(5)10÷───+2───×4-3───96411311

(6)3───×[1───-(───+───)]÷2───264123

侧重点:第(1)、(2)题的运算顺序是自左而右,而不是先算"+"、“×",排除对“先乘、除,后加、减"的误解;计算中一次通分、一次互化,可使计算简便些。

第(3)题一次通分后,接着就需要解决被减数中分数部分不够减的问题。

第(4)题仍要强化运算顺序和一次同时互化(带分数化假分数)、转化(除法变乘法)、约分计算的训练。

第(5)、(6)题是分数四则混合运算,仍要强调:“①运算顺序;②15分数与整数相乘的法则;③1───-───的转化;④乘除一次转化、66约简"这样儿点实际应用技能,进行相应的训练。

分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算法选择,是教学难点之一,应作为复习的重点。可采取适当对比、集中解决的方式进行复习和训练。进行时,先引导学生总结分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一般规律(方法):

第一,分数、小数加减混合运算,一般把分数化成小数计算比较方便;如果分数不能化成有限小数,又不允许取近似值时,则把小数化成分数再计算。

第二,分数、小数乘除混合运算,一般先把小数化成分数后再计算(便于先约分);当把除法转化成乘法后,一般的计算方法是:

若小数和分数的分母可约分,且能把分母约简为1时,就直接约分计算;否则,把小数化成分数后再计算。

当把分数化成小数能使计算简便时,就把分数化成小数再计算。

同时要强调三点:①运算顺序正确;②尽量瞻前顾后(做一步看两步),注意用简便方法计算;③计算过程要一步一回头,及时检验。然后结合实例,有重点、有针对性地指出一些应注意的地方。

例4先说说画线部分选用什么算法,然后计算:

53(1)3───+4.5-1───64──────32

(2)3───-0.63+1───45───────23

(3)4───-2.4-1───55──────11

(4)4───×(4───÷2.2)58───────32

(5)4.8-(1───+2.4÷2───)43──────12

(6)5.2÷3───-1───×0.753─────────────51

(7)(9.3×───-7.3)÷2───64──────21

(8)(4-3.5×───)÷1───39──────

本例的重点是引导学生分析各题应选用什么算法较简便(总结、验证上述规律),侧重于思维训练,而不是让学生盲目地计算。

例5计算:

325(1)2.4÷───+9.6×───-───4371

(2)[2-(11.9-8.4×1───)]÷1.33521

(3)[───+16.5÷(3───-1.75)]÷3───654831

(4)1.4÷[───×(7.5+3───×───)]25432315

(5)1───+[7.8-3───÷(2.4×───)]3516

本例可让学生口述解法,教师板书,并瞻前顾后,随时提问,启发思考,述说算理,深化理解,掌握方法,提高技巧。

另外,要重视简便运算,提高灵活、合理计算的能力。衡量学生计算能力的高低是看他能不能在正确计算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具体情况灵活地选择合理的计算方法。有些式题没有现成的简算条件,应引导学生分析特征,找出隐蔽的简算因素,在运算过程中灵活变换形式,进行简算。

例6口述下面各题简算过程的根据(不必算出得数):

(1)357+196=357+200-4=……

(2)2356-398=2356-400+2=……

(3)95.6-28.9-41.1=95.6-(28.9+41.1)=……6767

(4)1───+6.7+───=(1───+───)+6.7=……13131313323133

(5)7───-(4───+1───)-1───=7───-1───-(453535521───+1───)=……33

(6)76×102-76×100+76×2=……

(7)375÷25=(375×4)÷(25×4)=……

(8)25×32×1.25=(25×4)×(1.25×8)=……11

(9)5.24×───+0.25×2.76=(5.24+2.76)×───=……441

(10)1÷9×42-15÷9=───×(42-15)=……9

例7计算(能简算的要用简便方法计算):

2(1)4.25×2───+67.5×0.24-2.4513

(2)2───×25.75+0.5×25───+25.752413

(3)3.25-(2.38÷1───+1.62×───)34

(4)11×11×11-11×11-1045

(5)(27×1───+6───×27)×1.2599

还要特别重视巩固和提高学生列综合算式(或方程)解方字题的能力。文字题是用文字形式叙述数量关系的计算题,它是联结四则式题与应用题之间的桥梁。解文字题的关键是根据四则运算的意义及算式各部分的名称、关系和文字题的表述方式,掌握思考方法,采用顺推法、逆推法或缩句法,把文字题“释放"成式题或方程。

例8(1)35个8减去7除350的商,差是多少?3

(2)72的───比72的45%多多少?451

(3)一个数的2.4倍的───比3.2的1───倍还多0.45,这个数124是多少?4

(4)一个数加上4───与6的倒数的积,和是2.8,求这个数。5

可逐一出示例题,启发学生分析思考,说出算理,列出综合算式或方程,重点是复习与训练学生口述解法的根据(算理及相关知识),进行思维训练,而不侧重于计算。

总之,要通过对典型例题的解析,复习巩固已学过的知识、技能和技巧,提高计算能力。内容上,要通过一例,复习一片,起到范例引路,举一反三的作用。方法上,要改教师平时的“一言堂"为学生积极参与的“群言堂",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发表见解的能力。教师对例题要有针对性地指引思路,适当点拨,多让学生动脑想、动口说、动手算。要注意总结基本规律,不平均用力,力求做到精讲精练,讲求实效。

三、强化训练意识,优化训练方法

篇7

对学生平时分散学习的整数四则的口算、笔算和珠算,小数四则计算,分数四则计算以及整数、小数、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知识和技能,应当在总复习中进行整理和归纳,使知识系统化,帮助学生形成新的认知结构,以便加深理解和运用,进一步提高计算能力。例如:

1.四则的计算法则。整数、小数、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的叙述虽然不同,但实质都是“计数单位相同才能直接相加减”。所谓“数位对齐,低位算起”、“小数点上下对齐”,都是为了把计数单位相同的数对齐;“把异分母分数化成同分母分数,再加减”以及“分数和小数相加减要先把分数化成小数或把小数化成分数再加减”,也是为了统一计数单位,然后再加减。而小数乘、除法计算的关键是小数点的处理问题,即积中小数点的位置,小数作除数时除法的转化(移动小数点转化成整数)和商的小数点的位置。分数乘法法则要与分数乘法的意义联系起来理解;分数除法要转化为分数乘法再计算。

笔算有明确的法则,固定的程序,清楚的表达式子,不仅可以明确地反映出计算结果,而且能完整地展示计算中的思维过程,清晰明了。通过复习要让学生进一步弄清算理(是学生进行计算的依据,是计算时的思维过程)和法则,掌握方法和要领,以减少计算错误,提高计算速度,降低计算难度。复习时应针对学生的薄弱处,精选题目,组织当堂训练,以利于学生明确算理,掌握计算法则。

2.四则计算结果的判断。根据四则运算的意义和规律进行估算,可判断计算结果的合理性。例如:

整数除法中,估算商的位数与近似商。

小数乘法中,推知积中小数部分的位数。

加法计算中(加数不为0),和大于加数。

减法计算中(减数不为0),差与减数都小于被减数。

乘法计算中(因数不为0),一个因数小于1(纯小数、真分数)时,积小于另一个因数;一个因数大于1时,积大于另一个因数。

除法计算中(被除数、除数都不为0),除数小于1(纯小数、真分数)时,商大于被除数;除数大于1时,商小于被除数。

应用这些规律,可以迅速判断计算结果的合理性。

3.四则计算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是进行验算和解简易方程的依据。通过实例让学生说出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式,然后归纳概括成如下形式(便于记忆):附图{图}

4.运算定律和性质,不仅是四则计算法则的依据,也是进行简便运算的依据。小学阶段学习的五个运算定律和两个运算性质可归纳如下:附图{图}

这些运算定律和性质都有可逆性。

另外,五条基本性质的叙述及其主要用途如下:

商不变性质,用于简算和小数除法计算法则的推导。

分数的基本性质,用于约分、通分。

小数的基本性质,用于小数的改写与化简。

比的基本性质,用于比的化简和求比中的未知项。

比例的基本性质,用于检验比例、组比例和解比例。

5.小数、分数、百分数的互化方法可概括为右图。附图{图}二、剖析范例,突出重点,提高能力

新大纲对计算能力的教学要求分为“会”、“比较熟练”、“熟练”三个层次,教师要正确把握大纲对不同计算内容所提出的不同层次的具体要求(如:小数四则笔算、简单的口算及分数四则的笔算,要求比较熟练地计算;而简单的分数四则口算和分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只要求正确计算),通过有目的、有针对性的复习和训练,使学生的计算能力切实达到大纲的要求。

1.明确算理,掌握方法和基本技能。

根据数学计算内容的特点,我们提出了“四过关”的教学目标:

第一,单步计算过关(一步的口算、笔算做到正确无误);

第二,数的互化过关(整数、小数、分数、百分数之间的互化,包括整数与假分数、带分数之间的互化,要正确、熟练);

第三,运算顺序过关;

第四,算法的选择过关(在进行简算和分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时,能根据具体情况灵活选用合理的方法进行计算)。

复习中,着重进行了以

下两方面的训练:

一是口算训练。大纲指出,口算既是笔算、估算和简算的基础,也是计算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口算的内容以各册课本后附的口算题为重点,要突出重点。还要引导学生整理、熟记一些常用数据,如:25×4、125×8等可凑整的相关算式;分母是2、4、5、8、10、20、25、50、100的最简真分数化成小数、百分数的数值;3.14的1~10倍数等,以便提高计算效率。

二是基本题的训练。对典型的基本题的训练能促进学生观察、分析与判断能力的提高,从而强化对某一知识的理解,巩固和提高解题技能。

例1判断下面各题怎样计算比较简便:126

3+98261-1970.5+───32333.4-1─────6.3×1────3────÷3374112334────÷2.62────×53──+1──+2──34585

例2想想运算顺序,直接写出得数:226173+──-3+──────+───×──5577844111──×8÷──×82──-2──÷2───77333133───×2-1÷33÷───+───÷3344

例3判断正误(在题后括号里打“√”或“×”):72-0×72=72()12-12÷12=0()1×1÷1=0()5×3÷5×3=1()700÷200=7÷2=3……1()

上面例1重点复习与训练学生凑整简算的方法,分数与小数混合计算的一般规律。例2、例3重点复习与训练四则运算的顺序和1与0在计算中的特性。

例4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5()1=───9=7───7──=5───53884()()10────=9───=8────555

例5计算:12142-───3──-1───415151571588───-3───-2───14──-3───-7───468369

这两题是针对带分数减法中分数部分不够减需要“退位”计算这一难点设计的。例4中有把整数化成指定分母的假分数,从带分数整数部分退1、退2化成相应的假分数或带分数的,这些基本技能都是计算整数减去一个分数,带分数减法中分数部分不够减时必备的基础。例5正是这类难点的强化训练,通过这样的实例训练,可帮助学生克服难点,提高计算能力。

在分数四则计算中,对中差生提出了分数计算过程“三不省略”的要求,即通分过程不省略,数的互化过程不省略,除法变乘法一步不省略。这样从实际出发,减少了计算中的错误,提高了学生做题的效果和学好知识的信心。

例6计算:23112──×6×1──3──÷8÷3───382513424×1──÷146──÷5×3───6575333515÷──÷64──÷15×──÷───68572

分数与整数乘除混合运算中,往往因整数的变化失误而导致计算错误。上面这道题采取对比练习,以辨别异同,深化理解,掌握方法。

2.解析范例,典型引路,提高能力。

在复习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从整体上巩固与掌握所学的计算知识与技能,并结合典型例题的解析予以综合运用,灵活解题,从而提高计算能力。

要精心设计例题,每组例题都要有一二个侧重点。搞好计算部分的总复习,关键在于每节课都能精选具有针对性与典型性的例题和习题,让各类学生都能受益,调动起学生主动参与和积极性。

例1计算:

(1)1-1×(0÷1)+1÷111111

(2)──÷──-(───-───)÷───33333231

(3)───+0.25÷───×1-───343

(4)[1.9-19×(2-1.9)]÷1.9

(5)7.6÷[7.6+7.6×(7.6-7.6)]3121

(6)[───-0÷(───+───)]×1───47133

出示例题后,先让学生审题,弄清运算顺序(画线、标号、定步骤),然后再动笔计算。主要复习和运用1和0的特性解题。教师巡视时,要抓住有代表性的错解进行评析,以引起学生注意,及时反馈矫正。

例2计算:

(1)1018-10517÷13+17×107

(2)(4.32+12.7)-(1-0.74)

(3)108×[(113+37)÷(38-26÷2)

侧重点是:第(1)题中的第二级运算(10517÷13和17×107)可以同时计算,注意商中的"0"和因数中的"0";第(2)题中的两个小括号可以同时脱去;第(3)题中的第二个小括号内有两级运算,要先算除法,可以同时算出两个小括号内的得数。

例3计算:

317(1)6───-2───+5───4510135

(2)3───÷1───×1───356157

(3)8───-3───-2───46811311

(4)2───÷5───×3───÷2───65714513

(5)10÷───+2───×4-3───96411311

(6)3───×[1───-(───+───)]÷2───264123

侧重点:第(1)、(2)题的运算顺序是自左而右,而不是先算"+"、“×”,排除对“先乘、除,后加、减”的误解;计算中一次通分、一次互化,可使计算简便些。

第(3)题一次通分后,接着就需要解决被减数中分数部分不够减的问题。

第(4)题仍要强化运算顺序和一次同时互化(带分数化假分数)、转化(除法变乘法)、约分计算的训练。

第(5)、(6)题是分数四则混合运算,仍要强调:“①运算顺序;②15分数与整数相乘的法则;③1───-───的转化;④乘除一次转化、66约简”这样儿点实际应用技能,进行相应的训练。

分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算法选择,是教学难点之一,应作为复习的重点。可采取适当对比、集中解决的方式进行复习和训练。进行时,先引导学生总结分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一般规律(方法):

第一,分数、小数加减混合运算,一般把分数化成小数计算比较方便;如果分数不能化成有限小数,又不允许取近似值时,则把小数化成分数再计算。

第二,分数、小数乘除混合运算,一般先把小数化成分数后再计算(便于先约分);当把除法转化成乘法后,一般的计算方法是:

若小数和分数的分母可约分,且能把分母约简为1时,就直接约分计算;否则,把小数化成分数后再计算。

当把分数化成小数能使计算简便时,就把分数化成小数再计算。

同时要强调三点:①运算顺序正确;②尽量瞻前顾后(做一步看两步),注意用简便方法计算;③计算过程要一步一回头,及时检验。然后结合实例,有重点、有针对性地指出一些应注意的地方。

例4先说说画线部分选用什么算法,然后计算:

53(1)3───+4.5-1───64──────32

(2)3───-0.63+1───45───────23

(3)4───-2.4-1───55──────11

(4)4───×(4───÷2.2)58───────32

(5)4.8-(1───+2.4÷2───)43──────12

(6)5.2÷3───-1───×0.753─────────────51

(7)(9.3×───-7.3)÷2───64──────21

(8)(4-3.5×───)÷1───39──────

本例的重点是引导学生分析各题应选用什么算法较简便(总结、验证上述规律),侧重于思维训练,而不是让学生盲目地计算。

例5计算:

325(1)2.4÷───+9.6×───-───4371

(2)[2-(11.9-8.4×1───)]÷1.33521

(3)[───+16.5÷(3───-1.75)]÷3───654831

(4)1.4÷[───×(7.5+3───×───)]25432315

(5)1───+[7.8-3───÷(2.4×───)]3516

本例可让学生口述解法,教师板书,并瞻前顾后,随时提问,启发思考,述说算理,深化理解,掌握方法,提高技巧。

另外,要重视简便运算,提高灵活、合理计算的能力。衡量学生计算能力的高低是看他能不能在正确计算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具体情况灵活地选择合理的计算方法。有些式题没有现成的简算条件,应引导学生分析特征,找出隐蔽的简算因素,在运算过程中灵活变换形式,进行简算。

例6口述下面各题简算过程的根据(不必算出得数):

(1)357+196=357+200-4=……

(2)2356-398=2356-400+2=……

(3)95.6-28.9-41.1=95.6-(28.9+41.1)=……6767

(4)1───+6.7+───=(1───+───)+6.7=……13131313323133

(5)7───-(4───+1───)-1───=7───-1───-(453535521───+1───)=……33

(6

)76×102-76×100+76×2=……

(7)375÷25=(375×4)÷(25×4)=……

(8)25×32×1.25=(25×4)×(1.25×8)=……11

(9)5.24×───+0.25×2.76=(5.24+2.76)×───=……441

(10)1÷9×42-15÷9=───×(42-15)=……9

例7计算(能简算的要用简便方法计算):

2(1)4.25×2───+67.5×0.24-2.4513

(2)2───×25.75+0.5×25───+25.752413

(3)3.25-(2.38÷1───+1.62×───)34

(4)11×11×11-11×11-1045

(5)(27×1───+6───×27)×1.2599

还要特别重视巩固和提高学生列综合算式(或方程)解方字题的能力。文字题是用文字形式叙述数量关系的计算题,它是联结四则式题与应用题之间的桥梁。解文字题的关键是根据四则运算的意义及算式各部分的名称、关系和文字题的表述方式,掌握思考方法,采用顺推法、逆推法或缩句法,把文字题“释放”成式题或方程。

例8(1)35个8减去7除350的商,差是多少?3

(2)72的───比72的45%多多少?451

(3)一个数的2.4倍的───比3.2的1───倍还多0.45,这个数124是多少?4

(4)一个数加上4───与6的倒数的积,和是2.8,求这个数。5

可逐一出示例题,启发学生分析思考,说出算理,列出综合算式或方程,重点是复习与训练学生口述解法的根据(算理及相关知识),进行思维训练,而不侧重于计算。

总之,要通过对典型例题的解析,复习巩固已学过的知识、技能和技巧,提高计算能力。内容上,要通过一例,复习一片,起到范例引路,举一反三的作用。方法上,要改教师平时的“一言堂”为学生积极参与的“群言堂”,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发表见解的能力。教师对例题要有针对性地指引思路,适当点拨,多让学生动脑想、动口说、动手算。要注意总结基本规律,不平均用力,力求做到精讲精练,讲求实效。

三、强化训练意识,优化训练方法

篇8

二、教材知识系统及结构分析:

本册教材的主要内容:

用字母表示数;乘法运算定律;角与三角形的认识;小数的意义和性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小数乘法;小数除法;统计。

乘法运算定律是在前三年所学的有关内容的基础上进行概括和提高。四、五、六、七单元系统地教学小数的意义和性质,小数的四则混合运算以及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培养学生良好的小数四则计算能力。在三年级的基础上继续学习统计。

三、本册总的教学目的:

1.使学生认识用字母表示数,会根据条件写出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关系。

2、使学生理解小数四则运算的意义,掌握加法与减法、乘法与除法之间的关系。

3、使学生掌握乘法的运算定律,会应用他们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4、培养学生能正确地进行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

5、学习统计,能制作简单的统计表。

6、使学生掌握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会分析、列综合算式解答三步计算的应用题。

7、引导学生做好实践操作题。培养学生养成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第二、四、五、六、单元。

教学难点:小数的意义和性质及应用题。

三、 教学措施:

1、 实施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课堂教学。

2、 加强直观教学,多联系生活的实际,让生活走进数学课堂,充分利用教具与电教教材,调动学生学的积极性。

3、 加强素质教育,重视情感教育在教学中的作用。耐心帮助每一个学困生,不放弃每一个学生。做到人人都学到有价值的数学。

4、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科学的学习方法。

5、整个教学中要注意学生课堂中数学语言的培养。

5、 认真设计每一堂课,创设情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学中乐,在乐中学。

6、 努力改进教学方法,使自己慢慢适应新课程。

四、 教学进度

一单元用字母表示数:

2周

二单元乘法运算率:

2周

三单元角与三角形的认识:

2周

四单元小数的意义和性质

1周

五单元小数的加减法

3周

六单元小数的乘法

2周

七单元小数的除法

篇9

二、教学内容及分析

这册教材包括下面的内容:四则运算;位置与方向;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三角形;小数的加法和减法;统计;数学广角和数学综合运用活动等。

在数与计算方面,本教材安排了小数的意义与性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四则运算,运算定律与简便运算。小数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有关小数概念的知识和小数四则运算能力是小学生应该掌握和形成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学生在第一学段已经认识了简单的小数,会计算一位小数的加减法,在本学期里学生将系统地学习小数的意义和性质、小数大小的比较、小数点位置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等,并在此基础上学习比较复杂的小数的加法和减法。使学生很好地理解小数的意义,能用小数来表达和交流信息,初步学习用小数知识解决问题。有关四则运算的顺序和运算定律的知识也是小学生应当掌握的有关计算的基础知识,并且在第一学段学生已经接触到了有关内容,例如有关混合运算,学生已经学习了从左到右依次计算的混合运算式题,初步了解了小括号的作用。在本学期里学生将系统地学习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重点学习含有两级运算的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为学习列出综合算式解决问题打下基础;运算定律则主要是在学生已有的直观认识的基础上对有关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定律加以概括和总结,并学习运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运算。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本册教材安排了位置与方向、三角形两个单元,这些都是本册的难点或重点教学内容。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通过丰富的数学活动,让学生进一步认识三角形的特性,进一步了解确定位置的方法。使学生在探索图形的特征、图形的变换以及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置的活动中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提高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同时获得探究学习的经历。

在统计知识方面,本册教材安排了折线统计图。让学生学习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制作单式折线统计图,学会看懂此种统计图并学习根据统计图和数据进行数据变化趋势的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形成统计的观念。

在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教材一方面结合计算内容,教学用所学的整数四则运算知识和小数加减法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另一方面,安排了“数学广角”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初步体会植树问题的数学思想方法,感受数学的魅力。同时让学生学习应用植树问题的思想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培养他们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和发现、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三、教学目标

1、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体会小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发展数感,掌握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掌握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2、掌握四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会进行简单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探索和理解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定律,会应用它们进行一些简便运算,进一步提高计算能力。

3、认识三角形的特性,会根据三角形的边、角特点给三角形分类,知道三角形的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以及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

4、初步掌握确定物置的方法,能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能描述简单的路线图。

5、认识折线统计图,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初步学会根据统计图和数据进行数据变化趋势的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6、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7、初步了解植树问题的思想方法,形成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四、教学的重、难点:

小数的意义与性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以及三角形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1、小数乘法和小数除法混合运算和应用题

重点:掌握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三步计算文字叙述题的解答方法,理解连乘和连除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学会对应用题的解答方法进行检验,会看简单的统计图和统计表,理解平均数的含义,学会求平均数的方法。

难点:正确计算混合运算,能列综合算式解答文字叙述题,掌握应用题的解答方法,正确解答各类应用题,掌握检验应用题的方法,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和求平均数的方法。[1]

>>更多同主题文章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

| | | | | | | |

【返回 栏目列表】

2、小数的意义和性质。

重点:学会小数的意义、单位,会读、写小数,掌握小数的基本性质,应用以前学的方法求近似数。

难点:正确理解小数的意义,小数性质的应用,正确按要求近似数。

3、小数的乘、除法。

重点:掌握计数方法,知道小数乘、除法同样可以用整数简算的方法进行简算。

难点:理解小数的意义,正确进行简算。

4、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重点:掌握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

难点:画三角形的垂线和平行线,各种图形特征的应用。

五、课时安排

根据《义务教育阶段国家数学课程标准(征求意见稿)》中的“各学段课程内容参考教学时间一览表”和学生学习情况,这学期数学教学,我安排了60课时的教学内容。各部分教学内容教学课时大致安排如下:

一、四则运算(6课时)

二、位置与方向(4课时)

三、运算定律与简便运算(10课时)

1.加法运算定律…………………………………………3课时左右

2.乘法运算定律…………………………………………3课时左右

3.简便计算………………………………………………4课时左右

营养午餐 …………………………………………… 1课时

四、小数的意义与性质(14课时)

1.小数的意义和读写法 …………………………………3课时左右

2.小数的性质和大小比较……………………………… 3课时左右

3.生活中的小数 ……………………………………… 3课时左右

4.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 ………………………………4课时左右

5.整理和复习 ………………………………………… 1课时

五、期中复习考试

六、三角形 (6课时)

1.三角形 …………………………………………………4课时左右

2.图形的拼组 ……………………………………………2课时左右

七、小数的加法和减法(6课时)

八、统计(4课时)

九、数学广角(4课时)

管家 ………………………………………………………1课时

十、总复习(4课时)

六、教学进度表课时安排

周次

日期

教学内容

课时

备注

1

2月9日—2月15日

四则运算

4

2

2月16日—2月22日

四则运算及单元复习测试

位置与方向

3

1

3

2月23日—3月1日

位置与方向

1

婚假3天

4

3月2日—3月8日

位置与方向及单元复习测试

乘法运算定律

3

1

5

3月9日—3月15日

乘法运算定律

简便计算

2

2

6

3月16日—3月22日

简便计算

营养午餐

3

1

7

3月23日—3月29日

第三单元复习及测试

小数的意义和读写法

1

3

8

3月30日—4月5日

小数的性质和大小比较

3

清明节放假

9

4月6日—4月12日

生活中的小数

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

3

1

10

4月13日—4月19日

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

4

期中考试

11

4月20日—4月26日

第四单元整理和复习测试

3

12

4月27日—5月3日

三角形

4

五一放假1天

13

5月4日—5月10日

图形的拼组

第五单元复习测试

2

2

14

5月11日—5月17日

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4

15

5月18日—5月24日

小数的加减法及单元复习测试

4

16

5月25日—5月31日

统计

4

端午节

17

6月1日—6月7日

数学广角

4

六一

18

6月8日—6月14日

总复习

4

19

6月15日—6月21日

总复习

4

20

6月22日—6月28日

知识梳理

期末考试

七、针对学生提出的措施

切实加强纪律观念和行为规范教育,与学生的行为规范文明学生评比相结合,要求学生能做到以下几点:

1、继续加强课堂教学改革,力求创设一个生动、活泼、有创意的课堂。

2、 与学生生活实际相结合, 与学生已有的知识背景相结合, 使学生觉得学习有用, 有趣, 易学, 富有成就感。

3、 课堂教学除上好新授课、练习课、复 习课外, 适当延伸。补充一些兴趣课内容, 尝试上专题课

4、 注意学生动手操作, 凡是能让学生动手的尽量让学生动手。在统计等内容里适当地让学生作一些初步的社会调查汇报 展示实践结果。(尝试教学与其他知识相结合,其他学科相结合, 突破学科界限, 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在课堂教学中落实这几个“训练”

5、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训练。防止死记硬背, 尽量使学生自己探索、领悟得出规律,然后进行强化规律。

6、 变式题的训练:在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掌握的前提下, 加强变式题的练习, 这样才有利于学生更好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7、 创新思维训练。将创新思维训练融入到课堂中的每一个环节中, 力求每一课都有一至两个训练点。

8、抓好质量监控,从平时起密切注视每位学生学习情况,力求做到以下几个过关。

9、 当堂课当堂作业过关, 课堂作业量少精题,大部分力求在课堂内完成,最迟不能迟于中午。

【2】

篇10

例如: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教科书《数学》第九册第一单元中,通过对已学的小数相关知识以及单位换算的复习,为后一单元的“小数和复名数”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还有,通过第一单元对整数加、减、乘、除计算以及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复习,从而为第三单元学习“小数加法和减法”及第四单元的“小数乘法和除法”和第五单元的“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教学做好了坚实的铺垫。

就某一单元的教学内容来讲,前后教学内容间的联系也是非常大的。例如: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教科书《数学》第九册第四单元第二小节的“小数除法”,首先安排的是“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通过学习归纳出“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法则”后,并在学生掌握并能应用的基础上,再来学习“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而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运算,正是先移动除数的小数点,使它变成整数,然后按照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进行计算。

单从计算的法则上看,我们也会不难发现,新学知识的有关计算法则与已学知识的计算法则间的重大联系。譬如: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是:“先把各数的小数点对齐,再按照整数加、减法的法则计算,最后在得数里对齐横线上的小数点,点上小数点。”;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是:“先按照整数乘法的法则算出积,再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法则是:“按照整数除法的法则去除,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如果除到被除数的末尾仍有余数,就在余数后面添0再继续除;如果被除数的整数部分不够商1,商的个位商要写0。”由此我们可以明确,小数的四则运算方法是与整数四则运算的方法紧密联系的。

还有,诸如书本中提出的“小数加、减法的验算方法与整数加、减法的验算方法相同。”、“整数加法的运算定律,对小数加法同样适用。”、“小数连乘或小数乘法和加法、减法的运算顺序,与整数的运算顺序相同。”、“小数连除或小数除法和乘法、加法、减法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与整数的运算顺序相同。”;再有,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教科书《数学》第九册第五单元“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这一教学内容里,首先就明确指出“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相同。”等等。所有这些,都充分说明了新学知识与已学知识之间的密切联系,只要教师能抓住这一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帮助学生运用已掌握的知识来学习新知识,不断完善其知识结构,并不断形成和提高能力。

二、 思考问题

1. 由学生们的主动学习所想到的

在我平常的教学中,经常发现有部分学生能主动地去自学新知识(还未教学的内容),做新练习题。我想,这是一个好兆头――学生肯学。于是,从本学期起,我就改变了一贯做法,把家庭作业变新学内容的巩固练习为新知识的自学和尝试练习,结果竟然令人欢喜,大部分学生的家庭作业完成得很好,当然,也有少部分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不尽如人意,这也是可想而知和必然的。再想,为什么新知识老师还未教,学生们就能学会呢?原因很简单,学生们已具备了一定的知识结构,运用已学的知识来学习相关的新知识,还是可能的和可行的。

2. 由课堂的教学结构所想到的

对于小学高年级的课堂教学,我想,最重要的是教师在帮助引导学生理清新旧知识间的必然联系后,运用已有的知识来学习新知识,掌握新知识,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形成能力。不管是“先练后讲的尝试教学法”,还是“先学后教”的课堂教学模式,无不是培养学生们的自主学习品质和自主学习能力。

3. 由教学的最终目标所想到的

对教师教学最终成果的评价,不是只看你教会了学生多少知识,更重要的是看你教会了学生多少方法,看你帮助了学生形成了多少能力。正如“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因此,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应是教师教学行为中的重要任务之一。

三、 解决问题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教师应充分把握教材中新旧知识间的联系,并帮助学生抓住这一牢固的“桥索”,通过老师搭起的“引桥”,到达新知的彼岸。

例如《数学》第九册第三单元“小数加法和减法”例1和例2。

教学重点:小数点对齐(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

教学过程:

1. 出示例1,学生列式。(学生很容易写出)

2. 你会写竖式计算吗?学生自己写竖式,可以相互交流,也可以看书本。

3. 学生汇报怎样写竖式,说出为什么。

生1:把2.58元和3.15元换成258分和315分后,变成整数加法计算。

生2:把个位和个位对齐,十分位和十分位对齐,百分位和百分位对齐,再相加,因为整数加法就是把相同数位对齐的。

1. 师生交流,明确小数加法的竖式写法和计算方法。

5. 学生思维活动:

(1) 你觉得小数加法与整数加法的计算方法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学生发言,集体明确)

(2) 猜想一下:小数减法与整数减法的计算方法也是这样的吗?(学生发言)

6. 学生自学例2。(验证猜想)

7. 师生归纳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学生为主)

8. 学生独立做“练一练”第1、2题。(完成后,小组互阅)

9. 学生独立做“试一试”并自学“注意”,然后小组交流作业。

10. 巩固练习:做“练一练”第3题和练第1―5题。

篇11

2.改进应用题的编排,加强解题方法的教学。本册教材在应用题方面,先复习已学过的两步应用题和比较容易的三步应用题,在此基础上总结解答应用题的一般步骤,并适当扩大应用题的范围,出现一般的三步应用题以及有相遇关系的行程问题,进一步提高学生分析和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3.加强动手操作,渗透数学思想方法,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加强实际操作是发展学生空间观念的有效途径。教材继续通过实际观察、制作、测量、拆拼等活动,使学生获得有关图形大孝特征的深刻印象,清楚地理解各种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的来源,能够根据所给的已知条件正确地计算有关图形的面积。

同时,教材注意在操作过程中渗透数学的思想方法,如数学变换思想,使学生把有关的图形知识很好地联系起来,促进新旧知识的转化,既可以帮助学生总结概括出计算公式,又可以发展空间观念,为以后进一步学习几何知识积累直观经验。

4.适当加强简易方程。简易方程属于代数知识。在小学数学中适当引入一些代数初步知识,有利于学生巩固和加深对已学过的知识的理解;可以使一些整数、分数、百分数的应用题(主要是逆思考的)化难为易,减轻学生学习负担,提高学生解题能力;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有利于加强中小学数学的街接。下面就本册教材各单元的主要内容和编写意图作一简要介绍。

一、小数的乘法和除法(一)小数乘法这部分内容主要包括小数乘以整数和一个数乘以小数,积的近似值,连乘、乘加、乘减和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小数乘以整数和一个小数乘以小数,教材都是先讲意义,再讲计算方法。在教学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时,先启发学生想怎样把小数乘法的计算转化成整数乘法,然后根据因数扩大倍数引起积的变化的规律过程,最后再引导学生分析积的小数位数与被乘数、乘数的小数位数的关系,帮助学生总结出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学生在做整数乘法时已经形成积总是大于被乘数的印象。学过小数乘法后,发现乘积有时比被乘数反而小,有些学生会产生困惑。

为此,教材在本节的最后引导学生把例题中的积和被乘数的大小进行比较,启发学生自己发现,积与被乘数的关系。这样可以使学生对小数乘法的意义认识得更清楚。在小数乘法中,求积的近似值,是在求小数的近似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通过实例说明在小数乘法中求积的近似值的方法。要根据实际需要确定保留一定的小数位数。教材中的练习题一般都注明得数要保留几位小数,但是也有些题目没有注明要求,而让学生根据实际情况确定,以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小数的连乘、乘加、乘减是在整数四则运算顺序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教材首先复习整数的连乘、乘加、乘减的计算,然后再进一步说明小数的运算顺序同整数是一样的。接着通过一道例题教学小数连乘的计算方法。小数的乘加和乘减没有单设例题讲解,而是让学生在已有的知识的基础上类推的。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对于小数乘法同样适用。这部分教材的安排同小数加减法基本相同,教学时要启发学生想怎样计算比较简便,应用了哪条乘法运算定律,以培养学生思维的逻辑性。此外,还要提醒学生,以后在做练习时能用简便运算的就要用简便运算。

(二)小数除法这部分内容主要包括小数除法的意义,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一个数除以小数,商的近似值,循环小数和简便计算。小数除法的意义是在整数除法的意义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教材首先是通过一组应用题,让学生直观地看到,小数除法的意义和整数除法的意义相同,也是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然后,通过一道要求根据小数除法的意义写出小数除法计算式的商,使学生进一步熟悉小数除法的意义。小数除法的计算可以分两种情况:一种是除数是整数的,另一种是除数是小数的。由于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计算要通过商不变的性质变化成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来计算,所以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是学习小数除法计算的基矗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教材先通过例题着重说明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步骤与整数除法基本相同,唯一不同的是解决小数点的位置问题。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是小数除法教学的重点。教材通过一道例题着重说明如何把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这一关键问题,再通过一道例题讲解被除数的小数位数比除数的小数位数少的情况。最后再引导学生根据上面两个例题总结概括出除数是小数的除法的计算法则。商的近似值的教学,由于前面已经教学过一个小数的近似数和求积的近似值,在这个基础上,教材通过一道计算题,让学生自己想象商的近似值。然后再帮助学生总结出取商的近似值的一般方法。取近似值的方法除了“四舍五入法”以外,还有“去尾法”和“进一法”。

这些方法在实际生活中也有一定用处。考虑到学生年龄较小,生活经验又少,对后两种方法不作为共同要求,只在练习题中安排了星号题,为学有余力的同学增加一点知识。循环小数这部分内容概念较多,又比较抽象,是教学的一个难点。教材通过两道除法计算,使学生看到由于余数重复出现,商也重复出现,而且这样的重复是循环不断的。从而,引出循环小数的概念。循环节、纯循环小数和混循环小数等概念都是本册教材的选学内容。

二、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和应用题(一)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是在学生已经掌握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和小数四则运算的基础上,对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进行概括、总结和提高。通过教学要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顺序,学会使用中括号,能够正确地计算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式题。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学生在前面已经学习过,但没有用第一级和第二级运算来叙述,本节教材通过例题明确提出第一级运算和第二级运算的概念,并在此基础上对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进行了概括总结。为了提高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教学时,可以结合例题告诉学生,在计算混合运算式题时,为了提高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有时虽然整个题目不能每一步都用简便计算,但是有的步骤能用简便计算的,要尽量用简便计算。在列综合算式时怎样使用中括号,本册教材是在教学列综合算式解答文字题和应用题时引入的,以进一步提高学生列综合算式解答文字题和应用题的能力。学生在列综合算式解答三步应用题时,特别要注意括号的使用,如果有的学生直接列综合算式有困难,也可以让他们先分步列式,再改成列综合算式。

(二)应用题这一节主要包括两部分内容:前一部分是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总结解答应用题的一般方法和步骤,进一步扩展一般应用题的解题范围。后部分教学以反映两个物体运动为内容的相遇问题。通过教学,要使学生掌握解答应用题的一般方法和步骤,会列综合算式解答三步计算的应用题,初步掌握两个物体同时运动时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数量关系,会解答一些比较容易的行程应用题,进一步提高学生解答应用题的能力。解答应用题的一般方法和步骤,教材是在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上,通过解答一道应用题总结整理出来的。通过这样的归纳、整理和总结,便于学生较系统地掌握解答应用题的一般方法和步骤,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答问题的能力。

教学解答应用题的一般步骤时,可以按照教材提出的问题,依次引导学生思考和解答。关于应用题的检验,教材在原有检验方法的基础上,进一步介绍了第二种方法(把得数当作已知数,一步步逆推,看得数是否符合其中的一个已知条件)。由于这种检验应用题的方法比较难,要给学生讲解一下,同时还应向学生强调,检验是解答应用题的重要一步,既使题中没有要求检验,自己也要先检验,再写答案。归一、归总的三步应用题是在归一、归总的两步应用题的基础上教学的。

教材先通过复习题复习已学过的两步计算的归一题,然后通过改变其中的一个条件引出归一的三步应用题。之后,教材还在“做一做”中进一步提出:如果把复习题的问题改变该怎样解答?使学生明确在两步题的基础上,不仅可以通过改变条件把它变成三步题,而且还可以通过变化问题的问法把原来的两步题改为三步题,以加深学生对两步题与三步题的联系的理解。有关计划与实际完成数相比的应用题,在实际生产和生活中应用比较广泛,有必要让学生学习和了解。但是考虑到学生对这类问题接触不多,理解起来有一定的困难,因此教材专门安排了一个例题进行讲解,并在例题和练习题的选取上注意选取学生比较容易理解的和常见的数量关系。有关行程问题的应用题,这里以相遇问题为主,研究两个物体在运动中的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数量关系。两个物体运动的情况是多种多样的,有方向问题、出发地点问题,还有时间问题。学生要全部掌握这些是较困难的。

本册教材的重点是教学两个物体相向运动的应用题。其中又以“相遇求路程”和“相遇求时间”两种为主。学好两物体相向运动的相遇问题,关键是弄清每经过一个单位时间,两物体之间的距离变化。由于学生在这方面的生活经验较少,往往不易理解相向运动的变化特点,为此教材首先出现准备题,说明什么叫“相向而行”和“相遇”。然后再通过例题教学“相遇求路程”和“相遇求时间”的应用题。四步计算的应用题,大纲中规定不作共同要求,也不作考试内容。但考虑到教学这些应用题不仅可以复习、巩固已学过的应用题,而且还可以进一步提高学生分析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篇12

复习内容

四则运算、运算定律及性质、小数的意义与性质、小数的加减法、鸡兔同笼问题。(教材第109页)

复习目标

1.通过复习,进一步掌握四则运算的意义及各部分间的关系、四则运算的顺序,巩固带小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计算。

2.复习运用加法、乘法的运算定律以及减法、除法的运算性质进行简便运算,会灵活地选择计算方法进行简算。

3.让学生回忆小数的相关知识

(小数数位顺序表,小数性质,改写,化简,小数点移动,小数与单位换算,小数的加、减法以及简算等)。

4.对小数的相关知识进行清楚且有条理的归纳,能科学、合理地总结归纳与内化知识。

5.能熟练用列表、假设等不同的方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重点难点

重点:四则运算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含有中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运算定律和运算性质以及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小数的意义与性质,小数的加减法。

难点:乘法分配律、减法以及除法的运算性质,会运用定律与性质进行简算。熟练用假设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

复习过程

一、回顾整理

【回顾1】复习四则运算的知识。

加法的

意义和

各部分

间的

关系

1.加法的意义: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加法。

2.加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相加的两个数叫做加数,加得的数叫做和。

3.加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和=加数+加数 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减法的

意义和

各部分

间的

关系

1.减法的意义:已知两个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叫做减法。

2.减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已知的和叫做被减数,减去的数叫做减数,减得的数叫做差。

3.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差=被减数-减数 减数=被减数-差 被减数=减数+差

4.加减法之间的关系: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

乘法的

意义和

各部分

间的

关系

1.乘法的意义: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叫做乘法。

2.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相乘的两个数叫做因数,乘得的数叫做积。

3.乘法各部分间的关系:积=因数×因数 因数=积÷另一个因数

除法的

意义和

各部分

间的

关系

1.除法的意义: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叫做除法。

2.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在除法中,已知的积叫做被除数,已知的因数叫做除数,所求得的另一个因数叫做商。

3.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商=被除数÷除数 除数=被除数÷商 被除数=商×除数

4.有余数的除法:被除数=商×除数+余数 商=(被除数-余数)÷除数 除数=(被除数-余数)÷商

5.乘除法之间的关系: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

有关0

的运算

a+0=a,a-0=a,a-a=0,a×0=0,0÷a=0(a≠0)

含有括

号的四

则运算

一个算式里,既有小括号,又有中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最后算括号外面的

【回顾2】复习运算定律及运算性质的知识。

加法

运算律

1.加法交换律: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用字母表示为a+b=b+c。

2.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用字母表示为(a+b)+c=a+(b+c)

乘法

运算律

1.乘法交换律:两个数相乘,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积不变,用字母表示为a×b=b×a。

2.乘法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先乘前两个数,或者先乘后两个数,积不变,用字母表示为(a×b)×c=a×(b×c)。

3.乘法分配律:两个数的和乘一个数,等于把它们分别与这个数相乘,再相加,用字母表示为(a+b)×c=a×c+b×c或a×(b+c)=a×b+a×c。

减法

的运

算性质

1.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等于这个数减去后两个数的和,用字母表示为a-b-c=a-(b+c)。

2.在连减算式中,任意交换两个减数的位置,差不变,用字母表示为a-b-c=a-c-b

除法

的运

算性质

1.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等于这个数除以后两个数的积,用字母表示为a÷b÷c=a÷(b×c)。

2.一个数连续除以几个数,任意交换除数的位置,商不变,用字母表示为a÷b÷c÷d=a÷c÷d÷b

【回顾3】复习小数的意义与性质的知识。

小数

的意

义和

读写

1.小数的意义: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也可以用小数表示。像0.3、0.04、0.013、…这样表示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千分之几、…的数,叫做小数。

2.小数的读法:读小数时,先读整数部分,按整数的读法来读;再读小数点,小数点读作“点”;最后读小数部分,依次读出每一位上的数字。

3.小数的写法:先写整数部分,按照整数部分的写法来写,如果整数部分是0,就直接写0;再在个位的右下角写上小数点;最后依次写出小数部分的每一位数字

小数的

性质和

大小比

1.小数的性质:小数的末尾去掉“0”或添上“0”,小数的大小不变。

2.小数大小比较的方法:先比较整数部分,整数部分大的那个数就大;整数部分相同,就比较十分位,十分位上的数大的小数比较大;十分位上的数相同,就比较百分位,百分位上数大的小数比较大……

小数点

的移动

引起小

数大小

的变化

1.小数点向右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相当于把原数乘10,小数就扩大到原来的10倍;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相当于把原数乘100,小数就扩大到原来的100倍;小数点向右移动三位,相当于把原数乘1000,小数就扩大到原来的1000倍……反之,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相当于把原数除以10,小数就缩到原来的;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相当于把原数除以100,小数就缩小到原来的;小数点向左移动三位,相当于把原数除以1000,小数就缩小到原来的……

2.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的应用:(1)把一个小数分别扩大到原来的10倍、100倍、1000倍、…,就是把这个小数分别乘10、乘100、乘1000、…,将小数的小数点分别向右移动一位、两位、三位、…即可。(2)把一个小数分别缩小到原来的、、、…,就是把这个小数分别除以10、除以100、除以1000、…,将小数的小数点分别向左移动一位、两位、三位、…即可

小数与

单位换算

1.把低级单位的单名数改写成高级单位的单名数的方法:低级单位的数除以两个单位间的进率,如果两个单位间的进率是10、100、1000、…,可以直接利用小数点的移动来完成。

2.高级单位的单名数改写成低级单位的单名数的方法:用高级单位的数乘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如果进率是10、100、1000、…,可以直接将小数点向右移动相应的位数来完成

小数

的近

似数

1.求小数的近似数的方法:求小数的近似数时通常用“四舍五入”法,保留到哪一位,只要看它后一位上的数字。当保留整数时,应根据十分位上的数字的大小来判断是否进位;当保留一位小数时,应根据百分位上的数字的大小来判断是否进位;当保留两位小数时,应根据千分位上的数字的大小来判断是否进位……

2.(1)把不是整万的数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的方法:改写时,只要在万位的右下角点上小数点,并在数的后面加上“万”字即可。

(2)把不是整亿的数改写成用“亿”作单位的数的方法:改写时,只要在亿位的右下角点上小数点,并在数的后面加上“亿”字即可

【回顾4】复习小数的加减法的知识。

小数

加减法

1.计算小数加、减法时,先把小数点对齐,也就是相同数位对齐。

2.从低位算起,按照整数加、减法的方法进行计算,最后在得数里对齐横线上的小数点,点上小数点。

3.计算结果的小数部分末尾如果有0,一般要把0去掉

小数加

减混合

运算

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与整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相同:(1)没有括号的,要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计算;(2)有括号的,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

小数加

减法的

简便

计算

1.整数加法的运算定律在小数中同样适用。

2.加法交换律:a+b=b+a

加法结合律:(a+b)+c=a+(b+c)

减法的运算性质:a-b-c=a-(b+c)

【回顾5】复习鸡兔同笼问题的知识。

解决鸡兔同笼问题的方法:

1.列表法。

2.假设法:先作出假设,再根据这种假设进行计算、推理、解答。

二、巩固反馈

完成教材第111~115页“练十五”第2、3、5、6、7、19、20题。

第2题:(1)6.4 (2)25.8 7.5 2.5 (3)42 4 25 (4)125 70 (5)3 b 3 20

第3题:

(160+880)×20=20800

550+230×62÷31=1010

第5题:(1)15 (2)0.04 (3)0.03 (4)100

第6题:2000 8787 13500 3300

第7题:34.17 33.96 34.06 34

第19题:(1)7.39+8.40=15.79(元)

7.39+6.95=14.34(元)

7.39+7.88=15.27(元)

8.40+6.95=15.35(元)

8.40+7.88=16.28(元)

6.95+7.88=14.83(元)

答:李逸能买《有趣的昆虫》和《航天员的故事》或《航天员的故事》和《趣味数学》。

(2)由(1)可得,除了《乐乐奇遇记》和《趣味数学》不能同时购买外,其他任意组合都可以。

第20题:艺术:(5×9-37)÷(5-3)=4(组) 3×4=12(人)

科技:37-12=25(人)

答:参加科技类的学生有25人,艺术类的学生有12人。

三、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对四则运算、运算定律及性质、小数的意义与性质、小数的加减法、“鸡兔同笼”问题又有什么新的体会和收获?

板书设计

数与代数

一、四则运算

1.加、减、乘、除法的意义及各部分的名称。

2.有余数的除法。

3.有关0的运算。

4.含有括号的四则运算。

二、运算定律及性质

1.加法交换律、交换律。

2.乘法交换律、交换律、分配律。

3.减法的运算性质,除法的运算性质。

三、小数的意义和性质

1.小数的意义和计数单位,小数的读写,小数的性质。

2.小数的大小比较。

3.求小数近似数的方法。

四、小数的加减法

1.小数的加法。

2.小数的减法。

3.小数加减法的简便运算。

五、“鸡兔同笼”问题

1.列表法。

2.假设法。

教学反思

1.四则运算和运算定律是学生进行计算和简便计算的依据。灵活地运用运算定律和性质进行简算,不但能提高计算的速度,而且还能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所以在复习中,注重学生对四则运算定律和性质的理解、记忆,再加以灵活运用,从而达到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的目的,这是非常必要的。因此,在复习中,首先要让学生搞清楚所学过的运算定律和性质有哪些,分别用字母怎么表示,语言怎么叙述,达到全面巩固理解的目的,进而全面达到本学期规定的

教学目标。

2.本着让学生自主发现、自主探究的原则,有条不紊地展开复习。“小数的意义和性质”这一部分涉及的内容比较多,因此,采用了先让学生分组整理、尝试练习,然后集体订正交流的方法。让学生在回顾的基础上系统地回忆所学内容,发现自己的不足,以达到整理提高的目的。小数的加、减法内容相对少一些,也比较完整,结构比较清晰,利于学生自己把握。因此,在复习时,没有做过多的提示和指导,只是针对几个典型问题和容易出错的地方做了必要的提醒。

3.“鸡兔同笼”问题的复习重点在于解题方法。让学生再次获得参与探究学习的积极体验。探究性学习的过程是情感活动的过程,让学生自主参与类似于科学家研究的学习活动,获得亲身体验,逐步形成一种在日常学习与生活中喜爱质疑、乐于探究、努力求知的心理倾向,激发探究和创新的积极欲望。

备课资料参考

相关知识阅读

高斯速算的故事

高斯念小学的时候,有一次在老师教完加法后,因为老师想要休息,所以便出了一道题目要同学们算算看,题目是:1+2+3+…+97+98+99+100=?

老师心里正想,这下子小朋友一定要算到下课了吧!正要借口出去时,却被高斯叫住了!原来呀,高斯已经算出来了,小朋友你可知道他是如何算的吗?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