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2-27 11:09:51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阳光工程论文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中图分类号 F32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4)05-07-02
“阳光工程”是由政府公共财政支持。主要在粮食主产区、劳动力主要输出地区、贫困地区和革命老区开展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到非农领域就业前的职业技能培训示范项目[1]。近年来,福建省紧紧围绕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和广大农民群众的培训需求,结合农业产业发展重大工程项目、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和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大力开展以农业职业技能、农业创业、农业专项技术为主要内容的阳光工程培训,并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是在“阳光工程”执行过程中,也存在着诸多问题,严重影响和制约了“阳光工程”的健康发展。鉴于此,根据工作实践,笔者对福建省“阳光工程”培训现状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具体对策,以期为福建省“阳光工程”培训提供理论参考。
1 福建省“阳光工程”培训现状
近年来,福建省根据国家政策,大力开展“阳光工程”培训,例如,2013年福建省阳光工程计划培训4.27万人,其中:农业职业技能培训0.7万人(其中:农村经营型人才400人)、农业创业培训0.11万人、农业专项技术培训3.46万人。
2 福建省阳光工程培训存在问题
2.1 基层政府重视不够 近年来,中央政府和福建省政府都高度重视农民科技教育工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法规,投入也逐年加大。但个别乡镇、培训院校和合作企业对农民科技教育培训工作重视程度不够,还没有完全认识到农民科技教育培训的重要作用,认为农民教育培训不是自己的重点工作,工作存在形式主义,没有把农民科技教育培训和经济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在安排农业农村工作时,把农民科技培训和提高农民文化素质当作软指标来抓[2-3]。缺乏有效的约束机制,在制定农业农村工作计划时,重视经济工作,忽视农民文化素质提高,重视农村物质文明建设,轻视精神文明提升的现象依然不同程度的存在。针对这种现状,笔者访谈了几位闽侯县的乡镇公务员,他们认为进行农民科技教育不容易看出成效,就是做得再好,上级领导也未必能看到,也许会出力不讨好,不如抓经济建设,新农村建设见效快。虽然这些认识并不能代表福建省全部乡镇的心声,但是也反应了部分乡镇的心态。
2.2 农民参训积极性不高 调研表明,农民培训积极性不高的主要原因:一是“阳光工程”农民培训的主体,有着结构、层次、类型、需求上的差异。因此,“阳光工程”农民培训的内容安排也就很难满足不同结构、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培训主体对培训的需求。也就是说,培训内容对不同的培训主体的“口味”不够对味,或“重”或“轻”,这就造成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农民对培训的积极性;二是由于经过连续几年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大批年轻力壮、文化层次相对较高的男性、女性出外打工。留下来的从事农业生产劳动力呈“三化”人员。这些农民对新技术、新知识的接受能力、接受兴趣较差,对知识的需求标准也很低,且他们由于家庭经济状况、生活习惯和年龄等因素的制约,对培训学习的重要性认识不高,对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的接受吸纳力差,需求欲、兴趣欲消退,在一定的程度上给组织农民培训的工作增加了难度。
2.3 培训项目验收难度大 近年来,福建省围绕促农增收问题出台了多项举措,并积极探索和大力开展各项新型农民培训工作,政策保障不断完善。然而受培训机构、培训组织单位和培训对象的穿插重叠,农民流动性大和自主性不强等因素影响,给培训工作的的验收程序带来极大不便。
2.4 教育培训内容苦涩难懂 目前,福建省农民文化素质普遍不高,根据福建省统计年鉴,福建省文盲占5.5%,小学文化程度占36.6%,初中文化程度占44.9%、高中文化程度占11.3%,大专及以上占1.7%。从数据可以看出,小学和初中文化程度占主体,大专及以上文(下转37页)(上接7页)化程度的偏低。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最高的是厦门市,占3.1%,最低的是漳州市,仅占1.1%。根据笔者的了解,在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中,部分培训机构的培训内容苦涩难懂,专业术语和深奥的理论知识过多,而现场演示和实践过少,导致农民对培训内容难以消化,直接影响了培训效果。
3 福建省“阳光工程”培训对策
3.1 加强组织领导 各级农办要加强对“阳光工程”的组织领导,加强与有关部门的沟通协调,充分发挥职能部门在培训工作中的作用,特别是对福建省粮棉油糖高产创建示范方内的从业农民开展专项技术培训,各地要加强与农业局的沟通,确保培训任务的完成。各项目县(市、区)农办要结合本地实际认真制定“阳光工程”实施方案,明确工作职责,细化政策措施,把任务落到实处。同时,加强监督检查。各级农办要会同财政部门,通过电话和实地调查等多种方式强化监管,确保培训项目规范实施。对培训进展缓慢、管理不力的培训机构,县(市、区)农办要及时调整其培训任务,并报省农办备案。省农办将根据当年培训任务完成情况、工作监管、资金使用、信息报送、制度建设、培训方式创新等情况,对各项目县(市、区)阳光工程和雨露计划培训工作进行验收考核。考核结果将作为下年度任务安排的重要依据,引导培训资金和任务向监管有力、实施效果良好的地区倾斜。
3.2 提高农民参加培训积极性 针对福建省农村留守农民思想保守,不愿意接受农业新技术的现实问题,通过宣传教育引导,实现农民思想文化素质的全面提升。一方面通过教育宣传,可以使农民克服小农思想的狭隘性、保守性、封闭性,学习掌握现代市场科学意识,增强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掌握市场经济规律和法则,提高农民心理承受能力和规避风险能力。另一方面,通过理论宣传、政策引导,典型示范等途径,激发农民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掌握农业生产技术和劳动技能的热情,增强农民科技兴农,科技致富的观念和意识,提高农民学习运用科技文化知识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改变传统的督促学习变为农民自主学习。福建省农民科技培训应建立起约束机制,制定激励农村成人积极参加学习的导向政策,通过立法推行实施,切实提高农民素质,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农业技术推广教育宣传工作的深入开展是促进广东省农业发展的客观要求,只有重视、关心、支持,使之制度化、规范化,持之以恒,农业科技培训才会在农业现代化建设中发挥其巨大的作用。
3.3 创新培训模式 一要创新技术培训办法。要以田间地块现场技术培训为主,采取县、乡镇、村联合,直接到重点村和产业基地,有针对性地根据农民需要开展订单培训、专业培训,使农户能够当场听得懂,回去做得来。二要创新样板示范模式。要实行集中与分散相结合,依托业主开发,建立“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农业高新技术示范园区”,实现科研、示范、推广三者结合,实现经济效益和示范效应的同步提高。三要创新技术资料印制。要将印发到户的资料进行“技术翻译”,把一些专业术语、计量单位等翻印成广大群众易懂、易记的“傻瓜”技术便于农民在实际中操作。四要创新服务体制机制。要通过农业科技电视节目,农情信息网、农业科技110,信息栏等手段为农户提供及时、准确的信息、技术服务,实行“科技人员+协会+农户”的运作模式,使协会能够做到信息共享、技术共用、市场共占、利益共沾。
参考文献
[1]张俊霞.黑龙江省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问题研究[J].哈尔滨:东北农业大学博士论文,2013.
[2]张娜 县域农民科技培训研究[D].昆明:云南大学硕士论文,2012.
[3]崔海浪.昆明市五华区农民科技教育研究[D].昆明:云南大学硕士论文,2012.
1、农民教育培训“三进村”开展情况按照加强农广校教师专业技能的工作思路,我校制定了《*农广校农民教育培训“三进村”工作实施方案》,选择了4个村120户作为试点,选派二十名中、高级农广校教师及农业技术专家对科技示范户进行面对面技术指导,辐射带动600余户农民增收致富。在农业生产期间,下村队集中或分散技术指导,深入田间地头现场讲解,使科技示范户良种普及率100%。同时又积极推广了“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棉花膜下软管滴灌技术”、“沼渣沼液的科学应用”等几项主推技术,实现了良种与良法相结合,有效降低了生产成本,增加了农民收入。通过辐射带动,每位示范户不同程度地带动了周边农户应用各项实用新技术,营造了学科技、用科技的良好氛围。
2、“菜单式”培训工作按照自治区农广校安排,*校在全州选择了条件较好的*县、*市作为“菜单式”培训试点单位。州、县、市均制定了培训工作实施方案,组织人员对村队农民进行了摸底调查,了解培训需求和要求,建立了相应的师资队伍,并有专人负责管理。培训内容以切合地方特色的棉花滴灌技术、沼气池建设、沼渣沼液利用、玉米高产栽培技术等为主。在全州下上推行节水滴灌、农村沼气利用的大环境下,农广校的“菜单式”培训既为政府所欢迎,又为农民提供了学习平台,真正做到了“需要什么,培训什么”,效果良好。
3、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阳光工程培训。20*年,我州*县农广校被列入自治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项目县,培训任务为1000人。在自治区农广校、农业主管局的指导和支持下,根据县域经济地域条件的实际特点,项目实施单位有计划、有针对性的、分批次的组织开展了职业技能培训,培训工种以建筑工、商铺营销人员、宾馆服务员等工种。培训1000人,转移就业率96%。根据自治区农广校、主管局对“阳光工程”培训工作检查的通知,州校及时组织项目校进行了认真自查,对档案资料、培训、发证等各个环节加强了管理,确保了项目的有效实施。主要做法是:首先对拟转移人员的数量、年龄、文化程度、健康状况等进行调查,准确掌握了县、市劳动力资源数量及发展走势,为培训工作提供了基础资料;二是利用星期天和集市赴乡镇场进行广泛宣传,张贴培训简章,悬挂横幅;三是按具体情况制定培训计划,聘任专业教师授课;四是从中央农广校订购阳光工程培训资料及光盘,并将阳光工程教材《农民务工培训读本》免费分发给每位学员;五是与轧花、纺织、建筑公司、商铺等企业、公司、个体经营业主建立用工需求信息,使培训就业有机结合;六是完善培训档案,建立长效机制;七是建立检查监督机制,加强领导和管理。
(二)招生工作今年,*农广校的招生工作安排部署周密,有宣传、有方向、有重点,取得较好成效。共招生374人(注册),完成任务的134%,远远超出自治区组织部、农广校给我校下达的280人的招生任务。具体做法是:一是继续贯彻自治区组织部、农业厅、教育厅联合下发了“关于充分发挥农业广播电视学校远程教育优势做好村干部学历教育培训工作的通知”(新党组通字〔20*〕25号)精神,开展村干部、村级后备干部学历教育培训。工作重心主要在出台文件、理顺关系、联合检查上。依托地方党委政府争取经费支持(学费分摊),组织、农业部门联合招生、检查,并将招生情况纳入乡镇目标管理责任书一并考评,完成村干部中专学历教育招生89人,(占招生人数的24%)。二是开展“职业教育初中分流班”试点工作。紧紧依靠教育部关于中等职业教育贫困生补贴的优惠政策,深入调研,确定*市分校为试点校,广泛宣传,共招生48人。
9月初,*农广校组织州、县(市)分校教师分赴两县一市,在乡镇主要领导的陪同下开展了“初中分流生”基础情况调查。走访部分中学,对乡镇中学初中学员情况、是否愿意参加分流、校舍建设、等情况进行了认真了解。做为试点校,*市分校主要在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构建和谐关系上下功夫,积极与地方教育局、乡镇中学联系,积极宣传优惠政策,做好乡镇中学的调查摸底工作,建立相应的师资队伍,完成“初中分流生”招生48人。为加强管理,州校建立了“初中分流班”管理网络体系,明确了职责任务,制定了教学检查方案主日常电话联系卡。为加强中等职业教育贫困生补助金管理,监督资金的使用到位,州校对已发放的资助金使用情况进行了自查,要求*市分校对新招48名“初中分流生”建立档案,使“职业分流班”中符合国家规定的学员全部享受国家资助,农广校要通过“公正、公平、公开”的资金使用,来吸引更多的初中分流生参加农广校的学习。三是在总结过去两年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农广校继续与组织、教育部门联合协作,明确了20*年度培训任务、目标、要求,将村队干部参加农广校的学习列入乡镇目标考核细则中,在招生、注册、面授辅导、考试等各个环节都有组织部门全程参与。通过农广校教职工的共同努力,今年共招收农村基层村陈干部89人。
(三)教学管理工作今年,*农广校以“教学管理质量提高年”为教学目标,组织县、市分校认真学习贯彻《新疆农广校管理办法》、《新疆农业广播电视学校教学管理规范实施细则》以及有关教学考务的各项规章制度,把组织部门始终作为联合办学协管单位共同参与教学班的管理,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教学管理。按要求认真制定各专业、各层次教学计划,做到及时下发。制定了“教学管理质量年”实施方案,对教学各个环节通过检查、抽查进行验收落实。“初中分流班”工作是一项新的拓展,建立了网络管理体系,制定了相应的教学日程安排。一是各教学班都指派一名组织干部作为管理人员,协助农广校教师对班级进行管理。二是强化监督检查,在教学过程中联合组织、教育、农业一同对教学工作进行检查督导。三是组织、选送教师开展集中培训,提高教师从教水平。一方面积极参加自治区校、州党委政府举办的各类培训,全州农广校教师参加培训达24人次;另一方面组织县市分校教师开展培训,对电子教案、自学指导书的编写进行现场指导,还对如何提高学员到课率等方面进行探讨。四是积极组织教研活动,在县市校开展了电子教案观摩学习,参观了*市农广校全体教师的公开课,通过各种措施有效地规范了教学过程。
2、考务工作。一是认真组织教师学习《新疆农广校中等职业教育考务管理实施办法》、监考守则等。二是制定了各层次、各专业的考务工作计划,制定了巡、监考职责,做到无论统、补考均有州校巡考。三是专人负责,试卷的接收、清点保管、印刷,都有专人负责,做到妥善保管,严格保密。四是成立巡监考小组,对考点进行巡视检查,确保各考点教室单人单桌,考场人数不超过25人,考前组织监考教师学习监考守则等。五是联合组织、农业等部门一同巡考,坚持“从严治学”。
3、教材管理。今年*校选开区校5个专业,语种为两种,招生跨春、秋两季,在专业多、教材征订时间紧的情况下,完成了教材征订、发放工作。主要做法:一是各级领导高度重视,专人管理,费用按时上缴,发放及时。二是按时上报各层次、各专业的教材征订单。三是收到教材及时清点、下发。四是做好州校负责征订教材工作,主动与新华书店等单位联系购书,整个征订工作井然有序。
4、师资管理。一是按要求上报了20*年师资培训计划,总结。二是认真组织全州农广校教职工参加中央校、区级、州级组织的各类培训。全年参加中央校举办的现代农业建设师资培训9人(山东),“百万中专生计划”项目管理系统卫星远程培训班5人(伊犁),参加全国农广校系统师资能力建设远程培训班8人(伊犁),参加春季招生录取会议及中等职业学校学籍管理信息系统培训1人。三是对所聘教师进行考核测评,建立专、兼职教师资料库,并发放了兼职教师证书。四是按照教学日程安排,对教师教案、教学日志、学员作业、教学过程进行检查。
(四)媒体资源利用情况通过广播电视开展远程教育是农广校开展科技培训的一条重要途径,我州三县(市)分校均建立了音像资料库,通过科技音像片、录音带积极实施“致富早班车”下乡进村入户工程,为农牧民送去了大量的科技信息。今年新建20个“科技大喇叭”广播站,农广校强化站点管理,合理调配音像带(片),在村(队)设立农广信息员,负责定时播放。并和农民教育培训“三进村”工作、测土配方施肥春季行动结合起来,通过广播、vcd片宣传科技知识,收听人数达1*余人次,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是一个种植、养殖结合的偏远地州,种植上以棉花、小麦、玉米、蔬菜、酱用番茄等为主,养殖业以牛羊、家禽、等为主。中央校所下发的音像资料有部分适用于我州,如小麦、玉米、棉花种植技术,保护地蔬菜种植技术,牛羊育肥、疾病防治等。但大多数由于气候差异、特色品种不适宜、技术设施含量高等原因未使用。
(五)项目、资金争取情况今年,州校争取州财政3万元办学经费到位.*县农广校争取“阳光工程”1000人培训项目,资金到位。*县取得了农业厅关于“新型农民培训”项目,资金未到位。
(六)宣传工作为进一步宣传农广校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富有实效的典型事例和办学特色,全面展现农广校的办学风采,调动办学人员的撰写信息稿件的积极性,*农广校制定了20*年宣传工作方案,明确了州、县、市分校报送信息的数量和要求。同时为激励教师写出高质量的稿件,州校还制定了《*农广校信息及新闻报道奖惩办法》,有效地调动了教职工的积极性。截止目前,全州农广校共上报各类信息120篇,其中在《中央农业广播电视教育报》发表3篇,中国农村远程教育网站刊登35篇;被《自治区农广校简报》采用12篇,地方政府信息网采用12篇;州、市电视台采用6篇,《*农业信息》采用2篇,3篇论文获得西北农村远距离教育研究会论文一等奖,2篇论文在《农民科技培训》杂志发表。通过积极的宣传报导,农广校在培训、学历教育等方面取得的成效得到广泛的认可。
(七)经费使用情况今年,*校已争取到州财政3万元办学经费,并将其纳入财政预算,用于继续教育培训、农民科技培训、购置办公设备等。20*年有关自治区学费部分已上交完毕。教材费收取总额66*7.25元,上缴区校56716.45元,支付州新华书店教材款9360.8元。所有费用均纳入财政专户,无抵扣现象。
二、工作特色和亮点
(一)开展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培训。*农广校开展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培训工作已是第四年,涉及行业已由原来的大农口扩展到城建、国土资源、档案等系统。今年共开展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培训班6期,对农业、城建、档案、农机、林业、国土六个系统的技术人员进行了培训,培训人数510人。为进一步提高培训质量,*农广校注意选聘业务精、理论强的专家授课,要求各任课教师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结合出勤和考试成绩进行发证,各个环节的管理有序认真。同时,为保证学员到课率,还根据各行业工作性质,分批分期进行培训。*农广校在管理上从严要求,档案资料规范齐全,工作扎实,顺利通过了自治州人事厅关于培训基地的评估验收。
(二)继续举办出租客运从业人员岗位培训。今年,是州农广校与*市客管办联合办学的第二年,对市内出租从业人员进行岗位培训。培训班分汉、维两种语言授课,截止目前已培训346人。为使培训有实效,农广校组织客管、安全、旅游等行业专家,编印了培训教材,制定了严格的培训班学习纪律,要求教师讲解要通俗易懂,生动有趣。通过培训,提高了城市出租汽车驾驶员的职业道德和服务水平,树立了“窗口”行业良好的服务形象,这是*农广校在培训领域的又一突破,在提升客运从业人员道德素质的同时,也为自身的发展谋得了新的空间。
(三)“初中分流班”的建立。见前述。
三、主要工作成效全年各类招生374人,完成任务的134%;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培训510人;出租客运从业人员培训346人;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培训1000人;农民实用技术培训3.5万人次,发放宣传资料万余份、科技书籍宣传单23000册,播放实用技术片70场次,悬挂宣传横幅24条;编写简报120篇,在各级各类报刊网站发表67篇,3篇论文获得西北农村远距离教育研究会论文一等奖,2篇论文在《农民科技培训》杂志发表。
四、问题及建议1、招生工作:①大部分初中学员不愿留在当地,愿意到外面求学,出去闯荡,“初中分流班”招生对象仅限于家庭贫困,学习成绩差的极少数学员,招生范围和局限性大。农广校没有形成订单培养,学习与就业不能挂钩,学员顾虑大。②村(队)干部学员管理上有难度。2、教材工作:①招生录取工作的拖延影响了教材的及时征订。如:春季班教材征订时间为20*年4月10日,统考时间为20*年6月9日,秋季班征订时间为20*年11月15日,统考时间为20*年1月12日,短短两个月的时间内,教材要邮寄、托运、发放,教师要备课,学员要自学,极大地影响了辅导质量。②民语教材的征订不能完全按专业设置提供,不能提供民语试卷。
全县现有农业人口29.4万人,占总人口的83%;农村劳动力14万人,占农业人口的47.6%;农户7万户,果农户占农户的90%以上。近年来,相关部门通过采取聘请农业院校专家教授专题讲解、选送务果能手赴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白水试验站和杨凌职业技术学院等院所短期培训、县镇技术干部深入田间地头指导、印发果业生产培训资料等方式,加大果农技术培训力度,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每年培训果农约6万人次。同时,2012年有158名果农通过了杨凌示范区科教局生产力培训中心农民职称等级考试取得资格证书。
二、存在问题
一是农村劳动力文化程度整体偏低。农村人口中具有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占14.8%左右,中专及以上文化程度和专业技能的仅占0.6%,32.4%的人只有小学文化和脱盲程度。
二是农村劳动力科技意识不高。农村科技人员和实用技术人才少,群众对提高自身科技素质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在调查农民参加农业技术素质培训的原因时,调查结果显示60%的调查对象对培训缺乏恒心和持久性。
三是农村劳动力信息相对闭塞。农民获取信息的渠道主要是看电视、听广播,信息来源单一,传播速度慢。同时,由于农村劳动力培训结果反馈不及时、不准确,造成年复一年的开展培训,但内容单一、脱节,影响了培训效果。
四是培训激励机制不健全。据调查,培训一项实用技术最少需25学时,培训一项就业技能最少需50学时,分别需要800元和1000元。仅靠政府投入难以满足需要,而多数农民又不愿或无力支付培训费用。
三、提高果农素质的建议
(一)大力扭转果农观念。果农是果业生产的直接参与者,果农素质的高低,直接关乎果品产量的提高和质量的提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果农不光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也不只是修剪果树,施肥打药,现代果农,应该成为果品生产者和经营者,一个果农实质上就是一个果品经销企业的老板。果农既要会生产高质量的果子,又要善于研究市场,只有这样才能成为名副其实的果农。
(二)增强培训针对性。要按照培养新型农民的要求,结合现代果业发展需求,围绕示范园建设和果品销售,开展层次较高、形式多样、内容丰富、主旨鲜明的专题培训活动,示范带动,全面提高果农素质。在培训对象选择上,应以初中以上文化程度、有强烈学习愿望的中青年农民和取得技术等级证书的技术骨干为主。在培训内容上,应围绕果树栽培、土肥水管理、病虫害综合防治、精准化施肥、标准化生产、果园认证管理、果品营销知识等方面。在培训方式上,应采取分级负责的形式,先培训县镇技术人员,由县镇技术干部分包镇和重点村,由具有资格证书的农民技术骨干包村包户进行培训。
我区学生资助体系扩展到学前教育阶段
本刊讯 从今年秋季学期开始,我区建立学前教育资助制度,设立学前教育阶段家庭困难幼儿入园补助资金。入园补助的标准为平均每人每年1000元,幼儿园可在资助名额和经费总额内,根据儿童家庭经济困难程度,按800元和1200元两个档次确定具体资助标准,其中1200元档次主要用于补助家庭经济特别困难的儿童。学前教育资助所需资金由自治区本级财政、设区市、县级财政按以下原则分担:区直属幼儿园资助所需经费由各幼儿园在部门预算中统筹安排;设区市、县(含城区)幼儿园资助所需经费由自治区本级财政与设区市财政按4∶6比例共同分担。(桂文)
我区确保流动人口
随迁子女平等入学
本刊讯 近日,我区出台《关于做好流动人口随迁子女义务教育工作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要求,各地教育部门要将流动人口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工作纳入当地教育发展规划;要依据城市人口变动、城镇化进程和流动人口随迁子女流入的数量、分布和变化趋势等因素,合理调整中小学校布局,为流动人口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积极创造就学条件;要坚持“以流入地政府管理为主,以全日制公办中小学校接收为主”的原则,通过扩大公办教育资源、购买民办学位等渠道,确保所有符合条件的流动人口随迁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保障流动人口随迁子女享有与常住户口居民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意见》规定,对于符合规定的流动人口随迁子女,在入队入团、评比先进、课外活动、困难家庭资助等方面,要与本地孩子享有同等的待遇。(桂文)
南宁市严禁公办学校
和教师参与“占坑班”
本刊讯 南宁市教育局、物价局和审计局近日联合出台《南宁市治理义务教育阶段择校乱收费工作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进一步规范义务教育阶段招生,制止义务教育阶段择校乱收费行为。《方案》提出,禁止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以各种学科类实验班名义招生,禁止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单独或和社会培训机构联合或委托举办以选拔生源为目的的各类培训班(即社会上俗称的“占坑班”),严禁公办学校和教师参与各类“占坑班”活动,严厉查处学校和教师在举办“占坑班”过程中的收费行为,对于违反规定的学校和教师将依照有关规定追究责任。(桂文)
玉林市容县实施
教育集团化管理
本刊讯 玉林市容县近日下发《容县推行教育集团化管理的实施方案(试行)》,决定在全县教育系统实施教育集团化管理。该管理模式将在容县教育行政部门的指导协调下,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坚持以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宗旨,以促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为目标,以“优质、共享、均衡、共进”为主题,以科学整合和扩大优质教育资源为载体,计划将容县若干个同地域、同学段的学校组建为10个教育集团,通过理念、资源、方法、成果、品牌的共享,充分发挥优质教育资源的影响、辐射、示范和带动作用,不断缩小区域、城乡和校际之间的教育差距。教育集团化管理模式是促进城乡教育资源优势互补的新途径和新模式,符合现代中小学教育发展的方向。(何小龙)
据教育部网站消息,教育部日前《规范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调整的意见(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意见稿》)。《意见稿》指出,要坚决制止盲目撤并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学校撤并后学生上学交通安全得不到保障,并入学校住宿和就餐条件不能满足需要,以及撤并后将造成学校超大规模或大班额问题突出的,均不得强行撤并现有学校或教学点。已经撤并的学校或教学点,确有必要的应当恢复。各地要规范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撤并程序,应当通过举行听证会等多种有效途径,广泛听取学生家长、学校师生、村民自治组织和乡镇人民政府的意见。
教育部等部门要求因地制宜
制定随迁子女升学考试方案
据中国政府网消息,国务院办公厅8月30日通知,要求各地认真贯彻执行教育部等部门《关于做好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后在当地参加升学考试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要求,各地要因地制宜制定随迁子女升学考试具体政策。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要根据城市功能定位、产业结构布局和城市资源承载能力,根据进城务工人员在当地的合法稳定职业、合法稳定住所(含租赁)和按照国家规定参加社会保险年限,以及随迁子女在当地连续就学年限等情况,确定随迁子女在当地参加升学考试的具体条件,制定具体办法。《意见》进一步要求,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有关随迁子女升学考试的方案原则上应于2012年年底前出台。北京、上海等人口流入集中的地区要进一步摸清底数,掌握非本地户籍人口变动和随迁子女就学等情况,抓紧建立健全进城务工人员管理制度,制定出台有关随迁子女升学考试的方案。
国家明确规定升学考试
应有盲文试卷
据《人民日报》报道,国务院日前公布《无障碍环境建设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条例》自2012年8月1日起施行。《条例》明确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重要政府信息和与残疾人相关的信息,应当创造条件为残疾人提供语音和文字提示等信息交流服务。国家举办的升学考试、职业资格考试和任职考试,有视力残疾人参加的,应当为视力残疾人提供盲文试卷、电子试卷,或者由工作人员予以协助。
据《江西日报》报道,福建将建立中小学生课业负担监测制度,通过开展片区督导、加强日常巡察等方式,切实强化对学校办学行为的指导监督,重点监测中小学生课外活动时间和睡眠时间。尤其是对于作业量明显偏多、课业负担普遍反映较重的学校,将专项督促整改,情节严重的将对校长和相关责任人实施问责,确保减负措施落实到位。该省的相关文件规定,省内各地各校要对学生每天在校活动实行总量控制,小学、初中、高中每天在校活动时间分别不超过6小时、7小时、8小时。要合理设定中小学早上到校时间,冬、春季节应适当推迟学生早上到校时间。寄宿生晚自习时间,义务教育学校不得超过2个课时,普通高中不得超过3个课时。
浙江实施“阳光工程”治理择校乱收费
据中国教育新闻网报道,浙江于今年4月出台《浙江省教育系统“阳光工程”实施方案》治理择校乱收费现象,力保教育公平。从今年开始,该省全面推行义务教育中小学“阳光招生”,公办中小学择校率降到5%以下或大幅度下降,且择校与收费完全脱钩;如果学校有多余学额,全部通过“摇号”中签方式确定招生名单。今年下半年,该省教育、纠风等部门对义务教育中小学、基金会等收取的教育捐赠款物进行审核,一旦查出问题,将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责任,并实行“退钱不退人”的办法。目前,杭州、湖州、绍兴、金华、衢州已宣布在市区范围内实行义务教育阶段公办中小学“零择校”。
四川将设立义务教育问责制度
近日,四川省政府官方网站公布了《四川省〈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实施办法(草案代拟稿)》(以下简称《草案》)。《草案》提出,四川省将建立义务教育问责制度,如果发生违反该办法规定的重大事件,妨碍义务教育实施,造成重大社会影响的,负有直接领导责任的人民政府负责人或教育行政部门负责人应当引咎辞职。《草案》对全省义务教育阶段的入学、编班、学生学习时间、课外活动时间、学生考核标准等都做了明确规定。
据《钱江晚报》报道,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近期确定把流行于中国的“三国杀”游戏列为该校的新增选修课之一。该选修课原名是“Exploring the Three Kingdoms:The Classic Chinese Novel and Sanguosha the Card Game”,大意是“探索三国:中国经典小说与‘三国杀’桌游”。课程介绍说,学生将利用从《三国演义》中学到的历史知识,来审视、扮演“三国杀”游戏中的每位人物。按课程设计,这门选修课的开课时间是今年秋季学期的每周四17时到19时,由凯瑟琳·潘(Katherine Pan)等3名教师共同授课,还可以拿学分。据称,该选修课的招生名额相当有限,仅限30人,而且不能网上选课,以上课第一天到教室的前30人为准。
教育部部长周济在《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推进我国教育事业科学发展》一文中指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不言而喻,学校德育面对的是沉甸甸的生命和灵魂,理应成为学生生命发展、生活质量和精神心灵成长的有效途径,让学生在获取知识和智慧的同时,愉悦地体验“内心的旅行”。
一、学校德育缺乏生命力成因探源
现代学校德育应该关注学生生命发展价值,激发学生生命力的涌动,促进学生有灵性、有人性、有个性地发展。然而,当我们静下来冷静审视学校德育的现状,却发现当前学校德育陷入尴尬的境地,探其原因,大致有以下几种。
1.主体异化——教师越位包办
德育的真正主体是学生。但是现实德育中,学生往往被视为受动体,而非生命体和道德的构建主体,教师有意或无意的“越俎代包”,使自己异化为德育的主体。如德育工作目标由教师一厢情愿制定,蜕变成完人式标准要求;德育活动的形式、过程是教师事先演练多次的“现场”表演,德育成了过场作秀,难以收到理想效果,于是,学生由德育主人边缘化为局外人,德育由生命成长的必需演变为令人生厌的强加要求。
2.内容异化——教学脱离实际
德育的目的原本是为了学生的终身发展,而生活又是学生终身发展的现实基础。因此,德育与生活结合的紧密程度就决定了学生发展的结果。但是,以往的德育存在脱离人的发展、脱离现实生活等弊端,向人宣讲的只是抽象概念、空洞道理,要人做到的往往是不可企及的高要求,规定人去遵守的也是一大堆有悖身心发展的规训,以致德育内容孤立封闭,脱离学生社会生活和学习生活,无法达成预定目标。
3.过程异化——说教代替体验
常常听教师这样抱怨:“我苦口婆心地讲了,你怎么就不听进去?”做教师的委屈溢于言表。殊不知,完整德育过程本该是受教育者认知活动、体验活动与践行活动的有机结合,只是在实际操作中,学校德育重说教,请体验;重灌输,轻交流;重认知,轻实践,才使得德育不能有效地内化为学生的自身修养和道德素质,缺少应有的活力和效果。工具理性主义使德育成了一壶烧不开的“温水”,始终徘徊在效益的低谷,寻找如何创造性破解这一难题的“良药妙方”成了德育研究的新课题。
二、以教育生态理念引领学校德育创新
教育的宗旨是促进人的发展,而人的发展离不开信念的支撑。因此,以新理念为引领,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及其生命发展需要出发,创新德育的理念,创新德育内容,创新德育载体,创新德育评价机制,激发学生的内在驱动力,使其主动构建自己的德育大厦,让道德生活充满活力,应该成为德育创新的突破口之一。
1.理念创新——建构基于教育生态理念的学校德育观
道德教育的目的不在于单纯是对德育规范的记忆和德育知识的获得。引导人们去选择和建构有道德、有意义的生活和生活方式,提升人生的信念和生命的境界,是更高价值德育追求。生态德育,作为一种新的德育理念,就是要通过营造和谐沟通、宽容理解、积极向上、其乐融融的学习生活氛围和环境,使师生获得富足精神生活和厚重的文化底蕴。从生态视角审视学校德育,就会发现学校德育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在于提升人的生命质量,关注学生的生命成长,德育的终极目标是为学生终身获得真正意义上的幸福,使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更加美好,更有意义,更有价值,更加幸福。基于上述认知,形成新型的生态学校德育观,有益于德育思想的深刻变革。
2.内容创新——与时俱进,丰富德育内涵
德育内容是德育的核心,应与时俱进,不断充实。学校德育只有符合时代要求,针对学生需要,不断拓展学校德育内容,才能保持旺盛的生命力,收到良好的实际效果。为从“体现时代精神、贴近学生实际、符合学生需要”的基本要求出发,努力构建科学的德育内容体系,使德育内容既具有中华民族优良传统,又体现时代特色,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
3.载体创新——让德育微笑浸润人心
为了更好地塑造学生的美好心灵,德育形式需要不断创新。我们只有创新丰富多彩、内涵深刻的德育活动载体,让学生在主动参与、真切体验、实践磨练中,感悟德育的要求,接受思想的启迪,最终将外在的德育要求内化为健康的情感品质,转化为良好的行为习惯,从而实现德育对学生的人生成长与发展的巨大引导和提升作用。4.评价创新——发挥评价的激励功能
德育评价是德育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检查、督导、评估德育质量的重要机制。斯塔弗尔比姆说过,评价最重要的意图不是为了证明,而是为了改进。因此,我们要有效地改革创新学校的德育评价体系,建立与素质教育相适应的德育评价制度,以发挥评价的教育、导向功能,有利于学生主体的终身发展,具体要做以下几项工作。
(1)是评价要强调过程化和多元化。在素质教育的评价体系中,学生的考试成绩不再是优秀与否的唯一依据,更应注重学生成长中的收获、综合素质的提高及发展潜力,把学生综合素质中的品质与素养、实践与探究、科技与创新、审美与表现、运动与健康等五方面要求结合起来,对学生做出贴切的综合评价。比如,在我们实施的“学生成长档案”举措中,“成长足迹”栏帮助学生明确学期目标、学年目标、学段目标,并记录各阶段目标的达成情况;而“收获园”栏则记录下学生每一个阶段的进步,除了获奖证书,更多地是反映了学生成长的作品样本。
(2)是评价主体要多元化。构筑包括学生自己、家长、教师、同伴(同学)在内的多元、互动评价结构,使评价更能发挥激励、促进的作用。如开展“我眼中的自己”评价活动,让学生分析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得出自我的总体评价,能体现学生对自己的德育行为拥有的自主发言权;而“心灵留声”活动则由“老师眼中的我”“父母眼中的我”“同伴眼中的我”三部分构成,由教师、家长、同伴分别做出评价。通过多角度的综合评价,能使每个学生更客观、全面地认识自己。
总之,德育是一项博大精深而富有艺术的阳光工程,需要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用心和智慧去经营,以新理念引领学校德育创新,凸显学生在学校德育中的主人翁地位,从而使学生更好地体悟人生的真正意义,张扬生命之力,焕发生命之美,快乐地生活、学习,享受成长的喜悦。
主动与政府各部门联系,积极承担各类培训任务及活动,如扫盲教育、阳光工程培训、协辅警(保安)培训等,使政府部门愿意投资到农村成校的微机房、校园网等基础设施建设中,实现学校与政府双赢。
(2)与远程教育联合
如今远程教育已较成熟,使学校教育成为可超出校园向更广泛地区辐射的开放式教育。因此,可与湖州广播电视大学远程教育学院合作,组织学员参加浙江师范大学“教育专家教你玩转课堂信息技术”培训项目等。既弥补农村成人教育学校师资力量的不足,又改变了教学方式、学习模式,体现了主动学习的特点。
(3)与农民学院联合
可与湖州农民学院联合,成为其教学点,共享农民大讲堂讲师团,VOD视频及其官方网站等教学资源。同时学校借此选派骨干教师参加研究生班学习,以培养“双师型”教师为目标,开展教师现代信息技术提高培训,提高教师信息化素养,为骨干教师制作信息技术课件和开发教学资源打好基础。
2.采用“递进式”培训
根据教育对象掌握信息技术的不同程度,以终身教育为理念,对其采用“递进式”培训策略。首先利用各种培训,渗透信息技术技能,让教育对象掌握一定的信息技术。如招收计算机初级操作工免费培训班和预备劳动力计算机培训班,将计算机基本操作作为各种培训的必修课,尽力减少不懂计算机基本操作的人员。然后要求学员初步学会利用网络,使用农民信箱、QQ和手机微信等现代信息交流手段与学校、同学联系等。在初步掌握电脑和网络的基础上,要求学员能够利用网络开展学习讨论,在网上听课、自学课程、上交作业,通过上机水平考试。
3.逐步实施课程整合
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发挥计算机、互联网等现代媒体技术的优势,创建教学专业QQ群、论坛等,在信息化环境中实施课程教学活动,使课程教学内容经过信息化处理,成为学习者的学习资源。让学生用信息化工具重构知识,利用文字处理、图像处理、信息集成等数字化工具,对课程内容进行重组、创作,使信息技术与课程有机整合。
4.多方提高教学效果
现代信息技术能以声、形、视、听等手段最大限度地生动形象地进行模拟,有助于调动学生积极性,进而增强学生学习主动性。为此,我们通过组织信息化教学比赛、外出参加教研活动、多媒体课件制作比赛、撰写相关论文等活动,引导教师依据教学目标、任务、内容等,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来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提倡在教学过程中,将数字化教学资源与各种教学要素和教学环节有机结合,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1、大豆生产中常规技术推广效果显著
近年来,我县普及推广了优质大豆高产栽培技术、大豆重迎茬综合栽培技术、45cm双行密植栽培技术等一系列大豆高产栽培技术。在普及深松耕法的同时,实行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有效的提高了大豆的产量和生产水平。
仅2010年就在全县11个乡镇共举办各种类型培训班402场次,培训农民112500人次。其中师资培训班2期,农业农村干部培训班3期,农民培训班397期,电视讲座5期,科技大集和三下乡活动3次,共发放农业科技书籍8000册,科技宣传资料38412份,印发简报24期,并且充分利用农技110服务热线电话,为农民答疑解难,共接咨询电话264次,到田间解决技术问题86次,有效的丰富了农民科学种田的知识。为全县农户提供了可靠的技术保障。高水平大豆栽培技术的推广及应用拱卫并实现了林口产粮大县的规划目标,为全省千亿斤粮食产能工程建设做出积极贡献。
2、种植模式得到改变、机械化水平显著提高
目前,林口县使用的机械化施肥播种机的马力主要为30~60马力。主要有型号为2BQ-2型气吸式精量施肥播种机,播种机械的使用实现了深松耕法,打破犁底层,加深耕作层,改善土壤结构,提了高整地质量,为大豆根系创造一个良好的生存环境。大豆病虫害发生率极大降低,大豆的品质及产量得到大幅度提升。
3、定点进行生育监测,保障大豆稳产、高产
为了保障大豆产量,突破省级大豆生产基地县的目标,林口县在镇西村,朱家镇等乡镇开展了大豆生育监测工作,及时、动态的监测大豆生产的全过程,全面掌握全县大豆生产情况及大豆生长发育状况,进一步明确了县域范围内大豆生育进程及病虫害发生情况,为科学指导全县大豆生产提供了丰富的技术依据。
4、测土配方施肥项目实施效果显著
林口县自2007年开始实施测土配方施肥项目,五年间,全县累计实施测土配方施肥面积达280.9万亩。为农民免费采集化验土样12080个,发放配方施肥建议7.5万份,发放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宣传资料与挂图5万份。测土配方施肥项目的实施,推动了全县粮食单产水平提高和农民收入增加。大豆亩增产13.5公斤/亩可节省肥料投入5-10元/亩增加收入45-65元。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品种选择比较盲目
林口县地跨三个积温带,多数农户在选择品种时比较盲目,存在跟“风”现象,脱离实际,受广告等媒体宣传的影响较大,所选品种的生育期甚至超过当地生育期间,选择品种过于冒进导致大豆未能适期成熟,影响产量。
2、农业机械水平仍然有待于提高
林口地势多丘陵低山,地面平整度不够,大型农用机械应用起来有很大难度,林口的耕地面积少,人口多,耕地多呈块状分布,耕地地块的长和宽都达不到大型机械作业的标准。再者由于长期的地表径流等原因,使地头区域的水土流失严重,地块与地块之间多坑洼,形成断条,农用机械应用时做不到连续作业。但配套农机具还不足。高质量农田作业和土地整理面积很小。全县大豆种植多数以小农业机械为主,无法实现深松、翻、耙相结合的土壤耕作机制。我县大多数地块常年种植使犁底层逐年变厚、变硬,长期不进行深松的地块导致地下害虫加重,加重大豆病害的发生。大豆根系的生长受到极大的限制。要打破犁底层必须有大型的农业机械作为保障。
3、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比较落后
全县农田水利设施基础建设比较薄弱,农业抗风险能力弱,遇长期干旱天气对大豆产量造成了很大的影响。2011年7月中旬以来,我县有37天没有出现明显的降水天气过程,造成了全县大部分地区出现严重的干旱,截止8月25日,总降水量仅24mm,比去年同期减少94.3mm,比历年同期减少107.1mm。据统计,全县受灾面积55.68万亩,绝产面积0.56万亩。
三、大豆生产发展及对策
1、品种选择以所处积温带为准
林口县多数地块地处第3积温区,积温2300℃-2500℃,品种选择时应选择适期成熟,经审定推广的品种。生育期110-120天的品种,所需积温应低于2400℃。
2、加快农田水利基础建设
要着重加强农田水利基础建设,消除水利隐患。各乡镇村屯加大投入力度,增打抗旱井,充分利用现有水库、灌渠、河流、抗旱机电井等水利设施。整修田间灌排渠系,平整土地,扩大田块,改良低产土壤,修筑道路和植树造林等。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的基本任务,是通过兴修各种农田水利工程设施和采取其他各种措施,调节和改良农田水分状况和地区水利条件,使之满足农业生产发展的需要,促进农业的稳产高产。①采取蓄水、引水、跨流域调水等措施调节水资源的时空分布,为充分利用水、土资源和发展农业创造良好条件;②采取灌溉、排水等措施调节农田水分状况,满足农作物需水要求,改良低产土壤,提高农业生产水平。
3、加大科技投入
加大科技投入力度,结合新型农民培训、阳光工程、农技推广体系建设项目的实施,开展高产优质技术的培训和示范。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促成科学施肥、合理施肥,提高化肥的利用率和农业综合生产力,节本增效。
4、加强农技推广体系建设
市安监局局长李寿发在会上作了讲话。他就当前安全生产工作谈了五点意见:(一)增强信心,形成工作合力;(二)打好基础,抓好内部管理;(三)立足创新,构建长效机制;(四)强化监管,厉行责任追究;(五)衡保安全,严防事故发生。他要求各级、各部门、各企业要认真贯彻国务院、省、市政府关于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一系列重要部署,以遏制重特大事故为重点,认真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深化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强化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大力开展安全生产宣传教育,严肃查处各类安全事故,认真做好矿山和危化品企业的安全生产许可证的颁证工作,努力为三明市营造一个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三明市安监局)
福建省委托乡镇(街道)行使部分安全生产行政执法权
【本刊讯】为进一步体现“关口前移、重心下移”的安全生产管理理念,日前,福建省人民政府下文批复:同意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省政府法制办公室关于委托乡镇(街道)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机构行使部分安全生产综合:监督管理行政执法权的请示,明确委托执法权限为:
一是对辖区范围内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进行监督检查;二是督促生产经营单位对事故隐患及时整改;三是督促生产经营单位对安全生产违法行为予以纠正或整改;四是按简易程序对安全生产违法行为实施行政处罚。至此;乡镇(街道)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机构从法理上解决了有责无权的问题,安全生产基层基础工作;得到了进一步加强。
三明市旅游局举办旅游事故应急求援预案编制培训班
【本刊讯】日前,三明市旅游局举办全市旅游企事业单位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编制及安全管理实务培训班,省旅游质监所、省劳保科研所i市旅游局、市安监局、市保险公司、市消防支队等单位的资深专家莅临授课,参训人员认真系统的学习了旅游危险源辨识、安全事故的评价与控制、旅游企业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的编制技术等安全管理实务,还参加了市消防支队组织的现场模拟灭火演练。通过两天系统的理论培训和实战消防演习,全体参训人员熟练掌握了旅游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的编制与安全防范技巧,提高辨识旅游重大危险源、风险评价与消防监控能力为旅游企业单位建立健全应急救援体制和现代安全生产管理方式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全市12个各县(市、区)旅游局和星级饭店、旅行社、风景区、旅游车队、游船公司、旅游商品生产厂家分管安全工作领导及全管理人员共100多人参加了培训。(三明市安监局)
厦门市统一校车标识
为进一步力加强校车交通安全管理;营造良好的校园道路交通安全环境,从源头上预防校车交通事故,3月9日;厦门市教育局、市交警支队、市安监局、市道路运输管理处在杏林英才学校联合举行厦门市校车统一标识工作现场会。统十校车的安全标识和颜色在全国尚属首次。
目前,厦门市共有各类校车220辆,平均每天接送学生5564人次。中小学、幼儿园;校车数量还在不断增多,但校车的安全状况却不尽人意。使用过期;超过正常检测日期车辆等情况时有发生;校车驾驶员素质也令人堪忧。
厦门市安全监管局邱天胜副局长指出,厦门率先在国内统一校车安全标识和颜色是对校车安全工作一个全新而大胆的尝试。这些校车不仅从感观上明确了自身职能,又便于群众辨识,有利于交通、运输等部门的管理,为校车出行提供了安全保障。这是为广大中小学师生做的一件大好事,也是构建“平安厦门”的一项重要举措。(厦门市安监局)
海沦:再度查获翔大公司非法储存危化品
4月5日下午,安监部门接到群众举报,海沧新大街1号有一非法储存危化品窝点,市、区安监部门人员立即赶到报案现场,发现在一处肋0多平方米的场所内,几十个油漆桶横七竖八地“躺”着,里面装着甲苯;二甲苯、丙酮、丁酮等危化品,仓管员正在悠然自得地抽烟,安全意识极为薄弱,不禁让人捏了一把汗。据执法人员调查,系厦门翔太贺易有限公司在此非法储存74桶易燃易爆危化品,这个场所电器未采取防爆措施,消防设施匮乏,未经安全评价,不具备安全储存危险化学品的条件,且该公司屡教不改。就在今年2月20口,该公司同样在这个地方非法储存了132吨危化品,这是近年来厦门市查到的最大宗非法储存危险化学品案件。时隔一个多月,翔大公司又“卷土重来”,再次将74桶危化品隐匿于此。翔大公司作为已取得危险化学品经营许可证的经营单位,明知故犯,情节严重,安监部门将立:案进行调查,进一步查处,并立即;将危化品转运到专:用仓库。(海沧区监局)
城厢区:联合执法突出“五个重点”
为切实加强重点领域和行业的安全管理,城厢区政府把4月份确定为集中开展安全生产“联合执法月”,出对五个重点开展联合执法,一是道路交通由交警大队牵头,区交通局、农业局等部门配合,重点查处拼装车、农用车非法载客营运及超载、超速等违章行为二是消防安全由消防大队牵头,区经贸、工商、建设等部门配合,重点督促重大隐患整改,打击取缔城乡结合部“三合一”场所;三是危险化学品:由区安监局牵头,区经贸、工商、农业、教育等部门配合,重点对存在隐患的危化品生产性及销售企业、农药等剧销售网点、学校实验室进行整治四是非煤矿山:由区国土资源分局牵头,区安监、工商、公安等部门配合,重点打击查处无证非法及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开;采;五是烟花爆竹及民爆物品:由区公安分局牵头,区安监、供销社、工商等部门配合,重点查清各储存点,各类库存危险物品的安全防范工作。(城厢区安监局)
武夷山:开展“交通安全教育活动日”
4月3日,武夷山市实验小学举行了以“关注安全、珍爱生;命”为主题的“交通安全教育活动日”启动仪式,在校2000多名学生参加了由交通民警引领示范的“做自觉遵守交通法规文明人”宣传仪式和签字活动,并通过上交通安全课、观看宣传录相、征文演讲、专题版报竞赛等多种形式,培养和强化学生交通安全意识,提高学生自我防范能力,努力打造平安校园。(武夷山市安监局)
南平:依法关闭21家非煤矿山企业
《政府采购法》实施3年多来,我国政府扶持自主品牌的力度不断加大,汽车生产制造企业自主创新步伐加快,许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品牌汽车进入市场,我国政府汽车采购增长极为迅速。2003年政府采购额达到了1659亿元人民币,其中汽车采购为350亿元人民币;2004年政府采购计划超过2000亿元人民币,其中汽车采购达到500亿元;2005年政府采购实现2500亿元人民币,其中汽车采购达到600亿元人民币;2006年财政部安排政府采购计划达3000亿元人民币,其中汽车采购将达到700亿元人民币。政府汽车采购市场已经成为国内最大、最集中的公共消费市场,为汽车生产制造企业提升品牌效应、扩大产品的市场份额,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经济日报社和中国机械工业企业管理协会联合主办的“2005年中国政府汽车采购与协议供货高峰论坛”,受到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中央国家机关及各省市政府采购中心负责人与汽车供应商会聚津门,深入研讨实现政府采购与汽车企业共赢发展。全国政协副主席李蒙为论坛开幕剪彩。
全国政协常委、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会长于珍,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名誉理事长、原机械工业部部长何光远,全国政协常委、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总经理、原机械工业部部长包叙定,全国政协常委、原国家机械工业局局长邵奇惠,中国机械工业企业管理协会名誉理事长孙祖梅出席了本届论坛。中直机关采购中心、中央国家机关采购中心的负责同志,以及国务院有关部委、各级地方政府采购办(中心)、军队系统采购办(中心)的负责人,国内著名专家、学者以及汽车制造企业家、销售负责人出席了论坛,发表主题和专题演讲,针对如何充分发挥政府采购的政策功能,利用政府采购市场的集中规模优势,执行优购、首购制度支持汽车企业自主创新的问题进行深入研讨,为政府采购市场的供需双方搭建了直接交流、洽谈的平台。
按河北省新农村建设“十二五”规划的要求,我省新农村建设目标中提到: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显著提高,到2015年,具有河北特色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初步建立。农民生活明显改善,5年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500万人,农民家庭经营收入、财产性收入稳步增长,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8.5%”在该目标中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单列了一项,可见顺利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对实现河北省新农村建设的目标具有举足经重的意义。
另一方面,从整个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角度来看,中小城镇的发展是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农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立合理的城乡人口结构的重要途径,对建立新型城乡关系、逐步缩小以至消灭三大差别,发挥小城镇作为人口的“蓄水池”、“节流闸”,的作用,防止农村人口大量涌入大城市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促进城镇化和谐发展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完善职业培训体系、增强劳动技能
再就业培训是政府应当承担的社会责任,西方发达国家职业培训体系比较完备,我国的职业培训刚刚起步。职业培训体系的建立,有利于改变劳动者的知识结构,提高劳动技能和再就业能力,以顺利实现转岗再就业。
表一:河北省人口情况
(资料来源:河北经济年鉴-2011)
分析表一,截止2009年河北省人口7034万人。具有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口比重为5%,高中文化程度人口比重为11%。人口素质普遍偏低,在农村这种情况更加严峻,因此,加强对适龄劳动力的职业培训,增强劳动技能是顺利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有效途径之一。
河北省有中等职业学校878所,高等职业院校57所,各类职业培训机构947个,全省乡镇成人学校办学面达到80%以上。基本上形成了以中等职业教育为主体,初、中、高等职业教育相互衔接,与普通教育、成人教育相互沟通。公办、民办并举,学历教育与非学历培训结合的职业教育体系。初步统计,中等职业学校2009年招生50万人,在校生达到125万人。但是当前还存在一些诸如:政府投入不足;师资队伍数量欠缺,结构不合理;办学活力不足,思想观念落后;缺乏办学特色,专业设置不当等问题,需要在实践中逐步完善。
二、健全社会保障制度,去除后顾之忧
统筹城乡社会保障制度,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是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重要条件。目前,和城市社会保障相比,农村社会保障比较薄弱,不适应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与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农村保障覆盖率低,能享受到各项社会保障的人口只占农村人口的一部分。公共财政用于城乡社会保障资金差距也很大,现行我国农村社会保障资金筹集遵循“农民个人缴纳为主,集体补助为辅,国家予以政策扶持的原则”,农民自身收入偏低,缴纳社保基金能力有限,农村社保的覆盖面就会很窄。
另一方面,由于制度的原因,现行的城市福利政策大多不把农民工考虑在内,农民工大多不能享受公共政策对城市居民的各种补贴和福利性支出,例如:住房补贴、子女上学、受教育的机会以及其他各种社会保障体系,这无疑会增加农村剩余劳动力进城工作、生活、居住、子女教育等方面的成本。加大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难度,从而影响了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镇的顺利转移。
三、加快城镇化建设,增强“蓄水池作用”
众多的农村过剩劳动力,既不能长期滞留在土地上,也不可能大规模地向大城市转移,比较现实而有效的途径就是积极加快城镇化城镇化建设步伐,为农村过剩劳动力提供通畅的转移渠道。但是中小城镇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比较多,有的是个性的,有的是普通性的。有的是受客观因素影响的,有的是人为因素造成的。有的是体制的瓶颈造成的,有的是政策的缺失带来的。在实际操作中,我们要有效地杜绝和避免这些阻碍小城镇发展的现实问题,让小城镇建设在健康的环境下科学稳步发展,以此实现并优化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环境。分析表二,截止2009年河北省城镇人口和乡村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分别为43.74%、56.26%,也即城镇化率为43.74%。而同期我国的城镇人口按统计口径算,已经达到了6.22亿人,城镇化率为46.6%。河北省的城镇化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近3个百分点。分析表三,在2010年底河北省的就业人员中,城镇就业比重为26.99%,乡村比例为73.01%。在乡村就业的比例高出城镇46个百分点。这些充分说明河北省应进一步应因地制宜促进城镇化的发展尤其是促进中小城镇的发展,积极发挥中小城镇对农村劳动力的吸纳作用,发挥蓄“蓄水池”功能。
表二:河北省人口情况
(资料来源:河北经济年鉴-2011)
表三:分行业就业人员 (2010年底)
(资料来源:河北经济年鉴-2011)
四、推进城市工业和服务业发展,发挥推手作用
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城镇化严重滞后于工业化的发展。尤其是早期的工业化发展战略虽然对奠定我国工业化基础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早期工业技术资本密集而吸纳劳动力就业能力相对有限的特点却不利于城镇化快速发展,和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另外,早期我国对发展城镇第三产业重视不够,在工业不能提供足够就业岗位情况下,城镇对人口吸纳能力明显不足。改革开放后,这种状况逐渐有所缓解,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都得到了长足发展,但应注意发展劳动密集型企业和服务业,充分发挥第二、三产业对城镇化发展的推手作用,加强统筹管理,建立与之互动相匹配的社会管理体系,企业入园、农民工进城、非城市居民落户,实现新型工业化与城镇化的协调发展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
表四:分产业生产总值
(资料来源:河北经济年鉴-2011)
表五:分行业就业人员
(资料来源:河北经济年鉴-2011)
分析上表在河北省的总产值中第一产业产值比重为2.68%,就业比重为37.88%;第二产业产值比重为51.44%,就业比重为32.36%,第三产业产值比重为45.88%,就业比重为29.76%。
第一产业虽然就业比重为37.88%,而产值比重仅为2.68%,农业成产存在低效能的情况。第一产业的剩余劳动力应充分的向第二、三产业转移。可以看出从表中第二、三产业具有充分吸收剩余劳动力的条件,应在现有基础上对劳动力的就业进行合理引导,正确分流,实现适龄劳动力的充分就业,缓解农村劳动力剩余,城镇劳动力不足的矛盾。
五、大力发展现代化农业、提高农业生产率
十报告明确提出“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用“四化”同步将我国现阶段发展中的几个重要任务统一起来、协调起来,体现了一种系统化思维、顶层设计、全面推进的改革发展新思路。依据河北省现代农业发展规划(2012-2015年)到2015年基本实现农业生态环境优良化、农业功能多元化、农业设施现代化、农业竞争性产业外向化、农业布局区域化、农业科技化和农业经营主体知识化。逐步形成环京津服务功能强大、高效特色品牌集聚,有河北特色的现代农业发展新框架。
农业现代化使更多人可以进入城市,享受城市文明,为城镇化的可持续发展创造了条件。与此同时,即使是仍然留在农村的人口,也可以通过农业生产关系的再变革,农业生产方式的再创新,以农业工人的身份从事生产,不但会有较高的收入,也可以有完善的社会保障,实现在农村享受到与城市一样的高品质生活。
根据河北省农业厅、财政厅联合制定并下发《2011年农村劳动力培训阳光工程项目实施方案》,从2011年11月至2012年3月底全省安排阳光工程示范性培训任务共17万人。河北省农村劳动力培训阳光工程项目,是面向农业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和农业农村领域从业的职业农民开展的短期技能培训,该工程的实施能不断提高农民的科技素质、技能水平和就地就近就业能力,培养一支结构合理、数量充足、素质优良的现代农业劳动者队伍,推动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实现农业现代化。
【参考文献】
[1]欧阳慧.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阶段特征及政策演进[J].重庆社会科学,2010(2).
[2]简玉兰.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现状及其对策[J].中国农村经济,2005(3).
[3]胡婧婷,刘宇翔,吕新建.中国城市化进程中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研究[J].企业研究,2012(12).
二、“654321”学生工作模式的运行机制
“654321”工作模式并非简单的数字集合,它是教育者、教育方法、教育路径、教育环境、教育载体等教育要素的有机整合。横向上,教育者、教育方法、教育路径、教育环境、教育载体等各个要素都能形成一个内部有机联系的子系统。纵向上,教育者、教育方法、教育路径、教育环境、教育载体等要素能形成一个以学生建设为主线的学生工作立体系统。这一立体系统有其内在合理的运行机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充分发挥辅导员的“主力军“作用,全面有效开展学风建设工作
辅导员不仅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扮演“主力军”角色,在学风建设中也发挥“主力军”的作用。它的“主力军”作用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统领整个学风建设工作,负责计划、组织、实施、监督、保障。二是直接负责相当大的一部分工作,这是由辅导员普遍综合素质较高、业务能力强、经常与学生打交道等特征决定的。比如,管理学院的辅导员不仅负责统筹整个学风建设的工作,还具体负责实施“双导工程”“而立工程”等六大工程,以及整个“鸿鹄梦工场”中心的运行、“鸿鹄梦工场”专门网站的维护。三是在指导学生党员和学生干部扮演教育者角色、开展朋辈帮扶工作方面发挥着最显著的作用。管理学院不仅充分发挥辅导员的“主力军”作用,还以“教师导航、学生导学”为工作思路,将专业教师、班导师、学生干部、学生党员纳入学风建设的教育主体体系,形成以“引导教育、朋辈帮扶”为主要功能的教育者队伍。具体来讲,在整个学风建设的过程中,辅导员扮演总导演的角色,负责统筹日常的学风建设管理;班导师是班级学生学习习惯、学习精神、学习方法、学习态度的直接教育者和影响者,是学风建设的关键力量,一个班级学习风气、学习成绩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受到班导师的影响;专业导师通过“双导工程”“鸿鹄英才计划”发挥强有力的引导教育作用,也是“教师导航”中的重要力量;学生党员和学生干部通过协助辅导员进行日常学风建设管理(如班级考核、自习抽查、成绩管理等)以及导学工作、党团教育工作发挥朋辈帮扶的作用,它们也具有教育者的功能。这几者既扮演不同的角色,发挥不同作用,同时又相互联系,形成内部合理的教育者体系。
(二)以“双导工程”为核心工程,着力优化学生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作风
从学风的内涵来看,学习习惯是学风建设的关键所在。基于这一认识,管理学院从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行为入手,以“学风贵导,育才于微”为核心工作理念,以“教师导航,学生导学”为基本工作思路,实施“双导工程”,着力优化学生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作风。管理学院分专业导、课程导、行为导、榜样导等遴选与聘任学生导学,聘请高年级优秀学生,对低年级学生的专业知识、课程学习、学习方法与技巧等方面进行全方位、深层次、针对性的“导学”,发挥榜样示范、引导帮扶、监督管理等功能,实现朋辈式互学共进。特别是建立“导学帮扶制”“导学联系制”“导学管理制”,每位课程导、专业导拥有固定的帮扶对象,每名行为导负责4~6名同学的学习和日常行为表现,对优化学生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作风起到了十分显著的作用。同时,学院还建立专业导师制、班级导师制、固定导师制(个别专业),发挥教师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导航”作用。
(三)以“一项计划、四个平台”为有效载体,努力营造优良的学习氛围
作为一个系统工程,学风建设需要丰富有效的载体作为依托。管理学院提出学风建设的“654321”工作模式,其中,“146”主要指学风建设依托的载体和平台,包括一项计划、四个平台、六大工程。一项计划,即“鸿鹄英才计划”。在管理学院的在校本科生中,每年遴选部分学习成绩好、学习潜力大、科研兴趣浓的优秀学生,让他们尽早地参与到教师的科研项目中,一方面协助教师完成科研,另一方面接受教师在科学研究、论文写作、项目实施等方面的专业指导。四大平台,即打造宣传好“鸿鹄好声音”“鸿鹄真风采”“鸿鹄大展台”和“鸿鹄新论坛”。“鸿鹄好声音”是指通过及时有助于学生认知、学习、立志等的名言警句、热点评论等,用网络好声音弘扬时代主旋律,占领青年学生的思想阵地,传播社会发展和个人成长的正能量。“鸿鹄大展台”“鸿鹄真风采”是指在虚拟场地(专门网络)和现实场地(鸿鹄梦工场场地)展示学院、在校学生的荣誉,展示优秀校友和在校学子的先进事迹(比如“十佳学子”沈越飞、“学霸”刘璐、挑战杯一等奖获得者贲可蒙等),增强学生的集体感、荣誉感、上进心,以榜样的力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鸿鹄新论坛指邀请专家学者、社会知名人士、优秀校友、学院教师、优秀学生开设成长发展、专业拓展、求职就业、学习读书等方面的讲座,帮助学生丰富知识、增长见识、培养正确的思想观念、激发理想意识、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三、以学风建设为主线的学生工作模式的成效、难点及改进思路
“鸿鹄梦工场”成立、“654321”学生工作模式实施近一年,取得了较为显著的工作成效,同时,也面临着不可忽视的问题和难点。作为一种探索性的、创新性的以学风建设为主线的学生工作模式,无论是它的工作成效,还是它所面临的难点、问题,都具有较强的启示意义。
(一)“654321”学生工作模式初步取得的成效
以学风建设为主线的“654321”学生工作模式实施近一年,取得了较为显著的工作成效,主要表现学生学习成绩普遍提升、学习科研兴趣日益浓厚、学习习惯和学习风气得到转化等三个方面。首先,学习成绩普遍提升。据调查显示,管理学院实施了“654321”工作模式后,学生的学习成绩得到一定提升。如设置了导学的2013级,与未设置导学的2012级同期比较,核心课程的平均分至少提高3分;核心课程及格率平均提高5个百分点;各专业的综合平均分最低提高1.1分,最高提高5.5分;各专业及格率平均提高3.36个百分点。再如,2012级设置了学生导学后,核心课程的综合平均分提高11.67分,尤其是数学及格率,提高了10个百分点。其次,学生的学习科研兴趣日益浓厚。参加“开拓杯”“挑战杯”、科研立项的学生数量增幅不小,其中在重庆市、重庆理工大学论文创作、科研发明等方面获奖的学生数量增加19%。再次,整个学院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风气得到积极转化,课堂迟到、早退、旷课、晚归现象有所减少,自主上自习、自主进图书馆学习、自愿请教导学和导师的现象增多。这是直接的成效,从间接的成效上看,学院的就业质量提高,就业意向多元化,就业观念有所转变。学生的心理素质有所提升,目标意识增强。
(二)“654321”学生工作模式的难点分析
“654321”学生工作模式目前面临的难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就核心工程“双导工程”而言,专业教师的作用未能充分发挥,部分学生导学缺乏工作积极性。专业教师是“教师导航”的重要力量,然而长期以来,专业教师都将工作重心放在教学科研上,在学生工作、学生辅导、学生教育方面有所弱化,加之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导致部分专业教师未能充分发挥“教师导航”的作用。与此同时,尽管管理学院通过召开导学培训会、赋予导学学生干部身份,部分学生导学仍然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影响整个“双导工程”的成效。其次,“四大平台、六大工程”的学风建设载体的服务力有待增强。除了“双导工程“”而立工程”是直接作用于学风建设之外,其他五大工程都间接为学风建设服务。“温暖工程”“阳光工程”“引领工程”等在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心理健康素质、增强理想信念、提升综合能力素质等方面确实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效,但在培育优良学风方面的服务力还比较弱,未能紧紧围绕学风建设开展工作。再次,从方式、手段上看,未能有效运用新兴的教育手段,比如网络、微信。从方法上看,主要运用“教导”“指导”“帮扶”等显性教育方法,“环境熏陶、文化渗透”等隐性教育方法的使用力度不够。最后,制度管理的力度较弱。制度的制定和有效实施是任何工作取得成效的保障。“鸿鹄梦工场”制定了“专业导师制”“固定导师制”“导学帮扶责任制”“导学联系值”。制定和完善了《重庆理工大学管理学院班导师岗位职责及要求》、修订完善《重庆理工大学管理学院学生评优评奖实施细则》、制定完善《重庆理工大学管理学院班级考核条例》,在制度建设上下了不小的功夫。但与此同时,在某些工作中还存在制度空白,有些制度建立了并未有效实施。比如,“而立工程”下的每个直通班都提出了班级建设计划和制度,但除了公务员直通班,其他直通班并未可持续实施。再比如,专业导师坐班制、预约制也由于各种原因未能有效执行。
迁安职教中心作为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主要目的是为当地经济建设培养初级技术人才,同时也肩负着为高一级学校输送合格人才的任务,但由于近几年普通高中扩大招生和职校的春季招生,学生整体素质开始下滑,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极差,学习过程中缺乏自觉性和主动性;上课被动听讲,甚至不听讲;被迫去完成作业;抄袭作业现象较为严重,有很多同学是为混毕业证而学。在专业课学习中这种现象尤为突出。正确解决这一问题,是学生学好专业课的关键。我认为,在教学中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改善这种学习状况。本人在会计课教学中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探讨,现总结如下:
一、教师要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指导学生学会知识
《基础会计》课是财会专业的一门重要基础课,它不仅在对口高考中相当大的比重,也是学生走向就业要掌握的一门重要技能课,为了在有限的时间内让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基本技能,在会计课教学中教师要采用灵活机动的教学方法,指导学生的教学活动,应选择有利于激发学生求知欲和学习兴趣的教学方法,以达到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发挥。例如在讲“其他应收款”和“管理费用”科目时,我首先提出问题“假设业务员李丽出差时跟单位借了500元,现在她回来报销差旅费共计450元(附相关票据),另将50元余款退还单位,如果你作为单位的会计,你收到50元怎么处理?那450原有如何处理呢?”,通过教师的引导,调动了学生的求知欲,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又提出“请大家开动脑筋,展开讨论。为了你的结论更加完善,可以参看教材某页书。”在我的引导下,同学们积极看书寻找答案,当同学们讨论声由小变大时,我便不失时机机地写出正确答案,这样,同学们轻松的就学会了“其他应收款”和“管理费用”等会计科目,更重要的是,同学们感觉到了原来会计就在我们的生活中呢,他们学习专业课的积极性也就开始调动起来了。
二、教师要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想学
在课堂上,得体的教态会使学生亲近,而艺术的语言则会使学生忘记疲劳,激发学习兴趣,从而达到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的目的。在讲“先进先出法”和“后进先出法”时,我举了这样的例子:“学生李江11月28日从超市买了2斤苹果,在11月30日妈妈从家里又给他带来了4斤苹果,假设从12月1日起,他开始吃苹果,他应当怎样吃呢?”一听说吃,同学们来了兴趣,小张说“先吃28日买的,科技论文怕再放就不新鲜了,然后再吃妈妈30日带来的。”小王说“先吃妈妈30日带来的,再吃28日的,先感受母爱。”将同学们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后,我接着说“小张的,‘先吃28日的,再吃30日的’理论为今天我们要学的‘先进先出法’,而小王‘先吃30日的,再吃28日的’理论为今天我们要学的‘后进先出法’”。吃都可以吃出理论,同学们都来了兴趣,一副跃跃欲试的样子,在全体同学都积极参与的情况下,我指出“让我们用这两种理论来解释课本上的问题,看谁学的快,学得好。”在我的鼓励下,同学们愉快地翻看着课本,两种理论也就轻松地就掌握了。
三、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
会计等式是《会计基础》中重要的理论基础,在会计等式的关系教学中,资产和权益是同一资金的两方面是一个难点。在复习完会计六要素之后我提出一个问题:假设你毕业后想创业,发现在学校附近开个冷饮店很赚钱,于是你就参加了阳光工程的创业培训,想办理营业执照开店啦。那么你首先要考虑什么问题?学生七嘴八舌开始讨论,有的说想开店的租房子,有的说得有做冷饮的机器,有的说的有做冷饮的原料,我跟进一句,那租房子,买机器和原料的需要什么?大家异口同声说“钱”。在他们的热情高涨时我引导学生分析想开店首先要筹“钱”,“钱”在这叫“资金”,资金可以是自己投入也可以是别的单位或外商投入,开个小店顶多是爸妈投资也就够了。可是有时不愿让别人投资的话也可以借入,向别人借,向银行借都行。通过学生的分析、讨论,总结出资金来源有两条途径:一是投资投入→形成所有者权益,二是向债权人借入→形成债权人权益(负债)接着再启发学生思考:想开店的资金筹足了之后如何用呢?学生讨论:可以用来租房子买机器和原料了,也可以买别的东西。这时我再次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概括出用这些资金买机器买原料等等是资金的一个运用过程,最终形成企业的资产。从而得到下面的结论:
资产=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