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9-21 15:34:33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写作实训总结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典型工装原理与应用》作为专业基础课,是学生真正掌握机械加工技能的必修课,内容囊括从事机械加工相关工作的人员和初中级机械加工领域专门人才所必需的有关零件加工技术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可以初步培养学习者发现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零件加工技能的养成打下基础。同时本课程的知识面广,内容丰富,实践性强,教材中还涉及了机械加工领域中的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铣工基础与操作》是机械类学生的专业课。在本学期的教学中,我始终通过以机械加工实训教学为主,机械加工理论教学为辅的方式,结合学生们的基础薄弱、入门困难、兴趣不足、积极性不高的问题,从实操切入,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下面是我这段时间以来的工作总结及教训:
教学计划完成情况:
1、理论基础部分:通过《典型工装原理与应用》的学习,学生基本掌握了三爪夹盘,四爪夹盘,平口钳,分度头的工作原理,分度头的分度计算,分度头挂轮的计算等。通过《铣工基础与操作》的学习,学生基本掌握了铣床加工的工作原理。
2、实训操作部分:实训课程主要是配合理论教学展开的,通过《典型工装原理与应用》的学习,学生掌握了三爪夹盘、四爪夹盘、平口钳、分度头等夹具的使用方法,以及夹具精度的调整。通过《铣工基础与操作》的学习,学生基本掌握了铣床的操作方法以及铣床的保养。
学生学习情况:学生平时上课比较认真,能按时完成课堂上布置的学习任务,但部分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不高。《铣工基础与操作》这门课程是实践性较强的一门课,学习难度是有的,而且它与其他的基础课联系也比较大,这就要求学生在课后多加巩固和练习。
教学情况反思:总体而言,通过本学期的教学,本人教学能力有所提升,学生反馈良好。 作为《典型工装原理与应用》课程的主讲,这一个学期以来,我做到了课前认真备课;课中生动风趣地把知识传授给学生,同时也充分给学生们拓展自己的经历和进入企业后必备的能力。
存在的不足:
一、教学教法有待进一步创新。
由于自身教学经验不足,在教学上更多地依赖于传统教学模式,对新兴教学手段了解不多,学习的速度也较慢。在之后的教学生活中我会多多吸取其他优秀教师的教学经验,借助网络和多媒体,完善自己的教学方法系统,以收获更好的教学效果。
二、创新思维不够。
《典型工装原理与应用》和《铣工基础与操作》等课程虽然是实践性较强的课程,但也是机械加工的最核心的部分,涉及大量实训操作,本人在教学中更多地结合了自己的经验,但如果充分发挥学生的创新创造意识,同时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开发新的方法,新的思路,或许可以在机械加工的“教”与“学”方面有更多突破。
三、对实训操作的力度不够。
中图分类号:G7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3)11-0035-02
职业文书写作课程是高职院校文秘专业开设的一门专业主干课,是培养文秘专业学生“办文”能力的重要载体。开设这门课程的宗旨是使学生全面系统地掌握秘书职业文书写作的基本理论和一般规律,养成良好的职业写作思维,进而能够写出主旨明确、详略得当、结构合理、语言得体、格式规范的各类职业文书。然而,现在职业文书写作课的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却不容乐观。一方面,大多数学生学得累,感到难度大,事倍功半,从而产生了厌学情绪,一肚子写作理论,背了几篇所谓规范例文,到了工作岗位,还是无从下笔;另一方面,教师教得累,理论范文讲了一大堆,学生却一头雾水。
对照高职院校“以社会需求为导向,重视人才的综合素质、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的培养,针对人才市场的实际需求状况,增强人才的就业适应性”的教学改革目标,该课程实际教学状况令人担忧。因此,对高职院校文秘专业职业文书写作课程的教学现状加以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就显得尤为必要。
高职院校文秘专业职业文书写作课程教学现状
(一)培养模式陈旧,课程标准滞后,重理论,轻实践
很多高职院校的培养模式套用本科院校的教育模式,过于强调学生要掌握系统的理论基础知识,忽视就业工作岗位的职业需要。理论课时安排较多,实训课时所占比重明显不足,学生理论知识掌握得较好,但实际写作技能不够,在校理论考试成绩较为良好,到了工作岗位面对实际问题则往往束手无策。
(二)专业写作师资力量无法满足实践的需要,教学模式僵化
高职院校文秘专业的写作教师大多从中文专业毕业,从事语文教学工作,转而再从事文秘专业的写作教学。既受过正规、系统的文秘职业文书写作专业培训,又有实际岗位工作经验的教师少之又少。教师虽有扎实的中文理论功底,但缺乏实际工作岗位的写作经验,在教学中就只能是照本宣科、生搬硬套,大讲理论,更不用说提高学生的实际写作能力了。
(三)教学和实训、实习条件不足
很多高职院校基础比较薄弱,文秘专业的教学和实训条件普遍处在起步阶段,尤其是理工类院校的文秘专业实践教学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缺乏相应的教学设备,写作教学更多还是处于一支粉笔、一本教材的状况。校内教学实训条件简陋,技能实训无法正常开出;或者有配套的实习基地,但不能满足实习学生数量上的需求,或者实习单位只是安排学生做跑腿打杂的事务,不能真正达到实习的目的。
(四)教材体例单一、例文陈旧,现实针对性不强
目前,文秘专业写作课程的教材版本很多,但内容大多雷同,乏善可陈。教材体例单一,所选例文大多陈旧过时,且过于追求权威、规范,例文多为《国务院关于……的通知》、《××省关于……工作的请示》等国务院、省部级的机关公文。而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所面向的企业、公司常涉及的经济类、事务类的例文却难以一见。编者缺乏实际写作经验,所设计的练习题现实针对性不强,多为理论复习题,或要求“写一份请示”、“写一份总结”敷衍了事,没有模拟实际工作情境、任务的写作训练,或所设计案例陈旧过时,不切实际,从而导致教师教学难,学生学习难,学生所学知识和就业后的实际应用产生较大的落差。
(五)高职院校生源素质下降,学生社会阅历、认知能力不够
高职院校学生语文基础薄弱,表现为学生理解、组织、表达、写作能力整体水平大幅下滑,且学生从小到大局限于家庭和学校狭小的生活圈内,社会阅历不够丰富,对现实社会的认知能力不足,更不要说具备必要的思想政治素养、政策法规知识和相应的岗位业务知识了。
高职院校文秘专业职业文书写作课程教学改革尝试
(一)转换培养模式,制定合理的、切实可行的课程标准,科学调配理论讲授与技能实训的课时比例
首先,实现从学科体系模式向工作体系模式转变。就是基于职业岗位(群)工作任务的相关性,面向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即以实践内容为主、学科理论为辅,理论课程教学只需达到“必需、够用”的标准,从而真正把以就业为导向、以职业能力为本位的教育思想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
其次,制定合理的、切实可行的课程标准。课程标准规定的是统一的基本要求,是一般学生可以达到的,而不是最高要求,是对学生在经过某一学习阶段之后的学习结果的预期目标,这个目标应该是可理解的、可达到的、可评估的,而不是模糊不清的、可望不可及的。课程标准最终要检验的是学生是否达到了预期的学习结果,而不是教师有没有完成某一任务或是否达到了某一目标,目标的行为主体是学生,而不是教师。譬如规定学生通过学习能独立完成公司间常用的往来函、协议书,庆典时常用的请柬、欢迎辞、祝酒辞、欢送辞等的写作。
再次,科学调配理论讲授与技能实训所占课时比例。应通过实际教学摸索,总结出一个能完成既定课程目标的、比较合理的课时比例。经过数年的实践教学探索,我们认为,可以适当增加职业文书写作课的课时数,最好能安排两个学期,整个教学过程由课堂教学和基地实训两个部分组成。课堂教学的理论讲授和技能实训课时比例调整为各占50%,在两个课时的教学单元中,一个课时讲授理论知识,一个课时安排写作技能实训,再辅之以一定课时的校内和校外基地的实训。
(二)加大“双师型”专业教师队伍建设力度,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
制定并落实专业教师培训计划,选送教师到相关对口单位进行岗位培训学习。现在,有的高职院校明确规定专业教师两年内必须到相关企业进行不少于两个月的岗位培训,并有专项经费的配置。这样,既有政策的规范,又有经费的保证,使岗位培训得以顺利开展,从而使教师在原有较高的理论水平基础上增加丰富的实践经验,切实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
在教学实践中还应配备具有职业文书写作实践经验的指导教师队伍。可从其他院校、相关机关、企事业单位聘请符合条件的资深专家参与写作实践环节的指导工作。这些有实践经验的指导教师,能按照专业培养目标和课程目标带领和指导学生,这是完成既定课程教学目标的又一重要保障。
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果。在教学方法方面,应当注重采用启发式、讨论式、情境模拟、案例分析、现场点评等多种形式进行教学,强调课堂教学的引导与互动。情境模拟教学法可以通过创设具体的工作情景,然后让学生根据情景所产生的任务进行写作,由教师选取几份有代表性的作业现场讲评,然后和学生一起归纳总结写作上的优缺点。这种方法比较适用于日用类文书、宣传类文书等的写作教学;具体地可以开展模拟会议组织、模拟商务洽谈、模拟接待、演讲会、辩论会、模拟招聘应聘等一系列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通过学生在现场不断观摩,引导学生进入角色,完成相关文书的写作。案例教学法是以具体的案例(问题)为载体,让学生亲身体验分析解决过程,它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分析文种选用、文体结构、语体特点,分析与解决案例中存在的问题,再由教师明确总结。这种方法比较适用于行政公文、商务文书、法律文书等的教学。
(三)完善校内实训室和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
建立完善的校内实训体系,让学生在模拟办公室的工作环境中,面对仿真的具体工作任务,由任务引导文书写作的技能训练,使学生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提高实践能力。还可以利用学校的现有资源,安排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到学校的各个职能部门实训。各部门在管理活动中产生的各种文书,为学生的写作实训提供了很好的观摩和练习机会。
注重建设稳固的校外实习基地。数量充足、专业对口的校外实习基地是完善的文书写作实训体系中的重要一环,是理论知识转为实践应用的完成阶段。文秘专业学生都有长达半年左右的校外实习,这是提高学生实际应用写作技能的重要阶段,要充分利用好这个机会。应当选派理论水平高、写作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带队,聘请实习基地的专家一起指导学生进行各种职业文书的应用写作训练。
(四)以工作任务为中心构建新的教材体例,选用从实际工作中产出的例文
改变以往一贯的“理论—例文—例文分析—练习”的单一体例,代之以具体实际的工作任务为中心,创设具体情境下的工作任务案例,并提供与之对应的正误例文进行对比,从而引出具体文种写作所需的理论知识,突出实际应用性。教材中所选例文应当是实际工作任务中产出的,如《××公司关于选派技术人员进修的函》、《××总公司营销工作会议纪要》、《××集团公司大厦落成庆典活动策划方案》;设计在特定的工作环境下实际工作任务所需要的写作练习题,譬如设计组织一次××公司的中型会议,要学生完成会议所需的议程安排表、日程安排表、值班表、会议讲话稿、会议总结、会议纪要等具体文书的写作。
(五)教育学生端正学习态度,增加阅读量
多参加演讲比赛、辩论赛、普通话大赛、征文比赛等“第二课堂”活动,以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写作能力、思辨能力;鼓励学生走进社会,多参加各种形式的社会实践,努力提高思想政治素养;通过报纸、电视、网络等各种手段,加强职业文书写作所涉及的业务知识的学习和积累,了解行业规范,熟悉行业术语;加强对各种新知识、新理论、新法规的学习,紧跟形势要求,适应知识更新的需要。
文秘专业虽然是一个传统专业,现今依然充满青春活力,发展势头也日趋看好。高职院校文秘专业职业文书写作课程的教学只要根据整个文秘人才市场的需求状况,注重教学改革,积极创新,在教学过程中立足“一切为了学生的明天”,就一定能开辟出一片独具特色的天空。
参考文献:
[1]董鹏,杨佳训.秘书专业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档案学通讯,2012(3):81-84.
[2]方梅,斯静亚.基于校企合作的高职“企业项目文书写作”课程开发[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0(17):21-23.
[3]郭建庆.高校文秘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J].秘书,2009(1):11-13.
应用写作是现代社会交往中,实现知识信息传播与交流所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高校各专业的学生都有掌握应用写作的知识与能力。然而,很多高校《应用写作》课程的状况是,教师不厌其烦地讲,学生无可奈何地听,耗时不少,效果却差强人意。通过深入研讨和对欧美国家高等教育导师制的考察学习,我们形成了以下教学理念:“尊重学生主体地位,让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真正动起来。”以这种理念为指导,在《应用写作》教学过程中,我们贯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针,以精讲多练为原则,以实训教学为抓手,实现了教学相长。
1.分组指导实训。我们将以往讲授为主的教学形式,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体,集课堂讲授、讨论交流、研究式、案例式教学方式于一体的一种全新教学形式。将学生分为5-6人不等的实训小组,利用课下时间面对面地指导学生分析写作素材、参与小组交流、修改公文文稿。指导教师不仅要指导整个小组的实训过程,还要兼顾学生特点,因材施教。
2.精选教学内容。应用写作涉及文种很多,而规定学时有限。为此,我们精选了在内容重点、能力要求、表达方式、语言规格、格式构成等方面富有典型性、代表性的文种,并分为规定性任务和选择性任务,按专题组织实训教学。精选后的教学内容,既适应课时规定,又有举一反三之功效。
3.构建实训流程。经过反复酝酿与实践,在课程建设过程中,我们构建了相对稳定、衔接有序的实训教学流程:统一下达任务——教师集中辅导——个人起草文稿——小组研讨修改——集中汇报交流——现场打分考核——教师集中点评,这既保证了实训过程规范统一,也避免了教师分散指导时的各自为政现象。
4.注重规范管理。我们制定了《应用写作实训教学方案》、《应用写作实训指导教师基本职责》;在过程控制方面,制定了《应用写作实训辅导日志》;在成绩考核方面,制定了《应用写作课程成绩考核办法》、《应用写作实训小组汇报评分表》等,为保证实训教学规范运行提供了有力保障。
5.加强师生互动。课余实训教学为师生互动提供了方便。一方面,教师能够及时发现学生学习中的问题,当场答疑解惑,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另一方面,学生在课上课下的积极交流可以相互启发思维,活跃学习气氛,最大限度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经过师生交流研讨,学生们解决了个人学习中受眼界和经验局限而存在的问题,为充分消化《应用写作》知识与掌握写作能力创造了良好条件。
二、课程建设特色与创新点
1.契合学院特色,紧贴用人单位需要。我院毕业生大都到党政机关办公厅(室)和信息安全部门工作,公文写作不仅是他们的基本功,也是办公岗位常规业务的重要内容。开展《应用写作》实训教学,完全契合学院特色,紧贴用人单位需要。
2.教学活动新颖,激活学生求知欲望。教学过程既有理论授课、又有实际训练,既有课上学习、又有课下答疑,既有团队讨论、又有独立作业。新颖多样的教学活动体现了学生主体地位,激发了学生求知欲望,使课堂气氛更加活跃;各小组间的评比竞争,锻炼和提高了学生合作能力,绝大多数学生肯学、乐学,达到教与学的和谐统一。
3.师资优势互补,服务学生成长需求。实训指导教师中,既有执教多年,具有秘书学、应用写作丰富教学经验、在公文写作领域较有影响的团队带头人,又有在教学管理、新闻宣传、学生工作、心理健康教育等岗位工作多年,熟悉管理工作、经常起草公文、实战能力很强的中年教师。优势互补的实训指导团队,勤奋敬业、乐于奉献、勇于担当、教书育人,解决了一般院校教学过程中难以实现的对学生面对面、全覆盖、零距离指导的问题。我们在指导工作中,以公务员应当具有的高度责任意识、服务意识、奉献意识、学习意识教育感染学生,充分尊重学生在求知储能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在实训过程,我们把学生当成一个有个性、有思想的“人”来对待,以“学生”为中心开展实训教学,积极营造促进学生学习和成长的良性氛围,为学生学习知识、培养能力、全面成长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4.实行规范管理,全力保证过程质量。实训教学与考核工作实行规范管理,是保障教学质量的关键。做好考核工作,不仅是全面完成教学任务的必然要求,也是督促学生积极参加实训,检验教学效果的主要手段。成立《应用写作》考核小组、学生代表与指导教师现场打分的做法,保证了成绩考核的公正合理;每个专题实训结束后及时考核,能及时准确地反映学生平时学习效果;规范的管理和不同以往的考核方式,对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提供了重要支撑。
5.学院倾力支持,充分肯定教改效果。实训教学得以顺利推进,依赖学院及系部领导的倾力支持。院领导安排我们在全院系部主任会议上汇报“公文写作能力提升与公务员素质培养”专题调研成果;高度认可并在很多场合赞扬实训教学方法,在精神与物质层面对团队成员予以鼓励和支持;亲自参加《应用写作》实训教学工作会议,并指导解决实训教学组织实施问题;多次深入课堂听取实训教学总结汇报会,并发表很有针对性的指导性讲话,充分肯定《应用写作》实训教学成果。
三、课程建设的主要成果
1.提高了学生写作能力。经过实训教学,学生们对公文写作规则、方法和规律有了比较深刻系统的理解。学生起草的公文文稿,内容安排比较贴近实际,语言表达基本符合规范,格式构成减少了明显失误,总体水平符合规定的教学目标。值得重视的是,学习该课程的学生,在《申论》考试中占有较大优势,大多数毕业生《申论》考试成绩大多数达到A级标准。在座谈《应用写作》教学对《申论》考试的影响时,有学生说:“《申论》写作的魂是公文语言”,“应用写作实训对同学们在《申论》考试中迅速进入角色,完成自我定位具有积极影响”,“对同学们建立公务员应具备的语言规范具有积极的作用”。实验班同学在谈到学习《应用写作》体会时写道:“通过《应用写作》的学习,我在思想意识上发生了根本转变,从一知半解到深刻领会,从简单了解到真心认同,从被动接受到主动求知,正是这种转变,让我体会到:一个能说擅写的公务员,能够更好地胜任工作,能够更准确地上传下达各项事宜,并在工作岗位上脱颖而出。”
文字表达能力的提升,也提高了学生们向院报投稿的勇气。多名学生先后在院报发表了畅谈参加《应用写作》实训教学的体会和暑期社会调查感想的文字作品。
2.增强了课程教学效果。形式多样的实训教学活动,提高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课下实训环节学生踊跃交流、主动收集材料、请教老师、反复修改文稿、力争拿出最好的成果展示交流;为了解用人部门的业务情况,很多学生请教家长亲友,询问毕业学长,甚至抓住家乡党政机关干部来学院参加培训的机会虚心请教,寻求指导。《应用写作》课程在学院教学质量评价中,连续几年学生评分均在95分以上。同学们在信息反馈表中评价本课程:教学启发思维,通俗易懂,学生参与积极,实训过程气氛活跃,学生能够很好地与老师交流,理解和掌握所授内容。有的同学指出:学习这门课程,切实感受到教学互动的益处。老师对于实训小组文稿的精细讲解、对写作方法的悉心指导以及结合自身工作经验的言传身教,令我们受益匪浅。有的同学在信息反馈表中写道:教学内容充实,重点突出,每一阶段都有明确的专题,实训内容有的放矢,切合实际需要;理论与实训相结合,循循善诱,将案例与课堂内容有机联系,极具启发性;专题实训汇报成为该学科的特色精品活动,极大地的调动了同学们的学习热情与协作能力,展示了表达能力与团队成果。通过小组学习分别联系不同的辅导老师,并交流实训,共同进步,使同学们的公文写作能力迅速提升。
3.形成了新颖的教学模式。在深入研讨和总结经验基础上,形成了“贯彻一个理念、建立两个体系、实现三个结合”的教学模式。
贯彻一个理念,是指教学过程始终贯彻“尊重学生主体地位,让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真正动起来”的理念。考虑学生主体感受,结合学生认知特点,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主动获取新知,提升能力。
建立两个体系,是指教学体系和考核体系。在教学体系中,围绕培养党政机关欢迎的具有较强写作能力的应用人才的核心目标;将教学过程划分为理论教学和实训教学两个阶段,前者用四分之一学时精讲公文写作基本规范,后者用更多学时组织学生尝试公文写作的具体业务和实际流程,培养公文写作动手能力。在考核体系中,明确规定考核内容与考核标准;将写作能力考核,分为核心能力与衍生能力两个部分;以实训专题为单位分阶段考核;平时考核为主,期末考查为辅;实训现场评分环节由教师与学生代表共同完成。
实现三个结合,是指课内教学与课下教学相结合;教师指导与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相结合;理论知识阐述与实践能力训练相结合。
新颖适用的教学模式不仅有助于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热情,也是保障教学活动顺利运行,增强教学效果的重要条件,因而赢得多方面的良好评价。
4.培养了一支师资队伍。老师们在实训教学中潜心研究,相互交流,逐步积累经验,实现积极配合,增强了责任意识,锻炼了指导能力,实现了教学相长。实践中培养出来的这支师资队伍,已经成为开展实训教学的主要依靠力量。大家对实训教学中如何扮演好教师角色感受颇深。有的老师在正式发表的教学法研究论文中写到:运用实训教学方式,的确有助于让学生动起来。但这不意味着以学生自学取代教师课堂讲授,更不意味着教师放弃对学生的指导,而是要在一个更高的层面上实现传道、授业、解惑的职责……实训教学是师生合演的一台戏,应调动教学双方的积极性才能演好。教与学双方形成合力,教师主导地位与学生主体地位就没有矛盾。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既要当导演,指导学生学习;又要当演员,与学生共同参与教学;还要当服务员,做学生求学途中的铺路工、引导员和助推器;当然,还要经常当学生,从学生那里收获新知,得到启发,这就是教学相长之理。
5.教学效果赢得了多方面的高度评价。有关院领导在肯定《应用写作》实训教学效果时指出:实训教学的做法,尊重教学规律,尊重学生心理发展和实际要求,创设了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满足了学生成长需要,提高了教学效果。有关专家考察实训教学过程后评价到:《应用写作》实训教学,给学生提供了主动成长的环境和氛围,教学场所不仅是一个传授知识的场地,更是学生悦纳自我,提高自我,分享快乐,提高综合素质的基地。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中去,真正做到“教学相长,知行合一”,发挥并挖掘学生的潜能。
有的同学谈到《应用写作》对于养成严谨作风的重要影响时,在院报发表的文章中写道:“一个字的误差,一个标点的错误,可能导致截然不同的解读,甚至酿成重大过错……老师反复地强调细节的重要性,细至一个词语、一个标点。正是这份较真、这份执着,不知不觉中感染着我,让我意识到:著文者是代机关立言,下笔必负责。责任是公务员必备的基本素质,也是我们必须培养的意识。”这些责任意识的养成,对于大多数将要进入公务员队伍的我院毕业生而言至关重要。
综上所述,课程建设是一个不断探索实践、总结积累的过程,其核心价值在于通过有效的方法和途径,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研究兴趣,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终极目标是要培养素质高、能力强、适应用人单位需要的优秀人才。要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坚决摒弃教师“一言堂”、忽略学生主体地位的做法,向实践环节要成效,这才是《应用写作》教学的“源头活水”。
目前,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毕业设计存在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在:
1.1 学生写作能力较差,抄袭严重
高职教育强调以就业为导向,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许多院校在教学大纲和课程设置中不安排应用文写作课程,即使安排,课时也比较少,教学内容与学生的专业联系也不够紧密,再加上高职院校的许多学生原来进校时的文化基础就比较差,写作能力也比较弱,书面表达逻辑混乱,中心思想不明确,语句不通顺,错别字连篇,口语化等情况较多见。同时,社会对学生的英语、计算机能力比较看重,学生在校期间将大量时间与精力花在考证上,平时对写作重视不够,在完成毕业设计时,往往感到比较吃力,写作质量较差。
从过去几年市场营销专业的毕业论文看,许多学生没有学习过专业论文的写作手法与文字表达方式,在文章结构上出现头重脚轻,不完整,层次不清晰,逻辑混乱等问题;写作内容空洞、缺乏专业性,观点重复、观点矛盾、观点陈旧,文字表达口语化,缺字,断句,前言不搭后语,句子过长或过短,用词不当等。很多学生没有阅读专业文章的习惯,不理解摘要、关键词的含义和作用,即使在导师的指导下,仍然不能较好地进行表述。在信息搜集、整理方面,学生大多不喜欢去学校图书馆,偏向于查找网络资料和曾经看过的专业书籍与教材。由于目前很多网上资源雷同的较多,而且学生普遍缺乏收集资料的技巧,不会使用不同的关键词进行查找,造成参考文献中教材与参考书所占比例较大,与论文选题相关的学术论文所占比例较小,使得相似选题的同学所收集的资料也大同小异,甚至完全一样,这显然和安排毕业设计的出发点是相背离的。
1.2 毕业设计选题不当,理论与实际结合不紧密
高职市场营销专业毕业设计的第一步是选题,选题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毕业论文的质量。目前,很多高职市场营销专业学生在毕业设计选题时比较盲目,他们要么选择在教材中学过的专业知识点,要么选择能够找到参考文献最多的论点作为选题,而对于选题是否为当下的热点,是否有值得进一步探讨的空间,能否提出自己的观点,对现实工作有无指导意义等问题却没有更多的思考。不少选题已经过时,与专业理论的发展已经脱节;有些选题过大,立足于宏观,根本不是高职院校的毕业生所能完成的;有些选题不能体现专业特点等。这就使得学生写出的论文比较平淡,没有特色和亮点,论文的质量也较差。
在写作过程中,很少有学生会主动针对自己论文涉及的问题开展实际调研。即使导师要求学生在写作内容上要理论联系实际,要求学生开展调研活动,并与自己的就业有机结合,有的学生也会投机取巧,借助网络收集一些案例和数据资料,或者对调查对象做简单的了解,描述的事实都浮于表面,很少有学生会对某一行业、企业或某一营销现象做更进深入的调查和思考。这就使得毕业论文的内容以理论为主,空洞、乏味,与实际工作联系不紧密,论据不真实,说服力不强,论文对实际工作无法起到指导作用,学生的调查、研究、思考能力也无法得到提高。
1.3 毕业设计形式较为单一
由于市场营销专业是典型的文科专业,其毕业设计无法象工科专业一样,让学生设计一个产品或完成一个项目,并且以文字形式将设计思路、设计过程、设计结果记录下来,所以,绝大部分的高职市场营销专业是以撰写毕业论文的形式来完成毕业设计。这样一种操作方式,对高职学生的理论与学术水平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而高职的人才培养目标又是培养应用技术型人才,较深的理论水平又恰恰是高职学生所缺乏的,所以,学生在完成毕业论文时,往往缺少对理论的独特见解,毕业设计的质量也就无法得到保证。
2 基于校内综合技能实训的毕业设计改革
随着市场对高技能人才需求的加大,也随着市场营销学科的不断发展,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学生毕业设计原有的方式方法已不能适应新形势的需要,更不能满足学生未来就业的需求,改革势在必行,甚至到了不可不改的地步,因此,我们提出了基于校内综合技能实训的毕业设计改革模式。
2.1 改革目标
以提升学生职业能力为主要目标,根据既传授专业知识又培养职业能力的需要,对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学生开展市场营销校内综合技能实训与毕业设计一体化改革。结合营销专业学生未来职业岗位要求,以职业能力、就业与创业能力培养为抓手,打破传统的文科毕业设计所写论文无实质内容、无真实感受的格局,将毕业设计与校内综合技能实训紧密结合起来,通过分项目分阶段的实训活动,使学生能真正从实训中获得感悟,提升专业能力,从而将毕业设计与专业学习及实践真正融合到一起。
2.2 改革思路
通过将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学生的校内综合技能实训与毕业设计进行一体化改革探索,将学生的毕业设计、实训与技能提升结合起来,必将有助于学生职业能力的提升。因为通过校内综合技能的实训,可以极大地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进一步增强了学生对专业技能的掌握。而将毕业设计与综合技能实训结合起来的一体化改革,既可以提升学生对每一个实训项目活动的总结汇报能力,又可以改变学生原来撰写论文空洞无内涵的问题。从整体上看,可以锻炼和增强学生的调研能力、资料收集整理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归纳总结能力、文字表达能力、营销活动能力、策划能力、与人际交往能力、社会适应能力等诸多方面。
3 具体措施
3.1 全面实行导师制
从2011年六月份开始,我们首先在2009级学生中开始改革试点。我院市场营销专业共有6名教师参与市场营销综合技能实训和毕业论文指导工作,占本专业教师总数的86%,平均每名教师负责指导12~16名学生。导师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就业与创业能力为目标,以市场营销综合技能实训和毕业设计为工作中心,指导学生第四、第五学期的各项专业学习活动。同时建立《导师指导记录》,要求指导教师随时抽查、询问、关注所带学生市场营销综合技能实训和毕业设计的进展情况。
3.2 学生以团队形式进行组织
以往的毕业设计,每位同学都是一个单独的个体,个人完成个人的论文,同学之间没有多大的交集。改革后,从第四学期开始,每4人自由组合成一个学习小组,通过抽签方式确定导师,统一接受一位导师的指导。从第四学期的市场营销综合技能实训到第五学期的毕业设计,全组同学一起参与实训的各项工作,在完成毕业设计时,互相帮助,共同提高,这一做法,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
3.3 毕业设计形式多样化,内容与学生实践成果相结合
为改变以毕业论文为主的单一的毕业设计模式,我们以第四学期市场营销校内综合技能实训的各项工作成果为基础,要求学生结合已经完成的调查报告、广告策划方案、促销方案、产品推介计划等,总结已取得的成绩,分析存在的问题,提出今后从事相关工作的思路。这一做法,打破了单一的论文结构形式,并将理论与学生的实践成果紧密地结合在一起。
4 改革成效
4.1 毕业论文取得了良好成绩
参加改革试点的2009、2010、2011级市场营销专业227名学生,顺利完成了毕业设计工作,并取得了良好的综合成绩。2009级毕业论文优良率40.5%,2010级毕业论文优良率58.8%,2011级毕业论文优良率41.5%,累计有四篇论文获院级以上优秀。
4.2 毕业设计和校内综合技能实训有效结合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7B-0029-02
中职承担着培养一线技术型人才的任务,因此,新课程改革必然应满足职业教育的需要。关于这一点,同样适用于中职语文课程教学。基于此,本文对新课改下中职语文课与专业课整合进行思考。这就需要对专业课所内含的岗位元素进行提炼,然后将其植根于语文教学中。为方便论述,本文以会计学基础作为专业课进行讨论。
一、中职语文新课程改革的方向
从职业教育的价值取向来看,中职语文新课程改革的方向可概括为以下两个方面。
(一)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构成新课程改革的一般方向。所谓一般方向是指,这一方向与普通中学的语文课程改革方向是一致的。中职学生的整体语文素养不高,这就直接制约了他们的写作和阅读能力。然而面对未来职场的工作环境,一定的写作和阅读能力不仅是支撑专业技能的素质元素,也是支撑他们继续学习和深造的必要元素。因此,针对中职学生的语文课程改革也需要在培养他们的综合能力上下工夫。
(二)与专业知识相融合。抛开少部分中职学生将考入高职院校继续深造不论,大部分学生都将毕业直接进入工作岗位。因此,语文课程改革唯有与专业知识联系,才能突出职业教育的理念,也才能保证语文教学不陷入尴尬的境地。语文课程如何与专业知识相融合是新课程改革需要着力解决的问题。从改革方向来看,应在维护语文课程现有教学板块的同时,恰当地引入专业知识,这样才能减少课程改革后的操作成本。
二、中职语文课与专业课的整合模式定位
基于上文对中职语文新课程改革方向的讨论,笔者认为语文课与专业课的整合模式可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定位。
(一)阅读理解板块的整合模式定位。阅读理解是构成中职语文教学的重要板块之一。该板块与会计学知识的整合模式,可定位于以下两个环节:(1)概括能力上的整合。中职学生面对的会计岗位一般比较基础,需要承担大量、烦琐的会计分录任务。为此,首先应培养学生对经济事件的概括能力,从而使学生能有效地把握经济事件的本质和类型。对于概括能力的训练,实则已构成中职语文教学的一项内容,因此需要在材料的选取上下工夫。(2)理解能力上的整合。与概括能力相适应的便是理解能力,这涉及较为复杂的经济事件,如企业的资金筹措和成本核算领域。因此,针对理解能力的训练也是阅读理解板块的重要内容之一。
(二)写作训练板块的整合模式定位。从“基于工作过程”的视角来进行写作训练板块的整合模式定位,实则在于提升学生对经济事件的总结和其他商务写作的能力。对于前者而言,主要涉及对会计报表的文字阐述。根据文字阐述的一般逻辑,应建立数据描述、存在的问题、建议等三个环节。因此,这一岗位需求便成为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目标指向,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则可借助案例和命题的形式来完成。
三、中职语文课与专业课整合的策略
根据上文所述并在定位驱动下,笔者认为可采取以下策略,对中职语文课与专业课进行整合。
(一)建立集体备课制度。因为建立语文课程与专业课程的整合模式仍有待探索,所以需要通过集体备课制度来共同公关。集体备课的重点在于阅读材料的选择和讲解手段,以及写作中的案例选取和写作规范问题。具体的做法包括:建立分工机制,让教研小组的教师分别实施阅读材料选择、案例选取等前期工作,然后在集体讨论下进行精选。该活动应在教研组组长的带领下,通过不断探索和实践来确立二者整合模式的校本要求。
(二)建立学科交流机制。为了更好地完成与专业课程的整合,还需要建立学科交流机制。具体的实施办法包括:通过组建跨学科小组来进行沟通交流,或者借助信息平台来进行互动。另外,语文教师需要弥补自身在专业知识上的不足。为了提升交流的效率和降低组织管理成本,应建立包括专业教师在内的业务交流QQ群,通过这一平台来进行信息互动。
(三)合理选择阅读材料。阅读训练的目的在于提升学生的概括能力和理解能力,因此,在阅读材料(下转第71页)(上接第29页)的选择上应把握如下原则:一是阅读材料的题材应围绕企业经济事件来展开;二是由于课时数有限和既定的训练目标使然,教师还应对部分阅读材料进行处理,即保留核心信息,剔除一些过渡性和无关的表述性文字。
(四)主动与实训相结合。之所以强调应主动与实训相结合,是因为,第一,仅仅依靠课堂教学时间来进行写作训练是不够的;第二,与实训相结合,将有助于为学生营造一种工作氛围,从而在相应的写作训练上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对于会计类专业的学生来说,会计项目实训是不可少的,但在项目设计中可能会忽略对学生写作能力的训练。因此,在实训环节中,可设计关于“企业经济状况总结报告”的写作训练项目,从而衔接会计手工实训和企业沙盘实训环节。
四、实证分析
实证分析一:在基于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职教要求下,应重点选择反映企业经济事件的阅读材料,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并在企业方案撰写规范下,组织学生完成特定经济调研事件的写作任务。另外,在语文教学与专业整合的实践中,例如“拓展式”教学,要求语文课堂教学结合专业教学的内容,从语文的角度加以扩展,以有效地提升学生的专业文化素养。对会计专业的学生,学了“敬业与乐业”这一内容后,不妨让他们讨论:会计这一职业怎样做才能做到敬业与乐业?
实证分析二:例如,指导学生写好书面的实习计划、总结,或要求学生将实训过程中的某一环节以口头方式表达出来,等等。这样,既可加强学生对专业课的理解,又可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为学生步入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这种与专业结合的丰富多彩的“拓展式”教学,使课堂气氛热烈,课堂生态和谐,自然能收到良好的效果。这样的教学设计,形式新颖别致,有别于传统的“讲读式”教学,既结合了有关专业,又无脱离语文文本之虞;既能落实知识点,又能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总之,新课改下,中职语文课应与专业课进行整合。对此,可通过建立集体备课制度、建立学科交流机制、合理选择阅读材料、主动与实训相结合等策略,对中职语文课与专业课进行整合,以适应职业教育的需要。
【参考文献】
[1]周菁.浅谈中职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试题与研究:教学论坛,2013(29)
[2]罗嘉平.浅议如何在中职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J].大观周刊,2013(6)
《实用英语写作》是高职院校商务英语和应用英语专业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其内容涵盖了文秘、商贸、法律、旅游等多方面,是实用性非常强的一门课程。上好这门课程,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英语写作与应用能力,提升学生的专业素质,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但本课程涉及面广、内容繁杂,如果按照传统的讲授定义、技巧等理论―分析例文―学生仿写的授课方式,教师往往吃力不讨好,因为学生听得迷迷糊糊,无从下笔。究其原因,我认为是没有对症下药,高职学生本身的特点和本课程的特点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没有很好地结合。一方面,老师一味地“讲”,忽视了高职学生爱“动手”的特点,限制了他们特长的发挥,没有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另一方面,《实用英语写作》要落实到“写”上,应该以“练”促学,而不应以“讲”代教。
基于以上分析,结合课程与学生的特点,我在《实用英语写作》的教学当中探索出了情景模拟与机房实训相结合的教学模式。经过实践,我发现,这种教学模式能较好地调动学生的能动性,让他们在课堂上始终保持活跃并积极完成写作任务,真正达到能写会写的教学目的。
1.情景模拟
情景模拟是《实用英语写作》教学的有效途径和方法。情景模拟,指的是模拟真实的工作场景,设置写作背景,要求学生扮演各种文书所对应的涉外秘书、外贸业务员、涉外法律工作者等各种角色,以完成相应任务。通过对课程的改造,原本生硬死板的写作变得生动直观,富有人性化和故事性,使学生易于接受。
情景模拟教学的具体方法如下:
(1)根据不同的工作领域与岗位,设置相关教学模块。首先,教师要根据职务与岗位的不同,把教学内容分成若干个教学模块,如涉外文秘写作、外贸函电写作、涉外法律写作等。每个模块下设置若干平行的文书(这些文书视作项目)。例如,在涉外文秘写作这一模块下,设置会议安排、出差安排、报告、会议记录、计划和总结等若干个独立但却又紧紧围绕秘书工作流程的写作项目。这些项目各自独立,但互相依存。学生在完成这些项目的写作后,不仅能提高相关写作能力,而且能清楚地了解秘书这一岗位的工作范围,提升对该岗位的职业认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文秘职业素质,更重要的是帮助学生把该模块与其它模块进行有效区分,从而在头脑中形成清晰的模块――项目示意图。这样,原本分散的教学内容通过岗位的具体工作项目或流程便被串联起来,帮助学生对写作内容形成立体直观的认识,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对不同岗位的职业认识。因为所学与职业目标直接建立联系,学生学得明白,学习动机被有效激发,教学效果当然提高。实践证明,学生对这种直观、清楚、立体的模块教学是非常认可的。
(2)模拟岗位的具体工作或流程,设置仿真的写作任务。这一步,实际上就是情景模拟下的任务驱动,是组织与实施教学的关键。比如,在外贸函电这一模块的建立贸易关系项目下,教师就可以创设这样的情境:假设你是我省星辰纺织品外贸公司的新入职业务员,业务主管要求你给美国Rainbow公司写一封建交函,写完交由主管审阅之后即可发出。在这个情境当中,学生扮演业务员的角色,教师扮演主管的角色,写作任务生动具体,因而学生能带着职业角色积极投入到写作当中。在这一过程当中,学生完成的不是写作而是工作,学习兴趣被有效激发。
在此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作用是引导、评点,而不是讲授,学生的课堂行为是模拟写作而不是做笔记。教师要突破传统,不要告诉学生写什么、怎么写,而应设置问题和活动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典型范例,让他们主动发现写什么、怎么写,然后教师及时给予确认或修订,让学生带着角色模拟写作,实时进行指导,最后挑出几篇典型的学生作品(应包含较差的和突出的)进行全班点评(学生先评点,教师最后总结)。这样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在各个环节都有了发挥和施展的空间,课堂气氛活跃,写作课变得生动有趣。写作课真正落实到学生的“写”,再也不是教师的“讲”,学习效率得到很大提高。
2.机房实训
要很好地实现情景模拟的教学效果,机房实训必不可少。它的作用是很明显的,首先,上机操作能提高学生对计算机和网络的熟悉程度,而这绝对是学生将来谋生的必备技能,写作课为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提供了一个平台。其次,上机操作也为学生的个性化多层次学习提供了机会。虽然教材和教学课件向学生提供了学习素材和范例,但毕竟针对的是全体学生,而有特殊要求的学生也可以通过网络自主学习满足要求。这一点对优秀学生来说尤其重要。最后,机房实训能很好地把全体学生连接起来,有利于学生比照学习和教师组织课堂。通过网络邻居,学生可以很容易地看到其他同学的作品,有利于他们对自己作品的完成情况作出评判;教师也能很方便地组织课堂点评和学生互评,完成对错误的及时修改。
学生对到机房上课很感兴趣。虽然最初可能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但经过几节课的磨合,这些问题都能得到解决。实践证明,机房实训不仅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而且能明显提高学生的计算机操作技能,有助于自主学习意识的树立。
通过实践,我发现,情景模拟和机房实训结合下的《实用英语写作》教学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的主动性,尽可能地发挥他们的自主性和创造力,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并且把专业学习与职业素质、职业意识的培养有机地结合起来,延伸教学的宽度与广度,契合高职教育的要求。当然,任何教学方法都有发展的过程,这种教学模式还要经过不断探索与实践,才能逐渐成熟和完善。
作者简介:孙建(1974-),男,四川崇州人,重庆工商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重庆 400067)
基金项目:本文系2009年重庆工商大学经济学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项目“基于3S技术的区域经济分析综合实训课程建设与实践”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16-0121-02
目前在我国高等学校中经管类专业实验课程主要集中在实务操作方面,例如会计电算化、国际贸易模拟实验等。在抽象程度较高的经济类专业理论课方面,实验课程建设严重滞后,实验环节严重不足,开展经济类专业实验的高校也比较少。这一方面是因为该类课程理论程度比较高,另一方面也是由于历史原因,对该类课程实验课程建设长期不重视。因此,在高等学校经济类课程要体现特色性、实用性的时代要求下,高等学校有必要加强对经济学专业实验课程的开发和建设。
一、“宏观经济分析综合实训”课程概述
为了在经济学专业实验课程的开发和建设方面进行尝试和探索,重庆工商大学经济管理实验教学中心(国家级示范中心)于2007年成立“宏观经济分析实训课程建设小组”,经过近4年的建设和运行,建立起了以宏观经济原理为基本指导,以计量经济分析、统计分析为主要工具,以集报告写作、成果汇报等诸多环节于一体的团队项目制为工作形式的宏观经济分析综合实训课程体系。
课程主要目的在于四个方面:第一,培养学生宏观经济思想,理解宏观经济整体经济变量的变化与作用规律。第二,提高学生对宏观经济现实问题的分析技能。宏观经济思想是在经济实践经验分析基础上的理论总结,一方面必须在实际当中获得验证,另一方面必须应用于分析、预测与指导宏观经济运行,这些都离不开对实际宏观经济的分析技能。第三,获得团队合作能力。实训项目的完成有赖于团队作业,每个实训小组需要自行解决组织机构、技术分工和组员的激励与监督问题。第四,提高经管类毕业生综合职业能力。实训当中,报告撰写以及最后的工作汇报环节,要求学生反复修改和事先演练,有助于学生提高两个方面的职业能力。[1]
二、“宏观经济分析综合实训”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重庆工商大学“宏观经济分析综合实训”课程大致经过了4年时间筹建就获得正常运转,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取得了较大的成功,积累了大量的经验,如实验题目实行项目团队制,学生对该类实验项目兴趣都比较高,积极性也比较强,学生在实验报告的写作过程中,对宏观经济现实问题某些方面的分析表现出了较为深刻的思维分析能力,学生口头表达能力也得到了有效提升,但在运行过程中,也存在着如下问题需要进一步解决。
1.学生经济学素养不足、实际分析能力不够
经济学课程一般在大学本科的一年级下半学期或二年级上半学期开设,这些低年级学生长期习惯于应试教育,学习主动性不强,更缺乏对社会和企业的深入了解,缺乏经济学基本素养。尽管学生能够记住所学的理论知识,但由于缺乏对现实经济现象的感性认识和实际经验,甚至少数学生对国家的基本经济方针都知之甚少,因此不少学生在学习经济学的过程中对经济原理理解不够透彻,无法将书本理论与现实经济现象有效联系起来。[2]
2.学生文献阅读能力不高
通过实训课程近几年的运行,发现大多数学生文献阅读能力欠缺,不能对项目所涉及的相关文献进行有针对性的阅读,也不能通过对文献的分析,找到对项目工作完成有益的启发点,不能对文献进行有效借鉴。由于对相关文献未做深入学习,因此在实训项目的完成过程中,方向性不够明确,对项目所涉及问题的分析也不够深入。
3.前期知识准备不足
“宏观经济分析综合实训”课程的运行流程一般是:周一上午学生确定研究题目,接着由小组长与组员进行工作分工,各成员按分析完成各自工作,由组长汇总。整个过程中,指导教师未能系统地对各个小组所涉及的计量经济学理论知识、经济学基本理论和统计学理论知识等学生所学相关课程进行复习回顾,造成学生后期学习和先期知识脱钩现象,在运行相关工具分析实际问题时显得办不从心。
4.对学生学习引导不充分
由于学生实训时间一般只有五天,即一般从周一上午接受工作任务,周五上午口头汇报,实际工作时间只有四天半,时间较短,学生很难对相关的宏观经济学基本理论、计量经济学知识和统计学知识进行深入复习,从而对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训练不够。
5.学生写作能力训练不足,模仿能力有待提升
尽管学生在参加宏观经济分析综合实训之前就已经完成过学年论文的写作,但由于学生不认真、指导教师不强调等诸多原因导致学生的文献学习吸收能力、报告写作能力没有得到有效训练。在“宏观经济分析综合实训”实践课程中发现,本科学生的文献学习能力和中文写作能力不足的问题尤其突出。
6.考核方法不尽合理
综合实训成绩分为三种,一是原始成绩,二是学生自评分,三是最终成绩。最终成绩是在原始成绩基础上通过学生自评分修正而成。原始成绩一般由实验报告和实验汇报两部分组成,由于实验汇报只能随机抽取一位学生来进行口头汇报(而以该生的汇报成绩作为全组的汇报成绩),因此汇报成绩带有一定随机性。
三、“宏观经济分析综合实训”创新教学法思考
通过对当前“宏观经济分析综合实训”课程存在问题的分析,结合学生大四学习的特点,在以后的实训教学过程中,要进一步明确课程训练目标,明晰课程改革思路,优化教学创新环节,不断提高“宏观经济分析综合实训”课程的教学效果。当务之急是要进一步完善项目驱动实训法。
项目驱动教学法是一种生动、灵活、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它打破传统的课堂教学概念,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的探索。[3]“宏观经济分析综合实训”课程在运行过程中,要进一步完善项目驱动实训法,项目任务要具体、可操作。在实训过程中,要做到:以一个完整的实验项目贯穿整个实训过程;以实验项目的理论工具为线索安排教学重点;实训过程由实验项目任务驱动。学生团队在学习过程中要主动参与项目设计、理论与应用工具复习、统计分析数据收集等过程,这样就能在实训过程中将理论和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学生在实训过程中就是积极的参与者。为了提高实训效果,整个实训过程应做如下改革。
1.实训项目准备阶段
本阶段是在实训项目开展以前,要对实训用到的计量经济学基本理论、统计学基本理论进行简要复习。经管类专业计量经济学课程本科教学内容,应以经典计量经济学基本理论为主。统计学基本理论要以计量经济学当中用到的假设检验和区间估计为主。经济学理论主要以实训项目所涉及到的为主。在学生团队确实实训项目以后,实训教师就可以按照这三个层次针对学生项目所涉及的相关知识进行重点复习指导。这一环节是目前实训过程中的一个薄弱环节。
2.实训项目牵引阶段
本阶段对整个实训项目的顺利完成非常重要,既要使学生实训项目有思考切入点,又要使学生理解实训项目各个部分之间内在的逻辑联系,还要让学生最终完成一个实训报告。在此阶段,指导教师以“导师”的身份出现,引导学生参与到实训项目中,为学生提供技术支持,侧重检查项目子任务完成情况,并适时为学生归纳总结写作技巧和理论知识。对学生参与项目的引导不是简单说教,而是通过一些理论讲解、上机演示等形式,如计量经济学参数估计、统计检验等的演示,使学生能够动手实现,从而加深对所学理论知识的复习和应用。
3.实训项目完成阶段
本阶段是指实训项目的初步完成阶段,主要工作是通过完整实训报告的写作和汇报PPT的制作对整个一周的实训内容进行总结。这一阶段的工作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学生可以通过各种途径查找资料,借鉴各种现成的资料,按一定格式完成项目文档,并制作汇报PPT。指导教师在学生口头汇报之前,对学生完成的实训报告内容和汇报PPT的制作进行初步检查,及时指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4.实训项目汇报阶段
本阶段的主要工作是检验学生对实训报告内容的口头组织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一般由团队小组组长先进行汇报,主要介绍实训项目的组织策划、项目分工、项目研究的技术路线及项目时间安排。在此基础上,再随机抽取两位学生来对实训报告内容进行陈述,指导教师再做进一步的点评。这一阶段能对学生文字组织能力、口头表达能力进行有效训练。
四、小结与展望
“宏观经济分析综合实训”对毕业学生来说是极其重要的专业综合实训,其重要的理论性、工具性和综合性是其他实验实训课程难以比拟的。本文从实际工作出发,提出了教学改革的思路,以项目驱动为纲,对改革实训课程教学考核做了些许探索。实践证明,本文设计的教改思路在教学活动中取得了明显效果,学生的学习热情有较大程度的提高,文献阅读能力、综合写作能力、口头表达能力都得到了很好的锻炼。
参考文献:
关键词:岗位工作能力写作素质课程开发实践
基于岗位工作能力的建筑类高职学生写作素质课程开发在建筑类高职院校不同专业的教学中具有一定的通用性、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的特点。写作素质是从业中进行有效沟通的一项无价的技能,它在建筑类高职院校基本素质课程体系中占有独特的地位。
一、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思路
写作素质课程开发,按照“工作过程需求”制订“教学大纲”编写“教学讲义”学生“写作实践”共同“总结完善”的途径展开,体现“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的高等职业教育目标。课题组基于建筑企业相关岗位工作过程的实际需求,不过分强调理论体系的完整性,以“实用”为原则构建了此课程教学内容体系;完全以岗位工作能力和素质培养为重点,制定与各专业相适应的教学要求。达到既保证不同专业对于应用写作知识的基本共性要求,同时满足不同专业特殊的个性空间选择需求,以适应不同专业对人才培养目标的需要。
为此,本课题组2009年进行了职业岗位和能力培养的需求情况调研,从行业从业人员、建筑类院校从教人员、在校学生三个角度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调查研究工作。在此基础上,课程组再次重新修订了课程教学大纲;重新构建了教学内容体系。在具体的课程内容安排上,基于建筑企业相关工作过程所需要的教学过程为主线,突出了“模块组合”的思想。
二、基于岗位实务的教学内容组织与安排
课题组遵循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基本规律,采用递加式提出教学目标要求办法,减缓学生畏难心理;以真实的岗位工作任务及其工作过程来精心的安排每次课的情景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工作任务设计科学,每次课前布置好学生应准备内容,使学生准备充分,利于学生在教学中顺利、全面地完成学与练的教学过程,确保以学生实践带动理论学习,同时,对实训项目跟踪落实,增强了学生团队合作意识。设计的写作素质课程模块分解如下:
模块性质 模块类别 模块内容 学时 实训 适用专业
理
论 实践 合计
共性模块 目标模块 能力目标 任务要求 实训流程 2 2 建筑设备工程技术
给排水工程技术
设备安装
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
建筑电气工程技术
制冷与空调
供热通风空调
建筑工程技术
……所有建筑类专业
公文模块 通知通报 1 1 2
函会议纪要 1 1 2 项目1
事务模块 简报 1 1 2
演讲稿 2 2 4 项目2
计划总结 2 2 4 项目3
市场调查报告 1 1 2 项目4
礼仪模块 求职信 自荐信 2 2 4 项目5
礼仪致辞 1 1 2 项目5
检测模块 写作知识测试 写作实践检测 情景模拟实训 1 1 2
小计 14 12 26
个性模块 工程模块 招标书 1 2 3 项目6 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
建筑电气工程技术
制冷与空调
建筑工程技术
……部分建筑类专业
投标书 1 2 3 项目6
小计 2 4 6
财经模块 经济合同 1 1 2 项目7 建筑经济管理
工程造价
计算机应用技术
物业管理
建筑工程管理
可行性分析报告 1 1 2 项目7
小计 2 2 4
法律模块 状 上诉状 答辩状 1 1 2 项目8
小计 1 1 2
模块化的写作课程素质开发,适应了各专业需面向的工作岗位不同,需解决的问题不同的实际情况,例如:建筑工程技术与物业管理二个专业在教学内容安排上,有共同的目标、公文、事务、礼仪、检测等专业能力共性模块;在教学内容专业能力个性模块的处理上便各有侧重:建筑工程专业安排了招、投标书的讲授;而物业专业则侧重法律用文体的写作。
三、岗位工作环境教学模拟
课题组利用学院的各种资源,仿真项目实训,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如:利用学生就业洽谈室,设置情境,模拟招聘现场,进行求职训练;利用打字室、复印室、档案室,为教学服务,讲解公文印制及归档的过程,并让其亲手操作,了解文件印发、收的知识;利用学院多功能厅、会议室,进行演讲及招、投标等实训;利用学院办公室、系部、及学生社团等联系单位,让学生学以致用,将所学社交礼仪知识用以实践等。
课题组还利用各专业建立的校外实训基地,结合我院部分专业的“2”+“1”办学模式,开发学生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的自主学习空间,既让学生体验了企业文化、了解企业实际,同时,学生也及时将工作中了解的最新写作信息反馈给教师,形成了良性循环。
四、因内容而异的多种教学方法应用
要提高建筑应用文写作课堂的教学质量和效果,教学方法的有效与否是至关重要的环节。课程组教师在教学中因教学内容而异、因学生而异,灵活的运用了文档实务、学生团队、对应教学、“讲练评”相结合等多种教学方法,使教、学、做有效结合,激发了学生的潜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1.文档实务教学法:在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理念的引导下,根据企业实际工作任务,精心设计各独立的项目实训内容,分解了典型的工作任务,并通过文档实务教学予以贯彻实施。在具体教学中,创设具体情境,强化写作思维训练,注重课堂内外结合,在写作实践中引领学生探索和理解应用写作的原理、规律,促进学生自主地学习与自我发展。提高了学生在写作应用方面的能力,突出了学生实际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2.学生团队法:根据所授课班级学生的多少,按组数(组数固定)自由组合,进行合作练习后以团队为单位推荐代表参加竞技(设有小组队员发言时间)的办法,最终以团队代表一人的表现给全队成员打分。在所授内容中市场调查报告中问卷调查的写作及演讲较为适用此法。自由组合有效控制了滥竽充数现象,实际情况是较少强弱结合,因在回答质疑中有队员发言时间,学生们往往是强强联合,而越是平时上课不太积极的同学在此教法中表现的较为活跃。实践证明,学生团队教学法既培养了学生团队合作意识,又可以培养学生互相尊重、人际交往的协调能力及提高学生语言交流的直接应用能力。
3.对比教学法:即在讲授新内容之前先向学生阐明二者之间内在的联系,然后在讲解时同时分析二者内涵,再同时分析格式、内容要素等,边分析边找出二者的异同。此法便于学生找出二者的差别,了解各自的特点,如讲解到位,学生对知识要点的把握将更深刻,要求教师讲课时要把握好授课节奏,并随时观察学生接受情况。在总授课学时较少的情况下,可尝试使用此法。运用此法时选用的对应教学内容应有内在的联系,有可对应性,方可实行。如祝词类文体写作中,欢迎词与答谢词可采用此法讲授,计划与总结也可采用此法进行讲解。
4.讲、练、评相结合教学法:这是一种较为传统的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课程组在运用此法时更侧重“评”,事先要全面批改学生作业,全面掌握学生的写作水平及写作情况,才能达到教学的最终目的。讲评,是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最为有效的途径,选取带普遍性的问题,集中进行评议,个别问题进行单独沟通,不漏掉一个同学,当学生看到你在他作业本上的圈点,看到对他作业的点评,这既是对学生的尊重,同时,学生动手写过之后的点评才能促其更好地完善写作能力。
实践证明,基于岗位工作能力的写作素质教学内容的重新构建,满足了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适应了社会发展需要。培养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及职业道德素养,进而为学生终身学习、可持续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雷正光.高职课程及其体系和目标研究
一、引言
作为人类社会的交流形式、管理手段和思维载体,英语应用文在涉外经济、行政、司法、教育以及日常生活各领域都发挥着重要作用,能根据岗位需要撰写相应的英语应用文是高职高专学生应该具备的职业技能之一。英语应用文写作教学强调应用性和实践性,把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放在突出的位置上。项目化教学是高职高专英语新一轮教学改革的典型模式,通过真实的任务情境、丰富的学习机会,团队成员的共同参与和合作学习,能有力地促进学生实践能力的发展与提高,是改进英语应用文写作教学的有效途径。项目化教学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要求教师对教学中的角色重新定位。本文在阐述项目化教学的内涵的基础之上,通过教学实例来探讨教师在英语应用文写作项目化教学中应发挥的作用。
二、项目化教学的概念和意义
项目化教学是指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为出发点,以团队合作为基础教育管理论文,将传统的学科体系中的知识内容转化为若干个教学项目,通过构建真实任务情境,围绕具体的学习项目,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在实际训练中获得新的知识与技能,促进实践能力发展与提高的教学过程。具体来说,教师将需要解决的问题或要完成的任务以项目的形式交给学生,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以个人或小组的工作方式,制定计划,共同或分工完成整个项目。项目化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沟通与合作的能力以及自主学习能力。
三、项目化教学与传统教学方式的区别
从教学目标来看,项目化教学突出实践性。传统教学是知识和技能的单纯传授,而项目化教学将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融合于项目实施过程,教师不再局限于传授书本知识,而是让学生亲身参与、体验项目实施过程,帮助学生运用已有知识和技能,在实践中与新的知识融会贯通。
从教学内容来看,项目化教学具有跨学科性。教学所涉及的内容涉及相关学科的基本知识、研究方法以及当前社会的综合问题。学生需要综合运用多种学科知识和多种信息来源(如书籍、网络资料等)来理解和分析所遇到的问题。
从教学形式来看,项目化教学具有主动性和互动合作性。传统教学以教师为中心,学生被动地学习中国。项目化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教师指导下自主学习,发现问题教育管理论文,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评价和验证假设,最后得出结论。学生需要进行多角度、多方位的思考才能解决问题。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可以激发学生创造性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项目化教学强调学习活动中的互动与合作。教师、学生以及涉及该项活动的所有人员相互合作,形成“学习共同体”,共享资源和智慧,共同探讨解决问题,合作完成项目。
从教学手段来看,项目化教学具有先进性。与传统教学方式相比,项目化教学中,师生要利用多媒体、网络等现代信息技术获取学习信息,利用PPT、网页、动画、图片、音频和视频等制作多媒体课件及进行成果展示。
从评估手段来看,项目化教学具有多样性。传统教学评估手段单一,多采用终结性方式。而项目化教学评估手段多元化,采用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评价体系。
四、教师在英语应用文写作项目化教学过程中的作用
英语应用文写作项目化教学可划分为三个阶段,即项目的准备、实施与评价。
(一)准备阶段——项目设计、指导的作用
根据英语应用文写作课程的知识体系及学生生活、职业岗位的需求,教师设计开发出与各项内容相适应的实践项目,将整个课程内容分为“个人事务写作、文秘事务写作和商务事务写作”三个模块,每个模块作为一个项目,每个项目再分成若干个子项目,构成教学内容。个人事务写作包括个人简历、申请信、求职信、求学信、名片、演讲稿等;文秘事务写作包括通知、公告、海报、总结、会议纪录、传真、电子邮件、备忘录、邀请函、致辞等;商务事务写作包括广告、建立业务关系、推销信、投诉及理赔信、询(报)盘、支付条款等。教师提出项目任务设想教育管理论文,与学生讨论并确定项目的目标和任务。以“个人事务写作”这个项目下属的子项目“求职信”为例,确定的项目任务是了解求职信的内容与特点,掌握求职信的写作格式、基本结构和典型词汇和句型。确定项目训练形式(课堂实训和课外实训)以及实训实施步骤。教师指导学生搜集、整理和讨论与此项目相关的知识,词汇,句型,范文;准备图书、PPT、VCD、视频等工具,在这个阶段,教师是项目课程的设计者,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帮助者。
(二)实施阶段——组织、引导的作用
课堂实训分为三个环节:案例讨论、错例修改、情景模拟训练。教师营造学习氛围、创设实践教学环境,按既定的实施步骤组织和引导教学过程。首先由学生展示准备的案例,师生讨论引出第一个知识点:求职信的概念和特点。接着以小组为单位分析案例,引出第二个知识点:求职信的组成部分及写作格式。然后由教师展示错误案例,提出问题,比如该求职信结构是否合理,语言是否得体,应如何修改?师生共同讨论问题,修改错例。演示范文,讨论总结求职信的写作要点和技巧以及常用词汇和句型。最后,进行模拟写作训练,以PPT文件、纸质作业、角色扮演、讲述等方式进行成果展示。课外实训包括利用网络或其他途径查找相关案例,进行评析,仿写;结合校园文化建设、学生社团活动进行实战训练;结合专业学习、毕业求职或社会调查活动进行实战训练。教师提出目标,与学生共同制定计划教育管理论文,鼓励学生进行实践,定期检查、督促,实行过程指导。课堂实训和课外实训均由学生唱主角,采用“交互式”学习模式,教师当好“导演”。从主讲人转变为协调者;从教学生转变为帮学生;从一言堂转变为控制整个教学活动的进程。在项目化教学情境下,学生遇到的问题更加综合和复杂。教师需要在心理上引导学生,激励学生勇于尝试、积极参与,还要培育学生善于合作的素质。当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遇到困难时,给予具体的帮助中国。在这个阶段,教师是项目教学过程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三)评价阶段——检测评估的作用
评价阶段是对整个项目活动的检查评估和总结。在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化教学中,可采用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评价体系。形成性评价主要对学生在整个项目完成过程中的表现(写作资料的收集准备情况、学习态度、参与实践、作业完成质量等)进行评价,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自信心,能及时地反映学生学习中的情况,及时地肯定学生的成绩,发现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引导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方向。学生自评、小组互评、教师评价三位一体使评价更深入,更全面。教师还需要帮助学生对项目教学的目标、过程和效果进行反思,总结体验。终结性评价主要对学生的本课程期末考试情况作出评价。在这个阶段,教师是项目教学的评估者。
五、结语
教师在英语应用文写作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要使教学达到预期的效果,教师应重视自我发展,树立实践和终生学习的观念。项目化教学的实践性和跨学科性要求教师除了具备较高英语语言水平之外,还要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要了解涉外岗位所需的知识、技能和工作过程以及对人才的要求教育管理论文,才能够选择具有典型意义的工作任务来设计、组织、实施项目活动。不仅娴熟本学科的专业知识与技能,还要了解商务、外贸、文秘、旅游、物流等相关学科的知识与技能。这就要求教师成为一名终生学习者,不断学习新知识,并通过专题培训、企业挂职顶岗锻炼等方式,积累教学所需的实践经验和职业技能。此外,在项目化教学中,项目课程的设计与开发,教学情境和学习环境的创设和教学评估是教师的主要工作之一。教师还应成为教学的研究者,学会用研究理论来指导、提高自己的教学实践。最后,由于项目化教学强调团队协作性,教师要具备良好的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教师要从个体的工作方式走向合作,不仅要善于与学生互动,还要与同事,甚至不同专业领域的教师联合起来进行项目教学。
[参考文献]
[1]刘景福,钟志贤.基于项目的学习(PBL)模式研究[J]. 外国教育研究,2002,11.
[2]雷术海.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英语课程项目化教学研究[J]. 张家口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6.
[3]方义桂.高职院校实施英语项目课程的师资要求及其对策[J]. 现代教育科学,2009,3.
LI Weiwei
(Dongguan Polytechnic, Dongguan, Guangdong 523808)
Abstract Based on the "variable" factors of students' learning needs, learning styles, knowledge structure, practical teaching vocational student body should be established position. Student-centered teaching carried out by the situational approach, case teaching method and task-driven teaching strategies can effectively mobilize student learning initiative, enthusiasm and participation, so that students in the "learning in doing", "doing in learning" , "learning and doing cooperation", to improve students' practical writing skills.
Key words students; teaching subject; higher vocational; practical writing
2011年3月,广东省教育厅主办了中英合作职教师资培训项目“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Student-centred learning,简称SCL)。该项目从三个方面对职教师资进行了培训,即: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培训、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技能培训、以学生为中心教学的运用。通过这三方面的培训,进一步厘清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中心角色和教学对策。本文正是基于该背景,提出高职应用文教学应当确立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开展教学活动。
1 确立以学生为教学主体的原因
近年来,教学主体是教育界和学术界所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它关系到教育教学的质量,乃至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过去一段时期以来,对教学主体的研究主要有三个维度,一是以教师为主体,学生为客体;二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客体;三是多主体,即教师、学生、客观环境等,在教学过程中均可为主体,或者在一定的条件下实现转化。本文认为,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和客观环境、教材都具有一定的稳定性,而学生群体的差异性较大。比如,高职教育中的非全日制学生和全日制学生,他们在学习需求、学习风格、知识结构、年龄结构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差异;又如不同专业的学生,他们的知识期待和专业背景也存在一定的差异。
(1)专业群体的差异化。应用文写作是高等职业院校的一门公共基础课。学生在经过一段时间的专业学习,已经具备了一定的专业素养。比如财经类专业学生和电子机械类专业学生,他们的专业背景知识、知识结构就有所差异,对应用文的文种要求也就存在差异。如果说财经类学生更易于接受经济合同、市场预测、经济合同等经济文书的写作,那么机械类专业学生在产品说明书、毕业设计方面具有更明显的倾向性。
(2)学习风格的差异化。高职非全日制学生与高职全日制学生相比,他们在学习风格上存在比较明显的差异。高职非全日制学生一般都是在职学习,他们的年龄普遍在30岁以上,具有较丰富的工作经历。由于他们的学习时间缺乏弹性,业余时间较少,这就决定了他们依赖于教师在课堂上的积极引导。而全日制学生年龄一般是20岁左右,缺乏工作经验,业余时间较多,他们可以较为充分地利用课余时间开展自主学习,可以有效利用网络等资源进行自学。
(3)学习需求的差异化。比如财经专业的学生和机械专业的学生,他们对应用文文种知识的需求就不一样。考虑到与专业对接的职业方向,前者对财经类文书会有更多的偏向性,而后者可能对技术参数的应用写作更感兴趣。再比如在职教育的学生,他们会更倾向于与当前工作有关的应用写作,比如计划、总结、产品说明书等,而全日制在校生对与学习生活相关的演讲稿、通知等文种更感兴趣。
因此,考虑到教学对象及教学活动中的这些“变量”,应确立学生为主体开展教学。这就要求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中,结合施教对象的知识背景、学习愿景、需求动机、学习风格等,做到因材施教。需要说明的是,因材施教并不意味着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退居二线,反而要求教师要加强自身的积极能动性,结合学生群体的特性,灵活处理教材,确保达到教学质量的要求。
2 基于教学主体的高职应用文教学的策略
在应用文教学中,确立以学生为核心的教学主体是实现应用文教学目标的重要途径。其主要通过以下三种方式进行。
(1)情景教学法。由于受到教学环境和教学内容的设定,高职应用文写作的实训教学很难像其他专业的实训那样展开,比如物流教学可以在物流实训室进行实践、电子电路教学可以在该实训室开展电路板的焊接等。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应用文教学应当放弃实训实践,相反教师应当结合教学进度,适时调整教学内容,使导教与实训结合,充分利用条件或制造条件进行实践教学。比如在进计教学进度时,可以将“计划”和“总结”这两种文种放在学期的“始”和“末”。针对“计划”文种的教学,要求学生结合自身实际,撰写自己的学期学习计划;在课程即将结束的时候,讲授“总结”文种,将“计划”与“总结”的关联性进行比较,并要求学生对学期学习进行“总结”。如此一来,课程教学充分尊重了学生主体和教学进度,使得学生在“做中学”,加深了对学习内容的理解。
(2)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是一种将知识传授和问题解决结合起来为核心的教学方法。该方法最大的特点就是以学生为参与主体,以问题、事实为导向,通过教师的有效组织和引导,使学生在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之间建立对应关系。基于学生为教学主体的教学,就是要求教师在案例教学中,要精选学生可接受的例子。如果选择的例子超出了学生的理解范围,那么案例教学的效果就大打折扣。比如,在讲授“通知”文种的案例教学中,教师应当尽量选择学生所熟知的实例,最好是为学生所关心的事宜。笔者在讲授通知的时候,结合“五一”、国庆、端午等重要节假日的放假安排,讲授放假通知的撰写,引起了学生的共鸣。尤其是在“五一”放假前夕,对《关于“五一”国际劳动节放假的通知》的案例进行了剖析,学生很快就掌握了通知文种写作的规范、模式与要求。案例教学法让学生在“学中做”,通过案例观摩、思考、分析、点评等途径,学生掌握了写作方法,规避写作误区。
(3)任务驱动法。任务驱动法是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方式,指学生在任务预设的背景下,发挥自身积极性及团队精神,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源,通过主动解决问题的方式来获得知识的过程。与传统的授课相比,任务驱动法更加依赖于学生的自主参与,要求学生在寻找问题答案过程中,主动检索、沟通,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团队精神。比如,在讲授“调查报告”和“调查问卷”文种中,笔者要求同学以五个人为一个小组,将一个班分成若干小组,针对校园某一方面的问题开展调查,撰写调查问卷和调查报告。在这个任务的驱动下,学生发挥合作精神,设计问卷,利用调查派、问卷星等资源开展调研,并按时提交了调查报告和调查问卷。在任务驱动下,学生在团队合作中实现了“学做协同”,以“学”为手段,以“做”为引领,加深了学生在“学”与“做”环节中的对话,丰富了教学层次,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3 基于教学主体的高职应用文写作的成效
学生在积极参与的“教”与“学”互动中,较为充分地体验到了主体参与的感受和意义,得到了自我实现,激发了学习热情。
(1)激发了学习兴趣。学生的消极学习通常是与学习兴趣的乏味互为一体的,因此,确立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其第一要义就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任务驱动法、案例分析法等教学策略,学生将在教师的积极引导下,经历“静听―被动参与―模拟体验―自主体验―积极感悟”的过程。枯燥的知识就会通过案例教学、角色扮演的主体参与的渠道,变得形象和生动,学生的兴趣也自然就被激发出来。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5-0035-02
1 ARCS动机设计模型视角下的任务驱动教学法内涵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它将以往以传授知识为主的传统教学理念,转变为以解决问题、完成任务为主的多维互动式的教学理念。ARCS动机设计模型视角下的任务驱动教学法,就是通过“任务”来激发和维持学生的学习动机。以“任务”为桥梁,教师帮助学生紧紧围绕一个共同的任务活动中心,在强烈的问题动机的驱动下,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实践活动,主动完成对学习资源的学习、探索和应用。与传统的灌输型教学不同,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会不断地体会到任务从阶段到最后完成所带来的成就感,从而可以更大程度地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求知欲望,这种成就感可以有效地促进学生感知心智活动的良性循环,培养他们勇于开拓创新进取的自学精神。
这种教学方法主要是通过启发式的动机激励模式,通过分析影响动机的因素、分析学生动机状况等来制定合适的激励策略。设计出来的任务,应是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和兴趣,并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找到与自己预期目标的相关性,从而建立起完成任务的自信心,这样,他就能在达成任务时最大程度上体验到学习成果给他带来的满足感。
2 任务设计的原则
一个优秀的教师在做教学设计时就应熟知他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遇到什么的困难,也应懂得如何帮助他们去克服这些困难,因此在设计任务时要从学生出发,遵循一定的原则。
2.1 任务要与教学目标高度关联
任务的设计是要为了达成教学目标,因此要与知识密切相关,让学生在完成该任务时掌握相应的知识和技能,突出“做中学”的理念。高职学生的职业目标是很明确的,如果学生找到了学习任务与自己预期目标之间的相关性,他的学习动机就会得以维持。
2.2 任务要与学生的兴趣相一致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根据ARCS动机设计模型,要激发学生对这门课程的学习动机,首先要引起他对某一学习任务的注意和兴趣。因此在设计任务时,要从学生的兴趣出发,使其能在完成任务时发挥主观能动性,从而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2.3 任务的设置要从易到难
从高职生的学情出发,如果一开始的任务就难得无从下手时,他们的自信心受挫后就容易产生畏难情绪,结果导致自暴自弃,因此在设计任务时要注意层次性,要从易到难的过度,要能使学生有能力一步一步地完成任务,这样他们的自信心就会得到树立,学习动机也会继续维持。
2.4 任务的内容要具体明确
在布置任务时,要将任务的内容对学生进行详细的描述,不能只是一个简单笼统的介绍,要注意任务的可操作性,否则的话学生就有可能无法领会任务的含义,无从下手,即使动手做了,也有可能偏离任务的初衷,达不到既定的教学目标。
2.5 任务的检验要有可行性
任务是为了更好地达成教学目标,因此成果要易于评价,同时也要进行考核,对学生的阶段性及最终学习成效进行及时的检验和反馈,对学生的任务评价要给予必要的肯定和中肯的建议,当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实现了预期学习目标,并在老师的帮助下完善了学习成果时,他就能体验到学习带来的成就感,这种满足会使他对这个知识、这门课程乃至学习产生极大的兴趣,他的学习动机也能长久地维持下去。
综上所述,任务驱动教学法能否有效,任务设计得好坏是关键,它对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效果都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以上几点是相互关联相互制约的整体,需要我们在设计任务时都能兼顾,只有把握好以上几个原则,任务才能在教学中发挥最大的作用,学生才能在任务中掌握知识和技能,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 写作教学实践――以经管类专业《应用文写作》实训周任务设计为例
应用文写作作为经管类专业课程的辅助基础课,非常注重实用性,写作能力训练是教学的重点,旨在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专业写作能力和文章分析与处理能力。在为期一周的实训环节,如果仅仅是像常规教学那样让学生坐在教室里写作一个星期,学生很容易产生厌烦情绪,写不出、不愿写,最后往往是在互联网上下载一些文字来交差应付。要改变这样的状态,根据ARCS动机设计模型,我可以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利用学生感兴趣的任务去促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完成一系列文体的写作。
3.1 实训周写作项目安排
写作实训时长为一周(五天),进行训练的项目分别是:市场调查问卷、市场调查报告、策划书、总结四个项目。
3.2任务设计
以团队创业为主线,将以上几个项目贯穿其中。
第一天:各小组在学校周边或学校内进行实地考察和调查,选定团队要开的店(实体店或微店,可以是卖某样产品也可以提供某种学生服务),小组选题后要求完成一份市场调查问卷,并利用问卷星平台进行问卷的发放、回收和统计。
ARCS动机策略的使用及设计意图:任务驱动教学法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让学生在完成任务中自觉完成对知识的内化。结合ARCS动机设计模型中的注意策略和相关性策略,为学生提供一个真实场景,可以改变枯燥单调的写作练习,让整个写作过程不再沉闷,而是丰富多彩、生动活泼,能够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求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增加学生情感的投入,能有效提高学生对应用文写作课程的学习兴趣。
我们结合学生专业特色设计的创业任务,能积极调动学生的兴趣,鼓励他们参与创业情境,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写作动机。他们自己通过考察、思考选择的项目,会更有积极性,会自觉地参与任务并努力完成。在进行市场调查时,借助互联网平台,用“问卷星”设计问卷,同时通过网络去发放问卷,可以更便捷,调查的受众也会更广,而且“问卷星”有自动统计功能,较传统的纸质问卷更易于统计分析。
第二天:对头一天的问卷进行统计和分析,根据调查结果提交一份完整的市场调查报告,并制作成PPT。
ARCS动机策略的使用及设计意图:任务驱动教学法突出的是将“学”作为整个教学的中心,将完成任务或活动作为整个教学的目标。结合ARCS动机设计模型中的自信心策略,小组成员之间互相讨论、交流意见,共同分析问题、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用集体的智慧和能力能更利地完成学习任务。
亲自思考的创业项目,亲自设计的问卷,他们对收集的数据会更加关注,在第一天真实调查的基础上去写作调查报告,学生掌握了更多写作的资料,写作起来也更顺畅,写作的自信心也会一步步增强。在整个学习、探究的过程中,学生通过团结合作,逐渐培养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也为他们今后走向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调查报告写成后,要求学生制作成PPT。
第三天:利用PPT汇报前两天的调查情况,并接收新任务: 各小组按照前面进行的市场调查报告,完成一份创业策划书。
ARCS动机策略的使用及设计意图:结合ARCS动机设计模型中的相关性策略,我们要求每组派一位代表上台将本组的调查从选题的意义、调查的目的和调查的结果等几个方面进行阐述,并提出自己在此次调查中的一些个人见解。经管类的学生以后见客户时常常需要利用PPT进行讲解,口头表达的要求非常高。这样的任务设计既锻炼了他们的信息技术运用能力,也锻炼了口语表达能力。学生汇报完后,教师和其他小组的同学结合他们的调查结果给出修改意见。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得到了自我学习的满足感,同时也增强了学习的自信心。
任务的设计遵循由易到难的原则,在前期调查的基础上,我们要求学生提交一份创业策划书,让学生将教学内容与自己未来的目标联系在一起。随着写作任务难度的升级,激发学生的挑战欲望,也是结合了ARCS动机设计模型的自信策略。
第四天:完善创业策划书,并制作成PPT汇报。
ARCS动机策略的使用及设计意图:任务驱动教学法注重鼓励学生、激励团队通过自身的努力去完成学习任务,体现学生的自我价值。基于ARCS动机设计模型中的自信策略,让学生明白“追求卓越不意味着不存在不足”,要学会“自我感觉良好”,鼓励他们大胆表达自己的创业想法。学生在任务日益完成,写作日益成熟的过程中,也许会产生真实的创业想法,我们要鼓励他们去付诸实践,他们兴趣越大,写作的积极性也会越大,当看着成型的创业项目时,他们的自信心会更大。当然,任务的重点是写作,创业只是营造的一种写作情境,不能跑题,汇报的目的是通过开展小组的自评和互评进行交流学习,教师对汇报的情况予以适当的点评。
第五天:利用微博提交一份实训总结。
ARCS动机策略的使用及设计意图:学生通过实训总结来进行自我评级,可以提高学生反省和自控的能力。结合ARCS动机设计模型的满意策略,当学生完成了较难的任务时,可以用言语强化他的自豪感,同时互联网时代,可以让每一个学生都感觉到是被关注的,在微博公众交流平台上,学生借助总结这一文种,来大胆表达自己任务完成时的自豪感,在获得老师和同学的关注、评论和点赞时,他的自信心也会大增,学习的兴趣也会更强烈。
4 结语
将任务驱动教学法与ARCS动机设计模型相结合,可以有效地提高教学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具有较强的操作性。教师如果能采用相关的动机策略,设计的任务就能改善学生的学习习惯,促进他们对学科的价值取向,学习的动机也能很好地维持下去。
参考文献:
[1] 张晓英.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任务驱动教学法在技校德育教学中的实践[J].科教文汇,2016(07).
《商务英语函电》是一门集商务贸易知识、英语语言表达和写作水平于一体的专业课程,是国际商务交流的重要工具。它以进出口业务流程的各个环节为主线,对商务函电特点、结构、写作方法及商务文化一一解析。具体来讲,该课程主要涉及商务函电的撰写原则、组成部分和格式以及包括建立业务关系、询盘、报盘、还盘和订购、支付方式、包装、装运、保险、索赔等各个环节的函电写作要领。这一特点就要求学生最终能掌握外贸英语的专业词汇、术语和基本句型,进而掌握进出口业务流程的各个环节中交流信函的写法,并能在实际中熟练运用。由此可见,这门课程具有很强的专业理论性,实践性和实用性,需要英语水平和商务贸易知识的综合理解和运用,是集理论与实训于一体的综合技能课。如何让学生喜欢上这门课程,帮助他们掌握必备的商务知识和写作技能,并将其应用到以后的工作实践中?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角度看,“模拟实训”教学模式不失为一种有效的尝试。笔者将通过分析商务英语专业中《商务英语函电》课程教学现状来探讨这一课程中“模拟实训”教学模式的重要性及其运用。
一、商务英语专业中《商务英语函电》课程教学现状
(一)传统的教学模式占主导地位
目前多数高校,即使是应用型的民办学院,大多采用“重理论,轻实践”的传统教学模式,对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还没有形成一套成熟完整的体系,尤其对学生具体业务实际操练远远少于理论知识的讲解,因而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最终的教学效果。
(二)专业课程设置结构不合理
当下有部分高校开设了商务英语专业,但是部分专业课程设置也相对不合理。多数课程都是强调商务和英语专业理论知识,缺乏与之对应的实训课程、实践环节和实训配套设施。没有针对性强的实训课程和实训操作平台,商务英语知识的运用和外贸业务的模拟操作也是纸上谈兵,而且民办学院的应用型目标也成了一句空口号。因此商务英语专业课程培养方案应该设置专门的实践训练课,并配以相应的学分,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实操能力、专业技能和素质为目标。
(三)学生基础知识不扎实
《商务英语函电》课程要求商务贸易知识和英语基础知识的综合应用,二者缺一不可。然而从笔者多年的教学实践中不难发现学生的知识结构存在偏颇的现象。比如英语专业的学生对商务贸易知识一知半解,更不用说业务操作技能了,而国际贸易专业和工商管理专业学生的英语写作基础知识不扎实,更不用说专业性很强的商务英语函电写作了。那么教师在有限的课堂内既要巩固学生的英语语言表达水平,又要讲解商务贸易知识和函电写作方法,这就严重限制了教师的授课内容要点和课堂活动,无法达到预期的课程教学效果。
(四)教师知识结构不平衡
民办学院商务英语专业的教师大多学历高、语言基础扎实、理论知识丰富,但是商务贸易知识和实践经验相对缺乏。而且他们的知识仅来源于书本,只能根据个人对教材的学习和理解,向学生进行传授,缺乏实际运用的经验,往往容易造成理论与实践的严重脱节。由此可见,这一课程的教学现状急需调整,而该课程强调实践教学环节,这就需要引入“模拟实训”教学模式来改变,从而实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模拟实训”教学模式的内容和重要性
顾名思义,“模拟实训”教学模式是一种教师依托外贸实训平台指导学生进行模拟实际外贸活动的一种仿真操作训练过程,它强调教师指导下的师生互动。这种实践性教学模式在商务英语函电课程教学应用中的重要性体现于两大方面:一是它能使学生置身于模拟的“商务环境”中,经历各项业务的操作,以此解决商务英语专业学生实践实习难的问题,因而是一种相当经济的实践教学方法。二是它始终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参与整个教学过程,使学生完整系统地熟悉整个贸易流程。由此可见,这种由学生参与、师生互动的仿真实训模式重在引导学生在模拟场景下写出逻辑性强、符合实际情况的商务信函,而不是简单被动地进行翻译或背诵练习,这样也避免了学生学习专业理论的抽象性和枯燥性,有效地实现专业理论知识向实际操作能力的转化,更有助于学生生动形象地、系统地理解和掌握外贸专业知识。同时也能有效地检验学生的实际操作和应变能力,进而培养学生分析并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能使学生在综合素质、专业技术能力以及团队合作精神等方面更加符合现代企业的要求。
三、“模拟实训”教学模式的具体应用
“模拟实训”教学模式的运用应该基于《商务英语函电》这一课程的主要内容和特点。根据教学大纲,《商务英语函电》课程的主要内容分为九个部分:建立业务关系;询盘;报盘与还盘;确定订单与合同;支付;包装;保险;运输;索赔与理赔。实际上,这九个部分可以归纳为三大阶段:一是售前交易磋商(建立业务关系、询盘、报盘与还盘);二是售中交易成交(确定订单与合同、支付、包装、保险、运输),三是售后交易处理(索赔与理赔)。在具体的实训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把这三个阶段分为三大模块分别进行模块单项实训和综合实训。模块单项实训是指各大模块中单个环节的分项训练。在实训课上,教师可以基于外贸实例及相关背景,根据各个不同的外贸环节,分别讲解各类函电的要点及形式,指导学生对照逐一进行撰写训练。而模块综合实训是指对各大模块中的单项环节进行综合实训。在实训课上,教师可以把学生分成若干组,以小组为单位,模拟进出口双方,以来往函电方式模拟操作包括如何建立业务关系;询盘、报盘、还盘和订货;支付;包装;装运;保险;索赔在内的整个贸易流程活动。具体来讲,可以分三个步骤来实施:
(一)准备阶段
要想顺利地有效地开展模拟实训的课堂教学实践,前期的准备工作不可忽视。首先学生要了解进出口贸易流程,熟知英语函电的格式、各种专业术语和套话的用法并且会应用,而且还要利用课余时间进行前期的资料搜索和收集以备用;其次,教师最好提前将全班同学分组,学生可以互相扮演不同的贸易对象,也可以互换对象,这样可以让学生提前做好角色定位和准备,能够激发学生对函电课程的学习兴趣。
(二)实施阶段
具体实施过程是函电课程模拟实训教学的核心阶段。教师可以利用实训平台建立“模拟公司”,并布置虚拟任务,指导学生通过撰写往来函电完成任务,达到实训目的。比如设计案例如下:张家港某服装出口公司创建于1988年,有多年的出口成衣设计、生产和销售的经验。该公司的业务员通过网络得知潜在客户ANC公司想在中国寻找合适的供应商建立长期合作关系。业务员先给ANC公司写了一封建立业务关系的信函,并随信附上自己公司和产品的简介。ANC公司回信表示愿意建交并要求报盘。于是贸易双方开始了交易磋商,并最终达成协议,签订并履行了合同。基于以上案例,学生可分小组分别扮演进出口双方来完成函电洽谈任务。小组成员可以自行分派任务,利用实训平台的模拟系统撰写建交函、询价函、报盘函、还盘函和订购信函,最后达成协议,签订并履行合同。学生写完所有往来信函后,教师可以让小组成员内部讨论交流,也可以让不同的小组交叉评估。教师也可以抽取部分小组,派代表进行成果展示,组织学生一起对所写函电的结构、内容、语言等方面进行点评。这样可以及时对训练结果进行必要的评价和指导,解决中间出现的问题,能让学生学会商务英语函电的写作技巧,增强对课堂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从而加深他们对函电写作的掌握和外贸业务的理解。
(三)评价阶段
学生任务完成后需要教师最后的总结和评价,使学生在训练中发现自己的不足,并及时弥补不断提高。如果在教学中引入模拟实训,该课程的考核和评价方式也要相应改变,即期末考试和模拟实训得分各占50%。那么只有真正合格的实训者才能通过测试取得相应的成绩。这种灵活的考试方式会使学生认真对待平时的模拟实训,加强学生对函电撰写的学习效果,从而真正提高他们商务函电写作的水平。以上都是“模拟实训”教学模式种种优势的体现,然而在实施过程中它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其中的集中实践教学环节是分组训练完成的,小组间可能任务分配不均衡;教师评定学生成绩的时间短暂,很难做到每份都点评,可能存在走马观花式的负面效果。另外,这种实践教学环节是一套连续性的项目练习,各个环节需要分配具体的学时,这也需要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摸索加以改进和完善,直至形成一套完整合理的训练方案。
综上所述,“模拟实训”教学模式强调学生主动参与和师生积极互动,不仅能够快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而且能明显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及应变能力,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职业素质,为他们将来的实习和就业打下夯实的实践基础。因而它是一种值得大力推广的教学模式,但还有待探索、完善,以求更好的发展。作为应用型民办学院商务英语专业的教师,笔者更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英语水平,丰富自己的外贸知识,才能更好地使实践与教学相结合,努力成为一名优秀的双师型教师,为社会培养技能型、复合型和应用型的商务英语人才做出应有的贡献。
作者:裴沁 单位:武汉学院
参考文献
[1]黎孝先.国际贸易实务[M].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1996.
[2]赵银德.外贸函电[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
[3]赵璐.外贸英文函电基本特征及模拟实训教学模式探索[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0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