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初中知识点总结范文

时间:2023-02-27 11:10:01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4篇语文初中知识点总结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语文初中知识点总结

篇1

3、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引用、设问、反问、反复、互文、对比、借代、反语。

4、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篇2

一、研课标,明过渡

新的课程标准是九年一贯制,更注重一体化设计,整体考虑,互相衔接。它将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三个方面进行整合,将其列为义务教育阶段语文学科一以贯之的目标。作为一线老师,我们就要仔细研究小学和初中在这三个维度上的要求有何具体不同。例如:在阅读方法上,由小学高年级的“学会默读,默读有一定的速度”,到初中“较熟练地运用略读和浏览的方法”;理解和分析评价层面,由小学语文的“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到初中语文的“对课文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老师只有真正细细研读课标的这些变化,做到对课标心中有数,这样,才能根据中小学生的身心特点,找到既符合教学规律又能渗透下一阶段学习目标的好方法。

二、 研教材,明目标

一个人的语文素养犹如飞驰的火车,我们的语文教材明显体现了这种变化。于是我们的小学语文教材、初中语文教材、高中语文教材、大学语文教材等就像这列火车上的一节节车厢,如何使孩子们能与火车头一起向前奔,我们就要细细研究每一节车厢的交接处该如何过渡,否则,后果就不堪设想了。

具体到小学高年级语文来说,在小学高年级阶段,我们在处理课文内容时,首先要适度加深、适度渗透一些七年级语文的学习目标。小学高年级在教师研读教材后,确定教学目标时,往往着眼于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和口语交际知识与能力的培养,这样的目标定位,就小学教小学,缺乏对学生长远发展的关照,因而不利于学生的科学发展。因此,我们小学高年级语文老师更要做好对教材内容的分析,关注一些与初中知识关联性强的知识增长点,确定好既适应高年级学生身心发展,又能体现初中语文教学要求的目标,让孩子们跳一跳也能够得到,帮孩子在这些知识增长点上“飞一飞”。这样,小学语文和初中语文这两节车厢的联系就更紧密了,衔接的效果会好得多。

三、研过程,明方法

因老师们个人的理解不同并鉴于孩子们的成长经历的差异,小学高年级语文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易沿袭中年级的一些做法,具体表现为,在对知识点的理解上,小学老师主要是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让学生从朗读声音的轻重中去体会。而且小学的教学过程易限于课文内容,在句子中理解词语的意思。而孩子们进入初中后则需跳出课文内容,关注社会现象,从特殊的例子中,推断出一般的用词规律,使知识转化为能力。这就要求我们小学高年级老师要注意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初中学习方法的渗透。具体到某一知识点的理解来说,我们可以在创设情境、通过朗读训练去感悟这一知识点后,将理解程度适当延伸、总结提高,从“一个词”扩展到“一类词”,进行初中学法的渗透,进而提高孩子们的思维能力及解题能力。

例如,苏教版六年级上册《大自然的文字》中有这样一段话:“它不是人搬来的,而是冰搬来的。那些冰块从寒冷的北方‘爬’过来,沿路把大大小小的石块带着一起走。”我们可以在引导学生反复朗读、用心体会动词使用的准确生动之后,进一步拓展延伸,帮孩子们整理出这一类词的共性――采用了拟人手法,进而引导孩子们认识说明事物的文章里,这一类词语能够使文章的语言生动有趣,这样就顺利实现了初中语文学法的渗透。有了这样的渗透与铺垫,将来孩子们在初中再学习这类知识点时,就会因为这个跳板的存在而水到渠成。

四、研学生,促过渡

从小学升到初中,是对学生生理、心理以及学习习惯等方面的一次重大考验。小学高年级学生正处于从小学低年级依恋老师到初中阶段自主意识增强的过渡期,在对老师有明显依恋的同时,他们的自主意识正在不断萌发。作为小学高年级老师,就一定不能错过这样一个抓好过渡、促进衔接的黄金期。我们应在日常的工作中注意半扶半放,给孩子一定的自,帮孩子们制订学习计划,优化学习方式,培养其自主学习的习惯,增强孩子适应初中学习的能力。具体到语文学科而言,我们可以通过各种方式让学生形成熟练使用工具书的习惯;养成书写规范工整、格式正确的习惯;养成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的习惯;养成随时积累有用知识的习惯;养成及时总结、进行思维拓展的习惯。养成了好习惯,孩子们进入初中后就能很快适应初中生活。

五、研试卷,主导向

篇3

作业是教学活动的基本环节,它是巩固、消化与运用课堂所学知识必不可少的手段,也是培养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技能的有效途径,在教学中发挥了巨大作用。作业分为课堂作业和课外作业,由于课堂时间有限,教师为了在短短的45分钟内多讲些知识点,往往忽视了课堂作业,侧重于布置课外作业。语文学科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注重学生语文素养的养成和知识点的积累,如字、词、句的运用,课外作业固然能帮助学生掌握这些技能,但效率没有课堂作业高,效果也不甚理想,所以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要密切与作业之间的联系,用多样化、多元化的课堂作业辅助教学,充分发挥作业功能,实现素质教育。

一、初中语文作业设计现状

多年来我国一直提倡素质教育,但应试教育的影响根深蒂固,初中语文教育理念偏向“分数至上”,轻视学生素养和能力的培养,表现在作业上就是偏重阅读应试训练,轻视写作能力培养,形式上偏重于重复抄默,轻视朗读书写实效,而且作业布置过于笼统,层次不清,根本发挥不了作业功能。目前国内关于初中语文作业的研究相对较少,尚未形成一定体系,使得作业设计成为语文教育研究的“盲点”问题。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很少鼓励学生运用感官全方位、多角度地认知“语文”学科,也很少设计丰富多彩的作业形式,以至于作业只是师生之间浅薄的文本来往,根本体现不了作业本质,更不能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作业与教学活动密切相关,是常规教学环节之一,教师不应回避它或忽视其设计,只重数量不重质量,这样只会降低作业功能。所以,语文教师要注意作业设计的多元化和多样化,以有效性为前提,以学生认知水平和身心发展为基础,结合知识生成过程和思维活动过程来设计作业,力求使作业过程成为学生消除困惑、满足需要和创新知识的有效形式,真正发挥作业功能。同时使作业设计与课堂教学紧密结合,成为课堂教学的延续和课内知识的外延,帮助学生巩固、理解与运用所学知识。

二、初中语文作业设计的多元化(以课堂口语交际训练为例)

教学领域中的多元化可以理解为思维多元化、方法多元化、形式多元化,而作业设计多元化就是从多个角度或系统地设计作业。初中语文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与小学语文相比,其囊括知识体系、能力培养、情感熏陶等一系列内容,不再是读与写的简单结合,加之新课改要求教师转变陈旧的教学思想,在这样的情况下作业设计也应采用新理念,形式要更多元化和多样化。对于初中生而言,作业是他们自主学习的主要载体,是他们获取与处理知识的重要形式,为了满足他们的学习需求,体现作业本质、发挥作业功能,初中语文作业不应是单一枯燥的文本,而是充满情趣和色彩丰富的多元复合体。

初中语文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课文理解分析、写作能力训练,以及学生创新力、想象力和思维能力的培养,而前两项是作业设计主要内容。以课文理解分析为例,教师一般先分析课文,让学生从内容上理解课文主旨,那么对于这一部分,教师就可以采用多元化方式进行作业设计。让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课文主旨,整理成一个观点,然后提出正面论据以支持提出的观点,目的是让学生学会从不同角度看待同一个问题,拓展思维的同时,还可以培养分析与总结能力。至于写作能力训练,除了课后作业练习之外,在课堂上可以安排学生进行口语交际训练,同样可以提高学生语言运用与掌控能力。口语交际训练由两部分组成:一是命题小短文,二是开放性题目。命题小短文:教师给出一个词语,或一个成语,或一个谚语故事,让学生以此为基础讲述相关知识。在设计这样的课堂作业时,教师要特别注意训练要求、注意事项等要求,必要的话可为学生做示范。例如,以“校园风景”为题,学生既可以将现在所处校园,也可以是以前的校园,也可以是自己去过的,也可以是父母的……只要不脱离话题就可以。开放性题目:教师给出口语交际要求、注意事项,不给出题目,学生随意讲述任何一个话题,学生主体的自主性更强。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用言语为学生勾勒出一个虚幻的情境。如,“在我小时候,父亲有着世界上最伟岸的肩膀,我经常骑在他的肩膀上玩耍,看到的世界更远、更广,而现在的父亲……”让学生接着这段话继续往下说,要求主旨明确、语言简化。这样的训练根本没有提任何口语交际技巧、语言运用要求等,注重个人经验和知识积累,侧重于感性思维,技法指导相对较少,却真正起到了锻炼学生口语交际和语言运用能力的作用,对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十分有益。

以上关于写作能力训练的作业设计,虽然形式有所不同,但其主旨都是为了培养与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作业形式的多元化并没有影响作业本质功能,反而使作业变得愈加丰富多彩,利于拓展学生思维、语言运用能力的增强,同时也密切了作业与课堂教学活动间的联系,通过有效的设计将作业有机融入了课堂教学,成为课堂教学中知识讲解与巩固的重要手段。作业融入课堂教学对于学生来说,可以及时帮助学生理解与消化知识点,有着课后作业无法比拟的即时性和有效性。教师要以学生为中心,精心设计作业内容和形式,增添作业设计的趣味性和新鲜性,同时要精,抓住重点、难点,并不是越多越好,高质量作业才能真正发挥作业功能。

总之,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多元化的课堂作业设计利于启发学生思维、培养语文素养。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要注重作业的融入,如口语交际练习、阅读理解分析练习,并注重练习形式的多元化,以期充分发挥课堂作业功能,达到作业设计目的。

篇4

课程难度加大 要培养课前预习习惯

有的孩子小学阶段很优秀,但到了初中就成绩不理想,有的孩子到了初中就开始跟父母顶嘴,甚至还在自己房间的门上贴上“请勿打扰”……这些都是孩子在应对初中学习准备不足造成的。如何帮助孩子做好中小学衔接,帮助孩子度过适应期,使孩子尽快适应中学生活,这是家长面临的新课题。

与小学相比,初中学习内容的广度和深度大大增加。小学主要是语文、数学和英语三大学科的学习。中学阶段信息量成倍增加,多出了生物、历史、政治、地理等几大学科,初二初三又多了物理、化学学科,初一一年的信息量几乎相当于小学六年的信息量。

同时,教材变化大,难度增加。此外,知识系统性增强。进入初中以后,学生的学习由直观的、感性的、零碎的知识点变成了更为完整、系统的知识体系,并更加突出能力要求。

小学老师讲完例题后,都会出几道类似的练习题,让学生模仿解答方法。而中学老师着重讲概念,练习题跟例题不完全一样,要求学生在掌握概念和公式的基础上灵活运用。学习方法从模仿到理解,需要学生提前衔接。而且考试、考查变得频繁。在小学时,学生们一学期只有一两次考试。到了初中,考试就变得频繁,几乎每一学科每一单元后,都会有一次总结性的检测。在七中几乎天天有小测验,周周有大测验。

同时,初中对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思维方式的要求变了。相对于小学阶段以纯粹记忆为主的教学内容,初中阶段学习对于推理、逻辑思维能力的要求明显提高。初中不再是小学的“多读、多背、多记、多默写”,而采取多理解、多分析、多思考的方式。

以具体科目为例,初中数学渐渐转为代数、几何学习。小学是具体数字的加减乘除法的运算,进入初中后,函数、几何画图等抽象的概念需要大量的逻辑思维过程。比如,小学《科学》课堂上涉及“重型载重汽车装有较多轮子,菜刀的刀口很薄”这些常见物理现象,仅仅要求学生能够记住就可以,而在初中物理课堂上,学生不仅要记住,还需要用相应的物理原理进行解释。

初中生易“叛逆” 家长不能搞“大棒政策”

变化跟小学相比,初中生的情感起伏变大、初中对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要求更高。应对家长首先要想到跟孩子好好商量,给他们发言的权利,不能搞“大棒政策”,而是要循循善诱,以引导为主。

孩子进入初中后,或多或少地表现出叛逆心理,与家长的想法时常相悖。家庭教育陷入僵局,是当下家长最常见也是最困惑的问题。

一般家长可能认为,孩子一旦进了中学,一定会更加懂事,会渐渐变成学习好的孩子,可现实却往往与预想不一样。一位家长抱怨孩子自进入初中,放学后对他们不理不睬,多问他几句话,就说烦,讲他几句,就顶撞家长,还用电脑打了几个字“请勿打扰”贴在自己房间的门上面。

我们说这些都是正常的现象,家长不必因为而惊慌。

初中阶段是人生发展的特殊时期,也是情感的狂风暴雨期,心理学专家称这段时期为“心理上的断乳期”,这是青少年心理发展逐步向成熟期的独立性和自觉性过渡。

在这个时期,孩子的身心发展产生很大的变化。生理上,孩子的身体发育进入了第二个生长高峰,各方面迅速生长。

作为家长要注意理解、尊重和正确引导,成长的困惑是每个人都要经历的阶段,这一时期孩子最需要的就是充分的尊重,有一个情感宣泄的渠道。

遇到什么事,家长首先要想到跟孩子好好商量,给他们发言的权利,对于一些日常行为习惯,对的旗帜鲜明地支持,不对的不能搞“大棒政策”,而是要循循善诱,以引导为主,这样,孩子自然不会站在家长的对立面,关系处理起来也很融洽。

做标记梳理知识点 学会主动式听课

根据行为心理学的研究结果:3周以上的重复会形成习惯;3个月以上的重复会形成稳定的习惯,即同一个动作,重复3周就会变成习惯性动作,家长可以利用这几个月的时间督促孩子坚持完成有益处的行为动作重复,让孩子多形成一些好的行为习惯。

学习习惯的养成,是大家更关心的,怎样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呢?我们要注意几个关键词。

关键词一:预习做标记

对于初中生来说,预习显得非常重要。初中课程知识量增大,预习可以提前把握重点,避免学习中知识点的遗漏。同时,预习也应该讲究方法,应掌握三个要点:首先,头一天把次日要学习的内容“过”一遍,即提前熟悉课程内容;第二个就是“做标记”,在熟悉课程内容过程中,将不理解的知识点予以标记,以便在课堂上重点关注;最后可以尝试性地做课后习题。

关键词二:主动式听课

初中生课堂上的学习更应该追求主动式的听课方式,把握分清主次和做好笔记两个原则。初中教材中知识点较多,而且分有层次,学生要学会靠自己分清哪些是重点,做到有所侧重。同时,做笔记也有技巧,记住老师反复强调和课堂上不能立即掌握的内容,以便课后请教或自我突破。照本宣科地将所有东西一股脑记下来不可取,这样既没有突出重点,学生也会感觉很累。

关键词三:搭框架梳理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