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2-27 11:10:07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4篇神经外科护理经验总结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DVT成因分析:
1 临床资料
本组7例,男2例,女5例,年龄43-59岁,高血压脑出血3例,颅脑损伤4例。入院当天均给予止血药治疗,入院后l周内均应用甘露醇脱水降颅压治疗。临床表现为无明显诱因的下肢肿胀、皮温升高、活动受限,有疼痛感,经血管多普勒超声检查确诊下肢深静脉血栓。由于及时发现、及时治疗和有效护理,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7例患者全部治愈,没有出现肺栓塞等并发症。
2 病因分析
2.1 脑出血或重型颅脑损伤后为降低颅内压增高及防止进一步的脑出血,通常给予甘露醇、速尿、激素、止血药治疗,这些药物的应用可造成血液浓缩;且甘露醇、激素刺激血管壁,易形成静脉炎,将进一步使静脉内膜损伤;同时为防止脑水肿加重,需限制病人的摄入量,也造成血液浓缩;重型颅脑损伤一旦出现下丘脑功能障碍,则造成患者高热、高血糖、尿崩、应激性溃疡等症状,增加血液黏滞度,造成血液高凝状态。
2.2 神经外科患者,尤其是进行开颅术后的患者,有很多诱发DVT的危险因素,如全麻手术时间长、头高脚低,或者是偏瘫或昏迷病人卧床时间长,下肢活动减少,下肢静脉失去肌肉泵作用,血管舒缩反射减弱,导致下肢血流速度缓慢。病人血流缓慢,在静脉瓣窦处形成涡流,瓣膜局部缺氧引起白细胞粘附因子表达,白细胞粘附及迁移,促进血栓形成。
2.3 为了提高危重病人的救治成功率,方便治疗,患者多选择深静脉置管,而股静脉置管导致股静脉内膜损伤,可引起多种具有生物活性的物质释放,启动内源性凝血系统;同时静脉壁电荷改变导致血小板凝聚、粘附从而形成血栓。颅脑损伤的应激反应使儿茶酚胺分泌增加,以致血小板聚集性增加,应激时血浆中凝皿因子Ⅷ、纤维蛋白原和血小板增多,从而使血液凝固性增强,促使血栓形成。
3 预防措施
3.1 住院患者评估。评估哪些患者有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的高危因素,如:手术后患者、肢体偏瘫、长期卧床、高龄、应用止血、脱水剂、深静脉置管以及输液针的长期留置等使静脉受损的因素,这些患者是临床观察的重点。
3.2 加强健康教育。通过评估后,对于深静脉血栓发生的高危患者及家属讲解深静脉血栓的发生原因、后果,讲解肢体活动的重要性,指导患者正确的活动方法,说明低脂低胆固醇免辛辣易消化饮食对预防血栓形成的作用,保持大便通畅,并严格戒烟,避免尼古丁刺激引起静脉收缩[1]。
3.3 早期肢体活动。昏迷患者或者偏瘫患者由于长期卧床,应适当抬高下肢,以利于下肢静脉回流;定时更换,按摩肌肉,早期进行肢体的被动运动;利用四肢血液循环泵,以促进患肢血液循环。
3.4 注意保护静脉。长期卧床输液的患者要注意保护静脉,避免在同一部位、同一静脉反复穿刺;提高穿刺成功率,以免局部血管严重损伤,反复穿刺3次失败不宜重复,否则并发症将成倍增加[2],输注刺激性强的药物要注意确保液体不可外渗,可能时尽量稀释液体,并尽量避免下肢静脉穿刺,尤其是瘫痪侧肢体的静脉置管;静脉留置输液时应适当热敷输液侧肢体,以促进血液循环。
3.5 加强观察临床护理工作中应加强巡视,除观察肢体活动情况外,还应注意观察肢体有无肿胀、疼痛,皮肤色泽、温度等,若有异常,特别是发现有并发深静脉血栓的可能时,及时通知医生采取措施,并做好护理记录及交接班。
4 深静脉血栓的护理
4.1 患肢的护理。急性期患者应卧床1~2周,患肢抬高15°-30°,应用50%硫酸镁湿敷,以利于静脉回流;下肢深静脉血栓附壁血栓在1-2周内最不稳定[3],因此发生深静脉血栓的患肢2周内禁止按摩,防止血栓脱落并发肺栓塞;禁止患肢冷、热敷,禁止在室内吸烟,防止寒冷及尼古丁刺激引起静脉收缩;观察患肢肿胀的程度、皮肤颜色、肢体温度、足背动脉搏动情况,每日定时测量双下肢同一平面的周长并记录。当皮肤颜色逐渐红润、肿胀逐渐消退时,说明缺血症状得到改善。
4.2 基础护理。保持床单位整洁,经常更换受压部位,使用气垫床;注意患者的保暖,防止室温过低致血管痉挛,室温宜保持在25℃左右;输液时尽量避免在下肢进行,静脉留置针72-96小时更换一次,穿刺部位发红时应重新穿刺;使用康惠儿透明贴保护静脉;可以选择颈内静脉置管及上肢静脉留置针。
4.3 出血的观察。溶栓治疗最常见的并发症是出血。溶栓治疗前,应了解患者有无出血性疾病病史,治疗中密切观察患者有无出血倾向,如穿刺部位皮肤有瘀斑、齿龈出血、大小便常规化验潜血阳性等都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
4.4 并发肺栓塞的护理。密切观察患者,如有突发的胸痛、咳嗽、咯血、呼吸困难、脉搏增快等表现,应考虑并发肺栓塞的可能,应立即报告医生,采取使患者平卧,避免深呼吸,同时吸氧,减少用力过度等一系列护理措施。
4.5 功能锻炼。患肢肿胀明显减轻、疼痛消失后可逐渐恢复肢体功能锻炼,适当按摩以增强肌肉收缩,加速静脉血液回流;能下床的患者应先站立后慢慢行走,注意要循序渐进,不可操之过急。
5 疗效判断标准[4]
5.1 治愈。症状体征消失;长时间站立或行走后肢体无肿胀;血管彩超检查:深静脉通畅且无返流。
5.2 好转。症状体征消失;长时间站立或行走后肢体轻度肿胀;血管彩超检查:深静脉通畅但瓣膜功能被破坏,有轻~中度返流。
参考文献
[1] 林承怀,林庆喜.重型颅脑损伤后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因素分析及预防.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2011,16(1):45-46
1.1对象
以本院的神经外科护理单元为研究对象,包括神经外科护理单元的护士长和其下属全部的护士,共26人。
1.2方法
1.2.1护理管理方法
2014年7月—2014年9月以传统口头传递模式进行护理信息传递(使用前),2014年10月—2014年12月以微信传递模式进行信息传递(使用后)。由神经外科护理单元护士长创建微信群,邀请其下属的所有护士加入群聊。护士与护士之间,护士长和护士之间随时随地双向交流。运用群聊上传护理控制方面、需改进的地方、下达的通知、每日护理记录(护理部各种会议或者讲课安排,轮班等)、心得体会、护士之间心意(误会的解除、医院好人好事宣传、互相之间节日问候、工作时间调整)、学习交流(护理学习资料、个人经验交流、提醒警告、建议、新知识、新技术分享等)。上传形式可以多样化,除了传统的文字以外,像语音、图片、视频等均可。护士长每日在群里发起群聊,进行互动交流,使信息及时化,共享化,提高护理质量和工作效率[2]。
1.2.2评价标准
护士重要信息知晓率以每月进行重要事件(包括医院、护理部、科室)内容考试,以百分制形式计算,取全科人员的考核均数。护理防范及改进措施执行率以医院护理部每日护士长夜查检查分值作为考核标准。本周重点工作的完成率以医院发放的护长手册中的每周质量控制作为评判标准。护理质量检查平均分取每月护理部质量控制检查分值的均值。护理不良事件包括压疮、坠床、跌倒、烫伤、给药差错等。
1.2.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使用后护士重要信息知晓、护理防范及改进措施执行、本周重点工作的完成、护理质量检查平均值高于使用前。见表1。使用前发生了3例护理不良事件(皮肤烫伤1例,院内压疮1例,给药差错1例),使用后发生了1例院内压疮,使用前不良事件发生率高于使用后。
3讨论
神经外科病人的发病都具有突发性,变化性,病情还十分的危急。所以神经外科的护理单元的工作责任十分重大,工作量十分大,风险性随之而增长。所以,神经外科的消息的传递比起其他科需要更加及时。特别是,护士因为有倒班制,所以口头转达就显得十分浪费时间而且效率低下。但是,在投入了微信的使用了之后,神经外科的工作的各方各面都有了很大的提高。主要就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3.1新信息、技术以及经验总结的交流平台
神经外科的护士常因为工作繁忙以及倒班制的缘故,对科室的最新动态了解不足,对于医院的最新的文件精神也没有充分把握。护士与护士之间的经验交流也十分地贫乏,知识与技术难以更新。但是,有了微信之后,护士们获得院级和护理单元的消息更加及时和方便了。医院最新的文件精神,科室临时通知或者工作任务等都可以一键掌控了,避免了工作上的误差[3]。护士们在朋友圈积极分享自己参加的各种学术交流活动,晒出自己的工作经验等有利于护士之间的互相学习,共同进步。此外,上传形式可以多样化,除了文字以外,像语音、图片、视频等均可。多样化的方式使得护士们减轻了护理工作的枯燥与无聊,有利于身心的放松。在学习之余轻松,在轻松的氛围中学习。
3.2提高了人人都是管理者的理念及参与管理的意识
管理工作往往都是护士长事事把关,亲力亲为。护士基本很少意识到大家是集体中的管理者,人人都有管理权。所以,护士长的工作往往十分繁多,管理效果也是差强人意。但是,自从微信群建立了之后,护士的主人翁意识大大提高,人人都主动参与到科室的管理工作中。对于出现的各种问题都能积极地上报,如仪器安全管理,病房、危重病人统一管理、管道护理、备用品等出现的问题。今年,本科室还在上级部门的检查中,护理质量名列前茅[4]。
3.3科室呈现和谐氛围,人性化特点突出
颅脑损伤是一种常见的创伤性疾病。近年来人们发现亚低温治疗在避免了深低温不良反应的同时,具有很好保护脑功能作用,已广泛应用于颅脑损伤的治疗。特别是特重型颅脑损伤的救治。本资料报道我院2007年5月~2008年8月收治的10例GCS评分3~5分特重型颅脑损伤病人亚低温治疗的临床结果及护理方法。
资料与方法
临床资料:男7例,女3例,年龄15~72岁。受伤原因,车祸致伤6例,坠落伤3例,重物打击伤1例。GCS评分3~5分。其中2例术前呼吸停止1小时,脑挫裂伤合并颅内血肿5例,硬膜外血肿院前救治时间超过12小时3例。治疗方法;必要时颅内血肿清除,去骨瓣减压术;心电监护及颅内压监测;降颅内压等对症治疗;气管切开,亚低温治疗;加强基础护理,积极防治并发症。
亚低温治疗及护理:10例病人在实行亚低温治疗前均处于昏迷状态。其中8例气管切开加亚低温治疗,2例气管插管加亚低温治疗。亚低温治疗方法:采用全身半导体降温仪与冬眠合剂(09%生理盐水500ml+氯丙嗪100mg+异丙嗪100mg)静滴,维持24小时,根据病人的体温,心率,血压,肌力等调节速度和剂量,使体温在10小时内降至肛温32~34℃,采用机械通气,其中3例采用通气模式辅助通气,7例采用同步呼吸模式,颅内压降至正常24小时后停止亚低温治疗。亚低温治疗的时间一般3~5天。复温的方法多采用自然复温法,约每4小时复温1次,在12小时以上使体温恢复至37℃左右。
亚低温治疗的其他相关护理:保持呼吸道通畅,加强基础护理,预防压疮及冻伤,每日监测血气分析、血糖、电解质2次,密切观察病人的生命体征,注意颅内压的变化。ICU的护士要熟练掌握降温仪、呼吸机、颅内压监护仪、多功能监护仪的使用方法。
结 果
本组10例,死亡4例,病死率为40%,恢复良好的3例,重残3例,与2002年1月~2003年4月的病死率73%相比下降了178%。
讨 论
特重型颅脑损伤(GCS评分3~5分)治疗仍是神经外科的一大难题。亚低温治疗对特重型颅脑损伤具有肯定的治疗效果,可以明显地降低致死率和致残率。但亚低温对脑保护的确切机制尚不十分清楚。
国内外文献报告包括以下作用:降低脑耗氧量,减少乳酸堆积;保护血脑屏障,减轻脑水肿;抑制内源毒性物质对脑的损害作用;减少钙离子内流,阻断钙对神经元的毒性作用;减少脑细胞结构蛋白破坏,促进脑细胞结构和功能修复;综合上述作用,亚低温治疗方法给特重型颅脑损伤的病人带来了希望。
结合经验总结如下:亚低温治疗能明显地改善特重型颅脑损伤的预后;亚低温治疗应尽早实施;治疗时间以3~5天为宜;正确掌握亚低温治疗的方法与复温方法;治疗期间应严密观察病人的生命体征,针对每一个病人的具体情况进行精心的护理;掌握好冬眠合剂的使用方法;积极预防并发症。
【中图分类号】 R749.0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8231(2011) 07-0411-02
采用立体定向手术的方法对患有难治性精神病的患者进行治疗是目前国内外应用比较广泛的一种治疗方法,许多专家学者认为该治疗方法是对患有难治性精神病的患者进行治疗的一种最有效手段[1]。为了对采用立体定向手术的方法对患有难治性精神病的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的相应的护理体会进行总结,为今后临床为该类患者提供更有针对性的护理服务,使患者的手术的成功率得到有效保障,使患者的住院时间和恢复期显著缩短,提供一些比较有参考价值的资料,我们进行了本次研究。在研究的整个过程中,我们抽取78例在我院就诊的接受立体定向手术的难治性精神病患者病例,在整个治疗过程中对患者进行有针对性的护理,对护理的具体措施和相应和体会进行总结。现将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在2008年5月至2011年5月三年时间里,抽取78例在我院就诊的接受立体定向手术的难治性精神病患者病例,患者年龄在22至68岁之间,平均年龄41.2岁;其中包括32例男性患者和46例女性患者;患者病程在2至25年之间,平均病程11.1年;两组患者的所有自然资料,没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可以进行比较分析。所有患者在接受治疗前,均经过相关的临床检查后确诊,并由患者本人或家属在同意书上签字。
1.2方法
对抽样中的78例患者采用立体定向手术的方法进行治疗,在整个治疗过程中对患者进行有针对性的护理,对护理的具体措施和相应和体会进行总结。
2结果
经过我在术前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和术前准备,术后进行的病情观察、创口观察、基础护理、并发症护理,所有患者的手术均顺利完成,并在预计的时间内康复出院。
3护理
3.1心理
护理人员应尽可能多的主动热情地与患者进行谈心,对他们的心理状态与思想负担进行充分的了解,对其心理病机进行认真分析,尽快取得患者信任,这样能够获得一些患者过去从未透露过的与该病发展有关的资料信息。以诚恳和关切的态度与患者进行接触,对精神因素在手术过程中重要性向其讲解,鼓励患者自主调整情绪,以便对手术进行积极配合。应使患者知道,心理和生理因素对目前症状都会产生非常大的影响,因此,进行多方面的评估与综合心理干预是十分必要的。
3.2术前准备
在进行手术之前对患者进行各项检查,主要包括心电图、脑电图、MRI、CT及血常规、血生化、凝血功能等;对患者的全身情况、药物过敏史情况、女性患者的月经史情况进行了解;预防患者出现感冒症状,训练患者在床上进行排便;在手术的前1天备皮,对患者的头部是否有毛囊炎及头皮破损现象进行观察,沐浴更衣,做好药敏试验,在手术前的8h要保证患者禁食、禁水[2]。
3.3病情观察
术后将患者安置在监护室,对患者的心电变化进行监护,对生命体征进行检测,对意识、瞳孔、四肢活动的具体情况进行严密观察,并做好详细的记录[3]。
3.4创口观察
严密观察患者创口的渗血、渗液的具体情况,如过出现渗血、渗液比较多的现象要及时向医生报告。患者在术后经常会出现创口处头皮搔痒的症状,为防止患者手抓敷料,给患者适当保护约束,并做好解释工作。
3.5基础护理
术后患者要保证卧床休息,对于生活不能自理的患者,要帮助其解决一些问题。保持患者大小便的通畅,嘱患者勿用力排便,以防止出现颅内压增高的现象。对留置尿管者,要注意保持导尿管的通畅性,每日对会阴进行清洗。定时协助患者翻身,对其皮肤受压情况进行检查,防止出现压疮[4]。
3.6并发症护理
在手术结束之后,要时刻防止患者出现尿失禁、高热、动作增多、肢体肌力下降、出血、构音障碍、头痛、恶心、呕吐、烦躁等并发症[5]。
4体会
对采用立体定向手术的方法进行治疗的难治性精神病患者在治疗的过程中对患者进行有针对性的护理,可以保证患者的手术顺利完成,使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显著提高,并可以使患者的住院时间和恢复期显著缩短,在今后的临床护理工作中应给予充分的重视。
参考文献
[1] 王晓峰,林志国,闫志钧.立体定向多靶点联合毁损治疗顽固性精神病[J].立体定向和功能性神经外科杂志,2007,17(3):148-149.
[2] 中华医学会精神科分会.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CCDM-3)[M].第3版.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75-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