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外科护理经验总结范文

时间:2023-02-27 11:10:07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神经外科护理经验总结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神经外科护理经验总结

篇1

DVT成因分析:

1 临床资料

本组7例,男2例,女5例,年龄43-59岁,高血压脑出血3例,颅脑损伤4例。入院当天均给予止血药治疗,入院后l周内均应用甘露醇脱水降颅压治疗。临床表现为无明显诱因的下肢肿胀、皮温升高、活动受限,有疼痛感,经血管多普勒超声检查确诊下肢深静脉血栓。由于及时发现、及时治疗和有效护理,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7例患者全部治愈,没有出现肺栓塞等并发症。

2 病因分析

2.1 脑出血或重型颅脑损伤后为降低颅内压增高及防止进一步的脑出血,通常给予甘露醇、速尿、激素、止血药治疗,这些药物的应用可造成血液浓缩;且甘露醇、激素刺激血管壁,易形成静脉炎,将进一步使静脉内膜损伤;同时为防止脑水肿加重,需限制病人的摄入量,也造成血液浓缩;重型颅脑损伤一旦出现下丘脑功能障碍,则造成患者高热、高血糖、尿崩、应激性溃疡等症状,增加血液黏滞度,造成血液高凝状态。

2.2 神经外科患者,尤其是进行开颅术后的患者,有很多诱发DVT的危险因素,如全麻手术时间长、头高脚低,或者是偏瘫或昏迷病人卧床时间长,下肢活动减少,下肢静脉失去肌肉泵作用,血管舒缩反射减弱,导致下肢血流速度缓慢。病人血流缓慢,在静脉瓣窦处形成涡流,瓣膜局部缺氧引起白细胞粘附因子表达,白细胞粘附及迁移,促进血栓形成。

2.3 为了提高危重病人的救治成功率,方便治疗,患者多选择深静脉置管,而股静脉置管导致股静脉内膜损伤,可引起多种具有生物活性的物质释放,启动内源性凝血系统;同时静脉壁电荷改变导致血小板凝聚、粘附从而形成血栓。颅脑损伤的应激反应使儿茶酚胺分泌增加,以致血小板聚集性增加,应激时血浆中凝皿因子Ⅷ、纤维蛋白原和血小板增多,从而使血液凝固性增强,促使血栓形成。

3 预防措施

3.1 住院患者评估。评估哪些患者有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的高危因素,如:手术后患者、肢体偏瘫、长期卧床、高龄、应用止血、脱水剂、深静脉置管以及输液针的长期留置等使静脉受损的因素,这些患者是临床观察的重点。

3.2 加强健康教育。通过评估后,对于深静脉血栓发生的高危患者及家属讲解深静脉血栓的发生原因、后果,讲解肢体活动的重要性,指导患者正确的活动方法,说明低脂低胆固醇免辛辣易消化饮食对预防血栓形成的作用,保持大便通畅,并严格戒烟,避免尼古丁刺激引起静脉收缩[1]。

3.3 早期肢体活动。昏迷患者或者偏瘫患者由于长期卧床,应适当抬高下肢,以利于下肢静脉回流;定时更换,按摩肌肉,早期进行肢体的被动运动;利用四肢血液循环泵,以促进患肢血液循环。

3.4 注意保护静脉。长期卧床输液的患者要注意保护静脉,避免在同一部位、同一静脉反复穿刺;提高穿刺成功率,以免局部血管严重损伤,反复穿刺3次失败不宜重复,否则并发症将成倍增加[2],输注刺激性强的药物要注意确保液体不可外渗,可能时尽量稀释液体,并尽量避免下肢静脉穿刺,尤其是瘫痪侧肢体的静脉置管;静脉留置输液时应适当热敷输液侧肢体,以促进血液循环。

3.5 加强观察临床护理工作中应加强巡视,除观察肢体活动情况外,还应注意观察肢体有无肿胀、疼痛,皮肤色泽、温度等,若有异常,特别是发现有并发深静脉血栓的可能时,及时通知医生采取措施,并做好护理记录及交接班。

4 深静脉血栓的护理

4.1 患肢的护理。急性期患者应卧床1~2周,患肢抬高15°-30°,应用50%硫酸镁湿敷,以利于静脉回流;下肢深静脉血栓附壁血栓在1-2周内最不稳定[3],因此发生深静脉血栓的患肢2周内禁止按摩,防止血栓脱落并发肺栓塞;禁止患肢冷、热敷,禁止在室内吸烟,防止寒冷及尼古丁刺激引起静脉收缩;观察患肢肿胀的程度、皮肤颜色、肢体温度、足背动脉搏动情况,每日定时测量双下肢同一平面的周长并记录。当皮肤颜色逐渐红润、肿胀逐渐消退时,说明缺血症状得到改善。

4.2 基础护理。保持床单位整洁,经常更换受压部位,使用气垫床;注意患者的保暖,防止室温过低致血管痉挛,室温宜保持在25℃左右;输液时尽量避免在下肢进行,静脉留置针72-96小时更换一次,穿刺部位发红时应重新穿刺;使用康惠儿透明贴保护静脉;可以选择颈内静脉置管及上肢静脉留置针。

4.3 出血的观察。溶栓治疗最常见的并发症是出血。溶栓治疗前,应了解患者有无出血性疾病病史,治疗中密切观察患者有无出血倾向,如穿刺部位皮肤有瘀斑、齿龈出血、大小便常规化验潜血阳性等都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

4.4 并发肺栓塞的护理。密切观察患者,如有突发的胸痛、咳嗽、咯血、呼吸困难、脉搏增快等表现,应考虑并发肺栓塞的可能,应立即报告医生,采取使患者平卧,避免深呼吸,同时吸氧,减少用力过度等一系列护理措施。

4.5 功能锻炼。患肢肿胀明显减轻、疼痛消失后可逐渐恢复肢体功能锻炼,适当按摩以增强肌肉收缩,加速静脉血液回流;能下床的患者应先站立后慢慢行走,注意要循序渐进,不可操之过急。

5 疗效判断标准[4]

5.1 治愈。症状体征消失;长时间站立或行走后肢体无肿胀;血管彩超检查:深静脉通畅且无返流。

5.2 好转。症状体征消失;长时间站立或行走后肢体轻度肿胀;血管彩超检查:深静脉通畅但瓣膜功能被破坏,有轻~中度返流。

参考文献

[1] 林承怀,林庆喜.重型颅脑损伤后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因素分析及预防.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2011,16(1):45-46

篇2

1.1对象

以本院的神经外科护理单元为研究对象,包括神经外科护理单元的护士长和其下属全部的护士,共26人。

1.2方法

1.2.1护理管理方法

2014年7月—2014年9月以传统口头传递模式进行护理信息传递(使用前),2014年10月—2014年12月以微信传递模式进行信息传递(使用后)。由神经外科护理单元护士长创建微信群,邀请其下属的所有护士加入群聊。护士与护士之间,护士长和护士之间随时随地双向交流。运用群聊上传护理控制方面、需改进的地方、下达的通知、每日护理记录(护理部各种会议或者讲课安排,轮班等)、心得体会、护士之间心意(误会的解除、医院好人好事宣传、互相之间节日问候、工作时间调整)、学习交流(护理学习资料、个人经验交流、提醒警告、建议、新知识、新技术分享等)。上传形式可以多样化,除了传统的文字以外,像语音、图片、视频等均可。护士长每日在群里发起群聊,进行互动交流,使信息及时化,共享化,提高护理质量和工作效率[2]。

1.2.2评价标准

护士重要信息知晓率以每月进行重要事件(包括医院、护理部、科室)内容考试,以百分制形式计算,取全科人员的考核均数。护理防范及改进措施执行率以医院护理部每日护士长夜查检查分值作为考核标准。本周重点工作的完成率以医院发放的护长手册中的每周质量控制作为评判标准。护理质量检查平均分取每月护理部质量控制检查分值的均值。护理不良事件包括压疮、坠床、跌倒、烫伤、给药差错等。

1.2.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使用后护士重要信息知晓、护理防范及改进措施执行、本周重点工作的完成、护理质量检查平均值高于使用前。见表1。使用前发生了3例护理不良事件(皮肤烫伤1例,院内压疮1例,给药差错1例),使用后发生了1例院内压疮,使用前不良事件发生率高于使用后。

3讨论

神经外科病人的发病都具有突发性,变化性,病情还十分的危急。所以神经外科的护理单元的工作责任十分重大,工作量十分大,风险性随之而增长。所以,神经外科的消息的传递比起其他科需要更加及时。特别是,护士因为有倒班制,所以口头转达就显得十分浪费时间而且效率低下。但是,在投入了微信的使用了之后,神经外科的工作的各方各面都有了很大的提高。主要就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3.1新信息、技术以及经验总结的交流平台

神经外科的护士常因为工作繁忙以及倒班制的缘故,对科室的最新动态了解不足,对于医院的最新的文件精神也没有充分把握。护士与护士之间的经验交流也十分地贫乏,知识与技术难以更新。但是,有了微信之后,护士们获得院级和护理单元的消息更加及时和方便了。医院最新的文件精神,科室临时通知或者工作任务等都可以一键掌控了,避免了工作上的误差[3]。护士们在朋友圈积极分享自己参加的各种学术交流活动,晒出自己的工作经验等有利于护士之间的互相学习,共同进步。此外,上传形式可以多样化,除了文字以外,像语音、图片、视频等均可。多样化的方式使得护士们减轻了护理工作的枯燥与无聊,有利于身心的放松。在学习之余轻松,在轻松的氛围中学习。

3.2提高了人人都是管理者的理念及参与管理的意识

管理工作往往都是护士长事事把关,亲力亲为。护士基本很少意识到大家是集体中的管理者,人人都有管理权。所以,护士长的工作往往十分繁多,管理效果也是差强人意。但是,自从微信群建立了之后,护士的主人翁意识大大提高,人人都主动参与到科室的管理工作中。对于出现的各种问题都能积极地上报,如仪器安全管理,病房、危重病人统一管理、管道护理、备用品等出现的问题。今年,本科室还在上级部门的检查中,护理质量名列前茅[4]。

3.3科室呈现和谐氛围,人性化特点突出

篇3

颅脑损伤是一种常见的创伤性疾病。近年来人们发现亚低温治疗在避免了深低温不良反应的同时,具有很好保护脑功能作用,已广泛应用于颅脑损伤的治疗。特别是特重型颅脑损伤的救治。本资料报道我院2007年5月~2008年8月收治的10例GCS评分3~5分特重型颅脑损伤病人亚低温治疗的临床结果及护理方法。

资料与方法

临床资料:男7例,女3例,年龄15~72岁。受伤原因,车祸致伤6例,坠落伤3例,重物打击伤1例。GCS评分3~5分。其中2例术前呼吸停止1小时,脑挫裂伤合并颅内血肿5例,硬膜外血肿院前救治时间超过12小时3例。治疗方法;必要时颅内血肿清除,去骨瓣减压术;心电监护及颅内压监测;降颅内压等对症治疗;气管切开,亚低温治疗;加强基础护理,积极防治并发症。

亚低温治疗及护理:10例病人在实行亚低温治疗前均处于昏迷状态。其中8例气管切开加亚低温治疗,2例气管插管加亚低温治疗。亚低温治疗方法:采用全身半导体降温仪与冬眠合剂(09%生理盐水500ml+氯丙嗪100mg+异丙嗪100mg)静滴,维持24小时,根据病人的体温,心率,血压,肌力等调节速度和剂量,使体温在10小时内降至肛温32~34℃,采用机械通气,其中3例采用通气模式辅助通气,7例采用同步呼吸模式,颅内压降至正常24小时后停止亚低温治疗。亚低温治疗的时间一般3~5天。复温的方法多采用自然复温法,约每4小时复温1次,在12小时以上使体温恢复至37℃左右。

亚低温治疗的其他相关护理:保持呼吸道通畅,加强基础护理,预防压疮及冻伤,每日监测血气分析、血糖、电解质2次,密切观察病人的生命体征,注意颅内压的变化。ICU的护士要熟练掌握降温仪、呼吸机、颅内压监护仪、多功能监护仪的使用方法。

结 果

本组10例,死亡4例,病死率为40%,恢复良好的3例,重残3例,与2002年1月~2003年4月的病死率73%相比下降了178%。

讨 论

特重型颅脑损伤(GCS评分3~5分)治疗仍是神经外科的一大难题。亚低温治疗对特重型颅脑损伤具有肯定的治疗效果,可以明显地降低致死率和致残率。但亚低温对脑保护的确切机制尚不十分清楚。

国内外文献报告包括以下作用:降低脑耗氧量,减少乳酸堆积;保护血脑屏障,减轻脑水肿;抑制内源毒性物质对脑的损害作用;减少钙离子内流,阻断钙对神经元的毒性作用;减少脑细胞结构蛋白破坏,促进脑细胞结构和功能修复;综合上述作用,亚低温治疗方法给特重型颅脑损伤的病人带来了希望。

结合经验总结如下:亚低温治疗能明显地改善特重型颅脑损伤的预后;亚低温治疗应尽早实施;治疗时间以3~5天为宜;正确掌握亚低温治疗的方法与复温方法;治疗期间应严密观察病人的生命体征,针对每一个病人的具体情况进行精心的护理;掌握好冬眠合剂的使用方法;积极预防并发症。

篇4

【中图分类号】 R749.0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8231(2011) 07-0411-02

采用立体定向手术的方法对患有难治性精神病的患者进行治疗是目前国内外应用比较广泛的一种治疗方法,许多专家学者认为该治疗方法是对患有难治性精神病的患者进行治疗的一种最有效手段[1]。为了对采用立体定向手术的方法对患有难治性精神病的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的相应的护理体会进行总结,为今后临床为该类患者提供更有针对性的护理服务,使患者的手术的成功率得到有效保障,使患者的住院时间和恢复期显著缩短,提供一些比较有参考价值的资料,我们进行了本次研究。在研究的整个过程中,我们抽取78例在我院就诊的接受立体定向手术的难治性精神病患者病例,在整个治疗过程中对患者进行有针对性的护理,对护理的具体措施和相应和体会进行总结。现将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在2008年5月至2011年5月三年时间里,抽取78例在我院就诊的接受立体定向手术的难治性精神病患者病例,患者年龄在22至68岁之间,平均年龄41.2岁;其中包括32例男性患者和46例女性患者;患者病程在2至25年之间,平均病程11.1年;两组患者的所有自然资料,没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可以进行比较分析。所有患者在接受治疗前,均经过相关的临床检查后确诊,并由患者本人或家属在同意书上签字。

1.2方法

对抽样中的78例患者采用立体定向手术的方法进行治疗,在整个治疗过程中对患者进行有针对性的护理,对护理的具体措施和相应和体会进行总结。

2结果

经过我在术前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和术前准备,术后进行的病情观察、创口观察、基础护理、并发症护理,所有患者的手术均顺利完成,并在预计的时间内康复出院。

3护理

3.1心理

护理人员应尽可能多的主动热情地与患者进行谈心,对他们的心理状态与思想负担进行充分的了解,对其心理病机进行认真分析,尽快取得患者信任,这样能够获得一些患者过去从未透露过的与该病发展有关的资料信息。以诚恳和关切的态度与患者进行接触,对精神因素在手术过程中重要性向其讲解,鼓励患者自主调整情绪,以便对手术进行积极配合。应使患者知道,心理和生理因素对目前症状都会产生非常大的影响,因此,进行多方面的评估与综合心理干预是十分必要的。

3.2术前准备

在进行手术之前对患者进行各项检查,主要包括心电图、脑电图、MRI、CT及血常规、血生化、凝血功能等;对患者的全身情况、药物过敏史情况、女性患者的月经史情况进行了解;预防患者出现感冒症状,训练患者在床上进行排便;在手术的前1天备皮,对患者的头部是否有毛囊炎及头皮破损现象进行观察,沐浴更衣,做好药敏试验,在手术前的8h要保证患者禁食、禁水[2]。

3.3病情观察

术后将患者安置在监护室,对患者的心电变化进行监护,对生命体征进行检测,对意识、瞳孔、四肢活动的具体情况进行严密观察,并做好详细的记录[3]。

3.4创口观察

严密观察患者创口的渗血、渗液的具体情况,如过出现渗血、渗液比较多的现象要及时向医生报告。患者在术后经常会出现创口处头皮搔痒的症状,为防止患者手抓敷料,给患者适当保护约束,并做好解释工作。

3.5基础护理

术后患者要保证卧床休息,对于生活不能自理的患者,要帮助其解决一些问题。保持患者大小便的通畅,嘱患者勿用力排便,以防止出现颅内压增高的现象。对留置尿管者,要注意保持导尿管的通畅性,每日对会阴进行清洗。定时协助患者翻身,对其皮肤受压情况进行检查,防止出现压疮[4]。

3.6并发症护理

在手术结束之后,要时刻防止患者出现尿失禁、高热、动作增多、肢体肌力下降、出血、构音障碍、头痛、恶心、呕吐、烦躁等并发症[5]。

4体会

对采用立体定向手术的方法进行治疗的难治性精神病患者在治疗的过程中对患者进行有针对性的护理,可以保证患者的手术顺利完成,使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显著提高,并可以使患者的住院时间和恢复期显著缩短,在今后的临床护理工作中应给予充分的重视。

参考文献

[1] 王晓峰,林志国,闫志钧.立体定向多靶点联合毁损治疗顽固性精神病[J].立体定向和功能性神经外科杂志,2007,17(3):148-149.

[2] 中华医学会精神科分会.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CCDM-3)[M].第3版.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75-76.

篇5

【中图分类号】R6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8-0427-01

1 保持呼吸道畅通,维持有效的血氧饱和度,防止肺部感染

1.1 正确使用呼吸机,严密观察呼吸机的工作状态,保证呼吸机正常运行。随时监测患者的血氧饱和度。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并配制(NS30ml+地塞米松50mg+GM8万μ+α糜蛋白酶)药液,气道内注入2ml/q2h,呼吸有所改善时,用相同的药液气道超声雾化3-4次/d。

1.2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昏迷时间长,舌根后坠,痰多,不易吸出,按常规处理无效,通常用气管切开术。这样,便增加了肺部感染的环节。护理上应注意:(1)除常规护理外,严格无菌操作技术,保持气管导管所盖纱布的湿润度,维持空气湿度在50-60%;(2)吸痰时动作轻柔,保持吸痰管无负压送入呼吸道,减少对气道黏膜的刺激,由浅入深避免吸痰管上、下反复,每次时间<15分钟,而且仅量将痰吸尽,减少吸痰次数;(3)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多安置在抢救室,因患者多,开放时间长,易污染,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尽早将其转出抢救室,严防肺部交叉感染。

1.3 患者在意识清楚后,因剧痛,不愿自行排痰,我们就需耐心反复的知道患者掌握有效的咳痰技巧,让患者反复深呼吸后聚拢双唇,然后呼气,用双手帮助患者按压上腹部或两季肋部,增加胸内压力,触发咳痰,早日恢复正常的呼吸功能,争取提早封管的时间。

2 严密观察患者神志、瞳孔、生命体征、肢体活动的变化,做好专科护理

2.1 病性动态观察,定时测量生命体征及患者意识、瞳孔及肢体活动的变化,特别是神经系统的变化。如发现患者意识障碍加深,呼吸困难,呕吐加重,可能有颅内高压,脑危象情况发生,应立即抬高床头15°~30°,做相应的对症处理,并报告医生。又如血压升高,脉搏减慢,甚至伴呕吐,应立即通知医生做脱水降压处理,防止脑疝发生。

2.2 加强脱水药物的合理应用,降低颅内压,可用20%甘露醇及白蛋白交替使用,准确控制输液滴速,以免颅内压聚增。患者常因肺部感染出现的呼吸困难,肢体瘫痪,应激性消化道出血、高热等,可能是颅内压增高的伴随症状,所以我们都应做好相应的护理。

2.3 严格控制探视,定期消毒病房,保持外耳道及鼻腔局部的清洗,CSF耳漏者卧向患侧,枕下铺无菌纱布垫,鼻漏者,给予半卧位,易冲洗堵塞鼻腔,遵医嘱合理使用抗生素,置一脱脂棉球于外耳道或鼻腔,估计漏出的CSF量。

2.4 保持头部引流管通畅并妥善固定,注意引流高度,防止折叠压迫,每日更换引流管保持无菌操作,观察引流液的颜色、性质及量,并记录,遵医嘱使用止血药,保持伤口敷料干燥固定。

(1)脑室引流:引流袋高于侧脑室10~15cm,以维持正常颅内压,术后3~4d拔管;(2)创腔引流:术后24h内,引流袋放置于头部创腔袋一致的位置,以保持创腔一定的压力,术后24h或48h后逐渐放低引流瓶,以期较快引流出创腔积液,术后3~4d拔管;(3)硬膜外引流:按负压引流袋压力不可太大,尽量引流硬膜外及皮下液体,术后1~2d拔管;(4)硬膜下引流:一般为慢性硬膜下血肿引流,采用头低足高位,引流袋低于创腔30cm,为了加强引流效果可让患者吸气球;(5)脓腔引流,充分引流,尽快流出。

3 加强营养支持,增强体质,提高机体免疫力

3.1 患者入院早期,均属昏迷禁食病人,严重创伤,高热,应激状态,使机体代谢高,只有通过全胃肠道外营养提高患者的营养状况,提高抢救的成功率。

3.2 胃肠道营养,由于长期使用静脉营养液可致胰腺和胃肠道黏膜废用性萎缩,可使其胃肠功能和胰腺功能下降,在病情许可时,尽早使用肠内营养,以菜汤、果汁等先少后多,防止营养不良和消化不良。待意识好转后,我们可给高蛋白、高维生素、富纤维及低脂肪食物,变换花样,鼓励患者少食多餐,补足营养。

3.3 加强基础护理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并发症多,治疗手段多,使用药物复杂且时间长。各种留置管道多,存在大量繁琐精细的护理工作需要我们高质量的完成,稍有疏忽,都可导致不可设想的后果。

3.4 加强口腔护理,防止真菌产生,做好各项生活护理,加强肢体功能锻炼及语言能力恢复。保护血管,做到一针见血,尽量使用留置针。输液时防止药物渗出血管,引起皮肤肌肉坏死。

3.5 保持大小便通畅 出现便秘时,可适当服用石蜡油,番泻叶等缓泻剂,避免用力通便,禁止大剂量或高压灌肠,以防腹压增高,引起颅内压聚增,发生脑疝。

4 做好患者及家属的心理护理,清除其紧张、焦虑心理

篇6

选择我院在2013年1-12月收治的200例手术患者,其中男112例,女88例,手术类型包括:神经外科、普外科、骨科、妇科、产科等。年龄35~78岁,平均年龄53.7岁;住院时长3~7d,平均5.4d。将患者随机平均分成两组,每组100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住院时间均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术前,由手术室派专人至病房进行术前访视。对照组患者手术前进行口头宣教,内容包括术前准备、术中配合、术后注意事项。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口头宣教后并发放手术室护理术前访视宣教单,两组患者术后满意度进行问卷调查。术前访视宣教单设计内容包括:(1)患者手术前做好的准备:①手术前1d沐浴更衣,保持清洁皮肤,减少感染发生。②成人病员于手术前12h禁食、4h禁饮;婴幼儿及特殊情况听从医生指导。③本着对患者安全负责任的态度,要求并检查其取下假牙、发夹、假发、隐形眼镜、戒指、耳环、手表等金属物。④术前请做好个人卫生(刷牙、洗脸、梳头等)便于术中观察病情。⑤术前排尽大、小便(留置尿管除外)。⑥保证手术室清洁环境,最低限度的减少感染,术晨贴身穿好病员服,并尽量不要将自己的衣裤带入手术室(手术间温度22~25℃)。⑦不要将贵重物品及现金带入手术室。⑧准备好术前的影像学检查资料等,以便带入手术室。⑨如有家属随同,建议在等候区等待,医生在有特殊情况出现时,会及时与家属取得联系。(2)进入手术室:①做好以上准备,在手术当日接患者入手术室。②进入手术室后,再次核查患者的姓名、手术部位及住院科室等,嘱咐患者充分配合。③有序地为患者进行常规手术准备,若患者出现不适,应及时给予处理和解释安慰。包括:为保证手术安全的需要,护理人员通常会选择较大口径静脉留置针;为防止患者坠床,需进行适当的肢体约束,请患者配合;留置导尿根据手术需要而定。④麻醉医生会有序地进行麻醉前准备,包括:胸部粘贴电极片;手臂上会缠绕上测血压的袖带;手指上会安上血氧饱和仪探头;若行腰硬联合麻醉或硬膜外麻醉,需患者配合医护人员的吩咐,躺好。(3)术后注意:①手术结束后,有护理人员及时送患者回到其亲人身边。②将患者带入手术室的物品随患者一道返回病房(如:病历、摄片、病员服等)。③术后,如果患者的手术部位安置了引流管,应嘱咐患者小心翻身,避免滑脱。④术后回病房,嘱咐患者多注意休息。

1.3统计学处理

统计结果运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计量数据采用(x±s)表示,各组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根据患者出院后跟踪随访的调查结果显示,实验组满意84例,一般满意14例,不满意2例,总满意率98%。对照组满意65例,一般满意26例,不满意9例,总满意率91%。两组经统计学分析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由于手术室护理术前访视宣教的内容较多,口头宣教后有统计学意义。患者不一定全部记住,或者当时记住过后又忘记,如果造成术前准备不充分,会使患者心理紧张,手术配合不好,影响手术质量。发放术前访视宣教单,患者可反复查看,避免遗漏,对术前准备的操作心中有数,减少恐惧、紧张情绪,有利于手术的顺利进行。因此,手术室护理术前访视宣教单效果有助于患者心理护理、术前准备、术中配合、患者预后等诸多方面。

3.1患者心理护理

在进行术前访视时,护士需将手术室护理术前访视宣教单详细向患者介绍,使患者对手术有充分认识,有效做好术前的准备工作,缓解患者焦虑和不安情绪。经过多年的临床经验总结,笔者可以得出,即将要手术的患者,通常由于对自己病情的不确定性和面对手术室的陌生环境,会处于紧张、焦虑、不自信等状态,手术风险意识对患者造成了很大的心理负担。这些不利因素,对手术是没有任何好处的,间接影响了患者的术后康复。

3.2患者术前准备、术中配合

对麻醉医生和手术室护士的操作做到心中有数,以最佳的状态配合手术,有利于手术的顺利进行。

3.3患者预后

手术是外科治疗的重要手段,手术创伤、麻醉及疾病本身可通过一系列反应,引起人体生理功能紊乱,不同程度心理压力,从而削弱机体防御能力以及对手术本身的耐受力,直接影响手术预后。手术室护理术前访视宣教单教会了患者正确看待手术,更有利于患者恢复。

篇7

高血压脑出血是由于脑内动脉、静脉或毛细血管破裂引起脑实质内的一种自发性脑血管疾病,又称出血性脑中风或脑溢血[1],致残和死亡的主要原因是颅内占位及出血本身对脑及血管损害[2]。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具有创伤小、操作简单、手术安全性高等优点[3],有效的围手术期护理措施可以大大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以及病死率,现将我们的围手术期临床护理经验总结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为我院2010年1月~2014年6月应用微创清除术治疗的48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其中男性患者30例,女性患者18例,患者年龄31~81岁,平均(62.5±7.6)岁。其中基底节出血24例,破入脑室8例,小脑出血1例,丘脑出血2例,脑叶出血11例,其他部位出血10例。出血量25~90 ml,平均(44±10.5)ml,其中合并消化道出血4例,肺炎9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2例,均无压疮发生,本组患者发生再出血5例,48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中,治愈30例,有效13例,无效5例。

2围手术期护理

2.1术前护理

2.1.1术前准备 术前患者头部备皮,拍颅脑CT常规进行血常规检查、肝肾功能、凝血功能以及HIV、HCV、梅毒检查等,准备常规急救用药,入院后给予持续心电、血压监测,术前每隔30 min~1 h密切观察患者意识、瞳孔、血压、脉搏、呼吸的变化,密切注意患者的病情变化,有专人看护,患者绝对卧床休息,避免头部快速或剧烈转动。昏迷患者取头偏向一侧的平卧位。保持呼吸道的通畅,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呕吐物。保持大便通畅,如发现血压升高,瞳孔不等大,意识障碍,要及时进行相应的治疗。

2.1.2心理护理 护理人员要详细了解患者的疾病史以及患者的疾病现状,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对于昏迷的患者,向家属详细的介绍此病术前、术中、术后的可能出现的问题,要做好家属的心理工作,取得家属的信任,积极配合手术的实施。对于意识清醒的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使患者消除对此病的恐惧、焦虑及认识的误区,使患者以积极地心态配合治疗和护理。

2.2术后护理

2.2.1生命体征观察 术后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的变化,每15 min记录1次,注意患者意识障碍的程度及变化情况;特别注意患者瞳孔的大小、形状及光反射的变化;注意调控血压,一般控制在160/90 mmHg左右,防止血压过低导致脑缺血,或者过高导致再出血的发生率增加。

2.2.2引流管的护理和观察 术后引流管自然放置在床头低于血肿水平,保持引流管通畅,在护理的过程中防止引流管扭转、拔脱。引流管发生堵塞,一定要注意挤压引流管的方向和手法,遵医嘱每6 h向脑内血肿腔内注入尿激酶注意严格无菌操作,外出检查时先夹闭引流管以防逆流;造成逆行性颅内感染[4-5],并准确记录引流量、颜色、性质。引流液颜色鲜红、引流量明显增多时,应立即报告医生处理;引流管一般留置3~5 d后拔出,拔管前先做闭管试验,注意患者引流管处敷料有无渗出以及意识、瞳孔、生命体征变化。

2.2.3压疮的预防护理 长期卧床患者应用气垫床定时翻身,易受压部位按摩,促进局部血液循环,防止压疮。保持尿道口、会阴清洁,在进行插导尿管操作时严格无菌操作原则,避免引流管的折叠、扭曲,避免尿液逆流。

2.2.4消化道出血的护理 术后要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变化,注意患者的腹部情况,判断是否有消化道出血;尤其需要注意患者大便的性质、颜色,避免刺激性食物及生、冷、硬食物。如果发现有黑便或柏油样便,应及时送检,并通知医生及时给予处理。

2.2.5呼吸道的护理 患者由于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意识障碍、咳嗽、吞咽反射的减弱造成呼吸道黏膜屏障受损,造成肺部感染、气体交换障碍和低氧血症等[6-7]。做好口腔护理,对气管切开的患者,持续气管内泵入沐舒坦;要求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气道湿化,雾化吸入4次/d,避免过度刺激,吸痰时动作要轻柔;进行鼻饲的患者,鼻饲前抬高床头30°~40°后再进行鼻饲,鼻饲后半小时内避免进行吸痰、翻身等操作,预防误吸。

参考文献:

[1]禹小杜.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微创治疗的临床观察[J].当代医学,2012,18(2):80-81.

[2]张宇瑁,永祥,郭庆章,等.微创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观察[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2,20(1):125-126.

[3]韦龙祥.微创术治疗30例高血压脑出血分析[J].广西医学,2004,26(4):580-581.

[4]刘宏雨,侧脑室引流在68例脑室出血患者中的应用及护理[J].中华护理杂志,2005,1(37):616-617.

篇8

临床上对于鼻饲相关性并发症原因和预防有着不同的认识和观点, 许多学者对其进行了多方面研究, 现将国内外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1 鼻饲主要并发症及原因

鼻饲常见并发症主要包括机械性、感染性、胃肠性及代谢性四个方面, 临床常见食物返流、误吸、胃潴留、腹胀、腹泻、管道堵塞等[1]。误吸属于感染性并发症, 是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已有研究表明意识障碍、消化道神经肌肉功能下降、胃残余量过高、胃排空延迟等是引起胃潴留、食物返流的主要因素。另外鼻饲速度过快或不当、鼻饲量过大、时间上过于频繁也是发生鼻饲返流误吸的重要原因。

2 鼻饲与返流误吸的影响

鼻饲时不当是引发误吸的风险因素之一, 误吸可造成吸入性肺炎导致病死率增加, 脑创伤或脑卒中后误吸造成的肺部感染, 可损害呼吸功能, 加重缺氧, 继而加重脑水肿和脑损害。董春辉等[2]对15例患者1263次鼻饲采取不同床头角度观察发现, 床头角度

3 鼻饲量与间隔时间对胃潴留、腹胀的影响

重症患者对肠内营养不耐受的发生率高于普通患者[7]。其因意识障碍、消化道神经肌肉功能下降、胃排空延迟、贲门括约肌功能减弱, 容易发生胃潴留、腹胀等。胃潴留影响营养的吸收、利用, 直接影响肠内营养的效果, 而且增加了鼻饲患者误吸的危险[8]。长期以来鼻饲量及鼻饲间隔时间一般采用护理教科书统一规定, 即单次鼻饲量为

4 鼻饲速度与温度对腹泻的影响

鼻饲相关性腹泻的原因较复杂, 如营养液被细菌污染、 高渗、 输注速度过快, 患者对乳糖不耐受、肠蠕动亢进或营养液温度不适、 药物不良反应等。肠内营养的初期胃肠道容易激惹, 而且禁食时间越久, 肠内黏膜萎缩增加, 引起吸收不良, 腹泻是肠内营养过程中最常见的并发症, 发生率达62%。高艳红等[14]经验总结性文献提示:采取低流速、匀速喂养方式进行鼻饲, 并通过恒温器加热达到使营养制剂恒温, 能有效地预防腹泻的发生, 神经系统疾病短期(4周)肠内营养支持患者首选鼻饲管喂养并用营养泵控制输注速度[15]。王传湄等[16]对111例ICU接受肠内营养患者使用肠内营养引起腹泻相关因素的病例报告研究表明:肠内营养的量、速度、低蛋白血症、糖尿病4个因素与腹泻有相关性。使用肠内营养的量越大、速度越快, 腹泻的发生率越高。并提出通过:调节速度、控制温度、早期喂养、逐步加量、现配现用可有效降低腹泻的发生。刘西韶等[17]对110例鼻饲危重患者持续加温滴入营养液预防肠内营养相关性腹泻的随机对照研究显示, 通过恒温器自动控温, 保证了肠内营养液所需温度的恒定, 有利于患者胃肠功能恢复, 维持肠道及机体免疫机能, 有效地避免了患者腹泻。使用恒温器能使营养液温度控制在37~40℃, 避免食物温度过低对肠道的刺激而引起腹泻, 而且可以使营养液成分、质量不变有利于肠内营养的吸收。营养液缓慢匀速地进入消化道, 一方面符合胃肠运动形式[18] , 能促进各种营养成分缓慢均匀地吸收, 另一方面也能有效避免因食物过多、过快导致胃肠张力过高, 减少了肠内营养相关性腹泻的发生, 维护了胃肠黏膜结构的功能。传统的鼻饲方法, 通常采用注射推注, 这样输注的速度不能保证匀速, 另外, 重复开放性手工操作, 容易细菌污染, 造成细菌性腹泻。Gyorgy等[19]7项RCT共对525例肠内营养的患者, 实验结果发现, 使用连续性恒温泵入方法, 从小剂量、低浓度、低速度开始, 逐步增加剂量, 并以少量多次为宜, 使患者逐渐过渡到耐受期, 可以减轻腹泻发生率。

5 堵管的原因与预防

管道堵塞为管饲肠内营养的机械性并发症之一, 保持鼻饲管通畅是肠内营养成功实施的重要环节。顾爱红等[20]对80例重型颅脑损伤实施胃肠内营养的患者运用循证护理病例报告表明:营养液过于黏稠、输入速度过慢, 经胃给予不适当的药物常引起堵塞。保持鼻饲管通畅最重要是做好管道的护理, 冲洗管道1次/4 h, 每次用20 ml注射器行脉冲式冲管。由于营养制剂均偏酸性, 碳酸氢钠弱碱性可帮助营养凝块溶解, 故不能输通时可采用5% 碳酸氢钠冲管, 并将溶液置入导管中浸泡。胰酶也有助于营养凝块的分解, 有条件时可将胰酶溶于碳酸氢钠后冲管[21]。

综上所述, 鼻饲并发症在重症患者身上的发生及危害性在临床上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由于病情的复杂性和多样化, 临床上对于鼻饲相关性并发症原因和预防等方面进行了多方面研究, 但鼻饲并发症依然时常发生。这就提醒医务人员应该根据患者个体化采取适当可行的鼻饲方案, 尽可能减少并发症, 以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对于鼻饲置管方式、鼻饲、速度、方式、鼻饲量与间隔时间等方面选择与实施还有待于广大临床工作者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 付娟, 金瑾 , 买文洁.分析神经外科昏迷患者鼻饲反流误吸的原因以及护理对策.中国医药指南, 2013, 11(5):635-636.

[2] 董春辉, 马兰军, 张建华.卧床高龄鼻饲患者进餐与吸入性肺炎关系的探讨.中华护理杂志, 2001, 36(1):21-22.

[3]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临床护理实践指南(2011版). 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2011:13.

[4] James PM, Tracey AR. Detection of aspiration in enterally fed patients: arequiem for bedside monitors of aspiration. JPEN Parenter and Enteral Nutrtion, 2002, 26(6):S34-42.

[5] 陈鸿, 兰美娟.颅脑外伤昏迷患者鼻饲量及对返流误吸的影响.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10(6):130-131.

[6] 郑丽珊.脑卒中病人鼻饲与误吸的关系.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05, 7(21):77.

[7] Mentec H, Dupont H, Bocchetti M, et al. U pper digestiv et olerance during enteral nutrition in critically ill patients: Frequency, risk factors, and complications. Critare Med, 2001, 29(10):1955-1961.

[8] 焦鸿云, 郭聪桃.脑卒中后吞咽障碍与医院获得性肺炎的相关性. 神经疾病与精神卫生, 2007, 7(4):298-299.

[9] 姚济荣, 张彤, 张国平, 等.老年人脑卒中后昏迷患者单次鼻饲量与吸入性肺炎发生率的关系.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 2012, 20(1):160-161.

[10] 张燕燕, 黄美香.单次鼻饲量及间隔时间对老年患者的影响. 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 2009, 31(3):524-525.

[11] 周策, 黄梓凌.长期鼻饲匀浆膳食的老年患者鼻饲模式的研究.中华护理杂志, 2007, 42(10):869-871.

[12] Metheny NA, Schallom L, Oliver DA, et al. Gastric residual volume and aspirati on in critically ill patients receiving gastric feedings.Am J Crit Care, 2008, 17(6):512-520.

[13] 李萍, 王芳, 王海燕.不同鼻饲方式预防危重症患者胃肠道并发症研究.护理学杂志, 2010, 25(15):5-7.

[14] 高艳红, 王志燕, 杨丽, 等. 鼻饲管理流程在预防老年鼻饲患者误吸中的应用与效果.护理管理杂志, 2010, 10(2):125-126 .

[15] 宿英英, 黄旭升, 彭斌, 等.神经系统疾病肠内营养支持操作规范共识.中华神经科杂志, 2009, 42(11):788-791.

[16] 王传湄, 徐丽丹, 赖小燕. 加用益生菌肠内营养对预防COPD患者菌群失调性腹泻的临床观察.临床肺科杂志, 2010, 15(3): 332-333.

[17] 刘西韶, 刘建宏, 陈侃, 等. 微生态调节剂预防机械通气患者继发腹泻的临床疗效. 临床肺科杂志 , 2010, 15(6):797-798.

[18] 秦环龙. 管饲喂养发生误吸的危险因素及防治 . 肠内与肠外营养, 2003, 10( 4):244.

[19] Gyorgy Bodoky, Luiza Kent-Smith. Basics in clinical nutrition: Complications of enteranutrition. e-SPEN, the European e-Journal of Clinical Nutrition and Metabolism, 2009:209.

篇9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02.231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2-0166-01

黏膜下子宫肌瘤由于患者月经量多,月经不规则,经期延长、白带增多,易造成患者继发性贫血、反复流产及不孕,而利用宫腔镜器械切除黏膜下子宫肌瘤,具有不开放腹部、损伤小、出血少、恢复快,可以保留妇女的子宫脏器及生育能力,深受患者及医生的欢迎[1]。我院自2011年6月至2013年10月采用宫腔镜电切除术治疗黏膜下肌瘤患者14例,现将手术护理配合经验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院2011年6月-2013年10月采用经宫腔镜电切除术治疗黏膜下子宫肌瘤14例,年龄24~51岁,平均年龄41.3 岁,手术时间30~70 min,住院天数4~7天,手术全部成功,无并发症发生。

1.2 手术方法。患者在硬膜外麻醉或静脉麻醉下(本院均采用静脉麻醉)完成手术。麻醉后取截石位,常规消毒、铺巾,宫颈扩张至10-12号,置入电切镜,通过内镜观察宫颈、宫腔内及两侧宫角的情况。用电切环慢慢切除肌瘤组织,至肌瘤切面与正常宫壁平行为止。残余部分可用活检钳或应用宫缩剂,借助子宫肌层的收缩将瘤体挤向宫腔,然后将其切除。用水冲出组织碎片,较大的组织碎片用活检钳取出,术后视情况放置带气囊的硅胶管(预防宫腔粘连),并常规留置导尿管。

1.3 结果。本组所有患者手术过程顺利,无1例出现因护理差错导致手术时间延长或发生并发症,均安全返回病房。

2 手术配合

2.1 术前准备。

2.1.1 心理护理。患者术前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紧张与焦虑,手术前1天由巡回护士携带“术前访视温馨提示单”至病房访视患者,阅读病历资料了解病情,向患者及家属介绍手术室的环境,详细说明手术过程、手术特点、麻醉方法等,认真解答患者及家属的疑问,消除其顾虑,使患者以最佳的心理状态迎接手术。

2.1.2 器械设备及物品准备。器械物品准备包括宫腔镜监视器、内镜的冷光源和主机、高频电刀、膨宫装置、宫腔镜手术器械、宫腔镜包、布类包、床旁B超机、电切灌洗液数袋,10%浓氯化钠60ml+0.9%氯化钠90ml(备用)。

2.1.3 患者的准备。患者手术时间一般选择在月经干净后3-7天内为宜,术前完善各项体格检查,以排除手术禁忌证。术前晚、术晨用“米索前列醇片”200ug塞肛,以软化宫颈,术日晨禁饮、禁食4~8h,做好阴道和肠道准备。

2.1.4 患者入手术准备室的接待及护理。宫腔镜器械用低温等离子灭菌,宫腔镜包、布类包用压力蒸汽灭菌。术前接通电源,调试机器,检查整套设备是否正常运转,同时备好3 000 ml/袋的电切灌洗液作为膨宫介质。

2.2 术中配合。①本组14例患者均采用静脉麻醉,麻醉前先建立一条静脉通道,取膀胱截石位,头高臀低,头部抬高约25°,腿架高度以患者窝的自然弯曲下垂为准,两腿宽度为生理跨度(45°)给患者双腿套上棉腿套,在窝处垫棉垫,并用约束带将膝部轻轻固定于腿架上,将一次性负极板贴在大腿中下1/3处,并与皮肤完全接触,防止灼伤。②常规会消毒铺巾,将一张45*45cm带管袋的神经外科切口膜贴于孔巾外面,并将管袋末端置于带刻度的引流瓶内(便于准确记录排出量)。正确连接各种仪器导线及操作部件,接通电源使之处于工作状态。调节监视器对比度和清晰度。调节冷光源亮度,保持亮度适宜。③术者放入窥阴器,用扩宫棒由小到大逐渐扩张宫颈至能容纳宫颈镜外鞘(一般扩到10~12号)。④将电切灌洗液挂于输液架上,连接好膨宫管道,根据医嘱设定宫腔压力和水流速度,一般膨宫压力设定为100~120 mmHg,流速为200~400ml/min。⑤在视屏监视下,术者先观察宫腔内病变,再观察瘤体大小、部位、蒂的情况。先用电切环切除瘤体,再用电切环或电凝球止血。对于肌瘤阻挡,内镜不能置入宫底或肌瘤较大时,可采用术中B超进行监视,以清楚的显示宫腔方向、宫腔占位性病变及子宫壁厚度。巡回护士根据手术需要调节电刀强度,电刀输出功率为60~100W,电凝为40~60W。保留好手术标本,以供病理检查。⑥手术过程中,严密观察灌洗液的出入量,严防空气进入。如手术时间 >30分钟,则根据医嘱抽取动脉血查血气分析,并给予呋塞米20mg静注;如出现水中毒,则用10%浓氯化钠60ml+0.9%氯化钠90ml静脉滴注。⑦术中注意保暖,严密监测体温的变化。手术过程中持续膨宫,热量易散失,从而导致低体温的发生。体温过低导致凝血因子活性降低,影响凝血功能,出血量增加,使切口感染和心血管的并发症增加[2]。

3 讨论

术前必须保证器械、设备、用物准备齐全并确保性能良好,熟练掌握各仪器的性能、使用步骤、连接方法和注意事项,同时要掌握术中各种简单故障的排除方法,这样才能保证手术顺利进行。

宫腔镜电切术虽是小手术,但也存在着潜在的危险,要认真做好术中监护,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术中并发症主要包括:①静脉空气栓塞:其原因为术中电切子宫内膜造成子宫肌壁深层大静脉窦的开放并与外界相通,外界的空气可被吸入静脉循环。主要表现为烦躁、呼吸急促、发绀、血氧饱和度降低、心前区听诊有水泡音[3]。②水中毒:是由于大量膨宫介质短时间内被吸收造成稀释性低钠血症,并由此诱发心、肺、脑功能失常[4]。所以手术过程中尽量采取低压灌注,进入体循环量不应超过1000ml,手术时间尽量控制在1 h之内,护士要将灌注水量和排出水量及时报告医生。术中要注意观察患者面色、脉搏、呼吸、血压、血氧饱和度及不良反应,及时发现患者的异常情况;③心脑综合征:又称人流综合征。因扩张宫颈、膨胀宫腔,可引起迷走神经兴奋,因此在扩宫时应密切注意观察患者的意识、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发现异常及时通知医生及麻醉师,当患者心率减至60次/min应暂停手术,立即静脉推注阿托品0.5~1mg。④子宫穿孔:宫腔镜下子宫肌瘤切除术是在宫腔内实施的手术,因视野小,电能的传导不易估计,子宫穿孔时有发生,而超声可在观察电切环切割过程中确定电切深度、范围及肌壁内病变的情况,随着切割深度的增加及范围的加大,超声可为术者提供准确的定位,而观察子宫壁内瘤体的挤出与被压子宫壁恢复的声像图变化,可提示子宫壁间肌瘤是否能被全部切除,防止漏切和子宫穿孔[5,6]。

做好仪器及设备的清洗与保养:手术结束后,拆开宫腔镜及操作部件,用流动水冲洗,腔内用长毛刷刷洗配合高压水枪,关节部位用牙刷刷洗,再用多酶液浸泡5~10min,最后用纯化水彻底冲洗。软布擦干,管腔内用高压气枪彻底吹干,包装,低温等离子灭菌。各种导线、光导纤维要盘好,不能折曲成角,以免损坏导光束。高频电刀、冷光源、视频转换器、监视器按程序关闭,清洗后归位放好。

参考文献

[1] 冯缵冲.宫腔镜检查术[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6,66-77

[2] 余春芳,沈桂枝.老年患者全麻手术综合性保温护理的效果观察[J].当代护士,2010,24(7):83-84

[3] 夏恩兰,李自新.妇科内镜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219-222

篇10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l2例脑梗死合并DVT患者,所有患者均经头颅CT确诊,脑梗死的诊断均符合1995年第四届中华神经科学会制定的《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中脑梗死的诊断标准[1],DVT均经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证实。其中,男9例,女3例,年龄52~81岁,平均(61.4±14.5)岁,临床表现为:患肢皮肤温度升高,色泽改变、浅静脉怒张,肿胀、疼痛、血管变硬,形成索条状,足背动脉搏动减弱,患肢周径均分别较对侧健肢增大。其中合并高血压10例,糖尿病6例,左侧偏瘫5例,右侧偏瘫7例。

1.2 治疗方法

1.2.1 一般治疗 DVT-经诊断,立即抬高患肢,在患肢小腿下面垫一枕头,使小腿高于心脏平面20~25 cm,促进血液回流,但不可置于窝处,以免导致静脉回流受阻;改为上肢静脉输液,对肿胀明显的局部给予热敷;对于卧床的患者要加强下肢的主动及被动活动并穿医用弹力袜,降低血栓形成后综合征的发生率。

1.2.2 抗凝及溶栓治疗 无出血倾向时给予尿激酶25万U静脉滴注,1次/d,疗程7~10 d;低分子肝素3000U皮下注射,1次/12 h,疗程7 d,第5天开始口服华法林;低分子右旋糖酐500 ml,丹参注射液250 ml静脉滴注,1次/d,疗程10~14 d;患者出院后继续口服华法林抗凝治疗,剂量2.5~5 mg,1次/d,阿司匹林100 mg,1次/d。根据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凋整华法林剂量,使INR维持在2~3之间。华法林使用6~12个月。注意有无出血等并发症发生,门诊随访半年。

2 护理措施

2.1 基础护理 护理人员应每日观察病情变化情况,观察双下肢的皮肤颜色、肿胀程度、触摸足背动脉搏动情况,询问患者患者疼痛情况以及有无其他不适。每日测量双下肢相对应平面的周径,若两侧下肢的周径不等且相差0.5 cm以上时,应及时通知医生采用相应措施。

2.2 护理 DVT急性期期间患者必须绝对卧床休息,保持下肢的功能位,抬高患侧肢体约30°,有利于下肢血液回流,从而降低下肢静脉压,减轻水肿和疼痛。给予定时翻身,更换,但保护好患肢不受压,同时避免各种原因使膝部过度屈曲,压迫静脉,影响回流。避免对患肢的剧烈按摩,以免发生皮肤破溃和感染,同时注意预防褥疮的发生[2]。

2.3 生活和饮食护理 在生活上方面,嘱患者规律作息时间,避免熬夜,戒烟限酒,防止因尼古丁刺激引起静脉收缩诱发血栓形成。在饮食方面,患者宜予清淡饮食,少吃动物性油脂,多吃富含纤维的食物,如各种新鲜蔬菜、水果、糙米等,保持大便通畅,以减少因用力排便使腹压增高,影响下肢静脉回流。鼓励患者多饮水,以稀释血液粘稠度,预防血栓的再次发生。

2.4 心理护理 脑梗死后患者往往伴有抑郁、多虑等不良情绪等的改变,此外,出于对DVT知识的贫乏而发生恐惧、害怕等心理,可加重血管痉挛,易诱发血栓,因此护理人员应关心患者的心理活动,向患者及其家属讲解DVT的发病原因、危险因素及治疗,消除其恐惧心理,给患者以同情、安慰及支持,变不良情绪为积极情绪,促使其主动配合治疗,争取早日康复。

2.5 功能锻炼 早期DVT患者不宜活动,但在病情稳定48 h后应鼓励患者进行肢体功能锻炼,这样可以促进下肢静脉血液回流,减轻血流瘀滞。对于卧床的脑梗死患者,可据病情予患者定时翻身、主动肌肉关节活动、被动肌肉按摩等综合护理措施。对偏瘫肢体给予每日按摩1~2次,每次按摩30 min,尽早的使患侧肢体康复。

2.6 穿刺护理 在进行各项穿刺输液和置管等操作时,应选择上肢静脉进行,避免在患肢进行各种侵入性操作,以免造成静脉内皮细胞损伤,从而增加DVT发生的危险。在对DVT患者进行穿刺治疗时,应选择较细的针头,操作力求一次成功,拔针后不宜按压太久,以免发生局部血栓形成。对需长期输液者,应避免在同一部位、同一静脉反复穿刺,尤其是在使用对静脉有刺激作用的药物时要更加注意[3]。

2.7 加强宣教 患者进行抗凝和溶栓治疗后不宜过早下床活动,患肢应注意保暖,防止受冻,避免栓子脱落后造成肺栓塞。嘱患者应长时间卧床,有条件可使用充气床垫,保持床单清洁和干燥。告知患者自我预防DVT的方法,以及学会自我护理和功能锻炼,在出院后能继续后续的药物以及康复治疗。

3 结果

12例脑梗死合并DVT患者均康复出院,其中11例得到治愈,患者的患肢原有疼痛,发热、肿胀等症状体征均消失,1例好转,仅留有轻度的下肢肿胀,活动稍受限。所有患者治疗和随访期间均无出血及肺栓塞并发症发生。

4 讨论

随着脑梗死的发病率上升,临床上出现越来越多的脑梗死合并DVT患者,此类患者病情变化快,易合并肺栓塞等,因此,护理人员应了解DVT的病因、危险因素、临床表现和后果,重视和熟练掌握DVT的预防和护理工作。发生DVT的患者往往存在多种形成DVT的危险因素,如脑梗死后患者血流缓慢、肢体瘫痪肌力下降,肌肉收缩减少,导致肌肉泵血功能下降,影响血液正常回流,导致血液瘀滞;从偏瘫侧长时间进行输液会造成某些药物对血管刺激作用加强,引起血管内皮细胞损伤,也易导致血栓形成。由于脑梗死患者,尤其是合并偏瘫而长期卧床的患者,较容易发生DVT[4]。因此,在护理这类患者的时,应密切观察患者偏瘫肢体的情况,做好各项基础护理措施,早期、定时和反复对瘫痪肢体进行被动运动,避免在患者进行静脉输液和反复穿刺等,这样既有利于促进瘫痪肢体的早期康复,也有利于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同时嘱患者按时服用抗凝药,加强功能锻炼,防止DVT的再次发生。总之,对于脑梗死合并DVT患者应给予早期治疗,综合护理措施,患者均能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早日康复出院。

参 考 文 献

[1] 中华神经科学会,中华神经外科学会.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标准. 中华神经科杂志, 1996, 29(6):376-384.

篇11

【关键词】优质护理;手术室

High quality nurse service in operating room practice

Zhang Dongning

【Abstract】 Goal: In order to adapt the science of medicine development and the nursing pattern transformation, provides the high quality nurse service for the surgery patient, caused the patient to perform the surgery by the best psychology to treat, enhances the patient to nurse the work the degree of satisfaction and the operating room nurse's overall quality. Method: The standardization nurse service which after before the choice picking an auspicious date surgery patient implements the technique, to make a house-call, in technique support and technique, makes a follow-up visit, causes the surgery patient to be hospitalized to be able to enjoy to the being out of hospital entire process to user-friendly, systematized, the standardized high quality nurse service. Finally: The operating room nurse service quality obviously enhanced, obtains the patient to satisfy, medical treatment and nursing satisfaction, the social satisfactory effect. Conclusion: High quality nursing increased the patient to nurse's trust, improved the operating room nursing quality, ensures the surgery security, further strengthened the hospital clinical nursing work, provides the better nurse service for the patient.

【key word】High quality nursing; Operating room

【中图分类号】R19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6455(2011)06-0216-01

随着医学模式和护理观念的转变,整体护理从病房逐渐深入到手术室。手术室的护理不再局限于手术台和手术中的配合,为进一步加强医院临床护理工作,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2010年1月卫生部下发了《2010年“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方案》,我院手术室积极响应开展这项活动[1],在系统化整体护理的基础上,为择期手术患者实施术前访视、术中支持和术后随访的规范化护理服务,使手术患者在入院到出院的全过程中都能享受到人性化、系统化、规范化的优质护理服务,确保了护理的连续性、完整性和系统性,使患者以最佳的心理状态接受手术治疗,提高了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及手术室护士的整体素质,经验总结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10年3月至9月收治择期手术患者118例,男54例,女64例,年龄22-77岁,全部患者均经相关疾病的临床诊断标准确立诊断并行相应的手术治疗,其中普外科48 例,妇科40 例,骨科26 例 ,泌尿科4例,全部患者均经详细的病史调查、常规体检和实验室相关检查,排除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以及其他全身系统性疾病。

1.2方法。具体方法如下:

1.2.1术前访视: 安排在手术前一天的下午访视患者(1)会见,自我介绍。(2)介绍术前注意事项:禁食、禁饮及目的,了解有无活动义齿及松牙,保证充足睡眠、术前更衣、不化妆、不带贵重物品进入手术室。(3)介绍大概的手术时间、手术环境、条件、使用约束带的目的、手术、麻醉方式及配合要点。(4)了解患者的血管情况、身材胖瘦、女患者是否在月经期。(5)解答患者关心的问题,并做好解释。(6)观察患者的心理状况,护理人员应通过通俗易懂的语言介绍麻醉的感觉及可靠性,说明手术的目的、方法、注意事项、术中配合及术后效果等,让患者对手术心中有数,消除患者的紧张情绪,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1.2.2 术前评估(1)患者的一般生理和发育情况;(2)患者术前对各类信息的需求和认知[2];(3)患者的心理情况:患者有无焦虑、恐惧、自卑的心理,对手术的了解程序、接受手术的态度、对医疗的配合程序。(4)手术大小的评估:手术级别的大小及风险、患者有无手术经历等。

1.2.3确定护理问题,制定护理计划: 访视护士根据收集的资料和手术种类预测术中可能出现的护理问题,并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围手术期心理干预因能够提供患者术前镇静,稳定术中呼吸循环功能,减轻术中和术后疼痛及不良反应。

1.2.4 术中护理: 医护人员应对手术室的温度、湿度等各种环境条件进行最佳舒适度的调控,医护人员应主动迎接患者的到来,减少患者紧张焦虑的心理状态和巨大的心理波动,尽快赢得患者的充分信任和依赖以增强术中舒适度[3]。正确使用非语言交流方法,如良好的面部表情、关怀的目光、恰当的抚摸,以示对患者的关爱和心理安抚,稳定情绪,利于手术顺利进行。在进行每一项操作时,首先向患者解释清楚,说明目的及可能出现的不适。在手术和病情允许且不干扰麻醉和手术进行的情况下尽可能的摆放使患者舒适的手术,在床旁及时做好患者不良情绪的疏导,在整个过程中始终保持患者情绪的稳定。截石位手术应注意保护患者的,在手术过程中不让患者有不必要或不雅观的,维护患者的自尊。手术间保持安静,不说与手术无关的话,在讨论病情时,要注意讲话的方式、方法、场合,以免加重患者的精神负担。手术过程中应密切配合麻醉师做好血压、尿量、心电图、呼吸功能以及血氧饱和度等相关指标的监测工作,对各种监测数据做到及时反馈,如发生异常变化及时报告医生。

1.2.5 术后护理: 医护人员应在手术结束后及时擦拭患者术区皮肤上的血迹和消毒液,避免患者因看到血迹而产生的恐惧和焦虑以及巨大的心理波动。回到病房后认真和病区护士进行交接手续,协助家属对患者采取去枕平卧位进行休息,并认真做好相关管路的保护工作。术后及时进行随访工作,根据手术种类和大小,一般于术后1-3天对患者进行术后随访,向患者和家属了解患者有无术后不良反应和严重并发症的发生,并对患者和家属给予术后相关保健和卫生知识的指导,在随访中让患者客观评价手术过程中的护理质量,了解患者的舒适度和满意度,通过及时的反馈不断调整护理干预计划和措施,不断提高手术室整体护理质量,以期达到优质护理的最终目的。

2实施效果

随着我院“优质护理服务“活动的广泛、深入开展,手术室的护理服务质量显著提高,取得了患者满意、医护满意、社会满意的效果。

3 体会

整体护理增加了患者对护士的信任感,提高了手术室护理质量,确保手术安全,可防止接错患者,手术部位的错误、输血用药的错误等,使手术配合更有针对性和预见性,使每位患者得到完整的护理。通过优质护理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密切了护患关系,提高了护士的综合素质,增强了责任感,督促护士不断地学习专业知识、人文知识和专科技能,充分体现护士自身工作的价值,增强了手术室护士的成就感。

参考文献

篇12

doi:10.3969/j.issn.1003-1383.2011.04.070

高血压脑出血外科开颅手术治疗创伤大, 并发症多, 病死率和致残率高, 根据我国心脑血管病研究机构的资料统计结果, 脑出血的死亡率为35%~45%[1]。 自上世纪70年代末Backlund 等应用立体定向清除脑出血以来, 世界各国开展了多种微创治疗脑出血的研究, 其预后得到明显改善[1]。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的疗效取决于多方面因素, 其中精心术后护理与康复指导在疗效和预后方面起重要作用。我院2008年1月~2009年12月采用微创清除术治疗126例重症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取得良好的效果,现就其护理方面的经验总结如下。

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 2008年1月~2009年12月在神经外科住院的患者126例,男86例(68.25%),女40例(31.75%);年龄41~78岁;小脑出血9例(7.14%), 脑叶出血18例(14.29%), 脑室出血21例(16.67%),基底核区出血78例(61.90%);头痛110例(87.30%),呕吐86例(68.25%),呼吸不规则55例(43.65%), 昏迷19 例(15.08%),意识清醒12 例(9.52%);肢体偏瘫46 例(36.51%),失语32 例(25.39%);一侧瞳孔散大28 例(22.22%),双侧瞳孔散大15例(11.90%)。发生脑疝56例(44.44%),体温≥38.5℃ 71例(56.35%),有误吸病史12例(9.52%),所有的患者均有高血压病史,入院时血压>200/110 mmHg 89 例(70.63%)。

2.治疗结果 本组126例均在5~7 d内拔除引流管, 血肿清除率为82%~95%, 住院期间肺部感染12例(9.52%), 泌尿系统感染5例(3.96%),无压疮发生。

护理措施1.术前准备 ①耐心向患者及家属解释病情,详尽说明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的意义、优点及配合要点,取得理解及信任,解除恐惧、疑虑、悲观等情绪;②常规进行CT检查,并做好穿刺标记;③血常规、出凝血时间等检查;④药品和器械的准备(药品有液化剂如肝素、尿激酶、局麻药、血肿冲洗液即0~4 ℃生理盐水肾上腺素液等;器械如穿刺针、电钻、引流袋等);⑤术前常规备皮。

2.术后护理

(1)密切观察生命体征:术后24 h内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变化并做好记录,呼吸、脉搏、心率、心律的变化往往早于意识、瞳孔和血压的变化, 颅内压增高时脉搏缓慢有力,呼吸慢而深大、血压上升, 此时应视病情给予脱水剂以防止脑水肿脑疝的形成; 脉搏浅快、血压偏低,表示血容量不足、颅内压可能偏低, 应适当调节输液速度。

(2)对微创引流管护理:应保持患者术后头部所留置引流管通畅,防止扭曲、堵塞, 密切观察和准确记录引流液的数量、性状、颜色等;要在高于引流口开口处固定引流管的上端,以维持正常颅内压;搬动病人时, 要先固定好穿刺针,暂时夹闭引流管,以防引流管脱落及逆行感染; 为避免拔出引流管,对烦躁不安的患者要固定上肢,必要时予以使用镇静剂;密切观察引流管是否通畅,如不通畅,要及时查找原因,血块堵塞时可用尿激酶2 U溶于生理盐水20 ml注入引流管溶解,颅压降低可适当调整病人和高度,调整输液速度。

(3)对呼吸道的护理:常规呼吸功能监测,定期进行血气分析,对呼吸节律、频率及深浅度密切观察,保持呼吸道畅通,要勤翻身、叩背;对意识清醒病人鼓励其主动咳嗽; 对昏迷、吞咽困难进行鼻饲的患者注意防止发生误吸导致肺炎; 为保持呼吸道通畅, 及时有效清除分泌物, 确保给氧有效,对痰多、咳嗽无力和呼吸不畅患者尽早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

(4)并发症观察:高血压脑出血可在发病后24 h内继续扩大30%, 血压过高可再出血使血肿增大,血压越高其病死率、致残率就越高[2]。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后再次出血是高血压脑出血病人致死的主要并发症[3],其病死率为10%,重度致残率显著高于首次出血的病例,预后极差[4]。因此,对脑出血急性期需密切观察血压的变化,减少血压波动,保持血压稳定, 从而减少再出血发生的风险[5]。视病情每1~2 h测血压1次,一般要把血压控制在110~150/70~90 mmHg范围内,过低可导致脑血流灌注不足,有加重脑缺血、缺氧及脑水肿的可能。

(5)心理护理: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常有悲观、沮丧、忧郁或烦躁易怒等情绪, 应多与患者交流、沟通, 耐心进行病情解释, 使其了解病情,向患者和家属介绍治愈的实例,消除患者疑虑及上述不良情绪,多给予鼓励和安慰, 树立战胜疾病、恢复健康的信心, 同时要多与家属沟通,让家属参与和配合,帮助病人康复锻炼。

(6)基础护理:①每日定时翻身叩背4~6次, 每次叩背10 min左右;②保证足够的水分供给和尿量,使尿路清洁, 保证会的干燥清洁,防止感染;③提供高热量、高蛋白、低脂、含丰富粗纤维的蔬菜、水果及足够水分等饮食,以防便秘(瘫痪病人多有便秘,用力排便可导致脑出血再次发生),必要时应用通便药物或给予灌肠;④瘫痪病人在骨骼突出处易发生压疮,应垫海绵垫,每2~3 h翻身1次,定时温水擦澡,注意保持床铺干燥。

康复指导根据各患者的病情,制订切实可行的康复锻炼方案,包括肢体功能锻炼、智能、语言训练等。对昏迷患者要早期按摩肢体、被动肢体活动, 保持瘫痪肢体处于功能位;对失语患者, 要根据不同失语方式进行, 先从从单音、单字开始或使用手势法或视觉逻辑法训练, 以促进语言功能的恢复;出院后按医嘱坚持科学、合理的功能锻炼, 随时与经治医生保持联系, 寻求指导,逐渐训练患者穿衣、洗漱、吃饭、如厕等日常生活动作, 由完全照顾逐渐过渡到协助照顾, 直至生活自理。

参考文献

[1]闫俊杰,曹丽华,崔志堂,等.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技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应用[J].中国伤残医学,2011,19 (3):48-49.

[2]傅晓凤.微创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280例术后护理与康复指导[J].齐鲁护理杂志,2010,16(14):55-56.

[3]郭成庆.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再出血50例临床分析[J].航空航天医药,2008, 19(2):95.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