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2-27 11:10:20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幼儿园线上教学总结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充分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我们在园内积极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定时定点开展业务学习和交流研讨,遵循互动式原则,鼓励教师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由原来的旁听式学习变为互动式学习,鼓励老师结合自己的实际工作,就讨论的主题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交流看法,最后形成共识。本学期在幼儿园双自主管理模式下,全体教师通力合作研究制定双月备课计划、班级幼儿关键人沟通制度、月绩效考核管理计划。除此之外我们积极为每一位教师创造各种培训的机会,虽然疫情期间交流学访的机会很少,但我们从未放弃过提升的脚步,利用多种媒介完成自然教育、足球体适能、幼儿发展评价、分级阅读等各项学习,让教师们从中受到启发获得感性和理性的认识。
二、勇于创新,追求高效的工作质量。
1.探索与改变之一:抓骨干 带一片工作策略
积极推进教师分层培养争当教学典型,积极创新,以榜样、模范的教学行为带动幼儿园整体业务水平的提高。我园三名年级组长作为骨干力量,以塌实认真的工作态度、较好的教学能力赢得了全园教师的好评。我们就以身边的教师作为榜样,动员其他教师向他们学习,从身边学起,对比和检验自己的教学工作。
2.探索与改变之二:废止主题墙饰 探索游戏计划
完成任何一件事,都离不开目标——坚持——反思三步走,我们在行动中不断反思幼儿在园真正所需的环境、材料、活动,不断打破形式化的环境与材料,思考能真正为幼儿带来教育与发展价值的活动。让环境与材料不再拘泥于高结构化,由幼儿的游戏过程来产生游戏结果,强调自主化和生成化。活动类型也充分尊重幼儿的愿望和需求,从孩子在真冒险、真投入中体验到真喜悦,让“游戏”不再只是游戏,而是更进一步培养幼儿的游戏反思能力,从游戏中的思考,到游戏后的记录,到向教师叙述游戏故事,再到游戏后的分享,游戏故事被画在纸上上墙,再回顾游戏故事。
教师在游戏中给孩子提供最大程度上的支持与鼓励,满足幼儿需要在游戏中产生的材料结构并给予孩子需要的挑战性环境,真正放开手的同时给予幼儿建设性的支持从而建立起有效的师幼互动关系。教师也从孩子身上看到了有效师幼互动背后的教育质量提升,而这也是保证幼教质量的关键。
3. 探索与改变之三:减少不必要的书写(基本考量谁孩子)
我们为了在孩子游戏的过程中,随时观察并记录孩子在游戏中的表现,用随身携带的手机捕捉幼儿游戏的瞬间,然后进行回放、研究,体现出教师真正想了解幼儿的愿望与努力。节省不必要的文案工作,将大部分的时间投入到观察与幼儿游戏中。幼儿观察记录与关键人沟通记录的有效融合,为教师全面观察幼儿与家长高效反馈奠定了专业基础。
三.加强课题研究,突显办园特色
本学期,我园坚持“以研兴园,以园促教”为宗旨,以教研为切入口,以课题研究为突破口,大胆开展研讨活动,国家级十三五课题《幼儿园活动中观察和记录孩子行为的策略与方法的有效研究》、区级十三五课题《幼儿园户外体育活动与体能检测的有效融合》经专家对该园研讨能力的核实均顺利结题。园本研究课题亮点工作《方案主题活动背景下诱导区创设》,以培养幼儿自主探索、自主学习的能力,激发幼儿对自然、社会的兴趣,注重培养幼儿主动学习,敢于探索,大胆尝试的精神,为我园形成独特的办园特色,“在生活中学习,在自然中成长”打下基础。本学期我园一名教师评选为天津市中小学市级学科骨干教师、8名教师在2020年天津市学前教育教学优秀论文评选活动中荣获一等奖2名、二等奖3名、三等奖3名的优异成绩。
1.1我国应试教育体制的影响
应试教育是我国选拔人才的主要途径,它的主要特征就是一切以考试为中心,考试成绩是学生、老师以及家长的目标和期望。应试教育的弊端也是显而易见的,它造成学生学习、教师教学片面追求升学率、忽视人的个性发展。在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下,家长普遍追求“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过分强调孩子的知识学习而忽视孩子的综合素质,他们“望子成龙”心切,不惜拔苗助长,渴望孩子在学习上取得好的成绩。江苏省一项调查显示,90%以上的家长希望孩子到幼儿园“多学些知识”,最终导致幼儿园成了小学的预备班,成为小学教育向幼儿阶段的延伸。
1.2当前幼小衔接制度的缺陷
当前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已经明确规定小学入学不许考试,但社会优质教育资源缺少,仍有部分小学,特别是教学质量高的公办小学为了获得较好的生源而进行了入学测试或入学面试,并按考试成绩分班,并且这些学校把一年级的课程设置得比较难。家长为了使孩子顺利进入高质量小学,就要求幼儿园提前教授小学的知识,间接导致了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现象的产生和升温。在小学入学压力下,幼儿园不得不配合家长的要求,而提前进行小学阶段的教育。
1.3幼儿教育市场化
伴随国家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步展开和深入,企事业单位的社会功能逐渐被剥离,纷纷精简机构,使得大量企事业单位和集体公益性质的幼儿园被迫关闭或改制,在公办幼儿园逐步减少的同时,民办幼儿园却在迅速增多。许多以营利为基本目的的民办园为了实现利润最大化,削减办园投入,导致民办幼儿园硬性基础设施简陋, 教师教学水平不高。很多民办幼儿园为吸引生源,以“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为噱头,提前教授幼儿小学化的知识,藉以证明自身存在的价值。一些有规模的、办园条件较好的公办幼儿园为了应对不利局面,也不得不迎合家长的需要,在正常教育活动之外,增加了知识性的教育内容,将幼儿教育拖向小学化的泥潭。
2 解决“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建议
“幼儿教育小学化”的问题由来已久,解决这个问题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多方面共同协作。笔者认为主要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2.1树立正确的教育观
面对社会上愈演愈烈的应试教育之风,首先,家长要克服焦躁的心态,不要因为爱面子、随大流甚至想把自己没有实现的梦想强加到孩子身上,而把孩子推向拔苗助长式教育的泥潭。幼儿的成长、发展有其自身的规律,对于幼儿来说,“游戏就是学习,学习就是游戏”。幼儿做游戏不是浪费时间,他们在游戏中可以获得的不仅是智力发展,更有良好的性格、良好人际关系以及健康心理的养成。同时,在游戏的轻松氛围中,幼儿的潜能也会得到更好的发掘。而幼儿园正是帮助幼儿更好游戏、更好学习的场所。因此, 家长应该理性地看待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现象, 为子女选择坚持游戏化教学的幼儿园,支持幼儿园的正确决策,共同抵制幼儿园教育的“小学化”现象。其次,全社会特别是教育主管部门,要大力宣传科学的儿童观和教育观,转变传统教育观念中那些急于求成、急功近利、忽视儿童自身发展的错误思想,逐步淡化幼儿教育小学化的思想基础。
2.2做好幼小衔接工作
一方面,幼儿园的学习与小学、中学的学习有着本质的区别,幼儿园的教育要遵循幼儿成长规律,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既要体现学习内容的丰富性、启蒙性,又要重视幼儿学习的科学性。幼儿园应按照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采取适合幼儿身心发展的方式组织教育教学,才能促进幼儿健康和谐地发展。另一方面,幼儿教育与中小学教育又具有密切联系,幼儿园也需要为幼儿升入小学后的学习打好基础,如通过各种游戏活动培养幼儿的主体意识,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并使其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亲社会行为,为孩子顺利过渡到小学教育做好准备。
2.3 政府要加强监督管理
学前教育是一项社会公益性事业,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需要政府的投入和管理。长期以来,政府在学前教育发展中的投入和管理缺位直接导致了幼儿园错误的办学倾向。为了纠正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政府管理部门应明确自身责任,加强对幼儿园的管理,使学前教育具备有效的领导和管理保障。具体而言,教育主管部门应根据当地的实际制定实施细则,出台关于纠正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文件,对幼儿园的教育内容、教育形式、教育方法、作息时间和班额等方面提出具体要求。对违反规定的任何形式的考试予以处罚,保证幼儿在园游戏与活动的时间,坚决禁止幼儿园强迫幼儿参加兴趣班。同时,政府要增加投入,提高幼儿教师培养和培训的质量,确保教师素质不断提升,进而使幼儿园杜绝小学化倾向的努力从外部强制行为变为教师有意识的自觉抵制行为,进而促进幼儿教育的科学健康发展。
一、幼儿园小学化教育问题的成因
现代科学研究证实,幼儿时期的良好教育对于孩子的智力潜能以及学习潜力的开发都有非常显著的促进作用。因此,很多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在幼儿园阶段就能够受到良好的教育,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因此要求幼儿园提前给孩子讲一些小学阶段的内容,以避免孩子上小学后学习成绩跟不上。
我国的教育体制也是造成幼儿园小学化问题非常重要的原因。现在大学扩招使得大学生越来越普遍,找工作越来越难,要想让孩子有个好的前途就必须上好大学,那么高考成绩就成为了影响孩子前途的一个重要指标。要想让孩子高考成绩好,就必须从一开始就不能输给别人,于是幼儿园和家长就把小学内容搬到了幼儿园里,也不管孩子愿不愿意学。希望孩子能在幼儿园就有个好的学习基础,上小学学习起来会轻松些、成绩好些。幼儿园为了能够揽到生源,不顾孩子的身心发展特点,一味迎合家长的意思,过多的教给孩子一些小学的生字、算术之类的知识。
有些幼儿园的教师并没有接受过专业的幼儿学前教育,不懂得幼儿的心理发展特点和兴趣爱好,自以为多教给孩子些知识就是为他们好,缺乏幼儿教育的相关知识和技能,幼儿教师师资力量的薄弱也是造成幼儿园小学化教育问题的重要原因。
二、幼儿园小学化教育现象的危害
科学研究证实,对于学龄前儿童进行小学化教育有悖于其身心的发展规律,非常不利于孩子的健康发展,甚至会造成非常严重的不良影响。
例如:有的幼儿园在家长希望孩子多学知识的强烈要求下,长时间的让孩子练习书写学过的拼音,孩子累了也不让休息,使得本处于身体发展时期的孩子由于长时间低头写字而造成脊椎弯曲变形、视力下降等身体问题。有些孩子由于写字时间长了注意力不集中,甚至会遭到某些教师的批评和责罚,这对于孩子的心理健康也造成了严重伤害,使得孩子觉得写字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情,以至于很多孩子惧怕老师、惧怕上幼儿园。
又比如:孩子们普遍都愿意学习唱歌啊、跳舞啊、做游戏这类能够带来欢乐的内容,可是幼儿园偏偏违背孩子的意愿,总是教给他们一些本该在小学阶段学习的生字和算术之类的内容,不让孩子玩他们喜欢的东西,这样的教学显然会严重影响幼儿左右脑的均衡发展,使他们产生厌学心理,对他们未来的学习和发展都非常不利。有些教师不顾及幼儿的心理发展特点,只是单纯的教孩子生字,枯燥无味,不管孩子喜不喜欢学都强制灌输,不让孩子做他们喜欢的游戏项目,还用小学生的规范来严格要求他们,这对于孩子身心的全面发展有很大的危害。
三、幼儿园小学化教育问题的解决措施
教育部门应该严格规范幼儿园的教学,制定相关政策,使一些私立幼儿园规范化。不准幼儿园提前教授拼音、写字、笔算等小学教育内容,不准以举办兴趣班、特长班和实验班为名进行各种提前学习和强化训练活动,也不准幼儿园给幼儿布置家庭作业。经常检查监督幼儿园是否有充足的玩具、图片、游戏设施等幼儿教育必备的教具,如果没有要督促其尽快置办齐全。
家长应该从内心明白,孩子在幼儿时期兴趣培养以及创造力开发的重要性要远远大于单纯小学知识的提前学习。要让孩子多做一些他们喜欢的事情,尊重孩子的兴趣爱好。幼儿园也不要一味的只是迎合家长、招揽生源,而应该把培养孩子本身放在第一位。社区和幼儿园可以经常举办一些幼儿家长会,幼儿教育宣传之类的活动,从思想上端正家长和幼儿园的幼儿教育思想,让他们明白怎样才能让幼儿更好的成长。
幼儿教师要严格控制孩子书写的时间,多组织一些游戏之类的集体运动项目,这样会提高孩子与小朋友之间的交流能力、愉悦心情。教师还要不断的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和教学水平,对于不合格的教师给予严格的培训指导,优秀教师多把自己的经验分享给其他教师。教师可以多和家长交流,了解孩子的性格特点,针对不同孩子的特点采取相应的教育方法,让孩子都能够快乐成长。
二、家庭和幼儿园培育幼儿音乐能力的有效策略
由于家庭和幼儿园在培育幼儿音乐能力中会遇到各式各样的矛盾,我们通过以下的几个方面来分析有效的处理措施:
(一)家庭和幼儿园之间进行有效的沟通是解决问题的主要方式。在幼儿园中,他们所给予幼儿的音乐知识要与家庭中给予幼儿的音乐知识相符或者是相互补充;并且,幼儿园老师和家长之间要做到良好的沟通,同时做到对孩子的情况进行的及时反馈,这样才能为下一步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幼儿园可以用多种方法将家庭和幼儿园融入一体,并且开设各种活动让家长参与到幼儿的音乐教学过程中,使其与自己的孩子共同参与到音乐方面的活动中,感受音乐带来的快乐。然而在教学过程中,会发现一些孩子在学习音乐方面是很有天赋的,有时却因为家庭环境使他们在家很少展现音乐方面的能力,甚至连唱一首歌都会扭捏半天,这样就会使家长怀疑幼儿园教学的能力。相反,有些孩子在家庭和幼儿园以外的场所都表现的十分活跃,就是不愿意加入幼儿园的音乐活动中,这种情况让幼儿园老师特别为难,最终就会造成老师不关注孩子的状况,严重的会影响孩子的心理成长。因此,家庭与幼儿园之间进行共同的音乐活动是必不可少的,活动的形式也可以是各式各样。
(三)根据实际的情况来定,例如,可以让家长观看一场幼儿的音乐会,使其根据孩子在音乐会上的表演来进一步的了解孩子在音乐方面的能力。家长也可以加入到亲子音乐活动中,并且以家庭为单位参加各项活动,这样不仅能让孩子感受音乐带来的乐趣,还能够加深孩子和家长之间的感情。对于幼儿园,可以采用将在教学过程中的某一节课录制下来刻成光盘然后让孩子带给家长观看的策略,这样可以让孩子家长充分了解孩子的课堂情况,这样也有利于孩子家长在课后根据孩子的情况来报选辅导班,然后进行有效的培养。需要着重说明的是,家庭和幼儿园共同培育孩子的整体音乐能力主要是为了激发孩子对生活的兴趣和热爱,不是进行音乐家式的培养,目标要明确,力度要适中,不可盲目培养。幼儿音乐能力主要是来源于幼儿园的培养,所以,在幼儿园教师的责任相当的重大,尤其是在家庭和幼儿园教育的合理对接过程中,教师则是家庭和幼儿园关键的连接点。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音乐教师要合理的调动好孩子的想象能力以及学习积极性,例如在讲解歌词时可以利用合理的教学手段使孩子能够彻底的懂得课堂内容,情境再现法、幼儿模拟表演法等都是可以被运用的。这样不仅让孩子能够在玩的过程中记住歌词,而且还会觉得唱歌十分有趣,内容又和生活密切相关。只有将每一个方案灵活的运用起来,才能使其充分的发挥实际效用。
一、主题综合课程的构思
课程是由幼儿园发起的并在幼儿园中实施的课程,强调课程从幼儿园、幼儿园内幼儿、幼儿园内教职工的发展需要为主要出发点来考虑设置的课程,强调要立足于幼儿园和当地社区实际条件,其别是可能开发利用的课程资源的基础上逐步发展建设起来的课程,同时也强调是在充分考虑与国家、地方课程标准保持一致的前提下凸现幼儿园独特个性的课程。
而幼儿生活是整体的,多个发展领域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因此幼儿园课程内容应是综合的,尽可能使不同的课程内容之间产生联系,以促进幼儿的学习迁移,让幼儿以完整的人的面貌面对完整的生活、有机的经验,不要把学科、领域这种人为划分知识的方式用以划分幼儿的经验,并以单一的经验作为幼儿活动的起点。
介于以上教育新理念的思考,该课程以挖掘幼儿潜能为教育模式的基本框架,以幼儿的经验、能力、兴趣、需要为出发点,在课程统整化、教材生活化、教学活动化的理念指导下,进行主题综合课程。教育过程以一个个幼儿感兴趣的主题为线索,明确每一个主题不同的切入点、侧重点等,集中全体教师的智慧,使幼儿在生活中学习,在与环境中人、事、物的交互作用中获取各种经验而成长。
二、主题综合课程的内涵
主题综合课程是根据幼儿身体、心理发展的需要,顺应各种教育要素之间相互联系、交互作用的客观规律,从综合性入手,通过合理地选择教育内容、教育手段和方法,科学地组织教育过程而建构的一种课程模式。其课程特性主要表现为:
⒈整体性。即整体地思考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和手段之间的联系和相互作用,使幼儿园教育更好地发挥整体功能。
⒉联系性。重视幼儿园教育各领域之间、各教育要素之间的有机联系及幼儿园、家庭和社会之间的密切联系,以充分发挥各种教育因素的整合功能。
⒊集中性。一个阶段相对集中开展某方面的活动。
三、主题综合课程的实施途径与方法
(一)寻找恰当的主题题目。
主题综合课程为幼儿和教师提供了无限广阔的学习内容和教育内容的选择可能性,但同时也对幼儿和教师选择恰当的主题提出了挑战。该课程从幼儿出发,选择其感兴趣、有意义的、贴近生活的主题内容,让幼儿学得轻松自然、学得积极主动。
⒈从幼儿的兴趣出发。
在每一次选择主题题目之前,教师先了解幼儿当前最感兴趣的事物是什么,从幼儿的关注的话题中寻找主题,从吸引幼儿的事件中寻找主题,从幼儿的角色行为中寻找主题等。
⒉结合幼儿的生活经验。
幼儿的认知发展规律一般从自身开始,然后将注意推展至家庭、社区、周围世界,由浅至深、由简至难。因此,我园教育过程中的主题来自于幼儿周围的人、事、物,来自于幼儿已有的生活经验,并且通过这类生活化的主题丰富和构建幼儿新的生活经验。如:主题活动 “我爱我的幼儿园”“各种各样的服装”等等这些主题都来自于幼儿的生活,幼儿对这类的主题内容有一定的熟悉、有一定的经验,在这基础上幼儿就比较容易接受新知识,活动也会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⒊确保主题的连续性、独立性。
该课程还考虑到主题和主题之间在促进幼儿发展上的连续性,幼儿能力、生活经验、兴趣等方面的联系,而不是内容的联系。如:“特别的我”“追赶跑跳碰”这两个主题,就具有一定的连续性,幼儿首先对自身有了一个充分、足够的了解之后,再丰富一些身体运动方面的知识,这样就使幼儿的各方面发展逐步推进,合理有效。同时,主题的选择是相对独立的,即在小、中、大三个年龄层次,不出现重复的主题题目。如:主题活动“我的幼儿园”“各种各样的交通工具”这两个主题在小、中班出现后,就确保在大班不会出现此类主题。
(二)搜集有关的主题资料。
【中图分类号】G610
新形势下,我国幼儿园教育得到迅速地发展,幼儿园的规模和数量均有所增长,但幼儿园教育质量却普遍偏低,在幼儿教育中,大部分的幼儿园倾向于“小学化”教育,过早地向学前儿童灌输小学化的知识,这不仅违背幼儿教育的目标,而且束缚了学前儿童身心的发展,对其健康成长造成不利的影响。以下笔者将详细阐述幼儿园教育存在的“小学化”倾向,并探讨相应的解决对策。
1.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倾向的表现
1.1“小学化”的课程
在幼儿教育中,部分幼儿园除了设置与学前儿童年龄相符的课程,如游戏课程、绘画课程等,还设置“小学化”的课程,如珠算、英语、认字、拼音等。此外,部分幼儿园还开展相关的兴趣培训班,让孩子提前地投入到小学学习中。这些“小学化”课程严重偏离学前儿童的发展轨道,不利于其身心的发展。
1.2“小学化”的教学方法
幼儿教育本应该是轻松、愉悦的,但部分幼儿园教师在教学中运用“小学化”的教学方法,主要为灌输式教学法[1]。例如部分学校开设认识汉字的课程,教师在教学中向学生展示相关的汉字卡,并在黑板上进行示范,让学生在下面进行模仿练习。这种教学方法已经严重的“小学化”,学前儿童的天性被生硬的课堂教学束缚,影响其身心的健康发展。
1.3“小学化”的行为规范
在对待学前儿童上,部分幼儿园教师采用了“小学化”的行为规范要求,如要求学前儿童上课不许讲话、不可走动,其必须严格听从教师的安排,若违反了相关的纪律,则需接受相应的惩罚,或罚抄,或罚站[2]。这些“小学化”的行为规范严重束缚学前儿童的天性,对其身心发展非常不利。
2.解决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的对策
2.1灵活设置幼儿教学课程,增加教学内容的生活性
幼儿园的教学内容应与幼儿身心健康成长相吻合,以儿童的个性发展为立足点,选取对启发幼儿好奇心、能从周围事物发现乐趣的有益的内容。幼儿教育内容的选取需同时探究学前知识的内部结构和幼儿本身的个性。课程可模拟生活场景,使儿童在贴近生活的课堂中体会到学习的趣味。幼儿园的课程应突破传统幼儿教育的禁锢,幼儿教育并不是以提前学习小学知识、赢在起跑线上为目的,而是为了培养儿童心智、兴趣,为了使儿童对外部事物有初步认识,为将来的小学教育打下自主学习的基础[3]。因此,幼儿园教育内容可包括培养儿童的社交能力、文体兴趣、道德观念等,而不是因循守旧、照本宣科,提前灌输孩子接受课本知识,增加孩子的负担。
2.2重视幼儿生活体验,促使幼儿从“玩”中学知识
“玩”是儿童的天性。幼儿阶段还不具备完整的计数、识字能力,儿童往往是通过生活中的“游戏”学到新知识。因此,幼儿教育应重视幼儿的游戏中“玩”到的体验。幼师在教学活动中,可通过讲述、奖励、提问、做游戏等灵活的方式吸引孩子的注意力,激发其参与活动的渴望并乐在其中,提高幼儿自身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培养其认知能力、正确的道德观及价值取向。儿童获得知识的最佳途径是做游戏,游戏是儿童的全部。游戏的过程即孩子学习各种能力的过程,游戏可以培养儿童的思维、肢体、想象、表达等综合能力,有效促进其身心发展和健康成长。幼师可采取开放教育的方式,开展各种活泼有趣的区域,例如看图识字、动画角色游戏扮演等。丰富的活动既顺应孩子“玩”的天性,又能从中学到基本知识,增加孩子学习的乐趣和兴趣。
2.3注重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强化幼儿主动学习意识
儿童的日常行为准则的核心内容是儿童本身的自我约束。最初,孩子并不具备自我约束能力,幼师应通过适当手段、适时引导孩子学习如何养成良好的行为规范[4]。同样的,儿童行为习惯的也首先考虑在游戏过程中完成。可通过角色游戏,扮演幼儿动画里的各种角色,重演动画情景,让幼儿思考各个角色的行为正确与否,最后联系实际,总结出良好的生活习惯并希望孩子能在平时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通过游戏的真实感知和教师适当的鼓励,孩子的情操得到陶冶,日常行为得到规范。另一方面,幼师是孩子学习的榜样,为了养成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幼师务必身体力行,正确认识到自己是孩子学习的典范,而孩子是整个教学过程的主体部分。教师的任务是树立良好行为的榜样形象,做孩子的引路者,帮助孩子在自己的个性空间快速成长。
2.4协助家长参与幼儿教育,树立正确的教育观
幼升小是一场接力赛,孩子的家长是衔接其中的接力棒。幼儿园和家长应协助家长认识幼小衔接的意义,每月针对孩子的教育问题举办专题讲座,请家长参与讲座或者平时的教学活动,强化家长正确的教学理念、理性认识孩子的个性发展。为解决某些有关教育幼儿的易见、常见教学问题或者生活问题,幼儿园可开展主题活动,号召各位家长定期参与讨论、交流,帮助家长解决困难,同时也有助于促进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提高家长对幼儿教育、小学教育区别的认识,使幼儿自然布入小学教育新阶段[5]。
3.结束语
现阶段,幼儿园教育的质量还有待提高。学前教育事关整个国家未来发展,因此,政府应给予幼儿教育应有的重视。政府相关教育部门应尽快完善幼儿园的办学行为,大力发展公办幼儿园,积极扶持具有大众化的惠民幼儿园建设,严厉惩治不具备办园资格的个人或单位,扩大幼儿教育资源,使更多的孩子得到良好的学前教育。宣传素质教育,强化孩子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性,逐步降低“应试教育”事件发生。
【参考文献】
[1]周小青.探讨幼儿教育小学化的问题与对策[J].当代教育论坛(管理研究),2011,15(08):551-552.
[2]李康耀.如何使学前教育走上科学化和规范化轨道――幼儿园“小学化”问题思考[J].基础教育研究,2011,23(04):251-253.
相信大家都知道美国心理学家格塞尔的同卵双胞胎练习爬楼梯的实验吧,此实验给我们的启示是:教育要尊重孩子的实际水平,在孩子尚未成熟之前,要耐心地等待,不要违背孩子发展的自然规律,不要违背孩子发展的内在“时间表”,不要人为地通过训练加速孩子的发展。
然而在现实中,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社会竞争日趋激烈,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让孩子赢在起跑线是每位家长的殷切希望,相当多的家长在选择幼儿园时,会看重这所幼儿园的孩子是否学英语,是否学拼音,是否学加减法,那些以传授知识、技能为主的幼儿园备受这些家长的欢迎。在幼儿园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许多幼儿园,特别是市场调节为主的民办幼儿园、贵族幼儿园、农村幼儿园为了迎合家长的心态,在教育内容的选择上更注重知识与技能的训练,更注重教育的即时效应,导致幼儿园小学化的倾向日趋严重,让我们觉得我们的孩子就像被催熟的果子,提前开花、结果,此情此景令人担忧。
一、幼儿园小学化的原因探究
幼儿园小学化是一种功利的操作行为,早早地剥夺了孩子的天性。究其原因,首先是来自于国人根深蒂固的就业观。职业分贵贱,就业压力带来升学压力,升学压力这个千斤顶从高中压到初中压到小学,现在竟然压到天真烂漫的幼儿园去了,不顾孩子的身心特点,疯狂地发掘孩子所谓的“潜力”。
其次是来自于家长之间的互相攀比。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是许多家长喊出的口号。看到社会上热捧的神童,几岁就会背几百首唐诗,会多少算术题,心里不知有多羡慕,听说邻里的孩子会说英语、会弹钢琴、会游泳等,虚荣心就会膨胀,立马就会把自己的孩子关起来培训。
许多幼儿园的功利思想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这些幼儿园为了争取生源,保证幼儿园的效益,迎合家长的心理,把小学教学内容搬到幼儿园,开设拼音、写字、数术、珠心算等内容,片面强调向幼儿“灌输”知识,甚至布置家庭作业,参加各种形式的考试和竞赛活动等等,吸引更多的生源。
二、幼儿园小学化的危害分析
幼儿园“小学化”的做法超越了幼儿的身心发展水平,违背了幼儿的认知水平、认知能力和认知规律。极易使幼儿形成不良的学习习惯,产生厌学、畏惧等不良情绪,严重地影响了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
幼儿园“小学化”倾向对幼儿的身体发展有害。幼儿正处于长身体阶段,机体和神经系统都还比较弱,幼儿园基本上应以游戏为主,让幼儿在做中玩、玩中学。幼儿身体特点决定幼儿园一节集体活动时间小班最多15分钟,大班最多30分钟,幼儿如果像小学生一样规范学习,必须长时间地坐在教室里多次练习,幼儿生理年龄决定孩子不可能长时间地坐着,慢慢他就会趴着坐,歪着坐,慢慢就会导致孩子近视、驼背,甚至导致孩子发育不良。
幼儿园“小学化”倾向对幼儿的心理发展有害。过早地对幼儿实施小学教育超越了幼儿心理发展水平。幼儿期的心理发展还不完善,还不具备系统学习的能力。按照小学生的标准要求孩子学习、完成作业,孩子完不成任务就会受到批评,自尊心、自信心会一次次受到伤害,久而久之,幼儿就会对学习产生厌倦,对一切事物充满畏惧,抑郁、自闭许多心理问题就会出现。
幼儿园“小学化”倾向对幼儿的未来学习不利。孩子在幼儿阶段,经过不断重复,不断练习,掌握了一些小学课本上的知识,他们在小学一年级时,可能不用花多大力气就可以获得好成绩,但是由于是重复教育,会使这些孩子养成不爱动脑、不爱思考、生记硬背的不良学习习惯。当他们进入二年级以后,面对新的学习内容,会产生不适应的状况,易出现学习成绩下降、急躁,甚至厌学等情况。在幼儿阶段,被学习奴役得很苦的孩子,将来在学习上一定不如意,如果小时候过得轻松愉快,长大了反而会懂得用功学习,因为他没被学习奴役过,学习没给他带来痛苦,学习对他来说是件美好的事情。
三、防止幼儿园小学化的对策思考
教育行政部门要将防止和纠正幼儿园“小学化”倾向作为规范幼儿园保教行为的重要内容,认真落实《幼儿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指导意见》,规范教学内容和保育行为。通过督导检查,将幼儿园“小学化”倾向作为日常和年度督导检查与评估的重要内容,加大督导检查力度。对检查中发现存在“小学化”倾向的幼儿园给予警告,并限期整改,对整改达不到要求的,可以通过媒体向社会公布。将幼儿园是否存在“小学化”倾向问题作为幼儿园晋级、评优、评先进的重要指标,实行一票否决。注重对幼儿园“小学化”倾向问题的过程管理,通过明察暗访、定期座谈、电话举报等方式,强化对幼儿园的监督,促进幼儿园健康有序地发展。
经常组织观摩、专题研讨、经验交流、课题研究等活动,不断探索、总结经验,充分发挥示范性幼儿园的榜样与引领作用,并借助媒体、报刊等途径,宣传和推广示范园的做法与经验,从而带动各级各类幼儿园向更加规范、更富内涵的方向发展。
提高幼儿园园长和幼儿教师对幼儿园小学化危害的认识。充分挖掘培训资源,积极构建多元、开放、多向选择的培训体系,促使他们更新观念,端正办园思想,可以组织多种形式的学习和讨论活动,帮助他们深入理解《纲要》精神实质,更新幼儿园园长(幼儿园举办者)、教师的教育观念,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以游戏为幼儿园的基本活动形式,科学合理安排幼儿一日活动,坚决执行“六个不准”:不准使用小学教材和其他不规范用书进行教学活动;不准教学拼音、汉字书写、笔算、珠脑心算等小学教学内容;不准给幼儿布置家庭书写作业;不准进行任何形式的知识性测验和考试;不准举办各种形式的小学预科班;不准在正常的幼儿一日活动时间内举办收费性质的兴趣特长班。严格执行国家课程标准,充分做好“幼小”衔接工作,切实实施符合幼儿发展的学前教育。
一、切实做好常规工作,营造家园新氛围。
为了使家长了解我们的工作,争取家长的理解与信任,我们积极利用家长会、家长开放日、家长学校、等活动向家长进行正确的教育知识宣传,尽可能地答复家长多方面的问题,让家长更多的了解孩子的发展情况,积极争取家园协调一致共同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
1. 早教:本学年开展了两次早教进社区宣传活动以及快乐早教体验课,提高了社区家长的教育观念。
2.宣传:做好每个月班级家长宣传栏等常规工作,提高了家长的教育观念。
3.家访:小班各班主任和老师在上学期初完成本班幼儿的上门家访工作,并及时做好家访记录和家长签名,回园后班主任对家访进行统计分析并公布给各位家长,班主任还根据家访统计情况进行合理的规划班级新学期的工作。中大班也对新生进行了线上家访,了解幼儿的同时也与幼儿家长增加了亲密度。
4.家长学校:我们根据幼儿年龄特点及学期主要教育教学目标制定家长学校讲座内容,本学年小班家长是由蔡里娜园长做了有关“新生入园前准备”专题讲座。中班家长是由福州眼科医院专科负责人程金辉医生开展《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专题讲座,呼吁大家一同保护眼睛,预防近视。我们针对大班家长的需求,特邀请福州市麦顶小学骨干教师薛萍梅为大班家长开展有关好幼小衔接《真正拉开孩子差距的是这五个习惯》专题讲座,为不同幼儿年龄特点的家长得到不同的提升。
5.特殊幼儿指导:每位教师对班中的个别特殊幼儿实施跟踪式家教指导,制定并实施相关的指导计划,记录指导情况并及时与家长沟通交流。
6.家长开放活动:因疫情防控,本学年每个年段都对家长开展了两次线上家长开放活动,如:小班年段半日开放、领域活动开放;中班年段三大游戏活动、领域活动开放;大班年段领域活动、游戏活动开放。家长看到了自己孩子的各方面的表现与进步,同时也看到了别的孩子的优点,有助于家长帮助孩子找出差距与不足,找到继续教育引导的方向。
7. 家长问卷:
为了提高幼儿园的办园质量,营造一支工作责任心强、服务质量好、组织教学质量强,充满爱心、细心、耐心、热心的保教队伍,2020年11月30日,我园对本园327名家长分发了网络问卷星——家长问卷调查表,开展无记名问卷调查,一共分发327份问卷,收回316份,11位家长未填写。
1.97.78%的家长对对幼儿园的总评价表示满意,2.2%家长认为一般。
2.97.15%的家长对幼儿园的保健工作表示满意,2.2%家长认为一般。
3.98.41%的家长对幼儿园的卫生工作满意,1.5%家长认为一般。
4.98.1%的家长对幼儿园的安全工作满意,1.9%家长认为一般。
5.89.87%的家长对幼儿园安排的幼儿膳食满意,10.1%的家长认为一般。
6.95.25%的家长对幼儿园的教育教育质量满意,4.7%家长认为一般。
7.94.93%的家长对幼儿园的家长工作满意,5%家长认为一般。
8.家长本学年参加的家长开放活动占比率:
92%参加过家长会,36%参加过家长学校,58%参加过家长开放日活动,24%参加过家长助教,9%参加过家教沙龙,6%参加其他家长活动。
9.幼儿园每学年为您提供参与以下家园活动的次数:
51%的家长参加过5次以上,12%的家长参加过5次,35%的家长参加过4次以上。
10.家长对幼儿园家委会的认识:
93%的家长觉得家委会成立并发挥作用,4%的家长觉得家委会成立但未发生作用,1%的家长觉得家委会未成立。
在教育幼儿方面,您得到幼儿园哪种方式的帮助:
49%家教专栏,59%家访,42%家长学校,74%家长开放日,31%家长助教,37%幼儿园家教资料(杂志),6%其他。
12. 98.78%对幼儿园的师德师风满意,1.2%家长认为一般。
13.99.36%的家长认为当孩子做错事时,教师采取正面教育的方法教育幼儿,0.3%家长认为教师放任幼儿,0.3%家长认为教师变相体罚。
14.83.86%的家长认为教师对孩子学习与发展的状况了解,15.82%较了解,0.3%不了解。
15.80.37%的家长认为教师和保育员在生活中对孩子的照顾细致,18.98%认为较细致,0.6%认为较粗心。
16.85.44%的家长对教师与孩子学习发展的个别指导表示满意,13.92%较满意,0.6%不满意。
17.70.56%的家长认为教师经常反馈孩子在园的情况,25.94%认为偶尔,3.5%认为没有。
18.96.2%的家长觉得教师能及时满足家长提出的合理建议和需求,3.8%觉得偶尔满足。
19.89.55%的家长认为孩子在幼儿园的学习与发展好,10%认为一般,0.3%认为较差。
20.89.55%的家长认为孩子喜欢上幼儿园,9%认为一般,0.6%认为不喜欢。
21.96.2%的家长认为孩子对老师的态度喜欢,3%认为一般,0.3%认为不喜欢。
22.9.4%的家长认为孩子在幼儿园有因安全隐患而发生意外伤害事故,90.6%的家长认为无。
23.95%的家长认为幼儿园服务家长、幼儿好,5%的家长认为一般。
总体上,大部分家长们对我园的各项工作都表示满意。
8. 教师满意度调查:
为了更好地了解家长、孩子的需求,促进我园保教质量和师德水平的不断提升,我们对小中大各班家长开展了教师满意度调查,大部分家长对幼儿园的老师、保育员都表示满意,部分家长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如下:
1. 希望老师能多与家长沟通,家园配合共同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
2. 希望老师严格管理自己的孩子,帮助孩子养成良好习惯;
3. 建议让小朋友多参与益智类活动;
其余家长对教师无工作无意见与建议。
9.家长会:本学年各班召开四次家长会,第一学期多以体验式家长会的形式为主,让家长在游戏、视频学习、话题讨论中了解家教理论。并解决家长们在日常教育幼儿过程中的问题。让他们了解教育的有效途径和方法,让家长做到心中有目标,懂得如何有效地配合教育,更好的发挥家长教育资源。在疫情停课期间各班老师针对幼儿园开展防疫防控工作及复学前准备工作召开线上家长会,切实的让家长们了解我园开展的各项有关防疫防控及复学前准备工作。
(二)开展丰富家园活动,促进家长协作。
家园互动亲子活动,是由教师、家长和孩子共同参与的一种特殊的亲子活动。本学年我们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家园互动活动,多次举行了年段亲子活动等。
大班:能基于幼儿年龄发展特点和需要,开展相应的年段活动(如:“大带小系列活动”“参观消防队”)。结合文明校创建,让幼儿了解了各个传统节日的意义的同时感受到了各个节日的快乐气氛(如:“我爱您,祖国”、“九九最重阳”“迎新乐开花”);
中国当代幼儿教育正处于快速发展时期,南北方都有自己各自的特点,各省、各园都有自己的特色,我作为一名工作快20年的省骨干、省保教能手,如何能迎合时代背景,走出一条自己的特色之路,为幼儿提供更好的教育呢?结合我在幼教之路的成长历程,以及对国家政策、教育信息的解读,形成了自己教育的特色―“没有围墙”的幼儿教育。
一、“1+X”认知拓展课程
儿童社会化包括两个密不可分的领域,一是社会认知,二是亲社会行为。社会认知是个体对他人、自我、社会关系、社会规则等社会客体和社会现象及其关系的感知、理解的心理活动。而亲社会行为指帮助、安慰、分享、合作、同情等有利于社会和他人的行为。因此,在幼儿园教育教学中开设培养儿童社会认知和亲社会行为的课程,以此促进儿童的社会化进程,就显得尤为重要。但目前幼儿园教育中有关社会认知教育的内容却显得模糊不清,甚至相当匮乏。
儿童的社会认知与亲社会行为的培养有助于促进幼儿个体社会化,但当前幼儿园课程中的社会认知内容较为模糊,甚至相当匮乏。根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要求,幼儿园开展社会认知教育应涉及个性品质、社会情感与社会行为等方面,并根据幼儿的年龄特征,建构目标与内容逐渐深化与全面的社会认知拓展教育体系,以促进幼儿社会化进程。
结合幼儿认知发展特点,我总结出一套“1+X”认知拓展课程。1为认知教育,X为各种社会性活动。借力于社会资源:开辟园外拓展基地、自然教育基地、人文教育基地、幼小衔接基地、城乡结对基地、家园网络基地等社会基地,开展各种社会性拓展活动。
如“文明过马路、礼让斑马线”安全教育活动:
让孩子们行走在斑马线上,加深幼儿交通安全意识,让孩子们受到一次真实的交通安全教育,养成遵守交通秩序的良好行为习惯。通过这个活动,幼儿们知道不能一个人过马路,要和大人手拉手过马路。
社会认知的核心体现的是幼儿观点采择能力的发展,包括情绪情感认知能力、他人整体认知、社会关系认知与社会规则认知等。幼儿通过学习获得内化的行为准则,并用于自主调节社会行为,从而为其将来形成信念与行为品质奠定坚实的基础。其次,社会认知与亲社会行为培养的关系是一体两面、密不可分的,社会认知与亲社会行为的培养有助于促进幼儿个体社会化的成功,为幼儿成长为“体、智、德、美”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做准备。
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基本精神的指导下,“1+X”认知拓展课程很好地把握幼儿社会认知教育的内涵、价值取向及其与幼儿亲社会行为培养的关系,选择了适宜的教育内容与方法,促进了幼儿社会化发展,为他们未来成长为社会的合格公民与建设人才做好了奠基工作。
二、让五大领域活动走出书本,走出幼儿园
五大领域目标大多是在集体教学活动、区域活动中完成的,如何让五大领域活动走出书本、走出幼儿园呢?需要我们设计不同领域的社会性活动,让目标在活动中完成。
三、区域活动大翻转
1.班级大翻转
改变原有班级区域设置:思维区、图书区、积塑区、美工区等,变成以班为单位的区域:语言区、动手区、积塑区等。然后班级在在大区域中划分各自相应的小区域,但不管怎样改,区域都要体现领域目标。
2.年龄段大翻转
同年龄段各班大区域不同,每班小区域更是不同,可进行班级间区域互动,让各班资源得到更好地利用,让幼儿体验不同风情的区域活动。
3.幼儿园大翻转
在幼儿园中进行小、中、大的区域大翻转,大带小,让幼儿成为真正的主体;增加了混龄教育、差异性教育,提高了生生之间的交互作用;提高了幼儿的学习兴趣,使幼儿智能得到了最大开发;教师指导作用得到了最大限度的发挥。
通过上面三个方面的“翻转课堂”,形成了“没有围墙”的幼儿教育。借力于社会资源,将《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精髓得到了很好的注释,使家长树立了正确的教育理念:尊重幼儿的学习方式与特点,使幼儿积极主动地探索;尊重幼儿发展的个体差异,使不同层面的幼儿都能得到提高;让教育形成幼儿园、家庭、社会的共同合力体;让家长了解幼儿园工作,走进幼儿园,参与幼儿园活动,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懂得只有家长和幼儿园共同努力,才能有效促进幼儿身心健康成长,否则就会事倍功半。
中图分类号:G610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6)10-0365-02
在幼儿教育中,游戏和教学不能分开,虽然游戏和教学是两种不同性质的活动,每个都有自己的核心价值,但是两者的结合对于幼儿教育的促进作用是不可想象的,幼儿教育应当充分发掘教学游戏化的价值,发掘两者的共同价值,充分发挥两者的共同作用,幼儿在游戏的过程中,体验着行动的自由感、感受着对事物的支配感,克服游戏中的困难,在解决困难的过程中吸取经验。
1.现阶段幼儿教育中出现的问题
1.1幼儿教育不重视游戏指导教学。对于幼儿的教育是全社会关注的重点,由于受传统教育的影响,我国教育一直把的重点放在学习文化知识上,幼儿教育也把重点放在了学习上,不重视游戏指导教育。近代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都已经表明幼儿发展阶段,游戏对其的成长具有很重要的作用,能够开发幼儿的智力,但是由于我国受传统教育的影响,忽视了游戏教育的重要性,没有尊重幼儿游戏的权利,没有保障幼儿充分享受游戏带来的乐趣,剥夺了幼儿快乐成长的机会,在实际的幼儿教育中,游戏只是充当了配角的角色,这严重的影响了幼儿的发展,导致幼儿输在起跑线上。如何将游戏融入到教学中?在实施的过程中会遇到哪些问题?这都是很多幼儿园所考虑的问题,这一问题也是教学游戏化在幼儿教育中没有广泛实施的一大原因,现阶段很多幼儿教育学校都在探索一个适合学校发展的教学方式,幼儿园应当结合自身所具有的特殊性,在教育目标指导下,教师和幼儿直接共同参与,通过实践,有目的有计划的寻找理想的教学游戏,寻找一个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发展的教育活动。
2.采取科学的幼儿园游戏指导策略
2.1游戏准备指导策略。由于幼儿较小,对事物的理解能力较弱,在做游戏的时候需要教师的看管,避免发生意外,首先教师要观察、记录、分析和改进。当儿童再进行游戏的时候,教师应当在旁边观看,一方面防止儿童在进行游戏的时候受伤,另一方面可以掌握儿童游戏的实际情况,教师在观察记录的时候要有针对性,要记录儿童对环境和游戏内容的熟悉程度,每一位儿童的个体特征、兴趣爱好、身体素质、语言表达情况、思维特点、游戏愿望与偏好、以及对每一种游戏的持久性。从儿童游戏的实际情况中,分析儿童游戏进行有效的水平和特点,观察男生和女生是否会有差别?针对不同的情况设计不同的游戏。其次,教师应当提供游戏材料。教师应当根据过往经验给学生提供游戏材料,这些游戏材料必须能够吸引儿童的注意力,是儿童喜欢的游戏,在教学的时候,教师要具有创新精神,教师带领学生突破常规思维,打破游戏材料的固定功能,在投放材料的时候,要投放不同类型的游戏材料,教师在教学的时候也要创造性地使用各种游戏材料,实时更新材料,确保游戏材料对儿童的吸引力,防止儿童产生厌倦情绪。最后,游戏场景要有趣。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儿童对于游戏的强烈程度会影响游戏的效果,如果要进行游戏,游戏场景的设计要生动、逼真、有趣,只有有趣的游戏场景,儿童才会产生游戏的愿望。
2.2游戏组织指导策略。保证游戏进行的重要策略是教师要进行游戏指导,由于幼儿园的学生年龄较小,组织能力较弱,在进行游戏的时候需要教师进行指导,在进行游戏之前要明确游戏活动的注意事项,游戏有多种多样的,不同的游戏有不同的规则和注意事项,这些规则的共性就是要保证儿童的安全,安全是所有游戏中最重要的一点,特别是一些有危险的活动,教师在组织学生游戏之前必须给学生讲解清楚规则和注意事项,即使在游戏开始之前讲解清楚了游戏的规则和注意事项也不能放松警惕,在进行游戏的时候,教师应当时刻注意儿童的行为和安全,当危机出现的时候,教师迅速提醒或制止儿童,尽可能地减少危险,避免儿童受到伤害,在游戏的过程中儿童也能提高自我保护的意识,逐渐养成自我保护的习惯。
2.3重视热身游戏,加强游戏情景化。在课堂教室进行游戏之前,教师要组织学生进行热身游戏,热身游戏时间简短,形式活泼,热身游戏是大游戏进入之前的小游戏,为大游戏的进入做铺垫,因为大游戏难度较大,害怕一些儿童不能一下子适应,所以先从小游戏进行过度,减少大游戏的难度对儿童造成的压力。小游戏也可以做一些简单的肢体动作关节,舒缓僵硬的肌肉,促进儿童血液循环,避免在进入大游戏的时候拉伤筋骨。在游戏的过程中,如果游戏简单枯燥,儿童极易产生厌倦情绪,教师设计游戏要考虑游戏的持续性,游戏对儿童的吸引力,再进行游戏的时候加强游戏的情景化,让儿童身临其境,这样可以增加游戏的吸引力。教师是儿童游戏的设计者,也是儿童游戏的旁观者,在进行游戏的时候教师只需要在旁边进行提点,适度的进入游戏就可以了,教师在指导提点之前必须对学生的基本情况以及游戏的特点有所了解,切忌妄加评论,影响学生的判断。
3.总结
总而言之,为了响应新时期的变化,幼儿园的教育也要随时代的进步进行改革,要与时俱进,在新的时期,幼儿园游戏指导教学的应用,将游戏与教学结合,减少儿童学习的压力,儿童在轻松、自由、快乐的氛围下学习会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幼儿园是孩子活动最主要也是时间最长的地方,最为幼儿园的管理的一份子,幼儿园老师有责任和义务为孩子创设一个良好的人文环境,将孩子的教育问题落实到实处。本文根据目前幼儿园教学的现状,对以人为本理念在幼儿园管理中的应用进行以下几点浅谈。
一、以人为本人文环境的创建
为了更好地对孩子进行教育,幼儿园管理者一定要在对孩子心理需要进行一定满足的基础上给孩子创造一个学生需求和发展空间的幼儿园环境。幼儿园的孩子大多数都处于懵懂时期,任何事物与教育对他们来说都是新鲜的、新奇的。幼儿园管理者可以在氛围环境上多加努力,为学生创建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比如,幼儿园时期是学生智力开发和品德培养的重要时期,幼儿园的学生会对身边喜闻乐见的事物进行观察和模仿,老师可以利用学生这样的善于模仿性在幼儿园内的墙壁上,教室内等学生能看见、容易接触到的地方装饰上一些良好的教育内容,内容形式可以不仅仅是单一的文字,还可以是图画,数字等。比如,在很多幼儿园中,墙上都会画上一些卡通图案,这是为了能够吸引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每天都能够怀着愉快和激动的心情来上学,根据这一启示,老师可以在墙上画上一些教育的内容,比如,不要随地扔垃圾,不要打架,公共场合保持安静的图片等。还可以写上一些基础的教学内容,比如数学上的123456789,比如基础的英语one,two,three,four,five,six,seven,eight,nine,ten等这些都是耳濡目染能影响到学生的东西。
在一些儿童经常会使用的玩具器材设置上,学校可以在教学器材上增添一些学生喜闻乐见的内容,让学生无时无刻都处于一种向上的教育文化氛围中。
二、进行人文教育
在进行人文教育方面,不仅要将人文教育渗透到学习内容当中去,还需要教师的以身作则。
在进行文化课人文教育时,幼儿园管理者与幼儿园老师首先要在研究幼儿学生心理的基础上对学生的课程进行安排,促进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小学生的智力处于尚待开发状态,幼儿园老师一定要在对学生进行内容讲授的同时,注意学生智力的开发,让学生学会思考。由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竞争压力的增强,越来越多的幼儿园教育为了让学生不输在起跑线上,让学生马不停蹄地进行文化学习,其实这是揠苗助长的行为。幼儿教育重在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学生兴趣,增强学生对事物的认识,而不是一味地学习文化知识,幼儿园老师要在文化知识学习的同时,灌输学生德育的理念,让学生在德行和文化学习上同步发展,亦步亦趋前进。除了主要文化知识的学习之外,学校还应该在美术的审美方面,体育的锻炼方面同步加强对学生的教育。注重对学生审美标准的培养以及体育锻炼的增强,也是从以人为本角度出发的重要体现。
对于教师以身作则进行人文教育方面,要求幼儿园老师以自身的素质言行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和教育。老师是除了学生父母之外与学生接触时间最长也是最能影响学生观点和行为做法的人,这就要求幼儿园老师一定要以身作则,善于教育和引导学生的发展。比如,老师教育学生不能随手扔垃圾,那么首先老师就应该严于律己,从自己做起,不要随手扔垃圾,看到垃圾,应该主动积极地将它捡起扔到垃圾桶里。再比如,为了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老师自己本身就应该不怕苦不怕累,给学生做一个好榜样。我们不难发现,在很多幼儿园教学中,很多幼儿园老师会让学生去帮自己倒一杯水,拿一本书等,这也体现了很多老师并没有注重用自己平时的言行去影响学生。以人为本教育重在“人”字,教学中的点点滴滴都应该将学生放到首位,以学生的角度观点以及需要出发,才能实现真正的以人为本教育。
三、以人为本对教育者的要求
幼儿园老师作为对幼儿园学生最直接的教育者,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到学生的观点和做法。这也就要求幼儿园管理者在进行教师应聘选举时,一定要严格筛选应聘条件。在进行幼儿园老师应聘选举时,幼儿园管理者不仅要以幼师的文化水平作为参考,还要结合应聘者的道德水平,创新水平,能力水平等。在我国。有很多人认为幼师并不需要太严格,因为幼儿园的知识教育不是很难,其实,这是错误的看法。正因为幼儿园孩子处于知识道德塑造时期,对世界的认识和在其中的行为定会受到老师的很大影响,所以,从以人为本全面发展学生的角度出发,更应该提高对幼儿园老师的录用标准。幼儿园老师一经录用,并不是一劳永逸的,还需要在教育过程中不断加强自身学习,善于总结教育中出现的问题,研究学生心理,制定对学生的发展目标,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从最能实现以学生为本的角度去教育学生,实现教育的全面化,将教育落实到实处。
新教师的前三年是适应期和磨合期,她们身上的优势明显:年轻、活泼、富有朝气,但弱势同样存在:缺乏经验、遇事慌张、不善于和家长沟通交流。为了让她们尽快适应新的岗位,工作前三年的学习、培训就显得更加重要。此外,一个教师的专业成长,首先取决于她的专业态度,其次才是她的专业技能。有了良好的专业态度才能转变为规范的专业行为,有了规范的专业行为的付出才会习得较高的专业技能。我园的做法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