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2-27 11:10:27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4篇日用化学与健康论文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增设必要工科基础课程,夯实工科基础应用化学专业兼具理科和工科的特点,需要有坚实的化学基础理论还需要兼具必要的化工基础理论。原有的《化工基础及实验》是为非工科化学类专业开设的基础课程,已远远不能适应目前应用化学专业的培养目标。因此,必须采用化工基础理论课程———《化工原理及实验》取代原有的化工基础及实验课程。《化工原理》是以四大化学为前修课程的一门化工基础理论课程。开设学时设定为72+36学时,分别在第四学期和第五学期开课。《化工原理实验》课程设置36学时,第五学期开课。此外,工科学生的培养,尤其是化工方向,离不开相应的电子电工学基础以及工程制图或化工制图等方向的课程。在保证数学、物理等学科基础平台课程的基础上,必须在专业基础平台课程中增设《电子电工学及实验》和《工程制图》课程及金工实习环节。《电子电工学及实验》设置共72学时,其中36学时讲授,36学时实验,第三学期开课。《工程制图》设置为54学时,第三学期完成课程教学。金工实习2周,第五学期进行。
开设“宽口径”专业选修课程模块应用化学还是一个包容性很强的学科。从全国重点高校的应用化学专业培养方案来看,各个高校的专业课程体系特色模块差异较大,但是都体现自己的科研特色。例如北大,具有核药物化学、辐射化学和辐射高分子、超分子化学与材料、新能源与材料和核环境化学5个特色研究方向,并开设应用辐射化学、应用放射化学等方面的选修课程。因此在专业课程设置中必须和学科科研特色结合起来,开设相关课程。根据自身学科科研特色以及师资力量,我们设置3类可供选择的专业选修课程:偏向理学的应用化学方向模块课程、偏向工科的专业方向模块以及高分子材料方向模块。此外,根据目前我院教师们的学术专长、特色研究方向和未来发展趋势,开设了应用化学前沿讲座、日用化学品、阻燃技术,农药化学、高分子助剂及应用、染料化工与助剂、催化原理、精细化学品开发与设计等选修课程,开阔学生视野的同时,分享老师们研发产品的经验、教训以及研发思路。
以“大论文”为抓手,强化实践教学环节
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应用型综合人才的重要环节。在强化“基础课程实验—专业实验—金工实习,工厂见习和顶岗实习—毕业论文”多层次课内实践教学体系[2]的基础上,我们采用以毕业论文环节为抓手,强化实践教学环节。毕业论文是本科生人才培养链条中的一个重要综合性实践教学环节,对于保证人才质量、与人才市场对接是至关重要的。针对目前毕业论文环节设置不合理,时间短,任务重,监管不严的问题,我们采取“大论文”措施改革毕业论文环节,通过延长时间,注重过程,加强监管,使其真正成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平台。“大论文”之“大”主要体现在:思想意识上对毕业论文重视程度的提高;毕业论文要求的拔高;毕业论文时间的增加;毕业环节和专业课程的关联与衔接更加密切;学生能力培养也更加综合、立体等方面。首先,毕业论文开始时间提前到第五学期,在学生专业基础课程学习完之后,即对学生开展毕业论文要求的教育,同时结合学院教师科研特色开展专业研究方向介绍,开阔学生视野,帮助学生了解相关研究领域、研究方向,并在此基础上双向选择学生感兴趣的课题和指导老师。然后根据课题,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使学生有目的地选修必要的专业选修课程,为进入课题研究打下扎实的理论基础。结合第五学期设置的文献检索课程和专业英语课程,在相关课程教师和课题指导老师的共同指导下,围绕自选课题进行相关文献信息的检索,和专业文献的阅读与翻译,相应考核成绩分别记录为文献检索及专业英语的课程成绩。第六到第八学期,学生进入实验室,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进行课题的初步探索。并在课题老师的指导下继续选择必要的专业课程进行学习。这个过程中,实施论文中期检查回报和毕业答辩的监管。严格管理程序,设置必要的奖励机制和淘汰机制,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热情。
增加学生选课自由度,逐步实现自我规划,自我培养
1856年英国化学家W.H.Perkin发现了苯胺紫染料,为进一步合成苯胺系其它染料奠定了基础。1863年德国化学家F.W.Hoffmann发现并合成出了对苯二胺,为制造苯胺类氧化染发剂提供了最关键的功效原料。1883年法国巴黎Monnet公司首创世界上第一支对苯二胺氧化染发剂并取得了专利,此后相继传至中国和世界各地。1952年法国L’Oreal公司相继推出了各种彩色苯胺类氧化染发剂,1950年国际市场出现了染发霜,1963年又出现了染发香波,使苯胺类氧化染发剂花色品种日臻完善。对苯二胺氧化染发剂为人类美容美发做出巨大贡献,创建了丰功伟绩和不可磨灭的辉煌。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在120多年长期使用过程中逐步发现它具有急性毒性、致敏性和潜在致癌危险性等副作用,因此引起了世界各国政府和民众的极大关注。染发剂的致癌性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
1.对苯二胺急性毒性
对苯二胺(p-phenylenediamine, PPD),CAS:106-50-3,分子式C6H8N2,相对分子量108.14,纯品为白色晶体或粉未,微有芳香气味,在有机化学中PPD属芳香族或芳香胺化合物。F.W.Hoffmann之所以起名芳香族或芳香胺是因为这些化合物气味芳香。
现代毒理学资料显示,对苯二胺是一种典型的急性毒性染料。急性毒性(Acute toxicity)是指对人体或动物体半数致死量LD50
1992年日本[2]有一位男子使用PPD氧化染发剂,按说明书进行染发,染发后20分钟进入浴室,水蒸气凝聚在头发上,不慎染液流到眼睛里,第二天眼科医生检查发现,因染发剂急性中毒损坏了眼球。
1992年苏丹[3]首都喀士穆有人使用制作氧化染发剂的苯胺染料对自愿受试者进行人体临床试验。31名受试者经口摄入对苯二胺染料混合物,其中有5名受试者出现急性肾功能衰竭,13名受试者均在24小时内因急性中毒死亡。
1993年Lifshits M[4]报道有一位六岁儿童误食PPD氧化染发剂,短时间内出现咽喉疼痛,咳嗽和进食困难,随后由于喉颈部水肿造成严重呼吸困难,并伴有肾功能衰竭和代谢性酸中毒,就诊8小时后由于出现不可逆心室纤维颤动而急性中毒死亡。
2.对苯二胺致敏性
染料的致敏性是指某些染料会对人体皮肤或呼吸器官引起过敏性作用,这种染料称之为致敏性染料。对苯二胺染发剂发明以后在很短时间内就发现它常引发炎症或过敏(Causing allergy)。1906年德国联盟理事会把它列入目录,此后欧洲一些国家相继禁用。目前对苯二胺是国际公认对人类高致敏的化学物质,某些人在正确使用情况下也可能会引起过敏。染发者发生过敏时,接触染发剂的人体部位发痒,出现红斑、丘疹,甚至出现水泡、肿胀,有时红肿、渗液,流黄水,发出难闻的恶臭,有的出现过敏性昏厥或休克,有的过敏严重者导致死亡。其典型案例有:2000年8月英国一位妇女使用法国Camier生产的Movida染发剂进行染发几小时后死亡。验尸报告称是染发严重过敏反应所致。2004年1月28日《楚天都市报》报道,中年男子汪汉洲在武汉关山发廊染发后猝死,医生诊断结果是染发剂含有毒化学物质严重过敏致死。2011年11月20日英国《每日邮报》报道,英国一位妇女使用染发剂后陷入昏迷,医生推测其症状可能是染发剂过敏所致。
目前PPD苯胺类氧化染发剂占国际染发剂市场80%以上。使用时其致敏发生率各国不一。以往国际公认的平均致敏率为十万分之四,即0.4‰。2003年Hall[5]对欧洲、北美和新加坡等15个国家随机化226779个病例PPD斑贴试验阳性反应(接触性过敏反应)发生率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表明,PPD斑贴接触性过敏反应发生率随地区、国家、人种的不同而不同,如英国2.5%,意大利3.0%,瑞典4.0%,德国4.8%,美国5.0%,加拿大7.3%,新加玻8.1%等。 Hall流行病学调查PPD平均致敏率4.38%,高于此前国际公认致敏率0.4%的10倍以上。调查数据进一步表明,PPD是目前国际公认的对人类高致敏化学物质。
3.对苯二胺致癌性
染料的致癌性(Carcinogeic toxity)是指某些染料对人体或动物引起肿瘤或癌变的性能。我国著名皮肤医学教授朱文元[6]指出,在每次染发过程中有0.1~0.5%的染发剂被皮肤或毛发吸收,染发剂中的有毒物质通过皮肤、发髓或吸入等途径进入体内参加血液循环,一旦进入体内很难排出,在体内蓄积。当蓄积的毒素超过1%时极易诱发皮肤癌、白血病、淋巴癌、骨髓癌、乳腺癌、膀胱癌等,其后果不堪设想。
1975年美国科学院B.N.Ames等[7],使用生物评估法研究化学染发剂时发现,一些苯胺类染发剂对细菌有致突变作用,引起人们对苯胺染料与DNA相互作用后可能引起致癌作用的关注。Ames研究小组检验了169种化学染发剂,发现其中150种具有致癌作用,占染发剂总数的88.75%。此后有更多的科研人员对于苯胺类染料及苯胺类染发剂进行毒理学方面的深入研究。
1971年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中心(IARC)在法国里昂实施了一项科研计划,评价化学物质对人类致癌危险性,并相继编辑出版关于化学物质致人癌危险性评价专题论文集。至1979年已出版了《IARC专题论文集》1-20卷[8]。作者在查阅专题论文集1-20卷目录发现,迄今人们使用的苯胺类氧化染发剂中对苯二胺、2-甲基对苯二胺、N-苯基对苯二胺等12种苯胺染料中间体都已列入致人癌研究目录中了。
1994年7月15日德国[9]颁布了《食品和日用消费品法》第二次修正案,禁用了13种急性毒性芳香胺染料、27种致敏性芳香胺染料和20种致癌性芳香胺染料,引起了世界各国政府和民众的极大关注。德国的日用消费品主要指纺织品、洗涤品、盥洗品、化妆品、染发剂、染色皮革品和染色玩具等日用制品。
2001年,一份题为《使用永久性染发剂与患膀胱癌的危险》[10]的科学研究报告在EEC杂志刊发之后,欧盟化妆品和非食品科学委员会(SCCNFP)认为该潜在危险应予关注,因此建议委员会采取进一步的行动控制化学染发剂的使用。SCCNFP还建议对染发剂采取全面的安全评价策略。实施该策略的第一步是决定首先考虑永久性染发剂成分,在染发剂成分的公众意见征询中该列表成分未获明确的支持,因此永久性染发剂列表成分应被禁止使用于染发剂产品。
2004年《欧盟化妆品规定》(76/768/EEC)第七次修正案,根据已有的流行病学证据,首次并警示欧盟成员国政府和民众长期使用苯胺类氧化染发剂会诱发膀胱癌。该修正案顾问委员会首席顾问R.J.W.Hefford指出,对苯二胺、过氧化氢、氨是传统染发剂里固有的有害化学物质,使用它们生产染发剂是不安全的。
在研究对苯二胺氧化染发剂致癌性时,不应忽略过氧化氢致癌毒性的问题。资料报道,1980年日本食品界发现过氧化氢具有致癌性[11],经过两年反复多次动物试验证明过氧化氢确是一种动物致癌物,此后在食品中禁用。1990年Bracher M等[12]报道,经动物和人体临床毒性研究发现,对苯二胺氧化染发剂中的对苯二胺和过氧化氢
反应大分子黑色物质Bandrowski S basc对沙门氏菌,小鼠淋巴细胞和人体淋巴细胞有致突变性和遗传毒性。2001年9月11日CSTEE.EU[13](欧盟环境和生态毒性科学委员会)关于过氧化氢毒性对人类健康的影响作出结论,过氧化氢具有细胞毒性和致突变性。
染发剂发展二阶段:无氨染发剂
氨水(Ammonia Water)是传统的对苯二胺氧化染发剂里的一种功效成分。其功效作用是头发膨胀剂和产品PH调节剂。通常情况下染发剂工业使用25%的氨水,限量使用浓度6%以下。优点是功效作用优秀,且不残留。但是氨水具有强烈的刺激性和腐蚀性、对眼睛、粘膜、皮肤、头发有刺激作用或腐蚀作用。储运或使用过程中经呼吸道吸入能损伤呼吸道和肺,容易引起呼吸困难或窒息性咳嗽,易发生中毒。染发剂产品添加氨水,给生产操作者和染发使用者带来反感难闻的氨水气味,刺鼻流泪,伤害皮肤和头发,有损健康。因此寻找氨水无毒低毒替代物,更新有氨产品,研发并生产无氨染发剂新产品势在必行。
2008年3月法国欧莱雅公司率先推出了无氨可丝莹温和染发霜新产品,该新产品解决了消费者对有氨染发剂产品的种种后顾之忧,无氨温和。2008年6月美国宝洁公司突破传统,推出了完美10分钟无氨染发剂新产品,该新产品为消费者免除了传统染发剂反感难闻的氨水气味,以及染发时带来的灼烧感和头发发痒等副作用问题。2008年北京老人头日化有限公司、广州温雅日用化妆品有限公司等众多国内外染发剂生产企业也相继推出了无氨染发剂新产品,开创无氨染发剂新纪元。无氨染发剂突破传统,是染发剂的科技创新和科技进步。
目前国内外无氨染发剂产品中氨水的主要替代物有三乙醇胺[14]、氨基甲基丙醇[15]、葡甲胺[16]、L-精氨酸[17]等。现将其各自的理化特征、药典标准、安全性和同类物等汇制成表1,仅供参考。
表1目前无氨染发剂产品中氨水的主要替代物
染发剂发展三阶段:无过敏染发剂
1993年北京丽源日化五厂率先推出了光明无过敏特效一洗黑染发剂新产品。2002年浙江章华保健美发实业有限公司推出了无过敏章华生态焗油染发霜新产品。该新产品蕴含天然灵芝等微生物类无过敏色原精华和中草药,不含对苯二胺,双重防过敏,配方极其温和,专为染发过敏人群设计。2005年北京老人头日化有限公司推出了无过敏五贝子天然植物洗染香波新产品。2008年韩国PRANA化妆品株式会社在我国市场推出了无过敏天然生物精染素新产品。无过敏染发剂突破传统,不使用对苯二胺,这是染发剂的科技创新和科技进步。
严格地说,无过敏染发剂使用的所有原料都应该是无过敏的,其中包括功效染料、基质原料、防腐剂、赋香剂、抗过敏植物提取物等。再者,所用的这些原料配伍性好,相互之间不发生反应,不产生过敏性新物质。
功效染料方面,传统的对苯二胺及其衍生物2-氯对苯二胺、2-甲基对苯二胺、N-苯基对苯二胺、N,N-双(2-羟乙基)对苯二胺等经美国CTFA(化妆品、盥洗品和香料协会)下设的化妆品成分评审专家组CIR评审结果均为致敏剂。基质原料方面,不应使用矿物油。因矿物油会阻塞毛孔,令皮肤和毛发变油,引发过敏。防腐剂方面,不应使用对羟基苯甲酸酯类防腐剂。因为该类防腐剂会引起过敏和内分泌紊乱等不良反应[18]。赋香剂方面,不应使用过敏性香料或香精。关于香精过敏率方面的调查研究已有许多报道。Buckley等[19]在历时近15年时间,对英国伦敦23846名香精过敏受试者斑贴试验研究结果显示,所有受试者中,6.4%的男性和8.4%的女性对化学香精过敏,其平均过敏率为7.4%。因此建议染发剂或化妆品产品中尽量少用或不用香精,非用不可应严格按照IFRA(国际日用香料香精协会)颁布的法律法规规定安全地生产和应用香料香精。此外,无过敏染发剂生产企业各自都添加自已独有的抗过敏植物提取物,以确保产品不过敏,但这些都是商业机密,密而不宣的。笔者经多年潜心研究,总结出抗过敏植物提取物31种,均采自2003中国卫生部颁发的《中国已使用化妆品成分名单》563种天然植物。详见表2。
表2.中国充许使用的抗过敏植物提取物
染发剂发展四阶段:天然植物染发剂
目前市场上绝大多数的染发剂均采用化学合成的苯胺类染料中间体、偶合剂、修正剂、赋形基质等复配而成。大量研究和报告证明,这类化学染发剂对皮肤具有一定的毒性,能引起皮肤过敏,长期使用可导致中毒,并诱发各种癌症。因此,染发剂产品的安全性问题愈来愈引起人们的关注,寻找安全无毒染发剂,开发天然植物染发剂势在必行。
近年来我国的染发剂生产企业重视科技创新和企业可持续发展,大力投入资金研发天然植物染发剂,相继推出了各种各样的天然植物染发剂新产品。2003年青岛益品生化制品有限公司推出了益品天然染黑剂新产品,2004年北京三精国药日化有限公司推出了三精红高梁染发膏,2006年浙江章华保健美发实业有限公司推出了章华天然植物中国黑新产品。2010年肖子英等[20]发明了乌饭树植物黑发霜专利新产品,并荣获了香港国际专利博览会金奖证书和奖牌。
近年来,欧美日本等国家根据各自传统优势的色素植物资源相继推出了具有典型特色的植物染发剂新产品。例如,德国[21]推出了以春黄菊(Anthemis tinctoria)提取物为特色的春黄菊植物染发剂,法国推出了以洋苏木(Caesalpinia sappan)提取物为特色的洋苏木植物染发剂,英国[22]推出了以西洋茜草(Rubia coudifolia)提取物为特色的西洋茜草植物染发剂,美国推出了以西洋接骨木(Sambucus nigra)提取物为特色的接骨木植物染发剂,日本推出了以金合欢(Acacia concinna)树皮提取物为特色的金合欢植物染发剂,印度[23]推出了以余甘子(Phyllanthus emblica)提取物为特色的余甘子植物染发剂等。余甘子在食品、药品、化妆品等诸多领域具有诱人的应用前景。几千年前印度传统医学家就用余甘子这种植物的成熟果实将白发染黑。当今人们崇尚天然,出于安全乐用天然植物染发剂,因此国内外天然植物染发剂再度复兴,重新崛起。天然植物染发剂的复兴和崛起是对传统化学合成染发剂的突破和挑战,是染发剂的科技创新和科技进步,是染发剂的一次革命。
天然植物染发剂的主要功效成分是植物染料。自古以来我国广西壮族人民就使用红草叶,蜜蒙花、紫蓝草、枫树叶天然植物提取物做染料将糯米染成红色、黄色、紫色、黑色,加上白色糯米蒸制成“五色饭”进行食用。在公元前3000年我国人民就已使用靛蓝、菘蓝、茜草、红花植物提取物做染料对纺织品进行染色[24]。文献记载,早在2000多年前中国人已开始使用天然植物染发剂。中国首例使用植物草药染黑须发的则是2100年前的王莽。
天然植物染料的核心价值是,安全性高,色调自然柔和,气味芳香,无毒无害,染色、营养和药用功效三为一体,克服了化学合成染料致敏、致癌等各种弊端。此外,植物染料与环境亲和性好,废物废水极易分解和利用,基本上无污染,资源极为丰富,其应用前景广阔。
2003年中国卫生部颁发了《中国已使用的化妆品成分名单》,规定了天然化妆品原料共563种(植物原料、动物原料等)。在法定的天然植物原料中可以筛选出染发剂使用的植物染料,例如、黑桑、黑莓、黑芝麻、紫苏、紫草、紫芝、蓼蓝、菘蓝、马蓝、诃子、桅子、金樱子、合欢皮、牡丹皮、石榴皮、茜草、鼠尾草、苏木、接骨木、墨旱莲等植物提取染色功效成分,均可用作研发植物染发剂的植物染料。在563种天然化妆品原料中第287号指甲花(Lawsonia inermis L.)目前国际上已禁止使用于化妆品中。2004年《欧盟化妆品规程》(76/768/EEC)第七次修正案第15条明文规定指甲花提取物主要成分是指甲花醌(2-羟基-1.4-萘醌)。指甲花醌是CMR物质,CMR(Carcinogenic Mutagenic and Reproductive toxicitg致癌、致突变、生殖毒性)物质禁止用于化妆品[25]。2007年中国卫生部颁发了新版《化妆品卫生规范》,该规范规定了78种禁用剧毒植物中药,例如:白芷、白附子、乌桕、含羞草、补骨脂等,这78种禁用剧毒植物中药包括其提取物及制品均不得用于化妆品产品中,虽然白芷、白附子有美白皮肤的功效作用,但绝对禁用于美白护肤品中。《本草纲目》载,乌桕子油涂头,变白为黑,但乌桕子油绝对禁用于植物染发剂产品中。值得注意的是,在中国植物染发剂发明专利中竟然出现了乌桕和含羞草。
中图分类号: S816 文献标识码: A
中国香料香精行业的发展是同全国经济的发展吻合的,是同食品工业、饮料工业、烟草工业、日用化学工业、医药工业、农业和环境保护等配套行业的发展相适应的,工农业日新月异的变化,促使中国的香料香精工业不断发展,产品质量不断提高,品种不断增加,企业规模不断扩大,产品产量和销售额逐年上升,并保持一定的速度健康发展。
香料香精产品是一种与消费者身体健康密切相关的产品,应用的广泛性深入到方方面面,有吃的、穿的、喝的、闻的、抽的、擦的、防治病的等等,大千世界,有香味的地方就有香料香精产品,而且是直接和间接地起着促进人们身心健康和提高生活品质的重要作用,如果不严格控制生产原料、生产条件和产品质量,必定会给人民身心健康带来危害,因此,国家在缩小发证范围的同时,仍决定把香料香精产品列为实行生产许可的产品,可见其意义的重要性。
香料、香精的质量,除表现在其香韵和扩散能上外,它们香气的持久和稳定程度,在加香成品中是否会引起变色、变质或影响其使用效果以及对人体是否安全无害等问题,也都是极为重要的因素。所以,调香工作者在香精处方时必须根据加香成品的特点要求,慎重地选择合适的香料品种和恰当的用量,并且要在通过应用试验,取得符合各方面的要求后,才可定方。不然,有些香精在初配时,香气持久性减退,或是留香时限缩短、或是影响加香成品的色泽和使用效果,甚至导致人体某些器官或肤发的损害等等。这此问题,对调香工作者来说,都应予以严肃认真的注意。换句话说,也就是加香成品,不能由于香精的使用而引起不后果。 我们知道,香精是由香料(有时还有辅助原料或溶剂)组成的。一般地说,如果选用香料的品种与数量都恰当,基本上可以判断该香精的各项质量情况,但是,香精在配制成后,在储存过程中或在加香介质(基质)中,各个香料之间、香料与介质(基质)中的组成份之间,往往会发生物理化学的变化。其中有些变化会影响该香精的香气持久性、稳定性、甚至安全性,调香工作者不可对此忽略。 持久性、稳定性与安全性,对于香精来说是三个联系起来的要素,应该综合起来加以考察,其中尤以持久性与稳定性之间的关联更为密切。
香料香精的安全应研究,是一项较复杂而细致的科技工作,还需要相当时期的考察。人与人之间对有些香料品种,会在过敏性或刺激性等反应上发生明显的差异,我们应及时收集反映,加以研究。因此,关于香料香精的安全性问题,香料香精的生产和应用、医学卫加香产品经销等有关部门及消费者,就密切联系与协作。我国对日用香料的安全性的研究,已开始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尚待统一规划,有领导、有计划、有系统、有分工和有协作地开展起来,并应及时组织力量研究制订有关法规。不可等闲视之。香精的持久性、稳定性和安全性,在调香工作中是三位一体,是科学与艺术相结合的结晶。
香精的组成要比天然香料复杂得多,它往往是由数十种以至数百种不同分子结构的化合物所组成的混合物。这些化合物的物理化学性能往往是很不相同的。最突出的是它们在蒸气压或蒸发速率上的差异。如果配比恰当,它们可以形成一些共沸混合体,这些共沸的混合体如果能紧密联贯、均衡地、有节奏地,从香精和加香介质表面上挥发出来,那么我们就可以取得香型或香气较稳定的结果。要达到这一点,调香工作者,要经过多番的试验(包括香精应用试验)。才能实现。所以,调香工作者在为一加香产品设计香精处方时,既要详细了解该加香介质的性能(包括它本身有无特殊气息),又要根据香型上、安全性上、经济上的要求在选择香料(包括修饰、和合、定香)、定香剂等品种是时从头香、体香、基香接香气、物理化学稳定性上综合考虑,通过品种、用量及应用的试验来取得各方面满意的香精配方(有时我们可以加入一定的添加剂,如抗氧剂,金属离子螯合剂等等来取得满意的效果)。
香精的品种繁多,使用方法也很复杂,但以下使用原则必须遵守:
1. 一定要根据食品的类型和香精本身的不同性味加以选择;
2. 要使用肯定能溶解的香精;
3. 要按不高于1‰~2‰的比例添加,只有在特殊情况下才允许增加;
4. 要避免与高浓度的糖液或酸性溶液混用;
5. 要严格掌握好添加时的水温,水溶性香精加热不得高于70度,油溶性香精不得高于120度。
在国内外香料竞争日趋激烈的形势下,作为香料产业的生产者,我们纵向思考,横向比较,只有勇于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把握市场脉搏,确定香料产业发展战略,勇于创新,才能够在香料产业竞争中有所作为。
2、实行科技创新,提高生产能力。我们要依靠科学技术,用创新的勇气研究香料生产的精细化工艺,把先进的技术应用到香料生产、加工、销售的全工艺,做到香料产品的高产、优质、高效、低耗、安全。通过科技创新,实现香料产品的精深加工,提升市场竞争能力。
3、注重质量管理,提高经济效益。香料产品主要应用于医药、保健、日用化妆、饮料、环卫等方面,直接关系消费者生命与健康。消费者对香料质量要求甚严。对此我们应提高劳动者的整体素质。香料生产者必须掌握适时收获,遵守收割程序,严格加工技术规程,规范包装标准,做到香料产品外观、色泽、香气、密度、酸值、酯值,检验、包装、贮存均达到标准。以质量求生存,以质量求效益,以质量求发展。
4、加快品种更新,提升产量质量。品种决定香料生产的产量和产品的质量,当前,多年种植的品种已渐变退化,必须强化香料新品种选育工作。一是加强原有品种资源的收集、整理和开发利用;二是利用传统的选育方法和现代生物方法相结合,选育新品种;三是选择国外引进的优良品种,更新换代。 5、加快产品开发,延长产业链。充分开发利用香料植物含有的多种成份。其一,对芳香成份用于香料工业开发;其二,对药用成份,用于治疗开发;其三,对营养成份,特别是微量元素和多种维生素,用于食品、饮料和调味晶开发;其四,对大部分芳香植物含有抗氧化物质和杀菌的成份用于防腐保鲜开发。除此以外还可开发色素成份。香料植物产品开发潜力很大,芳香理疗、芳香花茶、芳香保健、芳香调料、芳香食品、芳香工艺品等都要综合利用,增加效益。
总结:香料产业是一个特色产业,它受到地理、气候、土壤的制约,不同的地域生产不同品质的香料。安全生产,严格监督,责任调配才能使香料香精事业长期稳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蔡培钿,白卫东 ,钱敏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轻工食品学院,广州 510225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要在教学中创设以实验为主的科学探究活动,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主动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引导学生在观察、实验和交流讨论中学习化学知识,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教师要精心设计各种实验,引导学生在观察、实验、交流中学习化学知识,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为培养学生实验能力,开展好初中化学实验教学,谈谈我区的一些做法和体会。
一、重视对化学实验室的建设和投入
教育行政部门、教育装备部门、学校均要根据初中化学新课程标准要求,加大实验室投入,配齐仪器药品和器材;加强实验室管理,完善仪器药品存放领用手续、做好安全管理;定期检查化学药品质量,及时补充易耗品,以保证分组实验顺利进行,让每个学生都动手实验。截止到2012年,我区借助省政府教育督导评估和薄弱学校改造、义务教育标准化建设等加大财政资金投入,为全区所有初中学校配备标准化的实验室和成套教学仪器、药品,个别学校仪器配备做到人手一套,并在课余时间向学生开放实验室,鼓励学生自主地开展实验。
二、明确领导责任配备好实验员是基础
为保证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正常开展,学校要有实验教学管理机构,并明确其责任目标。2011年8月,我区各校均设立学校实验管理机构——电教处,具体负责管理学校实验教学工作,学校再确定一名副校长分管实验教学工作。我区教科体局将实验工作列入学校年终目标考核内容,各校将实验教学工作列入教学常规管理,分管副校长、电教处主任要经常深入课堂听课,了解实验教学情况,解决问题。学校要选配好实验管理员,实验员在实验教学管理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除要一定业务知识外,还要对实验教学具有服务精神,实验前做好准备工作,做好教师的助手,配合教师指导学生实验。如南昌市湾里区第二中学每年对实验员的工作进行量化考核,并采取竞争上岗方式选配实验员。作为实验员,在完成管理工作和日常工作前提下,还应把精力投入到实验研究、自制教具方面下工夫,为提高实验教学质量下工夫。学校领导要关心、支持实验员工作,适当提高实验员工作量系数,在评先、聘职等方面和任课教师享受同等待遇,按省教育厅规定发放健康、劳保补贴,充分调动实验人员积极性。同时,教师要教育学生尊重实验员的劳动,遵守实验室的各项规章制度。
三、任课教师是搞好实验教学工作的关键
任课教师对学生有潜移默化影响和示范作用。任课教师要切实掌握好各种仪器的用途、性能、使用方法等知识,对课本中的实验应达到以下要求:一是明确实验目的,即通过实验解决哪些问题,培养哪些能力,并要让学生明确这些目的;二是要重视实验效果,现象要明显,装置要科学;三是要体现能力培养,要让学生通过各种感官观察实验现象,启发思维,培养分析、表达和动手的能力。加强对任课教师培训提高任课教师业务水平,也是提高化学实验教学的重要措施。近几年,我区通过开展区级化学实验教学培训和研讨活动,通过选派教师参加省、市级培训等方式。化学教师参加省市级竞赛活动,获省市级奖20多人次,任课教师辅导学生参加竞赛获省市级70多人次。每年学生的中考实验操作考试,优秀率均在95%以上,满分率在90%以上。全区化学教师有多篇论文获省市级奖和在省级以上刊物上发表和学术年会上交流。
四、开展课外活动是巩固提高实验教学的有效途径
开展课外活动对扩大学生知识面、培养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兴趣,提高动手能力具有积极的作用。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和知识水平,可以开展以下一些课外活动。(1)指导学生进行一些化学小制作活动。如学习了酸碱指示剂后,可以指导学生利用常见植物花瓣制取酸碱指示剂;学习了常见的碱后,指导学生制作叶脉书签活动;学习了水的净化后,可以指导学生进行自制简易净水器的活动;(2)组织学生进行化学黑板报竞赛和化学实验知识手抄报评比。我区每年一次化学实验知识手抄报竞赛活动,很多学生认真参加,积极查找各种资料,极大地丰富了学生化学知识面和提高了学习化学的积极性。(3)使用低成本器材和药品进行替代实验,指导学生利用生活中常见日用品和废弃物制成简易实验仪器和替代实验用的化学药品。这样既有助于解决实验仪器、药品短缺问题,又可培养学生实验能力以及节约和环保意识。如用鸡蛋壳代替碳酸钙,用食用碱代替碳酸钠,用食醋代替稀盐酸,用废弃饮料瓶和小药瓶作反应容器等。(4)进行社会调查和参观访问等实践活动。可以通过组织参观、访问、讲座、讨论等途径,开拓学生视野,了解化学与社会和技术关系。结合乡土教育资源,将知识学习与实践能力培养相结合。如学习水的净化后可组织学生参观自来水厂,让学生亲身体会自来水厂的净水过程。如学习了溶液酸碱度的表示法后,在教师可指导学生测定当地工厂排出污水的pH、当地土壤的pH等,并设计防治污染方法、讨论适宜种植的农作物或土壤改良的方法。
五、结束语
做好初中化学实验教学要几方面共同努力,要加强实验室建设,加强领导,配备好管理人员和教师,要充分认识化学实验的重要性,根据课程标准要求,采取灵活有效教学方式搞好实验教学,努力提高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