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2-27 11:10:31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4篇软件测试培训总结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作者简介]李静(1969- ),女,陕西兴平人,河北北方学院信息工程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教学设计、操作系统与软件测试;赵志升(1965- ),女,河北张北人,河北北方学院信息工程学院,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教学设计、软件工程、数据挖掘。(河北 张家口 075000)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4)02-0135-02
软件测试技术近年来发展迅速,已经成为与软件开发齐头并进的专业技术。软件测试工程师承担产品功能、性能、可靠性、易用性等全方位测试,保证产品质量,满足用户需求,保证企业信誉,是当前IT业界需求量骤升的热门人才。目前我国软件产业在产品功能和性能测试领域仍然存在着严重不足,软件测试的广度和深度已成为影响企业生存与发展的核心问题。培养大量的具备专业素养和高层次技能的测试人才,更好地推进我国测试行业和测试技术的长足发展,是高等院校必须担负的职责。
一、国内软件测试专业教育现状
自2000年软件测试技术在我国兴起至今十余年,软件测试人才随着软件行业的迅猛发展呈现出供不应求的态势。专业的软件测试机构、测试网站及测试技术培训机构等迅速发展起来。目前,国内许多高校已经逐步设有本科阶段软件测试方向的专业。2011年11月,由教育部主办的“2011年高等学校软件测试课程教学论坛”在上海同济大学召开,对国内软件测试人才的培养及测试领域的全面发展起到积极推动的作用。
1.社会培训模式与现状。当前国内业界一些知名网站主要承担起测试人才的培养职责,如51testing、达内科技、北大青鸟等,为测试行业输送了大批动手能力较强的测试人才。针对性很强的短期教育模式是社会培训的特色。培训机构通常按照助理级、初级、中级和高级测试人员安排培训内容。诸如北大青鸟等规模较大的培训机构引进欧美的混合教学模式,采用“理论知识+分模块项目实践+全真项目实训+职业素质训练”的模式,形成一个科学并且实用的培训体系。培训机构通常设立自己专用的教学平台,通过网络远程授课与集中化分期分班授课方式,在半年到一年的较短时期,培训出上岗快、操作熟练、针对性强的应用人才,而且很多学员直接通过测试工程师面试,并在后期工作中累积了较深厚的测试经验,成为测试领域的支撑力量。培训课程主要内容涵盖操作系统管理、网络应用与Web编程、数据库管理等专业课程,实训环节应用主流的测试工具,如Winrunner,Loadrunner,Rational Robot等。着重于实用性的项目实践和开发是培训机构与高校教育的最大区别。参加这些培训班已成为目前大学生岗前培训的主要途径。
2.高校专业教育现状。软件测试技术要得到广泛应用和深入发展,不能仅依靠社会办学,高校系统化的专业教学体系能够为学生奠定一个更加扎实和科学的专业基础,并对测试技术本身的学科化发展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近三年来,软件测试技术作为专业课程逐渐在多所高校开设。目前,多数高校将“软件测试技术”作为一门独立课程设置,交叉课程主要为“软件工程”。当前一些高校开始申报软件测试专业,但是软件测试技术的学科化发展目前仍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主要是:(1)缺乏丰富的理论支撑。软件测试目前仍是发展中的计算机技术,专业论著少,适合于高校的教学材料非常有限,并且普遍存在知识结构不合理,教学内容不规范统一,论点少并缺乏依据,实验指导教材匮乏等问题。另外作为一门独立学科,与其他学科的交叉与相辅是理论体系的必要部分,测试技术与计算机领域诸多技术关联,相互结合教学是当前教改面临的问题。(2)目前通用性测试平台仍未完善发展与普及,在高校中缺乏结合教学实验内容的通用的实践平台,实验环境单薄。多数高校停留在泛泛讲授几个热门的测试工具的阶段,缺乏成熟、实用的测试环境来实践完整的测试项目。(3)教学模式上存在严重缺陷,专业培养过程中存在大量的不规范性和随意性。主要表现在:实践课程比例小,测试项目实例缺乏;理论课程知识结构不合理;教学理念和手段陈旧,脱离测试技术发展的实际与市场应用;不重视对学生从事软件测试职业素养的培养。尖端技术的学科化发展是高等院校的职责,建立一个科学、完整的专业教学体系是高等教育最为核心的问题。
3.当前推进测试技术应用的其他途径。除了专业公司培训和高校培养外,当前软件测试行业的发展还依赖于多种良好途径:校企合作、技术沙龙、测试专业微群、社会信息辐射等。新兴技术发展需要社会传播产生的广泛影响力来推动。以MPD(亚太软件研发团队管理)峰会、51testing等领衔的线下技术沙龙活动和巡回演讲,聚集了很多高端的测试人才,相互学习交流,积极推进软件测试行业的发展。一些较有影响的网络微群提供测试技术的交流和分享,如软件测试、敏捷测试、落地微群等,大量的测试人员和测试工程师提供测试过程管理、测试工作总结等资料,有很强的借鉴性。
软件测试行业的人才匮乏仍然是当今的重要问题。依照行业需求,软件测试人员配备应是软件开发人员的2倍,而目前我国软测人员与开发人员比例却仅在15至18之间。以高等院校专业教育为主,实现多种途径的人才培养是当前软件测试行业的当务之急。
二、高校软件测试专业课程体系建设
构建专业课程体系,需要设置好基础课与专业课、理论课与实践课、必修课与选修课的比例关系,并合理安排与协调课程相互间的分工与配合。建设科学完整的软件测试专业的课程体系是一个需要多方考证借鉴和不断探索完善的工作。
1.课程设置。软件测试是一门技术性很强的专业,对专业素养要求很高。在测试模式、测试方法上与软件开发的模式、开发平台直接相关。学生必须对操作系统、软件的逻辑结构以及物理存储过程、操作实现方法达到一定深度的了解和掌握,对于硬件的拓扑结构、物理结构要也需要尽可能多地熟知。在软件测试行业,对优秀人才的要求是拥有高敏感能力、高发散能力、高分析能力,而这些都是以扎实的理论基础为前提的。建设软件测试专业课程体系,应契合技术发展、学科发展与从业需求。经过多方考证,下表所述课程囊括的专业知识对于高层次的自动化软件测试技术的掌握必不可少。
由于计算机专业课程的关联性很强,一些专业课程可以相互结合教学。比如语言类,Shell等可以结合到UNIX/Linux操作系统课程中,HTML/XML可结合到.NET以及网络技术等课程中,PHP融入Web服务器配置等专业选修课程教学中等,避免专业内容交叉而造成的重复教学现象。在教学过程中,要将软件测试的思想广泛地渗透到所有的专业课程中。如在各类程序设计语言基础课程中引入单元测试的思想,在软件工程课程中强调软件测试的重要性,增强软件质量管理意识。当前微软、苹果、惠普等软件公司都推出完整的计算机应用与开发平台,从硬件、操作系统、集成开发环境到用户应用软件,基本上提供一条龙服务。以微软为首的测试框架开发也日趋成熟。高校需要从专业建设角度考虑,把握学科发展方向,汲取众家之长,将尖端技术和主流应用平台作为专业教学内容,在有限的学时之内统筹安排,让学生形成一个专业学习的整体思想,做到知识累积层次清晰、得到一个完整的专业知识体系。随着测试技术的快速发展,课程设置需要不断更新调整,既要考虑专业建设、学科建设,又要考虑市场需求和研发需求。合理选择、科学地纳入新知识到专业课程中,是需要不断探索和改革的无止境的工程。
2.教材选择。教材选择应当宽口径,除了主要教材之外,要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辅助教材和资料,给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和时间。这方面要学习西方高等教育的模式,按照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指导学生分期、分阶段大量阅读与课程相关联的专业资料,并汇总论点和典型实例展开讨论,开阔学生的眼界,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逻辑分析能力和探索精神。另外,教材选择应把握专业技术的最新发展,与专业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社会培训资料等结合,及时更新教学内容。例如有经验的测试工程师撰写的技术开发、测试报告与测试总结等书籍资料,是完善和填充教材的重要知识源。
3.实验教学规划。(1)实验教学内容,应包括两部分:测试框架应用和测试项目实践。前者是指基于实验室配置的测试框架,选择针对操作系统或者客户端软件、网站等的服务性能测试案例,编写一些通用的测试脚本,在测试框架上实现完整的测试流程。后者是指选择实际的软件测试项目来组织实验教学内容。在测试项目实践中,需要提供给学生被测试的软件系统代码以及软件开发综述,包括需求分析、概要设计书、详细设计书等文档,便于学生真实地模拟实际工作中的测试流程。项目实践中,可将学生分成若干个项目组,分别设置测试经理、测试负责人、测试人员等角色,依照测试用例设计、测试任务管理、测试计划实施、测试过程监控、测试日志与测试报告管理环节,安排角色各司其职,协同完整测试项目,并对被测软件系统做出质量评审,撰写格式规范的质检报告。通过实验教学,使学生深入理解和掌握常用测试工具,如单元测试工具NUnit等应用,提升学生的项目管理经验和软件测试技能。(2)实验教材选择:实验教材选择应参考社会培训机构的项目实训资料,选择基于主流测试平台的项目实例教程,并结合测试技术的应用发展现状和高校测试环境,广泛筛选辅助资料,设置测试项目,丰富实验教材的内容。(3)实验环境配置:搭建面向高校教研的通用测试环境。当前各类测试平台及测试工具不断推出,种类繁多,但针对性较强,应用性能受到限制,缺乏可被广泛普及的通用型测试平台,导致测试过程缺乏通用性和稳定性、测试标准设定和测试价值评估无法明确等问题。建立一个通用测试环境对高校的实验教学和专业研究十分必要。通用测试环境应囊括软件测试管理平台、回归测试平台和性能测试平台功能。提供软件的文档审查、安装测试、功能性测试、易用性测试等测试项目,并能提交形式内容规范的测试报告。通用测试环境搭建需要高校结合专业研究项目实施二次开发。
三、面向从业需求的教学改革
1.注重面向市场应用的课程体系改革。为了更好地为社会培养应用型人才,高校应以企业岗位能力需求为标准,不断进行课程体系改革,构建“知识+应用+研究”的混合型课程体系结构,为学生从业后尽快适应工作岗位,担负起科技职能,并进一步从事测试技术开发与研究奠定基础。软件测试课程体系改革应基于不断发展的测试技术以及社会测试岗位的能力需求,从培养学生专业素养、测试技能、项目分析能力、探索开发能力等全面素质的高度进行必要的整合和重组,把学生应具有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作为课程体系改革的依据,组建模块化的课程结构。
2.注重面向从业需求的教学实践改革。面向从业需求,加强教学实践环节是高校实验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目前很多高校与自己的合作企业签订培训合约,建立人才基地,共同开发软件和培训人才、交流人才,是教学结合实际应用的最佳模式。围绕着以企业需求为目标进行实验教学,使学生在真实的项目流程中对软件测试的完整过程与实施细节、管理机制与管理措施进行全面的了解,提高测试能力和积累测试经验,便于学生日后尽快适应实际工作,在专业技术岗位发挥人才作用。
3.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高等教育为社会输送专业技术人才,不能忽视对人才职业素养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要把专业素养、技能训练和职业素质培养有机结合起来。在学生实践与实习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和技术创新能力,并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相互协作能力,提高将来从事测试行业的职业素养。应结合社会对软件工程师的岗位需求,设立面向毕业生的专项系列讲座,为学生提供面试技巧培训、竞争意识培训、沟通与协作技巧培训和就业指南等,是极具实效且必要的教育内容。依照国外标准,软件测试工程师应与架构师处于同一等级。从事测试行业必须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综合的个人能力和较高的职业素养,才能真正实现高端的自动化测试。
[参考文献]
[1]朱少民.软件测试方法和技术[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2]钱丽.以就业为导向的软件测试课程体系改革探析[J].科技信息,2012(1).
帮客户告别软件缺陷
在快速开发软件产品的同时,组织要依靠提高开发质量和测试来缩短开发周期,降低缺陷率。随着成本的螺旋式上升,软件开发周期的缩短,以及应用程序复杂度的增加,选择合适的外包合作伙伴有助于组织大大提高项目的成功概率。测试空间能够针对组织的业务需求,为组织提供定制的综合的手动和自动测试服务。测试空间凭借在高科技、金融服务、制造、零售与分销和电信等行业所积累的丰富的多领域经验,按照GB/T25000和ISO9001标准为组织提供高效的针对特定环境的改进型解决方案。
应用程序缺陷轻者会令人陷于困窘,重者会导致软件质量下降,无法按时交付。测试空间能帮助客户杜绝这种情况的发生。测试空间采用优秀的测试技术,注重投资回报率,以及基于风险的优化测试策略,可为用户带来很多价值。
具体来说,测试空间能够提供专业化、规范化的软件测试技术服务,科学公正的CNAS第三方软件测评实验室,值得信赖的软件测试专业技术人才派遣服务,以及能与客户共享的软件测试技术培训平台。
中图分类号:TP311.53 文献标识码:A
1 软件测试课程教学现状及分析
1.1 软件测试课程教学现状介绍
软件测试是软件工程专业本科生的一门重要的必修课程。在本校的课程设置中为56学时,其中理论教学为32学时,上机实践为24学时,由于软件测试的各个环节分别对应于软件工程的相应环节,使得软件测试课程的内容庞杂,而其实践环节也相应地具有内容杂,任务重的特点。
软件测试的教学目标是通过理论及实践教学,让本科生熟悉软件测试的工作流程、常用软件测试方法及常用工具的使用及软件测试过程管理。
教学过程中的主要参考书目为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原著为Paul C.Jorgensen,韩柯等译的《软件测试(原书第2版)》,原书的英文名为《Software Testing A Craftsman''s Approach(Second Edition》。授课基本流程基本也是依据以上教材的流程,首先介绍软件测试的概论,介绍什么是软件测试,软件测试的意义、软件测试的基本流程和基本概念等内容。接着介绍贯穿全书的软件测试需要的示例以及软件测试所需要的基本理论知识,包括测试人员使用的离散数学及图论相关知识。介绍完以上知识以后,按照软件测试流程依次介绍单元测试、集成测试和系统测试的测试用例开发方法和技术。其中在单元测试部分分别介绍单元测试部分的黑盒测试和白盒测试内容,黑盒测试部分包括边界值测试、等价类测试和基于决策表的测试,在白盒测试部分介绍路径测试、数据流测试等结构性测试方法的测试用例开发技术。介绍完以上内容以后,又介绍了面向对象的软件测试方法。
课程的上机实践基本上也是配合上课的流程进行安排,在相应的知识点介绍以后,安排学生按照指定的技术开发测试用例以进行测试活动,附带掌握相应的软件测试的各种管理和自动化工具。
1.2 软件测试课程教学现状分析
通过以上教学流程的描述结合以往毕业生工作以后反馈,可以总结其教学过程的特点为:通过系统的学习,同学们基本上能掌握软件测试用例开发的各种技术要点,对所有的知识点都有所触及,通过学习同学们基本上能够掌握各种实用的软件测试用例的开发方法,也能将各种方法应用于实际软件测试中。
而在实际软件测试实践中,软件测试工作具有以下特点:
首先,依据测试工作越早开展越有利的原则,软件测试一般从开发的初期就开始介入。例如在开发初期,需要编制测试计划进行时间人员和物力上的计划;在需求分析阶段需要进行软件测试的系统测试用例的开发;在设计阶段需要进行集成测试用例的开发,随着设计粒度越来越细,相应的路径及数据流集成测试用例也向下扩展;到达软件编码阶段,主要依据相应白盒技术进行单元测试用例的开发。其次,现代化的测试管理技术需要利用软件全面管理软件测试过程中的环节,包括测试计划的建立及管理、测试用例的管理、测试过程评价管理等。最后,因为人力资源成本的提高及各种技术限制,各种自动化的软件用例的运行软件的使用越来越多等。
通过比较教学过程及实际软件测试的开发过程很容易发现以往教学过程具有以下限制:
首先,没有将软件测试作为软件开发的有机部分进行介绍,而是将软件测试过程从软件开发过程中割裂开来。知识点没有按照实际应用过程展开,容易造成同学们掌握各个知识点,却无法形成知识实际应用能力。其次,缺少相应的测试管理软件的介绍和实践,影响了同学们对软件测试管理的重要性的认识。最后,教学课程缺乏同学们比较感兴趣的各种软件测试自动化工具的介绍。降低了同学们的学习兴趣。
2 软件测试课程教学改革方法探讨
通过上文的现状介绍和分析,针对以上教学方法进行改造,同时本着扬长避短的原则,在中国石油大学(华东)软件工程专业2009级软件测试课程教学过程中进行了教学改革。
教学改革的契机为本校软件工程专业和IBM公司开展教材合作编写项目,软件测试作为软件开发的重要部分获得了空前的发展良机。
具体的有利因素可以概括为:首先,学校向IBM公司购买JAZZ开发平台及相应的专业软件测试管理软件。通过和业界领先的最新的软件测试管理软件接触,了解了最新的软件测试管理理念;其次,通过IBM公司对教工的业务培训,了解了IBM公司的各种软件测试工具的使用情况;最后,通过本文作者共同努力,将平时用于开发的实际应用软件例如体育公共课管理软件等进行整合,用于软件测试用例的案例教学。
有了以上基础前提以后,结合以上有利条件,教改的主要做法如下:首先进行案例化教学,通过自己开发的软件这样生动的实例向同学们介绍软件开发过程中的软件测试的重要性和各种原则,避免了介绍知识的空洞和乏味,提高了同学们的学习兴趣;其次,在案例化教学的指导思想下,重新安排各个教学点的教学顺序,主要脉络为依照软件开发的实际流程,首先介绍系统用例开发技术,然后介绍继承测试用例开发,到最后介绍单元测试用例开发方法。在运行测试用例的过程中,充分结合IBM公司提供的各种软件测试用例运行工具,使得学生能够活学活用。最后,充分利用IBM的软件平台,介绍业界领先的软件管理工具的使用,使得学生学习兴趣得到极大提高。
通过以上的教学改革,理顺了教学和实践的关系,使得教学过程紧密联系实际软件的开发过程,同学们对软件测试课程的理解得到了加深。
3 结论及下一步工作
通过上文对教学现状的总结,以及针对教学现状的利弊进行分析,本文充分利用外部优势大胆进行了软件测试的教学改革,取得了预期的改革目标。同时也注意到改革工作才刚刚开始,还有很多需要完善的地方。接下来的工作主要包括:进一步丰富用于软件测试教学的案例及密切关注业界测试技术的最新发展以用于教学。总之,本文的教改工作达到了预期的目标,使得同学们对于软件测试的理解较之以前更加条理化、系统化和实用化。
参考文献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进步和信息技术产业的持续发展,我国的软件业逐步成为了信息技术产业的灵魂与核心。然而与同属于亚洲的印度相比,我国在全球软件业的整体地位还远远落后,印度目前位列全世界的前五个软件方面供应大国之一,在计算机的软件出口方面地位仅在美国之后、位列世界第二。在促使印度的软件业得以快速成长和发展的原因当中,注重软件的质量是印度软件业能够攻取成功的一个关键性因素,印度的软件企业在世界上所获得的质量认证也是全球最多的。所以,提升软件的质量能够大大地推动我国的软件业的快速发展。而软件的测试是把好软件的质量关口的一个重要的环节,属于软件的开发周期当中占据较大比重的一项内容。然而在开发时间延续中,对软件的缺陷修复的代价会十倍速地增长。所以,加强软件的测试工作研究,对于提升软件产品项目的质量,推动我国软件行业和企业持续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本文简要介绍了软件测试的目的和分类,深入阐述了促进软件测试技术自动化的措施,研究提出了加强软件测试管理的对策和建议,希望对于推进软件测试的研究和实践工作能够起到一定的帮助和借鉴作用。
1 软件测试概述
软件测试指的是软件产品在投放市场前,对于软件产品所进行的需求的分析,设计的规格和编码等内容的复审,是确保软件产品质量的关键性步骤。
1.1 软件测试的具体目的
软件测试的具体目的决定着如何来组织进行测试工作。通常情况下软件测试工作的目的主要有:一是为发现程序的错误从而进行测试,二是测试用以证明软件的程序存在错误,并非证明该程序不存在错误;三是好测试其功能在于可以发现以前没有发现的一些错误等等。因此,必须关注测试的具体目的,进行测试用例的选择时要遵循经济性原则。
1.2 软件测试分类
软件测试通常可以分为黑盒式测试与白盒式测试两种类型。黑盒式测试就是将软件系统当作黑盒子而不去考虑相关程序内在的逻辑,按照需求规格的说明书要求对程序功能进行检查,看能否达到功能说明的要求。白盒式测试就是允许实施测试的人员根据程序内部的逻辑结构和相关信息进行测试用例的设计与选择,测试程序逻辑的路径。按照前后的过程分类,测试步骤可分成:单元测试,组装(集成)测试,确认测试及系统测试等。
2 促进软件测试技术自动化的措施
2.1 软件传统测试方法的主要问题
一是重复性较强。在功能增加及缺陷修复时均可能修改程序的代码,对改变过的代码进行测试就要反复地执行测试用例,用手工进行重复操作会增加出错率;二是测试的周期过长,手工重复测试将会使软件的测试周期延长;三是测试内容不够全面,修改代码之后,手工进行测试会忽略对关联内容的相应测试;四是不能测试不可视的组件,服务器端重要的程序代码均处于逻辑层,而采取手工进行测试的方法无法判断逻辑层相应内容。
2.2 软件测试自动化技术措施
一是生成测试个案,采用相应的编程语言编制短小程序用以形成测试的输入,以使自动化的测试和结果的核对程序更易于控制与操作。二是对测试进行写控制,对单元的测试及集成的测试会采取单机运行的方式,然而对系统的测试及回归式测试,则可会用到多台设备在网络环境下运行,以节省时间。 三是对测试的结果和标准化输出进行对比,输出的数据量情况和数据的格式对于对比速度有着直接的影响,应当编制特殊软件将测试的结果和标准化输出进行对比。四是利用对比软件,分类、分析记录及通报不符合的测试工作结果。五是产生测试总体统计报表,以增强过程管理工作的质量,节省数据统计时间。
3 加强软件测试管理的对策和建议
3.1 强化软件测试的过程管理
测试需求阶段中,就明确软件测试的对象与范围,测试负责与项目组成员应充分沟通,对各种资料进行收集整理,对各阶段测试工作需求进行分析,把测试内容细分成测试的需求,并保证其测试的可行性。测试计划阶段中,主要的任务就是按照测试需求来制定测试的计划,计划内容应包括:测试的环境、进度、用例及风险的分析等等。测试执行的阶段中,应完成测试的实施与过程的监控。在缺陷跟踪的阶段中,主要是及时报告软件的缺陷,跟踪修改的进展情况。
3.2 强化对软件测试突出问题的管理
一是防范思维定势的问题。克服测试人员由于太过熟悉测试的软件,从而建立起惯性的思维,造成测试的次数越是多,其发现缺陷机会反而越少的情况;防范方法是:测试人员不断编制测试新程序及测试的用例,从而发现更多缺陷;还可用新人进行软件的测试。二是防范定位效应的问题。测试人员的定位效应就是对于已测试功能不能进行认真的测试,由于疏于防范,可能会使缺陷一起存在;解决此问题方法为完整地实施测试用例,或者组织测试的人员进行交叉式的测试。
3.3 强化测试团队的管理
严格员工考核,测试负责人定期组织项目组成员谈话,定期评定做过什么和怎样去做,做好测试人员的绩效考核。加大培训力度,系统学习相关领域的基础和业务知识,强化日常培训,深入学习特定的项目及技术,全面提升测试团队的整体素质和能力。针对测试人员流动带来的影响,建立相应的健全培训工作机制,促进新任员工可以尽快地适应测试工作。
4 结语
综上所述,软件测试工作是软件在投放市场使用前,对于软件产品编码的实现,设计的规格及需求的分析等内容所进行的最后一次审查,是软件项目开发的一个重要的环节,对于软件质量发挥着基础保障的作用。因此,必须高度重视和加强软件测试工作,不断总结技术经验,持续完善管理措施和办法,以提升软件产品的质量、推动软件研发企业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杨亚南,孙忠林,李艳.软件自动化测试浅谈[J].科技信息,2007(24).
[2]肖新凤.Web应用程序性能测试技术的研究及应用[J].科技信息,201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