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影像毕业论文范文

时间:2023-02-27 11:10:35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医学影像毕业论文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医学影像毕业论文

篇1

①随着现代医疗技术水平的不断进步,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健康意识的增强,很多常见病、多发病的发病率显著下降。教学病例的减少,使实习生对一些常见病、多发病的感性认知不足,临床技能实践大大受限。出于各种原因,部分患者对实习生的能力和技术水平存在疑虑,不愿实习生为自己做各种基础检查,对实习教学查房也持排斥态度。有的科室为避免发生医疗纠纷也不愿让实习生做技术操作,致使实习生被边缘化,实习积极性不高,实习质量无疑大打折扣。②实习生被安排到教学医院后,由于学生众多、实习医院布点分散,学校和实习学生之间的密切联系急剧减少,缺少对实习生在实习医院期间的跟踪管理和有效监管。另一方面部分科室和专业对实习生的医学知识面要求较高,而安排的实习时间却非常有限,显然难以达到教学大纲的要求。

1.2实习教学医院因素

①有些实习医院的教学管理机构不健全或配置人员不足,常常忙于医疗工作,对教学工作难以兼顾。实习生人数众多,而管理人员偏少,管理难度增大,对实习生的考勤和质量监管不到位,管理效果难以保证。②医学教育区别于其他教育最最主要的一点就是临床实践能力的培养,但部分医院和临床科室重医疗、轻教研,对临床实习带教工作认识不足,重视不够。甚至个别科室很少安排针对学生的学术活动或病案讨论,实习内容空洞单调。带教老师既忙于医疗工作,还要带教进修医师、住院医师,致使带教精力不足,对于实习带教工作疲于应付。另外部分带教老师教学意识淡泊,责任心不强,一味的讲授和灌输,不注重教学方法和带教实际效果。

1.3实习生自身因素

①目前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就业压力严峻,有些学生迫于就业压力,无法安心实习,特别是每年的2~5月份各种招聘会和招聘通知蜂拥而至,有些学生要求请假甚至未经准假擅自离岗应聘找工作,直接减少了实际在岗实习时间。另一方面,考研热的势头依然延续,很多实习生把报考研究生当作一种就业捷径,几乎把大部分时间和精力用在了复习考研上,无心入科实习。由于时间紧任务重,很多实习生对临床实习采取应付或者躲避态度,甚至擅自脱岗复习迎考,给医院管理造成困难,严重影响实习质量。②部分医学生缺乏对自己客观的评价,脱离现实,一旦受挫,很容易陷入自责、自卑中,一蹶不振。有些学生学习主动性差,不深入病房,不密切观察病情,不主动争取操作机会。还有的学生对临床实习持无所谓态度,纪律散漫,实习不安心,不服从医院和科室的管理。这样学生在实习过程中始终处于被动状态,对临床实习阶段重要性认识不足或认识模糊,实习质量大打折扣。

2提高毕业实习质量的对策

2.1制定有利于开展实习的教学计划

对教学计划、实习时间和实习地点进行整体或局部修正,把一些选修课调整到第十学期在校学习,实习安排在第八、期进行,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就业和考研对实习带来的冲击,使学生有充足的时间自由择业,参加各种招聘会或是研究生复试,学生可以相对集中精力在实习上,实际实习时间相应增多,从而提高实习质量。

2.2实习医院应加强教学管理

实习医院应完善教学机构设置,配备足够的专业的教学管理人员,以利于对实习教学的合理安排和严格管理。强调实习科室的管理,成立科室教学管理小组,科室主任和带教老师对实习生严格考勤、考核。带教老师要树立因材施教的带教意识,改进教学方式方法,充分利用现有病例进行诊断要点、鉴别诊断和治疗方案的讲解,提高床边教学效果,为基础较好、积极主动的学生多提供一些操作和学习的机会;对后进的学生加强思想教育,改进带教方式。教学管理部门应定期检查教学质量,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改进与提高。

2.3丰富实习教学方法和手段

临床教师应正确引导学生用系统的、清晰的思路来管理病人。将教学过程融入到医疗工作的环节中可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使学生加深对疾病的病因、病理、临床表现、治疗和预防的认识,学到有益的思维方式和临床经验,开阔眼界,拓展思维,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同时实习医院应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来弥补实习过程中的不足,如播放各种教学视频、录像,观看临床基本技能的操作步骤,然后利用仿真人体模型等教具让学生反复观摩、实践,加深感性认识。通过闭路电视系统参观手术过程,增强直观感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4加强实习成绩的考核

毕业实习的成绩考核有利于实习计划的顺利进行,促使学生自主学习,努力掌握实纲要求的临床知识和技能。学校和教学医院应切实加强学生实习期间的考核管理工作,建立起一套系统完善的考勤、出科考试及评估办法,注重对实习生进行临床技能的考核,提高临床实习成绩在毕业总成绩中的比例,对成绩不合格者限期补考或延长实习时间、推迟毕业,切实提高临床实习质量,避免出现重理论、轻实践、动手能力低下的“高分低能”现象。严格考核既可促进实习质量的提高,也有利于医院加强对实习生的管理。

2.5引导学生认识毕业实习的重要性

对学生的实习管理不能一味的采取检查、考核等强制性管理,还要从考虑毕业生的实际所需出发,顺势引导,见毕业实习与就业、考研的关系紧密衔接。一方面让学生认识到临床实习是对所学理论知识的全面实践和整合过程,对检验所学所知、扩充和强化理论知识点具有促进作用,于就业和考研有明显益处,另一方面尽可能为他们提供详尽的就业和考研信息,帮助学生认清职业的发展趋势,缓解学生的焦虑情绪。

篇2

1对象与方法

 

1.1调查对象

 

选择2011年9月-2012年4月在4所二级甲等以上医院实习的本科生52人作为调查对象。纳入标准:(1)在医学院校学习医学知识3年或者4年,最后一年在临床实习中需撰写毕业论文的本科生;(2)被调查时正在从事医学院校临床实习;(3)愿意参与本项调查。其中男2人,女50人;年龄22-25(23.2±0.8)岁。专业:护理专业33人,占63.5%,其他专业19人,占36.5%。实习医院等级:三级医院42人,占80.1%,二级医院10人,占19.2%。

 

1.2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

 

1.2.1通过参考有关文献及与本科生座谈资料自行设计问卷。问卷包括四个部分:①本科生的一般资料,包括年龄、性别、专业及实习医院。②学生所属院校在毕业论文撰写方面所做工作、实际效果与学生对学校的期盼。③实习医院对毕业生论文撰写的影响以及实习生对医院的期盼。④学生对撰写论文的认识以及实际撰写论文的能力。问题以单项选择题为主,多选题2题,有专门标注。

 

1.2.2由调查者向被调查者说明调查的目的,并逐条讲解调查内容,让他们在充分理解后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自行填写,填写完毕后调查者逐项检查,确认没有遗漏后回收。共发放调查问卷52份,回收52份,有效问卷52份,有效回收率100%。

 

1.2.3统计学方法

 

调查所得资料用MicrosoftExcel软件建立数据库,进行统计描述。

 

2结果与讨论

 

通过本次调查得知,影响医学院校临床实习本科生毕业论文撰写的因素归纳起来有三个方面:

 

2.1学校方面本次调查显示:①82.7%的医学院校虽然开设了论文撰写方面的课程,但有63.5%的学生认为院校开设的此类课程少。②在实用性方面,有65.4%的学生认为这些课程对实际论文撰写的帮助不大,只是知道了论文的撰写格式。③只有7.7%的学生掌握了数据资料收集、统计分析方面的知识。因此,学生希望学校做如下改进工作:①学校在优化课程设置的基础上,建议提高教师授课技巧。如在学习统计学课程时,老师应侧重实际应用方面的讲解,教会学生不同的数据资料该用哪种相对应的统计方法?具体意义是什么?②在撰写论文实际需要的能力方面,学校应该加强对学生论文选题的指导,以纠正在以往毕业论文中存在的选题过大、查新不准、设计不够科学等问题[2]。③笔者建议学校安排学生参加论文撰写讲座和模拟演练。

 

2.2实习医院方面

 

2.2.1指导老师本次调查表2显示:①86.6%认为医院非常有必要为实习生提供论文指导老师。②80.8%表示需在老师的指导下才能完成毕业论文的撰写,这说明了医院提供论文指导老师对实习生毕业论文撰写的重要性,这与某些文章的见解相一致[3]。

 

2.2.2实习科室的合理安排调查显示:①73.1%的学生认为进入临床实习初期即要求学生确定论文题目感到迷茫。②82.7%认为医院实习科室的安排对论文定题有影响。笔者认为这可能是学校纯理论性教育与临床实践有一定的差距所致,实习医院可以在统一安排科室轮转的基础上增加一点学生的自主性。比如在接近论文选题那段时间,通过让实习生自主选择感兴趣的科室进行2-4周的专科实习,配合临床论文指导老师的指导,进一步熟悉该专科,了解本专科的国内外发展动态,增加学生毕业论文撰写的兴趣,以明确毕业论文撰写的方向。另外,还可以安排学生参加实习医院举办的论文撰写相关讲座、论文汇报会和科研课题开题报告会等,甚至可以安排学生参加实习医院部分科研工作。

 

2.3学生个人方面调查显示:①只有26.9%对撰写论文感兴趣。②53.8%觉得撰写论文非常难,30.8%不知道论文的选题,觉得无从下手。③有40.4%的本科生不知道如何进行数据资料的收集与统计分析。笔者建议:学生在大学三年级起可以梳理并确定自己感兴趣的专科,着重了解和掌握该专科的国内外发展动态,以便为最后一年临床实习毕业论文定题做好充分的准备。最后,学生进入临床实习早期就应勤观察、勤思考,理论联系实际,以便早日选好、选对论文题目;并充分利用实习医院现有的资源,例如临床指导老师、医院的图书馆等,要积极主动与论文指导老师沟通、交流,得到老师的指导,使大家不再感到撰写论文是件非常困难的事情。

 

3小结

 

篇3

改革内容:①根据医学影像技术专业的服务面向与职业岗位能力,以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出发点和落脚点,按照“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的教育教学模式,设计教育教学改革方案。②紧密结合学生职业岗位能力,整合教学内容,确立项目、任务。③将学生基本知识、能力、素质融为一体,逐级分解子项目和单项具体工作任务。④建立质量考核评价体系,细化质量标准,最后邀请行业专家一起,按照质量考核标准对学生进行岗位能力的整体评价。

改革目标:通过上述改革与实践,凸显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岗位能力为核心的人才培养理念,通过实施“项目导向、任务驱动”教育教学改革,真正实现为基层、农村及社区培养“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的高素质技能型医学影像技术专门人才。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①根据培养面向和培养目标,解决重专业知识传授,忽视人文教育的问题。②解决工学结合任务不够明确,与职业岗位要求末达到零距离接轨的问题。③是解决质量评价不够全面,评价内容与评价方式较为单一,忽视职业道德、人际沟通和创新意识养成等问题。④是解决与职业资格考试接轨的问题,最终实现人才培养质量与行业发展相适应,实现与职业岗位的知识、技能、素质要求相适应。

实施方法及可行性分析

实施方法:根据培养面向和培养目标,结合医学影像技术专业的职业岗位能力要求,邀请行业专家参与按照“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的教改思路,设计出凸显学生能力培养理念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坚持“必需、够用”的原则,以专业核心课程教学改革为主,按照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的教改要求,将教学内容与学生职业能力进行有机整合,设计与逐级分解出集“知识、素质、能力”三位一体的实施项目和工作任务目[2]。根据岗位要求和职业考试内容,重新设计制定学生综合能力考核标准,建立和完善考核体系,包括:⑴任务评价(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以每次课堂教学(2学时计)给学生下达1~2个单项工作任务(包括知识、能力、素质),并根据任务完成情况进行质量评价,主要关注学生对基本知识的理解、运用,单项操作技能的掌握和学生在完成任务时的所表现的工作态度等,并进行必要的指导。评价方法可通过学生自评、小组互评,教师评价等作多种形式实施。⑵项目评价(阶段性评价):以一个教学单元作为一个子项目,由若干个单项任务组成。每一项目完成后,通过对前期完成的各个任务的整合,设计出阶段性评价内容,对学生的合作能力、沟通能力、以及核心职业能力等进行阶段性综合评价。⑶学生毕业实习前的多综合项目评价:在学生毕业实习前,利用两周时间对学生进行1次多综合项目评价。评价方法拟分为理论知识考核和技能操作考核两部分。理论考核采用考试和考查两种方式,以基础知识、基本理论为主,其中考试内容中技能操作知识的考核比例不少于20%,注意与职业资格考试内容接轨。技能考核要求有行业专家参与评价。⑷学生职业岗位能力的终结性评价:评价方法由实习单位评价与学校毕业考核两大部分组成。①实习单位评价:由于岗位实习的开放性和职业性,学生通过40周的临床实习,其日常行为规范,职业道德,敬业精神,人际沟通等职业能力有了进一步的拓展,学生在实习是的各种表现与展示出的职业能力,实习单位的行业专家能够给予最综合、最完整、最准确和最客观的评价。因此,设计将实习单位对实习生的能力评价作为社会评价的主要内容,纳入学生毕业终结性评价。评价内容包括:日常行为规范,职业道德,敬业精神,人际沟通,出科笔试或口试考试成绩,现场操作能力,科室实结,毕业论文的撰写等。学生能否顺利毕业,实习单位的评价好坏应在学生的终结性评价中占有一定的比重,这也增加了学生能力评价的效度。②学校毕业考核:内容包括学生毕业论文完成情况考核和毕业考试。学生毕业论文质量根据选题、资料采集、知识运用能力、文字表达能力以及撰写态度等,由行业专家进行评判。

可行性分析:①医学影像技术专业校内有完整实训室,实训设备仪器完备;教学医院拥有彩超、数字胃肠、介入、ECT、CT、MRI等大型现代化医疗设备齐全,具有进行教改的设备与技术基础。②医学影像技术专业要有校院一体结合紧密的师资队伍,行业专家教学经验丰富,教学观念转化快,参与教学改革的积极性高,具有进行教改的人力条件。③选择的教改对象基础文化素质较好,对教改方案的实施能给予积极配合专科学生。

综上所述,本教改研究课题,以医学影像技术专业为对象,拟结合医学影像技术职业岗位要求,旨在突出专业教育的职业性、针对性、适应性和创新性,确立培养目标,以专业核心课程教学改革为主,实施任务驱动,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力求完善知识、能力、素质三位一体的质量评价体系,使学生得到德智体全面发展,达到符合和满足职业岗位要求目的。以“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的医学影像技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已日趋成熟完善,但仍需要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不断总结、改进。

篇4

教学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07C-

0145-02

医学影像技术专业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基础理论知识,而且要求学生进行大量的实践活动,以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专业人才。实验教学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具有特殊的作用,对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将知识转化为能力、逐步地完成由学习者到实践者的转化,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以柳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为例,对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实施开放式实验教学进行探析。

一、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实验教学现状

第一,医学影像技术专业课程多,时间短。柳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学生在校学习时间为2年,学生既要学习医学影像课程如影像诊断学、超声诊断学等,又要学习影像技术课程如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影像电子学技术等,总共30多门课程。理论课学时多,实验教学学时少,为了完成教学任务,教师基本上是采取“满堂灌”的方式。第二,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实验设备比较昂贵,专业性强,实验室购置专业设备多为单台套购置,如B超、X线机等,部分学生没有操作机会。第三,高校不断扩招,学生人数迅速增加,实验设备的补充跟不上学生人数的增长,人均实验面积少。在教师进行实验指导时,出现因人数多造成实验室拥挤,导致部分学生无法看清实验演示的现象。

二、实施开放式实验教学的必要性、作用与意义

以前,柳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生实验课的时间由教务处统一安排,以专业划分的自然班为单位进入实验室,实验内容、实验项目统一确定,学生没有太多的选择,按照实验要求和步骤完成,缺少发挥的空间,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无法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实践教学方法改革是推动实践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关键。医学影像技术是技能性很强的专业,采用传统的实践教学模式无法适应人才培养的需要,因此,必须实施开放式的实验教学。实施开放式实验教学具有以下作用与意义。第一,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创造性人才。实施开放式实验教学,学生可以利用课余时间选择感兴趣的实验内容、课题或设想进行验证、探索。它将丰富和更新教学内容,不仅对提高教学质量,加强教学效果具有重要意义,而且能够进一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活跃学生的思维,扩大学生的视野,逐步提高学生对实验研究中各种现象的观察、分析能力和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启发了学生的创新意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工作能力、创新能力,有利于培养创造性的人才。第二,对师资建设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学生选择实验内容的空间越大,在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开放实验中就会发现更多更深更广泛的问题。这就要求实验师资队伍(教师、实验技术人员)不断学习掌握更多的新知识,经常参与实验课题的开发研究工作,调整教学方法。实验教学向分层次、多元化教学发展,向能力素质教育转变。第三,有利于提高现有设备的使用效率。开放式实验教学必然要求实验室开放,开放时间长、内容多。有些设备不受空间、时间和课程的限制,这将会极大地提高现有设备的利用效率。在目前仪器设备不足的情况下,应确保实验教学质量,发掘实验室的潜力,建立配套的管理制度,真正地实现开放使用和资源共享。

三、开放式实验教学的实施

(一)制定实验开放管理制度。为了更好地推动开放式实验教学的开展,确保开放实验教学顺利进行,必须从学校实际出发,以满足《高等教育法》的具体要求,制定切实可行的管理规章制度,规范开放式实验教学的管理。一是健全实训中心管理制度。目前柳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已成立医学影像实训中心,实行实训中心主任负责制,每个中心有多名实验员进行管理。二是制定开放式实验教学管理文件。制定《开放实验教学管理暂行办法》、《开放实验教学的仪器设备管理办法》、《开放实验室安全制度》、《开放实验室预约办法》、《实验教学的仪器设备管理制度》。三是制定支持开放式实验教学的激励政策。要确保开放实验教学顺利进行,必须调动实验人员的积极性,按实验教学的工作量计算课酬。对实验室管理实行流值班。

(二)修改和补充实验教学内容,改革实验教学项目,提高创新性项目的比重。目前医学影像技术专业的实验项目绝大部分是专业基础性实验,包括演示性实验、验证性实验、基本操作技术训练等,综合性和设计性的项目较少,实验项目缺乏创新性,学生实验的积极性不能被有效激发。针对这种状况,在实验教学内容的安排方面,尽量做到在基础实验上,改革实验教学项目,开放实验教学的内容应该比常规实验教学的内容更新颖、层次更高、形式更灵活,提高创新性项目比重,鼓励学生自己设计实验,逐步提高实验教学层次。例如,在医学物理课程实验测定液体粘滞系数中,按照实验要求只用掌握奥氏粘度计测定液体粘滞系数的原理和方法。这个实验属于专业基础性实验,实验的步骤也很简单,学生很容易操作,学生实验积极性不高。为了有效激发学生实验的积极性,柳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增大了难度。将这个实验扩展为掌握奥氏粘度计和沉降法测定液体粘滞系数的原理和方法并比较两种测量法的优缺点,分析误差来源,探讨如何进行误差处理。学生通过实验加深了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并把基本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验中,强化了专业知识理论的理解和实验基础。在完成这些实验的基础上,柳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进一步加大实验的难度,即讨论液体粘度的大小与温度的关系。粘度的大小取决于液体的性质与温度,温度升高,粘度将迅速减小。测定液体在不同温度的粘度有很大的实际意义。让学生继续研究变温粘滞系数测量与分析。实验室提供例蓖麻油,在室温附近温度改变,粘滞系数改变情况下分析,欲准确测量液体的粘度,必须精确控制液体温度。通过修改和补充实验教学内容,改革实验教学项目,激发学生实验的积极性。

(三)与学生毕业论文相结合,让学生进行设计研究型实验。由教师根据学科最新发展动态,拟定毕业论文题目,学生根据自身的能力选定毕业论文题目,进行设计研究型实验。设计研究型实验主要对高年级学生开放,要求学生必须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组建课题小组,查阅相关资料,制订实验方案;学生利用学校实验室开展科研实践,由学生处理实验数据,分析实验结果,撰写实验报告,形成毕业论文。每年向高年级学生公布毕业论文题目,让学生选择。柳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曾经公布的题目有:计算机辅助诊断超声内镜图像在胰腺癌诊断中的应用、儿童肱骨髁上骨折解剖影像学研究及相关治疗的系统评价、颈椎融合与非融合术后邻近节段退变的临床研究、基于CT图像的肾上腺三维重构研究、腰椎稳定性与腰背肌退变相关性的研究、股骨头坏死DSA血管形态和平片骨质硬化的相关性、双源CT评价索拉非尼影响兔VX2肝癌血管生成的实验研究、小儿病毒性脑炎头颅CT与MRI的比较、超声弹性成像评价肝脏射频消融范围的研究、脑白质疏松症MR图像病变区域分割方法研究及量化分析,等等,共有30多项。此外,学生可以自己开发一些研究项目进行设计研究。这种方式让学生带着任务去学习,学生有一定的压力,同时课题是由学生自己选择,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这对培养具有较高科研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具有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王志伟,张田梅.构建多层次、模块化、开放式的实验教学体系[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8(5)

[2]陈华,刘官元.大学物理开放式实验教学的实践与探索[J].中国冶金教育,2009(5)

篇5

    1.2新型超声诊疗技术层出不穷,应用难度加大

    经过长期的实践和发展,现代超声诊断技术的难易度已出现明显的二极化态势。部分较为容易掌握的常规或传统诊疗超声技术由一般超声技术人员完成。部分已经成熟或标准化的超声脱机分析和图像重建工作,如造影增强时相分析、三维重建等新工作,可由经过专门培训的技师完成。现代科学技术日新月异,新型超声诊疗技术与日俱进。部分技术处于不断完善的阶段,显得比较繁琐、复杂和耗时,但在疑难疾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中将起到关键性作用,推动超声医学不断向前发展。这对超声影像专业人才的学习能力、研究能力和实践能力、协作能力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我国超声影像专业队伍培养现状

    目前,我国超声影像专业人员队伍主要由近年来逐渐增多的高等院校医科毕业生和早期培养的超声影像技术人员组成,前者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后者经过多年的实践对传统的超声影像设备和诊断驾轻就熟。与国外医师和技师互相配合不同,我国医院单独设立超声科室,由医师或技师独自操作和诊断。这样,病例采集与诊断之间衔接紧密,医师可及时获取信息,调整诊断思路,效率较高,短期内可完成大量工作。然而,超声影像人员虽然熟悉操作和基本诊断,但对某一类疾病的了解不及临床专业医师。超声科室的诊断性与技术性工作分工不突出,对超声影像人才的综合素质和实际操作能力都提出了很高要求,知识和技能兼备的超声影像人员仍较为缺乏。

    2.1“学院型人才”实践能力培养不足

    卫生部《关于医技人员出具相关检查诊断报告的批复》规定“出具影像、病理、超声、心电图等诊断性报告的,必须是经执业注册的执业医师”,超声诊断专业队伍正在朝着纯医师化方向转型。我国超声专业医师的培养,已形成了本科(临床医疗/医学影像专业)——硕士——博士研究生规范化教育体制。影像专业的本科生进入工作岗位后,虽会有短期实习,但多数毕业生缺乏临床操作经验,且没有执业医师资格、大型医疗器械上岗证等资质证明,一般需要2年的培养周期才能完全胜任日常的临床工作。而目前的研究生教育学制一般为3年,培养计划大多是一年的基础课程学习加2年的专业临床学习,在此期间还需开展一定的科学研究工作,并完成毕业论文。在较有限的时间内,硕士研究生同时面临着继续深造、从事科研和就业的压力。大部分硕士研究生把主要精力放在考试、实验、以及上,毕业后无法在实际岗位上看病问诊,对疾病的认识多止于书本之上。这样的教育模式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培养了科研能力,但远不能保证其临床水平。

    2.2部分在职人员知识基础较为薄弱

    目前在岗的经验丰富的超声影像医务人员大多并未接受过专业相关的高等教育。这部分人员具有大量实践操作经验,在“学院型”超声诊断人才初入岗位之时起到了十分重要的指导和扶持作用,但就全国范围来说,其学历构成水平仍以专科为主。虽然部分人员在工作中接受了更高水平的进修、函授教育,因在岗学习时间有限、系统性不强,部分医院或医务人员自身甚至报着完成任务的心态而敷衍了事,难以弥补其较为薄弱的综合素质。如今很多大型医院引进了先进的影像设备,由于操作技术人员的专业素质原因,许多检查功能并不能得到很好的应用,甚至闲置;据有关资料显示,高尖端的设备只发挥50%的效能,有些甚至不能达到50%嘲。

    3超声影像专业人才培养策略

    3.1丰富教学形式,重视实践能力培养

篇6

计算机化病历是医学信息学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它是指存在一个系统中的电子病历,这个系统可支持使用者获得完整、准确的资料;提示和警示医疗人员;给予临床决策服务;连接管理、书刊目录、临床基础知识以及其他设备[2]。电子病历的优点如下:完整的电子病历存储系统支持多个用户同时查看,保证个人医疗信息的共享与交流。通过网络,医师可以在家中或在世界任何一个角落随时获得患者的电子病历。同时可根据不同的用户给予不同的资料查询权限,从而保证了病历的安全性。授权用户在适当时间才能查看合适的病历。

此外,电子病历不再是一个被动的医疗记录。通过与图像信息的整合,可提供实时医疗监控,药物剂量查询等多种功能。电子病历已成为新兴信息技术和信息工具的基础。

电子病历目前可大致分为单机电子病历和网上电子病历两种。网上电子病历的优点是采用了ASP服务器提供全球,安全性与数据完整性则由ASP供应商解决;缺点则是数据不在医师所工作的计算机上。

虽然医疗界投入巨资,电子病历仍存在许多问题亟待解决[3]。首先,病历数据的输入界面仍不够简单;其次,电子病历需要统一的医学用语标准。目前,美国国家医学图书馆已制定出统一医学用语系统(unified medical language system,UMLS),这一系统包含了近一百万个术语描述医学概念。一旦该系统得以推广,将极大地促进全球医学用语的标准化。

二、医学信息系统

医学信息系统与其他工业系统有很大的不同。毕业论文不同的部门对信息的要求不同,这是对医学信息系统最大的挑战。例如,信息系统用户可分为基本用户和二级用户,基本用户包括医师和其他护理人员;二级用户则包括医疗保险公司、政府医疗保险机构等。不同用户需要的信息不同,导致信息管理的复杂性。同时,如何有效地利用不同的信息系统解决不同的医疗管理也日益成为人们重视的课题。

信息系统包括实验测试系统、医疗设备订购与维护系统及影像图片存储与交换系统等,存储于不同的计算机和不同的信息网络中。对于特定的用户来说,前端界面可能有所不同,但是后端数据必须是一体化和标准化的。

医学信息系统包括企业资源规划系统(ERP)、患者关系管理系统(patient relationship manage—ment,PRM)、数据挖掘及决策支持系统等|4 J。ERP技术在商业领域取得巨大成功,近年来,其在医疗机构中也得到广泛应用。其特点是将企业信息整合为一体(整合的数据库),所以各系统都提供一致的数据。一次输入,多次使用,有效地降低了输入费用,并保证各系统得到完整、实时、一致的数据。其次,ERP系统可用来决策医疗设备订购、管理和维护,例如通过一个整合的数据库,根据病床的使用率,ERP系统可自动选择最合适的时间对医疗设备进行维护。PRM是侧重于患者需求的信息管理系统。PRM 记录患者生活习惯、个人病史、家庭病史以及过敏反应等,医院从而可提供更加个性化的医疗服务。同时通过PRM,患者也可向医院询问医疗方案。数据挖掘技术在医疗管理上也日益重要,这种技术的主要优点是降低成本,为医师提供最有价值的信息,从而提高医疗诊断的质量。Bresnahan[5]指出,上千种的服务、多种治疗方案以及相互关系使信息系统越来越复杂,而这种复杂性推动了数据挖掘技术在医疗上的使用,已远远超过其在银行业和零售业的应用范围。

三、医疗决策系统

医学实践最重要的是作出正确的医疗诊断,因此医学信息学将研究重点也放在决策系统上。硕士论文决策系统不仅需要先进的信息科学技术和工具,而且需要理解医师如何利用推理知识作出医疗判断。

当前决策系统主要基于两种方法论:着重于统计分析的定量分析法,以及侧重于逻辑推理的专家系统法。定量分析法产生于上世纪50和60年代,主要用于解决心脏疾病和异常疼痛等临床问题。早期系统以概率决策理论为解决问题的依据。最新的此类系统以美国Stanford大学PANDA项目最为著名[6]。PANDA项目使用了决策分析技术,主要应用于胎儿期诊断,根据概率分析方法对胎儿期中的问题作出最有利于患者的选择。专家系统法以逻辑推理为解决问题的核心。最著名的第一代专家系统是MYCIN系统[7]。此系统主要用于对多种传染病的诊断和治疗,其中的医学知识不是包含于工具中,而是存储在规则中。第二代专家系统则以Asgaard系统最为成功[8]。系统大大扩展了MYCIN 的功能,并补充了一系列的推理方法,其中包含了所有相关领域中的复杂知识。通过与数据库的连接,系统可自动提取带有时间标志的数据,而这种功能则使系统可针对某个患者作出特定阶段最适合的治疗方式。另外通过反溯法可比较不同的医疗护理,并作出相应的质量报告。

四、影像信息学技术

自上世纪70年代中期,以计算机为基础的医学影像学随着数学、生物物理学和工程模型学蓬勃发展起来。但是由于各类学术会议侧重于影像,而忽视了信息学,导致医学影像信息学科发展缓慢。

直到近年,界面友好的医学影像数据库与二维、三维结构及可视化的结合将医学影像信息学带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开始于1990年的“可视人”项目提供了大量的人体模拟图像,这一技术的广泛应用带动了各类解剖学教育软件的开发,更为重要的是引发了关于模型、摸拟及大型数字化图像搜索等一系列的信息学问题。同一时间开始的“人类大脑”项目则直接导致了大量关于大脑数据图谱登记、分Shanghai Med J,2004,VoI 27,No 9区等课题的开展。新的信息学、生物计量学、计算图像学的结合,使人们重新认识到影像信息与模拟学的重要性。

转贴于 现代影像信息学研究的重点包括图像传递标准、传递规则、医学术语、信息压缩、图像数据库索引及图像病例传递安全等。从“虚拟细胞”[9]到“虚拟人”[10],当前影像信息学从分子水平、细胞水平、组织水平到个体都得到广泛的应用。然而,医学信息学面临着更多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影像信息的完整化需要更深层的科学、技术和医疗实践的结合,包括对二维和三维图像自动分区与注册的新技术;数据抽象与概括;图像数据库中生物多样性来解释群体图像数据和表现型与基因型之间的关系;开发医学信息数据注释语言整合高级图像系统和医院信息系统等。

五、远程医疗与互联网

随着宽带网进入千家万户,远距离传递诊断和患者管理信息成为可能,远程医疗成为新的研究热点。通过网络电视和无线技术,使医师及患者能随时传递相应的医学相关信息,从而为远程医疗开创了更为广阔的应用前景。然而远程医疗昂贵的医疗费用使其现阶段只限于特定的人群。

互联网的出现提供了图片和文字传输的介质,而且为医疗机构提供了海量的信息数据。英语论文在互联网的帮助下,医师不仅可以全球共享医学资源,而且可以针对某一特殊病例进行广泛的交流。例如,美国国家医学图书馆提供医药在线(MEDLINE)数据库,其成员可查看、打印各类文献资料;医学网(CLINICWEB)则提供所有临床信息的索引,是医学界常用的搜索引擎。同时互联网的发展为一些身患相同病症人群的相互交流提供了可能,此类患者交流组织的形成有利于自我寻找最合适的治疗。

六、数据标准的重要性

电子病历和病案的大量应用、医疗设备和仪器的数字化,使得医院数据库的信息容量不断地膨胀。然而简单存储信息只是数据库的低端操作,数据的集成和分析以及医学决策和知识的自动获取才是信息学研究的重点。要对数据进行加工和分析,数据必须以特定的结构方式来存储。数据结构允许计算机轻易地传递符号和像素,并大大提高信息处理的速度。然而,这种数据结构不是仅由输入来决定的,医护人员必须有一约定俗成的数据标准,并为社会所公认。这一数据标准明确了数据库中存储的特殊符号所具有的涵义。其作用正如字典一样,起到咨询和定义的功能。数据标准又可分为文字标准和信息标准。

文字标准是指标准必须以文字形式表示,而不能以图像形式表达,国际上称为医疗数据系统,它包括一系列有特定涵义的单词。意识到标准的重要性,越来越多的医学和信息组织参与到此标准的制订中来。其中最著名的为美国病理协会制订的人类与兽类医学系统术语标准SNOMED和英国健康中心制订的医学系统术语标准Read Codes。

信息标准则同时定义文字和图像数据。当今最通用的信息标准称为HL7(Health Level Seven),也可称为标准卫生信息传输协议,其中又包括医学数字化图像和传递标准(DICOM)。HL7标准确定了数据库系统中信息传递的顺序和格式,涵盖了实验测试术语、药品设备采购术语、收费术语、出院转院术语及电子监护术语等,并提供了一种类似于数据库的结构,利于患者信息在电子病历系统、实验室系统等多种数据系统中传递。

DICOM可明确图像在数据流传递过程中压缩和加密的格式,并确定CT图像或B超图像在数据库中存储的方式。

七、结语

医学信息学是计算机技术、生物物理学、统计学等与现代医疗结合的新兴学科,也是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医院管理水平和降低成本的必然结果。这一学科需要多领域科研人员和医务工作者的大力合作。可以预见,不久的将来医学信息学将在医院管理、教学和科研、疾病的预防、诊断和治疗等方面发挥巨大和不可替代的作用,并将带动整个医学界的革新。

参考文献

1 Greenes RA .Shortliffe EH.Medical informatics:an emerging a-cademic discipline and institutional priority.JAMA,1990,263:1114—1120.

2 Stead W W .Halrlmond W E.Computer-based medical records:the centerpiece of TMR MD Co mput,1988,5:48—62.

3 McDonald CJ The barriers to electronic medical record systems and how to overcome them J Am Med Inform Assoc,1997,4:213—221.

4 Siau K.Health care informatics.IEEE Trans Inf Technol Biome-di.2003.7:1-7.

5 Bresnahan J.Data minging:a delicate operation CIO Mag(on-line).1997.

6 Owens DK,Shachter RD,Nease RF.Representation and analy-sis of medical decision problems with influence diagrams.Med Decisi Making,1997.17:241—262.

7 Yu VL,Fagan LM ,W raith SM ,et a1.Antimicrobial selectionby a computer:A blinded evaluation by infectious disease experts.JAMA,1979,242:1279—1282.

篇7

医学专业研究性教学应用现状

研究性教学内容的选择研究性教学内容是动态的、开放的,它既不完全摒弃学科已建构的知识基础,但也不拘泥于其中,网络、新闻出版物和最前沿的本学科研究理论都是可利用的资源。选择适合的研究问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①要与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经验、兴趣等相适应。宋清焕等[3]在医学影像物理学研究性教学中,带领学生到医院医学影像室去调查参观,针对某一知识点及时插播影像图片,创设兴趣盎然教学情景,激励学生自主探究,取得良好教学效果。②课题或问题的选择要与课程教学目标相一致。郭斌等[4]在医学检验教学中,根据教学目标选择了研究内容,例如,对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诊治中未解决问题进行思考与研究,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基础或临床课题。要求做基础研究的同学把着力点放在发病机制和信号通路上,做临床研究的同学则要注意研究内容对临床意义的探讨。③研究性教学具有超越课堂时限的特征,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内容设计时,要充分考虑课前、课中、课后不同学习时间内学生要完成的任务,也可在课堂教学完成后,请学生在了解基本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进行问题的自我建构,为后续的课堂教学提供丰富的、结合学生实际的教学内容。研究性教学的实施方法研究性教学的实施由调研和组织讨论2个环节组成。调研是研究性教学中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其大致包括以下几个阶段:提出问题、设立假说、对调研进行计划和设计、寻找信息和收集数据、调研的总结,经过上述步骤,对调研所收集的数据和信息进行处理和分析,得出结论和观点。组织讨论是研究性教学过程中最有价值的活动,教师要有明确的教学目标,考虑研讨的方式,选择研讨的提问策略。讨论中教师不要求学生立即回答问题,而是引导学生向深入理解的方向发展,通常以小组内讨论为主要方式,最后由教师归纳或是引导学生进行总结归纳。如人体寄生虫学各论的教学内容,基本从每种寄生虫的形态和生活史特点出发,然后介绍其导致的临床表现和诊治。田芳等[5]在研究性教学中引入病例,变“以寄生虫谈病”为“以病说寄生虫”,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自行设计研究思路与技术路线,广泛查阅文献,准备实验材料,进行实验研究,完成实验论文,在研究课题的实施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研究性教学效果的评价在课题完成后,进行多环节双向考核评价,在学生学习的考核中,采用课内学习与讨论发言、文献读后感、研究报告和期末考试相结合的学生成绩综合评定方法。唐家荣等[6]为保证临床医学本科生科研的顺利进行,完善了各项管理与监督机制,课题负责人定期召集全体同学开会,相互通报研究情况。项目实施中期由学校主管部门组织相关专家进行检查,最后参加项目的学生必须完成研究报告,并对各个环节进行评价,使学生对于临床知识和科研之间相互促进、相互补充的关系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对教师的教学评价采取了督导组巡查听课、期中组织召开学生评议会、期末学生网上评教等综合评价方法。从教学态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育人寓教等几个方面对任课教师进行评价[7]。这种评价体系是以“考试只是方法,知识学习和能力培养才是目的”为指导思想而设计的,它能够督促学生高度重视知识获取和能力提高的过程,调动学生在课上讨论、协作交流、师生互动和堂外实验等方面的学习主动性,在研究性教学的全过程中营造学生积极思考和努力进取的良好学习氛围。

研究性教学的优化策略

教师对所授课程要有深入的研究,并能及时将研究成果吸纳到教学中,做到科研反哺教学,教学与科研相长,使学生对科学研究的方法有比较系统的训练。这种将知识性与学术性融为一体的教学方法,有益于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8]。以科研与教学相融合为核心没有科研基础的教学只能是传递性的教学,只能把思维、思想引向过去或书本的教学。因此,在研究性教学过程中,应当将科研与教学相融合,尤其要将科研内容与教学内容相结合[9],实现科研团队和教学团队的互动,将科研成果带入教学成果之中。完善促进学生积极参与研究的机制,鼓励学生发表研究成果和开展学术交流。面向新生开设由有科研经验的教师主持的研讨课、各种跨学科综合性的专题学术报告会,强化新生研究技能训练,为后期研究性学习打下基础。以重视课内外实践为特色实施以培养学生探究精神为本的研究性课内外教学,根据医学及其相关专业特点加强同社会、医院的联系,让大学生能够从现代医院和现实社会中,获得理论联系实际的专业实践和社会调查的机会。加强课间见习、专业实习工作,组织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和志愿者活动,将自己学习的医学专业知识运用到各种实践活动中。进一步加强对学生毕业论文的组织工作,鼓励学生走向社会开展广泛的社会调查,进入实验室进行深细致入的科学研究,引导学生通过参加科学研究掌握和运用医学专业知识。一方面是物质保障,即高校的教学设备、图书资料和校园网络等,为研究性教学的顺利推进提供物质资源上的支持;另一方面是制度保障,高校要根据教育部门有关规定,制定各项制度和政策及研究性教学的工作规范、要求和评价标准等。总之,在高等医学教学创新方面,要强调探讨研究性教学,只有通过反复认真实践、促进教育观念与教育思想、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教学手段与方法的创新,才能更有效地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医学人才。

作者:董晓红 朱劲松 王海波

篇8

关键词:生物医学工程;工程硕士;培养模式

工程硕士教育已成为我国涉及面最广、规模最大的一种专业学位。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是我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中的一个新类型,注重在教育实践中的不断创新[1-2]。生物医学工程是综合生物学、医学和工程学的理论和方法而发展起来的新兴边缘学科。针对生物医学工程领域特殊行业特点,按照工程硕士培养的目标,探讨面向医学院校的生物医学工程领域工程硕士培养新模式十分必要。

以医学院校为背景的生物医学工程领域工程硕士培养应注重以下三个方面:一是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如何使学生在不脱产的情况下保证学习质量;二是按照研究生学位条例,在这种培养模式下如何确定论文的要求;三是如何体现以医学院校为背景的工程硕士特色培养模式。工程硕士教育要抓住这三个环节,进行教育思想和培养模式上的创新。

一、优化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

课程教学是工程硕士培养的重要环节,是知识再积累和知识更新的基础环节,在整个研究生培养过程中,是学校可控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环节[3]。因此在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上,考虑工程硕士的特殊性,才能培养出高质量、特色鲜明的工程硕士。在进行生物医学工程硕士培养模式探索期间,我们通过对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的工程硕士进行了问卷调查及现场调研,并对调查及调研结果进行总结分析,对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进行了优化。

在课程设置上增设了实用设备类课程的讲解,针对工程硕士要求动手能力强等特点,加设了与医疗相关的设备维修理论及实践课程和相关实用性较强的应用类课程。同时,在教学内容上也进行了优化调整,主要表现为:1.在讲解基本理论的基础上,增加如电子病历等热门话题的开放式教学模式探讨;2.攻读工程硕士学位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工作经验及在某一领域已经有一些独到见解,在教学内容上可以安排一些学生讲座,让学生针对自己所熟悉的领域与班级学生进行讲解与互动,从而扩大工程硕士在教学内容上的局限性;3.在时间充裕的前提下可以尝试邀请相关医院及厂家的专家进行专题讲座,可以增加解决某一专业问题的针对性。

二、优化学位论文指导与评价体系

工程硕士学位论文是工程硕士培养的主要环节,也是最终环节。与工学硕士不同,生物医学工程领域工程硕士的选题应来源于医院及相关部门的实际需要或具有明确的生物医学工程背景,研究成果要有应用价值。因此,在学位论文指导方面可以实施由学校具有工程实践经验的教师与医院相关部门的技术人员联合指导,医、校双方导师发挥各自优势,共同指导。

为制定更具实用性的论文指导与评价体系,我们调研了省内10余家附属医院和部分相关企事业单位的相关科室,了解附属医院及相关科室对人才的需求情况,根据相关部门及临床医生提出的意见进一步完善生物医学工程领域工程硕士的毕业论文制订及相关评价体系。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制订了工程硕士论文学位论文质量参考标准,并在多家培养单位中应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三、构建适合医学院校生物医学工程领域工程硕士培养的模式

生物医学工程的研究是电子技术、现代通讯技术、计算机技术、生物技术以及材料科学、数学、化学、物理学等新技术的飞速发展和研究的深入,由多学科的渗透与综合作用于传统医学领域而形成的一门新型的交叉的边缘学科。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具有跨学科、交叉的学科特殊性,在培养模式方面会出现偏重于工科或医科的现象,没有真正体现出医学工程的多学科交叉的特点。那么如何更好地将理、工、医三者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使得培养出来的学生的知识结构和基本素质更加完善,这已成为我们在人才培养方面的一个突出问题。

为了更好地构建适于医学院校生物医学工程领域工程硕士培养模式,应重视以下几个方面[4]:

1.以社会需求为导向

专业设置及培养目标都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紧密结合生产和科技发展变化的需要,及时调整课程设置,不断更新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使学生能够尽快地接受新技术与信息。

2.重视实际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开展课程讨论会,重视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培养创造精神与创新意识。

3.师生共同参与课程设置

课程目标由侧重传授知识转向培养探究能力,由片面增加学生认知成长转向兼顾学生情感发展,课程内容由静态的稳定划一走向动态的开放灵活,课程不再仅仅作为面向过去知识的载体,而更多地呈现为面向未来发展的过程;课程设计趋向更大的弹性,在必修课的基础上,增加了选修课的数量,多方位地开拓学生的知识面,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程设置与发展,通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感受与需要,由学生和老师共同参与课程的设置与修改,而不仅仅是由学校单独制定,课程的组织不再限于学科界限而是面向跨学科和综合化的方向发展。

培养模式的创新主要表现为:

1.由学校教师和医院临床医生共同承担教学任务,真正实现理、工、医的有机结合。

2.以培养复合型人才为目标,真正做到与实际相结合。针对医生在诊疗过程中对现有仪器设备的看法和改进意见以及病人的需要建立起一个良好的沟通环境。

3.引进先进的教学理念与方法。

四、结语

生物医学工程领域是一个典型的交叉科学技术领域。生物医学工程领域是生物医学信息、医学电子、医学影像技术、基因芯片、纳米技术、新材料等技术的学术研究和创新的基础。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工程硕士的培养目标就是为医院及相关企事业单位培养复合型的高级技术人才。本文通过对生物医学工程领域工程硕士培养模式的探讨,包括从课程体系的建设、论文评价标体系优化等,不断完善培养模式。以医学院校为背景的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工程硕士的培养工作既有优势也有局限性,具有创新性和实用性的培养模式还需要不断探索研究,希望能够不断探索出培养该工程领域高素质、创新型工程硕士人才的新实用模式。

参考文献:

[1] 吴太山,朱军,孟伟.试论工程硕士教育管理的规范化

[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9,(2):130-132.

[2] 梁艳.对完善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的几点建议[J].黑

龙江教育,2009,(10):13-14.

[3] 邢淑清,麻永林,李慧琴.冶金和材料工程领域的工程硕

篇9

临床实习教学是培养医学生把书本上学到的相关专业知识应用于临床实际,提高其专业技能和解决临床病例的一个重要环节。这是培养临床医学生临床思维模式形成的一条必由之路,通过临床实习可完成由医学生向临床医生的过渡。因此,如何提高临床医学生的临床实践能力以及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是现代高等医学教育应该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

作为高等医学院校的兼职临床教师,我们必须面对着临床实习带教与临床科学研究的双重任务,二者相互制约又相互促进。专职教师在学校期间的主要任务是教学,而围绕教学开展科研也是现代临床教师的一项重要任务。但不同的学科特点不同,应有针对性的开展适合自己专业的科研促教学模式。

作为骨科的临床大夫,为了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骨科学的知识,并培养学生可以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们会在日常的带教过程中把科研当中涉及到的相关学科的科研进展,布置给学生,以科研进展及科研中涉及的问题为导向,鼓励学生课后多查阅相关资料,多复习相关知识,有效的把相关内容有机的联系到一起,加强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但目前的临床实习教学过程仍存在以下问题:

1)基础理论只是与临床实际相脱节

目前, 我国有很多的医学院校采用的教学方式仍然是采用“三段式”课程设置模式,即基础理论课、临床专业课、临床实习三个阶段。该种教学模式要求学生学完所有的基础理论课、临床专业课后,在大四开始见习,大五步入R床进行实习。这种分段式的教学模式最大弊端是学科与学科之间的横向联系不够紧密,各科之间的知识不能有效的融会贯通,导致基础知识与临床实际脱节。当遇到具体的复杂一点的病例,就往往束手无策、不知所措。这种重理论、轻实践的“填鸭式”教育,造成我们的医学生思维模式单一,综合知识匮乏,不能有效的从整体上来分析具体病例情况,病号也得不到更为有效的治疗。这种教育模式必然存在着重视理论知识的灌输, 而忽视学生去独立自主的思考问题、发现问题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在此种教学模式下, 学生大多处于被动接受知识,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以及同学之间的团队协作能力不足。因此,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的能动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是临床教学当中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

2)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欠缺

目前的很多医学院校,特别是临床医学专业,缺少科研训练。学生不能有效的把学到的知识运用的实际的临床当中,遇到临床稍微复杂一点的病例,就无从下手,不知所措,这一点在我们骨科专业表现的尤为突出。因为骨科学为一种综合的交叉学科,此学科的专业性非常的强,专业中除了需要用到我们内外科的专业知识,还需要用到人体解剖学、病理学和病理生理学、医学影像学以及生物力学和力学生物学等专业的知识,来进行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而科研训练应该恰恰是大学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因为科研训练确实能训练学生的科研能力,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经历过科研训练的学生,在日常的科研工作当中,自然而然的就养成了逐步分析问题,找出病因所在,然后想办法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和我们在临床看病有异曲同工之妙。因此,应多鼓励学生参与到科研当中来。我们在日常的带教过程中也应该多引用科研相关的知识。通过科研训练激发学生的专业激情和学习兴趣,并培养学生的科研组织能力和对专业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提高综合素质。

3)科研促教学的应用

(1)教师适当传授自己的科研心得和科研体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科学研究中,通过所掌握硕士及博士研究生阶段学到的科研知识,例如如何促进骨的形成防止骨的破坏?让学生课后查找相关骨的形成和破坏的基础理论知识,如何通过实验的方法来验证骨的形成和破坏?让学生自己设计一个小的实验,帮助他们分析实验的可行性,可能出现的问题,以及对应的解决方案等。在实施科研课题的过程当中,学生自然而然的掌握了知识的获取技巧,也逐步培养了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当在临床实习过程中养成这种能力之后,以后再遇见复杂的病例或没有接触过的病例的时候,他们就可以利用这种能力去解决临床实际问题。除此之外,大学生教材一般五年更新一次,其内容自然就会落后现代医学技术的发展,因此在临床带教过程中,我们也应该适当的传授一些新的现代技术的理论和方法,开拓学生的视野和眼界,有利于其正式步入临床开展工作。

(2)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科研活动

参与临床实习的学生主要是本科五年级的毕业班学生,他们面临着上半年备战考研、下半年寻找工作的现状。为改变这种现状,我们更应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我们的科研活动当中。带教医生利用自身优势,将自己研究生阶段的心得体会毫无保留的告诉学生。同时,把自己申请的课题及具体的实施方案跟学生一起探讨、一起分析,最终一起实施。在整个科研过程中,学生也是受益匪浅,一方面培养了他们的医学科研思维, 另一方面也缓解了部分学生实习和考研之间的矛盾。带教教师有意识引导学生参与科研活动中,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锻炼了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为他们毕业论文书写、考研及以后工作中科研能力的培养奠定了基础。

(3)将骨科领域的前沿知识及前沿技术应用于临床教学

近年来,骨科理论和技术发展迅速,我们带教医生需要不断地学习新知识,新理论和新技术;给学生介绍精准医疗的由来、现状和未来发展方向。不仅使他们深入了解精准医疗,还应该深刻体会与以往医学理念相比,精准医疗既有生物大数据的整合性,也有个体化疾病诊疗的针对性和实时检测的先进性。同时,充分利用当前基础研究成果,积极转化,做到疾病的精确诊断和精准治疗。一个优秀的医生不仅要医术精湛,还要医德高尚、注重对医学人文的思考。作为优秀的带教医生,更应该将这种责任潜移默化的传递给实习学生。当然,像时下热点的微创骨科、创伤救治、骨科常见医疗纠纷等大家关注的热点问题也应该适当的向学生讲解。

篇10

Research on Students Leading Case Discussion Teaching Mode to Train Interns Clinical Comprehensive Ability/JIANG Xiao-gan,LU Wei-hua,JIN Xiao-ju.//Medical Innovation of China,2017,14(10):067-070

【Abstract】 Objective:To explore a appropriate teaching model for clinical medicine undergraduate interns to improve clinical comprehensive ability.Method:Sixty clinical medical undergraduate students of grade 2010 in Yijishan Hospital Affiliated by Wannan Medical College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experimental group,30 cases in each group.Control group adopted the model of teachers’ leading case discussions,the experimental group adopted the model of students leading case discussions.The evaluation scores and the questionnaire in dispute to evaluate different teaching mode and teaching effect of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then the incidence of medical errors were observed.Result:The result of theory assessment more similar between the two groups had no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P>0.05).But comprehensive ability contrast analysis,the experimental group students’ test score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control group,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

【Key words】 The student leading; Case discussion; Teaching mode; Clinical practice; Comprehensive ability

First-author’s address:Yijishan Hospital Affiliated by Wannan Medical College,Wuhu 241001,China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7.10.019

医学临床思维是医疗人员运用临床医学专业知识和临床实践技能,结合患者的具体疾病情况所采取的思维活动,也可以认为是医疗人员在临床实践中对疾病认识的具体化,并由此指导进行临床诊疗活动的思维过程[1]。临床本科医学生毕业实习是本科医学教育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毕业实习的效果直接影响到医学生毕业后的工作质量[2]。在医学生的临床实习过程中,病例讨论无疑是巩固所学的临床理论、提升临床思维能力、培养临床综合能力的有效方式[3]。现今的临床实习教学中,病例讨论过程一般以教师为主导,实习生作为旁听者或者被动接受者参与这一过程,不符合当今教育中提倡以学生为中心,强调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自学习惯、自学能力和终生学习的意识,启发学生思维的理念[4]。自2012年以来,皖南医学院重症医学科与危重病医学教研室在保持系统性教学基础上,创新病例讨论模式,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与临床生产实习过程中病例讨论相结合,旨在发挥学生的个人潜能,培养学生的独立的临床思维能力、创新能力,提高实践技能,以期增强实习学生综合素质,并改进临床带教方法,提高实习带教质量。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进入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实习的2010级五年制临床医学本科学生60名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学生各30名。其中对照组采用教师主导型病例讨论模式,试验组采用学生主导型病例讨论模式。两组学生基础医学学习成绩情况基本相同,实习期间实习环境、管理制度一致,实习期间参照实纲要求,所讨论的病例内容及诊断、病例讨论次数相同,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1.2 教学方法 每组学生在同一科室的实习时间为4周,实习期间由通过教师资格考核的高年资住院医师直接带教,上级医师参与指导。每周选取两例诊断相同的病例开展病例讨论,其中对照组采用教师主导型病例讨论模式,病例资料收集、整理、验证、组织讨论与问题提出由带教老师完成,病例讨论时实习生参与旁听并记录。试验组采用学生主导型病例讨论模式,病例资料收集、整理、验证、组织讨论与问题提出由学生完成,具体工作步骤包括:(1)资料收集:按照实纲要求选取病例资料,并将相关资料结合实纲要求掌握的内容制作汇报幻灯。(2)病例验证:小组成员对患者进行体检和病史收集,带教老师对采集的病史,体格检查进行验证。(3)讨论及问题引申:各小组学生之间、师生之间采取交互式问答方式进行讨论,通^对病情特点和发展经过的汇报,发现并提出需要解决的问题,小组成员重围绕这些问题进行有论据的讨论,并由带教老师进行总结。

1.3 教学效果评价 教学效果由师生双方共同评价,包括由教师方制定的出科考核和学生方的自我评价两部分组成。(1)教师制定的出科考核在实习结束后由考核小组进行,考核内容包括理论考核和临床综合能力考核,分数各100分。理论考核题目由本教研室制作的题库随机抽取,采取闭卷笔试的方式进行。综合能力不仅包括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还包括病史追问、体格检查、诊疗计划等。考核由本教研室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教授、副教授组成的考核小组参照皖南医学院制定的实习教学大纲考核内容及标准进行,并对评分标准及考核指标量化。同时记录两组学生医疗差错发生率。(2)学生的自我评价在实习结束后,采取问卷调查的方式由学生进行教学效果和教学方法的匿名评价,采用10分制,调查项目以优、良、中、差四种等级评分,每种等级分别对应10、8、6、4分。教学效果评价项目包括学生的学习兴趣、思维能力、自学能力、协作能力、操作能力、表达能力、归纳总结能力等方面。共发出调查问卷60份,收回60份,回收率及有效率100%。

1.4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 11.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 字2检验,以P

2 结果

2.1 两组学生出科考核成绩比较 两组学生理论考核成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试验组综合能力成绩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两组学生的问卷调查结果比较 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试验组学生对实习效果的自我评价普遍高于对照组,在思维能力、学习兴趣、自学能力、知识理解能力、归纳总结能力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现阶段,培养实用型人才是我国医学教育培养的目标[5],这就造成了在教学中重视临床专业知识及技能的掌握,而对医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培养和认识不足[6]。临床思维能力体现着医生的临床诊疗水平,相对临床实际操作能力来说,其培养过程更为复杂和漫长[7]。医学本科阶段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基础扎实,具有较高素质和较强临床能力的医生,因此需要不断进行临床教学改革提高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8]。而在临床实习阶段培养正确的临床思维模式,可以让学生在今后的工作中,更加高效地解决临床问题,从而提高疾病的诊疗效果[9]。但目前大部分医学生的临床思维存在片面性、表面性以及被动性,对大学阶段所学的知识无法系统并正确的理解,其主要原因在于教与学两方面因素[10]。因此,在医学生的临床实习带教中,既要巩固学生所学的基础专业知识,还要通过合适的病例带教,让学生建立规范的临床思维模式,提高综合能力,为将来从事临床实践工作打下基础[11]。

在医学生的临床实习过程中,病例讨论无疑是巩固所学的临床理论、培养创新意识、提升临床综合能力的有效方式。目前比较多见的带教模式是以“教”为中心的传统模式,无益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主动性[12]。学生长此以往处于一种被动接受的状态,仅扮演讨论记录者的角色[13]。教学的目标往往仅注重实纲要求的理论知识,而缺乏对系统的临床综合能力的培养,实习生完全按照带教老师的思路进行诊疗,无法将理论与临床技能融会贯通[14],因此会对学生学习的兴趣和自我实现的满足感产生打击[15]。学生往往仅局限于进行开列化验检查单,书写病程记录等机械性工作,但却不理解各项检查的意义和对诊断的价值,更不能结合患者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实现个体化治疗。长此以往,实习生在学习中得不到乐趣,认为实习就是写病历记录病程开具检验申请单和写病程记录,同时又因需要经常进行理论考试和对未来工作问题的担忧,实习倦怠感增强。如何改变这种局面,让实习生主动学习能力增强,临床综合能力提高是实习带教教学改革的目标之一[16]。

近年来,笔者教研室在临床生产实习带教中,摸索、实践并推行了以学生为主导的病例讨论模式。这种“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在执行过程中,病例资料的收集、验证和问题的提出均由学生自主完成,学生在讨论过程中的发言既有对未知问题的疑问,也有对已知问题的理解性,还可以是将来问题的探讨[17],而教师自始至终发挥了积极的辅助和引导作用。这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激发了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热情,带教老师运用“病史资料收集是否完整”“体格检查是否遗漏”“实验室检查是否合理”“诊断及鉴别诊断依据是否充分”以及“未来的诊疗方案该如何调整与进行”等多元化的启发方式,鼓励学生观察、思考、探索,从而提高临床综合能力。带教教师适时监督,并及时纠正存在的问题,最后进行归纳和总结。

笔者通过学生主导型病例讨论模式为载体的临床实习带教实践中,发现学生可以实现以下三个方面的转变:第一,主动学习能力增强,即将“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学生讨论学习并经带教老师归纳总结后的成果极大地满足了学习的成就感,增强了学习兴趣,从而开始了主动学习行为。第二,临床思维能力提高,即实现了“得鱼”向“求鱼”的转变。在这种实习带教模式下,学生能所学的基础理论知识与临床问题相结合并实现独立思考,运用各种医学资源针对不同患者个体化解决问题[18]。第三,实现了理论联系实际的转变,即将“知书”转变为“获术”。实习生在个体化解决临床问题的过程中,自觉将所学的基础理论与临床实践相结合,积极提高临床技能。在这个过程中,实习生从患者实际出发,通过所学的基础理论和所掌握的临床技能探究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实现理论向实践的转变。学生学习热情高涨,主动了解病史、亲自进行体格检查,随后根据这些资料探究诊断与鉴别诊断,并应用循证医学的观念和最新医学资源来处理临床问题。从研究结果来看,学生主导型病例讨论模式可提高学生临床思维能力,激发学习兴趣,提高自学能力,增强知识理解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有利于学生个性发展,提高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特别对于提高医学生临床基本技能和综合能力、降低医疗差错发生率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综上所述,医学本科生临床实习是医学本科教育过程中非常重要的环节,是学生将多学科复杂的理论知识初步应用于医疗实践的关键一环[19]。研究医学本科生临床实习带教模式,对于提高实习质量,培养学生的临床思S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等方面具有决定性的作用[20]。学生主导型病例讨论模式可提高学生临床思维能力,激发学习兴趣,提高自学能力,增强知识理解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降低医疗差错发生率,从而对医学本科生临床综合能力提高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鲍娟,张媛媛,赵晓红,等.谈“角色扮演法”在神经病学实习教学中的应用[J].中外医学研究,2016,14(26):150-151.

[2]郑力峰,叶君健,林建华,等.情境模拟教学模式在骨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医学创新,2016,13(29):137-141.

[3]刘波,肖际东,毛玉瑶,等.临床病例讨论法在超声诊断教学过程中的应用体会[J].中外医学研究,2016,14(11):146-147.

[4]孙晓楠,刘莹,张静,等.加强医学院校教学质量监控中“教师评学” 环节的研究与对策[J].卫生职业教育,2015,33(20):11-13.

[5]倪致雅,成信法,夏. 基于非医学类专业的《中医临床概论》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浙江临床医学,2016,18(12):2357-2358.

[6]胡青,张高岳,楼国光,等.电子病历结合PBL教学在外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15,40(7):575-578.

[7]黄小平,邓常清.PBL与案例教学相结合在基础医学教学中的应用[J].基础医学教育,2016,18(7):537-539.

[8]金辉,沈孝兵,方霞,等.自主研学与毕业论文设计的有机-以预防医学本科教育为例[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6,30(4):31-32.

[9]高毅英,马宏,赵研芳,等.影响医学生实习质量的因素分析及对策探讨[J].中国医学创新,2015,12(11):76-78.

[10]孟晓燕,谭鹤长,王英,等.PBL结合CBS在肾内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医学创新,2016,13(20):121-124.

[11]李凛,任晓燕,张海燕,等.高等中医药院校西医内科教学改革及西医临床思维培养的思考[J].中医教育,2016,35(6):64-68.

[12]马聪,陈柱,肖立志,等.PBL与LBL在医学影像学实习教学中的对比研究[J].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2013,12(9):933-936.

[13]刘勇.PBL与LBL两种教学方法在中西医结合心血管内科临床教学中的比较研究[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4,2(16):182-184.

[14]王焕勤.PBL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法在呼吸内科临床实习中的应用比较[J].中外医学研究,2016,14(19):153-155.

[15]刘继平,冯素梅.有声思维病例分析讨论法在临床实习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6,8(12):16-17.

[16]张金荣,韩东亮.医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探讨[J].西北医学教育,2015,23(1):11-13.

[17]周海燕,潘央央,王锡萍,等.自主学习和能力导向教学模式的应用和思考[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5,29(12):68-69.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