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2-27 11:10:37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语文课外活动计划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引言
开展小学语文课外活动对于培养小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丰富他们的精神生活,使之成为社会主义全面发展的有用人才,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我觉得开展活动时应注意以下问题:
一、制定切实可行的活动计划
每学期开学前,语文教师在制定教学计划的同时,也要制定课外语文活动计划,使之成为语文教学计划的有机组成部分,较大规模的活动,还应列入学校活动计划。
制定课外语文活动计划时要充分考虑以下因素:目的要明确、活动组织要落实、活动时间和活动地点要有保证、指导教师要到位、活动要与其他学科相协调,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负担,对活动效果要有检查评估措施。
二、教师的指导与学生独立活动有机结合
小学课外语文活动最主要的特征,是实践性与自主性,要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独立活动为主。但这并不是说教师就可以放弃组织指导的责任。教师是教育者,学生在校的一切活动都应该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课外活动也不例外。学生在课外活动中独立自主发挥创造力,也正是教师对课外活动精心设计、组织和指导的结果。因此一方面 教师要充分认识语文课外活动与课堂教学的不同点,充分调动学生的自觉能动性,给学生以更多的独立选择、独立组织和独立参与活动的自由,以充分发展他们的个性与特长;另一方面,教师又要通过精心计划、周密安排来为学生自主活动创造条件,并在活动中随时注意激发学生兴趣,提示活动方法,纠正活动偏差,帮助解决活动中遇到的困难,真正发挥教师在课外语文活动中的参谋、顾问和指导者的作用。
三、激发学生参加课外活动的兴趣
兴趣是活动的内驱力,是创造才能的催化剂。在语文课外活动中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是十分重要的。激发兴趣的方法很多,让学生体会成功的喜悦,是激发兴趣的最好的方法。采用各种不同的方式将学生的作品公之于众,如在黑板报上登载,在广播站广播,印成油印小报,或通过各种比赛、表演活动让学生得到充分展现才能和得到肯定的机会等。这不仅能激励学生更积极地参加课外活动,并能促进他们更投入地上好语文课,做到课内课外共同进步。
四、注意和其他学科活动协调搭配
这个问题,要从两个方面进行理解和加以重视。
(1)小学课外活动不只局限于语文学科,各个学科的课外活动的种类数量可观。而小学生求知欲望强烈,兴趣广泛,但他们课内任务已经不轻,如过多地投入课外活动中去势必加重负担,而且可能影响课内学习。解决这个问题,一是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慎重选择参加某一个或几个项目;二是教师制定语文课外活动计划时要对小学教育阶段做通盘考虑,尽量做到活动内容及项目较均匀地分布,同时又能符合小学生不同年级的发展特点;三是制定一个学期的语文课外活动计划时也要充分考虑活动的密度,以适应学生的承受能力并与其他学科活动协调发展。
(2)语文学科是小学一门重要的学科,它的工具性、思想性无疑使它具有对其他学科的渗透性。语文教师除从本科角度出发,独立开展有关活动之外,还应做好与其他学科的协调、沟通工作,安排好跨学科活动计划。这方面的计划有三种类型:一是由语文教师单独策划、组织、实施的以语文为主、渗透具有其他学科内容的语文课外活动计划;二是语文教师与其他学科教师联合策划、组织并实施的班级课外活动计划;三是由语文教研组和其他学科教研组集体策划、组织并实施的年级或全校性课外活动计划。
五、要不断总结开展课外活动的经验
语文课外活动的大力开展,相对课堂教学时间还较短,其发展的潜力非常大,需要不断实践,不断总结,以促使活动的形式和内容更加丰富,更加规范化和科学化。
课外活动兴趣小组,应健全规章制度,应有活动计划和书面记录,定期召开小结会并在各个学期末写出书面总结。
对大型的或效果较好的中小型语文课外活动,教师也应及时总结经验教训。教师还可建立语文课外活动资料档案,对活动日期、内容、形式、参加者(参加人数)、效果等,记入资料卡;对活动内容(作文、讲演稿、朗诵诗、书法作品等)还应收集成册作为资料保存;对学生在活动中取得的各项成绩应有记录;对他们获得的各种奖状、奖励证书也可复印后保留。
对效果好的语文课外活动,有条件的学校还可录音、录像、拍照加以保存。优秀作文或书法作品可编印《学生习作选》、《学生书法作品选》等,对学生自己创造的语文课外活动项目,优秀的也可编印成册。
作为语文老师,我们要充分认识课外的语文活动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发展特长方面的作用。正确处理好语文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的关系,让学生在学习、实践中地发展自我、完善自我。
参考文献:
语文课堂作为学生接受语文教育的主渠道,受到了师生乃至全社会的普遍重视,而语文课外活动常常被淡化,甚至被看做是多余的。中学语文要落实素质教育,就必须把语文课外活动作为整个语文教育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离开了丰富多彩的语文课外活动,素质教育将难以在语文教育中真正落到实处。
一、语文课外活动的重要性
1.语文课外活动有利于学生将课堂上学的知识有效地转化为实际运用能力。初中语文教材所选的文章多为名家名作,这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有利于指导学生规范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但是,这些文章有它特定的历史背景和文化环境,同当代社会生活有着一定的差别。我们的语文教学常局限于教材,这便造成了学生的语文学习与丰富多变的社会生活相脱节。而作为语文课堂教学向语文实践活动延伸的语文课外活动,就成了语文课堂学习与生机勃勃的时代生活相沟通的一种重要方式,就成了将语文学习置于现实生活,使知识转化为实际能力的一种有效方式。
2.语文课外活动有利于学生拓展视野,展示特长,发展个性。语言的社会实践性决定了语文学习与运用无处不在的特点。开展语文课外活动,事实上也是顺应这个特点而拓宽课堂以外学习语文的渠道,这将有效扩展学生的知识视野和文化视野。同时,突破了课堂语文学习,教师和教材的影响局限,学生完全可以按照个人的兴趣、意愿、爱好培养自己的特长。
3.语文课外活动有助于校园文化建设和学生文化人格的形成。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从深层次影响着学生的发展。在学校所有的学科活动中,语文课外活动是最具有人文色彩和文化氛围的,它对校园文化建设、学生文化人格的养成教育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二、语文课外活动的内容与形式
1.课外阅读。课外阅读通常按照内容不同可以分为以下三种形式:一是配合课文教学的课外阅读,二是配合社会教育的课外阅读,三是以发展学生个人爱好、才能为目的的课外阅读等。在课外阅读的组织上,要充分利用学校的图书馆、阅览室、黑板报等形式开展,有效扩大学生的知识视野,增强语文学习的机动性和灵活性。初中学生正处于个性的形成期,爱好、兴趣和才能各有差异,及时发现学生的个性差异并有针对性地推荐适当的课外读物,既容易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也有助于学生日后有方向性的发展。
2.课外写作。课外写作属于学生的自由作文,能够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的表达需求,对于培养学生作文的独立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具有独特的作用。课外写作训练的方式主要有写日记、读书笔记、文学习作等。通过学生的课外写作训练,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考力,对于学生积累知识、获得写作素质、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都有直接的帮助。
3.课外口语交际。中学语文新课标把口语交际作为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而语文课外活动则为口语交际练习提供了一个有效途径。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学生进行参观访问、录音整理等活动培养学生对口头信息的接收、处理和加工能力;通过朗诵、背诵等比赛培养学生的语感,训练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通过举办故事会、演讲会、辩论会等形式,锻炼学生的想象能力、创造能力、思辨能力以及现场的应变能力。
当然,除了以上几种语文课外活动形式外,还有知识竞赛、文艺表演等形式。这些形式多样的语文课外活动,都能够吸引更多学生的参与,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语文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文知识的能力。
三、语文课外活动的指导
1.对于语文课外活动须精心设计,巧作安排,要求学校、教师在开展活动时要制订翔实可行的活动计划,集思广益,充分论证。在计划出台后,要取得相关班级、相关部门的支持,保障各项计划落到实处,以期活动取得良好的成效。
2.语文课外活动的指导还应遵循相应的学习特点。语文课外活动说到底还是一种学习活动,是一种方式较为特殊的认知活动,这就要求在活动的开展和指导过程中必须遵循相应的学习特点和认知规律,才能取得预期的活动效果。一是要尊重学生特长和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二是要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尽可能避免从内容到形式的简单重复,以适应个体发展的需要;三是要增加活动新颖性、生动性、形象性,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兴趣;四是要切合实际,讲求实效。语文课外活动的内容既要和课本内容有机融合,又要和人们日常生活的实际需要相结合,通过活动的开展,提高学生对社会生活的认识,提高学生运用语文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五是要加强各学科之间的相互联系,调动各种积极的因素,使学生真正能够学有所悟,学有所获。
关键词 :语文教学 语文活动课 课外语文活动 语文课外活动
美国教育学家华特科勒涅斯说过,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语文活动课的积极意义。语文活动课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机补充和外延,对语文教学具有重大的学习意义,学生综合语文素养的培养离不开语文活动课。语文活动具有如此重要的作用,但是在现实的语文教学中,语文活动课并未得到足够的重视,学生参与课外活动的效果并不理想。相对老师组织的语文活动课,学生往往能够对自发的活动课保持高涨的参与热情。
一、语文课外活动分析
(一)目前语文课外活动的基本形式
通过调查分析可以发现,目前学校的语文课外活动还算丰富多彩,各种与语文相关的活动层出不穷,既有老师组织引导的,也有学生自发组织的。总体来说大致可以分为四类:一是课外写作,这种形式的语文课外活动是目前学校最主要的活动形式,通常以小作文的形式培养课堂上练习的大作文,并与之形成互补。小作文写作的形式多样,主要有日记、命题写作、片段描写、片段改编、课文续写等;二是课外阅读,课外阅读与课外写作一样,是目前学校课外语文活动的重要的形式。通常课外阅读以目的性的不同可分为配合教学、配合社会教育和教师个人推荐三种。另外,为提高课外阅读的质量,通常会选择诸如摘抄或剪报、书写简单点评和读后感、阅读评比、讲故事大赛、名著阅读知识竞赛等联系或活动来配合课外阅读。三是口语交际活动,为培养学生的口语能力,通常会组织一些口语交际活动来锻炼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主要有个人性的口语交际活动和合作性的口语交际活动两种形式。
(二)语文课外活动存在的问题
目前的语文课外活动虽然呈现多样化态势,但是其效果却不明显,主要存在三个方面的问题。其一,语文课外活动处境尴尬,往往被课堂占据,从而成为可有可无的内容。其原因总结起来主要是传统语文教学观念的束缚、应试教育下考试制度的影响、课程体系的边缘化。其二,语文课外活动流于形式,语文课外活动具体实施过程缺少详细的活动环节设置,缺乏系统的内容体系构建,没有完善的活动计划和监督检查制度,这些都是因为课外活动课过于随意,因而起不到应有的作用。其三,语文课外活动参与敷衍,这个问题主要集中在学生身上,他们对于自发性的课外活动具有高涨的参与热情,但是对于老师组织的活动却并不上心。
二、课外语文活动分析
(一)课外语文活动的意义及特点
课外语文活动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两点:第一点,课外语文活动符合新课改的要求,是实现语文素质教育的有效手段。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语文课外活动多是因学生生活需要而产生的,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因此课外语文活动正是培养学生语文实践能力最为有效的方法和途径。第二点,满足社会人才的需求,随着社会和文化的发展,现代教育理念认为,语文教育应该培养学生能够在大量信息面前自主判断、选择、获取和应用信息,要求学生通过实证、辨伪而获得知识,要求学生具有多渠道获取信息的主动意识和能力,以及综合运用各科知识分析和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有效的课外语文实践活动正是适合这种时代要求的语文教育模式,因此具有积极的社会意义。语文课外活动的特点主要有丰富多彩、开放灵活、自主实践三个方面。
(二)课外语文活动存在的问题
课外语文活动具有诸多优点,对于提高学生综合语文素质具有极大的帮助,但是出于目前学校教育形式和社会教育理念的制约,无论是学校老师还是家长通常会以考试成绩为由阻止学生的课外语文活动。在没有合理的引导情况下,课外语文活动并未达到应有的效果。课外语文活动的品质良莠不齐,由于缺乏正确的引导和鼓励,学生自发性的课外语文活动通常会被一些负面现象所诱导,从而失去了正确的方向。另外,活动主体的自控力不强,处于初级教育阶段的学生面对大千世界中鱼龙混杂的诱惑,往往不能甄别对自身成长有利的部分,即使能够辨别是非,往往也会因为自我控制能力较差而误入歧途。
(三)基于语文课外活动与课外语文活动的语文活动课探讨
要想获得较好的语文活动课的教学效果,必须对课外语文活动和语文课外活动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机制,以确保基于此而展开的语文活动课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通常语文活动课的评价机制有如下要求:评价内容多样化、评价分值区别化、评价方式多元化。
基于语文课外活动和课外语文活动而开展的语文活动课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第一,从学校层次重视语文活动课,认识到语文活动课在语文教学体系中的重要作用,将其纳入学校的课程体系,并且制定系统的监督体制,监督语文活动课的落实情况和效果。第二,运用最科学的计算方法,合理处理语文活动课与语文教材的关系,合理分配其与课堂教学的课时安排,寻求最佳互帮互助的模式。第三,从教师开始转变教学观念和提高自身教学素质,老师在语文活动课中的组织、指导、监督、评价作用显著,这就需要老师正确认识到语文活动课的作用和重要性,同时还要具备足够的语文教学素质来推动语文活动课的进行。第四,寻求家长的支持,使语文活动课能够在学校和家长之间顺利地开展。
参考文献:
[1]索秉.初中语文活动课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4.
语文课外活动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活动内容的丰富性。语文是人们交流思想的工具,人们从事政治、经济、文化、生活各种活动都离不开语文的运用。这是活动内容丰富性的决定因素。无论是组织访问英雄模范人物,还是参加商品经济生产活动,或者收听广播、收看电视、欣赏文艺等文化活动,甚至是日常生活中的写信、打电话、拍电报等都可以与课外写作、听说活动结合进行。
(二)是组织形式的多样性。语文课外活动内容的丰富性决定了组织形式的多样性。一般来说,它不受人数多少、时间长短、地点环境等限制。例如,以活动内容来讲,可从听话、说话、写作等方面组织兴趣活动小组;以人数多少来讲,可按个别的、小组的、班级的、年级的、全校的形式开展活动;以活动地点来讲,可组织校内的、校际的各种不同层次的活动。组织形式的多样性、灵活性给语文课外活动的普遍开展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三)、是教育功能的全面性。语文课外活动与课外阅读相比,其教育功能更加全面。课外阅读的思维形式多内向,重在个人感知、想象、理解和体验,是完成认识过程的第一个飞跃。语文课外活动从信息过程来说,主要是吸收和储存信息。从教育目标来看,它是运用知识,发展智力,既能培养听说读写的语文能力,还能培养组织活动能力和社会交际能力等。
二、丰富语文课外活动的内容和形式。
语文课外活动具有以下几种内容和形式:
(一)、以指导写作为主的活动内容和形式。1.写观察日记。指导学生观察生活,写观察日记,可以开阔视野、丰富知识、积累材料、发展智力、陶冶情操,是提高写作能力的重要途径。编写刊物。为了激发写作热情,培养写作能力,发挥语文工具的宣传作用,可以组织学生为黑板报、墙报、油印小报、广播站编写稿件,开展编抄报活动。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成立文学社团,出版小型文学刊物等。2.写作竞赛。写作竞赛包括书法竞赛和作文竞赛。开展这两项活动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书写能力和作文水平,可以使其中的佼佼者脱颖而出,发现和培养语文尖子。
(二)、以听说为主的活动内容和形式。1.朗诵会。朗诵是将静态的书面文字变成有声有色的口头语言的一种艺术表演形式。朗诵内容可从书刊上遴选,也可由学生自己撰写。所以,举行朗诵会能全面培养听说读写能力,提高艺术欣赏和表演才能。朗诵形式有独诵、对诵、集体诵。还有配乐朗诵、化妆朗诵等。2.演说会。演说是就某一问题表示自己的意见或阐述某一事理的语言艺术表演形式。演说活动能发展智力,训练口头表达能力,提高宣传群众、动员群众的社交活动能力。演说会的形式有专题演说;有即兴演说;有化妆演说等。3.故事会。故事会是学生喜爱的活动,尤其是中学生。它可以训练口头叙述、描写、抒情等多种方式的表达能力,使学生受到故事情节、人物思想的熏陶,提高文学艺术修养。4.辩论会。结合学生学习、生活、思想实际和学校、社会上出现的要闻大事举行辩论会。它能帮助学生发展逻辑思维,提高分析是非曲直的思辨能力,养成关心和参与国内外大事讨论的习惯。
除了以上介绍的几种活动形式外,还有文艺表演、作品赏析、语文游戏等活动形式。
三、掌握语文课外活动指导的原则和方法。
(一)、语文课外活动指导的原则。1.寓教于乐原则。语文课外活动要做到动中取乐,乐中受教,让学生在实践中获取知识,培养能力,陶冶情操。活动内容要体现思想性与科学性、知识性与趣味性相结合。2.学生活动与教师辅导相结合的原则。活动的主体是学生,教师要有计划有目的地引导学生自己开展活动并及时总结评比。教师不要事必躬亲,越厨代庖,应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培养学生的组织能力、活动能力和创造能力。但是,教师也不能袖手旁观,而要自始至终给予关心、辅导,主动帮助学生解决克服不了的困难,当好参谋和顾问。3.校内外结合原则。语文课外活动牵涉到辅导人员、组织领导、活动资金、设备条件等许多问题。在校内要与其它学科活动、班级活动、团队活动、节日庆祝活动相结合,争取家长、班主任、其它任课教师、学生会、校领导的支持。有些活动与兄弟学校、各级团委、文化教育机关、新闻出版单位等部门有联系,需要得到他们和社会各界的支持与帮助。
(二)、语文课外活动指导的方法和步骤。1.认真制定计划。计划应写明每项活动的目的、内容、时间和负责人等。有些活动要列入学校、团队、教研组工作计划。2.是建立组织。先应调查学生的不同兴趣和爱好,让学生自愿参加各种组织活动。其次要选拔有特长有能力的学生为骨干,保证活动顺利进行。3.要深入进行临场指导。必要的理论性的集中指导固然需要,但更重要的是在实践活动中进行具体的个别的临场辅导。如范读、范写、范讲、范演等。4.做好总结评比工作。每次大的活动和每学期结束要做好总结评比工作,及时表彰,积累经验,展览成果,鼓励先进,推动后进。
四、关注开展活动应重视的几个问题
(一)、更新观念。应树立全面发展的教育观、人才观,克服片面追求升学率的思想,这是开展课外活动的前提。只有充分认识这一活动的重要意义,才能调动教师、学生、家长各方面力量共同献计献策,在财力、物力、人力各方面给予支持,把课外写作、听说活动搞好。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7-0063-01
1.课外活动的指导思想
语文课外活动要沿着正确的轨道发展,得到社会各界的认同和理解,保持其吃惊的生命力,必须有正确的指导思想作为准则和依据。
首先,语文课外活动,应当以提高阅读和写作能力为只有任务。课外活动的基点,应该放在提高学生阅读理解和使用语言表达现实思想的能力上来,而不能把课外活动当作语文教学的"调料"只起到"调味"的作用,当作语文教学的"景点",除了观赏并无实用价值的东西。
其次,语文课外活动应当以人人参与为主要方式。课外活动作为主要手段之一,要提高全体学生的素质,应该是一条"共同富裕"的道路,而不是在班级搞"特区",要把所有同学都组织起来,充分体现群众性。这既是教学大纲的要求,也是为社会培养多层次人才的需要。
第三、课外活动应当以活动与写作结合为主要方法。课外活动应该是在教师指导下的活动,也应该是有组织有计划的活动。活动之前,要给学生引导与活动内容相关或相似的阅读范文,并给予适当的讲解,作为学生活动的参考,使他们在活动中可以有意识地观察、思考,不打无准备之仗。
第四、课外活动应该强调个性化发展方向。尽管活动的内容要受到场地和时间、空间的限制,但某个同学的思维应该是自由的,感想应该是不一样的,体现活动效果的表达方式也应该是不同的或不完全相同的,因此,要因材施教,不拘一格,提倡个性化发展。
2.课外活动的一般原则
语文课外活动的空间大,范围广,要保持在短的时期内取得最佳效果,坚持好以下原则很有必要:
一是目的性原则。目的性原则是决定语文课外活动成功与否的关键。从总体上说应该是开阔学生视野,锻炼学生思维,提高学生阅读和写作能力。当然应该是具体到有所侧重的。这就是在教学中应该把握的问题。
二是计划性原则。语文课外活动应该是提高学习语文水平的重要手段,是语文教学的一部分,应该列入年度教学规划。
三是趣味性原则。没有兴趣就没有记忆,语文课外活动要吸引更多的同学积极参加,必须充分考虑学生的兴奋点。活动内容要要充分考虑学生的意愿,尽可能体现多数人的意志。这就要求指导教师要深入学生之中,搞好调查,全面征求学生的意见,使其在活动中选择更好的方式方法和内容。
四是主体性原则。尽管老师在活动中是组织者,引导者,但活动的主体是学生,而不是教师。教师只不过是"导演",而学生才是真正的"演员"。
3.语文课外活动的内容
(一)要开展体会交流。体会交流是一种简便易行的形式。交流前要做好准备工作。教师应根据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给学生开列一些书文题目,并简要介绍内容梗概,然后让学生自主地选择学校内容,阅读后,召开学习交流会,给学生以充分的表现机会,让他们在交流中相互沟通思想,传递信息,开阔视野,扩大知识面。
(二)要组织浏览观光。目前学校教育的最大弱点就是闭锁,习惯性把学生封闭起来,禁锢了他们的发展和自由,使学生成了井底之蛙。要改变这种状况,就要把学生放在社会大课堂里锻炼成长。庭院里训不出千里马,花盆里栽不出万年松。学校的天地太有限了,走出"井底"天地宽,让他们在社会大课堂中去感受,更能得到直接的,生动的体验。
(三)要组织作文展评。写作的课内课,而交流是课外课。教师应该根据教学进展情况定期进行学生作文展评。尤其是要在"评"字上下功夫,让学生相互找出长处和不足,这比教师讲解多少个作文方法都有效。因为这是有针对性的具体到,而教师笼统讲的教的是原则的空泛的。
(四)要组织学生向报刊杂志投稿。这是即重要又经常被大家忽略的重要课堂。引导学生为报刊杂志写稿,不仅是写作锻炼问题,还是把学生推向社会、感受自然,思考人生的有效k法。学生在写作中,会自然地跳出写作本身,去认识世界,思考现实。可以说抓住了这一点,就抓住了教学和实践的结合部、关节点。
4.课外活动效果的检测
语文课外活动效果的评估,从实践需要看我认为有两条必不可少:一是阅读理解能力,二是写作能力。因此检测上也应从这两方面入手。
首先是阅读理解能力测试。这种测试主要检验学生对文字内容的理解程度。其中包括:新闻事件、散文片段、论文资料等,当然也包括工具书的利用、图书阅览室的借助等。测试的方法可以用考试是方法进行。
其次是写作能力测试。这是课外活动效果测试的关键。可以通过命题作文、实用文体写作等形式作为写作能力的测试内容,也可以通过演讲,读书体会交流,经验报告等形式对学生进行检测。
当然,课外活动受制约的条件还很多,我只是想通过端正课外活动的指导思想入手,结合几年来的教学实践,谈一下自己在课外活动中的几点粗浅认识,不当之处,请语文教育界的同行批评指正。
参考文献:
一、要制定好课外活动的实施方案
在开展语文课外活动时,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制定出适合学生的活动方案,让他们在活动中,学会感受生活、体验生活。一是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教师在实施课外活动时,要善于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使其充分发挥和展示自身优点、特长,促使学生树立强大的自信心。二是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要开展学生感兴趣的活动,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促使学生真正参与到活动中来,从而提高他们学习语文、认识语文、掌握语文的能力。三是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教师应以学生得到综合发展为目标,设计一些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课外活动,达到提高语文综合素养的目的。
二、要做好课外活动的项目选择
在开展语文活动课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选择与课堂教学有关的活动,让学生在学会文化知识的同时,培养他们应用语文的能力。例如:在教学朱自清先生的《背影》一文时,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课外时间,组织学生参加“亲子活动”,引导他们以话剧的形式演绎“父爱子”“子思父”的剧情,让学生在活动中,真切地感受作者的内心世界,同时促使学生树立良好的人生观与价值观。教师还可以选择与课外知识紧密结合的活动,如根据最新时政新闻,巧妙地组织学生参与思考、讨论,在培养他们认识问题的同时,提高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要调控好活动的实施过程
在组织学生参加课外活动时,教师还要宏观调控活动的实施过程,根据活动出现的问题,及时做出调整和指导。例如:在组织“课外阅读”活动时,一是制定活动目的: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形成良好语感,同时提高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二是制定切实可行的读书计划:教师要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充分利用黑板报、墙报等资源,激发学生勤于阅读的意识;引导学生收集名言名句,做成书签与同学分享与交流;开展阅读推荐活动,让学生在交流过程中,深化理解,拓宽思路。三是安排活动时间:每周五下午第三节课,教师要协调好活动时间与其他学科时间的冲突等。四是做好活动奖励,对积极参与活动的学生、在阅读中有突出表现的学生,给予鼓励和嘉奖,这对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提高阅读水平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对于没有得奖的学生,教师要及时给予心理疏导和鼓励。五是做好活动的反思工作。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反思,使其正确认识自身的不足,并及时给予建议。
在传统课外活动的基础上,广大小学语文教师要注重理念创新,为课外活动赋予更丰富和全新的内涵,笔者主要针对课外活动的作用及其创新路径进行了简要分析。
一、小学语文课外活动的作用
小学语文课外活动是指在课堂教学时间和空间之外,利用课余时间组织的一系列与语文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相关的活动,其主要有三个方面的重要职能。
一是可以拓展延伸语文课堂。教师在40分钟有限的课堂教学空间内,有些知识点的讲解无法完全透彻。为了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教师有必要通过课外活动这一载体,组织学生进行专题研究、巩固拓展,特别是部分掌握不够牢固的学生,可以在课外活动的过程中实现深化理解、有效掌握的目标。
二是可以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知识能力与情感构成小学语文教学的三维目标,而能力培养环节更多时候应当在更宽泛的空间进行。受制于课堂教学时间等方面的限制,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培养受到不同程度的制约。此时,借助课外活动对学生进行写字能力、朗读能力、理解能力、构思能力、表达能力等方面的培养,能够在课堂教学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这是课外活动的重要职能之一。
三是可以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小学生的课余生活应当是丰富多彩的,教师要有意识地将语文课外活动融入学生的课余生活,让学生在学中玩、玩中学,在轻松和快乐的氛围中进行语文知识的学习和语文能力的训练。通过各种形式的语文课外活动,让学生的课余生活更充实、更生动。
二、小学语文课外活动创新开展的路径
传统的小学语文课外活动,已经不能完全适应教学工作的需求和学生成长的需要。课外活动的开展应当注重创新,特别是要将课外活动与课堂教学与学生的整体发展等方面融合起来,重点要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
1.紧扣课堂教学难点进行突破。在小学语文课堂上,教师要重点强化对学生的重难点突破引导,通过循循善诱让学生独立思维、相互探究,从而达到依靠自己的努力完成学习任务的目的。有些难点在一节课的教学结束后,或是一部分的内容教学结束后,都没有令全体学生达到全面掌握的效果。此时,教师就可以利用课外活动,对掌握不够牢固的这一群体加强辅导。例如阅读分析能力,对于中后位置的学生而言难度非常大,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虽然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主要内容、理清位置脉络及分析写作的技巧手法,但是这些不能让学生增强阅读理解能力。教师可以在课后组织中后位置的学生进行阅读方面的专题训练,要求他们阅读各种类型的文章,尝试运用教师指导的方法对文章进行分析并相互探讨,教师选择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文章进行点评,通过这样的方法实现对课堂教学难点的突破。
2.紧扣学生的能力短板进行突破。小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因理解能力、记忆能力、学习情感、学习态度等方面的差异,或多或地存在一些能力短板。例如有的学生朗读韵味不足,停顿节奏控制不好;有的学生在作文写作中立意不够新颖,主题缺乏深度等。这些都属于语文学习的能力短板,教师可以针对性地在课外开展专题活动,帮助学生进行突破。针对学生朗读方面技巧不足的问题,教师可以组织学生研究朗读技巧,从规范发音开始,正确区分前后鼻音、平翘舌音,然后把握不同类型文章的语气语调。采取激昂兴奋的语调,还是低沉哀怨的语调,这要结合文章的具体内容。在朗读的停顿节奏等方面,教给学生一些常见的技巧方法,并且在课外经常组织学生朗诵,进入作品的世界感悟思想,带着情感进行朗读,其他学生对学生的朗读进行点评帮助,从而提高学生在朗读方面的技巧。在构思创意能力短板方面,笔者在课外进行多读多想活动,要求学生广泛阅读各种优秀的课外读物,分析不同类型的文章怎样选题立意的,如何巧妙选择角度展示主题的,怎样从表面现象发掘出更具深意的主题等,这些专题训练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提高作文构思立意能力。
3.紧扣语文兴趣爱好进行突破。兴趣爱好对语文教学有着积极的意义,如何将课外活动与学生的兴趣爱好结合起来?教师要全面了解学生在语文学习方面的需求,然后制订针对性的活动计划,并周密组织实施。笔者在教学中向学生进行了问卷了解,有些学生对书法比较感兴趣,有些学生对文学比较感兴趣,有些学生对演讲比较感兴趣。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笔者在课外指导学生成立相应的兴趣小组,组织学生进行技巧训练。教师定期对学生进行专门的指导,同时还结合这些兴趣活动,在全班组织开展相关联的竞赛,组织学生进行口头小作文竞赛、书法竞赛、读后感展览等。这些竞赛活动让学生的兴趣爱好成为推动语文素质提高的重要动力,极大地丰富语文教学活动。无论是哪一种类型的课外活动,对学生而言都是一次自我提升的良好机会,体现课外活动在这一方面的积极作用。
4.紧扣校园文化生活进行突破。小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是丰富精彩的,如何让学生更好地融入文化氛围,在这一环境中得到熏陶、得到成长?教师需要对课外活动进行精心的设计。例如,编辑文学小报、学习小报是近年来在小学课外活动中运用较多的形式,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自主设计,或是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合作设计。从小报内容的选择、主题的确定、框架的安排及美术排版等都让学生自主进行,还要在班级进行评比活动,配合学校整体文化氛围在橱窗中进行优秀作品的展览。这样的方式让学生在课余有更充实的内容,为了出一张精品小报,他们广泛搜集资料,充分借鉴一些优秀的习作,融入自己的创新思维,结合学习生活进行有效的研究,所创作出来的作品既充满童趣又美观大方,让学生的业余生活变得更具有文化气息。
三、结语
在小学语文课外活动方面,广大教师既要立足教学实际,又要放眼更大范围博采众长为己所用,使课外活动真正成为推动教学工作开展、促进学生能力发展的重要载体。
课内语文教学和课外语文活动相互促进这一规律,是由语文的工具性和社会性决定的,虽然语文课所占课时在中学各科中占第一位,但毕竟还是有限的.而语文课堂之外却有语文活动的广阔天地.这些都足学好语文的有利条件,但由于无论校内和校外都可能存在一些不健康、不科学的语文活动和语文习惯对学生产生消极影响,因此,如果只重视课内,不重视课外,语文学习的效果就会被抵消,不规范的用语、文风就普遍存在于学生的作业中,一方面,课内语文教学对课外语文活动起着举足轻重的指导作用;另一方面.学生在语文课外活动中对课堂教学所学知识起到复习巩固的作用,同时,课外活动还可能涉及一些新知识,学生在活动中不知不觉地掌握了它们,促进了课堂教学,有些老师担心开展课外活动占用了学生的学习时间,分散了学生的精力,那是因为他没有品尝到语文课外活动的甜头,在必要时,我是宁愿停下课堂教学,补足课外活动的时间不足的,
二、有利于激发学生对语文的浓厚兴趣
尽管语文科自身以优美的文章.多彩的内容赢得了不少学生的兴趣,再加上语文老师的准确,生动,严密,流畅的讲解,以及对课文的饱含深情的朗读.不少学生对语文学习是有足够的兴趣的,但语文课毕竟不是文学欣赏,老师的讲解也不可能节节都像说评书那样富有吸引力,还有大量的内容是比较枯燥的,如汉语知识,应用文以及多数说明文、议论文等,因而,大多数学生对语文的兴趣单凭以上因素之影响,是远远不够的,“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众所周知,学生的成绩,除了取决于先天的遗传这一智力因素外,更重要的是取决于后天的非智力因素(兴趣、情感、毅力、习惯、自信心等)的影响,因此,要真正培养学生的兴趣,重要途径之一就是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因为形式变了,学生感到新鲜、好奇,这样符合这个年龄的学生心理特征,在活动中,他们得到了表现自己的机会,为自己在活动中取得的成绩而陶醉:这样,培养了他们的自信心,提高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从而激发了他们对语文的学习兴趣,
三、有利于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
课堂教学虽也注意培养能力,但不少教师仍停留在“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教学方式上,因此,通过课外活动,让学生既动手又动脑,促进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得到锻炼,结合初中第三册第三单元介绍的办报知识.指导学生办黑板报、手抄报,他们在组织搞选材料的过程中提高了阅读能力和鉴赏能力,在进行版面设计、书写题文,进行花边、尾花装饰的过程中,既锻炼了他们的绘画能力,又培养了他们的审美情趣,黑板报的总编安排设计板报的各种栏目,各个栏目的负责人,安排书写和绘画装饰,又培养了他们的组织能力和分工协作的能力,
四、有利于丰富学生的生活
绝大多数学生的生活是比较紧张、单调的,差不多是上课,作业、考试如此循环,而中学生阶段是多梦、好动的年龄阶段,他们需要的五彩斑斓的生活、多姿多彩的课外活动来丰富他们的单调、机械的生活,在教学中开展朗读比赛、办报比赛、演讲比赛,进行资料卡片的展览等,既可以丰富他们的生活,又可培养他们的能力.还可陶冶他们的性情,
荀子曾云:行高于知。自古以来,我国的教育就重视活动,因为在活动中学生能学会协作互助,共同进步。
新课程背景下开展的语文课外活动突出以人为本的现代教育理念,旨在提高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体验自主学习的乐趣,培养独立思考的精神,养成主动学习的习惯。与此同时,它还能拓宽学生语文学习的领域,丰富完善学生的精神世界。
初中语文教学大纲和新教材中指出,语文教学要联系生活,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使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发展学生的语感和思维,养成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培养社会主义道德品质”,“发展健康个性,逐步形成健全人格”。语文教学要达到这样的目的,光靠课堂的学习显然是不够的。课本的知识或教师传授的东西,只不过是知识海洋中的一滴水,大量的知识和各种能力需要学生在课堂之外去学习和培养,特别是在强调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的今天,课外活动越来越体现出它的重要性和不可替代性。这一点和其它学科有很大的不同,或许和英语教学有点类似。
然而,现实的语文课外活动还处在“犹抱琵琶半遮面”的状态,语文教学被窄化为课本教学。原因多多:首先,学校内部意见不统一,特别是作为领导者的反作用更大,大多数学校都认为课堂教学是第一要务,因此,语文课外活动备受歧视的状况在各个中学比比皆是。其次,社会舆论普遍认为上课是“正餐”,课外活动是“零食”,因而家长担心影响孩子的学业,大多不支持子女参与语文课外活动。再次,语文课外活动的收获不是显性的,不可能在学生的语文学科考试成绩上“立竿见影”,这也是重要的原因之一。另外,语文教学观念缺乏创新,课外活动组织的呆板陈旧也严重影响了学生参与课外活动的积极性。
作文教学的起点和终点都不是课堂!
我认为根据实际情况,不妨开展如下活动:
一、组织学生进行课前3分钟演讲
现在很多学生大多胆小害羞,尤其是由农村小学升入初中的学生,其口头表达能力较差,如不能在初中得到应有的锻炼,无论其今后升学还是就业都难于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许多大学生不会推销自己,就很难找到工作,如北大学生卖猪肉不就是很好的例子吗?语文教师应该从学生进入初中开始就统筹安排。根据班级实际制订出三年的演讲计划。对演讲的内容,每生演讲的日期,做出安排,让学生心中有数,提前做好准备。
一般应安排如下内容:向您介绍我,名人名言,《论语》讲析等。该活动应三年一贯之,不能因各种原因停顿,事实证明,三年之后学生当众演讲的素养会得到大幅度的提高。
二、指导学生摘抄、剪报、做卡片,积累资料
知识是点滴之功,重在积累。语文更是如此。古人尚“读书破万卷”、“熟读唐诗三百首”,这既是讲阅读也是讲积累。
初中语文教师应重视培养学生积累资料的习惯。我们的图书拥有量少,报刊资料比较贫乏。教师应充分利用部分学校报刊、自定报刊,教会学生阅读的方法、教会学生阅读文摘报刊的方法、教会学生摘抄做卡片的方法,组织学生收杂志,学习剪报的方法,使他们养成良好的习惯。
每月组织学生班内交流,每期组织学生评比竞赛。坚持不懈,学生会从各类报刊中收集到有价值的名人趣事、名言警句和优秀的文章,为写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特别强调一点,这些资料是应该经常翻看的,烂熟于胸最好,教师们是知道的,材料只有乱熟才能在写作中得以运用,如果到写作时“再想想”,那是不可能用好各种材料的。
三、办好墙报,板报和手抄报
学生学得了知识,积累了资料,其语文水平何以反映(语文考试不足以全面反映学生语文水平),教师应为其找到反映语文水平的阵地,组织学生办墙报、板报、手抄报。多少时间办一期,应根据班级实际和教学情况来确定,但时间不宜过长,过短也不好。
要求人人参与,定期评比,奖励优秀。内容应结合学生生活、学习实际,设“班级新闻”、“时事点评”、“校园新事”、“心灵絮语”、“青春随想”等栏目,这能使课内学得的语文知识和学习方法与生活实际联系,并运用于学习生活,既培养学生的品德,更提高学生运用语文知识的能力,客观上也提高了他们的语文能力。
四、设立班级图书角
设立图书角的根本目的是增加学生的阅读量。
阅读是和作文密切相关的,古人是这样论述读书与作文的关系的:“读书如销铜,聚铜入炉,大扇之,不销不止,极用费力。作文如铸器,铜既销矣,随模铸器,一冶即成,只要识模,全不费力。所谓劳于读书,逸于作文者也”。很多学生怕作文,其实质是没有阅读或阅读太少所致。
培根曾经说过:“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培根所言,把阅读提高到了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
读书是打开人生的第二个窗口。“一本好书可以改变一个人的一生”,不知是哪位哲人说的,我很是赞同。支持苏霍姆林斯基思想的核心概念就是阅读,他说:“我坚定的相信,少年的自我教育是从读一本好书开始的”,“阅读是对学习困难的学生进行智育的重要手段”,“你要强迫自己每天读书,不要把这件事拖到明天,今天丧失的东西,明天是再也无法弥补的”,“如果少年学生除了教科书以外什么都不阅读,那就连教科书也读不好”。在他看来一个中学生的阅读总量应该是2000小时以上,可遗憾的是我们很多的学生没有形成良好的读书习惯,有时是没有形成读书习惯的条件――没书可读,有的时候不读好书(例如:言情小说、低俗小说)。这种垃圾文化对一个中学生来说是十分有害的事情,也是很遗憾的事情,我们学校、教师有义务给他们提供帮助,经过多年的实践发现最好的做法是设立班级图书角。
苏霍姆林斯基说“一定要在每个班级里单独建设一个‘书籍之角’,在这里陈列一些内容较好的并且使儿童感兴趣的书籍。”
具体的做法是:做个好的书橱,一定是带有玻璃的那种,便于学生观察,便于借阅;学校负责印刷书卡、借书卡;语文老师负责列出书目,推荐书籍;图书由学生提供,教师把关,定期借阅,毕业时返还。
由于学校条件所限,学校图书室很难对学生开放,很多学生想读书而无书可读,图书角就可解决这个问题。图书角最大的好处是资源共享,假如每人带五本书,全班便有三百多本,假如初中三年读完这些书,那该是多大的收获?
五、组织学生收看优秀的电影、电视,编排课本剧
初中语文课本中有些课文与电影、电视有关,如《从宜宾到重庆》是电视剧《话说长江》解说词,《白毛女》(节选)歌剧、话剧、电影均有,故事片《在烈日和暴雨下》节选自《骆驼祥子》,《骆驼祥子》本身就有故事片。这些电影或电视大多比较尊重原著,艺术性也比较强,带领学生看这些作品比课内的烦琐讲授更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能使他们了解全貌。
教师还可组织学生编演课本剧,初中语文课本中有许多篇目情节集中,场景变换化不大,适宜演出,如《变色龙》、《孔乙己》。教师可在学完课文之后,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学生自编自排自演课本剧。这不仅有利于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更能有效地培养学生运用语文的能力,特别是创新能力。教师应不放过这一语文素质教育的极好手段。
六、学校定期开展各种语文竞赛活动
语文课外活动的开展需要生长的土壤和催长剂。学校领导和教师的观念更新是其生长的土壤(更新教学观念、改革评估措施、注重远期效应),各种语文活动竞赛的开展能有效地激励学生参与语文课外活动,是课外活动能长期顺利开展的催长剂。
学校应将各种语文知识竞赛活动纳入教学计划,每期开展语文知识竞赛、演讲比赛、诗歌朗诵比赛、作文比赛、书法比赛等,对成绩优秀者实行奖励,以推动语文课外活动的开展。
这些活动是我们所承担的课题“校园文学与语文教学”重要部分,我们应该组织好。
七、学校组织成立校园文学社
文学社最大的好处就是培养写作尖子。文学社将有写作才华的学生组织起来,同时为他们提供一个发挥的平台,组织好了,这些学生的前途不可限量。三中曾经的文学社副社长阎慧英在国务院公务员考试中考出了全国第一的成绩,就是最好的例证。
从另一个角度讲,人均有七情六欲,学生亦是如此。他们有成长中的烦恼需要诉说,有生活学习中的委屈需要倾诉,有成功的喜悦需要人分享,有青春萌动的情思需要表达,有失败的痛苦需要排解,更有应用语文知识表达生活而获得成功的需要。校园中流行“课桌文学”、“围墙文学”甚至“厕所文学”,这是学生需要得不到正常满足而无端发泄的自发方式。学校应根据这些学生需要,成立文学团体,创办文学刊物。通过讲座、讨论、参观、访问等多种形式组织学生活动,提高其写作能力,再将其文章在刊物上发表。写得特别好的可推荐给正规刊物。学生看到自己的文章在校刊上发表,尤其是在正规刊物上发表,那成功的喜悦自不必说,这更能激发学生学习语文运用语文知识的积极性和写作热情。
八、创编学校的校本教材
我尝试将课本中适合进行口语交际的、适合发挥想象进行创作的内容整理出来,每星期拿出两节自习课进行语文课外活动。我对活动内容进行了分类,学生依据个人兴趣选择适合自己的活动。过了一段时间,每个活动小组的人员逐渐固定下来,开始有计划地进行自己小组的活动。如,阅读兴趣小组的成员以红领巾读书小组等形式开展课外阅读,包括知识性阅读、鉴赏性阅读、消遣性阅读,既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了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也达到了开阔视野、扩大知识面、丰富词汇、提高读写能力等目的。对于班里语文基础较差的学生,我给予了更多的关注,鼓励他们加入红领巾读书小组,使其在阅读中逐渐积累词汇,为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又如,故事兴趣小组是由一些喜欢听故事、讲故事的学生组成的,多数学生具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肢体表演能力。针对这些学生的特点,我引导他们在“说”和“演”上下工夫,鼓励学生在组内读故事、讲故事,进而自编故事在小组内表演。过了一段时间,故事兴趣小组的学生讲故事和表演故事的能力有了长足的进步,我趁热打铁,指导他们在全班同学面前进行了展演。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一些学生的表演天赋逐渐显露出来,成为了班里文艺演出的骨干。
一、充分利用非智力因素,关注学生的心灵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不让功课差的学生参加课外活动不利于开发学生智力,只能使学生更加厌恶学习。学习上困难越大的学生,越应参加课外活动,参加课外活动和阅读课外书籍越多,智力发展的可能性会越大。我们必须扫除歧视的阴霾,让每一个学生都积极投身课外活动中,培养健康、活泼的身心。
充分利用非智力因素来关注学生心灵,很重要的一条是情感沟通,找准契合点。我们生活的环境中许多情景令人震撼,有因父母离异与老人生活的学生,有单亲家庭的学生,有失去父母兄妹俩孤苦地生活的孤儿,对于这些幼小心灵遭受深重打击的孩子,如何通过语文课外活动激励他们热爱生活,达观向上呢?及时组织学生观看“残疾人文艺汇演”,电影《背着爸爸去上学》、《慈母恩,孝女心》,引导学生谈感受,给他们以“生命的教育”,自强不息,不向命运低头,这将为学生以后的成才打下最坚实的基础,让学生在感动的同时,得到更多的启发。人格的魅力最能影响孩子,最能打动孩子的心灵,这是一种深层次的美感。
对于那些家庭贫困的学生,语文课外活动中着眼于让学生知道“贫困贵自强,铸就好学心”,要求每一位学生搜集一则家境贫困孩子勤学苦读的故事,在班会活动中交流讨论,让学生明白:贫不失志。让人性之美在潜移默化中内化在每一个学生的平凡而快乐的生活中。
二、确立学生的自主地位,倾注人性关怀
教师以人为本,呼唤人的主体精神,确立学生的自主地位,倾注人性关怀,学生的思维就会进入一个十分活跃的状态。
1.放手让学生规划,自己组织实施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生在这种实践中会“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体验到智慧的力量和创造的快乐”。
每个学生都想在活动中展示自己的才华,想表现自己,那就应该给学生提供展示的舞台,就应该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商量、规划,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1)开展实践性活动
例如开展的“唱童谣、社会调查、做阳光少年”活动,在活动中学生体验生活情趣,产生强大的冲击波,使学生的人文精神受到洗礼。
(2)开展展示性活动
在课外活动中应当提倡人人参与,人人发展,比如各班级学生开展“我给大家露一手”的活动中,让学生自主参与,展示自己的特长,愉悦自我身心,拓展自身的兴趣。
(3)开展自主性活动
班级转变管理模式,增设轮做值日班长活动。让学生拥有一颗敏锐、挚爱的心,拥有一个自尊自信的心态,在满足中进入良性运转的发展轨迹,健全人文之品格,陶冶人文之性情。
2.自主最突出地表现在学生兴趣上的差异,应允许学生对活动类型抱有选择态度
新课程改革在倡导全人教育的同时,也十分强调学生个性的培养。开展语文课外活动要有丰富多彩的内容,学生方可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到自己喜爱的活动小组里参加活动,从而进一步培养他们的兴趣,调动他们的自觉能动性,发挥各自潜能,发展个性特长,这对人才的成长大有好处。皮亚杰说过:“儿童是个有主动性的人,他的活动受兴趣和需要的支配,强迫工作是违反心理学原则的,一切有成效的活动,须以某种兴趣作为先决条件。”
尊重学生,是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教育的前提。课外活动中,老师是“指挥者”,学生是“执行者”的现象,只能是一种“非人格”的交往。不能以自己的意愿,一厢情愿、自以为是地强求学生参加某一兴趣小组,却不关注学生内心的需求,甚至于在学生不愿的情况下,教师立即进行“上纲上线”式的开导,归究一点:漠视了生命个体的关怀。尊重学生的选择,活动才会充满温馨与人情,洋溢人文精神的芬芳。
三、师生互动,营造“人性化”的交往环境
《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师的角色应由居高临下转为“平等中的首席”。由经过应努力把自己放在主动、平等的地位。换个角度,从学生视野看世界,尊重学生,建立平等互动的交往环境。
语文课堂应是师生情感交流的海洋,良好的师生关系在提高活动效果、实现活动目标方面有着重要意义。正如赞科夫说:“由活的人说出来的话,不单是靠它的内容来激发对方的思想感情,这里有交谈者的一副兴致勃勃的面孔。有一双一忽儿在科学的丰功伟绩面前燃烧着赞美的火花,一忽儿又好象在怀疑所作的结论的正确性而眯起的眼睛,还有手势……”我们不能想象教师总是板着一副面孔,从始至终用着同一腔调,学生会乐于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跟着他走入知识的新领域。寓教于乐的目的很难实现;一个态度和蔼、亲切自然的老师常常对学生饱含信任和期待,善于体察学生的情感脉搏,同学生打成一片,共同享受活动中的各种乐趣。
师生互动,要以学生活动为主,要突出学生的自主性。要把主动权交给学生,还学生一片明朗的天空。语文课外活动中,“多一点期待”、“多一点尊重”、“多一点赞美”,师生间自会产生情感的亲和力。
四、创设“最近发展区”,追求人性的完美
苏联心理学家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是知识迁移中一个特殊现象,他认为学生在原有知识水平基础上,通过进一步的创造和发挥,发现并掌握新的知识,学生创造和发挥原有知识的过程,就是“最近发展区”。语文课外活动正是体现这样一个创造性的过程。
为孩子的活动创设“最近发展区”,教师应积极地把学生引入社会,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交往活动,让学生在交往中触摸时代的脉搏,感受人生的美好。通过活动,向学生宣传真善美,揭示假丑恶,使他们能勇敢地面对一切困难和邪恶,消除不良情绪,提高认识,不断进步。
一、小学语文课外活动的指导方法
语文课外写作、听说活动指导的方法要根据具体内容而定。一般指导的方法如下:
1.认真制订计划。应写明每项活动的目的、内容要求、时间和负责人等。有些活动可列入班级工作计划中。
2.建立组织。首先应调动学生的不同兴趣和爱好,让学生自愿参加各种组织活动。其次要选拔有特长有能力的学生成为骨干,保证活动顺利进行。
3.深入进行临场指导。要在实践活动中进行具体、个别的临场指导,如范读、范写、范讲、范演等。
4.做好总结评比工作。每次大的活动和每学期结束,要做好总结评比工作,及时表彰,积累经验,展示成果,表彰先进,鼓励后进。
二、具体活动内容和形式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上的各种信息通过各种渠道充实了学生的头脑,这无疑会对学生知识的增长、智力的开发、身心的发展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因此,开展课外活动,不断提高课外活动的质量,正确处理课内与课外的关系,显得更为重要。
(一)以指导写作为主的活动内容和形式
1.观察日记指导学生观察生活,写观察日记可以开阔学生视野、丰富知识、积累材料、发展智力、陶冶情操,是提高写作能力的基础。写观察日记要确定观察的重点,全面了解事物在不同阶段或时段中变化发展的情况,要有计划有重点地观察,做到边观察、边思考、边记录,逐步养成观察生活、写观察日记的良好习惯。
2.课外练笔课外练笔是指导学生树立正确观点的有效途径。小学生思维幼稚,尚未成熟,认识生活欠全面。在鼓励学生大胆练笔的同时,应积极引导教育学生正确分析评价各种生活现象。练笔内容主要是“写日记”“写一般书信”“做读书笔记”等。指导练笔的方法为可通过优秀练笔进行正面诱导。每学期或每周规定篇数和字数,并作为作文教学的部分成绩计入成绩表。
3.写作竞赛写作竞赛包括书法竞赛和写作竞赛。开展这两项活动有助于提高小学生的书写能力和写作水平,可以使其中的佼佼者脱颖而出,发现和培养语文尖子。参赛者往往面广人多,兴趣盎然,效果良好。各级语文教研机构,语文报刊等组织的竞赛活动,语文教师有责任积极组织学生认真参加。
指导写作竞赛,要在抓好平时训练基础上进行,并在竞赛活动的推动下促进平时的写作训练,要及时表彰优胜者,展览他们的作品,可以汇编成册,并将最佳作品推荐发表,以资鼓励。
(二)以听说为主的活动内容和形式
1.朗诵会朗诵是将作者静态的书面文字转变为有声有色的口头语言的一种艺术表现形式。朗诵内容可以从书刊上选择,也可以由学生自己撰写。所以,举办朗诵会能全面提高听说读写的能力,提高艺术欣赏和表演才能。朗诵形式有独诵、对诵、集体诵,还有配乐朗诵、化装朗诵等。
2.演说会演说是就某一问题表达自己的意见或阐述某一事理的语言艺术边沿形式。演说活动能发展智力,训练口头表达能力,提高发动群众的社会活动能力。演说会的形式有专题演说,如“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有即兴演说,如当场出题或看图象再演说等。指导演说时,要激发学生强烈的发表欲,引导学生用普通话讲,要学会停顿,随时与听众交流思想,做到边说、边交流、边调整。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知识、能力水平,应降低要求,激发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