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2-27 11:10:39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六下语文总结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单(shàn,姓)老师说,单(chán匈奴首领)于只会骑马,不会骑单(
dān
)车。
2.折
这两批货物都打折(zhé)出售,已严重折(
shé
)本,他再也经不起这样的折(zhē)腾了。
3.喝
武松大喝(hè)一声:“快拿酒来!我要喝(hē)十二碗。”博得众食客一阵喝(hè)彩。
4.着
你这着(
zhāo名词)真绝,只能让他干着(
zháo动词)急,又无法着(
zhuó
)手应付,心里老是悬着(zhe)。
5.蕃
吐蕃(
bō藏族的前身)族在青藏高原生活、蕃(
fán茂盛、繁多)衍了几千年。6.量
有闲心思量(
liáng
)她,却没度量(
liàng
)宽容她。野外测量(liáng)要量(liàng)力而行。
7.沓
他把纷至沓(tà)来的想法及时写在一沓(dá)纸上,从不见他有疲沓(ta)之色。
8.烊
商店晚上也要开门,打烊(
yàng晚上关门)过早不好,糖烊(yáng溶化)了都卖不动了。
9.载
据史书记载(
zǎi),王昭君多才多艺,每逢三年五载(
zǎi)汉匈首脑聚会,她都要载(
zài)歌载(
zài)舞。
10.曝
陈涛参加体育锻炼缺乏毅力、一曝(
pù)十寒的事情,在校会上被曝(bào)光,他感到十分羞愧。
11.宁
尽管他的生活一直没宁(
níng
)静过,但是他宁(nìng)死不屈,也不息事宁(níng)人。
12.和
天气很暖和(huo),小和(hé)在家和(
huó动词)泥抹墙;他讲原则性,是非面前,从不和(huò)稀泥,也不随声附和(hè动词)别人,更不会在麻将桌上高喊:“我和(hú)了。”
13.省
某副省(
shěng
)长如能早些省(
xǐng)悟,就不致于丢官弃职、气得不省(xǐng)人事了。
14.拗
这首诗写得太拗(
ào
)口了,但他执拗(
niù)不改,气得我把笔杆都拗(ǎo)断了。
15.臭
臭气熏天的臭(
chòu
)是指气味难闻,无声无臭的臭(xiù)是泛指一般气味。
16.度
度(dù姓)老师宽宏大度(dù名词),一向度(
duó动词)德量力,从不以已度(
duó动词)人。
17.哄
他那像哄(
hǒng
)小孩似的话,引得人们哄(hōng)堂大笑,大家听了一哄(hòng)而散。
18.丧
他穿着丧(sāng)服,为丧(sāng)葬费发愁,神情沮丧(
sàng)、垂头丧(
sàng)气。
19.差
他每次出差(
chāi)差(
chà
)不多都要出点差(chā)错。
20.扎
鱼拼命挣扎(
zhá),鱼刺扎(
zhā
)破了手,他随意包扎(zā)一下。
21.埋
他自已懒散,却总是埋(mán)怨别人埋(mái)头工作。
22.盛
盛(
shèng
)老师盛(
shèng
)情邀我去她家做客,并帮我盛(
chéng
)饭。
23.伧
这个人衣着寒伧(
chen),语言伧(
cāng
)俗。
24.创
勇于创(
chuàng
)造的人,难免会遭受创(
chuāng
)伤。
25.伯
我是她的大伯(bó),可不是她的大伯(
bǎi
)子。
26.疟
发疟(yāo)子就是患了疟(nǜe
)疾。
27.看
看(kān)守大门的保安,也很喜欢看(
kàn)小说。
28.行
银行(háng)发行(xíng)股票,报纸刊登行(
háng
)情。
29.艾
他在耆艾(ài)之年得了艾(ài)滋病,整天自怨自艾(yì)。
30.把
你把(bǎ)水缸把(bà)摔坏了,以后使用没把(bǎ)柄了。
31.传
《鸿门宴》是汉代传(
zhuàn
)记,而不是唐代传(
chuán
)奇。
32.荷
荷(hé)花旁边,站着一位荷(hè)枪实弹的战士。
33.涨
我说她涨(zhǎng)了工资,她就涨(zhàng)红着脸,摇头否认。
34.奇
数学中奇(jī)数,是最奇(
qí)妙的。
35.炮
能用打红的炮(pào)筒,炮(
bāo
)羊肉和炮(páo)制药材吗?
36.给
请把这封信交给(
gěi)团长,告诉他,前线的供给(jǐ)一定要有保障。
37.冠
他得了冠(
guàn)军后,就有点冠(
guān)冕堂皇了。
38.干
穿着干(gān)净的衣服,干(gàn)脏活,真有点不协调。
39.巷
矿下的巷(
hàng
)道,与北京四合院的小巷(
xiàng
)有点相似。
40.薄
薄(bò)荷油味不薄(báo),很受欢迎,但要薄(bó)利多销。
41.拓
拓片、拓本的“拓”读(tà),开拓、拓荒的“拓”读(tuò)。
42.恶
这条恶(è)狗,真可恶(wù)
,满身臭味,让人闻了就恶(ě)心。
43.便
局长大腹便便(
pián),行动不便(
biàn)。
44.宿
小明在宿(sù)舍说了一宿(
xiǔ)有关星宿(
xiù
)的常识。
45.号
受了批评,那几名小号(hào)手都号(
háo)啕大哭起来。
46.藏
西藏(zàng)的布达拉宫,是收藏(cáng)大藏(zàng)经的宝藏(zàng)。
47.轧
轧(
zhá
)钢车间的工人很团结,没有相互倾轧(yà)的现象。
48.卡
这辆藏匿的卡(kǎ)车,在过关卡(qiǎ)时被截住了。
49.调
出现矛盾要先调(
diào)查,然后调(
tiáo
)解。
50.模
这两件瓷器,模(mú)样很相似,像是由一个模(
mó
)型做出来的。
51.没
驾车违章,证件被交警没(
mò
)收了,他仍像没(méi)事一样。
52.舍
我真舍(
shě
)不得离开住了这么多年的宿舍(shè)。
53.殷
老林家境殷(yīn)实,那清一色殷(
yān
)红的实木家具,令人赞叹不已。
54.还
下课后,我还(hái)要去图书馆还(huán)书。
55.系
你得系(jì)上红领巾,去学校联系(
xì
)少先队员,来参加活动。
56.假
假(jiǎ
)如儿童节,学校不放假(jià),我们怎么办?
57.降
我们有办法,使从空中降(
jiàng
)落的敌人投降(
xiáng)。
58.脯
胸脯(pú)、果脯(
fǔ
)不是同一个读音。
59.间
他们两人之间(
jiān
)的友谊,从来没有间(jiàn
)断过。
60.石
两石(dàn)石(shí)子,不够装一卡车。
61.劲
球场上遇到劲(jìng)敌,倒使他干劲(jìn)更足了。
62.茄
我不喜欢抽雪茄(jiā
)烟,但我喜欢吃番茄(qié)。
63.刨
我刨(
bào推刮)平木头,再去刨(
páo挖掘)花生。
64.弹
这种弹(dàn)弓,弹(
tán
)力很强。
65.颤
听到这个噩耗,小刘颤(zhàn)栗,小陈颤(chàn)抖。
66.扒
他扒(bā)下皮鞋,就去追扒(pá)手。
67.散
我收集的材料散(
sàn)失了,散(
sǎn)文没法写了。
68.数
两岁能数(shǔ)数(shù)的小孩,已数(
shuò
)见不鲜了。
69.参
人参(
shēn)苗长得参(
cēn)差不齐,还让人参(cān)观吗。
70.会
今天召开的会(
kuài
)计工作会(huì)议一会(huì)儿就要结束了。
71.簸
他用簸(bò)箕簸(bǒ)米。
72.吓
敌人的恐吓(hè),吓(xià)不倒他。
73.胖
肥胖(
pàng
)并不都是因为心宽体胖(pán),而是缺少锻炼。
74.耙
你用梨耙(bà
)耙(bà)地,我用钉耙(pá
)耙(pá)草。
75.伺
边伺(cì)候他,边窥伺(
sì
)动静。
76.好
好(hào
)逸恶劳、好(hào)为人师的做法,都不好(hǎo
)。
77.咳
咳(hāi)
!你怎么又咳(ké
)起来了?
78.处
办事处(chù)正在处(
chǔ)理这个问题。
79.囤
大囤(
dùn)、小囤(
dùn),都囤(
tún)满了粮食。
80.缝
这台缝(féng)纫机的台板,有裂缝(fèng)。
81.澄
澄(dèng
)清混水易,澄(
chéng
)清问题难。
82.扇
他拿着扇(
shàn)子,却扇(
shān
)不来风。
83.得
你得(
děi必须)把心得(dé
)体会写得(de)具体、详细些。
84.屏
他屏(bǐng)气,凝神,躲在屏(
píng
)风后面。
85.儿
这几(jǐ)张茶几(jī),几(jī)乎都要散架了。
86.卷
考卷(juàn
)被风卷(juǎn)起,飘落到了地上。
87.乐
我的音乐(yuè
)老师姓乐(yuè),他乐(lè
)于助人。
88.了
他了(liào
)望半天,对地形早已了(
liǎo
)如指掌了(le)。
89.吭
小李一声不吭(kēng),小王却引吭(háng)高歌。
90.粘
胶水不粘(nián)了,书页粘(
zhān
)不紧。
91.畜
畜(xù)牧场里牲畜(chù)多。
92.称
称(
chèng同“秤”)
杆的名称(
chēng),实物要相称(
chèn)。
93.弄
别在弄(lòng
)堂在玩弄(
nòng
)小鸟。
94.俩
他兄弟俩(
liǎ
)耍猴的伎俩(
liǎng
)不过如此。
95.露
小杨刚一露(lòu)头,就暴露(lù)了目标。
96.重
老师很重(zhòng)视这个问题,请重(
chóng
)说一遍。
97.率
他办事从不草率(
shuài),效率(lǜ)一向很高。
98.空
有空(
kòng
)闲就好好读书,尽量少说空(
kōng)话。
99.泊
小船漂泊(bó
)在湖泊(pō)里。
100.朝
我朝(zhāo)气蓬勃朝(cháo)前走。
101.校
上校(xiào
)到校(jiào)场找人校(jiào
)对材料。
102.强
小强(qiáng)很倔强(jiàng),做事别勉强(
qiǎng)他。
103.塞
塞(sài)外并不闭塞(sè),塞(sāi)子塞(
sāi
)不住漏洞。
104.辟
随意诬陷人,搞封建复辟(bì)可不行,得辟(pì)谣。
105.倒
本学期,我认真重温了《新课程标准》及相关的教育教学理论。在已有教学经验和教学方法的基础上,深入研究和学习各种新的教学方法,不断探索,不断反思,不断总结,不断认识。虚心向经验丰富的教师学习,取长补短,力求形成自己特色的教学风格。以下是我本学期教学工作的几点剖析:
一、措施及成效
1、课前认真备课,积极钻研教材,针对不同学生的个性差异,寻求最佳的教学方法并因材施教。
教学就是教与学,两者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有教者就必然有学者。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师是教学的引导者、参与者。因此,教师充分了解和分析学生情况,有针对性、有目的、有人文关怀的因材施教,这对教学成功与否至关重要。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新课程倡导教师要转换教学角色,由老师的教变为学生主动地学。此外,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个性特点,每个学生的接受能力都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在教学中,我认认真真地备课,深入细致的钻研教材,针对不同学生的个性差异,既备教材又备学生,寻找不同的教学方法因材施教。在课堂教学中,我灵活运用有效的教学方法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充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向40分钟要质量。经过一个学期的努力,学生的语文素养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2、做好中下生的课外辅导和优生的培养等各项工作。
语文是一门工具学科,对学生而言,有如坦途策马,云端探险。在这样一种大环境之下,要教好语文,就要让学生喜爱语文,让他们对语文产生兴趣。否则学生对这门学科产生畏难情绪,不愿学,也无法学下去。因为人文、个性差异,学生在学习中会出现功半事倍现象,差生面扩大了,会严重影响班内的学习风气。为此,我根据优生与中下生接受能力和学习要求的不同采取了一些不同方法。让他们了解语文,喜欢学习语文。鼓励他们利用课余时间多开展有益身心的读书活动,丰富自己的知识,扩大视野。只有语文水平提高了,才有可能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因此,我制定了具体的目标。对部分同学进行有计划的辅导。我把他们分为三个组:第一组为有能力提高,但平时懒动脑筋不学的同学。对这些同学,我采取集体辅导,给他们分配固定任务,不让他们有偷懒的机会,让他们发挥应有的潜能。第二组为肯学,但能力不强的同学。对这部分同学我做耐心诱导,慢慢提高他们的成绩,不操之过急,且要多鼓励。只要他们肯努力,成绩就有望提高。第三组为纪律松散,学习不认真,基础又不好的同学。对这部分人要进行课余时间个别辅导。因为这部分同学需要有一个安静而又不受干扰的环境才会立下心来学习。只要坚持辅导,把他们的基础重新建立起来,以后学习的效果就会好转。
3、运用多种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结合我班学生一向读书兴趣不浓等弊病,我走访大部分家长了解发现,事情弊病并不是外部因素造成,而是由于大部分学生自身缺乏读书兴趣引起的。为此,我采取对症下药的方法,以人为本,探病下药,激发他们的读书兴趣。另外,我充分利用课前一分钟,借助故事,例文佳作,让学生边听边记好词好句。帮助他们积累词汇,文段,把握、解决他们学习难的关键。经过一学期的努力,本班学生积累的词汇多了,写文语句通顺了,课外阅读兴趣浓了,写作能力有比较明显的提高。
4、重视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语文教学必须重视积累运用。为了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我开展了一系列的语文活动。
(1)、优秀文段朗读。通过学生自主搜寻优秀文段,使学生主动进行课外阅读
(2)、好词佳句的收集。
(3)、开展辩论、演讲、出手抄报等活动。
(4)、课前背诵古诗词、歇后语 、格言、警句等活动。
5、重视毕业复习指导,认真做好毕业工作。
日
期:___________
2021年六年级语文下学期培优补差工作总结
时光如梭,一学期的工作结束了。一学期以来,在学校领导、老师们的关心和支持下,我在培优补差工作过程中,能根据实际情况,有步骤、有措施地实施落实培优补差的内容,使学生能较好的得到发展。通过思想教育,学习的学习兴趣、学习积极性,今年的语文成绩总体都有了提高。现将一学期来的工作总结如下:
、在班级里建立学生的学习档案,确立学习目标。依据学生的能力,对各层次的学生分别有不同的完成目标,由易而难,逐层推进。在班级里努力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改变老师补课,留课的陋习,把问题交给学生去独立解决,老师起指导作用。
.教学观念的积极转化,家长的热心配合。在工作过程中,观念积极转化,由注重优生的辅导,对潜能生耐心不足,恨铁不成钢,急功近利的心态转变为能正确看待每一个学生,以培养学生素质的提高为自己工作的重点。在工作过程中个体分析,群体分析,确立发展目标和措施,找出每个学生的优点,缺点,潜在的优点,缺点,新的生长点.用发展的眼光看自己,分析别人.积极对待学生的每一个闪光点,施以恰如其分的鼓励性评价,家长能热心配合,使得每一位学生能安心于课堂的学习,把潜能生的厌学情绪抑制在一个最低点上。
3.充分发挥学生相互教育,自我教育的作用。摸清学生相关准备知识,基础,能力和心理准备的实际,把起点放在学生努力一下就可以达到的水平上,让学生挑一挑就可以摘到苹果,使新旧知识产生联结,形成网络,把教学的步子放小,把教学内容按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的原则分解成合理的层次,分层推进。在实际教学中,根据本学生实际精心设计每一节课,力争做到精讲精练。快速反馈,及时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及时矫正及调节教学进度,从而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避免课后大面积补课。
在培优补差的过程中,我主要采取了以下一些措施:
、培优重在拔尖,补差重在提高。
、课堂上有意识给他们制造机会,基础题多提问后进生,以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有难度的问题,则多提问优等生,培养他们的理解能力,让优生吃得饱,差生吃得好。
3、课外辅导,利用每天上午的第二节课课件休息的时间及下午课外活动时间,___学生加以辅导训练。
4、发挥优生的优势,指名让他带一名差生,实施一带一的小老师策略,让优等生帮助后进生进步,同时对于优等生自己也是个提高。
素质教育要求搞好教研教改。要求每一名教师都要不断提高业务素质。为此,我积极探索,大胆实践。我积极向同年级的教师学习,积极发挥每一名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让他们真正尝试到成功的喜悦。在教学中,我努力鼓励学生敢说敢为,引导学生能说会做,不断促进学生各方面素质的提高。为了更好地促进教学,我认真备课、上课、辅导和批改作业。每一环节我都精心设计,力求做到学生愿学。
在集体备课中,我认真记录,积极发言,虚心向有经验的老师学习,同时阐述自己的见解,本学期积极听取了窦桂梅执教《卖火柴的小女孩》收获很多,写下自己听后的反思,在期末区常规视导检查中,执教《我的舞台》获得好评,评为优课。教学中,教师善于引导学生体会咀嚼书面语言,激发学生不同的情感,让他们感悟、想象、思索,达到教学目标。
三、依托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教学,提高学生的知识积累。
在教学中,针对我们班学生的实际,我开展“与诗同行、诗海拾贝”活动,鼓励学生分小组制作活动计划,针对活动制作手抄报,开展诗歌朗诵比赛,征文比赛等活动。组织学生积极参加了教师节活动征文等,学生在活动中积极性很高,表现都不错。
四、教学中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
积极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探究性学习中培养兴趣,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认真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鼓励学生自主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
改革教法,注重学法。变满堂问式教学为学生自由发展式教学。教师加强学法指导,给学生学习充足的时间与空间,让学生充分体验学习的艰辛与喜悦。教师适时加以点拨,迸发学生好学的火花。
大综合性学习单元,不再以阅读教学为中心组织教材,而是围绕学生实施综合性学习提供活动建议和阅读材料。进行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应有针对性地用好阅读材料,而不能上成阅读教学课。在这里,教材选文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不是教学的中心:学习选文只是围绕学习主题开展学习活动的~个部分。从属于综合性学习的需要和安排。教师应指导学生围绕学习主题运用活动建议和阅读材料。设计、实践学习活动方案。可以根据学习活动开展的实际需要调换教材编排的顺序,可以延伸、放大学习过程(时间和空间),可以与阅读内容、表达手法相关的阅读教学单元建立联系。
二、对学生实施大综合性学习能力的基本估计
从三年级开始至五年级下学期,经过十次综合性学习(九次小综合,一次大综合)的操练,学生已累积比较丰富的经验。教师应放手让学生确定具体内容,选择学习伙伴。活动方案的设计、实施,都应由学生自主、合作地进行,教师参与其中,主要负责指导学生合理地设定本次综合性学习的目标。选择学习内容及活动形式,做好督促检查,不要越俎代庖。
三、对教材的研读分析和实施设想
(一)《走进信息世界》(第十册)
1 教材所处位置及学习目标,《走进信息世界》是继五年级上学期《邀游汉字王国》之后,又一次围绕一个主题、课内外结合、学生自主程度较高的大综合性学习。本次综合性学习的学习目标是:了解现代信息传播的主要方式,知道古今信息传递方式的不同。感受信息传递方式的变化对我们生活、学习的影响;懂得正确利用媒体,趋利避害:初步养成留心信息的好习惯。逐步学会搜集信息、选择信息、运用信息。善于和别人交流信息,学习利用信息撰写研究报告的技能。
2 重视“单元导读”的解读。带领学生走进信息世界,需要认真阅读、理解“单元导读”,帮助学生弄明白这次综合性学习的社会背景、自身需要、学习目标。“单元导读”的学习应该让学生生成“我的五官所触及的都是信息”“我就浸泡在信息里”的感受,生成“马上开始关于信息的研究”的急切心态。一句话,要充分发挥“单元导读”的功能,使学生对本次综合性学习目标明确、充满激情。
3 用活“活动建议”,①根据需要活用阅读材料。教材选编了五篇针对性很强的阅读材料,必须充分利用。这是为学生提供的开展综合性学习必需的资料,特别是对于无图书馆可去、无网络可上的农村小学生,更是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按照第一条“活动建议”,展开研究学习时,可以引导学生自主词读这些资料,讨论交流信息传递的方式可以引导学生对阅读材料中的信息进行比较,了解古今信息传递方式的不同,根据第三条建议作活动准备时,可以引导学生再次阅读这些材料,提取现代传媒对人们生活影响的信息,作为辩论发言的素材。当然,有条件的地方,还可引导学生拓宽搜集资料的渠道,更广泛地了解信息的传递对人们生活的影响。②一次调查结果两次运用。用活“活动建议”第二条,调查前,引导学生设计好调查记录表,培养学生事前做好准备工作的良好习惯;调查中,引导学生通过留心自己和家里人获取的信息及获取信息的渠道,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调查后,指导学生填写调查表,对信息进行筛选、整理、汇总、分析,发现传播信息和获取信息的规律,以及信息对不同群体的影响。还要注意指导学生分类保存资料,做到一次调查结果两次运用。为第二阶段利用信息、撰写研究报告作准备。③灵活选择“辩题”,重视前期准备。用活“活动建议”第三条,一要根据当地实际灵活选用辩论主题,二要重视辩论的前期准备。教师应和学生一起拟定讨论或辩论的题目,指导学生多渠道收集正、反两个方面的资料。辩论由学生自己组织,让学生充分发表各自的意见,陈述自己的观点,教师要引导他们辩证地看问题,防止“走极端”。辩论胜负并不重要,重要的是通过辩论提高学生收集信息、选择信息、运用信息、组织语言、口语交际的能力,增强抵制不良信息的自觉性。④拓展活动内容,多角度体会”影响”。教材选用的活动建议是面向全国各地小学生的。我们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他们针对当地、本校或本班的实际,设计感兴趣的活动。比如城市的学生可以搞“天下事我关心”新闻摘要活动,感受现代信息的影响:开展“购物方式的变迁”调查活动,了解网络购物给人们带来的方便等。农村的学生可以开展“与致富专业户零距离接触”,看他们是怎样获取致富信息的,信息给他们的生产、销售带来了什么好处等。学生通过亲身体验,对信息传递方式的变化给人们带来的影响,会有更直观的感受。
4 学习写“研究报告”的五个步骤。“利用信息,写简单的研究报告”,综合性强、难度大,是对学生收集处理信息能力、合作探究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的一次全面锻炼。通过阅读“活动建议”旨导学生分五个步骤进行。①研读例文,打开思路。引导学生阅读两篇研究报告,让学生认识到像“爸爸咳嗽”这样的小事也可以进行研究。进而形成这样的认识:科研并不是什么神秘的事情,只要善于发现问题并留心观察生活,注意收集信息,就可以进行。从而打消学生的顾虑,打开思路,畅谈自己最想探究的问题,激起“我也要研究”的欲望。②选定主题,制订计划。小学生好奇心强,喜欢探究问题,从“小小的陀螺”到“神秘的UFO”,几乎都感兴趣,他们列举的问题可能五花八门,涉及面很广,有的会有一定的难度,甚至稀奇古怪,即使研究也不可能有结论,像“有没有外星人”等。因此,教师指导他们从众多的问题中选定合适的研究主题至关重要。通过引导,让学生知道,选题首先得是自己感兴趣、乐于研究、适合研究的;选题设计的内容尽量浅些,范围尽量小些,多着眼于身边的现实问题。如“从玩具的变迁看小学生的消费观”“环保与卫生习惯的内在关系”等。确定选题后,小组制订研究计划。③搜集信息,分类整理。计划确定之后,要引导学生运用第一板块学习的方式方法,充分利用各种渠道收集信息。如“我们家生活的变化”这一选题,就可以通过调查家人、亲朋,从衣着、家具、电器、过节消费、交通工具几个方面搜集资料,归类整理。④阅读资料,形成观点。小组成员要充分阅读整理好的资料,每个组员都要注意筛选为自己观点作支撑的、对解决问题有价值的信息,形成自己的观点。经过小
组讨论达成共识,为撰写研究报告作准备。⑤研究写法,形成报告。再次研读两篇研究报告,在小组交流的基础上,总结出研究报告的不同写法。必须让学生清楚:研究结论的得出是以搜集资料和分析资料为基础的:撰写研究报告要做到问题明确,资料充足,分析合理,结论清楚。掌握基本写法后,撰写小组研究报告,并集体进行修改、完善。
5 展示交流,总结反思。综合性学习成果展示的形式力求多样化。可以布置展览,展出这次综合性学习中进行的各种调查结果、活动纪实、研究报告:可以召开主题报告会,报告小组的研究成果,或个人收获、感悟、发现。搞好活动的评价反思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在活动结束时以“庆功会”的形式,引导学生正确评价自己和他人在活动中的进步,共享成功的喜悦。同时进行反思,为今后开展综合性学习提供借鉴。活动结束后将全部资料编辑成册,把有价值的研究报告呈送相关部门。
(二)《难忘小学生活》(第十二册)
六年级下学期,小学生面临毕业,心态是复杂的。这六年,学生会经历许多令其喜悦、忧伤的事:这六年,对老师、同学的教育帮助也会有一些不理解、不领情。人教版教材把综合性学习“难忘小学生活”安排在六下,让学生在回忆美好小学生活的过程中。充分运用多种语文形式表达情感,学会感恩,继续培养合作精神和组织、策划能力,提高语文素养,同时把一份珍贵的师生情、同学情以及对母校的感激之情永久地珍藏在记忆中,真是匠心独具。
1 提前进入,做好铺垫。针对毕业班实际情况,我们不能等学完前五个单元才进入综合性学习。应该一开学就带领学生进入“难忘的小学生活”的回忆之中。这一环节的前移,可以使学生在开学伊始就进入依依惜别的情感状态,有效地抑制厌恶学习、讨厌老师的不良情绪滋生,引领学生在提升语文综合能力的同时,顺利度过小学阶段的最后一个学期。
2 周密计划,保障实施。本次综合性学习可以围绕“读、感、忆、写、寻、做”(认真读读阅读材料,感受师生深情:回忆小学生活,写难忘的人和事:寻找班级“成长足迹”,制作班级纪念册:写临别赠言:为母校做点事:筹划一台毕业联欢会等)实施。但是学习周期长,容易出现松懈、走过场现象。这就需要对学习时间周密计划,对内容、形式精心策划。譬如“同学情深”“师恩难忘”“光荣集体”“爱心献母校”“依依惜别”系列主题的什么内容在课外进行,什么活动在课内实施,个人、小组完成任务的时间,何时进行主题转换等,做出计划书。在教室醒目处设立“提示牌”,提醒大家按计划开展活动。
3 联系选文,有机结合。认真研读六下选编的五组课文。我们发现每一组都可以与本次综合性学习有机结合。第一组课文,在学习作者借“学下棋”“种桃花心木”表达人生感悟的方法时。可引导学生体会老师批评教育自己的良苦用心,增进对老师的理解。制作班级纪念册,要做到图文并茂,编写精炼独到的文字说明。第二组是说明文,它们对不同事物特点体现的准确说明、生动描述的方法,为学生提供了很好的参考。学生回忆小学经历,收集、阅读了相关资料,激起了表达情感的欲望。但用语言把自己的真情实感表达出来,部分学生尚有困难。第三组课文《十六年前的回忆》等几篇回忆文章的不同叙述顺序,第四组“名篇名著”梗概加精彩片段的编排方式,都称得上是闪亮的“范本”。我们可借以指导学生写好“成长故事”,可以是整篇,可以是梗概,可以是精彩片段,由这样多种文体编排而成的“纪念册”,更能彰显个性。
二、组建方式
1.师徒结队 为了促中间,抓两头,我先把后进生和优生挑选出来,让他们师徒结对,其余中等生也两两结对,成为一队学习搭档。
2.分组竞争 把实力相当的两队组在一起形成四人竞争小组,并把他们的名字用表格的形式打印出来粘贴到墙上。
3.加分较量 为了让搭档能通力合作,每次检测后拿两人的总成绩和对手的总成绩进行比较,胜的一方加分。因为考查的知识面的广度不同,加分的多少也有区别。听写胜出加一分,三清(三清即堂堂清,周周清,月月清。这里主要指周周清,即学校每周六检测本周学习情况,不合格的于周六下午留下补课)胜出者加二分,月考胜出加三分。一个月累计胜出的一组为最终的赢家。
三、活动形式
形式一 课堂搭档讨论
大多数课堂的讨论总是前后桌一起进行,这样的讨论虽然比较容易开展,但人员搭配不合理,不利于让不同特质,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优化组合,相互促进。后进生凑在一起只能“交流个人感情”,课堂讨论的气氛不够热烈。因此,语文课堂上,我尝试让搭档离位展开讨论,这样师傅会更有耐心,徒弟也会更加大胆。中等生因为基础差不多,也不会彼此相轻。交流时经历了思想的碰撞,预习时的答案更加完整了,许多疑惑也解除了,信心增加,回答问题更加踊跃了,听说读的锻炼面也更广了。
形式二 督促复习,检验过关
语文听写默写常有很多人不过关,这些学生多是不自觉复习或是拼音基础差。组建学习小组后,因为是两人的总分与对手较量,我要求检测前搭档间要督促复习,检测后不过关的由搭档负责重听并批改,完成后交科代表检查并删去名单。为了减少搭档间的作弊现象,第二天老师要抽查几位重听的同学,如果不合格,这位同学和搭档就要被扣除班级量化分,并留下重新听写。这样老师也从大面积的抓补中解放出来了了,只用负责那些不合作或者偷懒的同学。搭档可以利用零碎时间互听,比老师集中听更易操作。帮助听写的同学不仅自己重温了知识,而且还增强了责任感,加深了互帮互助的同学情谊。同学互助使得受益的面也更广了。
三清互改不认真是很多老师都很头痛的问题。因为三清考试时间只有20分钟,剩下的20分钟由同学间交换批改。因为有不合格就要留下来补习的压力,有些责任心不是很强的学生就会“放水”,帮助填写答案,或者不按标准加减分数,更有批改时互传眼神,请求威胁别人手下留情的现象。这样老师不得不每次都对收上来的试卷进行复查。组建学习小组后,对手交换批改,A组的师父和B组徒弟交换,A组的徒弟和B组师父交换,这样既保证了同学们能严格批改。同时师傅的三清完成情况可给徒弟以榜样,师傅的认真负责也能使徒弟的三清答案得到详细完整的更正。
中图分类号:G633.3
语文作为母语传承的载体,学好语文的意义不言而喻。学生的语文能力包括阅读理解、分析概括、组织语言与表达、口语交际、基础知识运用、写作等能力。提高学生语文能力,一言蔽之,即提高听说读写能力。
随着科技发展,电子化逐渐代替纸质成为社会交流、记载的主流模式,电子化简单、便捷,哪怕目不识丁的幼儿,也能在电子社会如鱼得水。这是历史的必然,无可厚非。然初中生犹如白纸般,在成长阶段缺乏自我约束能力,过早接触电子产品,在纷繁错杂的信息和眼花缭乱的诱惑当中沉沦,依赖电子产品,出现了很多耳听不明白,张嘴不会说,动手不会写,动脑打死结的情况。如理解方面,要求阅读《周书・王罴传》,回答问题:“你怎样看待王罴的直率?请结合文章内容作简要分析。”学生答:“王罴的做法是节俭的行为,这是很好的品质。”这就是答非所问,本应答对王罴直率做法的看法,即赞同与否,学生却直接评价王罴做法。表达能力差,一句话成分残缺惨不忍睹,知识迁移能力差的问题不胜枚举,如在《陈太丘与友期》里学过“与人期行,相委而去”的“期”,问“遂与大夫期十日”的“期”之意,学生一头雾水。
学生语文能力堪n,如何提高学生语文能力是备受瞩目的课题。作为语文教师,更有责任和义务改变现状。我认为可从以下三个方面来提高初中生的语文能力。
一、夯实的课堂基础
初中生可塑性强,像块海绵,无限吸收。而初中是打基础最重要的阶段,故在教学中,要夯实学生的基础知识,做法如下:
(一)早晚读必须扎实夯实读音、写字、释义,决不能偷工减料,轻视而一笔带过。每个字和意思,朗读两遍,抄写两遍,听写、默写、订正各一遍。经过如此一轮,多数同学都能掌握好,这是建设高楼的泥和沙。在掌握了字词的基础上,造句,造不同的有创意的句子,这是建设高楼的砖和瓦。这两项工作虽繁琐细碎,但任重道远,非一朝一夕之功。
(二)课前三分钟充分运用,进行造句展示、读书感受分享,心情记录,天气环境分析,故事分享等,要求学生将已学的任一知识融入其中,如修辞、描写、记叙文常识、词语含义等,既可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又可锻炼学生的胆量,还能巩固已学的知识,夯实基础。
(三)课堂上,举一反三,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敢于把时间交给学生,让他们思考、表达自己的想法,不要代替学生回答。如在学《云南的歌会》时,为了让学生身临其境体会云南歌会盛况,组织学生看视频《五朵金花》和《阿诗玛》,了解民歌与现代流行歌曲的区别,更好地融入云南的歌会营造的氛围中。又如在学《孔乙己》时,可提示学生联系《范进中举》,对比学习,思考两人的异同,总结两人的性格差异,及影响他们命运的因素等内容,最终既达到学习新课的目的,又复习了前文,一举两得。
(四)每天一小练必须具备,可针对字词、阅读理解、段落作文训练。每周一小测试必不可少,针对本周学习过的知识进行测试,既达到检测目的,又实现巩固基础的效果,还能了解学生情况,将存在问题比较严重的学生找出来进行面谈辅导,在评讲时有针对性的查缺补漏,在下一阶段的教学中有所侧重。
(五)注重文言基础知识的巩固,在学习课文文言的基础上,开设一定的古文课程,辅助课外文言文的练习,让学生熟悉常见文言字词。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课前准备工作和课后的巩固工作繁琐而细致,必须扎实夯实基础,积累量,才能实现质的突破。
二、大量的课外阅读
语文学习,仅做好课内工作是不够的,要真正提高语文能力,还需大量课外阅读。可实施以下举措:
(一)每天阅读半小时的活动。在中午12:30――13:00,要求学生读经典书。语文课本后面要求阅读的书目要贯彻执行,如《伊索寓言》、《鲁宾逊漂流记》、《昆虫记》……除此必读书目,还要求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经典书籍来阅读,宿舍同学共同监督。
(二)七年级每周六下午安排自习课,阅读《莎士比亚喜剧悲剧集》,教师监督。
(三)假期要求阅读《爱的教育》等书,父母子女共读,耳濡目染中提高语文能力。
语文教师监督和验收,要求学生每天摘抄、仿写100字,每周写600字心得。学生通过三年阅读,了解书中内容,陶冶情操,获得启迪,积累素材,在阅读中提高自己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对语文提高能力如虎添翼。
三、丰富的语文活动
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对于激励学生阅读和写作具有重要意义。好的活动不仅激发学生的读和写的兴趣,还最大限度的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可以举行的语文活动有:
(一)“好书推荐演讲比赛”,要求学生推荐自己阅读过的一本书,分两个奖项来激励学生――演讲和演讲稿。这个活动既锻炼了学生写稿件的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演讲能力,还起到激励学生阅读的作用。
(二)“诗歌朗诵比赛”,让学生对经典诗歌感兴趣并重视起来,在这过程中,学生的朗诵能力也能获得训练与提高。
(三)“诗词默写比赛”,主要默写初中学到的诗歌和课外古诗,在规定时间内,看谁默写得多、准、美,进行奖励,促进学生去背诵、积累经典诗词,传承中华经典。
(四)“规范书写比赛”,这一比赛目的是督促学生写规范字,写正确的字,能够工工整整,美观大方,在良好的风气下,学生有意识的去提高书写,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五)“戏剧表演”,这一活动是配合《莎士比亚悲喜剧》《雷雨》等经典书籍设立的,学生读后,将截取精彩部分,适当修改演绎,活动趣味无穷,可让学生掌握书本内容和提高理解能力,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六)创办校刊、班刊,刊登学生优秀作文,激励学生写作。
小学古诗词、文言文教学只占小学语文教材的5%左右。中学阶段古诗词、文言文占到第四学段教学的30%左右,古诗词、文言文的学习是难点中的难点,成为小学语文学习的重要任务。面对巨大的反差,处在小学阶段的教师,如何调动学校和家庭的力量,共同培养小学生学习古诗文的能力,我做了一点尝试。
一、课堂教学,横向拓展
1.古诗教学,学会瞻前顾后
小学的古诗学习要求比较低,粗知大意、熟练背诵即可。课堂上有很多时间,教材中的古诗也给了老师很多拓展空间的学习信息。可以读相同作者的不同作品,可以读不同作者写的同题作品。结合义务教育阶段的古诗文学习的连贯性,学会瞻前顾后,横向拓展,真正打开小学生古诗学习的视野。以苏轼的六下《浣溪沙》教学为例,进行简要的说明。
在课堂导入这一环节,可以安排回顾诵读小学苏轼的四首古诗:《饮湖上初晴后雨》《题西林壁》《惠崇春江晓景》《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复习巩固,体现一个“瞻前”的理念。
在教学新知这一环节,教师也不必过多讲授。总结小学阶段学习古诗文的方法:结合注释学习的注释法、联系上下文的联想法、根据生活实际的猜想法,试着放手让学生去理解,只要内容理解没有原则性的错误,大可不必过多纠结每个字词的意思。着重诵读教学,要给学生创设情境,以多种形式,反复训练感情朗读,在读中体味词中蕴含的丰富情感。教师要大胆将中学教材中涉及苏轼的经典作品――《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江城子・密州出猎》引入小学课堂,作为诵读积累的材料,带领学生共同吟诵、吟唱,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感悟苏轼作品的豪放,力求为中学的学习做一铺垫。到此,“顾后”的想法也在课堂中得以落实。
2.引经据典,学会拓展阅读
“要认识今天的中国、今天的中国人,就要深入了解中国的文化血脉,准确把握滋养中国人的文化土壤。”小学古诗的教学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担负着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重任。作为语文,我们如果以本为本,照本宣科,这就是对灿烂的中国传统文化的亵渎。我们要借助教材中的古诗,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主动去翻阅有关古诗文方面的书籍。教师要做好那个火种,储备足够的知识去点燃学生。
比如,在教学苏轼的《浣溪沙》时,我们可以巧妙地将《蒋勤说宋词》、余秋雨所著《坡突围》等作品中对苏轼的主流评价语段引入课堂,不仅让学生感受到苏轼此时将号“子瞻”改为“东坡居士”的那份乐观豁达、积极向上,更是引导学有余力的孩子能够找来蒋勤、余秋雨,或者是叶嘉莹、林语堂等名家解读诗词的书籍读一读。布置作业更是要有智慧,可以推荐同一词牌名《浣溪沙》婉约派秦观、晏殊写得两首词进行积累。
3.古代作品,学会古今对照
小学教材中的古诗文教学内容少得可怜,但是教材中还蕴含了大量的古代人物故事、神话故事,这都是从古代的经典著述中截取下来的。例如《司马光》选自《左氏春秋》,《开天地》《夸父追日》选自《山海经》,《女娲补天》选自《淮南子》……在教学文本的同时,我们要适时引入这些文本的原文表述,让学生对照进行学习,感受古今语言表述的差别,感悟到古代汉语言文字的精练与对仗工整。
二、家校共育,巩固提升
仅靠课内的教学积累毕竟是杯水车薪,如果能与课外的诵读、阅读积累相辅相成,才能将这个横向的面拓得更宽。小学阶段是机械记忆的黄金时期,也是积累知识的最佳时期,而且这时记忆的内容最容易伴随人的一生。家校共育,学校、家庭共同参与到小学古诗文的诵读活动当中,不仅会使课堂上学习的内容得以巩固,还能让学生在家庭共同参与的活动中,加深对古诗文的理解,从而古诗文功底愈加深厚。
1.素读古诗文,家校共育从量变到质变
每个家庭对古诗文的理解程度千差万别,所以课外诵读是以量的积累为主,辅之以教师的课堂学习,完成从量变到质变的转变。家庭背诵积累不做任何讲解,就是让孩子们借助拼音反复自读古诗;家长带着孩子进行最朴素、最纯粹的诵读,中间穿插教师精心准备的古诗文吟诵赏析,在平长仄短中感受古诗文的音韵美,既培养了兴趣,又积累了古诗文。
2.建立阅读银行,调动阅读和诵读的积极性
阅读文本与诵读古诗文密不可分。诗文的过程中,要重视学生阅读的积累。在阅读和诵读中,学生的积累慢慢变得丰厚,阅读提升诵读能力,诵读让阅读变得更有价值。
现在的家长对孩子成长过程中需要背些什么,读什么样的书,都感到十分迷茫,他们特别期待语文老师能够在这些方面给予一定的指导。依据课标的要求,教师根据儿童认识规律,将体现一至五年级的阶梯诵读、阶梯阅读篇目有序列地编辑成册,适当把初中、高中阶段需要学习的古诗文篇目收入其中。用经典浸润童心,借经典学习语文。给孩子们建立一个阅读银行,需要阅读什么书,背诵积累哪些古诗文,都一目了然地呈现在阅读银行的储蓄卡上,相信会省去家长和孩子选书的烦恼。
以低年级诵读阅读为例,低年级诵读篇目的选择有两个原则:一是简短,二是经典。古诗大多以五言为主,比如:李白、王维的《古朗月行》《鹿柴》等。另外加上《弟子规》、短小古文的诵读。像《龟兔竞走》这样的古文:“龟与兔竞走。兔行速,中道而眠。龟行迟,努力不息。及兔醒,则龟已先至矣。”这些简单易懂的古文,朗朗上口,学生特别喜欢,有的孩子当堂就可以背诵。一年级学生阅读的书目选择也有两个原则:一是兴趣,二是面广。不仅有校园文学作品,还有大量的自然、地理、科学书籍推荐给学生。比如《一年级的小朵朵、小豆豆、小豌豆、小蜜瓜》等很有意思的书,还有《神奇校车》《小牛顿科学大世界》等科学书。当然,学生也可以阅读自己喜爱的书籍。
3.家校共同参与,将阅读考级落到实处
苏州人文旅游资源丰富,景点中吴文化的烙印特别清晰,作为未来的苏州导游,理解和把握旅游资源中的吴文化内涵是首要条件,因此体验区域文化对导游专业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尤为重要。导游词撰写是导游专业学生的基本能力之一,为提高学生的导游词写作能力,促进专业课与基础课教学的结合,笔者和其他同事一起组织了这次综合性学习活动。
(一)活动设计
活动主题:石湖景区导游词撰写
活动形式:石湖景区导游词征集评比活动
活动对象:旅游系三年制导游专业三年级学生
活动目标:通过撰写导游词,把理论学习与实践体验结合;通过征集评比活动,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促进专业课与基础课的结合,发展职业能力;激发专业学习情趣,提高区域人文素养。
活动过程:
第一阶段:宣传发动
1、导游词撰写范围。包括石湖景区、景点;地方历史文化、城乡特色经济、地理风貌;特色美食餐饮、民俗风情、传奇轶事等。
2、导游词征集评比要求:①语言生动形象,结构严谨,层次清晰,主次分明,文字流畅,内容符合逻辑。词语通俗易懂,便于导游顺畅讲解。②符合导游词的结构要求,文体自定,对历史、文化、民俗等介绍要尊重事实,不能有狭隘的偏见和歧视思想。③景区导游词限3000字符,景点限1500字符。引用史料或他人成果应详细注明出处。
第二阶段:搜集信息
组织学生深入学校附近的石湖、上方山景点实地考察,通过拍摄照片和查询网络、图书馆文字资料,搜集有关景点的自然、人文、风俗、宗教等信息。
第三阶段:交流评比
由学生自主组织交流,以个人、小组、班级到年级逐层展开。通过交流,集思广益,共享成果。形式可以是讲解演说、板报墙报、橱窗专栏和多媒体展示等。由学生根据实作,对照评比要求和评价细目,通过自评、互评和师评评出成绩,产生各项奖项。最后进行总结表彰,作品装订成册,作为校本教材资源。
(二)优秀例文之一:行春桥
行春桥在茶磨屿东面,是横跨石湖北岸的九孔石桥,非常长,表面比较平缓,俗称小长桥、九环洞桥。长54米,宽5.2米。行春这个名字来自中国民俗“行春”。以后逐渐演变为民俗活动。
行春桥看石湖串月,历来是苏州的习俗。有古书记载:“八月十八日,群往楞伽山望湖亭看串月,为奇观”。有沈朝初《忆江南》词为证:“苏州好,串月看长桥。桥畔重重湖面阔,月光片片桂轮高,此夜爱吹箫。”乾隆六下江南,六次到石湖,写下五首行春桥诗,并在其它诗中,也多次提到行春桥。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第三次下江南游石湖,百姓都站在行春桥上及周围迎驾。乾隆著有《行春桥乘舟归苏州行宫即景杂咏八首》来记录此情此景。其中一首道:“行春桥下春水明,行春桥上万民迎,我欲治民如治水,淆之则浊澄之清。” 另有一方《观打鱼碑》,刻有乾隆在行春桥边观看渔民捕鱼时写的一首诗,立在石佛寺中,至今保存完好。作家周瘦鹃于1953年去石湖看串月时,写有一首七绝赞美诗:“一水溶溶似玉壶,行春桥畔万船趋,二分明月扬州好,今夜还须让石湖。”
行春桥观串月的民俗流传至今,每年农历八月十八,苏州市民仍是车水马龙,成群结队来到行春桥边,欣赏石湖串月的美景。
(三)关于活动的反思
1、活动达到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三维教学目标。学生通过广泛收集、查阅、筛选和整合资料,写出了具有很强知识性和趣味性的导游词,能带给游客丰富的信息量,激发游客游玩的热情,达到了“导”的功效。上述行春桥的导游词语言优美,引经据典,结合八月十八石湖串月这一苏州习俗展开,能使游客获得多重感官的享受。
2、以活动促教学。语文新课程改革倡导以学生为主体,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研究性学习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然而,高职语文课堂仍较沉闷,学生被动接受教师灌输的知识,失去学习的热情。本次活动,一反常态,以综合性学习促进学生语文知识和职业能力的提高,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体现了职高语文教学改革的方向。
二、“范成大与石湖”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案例分析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具有开放性、自主性、实践性和生成性的特点。范成大是苏州的历史文化名人,具有区域文化的人文代表性,但作为高职校旅游系的苏州学生对范成大的生平事迹知之甚少。为贯彻落实语文新课程改革理念,使学生走近范成大,了解其生平、作品和功绩,了解这位伟大的田园诗人所描述的当时吴地的民风民俗,学习他的爱国精神,我们尝试组织了这一活动。
(一)活动设计
活动主题:范成大与石湖
活动形式: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
活动对象:五个语文兴趣小组
活动目标:通过活动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体现在:通过对历史名人范成大的了解,增强对苏州石湖地区历史人文的认识,激起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培养学生资料收集、信息处理、团队合作以及人际交往的能力;增强学生自我认同感、自信心,体验成功的快乐。
活动过程:
1、采访、参观、查阅等收集资料阶段
2、分类整理、处理资料,准备汇报阶段
3、交流、汇报、共享阶段
4、活动评议、延伸阶段
(二)活动成果之一:尽信书不如无书
笔者利用节假日与学生一起去石湖景区收集考证范成大的作品,师生在范公祠的寿栎堂内仔细阅读那7块诗碑,看看能不能发现些问题。学生通过对照发现范成大的《四时田园杂兴》里《秋日十二绝》第一首,出版物上的诗文是“杞菊垂珠滴露红”,诗碑上为“杞棘垂珠滴露红”。经辨析,师生达成一致,认为枸杞茎上有刺,刺上露水下滴,秋时枸杞果实如红珠垂挂,与露珠相映。若用“杞菊”则为另一植物,不能形成诗文意境。
可见,“尽信书不如无书”,现在流传的一些出版物也有很多不当之处,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导游必须要有刨根问底、探究求实的精神。不唯上,不唯权,提高自己的质疑和分析推理能力,这是学生在这次活动中收获的成果之一。
活动中,五个兴趣小组的成果各有特色,他们以各自不同的方式收集整理资料,采用纪年表、街头调查统计表、自拍录像等形式进行总结汇报和交流展示。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探究体验,磨砺了学生的意志,激发了学生的爱国爱家乡情感,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学会学习,提高收集资料,处理信息的能力、发展了口语表达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更值得欣慰的是学生在阅读中思辨和考证,这样的考辨活动,激发了学生的探索求实精神,这是当代学生的核心能力之一,也是任何职场都必需的一种能力,就旅游职业而言,探索求实精神是智慧型、渊博型和亲情型导游所必备的素质。
(三)关于活动的反思
1、在活动中建立和谐师生关系。在活动中,教师不再是单一的知识传授者,而是学生活动的引导者、组织者、参与者。师生共同研究和设计方案、求得家长和社会的支持、寻求相关学科老师的帮助。在采访中克服困难,风雨同行;在商讨中平等民主,取长补短;在交流中互相学习,共享快乐;在总结中互相鼓励,共同成长,这一切都促进了新型师生关系的建立,达成了师生共同成长、共同发展的目标。
2、以活动促创新。回顾这次活动的全过程,笔者深深地被学生不懈探究和自主创新的精神所感动。那么多学生一改往日传统语文课堂上的死气沉沉模样,取而代之的是这个年龄应有的活力和朝气。从中我们可以初步看到高职语文改革的出路。我们相信,这样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既是有效的语文教学课,也是本土课程资源的开发课,更是利用区域文化发展学生创造能力的职业实践课。
利用富有地方特色的区域文化资源开展多种多样的语文活动,让学生浸润其间,在实践中发现美,体验美,接受美的熏陶,从而提高带有本土特点的人文素质。这些活动需要学生自主组织策划和实施,因而不仅是语文素养的提高,还是学生能力的锻炼和发展,更是让学生认同和热爱本土文化,产生对家乡的自豪感,从而增强提高职业能力,服务家乡、建设美好家乡的责任感。笔者有理由相信随着研究的深入,区域文化资源一定可以在更广阔的层面上,更深入的角度上为高职语文教学注入清新的“源头活水”。
项目基金:该文系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重点课题《利用地域文化资源培养高职学生社会能力的实践研究 》的研究成果之一,项目编号为ZCZ57。
参考文献:
[1]魏星.导游语言艺术[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2.
聊课中的“聊天”与日常生活中“聊天”有所不同:日常生活中的“聊天”,话题基本上跟着思维走,想到哪里聊到哪里,正所谓天南海北,上天入地;而聊课中的“聊天”,则需要思维围着话题转,师生通过聊天的形式,尽量将话题聊“深”聊“透”。因此,聊课应精心设定“话题”,聊课的话题应具有以下特点:
1、情感含蓄深厚。话题表面上很平淡,但稍加点拔,便能发现情感意味浓厚,从而激起孩子们“聊”的兴致。比如教学古诗《秋思》(人教版五上)“洛阳城里见秋风”这句诗,看起来没有什么情感意味。但细细解读,便发现诗句中的“见”,及所“见”的“秋风”,原来蕴藏着那么深刻的情感。是啊,“秋风”是怎么被“见”到的呢?洛阳城那么繁华,张籍为什么只看见秋风呢?这样慢慢地聊,整首诗的深刻情感便慢慢深入孩子们的心中。因此,执教者“洛阳城里能‘见’秋风吗”这一话题确定得十分准确、深刻。
2、意义多元宽广。意义多元的话题,可以让孩子们获得更多的话语自由,更能体会成功的感觉,从而乐于沉浸在“聊课”的场域中。例如:《鞋匠的儿子》(苏教版六上)这篇课文,有教师拟定了“你认为这是一个――的林肯”的话题。孩子们就这个话题,深入文本,品味人物,自由阐发见解。有的认为“这是一个有孝心的林肯”,正是因为他的孝心,打动了那些参议员们;有的认为“这是一个有宽容心的林肯”,因为他的宽容大度,使得参议员们对他产生了敬佩之情:有的认为“这是一个很机智的林肯”,有的认为“这是一个十分爱国的林肯”……孩子们无所不谈,教师也穿插其中,而林肯的形象则逐渐丰满起来。
3、具有矛盾张力。矛盾的张力,可以激发孩子们的思辨意识,从而成为他们深入聊天的动力。例如《最大的麦穗》(苏教版六下)一课,教师确定了这样的话题:“‘追求应该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手中,这才是实实在在的’是不是在告诉我们:当眼前出现机会时,完全可以放弃自己的远大理想?”这个话题具有相悖性,因为从表面上看,苏格拉底的话确实可以这样理解;但孩子们知道,供给学习的课文怎么会出现这种错误呢?这句话绝不会那样简单。课堂上,孩子们反复咀嚼文本,聊得很热烈。有的认为,人应该有理想,而且理想应该是最大的,但千万不要因为理想的远大就忽视了眼前的机会,也许这个机会正是你成功的一个基础:有的认为,人应该学会审时度势,在确实无法实现理想的情况下,应该把握眼前的机会:有的认为,这句话其实跟理想没有关系,而跟人的选择有关系,人不能贪心或对自己的选择总表示怀疑;也有的人认为,这句话是在选麦穗的背景下进行的,此时的目标是找最大的麦穗,但当我们走出麦田再无法选择时,就应该满足于手中的这~穗,它们都是麦穗,大小只是代表了实现理想的程度,最终满足于手中的麦穗代表了知足常乐……
二、巧设关键的节点,聊出深度
聊课因其自由性,很容易变成泛泛而谈,使聊天内容总在一个平面上滑行,这就需要教师事先预设好聊天的节点,在具体课堂中,引导孩子们的聊天向这些节点靠拢,再让孩子们借助这些节点向话题更深处挺进。还如《秋思》一课的教学,孩子们已经举了很多例子表达了秋风能够“看见”的观点,如果再让他们聊下去,便显得乏味,此时教师便聚拢起孩子们的聊天内容,提问:“现在你还认为秋风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吗?”接着,教师让学生们顺着这一节点攀向更高处:“是啊,天凉好个秋,风凉凉的,张籍站在街头望着秋风,想起家中什么来了呢?”教师又故作男声,说:“家中的老母亲啊,你身体可好些?天气凉了,当心可别受寒啊!”这样,孩子们的话匣子又一次被打开,而聊天的内容却已进入了一个更高的平台:孩子们透过秋风,又“见”到了更丰富的内容……纵观本课,这位教师共设计了三个聊天节点:①秋风是能“见”的;②“见”到秋风让张籍想到很多;③把自己想象成张籍,写封家书。这三个聊天节点从现象到本质,从古诗的情绪迁移到孩子们自己的情绪,层层深入,最终使学生体验到了思念亲人的这一世间质朴而感人的情怀。
0.引言
近年来,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不断提升以及开放程度的日益扩大,中国以其秀美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人文景观吸引了世界各国游客的目光。徐州,作为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也以它沧桑的城市发展史和所孕育的灿烂的两汉文化,吸引了无数海外的游客。徐州博物馆是徐州历史发展变迁的一个缩影,更是游客了解徐州的一个窗口,因此徐州博物馆向游客发放的宣传册的翻译质量就具有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它不仅能够帮助游客更好地了解所见的各种景观而且便于游客向其他人宣传介绍徐州。笔者希望通过功能翻译学派的奠基理论目的论来对徐州博物馆宣传册的英文翻译进行探讨,以期为家乡旅游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1.翻译“目的论”简介
德国功能翻译学派以 “目的论” (Skopos Theory)(或“译文功能论” )为其核心理论。这是一种强调译入语读者和译入语语境的翻译理论,它重视的是翻译的目的,而不把源语与译入语的完全对等作为翻译的唯一标准。他们提出:“译者在整个翻译过程中的参照系不应是‘对等’翻译理论所注重的原文及其功能,而应是译文在译语文化环境中所预期达到的一种或几种交际功能。” [1]28
首先对此理论做出贡献的是赖斯( Katharina Reiss)。1971年,她提出要“把翻译行为所要达到的特殊目的”作为翻译批评的新模式。1978年,汉斯?费米尔( Hans Vermeer) 提出“作为一条总的原则,翻译方法和翻译策略必须由译文预期目的或功能决定。” [2]9 90年代初,德国学者诺德 ( Nord ) 又在原有理论的基础上,提出“功能+忠实”的概念。这个概念是指原文和译文之间必须有一定的联系,但是这种联系的程度要根据译文的预期与目的而定。依据此理论的指导,译者应酌情保留处于特定语境的原文中的某些成分,而且还要按照译入语语境的需要对原文中的某些成分进行调整甚至是改写。
依据翻译目的论:翻译应该针对特定翻译目的,选择特定的翻译方法或策略,这为我国翻译理论的研究开辟了一个新的视角。
2.旅游翻译的特点与目的
旅游景点代表着一个国家某个地域的特色,它所承载的历史,文化,民俗等因素是其他国家所不具有甚至是陌生的。而且描述一国的旅游景点所使用的语言与翻译的语言在所属语系,语言习惯,思维方式等方面也存在诸多差异。因此,旅游翻译,就不能以我们传统的等值翻译作为翻译的标准。目的论正为此类翻译提供了有力的指导。
3.旅游文本的分类与功能
“功能翻译理论学派的代表人物赖斯(Reiss)的另一大贡献是将文本类型、功能与翻译方法联系起来,认为功能和方法间存在明确的对应关系。赖斯把文本分为信息类( informative)、表情类(expressive)及呼唤类(operative)三种类型。”[3]27 文本的类型不同,它所具有的功能和目的也是不同的,我们要依据其目的分情况采取不同的翻译策略来更好地传递源语的信息。
就徐州博物馆旅游宣传册的内容而言,它也应被细分为不同类型的文本。它采用图文并茂的形式介绍了徐州博物馆的格局,展厅分布,重要文物以及特色展品等。它是融旅游广告,旅游指南与景点介绍为一体的综合型文本。旅游广告则主要属于呼唤型文本,兼有表情与传递信息的功能;而旅游指南与景点介绍则主要是传递信息型文本,又因其是宣传册,是读者未到实地或到过实地的情况下阅读的材料,所以同样具有呼唤功能。因此需要采取不同的策略对徐州博物馆宣传册的内容进行翻译。
总的来说,旅游类文本包括两项基本功能:一是传递信息,二是施加影响、诱导行动。
4.旅游广告的翻译
旅游广告主要侧重于呼唤型文本兼有信息型文本的功能,它的主要目的是吸引游客诱导其前来游览参观。基于此目的,它的翻译应该具有以下特点:译文必须让译入语的读者能够读懂,且必须让游客产生浓厚的兴趣。下面一则例子是徐州博物馆宣传册卷首的文字,它符合旅游广告的特征,为了实现译文的目的,可以采用注释与文化知识扩展的策略进行翻译。
例1:徐州古称彭城,有着4000年的文明史和2600多年的建城史,是汉高祖刘邦的故乡,我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徐州地上地下有着丰富的历史遗存,在已发掘的近千座古墓葬和古文化遗址中,出土了大量珍贵文物。
Xuzhou was originally called Pengcheng. It has a history of civilization of 4000 years and was established as a city about 2600 years ago. As the birthplace of Liu Bang, the founder of the Han dynasty (202BC-220AD), it is a well-known historic and cultural city in China. Besides a great number of historical sites, there are many historical relics underground. (It is said that because of the flood, the city has been destroyed many times, and the ruins of the old cities were buried underground). Large quantities of precious cultural relics have been unearthed in the hundreds of ancient tombs and cultural sites which have been evacuated.
这段文字主要对徐州的历史文化状况做了一个宏观的介绍,它的内容还没有涉及博物馆内景观的介绍。徐州以其悠久的历史闻名遐迩,因此这里浓墨重彩地描述了徐州的历史遗存。它的目的是吸引游客,让其对徐州产生兴趣,从而诱发他们了解徐州历史,参观徐州博物馆的冲动。他的目的既然是吸引游客,那让游客看懂并产生兴趣则是它的首要任务。陈小慰在其专著中写道:“注释翻译的目的是吸引外国游客,诱导他们参观该景点。因此,信息性和诱导性是该文本翻译的出发点。” [4]267 对于中国历史上的朝代,人物,事件,外国人大体上是陌生的,但是他们对于这些东西又是好奇而渴求的,而且越古老的文化越能激发他们的兴趣,所以一定要做出解释。如原文:“是西汉高祖刘邦的故乡” 一句,游客对刘邦是陌生的,如果不加以注释,这一句的文化内涵则得不到很好的传达,那还不如省去不译。如果对“刘邦的身份”,“汉朝”加以注释,补充刘邦是中国很繁荣昌盛的朝代汉朝的开国皇帝,那么徐州就是名人之乡,这座城市在游客心中的地位就不同了,而且也更加容易记忆。又如原文:“徐州地上地下有着丰富的历史遗存”,这里可以对此句的文化内涵稍做下扩展。新闻媒体中有多次报道称在徐州市中心建筑挖掘过程中发现地下有明朝的遗存,并且出土了许多器具与钱币。这是因为改道之前的黄河即“故黄河”曾流经徐州,并多次引发洪水,徐州城数次被淹没。后来,人们又在废墟上建立起新的城市,长此以往便形成了“城下城”。 扩展这一文化信息,不仅会极大限度地激发游客的兴趣,也可以让某些游客联想到著名的“开封城下城”景观,因此慕名而来。
5.旅游指南与景点介绍的翻译
旅游指南与景点介绍的翻译按其文本类型分,属于信息型文本兼有呼唤型文本的功能。它的主要目的是向游客传递众多源语有的文化信息,它在注重译入语的同时,也需要保留源语(下转第308页)(上接第60页)中一些特有的文化现象,让游客可以感受到原汁原味的文化气息。为了实现此目的,译文要侧重译入语语言的风格特征。以下的一则文本是博物馆内展厅和景点的介绍,采用了音译与改写四字结构的翻译策略。
例2:乾隆行宫是清高宗乾隆皇帝1757年南巡时的行宫,东侧碑园为一组小桥流水,清幽典雅的古代园林式建筑。宫殿巍峨,翠竹掩映,曲径回廊,墨香浮动。
Qian Long’s temporary palace is where the emperor Qian Long (1711-1799) of the Qing Danasty (1636-1911) lived in 1757 during one of his 6 NanXun (travels to the south of China for political purpose). The stele garden on the south of the palace is designed in the style of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garden and it’s quiet and elegant with the decoration of the bridge, pond, bamboos, winding corridor and fragrant plants.
这是博物馆内一处历史遗址乾隆行宫的介绍。这则文本的主要目的是向游客传递中国特有的文化,要尽量保持此处旅游景点文化的原汁原味,就需要对一些特有的文化术语进行保留并注释。既然是乾隆的行宫,译文首先对乾隆在位的时间及清朝的持续时期做了简要的注释。对于原文中“南巡”的翻译,笔者采用了音译并加注的方式。这是因为,“南巡”在清朝历史是具有特殊含义的一件历史事件。我们都知道康熙皇帝曾六次南巡旨在了解东南地区的社会状况和民生疾苦,每次都很俭朴。后来乾隆皇帝也仿效祖父六下江南,虽然他六下江南多以游山玩水为主,但他沿用了“南巡”这种特定的形式与称呼。“南巡”的含义远远大于去南方游玩,它具有一定政治色彩,而且是历史沿袭下来的一个称呼。如果想向游客呈现它的独特含义,则需要采用音译,而单纯的音译又会让游客困惑,因此译为:one of his 6 NanXun (travels to the south of China for political purpose)。 这样既能不丧失它作为一个文化术语的独特性又能让游客了解它具体的意思,这是在文化传播中为保留源语文化而采取的一种较好的翻译策略。
在这则文本中还出现了汉语中喜闻乐见的四字结构,中文中善用简短的四字结构,讲究声韵和谐,整齐对偶,往往四字中的某些字并不表达实际的含义。英语的景物描写则大多实景实写。在翻译的过程中汉语的四字结构中都含有动词,如果按照英语的语法一一对译的话,就势必要全部转换成句子。这样的话,译文就冗长了,而且让英语读者难以接受。在实际操作中我们只需要保留四字结构所要传达的核心意思,营造原文文化中的一种意境,目的就达到了。原文中的“宫殿巍峨,翠竹掩映,曲径回廊,墨香浮动”。实际上就体现了四种意象:“巍峨的宫殿”,“翠竹”,“弯曲的回廊”和“幽香的植物”。而且宫殿在之前已经提到过,因此只要将后三种译出即可。“With the decoration of green bamboos, winding corridor and fragrant plants.” 这样用一个介词短语就简单明了地表明了中文中四字结构所表现的实在意思。
6.结论
旅游文本作为一种具有呼唤与信息传递功能的文本,它的翻译也应该依据它的功能或目的为导向展开。徐州这座有着沧桑历史的文化古城,它的旅游市场的前景是广阔的。但现在的旅游景点的翻译还存在着许多问题,所以规范旅游翻译是一项长期且艰巨的任务。本文在功能翻译学派目的论的指导下,从译文目的的角度入手探索其翻译策略,对更好地实现文化传播,让世界了解徐州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Nord,Christiane.Text Analysis in Translation[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6:28.
[2]陈小慰.翻译功能理论的启示[J].中国翻译,2000(4):9-12.
在区委区政府的亲切关怀下、在区教育局的正确领导下,在我校努力争创国家级示范高中的进程之中,我校2004届高三年级高中毕业班工作又跨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实现了四个突破:1)高考本科上线人数首次达到191人(含体艺生);上线率首次突破60%(参加高考的人数为278人),达到65%。全级上本科线的学生超出市预测目标40人,其中重点线53人,重点上线率达20%,本科线138人,整体上线人数在往年的基础上进了一大步。2)总分及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历史、地理均超广州市“C”组同类学校平均水平;其中总分名列“C”组同类学校第四,英语2名列第一,数学和化学名列第二,语文第四,英语和历史列第五位,是我校高考史上又一突破。3)高三(3)班的吴敏悦同学取得了黄埔区高考总分历史上的最高分——815分,实现个人总分800分的突破。9人总分700分以上,单科700分以上有53人次,800以上2人次,高三(6)班的班学生梁颖生语文单科考出805分的高分,高三(4)班的张思敏同学的综合科也获得了811分。4)省专上线率100%。
除在高考中取得突出成绩外,本届高三学生在高中毕业会考中,合格率、优秀率、良好率均超省市平均成绩;全年级德育考核优良率100%,体育达标率100%。整体入学成绩在同层次学校中处于中下水平的我们,不但出色地完成了市、区、学校下达的任务,还实现了新的突破。
本届高三毕业班能取得这样的成绩,首先离不开上级领导的重视和关怀。教育局主要领导和学校领导参加了几乎所有的高三工作会议,认真听取级长、班主任和科任老师的汇报并做出指示,在物质上和精神上都给予高三师生很大的支持。春节刚过,教育局章登明局长就委托督导室主任崔平亲身来到高三课室和级组办公室来看望寒假中回校补课的师生。校长李赤每天都要过问高三备考情况,临考前李赤校长又向高三全体师生作热情洋溢的动员报告;教务处主任陈正喜和教研室主任肖凌戆也多次对高三工作给予指导;主管德育工作的副校长邹可享亲自指导高三的德育工作;还有区教研室主任周国强,区教研室语文教研员毛国群,数学教研员曾辛金,以及高二级的两位特级教师林宏勇,贾国富也亲自担任了高三级周六专题讲座的老师。
回顾一年来师生共同奋战的历程,这里面或许会有一些可供大家借鉴的经验。
一、备考管理坚持整体性
高三初始,高三级组就成立了由校长李赤牵头、副校长邹可享,教务主任陈正喜,教研室主任高三级长姜正洁共同组成毕业班中心小组,及时地召集全体高三毕业班老师研讨总结以往毕业班的备考经验,明确毕业班工作目标,并对高三全年的复习备考工作,分别提出了总体和阶段性的目标、要求与计划。整个复习备考工作分三步走:从各科进入高考复习至市“一模”为第一阶段,即系统复习阶段。要求各科教师在本阶段复习中做到全面系统、稳步推进,做到面要到、点要清、线要明,点与点、线与线之间的区别与联系要明晰。在复习巩固基础知识的同时,注意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并妥善处理好会考与高考的关系。从“一模”到“二模”为第二阶段,即综合训练阶段。教学上要求打破原有的各科知识条框,按照高考要求整体训练,侧重培养能力,指导学生在巩固已有的知识基础上,正确地理解、迁移、运用知识,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二模”后到高考前为第三阶段,即模拟提高阶段。要求在巩固发展前两个阶段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高考目标,适应规范化考试要求,提高应考能力,培养健康的应考的心理,强化非智力因素。整体计划与阶段性计划的提出与实施,保证了整个复习备考工作的科学有序,重点突出。为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的备考复习提供了明确方向。
二、班级管理体现层次性
任何系统都有一定的层次,层次多少对系统整体功能影响很大。现代管理实践证明,管理层次较少的管理系统往往比管理层次多的系统效率要高,因为管理系统层次愈多,信息传递时间愈长,其效率就低。因此高三管理工作,优化成三个层次,实行“三全管理”:
第一层次:学校高三工作中心组。一共5人,以校长为首,副校长、教导主任、教研主任、高三级长参加。负责高三工作的决策和管理。
第二层次:级委会。以高三级长为首,六个班主任参加。负责高三全级的日常管理。
第三层次:导师组。以班主任为首,任课教师参加。负责各个班级学生的管理。
年级积极配合学校实行“三全管理”,即全员管理,全程管理,全位管理。
全员管理:一是学校有领导、教师、员工,校外有家庭、社区、单位,人人都有管理的责任,时刻要有管理的意识;二是对学生进行全员管理,对每一位学生负责。
全程管理:从早晨起床,到课间休息,从上课到活动,从中午休息,到晚上入寢,每一时间段有责任人进行管理督查。
全位管理:从课室到操场,从寢室到食堂,只要进了学校大门,任何一个地方都是管理和教育的场所,都是培养和形成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的空间。
三、自主管理突出开放性
年级既注重发挥学生自主管理的作用,注重发挥班干部和全体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又重视班级民主管理制度建设。实行民主开放型管理就是要使学生由“监管对象”变为教育管理活动的主体,它的基本形式是以定期选举产生的级委会和班委为核心的全体同学参加的学生民主自治。这种学生民主自治制度的主要内容有:一是在民主的基础上形成的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制度,把人的主观能动作用和制度的规范作用结合起来;这种自主管理体现在参与年级的午间管理,晚自习管理以及第九节自习课管理等。二是通过有计划的以班团活动课为主阵地的,课内外结合的,内容丰富、新颖多样的教育活动形式,把思想教育与优化学习方法、开阔视野结合起来,把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与他人共同生活等统一起来;三是形成师生沟通交流的多种渠道,使教师能了解学生个性,把重视个性、发展个性与形成班级良好的班风协调起来。四是注意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注意教育管理的内容和形式与教学改革相结合,引导学生关心“班事、国事、天下事”,从而使学生视野开阔、胸怀大志、学有动力、学有方法、勇于实践,有利于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以适应知识经济对人才的要求。
四、德育管理追求针对性
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坚持素质教育,加强德育功能,强化学生自主自立自强的意识,保持德育的针对性,旨在让学生正确对待理想、前途、人生及生活中的挫折或成功,从而为他们今后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1.立志成材系列:形势教育、人才价值观教育、青年责任感教育、立志与成材关系教育。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为努力考上大学而积极拼搏。
2.自强奋斗系列:竞争教育、拼搏赶超教育、自信心教育。帮助学生克服怕苦的思想,强化“竞争意识”、“人生能有几回搏”,努力在激烈的竞争中考上的理想大学。
3.科学学习教育系列:学习方法教育、考试技巧教育、典型经验推介。如组织专题学习方法指导(请高考成绩优异的校友作经验介绍、请有经验的老师讲应试技巧)。
五、心理管理考虑多样性
由于社会竞争的激烈,独生子女的优越条件和特殊的地位;开放社会带来了观念的变化,先进的传媒,灵通的信息,西方文化的渗入;特别是学生面临着高考激烈的竞争压力,使学生产生许许多多的心理问题;如何在高三阶段最大限度地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最大限度的排除不良心理因素对高考成绩的影响,是我们高三管理工作的重要环节之一。
在高三毕业班管理工作中,我们把对学生的心理教育和心理辅导,看作是提高学生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排除学生智力发展障碍和成才障碍的关键。在高三阶段要教会学生学知,学做,学会共同发展,必须相应地提高学生的情感智力(情商)。情感智力包括良好的道德情操,乐观幽默的品格,有面对并克服困难的勇气,自我激励,持之以恒的坚韧性,富有同情和关心他人的善良,具有善于与人相处,善于把握自己和他人情感的能力。在对学生的心理教育和心理辅导工作中,我们对毕业班学生心理教育采取的是“教练式的严格要求+母爱式的和风细雨+朋友式的平等相待”的综合教育模式。
具体操作过程:首先是心理调查摸清情况,发动班主任分别采用问卷法,谈话法,家访法,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理想,特长,气质,性格,习惯,人际关系等。其次是认真分析学生有无学习障碍,行为障碍,品行障碍,以及特殊障碍,并建立心理跟踪档案。
然后根据学生的实际,主要采取以下方法进行心理教育:
1.结合教学法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教育,要求教师在教学计划中,有心理教育和心理辅导的措施和方法,在备课中有具体的心理教育和心理辅导的内容;通过不同的教学途径,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
2.德育结合法德育也同时具有培养学生道德心理品质的功能(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因此德育与心理教育是相互渗透的关系,心理教育也可以在德育教育中穿行。
3.经验介绍法邀请校友回母校与毕业班的学生开座谈会,给学生们做提高心理素质方面的经验介绍。开学初请了今年的高考状元王俊煜为同学们作了相关介绍。
4.心理咨询法在充分发挥学校心理咨询室的同时,学校开辟了心语室,年级设立心理问题对策小组;另外还请华师专家、学者来校作心理教育和心理咨询,暑期结束时已进行了一次。
5.活动舒缓法毕业班的学习及其紧张,开展适当的活动很有必要,如组织学生参观学习,进行社会调查。让学生走向社会,接触自然,不但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陶冶学生的情操,而且为形成积极的多样化的学习动机奠定了基础。要动员学生参加各项校园文体活动,对调整学生的心理状态十分有益。
6.优化环境法在加快校园文化建设的同时,促进良好级风,班风的形成。充分发挥学校,家长,社会的合力作用。营造心理教育的物质环境和文化心理环境。创造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对学生多表扬,少批评。
六、学业管理围绕实效性
我校一直以来是一个生源中等的学校,能否在高考中达到预测的工作目标,实现大面积的丰收,大批临界生的状态如何将成为高考成败的关键。事实上,今年高考本科上线率能突破65%,与级组重视临界生的转化工作有着直接的联系。
在复习备考中,级组的全体教师始终把临界生工作作为重点。市“一模”后,毕业班中心小组在分析总结会上认真分析了全市及本级的形势,提出了“推动临界生,提高上线率”的口号,并采取了行之有效的措施。
1.准确分析,科学分类:
高三开学之后,年级组参照国家级示范高中验收标准(本科达线60%),根据以往各次考测的情况,以及对学生今后发展潜力的评价,认真细致地进行个体分析,确定了各个班级的本科指标和“本一”“本二”“专一”等分数线附近的临界生,然后把名单打印出来,分发给每位任课老师,要求逐个分析原因,分析其潜力,使他们明确自己的工作对象和目标。
2.多方鼓励,树立信心:
临界生的出现的原因,就大体而言,一是学科发展不平衡,有“跛脚”现象;二是复习方法不当,效率不高;三是非智力因素的影响,如自信心不足、心理不稳定、拼搏精神不足、学习上缺乏动力等。高三级组根据这一情况,采取了各项措施去排除学生在非智力因素方面的消极因素,调动其积极因素。一方面注重面上的思想教育鼓励工作,校长李赤、教务主任陈正喜、级组长姜正洁分别向各班主任和科任布置临界生的转化工作,同时各班主任、科任老师与临界生多次谈心,把鼓励和期望送到每个临界生的心坎上,使很多学生在后阶段复习中摆脱了来自自身的或外部的各种干扰和阻力,集中精力奋力拼搏。如高三(6)班的宋晓明,曾绮茜同学以中考460分进入我校后,多次大考排名都在150名后,有时甚至排名在200名后,曾一度信心受损,意志消沉,班主任韦忠平老师及级长姜正洁老师在最紧张的三四月份,多次与其谈心,耐心开导,消除其思想顾虑,终于使他们丢掉包袱、轻装上阵,在高考中考出了627,622分的好成绩。
3.分层辅导,落实要求:
年级组对临界生的学习情况建立档案,具体分析每位临界生的薄弱环节,向科任老师提出临界生的具体要求,提出有针对性的辅导措施。在平时的教学中,有意识地关注临界生,及时了解他们的思想状况和学习情况,并且注重加强临界生的学法指导。打破了原有的班级界线,以学科为单位,安排周六下午,分科开设培优班、扶中班、补差班,对学生进行分层辅导。还聘请了其他年级的特级教师以及外校名师在周日开办选修课及专题讲座,学生自愿参加。这些措施的实施,为临界生后期冲刺打下坚实的基础。
4.重视基础,讲求实效
年级把抓好各科基础知识的教学作为提高备考实效的重要手段,由于我校学生大都是素质中等或偏下的学生,掌握好基础知识对培养他们的学科素养和学科能力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具体做法:
(1)精心选题,少搞难题。老师在选编训练题时注意基础题和难题的比例关系,使学生的基础知识得到足够的训练。
(2)实行“周周清”。年级把每周六下午,周日上午作为“周周清”自习课时间,要求学生人手一本错题记录本,把一周里的错题,问题记录在错题记录本上,在“周周清”自习课时间,向辅导老师请教,保证每一位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都达到要求,保证每一位学生不把问题留到下周。
七、课堂教学强调目标性
课堂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主阵地,把握好课堂40分钟是我们提高高考复习备考质量的重要环节。为了进一步优化课堂教学,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我们年级提出了课堂教学达标观。
包括教与学两个方面:
(1)教师方面:课堂教学要达标
1)实行“三全管理”目标的确立:根据教学计划、教学大纲、考试说明以及学生的学情制定切实的课堂教学目标。
2)目标的构成:根据全面发展的教育观,教学目标要有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意目标。
3)目标的实现:要运用多种手段和方法确保课堂教学目标的达成,安排合适的课堂结构,寻求高效的时间分配,合理利用各种媒体,巧妙运用课堂练习,等等。
4)目标的修正:有效进行课堂教学反馈,及时了解学生情况,发现存在问题,及时调整教学目标。
(2)学生方面:课堂学习要达标
1)以良好的学习习惯迎接达标:课堂学习的习惯要加以改良,告别影响学习效果的不利行为,纠正限制自我发展的不良行为。
2)以积极的精神状态实现达标:上课要有饱满的精神状态,注意力要高度集中,努力保持思维的活跃,从接受的角度做到毫无心理障碍。
3)以优质的课堂活动保证达标:认真思考课堂上的每一个问题,认真回答教师的每一个提问,认真完成练习上的每一道题目,确保课堂活动优质高效。
4)以严谨的学习步骤完满达标:努力优化学习环节,课前先预习,课上要专注,课后要巩固,错题要纠正,疑难要消除,不留盲点,不落要点,不放疑点。
八、教师管理注重合作性
为了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激发教师的竞争意识和协作精神,既要参与竞争,又要注意协作精神,努力优化毕业班的管理和教学工作,坚决杜绝互相倾轧,造成内耗的现象出现,年级采取以下措施:
1.注重整体评价:
年级把教学班的整体绩效与科任老师的绩效结合起来进行评价。阶段性地根据学生的反馈,科学地调节各科的时间。阶段性地根据测试的评价和诊断功能,科学地调节各科教学的力度。合理调配各科时间、力度、及作业量,强化各学科之间的协调合作,均衡发展;避免任课老师大量挤占时间而破坏整体协作现象的出现,同时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
(1)定期召开年级各班各科科代表会议,及时了解各学科作业量与资料发放量。
及各学科学生的复习备考情况,以便在各科备课组组长会议上及时协调。
(2)定期召开年级各科备课组组长会议,密切各学科备课组之间的团结协作,协调安排各科测试次数、时间。平衡各科间的复习量,训练量,作业量与资料发放量。
(3)定期召开年级组会议,阶段性地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备考策略,并对各科复习备考情况进行阶段性总结评价。
2.加强集体备课:
在教学上,不但强调各学科备课组之间的团结协作,而且强调备课组成员之间的团结协作。年级要求每一科都要加强集体备课,积极研究各科高考的新动向,精心组织安排各科的备考工作,讲求实效;教师对每一节复习课的内容、实施办法都要做具体周详的考虑,宁可多花老师一个钟,也不让学生浪费一分钟。具体做法如下:
(1)保证每周至少一次的集体备课,既提高教师的备课质量,又加深其互信和了解。
(2)谁编出好材料,谁摸索出好的教学方法,都必须在备课组公开,不可视作个人的秘密武器。既保证教学上的互相促进,又确保各班共同提高。
(3)每次级组开会,各备课组必须轮流发言,既可介绍经验,也可总结教训。
(4)每学期将根据集体备课次数、团结合作的程度以及轮流发言的质量,经民主评议,选出年级优秀备课组一个,并给以奖励。
3.协调各种关系:
(1)班科协调:
定期召开级教师会和班科的联系会,分析学生现状,研究管理和教学对策,班主任除了班级管理外,还要对学生整体复习备考进行指导,协调与师与生之间的各种关系,平衡各科间的复习量与训练量。
实行导师制度,科任教师除搞好本科教学的同时,密切配合班主任做好学生的管理和个别的思想工作,由班主任牵头,负责调控,科任教师作为导师,每人承担5-8名学生的教育辅导任务,做到人人管教管导,目标一致,同心协力。
(2)同科协调:
同备课组教师在教学上统一计划、进度,共同制定结合学生实际的训练内容等。提倡互相学习交流,形成老教师主动热情指导,新教师认真虚心学习的良好氛围。备课组定期进行复习备考研究,及时对高考信息资料、改革动态和学生学习情况进行分析,确定和统一每一阶段复习的目标和具体做法,做到集思广益,提高教学效率。
(3)师生协调:
教师认真深入学生实际,通过召开学生调查会,找学生谈心,畅通师生信息反馈渠道,深入了解学生思想、心理和学习动态,收集学生对教学的要求和建议,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对策。这样不仅使师生之间关系融洽,目标一致,而且使教学和管理更趋针对性,也更为有效。
(4)家校协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