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值周教师值周总结范文

时间:2023-02-27 11:10:41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高中值周教师值周总结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高中值周教师值周总结

篇1

杭州学大教育-免费咨询电话:400-0066-911转分机10811

【西湖区】浙大校区

杭州精锐教育-免费咨询电话:400-0066-911转分机12339

【西湖区】文二西路学习中心、教工路学习中心、黄龙学习中心

杭州智康教育-免费咨询电话:400-0066-911转分机12258

【西湖区】文二路校区

杭州纳思教育-免费咨询电话:400-0066-911转分机15048

【西湖区】文二元茂校区、文三中茵校区、文一湖畔校区、天目山富欣校区

杭州京翰教育-免费咨询电话:400-0066-911转分机77678

【西湖区】文二校区

 

【招生对象】小学一年级—高三学员

【热门课程】数学、语文、英语、物理、化学、生物、历史、政治、地理、奥数作文阅读

以上的是各个学校的免费咨询电话,课程费用因年级不同、科目不同收费不同,家长如需给孩子提高学习成绩可直接拨打上面400免费电话咨询。

免费预约试听电话:400-0066-911转分机10811

温馨提示:400免费咨询电话使用方法--先拨打前十位,听到语音提示“请输入分机号码”后按“转分机”后的几位分机号即可。您可以咨询最近校区、价格、师资等情况!

浏览十个广告,不如一个400免费咨询电话了解快!

********************************************

篇2

分析目前我国高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发现一个非常突出问题,即重知识轻德育、重课堂轻实践。事实上,这个问题不仅仅存在于思政教育上,语文、历史等各学科教育也同样有这样的问题存在,只是其严重程度不同。鉴于此,作者根据自身的研究成果和经验总结认为:想要发展我国高中的德育教育,应该对学生实行体验式教育。通过道德感知,让学生自发主动地参与德育教育,从而提升和增强高中德育教育的实效性、主动性、针对性以及创造性等。

一、体验式教育的实质

体验式教育,尤其是现阶段我国的体验式教育,可以说是一种事情经历。通过亲身经历或知识学习的方式,对学生产生极其深刻的影响,从而引导或拨正其思考行为和思维方式。从这一角度理解,体验式的教育,不但是亲身活动的一种,还是活动结果的一种。通俗来讲,体验式教育就是借助亲身经历进行主体感知的行为。作为活动结果的一种,无论是这一行为的主体认知,还是其情感需求,都包含了经历、认知以及情感等三个层面上的含义。当然,从另外的角度理解,体验式教学又可认为是按照预期目标进行的教学。也就是说,在客观真实的目标前提下,学习者通过与目标相应的活动感受或体验,加之后续反思、分享及感悟之后,最终实现学习者自身知识储备和技能掌控的提升和加强,构建一种知识丰富且效果显著的学习方式。需要特别说明的是,从这一角度理解的体验式教育包括很多方面的内容,主要有前期分析、体验项目设计以及体验场景模拟等。

二、高中德育中体验式教育的实际应用

1.设置体验式教育课程

在高中德育教育中,体验式教育的应用最典型的便是课程设置。也就是说,在综合考虑德育内容、目标等各方面因素的基础上,利用课外体验的方式来实施和执行相应的课程计划。例如,学校可以设置社区服务课程、网络咨询课程以及社会实践课程等。以社会实践课程为例,教师可以鼓励或直接要求学生参加各种各样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这样,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树立科学且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还可以全面提升学生在社会层面的认知及情感体验。当然,体验式教育课程的设置不应该仅仅局限于课内知识,还应该不断开发和拓展当地的教育资源。简而言之,就是通过大众化的素材选取,将现实生活中值得体验的道德情感和认知融入德育教育之中。如此,便可充分激发学生在思想上的自主认知和改变。从某种意义上分析,这无论是对学生吃苦耐劳精神和意志的培养,还是对学生情感体验的增强,都有着非常积极且正面的作用和意义。经过严格且规范的意志磨练,学生在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方面必然会得到质的提升,与之对应的能力和素质也会随之大幅度提高。如此,高中德育教育的开展和进行便具有了真正的意义。

2.加强道德体验在高中德育中的应用

道德体验,其实就是人类个体在亲身经历某一有关道德的事件或情景时,在形富含自我价值判断的新态度、新情感、以及新观念形成或产生的基础上,做出新的行动或选择的具体过程。这一过程重点强调的是体验道德观念,认知自我状态及道德水平。所以,在高中德育教育中,道德体验应用的加强尤为重要。具体而言,可以从以下方面加强对学生的道德体验:一,提升并加强教师的德育素质。作为学生学习路上和人生路上的引路人,教师的存在至关重要。但是,想要对学生进行道德体验的强化教育,教师就必须在自我修养、组织才能等方面进行自我提升,全面加强自身的德育素质。对此,学校可以定期开展与道德体验相关的培训活动,邀请专家或学者针对道德体验这一教育教学内容对教师进行思想、方法等各方面内容的讲解和传授。如此,便可帮助教师在短时间内提升专业素质和自我修养。与此同时,通过这样的集中培训,教师之间也可以针对彼此的教育教学方式和行为进行沟通和交流,从而实现完善自我、提升教学质量的效果和目的。二,改革并创新高中的思政课程。对高中思政教育进行改革和创新时,可按照以下步骤进行:首先,对道德教育体系进行宏观构建,并在该体系充分融入和渗透进道德体验教育的基础上,将这一体系定位为高中思政课程的重要内容。其次,对德育教育的评价标准进行建设和完善,并将其作为高中思政课程教学的基本导向。最后,对高中思政课程的改革力度进行大力加强,并对其教学倾向进行改变,将原有的政治化倾向和应试化倾向转变为道德化和体验化倾向。

3.发挥教师在体验式教育中的作用

通过对比分析可以发现,无论是传统形式的德育教育,还是现代化新型的体验式德育教育,其不可或缺的部分始终包括教师。教师作为教育活动中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德育教育仍然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分量。所以,在体验式教育中,教师作用和功效的发挥与激发同样不可忽视。在体验式的德育教育中,教师的作用早已从传统意义上的说教和示范变成了如今的组织和引导。为了充分发挥教师在体验式德育教育中的组织作用和引导作用,高中教师不仅要理解更深层次的理论知识,还要找到多元化的教学技巧。因为在体验式教育中,体验只是一种简单的手段,其最终目的是教导并引导学生认同道德。所以,在体验式教育活动开展和进行的同时,高中教师应该用心去爱护学生,同时,也可以借助心理学知识对学生心理进行科学正确的解读和引导。如此,便可保障学生在高中这一成长阶段可以体验到积极正面的道德情感,从而在真正意义上实现了高中德育教育的价值。

三、结束语

对高中德育教育而言,无论是传统形式的教育,还是现代化新型的体验式教育,道德的本质是不能忽略的。所以,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时,应该以道德为基准,设置与之相应的体验式德育课程,并在充分发挥教师作用的基础上,不断加强道德体验在德育中的应用。只有这样,我国高中德育的教育水平才会得到质的提升。

作者:周洵 单位:临沂市教育局

参考文献:

篇3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7)06-0004-02

一、在高等数学教学中进行研究性教学的必要性

由于高等数学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和逻辑性,很多高校学生在短期内很难改变高中时死记硬背的学习习惯,无法适应大学数学学习内容丰富而灵活的特点,他们学起高等数学来往往会感到力不从心,甚至有个别学生对高等数学产生厌烦、恐惧的心理,从而造成挂科的情况。本文以此为出发点,希望通过研究性教学来激发学生学习高等数学的兴趣,锻炼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改变学生对高等数学课程学而生畏的现象。

研究性教学并不是摒弃以往传统的教学模式(口授型教学),而是以其为基础,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渗透“研究性”思想,在各个教学活动都应适时地体现学生的主体性与教学的研究性。笔者主要在以下三个方面进行研究并付诸实践:1.基于课堂的研究性教学;2.基于习题的研究性教学;3.基于科研的研究性教学。

二、在高等数学教学中三种不同的教学模式

(一)问题教学法

问题教学法是教师采取提出问题,启发学生分析问题,最后师生共同分析、解决问题和学生独立探究问题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法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自觉性。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是实施问题教学法的前提,弹性、宽松的教学管理是实施问题教学法的条件,同时,教师应具备提问的技巧,学生应具备问题意识。问题教学法实施的具体步骤如下:第1步,以问题为核心,创设情境提出问题;第2步,以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导入新内容;第3步,以问题为主线,通过合作W习来解决问题;第4步,总结归纳,进一步深化问题;第5步,进行问题式教学法结果分析,下面举例进行说明。在讲罗比达法则的灵活应用时,首先让学生说运用罗比达法则需要满足什么样的条件,并举例让学生运用罗比达法则计算极限,所给的例子尽可能用罗比达法则越算越麻烦,甚至无法算出来。其次,通过分析例子告诉学生直接运用罗比达法则求导数复杂的原因, 告诉学生运用什么样的方法才能让求导数变得简单易算,比如运用等价无穷小量的替换、极限的四则运算法则等方法进行处理。最后,比较并归纳总结灵活运用罗比达法则应注意的事项:1.运用罗比达法则的关键在于函数易于求导,并在求导之后的极限变得简单;2.为了便于求函数的导数,需要灵活运用等价无穷小量的替换和极限的四则运算法则;3.导函数极限不存在,其原函数的极限未必不存在。

(二)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是指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需要,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对经典案例进行学习和研究,在此过程中,教师和学生需要共同参,并对对经典案例进行分析、探讨、评价和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等。和传统教学方法相比,案例教学法不仅重视知识的传授,更重视对知识的理解和灵活应用。案例教学法强调在教学中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自觉性,着重提高学生的内在素质并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讲解定积分的概念时,为便于理解,我们给出了已知汽车变速直线运动的运动速度和运动时间,求汽车位移的例子。显然,当汽车是匀速直线运动时,汽车的位移等于其速度乘以运动时间;但是,当汽车变速直线运动时,无法直接运用速度乘以运动时间获得汽车位移。这时,需要问学生怎么办?最好的办法是将时间分割成小段,每一小段可以近似看作是匀速运动,从而可以求得这一小段的位移,将每段的位移相加便可获得汽车在整个时间段的近似位移。值得注意的是,对时间分割得越细,获得的汽车近似位移就越精确。如何刻画时间分割的细致程度呢?运用极限的思想可以解决该问题。最后,归纳总结解决该问题的具体步骤:第1步,分割;第2步,求和;第3步,求极限。

(三)研讨教学法

研讨教学法是指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提出具有一定研讨价值的问题,组织学生进行学习、研究和探讨,让学生在教师的启发下思考、在彼此的争辩中学习,培养学生富有创造性的学习能力,并使其达到认知思维和情感思维的高度,最终使学生具有抽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研讨教学法以培养学生对所研讨问题的思维能力为中心。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最好能自己提出问题,独立分析问题,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发表对所研讨问题的看法,并引导学生能随着问题的变化,比较灵活地选择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最终让学生能抓住问题的本质,寻找到解决问题的最简单办法。在此过程中,教师应着重培养学生对抽象和具体问题思维的灵活性和独创性。比如在讲解完积分中值定理和牛顿-莱布尼兹公式时,可以给学生留一个有趣的问题:设函数f(x)在[a,b]上连续,则存在S?缀(a,b),使得■f(t)dt=f(S)(b-a)。在积分中值定理中,该问题的结论为S?缀[a,b],而在该问题中S?缀(a,b)。如何证明该问题呢?让学生课下思考这个问题。下次上课的时候可以通过回答这个问题让学生复习牛顿-莱布尼兹公式,然后运用拉格朗日中值定理解决该问题。

三、研究性教学在高等数学教学中的实施

本文研讨将教学法融进问题教学法和案例教学法的方案,以问题教学法和案例教学法为主线,并结合研讨教学法实施。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分析问题,鼓励学生大胆发表意见,并积极地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最终抓住问题的本质,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办法,通过这样的方式来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体的实施方案如下。

(一)问题教学法结合研讨教学法实施方案

本方案以问题教学法为主,以研讨教学法为辅,其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比较明确。运用问题教学法进行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其具体步骤概括如下。

步骤1:创造问题意境,尽可能让学生发现并提出问题。

步骤2:将学生提出的问题和教学目的相结合,教师要明确主要解决的问题。

步骤3: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可提出假设和猜想,并设计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案。

步骤4:运用所提出的方案尝试解决问题(要允许学生犯错误)。

步骤5:检验解决问题方法的正确性,进行归纳总结。

步骤6:将所解决的问题进一步扩展,为进一步探究奠定基础。

以上步骤是本方案的基本操作程序,教师在实践中应结合高等数学的特点与教学实际加以灵活运用。

(二)案例教学法结合研讨教学法实施方案

本方案以案例教学法为主,辅以研讨教学法。其主要步骤如下。

步骤1:学生准备阶段。在集中讨论开始前一两周,将案例材料发给学生。让学生阅读案例材料,并查阅与案例相关的信息,分析案例中问题产生的原因。在此阶段,教师可以根据案例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更有针对性地学习和研究。

步骤2:小组组织讨论。可根据学生的成绩、平时表现以及自行组织的原则将学生分成由3~5人组成的小组。小组成员尽可能多样化,这样在探讨时大家的讨论才能更激烈,学生对案例的理解才会更深刻。各小组的讨论地点最好彼此分开,以他们自己的有效方式进行即可。

步骤3:小组集中讨论。各个小组派出代表,发表对于案例的分析情况和看法。表达看法的时间一般控制在20 分钟以内,发言完毕后要接受其他小组成员的提问并给出解释,但所提出的问题可由本小组成员共同回答。小组集中讨论为学生自由发挥过程,教师为组织者,此时的发言将扩展和深化学生对案例的理解。最后,可以重点讨论意见比较集中的问题和处理方法。

步骤4:归纳总结阶段。在小组讨论和集中讨论之后,将留出一部分时间让学生进行归纳总结,总结提出问题的思维方式,分析问题的方法和技巧, 解决问题的经验和规律,并以书面的形式写出来。这样学生的体会将更深刻,对案例本身和案例所反映出来的各种不同问题才会有一个更加全面的认识。

对于本科生教学来说,内容决定模式和方法,方式方法决定质量和效率。研究性教学的主要目标就是要利用有效的方式来提升本科教育培B人才的质量,实现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

[ 参 考 文 献 ]

篇4

高考是每名学生都必将经历的一次过程,同时高考是对学生所学知识的一个综合考查,也是对学生的一次严峻考验.因此,为了更好地迎战高考数学就必然需要经历高考复习这一过程,高中数学的教学亦不例外.那么,如何来开展高中数学的复习教学从而更好地实现有效性教学是当前值得思考的一大问题.在下文中,笔者将结合自身教学实际着重进行论述.

一、打好心理战是首要

高考数学总复习是一场知识战,也是一场心理战.在整个复习过程中,学生需要承担强大的压力,也将面临各种心理难题.笔者也发现,在以往的教学中,总是有一个或者两名同学会因为高考的复习压力而导致学习的自信心丧失.这样的一些情形无疑极大地影响了复习教学的开展,也影响了复习教学效率的取得.

因此,笔者认为教师应该在复习教学中引导学生首先打好心理战.打好心理战,才能够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心,并且能够有效地帮助学生缓解在复习过程中遇到的强大心理压力.

所以,在打好心理战的这个过程中,笔者认为教师应该积极地引导学生学会调节自身的心理压力,引导学生加强对自身的认识,并且要引导学生学会在复习的过程中解压,学会给自己积极的鼓励和暗示.通过这样一系列的方式,学生才能够从真正的意义上赢得高考复习的心理战,从而以一个轻松的状态迎接复习,以一个自信的状态迎战高考.

二、设置丰富的复习课程

高中数学这门课程是一门具有丰富内容的课程,其中所涉及的知识点是众多的,所以如何让漫长的、枯燥的复习变为一个充满趣味,能够引起学生兴趣的科目是复习教学中值得教师们思考的一大问题.

笔者认为,针对这一问题,教师可以通过设置丰富化的复习板块来为复习教学的实施增添趣味并且保持学生复习的热情和对数学复习学习的兴趣.设置丰富的复习板块主要是将具有一定关联性的知识点进行板块划分,然后开展复习教学.例如:

在“函数”这个板块的复习之中,教师就可以将“三角函数”、“奇函数”、“偶函数”、“周期函数”、“解析几何”等内容都罗列在一个板块之中.

在这个“函数”的板块之中,教师就可以依次将三角函数的化简、求值、证明,三角函数的图像,三角函数的性质,三角函数的和、差、倍角关系,二次函数的图像、性质,一次函数的图形、性质,反比例函数的图像、性质以及函数的应用等一系列知识点都放在一起,首先开展知识点梳理、归纳复习,然后再开展例题讲解,并且在例题讲解的过程中,注重将知识点进行一个简单的罗列并且简要的归纳.

这样的一种方式可以让学生自主地发现知识点与知识点之间的关系,进而让学生寻找到这种归纳、梳理学习的乐趣,继而在提升复习效率的同时发展学生的能力.

三、做题训练归纳学习方法

数学是一门运用性学科,因此,在高考的考查中,有大量的数学应用题.同时,如何在复习的过程中让学生借助复习例题讲解来掌握一定的解题技巧或者是来获得一定的数学解题的一般性思维方式是当前值得思考的一大问题.

笔者认为,针对这样的一个问题主要可以采取借助例题讲解的方式来引导学生一起探究某些题目中蕴含的数学思维方式、解题思路以及知识点.

总结数学填空题一般都是概念性的判断题或者是推断性的计算题,所以解答填空题要快而准,一般采取的方法有数形结合法、等价转化法(上述例题)、特殊法、直接法等方式.

在数学教学之中,通过这种例题讲解的方式灌输给学生一定的数学思维方式以及数学解题方法、技巧、策略能够收到良好的解题效果,同时这样的方式也很好地培养了学生的解题能力.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可以从多个方面来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培养学生的解答能力.

四、讲练结合提升效率

数学的复习教学必须要加强学生的解题能力以及提升学生的解题速度.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通过讲练结合的方式来提升复习教学的效率.并且,借助训练的过程来提升学生的数学知识运用水平,借助训练的开展发展学生的数学综合运用能力.例如:

在完成了“函数”初等知识的复习之后,教师就可以安排以下题目开展训练教学:

篇5

班级管理工作是一项复杂而且周期长的系统工作。长期以来,班主任是这项工作的领导者、组织者和实施者。随着高中新课程理念的实施,班级管理开始从班主任一人实施管理、学生被动接受管理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模式转变。笔者在班级管理中试行以“无为而治”为指导思想的值日班长制度,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一、值日班长制概述

值日班长制,就是让全班每个学生轮流当班长来参与班级管理的制度。

1.值日班长的做法与内容

(1)按学号轮流,每人值日3天;值日期间,以班级日记的形式,认真做好以下记录:考勤、课堂纪律(含自习课)、同学的精神面貌和其他各方面的情况。

(2)每天放学的时候,当着全班同学总结当天值日情况,指出当天表现好的方面和不足的方面,指出努力的方向,提出更高的要求。

2.对值日班长的要求

首先,要乐意为大家服务,这是当好值日班长的前提;其次,要敢于为大家服务,这是当好值日班长必不可少的条件;第三,要善于为大家服务,这是当好值日班长的关键;第四,要公正地为大家服务,不能利用自己手中的权力谋私,公平公正才会取得同学的信任,得到尊重。

3.对值日班长的评价

每周班会课时间由班主任和全体学生一起采用无记名投票的形式,从上一周2名值日班长中推选出周优胜者,每月从四个优胜者中推选出一名月优胜者,从每月的优胜者中推选出一名学期优胜者,曾经被推选为优胜者的同学,作为评先、评优的依据之一。这样能让值日班长在享有权利的同时,也有危机意识。

4.对值日班长的定位

班级作为一个集体,在搞好常规建设的同时,还要参与校内外的各项活动和比赛,因此单靠值日班长一个人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值日班长可以定位为班内质检员,负责监督同学行为,反馈班级动向。统领性的工作由常务班长和其他班委协助完成,这样做,班级工作就不会出现滞后的现象。

二、值日班长制的理论基础

“无为而治”是班级管理中值日班长制的指导思想。老子说:“道恒无为,而无不为。”有的人以为服从安排,无所作为就是“无为”,是一种懒散、消极的人生观,其实不然。“无为”的真正含义是不滥为、不盲为,是顺应客观规律的意思,它推崇一种超脱忘我、利于他人、无私无畏的思想观念。治国安邦如此,班级管理亦如此。班主任只有顺应社会发展的潮流,遵从学生身心发展的自然规律,采用科学的理念和管理手段,才会使学生管理达到“民自正”“民自化”的境界。

三、实行值日班长制的意义探讨

1.展现自我,提高学生主体地位

作为班集体的一员,每个人都要承担起自己相应的义务与责任。值日班长制可以促使每一位学生认识到自己对班级应尽的责任,并在做好本职工作的过程中,体会到个人对集体的作用。大家的事大家做,形成人人关心集体、热爱集体的良好班级氛围,从而生成班集体的合力和凝聚力。同时,值日班长制也给每个学生提供了展现自我能力的舞台,拓宽了学生综合发展的空间。实行值日班长制,使班级的环境卫生状况和遵守课堂纪律等方面都较以前有了更大的进步。值日班长制更好地体现了素质教育的实施成果,提高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了学生的主导作用。

2.参与管理,提高学生自律意识

值日班长制是一种学生自我管理的模式。学生时时处于被管理者与管理者的角色互换中,每个学生既可以体验到管理者的责任和难处,也体会到了被管理者的苦衷与心态,促进了学生之间的相互沟通和理解,让学生学会用一种更加宽容的态度来对待一切,促使学生更加自觉地遵守班级管理制度,从而增强了自律意识。众人拾柴火焰高,学生管理是一件繁重的工作,但如果真正地把具体工作分配到每一个学生身上,工作就变成了一点点小事情。让每一个学生都来分担一点班级工作,既可以让学生锻炼自己,又避免了少数班干部工作过于集中、疲于应付的弊端。同时,如果大家都能够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学会自我管理,也会大大减轻班主任的负担,班主任就可以抽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指导学生的学习,转化后进生的思想,培养优秀生等一系列提高学风、班风建设的问题上来。

3.正确引导,“无为”的前提是“有为”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班主任能够促使学生按照规范的管理制度行事,让学生自愿地、愉快地、毫无怨言地服从班规校纪,师生为了共同的目标同舟共济,在和谐的氛围中朝着既定目标共同奋斗,这是班级管理达到的理想状态。明智的班主任可以通过“无为而治”,达到“以心治班”的管理境界,师生心有灵犀,对班主任的意图学生心领神会,往往只要一个眼神,学生就能知道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当然,“无为而治”的境界不是一两天就可以达到的,它需要有一个从“有为”到“无为”的转化过程。班主任在接一个班的初始阶段,必须身体力行,给学生指导,为学生树立榜样。等学生自我管理逐渐成形,班主任才可以慢慢放手。正所谓“教是为了不教,管是为了不管”。

综上所述,实施值日班长制可以帮助班主任实现工作重心从繁琐的班级管理到研究教学的转化,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同时也大大减轻了班干部的负担,有利于他们更好地提高学习成绩。再者,值日班长制也为每位学生都提供了担当班长的机会,调动了全体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有利于培养和发现更多的管理人才。班级管理是一项平凡而琐碎的工作,作为班主任,我们不能只知道埋头苦干,还要运用智慧,创设一些治理班级的小方法、小策略,只有找到适合的管理和教育方法,才能更高效地管理一个班级。

参考文献:

[1]郭思乐.教育走向生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篇6

中图分类号:G633.9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23-043-01

在快乐理念之下的高中体育教学,改变了传统的强行灌输方式为教学的模式。在快乐理念下倡导以老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快乐理念不仅能让学生主动以及快乐的学习,还能够培养他们良好的人格,在课堂之中增进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只有我们借助快乐教育的理念,才能促进高中体育教学更好的发展。

一、采用游戏教学的策略

游戏是进行体育活动的手段之一,是体育教学与训练的重要内容,它对全面发展学生身体素质、增强体质、提高基本活动能力和掌握知识技能等有积极的作用。通过游戏的手段,能够培养学生遵守纪律、团结互助的集体主义精神和勇敢、顽强、机智、果断等优良品质和作风。因此,在教学训练中值得被广泛推广应用。

实际教学中,提前或延迟结束游戏,其效果都不好,需要在规定的时间或规定的次数后结束,才能起到应有的效果和作用。或者是当学生较满足,还有余兴,但是不太累的情况下结束游戏。在游戏结束前,教师应该预先提出结束的时间。在游戏结束后,还要对游戏应进行总结,教师要公正地评定游戏的结果。对整个游戏与个别人要作出奖评,指出各队在发挥集体力量和遵守规则、执行规则方面,在技术、战术的运用和发挥上的优缺点。对在游戏中表现好的个人或者团队,应提出表扬,对游戏的失败者,不应指责,而要多从积极方面鼓励他们,克服缺点,争取下次取得好成绩。在总结中,评定要公平合理,要肯定成绩,指出不足,让参加者通过游戏受到教育,获得知识和技能。

比如高学体育中有武术部分知识。就可以在课堂上,就怎样弘扬民族文化遗产,怎样传播中华武术博大精深的知识,让同学们展开讨论。还有对于锻炼身体与其它学习是否存在冲突的问题,可以让同学们展开辩论,让同学们在讨论中各抒己见,这样就可以丰富课堂教学手段,还能为学生提供了一次非常适合于锻炼组织、协调、口才与展示其他才华的机会。从而激发学生对体育的热爱,同时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对体育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实际运用的能力。

二、采取多种手段进行趣味教学

中学体育教学一般都是比较桔燥的。很多定义、动作的意义等使用语言描述或者单纯动作演示可能无法让学生提起兴趣,或者学生在理解方面很困难。尤其是对于一些抽象的概念,比如讲授篮球知识时候,如果教师用语言去描述怎么防守,在什么情况下可以犯规等。这样的讲授方法对于一般学生而言,尤其是对篮球没有基本了解的同学们来说,理解与运用肯定十分困难。但如果教师采用多媒体预先给同学们展示一段具有代表性的经典防守球赛及一段比赛即将结束时的战术犯规等。课堂上运用语言讲述,多媒体动画展示,并适时的用板书对重点知识及动作环节书写、简图标记,再结合实践中现场教学赛中的讲解观摩。把陈旧的知识采用新方法讲授,就把枯燥的内容结合新创意进行了展示。

让体育知识生动化、体育技能形象化,进而挖掘学生学习兴趣。一些实践表明,在路快乐理念的指引下,教学方式下的授课效果显著好于传统教学方法的效果。教师可以先行为同学们讲几个故事开头。比如青年时代坚持游湘江、洗冷水澡的故事。引导学生由表及里,由浅及深的学习。培养学生对体育课的学习兴趣,真正起到授人以渔,实现实际教学的效果事半功倍。

三、制定切合学生的体育教学内容和目标

基于快乐理念的体育教学,高中体育老师在实际体育教学中需要依据学生们的特点,对教学的目标进行切实的设定。在体育教学中对于目标的确立,要有特色和层次,分析不同教育的对象,从这样的立场和角度出发,来设置不同教学目标。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做好因材施教,让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学习的目标,让他们都有展示自己的机会。在进行体育教学内容制定的时候,体育老师首先要对教学内容做好精心选择,这些内容要能够激发和引导学生在体育教学中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提高学生们的创造水平。让他们在体育教学中,既能够得到身体素质的提升,又有综合能力全面的提升,让他们的身心发展和体育教学思想相一致。教学在选择教学的内容时,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的安排,在教学中加大对学生的健康教育的内容。

四、结束语

体育是强化学生体质的重要手段,是实现素质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根据最新的青少年体质调查结果显示,我国青少年体质连续二十年来呈现下降趋势。这就充分说明,新课程改革的目标和要求并没有得到良好的贯彻,体育教学方法不能适应学生的心理和生理需要,亟需正确的教学方法来提高体育课堂教学的效率。进行体育教学和快乐理念的结合,这是在高中体育教学中,实现课堂效率提升的有效探究。

篇7

1、先修课开阔余力生视野,提高余力生的文化素养和思维能力。

高中有一部分学有余力的学生,高中课程并不能满足他们对知识的要求,先修课的开设为这部分学生提供了开阔视野,提高能力的机会。中国古代文化,中国古代史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到中国辉煌灿烂的文化,增强了人文素养;微积分,电磁学让学生对高中相关知识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对学科知识体系的构建,提高思维能力起到了积极作用。

2、先修课是高中和大学衔接方式的积极尝试。

已往,招生是高中和大学合作的基本形式。高中培养出能够得高分的学生,大学按照分数选择学生。这种合作更像高中生产-销售,大学选择-收购,缺少实质性的衔接与合作,高中对学生进入大学之后如何学习缺乏引导,大学对高中如何能培养出优秀人才缺少行动上的帮助。先修课把大学课程渗透到高中教育教学,密切了高中和大学之间的联系,让高中对北大讲授哪些专业知识,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有了进一步的理解;同时也让北大对高中的教学实际有了直接了解,对学生在高中阶段能力的形成过程,人生观、世界观的形成施加了积极影响,先修课程的开设无疑是高中与大学衔接方式的积极尝试,必将对未来高中与大学的合作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对高中办学理念、人才培养模式产生巨大影响,进而推动高中教育的深层次改革。

二、我的做法:

1、选调精干教师,保证授课时间。

成为北大先修课的合作学校是我校的荣誉,我们非常重视和北大的这次合作,选调了专业素质突出的青年教师,同时调整了他们的工作内容,保证先修课教师在先修课教学上的精力投入。按照北大拟定的各学科教学计划,我校制订了不同学科的教学计划,保证授课时间。

2、双向选择,尊重学生意愿。

我们采取了双向选择的方式,学校划定一定的范围,满足条件的学生可以报名,报名自愿,选课自愿,可以选择一科,也可以选择多科。个别成绩不够理想的学生,特别喜欢其中的某个学科,酌情满足学生要求。

3、立足北大推荐教材,选择相关著作,深入挖掘。

北大推荐的教材是教学的主要依据,老师同时研读相关的著作,如数学方面,北大林源渠,方企勤教授编制的《数学分析解题指南》,高等教育出版社的《数学分析》,语文方面,王力先生的《古代文化史讲座》,葛兆光先生的《古代中国文化讲义》等,力求对相关知识掌握准确,理解深入,希望能够构建起知识体系。

4、整合课程资源,抽象知识直观化,先修课程校本化。

对于高中来说,先修课程是一个新生事物,教学过程是摸石头过河,虽然有北大的指引,但操作上主要还是自己摸索。除了教材和相关著作的学习,我们也很注意课程资源的整合,在现有条件下,努力挖掘具有地域特色的课程资源,组织学生参观市博物馆,到鄂伦春民俗村感受鄂伦春文化,学习制作鱼皮画,通过本地的历史文化让学生更真切的感受到祖国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增强民族精神,提高人文素养。在课程资源整合中我们发现先修课的有些内容和校本课程有交叉,也逐渐认识到如果只是从为北大培养人才的角度来看待先修课是狭隘而肤浅的,应当把先修课和校本课程结合起来,将北大先修课变成佳木斯一中先修课才能让先修课更有生命力和创造力,现在学校已经有意识的把先修课和校本课程相结合,一方面丰富先修课的课程内容,一方面让更多的学生以“无欲无求”的态度了解到先修课的知识。

5、探索机动灵活的先修课授课方式,延展学习时间,关注思维训练。

鼓励老师采取灵活的教学方式,不仅可以讲授,也可以采取小组合作、自主探究等教学方式,使学生的学习能力,思维能力得到更好的锻炼,帮助他们提前适应大学生活和学习方式。例如数学课讲到中值定理这一章,学生对一些公式的学习产生了浓厚兴趣,因为这部分内容与高中的导数联系较为紧密,而且在高中教学中,导数部分常常作为高考压轴题出现,对很多学生来说利用高中的初等数学的方法是很难攻克的,而在学习了微积分中值定理和泰勒公式之后,学生对高考压轴题的理论背景有了深入的认识,知道了怎样利用大学内容找到切入点,再利用初等数学的知识解决。在这部分内容的学习过程中,老师引导学生利用学习到的先修课知识编制高考试题,学以致用,这极大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很多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自主探究,几个人组成合作小组,总结了试题编制的规律,在先修课上由代表展示,学习效果显著。通过灵活的教学方式,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延展了学习时间,促进学生思维能力,解题能力的提高。

三、困惑和建议:

1、尽快制定规范化教材和考试大纲。

教材和考试大纲是教学的两把尺子,没有这两个规范,老师在教学中很难把握深度和广度。考试内容上建议理科侧重思维能力的考察,人文学科注重人文素养的考察,不要过多考察死记硬背的知识点。古代文化和古代史知识点非常多,授课间隔较长,知识点容易遗忘,如果过多考察客观知识未必能选拔出优秀人才,可以考虑多一些考查人文素养的主观性的试题。

2、北大选择人才标准的未知性和高中培养人才方向的确定性之间的矛盾。

在先修课开设仪式上,秦春华先生讲了美国大学根据AP课程选择学生的一个例子。一个生活条件较差学生选择了几个AP课程,成绩优异;另一个条件好一些的学生选择了可以选择的所有AP课程,但成绩一般,这时候大学会选择哪一个学生。结果是那所大学选择了条件好的学生,理由是他虽然成绩一般,但抓住了所有可以抓住的机会,这个学生体现出来的精神态度和该所大学提倡的精神相吻合,所以选择了这名学生,虽然条件差一些的学生我们可以理解为他在学习上具有选择性,十分明智,但他不符合那所大学的文化,所以不会入选。我们是否可以理解为,我们高中的任务就是通过先修课来培养学生,究竟哪个学生符合北大的既定却未公布的标准要靠北大来决定?北大之所以没有公布自己对人才的评价标准是不是担心一旦公布标准,那么出现的人才是“成批生产”的,而不是学生本质素养的体现?如果是这样,那么北大选择人才标准的未知性和高中培养人才方向的确定性之间是存在矛盾的。高中希望自己培养出更多得到北大认可的学生,这也是高中开设先修课的重要原因。如果高中通过先修课培养的学生不能得到北大的认可,又不像美国那样可以得到其他学校的认可,那么无论学校还是学生,对先修课的开设都将失去一定的积极性。

3、在保证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否可以确定每个高中录取低标,以保证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4、政策的持续性。任何一个好的制度都需要周期性的运转才能体现出它的优越性,希望先修课能够保持持续性,稳定性,不断完善。

篇8

一、构建高中英语阅读自主性课堂教学模式的必要性

没有阅读就没有外语语言的学习,阅读教学是英语教学的核心,也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主要渠道。传统的阅读教学模式以行为主义的“刺激―反应―加强”理论为依据,课堂主要采取教师--学生的单向传递的教学模式,夸大了教师的作用,削弱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偏离了阅读教学本身的终极目标,即获取篇章信息,培养学生自主性学习的能力。因此,如何改变英语阅读教学中重讲、轻读,重知识教学、轻能力培养的现象,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阅读的主人,就成为英语阅读教学中值得探索的一大课题。

根据新课标中阅读教学目标的要求,结合中学生英语阅读的实际与自己的阅读教学经验,我进行了一次有关阅读现状的调查,结果如下:

(一)大部分学生缺乏强烈的阅读动机和明确的阅读目标,更没有阅读计划。24.2%的学生把英语阅读看成一种负担,不喜欢阅读;51.7%的学生为了应付高考而被迫进行阅读;52.5%的学生没有明确的阅读目标更没有阅读计划。这说明学生只是“要我读”,而不是“我要读”。

(二)60.8%的学生主要在英语课阅读,课外很少进行英语阅读,阅读的材料也只限于课本或者试卷上的阅读,学生“欠读”太多,很难达到大纲所要求的阅读能力。

(三)相当一部分学生没有良好的阅读习惯,并且缺乏良好的阅读策略。52.5%的学生阅读时经常因生词或难懂的句子而放弃继续阅读;80%的学生未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只有31.7%的学生对一些有效的阅读技巧和策略有所了解,并会在阅读中进行使用。这不但会影响阅读速度,而且会影响学生记忆词汇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我又进行了前测,把成绩与选择结果进行对比,得出的结论是:重视阅读、有阅读目标和任务、主动学习的学生英语成绩相对于没有阅读目标、任务和方法的学生的成绩要高,甚至高得多。

这些结果说明了进行自主阅读训练和指导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学生只有具备自主阅读学习的能力和习惯,才能真正提高阅读能力。

二、高中英语阅读自主性课堂教学模式的内涵及特点

自主性阅读教学模式,是建立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上的一种阅读教学模式。它是指在阅读教学中教师以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独立性、主动性、创造性,促进学生素质全面提高为培养目标,以重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为核心的教学模式。[1]在这种模式中,教师在研究阅读教材与学生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在课内和课外有效地组织学生活动,并通过指导学生做、听、读、找等一系列活动,让学生自己学会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达到阅读教学目的,完成阅读教学任务。

这一教学模式的特点为:(一)教师活动特征:导入激趣导读提示导引点拨导情设景导标反馈导练拓展;(二)学生参与特征:主动参与自动质疑精读细学自我小结―举一反三;(三)认知动态特征:认知准备整体感知深入理解情感内理性加工巩固运用。[2]

三、高中英语阅读自主性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

Nuttall认为阅读课的目标是使学生能够在没有帮助的情况下,以恰当的速度准确地阅读理解真实的语言材料。[3]要实现这一目标,教师在传授给学生基本的语言知识之外,还必须帮助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使其不再是被动的接收者;帮助学生掌握普遍的阅读技巧和策略,使其成为自主的阅读者;帮助学生养成课外阅读的习惯,加大阅读量,从阅读中学习阅读。总之,教师必须遵循一个基本原则:教师只能促进学生形成阅读能力,而不能传授这种能力,学生的自主地位是不能被教师代替的。

依据上述基本原则,结合多年教学实践经验,我为高中英语阅读课构建了以下几种形式的自主性课堂教学模式。

(一)整体教学模式

根据教育心理学的相关理论,教师要使学生获得感性认识,产生清晰的表象,就要指导学生对学习的对象进行周密细致的整体观察,然后观察它的各个部分之间的联系,最后形成有关学习对象的清晰表象。因此我们在进行英语阅读教学时必须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运用整体教学的原则,充分利用课文提供的语言材料,先让学生进行整体感知、表层理解,再利用多种教学手段加大力度,循环加深,最后整体推进,深层理解,真正培养学生的良好阅读习惯。

其程序为:阅读前活动(引出话题,激发兴趣)―阅读过程活动(技巧训练,整体把握,整体粗读,领略内容大意,分段细读,注意细节,注意语言结构,整体重读,深层理解,掌握语言结构)―阅读后活动(活化教材,创造思维)―意义性练习(设计检测,加深理解)―作业布置(反馈教学,形成评价)。

(二)“三动”阅读模式

“三动”阅读模式指“教师启动、师生互动、学生主动”。[4]在这种模式中,最佳的课堂信息传递应是师生、生生多向传递型,这种互动模式使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相互作用,整个教学过程在组织形式上形成一个师生共同寻求知识、共同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的伙伴关系。师生通过交流,教学相长,师生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学生成为学习的主角,自然而然地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

其程序为:预习(阅读课文和教师提供的与课文话题相关的阅读材料,目的是了解背景知识)―引入(自然引出话题,激发兴趣)―输入(整体感知,接受理解新知识)―检查、反馈(对预习作业做以评价,指导,引导学生自我检查,评价)―个人探究阅读(发现问题)―小组讨论(协作解决难题,巩固深化所学知识,教师点拨,解决共性问题)―话题讨论、技能的迁移和运用、形成能力(老师给出话题,学生讨论,发现问题,提出课外阅读任务,培养情感、价值观)。

(三)自主探究模式

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以研究探索的方式自主的阅读、获取和运用与阅读专题有关的信息,在发展个性的同时,提高阅读能力和英语水平。在自主探究的阅读教学模式中,教师的指导作用主要在于让学生在知识探索、能力发挥上达到最佳状态。

其程序为:选择主题、建立目标―指定任务、确认资源―研究学习、整理资料―交流展示、评价总结。

(四)拓展性阅读模式

新教材中有许多思想性、科学性、趣味性与实用性相结合的阅读材料,文中所反映的中外文化习俗、世界名人传记、体育竞技比赛、饮食习惯等都能唤起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而且现在的学生对周围的事物较为敏感,有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他们不满足于教科书上的知识,不想把英语作为一门死记硬背的知识来学,他们希望学到知识性和趣味性兼有的内容,获取信息,培养能力,丰富人生,因此阅读课仅限于课文阅读教学是不够的,教师要结合学生兴趣、特点、接受力和表达力,从英文报刊、杂志、有生读物和视听读中筛选阅读材料,开设英语拓展课阅读。

其程序为:课前:广泛阅读(要求学生根据课前布置的任务查阅、收集有关资料);课中:深入阅读(要求学生利用作者所提供的信息,凭借自己的社会背景知识及生活经验记忆、理解、吸收、归纳、推理读物中没有明确表达的,却又与主题有联系的思想与信息);课后:展示反思(要求学生充分吸收阅读信息,并利用获取的信息分析解决问题,判断文章的价值,同时也获得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课外:协作作业(通过大量有关的联系,扩大学生的词汇量和知识面,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和阅读效率,使学生正确认识社会、认识人生,培养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五)课堂内外互动模式

针对传统的英语阅读教学现状构建的英语课堂“内外互动”教学模式,就是运用真实任务教学方法,整合英语课堂教学与课外阅读,使课外阅读成为课堂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这一模式打破了传统教育模式对教师角色的限制。教师不再是知识的灌输者,而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是实现教学目标的指导者、评估者和监督者。教师的角色转换使整个教学过程成为一个课内外互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过程,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创造性思维的能力。

其程序为:课堂指导(教师结合课堂学习,有计划地按其阶段目标指定各类课外阅读材料)―课外阅读(指导学生课外进行阅读,并定期检查,发现问题,及时修正方案)―课堂真实运用任务(课堂上通过真实运用任务加以加强巩固)。

四、高中英语阅读自主性课堂教学模式的成效和有待完善的地方

大量实践证明,运用自主性课堂教学模式指导高中英语阅读教学,教学结构得以优化,教学方法得以转换,旧的教学理念得以更新;学生成为了课堂的主人,课堂成为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中介,阅读教学则成为了提高学生阅读兴趣的渠道;不但大大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而且培养了他们自主阅读的良好习惯,为他们今后的学习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自主性课堂教学模式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在模式实施的过程中还是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时间问题;过于注重分数,不注重学习能力提高的旧观念问题;学习习惯、意志力等问题。教师在今后实施过程中需要注意和克服。

参考文献:

[1]王少勇.山区高中英语自主学习阅读教学模式探究[MD].华中师范大学,2006.

[2]楼青,董佩佩.大学英语自主阅读教学模式的理论与实践[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04,6.

篇9

高中化学老师工作计划1本学期,我继续担任高一四个教学班的化学教学,按照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特制定以下计划。希望做到有组织、有计划、有步骤地引导学习进行学习。

一、弹性调节难度

教学要坚持因材施教原则,一定要适合学生的胃口,不同的学生实行不同的教学方法和不同的教学要求,对不同层次学生有不同要求。若要求过高、过难,学生接受不了,会产生厌学情绪,成绩更差;若要求过低,学生会感觉太简单、无味,不投入精力学习,成绩平平,甚至后退。所以我对不同层次学生掌握知识的深度、广度要求不同,进行弹性调节,使每个同学都能得到很好的发展。

二、加强方法指导

对原有知识基础较好、学习方法得当、学习信心强的学生,重点是指导学生把知识向纵、横两个方向发展,开拓学生思维,让学生学有余味;对原有知识基础一般、学习方法欠佳、学习信心时弱时强的学生,重点是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坚持由学生自己阅读,有利于学生积极思维,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

三、课堂、课后有分别

不管是难度和广度的调节,还是学习方法的指导,主要通过课堂教学来完成,教师的教法直接影响学生的学法,课堂教学是完成教学中心任务的主战场,是减轻学生负担、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主渠道,所以提高课堂效率也就显得尤为重要。在备课时坚持启发性和因材施教的原则,根据化学学科的待点,联系生活,从各方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时候适当利用课件加强教学直观性。注重课堂的节奏、容量大小,充分发挥教师语言的特点,形成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课后对不同的学生采取培优补差的方式。

四、积极抓好日常的教学工作程序,使教学工作有效开展

按照学校的要求,我积极认真地做好课前的备课资料的搜集工作,按时按量的布置了学生作业,全批全改,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及时在班上评讲,及时反馈。

五、实验教学有待加强

实验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帮助学生形成概念,获得知识和技能,培养观察和实验能力,还有助于培养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的学习方法。因此,加强实验教学是提高化学教学质量的重要一环。在教学中尽量做好每个演示实验。本人教学中,课前准备较周密,演示实验现象明显,效果良好,使全班学生都能看得清楚;教师应从科学态度、规范操作,给学生示范,甚至让学生参与到实验中来,并启发引导学生从生动的感性知识上升到抽象的思维。

以上是我进行化学教学中的几点做法和想法,我希望在以后的教学中不断总结,不断地提升自己的业务能力。

高中化学老师工作计划2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提高教学工作质量为重点,切实加强教学研究和教改实验工作,进一步改进课堂教学方法,大力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创新精神和综合素质。

二、基本情况

1、学生情况分析

本学期任教高一年级3、4两个班,共有学生138人,班主任分别为李多宽和方跃老师。这两个班的学生全部是学校录取进校的普高新生和部分职高生,基础差、底子薄,想让他们对化学有兴趣并学好化学,以及明年选择理科,任务相当艰巨。因两个班为高一年级新生,教学中要特别注意在增进了解的基础上逐渐培养学生学习对化学的兴趣。对教师的亲近,让他们亲其师,信其道。

2、教学情况分析

对于高一新班,科任教师的首要任务是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并让他们明确知晓化学教师对他们的基本要求,知道他们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什么。如规定要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特别是没有预习时是不允许进实验室进行学生实验的,没有理由是不能不交作业的,上课有问题只要举手示意就可以提问的等。要求学生准备好听课笔记,准备一本相关教辅书籍等。对化学特别有兴趣且学有余力的学生,将会利用周六对其培训。

本学期的主要教学任务是必修1内容,既有基本理论和基本概念的内容,也有元素和化合物等知识,教学中既要重视知识的把握,更应重视科学方法的培养,科学态度的形成。

三、本期教学目标

1、思想教育目标

面向全体学生,坚持全面发展,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审美情趣;通过化学绪言中化学史及第一章化学新能源的学习,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精神与创新意识及辩证唯物主义观点;针对高一新生求知欲望强烈的特点,要逐步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理想,立志为祖国化学化工事业的发展作出新贡献。

2、能力培养目标

通过化学反应及其能量变化、物质的量等量论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的学习,培养学生良好辩证思维能力与逻辑推理能力;通过碱金属、卤素的学习,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基本化学实验技能。

3、知识传授目标

本学期通过有关化学基本概念和元素基础知识的学习,首先让学生掌握物质的量这一基本概念并能灵活运用;其次,通过氧化还原反应、离子反应知识的学习,要让学生牢固掌握化学用语的使用。要通过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碱金属和卤素性质的实验深化对有关元素化合物及化合物性质的理解。

四、教材分析

1、教学重点

(1)基本理论的重点是氧化还反应、离子反应及物质的量等基本概念(特别是物质的量),要注重化学用语的应用,化学计算技能的形成和提高。

(2)元素化合物知识的重点是钠、过氧化钠及氯气的相关性质,氯气的制备,关键是灵活运用有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实验技能为一定量物质的量浓溶液的配制

2、教学难点

(1)氧化还原的基本概念及应用。

(2)物质的量概念的建立及计算。

3、相互联系

本学期是学生从初中进入高中的第一学期,学生需要一段时间的磨合才能适应新的环境,教师要协助班主任逐渐让学生从过分关怀的初中阶段改变过来,以培养学生自己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其次,要较快解决高中课时容量与难度比初中大,教师的教学节奏比初中会快,作业比初中多的现状,以尽快适应高中的学习生活。

五、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

1、坚持按教学计划授课,科学安排教学内容,不随意拓宽教学内容。

教学中注重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培养,课堂中坚持以学生为中心。教师要突出合作者、帮助者、引导者的角色,要尽量通过学生自身的探究活动来寻求问题的解决。

2、认真分析学生学习状况,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运用基本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断提高课堂教学的科学性和实效性。

多与学生谈话,多了解学生对化学教学的意见和建议。

3、加强实验研究,重视实验教学,增加学生动手机会,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把实验作为探究知识、验证知识的重要手段,联系社会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建议学校开放实验室,作为科任教师可协助实验员开展对学生进行实验辅导。

4、积极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进行教学,以延伸课堂教学空间。

每周安排一次进教室答疑,以加强对学生的个别辅导,及时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5、加强平时的复习巩固,加强平时考查,通过随堂复习、单元复习和阶段复习及不同层次的练习等使学生所学知识得以及时巩固和逐步系统化,在能力上得到提高。

不主张以多做练习的方式来提高解题技巧,而是要通过方法与技能的学习提高学生的能力本位,要通过能力培养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6、利用周六积极开展化学课外活动,让对化学有兴趣并学有余力学生进行超前学习,本学期的目标是学完高一第一册教材,并通过辅助练习不断提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7、主张学生至少有一本化学教辅书,以弥补教材习题的不足;

主张学生订一份《中学生化学报》这类的报刊,以扩大自己的知识面;主张每周检查一次学生课堂笔记,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高中化学老师工作计划3一、指导思想

认真学习《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明确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方向,深刻理解课程改革的理念,全面推进课程改革的进行。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为目标,抓好常规教学,夯实基础,不断优化课堂教学的方法和手段,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以及创新思维能力作为教学教研工作的中心任务。

二、现状分析

1、基本情况:

高一年级共有13个班,本学期初进行了文理分班,1、2、3班为文科班,其中3班为重点班。其他为理科班,其中6班为重点班,7、8为市重点班,其余均为普通班。学生已学习了一个学期的高中化学知识,逐渐适应了高中学习的学习,但学生基础比较普遍较差,这第一学期还需要强化基础教学有目的拓展化学知识学习,大量开展习题训练课,以期望能尽早进入高中学习状态。

2、教材分析:

必修2是主要是学习基本化学理论知识,包括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化学反应与能量、有机化合物和化学与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四章内容,第一章元素周期律统领整个高中化学知识,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化学的查找工具,理解掌握元素周期表对学生学好化学至关重要,它是学习化学的基础。第二章是化学反应与能量,属于高中化学的基本理论,理科学生要特别在这里加大学习力度,打好基础,为高二学习选修4模块做好充分准备。第三章有机化合物的学习是学生第一次接触有机物,学好这里将来学习必修5有机化学基础就得心应手了。第四章是是化学学科与自然资源的利用问题,引导学生关注化学,关注人文,关注化学与社会,化学与生活,,激发学生学好化学服务社会的使命感。

通过学习,要使学生达到如下目标:(1)建立基本的化学知识体系,认识更多的生产生活有机材料;(2)探究物质之间的反应,理解结构与性质的关系;(3)了解工业生产及化学反应原理,懂得利用化学知识解释化工生产原理;(4)走进化学实验,体会化学实验思想和方法,注重实验操作的训练。

3、学情分析:

理科班大多数学生有学习化学的兴趣,有较好的学习习惯和一定的学习方法。但学生程度参差不齐,由于高一课时紧,内容多,部分学生初中化学的知识遗忘较严重,理解掌握上差别较大。有极个别学生基础薄弱,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具体工作措施

1、认真做好教学常规,确保教学有效开展

深入备好每节课,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积极认真地做好课前的备课资料的搜集工作。然后,备课组共同研讨确定学案内容,根据班级具体情况适当调整、共享。部分章节内容制作成教学课件后,再根据班级具体情况适当调整、共享。此项工作上课前两至三天完成。认真上好每节课,积极实践新课程理念,把握好课堂,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精心设置习题,合理、分层布置学生作业,书面作业要求全批全改;学生配套教辅不定期抽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及时反馈。精选每章的测验题,与备课组共同出题,并要达到一定的预期效果。对每一次测试要认真分析,总结,为学生确定合理的目标。

2、积极开展实验教学,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积极、认真开展实验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直观理解,有助于培养学生实验能力。依据学校现有实验条件,在保证演示实验绝大部分完成的基础上,适当开展学生分组实验和课后实践。

3、做好综合实践,践行分层教学

(1)成立化学学习兴趣小组,培养特长生学习、探究化学的兴趣和能力。

(2)利用晚自习做好缺差辅导,确保每一个学生学习不掉队,力争高中学业水平测试全面通过。

4、积极参加教研活动,提高教学业务能力

(1)学习化学课程标准,明确新课程的具体要求,利用每周的教研组和备课组活动时间,认真学习新课程教学理念,深入研究教育教学方法。

(2)定时与备课组内的老师进行交流,解决有关问题。每个教学环节、每个教案都能在讨论中确定;与备课组每周进行一次活动,内容包括有关教学进度的安排、疑难问题的分析讨论研究,化学教学的最新动态、化学教学的改革与创新等。

(3)积极参加教学改革工作。要使学生参与到教学的过程中来,更好地提高他们学习的兴趣和学习的积极性,使他们更自主地学习,学会学习的方法。都能积极响应学校教学改革的要求,充分利用网上资源,使用启发式教学,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

高中化学老师工作计划4一、指导思想

认真学习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和《普通高中研究性学习实施建议》,认真学习《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明确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方向,深刻理解课程改革的理念,全面推进课程改革的进行。在教学中贯彻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的课程观。

二、教学要求

1.认真研究当前教育改革发展趋势,转变传统教学观念,注重学生

能力培养,以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综合能力为重点,重视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的教育,寓思想教育与课堂教学之中,促进学生健康发展,深化教育改革。

2.加强教学研究,提高教学质量。

提倡以科研带教学,以教学促科研,使教学工作课题化。教师要努力提高教科研的意识和能力,积极探讨科学合理、适应性强的实验方案,改革课堂教学方法,积极进行研究性学习的探索,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和专业知识水平,开拓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在备课活动中,要把课堂教学改革,德育教育放在首位。

在教学目标、方法、内容的确定、作业的布置与批改、单元的测试与评估、课内外辅导活动中要从有利于培养学生高尚道德情操,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去思考设计。

3.做好调查研究,真正了解高一文、理科学生的实际情况。

要认真研究学法,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加强分类指导,正确处理对不同类学校和不同类学生的`教学要求,注重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在教学中,努力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指导作用,提高教学效率。提倡向40分钟要质量,反对加班加点磨学生的低劣教学方法。

4.注重知识的落实,加强双基教学,加强平时的复习巩固,加强平时考查,通过随堂复习、单元复习和阶段复习及不同层次的练习等使学生所学知识得以及时巩固和逐步系统化,在能力上得到提高。

5.加强实验研究,重视实验教学,注重教师实验基本功培训,倡导改革实验教学模式,增加学生动手机会,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6.要发挥群体优势,发挥教研备课组的作用,依靠集体力量,在共同研究的基础上设计出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

高中化学老师工作计划5一、有计划的安排一学期的教学工作计划:

在开学之初,我高一备课组各成员将充分分析和总结上学期的学生情况,并要求各成员准备制定本学期的具体教学计划和措施。同时,要求成员熟悉教材,并认真做一些习题,达到有所准备和有所储备。新学期开始,我们继续钻研教材和体会新课标的指导精神,并逐步了解、熟悉学生的实际情况,做到备书本、备学生、备实际,制定本学期的教学工作计划。

一个完整完善的工作计划,能保证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和完满完成,所以一定要加以十二分的重视,并要努力做到保质保量完成。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坚持在备课组中发现、了解情况,并及时讨论和解决。

二、积极作好日常的教学工作程序,确保教学工作的有效开展

我高一备课组教师老中青结合,有经验又有热情。按照学校的要求,我们将积极认真地做好课前的备课资料的搜集工作,然后集体备课和个人备课相结合,每次的学生作业、专题训练,要求全批全改,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及时在班上评讲,及时反馈。主要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努力钻研化学课程标准和教材,研究和改进教学方法,加强集体备课小组的作用,互相交流教学经验,集体研讨教材的重点、难点和最佳教学方法。

明确教学过程中值得注意的问题。

2、教学中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和将要经历的社会生活实际出发,帮助学生认识化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关注人类面临的化学相关的社会问题,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参与意识和决策能力。

3、做好课后反思工作,及时总结教学心得和经验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4、重视学生学法的指导,教会学生会学,提高学生学习能力通过以上几项措施,全体高一化学教师,团结合作,完成本学期教学任务。

三、积极开展第二课堂活动,提高学生的化学意识

篇10

1. 评价与新课标理念如何紧密结合?当前,社会对学校、学校对教师、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几乎都还是以学生成绩、升学率为主要标准,不可否认,考试仍然是教、学的导向和指挥棒,这无形中导致教师们在新课标的指导下却又回到了应试教育的评价上。我们知道,应试教育重视扎实有效训练,更多关注教师的“教”,而忽视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参与度,师生缺少个性的张扬。新课程则更多关注学生的个性、兴趣,通过体验、合作探究让学生积极主动地自主建构知识,由于课时有限,探究需要时间,加上选修模块增多,训练时间必然减少,怎样才能保证学生在考试中依然保持优势,除了进一步反思目前的课堂教学,是否也应该从考试方式、目标等角度考虑?

以往的教学绩效以试卷成绩论英雄,平时讲究稳扎稳打,现在讲究能力方法、探究体验,教学内容多了,选择性大了。那么我们的教学绩效如何得到合理的评价?在实施新课程的过程中,教师的负担重、压力大,这是一个事实,班额过大,也是加重教师负担的原因之一。如何把考试、评价与新课标理念紧密结合,体现考试目标和教学评价的多元性,是广大一线教师们困惑和关注的问题之一。

2. 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怎样才能提高?在物理学习过程中,学生不良的学习习惯主要表现在:课堂没有预习、复习的习惯;没有当天及时消化巩固的习惯;遇到困难没有认真思考的习惯;遇到错题没有经常反思的习惯。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实验创新能力普遍较低。在以往小学、初中阶段的学习中,老师、家长管的太多了。尤其初中阶段,为提高重点高中录取率,课堂上教师拼命讲,留白的时间太少,学生没有养成思考习惯,课后已锻炼成做题的机器,甚至有不少学生到了初三已经有厌学情绪。到了高中,自然对自主学习陌生,方法缺失,给时间也不知道怎么学。

曾在全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网上看到一个教师发帖求教:“一个知识点我讲了99次,可学生考试时还是做错了,考试后学生们都又想起来了,这到底是为什么?”我们自己也经常会抱怨:学生 “一听就懂,一看就会,一做就错”。究其原因,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模仿的多,思考的少,被动接受多,主动参与少,知识理解不深,规律运用不活,常常反映在推理、分析、综合的过程中存在逻辑混乱、思维颠倒。

反思高中物理课堂教学,讲授新知识点时为了增加课堂容量,教师往往注重讲,甚至很多演示实验和学生分组实验变成了“只讲不做”或“计算机模拟”,学生缺失了知识获得的参与过程,自主思考的时间太少,思维能力没有得到有效的引导训练,知识建构过程由教师包办代替,导致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下降。难怪学生感觉到物理离生活越来越远,学习兴趣降低。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教师如何才能从一个知识的传播者转变为与学生一起发现物理现象、探寻物理规律、解决实际问题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课堂怎样才能成为学生能自由的想、充分的问、大胆的做、自主的学、平等的交流的乐园?

3. 教学深度如何准确把握?虽然每个学校、每个教师都很重视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的研讨,但在真正教学时,教师普遍有一种“宁愿多讲,不愿少讲;宁愿讲深,不愿讲浅”的心理,这似乎能防止考试出现偏差,但如果大家都是这种心理,“减负”势必会成为一句空话。加上有个别老师缺乏对考试说明的研究或才从高三下来,凭老习惯上课,在新授课中一不小心超纲的高考题就出来了。参加集体备课,经常会听到对同一考点教学深度上的不同理解。比如,前不久参加高一物理集体备课,对考试说明中“有关向心力的计算,只限于向心力是由一条直线上的力合成的情况”这个说明有不同的理解,有的老师认为,类似圆锥摆运动,就可以不讲了;但也有老师认为,教材上有火车拐弯问题,向心力就不在一条直线上,所以圆锥摆问题不能不讲。

为了更准确把握教学深度,教师要注意三个方面:第一,相信权威,不相信习惯。要认真研究考试说明、教材的变化,根据教研室、学科专家等的解读,准确把握教学方向与深度。第二,集体教研,碰撞智慧。扎实进行集体教研,深度讨论,达成共识,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避免教学深度不一的现象。第三,精选练习,避免因题加深。学生做前,教师要先做,对于起始年级难度太大的坚决删除,不作要求的坚决删除,这会在很大程度上缓解高一学生在物理学习上的迅速分化。绝对要避免出现由所选择的教辅资料难度左右教学深度的现象。

4. 该坚守怎样的高中物理课堂教学?在新课程理念下,关于高中物理课堂教学的研讨逐步深入,但在各级各类赛课中,经常会看到以下几种现象,值得反思。

(1)贴标签式的体现“三维目标”的现象。为实现三维目标,一个完整的物理问题在课堂上被人为分割成很多支离破碎、没有思维深度的小问题,学生轮番站起来回答,非常热闹。课堂看似很“活”,但实质也很“乱”,学生少了一次深度参与,多了一份信息混杂中的忙乱适从。更有甚者,为了体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不时来一段无病的“情感教育”,标签痕迹可见一斑。

(2)有了分组讨论、探究,就能体现学生自主学习的现象。不管课程内容需不需要,合不合适,课堂一定要搞几次分组讨论、合作学习或是科学探究,表面上是热热闹闹,全员参与,实际很多时候,搞不清学生在讨论什么,探究到什么程度,教学多了几分随意性和盲目性。 抛弃虚假繁荣,追寻教学效果,让学生“真”学习,“真”讨论,应该成为共同的追求。

(3)教师少说话,学生多说话才能体现新课程理念的现象。为使课堂气氛活跃,课堂上教师都不敢说话了,有些学校还具体规定了教师每节课讲解的时间,似乎让学生说得越多,越能体现新课程的理念。个人认为,应该教师讲解的地方,就是给学生再多讨论的时间,也不一定能得出结果,该教师多讲时就要多讲,该让学生讲时,让学生充分表达,这也许才是正道。

(4)不使用多媒体就体现不了新课程理念的现象。多媒体的滥用,可能导致教师教学能力退化,实验能力下降。长期这样,会使学生产生兴趣缺失,视觉疲劳,思维迟钝。 有的教师上课放课件,感觉在给学生做讲座,甚至离开课件不会上课。实验规律该做实验时就进实验室,微观、天体问题该用多媒体模拟的就用多媒体,重要知识点、公式该板书时就板书,这才是高中物理教学该坚守的。

二、思考与策略

1. 知识与方法。香港《亚洲周刊》曾在题为“中国教育体制应进行改革”一文中谈到:“相当一部分教师除了把学生当作‘考试机器’来操练,已经不知道什么是教育的真正目的。”在这种课程模式下,听讲和习题成为学生最主要的学习方式,提不出问题,不会做研究,创新精神严重缺乏。

在知识不断更新的时代,如何获取新知识远比知识本身重要。有关研究结果显示:一个人的成功,只有15%来自专业知识,而85%则来自态度和能力。从这个角度说,高中物理课程不仅仅是传授物理知识,更为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物理新课标特别强调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让学生参与知识与技能获得的过程,学会学习,其目的就在于此。

在实际教学中,可以通过设置问题情境,让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通过实验、调查、信息搜集与处理、表达与交流等活动,经历探究过程,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获得知识与能力、情感与态度的发展,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唤醒、激活学生的潜能。

如在《电容器的电容》一节的教学中,可以先让学生通过图1体验电容器的充、放电过程,有条件的,还可以借助传感器观察电容器充、放电过程中的i-t图像。在探究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容时,可以将教材中预设的图2演示实验改为学生自主探究,让学生自主发现影响平行板电容器电容的因素,实际教学效果很好。

不能只重视“教什么”,更要重视“如何教”,很多物理概念和规律的形成来自实验探究和生产、生活实际,授之于鱼不如授之于渔。在遵循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下,关注学生的“参与意识”和“问题意识”,注重学生创新精神、物理学习兴趣的培养,让学生自主建构知识,这才是物理课教学的本真。

2. 一步到位与循序渐进。客观地分析高中物理尤其是高一物理教学起点过高,“一步到位”的教学思路是导致学生“高中物理难学”印象形成的重要原因之一。尤其是起始年级的物理教学首先是要正确的引导,让学生顺利实现从初中物理到高中物理的衔接。从直观到抽象,从定性到定量,从标量到矢量,从简单到复杂等都是学生高一物理学习中首先面对的坎。如从初中的速率、路程概念对应到高中的速度、位移概念,面对首次出现的有方向的物理量,学生在理解上有较大困难,再加上高一物理从二力平衡到多力的平衡,从匀速直线运动到匀变速直线运动等都对学生的能力要求提高到一个新的层次。

相对而言,初中物理教材难度小,趣味性浓,所研究的课题一般都直接来自于实验或生产、生活实际,学生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分析、总结、归纳得出物理规律,比较符合初中学生认知规律,而且定量少,定性多,一般比较形象、具体、生动,易于接受;而高中物理教材重视理论上的分析推导,逻辑思维能力要求高,定性讨论减少,定量研究增多,还常常需要运用函数、图象和极值等数学方法来研究解决物理现象和问题,这些都会使学生感到物理抽象难学,因此,高中物理老师在教学中更应注意循序渐进,切忌一步到位。

例如,有的教师在教完《力的分解》后,马上就去讲解大量的静力学问题,甚至去讲动态平衡问题,试想这时学生对合力的几个效果尚难以完全理解,对平行四边形法则的应用还不够熟练,再加上数学中三角函数学习的滞后,学生解决这类问题的困难就可想而知了。这种由于教师的引导方法不当,导致学生一开始就觉得物理如此之难,怎么能怪学生认为物理难学呢?教师不应该把教学目标选择不当的责任完全推向考试,推向参考书,这实际上是站不住脚的,应该多从自身的教学理念以及对教材的把握上找原因。高一物理教师作为高中物理的引路者,要有意识地降低学习的门槛,努力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先将学生引进门,物理学习就成功了一半。

3. 教书匠与研究者。新课程教学呼唤教师从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走向研究者、反思者,也就要求新时期的教师不仅专业学识要较为丰富,而且还善于对教学问题进行研究和反思。

教学反思及其必要性,早在1910 年杜威在他的著作《我们怎样思维》中,就有所体现,他倡导教师进行教学反思。在杜威看来,反思的出发点是对问题、情境、结果等的困惑,经过分析、假设、推理与检验而最终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是否善于对教学问题进行反思,似乎已成为当代衡量优秀教师的标准。教师的反思可以随时进行,比如听公开课或上示范课后的随想,教学过程中的感触、思考或困惑;试卷作业批改后对学生出现的某个错误的反思;学生对你的课堂教学进行评议等。

对教学问题的研究和反思一定来自于日常的实践中。有一次笔者和两位老师一起同题异构上了《实验:测定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这节课,结束后我及时写下如下三点反思:

(1)学生实验时间还偏少。这节课是一堂实验课,但我最终留给学生实验的时间只有不到20分钟,和我预设的还有差别。可能是在一些实验操作的细节讲解上纠缠的时间偏多了一点。应该重点选择伏安法, DIS方法上花的时间还偏多。简单铺垫后就应该把更多时间留给学生动手。对于学生器材的选择和使用强调得还不够多。对学生实验中暴露的问题关注得还偏少了一点。

篇11

优化教学过程和方法是《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中倡导的三维教学目标之一,也是教师在课程教学中值得关注的教学环节。课堂教学过程首先是师生语言表达交际交流的过程,利用好例句进行优化教学,能够在吸引学生英语学习注意力的前提下,拓宽其语言知识视野和思维,有效加深理解感悟。在课堂教学中,巧用例句,能够活跃学生的语言思维,让学生在有趣的例句引导下踊跃发言,增强对语言语法知识的理解感悟和正确使用能力。

1.利用文本相似例句,温故知新。

学生在学习文本例句时,往往会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这是原先学过语言例句在自己大脑中的影响。因此,利用英语课文中的相似例句进行引导教学,能够帮助学生加深理解,增强学习运用的效果。

对文本相似例句的引导,能够让学生的学习思维更为开阔,不仅学到新的知识,还起到复习的作用。这样的例句,能够让英语语言运用规则在不断使用中被学生理解。学生在例句的使用过程中,一方面,能够加深对相关内容的理解感悟,提高表达运用能力,另一方面,能够形成对比学习意识,增强学习运用效果。

在运用文本例句的过程中,可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其积极回忆思考。例如,在讲解《牛津高中英语》Advance with English中的Reading B“The Olympic Games”里的“play a part role in(扮演一部分角色)”时,要求学生尽量回忆以前学过的例句:Geography also plays a part in making dialects.可写在黑板上,并对此例句进行概括。同时,可利用利用多媒体播放John Merriman在耶鲁大学的“欧洲文明”公开课上所提及的“gain,this is just his personal ambivalence about who he was,and his uncertainty about the role that he had in his own family,So,this was a play—acting that was part of his life.”(这也表明他对自己的身份的矛盾,以及自己在家庭中的角色的不确定,所以,这种角色扮演成为他生活的一部分),以吸引学生的学习注意力,帮助学生感受地道的英语语句表达风格和特色。

2.探寻例句共性规律,提高运用能力。

任何语言都是在一定的使用规则基础上形成词汇短语组合。英语学习同样如此,培养学生正确语法使用能力是课程教学的核心组成部分。只有通过对语言规则的深入理解,才能够提高语言表达运用能力。

在使用过程中,可根据例句中的一些共性规则进行优化教学。通过发现例句中具有代表性、对比性和差异性的使用规则,在提高学生语言表达正确率的前提下,更丰富教学内容。首先,应该根据学生的英语理解接受能力水平,选择相应的语言表达例句。其次,例句语言结构应该与课程标准学习要求相似或者略高于此标准,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探究。最后,从代表性的语句中寻找彼此之间的差异,让学生更好地学习探究。

通过一些例句的引导,更好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现彼此之间的差异。例如,在《牛津高中英语》模块六中的Unit1中的Grammar and usage教学中,可在“present tenses”中挑选一般现在时、现在进行时、完成时、过去完成时等四个不同的例句,要求学生从谓语动词的变化概括其中的差异,特别对be动词的变化形式予以总结。学生在相关例句的总结过程中,能够形成一定的理性认知感悟,更利于提高自身的语言组织运用能力。

3.注重例句生动幽默,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

在例句的运用中,依据语言语法知识要求创设一定的语言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感受西方特色的灰色幽默基础上,加深理解感悟。同时,以英语例句的特有表达形式来进行交际交流,更利于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

运用例句的幽默激发学生的主动学习认知思维,更利于学生在和谐的学习环境中有效掌握。例如,在《牛津高中英语》模块七中的Unit1中Grammar and usage的“Prepositional phrases”教学中,笔者用如下的例句:As we all know,Tom is fond of dancing and is good at it.He is capable of dancing in the match and is satisfied with his showing.要求学生从例句中找出相应的介词短语,并建议学生运用绕口令快速朗读,以增强学生的语言认知敏锐感。

总而言之,例句的使用是为了帮助学生加深对英语表达规律及其语句结构结构认识,能在引导过程中不断增强认知体验。例句的引导,不仅能够激活学生语言认知学习思维,还能够营造互相交流的良好教学氛围,更好地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探究和综合运用能力。例句的使用应该在遵循合情合理和拓展延伸的原则的基础上灵活性地运用,以增强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7,(1).

篇12

1、分层教学的意义

(1)近些年,高中学校招生规模逐渐扩大,由此造成学校学生水平参差不齐,在基础素质、学习水平以及心理状况上存在明显差异,如果高中数学教学采取统一灌输的方式往往会导致不同层次的学生难以得到最大的进步,“优生进步小,差生退步大”的现象时有发生;

(2)随着时代的发展,对学生的培养不单单是知识的传授,整体素质显得更为重要,此时分层教学能够很好的兼顾不同层次学生的情感状况、身体状况、知识接受能力状况等。由此可见,分层教学意义重大,已成为新时代高中数学教学中值得重视的话题。

2、分层教学的理论依据

(1)心理学研究依据。研究发现,人对新事物的接纳能力总是有外到内,由浅入深,有抽象到具体,有现象到个体。高中数学教学是老师引导学生对数学知识进行认识的过程,由于不同学生的基础存在差异性,因此老师应该遵循人接受新事物的认识规律,因人而异、因地制宜的进行教学方案的编制。分层教学正印证了这一点,它告诉老师应该把学生的认识过程分为不同的阶段,逐步完成教学任务,使学生能够在老师的正确指引下对知识的认识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2)教育教学理论依据。高中学生在学习能动性、心理状况、智力水平、身体素质以及兴趣爱好等方面存在差异性,在学习数学知识的时候表现各不相同,而且学生的学习习惯也会严重影响接受知识的效果,个别学生在课前预习过程中不能获取更多知识点,而在课堂听课过程中却能反应敏锐,紧跟老师思路,在经过课后逐步练习后,能很好掌握每个知识点;而有的学生通过预习就能熟练掌握知识,此时老师可根据这种实际情况,要求这类学生在课后进行进一步的拓展练习,争取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有更大的进步。因此,高中数学老师应该从大局出发,高瞻远瞩,统筹把握全班同学的状况,指定兼顾所有人的教学方案,因材施教,才能让每个学生在不同的基础上得到新的进步。

3、高中数学分层教学的实现措施

(1)保持师生关系良好。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成功实现分层教学的必要条件。良师益友讲的便是这一关系,教学与学习是一个接触的过程,只有师生关系良好,老师才能真正关心、了解每一位学生的境况,才能和学生共同创造出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学习高中数学的积极性,使得处于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进步;

(2)分层定制教学目标。老师要实现分层教学,首先要大致明确什么学生处于什么层次,这样才能在教学中有的放矢。分层教学,顾名思义就是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分层次的教育,要求老师在教学目标的定制上进行分层,比如可根据学生的知识接受能力、身体状况、基础知识等方面对学生进行三个层次的划分,即优等生A级,中等生B级,待提高生C级,对于处在每个层级的学生,老师必须做到心中有数,才能因材施教。原则上遵循“把握大局,带中间抓两头”,以高中数学教学大纲、考试大纲以及新课标等为基础,根据课本架构以及不同级别学生的接受能力,认真备课,努力实现区别教学,共同进步。对教学目标的定制也可分层:了解;认知;掌握;应用;熟练应用。对于不同层级的学生应针对性的对其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A级学生应达到熟练应用或应用;B级学生应达到掌握或应用;C级学生应达到了解或认知,在此基础上,再制定下一步教学目标,进而取得更大进步。

(3)学生的课前预习应分层。高中生在经过了多年的教育之后,已具备了自我学习、自我理解的能力,老师在教学中可向学生提出课前预习的要求,明确课前预习要等到的目标,此时老师应详细交接预习方法,帮助学生提高自学能力。对待不同层级的学生制定不同的课前预习目标,例如对待C级学生,要求阅读即将学习的章节,对新知识有一个大概了解,尝试完成课后练习题,遇到不懂的题目或知识点应及时向老师或周围同学请教,甚至可以做出标记等待课堂老师讲解;对待B级学生,应要求他们能看懂课本,对例题能自行推演、论证,并在此基础上完成课后练习题,中间遇到困难,应自行认真翻看课本解决问题;对待A级学生,应要求其全面了解课本,对课本中的例题、知识点、课后练习题等熟练解答,并在此基础上完成相应的延伸试题,争取从理论以及实操试题中对知识完全消化。通过这样分层次的要求,使得不同阶段的学生都能得到进步。

(4)课堂教学应分层。高中数学教学中,老师应根据每章的知识特点和学生掌握的实际情况对课本设置悬念,巧妙的引入新的数学知识点。新知识引入后,应对即将教学的数学内容进行清晰的分层和详细的说明,保证不同级别的学生都能很好的理解。制定课堂教学方案时,必须分层设计,以B级学生为立足点,统筹兼顾两头,活跃课堂气氛,调整教学态度,使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积极投身到知识的学习当中。此时,每个学生都能很好的确定自己的位置,找准自己努力的方向,对号入座,集中精力主攻自己想要达到的目标

总结:

新时代下,知识已成为武装头脑的有力武器,老师是灌输知识的园丁,因此,对老师教学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老师在教学中应清晰的认识到学生之间的差异性,制定分层的教学方案和计划,最大程度上缩短各个层级学生之间的学习差距;同时,老师应在教学中认识到不同层次学生的自身优势,因材施教,制定最适合他们的教学方案,力争为每个学生提供更加有力的跳板,进一步发扬他们自身的长处与特长,实现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

参考文献: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