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学习经验总结范文

时间:2023-02-27 11:10:43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高三学习经验总结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高三学习经验总结

篇1

开发校本复习材料,组长组织有效分工细致,老师们认真完成,尤其是疫情期间精工合作,共克时艰; 充分吸取往届经验,并研究高考最新动向,合理订制复习进度,调整复习重难点,例如数列和概率统计的复习;

二.仔细研究考试大纲,了解高考新动向

《考试大纲》对高三备考的参考价值,它是高考的导航灯和牵引线,给我们明确了考试的范畴和重心,备课组进行集体研读,每位老师对大纲内容至少有整体的把握,以及“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学科素养”“核心价值”四层考察内容的研究。

三.认真做好三轮复习的合理规划

在高三的复习中,我们主要进行了三轮的复习。第一轮复习主要是夯实基础,有讲有评,重视基础知识的整合,将高中阶段所学的数学基础知识进行了系统地整理,有机的串联,构建成知识网络。主要是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的应用和常规的解题方法和技巧。第二轮复习:在疫情期间,我们针对高考 “在知识交汇处命题”的特点,对重点的能得分的章节进行适当的小专题综合,建立知识的跨章节联系,狠抓学生的练和错题讲评,落实到每位学生,同时也是对第一轮复习的巩固提高!限于学生的实际水平,专题的综合度较小、难度也不大,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三轮复习:疫情后回到学校,主要是查漏补缺,对二轮的分模块专题又进行了一遍专题强化,拔尖促高,进一步加强对重点知识和重要概念的理解和掌握。

四.重点模块循环重现,单项训练与综合训练相互交替

因为高考数学复习的知识既有系统性特点,又有独立性特点,在第一轮复习各知识点得到巩固后,数学知识网络基本上建立起来了,但第一轮复习前后横跨的时间很长,就会出现学习后面忘记前面的情况,而模块知识循环重现则能够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因此在二轮复习每个模块的同时,布置一些其他综合试题给学生留作业做练习,一般不多,同时,我们还进行了每周一次的综合测试,发现问题,及时纠正。且在进行三轮复习之前,我们针对二轮期间易错点,重难点进行里又一次的补漏筛查,使学生又巩固复习一遍,效果良好。

五.重视小题的限时训练,加强解答题的得分能力

要让成绩上去就一定得小题分上去,所以我们在小题的限时训练方面从三轮后期开始狠抓,基本上是每天一次限时练,每次训练的题目都按照高考的要求,训练的时间是一节课,每次练完以后我们都会及时而详细的讲评。同时,对客观题解题方法和技巧进行了专门训练。在第三轮复习中,我们还特别向学生强调解答题的答题要求,就是常说的容易题争取不丢分(规范表达少跳步);中等题争取少丢分(得分点不能省);难题争取多拿分(知道一点写一点,不知道也要写一点);克服“会而不对,对而不全”的问题。对于学生做的每一个解答题都按照考试评分标准给分,让学生了解解答题怎样去得分。

六.加强学法和解题技巧的指导,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

整个复习过程中,我们一直注意学生的学法指导,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

(1)要求学生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提高阅读能力。审题是解题的关键,数学题是由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和图形语言构成的,拿到题要“宁停三分,不抢一秒”,要在已有知识和解题经验的基础上,逐字逐句的仔细审题,细心推敲,将隐含条件转化为明显条件,有时须联系题设和结论,寻找突破口,从而形成解题思路。

(2)要求学生养成解后反思,归纳总结的习惯,提高分析和概括问题的能力。解完题后,要不失时机地回顾下列问题,如何分析、联想、探索出解题途径的?问题获得解决的关键是什么?通过解题后的回顾和反思,就有利于发现解题的关键所在,并从中提炼出数学思想和方法,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要求学生养成纠错订正的习惯,提高自我评判能力。对做错的题要反复琢磨,寻找错因,写出心得,进行更正,日积月累,反复查看。不少问题就会豁然开朗,避免以后犯同样的错位。

2022年高考备考建议

1.回归课本。课本是根基,在进行复习时,要回归课本,发挥课本例题或习题的作用,注重基础,抓牢基础,充分利用课本弄清问题的来龙去脉,对知识追根溯源。

2.从今年高考题来看命题者依然坚守“重视通性通法,淡化技巧”.因此高考数学备考不宜过难过偏,要多从归纳解题通法的角度去进行教学备考。

3.从2021年学生答题情况来看,大部分考生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掌握较好,存在主要问题有:第16,21题。在考前复习时,我们讲过类似的题目,所以说学生大部分是有思路的,但是最后结果往往没算出来。计算能力较薄弱,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重视探究运算技巧和熟练程度。

4.要充分利用高三的各种形式的考试和练习,优化答题策略、思考答题技巧,培养好的答题习惯和书写习惯。

5. 及早强调和要求答题规范,后期很难改变;

6.科学安排专题练习和综合练习,针对性、实用性强

7.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根据班级情况适当拓展;加强数学练习,丰富练习类型,试卷的风格要有变化、多样,出题人的想法往往与众不同

8.适当增加限时训练,注意提醒学生在平时做题中培养认真细心的好习惯。

9.加强尖子生间的相互交流和沟通。

篇2

历年重庆市高考题中的完形填空题都占有很大的比列――20个小题、30分,然而学生的得分率却很低,甚至不少的学生不知道如何去做题、审题、破题。很多学生看到完形填空题就头痛,选题时乱做一气,得分率很低,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笔者认为是因为学生不知道做题时的思路、方法及策略才会导致做题时的毫无头绪。下面笔者就多年的教学经验总结和带领学生实战的一些具体实例来谈谈如何克服上述障碍,希望对一线高三英语教师和高三学生有所帮助和启发。

一、顺势承接法

完形填空的某些空白前,有时会出现或多或少的设空依据,就是所谓的“伏笔”或者“铺垫”。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利用这些伏笔或铺垫,在上下文中顺势进行判断和推测,心中往往就能预想到答案,并且在阅读过程中对预想的答案不断地进行修正。

例如:(2010北京卷)

二、逆向推导法

完形填空题的选项往往需要考生根据文章下文提供的暗示进行判断和确定,这就需要考生想办法在下文中找出这些依据或者暗示,从后往前推导。此处即是我们常常说的“瞻前顾后”中的“顾后”。

例如:(2010重庆卷)

三、逻辑关系法

完形填空中的每一个空格并非孤立存在的,文章的段与段,句与句之间通常具有一定的语义关系,命题者必须通过上下文给出某种线索来保证空格所填答案的唯一性,而这一线索即是上下文乃至全文的逻辑关系。文章的逻辑关系有列举、因果、让步、对照、递进、目的、条件等,命题者往往借助连词或介词短语来设置选项。因此,在平时学习时就应该熟练掌握相关连词及介词短语所表示的逻辑关系,如并列关系、转折关系、递进关系、因果关系等等。平时做好了这项功课,那么在做题时了解全文的人物、时间、地点等信息之后,再分析句子与句子之间的关系,段落与段落之间的关系,然后对句子之间和段落之间的逻辑关联较强的题做认真推敲、甄别、筛选和抉择,就能够大大提高得分率。

例如:(2010辽宁卷)

四、词语搭配法

完形填空经常在文章中考查词语的搭配,主要考查动词与名词,名词、动词形容词与介词之间的搭配。掌握单词的固定搭配是解好完形填空题的重要手段。

例如:(2009全国Ⅱ)

此外,还有呼应对照法等。这些都需要在平时的教学和实际的高考习题训练中去体会、摸索、思考和积累。同时要加之以训练方能够有所提高,完形填空题就是一个整体,要做好它,必须要有全局观念,全盘兼顾才行,决不可只看一方面而瞎乱猜题、押题。用一句话来概括,做好完形填空题就要做到“上溜溜,下溜溜;左溜溜,右溜溜”――上下文要兼顾才能真正做好完形填空题。

【参考文献】

篇3

一、需要重视的六个问题

1.重视检测和重复

落实就是硬道理。帮助学生补漏洞效果如何的最好方式就是进行检测,多次检测没有问题了,就说明学生的这个知识点就过关了。补漏洞也不是一次、两次就能解决,需要一定的重复,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有足够的耐心。

2.重视查漏补缺

学生如何找自己学科上的漏洞呢?主要就是要在预习时找漏洞。上课学生的学习目标明确,注意力才会集中,听课效率才会高。除了预习,做题也是一种很好的找漏洞的方式。考试后,教师逐题分析错题、失分原因――找漏洞;制定切实有效的改进措施――想办法;有针对性地加强专项训练――补漏洞。有时“亡羊补牢”已经晚了,我们更应该“未雨绸缪”。每天把学习上的问题记录下来并解决落实好。考前的模拟测试,也是一个好办法。

3.重视积累经验

备忘录主要用途是记录问题,包括作业或试卷中不会做的题目、做错的题目,重要的句子、公式、定理等知识点。它还可以当做笔记本,写学习心得、经验总结,记录一些解题灵感和想法。

4.重视反思总结

题目千千万,我们是做不完的。做题的是为了掌握、巩固知识点,如果已经掌握了,就没有必要再做了。学生应该把时间放在补漏洞上,预习也要引起高度重视。

第五步是要“亡羊补牢”,更要“未雨绸缪”

对于学生错误的习题,个别学生听教师讲评一遍,将答案更正之后就完事,这种做法比较消极。从哪里倒下就在哪里爬起来,“错题是个宝,天天少不了,每天都在找,积累为大考。”这就要求学生反思三点,一是问题到底出在哪里,二是产生错误的根本原因,三是如何做才能避免下次犯同样的错误。如果充分利用每道错题暴露出来的问题并加以复习巩固,还怕成绩不能提高吗?

5.重视一题多解

反思一题多解,领会发散思想。通过同种解法的展开、比较、反思,能促进知识迁移,并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效果。能提高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和广阔性。反思多题归一,感悟学科模型建立的重要性。从而提高了高三学生的复习效率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6.重视针对训练

针对前面的漏洞,热点知识、主干知识反复训练、滚动训练、针对性训练和考试,强化“过手”:“五必”到位。评讲必互动,有发必收,有收必批,有批必评,有评必补;凡练必讲,凡练必选,凡选必精。切实提高训练质量和效度。

二、需要避免的六个方面

在做好前面的工作的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还要避免这几个问题:

1.定位不准,急功近利。想在短时内迅速地将能力提高到想像的高度,用难度、综合度很高的题目狂轰滥炸。

2.面面俱到,一味求全。然而学科内容多,考试范围广,“求全”、“求保险”的复习思路,似乎面面俱到,但实际上只能是浅尝辄止,最后什么都不能落实。

3.重覆盖面广,轻重点主干。

4.重强化训练,忽视思考。

篇4

在高考中,英语阅读和写作是高考考查的范围,英语阅读和写作能力也是学生终生受用的语言运用能力,近年的高考中测试学生英语阅读和写作能力的题目分值较大,英语阅读和写作教学有效性的研究越来越得到英语教育者的广泛重视。英语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随着社会生活的信息化和经济活动的全球化,英语是21世纪公民的基本素质,是他们进行学习、工作和交往的重要工具。随着惠州市经济和文化的快速发展,市政府近年来推出加快惠州市发展的宏观策略,如打好文化教育和旅游两张牌。惠州是“全国文明城市”,地方文化资源较为丰厚,目前,惠州市还没有系统的地方风情英语方面的宣传资料。因此,这是一项值得我们探讨的重要课题。

二、课题的理论依据

理论依据是《英语课程标准》:《标准》指出――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任务是: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帮助学生了解世界和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拓展视野,培养爱国主义精神,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并且基本理念中第六点中提出:开发课程资源,拓展学用渠道。要求力求合理利用和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给学生提供贴近学生实际,贴近生活,贴近时代的内容健康和丰富的教学资源。

三、课题的界定与研究目标

1. 界定:课题《高中英语读写校本课程开发的研究》,旨在对学生的英语学习进行恰当地补充,如文化背景知识,英语新闻,英语美文阅读与欣赏等等。促进教学,激发兴趣。但在平时的教学中,我校教师对阅读教学策略(如阅读的背景激活策略)和模式、写作教学策略和模式掌握并不系统。学生对此也了解很少,影响阅读和写作。因此,迫切需要根据《英语课程标准》开发出适合高中英语读写教学的校本课程。

2. 研究目标:根据每个学生的个性差异,有效地指导英语阅读和写作的技巧和策略,激发学生的英语阅读和写作的兴趣,调动不同层次学生英语阅读和写作的热情,将学生的自主学习与教师的导学结合起来,将选拔、甄别式评价与教师指导性评价、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结合起来,最终形成经验和资料。

四、课题研究的对象及步骤、方法

(一)实验对象

全校高中30个班,高一至高三年级各10个班。高中三个年级实验班承担时文赏析的任务。高一年级、高二年级主要承担“写心集”、“惠州家乡的故事”高二、三年级主要承担“高中英语阅读、写作技巧和策略”的研究任务。周期三年。

(二)研究步骤:分五个阶段

本课题实验划分五个阶段:

(l)准备与验证阶段:(2013年9月-2014年2月):开题报告,制定实验计划,课题组人员分工,搜集资料,进行验证性实验;(2)实验探索与推广阶段:(2014年3月-2015年2月):查阅相关资料,完成调查研究,开展实验研究,提出改良方案,付诸实践以验证,扩大实验范围;(3)中期检查阶段:(2015年3月-2015年4月): 根据前期的实验情况作阶段性总结,撰写中期报告,交流阶段研究情况,反思研究现状,总结阶段成果、经验和存在问题,商讨下一步工作思路;(4)创新与升华阶段:(2015年5月-2016年2月):后期总结,收集整理研究资料,初步形成论文、作品集;(5)总结与验收阶段 :(2016年3月-2016年7月): 撰写结题报告 聘请专家评审结题。

(三)研究方法

(1)文献法;(2)资料收集法;(3)问卷调查法 (4)行动研究法

具体操作如下:考虑到高一到高三学生的年龄差异、能力水平的不同,因而选择高一年级、高二年级主要承担“写心集”、“惠州家乡的故事”高二、三年级主要承担“高中英语阅读、写作技巧和策略”的研究任务。

1. 每年新生进校的第一节课便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其中包括如何记忆和扩充单词、如何利用课外时间进行自主阅读训练等,阅读方法和策略指导贯穿于各年级教学的始终。

2. 形成限时阅读教学模式,每周保证给予各年级学生适量的40分钟左右的限时阅读训练。高三每星期做限时阅读训练4-5份,基础年级每星期2-3份,有条件的班级利用课堂时间完成,没有条件的作为课外作业。

3. 教师命题与学生自主作文相结合,高三年级确保每周一次书面表达练习,基础年级每两周一次。教师加大面批的覆盖面和频率,重点讲评不同体裁文章的写作特点,归纳常用句型,通过督查和面批作文,使学生掌握英语写作技巧,形成适合自己的相应的写作策略,从而保证方法指导到位和训练效果。

4. 定期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到民间采风,撰写英语“惠州家乡的故事”,优秀学生日记、周记、随笔、家乡的故事、Project作品可在“惠州家乡的故事”网站上交流,以激发学生英文写作的热情,增强学生用英语做事的能力,以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情怀。

5. 精选时效性强、趣味性强的不同文化背景的美文作阅读技巧的指导和文章点评,使学生了解不同文章的文体特点,掌握相应的阅读技巧、养成阅读英语报刊、杂志的习惯。同时,让学生更好地了解英语国家及世界各国的文化习俗和风土人情,培养人文精神和跨文化意识。

篇5

1.2初二:由于他们整体基础不好,我上课上得很慢,但是基础差的学生不用心学习,基础好的学生又觉得太简单,对他们两方的提升并不大。

1.3初三:他们是即将面临中考的学生,本来应更多地教会他们如何拿高分,但因为同学英语基础差距太大,我用了大部分时间给他们打基础,后来的考试分析及技巧的讲述略显仓促,不太完整。

1.4高三:这部分学生基础实在比我想象的要薄弱很多,一来让我的教学进度大大放慢,教学任务难以完成;二来讲课难度也大大降低,甚至不断给他们重复初中的内容。如此一来,补课对于高考的功效就小了不少。

2经验总结

2.1六年级:老师的精力有限,有时确实不能很好地顾及到每一位学生,但自走上三尺讲台的那一刻起,便有责任向教室里的每一位学生传授知识,学生的吸收能力不一样,课上当然要关注大部分学生,但课下老师就应多照顾学习吃力的学生,他们大多数比较内向和敏感,把这部分孩子带动起来了才一定程度上体现出老师的责任心。

2.2初二:对于一个班的同学水平相差太大的情况下,不妨上些难度适中的内容,其实20天难以梳理完初一、初二的知识,关键在于提升他们的学习兴趣和信心。

2.3初三:对于初三学生,确实应以中考为主,但其实打基础的过程是可以和中考对接的,因为中考英语考试内容本来就相对基础,若能以考试体系为纲要,插入基础知识的讲解,可能复习体系能更加完整、有效。

2.4高三:如果在短时间内想要给高三学生快速提升英语,可能性不大,其实对于离高考只有100多天的他们来说,进行积极心理暗示和正确的方法引导更为重要,因此,上课过程中不应只注重知识的讲解,而忽视这些关键的隐性因素。

3感悟

3.1实践是社会上的一堂课:在这个寒冷的冬天,我选择参加了未来星的寒假补习班,在这31天中,我过的十分充实。在此次实践过程中我学到在书本中学不到的知识,它让我开阔视野、了解社会、深入生活、回味无穷,也对自己一直十分想了解教育技巧及心理有了更进一步的深入。社会实践作为广大青年学生接触社会、了解国情、服务大众的重要形式,对于青年学生的成长、成才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这次假期实践我以“善用知识,增加社会经验,提高实践能力,丰富假期生活”为宗旨,利用假期参加有意义的社会实践活动,接触社会,了解社会,从社会实践中检验自我。

篇6

中等职业学校在为社会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同时,也根据社会对职业学校人才培养的不同要求,为具备一定条件的学生创造接受更高教育的机会,升入高等职业院校继续学习深造。

但对于文化基础相对薄弱的职业中学学生,进入高三时,由于高一高二所学的知识基础不扎实,所以在高三年级的数学复习关系到学生对知识的复苏、提升,对复习方法和解题技巧的总结,能有助于学生在复习的过程中少走弯路。系统总结多年一线高三教学经验及对学生深入细致的了解,针对高三的一轮复习,具体经验策略如下:

把握复习的方向,有针对性地复习

1.以《考试大纲》为导向,把握考试的方向

2014年公布的江苏对口单招《数学考试大纲》从命题原则、考试内容及要求、考试形式及试卷结构、典型题型示例、试卷可提供的公式等五个方面为对口单招的数学复习指明了方向。同时,从近几年的对口高考题来看,对口高考命题组是严格按照《考试大纲》的要求进行命题的。鉴于此,我们更应该深入研究《考试大纲》,吃透《考试大纲》的思想,抓准每一个知识点的考试要求,做到基本内容简单讲,常见内容发散讲,重点内容反复讲。

以《考试大纲》为导向还要注意对知识点的删减及难易度的改变。对于删减的知识点,在可不涉及解题技巧方面的,删除处理。如立体几何中的两条异面直线间的距离,在新教材中已经不涉及此知识点,新《考试大纲》也无关于此知识点的表述,因为此处知识只是一个独立的知识点,对其它题目不会产生任何影响,直接删除不讲了。对于均值定理,在老教材和老考纲均有说明,但是在新考纲中已经没有这个要求了,而新教材中,此知识点打了*号,所以我们在复习时也将它拿出来复习了,但是只是针对两个数之间使用均值定理,不再对其在解不等式方面再作过多的挖掘和加深。对于立体几何中的点到平面的距离,虽然教材也无此方面的内容,但是这个知识点在求几何体的体积方面其实有体现,加之此知识点其实很易懂,所以我们在复习时,只是让学生知道的这个距离出和点到直线的距离一样,与垂直有关,而垂直之后,就和直线与平面的垂直关系有关系了。所以,对于对知识点的再处理,是我们在高三复习中必须做好的一件重要的工作。

2.以教材为导向,细化对知识点的复习

2011年开始使用的新教材,对知识点的阐述更科学、更直观、更易懂。在我们复习的过程中,我们应该以相应的题目来支撑来阐述,选取适当的练习题,以及对练习题的讲解分析,对学生对知识点的把握非常重要。这一点,需要教师的教学经验,教学水平和教学态度。

从了解学生入手,

多方面促进学生的复习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对其学习态度和学习效果的影响至关重要。因此,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心甘情愿”跟在老师后面学习和让学生“迫于压力”跟在老师后面学习的复习效果是大大不同的。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能较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1.明确学习的重要性,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数学在对口高考的文化400分中占150分,同时又是一门极容易产生分数差距的学科。为了提高学生的意识,笔者在一轮的每次练习和考试中,和每一个考试不理想的学生分析得失分的原因,分析数学分数对文化总分的影响,让学生意识到产生差距的根源,意识到自己和别人产生差距的最主要原因是数学成绩。

2.让学生明白数学与其它学科之间相辅相成的关系

文科班的学生普遍怕数学,但是,通过调研曾任教的文科班级的学生在保证其它学科不下降的基础上数学超过理科班的经验总结,要想让文科班的学生学好数学也不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很多人总认为文科班的学生只会死记硬背,但当你真正和教语文、英语、文科专业的老师多交流后你会深刻领会到理解在“背”的方面所起的作用,没有理解的背是不能长远的背,而数学,众所周知的最主要是“理解”。在教文科班的时候,老师经常给学生们心理暗示,让她们明天能将语文英语及各科所谓“背”的科目学好,肯定原因不能只仅仅是“背”而已,自己更关键地是理解的背,因为理解了,我“背”得更牢固了。比如在给她们讲一道她们认为不会的题目时,老师会带她们读题目,然后问她们从语文的角度看,读题中发现了什么?这道题怎样理解题目意思呢?哪些字词是需要特别注意的?哪个句子说明了哪个知识点?等她们懂后再暗示“语文理解能力这么好的我,怎么可能学不好同样需要理解能力的数学呢?”,然后学生总在“我文科好,我数学也能学得很好”的心理暗示下,对怕得要死的数学再也不怕。

在我们的实际教学中,其实也只是少数几个理科班的学生数学成绩不是很理想,开始也觉得特别头疼也觉得不可思议,因为不能再暗示他“我语文好,我对数学的理解会更强”,因为他们往往语文不好。后来通过实践解决了这个问题。在数学的教学中,不要吝啬表扬专业老师的勤奋,让学生好好对待专业的300分,它是数学150分的两倍,但是,作为理科班的孩子,请大家分析数学和我们的专业理论之间相辅相成的关系,适当的时候,把数学知识在专业理论中的应用娓娓道来,数学知识在专业学科中的应用很多,这样,让学生在“为了能得到更多的专业分,我要学好数学这门重要的课程”,此时,数学已经不是150分的满分了,是450分的满分。

3.对学生施行爱的教育

说爱的教育,很多人往往会片面地认为只是关心学生的身体和生活,不体罚学生。当然,作为教师,我们都应该对学生具有最起码的爱心,但是在这里更想说的爱,是爱学生的学习。有人说“我们的学生太不容易了,虽然有的学生学习很不理想,但是在课堂上,他至少能坐在那儿45分钟,就冲这45分钟,我认为他们都是非常了不起的”,在这里,老师想说的是,作为辛辛苦苦“熬”到高三的学生来说,不想学,他何必再坐进高三课堂呢?所以,本着比学生更爱他们学习的精神爱着学生们的学习。曾经有几位偏激的老师,在学生不能学好或者不能及时完成作业的时候选择“整”学生,让他们做不好就罚抄之类的。经过观察研究发现,这样做的效果往往适得其反。学生未完成任务被拉到别的地方罚做,虽然老师坚持不懈地罚了学生很多,但是没有成效,最后老师自己放弃坚持不懈了。原来,有几位老师为了惩罚学生,让学生停掉其它学科的课,这样做固然是惩罚了学生,但更易引起学生的反感,结果反而惩罚了自己。学生不能及时完成任务,老师也会生气也会罚,但绝对有度,找学生谈话也绝对不占用别的学科的学习时间,到了上课的时间肯定会让学生回去上课,老师坚持不懈的是,会在下一个空的时间再去找,不行就再下一个时间,并且明确告诉学生,之所以一直找,是因为他们没能完成我的任务我很生气,但是又不想放弃他们,之所以不利用其他老师的上课时间更是不希望因为我的学科让他们漏了其它学科的课堂。我们认为这是爱的体现,也可能是很多人不能理解的爱。试想一下,多几次之后,学生还不能理解老师的良苦用心吗?惩罚学生的最高境界是让学生自己理解是为学生好而惩罚,让他们觉得再不学好你的这门学科就对不起自己了。

从理顺数学知识出发,让学生全面掌握考点知识

1.梳理好教材的每一个知识点,不遗漏

一轮复习讲究的是全面,在知识点的复习上要做到不遗漏。学校推行“任务单导学”教学模式,在主备老师备每一节课的任务单时,都要求将知识点以填空题的形式呈现,再辅以相应的练习题。同时,要求学生先阅读课本相应内容,合上课本后再完成知识点填空及基础题的解答,很多时候,老师的做法是将知识点以基础练习题为载体的形式呈现。比如说在复习对数函数的单调性时,老师设计了两道比较大小的题目(1)log22和(1)log24;(2)log■2和log■4,这样的题目有利于学生对易混淆知识点的区分和理解。

2.注意课堂教学的变式训练及知识方法的总结

课堂上之所以要强调变式训练的目的不是让学生又多做了一道题目,而是让学生体会到变中的不变,变式要有方向有度地变。课堂上的变式,还应该在变式后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找出不变的地方。有时候有的题目的变式只是说法的改变,但有的时候会牵涉到方法的总结。如关于构造法求数列的项的问题,老师在课堂上设计了如下一系列的小题目:

(1)已知a1=1,an+1=an+2求an;

(2)已知a1=1,an+1=an・2求an;

(3)已知a1=1,an+1=3an+2求an;

(4)已知a1=1,an+1=3an+2n求an;

篇7

高中学习是一个系统的过程,高考是选拔人才的考试,正所谓,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拼,它不像初中的课程,可以凭借小聪明在考试前突击一下就把成绩提上去,对于难度更大、覆盖面更广的高中学习内容来说,计划、预习、听课、复习、作业、笔记、考试、总结等等都是必不可少的环节。不但这样,还有一些习惯性的做法需要培养,高中生应当尽早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按部就班地跟着课程进度学习。

首先要尽早进入高三总复习的状态,一般除了选考内容等少数教学内容外,新课一般都完成了,这时班主任要做好学生的思想总动员,在第一周的班会课上指引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在最近两三天内制定自己的高考复习计划,高考的目标,目标最好有一点层次性,例如最高目标和最低目标,免得以后有挫折感,打击自己的信心。

积极创设学习氛围,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事情做,这个时候,卫生、纪律等等要自觉做好,不要再花更多时间去解决这些矛盾。班级的布置要有感染性,包括班训,名人名言,纪律要求。晚自习一定保持安静,自觉完成课程作业。

下面就高三学生在复习备考中要注意的一些细节进行探讨分析,以有限的时间做尽可能多的事情,提高复习的有效性。

一、培养自学的能力

高中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自学能力,但自学对学生来说,相对要花费较多的时间跟精力,所以学生往往不注重自学。自学是人生中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就学习过程而言,教师只是个引路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习中的大量问题,只要靠自己去解决,特别是课堂上一时无法掌握的问题,要求学生课后花时间靠自学去解决的。阅读是自学的主要形式,通过阅读教科书,可以独立领会知识,把握概念的本质,理解教材,内化知识,形成能力。第一遍阅读教材要细读,放慢速度,并用笔把要点划起来;再次阅读可以加快速度,重点在知识点上。高三复习中,当遇到遗忘的知识点时,要马上回到书本,马上自学解决,不拖延。目前我国的高考对考生的自学能力也有较高的要求。

二、做好课前预习

很多同学往往只注重课堂上的认真听讲,课后独立完成作业,忽视课前的预习,可能有同学觉得时间不够,但我觉得更主要的是,同学们没有养成课前预习的习惯,所以自然就不会认识到预习的重要性。课前预习也是培养自学能力的过程,把握学习的主动性、独立性,减少对老师的依赖性。预习过后,听课的时候就是相当于第二次学习,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识记;预习过后,对重难点做到心中有数,扫除课堂上的学习障碍,合理分配时间提高课堂的效率。

三、课堂认真听讲

课堂认真听讲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大家都知道这个中道理。课堂上,老师把书本知识高度浓缩了,把最精华的部分展现给同学们,对重点的掌握,对难点的化解,是老师课堂上最重要的讲解内容。但实际上有相当多的学生认为,上课听不听没有多大关系,老师不是提倡自学嘛,没有听的自己课后通过自学补上。抱有这种想法的同学,其实在为自己的懒散找借口,听课时往往不求甚解,或者稍遇听课障碍就不想听了。结果浪费了课堂上的宝贵时间,增加了课下的学习负担,这也是很多同学学习负担重的重要原因。

集中注意力听课是非常重要的,心理学告诉我们,注意时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它是心理过程的动力特征。注意的指向性,可使人的心理活动在每一瞬间都能有选择的反映事物;注意的集中性,可使事物在人脑中获得清晰和深刻的反映。正因为注意拥有指向性和集中性俩个重要特征,所以注意具有选择、保持以及对活动的调节和监督的功能。上课的时候,要边听边思考,快速的做好笔记,把老师在讲课时运用的思维形式、思维规律、思维方法理解清楚,向老师学习如何科学的思考问题,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知识的领会进入更高的境界。

四、做到及时复习

根据心理学中的遗忘曲线,识记后的两三天,遗忘速度最快,然后逐步缓慢下来,因此,对刚学过的知识,应及时复习。及时复习的优点在于可加深和巩固对学习内容的理解,防止在学习后发生急速遗忘。切忌在学习之后很久才去复习,这样,所学知识差不多遗忘殆尽,就相当于重新学习,将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温故可以知新,通过复习旧知识,可以获得新的收获。这里的新的收获可能是对知识的新的体会,或与其他知识的融会贯通等,知识形成了系统化,对知识的掌握达到一个新的水平、更高的境界。

五、独立完成作业

做作业是为了检查学习的效果,经过预习、上课、课后复习,知识究竟有没有掌握,会不会应用知识解决问题,应用到什么程度,这些学习效果问题,凭自我感觉是不准确的,这也是有相当多的同学反映,课堂上老师讲的时候都听得懂,当自己独立去做的时候就不会了。真正懂没懂,记住没记住,会不会应用,要在做作业时通过对知识的应用才能做到检验。做作业可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事实上,不少同学正是通过做作业,把容易混淆的概念区别开来,对事物之间的关系了解的更清楚,公式的变换更灵活。做作业促进了知识的消化过程,使知识的掌握进入到应用的高级阶段;做作业可以提高思维能力,对做作业中出现的问题,就会引起积极的思考,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仅使新学的知识得到了应用,而且思维得到了锻炼,使思维能力在解答问题的过程中,迅速得到提高;做作业可以为复习积累资料,作业题一般都是经过精选的,有很强的代表性、典型性。有些同学有建立错题集的习惯,这样就可以在复习的时候当作参考资料,避免再次犯同样的错误。

六、练后需要反思

在读书和学习的过程中,尤其是复习备考过程中,每个同学都进行过强度较大的练习,但做完题目并非大功告成,重要的在于将知识引申、扩展、深化,因此,反思是解题之后的重要环节。习题做完之后,做对了,要总结解决这类型的题目的一般方法,甚至思考还有没有其他的解决方法;做错了,要反思,为什么做错,错在哪里,吃一堑,长一智,不断完善自己。

七、积极自信的应考

高三的各类考试明显增多,小测、每周一练、单元考试、月考、期考、市检、省检等等,让同学们眼花缭乱,显得力不从心。但从学生的角度讲,考试就是对自己的一次检查,考试的结果直接关系到对自己的评价,关系到自己的切身利益。从老师的角度讲,老师为了检查教和学的近期效果,以便对教学进行及时的调整,为了推动学生的系统复习,提高学生自学能力,也把考试作为学校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学校一般在大型考试前进行一定的动员,考试前讲考试要求,布置考场,安排监考老师等等,形成一定的紧张气氛。

但为什么有很多的同学在考试的时候考不出应有的水平呢?这主要涉及到临考的准备,考场的发挥等,总括起来最主要有三个因素:一是学习因素,即智力水平;二是心理因素,即情绪、意志等状况;三是考试方法因素,即会不会应考的问题。

那应该如何应考呢?首先,对参加考试要有一种积极的态度,不要给自己施加压力,,临考前,不要去想考试成败会给自己带来什么后果,尤其不夸大考试成败的影响,对自己的期望要实事求是。其次,考试前要注意劳逸结合,特别是要休息好,要有饱满的精神状态。再次,就是在考试过程中,注意答题的顺序,按先易后难的顺序答题,了解整张试卷的结构和内容,做到心中有数,考试要适度紧张,这样更容易发挥出水平。最后,考试结束后要总结在考试中适合自己的考试技巧,考试习惯等。

八、学后总结归纳

篇8

教育家约翰・杜威说:“一个有效的反应,就是一个能看到结果的反应。”评讲课作为一种重要且常见的课型,最基本的功能是帮助学生明确上一阶段学习的不足,及时查缺补漏,完善知识系统和能力系统。一堂优秀的评讲课不但能帮助学生提高学习主动性,还能帮助教师提高教学水平。如何上好评讲课,提高生物评讲课的有效性?笔者根据多年的高三生物教学经验总结了八个字:充分备课,多问少讲。具体实施包括以下七个步骤。

一、分析试卷

一份好的试卷本质上是一个科学的测量工具,试卷得分只是运用这一工具得到的一个精确的测分,不是学绩测验的最终目的,因此必须对试卷结果进行分析和解释,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试卷分析。

首先,对试卷本身,我们应分析其信度和效度,并确定其分数分布。在日常教学中,我们参考的主要是测试结果中体现的平均分(成绩数据集中趋势)、标准差(相对平均分的离散程度)、分数分段布(一般为正态分布,在总结性评价中,负偏态才说明教学是有效的)、试题得分分布(了解期望难度的布局与实际情况的差异)等。

其次,对教学活动,为了对教与学提供反馈信息,从而改进教学,促进学习,我们要分析试卷知识结构分布、能力要求、难度层次,统计各小题得分率等。

在大型考试中(例如省质检),上述试卷分析有专门软件完成,在平时的考试中则需要教师掌握相关技能利用已有数据分析得出。其中各小题得分率可制表(格式参见表1)后由学生利用班级电脑录入个人各小题得分情况,或由教师打印出来供学生填写。学生的参与能在提高教师分析效率的同时,让学生直观感受到班级答题情况,有助于学生理解教师评讲时不题题讲的原因,并对总体得分率低的题引发共同的学习兴趣。

二、调整情绪

试卷成绩一方面是学校评价教师的一个重要依据,另一方面是教师教学成就感的获得途径之一,因此往往会影响教师的情绪,于是评讲课上有些教师或喜形于色,或大发雷霆,甚或针对成绩差的学生冷嘲热讽。这些情绪可以理解,但不论是对学生的学习进步还是心理发展都是弊大于利的。

如前所述,试卷得分只是运用这一工具得到的一个精确的测分,不是学绩测验的最终目的,只有冷静客观地对试卷进行准确的分析,既要分析学生的错因,又要对自己的教学是否存在问题进行反思,只有这样才能避免单纯的外归因或内归因。潜移默化下,学生会越来越冷静客观地看待考试成绩,形成良好的考试心态。

三、调查错因

试卷评讲课不应题题都讲,也不宜面面俱到。找到答题错误的真正原因,针对不同类型原因寻求解决的办法,进行分类评讲才能保证评讲课的有效性,并为今后教学策略的调整和教学方法的改进提供依据,进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教师在试卷批改过程中就要注意记录归纳简答题的错答类型,一是有利于判分标准的统一,二是能有效缩短改完试卷到评讲试卷之间的时间。例如,我在进行2015年福建省质检考试阅卷时,用手机拍照方式记录和整理的其中一个空的错答主要类型(见图1):

从错答情况可知,学生本空答错的主要原因不是知识点缺漏,而是表述不清。对试卷中同类试题进行归纳整理后,在评讲该类型题时就应侧重于如何帮助学生提高表述的准确度上。

选择题的错选项可通过读卡机读卡得到相应数据,未进行机读的情况可自制“错选项自查统计表”(格式参见表2)后由学生利用班级电脑录入个人各小题得分情况,或由教师打印出来供学生填写。该数据能帮助教师明确错误主要集中在哪些选项上,评讲时做到目标明确,精讲精评。

有时教师对错因的预判并不一定准确,应在试卷评讲前找不同层次学生抽样调查验证预判的准确度,或者在评讲课上让学生充分发言,通过学生的表述明确错因。

对错因的分析应兼顾三个维度:

1.知识缺漏。这是大部分教师首先会关注的维度,在这一维度大量丢分的学生往往是由于基础不扎实,学习主动性较差,未能及时巩固强化造成的。

2.能力缺陷。福建省生物高考遵循以能力测试为主的原则,要求在考查考生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基础上,注重对学科能力和学科思想、方法应用的考查,重视考查考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在分析错因时应对学生暴露的能力缺陷进行分类,对大部分学生共同存在的能力缺陷应在后继教学中进行有针对性的专题训练。

3.情感态度。这一维度的错因具有多样性,在高三学生中最常见的是由于考试压力大,过度紧张造成的。针对学生过度紧张问题,教师在平时讲课中就注意引导学生正确对待考试成绩,传授一些考试中应对紧张的经验,有能力的教师可指导学生进行心理学放松训练,帮助学生缓解紧张情绪,对于个别症状明显的同学可向学校的专职心理教师寻求帮助。

四、制定目标

布卢姆在教学目标分类理论中明确指出:“有效的教学始于准确的知道期望达到的目标。”评讲课是高中生物教学中的一种重要而常见的类型,也应如常规教学备课一样,认真制定教学目标,明确教学重难点。高三生物评讲课应在遵循《考纲》的基础上,依据错因分析,制定评讲课三维目标,致力于“最近发展区”,明确教学重难点。

五、确定程序

1.根据教学目标,确定评讲内容。高三生物评讲课不宜题题讲,也不宜按顺序讲,而应在分析后将要重点评讲的题目按类型分类,按类评讲,在评讲中帮助学生归纳分析错因,找到解题突破口,做到举一反三和知识迁移扩展应用,使学生所学知识得到巩固、深化和扩展,以应对高考能力考查为主的要求。

2.根据错答原因,确定评讲方式。根据不同的错因,评讲的方式也应有所区别。

例如:记忆类知识点遗忘错误究其根本,主要还是由于大部分理科生怕背书,对记忆类知识点不重视造成的。在针对这类错因进行评讲时,应先点明其重要战略意义,激发学生不在记忆处丢分的决心。为此我分析了近三年福建省高考试卷,向学生明确指出近三年高考生物50分非选择题部分均有12~14分的同类题型,本次省质检考中同类题型也占到了14分,而同学们每次考试中平均只能拿到这类题型50%左右的分数。在学生心中引起高度重视后,罗列本次省质检卷中的所有同类题型,让学生答出横线部分答案,引导学生发现大部分知识点他们已经熟记,只要能准确找出自己的知识缺漏进行有针对性的记忆即可,由此减低学生对大量记忆的恐惧。在此基础上组织学生讨论在最后的50天中,如何合理安排记忆计划,以确保在高考中不在记忆处丢分。最后与学生一起小结记忆计划,由学习小组成员互相督促实施。审题粗心的错误主要是审题盲目求快心理和审题习惯问题造成的,针对审题盲目求快问题可先利用提问串引导学生思考:“选择题少看一个选项可以省几分钟?做错一题选择丢几分?把少看一个选项的时间用在难题上可以拿到几分?”三个问题问下来学生就能从理性上明确审题盲目求快心理的弊端,帮助他们克服这一不良心理。再让学生回忆以前教过的一些快速审题的科学方法:分清主谓宾、明确限定词、找准自变量,并将这些方法运用在本次考试中的审题错误题中,再次感受科学审题法的优势,在今后练习中不断尝试改变不良的审题习惯。

要注意的是,不论是哪种评讲方式,总体上都应如例子中那样,尽量做到多问少讲。高三学生正处于年春期向青年期过渡的阶段,自我意识增强,心理和思维上都表现出更强的独立性,多问少讲正符合此时期学生的心理需求,能更好地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缓解逆反情绪。多问少讲的另一个好处是能更准确地把握学生的错因,找出最适合学生的解决问题的办法。这两方面的优势均能提高评讲课的有效性。

3.根据学习规律,确定评讲顺序。学习应由易到难,循序渐进,依据最近发展区制定学习顺序,评讲课也应遵循这一学习规律。仍以2015年福建省质检生物部分的评讲为例:本次评讲课拟用2课时完成,第一课时针对学生在试卷中出现的主要问题进行分类评讲,第二课时进行相应深化扩展训练。第一课时要解决的主要是知识点遗忘、审题粗心、表述词不达意三大类问题,其中知识点遗忘、审题粗心两类问题分值比例相对较大,而知识点遗忘又相对较易解决的问题,所以在设计评讲顺序时将知识点遗忘类放在第一部分,接下来是审题粗心类,最后是表述词不达意类,并据此为不同层次学生制订了阶段增分计划,如图2。第二课时在第一课时评讲的基础上,针对学生的问题进行专项限时训练。

4.根据近期心理,确定评讲风格。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教育者应当深刻了解正在成长的人的心灵只有在自己整个教育生涯中不断地研究学生的心理,加深自己的心理学知识,才能够成为教育工作的真正的能手。”学生因学业压力大,每次考试都会给学生带来较大的心理波动,越是大型考试这种现象就越明显。一次相对简单的考试往往会让学生掉以轻心,而一次相对较难的考试又会让学生觉得前路一片灰暗。同一次考试,有的学生会觉得简单,而有的学生却会觉得很难。因此,高三教师在评讲课备课的过程中,不但要事先调整好自己的心理,还要调查研究学生的考后心理,在评讲课中把这些因素考虑进去,争取在潜移默化中帮助学生调整好心态。

六、实施有法

充分备好评讲课后就进入了实施环节,备课备得再充分,上课时只是生搬硬套,评讲课的有效性还是会打折扣。因此,评讲课具体实施过程也应讲究方法,遵循及时性原则、目标明确原则、主体性原则和激励原则。

七、注重反馈

试卷评讲课的总体目标是依托试卷评讲对学生进行知识、技能、情感三方面的矫正、巩固和提升,因此评讲完试卷中的题目后不能就此结束,要注意收集记录学生听课后的反馈。在学生方面应要求学生将据错因分类,将自己易错的题整理归纳,收入“错题本”以供后期反复复习强化。在教师方面则要据试卷分析和讲评情况再设计一份针对性的练习,包括对位训练和变式训练,达到帮助学生矫正、巩固和提升的目的,这是保证评讲课有效性的必要环节。

参考文献:

[1]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2]郭念锋.心理咨询师(基础知识)[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9.

[3]冯忠良.教育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4]孙亚玲.课堂教学有效性标准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

[5]郭瞻予.教师心理健康与自我调适[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6][美]洛林・W・安德森.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学[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9.

[7]雷铃.教师要学苏霍姆林斯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篇9

引言

“高原现象”一词源于教育心理学中动作技能的学习曲线。

技能学习的练习曲线显示:练习者开始进步快,中间有一个明显的或长或短的进步停顿期,后期进步慢。中间的停顿期叫高原期或高原现象。相当多的考生在高考复习过程中出现一段时间学习和复习效率停止不前,甚至学过的知识感觉模糊。其实这是学习过程中出现的一种学习成绩与学习效率停止不前的时间,心理学称为“高原现象”。

一、原因分析

高原现象的产生是多种多样的,每个高三考生的学习方法,学习成绩与心态不尽相同,造成高考复习阶段出现的高原现象的原因也不完全一样。最常见有以下三种:

1.学习策略

笔者通过对高三所在实习的两个班有“高原现象”同学的上下课观察以及课后访谈发现:大部分同学没有根据复习的内容和进度及时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与策略,旧方法已经过时而新方法还未找到。主要表现为:语言信息输入和输出的严重失调,进一步导致了语言知识不能转化为语言技能,或者说相关的的考试技能。具体分析如下

1.1词汇学习

学生只是在单纯提高词汇总量,而对词汇知识深度习得缺乏了解和实践,如词汇的派生,搭配,近反义。尤其是“熟词生搭”往往成为造成单项选择,完形填空,阅读理解失误的关键。2语法学习:大部分同学语法体系混乱,对于重要语法知识体系缺乏总结和巩固。造成应试时频繁出错,而自己缺乏自我诊断和总结概括的能力。而任课老师普遍教学任务繁重,难以对产生习得性无助的同学进行针对性辅导。这是造成高原现象重要因素。3语篇分析策略:英语作为一门外语,在任何阶段的学习中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都是重中之重,在实际的中高考中也是这样体现的。笔者通过调查发现产生“高原现象”的大部分学生缺乏语篇分析的策略和能力---对于常见阅读文体缺乏了解;不能正确使用浏览和略读;阅读时不是一个意群一个意群快速阅读而是一个单词一个单词逐个阅读;不重视提出鲜明观点的开头和结尾句。4写作能力:平常缺乏对写作词块的积累,没有平时英语写作练笔或记英语日记的习惯。认为英语写作提高或者英语写作测试成绩单提高主要靠考前突击背诵范文。这种观念严重制约了英语写作能力的提高。

2.身心疲劳

高三一学期的学习相当紧张,不少考生日以继夜,题海战术、无论生理上还是心理上都很疲劳。生理与心理疲劳积累到一定时候就会产生“高原现象”,感觉自己再怎么使劲也上不去了,越学越糊涂。疲劳和厌恶是降低学习积极性的重要因素,学习与其他活动一样,如果长时间持续进行,超过某种限度和强度时,或由于心理原因,会产生疲劳和厌恶感,表现为精神涣散、倦怠厌恶、反应迟钝、思维定势、呆板局限、情绪不安等,学习效率也相应下降。

3.意志薄弱

有的同学遇到困难就失去信心,高三的英语学习、复习,范围广、容量大、时间长,缺乏新意,形式单调。相当一部分学生很容易产生信心不足和畏难情绪,或是缺乏耐心,急于“求战”,很容易减弱学习的动机,甚至产生烦躁厌倦的情绪。

二、应对策略

英语学习的 高原现象是客观存在的,但走出高原期后学习效率和学习成绩是还会提高的,因此,高原现象并不意味着学习到了极限、成绩到了极限。不少考生出现高原现象就感到束手无策,甚至影响心态,影响学习。有的考生误认为自己的脑子不行了,记不住,脑袋里一团浆糊,因此,失去了对高考的信心。有的考生由于高原期存在,情绪波动很大,产生焦虑、紧张、不安甚至恐惧的情绪。这些反应往往是考生们对高原现象不了解,又不能正确对待与克服,所产生的负面的心态。其实大家不必过于担心,只有得到适当的处理和调节,高原期是很容易过去的。

1.增强克服困难的决心

学生的学习学到一定程度时,会感觉到非常疲劳,学习动机就会下降许多,这时就需要我们坚持下去,就像烧开水,开始时,难以知道水温一直在升高,再坚持下去,总会有“开”的那一刻。高考的竞争不仅是文化知识的较量,同时也是意志力的较量和心理素质的较量。就要求学生培养坚韧意志坚持学习,在困难面前,要有坚持到底的决心,有顽强奋斗的品质,应具有攻关精神和百折不挠的勇气,和乐观向上的态度,相信自己能行,才能克服“高原现象”。

2.保持心理平衡

由于大多数同学不了解学习中的高原现象,再加上考试的临近,极易产生急躁、焦虑,结果影响复习的效率,耽误了学习成绩的继续提高。其实,学习的高原现象阶段是同学们学习过程必须经过的阶段之一,这一点对于中后水平的同学来说,尤其明显。同学们应该明白这样的道理: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考生平时应适当地放松自己。劳逸结合,“文武之道,一张一弛。”注意脑力与体力的平衡,在一天的紧张复习后,要安排适当的体育运动,跑跑步,做做操,听音乐、看电影、上网等,使疲惫的身心松弛下来。但以不影响学习为前提。此外,平时还应注意心理调节,排除干扰因素,消除急躁、急于求成、患得患失和忧虑的心情,增强自信心,沉着冷静,采取一些有效的策略,了解一些心理规律和释放办法,怀着一颗平常心,轻装上阵,从容面对。

3.调整英语学习策略

高原期的英语学习方法转变是重中之重,越是临近复习后期往往需要知识上的综合,要力求把英语学科知识融会贯通,这就需要加强‘分析综合’能力的运用。有些考生用前一阶段的简单记单词背句型的学习方法来进行后一阶段的学习,用过去习惯性的思维去对待后一阶段的庞杂复习内容,往往会产生学习方法、思维方式与学习内容不相适应状况,这样也加剧高原现象的表现。

因此笔者建议:

1.在基本已达到复习目的的基础上,应定时定量重复、强化,以增加二分之一的量为佳。无节制的重复、强化必然会造成枯燥无味,影响学习兴趣。如复习内容短,内容孤立,(如定冠词、不定冠词、零冠词的使用)可一鼓作气,从头到尾采用“整体学习法”。如复习内容长,内在规律较明显(如复合句),可逐步复习,各个击破,采用“部分学习法”。同时,进行“选择性遗忘”,即记重点遗忘枝节,记概念淡化典型,如虚拟语气的学习,除了要记忆最基础的对三种虚拟条件句中的虚拟外,还应对其它虚拟类型进行归类整理,降低记忆负担,促使心境愉快,遗忘消极情绪。

2.尽快把头脑中较为混乱的知识排序重新组合,通过比较、分析、归纳、概括等手段,使自己已有的知识系统化,这样就可以优化知识结构,避免在知识调用时出现混乱,人为造成“高原现象”。养成勤于思考、总结的复习习惯。复习时要善于用脑,积极思考更适合自己的套路,同时,把经验总结下来,以便掌握和把知识归纳。

3.合理规划安排时间,特别是早晨、中午、下午放学以后与晚上这四段时间,具体是早晨可用于早读,大声进行英语朗读,中午休息,45分钟左右为宜。下午整理消化当天复习内容,晚上系统复习为好。当然在晚上复习时也可有两三门学科交叉进行。上课要集中精力,专心听讲,眼耳手脑并用,积极思维。在听懂的基础上适当做些笔记,不懂的在课后向师生请教,及时补上。

另外每天的学习任务一定要适度。每天给自己安排的学习任务不可太重;不可把时间都用学习塞得满满的,一定要给自己留有休息、锻炼、娱乐的时间,学习内容的安排也有讲究,科学的安排分配时间将事半功倍。

4.调整教学策略

教师要密切监控学生学习动态,定时与进行学习方法交流和学习状态监控,对出现高原现象状况的学生及时整体进行学习策略及具体高原现象应对策略的辅导,帮助学生加快新的学习方法的探索、试验、和应用。遏制不良学习状态的蔓延和发展。

5.针对高考试题的提分具体策略

词汇方面:进行深度习得的训练和应用,重视熟词生义、派生搭配和近反义词的积累

语法方面:进行宏观总结和加强巩固练习,对于重点难点,高频考点的英语语法知识要专门辅导讲解。同时通过合理练习,把知识转变为技能。

语篇分析策略:帮助学生了解常见阅读文体;课堂教学重视阅读策略的教授和练习。如明确主题,定位问题,选项部分的同意替换等。加强快速阅读的训练。

写作能力:明确英语写作提高的认识:写作水平的提高绝非一朝一夕之功,而是长期积累,不断运用逐步提高的。培养平时英语写作练笔或记英语日记的习惯,加强对写作词块的积累。

总而言之,高中英语学习的高原现象是普遍存在的,产生的原因也是多种多样的,主要有生理心理,学习策略。而其中学习策略的不当又是重中之重。相信我们通过对高原现象的科学认识,采取相应的科学策略就一定能解决这一问题。让高中英语学习上一个新的台阶。

参考文献

[1] Little ,w . Foreign and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 [m].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4.

篇10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05-0123

一、研究课题背景

从笔者所在学校2018届高一学生上学期的期末成绩与中考成绩分析情况看:学生进入高一后,成绩普遍下降了!学生都忽略了一个很重要的问题:高中英语和初中英语教师教学的差异,没能适应高中英语教师的教学,初中英语课堂重视直观,形象的教学,教师上完一个内容,就有大量的时间进行巩固练习,对于学生的词汇要求少,语法也较容易掌握,而高中英语教师对学生的词汇要求多,语法较复杂。因而笔者所在学校进行了以“词汇――写作――阅读”层级提高方法,改变学生的学法,将进行一年半时间的基础知识的巩固,让学生真正学好英语。

二、选题缘由――高中学生学习英语的关键问题

随着新课标的改革,英语最显著的变化就是词汇量的增长。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学生在学习英语时,一是学生悟性好,学习自然就轻松。二是经过努力学习,找到学习方法,才能学好。然而,词汇记忆却成为学生学习英语的一个薄弱环节,相当一部分学生感到力不从心,就只好望“词”兴叹了。

三、实施对象:2018届学生

根据2015年秋季入学的新生,我们对高一年级的学生上学期的期末成绩进行分班统计,从下期开展英语词汇记忆与考试的探究,高二上学期开展写作能力途径探究,高二下学期开展阅读技能技巧的培训。

实验周期:

第一阶段:高一(2016年3月-2016年7月)

第二阶段:高二(2016年9月-2017年1月)

第三阶段:高二(2017年3月-2017年7月)

四、课题研究内容及目标

1. 课题研究内容:(1)学生记单词难的原因。(2)学生写作的有效途径。(3)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

2. 课题研究的目标

总体目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用词汇――写作――阅读方法,由词到句,由句到篇,顺应最新改革,学生英语能力层级提高,同时形成获取和巩固学习英语的有效方法和策略。

五、课题研究方法

1. 文献法:笔者将查阅文献资料和教育学专著,尽可能地去了解与课题相关的资料。2. 教育调查法:通过对学生和教师的调查和访问,对课题实施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论证。3. 行动研究法:利用几个班级或一些同学进行试验教学,探索记忆单词的最好方法和别的记忆法的不足之处,并及时进行改善。4. 个案研究法:对典型的班级和学生在该教学模式下的学习态度、策略、学习效果进行全面深入的考查和分析,逐步认识教学模式和学生学习之间交流的关系,得出规律性的结论。5. 经验总结法:进行课堂实践的课题组教师根据教学实践所反映出来的客观事实,分析、概括教学中的问题,形成自己的经验。

六、课题研究过程与步骤

第一阶段:英语词汇记忆方法探究

行动研究的过程分三个阶段完成:第一个阶段为准备阶段,对学生的词汇进行测试成绩,并进行词汇训练。第二阶段为行动研究前期,第二阶段结束后进行词汇考试,学生可自主选择考试;第三阶段为行动研究后期,录下他们的期末考试即词汇运用成绩也作为这次研究的前测成绩,并对词汇的教学实验进行回顾和巩固。

1. 调查了解学生记单词难的原因

对高一学生做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在单词记忆理解和巩固三方面的学习能力

2. 根据调查结果培养学生用不同的记忆单词方法

(1)正确选择记忆的最佳时间;(2)同音异义词;(3)在语境中学单词;(4)联想策略(单词扩展记忆法);(5)加减法记忆。

第二阶段:英语写作能力有效途径探究

(上接第123页)

准备阶段(2016年9月1日到2016年10月上旬)

学生在第一阶段完成了初中的词汇考试,同时也进行了句子训练,对单词和句型教学,段落教学中激活和构建,篇章教学中激活和构建,已有了一定的写作基础,能写出正式的作文来。

实验研究阶段(2016年10月7日到2017年1月1日)

第一,单词和句型教学的构建

学生写作能力低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学生的英语词汇太少,句子意识不强,缺乏对英语句子的语感,结果使表达受阻,不能造出地道的英语句子。

第二,单词和段落的构建

段落是构成篇章的基本单位,是支撑语篇的框架。在教学生写段落的时候,首先,我们应该给学生构建这样一个图式:通常一个段落由三个部分组成:(1)主题句;(2)扩展句;(3)结论句。

第三,解决写作能力的途径

(1)记忆词汇、句子、范文来提高英语写作能力。(2)精炼简单句,到复合句,到使用倒装句、强调句、虚拟语气等来提高英语写作能力。(3)扩大阅读量,提高英语写作能力。(4)掌握各种体裁文章格式来提高英语写作能力。

第三阶段:英语阅读能力培训探究

篇11

一、快乐教与学

文科教学中运用快乐的理念,就是在教书的同时,引导学生刻苦学习,去发现和创造快乐,教会学生用心灵去体验快乐,努力塑造快乐的人生观。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教育学生为了快乐而学习,把学习文科作为一项快乐的活动,在学习每一个学科中寻找快乐,在运用文科知识中寻找快乐,在与同学间的学习竞争中寻找快乐,在获得老师的每一个夸奖中寻找快乐。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快乐的理念,要使自己处于一种情绪饱满、振作自信、热情投入的状态进行教学,这种状态呈现在学生眼前的是教师的快乐形象,这种形象进而会影响学生学习文科的兴趣,大大提高他们对文科学习的认知度,使他们处在一个相应积极的、轻松愉快的状态,以良好的、合作的情绪参与到教学中,愉快地接受知识,并内化在自己的知识体系中。

学生快乐、饱满的学习状态又反过来对老师的教学情绪产生积极的影响,激励老师以更大的热情投入教学,将教与学的活动置于“轻松、愉快、自由”的心理情境中,使学生的大脑皮层处于兴奋状态,其接受力、记忆力、思维力和创造力都可能达到最佳状态,大大促进学习效果的提高。

二、体现文科特点

让琅琅的读书声走进复习课堂。高三阶段,大声朗读在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强人际交往的信心,培养健康人格心理等方面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高三学生生活、学习本来就紧张,各种压力让他们喘不过气来,他们惜时如金,走路如风,没有时间聊天、谈心,于是造成心理压抑,甚至自闭自卑。而在课堂上,大声朗读可以使他们将心中的抑郁苦闷释放出来,调节课堂沉闷的气氛,而且可以让他们从中感受到读书的乐趣;同时朗读过程中的眼到、口到、心到、手到,调动了多种感觉器官,也可以帮助学生增强自我调适能力,增强学习和人际交往的信心。

走出课本,学以致用。学习知识不是为了拥有知识,而是为了运用知识指导实践活动。学习课本知识是为了更好、更便捷地学习他人的经验。课本知识的形成一般经过以下程序:实践活动经验总结(包括工作总结和调查报告)教材(课本)。由此可见,课本知识是距离具体实践活动最远的知识。因此,在教学活动中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就成了培养学生能力必须注意的内容。因为学生学习时虽然学的是语、数、外、语、政、史、地等各门独立的学科,但是社会中的问题是复杂的、是不分科的,这就要求学主必须综合所学各门学科的知识才能正确地分析、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复杂问题。这个过程能够全面地培养学生的能力。高考文科很多科目试卷在试题设计上始终关注当今人类生存与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始终关注中国及世界的经济、政治、思想、文化、军事、社会等生活中的热点问题,其目的就是为了引导中学生不读死书,走出课本,学以致用,兼顾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

三、重视考试作用

首先,要自觉地发挥模拟考试的热身作用,人为地创造考试气氛,让自己置身于一个假想的但又逼真的考试情境中。考前可以反复告诫自己,这就是高考,我要全力以赴。考试过程中要全身心投入,充分领略参加重大考试的那种紧张与兴奋。模拟考试对容易紧张的考生尤为重要,为这些学生提供了去除或减缓紧张情绪的有效途径。平时可参加具有一定紧张度的模拟训练,必要时可以人为地创造假想的考试环境和气氛。要逐渐提高或增强每次模拟考试的紧张度或真实程度,除了平时的自我训练之外,可以将学校安排的模拟考试当作最真实的高考。具有相当紧张程度的模拟训练要多次进行,使自己逐渐适应重大考试的紧张气氛,调整好应付真正高考的心理状态。

其次,通过模拟考试可以使学生达到适应题型的目的。通过事先(考前)熟悉高考题目的形式、作答方式和主考方向,可以适当减少读题时间,省去分析题目的多余程序。随着我国高考标准程度的提高,适应题型这一做法不但必要,而且可行。我们在考虑到每年考试题型分布的稳定性的同时,还要针对其中的某些变化和调整做好充分准备。另外,对于考生来讲,适应题型也是一种心理准备。我们对考试内容一无所知,因而会对自己的知识和能力能否经受这次“大赛”的检验产生疑虑,加上各种外部压力,一种恐惧感和空虚感会油然而生。适应题型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弥补这方面的不足,使考生做到心中有数,不但知已,而且知彼,从而在心理上减轻了对考试的恐惧和焦虑,战胜高考的自信心也会由此增强。

再次,模拟考试对老师有巨大的反馈作用。教师可以把考试作为找出教学难点,提高教学效果的可靠依据,抓住学生一般不理解或考试不会答的问题,这些问题一定是教学中的薄弱点。老师必须认识到:教学效果更多的是由多数学生能做什么所决定的。

四、倡导自主性学习

在高三复习过程中,老师习惯于将复习分成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复习教材内容,梳理知识网络,构建知识体系;第二阶段,分专题选讲,强化基础知识;第三阶段,查漏补缺,综合训练。在实践中,我发现,学生的个体差异在这种整齐划一的复习模式中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差生吃不了,优生吃不饱”的现象比比皆是,大大影响了复习效果。将“研究性学习”引入后期复习中,教师指导学生根据大纲的体系、课本的脉络和高考的要求,将复习内容转换成研究专题,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可以取得更大的成效。

篇12

欧洲拥有着优越的自然条件:平原为主的地形和湿润的气候为农业发展提供了保障;绵延的海岸线、众多的岛屿和稠密的水系载起了驶向远方的航帆,催生了活跃的商业贸易与开放的思想文化。然而中世纪的欧洲却一片黑暗。它蹒跚而行,背负着三座大山:一是日益膨胀的教会势力。虽然填补了人们社会生活与心灵的空白,使欧洲各国更加紧密地相连,但教廷对人民大肆搜刮财富的行径,使经济的发展受到束缚;宗教文化对思想与教育的垄断,使人们笼罩在迷信与愚昧之中。二是接连爆发的鼠疫。气候异常、干旱频发、医疗落后、宗教愚昧和欧洲各国频繁的交往,使得鼠疫迅速蔓延整个欧洲。鼠疫使欧洲人口锐减、哀鸿遍野,消极的社会情绪弥漫开来。三是逐渐衰败的封建秩序。封建割据、教会干扰使欧洲政治版图支离破碎。鼠疫肆虐欧洲,社会开始动荡不安,封建制度逐渐瓦解,社会就像散了架的机器,新兴资产阶级的崛起使阶级矛盾更加尖锐……危机重重之下,欧洲面临前着所未有的挑战。与此同时,坚实的农业、便利的交通、发达的商业与矿产资源的开发,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与技术的进步,更孕育了思想先进的市民阶层。就这样,新兴资产阶级如雨后春笋般成长起来。他们不满现状,反抗权威,追求自由,向往幸福……机遇与挑战并存,一场“思想变革”势在必行。

二、发展:意大利的崛起

欧洲大陆酝酿思想风暴之际,意大利率先吹起了文艺复兴的号角。这位“领跑者”占据着自然和人文因素的双重优势,迅速展开了这场改变整个欧洲命运的变革。农业基础:意大利地处中纬,属于地中海气候,光热丰富,波河平原与沿海平原,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宜于耕作。盛产小麦、橄榄、葡萄等农作物。发达的农业为城市提供了丰富的农副产品,为工商业的发展提供了原料和商品,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民族性格:处于板块交界带的意大利,火山众多,地震频发,这赋予了意大利人敏锐的危机意识;地中海气候炎热的夏季和半岛周围汹涌的海浪,造就了意大利热情奔放、冒险求胜的民族性格,这成为经济与贸易发展的有利条件;古罗马人后裔的复兴意识,振兴古罗马、古希腊文明的信念,始终贯穿其民族的灵魂中,这成为文艺复兴在意大利兴起的最重要因素。经济贸易:意大利位于亚平宁半岛,地中海的中央。优越的海陆位置,使意大利成为东西方贸易的主要受益者。贸易量的增加刺激了它的手工业、商业和银行业的发展,佛罗伦萨成为13、14世纪欧洲的手工业、商业、金融中心和文化中心,这些为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及文艺复兴的兴起创造了有利条件。人口迁移:背靠高大的阿尔卑斯山,使意大利在天然屏障下战火侵扰较少,社会较为稳定;东与希腊隔亚得里亚海相望。因而,在14世纪末,与古罗马距离较近的意大利成为学者们的避难所(如图1)。他们带来古希腊、古罗马的珍贵书籍与艺术珍品,又通过教育等方式,使古希腊和古罗马文明在这里扎根、发芽并蓬勃成长。欧洲混战时,意大利较为安定的社会环境、包容的政策、浓厚的学风和繁荣的经济,吸引着人口不断向内迁移。外来文化不断在这里汇聚、碰撞、交融……特殊的人才结构和新思想的不断涌出,使社会上充满了创新进取的氛围。欧洲教会的压迫、信仰危机和衰败的封建秩序在无形中催生了思想和政治变革;意大利繁荣的经济、承继的文化、人口的迁移和古希腊、古罗马文明的传播、碰撞、融合和创新,成为变革的前提条件。这些因素彼此促进、互相影响又进一步发展,从而产生了质的飞跃。一场轰轰烈烈的文艺复兴正式在意大利爆发。

三、传播:文化的交融

文艺复兴得以在欧洲而非在其他大洲传播开来并进一步发展,是因为欧洲独特的地理环境。各国相似的的历史背景和文化习俗,大大增强了文艺复兴浪潮席卷欧洲大陆的势力。各国把这股浪潮融入到本民族的特色之中,形成个性鲜明却有着相同本质的文化变革,最终凝结成文艺复兴这个庞大的整体。文艺复兴使欧洲摆脱了中世纪的阴霾,迎来了近代社会的曙光,走进了一个自由、平等、理性的世界。文艺复兴在意大利兴起并蓬勃发展,得益于意大利优越的位置、发达的农业、进取的民族性格和安定的社会环境,这些优势条件推动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吸引了人口的迁移,更在传承、发扬古希腊古罗马文明的信念支撑下,产生了文化的碰撞与融合,从而大大促进了新思潮的涌出。自然因素与社会经济因素相交织,各个优势相互促进和融合,淋漓尽致地展现了各地理环境要素的联系性与整体性。总之,地理环境深刻影响了一个区域、一个国家乃至一个大陆的经济、政治与文化。自然环境是推动着思想变革、社会进步的客观条件,而人文环境是社会发展的主要因素。它们深刻地影响着民族的兴衰、国家的命运。回望文艺复兴的轨迹,正是这些独特的地理印记,点燃变革之火,开启欧洲思想变革之先河,使以意大利为代表的欧洲迎来了其历史上的光明,迈入了近代史辉煌的新纪元!由此观之,欧洲文艺复兴对当今社会的发展启示良多:第一,危机中有挑战更有机遇。“不塞不流,不止不行”。危难当头,是退避还是迎难而上,决定了民族腾飞的高度。第二,面对外来文化的包容心态。“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正是纷彩多呈的各民族文化的交融,方成就深刻的思想变革。第三,民族自身的责任与担当。以国任为己任,发扬传统,继往开来,从文化领域拓展到各个行业,从而实现整个社会的发展与国家的兴盛。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