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2-27 11:10:47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4篇初中语文月考总结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初中语文考试和小学语文考试真是天壤之别:小学语文考试经常出一些按原文填空之类的需要去记背的东西;而初中语文考试阅读三篇,仅是作文就有40分,由于在阅读上花的时间较多,导致后来的作文差点没时间结尾,写完作文刚好就收卷,因此没有时间检查,产生了很多不必要的错误。
所以必须在阅读这方面多下苦工,必须透彻理解课文的重点句子。月考前没有复习语文,以为语文没有什么值得复习的东西,可看到月考试卷才知道语文是最值得复习的一科,所以复习工作同样也很重要。
二、数学
说到数学就一肚子气,因为漏了一个“解”字导致被扣一分,99分。
此类情况在小学是常事,我经常会犯些不是人犯的错误,诸如2加3等于6之类的。对于数学我没有检查的习惯,因此“粗心大意”这个词小学六年来一直缠附在我身上,现在被带进了中学。
数学考试的前一天,我特地放下了其它科目来复习数学,从晚上6点到12点都在做奥数卷,边练边想象着:试卷是如何的恐怖,同学们的试卷布满了密密麻麻的“负数”,只有我一个人全对!这样想来奥数卷上便多了滴口水。
没想到的是,全都是基础题,没一道难的,还好我是最高分得主。可这事怎么想都觉得不值,六个钟头啊!早知道不出难题我就去复习其它科目好了,可哥哥告诉我说现在练难题将来做简单的就快很多,如果一直都练简单的那来了难题肯定不会,要把目光放长远一些,不要为了一次考试而学习,要真正将知识变成一种能力。这与数学老师第二天在课堂上讲的一模一样。
三、英语
英语是我的拿手好戏,曾获全国小学生英语竞赛第一名,况且上了初中英语都是从ABC学起的,所以英语就更没有复习的份了。
开学第一节课英语,因为本人在用英语自我介绍时附上了一首李阳的英语小诗,就给英语老师留下了深刻印象,还说了一些诸如“小小年纪,大有作为”之类的话,同学们也投来羡慕的目光,这让我多少觉得有些荒诞的成分在里面。
英语月考的听力播放速度竟然有人说太快了没听到,我晕!像他这样一个一个单词读的速度竟然还说快,真不知他们是怎样进入啸仙的,不过记得考啸仙的时候英语没有听力题吧?难怪。我并不想炫耀什么,只是我觉得河源对英语教育的重视程度真是太不够了,哪像广州深圳那些城市?!英语在河源小学的主科程度实在不稳定。
关于英语听力,哥给我提了些建议,而我自己在实践的过程中也领悟到了:听英语时不要在心里把英语翻译成中文再来意识,要在听的同时直接意识,就像别人用中文跟你谈话的那种感觉。
还有就是背单词,千万不要一个一个地去背,要把单词放到句子中去背,这样往往能事半功倍,不仅单词记住了,还能记住整一个句子,有助于对单词的理解和英文写作。
可惜,英语和数学一样又是两个9,原因是作文要求我们不得少于五句话,我写了很多,其中有一句是“中文式英语”,被扣了一分。我哥很是担心,因为一旦染上中文式英语就很难摆脱,叫我多看《新概念英语》,可是上了初中哪有那么多的时间去看那些?老师们经常要求写作文、总结什么的,语文老师布置作文的次数还没其它科老师的次数多,这年代啊,天地都换位喽……
四、历史
听完历史老师评讲试卷后,我心里只有四个字:死记硬背。没办法,咱中国就是“贝多芬教育”——“贝多芬”,背了就多分。难怪今年的诺贝尔奖中国又是没份,至今没有一个中国人获诺奖,我们这些本应获诺奖的人啊,就是受了“贝多芬教育”。
五、地理
地理老师实在是太仁慈了,先前发下来的练习题和月考的试题一模一样。我在想,如果地理老师教语、数、英其中的一科,真不知会残害多少祖国花朵。所以对于地理,我总结的教训就是:要认真对待每一次老师发下来的“练习题”!
六、生物
七科之中我对生物这科情有独钟,什么“细胞膜”、“氟利昂”这些老师都能讲得十分生动,再加上幻灯片,学生的兴趣就更加浓厚了!所以要想提高某一科的成绩,就必须对它产生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历史除外。
七、政治
政治的成绩是十分不理想,老师讲过的题竟然忘了!我发誓:不管死多少细胞,生多少耳茧,都要把老师念的经全部装进去!
宇宙人都知道,这誓言绝对有效! 今后目标:
老师说每个人都要设定一个适合自己现在状况的目标,比如说超过谁谁谁的,那我的目标就是不让谁谁谁超过! 各科成绩单:
语文:81
数学:99
英语:99
历史:91
地理:105(有附加题)
一.教育教学方面:
本年我完成了初中语文第三,四册的教学工作,指导学生撰写了8篇作文即:《我的家乡》《我的童年》《难忘的一件事》,《我的梦想》,《我最喜欢的季节》,《我最喜欢的老师》………等,除此之外练习册一年共改了46次作业,词语抄写46次,每一课上完听写词语,单元测试8次,月考4次,升学考试前的辅导,课外辅导,模拟考试等。上一次公开课,有16次听课,参加教研组的业务学习,期中考试一个班45名学生及各21名率达到44.44%。
我担任初三(5)班的汉语教学,能更好的保证教学质量的前提下能更好的完成了教学任务。现就一学期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努力提高思想德道水平,端正自身工作态度热爱教学事业,自觉向身边的优秀同志学习,从中吸取营养与力量,进行自我教育,严格要求自己。工作态度端正,教风良好,能认真落实学校对备、教、批、辅、考各教学环节的各项规定和知道思想,认真备课,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语文教育家叶圣陶曾经告诉我们“教是为了不教”,如何把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有机结合起来呢?阿基米德曾经说过“给我一个支点,我就可以把地球撬动”。笔者认为在阅读中积累素材是觅得撬动写作这块“顽石”的“杠杆”,而把阅读中获得的写作方法和技巧直接运用于教师的写作指导和学生的写作实践中,就是为“杠杆”立好一个支点,从而就能撬动写作教学这块“顽石”,理顺阅读与写作的关系,最终达到“不教”的目的。
一、在单元阅读中积累写作素材,同题材文章阅读跟进――觅得杠杆
在语文教学中以单元为整体宏观设计阅读教学:先整合字词;再以点带面细读一两篇文章;以教材为例子,抓准某一读写训练点深入研究课文,总结阅读方法,把课文作为写作的首选范文,积累写作素材;最后提供若干篇同题材的文章进行拓展阅读,不断感悟、深化读写训练点。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阅读的时刻给学生带来欢乐,那么所读的东西就会深印在他的意识里。精神高涨的状态、研读书籍时的喜悦――这些是一个强大的杠杆,能够把大块的知识高举起来。”
例如:在学习《心声》这一课时,抓住心理描写这个阅读和写作的结合点,来带动典型的心理描写的文章的阅读。学生阅读大量的关于心理描写的文章,学生摘录了很多心理描写的语句,例如下面这段文字:“老弟,这是冒牌的英雄主义!干掉自己,任何一个笨蛋,任何时候都可以做到。这是摆脱困境的最怯懦最容易的一种办法。生活不下去,就一死了之。你有没有试试去战胜这种生活呢?为了挣脱这个铁环,你已经竭尽全力了吗?你是不是已经忘了,在沃伦斯基新城附近,一天发起十七次冲锋,不是终于排除万难攻克了那座城市吗?把手枪收起来吧,这件事永远也不要告诉任何人。即使生活到了难以忍受的地步,也要善于生活,并使生活有益而充实。”
学生通过阅读,有了自己的情感体验,扩大了阅读面,积累了一定量的写作素材,对读写结合训练点有了初步认识,为后面的写作打下坚实基础。
二、以旧带新,在同类文章回顾中,提炼阅读方法,总结写作技巧――立好支点
把以前学过的《最后一课》《背影》《羚羊木雕》《阿长与山海经》等课文再次推荐给学生,让学生勾画出描写人物心理的语句并归纳心理描写的作用:
“我几乎还不会作文呢!我再也不能学法语了!难道这样就算了吗?我从前没好好学习……想起这些,我多么懊悔!我这些课本,语法啦,历史啦,刚才我还觉得那么讨厌,带着又那么重,现在都好像是我的老朋友,舍不得跟它们分手了。还有韩麦尔先生也一样。他就要离开了,我再也不能看见他了!想起这些,我忘了他给我的惩罚,忘了我挨的戒尺。”通过“小弗朗士”的内心独白,突出了“小弗朗士”的懊悔、自责的心情。
“我读到此处,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唉!我不知何时再能与他相见!”通过想象,突出了“我”对父亲的怀念之情。
“我推开妈妈的糖盒,冒着雨飞快的跑出门去。我站在过道里不肯再往前走。万芳愣了一下,没有接小刀,只是咬着嘴唇看着我,我垂下眼睛不敢看她。“昨天不是说得好好的,你怎么能这样呢?”通过动作、语言、神态的描写,突出了“我”的难过的心情。
三、归纳整理心理描写的方法,指导学生写作――撬动“顽石”
学生之所以畏惧写作,是因为长期以来语文老师不重视写作,尤其轻视写作的指导,更不愿把课堂时间用于写作训练。因此看别人文章就如同镜花雪月,纵有奇词妙句也不能在自己的笔尖流淌。
通过上述阅读的积累,在经过对“心理描写”这一读写结合训练点的阅读训练,学生总结出多种心理描写的技巧,如“内心独白”、“人物动作、语言、神态等描写的暗示”、“自然环境描写的烘托”、“前文巧妙的铺垫”等,他们试着把这些方法用到自己的作文或作文片断中,涌现出了许多优秀的习作,如一位同学描写考试之后的心理:
月考结束了,当语文老师抱着考试卷走进了教室,“啪”的一声,试卷摔在讲桌上。那声音似乎是按键,一下子把我内心的加速键给砸中了,我的心“砰砰砰”狂舞不止,似乎就要冲出我的胸膛,两股也战战:“这次不知考的如何?我曾经向老师保证过要上110分的,要是上不了可怎么办啊?语文老师会不会生气啊?”
“说时迟,那时快”,课代表已经一个箭步跃到我的面前了,诡秘地笑着,我知道“完了”!
他娴熟地撮起试卷一边,手腕灵活一转,“啪”!试卷扣在了桌子上。我不敢翻开卷子看分数,更不敢抬头看语文老师,我似乎感觉到语文老师正恶狠狠地瞪着我,我仿佛看到了老师那双充满凶声恶煞的眼神犹如激光向我扫来。我咽了口唾沫,决定面对这现实。
我捏起了试卷的一角,慢慢翻开“2――1――1”“112”!我还没从大悲转移到大喜中来,我做到了,紧张的心情就像“骏马跑千里,银燕入云霄”一下子飞到了九霄云外。
我放松了心情,似乎嗅到了窗外飘来的丁香花的味道,偷偷地朝窗外一瞥,树叶在阳光下绿的发亮,白云也把天空擦得如此澄净、透明,我立刻神清气爽起来。
从这篇习作中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学生所运用的心理描写恰到好处。应该说学生充分积累大量的生活素材和第二手材料就是写作的“杠杆”,充分理解消化阅读课文中描写方法技巧就是写作的“支点”。正如叶老所说:“学生须能读书,须能作文,故特设语文课以训练之。最终目的为: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老师之训练必作到此两点,乃为教学之成功。”
对于教师来说,只要用心去思考,找好阅读和写作的结合点,把“杠杆”和“支点”运用好,那么何愁写作这块顽石不被撬起呢?
一、知己知彼定目标
1.须全面了解班级学生语文学习状态,清楚把握每位同学的优势与弱点,准确掌握学情
这是提高复习课有效性的基础和起点,是科学制定复习计划和课堂教学目标的主要依据,此为“知己”。
怎样才能做到“知己”?――试卷分析。
复习阶段的试卷分析极其重要,一般而言,一份试卷能够较全面地反映学生一单元、专题或综合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能力,班级学生程度不一,情况各异。那么,如何在复习教学中做到有的放矢?我想,试卷分析是行之有效的而且是必要的。这件事做起来麻烦,实践中不可能考一份试卷做一份完整的分析,可以在每次月考结束后立即进行,花点时间和精力,仔细分析学生失分所在,失分原因,是应试技巧还是能力?是知识性缺陷,还是思维方法问题?是个别现象,还是普遍存在?是学生自身因素,还是教师教学存在盲点和误区……量化的数据,鲜明反映问题所在,据此制定课堂教学的目标。这样,一堂课讲些什么,是侧重学法的落实还是材料的解读,抑或重点难点的再落实等就清清楚楚,主次分明。
2.须吃透《安徽省中考纲要》,明确中考目标和要求,此为“知彼”
磨刀不误砍柴工,扎实做好上述二项工作,就是良好的开端,就是成功的一半。在充分把握学情的基础上,教师应以教材为依托,正确处理《考纲》和教材的关系,认真研究中考题型对不同层级能力的考查所涉知识、方法、策略之要求,并能一一对应到过往篇目的复习教学中。此外,还要积极参加中考命题研讨活动(如每年的中考语文复习研讨会),把握好研讨会交流的主要方向,以强化教学重点,突破难点,增强复习的针对性、实效性。
二、浓妆淡抹总相宜
初三复习教学的常规做法是分三轮进行,分别是:第一轮,基础知识的单元、章节复习;第二轮为专题复习;第三轮为综合练习,即模拟中考。但也并非一概而论,一成不变。所谓“浓妆淡抹总相宜”,适合的就是最好的,即还是要根据学生实际,在有限、宝贵的时间里,既全面复习,又突出重、难点,提高效率。基础知识在日常教学中就已经落实到位,加上各种单元测试、月考,期中考等,基础应该打得较牢固,所以,复习阶段的重点应该放在阅读和写作上。
三、“对症下药”强实效
据不完全统计,学生在考试中的弱点大多在阅读理解上,而阅读理解的难点集中在记叙类作品(包括文学作品如散文、小说),花样百出,问题多多,不一而足:答题不规范;主题把握出现偏差;书面表达不够严谨;“胸中无丘壑”,“笔下无文章”;“没有掌握基本规律,不善于从整体上把握一文的大意,不知道通过联系一定的语言环境去分析问题,不善于瞻前顾后”,等等。要讲清楚上述问题,教师必须下“题海”,只有自己做过,对于“会有哪些错误”、“应该怎么做”等,有更清楚、更深入、透彻的认识,也才能做到“言之有据”。
四、为有源头活水来
复习课教学应有很强的目标意识,一堂课要解决哪些问题,达到哪些目标,须交代清楚,学生也明确听课的方向及自己的学习任务、目标。此为“源头活水”,任务、目标的驱动有助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克服盲目和低效。
如,以“掌握阅读策略”为目标,则可将目标分解:
整体感知(确定文体、主要内容、感情基调)理清脉络(找出过渡句、中心句、起始句、总结句等)筛选信息(抓住关键语句)前后推敲(结合上下文特定的语境,分析题目指向)提炼语言(将解答内容准确、清晰地表达出来)书写答案。
复习中,以“本”为本,以重点篇目为例,辅以配套练习,结合试卷分析,自主建构,形成知识结构的系统化、网络化,达到“牵一发动全身”之效,举一反三。
如“运用描写方法的作用:表现人物性格,反映作品主题”。可举《背影》为例。文中四次提到的“背影”,第6段集中描写了父亲爬过铁道买橘子的情景,是全文的精华,点题的文眼,写出作者留在心灵深处的永记不忘的“背影”。
外貌、动作、语言等描写:
衣着:黑布小帽、黑不大马褂、深青布棉袍――穿戴可展示父亲的境遇较为糟糕,呼应文章的开头;写穿戴可与父亲给我买的紫皮大衣形成鲜明的对比,体现父爱子的感情,有利于理解文章的主旨。穿黑色衣服与他家中死了亲人有关,黑色给人以压抑沉重的感觉,这是一个沉重的背影!
走路姿态:蹒跚、慢慢(走路蹒跚的父亲要经过铁道,一不小心就会磕着碰着,一定是令人十分担心的)――这是一个蹒跚的背影!另有动作、心态、语言等描写,无不表现出“父子情深”这一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