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护理论文范文

时间:2023-02-27 11:10:51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医学护理论文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医学护理论文

篇1

【摘要】目的:针对持续质量改进在重症医学护理中的应用做出进一步探究和分析。方法:病情比较严重的患者,并且病情变化比较快,需要护理人员密切监护的患者,所以护理人员的责任非常重要,有着非常大的工作量,但是护理人员的数量并不多,属于护理风险控制当中的一项薄弱环节。本院在2018年之后,将排班模式进行了改变,持续质量改进,并实施全程监控结果:直到2019年,在1年的改进以及实施当中,患者的需求以及监护质量有了明显的提升,同时减轻了护理人员的压力,有益于持续护理质量的进一步改进,减少了护理当中产生的差错,存在的差异性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持续护理质量改进在护理管理中,是不可缺少的灵魂,排班模式的更新,有益于护士长管理,更能更加合理的用人,避免对人才和劳动力方面出现浪费情况,使得护理人员的工作压力要所减轻,有效提升了重症监护室护理质量。

【关键词】持续质量改进;重症医学科;排班模式

【中图分类号】R16.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019(2020)10-118-02

持续质量改进(CQI),为实施全面质量管理的前提下,逐步发展的。其中,对于管理以及环节的质量控制更加注重,为新质量管理理论,护理质量可对患者的病情恢复产生直接影响,三分靠治疗、七分靠护理。重症监护病房,为危重患者以及现今设备仪器集中的科室,利用相应的监护,可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判断,并将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提出来。所以,强化对ICU患者实施的安全管理,提升护理质量监管。因此,本文针对持续质量改进在重症医学护理中的应用进行了如下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科室共有24名护理人员,主管护师2名,护师共8名。其余人员为护士职称,专科护士一共为6名。平均工龄6.54年,其中有5年以上工作经验的人员为10人。所以,护理人员的年轻化,工作方面存在不足,患者要求复杂以及多样化,需要经验十分丰富的高年资护理人员对其给予强化监督,对护理进行完善,以便患者和家属更加满意。如表一所示。

1.2方法

科室共有床位12张,为两组,2名专科护士担任护理组长,护士长以及护理组长,需要做好相应的监控护理质量[1]。第一组人员应用床位包干制度,一名护理人员对1-2名患者负责,这些患者的治疗以及相应的护理工作、健康教育等都由该护理人员负责。其中,需要精准、完善的对护理记录进行书写,将专科特征进行体现,组长以及专科护士需要对年资低的护士给予指导,帮助其完成相应的护理工作等,并定期学习和反思。第二组应用统一管理制度,所有护理对全部病房进行管理,组长以及专科护士实施相应的健康监狱工作等护理内容,护士负责护理工作,记录护理过程等。持续质量改进涵盖了危病患者护理质量、环境监管、技术操作、患者安全以及舒适等。结合每一项护理环节当中存在的安全隐患,质量控制,针对发现的问题进行控制,并确定质控点,将理论和技术操作培训进行强化。利用有组织以及有目的考核,可对抢救措施的落实有效性给予保证。护理组长和相关专科护士,针对重危患者抢救工作、重症患者的临时处置,需要快速、正确、果断,及时采取相应的抢救任务。

每日需要对两名激动护士进行安排,以便帮助两组护士,对相应的护理工作完成。夜间护理,需要高年资的护士带领两名低年资护士。年资低的忽视,分别管一组,高年资护士对护理质量实施全面系统的质量监控、将参与性、监督管理以及质量控制等职能进行了发挥,使得低年资值班护士减轻了自身的工作压力以及心理压力,避免了有差错产生[2]。

针对有着疑难病例的患者,需要组织全科护士对其实施每月1次的护理病例查房,责任护士汇报护理患者的床号、基本情况等,其中要包括饮食要求、护理级别等。之后,科室人员给予补充和完善,最后护士长和护理责任组长提出问题,全员进行讨论,护士长最后给予相应的讲评。在护理工作中,护理人员要有耐心以及爱心、理解等,关心患者。所以,要强化护理责任心,正确处理护患关系。

2结果

两组工作不同的小组,对于质量的提升起到的效果是不同的。如表2所示。

3讨论

持续质量改进是一种全新的管理措施,对于管理以及环节的质量控制更加注重,为新质量管理理论,护理质量可对患者的病情恢复产生直接影响。特征为组织性强、参与面广的不间断活动,护理效果质量非常高[3]。所以,在日常工作中,护理人员需要对质量意识進行强化,坚持质量标准,强化质量监控,以便将质量水平进行有效提升。对于护理质量水平的不断提升,需要护理人员不断的学习以及提升自己的专业知识,以便自身的能力提升。此外,护理人员要做到技术精湛、技术操作规范、创新求实。积极主动学习更多的新技术,对新的领域进行开拓。总之,持续护理质量改进在护理管理中,是不可缺少的灵魂,排班模式的更新,有益于护士长管理,更能更加合理的用人,避免对人才和劳动力方面出现浪费情况,使得护理人员的工作压力要所减轻,有效提升了重症监护室护理质量。

医学护理毕业论文范文模板(二):浅析中医内科护理医学的护理理念及其发展论文

摘要:中医内科护理作为现代医学中护理方面必不可少的一种护理方法,它在很多临床验证中均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现在的中医内科护理依然存在着非常多的现实问题。将分析中医内科护理发展的现状,其中包括人力方面的不足、科学研究能力的欠缺以及实际操作条件的匮乏等等,对中医内科护理未来的发展方向提出了建议,对中医内科护理人员的实践能力以及专业医学素质的提升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现状;中医;内科;护理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加大了在各个医学研究中的经济投人,很多的新式医学研究开始不断涌现出来,而且现有的医学模式也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其中就包括越来越现代化的中医内科护理学,中医内科护理学很早以前就有了,但是它的发展却一直在停滞,随着医学模式的不断转变以及科学技术的不断加入,中医内科护理学的发展处在一个前所未有的良好环境。

1.中医内科护理概述

中医护理是我国自古就存在的,指在中医基础理论的指导下开展的相关护理工作,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内涵,而我国本土存在的护理中,古代中医师既是治病救人的医生,同时又扮演着中医的护理工作者。中医护理,尤其是中医内科护理在数千年的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随着国际交流的不断深人,现代医学的护理行为和护理理念初入中国,使得中医护理进入了一段时间的低迷期。但近年的各种研究数据显示,中医护理可有效提高临床疗效,较大幅度地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这点得到了医学界学者的普遍认可。

中医内科护理以整体护理和辨证实施护理行为为基本理论和基本特色,这也是基于中医学整体观念与辨证论治基本理论之上的,体现了中医内科护理的科学性和先进性。临床护理离不开各种护理技术,中医护理技术是中医内科护理的核心,包括针灸、拔罐、中医贴敷等等,其正逐渐得到医学界人士的广泛采用,也得到广大患者的充分肯定。

2.中医内科护理发展的现状

2.1中医内科护理专业人员匮乏

虽然我国现在的整个医学系统相对已经较为完善,而且从医人员也在大幅度增加,但是,专业素质较高的中医医学人员却非常之少,只占到所有医学人员比例的9%。现在的很多医学专业学校大部分都是以教授西方医学为主要内容,中医医学的教学内容非常少,所以医学院校培养出来的人员只有很少一部分是专业素质较高的中医内科护理人员。

目前,据不完全统计,很多大医院中的护理人员中的92%都是学习西方医学出身,对中医内科护理的基础知识以及运用手法出现了很大程度上的不足,对中医内科护理中常用的针灸、药透等等护理方法的运用很不熟练。因此,中医内科护理人员的匮乏是目前中医护理发展的一大阻碍,人员的匮乏直接导致了中医内科护理的地位始终不能提升,医学护理也会因此不完善,出现明显的短板。

2.2中医内科护理人员操作自由性不足

在现在的绝大部分医院之中,很多能够实施中医内科护理人员的实际护理过程受到了很大程度上的限制,比如说经常用到的穴位按摩、中药敷贴以及拔罐等等,由于很多医院沿用了人为老式的护理制度,导致这些中医内科护理方法失去了被执的灵活性。总体来说,利用中医内科护理来恢复患者的过程会受到严格的限制,中医内科护理的实际运用不容乐观。

2.3中医内科护理创新匮乏、制度老化

现存的中医内科护理在一定程度上来说是一潭死水,由于护理人员无法进行大量的中医内科护理,因此经验的缺乏使得他们没有方法去通过自身的认识以及护理过程的问题解决并去创新中医内科护理技术,即便是专业的中医内科护理创新研发人员,也是因为缺少临床的实际经验而事倍功半,而中医内科护理的制度固守也导致了这项技术不能将制度作为依托来发展,因此制度的老化也使得中医内科护理技术发展缓慢。

3.中西医结合护理教育发展趋势

3.1人才培养模式

中西医结合护理事业是我国卫生医疗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现有中西医结合机构已有200多家,至2009年,我国有三甲综合性中西医结合医院18所”。在现代医疗服务正形成治疗、康复、预防、养生、保健的多元化形式背景下,中西医结合事业的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社会将需要大量的中西医结合护理人才。而高层次、高素质中西医结合护理人才在中西医结合事业发展中的作用至关重要。一方面,可以在高等中医药院校开设中西医结合护理专业,依托中医药大学的优质资源,充分发挥高校中医护理人才优势,培养高素质的、具有科研攻坚能力的中西医结合护理人才,为中西医护理的真正融合储备人才。另一方面,加快西医院校护理学专业的中医护理课程改革力度,逐步实现中医护理与西医护理的基本融合,培养具有较强西医护理能力以及一定中医护理能力,能在临床护理、社区护理领域发挥主力军作用的基层中西医结合护理人才。

3.2培养目标

目前公认中西医结合人才的内涵标准为“系统掌握中医、西医两种医学知识与技能的中西医结合人才”。人才培養目标应与社会发展和谐统一,顺应社会的需求,并反映时代先进水平。中西医结合护理人才应具备中西医结合临床与社区护理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初步的科研能力,沟通能力,跨文化护理能力。将中医整体观、辩证施护与西医整体护理、护理程序有机结合。辨病护理、辨症护理、辨证护理有机结合。

3.3课程内容改革

中西医结合临床护理以中西医结合内科护理学引领和整合临床护理;选取中医护理特色明显的病种,以整体护理和辨证施护理念,根据护理程序重组中西医结合护理课程内容,使中西医护理措施有效融合。加快中西医结合社区护理课程内容改革步伐,以顺应社区卫生事业的发展进程。社区中西医结合护理课程内容改革可采用系统论的观点,课程内容体系的设计应遵循整体优化原则、合理组合原则、环境适应原则、动态平衡原则。

篇2

2.应急状态下的医学护理实践与探讨                 

3.近五年中国大陆文献中美国医学护理的现状 

4.高职医学护理生生活事件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  

5.医学护理教育的创新思维培养 

6.医学护理观下的化学教学 

7.高血压病人的医学护理方法研究 

8.医学护理专业毕业论文改革的研究与实践 

9.医学护理中无菌技术的使用技巧探析 

10.探究应急状态下的医学护理实践 

11.分析高血压患者的医学护理方法 

12.《运动医学护理》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施 

13.综合性医学护理对脊髓损伤患者并发症的影响  

14.应急状态下医学护理实践探讨 

15.脊髓损伤运动员营养与医学护理需求 

16.应急状态下医学护理工作的实践 

17.医学护理中无菌技术的使用技巧探析 

18.对现代医院临床医学护理工作的初步探讨 

19.高职院校医学护理专业“概念图”教学模式的探索 

20.大型综合性医院外科系运用循证医学护理理论控制感染管理体会 

21.浅析医学护理教育中的素质教育 

22.论新时期医学护理工作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对策 

23.本科生导师制在医学护理领域的研究进展 

24.综合性医学护理对脊髓栓系综合征患者并发症的影响 

25.高职医学护理专业教学方法的改革 

26.医学护理专业开展计算机教学的探讨 

27.医学影像科室的护理管理探讨 

28.生理驱动ECS仿真系统在急诊医学护理教学的应用 

29.采用三维质量结构评价重症医学科护理质量 

30.医学护理论文的撰写 

31.医学护理人员的人文素质教育 

32.某市护理人员继续医学教育需求和科研意向调查分析 

33.浅谈临床医学肝胆的外科医学护理的研究方法 

34.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医学护理系 

35.高职高专医学护理专业学生实习存在问题原因分析及对策 

36.高等医学护理教育之我见 

37.医学护理专业大学生在儿童期受虐待情况回顾调查分析 

38.中职医学护理模拟教育及现代护理技能训练中心建设探讨 

39.医学护理专业学生生物安全防护知识调查分析 

40.探讨新形势下医学护理教学模式的重建 

41.论医学护理专业女生运动动机的特点与培养 

42.在医学护理专业开展ESP教学的可行性研究 

43.护理专业医学微生物学实验中无菌观念培养的尝试 

44.蒙医护理与西医护理医学护理理念的分析与研究 

45.改变医学护理观念,突出礼仪发展 

46.灾难医学护理教育研究 

47.浅谈医学护理专业第一堂见习课的重要性  

48.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护理建设 

49.临床医学上的外科护理新技术研究 

50.PBL模式在医学四年制护理专业细胞生物学教学中的应用 

51.优化护理专业教师的知识结构是现代医学护理模式的需要 

52.医学护理学的进展(综述) 

53.论医学护理专科生的就业心理指导探析 

54.论护理学在救援医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55.现代医学护理中沟通技巧的重要性 

56.对涉外医学护理学生人体解剖学教学工作的探讨 

57.浅谈医学护理职业高中教师的人格魅力与教学方法 

58.分组分层级管理模式在我院重症医学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59.浅谈医学护理教育的发展 

60.Internet医学护理资源简介 

61.学习医学护理杂志 提高护士专业水平 

62.怎样撰写医学论文(连载) 怎样写医学护理论文  

63.对高职护理专业基础医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 

64.高职护理专业基础医学课程整合教学实践 

65.重症医学科护理信息系统应用实践 

66.浅谈加强医学护理教育中的素质教育  

67.提高医学护理实践能力的探索 

68.辽宁省临床护理人员循证医学实践现状的调查 

69.贵州省首届重症医学护理论坛会议论文研究分析 

70.INTERNET上的医学护理资源 

71.医学护理心理学在妇科手术患者中的应用 

72.医学护理职业学院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 

73.老年医学护理专家:是浪费还是必要? 

74.关于医学护理专业教师培养的点滴体会 

75.试论转化医学在护理学发展中的应用 

76.基于循证医学的颈椎病康复护理方法及体会 

77.美学在现代医学护理中的作用  

78.心肌梗死的医学护理与心理护理  

79.实习前临床医学生与护理学生患者安全知识调查与比较分析 

80.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稿约 

81.高血压性脑溢血病人的医学护理常识 

82.重症医学科护理安全工作环境的创建及效果 

83.临床医学护理对责任护士的素质要求 

84.品管圈在重症医学科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 

85.从医学护理模式的转变谈护理教育改革 

86.持续质量改进在重症医学护理中的应用 

87.把握医学整体观促进护理管理 

88.基于第二课堂的护理医学生职业素养培养模式、作用机制与认知评价研究 

89.浅议医学护理学继续教育的必要性 

90.护理专业基础医学课程设置与教学调查分析 

91.康复医学护理 

92.医学护理女生青春期生理健康知识调查 

93.卫生Ⅷ项目医学护理培训班学习情况的调查 

94.有“血”有“肉”带心跳,医学护理模型人出世 

95.医学护理专业医用化学教学改革初探 

96.康复医学护理 

97.芜湖市某医学院校护理专业学生专业认同与学习动机的相关性研究 

篇3

1现代医学模式对心理护理的要求

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认为现代疾病是综合多因素致病,要对上述三轴系统进行全方位诊断治疗,注意情绪、个性、不良行为、心理应激这四大因素。要求护理工作者:(1)计划护理,满足患者的心理需要;(2)心理护理,调节患者的社会角色(重视患者同医护人员的关系,不应存在求和被求的关系),稳定患者情绪,缓解患者的心理压力和心理应激反应,调节其情绪变化,帮助患者增强适应能力[3]。

2心理护理的原则

心理护理内容较多,在进行临床护理工作中应遵循一定原则[2]。(1)心理护理与躯体护理的整体性。对患者进行躯体护理,以减轻新的情绪反应,心理护理以减轻情绪对身体的作用,阻断情绪恶化加重躯体反应的恶性循环,建立心身良性循环能达到心身协调。(2)心理护理目标的个性化。同一类疾病,患者都有某些相似的心理反应和躯体反应,但是,作为某个患者所处的社会环境不同,文化程度、、家庭经济状况等各异及遗传素质不同,其个性特点亦不同。患者的心理状态、应激反应就发生了特殊性变化,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实施有计划的心理护理。(3)实施中解决主要矛盾。“抓住主要矛盾,次要矛盾就迎刃而解了”。心理护理工作中,首先抓矛盾的主要方面,视其为患者最主要的问题。由于在现代疾病中(多为慢性病),多数目前还未寻找出特异的治疗方法,部分患者就产生悲观消极、甚至厌世的心理活动,从而形成心理-病症加重-心理的恶性循环。医护人员应就此给以心理疏导,讲述心理因素对疾病影响的重要性,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4)重视医院环境(医护与患者及其家属的关系、精神环境)。增强患者对医护人员的信任感、亲切感,促进患者尽快适应医院环境,积极配合医疗护理。

3心理护理的目的

3.1满足患者的需要,搞好医患关系心理护理的基础是良好的医患关系,因此首先要满足患者的心理需要。患病后,患者的生活规律发生了较大变化,医护人员应尽量满足其饮食、睡眠和休息等生理需要,使其生理过程得以尽早恢复。关心爱护患者,满足其爱与被爱的需要。尊重患者的个性、习惯,以满足患者的心理、社会需要。平等、同等对待所有患者,使其感受到有同样的社会地位。同时医护人员应向患者介绍医院状况(设备、医护人员技术水平、诊断治疗条件),所患疾病的科学知识,以满足患者的安全需要。

3.2调整患者的社会角色患者进入角色,与原角色发生冲突,多数表现为生病后仍想继续工作,对此应予以调整角色行为疏导,以利于康复。当疾病转入恢复期或慢性时期,则应逐渐淡化其患者角色意识,有利于恢复其社会角色[4]。

3.3调整患者情绪,缓解心理应激患者一般都具有焦虑、恐惧、疑虑和抑郁心理以及与家分离后孤独、失助、失望等情绪变化。这些变化会加重患者病情,及加剧其心理应激,甚至致其死亡,必须予以调整,恢复其乐观、稳定的情况,必要时辅以药物治疗,多数心理应激所引起的后果可通过心理护理加以缓解[5]。

3.4改变患者不良行为许多疾病的发生与不良因素有关。应说明不良行为的危害性,应用行为疗法,认识疗法改变其不良行为[6]。

3.5增强患者心理适应能力及处理心身反应能力引导患者及时适应患者角色、病房环境,用心理学方法处理疼痛、失眠、病残丧失感,孤独寂寞及其病态身体意象。

4心理护理方法

4.1搞好护患关系掌握人际吸引原则,注意个人端庄、诚恳、和善友好的仪表。经常与患者交流,发展友谊,多关心其病情,使其产生感恩报答之心。放下架子,尊重患者,平等相处,多方了解患者的需要、动机、个性和行为习惯,有针对性地避难求易搞好关系。

4.2重视语言与非语言沟通技巧多用治疗性语言与患者交谈,解释病情,疏导其思想症结,积极暗示,安慰患者情绪。如告某相同患者刚刚治疗好转或痊愈出院等,暗示其疾病可治愈,前景美好。要明确回答患者提出问题,果断表态,切勿使用消极暗示,犹豫和含糊其辞的语言,同时重视语调、表情、动作、态度相配合这一非语言交往技巧。

4.3缓解患者心理应激,调整其积极情绪把医院设备、医护技术及以往治疗同类疾病成功经验,向患者详细介绍。将重症和抢救患者与一般患者隔离。

4.4改变患者不良行为和生活习惯对患者进行个性测定,根据其个性结构和特征向其说明其个性的优、缺点及其与疾病发生的关系,促其逐步改变不良习惯和行为。

4.5改善病房环境尽量美化环境,布置好病房设施,保持清洁安静,调整病友间关系,促其友好交往,相互关照。

4.6促进患者尽早适应患者角色,教会其放松方法运用心理防护机制(潜意识中),使其保持精神活动的平衡和稳定。促进患者散步、疏泄、转移注意力及练气功、太极拳等放松方法。

5护理人员的心理素质培养

现代医学模式要求护理人员除具备有“救死扶伤、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的利他精神,“增强健康、预防疾病、恢复健康、减轻痛苦”,“救死扶伤,实行革命的人道主义”职责外,还应具备有敏锐的观察力,灵活的注意力,准确的记忆和独立思考能力,具有稳定乐观的情绪和良好的性格;同时对工作极端负责和处理果断,具有渊博的医学知识及良好的人际关系、语言表达能力和熟练的操作技术,因此要加强对护理人员的培养[7],加强护理人员的在职教育[8],学习社会学、伦理学、心理学和医疗知识,树立献身护理事业的事业心,加强护理技巧训练,深入护理实践,不断总结成功失败的经验,以提高护理人员的素质。

【参考文献】

1陈本秀.浅议传统文化观念与心理治疗.社会与医学,1998,11(5):40-41.

2岳文浩,赵耕源.现代临床心理手册.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140-149.

3杨菊贤,张锡明.实用心身疾病学.乌鲁木齐:新疆科技卫生出版社,1992,97-99.

4高素芝,曹继艳.患者角色的适应与护理.美国中华健康卫生杂志,1998,1(5):166.

5陈学诗.当代心理卫生.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189.

篇4

1.1一般资料

本文选取2010年1月~2010年12月60例产后抑郁症产妇,年龄18~36岁,平均25岁,其中56例初产妇,4例经产妇;36例剖宫产,24例顺产;10例产妇生男婴,50例生女婴;文化程度:14例小学,30例中学,16例大专以上。随机将60例患者分为干预组(A组)和对照组(B组),对A、B组患者年龄、分娩方式、文化程度进行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

1.2方法

1.2.1心理问题调查

对产后抑郁症评定时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精神抑郁自评量(SDS)。焦虑是SAS标准分>50;抑郁是SDS标准分≥50,对患者进行测试时严格按照量表进行。

1.2.2干预措施

B组仅给予一般常规检查医学护理,不给予系统干预。A组在常规医学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心理干预:①给予孕期保健、卫生宣教,并培训孕期知识、母乳喂养知识,对产妇给予心理安慰和精神鼓励,使其恐惧心理得到减轻。同时,做好家属思想工作,使其能积极为患者提供良好的家庭氛围,经常与患者谈心,进行开导,使不利因素在萌芽状态得到消灭。②为患者提供安静舒适的医院环境,并提供协调的医患关系。在患者入院时需要给予热情接待,生活上给予患者方便。③产妇临产前给予教育,若其有心理恐惧,给予其心理安慰,找出其存在问题的原因,积极与其沟通,帮助患者树立解决问题的信心。④为盼生儿子,但却生了女儿的产妇给予心理医学护理,宣传生男生女都一样的思想,使其消除心理焦虑。

1.2.3评价方法

患者入院及产后15天均进行SDS和SAS评定。

2结果

通过对产后抑郁症进行心理干预具有明显意义,见表1。通过表1可发现两组首次进行SDS和SAS评定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再次评定在2周后,发现两组SDS和SAS均下降,但A组更显著,由此可发现心理干预对产后抑郁的重要性。

篇5

1.2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高龄、ICU住院时间较长、侵入性操作较多、抗生素使用时间长、种类较多等均是导致重症监护室患者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具体见表1:

1.3所有患者经积极治疗后,感染均在3天内消失,治愈率为100%。

2讨论

本次研究显示高龄、侵入性操作、ICU住院时间过长、抗生素使用时间过长、联合使用种类较多等是导致重症监护室患者院内感染的重要危险因素。高龄患者机体较为衰弱,机体抵抗力较差,因此极易受到外界感染,而接受有创性检查及治疗患者,机体正常防御技能受到破坏,导致细菌侵入人体难度较大,患者生命受到严重威胁。在侵入性操作中,一些消毒灭菌不合格医疗器材的使用等可诱导感染的发生,甚至对患者的生命造成威胁;为了抵抗细菌感染,患者多会采用抗生素治疗,然而抗菌药物使用时间过长、抗生素使用种类较多等均可导致患者体内菌群失调,进而导致感染发生,因此针对上述因素,医护人员要采取有效措施进行积极预防及护理干预,减少感染的发生。护理对策:

①重症监护室工作人员工作较为繁重,医院要加强对其专业知识的培训及健康教育,同时由院内指派专门感染检测员对其工作进行监督及指导;所有侵入性操作所需使用的器械、工具等均需严格消毒并拔管。

②保证ICU内良好的室内环境,在不同患者之间采用屏障进行分隔,医院条件允许情况下可安装空气层流设备,对空气污染进行杜绝,室内每天用紫外线进行消毒;定期消毒清洁室内器械及设备。

③所有进入重症监护室内人员均需适应专用消毒口罩、衣帽及拖鞋等,进入病房及操作前均需严格洗手,医院需要配备手部专用消毒剂;患者使用的废弃物放进密闭、专用袋子内送往专门的垃圾处理中心进行操作。

篇6

1.2护理方法

1.2.1饮食护理干预想要通过药物来根治高血脂是不太可能的,所以最主要还是要通过调节患者饮食,来控制病情的发展。在对患者进行饮食护理干预的时候,应当坚持一个基本的原则,即“一高四低”原则,它分别指的是高纤维、低糖、低胆固醇以及低热量。除了坚持这个基本原则之外,还要根据患者自身对食物的需要与喜爱,为他们制定科学的饮食计划,但要尽量引导他们多食用对降脂有益的食物。如果在必要的情况下,可需要根据医生的指导,为患者进行药膳食疗护理。

1.2.2药物护理干预除了调整患者饮食结构之外,通过药物来控制患者血脂,也是高血脂护理工作中的一项关键内容。在进行用药护理的时候,需要遵循的第一条原则就是谨遵医嘱,科学用药。其次,还要通过教育、讲解,提高患者对用药治疗的重要性认识,提高患者的用药依从性,使患者能够积极的配合用药护理。

1.2.3生活及运动护理干预就当前的临床认识来讲,肥胖、缺少运动以及生活习惯不良是导致高血脂发生的重要原因。所以,应当针对患者的个体特征,对他们进行生活及运动护理,一方面要使他们保持健康、正常的作息与休息时间,且不能抽烟、饮酒,另一方面还要指导患者进行有氧体育锻炼,以提高患者新陈代谢的有效性,使血脂得到控制。比如广场舞、慢跑、骑自行车、散步以及太极等都是高血压患者可以进行的运动。在运动量上不能一次过大,否则可能引发其他并发症,要循序渐进,逐渐增加运动时间与运动量。

1.2.4加强宣教力度要提高患者对自身病情的客观与科学认识,这样才能提高患者配合医护工作的积极性,有助于医护工作的开展与医护质量保障。同时,由于高血脂是慢性病,很多患者长期受病痛折磨较为身心俱疲,所以还应当加强对他们的心理引导,使他们能够树立起信心,让他们知道只要能够积极的配合医护工作,是能够使自

1.3统计学方法本文所有数据统计处理工作均由SPSS17.0完成,采用t值进行检验,如果P值小于0.05说明对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经悉心的临床护理,所有44例高血脂患者均获得了良好的康复效果,血浆中胆固醇、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等均获得了显著的好转,各项临床数据与接受护理干预1年之前相比差异明显,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篇7

1、选择合适的。若患者处于急性期或行气管插管,气管切开术者应取平卧位,将颈后部稍垫高,经常变换,如左侧卧位右侧卧位互换,使痰液移动,易于排出;病情好转,脱离呼吸机后可取半坐位,这样可以增加胸腔容量,促进肺部血液循环,有利于肺部炎症吸收。

2、湿化呼吸道。湿化呼吸道能降低痰液的粘稠度而利于痰排出,减轻呼吸道粘膜炎症而降低呼吸道阻力,改善通气功能。采取两种方式:(1)超声雾化吸入,适用于轻症患儿未行气管插管者,其方法为以氧气为风动力,行超声雾化吸入,每日2~4次,每次15~30min,此法颗粒较小,可深达细支气管又不易造成缺氧。(2)呼吸道湿化液,适用于气管插管患儿。湿化液的配制:每500mL生理盐水内加庆大霉素8万U每日更换,重新配制。将湿化液用吸管或空针滴入气管插管内,每次0.5~1mL,1~2h次,可防止痰痂及肺不张的形成【6】。

3、肺灌洗结合拍背吸痰。格林巴利患儿由于呼吸肌麻痹,咳嗽反射弱,易有痰液阻塞呼吸道,影响气体交换,故应及时清除痰液,其中以拍背吸痰尤为重要。有以下几种方法吸痰前洗手、戴口罩,备齐用物,对使用呼吸机的患者,应先将人机分离,使患儿平卧,抽取生理盐水20ml(痰粘稠者加糜蛋白酶),每次注入气管2~3ml。‚操作者用两手掌按压患儿胸部或接气囊按压数次,使注入的生理盐水向支气管及肺部弥散;然后立即用空心拳拍击患儿一侧胸部,再使患儿侧卧,拍击同侧背部,震动气管内壁使附着的痰液脱落,一般拍3—5min。ƒ使患儿平卧,操作者自下而上挤压患儿胸廓,使痰液往上排,然后右手戴一次性手套拿吸痰管吸出气管套管内的痰液,再将导管插入深部,将吸痰管慢慢转动抽出其他部位痰液,同法拍吸另一侧,若痰液多而粘稠的患者可反复灌洗,即再往气管内注入2~3ml生理盐水,接气囊辅助呼吸2~3min,以提高血气饱和度,同时也使患者得到休息,然后取下气囊,操作者两手自下而上挤压患儿胸廓后再行吸痰,如此反复2~3次。吸痰后滴入抗菌药液(生理盐水20ml加庆大4万UDx2mg)2—3滴。根据病情,一般每4h拍背吸痰、灌洗1次。最后,要做好行气管切开术患者的医学护理。

4、气管切开及预防感染:临床经验证明,经口吸痰常不能将气管内痰液彻底吸出,故目前多主张气管切开吸痰,其好处是经切开的气管吸痰能将总气管以上的痰液彻底吸出,防止痰液堵塞引起脑缺氧,及时彻底吸痰,而气管切开要突出一个"早"字,"宁早勿晚"是抢救成功的关键。小儿病情变化快,加之本身的一些生理、病理特点,呼吸肌麻痹导致的周围性呼吸衰竭较成人来的快且早因此绝不能抱侥幸心理,等待观望【7】。因此具备以下几点应考虑行气管切开:①咳嗽无力,语音小,咽反射消失,有轻度呼吸困难;②有轻度呼吸肌麻痹合并肺炎者;③呼吸运动减弱;④发病后24~48h内迅速出现呼吸肌麻痹者【8】。住单人间或两名同类病患者住一室,室内空气新鲜,经常通风;每日紫外线照射1次,不得随便探视,室内温湿度适宜。按常规做好气管切开医学护理。

5、要做好口腔感染和褥疮的预防。在患儿鼻饲期间每日进行两次口腔医学护理,定时为患儿翻身按摩,肢体瘫痪的患儿不能自行翻身,疾病致皮肤感觉障碍,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导致多汗,机体免疫力下降,极易引起压疮及皮肤感染。护士应每1h~2h为患儿翻身1次,骨隆突处用50%乙醇按摩,每日40温水为患儿全身擦身2次,随时擦干汗液,更换浸湿的衣裤、被褥。衣服应松软,床铺保持平整、干燥、无渣屑、无皱褶,以减少对皮肤的刺激。

二、格林巴利综合症的心理医学护理

随着医学的发展,医学模式由“生物医学模式”转化为“生物心理医学模式”。这就显示出心理医学护理更加突出的地位。由于患儿运动障碍、感觉障碍、呼吸障碍,他的任何要求都不能通过语音来表达,只能通过眼神或口型来告诉护士,因此,我们要极具耐心,照顾他们,还要帮助他们思考,替他们表达,给他们以心里的支持,使其主动配合治疗。

当因病入院时,患儿由原来熟悉的环境而进入陌生的医院,离开父母,同时又突然失去刚刚具有的运动和语音能力,疾病的折磨,气管套管的异物刺激,使患儿情绪极度不安、波动剧烈。主要临床心理表现为:季度的焦虑、恐惧、孤独感、濒死感,对疾病不理解,充满了疑问。针对以上临床心理表现,我们需要实施如下有计划的心理医学护理:首先,将患儿送到宽敞、明亮的病房,尽量减少呼吸机等其他辅助仪器的不可避免的噪音,给患儿一个安静的环境,利于睡眠、休息等。同时将同年龄组的患儿安排在一个房间,每日定时播放轻松的音乐,床头剪贴色彩明快的儿童图等。其次,在不同的时期给予患儿不同的心理支持。处于急性期的患儿,情绪焦虑、紧张、疾病进展迅速。这时护士就应给患儿多解释如“你为什么会生病,为什么妈妈不在身边,什么时候病就会好的”等患儿心中疑问。同时语气和蔼,轻轻抚摸患儿脸部、头部,同患儿交流感情,使之产生信任感,逐步消除或减轻焦虑紧张的情绪。有利于疾病的好转。对治疗操作的恐惧和濒死感的患儿,我们每次在操作前,都要耐心解释这样做得重要性,并征得同意后再行操作。操作后,帮患儿整理好床铺,同时对患儿的痛苦表示同情和理解,并给予极大地鼓励和表扬,使之渐渐接受治疗。从而消除恐惧、配合治疗、有利于每次操作的效果。对于孤独和没有安全,患儿会失眠、大小便失禁。对此,我们分别于上午、下午治疗间隙讲一些有趣的、有积极意义的故事,并提一些关于儿童自己的问题,让孩子们用眼睛去回答,使他们忘记是在病房中,认为护士阿姨和妈妈一样重视和关心他们,消除孤独,晚上睡眠前,尽量陪伴左右,通过抚摸头部运动肢体语言缩短心理距离,渐渐使患儿产生安全感,建立新的睡眠、排便规律,增强患儿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勇气。逐渐让患儿适应病人角色,有利于疾病康复。由于儿童天真烂漫,适应性强,思维简单,以上措施仅仅2~3天,患儿就会进入角色,为以后的心理医学护理、生理医学护理打下良好的基础。因而,最初几天至关重要。而为满足患者的需要而进行的心理医学护理可有3种途【11】,(1)预案医学护理,。对这些有规律性出现的心理障碍和心理需要,要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对症性医学护理。要把工作尽量做得超前些,防止和消除某些心理障碍,使患者处于最佳的心理状态。(2)随机医学护理,外界因素引起的心理需要是随机的,难以准确地预测,对这些患者的心理医学护理也应当是随机的。当然,随机医学护理并不是临时应付。要满足患者的心理需要,医学护理人员经常和患者谈心,注意了解患者的文化程度、兴趣爱好、工作经历、家庭情况等,和患者交朋友。还要注意观察患者亲属的表情、言语、举止,间接了解患者的思想变化,这样,就可以较为有效地对患者进行释疑和疏导,达到心理医学护理的目的。(3)强化医学护理,强化医学护理也可叫做巩固医学护理。主要是通过多次、反复、不断的工作,巩固心理医学护理成果,并使患者的积极心理不断地得到强化。

三、格林巴利综合征的康复医学护理

做好良好的前期医学护理是战胜疾病的关键,但如果忽视了恢复期的医学护理工作,前期工作做得再好也会功亏一篑。

由于病程较长,患儿体质消耗过多,因此,应加强支持疗法,饮食给予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高铁且美味可口易于消化的食物。本病急性期过后自主呼吸逐渐恢复故应

逐渐锻炼呼吸肌的功能以尽早脱机【12】。可用轻叩法:护士半握拳,呈碗口状,腕部贴在胸壁,呼气时,随腕关节屈伸,用指尖轻轻叩击前胸部。根据患儿具体情况每次15~30分钟,6~8次/天。催咳法:催咳前,雾化吸入20min,使痰液稀释有利于排除。嘱其深吸气后屏气片刻,护士协助患儿将屈曲放于胸壁两侧的手臂内收稍加压,同时鼓励用力收缩腹壁肌肉,收缩困难者护士协助稍加压腹壁肌肉,使其处于收缩状态或辅助活动患儿下肢已达到催咳的目的。根据患儿具体情况,鼓励其反复练习,要不厌其烦指导协助。对患儿实施运动功能的康复医学护理急性期可用夹板、支架、沙袋等固定肢体大小关节,使其处于功能位,此后应用针灸,按摩和四肢功能锻【13】。被动运动,上指指关节屈曲伸直、腕关节内收、外翻、旋转。肘关节外展、屈曲、旋转、松肩。下肢指关节内收、伸直。踝关节屈曲、伸直、旋转。膝关节屈曲、伸直、旋转、抬起等。在被动运动后,肢体肌力有所恢复,逐渐协助患儿做主动运动、使其用手方面对侧耳际,捏橡皮胶圈,取东西放入容器或拆装组合积木,拿取筷子,绞毛巾等。并训练站立、行走、上下台阶等【14】。

篇8

我院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接诊50例老年CHF患者。其中男性27例,女性23例。年龄65~78岁,平均72.6岁。根据心功能分级,本组Ⅱ级、Ⅲ级和Ⅳ级分别17例,22例和11例。病程0.6~5.2年,平均2.3年。所有患者均接受采取相同的治疗方案。

1.2方法

本组患者中,25例患者采取常规护理措施,设为对照组;另25例患者采取舒适护理,设为舒适组。两组患者的年龄、心衰类型、功能分级等情况无明显差异(P>0.05)。护理方式的选择采取自愿原则,事先均获得患者及家属同意。

1.3疗效指标

1.3.1根据陈玉卿[2]等的相关报道对患者护理疗效进行分级。

1.3.2测量患者护理后的心率以及血压变化。

1.4统计学分析

应用SAS9.1软件用χ2对统计数据进行检验,结果以P≤0.05表示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临床指标变化

舒适组:心率,(79.3±0.7)次/min;收缩压,(110.3±0.8)mmHg;舒张压,(65.4±1.1)mmHg。对照组:心率,(102.6±1.3)次/min;收缩压,(103.6±1.1)mmHg;舒张压,(77.3±1.2)mmHg。两组患者的心率、舒张压平均值均有明显差异(P<0.05)。

2.2满意度情况

舒适组:24例患者满意,满意率为96.0%。对照组:21例患者满意,满意率为84.0%

3讨论

对照组:采取临床临床护理与健康指导。舒适组:在常规护理的前提下采取舒适护理措施。

3.1舒适的室内环境

入院后,积极为患者提供舒适的室内环境。根据患者需求,为其选择单一病房或两人病房。保持病房整洁、安静、通风保暖,不允许闲杂人员随意出入。医护人员进出病房应脚步轻盈,不大声说笑喧闹。病房应每日通风并对空气消毒,每日安排人员打扫病房。在病房内适当摆放绿色植物,增加生气,舒缓患者心情。

3.2吸氧与输液

3.2.1吸氧

患者吸氧前,护士应首先帮助患者排痰。吸氧时,保持无菌操作,遵医嘱调节氧流量为2~4L/min,并根据患者吸氧过程中情况变化采取微调。对于肺心病患者,则调节为1~2L/min。在吸氧操作中,护士应当同时向患者说明吸氧对于CHF治疗的积极作用以及不正确吸氧可能带来的严重后果。吸氧期间应要求家属全程陪伴,护士则每隔1h巡视一次。当吸氧过程患者出现任何不适,或吸氧管不畅通时,应立即报告护士,查明原因,必要时上报医生。

3.2.2输液输液是CHF患者治疗过程中最常见的操作。虽然静脉输注的给药途径能确保药物进行心脏,治疗心衰。但是过快的输注速度也增加了心脏的负荷。因此在静脉输注中应当根据情况选择合适的输注速度。输液过程同样需要家属全程陪同,当出现突况时,应当立即上报医生。为避免患者多次穿刺,输液后患者可留置静脉通道,便于下次输液。

3.3并发症预防

3.3.1低钾血症

洋地黄和利尿剂均具有一定的毒副作用,严重情况可能诱发低钾血症。因此护士应当经常观察患者有无精神困乏、消化不良等症状,并监测患者血钾量。教育患者治疗中出现任何不适都应当立即告知护士或医生。同时从食物中积极补充钾元素,多吃玉米、香蕉、豆芽等,必要时可通过药物补充。

3.3.2低血压

低血压是硝普钠的不良反应之一。患者应严格遵医嘱服药,同时采取避光给药。教育患者不能突然性的站立,以便发生低血压甚至晕厥。护士每日应严格监测患者的病情变化,记录其水液出入量。观察患者是否出现水肿,并每日测量患者体重,做好相关记录。医生可根据患者出入量情况,调整患者利尿药的剂量。

3.3.3血栓

患者由于长期卧床,使用利尿药引起的血液动力学改变,下肢静脉容易发生血栓[3]。因此当患者病情稳定后,应当积极鼓励患者在床上坐四肢运动或是下床活动。指导家属经常为患者热敷下肢,并适当按摩,促进其血液循环。

篇9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2月~2013年2月于本站妇科就诊的中年妇女8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4例。其中,治疗组年龄46~53岁,平均年龄(46.1±5.9)岁。对照组年龄45~52岁,平均年龄(44.5±5.1)岁。两组患者在治疗前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诊断方法

患者疾病种类的确定使用妇科检查、B超、TCT、阴道镜及宫颈活检等方法。

1.2.2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用针对相应疾病的治疗方法,治疗组在此基础上采取相应护理保健措施,包括:①加强知识教育,每月进行健康专题讲座,增强患者的健康意识;②合理饮食,保证摄入适量的维生素、蛋白质、纤维素和脂肪,保证机体有足够的营养,减科疾病;③加强护理保健,保持外阴清洁,常换洗内衣,经期勤换卫生棉,若有异常,应及时就医,以对症治疗。

1.3疗效评定标准

①恶化:患者病情更加严重;②无效:患者病情无变化;③有效:患者部分症状消失;④治愈:患者症状完全消失。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治疗组无一例恶化,无效2例,有效7例,治愈35例,治愈率为79.5%(35/44);对照组恶化4例,无效8例,有效7例,治愈25例,治愈率为56.8%(25/44)。治疗组治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无复发,对照组4例复发。

3讨论

篇10

1.1一般资料

本组4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0例。

对照组:男12例,女8例;年龄26~62岁,平均年龄(45.0±5.2)岁;重症胰腺炎9例、肠瘘6例、肝脓肿5例。观察组:男11例,女9例;年龄25~60岁,平均年龄(44.8±4.6)岁;重症胰腺炎8例、肠瘘6例、肝脓肿6例。2组患者的性别、年龄、所患疾病种类等情况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

1.2医学护理方法

对照组:正确固定双套管,外接引流管长度适当;保持双套管的有效负压,适时进行负压的调整;采用一次性负压引流袋,防止引流管出口处打折;调节冲洗液滴速;观察引流液性状[1]。

观察组:给予综合医学护理。术前:做好心理医学护理,对患者及家属解释置管的必要性,取得患者及其家属的理解,以积极心态配合治疗;置管前给患者镇痛药。术中:置管时陪护在患者身边,做好心理支持;以肢体语言和眼神给予患者心理安慰,减轻患者的紧张和恐惧情绪;避免患者躁动而影响置管操作进程[2]。术后:固定好引流管;保持引流管通畅,维持适当的负压,一般于10~20千帕,需及时调整冲洗液滴速,每日冲洗液量约1500~2000ml。持续心电监护、吸氧,血压平稳后可取半卧位以利于引流,向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健康教育。鼓励患者及时倾诉不适,嘱家属及亲友多陪伴、关心患者;心理医学护理贯穿整个疗程,并且要根据患者的个性特点适当调整心理疏导方法和健康教育内容[3]。腹部外科手术后并发胆瘘、肠瘘、胰瘘是严重的术后并发症,可导致内稳态失衡。每日注意更换引流瓶及引流管,除了局部消毒外,还要遵医嘱给予预防感染的抗生素。注意观察引流液的性状和量,引出血性液注意活动性出血,引出黄绿色、金黄色液体,提示发生胆漏[4]。

1.3观察指标

术后引流液转清时间和并发症(套管脱落、出血、感染、引流管堵塞)情况。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2.0软件处理系统,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

2结果

两组患者引流液转清时间及并发症比较,见表1。

观察组引流液转清时间早于对照组;套管脱落、出血、感染及引流管堵塞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篇11

患者年龄、职业、饮食和生活习惯等,出现与活动有关的血尿和腰部阵发性绞痛,应首先考虑肾、输尿管结石;有排尿中断、膀胱刺激征者,应考虑有膀胱结石的可能。

1.2身体状况

肾区及输尿管行走区叩击痛,或触到尿道内结石。膀胱、尿道结石阻塞时,易发生急性尿潴留。

1.3心理状态与社会状况评估

患者有无因泌尿结石引起的疼痛、排尿困难、血尿等造成的焦虑、恐惧心理,是否出现因结石不能排出、症状反复发作而烦躁不安情况。家属对患者的关心、照顾情况等护理措施。

2一般护理

2.1解痉止痛

肾绞痛发作时,可使用阿托品0.5mg,肌内注射。绞痛剧烈者加用哌替啶50~100mg,肌内注射。

2.2输液

疼痛和恶心呕吐不能进食者静脉输液。轻微的疼痛通过静脉输液症状也可缓解。必要时液体中可加用解痉药物,如山莨菪碱注射液20~30mg静脉滴注。

2.3

对膀胱结石,应指导患者采取适当如侧卧位排尿,可缓解疼痛,利于尿液排出。

2.4促进排石

大量饮水是预防泌尿系统结石形成和生长最有效的方法,日饮水量在3000ml以上,保持每天尿量在2000ml以上,可有效降低尿中形成结石物质的浓度,减少晶体沉积。结石<0.6cm、光滑,无尿路感染、梗阻等情况的患者,大量饮水并配合适当运动,口服利尿、排石中草药和溶石药物等,结石多能排出。

2.5防治感染

给予适当抗生素防治感染,必要时做尿液细菌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以指导用药。有肾功能受损者,还应注意避免应用有肾毒性的抗生素。

2.6心理护理

泌尿系统结石急性发作时疼痛剧烈,患者焦虑、恐惧、烦躁不安,除需要立即进行解痉止痛外,应讲明所施行的医疗护理措施的意义,消除患者的紧张情绪,配合进行治疗。

3体外冲击波碎石术(ESWL)护理

ESWL原理是利用液电效应,通过高电压、大储能电容产生冲击波。通过X线或超声波对结石定位,将冲击波聚焦后作用于结石,将结石击碎,碎石随尿液排出或用内镜取出。对肾、输尿管结石有很好疗效,特别适用于结石直径<2.5cm的患者,使许多上尿路结石的患者免于手术,具有安全、无创伤性、治愈率高、可反复使用等特点。但结石下段有梗阻、大的鹿角状结石、妊娠期、严重心脑血管疾病、安置心脏起搏器和过于肥胖的患者不宜使用。过大的结石一次不易击碎,可形成“石街”,有些患者术后可能出现血尿和一过性肾绞痛等并发症。反复使用者,治疗间隔时间≥7d。ESWL手术前后主要护理措施如下:①治疗前排空膀胱尿液。②每次排出的尿液均需过滤,并将结石存留,以便观察碎石排出情况。③施行硬脊膜外麻醉者,治疗6h后可给予常规饮食。④鼓励患者多饮水,每天应保证饮水量在3000ml以上,必要时静脉补液,以利冲洗尿路,促进碎石排出。⑤术后碎石通过输尿管时,可能出现肾绞痛,可用解痉镇痛剂对症处理。⑥定期检查泌尿系统平片,以了解结石排出情况和以后是否有新的结石生成。⑦如果碎石大量涌入输尿管形成“石街”时,需用输尿管镜取出或采用其他方法排出。⑧出院后如出现肾绞痛、发热、血尿等异常情况时应立即复诊。⑨出院时碎石尚未完全排出者,需定期到医院复查。

4手术患者的护理

4.1术前护理

①术前应协助医生做好全面的检查,如心、肝、肾等功能测定,泌尿系统造影及结石定位摄片等。②手术当日晨送患者进手术室前,应再拍一张泌尿系统X线平片,以了解结石的位置是否移动。如有结石移动,需及时报告手术医生,以便重新考虑手术切口与手术方式。③对合并有泌尿系统感染者,应待感染控制后再行手术。

4.2术后护理

①肾、输尿管结石术后,常规放置肾、输尿管周围引流管,并按泌尿系统引流管常规护理。②患者取半卧位,以利呼吸和液体引流。③肾盂造瘘管如引流不畅需要冲洗时,每次冲洗量不得超过5ml,注入时压力要低,如患者感觉腰部发胀时即应停止。④肾盂、膀胱造瘘管一般留置10d以上,肾盂造瘘管拔管前应夹管2~3d,观察有无漏尿、腰痛、发热等现象。或经造瘘管注入对比剂摄X线片,证明上、下尿路通畅时方可拔管。拔管后造瘘口盖无菌下敷料,患者向健侧卧位,以防尿瘘。耻骨上膀胱切开取石或经尿道切开取石术后常需进行膀胱造瘘,术后护理同膀胱损伤膀胱造瘘管护理。⑤注意观察引流液的量、颜色、有无出血。一般肾、输尿管和膀胱手术在术后2~3d可有少量血尿,以后尿液颜色逐渐变清,如有持续性血尿应查明原因并做出相应处理。⑥严防术后出血,肾实质切开取石、肾部分切除者应绝对卧床2周,防止继发性出血。

篇12

本组研究对象都为我院2009年1月~2011年7月在我院就诊治疗的114例上呼吸道感染发热的患儿,其中男78例,女36例,年龄4个月~7岁,平均年龄3.4岁。发热最高温度为39.8℃,最低38℃,平均温度为38.6℃。所有患儿都排除合并其它疾病。将114例患儿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7例,两组患儿一般资料比较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1.2.1对照组按常规医学护理方法进行护理,包括观察病情及对症处理等。

1.2.2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护理人员要认真学习并掌握循证护理实践程序的实施步骤,根据患儿疾病过程中所涉及的问题进行系统的文献查询,以求实证,并对证据的真实性、可靠性和实用性进行评估,确定最佳护理方案。

1.3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2.5软件对所有数据进行分析处理,采用t检验,率的比较用x2检验,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循证医学护理实践

2.1循证支持

通过查阅文献及召开护患座谈会,及患者满意度调查,收集分析家属反馈的意见,发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1)退热药在服药后30分钟,体温下降的非常不理想,家属非常不满意。(2)护士在给患儿测体温时,通常采用测量肛温,对患儿休息会有打扰,不利于患儿疾病的恢复。需要解决的问题:(1)腋温与肛温的差异有多少;(3)对于有感染患儿的发热,选用哪种降温措施是最佳的;(3)应用降温措施后多久才能起效。

2.2医学护理干预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