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虎的吉祥成语范文

时间:2023-02-27 11:10:56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关于虎的吉祥成语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关于虎的吉祥成语

篇1

中图分类号:T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22-0011-01

就目前来看,机械设备在工程施工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对于工程质量以及进度都会产生相应的影响。而在机械设备正式运行的阶段,也会受到各种因素的限制影响,导致机械设备的性能不能很好发挥,因此,需要对机械设备的维护与管理工作加强重视,提高机械性能,更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一、机械管理维护工作中出现的主要问题

(一)管理力量不足

在实际施工的时候,工程项目所涉及的范围十分广泛,机械设备以及人员之间的调动十分频繁。而很多管理部分由于对实际情况考察不到位,对一些机械设备管理机构进行盲目增减,或者是将这些管理机构的职能和其他部门进行兼容,导致实际操作层与管理层之间产生脱节。这样的情况,集中表现为企业中机械设备的管理力量不足。

(二)保养制度落实度不够

很多企业在实际施工的过程中,对于机械轻维护种使用,导致机械设备经常出现各种故障,影响施工的正常进行[1]。很多企业虽然在内部实行了定人定机制度,但是对于机械制度的落实却造成了忽视,导致维护工作开展力度不够。操作人员在使用的时候,只注重使用,对于机械设备在运行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不能及时解决[2]。

二、做好工程机械管理维护工作的途径

(一)选择正确的故障诊断方法

要想能够保证机械管理维护工作的顺利进行,首先,要能够利用知识细化分解让所有的数值都通过记录来表示,利用所建立的知识单元整体、不同局部的E―R模型来确定创建的表格。

首先,在E―R模型中的所有实体都是通过表来表示,其属性所对应的字段名称在一定程度上发挥出联系作用属性为联系实体的字段;其次,原型单元实体以及扩充单元实体所具有的属性名称相同,在对表格进行创建时,可以创建为类似的表格,其中包括单元结构属性的实际说明,其表名称为faultree。其创建的表格基本SQL语句如下所示:

CREATE TABLE fdbo].[faulttree】(

[nodename]【nvarchar](50)NOT NULL,

【fathername】【nvarchar](50)NOT NULL,

[stair]【inq NULL,

[childnum][int]NULL,

[nodetype][char](1 0)NULL,

[modelname】[nvarchar】(50)NULL

ON[PRIMARY】

Go

(二)完善企业内部的各项管理制度

施工企业要想获得较大的经营效益,就需要对设备的管理成本进行进一步降低,进而使得经济效益提高[3]。但是,由于机械设备在工程施工中产生的影响是巨大的,因此,需要做好机械设备的管理维护工作,降低机械设备的故障发生率。还可以在企业内部开展绩效制度,对于维修人员以及操作人员的积极性进行充分调动,对于机械设备出现的故障问题进行及时解决。图1为修理维护工作时的顺序图。

(三)严格落实机械设备的管理维护制度

在机械设备运行期间,对设备进行必要的维护保养,是保证机械设备正常运行的主要手段。保养的好坏也是影响机械设备运行质量的主要手段,因此,在实际运行期间需要对机械设备的保养以及维护工作严格按照要求进行[4]。根据机械的结构以及液压系统在其中的分布,将机械划分为左右输料系统、左右行走系统、发电机系统、分料系统等等。并在此基础上对其进行进一步细分,直至分解到具体部件。图2即为诊断对象的分解示意图。

结语

综上所述,机械设备的管理以及维护工作属于一种系统工程。在对机械设备进行管理维护的时候,需要认识到该项工作的重要性。另外,机械设备保养、管理水平与机械设备的正常运行有着直接的关系,还会对企业的经济效益产生一定的影响[5]。因此,加强对机械设备的管理维护是具有相当的现实意义的,需要采取多种手段,推动机械设备的管理维护水平得到切实提高。

参考文献

[1] 贺新刚.关于工程机械管理维护的思考[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1,14:103.

[2] 张保卫.对当前工程机械管理与维护要点的几点思考[J].科技风,2016,02:214-215.

篇2

中图分类号:TU712.3 F22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此编号投稿时为空)

引 言

在过去十年中,随着全球化竞争环境的日益激烈、行业增长速度的减缓和价格竞争的压力,企业面临的最重要的挑战之一是提高客户满意度[1]。为了在竞争激烈的环境中生存,许多企业努力寻求先进的方法提高其产品和服务质量。对于建筑企业来说也面临同样的挑战。由于建筑行业的特殊性,为了提高业主(客户)的满意度,企业必须认真理解项目的业主需求和期望,确保业主从可获得的建筑成果中获取最大的价值。

基金项目:陕西省教育厅科研计划项目(12JK0058);陕西省科技厅软科学项目(2011KRM13);西部建筑科技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10KF04);西安科技大学博士启动基金(2011QDJ024)

通讯作者:凤亚红 (1973-),女,陕西岐山人,博士,讲师,主要从事工程项目管理方面的研究与教学工作。

由于工程项目的开发建设是一个复杂的过程,特别是大型、复杂的工程项目的建设需要许多年,在这个过程中涉及多次设计变更,业主需求很容易被偏离和忽略,加之项目管理是以建设过程为对象,跨越不同的过程且在物理上相互分隔的各专业工作分别由项目不同参与主体实施,使得项目过程之间缺乏协同,造成管理的不连续性和在过程界面处产生很多问题[2]。这样,到项目最终完成时很难令业主满意。因此,在工程项目开发过程中遇到的主要挑战是如何识别和优化业主需求,以及如何通过项目整个生命周期过程的协同管理最大限度地满足业主需求。

本文研究目的有两个:一是探讨质量功能配置(Quality Function Deployment,QFD)方法在工程项目开发过程中的适用性;二是在常规QFD方法的基础上,引入模糊集合理论,采用模糊质量功能配置(Fuzzy Quality Function Deployment,FQFD)方法处理工程项目开发中的模糊信息,提出有助于在项目开发的整个生命周期过程中满足业主需求的基于模糊QFD的工程项目过程协同管理模型。为了实现这些目标,文章首先将回顾和讨论QFD方法的基本原理和框架以及模糊集合理论,其次是分析工程项目的开发过程和各参与主体在项目实施过程的角色,最后,提出基于FQFD的工程项目过程协同管理模型。

1 模糊质量功能配置方法

1.1质量功能配置方法及其主要优点

QFD是一种立足于在产品开发全过程中最大限度地满足客户需求的系统化质量保证方法。20世纪60年代,为了设计和生产能充分满足客户需求的产品或服务,日本著名质量管理专家赤尾洋二和水野滋两位教授将其作为一项质量管理的系统方法首先提出。他们对质量功能配置的定义是:“将客户需求转变为质量特性,通过系统地配置这些需求和特性之间的关系确保产品的质量。这一过程从配置每一产品功能的质量开始,然后扩展到各部件的质量和工序质量,整个产品的质量通过这些相互关系的网络来实现” [3]。在客户需求被配置的过程中,采用了质量屋( House of Quality,HOQ) 。HOQ是QFD 方法实施的核心,以一种类似房子的矩阵框架形式,给以输入信息,通过分析评价获得输出信息,从而实现一种需求转换,为产品的设计、开发提供了一种非常有效的规划和协调手段,其基本原理见图1。

项目目标集矩阵:假设将不同级别上的客户需求定义为广义的项目目标集。则最初级别的项目目标集是指确定的初始客户需求,其它级别项目目标集是指上一级QFD质量屋的技术方法集。

项目目标集权重矩阵:表示客户对各项目目标的重视程度或各项目目标的相对重要性。

技术方法集矩阵:表示满足和实现相应目标所采用的技术方法集。在QFD的逐步配置过程中,下一层质量屋的目标集往往是上一层质量屋的技术方法集。

竞争性评价矩阵:表示技术方法集中每一项技术方法对实现项目目标的贡献程度。

相关矩阵:描述了所对应的技术方法之间的自相关关系。通常情况下,相关性程度分为:强正相关、正相关、负相关和强负相关。

关系矩阵:矩阵中的每一项元素描述所采用的技术方法使对应的目标得以实现的程度,它表征了技术方法集和目标集的关联程度。

可以看出,QFD是基于客户需求驱动的产品开发方法,是系统工程思想在产品设计和开发全过程的具体应用,通过QFD可以实现市场、创新、设计与开发、制造和客户满意的综合集成[4,5]。QFD的核心思想是:注重产品从开始的可行研究到生产的全部过程中所有的活动都是由客户的期望、需求与偏好所驱动;借助“客户需要什么”和“我们如何做”,把客户的期望、需求、偏好,转化成产品开发的管理者、设计者、制造工艺部门等诸多部门有关决策人员能够理解执行的具体信息,以此来保证最终生产的产品或提供的服务符合客户需求。QFD方法为产品开发的每个阶段提供了将客户需求转换为相应技术要求的方法,是提高产品质量、增加客户满意度、增强产品竞争力、降低生产成本和缩短生产周期的有效方法。

严格地说,QFD只是一种系统思想,一种在产品生命周期开发管理中保证质量的系统方法论。实施QFD的关键是将客户需求分解到产品形成的各个过程,即将客户需求转换成产品开发过程具体的技术要求和质量控制要求,通过对这些技术和质量控制要求的实现来满足客户的需求。对于如何将客户需求一步一步地分解和配置到产品开发的各个过程中,还没有固定的模式和分解模型,可以根据不同目的按照不同模式进行分解和配置。目前最常用的是ASI提出的四阶段模式,即客户需求经过产品规划、零件设计、工艺计划和生产计划被逐步配置为工程特性、零件特性、工艺流程和制造要求,如图2所示[6]。该模式充分体现了QFD的实质,且有助于人们理解上游的决策是如何影响下游的活动与资源配置,因而成为理论研究的基础和企业实际应用的主要模式。

与制造业相比,建筑业产品(工程项目)的生产是一种生产过程相似,但产品种类截然不同的典型的订单式生产活动[7,8]。在建筑行业中,通常是对业主(客户)的需求缺乏系统地管理,即使在设计阶段开始之前收集了相应的业主需求,但是随着项目实施过程的进行,业主需求往往被忽略直至最终消失。例如在项目可行性研究阶段,对业主的需求/期望以及相应的质量标准等有明确的定义,由于实施项目的各参与主体之间缺乏协同,缺乏持续地关注客户需求的系统方法,诸如不满足可建造性、不完整的设计产生的工期延误、客户需求的误解和返工等问题就产生了。一些研究者发现,QFD在建筑业的应用对于减少控制问题有许多潜在的好处:如强化了业主需求和反馈,完善了施工计划,极大地减少了重复设计,加强了项目参与者之间的信息交流,有利于消除返工和设计上的缺陷,减少不确定性和效率低下等问题[9,10]。

1.2改进的模糊质量功能配置方法

工程项目建设领域存在大量本质上模糊的、不确定的信息,在许多情况下表现为人的认识、判断和评估。如客户通常采用 “费用低”“质量好”和“可建造”等一些模糊的语言来表达对工程项目的综合要求和期望;在描述“客户需求”等广义项目目标与“设计指标”“工艺技术”等广义技术方法间关系密切程度时,常采用“强”“中”和“弱”等语言术语。这些表达模糊概念的语言,在传统的QFD方法中通常用精确的数字量来处理,显然无法确切地表达其真实含义。而模糊集合理论却能够对主观的、模糊的和不确定信息进行定量化处理。为此,本文将模糊集合理论应用到传统QFD方法中,提出将改进的模糊QFD方法引入到工程项目的过程协同管理中。

改进的模糊质量功能配置方法(Fuzzy Quality Function Deployment,FQFD)在形式上与传统QFD方法相似,HOQ仍为其核心基础和手段,但采用模糊集合理论处理客户需求、客户需求等项目目标与具体实现技术方法二者间联系密切程度等主观的和模糊的语言信息。这不同于传统QFD方法采用离散标度赋予某一具体数值来确定项目目标与技术方法二者间联系的方法。在FQFD中,将传统QFD方法中的各种输入变量(最初层次输入变量——业主需求、各层次项目目标集与技术方法集二者联系密切程度评估)看成语言变量,分别建立各语言变量的模糊语言术语集,并给出语言变量的模糊数分布形式及其隶属函数。客户或相关决策人员采用已经定义好的语言术语表达他们对客户需求重要性、技术方法能够实现相应目标的满足程度等问题的认识,然后运用有关模糊数四则运算对模糊信息进行处理。与传统QFD相比,FQFD方法的优点在于能够更好地获得反映人的主观认识的表征客户需求以及客户需求等项目目标与技术方法间的联系密切程度的信息。

2 基于FQFD的工程项目过程协同管理模型

Love指出,参与项目不同过程阶段的企业既是客户又是供应商[11]。随着项目实施过程的进行,企业的角色从某一阶段的客户转变为下一阶段的供应商。为了便于区分,我们称参与项目不同过程阶段的客户和供应商为阶段客户和阶段供应商。值得注意的是,项目实施过程中的阶段客户与项目的最终客户(业主)并不相同,项目最终客户通常是项目所提供的产品的使用者或所提供服务的对象,他们间接为项目开发费用提供支付。如果一个项目的实施不能满足最终客户的期望要求,这就意味着最终客户会放弃该项目所提供的服务。如果发生这种情况,该项目实施组织将会因为开发一个不受欢迎的项目而遭受巨大损失。因此,理解项目最终客户的需求是确保项目成功的关键。然而,由于项目每一实施过程的阶段客户是根据相应阶段的供应商所提供的“产品或服务”质量提供支付价格,阶段供应商往往仅考虑相应阶段客户的需求能否满足,而不会考虑最终客户的需求能否满足。因此,在项目整个开发过程中,项目实施组织除了应正确分析和识别每一项目实施阶段的阶段客户的模糊需求并根据其需求选择适宜的技术方法,更应该采取措施确保最终客户需求能得到有效满足。

由上文的分析得知,改进的FQFD方法以其特有的多层次递阶的质量功能配置结构不仅可以帮助决策人员全面跟踪和理解客户的需求并将其反映到其决策过程中,而且由于在FQFD执行过程中,多层次递阶质量屋中下一级质量屋的项目指标集是上一级质量屋的方法集,下一级质量屋中项目指标集的权重均采用上一级质量屋方法集的竟争性评价矩阵,可提供加强工程项目过程界面相互渗透、相互协同的途径。为此,本文将改进的FQFD方法作为工程项目过程协同的系统手段和方法。

根据我国工程项目开发的一般程序和做法,研究中将工程项目全生命周期划分为4个阶段,即决策阶段、概念设计阶段、详细设计阶段和施工阶段。其中每一个过程阶段涉及不同的客户和供应商之间交易,并产生明确的交付。基于ASI的四阶段模式,建立工程项目过程协同管理模型,如图3所示。该模型的基本假定前提是,FQFD方法可与项目各实施过程阶段并行使用,以提高项目每个实施阶段的输出质量。模型的左边是项目的开发过程,右边是FQFD的执行流程。必须指出的是, FQFD只是一个系统规划工具,并不是要代替项目每一实施阶段的主要目的。项目实施过程中仍然主要依赖于工程人员的专业水平和技术能力,在每一个项目实施阶段并行采用模糊FQFD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提高各阶段的交付质量。

从图3中可以看出,该模型从最终客户(业主)需求开始,两个分开的箭头分别进入决策与规划阶段和模糊FQFD第一层级的客户需求部分,以此为基础,相同的信息分别流入两个并行的过程:工程项目的开发过程和FQFD执行过程。工程项目过程协同是以最终客户(业主)需求作为过程协同的主要协同目标集,伴随着项目实施过程的进行,由业主需求经由FQFD技术所产生的工程特性、组件特性、施工工艺参数等作为过程协同指标集纳入到项目过程管理中。根据FQFD的执行流程,不仅相邻过程之间存在着某种输入输出关系,即后一阶段或过程(质量屋)的“输入”作为该阶段的主要协同指标集,必然是前一阶段或过程(质量屋)的“输出”——即过程协同指标集,相应的每一阶段协同指标集的权重必然是上一阶段过程协同指标集权重,这确保了项目最终的客户需求被跟踪并反映到各阶段决策中。而且项目前期过程的实施主体在决策时,通过引入客户评价这一协同分析形式,将后期项目过程的实施主体的需求及相应的重要性也考虑进去。其中虚线箭头表示项目阶段规划的主要输出不满足后续阶段客户需求时的循环过程,如果差异是非显著的,则直接对相应阶段进行重新规划,反之,如果差异是显著的,则应返回到上一项目实施阶段重新规划。具体实施过程中,判断阶段输出是否对后续客户需求的满足有显著差异主要取决于对项目的质量、成本、进度及风险等影响。

改进的FQFD方法能将业主需求与工程项目决策阶段、概念设计阶段、详细设计阶段及施工阶段自然地联系起来,有助于加强工程项目各过程实施主体的有效沟通与协同。其中,最初客户(业主)需求及其重要性的确定、每一层次质量屋中客户需求与工程特性之间关系矩阵的构建是工程项目过程协同中FQFD方法应用的关键问题。

3 结论

本文在回顾和讨论QFD方法的基本原理和其在建筑业的应用的基础上,针对传统QFD方法的局限性,引入模糊集合理论建立了改进的FQFD;探讨了FQFD在工程项目开发过程中的适用性,在此基础上,将FQFD方法与工程项目开发过程有机结合起来,提出基于FQFD的工程项目过程协同管理模型。该模型中FQFD不仅为工程项目的开发提供了一个导航路线图,始终保持和跟踪业主的需求和期望,而且为克服项目参与者之间的沟通障碍提供了良好的沟通工具,有助于实现工程项目的过程协同管理。

参 考 文 献

[1] M. D. Johnson and C. Fornell, “ A framework for comparing customer satisfaction across individuals and product categories,” J. Economic Psychology. vol. 12, 1991, pp. 267-286.

[2] Briscoe G & Dainty A R J. Construction supply chain integration: an elusive goal? [J].Supply Chain Management: An International Journal, 2005, 10(3-4):319-326.

[3] Y. Akao, “Quality function deployment: integrating customer requirements into product design”, Productivity Press, Cambridge, Mass, 1992.

[4] 刘鸿恩, 张列平. 质量功能展开(QFD)理论与方法----研究进展综述[J]. 系统工程, 2000, 18(2): 1-5.

[5] Sakao I. A QFD-centered design methodology for environmentally conscious product design[J]. 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duction Research, 2007, 45(18): 4143-4162.

[6] Hauser J R, Clausing D. The house of quality[J].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1988, 66(3): 67-73.

[7] Crowley A. Construction as a manufacturing process[C]. In Kumar B and Retik A, editors. Information Representation and Delivery in Civil and Structural Engineering Design, Civil-Comp, Press, Edinburgh, 1996: 85-91.

[8] Vrijhoef R & Koskela L. The four roles of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in construction[J]. European Journal of Purchasing and Supply Management, 2000, 6(34): 169-178.

篇3

中图分类号:F123.1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7)08-0034-02

当前,我国建筑市场与国际市场的联系日益紧密。与此同时,无标底招标和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实施已经多年,建筑产品的工程造价成为各利益相关方在决策时关注的中心。然而,我国的建筑市场体系有待健全。定额计价和取费指标一直是国内建筑企业的传统,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竞标取胜,必须改变这一习惯,并提高工程造价预测的准确性。因此,探讨工程造价预测,研究宏观经济与工程造价互动影响的关系变得十分迫切。

一、宏观经济与工程造价互动影响关系研究的意义

在欧美发达国家,工程造价预测受到重视,例如,美国、英国等国家设有专门的工程造价咨询机构,它们擅长积累和分析历史资料,形成了一套完善的工程造价资料整合制度,工程造价管理体系十分健全。而在我国,定额和取费指标是造价管理机构长期使用的工作方法,工程造价预测研究并未真正展开。与之对应的是,依据固定定额完成的工程造价预测也成为了业主、承包商和工程咨询机构的依赖,价格变更则通常是指令行为。

近年来,我国工程咨询机构越来越多,但其存在的不足较多,如价格信息失真状况时有发生。在理论界,关于从建筑产品投入品价格指数研究对建筑工程造价的预测和控制的探讨较多,对项目本身特征外的其他影响工程造价因素的研究较少。工程造价预测离不开对价格信息的搜集和使用,而价格信息与宏观经济形势,即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不可分割,因此,掌握宏观经济变化与工程造价之间的关系变得十分重要,它可以为计算工程造价提供重要依据。

二、宏观经济对工程造价的影响

(一)国内生产总值对工程造价的影响

许多体现经济社会状况的因素,例如GDP、恩格尔系数等,通常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建筑产品的需求状况,并进一步左右其价格,即所谓的工程造价。若GDP上涨,或者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不断增长的时候,表明可供人们消费的总值正在增加,当人们解决了自身的基本温饱问题后,人们的需求则会转向精神方面,这其中就包括了对舒适度的较高要求,例如住宅,人们对建筑产品需求会逐渐增长,一旦需求大于供给,会有更多资金不断流入建筑行业,这时便会对工程造价构成影响。

(二)商品零售价格总指数对工程造价的影响

众所周知,工程建设项目建设往往需要较长的周期,建设成本影响因素较多,主要是人材机等物价浮动的影响,即人工费、材料费、施工机械费、运输费等。商品零售价格指数的意义在于,它是某时间段里商品零售价格变动状况的反映,包括程度的变动和趋势的变动,在工程造价方面则主要指建筑材料价格,例如建筑装潢材料、燃料等。因此,商品零售价格指数体现着物价波动,其波动必然会对建筑工程造价带来或多或少地影响。

(三)失业率对工程造价的影响

失业率与建筑a品需求之间呈负相关关系,即失业率下降,建筑产品需求增大;失业率上升,建筑产品需求减小。在建筑产品存量固定这一前提下,如果需求逐渐减小的话,那么根据市场规律,租金会有所降低。这一结果会间接影响到资产市场,会在一定程度上拉低建筑产品的价格,建筑工程造价也会随之压缩。失业率上升会直接影响人的心态以及对经济的预期,多数人会丧失对经济发展的信心,人们对此后房地产资产安全性、可靠性表示怀疑,甚至是建筑产品资产,都会遭到更多的风险损失的质疑。在此情况下,房地产和建筑产品保值力将不像以往那样令人信赖。这一现象会反映在房地产价格上,表现为其价格的下降,实际建筑工程造价也将最终遭受其影响。另一方面,失业率上升,经济发展前景不容乐观,金融机构便会采取措施,提高利率,使信贷规模收缩,建筑行业会遭受巨大冲击,其开发成本会大幅增长。开发成本增加会直接带来建筑工程造价上涨这一结果,或者出现项目开发建设减少的状况,物业市场上存量会有所降低,存量供给降低则必然导致租金的增加,建筑工程造价会因此而被推高。此外,失业率与劳动力供给直接相关,失业率的增长必会导致劳动力市场上的供大于求。而建筑行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工程造价的相当一部分属于人工费,当劳动力供大于求的时候,人工费会有所减少,这对工程造价的降低十分有利。

(四)通货膨胀对工程造价的影响

造成通货膨胀的原因比较复杂,但通常来说,经济泡沫的增大是其中主要原因。通货膨胀不仅影响人们日常生活中的衣食住行,也会改变着建筑行业的生存环境。例如,原材料的价格、机械设备的价格也会受到通货膨胀的影响,尽管这些影响要小于食品等生活必需品所受的影响。这时候,工程造价会随着相关价格的上涨而增加。在市场经济环境中,通货膨胀属于一种虚假繁荣,它使高经济增长率徒有其表。如果在工程造价中使用通货膨胀下的原材料价格,那么必然会导致工程项目造价的偏差,使其与真实造价之间存在一定的差距。因此,在计算工程造价的过程中,必须把通货膨胀的因素考虑在内,根据实际经济发展状况确定要不要剔除或者在合同中约定通货膨胀的风险归属。此外,通货紧缩与之是相同的道理,都应在工程造价中进行深入探究。

三、工程造价对宏观经济影响的效应分析

(一)供给冲击效应

从总供给视角出发,工程造价会对宏观经济形成一定的供给冲击效应。当建筑工程交易价格增加的时候,投资环节就会发生一定的变化,一定数量的资产能够可投入的项目数量会有所降低,能源、材料、劳动力等开发商所需要的资源会相应地减少,这时候劳动生产率以及总产出会明显降低。当劳动生产率下降的时候,如果劳动力过剩,那么工人的实际工资就会受到影响,会有明显下降,然而考虑到名义工资的向下黏性,减少劳动需求成为多数承包商或开发商的选择,此时会抑制产出,GDP减少,失业率上升。当工程交易价格增长时,最终消费品价格也会随之上升,也就是说,最终消费者不得不承受部分建筑成本的转嫁,这对消费者来说当然是不利的,因其净损失会有所上升;间接地,消费者对建筑产品有效需求会随之不断降低,宏观经济发展会因此而遭受打击。

(二)消费传导效应

按照财富效应相关观点,人们所占据的财富会随着建筑工程造价上升而增加,人们的消费支出会不断增加,从而导致社会消费品生产的火热。当社会消费品的增加,生产规模扩大,其直接影响是国家或地区生产总值的增长,这有利于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就业率升高,居民收入增长,这对刺激消费具有积极作用。与之类似,对于打算购买建筑产品的人而言,建筑工程造价的增长会使消费者的购买力有所降低,这会使消费有所减少,社会总消费会随之不断减少。总消费与生产之间具有密切关系,总消费的减少会抑制生产,这有损于国家或地区生产总值的增加,就业状况也会遭受其不利影响。当失业率增大时,居民收入相应地减少,消费会受到抑制。因此,建筑工程造价的上涨对宏观经济的影响是复杂多面的,这主要表现在其对消费和失业率的正、负两类叠加影响。

(三)投资效应

经济学理论认为,投资取决于多种因素,通常能够对企业或个人是否投资产生决定性影响的是项目的市场价值与重置成本二者之间的比值。当二者的比值大于1时,即项目市场价值高于重置成本的时候,多数决策者会积极投资新建项目。众所周知,在新建项目投资中,建筑工程造价通常占有较高比例,如果建筑工程造价增加,经济趋势发展向好,人们对市场保持乐观,认为项目资产市值会增加,外部资金成本降低。社会投资较为繁荣,必然会刺激市场需求,就业率会随之升高。

(四)成本效应

工程造价是房屋建筑中住房成本的主要构成,与此同时,住房成本决定居民的生活成本,是其生活成本的主要部分。根据美国商务研究协会的相关研究,在各城市生活成本指数里,住房成本指数占有较大比例,为29%,企业的工资成本则受居民生活成本的影响很大,而住房成本对工资成本的影响亦不容小觑。从普通居民的角度看,生活成本会随着房价的上升而变大,无住房的流动劳动力更愿意迁出,劳动力规模会有所减小,失业率降低;与之类似,而房价上涨会给企业施加压力,使企业不得不增加员工工资,即劳动力成本增加,企业更愿意退出该市场,转移施工地区。企业的变动会牵动就业市场,其迁出会使劳动力需求下降,减少当地就业机会,居民就业、收入、生活水平会发生变化。

(五)转移效应

不同的行业、不同的部门会受到建筑工程造价波动不同程度的影响。在工程造价增加的情况下,在最初的一段时间里,有效投资会有所降低,可开发项目减少,这会抑制部分部门的资本和劳动力需求,尤其是材料生产单位和机械生产单位,其他行业或其他部门会成为这些剩余劳动力的新的归宿,而以租用或购买建筑产品的单位为代表的行业、部分与之不同,对资本的需求逐渐增大。值得注意的是,在转行的过程中,专业技工需要承担更多成本,而短期内不同部门间资本重置并不容易,失业率由此会不断增大,资源无法得到合理利用,经济衰退的可能性由此增大。

结语

建筑工程造价的影响因素较多,在我国市场经济环境中,宏观经济对其的影响不容忽视。宏观经济与工程造价相互之间能够产生复杂的、多重的影响,国民生产总值、建筑市场、建材市场、人力资源市场、建设投资等都会影响工程造价;反之,建筑工程的长期性和造价的大额性也会反过来作用于各行业发展,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影响宏观经济发展大局。

参考文献:

[1] 赵田,查京民.宏观经济变量对工程造价影响的动态分析[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信息与管理工程版,2012,(3):23-24.

[2] 徐辉,梁娜.浅析建筑工程造价的动态管理与控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5,(6):66-68.

篇4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资料选取本院2013年1月-2014年1月诊治的60例机械通气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研究组患者30例,年龄55-85岁,平均年龄(64.16±6.72)岁;对照组患者30例,年龄56-86岁,平均年龄(64.12±6.85)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以及病症情况等基数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临床症状符合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肺炎诊断与治疗指南诊断标准;签署相关治疗方案知情同意书;无应用相关药物的禁忌症。排除标准:呼吸道感染患者;不配合护理方案实施者;资料不完整者[1]。

1.3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案,定期观察患者病情变化,纠正体内水电解质紊乱情况,维持酸碱平衡并予以营养支持[2]。研究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基础上的全程护理干预,强调和监督医护人员手卫生执行的依从性;对新进、实习、进修的医护人员进行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相关知识的培训,进行专项的考核;常规抬高床头30-45°,保持患者卧半卧位;尽早的采用肠内营养,用营养泵进行肠内营养剂的输注,输注过程中需严密监测有无胃内容物潴留、返流、误吸的发生;口腔护理每天4-6次;使用一次性的呼吸机管路,呼吸机管路有污染及时更换;建立人工气道的患者使用声门下吸引导管,进行声门下分泌物引流;加强气囊的管理;合理使用抗生素,遵医嘱准确用药;正确留取痰标本,及时送检;对患者进行妥当的约束,给清醒患者进行充分的健康教育,教导患者气管插管的作用与重要性,防止患者自行拔管导致非计划性拔管。

1.4疗效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护理后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病情况,记录机械通气、入住ICU、住院时间情况,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3]。

1.5统计学处理

数据均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分析处理,标准差(x±s)表示数据资料,X2检验计数资料,t检验组间比较,P

2.结果

2.1两组患者护理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病情况对比

观察两组患者护理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病情况、护理中非计划性拔管情况与死亡情况,比较结果研究组护理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表1两组患者护理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病情况对比[n(%)]

2.2两组患者护理后机械通气、入住ICU与住院时间对比

观察两组患者护理后的机械通气、入住ICU与住院时间情况,比较结果研究组各项时间明显缩短,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表2两组患者护理后机械通气、入住ICU与住院时间对比(x±s,d)

3讨论

篇5

中图分类号:TU99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城市是人类栖息的重要生活条件,也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产物,产生与发展都跟经济发展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由于人口的逐年增长,加之过分建设后引发的一系列环境问题,使城市承担着相当大的压力。

一、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之间的关系

(一)城市规划指引着建筑设计

城市规划首先是国家经济发展意志的体现,是政府在宏观的角度对于整座城市的进步与发展做出的规划与调整,决定着一座城市的风格、功能以及其可用的资源总量,其战略性决定高度,决定了其对于与城市发展建设相关的行业与工作的统领以及指导地位,决定了环保以及设计等工作基本的方向与原则,为那些服务于城市发展的工作划定了基本的界限。城市规划考虑的不仅仅是物体之间的相互关系,更关注的是城市整体的规划效果,考虑的是规划设计对于城市功能以及城市发展方向的影响,确定的是城市未来的发展目标以及其实现的手段以及途径。城市规划虽然也包括了对于单体建筑的研究与规划,但是其关注的重点在于单体建筑在城市的功能分区、交通网络建设以及相应的经济带动等方面的作用以及地位,具有浓厚的政治色彩,力求做到的是城市整体功能的实现,所以其决定的是建筑的性质、范围以及覆盖率等因素。

(二)城市规划参考着建筑设计

建筑不仅是一个城市的主要景观与组成,更是一个地区的文化历史以及时代审美以及建筑技术的载体,是文化构建的重要组成,是城市的标志与名片,对城市的形象以及风格有着根本性的影响,同时对周边的自然以及人文环境都有着潜移默化的改造作用。其在地区以及城市中的作用与地位为城市的规划与设计提供了参考,为拆迁改造以及相应的新建工作提供了现实的制约条件以及不可改变的客观条件,是城市规划设计过程中的主要影响因素。建筑设计包含了对于建筑色彩、形状以及占地空间等具象因素的设计以及研究,是设计师的设计表达,也是城市风格的奠基因素,无论是建筑的空间组合特点还是建筑的景观特点都是城市建筑规划的过程中要考虑的要素。所以城市规划与设计的过程中需要建立起专门的评审队伍,对城市的建筑设计进行统一的评审,为城市的大环境建设与规划提供参考,使得建筑设计能够与周边的大环境相互适应。

(三)建筑设计影响着城市规划

经济的发展不仅丰富了人们的物质生活,也提升了群众的审美水平,所以现代建筑在具有了居住以及商用等功能的同时,也要尽力去满足使用者的审美要求,实现使用者对于住宅的个性化要求,但是个性的追求以及意愿的表达,要遵循城市规划的基本旋律以及根本原则,服从城市规划设定的方向以及基本的建筑要求,才能够实现使用者的个性理想。建筑设计不仅仅是一幢建筑的单一构想或是简单设计,还涉及到了建筑与周边环境的和谐以及与整个城市规划的协调,这是合格的建筑设计师们应该掌握的基本设计原则。只有与城市理念相适应,与周边环境相协调的建筑才能够真正的为城市增色,实现自身的价值,在大环境中突出自己的审美。建筑设计未来适应城市规划的要求与原则,在设计的过程中就要根据大环境的气氛与特点,调整自身的风格与体积,做到与周边环境的相互呼应以及相得益彰,同时也要时刻遵循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将建筑质量衡量标准以及利益的落脚点放在使用者的感受上,才会真正的与城市规划设计相互融合,提高建筑设计的水平,促进城市规划的科学性以及合理性。

二、城市建筑设计在城市规划设计中的运用

在城市的发展过程中,协调建筑设计与城市规划的问题,实际就是解决整个城市规划设计中城市环境的问题。建筑作为稳定而不可移动的具象形体,总是借助周围的环境和恰当的布局才显得造型的完美。如中国广西北海老城的建筑设计,为了实现在创新中怀旧、在利用中保护、在管理中复兴的理念,在设计中运用空间句法分析、元素叠加求解等方法,使整个老城激活了人们的历史记忆和未来的想象,形成独特的城市景观。以上是城市建筑适应城市规划设计的案例,而作为建筑本身的艺术性和审美性则要通过自身的技术加以表现。如1982 年在美国修建的呈方块体形波特兰市政大楼,楼高 15层。外部大面积的抹灰墙面和排列整齐的小方窗、夹着异形的大玻璃墙面上镶嵌的一些古怪装饰,加之屋顶上的一些比例不协调的小房子,给人一种“以古典建筑的隐喻去替代那种没头没脑的玻璃盒子”的感觉。由此可见,建筑作为城市规划表现的一个部分,他可以是一栋楼、一座城市的地标、一座桥梁或文化遗迹等,但它的美从整体上来说是要服从于周围的环境。

三、城市建筑可持续发展策略

(一)加强对建筑质量的监督和管理

建筑也得不断发展,业内也形成了竞争极为激烈的建筑市场,因此有许多建筑施工单位为了能够更好的使自己获利,通常会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偷工减料,同时为了施工进度,通常还会放宽相关标准,因此就会出现许多不达标建筑,他们无法长期稳定使用,过不了多久就成为了危房,因此就不得不将其拆除,这就会产生大量的建渣和粉尘,极大地破坏了城市空气质量,为了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我们应当建立一个有效的建筑质量监督单位,严格把控质量关,一旦发现不合格的建筑,就应当勒令其进行整改。

(二)建设符合本城市文化的标志

近年来,大城市都掀起了建设标志性建筑的浪潮,有许多城市便开始盲目建造,其建筑完全不符合本城市的文化背景,甚至严重影响城市形象。因此就需要相关设计人员应当认真仔细考虑该城市的文化背景和旅游观光等相关内容,这样不仅提高了本城市的形象,同时旅游业的发展也会为该城市带来可观的经济收入,而相关政府就可将这些资本用来建设城市基础设施,提高本城市居民的生活水平和质量,这就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

(三)坚持使用建筑节能相关设备

当前,解决日益紧迫的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已经成为国际社会的主流问题。我国现如今正处在工业化的阶段,与此同时我国的城镇化建设也加快了步伐,居民要求生活条件的改善和居住舒适度的提高,促进了建筑业的蓬勃发展,这同时也扩大了建筑对能源的需求与消耗。因此为了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就需要在建筑设备上多下工夫,大量采用节能技术,建筑节能技术的主要内容有: 建筑结构节能技术、建筑供热制冷系统和建筑设备节能技术、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的应用技术。其中可再生能源应用技术尚未成熟,开发潜力大。而目前可再生能源能用在建筑物上的有太阳能和浅层地能。在未来的社会中只有大力发展建筑节能技术中的可再生能源的利用,才能使人类继续生活下去,并且缓解日益突出的矛盾。建筑节能和新能源的开发利用方面作以简单的分析和研究,建筑节能和新能源的利用是缓解能源危机、减轻环境污染、改善生活工作条件、促进经济持续发展的一项根本措施。

结语

综上所述,城市规划致力于城市功能与方向的确定,重点在于对城市资源的调度与规划,协调的是空间的使用以及资源的耗费;建筑设计致力于建筑形体以及审美的表现,重点在于实现建筑与环境的协调与和谐,处理的是建筑与自然的关系。

参考文献:

篇6

中图分类号:TL3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工程项目建设特别是商住小区项目建设进入高速增长期,建设项目风险复杂程度也越来越高,不仅涉及面广,而且各参与主体之间的互相影响也使得项目管理愈加复杂。再加上建设工程项目所处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使得建设风险不断增加。工程项目风险管理就是运用一整套风险管理体系、手段和方法,为保证和提高工程风险管理所进行的系统管理活动。人们越来越清醒地意识到,有效的风险管理,能使工程项目在能够承受的风险水平之下,谋求尽可能高的收益,或将一定的收益风险程度降至最低。本文基于模糊灰色理论,结合实践应用,针对明泰江海新城项目作出风险识别,并建立风险管理评价模型,促使工程项目风险综合评估进一步优化。

1工程项目风险管理评价与模糊灰色综合评价的理论基础

风险管理是指在对风险的不确定性及可能性等因素进行考察、预测、收集分析的基础上,制定出包括衡量风险、识别风险、积极管理风险、妥善处理风险及有效处置风险所致损失等一整套系统而科学的管理方法。项目风险管理可分为风险识别、风险应对、风险规划、风险评价、风险估计、风险监控6个环节。

而模糊综合评价的方法测定项目风险,不是对某一风险的大或小做出绝对的评价,而是综合主要影响因素确定项目风险大小的隶属程度,也就是说对项目风险评价不是用一个数值,而是用风险评定集上的一个模糊子集进行表达。

灰色系统理论经过20年的发展,已基本建立起一门新兴的结构体系,其研究内容主要包括:灰色系统建模理论、灰色系统控制理论、灰色关联分析方法、灰色预测方法、灰色规划方法、灰色决策方法等。 本文主要用到灰色系统建模理论及灰色数列预测。

工程项目风险管理评价是一个多指标多层次的问题,有很多影响因素,而且大多是模糊的和灰色的,可以用模糊灰色理论构建综合评价模型对项目风险进行评价。

2 以明泰江海新城为例的基于模糊灰色理论的工程项目风险管理评价

2.1项目简介

明泰江海新城项目定位为江中地区顶级城市综合体,规划物业类型涵盖高端住宅、大型商业中心、商业街、甲级写字楼、星级酒店。该项目规划用地面积333724平方米,建设用地面积为267443平方米;规划总建筑面积近94万平米,其中商业建筑面积达66860平方米;规划总户数为5486户,规划总人口为19201人,现已动工开发建设。

2.2项目风险因素识别

明泰江海新城风险评估决策阶段,需要考虑整个项目运作期内的所有风险因素。因此这一阶段的项目风险识别,需要对信息的搜集和调研投入更大的精力,并更多地借助相关领域专家的经验。在风险识别技术方面,对于投入产出风险、环境风险等可采用情景分析法、影响图法、核查表法、因果图法等进行识别;对于明泰江海新城项目总进度风险、总体功能质量风险等,可以运用流程图分析法(CPM)、事故树分析法等来进行识别。

限于本文的篇幅及各因素层级划分的偏差较大等原因,故本文则只涉及所识别出的五类主要风险,即人的因素、材料因素、技术因素、财务因素、环境因素。

项目风险评价流程

在项目风险评价过程中,首先要利用综合测度模型评价项目的总体风险,同时还要充分利用综合测度模型的功能,尽可能地发挥综合测度模型的全面分析作用,将每一大类及下属风险因子的风险重要程度计算出来并作排序处理,为风险的防范、监控及处理提供依据。项目风险流程图如图所示:

2.4基于灰色系统原理的模型建立

表2-1 明泰江海新城项目影响因素的原始数据

确定参考数据列

以该地区影响因素总数为参考数据列,表示为:

其余五个因素作为比较数据列,可以分别表示为:

2.4.2确定参考数据列无量纲化处理

无量纲的目的是便于在不同量纲,不同数量级之间进行比较。本文采用初值化进行无量纲处理,即对每一列数据都用数列的第一个值去除,得到六个新的数列,如表2-2所示:

表2-2 无量纲化处理后的数据

计算参考数据列与比较数据间差的绝对值

计算结果如表2-3所示:

表2-3 参考数据列与比较数据列差的绝对值

2.4.3求关联系数

例如:,其余依次计算,关联系数结果如表4-4所示。

表2-4 关联系数

2.4.4计算关联度

例如:

同理

表2-5 影响因素评价的原始数据

原始数据生成处理

对原始数列做得到一次累加生成数列,其中:

所以

{(t)}={1867,3754,5295,6628,7955,9O42}

构造数据矩阵和数据向量

数据矩阵:

得到数据向量后,求得系数向量:

建立预测模型

一阶单变量线性动态模型的一般形式:

模型求解并得到预测结果

将上面的结果代入,解这个微分方程,得到时间响应函数:

当t=7时,即通过此模型对该公司下一个即第七个施工项目影响因素总数预测为1249。

模型的精度检验

模型检验一般采用后残差检验、残差大小检验和关联度检验,本文采用后残差检验。首先根据模型求解的结果求统计特征量:均值:

将值和值对照表2-6以确定模型精度等级。指标和是后验差检验的两个重要指标。指标越小越好,越小表示越大而越小。打表示原始数据方差大,即原始数据离散程度大。小表示参访查小,即残差离散程度小。小就表明尽管原始数据很离散,两个模型所得计算值与实际值之差并不太离散。

表2-6预测模刑精度检验

本例中的一些指标值如下均值:1506,方差=107896.56,残差均值=2.8,残差方差=10589.76,后验差比值C=S2/S1=0.313 0.95,所以本模型预测精度为好,预测值可信。

预测结果分析

明泰江海新城项目模拟第七个施工项目的预测值为1249,与实际数据1312起相差不远,这说明所建立的灰色预测模型的精度还是比较好的。一般地讲,己知六个以上原始数据,就可以建立具有较好精度的灰色预测模型,这是其他方法所无法比拟的。

另一方面,虽然根据此灰色模型所得出的预测值与实际值相差不远,但是还有一定差距;如果数据采用的再多一些,该模型的精度将会更好。从表中的统计数值和预测的结果来看,明泰江海新城项目施工质量总体呈下降趋势,这说明明泰江海新城项目风险在上升,应予以警惕,做好管理。

3结论

由于任何一种创新在研制之初不可能预测其未来,到时能否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还面临着诸多不确定因素。因此,在该领域投资其高收益是与高风险相伴而行的。明泰江海新城项目的开发风险,需要在项目管理的过程中对其进行严格的风险管理。

本文得到的初步结论总结如下:

(1)在积极借鉴他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针对项目作出风险因素识别,层次分明、归类合理、能较好反映项目的状况。

(2)灰色系统理论对项目整体风险进行综合评估,尤其适用于存在多风险因素和多措施权衡的新技术应用项目。通过灰色系统理论构造矩阵、将数值带入公式,经过一致性校验计算得出每项风险因素或每项措施对项目影响的相对权值,从而进行优先排序。

文章的实践过程,对于进行项目风险综合评估、项目风险管理具有参考的价值。

参考文献

[1]魏海燕, 项目风险的评估方法及其应用研究[J3], 科研管理, 2007(28):26-29.

[2]张欢, 灰色理论在工程项目进度管理中的应用, 企业科技与发展,(2009)24-0071~02

[3]任益铭, 建筑施工项目风险管理研究, 建筑科学, (2009)07(a)-0031-01

[4]邓聚龙, 灰色理论基础[M], 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2.

[5]陈勇.建设工程风险管理若干问题研究:[硕士学位论文].北京:清华大学建设管理系,2003

[6]全国建设工程风险管理监督工程师培训教材编写委员会.工程风险管理与控制.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

[7]孟宪海.美国建设管理体制的特点及其研究.建筑经济,1999(8):34-37

[8]徐波,燕平.工程项目管理考察团赴美考察报告.建筑经济,2001(5):7-10

[9]爱德华兹.戴明,戴明论风险管理,海口市,海南出版社,2003.18~19

[10]王祖和,项目风险管理,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75~81

[11]朗志正,风险管理及其技术和方法,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3.114~119

篇7

1.我国建筑工程监理及施工技术现状

由于监理制度在我国的起步并不早,目前还处于不停发展的阶段。随着我国工程建设制度的不断革新,我们已经形成了一个相对较为完整的运行体系,但是经过多年的实践,仍然l现在实际的工作中还是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的三个方面:首先,监理工作的范围不够全面,其工作主要针对的是施工阶段的检查管理。这种严重的片面性导致对于很多建设单位的需求无法满足。其次,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与专业技能无法满足现代工程监理对于人才的需要,所以从业人员的专业素养亟待提高。最后,监理市场的的运行机制不太规范,而建设单位对监理单位的了解也不够全面和具体。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而工程的监理单位在实际工作中的收费相对较低,再加上对于新兴的材料以及实际工作的技术运用不太合理,导致监理管理并没有实现市场化。因此,我国目前的建筑工程监理工作还是需要其根据自身的发展特点与实际工作中的需要来做出适当的改正和调整,从而不断地提高自身的科学管理水平。促进我国建筑行业的不断发展。建筑工程监理是保证建筑工程质量最为重要的主观因素,所以,在技术管理层面上的纰漏应有一大部分原因归咎给工程监理的力度不足。很多时候,由于工程监理未能全面考虑到建筑施工现场实际情况,未能考虑到当地的水文、地质、气候等给现场施工带来的影响,导致建筑施工在施工的过程中出现问题,轻者致使工期延误,重者还会影响工程的质量。而我们现有的施工技术与对外引进的施工技术两者间并不统一,在技术方面难以平衡,导致在自己的使用方面出现不合理的问题。而有时在当前技术足以满足施工需要的情况下,仍要盲目的引进所谓的先进施工技术,缺乏具体性与针对性,严重影响资金的合理利用,导致对于工程自己预算的严重浪费,不能很好地维护建筑业主的合法权益。除此之外,监理单位若是未能在实际施工中及时分析与纠正当前过程中的问题与缺陷,不进行必要的勘查与调查,不能从实际的建筑施工项目实际的情况出发,对施工时的各道工序都不能做到及时的监控与检查,则都会对工程的质量造成很大的影响。

2.施工技术的提高

技术使各项工作中必不可少的,建筑工程也是一样,施工技术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建筑工程。所以必须具有较高的施工技术水平,这就要求:(1)监理人员认真负责。监理人员不仅仅要提高专业知识和能力,通过一次次的培训考试,更要在这一基础上,提高个人的工作素质也就是说要明确好自身的职责,并在自己的职责上认真负责。在实际的监督工作中,要综合考虑到环境等多种因素,切实安排建立计划,促进施工人员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其次,监理人员要亲自观察施工现场,了解总体的施工技术水平和施工现场的具体情况。这样结合是实际情况,对细小的监督部分和重要的施工工作进行计划安排;(2)提高施工技术人员的水平。许多公司不仅监理人员的水平能力不够,施工技术人员的水平也不够。如果施工技术人员没有足够的技术水平,在施工工程就会出现很过问题,也不会有好的建筑作品。那些精美的建筑一定是施工技术人员的水平很高,所以只有监理人员和施工技术人员的水平能力都处于高水平时,才能建造出完美的作品;(3)遵守相关纪律。无论是监理人员还是施工技术人员在工作当中都要认真负责,遵守工作条例,构建一个优秀的建筑团队,才能提高工作质量与工作效率。同时,相关监理单位也要认真负责的控制建设要求,配合并管理相关人员完成建筑任务。还要切实处理好施工问题,及时地进行交流沟通,并对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解决与处理,不断地进行完善。

3.建筑监理与施工技术相互促进

建筑监理和施工技术是建筑过程的两大重要元素,建筑过程的监理与施工技术的有机结合,相互促进对建筑的建设尤为重要,就需要一定的方法进行结合:(1)监理人员认真监督。在所有的建筑工程中,监理人员起到一个十分重要的地位,监理人员能够监督好整项工程至关重要,在建筑过程中,安全问题十分重要。所以无论监理人员还是施工人员,只要进入到施工现场的所有人员都必须穿工作服,戴安全帽。同时监理人员还要定时的对施工现场进行检测。在日常的工作当中,多多进行安全演练十分重要,只有在日常中落实好安全工作,才能在真正的建筑中减少危险的发生;(2)提高监理人员的施工技术能力。除了施工人员,监理人员也是经常进入施工场地的,所以监理人员也要有一定的施工技术,通过一些日常的培训,监理人员了解和掌握施工技术能够解决一些现场的突发状况,从而减少事故的发生。另一方面,现在的许多施工人员的技术不达标,监理人员可以对施工人员进行监测和培训,从而保证水平;(3)提高工程进度。在一切的工作当中,效率和质量都是基于首要位置的,只有在提高效率,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工程才能做好。因此,我们在建筑工程中,必须提前做好建筑安排,然后将安排落实到每一方面,落实到每一个人,这样每一个人将自己的工作做好,既保证质量也提高效率,每一方面也就做好了,整个建筑工程也能够按时按量的完成;(4)工程监理制度。建筑工程的质量是是衡量一个建筑最最重要的标准。所以监理工作十分重要。许多单位为了减少费用,通常会有偷工减料等违纪行为,这就需要监理人员进行严格的监督控制与管理,确保产品的质量。同时在监督管理的过程中,能够提高施工人员的水平,积累丰富的经验,也能够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扩大影响力,所以说,这是一个互利共赢的过程;(5)减少工程成本。建筑工程是一个高开支的工作,在整个建筑过程中,各个方面都会有成本。尽量减少成本对一项工程十分重要。做好合理的建筑安排与规划,做到分工明确,不买重复浪费的产品,做好经费的预算。但是减少成本,并不是偷工减料,而是在确保质量的基础上减少成本。这也就需要监管人物和施工人员的密切配合,从而更好的减少开支。

4.结语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一步推进,建筑市场之间的竞争愈发激烈。建筑施工项目的进行中更加注重质量。而质量的提高在依赖施工技术的同时,也越来越离不开工程的监理。这两者之间存在着不可割舍、相互促进的关系。对于施工技术的管理,我们可以通过借鉴的方式,为建筑工程的改造提供更明确的指导方向,实现资源与技术间的相互发展与通融,从而帮助国内的各个工程单位监理其一个标准完善的监管体制。例如在商业建筑集群的项目管理中,我们可以引进西方的建筑管理模型来辅助与配合监理和施工的管理,以免出现技术、安全、质量等等问题,致使工程项目的投资付诸流水。总而言之。任何建筑的施工都离不开强大的施工技术与严密的监理管理。只有处理好监理管理与施工技术之间的关系,促使两者共同发展,才可以完成预期的质量目标,创造出理想的收益。

参考文献

篇8

1.工程建设的基本过程

建筑行业是国民生活息息相关的国家支柱产业,建筑活动是人类基本的社会活动之一。一个建筑产品从最初概念的提出到产品的完工验收合格进而投入使用一般要经过以下的四个步骤:建筑的策划阶段、建筑的设计阶段、建筑的建设施工阶段、建筑的投入使用即使用评估阶段。

1.1建筑的策划阶段

通常意义来讲,一个建筑产品的概念提出首先是由项目委托方向建筑设计人员提出项目任务书,或者由设计人员为委托方提供策划性设计,此为通常认为的建筑策划阶段。建筑的策划是在考虑政府相关政策和要求以及城市规划的前提下,全面考察拟建建筑产品的外部条件和内部条件,通过对产品所需求的环境、文化、技术、人文、美学、经济、安全、时间等八个价值指标进行分析,考量整个建筑产品的价值目标,从而得到其最大价值目标,此即为该建筑产品的主要目标。

1.2建筑的设计阶段

在建筑策划完成后,建筑设计人员根据建筑策划的要求,在尽可能的符合建筑策划目标、检验策划的合理性、规避建筑策划的问题、完善策划不足的前提下,进行对建筑产品的设计。

建筑的设计是设计人员通过想象将策划中的抽象概念设计成一套可执行的方案。在此过程中,设计人员将建筑产品的整体构成、结构以及各个组件通过理想方式设计出来,使得包括诸如梁、板、柱、墙、窗等等建筑元素达到创造性的结合,通过将虚拟建筑绘制在建筑图纸上,实现建筑策划所要达到的目标。

1.3建筑的建设施工阶段

当建筑产品的设计完成之后,施工人员在熟悉建筑图纸,明晰设计人员意图,弄清相关技术资料对建筑产品工程质量的要求的前提下合理的组织施工工序,按照建筑图纸进行建筑产品的实体建造,完成建筑产品的实现。

1.4建筑的使用及使用后评价阶段

当建筑完工并通过验收之后,建筑产品将交付项目委托方进行使用,并由用户对建筑产品的质量进行评价。

2.建筑设计与建筑施工的相互关系

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建筑设计师进行建筑产品的抽象设计,建筑施工者按设计方案将建筑产品实现,二者存在着相互影响相互依存的紧密联系。

2.1建筑设计指导建筑施工的完成

建筑设计师通过绘制建筑图纸,对建筑产品进行虚拟建设。一个完整的建筑设计方案必须包括以下四个方面:①产品的初步设计;②产品的方案设计;③扩初设计;④建筑施工图设计。

建筑设计师首先要进行建筑产品概念、建筑功能、建筑布局以及建筑形态的设计,此阶段称之为初步设计。当初步设计完成之后,建筑产品的大体形态已经构建完成,接下来,建筑师拿出建筑方案和包括水电气暖等方面的扩初设计方案,然后设计建筑施工图,交付施工人员按照施工图进行建设。

2.2建筑设计可以预见建筑施工中的问题

在建筑设计的过程中,建筑师通过不断地与政府部门、项目委托方、施工人员进行交流,了解建筑产品的内外部环境,因此在其设计中能够预见性的指出建设施工中可能会遇到的问题,在设计的过程中进行规避,以保证施工工作的顺利进行。

2.3建筑施工可以检验建筑设计的合理性

在建筑设计的过程中,建筑设计师在设计中往往有一些难于实现甚至无法实现的构思和提案,由于设计师在虚拟空间构造建筑结构,因而很多时候无法全面考虑建筑施工中的实际情况。因此,在建筑施工时,施工人员能够发现在设计过程中的误差和疏漏,从而提高设计的合理性。

2.4建筑设计和建筑施工共同引领建筑的创新

建筑产品是人类重要的艺术成果,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筑的发展,代表着文化的流行发展趋势,因此,时代性是建筑产品的重要特点。不论建筑的设计还是施工,都是通过各种手段将创造性的产品完成,其中同时都体现了创新性。

3.当前工程建设中设计与施工的不足

在当前的工程建设中,建筑设计和施工工作尚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笔者通过分析当前建筑行业现状,将其大体归结起来,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

(1)建筑设计与建筑施工脱节。当前,许多建筑设计师在设计中闭门造车,根本不考虑施工中如何实现自己的设计意图,甚至对施工规范都不够了解,从而导致在图纸上设计的建筑结构在施工工作之中无法达到设计要求,甚至无法完成;一些建筑设计者的施工知识不足,导致其设计缺乏实现性,图纸表达的建筑意图往往不够明确,让施工人员模棱两可。

(2)建筑设计者的责任感不强,在设计中往往照搬其他设计结构,对自身设计的图纸所表达内容含糊不清,使得施工人员在施工中无法明确设计者意图,一些设计甚至存在严重的设计问题导致建筑工程质量事故的发生。

(3)在建筑策划阶段中缺少施工人员的参与。在当前建筑策划阶段,人们往往只认为建筑策划只是由委托方项目委托方向建筑师提出的项目任务书,或者是由建筑师为委托方提供的策划性设计。事实上,建筑的策划不应该只由建筑的设计者和项目委托方参与,更应该有建筑施工人员的的参与。建筑的策划工作是制定建筑产品的价值目标,在此过程中必须有了解施工工艺、施工规范的人员参与,才能很好的完成建筑产品的最初设定和价值目标的确立。

(4)一些建筑施工人员的工作不够细致,业务能力不足,不能很好的熟悉施工图纸,职业技能不够强,对于施工设计中的细节、工程设计中的关键部位和薄弱环节不够明确,从而影响了工程质量。

(5)一些建筑施工管理人员无法在其管理中做到面面俱到,不能合理按照施工设计组织施工工序、安排施工技术措施、把握好施工进度,不能协调好设计人员和施工人员的关系,从而影响了施工的顺利进行和及时完工。

4.对提高工程建设中设计与管理水平的建议

通过分析当前建筑行业现状,笔者就当前工程建设中建筑设计和施工之间存在的问题给出一系列的建议,能够有效的提高工程建设中设计与管理水平,对工程建设人员的工作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1)设计人员需要提高施工知识水平,一个优秀的设计人员首先应该是一名合格的施工人员。有些设计人员由于缺乏施工经验,因此设计出来的东西在施工中根本无法实现,设计师不因只注重设计室中的工作,更应该经常参与现场施工工作,不能认为学好几本规范、拿到证件就可以进行设计。一个设计师设计任何一个建筑的首要前提,都是能够保证它在施工中的顺利实现,因此设计人员在设计时,必须将建筑产品的可实现性放在首位。因此,建筑设计人员在设计中必须熟知施工技术,了解施工流程的具体完成程度,对于建筑产品的施工手段了然于胸,才能够在设计过程中做到游刃有余、得心应手。

(2)设计人员在其设计工作中要有责任感,设计制图时工作态度必须严谨,设计不能只是简单的重复或者照搬其他设计结构。工程建设中的好多参数无法完全表现在施工图上,而是需要通过计算得出,因此设计者在设计中必须缜密思索,同时进行严格的工程计算。设计师的设计意图要清晰明确,画的图要避免设计缺陷的存在,不能让施工人员感觉模棱两可,这样才能保证施工的顺利进行。

(3)设计人员必须和施工人员协调好彼此之间的关系。设计人员不能在设计工作中关在办公室中闭门造车,而同时施工人员也不要总是经验主义,在施工过程中按图施工是最基本的要求。一些施工人员往往用经验代替其对设计的理解,这是十分错误的;同时设计中的漏、缺、错、碰是常发生的,设计需要在施工中发现和弥补其不足。

总之,设计能够指导施工的进行,同时设计需要由施工来实现。因此设计、施工双方必须要相互理解,设计、施工都是创造性的工作,二者完美配合,才能使得工程建设顺利完满的完成。

【参考文献】

篇9

就目前而言,我国电力行业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谋求发展就需要进行有效的企业运营管理,其包括不同环节,无论是从企业的电网工程建设、输变电还是营销及配电等均需要环环相扣。本文以某供电公司为例主要针对营销与配电相互集成应用的工程质量管理进行讨论研究,下文为具体阐述内容。

1营销与配电相互集成应用工程质量管理相关基本概述

1.1营销配电相互集成的含义

相比于其余类型企业来讲,电力企业具有一定特殊性,其在发展运营过程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建立营销配电相互集成系统,该系统对于电力企业的未来发展进步具有直接影响。营销配电相互集成系统包含不同方面,其中主要包括GIS平台、数据服务平台和保证该系统具有时效性的实时数据平台。要保证该系统高速有效运行的关键是信息集成技术,该技术主要由两部分构成,其一是数据集成,与之相对应的另外一部分即为流程集成,该技术能够实现营销配电数据信息共享,保证营销配电相互集成系统中各个环节能够有效连接,根据企业阶段性配电情况进行考虑,根据共享的信息保证其配电网稳定性,从而进一步调整自身的营销配电服务,提高服务质量及客户体验感。

1.2电力工程质量管理的含义

所谓电力工程质量管理主要是指电力公司能够明确自身运行经营情况,能够明确当前的电力行业市场需求及客户群体的意愿等,保证提供的配电服务能够满足绝大多数客户群体的广大需求,在此基础上电力企业在运行经营过程中,实行的配电计划能够满足于国家的相关规章制度,符合当前乃至未来很长阶段的技术规范年标准, 能够保证配电的稳定型和安全性及经济性等,实现电力企业生产经营利益与客户群体利益相协调、相适应。

2营销与配电相互集成应用的工程质量管理

首先,提高电力企业人员营销与配电相互集成应用的工程质量管理的意识。从上述阐述中能够明确,电力企业发展的关键是处理好营销与配电之间的关系,要进行有效的工程质量管理。首要任务是提高电力企业工作人员的工程质量管理意识,企业要不定期对员工进行再教育,可以采取开大会、专家讲座及辩论赛等不同方式,主要目的是加强宣传力度,保证企业员工能够意识到营销与配电相互集成应用工程质量管理的重要性,员工在日常工作中能够将这种意识从工作态度、工作能力等不同方向表现出来,从根本上提高企业的电力工程管理水平,实现质量管理。

其次,加强工程质量管理组织建设。电力企业要将工程质量管理有效落实就要建设相应企业管理组织,企业要建立项目管理部门,其主要成员包括部门经理、配电工程质量管理专业人员等,将质量管理中的工作落实到每一位员工,根据部门不同岗位人员的岗位职能、工作能力等分配相应工作内容,通过从人员方面的管理及工作内容方面的管理能够真正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除了建立管理组织部门以外还要建立管理责任制度,要根据各岗位员工的日常工作情况设定责任制度真正实现岗位权责分明,这能够有效调动员工工作积极性和约束员工工作态度,有利于提高营销与配电相互集成应用的工程质量管理。另外,从整体角度来讲还要建立相应规章制度,其中包括对质量管理组织部门的制度和施工单位的制度等,还要建立相应的监理制度,通过管理制度的约束性能够进一步强化员工营销与配电相互集成应用工程质量管理的意识,对于提高电力质量管理具有重要促进性作用。

最后,把控好工程质量管理重要环节质量。电力企业的电力营销及电网配电等均不是独立存在的,其是环h相扣的,实现每一环节的有效连接、保证每一环节质量才是提高企业营销与配电相互继承应用工程质量管理的关键。电力企业要做好电缆敷设施工工作,这是保证配电稳定型的基础,无论是施工图纸的设计规划还是原材料的选取及试验,以及电缆敷设周围环境的考察等均需要有效把握,避免从源头出现质量问题。另外,做好封闭插接母线施工工作,这一项工作是保证配电的安全性,能够保证满足客户群体广大需求的同时维护客户群体用电安全性,这也是提高质量管理的重要体现。

3结语

电力企业发展运营中营销与配电相互继承应用是关键,企业要对其予以重视特别是质量管理方面,提高自身质量管理水平能够满足广大客户群体需求的同时实现企业经济效益,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促进企业长久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篇10

中图分类号:F272.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8409(2014)09-0099-06

Study on the Customer Loyalty’s Influence

Mechanism Based on the Relational Embeddedness

of Customer Knowledge Network

LI Zhiyuan,CHEN Xiaoxiao

(School of Management,Lanzhou University,Lanzhou 730000)

Abstract: Taking into account the increasing recognition difficulties of consumption demands’ dynamic changes, the management innovation of customer loyalty requires firms to embed into the knowledge network context to acquire customers’ intellectual assets. As a result, this paper constructs a theoretical model of customer knowledge network’s relational embeddedness, knowledge sharing, and customer loyalty. By way of the empirical analysis of 203 firms, the influence mechanism of customer loyalty under the customer knowledge orientation is explored, in other words, the relational embeddedness of customer knowledge network exerts positive influences on the improvements of customer loyalty, and functions partially through the mediating mechanism of knowledge sharing.

Key words: customer knowledge network; relational embeddedness; customer loyalty; knowledge sharing

21世纪更趋动态复杂的商业环境,使得企业在感知和捕获客户需求,继而提升客户忠诚方面疲于奔命。SAS、苹果等企业的实践和学者的研究,都预示知识经济条件下的一个重要命题,即知识是创新和可持续竞争优势的唯一来源,客户知识已经成为企业最宝贵的资产[1],被称为第四种生产要素[2]。而客户知识源的识别和知识获取不仅是一种战略需要,更是客户忠诚提升的创新策略。Stinchcombe基于资源观的社会网络视角认为,缺乏稳定和广泛的外部联系,以及这种联系缺失可靠性和合法性,是很多企业客户管理失败的归因[3]。所以,对客户知识网络更加深度和广度的嵌入,是知识经济深入演化背景下,客户忠诚提升的重要路径。

1理论回顾与研究假设

1.1客户知识网络关系嵌入与客户忠诚

Latour提出,知识网络是一个大量复杂的专业技术、经验和诀窍汇聚的知识库,是获取、共享嵌入在企业社会网络中的隐性知识资源,而创造知识为目的的网络结构[4]。

因此,研究所指的客户知识网络是一种囊括了消费者知识、供应链知识以及合作企业专有知识的社会网络。其内涵表现为:是基于信任与合作的开放性知识管理形态;可以提供知识共享的平台和通道,并实现网络成员的知识转移、共享与创造;是个体间、个体与组织间、组织之间知识资产的载体;对客户知识网络的高效嵌入,能保障企业获取重要的知识和竞争情报;将以比科层制和市场交易方式更低的交易费用实现知识资源的优化配置。

Dyer和Singh的研究表明,企业资源跨越组织边界,并与其他企业嵌入,将为企业带来特定的关系资产、知识共享惯例、资源互补和有效治理等关系租金[5]。Gulati则指出,对知识网络的结构嵌入和关系嵌入机制都可以使企业获取信息收益[6]。特别是强关系嵌入有利于企业的信息传递和知识转移,尤其是隐性知识的转移[7] [8]。Uzzi指出,由于企业间的关系嵌入而生成的信任有助于企业对客户知识的转化和利用,并且网络成员间互惠频繁,沟通渠道顺畅,将使得企业在处理业务难题时能及时地沟通交流,有利于满足客户需求,提升客户忠诚。

有鉴于此,利用社会网络嵌入这一新经济社会学的成熟构念研究客户管理和知识共享成为重要的理论视角和实证路径。在社会网络嵌入中,关系嵌入构念由Granovetter提出,指相互作用的成员间基于互惠的预期而发生的双向关系,并从互动频率、感情强度、亲密程度和互惠性4个维度加以诠释。基于研究的共识,客户忠诚则往往从客户保持率、重复购买率、客户满意度、新客户开发等角度加以度量。由此,提出以下假设:

H1:客户知识网络的关系嵌入正向影响着客户忠诚度的提升;

H1a:关系嵌入中的感情强度越高,客户忠诚度越高;

H1b:关系嵌入中的信任程度越高,客户忠诚度越高;

H1c:关系嵌入中的互惠程度越高,客户忠诚度越高;

H1d:关系嵌入中的共同解决问题程度越高,客户忠诚度越高。

1.2客户知识网络关系嵌入与知识共享

Andersson等的研究表明,关系嵌入是企业与供应商、顾客以及合作伙伴之间的一种非正式的网络关系,必然会影响到知识分享与获取能力的程度[9]。在集群网络中,企业通过与其他网络成员频繁交流,能够促进双方复杂的技术和隐性知识的转移,网络组织间的嵌入性越高,信息知识的共享将越充分。Hansen认为,强关系代表着合作、信任以及稳定,可以传递并分享高质量、复杂或是隐性的知识[10]。由此,提出以下假设:

H2:客户知识网络的关系嵌入正向影响着知识共享;

H2a:关系嵌入中的感情强度越高,知识共享程度越高;

H2b:关系嵌入中的信任程度越高,知识共享程度越高;

H2c:关系嵌入中的互惠程度越高,知识共享程度越高;

H1d:关系嵌入中的共同解决问题程度越高,知识共享程度越高。

1.3知识共享与客户忠诚

借鉴相关研究,在本研究中,知识共享是指企业的广义客户依据自身的需求,把自己对产品或服务的理解、建言甚至是抱怨等信息与企业分享,企业经过权衡通过有选择性地学习从而在客户知识积累的基础上创造商业价值。

在这一过程中,企业特别需要和那些“引领使用者”保持更好的知识共享[11]。引领使用者指那些受过良好教育、可信度高、有一定知识水平的单个客户,他们对于企业的产品有相当长的使用经历。这些引领使用者代表着超前的市场需求、是企业产品或服务“故障缺陷”的灵敏感知者和解决高手、往往对企业的产品或服务实行“极端测试”、可能成为新产品或解决方案的开发者。有效实现企业和“引领使用者”构成的知识网络的关系嵌入,以获取、共享、利用客户知识,将对提升企业产品或服务的创新和客户忠诚裨益良多。

学者的研究也证实了这一结论,在协同产品创新过程中,客户不再只是产品消费者,而是参与到产品设计中的人。他们向企业分享着自己对当前需要的产品的使用、测试、需求等信息,分享对产品创新设计等方面有价值的知识、经验和技能,甚至交流建言自己对产品未来的技术、服务和创新方面的解决方案 [12]。由此,提出以下假设:

H3:知识共享正向影响客户忠诚度提升;

H4:知识共享在客户知识网络关系嵌入与客户忠诚之间起到中介作用。

综上所述,本研究提出图1的理论模型。

2影响机制的实证分析

2.1构念测量与量表

本研究对关系嵌入构念的测量,借鉴Rindfleisch [13]、吴晓波 [14]、Capaldo [15]等人的量表。知识共享测量使用了Les和Badri [16]的量表。客户忠诚量表借鉴了李雅菊等人开发的量表。通过广州、兰州、上海等地企业随机发放的58份有效问卷,先后利用SPSS190和AMOS170进行探索性因子和验证性因子分析。研究最终得到客户知识网络关系嵌入4维度13题项量表、4题项知识共享量表和客户忠诚4题项量表。

2.2样本描述和信效度检验

2012年7~12月,对广州、深圳、上海、兰州等地企业的中高层管理者(兰州大学MBA)发放问卷246份,剔除无效问卷,有效问卷为203份,样本特征如表1所示。

识共享变量后得到的,可以看出,添加了知识共享的影响后,客户知识网络关系嵌入与客户忠诚之间依然在0001水平上相关(回归系数由0531降低为0319,且解释的R2由159%提高到298%),回归系数为0361,在0001水平上显著,假设H4可以部分加以验证。

3研究结论与策略建议

管理理论的发展得益于理论的深化、繁衍、竞争和整合。本研究对理论发展采取了理论深化的方法,即对客户忠诚影响机制的探究采用新经济社会学的网络嵌入和知识管理的知识共享相结合的研究视角,在逻辑推演的基础上进行实证探索。研究结果表明,客户知识网络关系嵌入正向积极地影响着企业客户忠诚度的提升,并且这种正向的影响关系部分是由于企业与客户知识网络成员之间更好的知识共享而得以实现和桥接的。

有鉴于此,那么在客户管理的实践中,企业借助于主动而进取的客户知识网络治理策略,必然会极大地提高以客户忠诚为基础的市场绩效。这些治理策略包括:第一,促进企业与客户知识网络成员间更加紧密的联结,例如网络成员间更高的互动频率、更强的感情联结,以构建企业与客户更强的情感信任和认知信任。第二,以互惠安排和共同解决问题为机制激励网络成员间的信任纽带形成,避免知识资源共享的“公地悲剧”。这就需要为知识共享设立补偿机制,塑造共同成长的愿景和路径激励机制,建立权益联盟、协作创新的合作机制,以及对网络成员背弃协议或利用其他网络成员弱点博取利益的惩戒机制等。第三,以知识网络成员的知识共享平台打造为核心有效促进网络成员的共同学习。即,努力在企业客户知识网络中建立网络知识共享平台,以促成网络成员的共同学习。

参考文献:

[1]Uzzi B.Social Structure and Competition in Inter-firm Networks :The Paradox of Embeddedness [J]Administrative Science Quarterly,1997,42(1) :35 -67

[2]Park C, Kim Y A Framework of Dynamic CRM:Linking Marketing with Information Strategy[J] Business Process Management Journal, 2003, 9(5):652-671.

[3]Stinchcombe A. Social Structure and Organizations. In J.R. March. (Ed.) Handbook of Organization [M]. Chicago:Rand McNally, 1965.142-193.

[4]Latour B. On Interobjectivity[J]. Mind, Culture, and Activity, 1996, 3(4):228-245.

[5]Dyer J H, Singh H. The Relational View:Cooperative Strategy and Sources of Interorganizational Competitive Advantage[J].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1998, 23(4):660-679.

[6]Gulati R, Gargiulo M. Where do Interorganizational Networks Come from? [J]. 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 1999, 104(5):1439-1493.

[7]Van der Aa W. Elfring. Realizing Innovation in Services[J]. Scandinavian Journal of Management, 2002, 18(2):155-171.

[8]李志远,张路通,赵雁海.创业导向、关系嵌入与客户知识获取的关系研究[J].软科学,2013,27(2):19-23.

[9]Andersson U,Forsgren M,Holm U.The Strategic Impact of External Networks:Subsidiary Performance and Competence Development in the Multinational Corporation [J].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2002,23 (11) :979-996.

[10]Hansen M T. The Search-transfer Problem:The Role of Weak Ties in Sharing Knowledge Across Organizational Subunits [J]. Administrative Science Quarterly, 1999, 44:82-111.

[11]Hoopes D G, Postrel S. Shared Knowledge, “Glitches”, and Product Development Performance[J].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 1999, 20(9):837-865.

[12]王莉,方澜,王方华.网络环境下客户参与对产品开发绩效的影响研究[J].管理工程学报,2007,21(4):95-102.

[13]Rindfleisch A, Moorman C. The Acquisition and Utilization of Information in New Product Alliances:A Strength-of-ties Pserspective [J]. Journal of Marketing, 2001, 65(2):1-18.

篇11

中图分类号:TP393文献标识码: A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普及与技术发展,不仅影响改变人的日常生活和习惯,也可以借助移动互联网的覆盖的广域性、设备的便捷性、信息传输的及时性、操作的灵活性、远程的互动性等特性,来改善甚至再造传统的工程建设项目施工管理模式,对于提升工程管理效率将有积极作用。

1.传统工程项目施工管理模式的不足

传统工程项目施工管理模式是在信息技术不发达的时期逐渐形成的,在当今信息技术发达的背景下可以明显地感到这种传统模式的信息传递的低效率、信息的滞后性及信息的可追溯性差等不足。这些不足最终导致施工效率降低和成本增加。比如工程变更、突发事件的处理往往由于不能在现场有效决策,从而导致停工或延误,甚至处置不当产生更大损失。由于工程建设项目一般工期较长,相关人动频繁,导致竣工验收时对以往施工检查的各种资料的真实性难于判断,更不能重现当时的情形,这可能构成工程质量保证中的一个漏洞。传统工程项目施工管理模式具有实体的和信息的封闭性,不能及时有效地充分利用各种社会资源来解决项目存在的问题。工程建设项目施工涉及业主、承包商、设计单位、监理单位、咨询单位、供应商、上级部门、政府部门、银行保险机构等多个相关方,在传统工程建设项目施工管理模式中,这些相关方所获得的信息往往是不同步的,由此容易产生误解误判引起的纠纷。

2. 工程项目施工管理信息技术应用的现状

由于工程项目施工管理模式有较强的传承惯性,以及参与管理的各方人员掌握信息技术的水平普遍不高,导致信息技术在施工管理中的应用落后于时代。现在主要的应用包括各种项目管理软件的使用和互联网信息传输,部分项目开始运用施工仿真技术和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这些应用主要集中于信息采集之后的处理阶段,表现出点对点封闭运行的特点,处理的信息仍是静态信息,与项目实际状况存在滞后。没有根本上改变施工管理尤其是现场管理的行为方式,现场的测量、检验以及生产现状等信息的采集与传输处理不是一个连续过程,而是存在间断和二次输入,因此对于上述传统工程项目施工管理模式的不足没有得到实质性改善。

3. 基于移动互联网的新型工程项目施工管理模式的构想

篇12

1 课程简介

《网络管理与维护》是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核心专业课程,共68学时。主要教学内容有网络管理与维护基础,网络管理系统软件,网络管理和维护工具软件,网络设备的管理,综合布线系统工程技术等。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具备网络系统的安装、配置与管理能力;网络服务器操作系统的安装、配置与管理能力;不同操作系统之间的网络连接能力;网络管理能力及故障排除能力;网络安全配置能力;常见网络设备的安装、配置与调试能力。本课程的素质目标是培养学生团队协作、勤劳诚信、刻苦钻研、工程配合、和沟通交流等职业素养,为毕业后从事网络管理工作领域中的企业网络管理员等职位打下坚实的基础。

2 教学内容的设计

本课程在设计上按照网络建设工作领域中的实际工作项目,坚持"以能力为本位,以学生为主体"的设计思想。选取教学内容以过程性知识为主、陈述性知识为辅,即以实际应用的经验和策略的习得为主、以适度够用的概念和原理的理解为辅。在课程内容排列上,以工作过程为参照系整合陈述性知识与过程性知识。具体设计如下项目:项目一:网络系统的安装、配置与管理;项目二:网络安全配置;项目三:网络管理和维护工具软件的应用;项目四:网络管理及故障排除;项目五:常见网络设备的安装、配置与调试;项目六:网络测试仪器和网络故障维修。

3 教学方法

(1)项目教学法

由教师提出任务;学生按照资讯-决策-计划-实施完成该任务,写出报告;学生小组内首先进行互查,提出本小组的最佳方案;然后由学生小组代表进行公开方案讲解,教师对其进行提问,最后是小组评价与教师评价。

(2)分组学习的教学方法

本课程共有6个项目,每个项目划分多个工作任务,在完成工作任务时,把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设组长一名,且组长轮流担任,保证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每个小组成员都有当组长的机会。组长在每个学习任务中起到组织者的作用,主要职责是查询资料、方案设计、任务分配、组内自评互评、收集文字报告等。通过这样的形式,可以做到传授知识、训练技能、培养团队精神和合作能力、锻炼沟通能力等数样并举,使学生的专业能力、社会能力和学习能力同时提高。

(3)启发引导的教学方法

比如在讲授了标准访问控制列表之后,教师就采取了启发引导的方式来讲授扩展访问控制列表。对于这种知识点,教师只讲授最基本的内容,然后就对学生进行启发引导,帮助学生层层深入,通过发现、探索等途径获得新的知识,培养学生继续学习能力。

(4)"教、学、做"一体化

本课程授课采用全程实训室的模式,教师在计算机上教,学生在计算机上学,然后在计算机上做,这种边教边学,边学边做的方法,提高了教学的直观性,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增强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达到了教、学、做合一,手、脑、机并用的效果。

4 课程考核方式

考试要注重考核学生的职业技能和对知识的运用能力。因此采用过程性评价与目标评价相结合的方法,以培养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同时加大过程性评价比重,目标评价采用每个工作任务完成后评价的方式进行。过程评价和阶段性目标评价以考核职业技能为主,过程性评价可占到60%的比重。具体考核方式设计为:

总评=项目综合成绩60%+期末测试20%+平时成绩20%

(1)平时成绩由教师评定,是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包括其参与讨论和态度、自信心、合作交流意识和实际的操作技能。

(2)项目综合成绩按工作流程划分工作任务,每次工作任务均按百分制进行评价,最后按百分比形成各项目的综合评价成绩。

(3) 期末测试成绩由教师评定,测试学生网络管理与维护相关理论知识点掌握情况。

5 教学效果

基于项目化模式的《网络管理与维护》课程改革实施后,教学中再现了企业的网络管理过程,设计各个训练项目针对性强既有现实性,锻炼了学生动手操作能力,也避免了在实际环境学生不熟练的操作给企业带来的实际损失。课程的教学方法合理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学、练三者结合,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明显增强,学生学习过程和工作过程高度一致,提高了学生适应岗位需求的能力。毕业生能够较快适应工作岗位和环境,动手能力较强,符合企业对人才的要求,特色明显,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郑光.《网络管理与维护》教学初探[J]. 吉林教育,2010(12).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