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反应速率教案范文

时间:2023-02-27 11:10:56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4篇化学反应速率教案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化学反应速率教案

篇1

使学生能初步运用有效碰撞,碰撞的取向和活化分子等来解释浓度、压强、温度和催化剂等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及综合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设计实验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阅读与表达能力。

情感目标

通过从宏观到微观,从现象到本质的分析,培养学生科学的研究方法。

教学建议

化学反应速率知识是学习化学平衡的基础,学生掌握了化学反应速率知识后,能更好的理解化学平衡的建立和化学平衡状态的特征,及外界条件的改变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是本节教学的重点。其原因是本节教学难点。这部分教学建议由教师引导分析。而压强、温度、催化剂的影响可在教师点拨下由学生阅读、讨论完成。

关于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1.联系化学键知识,明确化学反应得以发生的先决条件。

(1)能过提问复习初中知识:化学反应的过程就是反应物分子中的原子重新组合成生成物分子的过程。

(2)通过提问复习高中所学化学键知识:化学反应过程的实质是旧化学键的断裂和新化学键的形成。

(3)明确:旧键的断裂和新键的生成必须通过反应物分子(或离子)的相互接触、碰撞来实现。

2.运用比喻、图示方法,说明化学反应得以发生的必要条件是活化分子发生有效碰撞。

(1)以运动员的投篮作比喻。

(2)以具体的化学反应为例,让学生观看HI分子的几种可能的碰撞模式图(如制成动画教学软件加以模拟会收到更好的效果),进一步说明化学反应得以发生的必要条件。

3.动手实验,可将教材中的演示实验改成边讲边做,然后据实验现象概括出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影响的规律。有条件的学校,也可由学生动手做,再由学生讨论概括出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规律---增大反应物的浓度可以增大化学反应速率。

4.通过对本节所设铁与盐酸反应的讨论,并当堂课完成课后“习题二、2”,综合运用本节所学内容反馈学生掌握情况,巩固本节所学知识。

教材分析

遵照教学大纲的有关规定,作为侧重理科类学生学习的教材,本节侧重介绍化学反应速率和浓度、压强、温度、催化剂等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以及造成这些影响的原因,使这部分知识达到大纲中所规定的B层次或C层次的要求。本知识点,按最新教材来讲。

教材从一些古代建筑在近些年受到腐蚀的速率大大加快等事实引出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并通过演示实验说明不同的反应具有不同的反应速率,以及浓度、温度等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教材注意联系化学键的有关知识,从化学反应的过程实质是反应物分子中化学键的断裂、生成物分子中化学键的形成过程,以及旧键的断裂和新键的形成都需要通过分子(或离子)的相互碰撞才能实现等,引出有效碰撞和活化分子等名称。并以运动员的投篮作比喻,说明只有具有足够能量和合适取向的分子间的碰撞才能发生化学反应,教材配以分子的几种可能的碰撞模式图,进一步说明发生分解反应生成和的情况,从中归纳出单位体积内活化分子的数目与单位体积反应物分子的总数成正比,也就是和反应物的浓度成正比,从而引导学生理解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以及造成这种影响的原因。接着,教材围绕着以下思路:增加反应物分子中活化分子的百分数增加有效碰撞次数增加化学反应速率,又进一步介绍了压强(有气体存在的反应)、温度、催化剂等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以及造成这些影响的原因,使学生对上述内容有更深入的理解。

教材最后采用讨论的方式,要求学生通过对铁与盐酸反应的讨论,综合运用本节所学习的内容,进一步分析外界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以及造成这些影响的原因,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本节教材的教学内容。

本节教材的理论性较强,并且具有一定的难度。如何利用好教材中的演示实验和图画来说明化学反应发生的条件,以及外界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是本节教材的教学关键。教师不可轻视实验和图画在本节教学中的特殊作用。

本节重点是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难点是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影响的原因。

教学设计示例

知识目标

1.使学生了解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及表示方法。

2.使学生理解浓度、压强、温度和催化剂等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3.使学生能初步运用有效碰撞,碰撞的取向和活化分子等来解释浓度、压强、温度和催化剂等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情感目标通过从宏观到微观,从现象到本质的分析,培养学生科学的研究方法。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阅读与表达能力。

重点浓度对化学反应速度的影响。外界条件对可逆反应的正逆反应速率的影响。

难点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影响的原因。

教学方法诱思探究法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阅读教材引入]本章的主要内容和学习本章的意义

两个问题:反应进行的快慢-化学反应速率问题。

反应进行的程度-化学平衡问题。

意义:是学习化学所必需的基础理论并能指导化工生产。

[录象]古代建筑物受到腐蚀的记录片。

[讲述]从片中我们知道,古代建筑物在本世纪所遭受的腐蚀比过去几百年甚至几千年所遭受的腐蚀还要严重的原因是酸雨。为什么会使腐蚀的速度变快呢?这就是我们第一节要研究的化学反应速率问题。

[板书]第一节化学反应速率

[指导实验][实验2-1]等浓度的盐酸和醋酸分别与大理石反应。

现象:在加入盐酸的试管里,大理石与盐酸迅速反应,有大量气泡产生。而加入醋酸的试管里,反应缓慢,只有少量气泡产生。

[讲解]不同的化学反应进行的快慢不一样,如何表示化学反应速率呢?

结论:不同的化学反应有快有慢。

[板书]一、化学反应速率

1、定义:化学反应速率是用来衡量化学反应进行快慢程度的,通常用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浓度的减少或生成物浓度的增加来表示。

2、表达式:略

[设问]对于同一化学反应,用不同物质表示化学反应速率,数值是否一样呢?让我们看下面的练习。

[投影]练习:在给定条件下,氮气与氢气在密闭容器中合成氨。起始时加入氮气和氢气且浓度分别为1.0mol/L和3.0mol/L,2秒后,氮气的浓度为0.8mol/L,氢气的浓度为2.4mol/L,氨气的浓度为0.4mol/L。分别用氮气、氢气和氨气的浓度变化表示的这2秒内的化学反应速率是多少?有什么关系?

[计算、思考]

3H2+N2=2NH3

起始3.01.00

浓度mol/L

2S后2.40.80.4

浓度mol/L

[总结]同一反应,用不同物质浓度表示化学反应速率,数值之比等于方程式中系数比,应指明是用那种物质的浓度变化表示的速率,化学反应速率实质是平均反应速率。

[过渡]下面来研究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补充实验:

在三只试管里分别放入5mL相同浓度的稀盐酸,分别加入长短、粗细大致相同的铜丝,铝丝,铁丝。

[讲解]铜是氢后金属,不能置换酸中的氢,铝的金属活动性比铁强,铝的反应速率快,说明物质的性质即内因是决定化学反

应速率的重要因素。那么,外界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是如何影响呢?

现象:铜丝与稀盐酸不反应;铝丝比铁丝溶解的快,气体生成的快。

[板书]二、外界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指导实验][实验2-2]大理石与不同浓度的盐酸反应,并给其中一个加热。

[实验2-3]H2O2的分解反应

(2-2)现象:在加入1mol/L盐酸的试管中有大量的气泡冒出,在加入0.1mol/L盐酸的试管中气泡产生得很慢。加热后,反应速率明显加快。

(2-3)现象:在H2O2中加入MnO2粉末时,立即有大量气泡产生,在没有加入MnO2粉末的试管只有少量气泡。

[提出问题]通过以上实验,说明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外界条件有那些?是如何影响的?

[回答]

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外界条件有浓度、温度和催化剂。浓度越大、温度越高、使用催化剂,则化学反应速率越快。

[板书]1、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当其它条件不变时,增加反应物的浓度,可以增大化学反应速率。

[设问]对于有气体参加的反应压强对化学反应速率也有影响,为什么?

[回答]

对于气体来说,当其它条件不变时,体积与所受的压强成反比。如果气体的压强增大,体积就缩小,则浓度就会增大,化学反应速率就加快。

[板书]

2、压强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对于有气体参加的反应,增大压强,可以增大化学反应速率。

3、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当其它条件不变时,升高温度,可以增大化学反应速率。

4、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使用催化剂可以加快化学反应速率。

[阅读]P35最后自然段。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外界条件还有什么?

[设问]为什么在补充实验中选择长短、粗细大致相同的金属?

[回答]因为固体颗粒的大小对化学反应速率也有影响。

[追问]怎样影响?

[回答]颗粒越细,接触面积越大,化学反应速率越快。

[留疑]外界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的原因是什么?

[课堂练习]

1、反应4NH3(g)+5O2(g)==4NO(g)+6H2O(g),在10L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半分钟后,水蒸汽的物质的量增加了0.45mol,则此反应的平均速率v(x)(反应外物的消耗速率或生成物的生成速率)可表示为()

A.v(NH3)=0.010mol/(L·s)

B.v(O2)=0.0010mol/(L·s)

C.v(NO)=0.0010mol/(L·s)

D.v(H2O)=0.045mol/(L·s)

2、在四个不同的容器中,采用不同条件进行合成氨反应,根据下列在相同时间内测定的结果判断,生成氨的速率最快的是()

A.用H2表示的反应速率为0.1mol/(L·min)

B.用NH3表示的反应速率为0.3mol/(L·min)

C.用N2表示的反应速率为0.2mol/(L·min)

D.用H2表示的反应速率为0.3mol/(L·min)

3、增大压强,能使下列反应速率加快的是()

A.Na2SO4溶液与BaCl2溶液反应

B.CO和水蒸气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CO2和H2

C.将CO2通人石灰水中

D.Na2O溶于水

4、在带有活塞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Fe2O3+3H2=2Fe+3H2O,采用下列措施不能改变反应速率的是()

A.增加Fe2O3投入量

B.保持容器体积不变,增加通人H2的量

C.充入N2,保持容器内压强不变

D.充入N2,保持容器内体积不变

[答案]

1、C;2、C;3、B、C;4、A、D

篇2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溶液的组成。理解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概念,并能进行有关计算。

2、了解胶体是一种常见的分散系。

二、知识点分析

1.胶体的性质及应用

(1)胶体由于分散质粒子直径在1nm~100nm之间,表面积大,有强的吸附能力,因而表现出下列特性:

①能通过滤纸而不能透过半透膜——用于悬浊液、胶体、溶液的分离。

②对光的散射作用——一束光通过胶体时产生一条光亮通路——丁达尔效应——鉴别溶液和胶体。

③受水分子从各个方向大小不同的撞击作用——胶粒在胶体中做不停息地、无规则运动——布朗运动——胶体能均一、较稳定存在的原因之一。

④胶粒在胶体溶液内对溶液中的离子发生选择吸附使胶体粒子带电(例Fe(OH)3胶粒带正电,硅酸胶体的粒子带负电)——胶粒在外加电场作用下做定向移动——电泳——除尘——胶体能稳定存在的主要原因。

(2)胶粒带电规律

一般来讲金属氧化物及其水化物形成的胶体粒子带正电荷;非金属氧化物及水化物、金属硫化物形成的胶体粒子带负电荷。

(3)胶体的聚沉方法及应用

①加热——加速胶体粒子运动,使之易于结合成大颗粒。

②加入电解质——中和胶粒所带电荷,使之聚结成大颗粒。

③加入带相反电荷的胶体——互相中和电性,减小同种电荷的相互排斥作用而使之聚集成大颗粒。

④应用:如制豆腐、工业制肥皂,解释某些自然现象,如三角洲。

2.关于溶解度计算的方法

(1)温度不变时,蒸发溶剂或加入溶剂时,析出或溶解溶质的质量x

溶解度

(2)若溶剂不变,改变温度,求析出或溶解溶质的质量x

溶解度1

(3)溶剂和温度改变时,求析出或溶解溶质的质量x:

先求饱和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质量,再求形成的新饱和溶液中的溶剂、溶质质量,并与新饱和溶液的溶解度构成比例关系计算。

(4)加入或析出的溶质带有结晶水:

既要考虑溶质质量的变化,又要考虑溶剂质量的变化。一般情况下,先求原饱和溶液的溶质与溶剂,再求构成新饱和溶液中所含溶质与溶剂。

看了高三上册化学溶液与胶体教案的人还看:

1.高二化学反应速率习题及答案

2.高二化学选修4盐类的水解教案

3.高二上册化学化学平衡常数用教案

篇3

伴随着时代的变迁,教师要把学生培养成自主学习的实施者,教育学生不断肯定自我,超越自我,应对挑战,并对化学学习过程进行计划和反思,评价和控制,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促进自主学习的教学实践,顺应新课程改革的必然趋势。

一、高中化学实施自主学习的途径

1.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策略

教师既要注重学生的学习结果,也要重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激发学生更好地进行学习,加强学习的反思,重视根据一定阶段的学习结果来调整学习的活动,形成学习的能力,教师要形成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并发挥教学智慧。

(1)激发学生内在学习的动力

教师要冲破课堂教学的模式,给学生成长的土壤,改变学生的学习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挖掘学生的学习动力,让学习成为学生精神的需要,改进学生的学习状态和体验,让学生主动学习,并在教师的科学组织下,引导学生自己来探究,增长学习的热情,燃烧学生学习的愿望,让学生主动学习,自主学习,提高自学的能力。

(2)加强自主学习方法的指导

高中化学学习知识庞杂,零散,思维跨度大,记忆量大,高中教师要教育学生记住学习的内容,掌握学习的重点,引导学生清醒地学习,教育学生自主学习时要掌握学习的方法,掌握记忆的方法,基本概念的学习方法,基本理论的学习方法和心理调节的方法等。

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已经成为学生学习的素质要求,教师要引导学生善于学习,智慧地学习,并倡导学生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从而提高高中化学教学效率。

(3)引导学生学会自觉反思

反思是学生学习过程中强化自我意识,进行自我调控和自我调节的重要形式,教师要加强学生的自我反思,激发学生自主学习活动中的核心和动力。教师要引导学生反思自己学习的过程,重视运用化学解题能力来解题,重视对题意的理解,加强反思,在学生解题完成以后,教育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情况来进行思考,思考自己对题目给出的条件,条件和目标之间存在着哪些关系没有发现,对题目的理解自己存在着怎样的偏差,造成这些偏差的原因是哪些等。教师引导学生对解题的思路、推理过程进行反思,重视对解题的策略进行选择和运用,总结成功的经验,总结失败的教训,并引导学生反思自己解题的过程,引导学生反思在解题过程中遇到了哪些难题,有哪些解题过程中走了弯路,并自己分析,找到问题的原因,分析自己的解题思路,理解解题的策略,并找到成功的方法,并根据学生学习特点,选择条件,找到解题的思路,并根据教师和学生的解题思路,改进自己思考的方式,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反思,思考解题的结果,教育学生达到学习的目标,重视解题的结果,更要重视解题的过程,形成好的学习习惯。

2.重视自主学习能力的训练,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例如,教师在高一《化学反应与能量转化》的第一单元教学中,对学生自主学习的课堂教学模式是这样的。

(1)选材

教师选择教学的内容,选择《化学反应与能量转化》的第一单元作为学生学习的内容,要求学生懂得化学反应的速率首先取决于反应物自身的性质,认识各种外界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在过程和方法上,引导学生遵循由浅入深、从感性到理性的认识过程来设计教学。运用活动与探究方式,学习外界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并制订学习目标,让学生通过查找资料,初步养成搜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2)布置任务并检查

教师提前两个星期,引导学生列出学习目标、学习重点和难点,引导学生挖掘教材,组织内容,根据自己的理解,写出教案和讲稿,考虑到学生在讲解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并完善自己的教案,检查学生的准备情况,进行动员和鼓励,考虑到学生学习任务重,教师建议学生进行分组和分工合作,各个小组成员根据教材内容的熟练程度以及材料的收集来选择教学内容,组织教学过程,进行小范围内讲解,选出优秀的代表,进行集体面前讲解。

(3)重视课堂表现

在课堂上,教师要引导学生参与交流与讨论,研究化学反应限度和化学平衡的特征:“逆”“动”“等”“定”“变”。引导学生观察、思考、交流、讨论得出结论。我们还学过了哪些可逆反应?在老师的引导和启发下,思考、讨论、交流,完成化学反应限度的有关练习。教师可以播放录像让学生学习。教师和学生一起欣赏,揭开谜面,并引导学生思考分析原因。

3.加强课后教学反思,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通过教学,教师要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学习的过程,引导学生查找材料,引导学生分析自己的收获,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教育学生在学习中,加强了解,提高学生意识。

二、提升小组合作学习中自主学习能力的思考

教师要重视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挖掘学生潜在的能力,重视激活学生的学习能力,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重视引导学生对知识的构造,发展学生自主学习的技能、能力和素质。

教师要重视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引导学生进行自主调控,重视提升学生的自学能力和探索能力,发挥学生教学的民主,促进学生在和谐、友好、活泼的学习氛围中进行学习,激发学生的主体的意识。

教师要充分理解学生,不断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实现学生自身角色的转变,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并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发展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篇4

说课是指教师在备课的基础上,面对同行、教研员、专家,以语言为主要表述工具,系统而概括地解说自己对具体课程,如某一学科、某一节课或几节课的理解,阐述自己的教学观点,表述自己具体执教某一课题的教学设想、方法、策略以及组织教学的理论依据等,然后由大家进行评说。简言之,说课是教师对课程的理解、备课(教案)的解说、上课的反思。它的具体作用体现在下列三个方面:

一、说课活动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教材

在备课时,虽然教师对教材作了一定的分析和处理,但这些分析和处理难免过于浅显与感性。通过说课,教师学会从理性上去审视教材、理解教材编写者的意图,更准确科学地把握教材内容,这就可以发现备课中的一些疏漏,再经过修改教案,弥补疏漏。例如:在备“催化剂”的概念课时,强调的是催化剂概念中的“一变二不变”,即一变是“改变某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二不变是“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不变”。通过说课就可以发现催化剂在化学反应过程中是参与了化学反应的,并不是浅显地认为催化剂本身就不变化。所以说课是教师对教材与教案进行一次再认识、再修改的过程。

二、说课活动可以成为教师接受指导的学习机会

说课是一种集思广益的活动,尤其是在个人预先备课的基础上,与同行、教研员在集体备课时相互交流,教师间思维碰撞出智慧的火花。在说课与评议中切磋教艺,交流信息,畅谈教学经验,对说课者来说,获益最大。例如:很多年轻教师有饱满的教学激情,但缺乏一定的教学经验,通过说课,在相互交流的过程中,就能得到学习的机会,所以说课是教师交流与示范的机会。

三、说课活动可以促使教师学习理论,提高研究水平

说课的准备过程往往就是教师驾驭教材、选择教法、优化教学设计的过程。特别是,说课不仅是说明教师怎么教,学生怎么学,而且还要说明为什么要这样教,这样学。这就促使教师去学习教育教学理论,掌握心理学知识,认真分析思考问题。这是教师从理论上去认识教学规律的过程。同时,说课还需要教师做必要的准备,例如设计实验,设置问题情境,这对于提高教师的研究水平都有较大的帮助。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