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实训总结范文

时间:2023-02-27 11:11:28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新能源汽车实训总结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新能源汽车实训总结

篇1

在中职学习阶段能够在学习知识技能的基础上进行实践操作和练习,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便于学生在毕业后更好地适应社会环境,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完成相应的工作内容。在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发展过程,为了提高市场竞争力,需要引进大量的优秀人才,而大部分人才主要通过院校进行输送。针对这种情况,中职学校应明确一体化课程要求和课程标准,结合多方因素综合考虑,做好新能源汽车维修专业课程的开发工作,推动专业建设与发展。

1新能源汽车维修专业一体化课程开发建设的重要性

新能源汽车的使用能够于一定程度上降低对环境的污染力度,同时利用新能源代替传统燃油的方式,也能够达到节省资源的效果。在该行业发展过程中,2018年与2019年新能源汽车销量均超一百万辆,且在未来发展过程中该行业有着较为广阔的发展前景[1]。但新能源汽车维修技术水平较低,很多汽车店内未配备专业能力较强的维修人员,所以在急需专业类人才的情况下,就需要中职院校加强对新能源汽车维修专业的重视度,意识到开发专业课程和推动专业建设发展的重要性。首先课程开发能够更贴合素质教育要求,使课程内容、教学方式、学习目标等更具合理性、高效性和适用性。其次开发一体化课程,可让学生在学习的同时进行实训操作,达到工学结合的学习效果,不仅增强学生对该课程的学习积极性,还能锻炼和提升学生的技能操作和动手能力。

2合理搭建新能源汽车维修专业一体化课程体系

在一体化课程体系搭建过程中,主要涉及以下几方面步骤内容。①明确工作任务。新能源汽车维修包括汽车高压安全防护、汽车维护、能源系统检修、驱动电机系统检修等工作[2]。需要将这些工作进行合理划分,明确每项工作所提供的服务、工作负责范围及工作具体过程。②市场调查分析。中职院校应对新能源汽车行业进行市场调查,收集相关信息,包括维修专业的岗位、工作内容、维修工具、维修工作内容、职业资格要求等。将所收集到的信息进行逐条分析,总结不同工作任务内容所对应的职业能力要求和相关注意事项。③转化课程。结合学校新能源汽车维修专业进行综合考虑,将不同工作任务内容转化为对应的课程内容。工学一体化课程要求理论与实践能够融合发展,一般一项工作任务为一个单独的教学单元。在课程设置时,应根据工作任务的难易程度和重要程度进行合理排序,对于参考性的工作任务和与已有课程内容相似的工作任务,可适当减少学生的学习时间,将更多的时间放在未进行且重要的工作任务学习中。对于中职生来说,所开设的一体化课程主要培养学生能够达到中级工技能水平,包括校内学习和顶岗实习两部分[3]。结合相关要求和标准,课程体系主要包括四个层级(框架图见图1)。通用课程:能够对学生的思想行为、社会交往、道德观念等方面进行积极影响和有效教育。基本能力课程:促进学生能够了解和掌握该专业基础的知识和技能。核心能力课程:创设情境,模拟工作场景,培养学生的岗位能力,帮助学生能够将所学习的知识与技能应用于实际工作中。该部分课程即一体化课程。拓展课程:对学生的就业方向、职业规划等方面进行指导,拓展学生的视野和发展空间。

3新能源汽车维修专业一体化课程优化设置

3.1明确课程目标。在课程教学内容设计前,需要对该课程内容的目标进行明确。比如针对电动客车维护工作任务来说,去涉及多项内容和操作步骤,主要是为保障电动客车能够安全运行。将该工作任务转化为课程内容后,教师应明确教学目标,确保学生能够在学习阶段达成以下几点要求。①学会为电动客车进行正确充电、换电。②对各级维护保养工单进行熟悉,并对各个工单的内容和要求进行掌握。③可正确良好与班组长等其他工作人员进行沟通。④可按照要求规定,明确维修流程,并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相关维护工作。⑤结合客车运行要求,参照相关标准规范对维护工作进行检查,在检查签字后将自检结果交于相关人员。⑥能在任务开展过程中学会发现问题和总结经验,以及找出不足和提出建议。3.2合理安排参考性任务学习课时。在一体化课程学习中也包含很多较为基础的知识点,以及以往课程中就已经有的知识内容。这种情况下在课时设置时就应将此部分知识内容的学习时长合理缩短,还以电动客车维护课程内容来说,就可将客车充电换电部分内容的学习课时减少,主要针对月度、年度维护内容开展教学。3.3优化一体化课程教学方法。突显工学结合,教师应注重整体教学阶段的实践性,教师能够根据课程所学内容创设真实的工作环境,并按照学生的意愿,综合学生的能力与实际情况,将学生分为不同小组。学生在分组后,教师将该课时所需完成的学习任务进行下发,学生根据所学的理论知识,结合小组其他成员的帮助,共同完成相应的实训操作。在此过程中教师应多给予学生自主学习空间,让学生能够多思考、多操作、多交流,同时教师也应根据学生的实训表现做出适时指导[4]。除此,在课程教学阶段教师还应多利用多媒体设备、微课视频、游戏竞赛等方式,帮助学生降低学习难度,增强学习动力,形成良性竞争。3.4完善课程教学资源建设。一方面一体化课程开展需要特殊的教学环境,才能模拟出真实的工作场景。所以中职院校应做好基础设施建设,能够设计建设学习工作站,主要包括教学区域、实训区域、小组任务完成区域、工具材料摆放区域等。考虑到学生参与的学习任务和工具材料等方面因素,需要确保该学习工作站内环境良好。同时在建设过程中应结合学校该专业的学生人数合理设计室内空间大小。另一方面在基础资源配备方面,工具材料等应根据工作任务内容进行配置。如客车维护学习时,需要配备专用工具、通用工具及防护工具等,配备油液、冷却液等基础材料,以及维护保养专用设备等相关设备。同时还需要配备相关理论知识资料。3.5实施课程教学评价。首先教师开展评价,对学生的学习任务完成情况、课程学习态度及表现、职业素养形成情况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尽可能考虑学生之间的差异性,避免以统一标准评价班级所有学生。其次学生开展评价,主要涉及自我评价和生生互评。学生可以对自我的表现进行认可、对自身的不足进行反思,也可对其他同学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最后教师对这些评价结果进行总结概括,形成最终的评价报告,对课程内容进行进一步优化调整。

4新能源汽车维修专业一体化课程建设相关建议

为了确保一体化课程开发建设的质量与实效性,还需要中职院校能够加强做好以下几点工作。①师资力量。确保教师具备相应的教学经历和职业资格证书,对新能源汽车有充足的了解和实践经历。②设施建设。校内对已有的实训室进行完善,并建设新的符合该课程要求的实训室,配备齐全的工具设备。③教材资源。组建专业小组,参与课本教材的开发编制工作,促进课本教材能够更好地为学生的学习与进步提供有力条件。④技术资源。加强PPT课件、多媒体、VR技术等相关技术的引进力度,推动一体化课程实现信息化教学。

5结语

综上所述,新能源汽车维修专业培养技术类人才能够更好地推动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发展。现阶段需要中职院校能够对该专业的一体化课程进行开发研究,突显工学结合,让学生在知识学习的过程中获得锻炼和实践的机会,这样才能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满足行业用人需求。在未来发展过程中,还需要中职院校能够加强重视,根据行业发展需求和教育教学要求,不断对课程进行改进优化,帮助学生更好地提升自我。

参考文献:

[1]陆展.中职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新能源汽车校本教材开发探讨[J].广西教育(中等教育),2019,(4):24-25,57.

[2]蒙泓龙.汽车与检测维修专业工学一体化课程体系构建与实施[J].现代职业教育,2018,(7):191.

篇2

一、前言

汽车在为人类带来了极大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严重的环境问题。对于关心环境的现代人来说,如何能继续享用汽车所带来的便利而又不造成环境污染是一个令人关注的问题。在许多可供选择的答案中,电动车脱颖而出。电动车是一种安全、经济、清洁的绿色交通工具,此类代步工具最突出的环保特性,以及运行中具有操控便捷、低噪声、维持费用低廉等优点,不仅在能源、环境方面有其独特的优越性和竞争力,而且能够采用现代控制技术实现机电一体化的目标,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目前已逐渐成为城市居民广为接受的一种交通工具。

早在上世纪末,电动车就已经出现了。当时内燃机和电动机均处于发展的“幼年”时期,它们同蒸汽机一起竞争,希望成为机动车辆的驱动装置。在最初的竞争中,电动机具有一定的优势。在1896年举行的首届美国机动车大赛中,七辆中的两辆就是电动车。事实上,在1918年之前,电动车是相当流行的而且销售量也是不错的。但是随着内燃机技术的发展,燃油汽车逐渐取得了优势地位。相比之下,电动车速度较慢而且价格也较高,所以逐渐退出了市场。在随后的几十年间,电动车辆一直处于其低谷时期。然而,70年代初的石油危机使人们开始意识到应该发展不以汽油为燃料的机动车辆。继而在80年代,当环境问题日益为人们所关注时,考虑到42%的空气污染是由车辆交通所造成的,作为零排放车辆的电动车就自然而然地被推到了前台。再加上各国政府制定的法律法规的鼓励,各大汽车制造厂商及科研机构均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开发电动车。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内外电动车的研发有了质的飞跃。电动车在美国、德国、日本等国家已有了较大的发展。世界上很多大型的汽车公司都推出了自己的产品,主要有美国三大汽车公司、德国五大汽车公司、法国二大汽车公司,及日本丰田、本田、大发等都积极参与开发各种类型的电动汽车并投放市场。美国通用汽车在底特律附近的兰辛市建成EV-1 电动轿车总装厂,每天单班生产10辆。法国雪铁龙、标致将P106和SAXO轿车及其变形皮卡车改装成小型电动汽车。德国自1992年起,在吕根岛组织各种类型电动车60辆,作为期四年的运行试验。

国内众多生产厂家和研究机构也对电动车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进行研发,取得了许多研究成果。2010年6月1日,由财政部、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四部委联合印发了《关于开展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补贴试点的通知》,确定了在上海、长春、深圳、杭州、合肥等5个城市启动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补贴试点工作,对插电式混合动力乘用车(PHEV)和纯电动乘用车(EV)每辆最高补贴6万元。目前出台的这项补贴政策基本能覆盖电动车动力电池的成本,表明了电动车将成为我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方向,比亚迪、奇瑞、万向、上汽与一汽等公司纷纷对电动汽车进行着力研发。

二、我国研究电动车的意义

我国电动车在20世纪90年代前基本都是依靠进口,如高尔夫球车、游览观光车等。自1992年以来,我国有了自行研制和生产的电动车产品,通过十几年的发展,现已初步形成以北京新日、浙江绿源等一大批具有实力和规模的电动车生产家,更形成了江苏锡山、浙江、天津三大产业集聚区。经历了十多年的发展,国内电动车产业迅速增长,实力由弱变强,在中国众多的产业中独树一帜。目前,我国电动车市场主要是由电动轻便摩托车和电动摩托车以及电动自行车组成,前两类占据了60%的市场份额。

近年来,随着石油价格的不断攀升,大气污染物带来环保问题,电动汽车与其他新能源汽车再次进入人们的视线。我国电动汽车重大专项实施以来,在纯电动、混合动力和燃料电池汽车的整车集成技术、动力系统集成技术以及动力总成关键零部件技术方面取得重要技术突破,同时也在专利战略和技术标准平台建设方面为自主知识产权新能源汽车产业化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我国在2009年推出的《汽车产业调整振兴规划细则》中提出,计划三年内中央将投资100亿元专项资金,发展新能源汽车及车用电池组等关键技术。在各种激励政策的鼓舞下,国内汽车企业纷纷增加对电动汽车及相关零部件的研发投入,我国电动汽车产业正在进入高速发展的新阶段。因此,电动车行业的技术人才在今后相当长的时间内需求量是很大的,理由如下:

1、中国发展电动车具有独特的有利条件

中国人口众多,具有世界最庞大的客运交通市场,因此也具有世界最庞大的电动观光车、电动小轿车市场,这为中国电动车技术的发展创造了特殊的市场有利条件。

2、大力发展电动车是从根本上缓解乃至消除中国石油危机的重要途径之一

目前在中国的石油消费中,交通运输业用油增长最为迅速。而中国已经成为继美国之后的第二大能源消费大国和第五大石油进口国,石油进口依存度已达40%。在这种情况下,另辟蹊径大力发展电动车,将有助于摆脱对液体燃料的依赖,从而改变我国能源安全态势。

三、研究内容

1、设计电动车装调方向的培养目标

使学生具备电动机的维修以及电动车的调试与安装,新能源电动汽车结构分析、装备等方面的知识;培养该领域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

2、设计合理的课程体系

课程的设置要明确教学目的和方法,注重教学内容的更新与完善,保证各门课程之间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协调好各门课程的关系,使各门课程的在专业教学中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专业基础课主要开设机电行业中从业所需的基本常识和技能,为其以后的持续发展打基础。

电动车专业课程主要开设电动车原理、电动汽车构造及装调、电力拖动技术等,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系统的巩固专业基础知识,增强实践工作技能的训练,直接服务于学生就业。

3、搞高师资队伍业务水平

师资队伍是建设高水平专业的保障条件,是专业办学能力的体现,师资队伍建设以培训为主,现有师资队伍可以进行学习和培训,充分利用网络资源进行专业知识更新,平时老师多进行沟通和相互融合。

4、为学生实训创造一定的条件

实训条件是高职专业办学的基础,实训条件的充分与否反映出专业人才实践技能的强弱,因此,当条件成熟后可以引进一些电动车教学实训设备;另外,和湘电集团重装公司联合建立校外实训基地。

5、提供有效的就业保障

一方面,可以与湘电集团重装公司协商对接培养,另一方面,建立用人单位、校友和在校生三方需求和评价查询拜访研究的长效机制,按期通过座谈、电话、问卷等形式了解社会需求变化和对人才培养的意见,注意将研究结果反馈到招生、教学、培养环节。

四、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搜集整理相关资料,对已有研究成果进行分析和借鉴,是本研究的基础工作。通过网络可随时了解经济社会的发展,了解机电一体化专业在不同阶段的社会需求,从而对专业的定位和课程设置做到有的放矢。

2、调查研究法

对“长三角”、“珠三角”、“长、株、潭”等地区展开电动车方向的人才需求与就业调研,建立合理的专业结构与课程体系,同时拓展就业市场。

3、比较研究法

首先,与国内开设有机电一体化专业的各高职院校作比较,吸取他们的办学经验和教训、办学特色、教学实施体系特点,掌握同行的研究水平和内容。其次,将社会电动车人才的需求量和本专业方向的办学规模作比较,可以少走弯路,提高专业优化的效率。

五、总结

1、增加电动车方向的研究是对原来机电一体化专业定位的拓展,属专业定位的创新。

2、本项目对电动车装调的课程体系进行了全新的设置。

3、与湖南湘电重型装备股份有限公司建立了金属切削加工,电动车辆机电产品装配及工艺校外实习基地,这些基地为学生的教学实习实训提供了保证。

4、在就业方面,建立用人单位、校友和在校生三方需求和评价查询拜访研究的长效机制。

参考文献:

[1]王勇,江建中,谭徽.电动车发展概况及展望[J].自然杂志,2010,29(02):71-76.

[2]王铁成,代颖,崔淑梅.电动车用永磁同步电机研究状况[J].微电机,2005,38(1):55-57.

[3]崇旭.轻便新型电动车发展动向[J].电动自行车,2005.17(04):16-17.

[4]Technieal G M. A Brief History of Electric Vehicles[J].GM Progress Report.2009,35(7):39-42.

[5]Kaushik R.Propulsion System Issues in Electric and Hybrid Vehicle Applications.IPEC-Yokohama,2005,15(70):93-98.

[6]赖坚.电动车辆研究与开发[J].中国电工技术学会电动车辆研究会第五届年会报告,电动车辆研究与开发,信息交流,2007,(NO35):1-4.

[7]邹立群.世界电动车发展综述[J].汽车实用技术,2003,21(8):13-15.

篇3

教师下企业实践锻炼体会总结

为了切实加强双师素质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职业技能水平,在前几年学校组织四百行动的基础上,今年又号召一线教师暑期继续深入企业,到实践中去锻炼,提高职业技能。根据学校的统一安排,本着“在实践中学习、在锻炼中提高”的宗旨,本人在暑假到xxxxx有限公司实践锻炼。结合专业建设,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今年主要在(新能源)汽车机电维修和汽车服务顾问岗位顶岗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通过本次企业实践,本人了解了汽车(新能源汽车)4S店的企业生产、技术、工艺、设备现状与发展趋势以及企业对汽车专业人才知识结构、职业能力、职业素养等方面的要求,为今后改革课程体系、整合教学内容指明了方向,使自己的教学更具有针对性与适应性,以便学生毕业后迅速适应工作岗位要求,也提升了自己的专业技能水平和实践教学能力。希望以后有更多的类似的实习机会,使自己的教学能更好的实现理实一体化的目标,把学生培养成社会需要的人才。

教师到相关企业锻炼实践是高职院校提高教师专业素质和实践教学能力的有效途径,也是高职院校密切与企业的联系、加强校企合作的具体体现。教师下企业实践活动,对于推动校企合作工作深入开展,优化教师的能力素质结构,建设高水平的“双师型”教师队伍,促进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此次利用暑假下企业进行锻炼实践,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但是由于活动时间不长,我们对行业、企业生产过程和管理过程不可能有全面细致的了解,还要继续加强探索,加强同企业合作力度,进一步深入企业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参与企业技术改造与企业管理。暑假企业实践为我们今后的教学积累了宝贵经验,我们将把实习的成果带到教学、实训、产学研开发、产学研结合中来,为专业建设尽自己最大的努力。

篇4

1.2培养适应新能源(太阳能)行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师资队伍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现有专职教师19人,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12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2人,均拥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实践经验,是一支年龄、职称、学历结构合理、发展趋势良好的师资队伍。近三年来,专业教师共近120篇,其中在核心期刊发表20余篇,在外文期刊15篇,被SCI收录9篇;承担或参与国家、省科技厅、市科技局项目20余项,院级科研课题30余项,承担国家教研立项课题5项,出版专著2部,参编教材28部,获得实用新型专利20余项。

1.3能源类创新性、应用型人才培养成效显著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强。近几年在大学生科技文化创新大赛中,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学生在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课外科技作品竞赛、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全国三维数字化创新设计大赛、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全国大学生电子商务“创新、创意及创业”挑战赛、全国大学生计算机仿真竞赛、大学生物联网创新创业大赛、山东省机电产品创新设计竞赛等各类国家级和省级比赛中都获得了优异成绩,获得国家级奖励20余项,省部级以上奖励200余项,教师指导学生在公开发行的杂志上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获得实用型新专利20余项,获奖层次和数量均居全国同类院校和省属高校前列。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教育部主办的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中,参赛作品《太阳能电动车》、《太阳能服饰》、《绿色压力环保鞋》、《自切换高效太阳能干燥装置》连续四届分获国家级一等奖,尤其是在2011年8月的竞赛中,学生的参赛作品《害虫自杀式太阳能灭虫器》,在全国182所参赛高校中,荣获国家特等奖,现场总决赛全国成绩排名第一,同时我校荣获优秀组织奖。学生就业率高。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2006年开始招收本科生以来,一次性就业率在95%以上,主要就业行业为省内制冷、空调、汽车、太阳能等行业,许多同学现已成为企业设计主管或现场主管。到目前为止,与皇明太阳能集团联合培养的太阳能专业的学生中已有160名进入了相应的岗位,得到了企业的一致好评。

1.4构建协同创新的新能源(太阳能)行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校企合作模式2007年至今,德州学院机电工程学院先后在国家太阳能热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皇明太阳能集团有限公司等建立实习实践基地5个;2006年12月,机电工程学院与山东奇威特人工环境有限公司投入了30万元,校企合作共建了“太阳能中央空调实验室”。2007年3月与皇明太阳能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共建,成立了“太阳能热利用工程技术实验中心”,面向全校相关专业师生、皇明太阳能股份有限公司及地方新能源企业开放。该专业分阶段安排学生到各公司进行见习和实习,并聘请高级工程师进行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讲座和兼课,带来了大量的课程设计、毕业设计以及科研课题,并进行卓有成效的指导,开阔了学生视野,实现了理论到实践的结合,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本学科的发展动态和社会需求状况,为今后走向社会奠定了基础。自2007年与皇明联合办学以来,相继已经开设了五届“太阳能班”,实验室教学配置都相应固定且配备齐全。所用教材都是德州学院和皇明集团合作编写,共20余部。集团派相应的各部门高级技术人员到校指导教学工作,联合办学借助皇明集团国际领先的检测与研发设备,组织学生进行相关的研究与开发。借鉴与皇明太阳能集团联合培养人才的经验,2010年又先后与德州旭光太阳能集团、东营光伏太阳能有限公司等太阳能应用企业成立了相应的企业冠名班。2012年,德州学院与皇明太阳能股份有限公司联合建设“本科教学工程”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已获教育部批准。在合作办学基础上,总结出了“三三六”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这一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办学经验,在2010年山东省校企合作培养人才工作电视会议上做了大会典型发言。由此构建的“强化专业技能、突出创新能力、提升人文素养”为主要内容的三位一体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体系,保证了学生综合素质的不断提高。2009年至2011年,德州学院连续三年被评为“山东省校企合作先进单位”,2011年德州学院列入首批“山东省企业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

2建设规划

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以服务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的发展道路,培养新能源行业创新性、应用型人才,建成在省内有一定影响力的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引领的能源类专业群和能源类卓越工程师培养基地,为德州及周边地区新能源行业发展起到引领和推进作用。

2.1打造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引领的“特色突出、优势显著”的能源类、机械类、自动化类专业群目前,我校已确定重点打造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暨新能源、节能环保装备方向的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引领的能源类、机械类、自动化类专业群,为德州市新能源产业共涉及的太阳能利用、风电装备、生物质能、热泵应用、新能源汽车和节能环保六大领域做好智力支撑。根据德州市及周边地区对新能源装备与环保机械领域人才的需求,对三个专业群教学计划及教学内容进行调整,能源类专业群主要侧重于新能源(太阳能利用、新能源汽车)技术的研究与应用,机械类专业群主要侧重于新能源装备与环保机械的设计制造,自动化类专业群主要侧重于新能源装备与环保机械的自动控制。在现有基础上,完善理论———实验———实践人才培养路径,培养满足社会需要的能源类、机械类、自动化类创新性、应用型人才。同时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造就一支教学水平高,科研能力强、实践经验丰富的教学团队。同时对现有实验室进行升级改造,同时购进必需的教学、科研仪器设备,积极打造群内共享的公共实验教学大平台,建成山东省能源与动力工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2.2深化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将围绕德州市及周边地区新能源产业,特别是太阳能利用和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发展建设,根据教育部“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进一步完善“3+1”的人才培养模式,深化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以满足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为核心,修订教学计划,将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创业能力纳入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参照职业岗位任职要求,校企共同制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将学校的教学活动和企业的生产过程紧密结合,灵活调整教学周期,学校和企业共同完成教学任务,突出人才培养的针对性、灵活性和开放性。

2.3打造一支满足新能源(太阳能)行业创新性、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双师型”师资队伍依据德州学院的柔性人才引进制度,引进教授、博士、企业技术骨干为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聘任(聘用)一批具有行业影响力的专家学者作为专业带头人,一批新能源行业专业人才和能工巧匠作为兼职教师,建立兼职教师资源库,使专业建设紧跟产业发展,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符合职业岗位要求。同时结合实际需要,兼职教师对学生的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实践环节进行指导。另一方面,加大在职教师培养培训力度。通过下企业、做访问学者、进修多种方式,在新能源行业造就出一批有一定影响力的专业人才,使专职教师下企业制度化,将教师参与企业技术应用、新产品开发、社会服务等作为专业技术职务和岗位聘用的重要内容。完善专业教师到对口企事业单位定期实习制度,提高专业教学水平和实践能力,提升双师素质。

2.4改革实践教学体系,加强实践基地建设在培养创新性、应用型人才,打造新能源行业卓越工程师的教学目标指导下,与校外实践基地的共同研讨,优化实验教学内容,构建“基础理论与实践技能平台设计应用能力平台综合实践能力和工程应用能力平台科技与创新能力平台”的“渐进式四平台”实验教学体系按照校企联合、共建共享、边建边用的原则,充分发挥校企合作的优势,依托皇明太阳能股份有限公司和山东奇威特人工环境有限公司等校外实验教学中心(研究所),以及东营光伏太阳能有限公司等5家实践教学科研基地,建成集研究创新、基础实训、生产实训、学工一体的综合性实训基地,创建山东省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山东省实验实习示范中心、山东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将学生的课堂教学、课程实习、专业实践及毕业设计、论文等环节与企业实际、教学研究与企业产品开发结合起来,以提高学生的培养质量和就业能力。

篇5

课 题:本文为广东省高职教育机电类专业教育教学改革项目课题《“新能源与节能照明”紧缺人才培养体系的创新与实践》(课题编号:JD201384)成果。

“低碳经济”致力于发展其他清洁能源以降低对化石能源的依赖。国际经济发展的趋势要求能源的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特征显著。中国政府承诺,到2020年,单位GDP碳排放将比现在降低40%~45%,低碳经济发展模式是当前的基本国策。《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再次重申了“把职业教育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发展规划,促使职业教育规模、专业设置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相适应”。低碳经济直接带来高技术人才的缺口、专业人才的匮乏。未来几年内以太阳能、风能、海洋能、电动汽车、LED节能照明灯具等为代表的环保产业、节能产业、减排产业、清洁能源产业等相关专业,将更加受到学生和家长们的青睐。2008年以来,笔者学校开始筹建新能源应用技术专业,2010年正式开始招生,通过几年来的实践探索,特别是经历了光伏产业发展低迷的考验,我们对新能源应用技术专业创办的一般规律有了一些新的认识。

一、创建特色新专业需要解决的若干问题

创建新专业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各项工作需要统一规划、协调。高等职业教育新专业的设立,要依据国民经济总体发展的形势和地方产业结构调整的趋势,谋求专业毕业生的需求市场和就业机会。既要看好产业背景的发展,又要着眼学生的职业生涯发展。既要有共性,又要有个性和特色,把握专业设置和拓展的重点和切入点。

1.要解决新专业的定位问题

高职新专业的定位包含以下几个要素:地区产业背景、师资水平、学生与家长意愿、市场前景、技术难度与技术复杂度等。在低碳经济发展的大背景下,专业人才培养规格的定位,由于地区产业特色、学校的办学理念、发展战略不同,学校的办学优势、学科基础不尽相同,培养目标也不一样。新能源应用技术是一个宽口径的大类专业,目的是培养新能源与照明领域的工程技术人才。新能源应用技术分为两个主题,主要研究风电、太阳能、生物能、海洋能等可再生能源行业以及节能照明领域的工程问题,包括规划设计、制造施工、工程管理、产业经营、统计运筹、金融财务与售后服务等,其涉及的学科与行业之广可见一斑。学校的新能源应用技术新专业建设仍处于起步阶段,不可能面面俱到,因此,要办出专业的优势和特色,在激烈的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就必须独辟蹊径,确立合适的人才培养方案。

顺德是家电之都,有较强的电子信息产业基础。经过两年多的市场调研分析,我们认为学校的新能源应用技术专业应该以节能照明与新能源产品开发为主,着力于新能源下游产业,侧重于太阳能路灯、逆变器、LED节能照明产品的开发设计、安装维护、产业运营与工程管理等。同时要充分发挥学校在家电、机械、制冷、通信与电气自动化行业的优势,在太阳能路灯设计、LED照明产品设计方面形成特色,并逐步在照明系统设计、新能源工程应用等方面形成新的增长点。

2.就业市场分析与毕业生职业岗位定位

高职教育是经济、社会、市场发展变化的“函数”。我们进行了三个层次的经济和社会发展需求市场分析:一是宏观经济环境分析――国内外新能源产业的态势与走向,国家新能源与节能照明相关的宏观政策导向;二是中观经济环境分析――华南和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与提升,行业布局的组合与分解,特别是佛山市与顺德区的相关产业政策、地区十二五发展规划与纲要;三是微观经济环境分析――地区企业的主流产品与技术要点、岗位供求及其对人才的知识技能需求、兄弟院校相关的教育市场分析等。

顺德正在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传统产业谋求升级换代,而新兴产业也在加紧培育当中。目前,顺德的新兴产业取得突破:部省共建OLED产业基地、彩虹集团OLED项目落户顺德;富信电子与中科院达成协议共同开发半导体发电;国家光伏系统工程研究中心产业化基地落户顺德,与中山大学合建光伏研究院等。经调研,在本校学生就业的珠三角地区有新能源相关企业3000多家,节能照明相关企业近万家,其每年对高职毕业生的需求量在2000人以上。由此可见,本专业的学生有良好的就业前景,即使在光伏电池制造产业不景气的情况下,光伏发电控制器、逆变器、节能照明领域也足够解决学生的就业问题。

3.课程体系建设

在明确了新专业的定位和切入点以后,课程体系的构建是专业建设中最为重要的环节。学校采用通专结合的课程模式,包括职业素养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技术课程与专业实践课程四大模块。

(1)职业素养课程模块。该模块由人文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外语、计算机基础、体育等方面的课程组成。其中大多数课程是全校统一规定好的,一般不可调整和改变。本专业通识选修课程主要是市场营销与生产管理。

(2)专业基础课程模块。该模块是让学生掌握专业相关基本原理、概念和基本方法。包括技术基础课(课程主要有机械制图与CAD、电工技术基础、电子技术基础等)、专业基础课(主要有电子产品制造工艺、C语言编程、单片机技术初步、电子线路CAD、PLC编程基础等主干课程)。

(3)专业技术课程模块。该模块是专业核心,体现专业定位、专业特色与学科发展建设方向。包括可再生能源与风光发电子模块(课程主要有新能源发电系统安装与设计、先进能源技术与风力发电原理)、节能照明子模块(开关电源与LED驱动技术、现代平面显示技术、LED照明工程与施工)两大必修子模块。选修课设置主要体现专业前沿与行业发展方向,课程主要有:前沿知识讲座、嵌入式系统设计、电动机与控制原理、ERP软件应用、创新方法概论等。

(4)专业实践教学模块。专业实践课程是培养学生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平台,是理论学习和创造性研究、开发、设计的结合点。因此,实践教学成为三年教学进程的主线之一,实施“全过程、递进式”培养,学生从入学就开始行业企业参观调研和现场工作实践,激发学生的专业兴趣与专业技能。主要内容包括电子产品制造工艺实训、电子线路CAD实训、社会实践、开关电源与LED驱动课程产品设计、新能源发电系统安装与维护实训、顶岗实习与毕业设计等。

新能源应用技术作为近几年来发展起来的新兴专业,是多学科结合的交叉性、边缘性专业。因此,在制订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时,要抓住重点核心课程,逐步形成本校的特色优势,并在实践中不断对教学计划、大纲进行补充、完善和修正。

4.师资队伍、实验室、教材、校外实训基地建设

师资队伍建设是新专业创办的重点,学校在新能源发电系统设计、照明工程与施工等方面的师资缺乏;在施工、统计、营运、维护等方面的师资力量较弱;在电子产品制造工艺、生产运营管理、通信技术、电气自动化控制、电子信息等方面有较强的基础。我们用引进和培养相结合的方法,合理调配全校的师资力量,积极从企事业单位聘请兼职教师,将新专业的师资增加了8人,老中青结合,高中初级职称搭配,改善师资结构,形成师资梯队,为新专业建设打好了基础。

实验室是人才培养、实验教学、科技创新、校企合作和对外交流的窗口之一。本专业实验场所面积较为充足,实验环境良好,学校为支持新专业建设,投入资金300多万元,新建开关电源与LED驱动技术实验室、新能源发电技术实训室,加上原有的PLC技术实训室、电子电工技术实验室、电子产品制造工艺实训室、电动机控制技术实验室等,形成了完善的校内实验教学体系。大部分专业课程都在实验室上课,采用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方式。这些措施为实验教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校外实训基地建设是高职建立良性互动校企合作关系的重要舞台。本专业的校外实训基地,以企业为主导,建立了有效完善的管理机制。一是联络人制度。配备专任教师作为校外实训基地联络人,负责双方沟通,同时利用学校资源,整合多学科力量帮助解决企业新产品的研发、设计、生产问题,攻关各类技术难题等。二是校企合作机构设置。成立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聘请企业兼职教师,共同开发教学资源,共享学校与企业实验与生产设备资源,选送专业教师到企业顶岗实践,确保教学内容与企业需求的无缝衔接。三是创建教、学、做一体化课堂。实现智力因素与生产要素、教学环境与现场工作环境的有机结合,突出学生实践能力和就业能力的培训,密切学校与企事业单位、就业市场的双向联系,发挥企业顶岗实习对改善就业的促进作用。本专业先后与彩虹集团佛山平板显示有限公司、美的照明、国星光电、高迅电子、海信多媒体、盈科电子等多家大中型企业建立合作关系,设立了学生校外实训基地。

5.科研与校企产学研合作

新专业的发展壮大,高职专业品牌的确立,培养品质的提升,取决于参与及服务于行业的程度,取决于专业在行业的科研技术实力与地位。在建设过程中,我们努力贴近行业需求,提供技术支持,营造技术优势,以此提升行业水平,增强行业竞争力,并为自身资源扩展、实训基地建设、学生就业和职业规划,赢得生机与活力。以服务区域经济建设为宗旨,逐步实现三个领先――“实验条件领先,技术水平领先,教学方法领先”,实现教育资源与区域经济的整合,增强对区域经济发展的辐射力和贡献率,拓宽发展空间。加强新专业的教学与科研工作与行业企业的结合,积极申报产学研合作项目。成立专家指导委员会,参与教学计划的制订、运行和质量评估工作,反馈毕业生在企业就业的情况。以逻辑线索和市场性需求线索为依据,建立起实践教学基地和就业基地。

新专业建设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及其相互关系,如图1所示。

图1 新专业建设的核心问题及其相互关系

二、创建新专业的资源整合

1.教学资源整合

新专业的建设离不开其他相关专业的支撑。学校电子与信息工程系通信技术、电气自动化、智能家电、应用电子技术等专业都有10年以上的发展历史,这为新学科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2.部门协调

新专业的创建是一项系统工程,是各职能部门的共同任务,离不开学校各职能部门的共同支持。以科研工作为例,可以围绕新能源应用技术专业所涉及的领域,组织协调相关学科专业,如机电工程、电气自动化、计算机、控制、通讯、经济管理等,以光伏发电系统设计安装,LED照明系统设计安装,太阳能路灯系统的生产、管理、通信、设计、监控等为研究重点,发挥特色优势,在为新专业创建服务的同时,为学校的科技工作培育出新的增长点。低碳经济的迅速发展,给新能源应用技术专业建设带来了良好的机遇,也对科技处的组织、协调等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新专业建设涉及教务处、人事处、科技处、学生工作与就业指导处、高职研究所、图书馆等职能部门的工作,需要在学校的统一部署下,把握新专业建设的总体思路,把新专业建设作为一项重点工作,为新专业建设创造良好的环境。同时,新专业建设是一项长期、艰巨、循序渐进的工作,需要锐意进取,脚踏实地。

三、专业建设的特色形成

1.课堂教学改革及评价体系的建立

高职培养的不仅仅是技术专家,而且是能在现代企业中,适应现代组织管理模式和市场运行机制,能够从事产品研发、制造、管理的各类工程师(如PE产品工程师、FE设备工程师、QE品质工程师等),更进一步,是具有社会责任感的现代工程人才与社会文明的传承者和创造者。因此,在教育过程中,我们对学生的考核要改变传统的一考定天下的做法,结合现代质量管理体系的思维,设计精细量化的质量标准,用数据说话,用类似ISO的指标体系控制教育质量,同时保持学生的个性化、多样性、创造性与精神性仍是评价体系追求的目标。

2.通用技能的培养

有效沟通、解决问题、自主学习、有效团队工作、管理时间以及责任感、变化的适应性和职业道德等特质通常被描述为通用技能,这些技能成为工作绩效的基础,成为职业发展的需要和终身学习的根本。目前,通用技能越来越受到用人单位和社会的广泛重视。21世纪竞争和变化的工作环境对劳动者有非常显著的意义。许多对美国、英国和澳大利亚等国的劳动力市场的调查表明,用人单位更需要这些通用技能以适应不断发展的科技与制造工艺。高职教育不仅仅要停留在工作和职业技能的层面上,在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理念和框架中,要更加重视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服务社会的意识;其次是培养学生在日益激烈的竞争和不断变化的工作环境中能够生存和取胜的通用技能(比如,礼仪、沟通、创新、团队、外语、自学能力

等等)。

四、结束语

本文总结了笔者学校在创办新能源应用技术新专业过程中的一些经验体会,分析了新专业建设过程需要解决的一些核心问题,对其他院校的新专业创建有一定的借鉴作用。高职教育专业建设既要适应经济发展的需求,也要办出水平,办出特色,集合教育教学、科研、社会服务、文化传承与传播等等功能;新专业的创办要在统一认识的基础上,进行系统化建设,以教育培训为基础,以科技开发为支撑,以技术提升为重点,实现产、学、研的深层次紧密合作,从而赢得良好的就业市场、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广泛的社会赞誉。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等教育司.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简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

[2]教育部要求高校培养互联网低碳等新兴产业人才[N].中新网,2010-03-10.

篇6

中图分类号:F4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08(b)-0215-02

从工信部的2013年汽车工业经济运行情况获悉,我国汽车市场延续2012年发展态势,保持平稳增长,汽车产销量双超2100万辆,产销量保持世界第一。今年,新能源车驶入“快车道”,前4个月,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破万,发展新能源汽车是大势所趋。汽车产业的迅猛发展和变革,使得对顾问式的专业汽车消费咨询和导购服务的汽车销售服务人员的需求也愈加迫切。汽车销售顾问为客户提供符合客户需求和利益的产品,其形象代表着汽车4S店整体形象或素质的高低。因此,销售顾问的整体素质对汽车行业的发展尤为重要。

1 顾问式销售与传统销售理论的区别

相较于“性能好、价格低就是好商品”的传统销售理论,顾问式销售认为与顾客达成共识的服务本身就是商品。顾客就是通过与销售人员的沟通而得到其真正需要的商品的朋友。顾客真正需要并得到良好服务的产品才是好商品。由此可见,顾问式销售给销售者赋予了几种角色:他们不仅仅是为完成销售目标的销售者,他们还是客户的朋友和顾问。

从给企业带来的利益来看,顾问式销售不仅能很好地挖掘顾客需求,赢取更好的销售机会;同时通过售后跟踪服务能得到良好的顾客满意度,好的口碑有利于公司的长远发展。对销售人员来说,销售不仅是一种职业,还是一种成长和挑战,因此,专业的销售人员需具备较高的素质以在行业发展中保持竞争力。

2 汽车销售顾问应具备的素质

2.1 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心理素质

汽车销售顾问是企业面向顾客的窗口,他们与顾客直接的面对面交往。销售顾问的形象在顾客看来,是直接代表企业的形象的。汽车销售顾问须具有高尚的品质和情操,爱岗敬业、诚实可靠。良好的态度等于成功的一半,汽车销售顾问必须怀有真诚之心,诚恳地对待客户,对待朋友。汽车销售顾问还要对自己有信心,每天都要用一种必胜的信念去面对客户。

2.2 良好的沟通能力

良好的沟通能力有利于化解顾客的疑虑,了解客户的真正需求。流利的销售话术会让顾客感觉到你的博学专业,而对你产生信任的感觉。在客户问一个问题的时候,专业的营销顾问不会立即对该问题的实质内容进行回答,而是先对顾客进行有效赞扬。如:“您真是好眼力啊”“您不愧是老司机”等。

2.3 合理的知识结构

汽车销售顾问不仅要了解汽车的基本性能、汽车的构造,还要不断给自己“充电”,要了解新技术新发展新动向。要将汽车作为一件产品,研究透底。顾客在购车时,还会一并关注汽车保险和保养方面的问题,如果销售顾问对诸如这些方面的知识也有所了解的话,顾客就不用担心诸如“我从你这里买的车,车子以后出现的问题你会不会为我提供帮助?”这样的问题了。

3 优秀的汽车销售顾问应培养的能力

3.1 建立人脉资源的能力

对于销售顾问来说,拥有良好的人脉资源对做好业务工作是非常重要的,优秀的销售顾问要具备建立人脉资源的能力。销售顾问与人相处要给人两种感觉:乍见之欢,久处之乐。“乍见之欢”,表明见到对方的喜悦,表明内心中对于对方的尊重与认同;“久处之乐”,则表明你是风趣之人,能与人相互融洽。与人交往过程中,首先利用你的热情礼貌和专业性让其喜欢你这个人――经过你与他的沟通联系,他能你融洽相处,在需要时能想到你的商品――在感觉你的商品不错时,能帮助你做宣传。

3.2 随机应变的能力

销售顾问业绩的差异,在于销售人员的应变能力和说服能力的高低。同一款汽车,同样的价格对于不同的顾客、不同的情景会有不同的问题出现,优秀的销售顾问懂得根据顾客心理如何随机应变,从而提高自己的销售能力。

3.3 自我激励和独立学习的能力

自我激励就是内在驱动,驱动自己不断向前。一个人若失去自我激励能力,那么他的发展最终会止步不前。汽车市场处于不断变化的行情,若销售顾问不能通过独立学习及时掌握汽车行业的趋势和最新动态,那么他的销售业绩必定会受影响甚至下滑。

4 培养优秀汽车销售顾问的途径

根据汽车市场对销售顾问的能力和素质的要求,高等职业技术院校作为培养应用型专门技术人才的圣地,应该实时地对教学方式作出调整,努力培养出企业所需的优秀的销售顾问。根据我校汽车运用专业的实际情况,总结出以下几种途径。

4.1 课堂设置工作的开发创新

4.1.1 创新的课堂授课方法

《汽车销售实务》作为我校汽车运用专业的主干课程,其教学任务是以汽车销售的实际流程为教学主线,以实际工作中所需的技能、知识、能力为出发点,运用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手段组织教学,使学生掌握汽车营销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以培养学生运用专业知识建立一定的营销意识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根据该任务,我们创新地设置了“激起兴趣―理论讲授―课堂演练”这一理论课授课模式。首先可通过案例引入、提问或小游戏激起学生们的兴趣,让学生头脑中带着问题来领会教师的理论传授,每一次课最后还会设置任务以学生分组讨论和演练的方式执行。

例如:在讲到车辆介绍的方法――FABE法这一节内容,可以先让同学们思考:“假设你现在在面试汽车销售顾问这一职位,你会如何向面试官介绍你自己?”并提问了两位同学,他们的回答不能很好地体现自己的优势。然后教师开始介绍FABE法的内容,体会了教师的讲授之后,再次叫两位同学自我介绍,便道出了较好的个人优势和职位竞争力。然后由此及彼,在介绍汽车产品的时候,使用FABE法进行产品展示与说明是非常有效的。

4.1.2 合理的整周实训安排

为了让学生在充分掌握汽车营销原理的基础上,掌握汽车销售的基本方法技巧以及汽车销售的流程;加强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实现课堂教学与实际业务岗位的过渡和对接,实现学生就业素质与企业需求的零距离对接;有效解决职业教育的岗位针对性、就业适应性及持续发展的问题,我专业在理论课结束之后安排了两周的整周实训,让同学们通过实践参与到“展厅接待―顾客需求分析―车辆展示与介绍―促成交易―试乘试驾―交车服务―售后跟踪服务”整个销售流程中。教师每天给定不同的任务,各小组根据指定车型自主分配角色,制定话术、并现场演练。安排另一组学生做评审委员现场打分进行考核,这样作为评审的同学们根据教师制定的评核标准也会自觉地规范自身的语言行为。

4.2 加强产学研结合

高职院校若想培养出优秀的汽车销售精英,应该加强与企业、社会的合作。走产学结合之路,与企业签订联合办学协议,建立教学与实践基地。我校因处于“汽车城”柳州,教学资源得天独厚,与上汽通用五菱合作建设销售服务培训中心;另外,学校还建设了整车实训室。这样,为学生学习汽车营销服务、汽车的维修与拆装以及对汽车产品知识的了解提供了诸多方便。同时,也为教师队伍深入企业学习科研提供了便利。

4.3 培养学生就业意识

高校面向社会培养人才,最主要是让学生毕业后深入各个行业,实现就业。面对不断变化和充满竞争力的职场,学生在校所掌握的技能可能很快就落伍了。我们还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工作素质,适应工作环境,才能使其更好的就业和发展。为此,我校每年都会开展科技文化节,以及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全国高等职业院校职业技能大赛,以赛促学旨在培养学生提高竞争性以及临场适应环境的能力。

5 结论

实训基地的建立、以赛促学的思想、创新的课堂授课及合理的整周实训安排,使得我校汽车运用专业培养出一批批优秀的汽车营销服务人员。在走出校门之时,他们了解先进的市场运营理念,能从公司战略、竞争战略、市场细分等个角度去完成汽车营销实务,既知晓汽车相关知识又懂得营销流程和话术技巧,相信拥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十足自信心的他们会越飞越高。

参考文献

篇7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s.2015.06.029

Some Advice on Automotive Technology Services in Marketing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under the New Situation

LI Tianjing, CHEN Anzhu

( College of Automotive Engineering, Yancheng Institute of Industry Technology, Yancheng, Jiangsu 225004)

Abstract Automobile technology service and marketing specialty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is a professional hot in recent years, it has both characteristics of two aspects of marketing and technical services, the paper to the salt Institute of College of automotive,car service specialty as an example, summarized the previous successful experience, put forward under the new situation of steam some views take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Key words new situation; automotive technical service and marketing;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以下简称“汽服”专业),兼具营销与技术服务两方面的特点,是近年来高职院校较热门专业。本文以盐工院汽车学院汽服专业为例,该校的汽服专业连续几年在江苏省的技能大赛中屡获佳绩,2014年在省技能大赛中荣获团体一等奖,借鉴以往的成功经验,我们总结出以“专业对接产业”为方向,建立“四位一体、产学对接”调整机制以“专业共同体”为依托,创新校企合作办学“企业学院”的新模式;以“职业行为标准”为向导,优化“校企轮转、分布递进”人才培养模式;以“岗位能力考核”为目标,完善“基于汽车4S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以“培养学科领军”为要点,打造“名师引领、校企互通”教学团队;以“多元投入”为保障,建设“产学研,训鉴培”于一体的实训基地;以“共建共享”为主线,完善“数字化、立体化”的专业教学资源库等建设意见。在新形势下,时代赋予了汽服专业新的内涵。

1 以“市场化运作”为基础,完善社会服务的体系,提升社会服务能力

1.1 建设思路

以科研机制体制创新为驱动,以科研队伍和科研平台建设为抓手,以科学研究与技术服务为突破,全面提升教师的业务能力和科研水平,完善校企合作品牌汽车企业培训中心。实施“专业成果推广、服务产品开发、企业员工培训、对技术服务、职业院校援建、人才交流共享”6大服务工程,不断加强社会服务队伍的营销服务产品开发能力、对外技术培训能力、品牌策划推广能力、培训模块开发能力的提升,全面服务于地方经济建设和学院教育事业发展,进而全面提升学院的办学内涵和社会影响。

1.2 建设措施

(1)专业人才培养摇篮建设。加强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指导力度,加大实践教学与顶岗实习比重,新增实习实训项目,提高理实一体教学质量与职业技能培训质量,使学生实现高技能护身、多证书毕业高质量就业。力争达到每年向社会输送100名以上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一专业人才的目标。同时,实现95%以上的对口就业率,毕业生与企业满意度保持在95%以上。

(2)社会服务管理机制建设。完善科研经费保障与激励机制,优化《学院技术服务管理细则》、《学院中高职衔接合作项目管理办法》、《对外技术服务专项经费管理与分配制度》等保障与激励制度,二级学院单独设立合作项目运营专员。与盐城宝景宝马、盐城之星奔驰、江苏天泓凯迪拉克等知名品牌汽车集团经销商签订服务运行与价值合同,实行项目负责制,通过联合培养,充分调动全院教师开展技术服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社会职业培训能力建设。充分发挥盐城市六大职业教育联盟职能,增强辐射能力同时,为本地域同类专业的中职校提供教师培训、学生实训与技能鉴定服务。四年内,开展企业职工培训1000人次;开展汽车维修工、汽车营销师等职业技能培训,鉴定人数2000人次。在新型绿色环保、混合动力、新能源汽车方面与企业合作研究课题,与盐城奥新新能源合作研究电动汽车保养技术、维修技术和工艺。校企合作编写技术推广培训资料2部,为企业技术攻关1项,与企业共同申报专利8项,共同申报课题6项。利用悦达学院合作企业――悦达汽车有限公司多年积累起来的行业优势,利用现有企业专家和教师、学生资源,充分利用优质软、硬件资源,多角度、多层次、多方位开展社会服务。

2 以“打造全方位创新创业支撑平台”为核心,大力开展创新创业教育

2.1 建设思路

围绕以培养“懂技术、知管理、会营销、精服务”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为目标,学校进一步整合资源,形成“校企社”合作共建的职业素质教育与就业创业服务工作格局,以特色职业素质教育活动项目为抓手(即:职业指导、企业文化进校园、心理健康教育、勤工助学扶困、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综合素能拓展、就业服务、创新创业教育),为学生建设提升职业素质和服务、就业、创业的“加油站”工程,使学生获得职业素质的全面均衡发展,获得职业生存和可持续发展的能量。同时将依托学院大学生创业型实训基地,打造全方位创新创业支撑平台,开展创新、创业教育。为大学生开设职业发展与创业教育类型的课程,培养创业意识与精神;组织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激发学生创新、创业热情;在专业教学中渗透创新思维和创业能力教育,发挥专业课教学在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引领作用。

2.2 建设措施

(1)依托基地建设,培育学生创业梦想。依托专业优质合作企业及校友资源,以4S实训中心为基础,按照企业市场运营机制,以企业岗位需求为前提,面向在校学生采取推荐加应聘的方式与企业开展合作,利用寒暑假为学生提供就业创业见习机会,拓展就业创业平台。树立创业典型,分享成功创业经验。

学校自2008年起开展“创业英才进校园”活动,至今已举办各类报告会20余场,校内与校外并举,既邀请社会上的一些创业成功青年典型来校作报告,也安排毕业于本校的校友回母校为学弟学妹进行现身说教,进一步拉近在校学子和创业青年的距离,鼓励在校毕业生积极尝试自主创业、自主择业,同时还鼓励往届毕业生积极返回母校联系,帮助学校和在校应届毕业生进行就业指导工作。活动开展以后,累计参与人数将达2000人次/年。

(2)借助社团活动平台,开展创业教育活动。指导校大学生科技协会、大学生创业俱乐部等学生社团在校内外开展各类创业教育活动,推动学生的创业热潮。另外,利用多样学生社团定期组织创业知识答辩赛、汽车商务商务竞赛等活动,进一步丰富创业教育活动的内容。

3 以“开放品牌、共享交流“为手段,推动教育信息化国际交流与合作

3.1 建设思路

一是师资队伍的国际化。二是培养方案国际化。三是积极推动学生的海外经历。每年度就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建设召开一次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网络会议,总结专业建设成果,讨论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共同促进p相互提高,利用师资省培、国培、国外交流,有序开展教材开发p基地建设p教学模式改革经验交流会。利用我校职教网络平台每年度一次建设成果,以带动相关院校的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建设。

3.2 建设措施

(1)带动校内相关专业群建设,发展专业群示范引领作用。利用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示范性品牌专业建设,带动我院汽车专业群的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建设p师资队伍和实训条件建设,逐步提升专业群的整体教学水平p教学质量和就业质量,使汽车专业群和营销专业群逐步p协调发展,在国内同类专业中形成有力的示范带头作用。

(2)通过对口援建,指导相关院校汽车专业建设。通过“送上门p请进来”等方式,签订对口援建协议,通过课程体系共订p师资培训教师互动p实训条件改造等形式继续对口援建盐城机电高等职业技术学校、盐城交通技师学院、江苏省盐城市盐南中等专业学校等6所职业院校汽车类相关专业,完善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方案,派出骨干教师指导p提供挂职学习机会p共享专业资源与成果,指导被援建学校开展专业动态调整p人才培养模式改革p校企合作推进p教学资源开发p实训基地建设等。

(3)依托专业共同体,制定相关技术标准,引领发展方向。依托专业共同体,探讨区域经济发展政策与汽车服务产业发展趋势,确定汽车服务产业结构与人才调整的方向,共享专业建设成果与经验,每年举行1次汽车后市场相关行业发展论坛,共同探究江苏省汽车服务贸易行业发展定位与发展路径,研讨新兴服务产品与服务理念,制定2~3个行业企业服务标准:每年召开1次人才培养研讨会,分析行业岗位发展动态,调研行业企业对人才数量与资源需求,确定专业培养目标及其岗位(群)所需的知识和能力制订2~3个行企岗位认证标准,每年召开1次中高职衔接建设经验交流会,制订2~3 个专业教学标准、技能抽查标准等。

(4)建立国际国内交流平台,推广专业建设成果与经验。借鉴与东风悦达起亚汽车品牌合作经验,不断扩大与国外知名企业合作办学的范围和规模,加强与发达国家和地区的职业教育机构开展职业教育教学的交流与合作,学院与起亚签订国际合作协议,与德国、美国一些职业院校进行合作交流,每年进行教师或学生互派10以上,不断提高学院在国内外的影响力。依托盐城六大职教联盟,每年向全省一次专业建设与改革成果,举办1次现场观摩会。

参考文献

[1] 寇恩大.汽车营销专业实践教学问题浅析[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28).

篇8

作者简介:赵爽(1984-),女,黑龙江铁力人,冀北电力有限公司培训中心,培训师。(北京 102401)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2)15-0020-02

目前,全球绝大多数的能源消费依赖传统化石能源,大量温室气体的排放引发了全球气候异常等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同样,能源紧缺问题亦不容忽视。因此,发展清洁能源技术已势在必行。同时,用户对供电可靠性和电能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亦给现代电网的发展带来挑战。现代技术的进步为电网的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持,建设更加安全环保的电网成为现代电网发展的方向。故此,智能电网应运而生,成为当今世界电力系统发展变革的最新趋势。智能电网代表未来电网的发展方向,建设智能电网已成为世界的潮流。

电力培训中心作为电网公司培养电力高技能人才的重要培训机构,需要主动适应电网发展的新趋势,不断拓展培训项目,提高培训质量,为电网提供智能电网专业技术人才贡献力量。本文就培训中心如何应对智能电网的发展,总结出以下各项举措,对培训中心如何适应智能电网的发展,为电网企业培养智能电网技术专家具有一定参考意义。

一、建设智能电网综合实训基地

为提高电力企业员工对智能电网及节能减排的认识,培训中心应根据自身条件,逐步完善实训基地规划,建设综合性的智能电网实训基地。智能电网实训基地可开设以下几个专区:清洁能源及电力知识区、智能用电系统展示区、电动汽车及充电设施模型展示区、多媒体演示中心等几大专区。

1.清洁能源及电力知识区

智能电网的发展目标是建设节能、环保、高效、可靠、稳定的现代化电网。卓有成效地推进清洁能源和智能电网的技术融合与产业发展,提高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使用效率,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是智能电网发展的必然趋势。

清洁能源及电力知识区可展示水力发电、核能发电、风力发电、太阳能发电、海洋能发电、生物质能发电、燃料电池发电及分布式地热发电等清洁能源发电、输电、变电及配电过程的模型,智能电网可以显著提高电网对清洁能源的接入、消纳和调节能力,有力推动清洁能源的发展。利用文字、图片介绍与各种模型相结合,展示各种清洁能源发电、输电、变电及配电的全过程,全面、生动地介绍电力生产的各种形式。在本专区,培训学员可直观地感受及了解各类清洁能源及其相关的电力知识。

2.智能用电系统展示区

智能用电系统是智能电网的重要标志,是实现电网实时信息采集管理、电网与用户之间实时交互响应,增强电网综合服务能力,满足互动营销需求,提升服务水平的重要手段。

在本展示区中,主要向培训学员展示智能小区、智能楼宇与智能家居的相关知识。

(1)智能小区。智能小区是采用宽带接入网、现场总线、有线电视网与电话网等为物理平结各个智能化子系统,通过物业管理中心向用户提供多种功能的服务。即使人远离家中也可以及时接到安全报警信息,如防盗警报、火警及紧急呼救等。并可通过电话线路查询和确认家庭中的安全状况等。智能小区主要功能有:用电信息采集,小区配电自动化,电力光纤到户,智能用电服务互动平台,智能家居服务,统一展示平台,自助缴费终端,水、气表集抄等。

(2)智能楼宇。智能楼宇的一般概念为:“为提高楼宇的使用合理性与效率,配置有合适的建筑环境系统与楼宇自动化系统、办公自动化与管理信息系统以及先进的通信系统,并通过结构化综合布线系统集成为智能化系统的大楼。”智能楼宇主要由五部分组成,即楼宇自动化系统、通信自动化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和安全自动化系统,以及在上述三个系统之间的传输话音、数据、图像和控制信号的建筑物综合布线系统。

(3)智能家居。智能家居通过家庭智能化技术,实现家庭中各种与信息相关的通信设备、家用电器与家庭保安装置通过家庭总线技术连接到一个家庭智能化系统上,进行集中的或异地的监视、控制和家庭事务性处理,并保持这些家庭设施与住宅环境的和谐与协调。家居智能化系统由三个方面组成:家庭通信、家庭设备自动化及家庭安全防范。在智能家居中,所有电器设备间可通过网络实现互联,只需一个遥控器即可控制所有家用电器。用户只需要发一条短信或登录互联网,即可启动或关闭家中所有的家用电器或电灯,冰箱可以自动检测食物储备,下载菜谱,实现网上买菜。此系统还可以定时控制各种家电,离家时,用户可以一键开启家中的安防系统,一旦有外人闯入或者发生火灾等异常情况,系统可以通过短信或电话方式向用户报警。

此专区可以将实物与模型相结合,让学员直观地接触并了解这些在未来必将走入生活的智能用电系统。

3.电动汽车及充电设施模型展示区

电动汽车是一种电力驱动的道路交通工具,因具有节能、高效、低排放等优势,电动汽车受到世界各国的广泛重视,已成为国际节能环保汽车发展的主攻方向。国际上主要汽车生产企业都加大对电动汽车的研发力度,并取得了明显进展,电动汽车从研制阶段走向商品生产及应用阶段的步伐不断加快。

电动汽车是指全部或部分由电机驱动的汽车,主要包括纯电动汽车(BEV)、混合动力电动汽车(HEV)、燃料电池电动汽车(FCEV)及外接充电式混合动力汽车(PHEV)。纯电动汽车(BEV)是指完全由蓄电池提供动力的汽车。混合动力电动汽车(HEV)是指装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动力源的汽车,多为内燃机与电动机混合驱动。燃料电池电动汽车(FCEV)是采用燃料电池作为动力源的电动汽车。外接充电式混合动力汽车(PHEV)则以电力驱动,同时搭配汽油或柴油内燃机引擎。

对于电动汽车的充电模式的分类,主要是根据电动汽车动力电池所采用的技术及其使用特性的不同而划分的,通常可以将之分为普通充电、快速充电以及机械充电三种充电模式。其中机械式充电即是指直接更换电动汽车的电池组,通过这种方式来实现给电动汽车快速充电的目的。电动汽车充电站的建设是确保电动汽车正常使用的关键条件。根据上面对电动汽车不同的充电模式的分类,一般采用充电桩或者充电站的建设模式,其中充电站分为立体充电站及平面充电站。

在本专区中,考虑到实际情况,可用模型代替实物,同样可起到帮助学员了解电动汽车及充电站发展情况和趋势的目的。

4.多媒体演示中心

多媒体演示中心分为教学区和多媒体区。教学区主要用于智能电网相关知识的培训,多媒体区采用多媒体的方式将文字、图片、影片相结合,方便学员学习智能电网知识。多媒体区可以播放智能电网、绿色低碳生活等相关宣传短片,亦可外请专家进行智能电网相关主题讲座等。

二、开展智能电网相关培训

篇9

创办于1979年的安徽省淮南技工学校,始终坚持改革创新,不断扩大办学规模,2000年8月被国家劳动部授予“国家级重点技工学校”,同时升格为“高级技工学校”,成为安徽省中等职业教育战线的中坚力量。学校校自2013年被确定为“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计划”立项建设学校以来,经过两年的建设期,将于2015年迎来国家项目评估验收。

校长马传胜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近年来学校始终坚持“校校合作,校企合作,产学结合;重视基础,强化素质,突出技能”的办学特色,大力推进学生素质教育和职业能力培养,培养出了大量的复合型高技能人才,深受社会欢迎,为淮南市产业升级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型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撑。

背景:日益迫切的社会需求呼唤培养更多的技能型人才

职业教育面向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高技能专门人才,这决定了职业教育必须主动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主动面向社会、面向市场办学,深度融入经济社会发展的大潮之中,提高其适应、服务和引导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努力推动地方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淮南被誉为“中国能源之都”,淮南在“十二五”期间将按照“立足煤、延伸煤、不唯煤、超越煤”的“四煤”发展思路,实施工业强市战略,将煤机装备、工程运输机械等装备制造业发展成为淮南市第四大支柱产业,这就需要加强淮南职业教育为淮南煤机装备与工程运输服务的能力。

淮南技工学校办学时间久、理念先进、设备齐全,尤其是机械加工专业和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设置,为淮南市煤机装备与工程运输服务能力的提升提供了客观条件,机械加工技术应用专业是该校传统的老牌专业,人才培养机制体制健全,各种设备先进齐全,不但能完全满足学校人才培养需求,还有足够的能力服务社会。汽车运用和维修专业是2009年新办的专业,新办专业具有后发优势,即办学起点高、发展速度快、市场接轨密、服务地方能力强,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共有专业课教师15人,“双师型”教师12人,高级职称5人,形成了良好的专业教学团队。

1999年7月,淮南技工学校经地方劳动保障部门批准,成立了职业技能鉴定站,机械加工技术专业主要鉴定工种有数控车床操作工、车工、焊工、钳工等。学校先后与安徽奇瑞、江淮汽车、陕汽淮南新能源专用汽车等省内外著名汽车生产企业建立了校企合作关系,订单培养比例达42%,订单培养初具规模。学校具有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有实施项目的良好基础和专业发展前景,进一步促进和保障了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改革的实施,辐射带动了区域、行业及职业教育的长足发展。2011年,学校与淮南市运管处联合创建了机动车维修人员从业资格考点,使学校汽车运用与维修实训基地设施得到了完善,实践性教学条件进一步改善,并为项目教学法实施提供了坚实保障。

目标:打造“面向三大产业、坚持四位一体”的国家级示范校

根据创建规划,淮南技工学校的总体目标是:以重点专业建设为龙头,以校企合作为基础,以培养模式改革、教学模式改革和课程改革为抓手,着力建设机电技术应用、电子技术应用、机械加工技术、汽车运用与维修四个重点专业,重点打造深化校企合作、校园文化建设两个特色项目,建成以国家重点产业、区域特色产业、现代服务业为主打专业,以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为主,集教学、培训、鉴定和就业服务于一体的国家级中职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在全国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中起到骨干、示范和引领作用。

为保障职业教育服务社会功能的全面提升,学校成立了职业教育服务社会领导工作小组,工作组又分为各个项目工作小组,项目工作小组实行项目负责人制度,制订项目建设内容,落实具体建设进程,提出具体经费使用方案,进行项目工作的日常管理等。

创建项目需要大量经费投入,学校依据各种合作协议要求和《淮南技工学校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建设项目经费管理实施细则》,确定各项经费预算,积极争取各合作单位及地方政府的支持,坚持多渠道筹措经费的原则,确保各项经费足额及时到位,保障各服务项目高效正常运转,达到双方甚至是多方共赢。同时严格遵守财务预算制度,做到专款专用,进一步提升服务社会的能力。

为确保各创建项目的实施,学校制订了任务书、时间表和线路图,强化服务项目的过程管理;项目负责人定期对项目目标、项目内容、项目成果和绩效进行总结自评,建立服务项目建设预警机制和责任追究制,确保服务项目的质量与效益,同时采取激励机制,对社会与学生反映较好的项目与人员进行奖励,做到优劳优酬、酬金能上能下,不仅有精神方面的鼓励,还有物质经济方面的奖励,以调动大家的工作积极性。

“眼下,一大批新材料、新装备、新能源等大型企业先后落户淮南。一方面,企业对工人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懂技术的产业工人成为企业最急需的;另一方面,学校也要让学生到企业里进行生产实践,打造学生过硬的综合素质。”谈到学校近年来深入开展校企合作、订单培养的教育教学模式,校长马传胜告诉记者。

成果:项目建设有序推进 创建示范成效初显

目前,该校创建国家中职示范校进入关键时期,创建项目有序推进,示范成效初显。

校内加大投入改善“硬件”,苦练内功提升“软件”,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建构适应企业和社会需要的专业课程体系,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校外,拓展和扩大校企合作的方式和内容,把职业教育由学校拓展到社会和企业,由课堂延伸到车间和工段,实现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与企业岗位要求之间“零距离”对接。

建立“校中厂”,为学生提供真实的工作操作环境。为了提高汽车维修专业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并为其提供发展平台,学校创办了“淮南技翔汽车修理厂”, 主要目的是为汽车维修专业学生提供真实岗位工作的操作环境,提供各种实习机会,提高汽车修理技能,使学生进一步了解行业、融入社会,毕业后与社会无缝对接,同时也承担对外汽车维修服务功能。具体时间安排是:从第二学期开始,汽车维修专业的学生在“淮南技翔汽车修理厂”进行认知实习;第三、四学期在汽车修理厂进行各种实习,以加强理论与实践的联系,实行一体化教学;第四、五学期在汽修厂进行顶岗实习,使学生参加真实的汽车修理活动。除了有专门的教师指导之外,还实行“小先生制”,由高年级的学生在汽修厂负责管理低年级学生的实习。

开展机动车维修人员从业资格培训与考试工作,拓展学生就业竞争力。2011年,学校受淮南市运管处委托,承担全市机动车维修人员从业资格培训、考核和取证工作,学校先后投入300万元建立起先进实用的现代化实训、考核车间,聘请汽车行业技术专家、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等14人担任教学工作,使实践性教学条件得到了改善。

与驾校合作开设驾驶课程,拓展学生的职业能力。汽车维修专业毕业生的主要岗位方向是汽车维修,但在许多汽车维修工的招聘条件中,明确要求有驾驶证的人员优先录取,因此汽车维修专业的学生毕业后还需再到驾校培训以获得驾驶资格证,但最短也需要五、六个月的时间。这严重影响该专业招生,也无法做到毕业后与就业岗位的无缝对接。考虑到学校的实际和办学经费,学校与机动车驾驶员培训学校签订共同培训驾驶员合同,对汽车维修专业的学生进行驾驶员培训,理论培训由该校教师进行培训,机动车驾驶技能由驾校进行培训,由于驾校离学校较远,影响学生正常学习,特将驾驶员技能培训地点选择在学校,主要为汽车维修专业的学生进行技能培训,同时兼顾到附近有驾驶员技能培训需求的居民,面向社会也进行一定的技能培训,进一步提升学校服务社会的能力。

篇10

校长马传胜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近年来学校始终坚持“校校合作,校企合作,产学结合;重视基础,强化素质,突出技能”的办学特色,大力推进学生素质教育和职业能力培养,培养出了大量的复合型高技能人才,深受社会欢迎,为淮南市产业升级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型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撑。

背景:日益迫切的社会需求呼唤培养更多的技能型人才

职业教育面向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高技能专门人才,这决定了职业教育必须主动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主动面向社会、面向市场办学,深度融入经济社会发展的大潮之中,提高其适应、服务和引导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努力推动地方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淮南被誉为“中国能源之都”,淮南在“十二五”期间将按照“立足煤、延伸煤、不唯煤、超越煤”的“四煤”发展思路,实施工业强市战略,将煤机装备、工程运输机械等装备制造业发展成为淮南市第四大支柱产业,这就需要加强淮南职业教育为淮南煤机装备与工程运输服务的能力。

淮南技工学校办学时间久、理念先进、设备齐全,尤其是机械加工专业和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设置,为淮南市煤机装备与工程运输服务能力的提升提供了客观条件,机械加工技术应用专业是该校传统的老牌专业,人才培养机制体制健全,各种设备先进齐全,不但能完全满足学校人才培养需求,还有足够的能力服务社会。汽车运用和维修专业是2009年新办的专业,新办专业具有后发优势,即办学起点高、发展速度快、市场接轨密、服务地方能力强,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共有专业课教师15人,“双师型”教师12人,高级职称5人,形成了良好的专业教学团队。

1999年7月,淮南技工学校经地方劳动保障部门批准,成立了职业技能鉴定站,机械加工技术专业主要鉴定工种有数控车床操作工、车工、焊工、钳工等。学校先后与安徽奇瑞、江淮汽车、陕汽淮南新能源专用汽车等省内外著名汽车生产企业建立了校企合作关系,订单培养比例达42%,订单培养初具规模。学校具有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有实施项目的良好基础和专业发展前景,进一步促进和保障了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改革的实施,辐射带动了区域、行业及职业教育的长足发展。2011年,学校与淮南市运管处联合创建了机动车维修人员从业资格考点,使学校汽车运用与维修实训基地设施得到了完善,实践性教学条件进一步改善,并为项目教学法实施提供了坚实保障。

目标:打造“面向三大产业、坚持四位一体”的国家级示范校

根据创建规划,淮南技工学校的总体目标是:以重点专业建设为龙头,以校企合作为基础,以培养模式改革、教学模式改革和课程改革为抓手,着力建设机电技术应用、电子技术应用、机械加工技术、汽车运用与维修四个重点专业,重点打造深化校企合作、校园文化建设两个特色项目,建成以国家重点产业、区域特色产业、现代服务业为主打专业,以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为主,集教学、培训、鉴定和就业服务于一体的国家级中职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在全国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中起到骨干、示范和引领作用。

为保障职业教育服务社会功能的全面提升,学校成立了职业教育服务社会领导工作小组,工作组又分为各个项目工作小组,项目工作小组实行项目负责人制度,制订项目建设内容,落实具体建设进程,提出具体经费使用方案,进行项目工作的日常管理等。

创建项目需要大量经费投入,学校依据各种合作协议要求和《淮南技工学校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建设项目经费管理实施细则》,确定各项经费预算,积极争取各合作单位及地方政府的支持,坚持多渠道筹措经费的原则,确保各项经费足额及时到位,保障各服务项目高效正常运转,达到双方甚至是多方共赢。同时严格遵守财务预算制度,做到专款专用,进一步提升服务社会的能力。

为确保各创建项目的实施,学校制订了任务书、时间表和线路图,强化服务项目的过程管理;项目负责人定期对项目目标、项目内容、项目成果和绩效进行总结自评,建立服务项目建设预警机制和责任追究制,确保服务项目的质量与效益,同时采取激励机制,对社会与学生反映较好的项目与人员进行奖励,做到优劳优酬、酬金能上能下,不仅有精神方面的鼓励,还有物质经济方面的奖励,以调动大家的工作积极性。

“眼下,一大批新材料、新装备、新能源等大型企业先后落户淮南。一方面,企业对工人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懂技术的产业工人成为企业最急需的;另一方面,学校也要让学生到企业里进行生产实践,打造学生过硬的综合素质。”谈到学校近年来深入开展校企合作、订单培养的教育教学模式,校长马传胜告诉记者。

成果:项目建设有序推进 创建示范成效初显

目前,该校创建国家中职示范校进入关键时期,创建项目有序推进,示范成效初显。

校内加大投入改善“硬件”,苦练内功提升“软件”,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建构适应企业和社会需要的专业课程体系,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校外,拓展和扩大校企合作的方式和内容,把职业教育由学校拓展到社会和企业,由课堂延伸到车间和工段,实现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与企业岗位要求之间“零距离”对接。

建立“校中厂”,为学生提供真实的工作操作环境。为了提高汽车维修专业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并为其提供发展平台,学校创办了“淮南技翔汽车修理厂”, 主要目的是为汽车维修专业学生提供真实岗位工作的操作环境,提供各种实习机会,提高汽车修理技能,使学生进一步了解行业、融入社会,毕业后与社会无缝对接,同时也承担对外汽车维修服务功能。具体时间安排是:从第二学期开始,汽车维修专业的学生在“淮南技翔汽车修理厂”进行认知实习;第三、四学期在汽车修理厂进行各种实习,以加强理论与实践的联系,实行一体化教学;第四、五学期在汽修厂进行顶岗实习,使学生参加真实的汽车修理活动。除了有专门的教师指导之外,还实行“小先生制”,由高年级的学生在汽修厂负责管理低年级学生的实习。

开展机动车维修人员从业资格培训与考试工作,拓展学生就业竞争力。2011年,学校受淮南市运管处委托,承担全市机动车维修人员从业资格培训、考核和取证工作,学校先后投入300万元建立起先进实用的现代化实训、考核车间,聘请汽车行业技术专家、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等14人担任教学工作,使实践性教学条件得到了改善。

与驾校合作开设驾驶课程,拓展学生的职业能力。汽车维修专业毕业生的主要岗位方向是汽车维修,但在许多汽车维修工的招聘条件中,明确要求有驾驶证的人员优先录取,因此汽车维修专业的学生毕业后还需再到驾校培训以获得驾驶资格证,但最短也需要五、六个月的时间。这严重影响该专业招生,也无法做到毕业后与就业岗位的无缝对接。考虑到学校的实际和办学经费,学校与机动车驾驶员培训学校签订共同培训驾驶员合同,对汽车维修专业的学生进行驾驶员培训,理论培训由该校教师进行培训,机动车驾驶技能由驾校进行培训,由于驾校离学校较远,影响学生正常学习,特将驾驶员技能培训地点选择在学校,主要为汽车维修专业的学生进行技能培训,同时兼顾到附近有驾驶员技能培训需求的居民,面向社会也进行一定的技能培训,进一步提升学校服务社会的能力。

篇11

(一)强化宏观谋划,发挥协调参谋作用

一是全市率先系统性开展“找短板、补短板”活动,出台《北仑区“找短板、补短板、促提升”专项活动方案》;会同区委政研室为区委全委会拟订“关于补短板创优势提升区域综合竞争力实施意见”报告草案。二是完善“十三五”规划纲要并推进宣传,做好专项规划审核和实施。三是争取北仑利益最大化,深化研究制订铁路“平改立”配套工程实施方案,及时沟通铁路部门,谋划研究甬舟铁路线位方案,轨道交通2号线二期开展征迁调查和交通导改工程前期工作。四是推进重大项目谋划,督促形成镇海炼化成品油基地、中营风电旅游方案,推进工业污水集中收集处理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国家试点、公共实训中心项目等PPP项目谋划落实。五是开展重大课题研究,完成《北仑区参与义甬舟开放大通道建设的思考》、《合理进行土地收储、提高土地使用效率的建议》、《我区产业基地管理机制建议》等。

(二)抓好项目管理,统筹推进有效投资

一是促进固定资产投资。实行区域和行业部门双重考核,1-6月区本级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37.8亿元、增长12%,占全年目标53.3%。北仑区(含大榭、保税区)完成381.6亿元,增长9.7%。二是推进重大项目建设。年度安排重点项目133个(建设92个,前期41个),上半年完成投资112.4亿元,占年度计划51%。吉利7DCT(二期)、拓普悬架系统生产项目、澳玛特高精冲床项目、宁波大学梅山校区等8个项目开工,海越丙烯球罐扩建、台化年增50万吨PTA技改和海天中大型二板机塑机项目等10个项目建成投产。中宅矿石码头二期、北仑港区通用泊位改造工程等4个项目有明显进展。三是优化政府投资项目管理。通过简化审批、过程考核、问题反馈、综合协调,实现新开工项目25个,建成11个,完成投资16.86亿元。四是深化企业投资审批服务。上半年,共核准、备案包括镇海炼化算山码头新建原油储罐、信润石化协和码头改建、拓普集团汽车智能刹车系统和电子真空泵等企业投资项目102个,总投资117.6亿元。

(三)完善平台政策,促进产业优化发展

一是政策研究落实。制订《关于扶优扶强支持龙头骨干企业转型升级的政策实施细则》,建立实施综合评价机制,重点扶持龙头骨干企业。二是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落实第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涉及40家企业共1638万元,海天塑机集团等5家企业获市资金补助,列全市第一。三是培育创建“特色小镇”,申报春晓汽车文化小镇为市级特色小镇,加强产业发展平台建设,提出优化我区产业基地管理机制建议。四是完善经济运行监测机制,对全区经济运行进行科学分析;推进经济“稳增长”,强化“双底线”指标责任分解落实,落实“用电周报”、重点企业“双预测”机制。一季度区本级GDP增长6.8%,增幅排名全市并列第二,上半年区本级GDP增速为9.6%,位列全市第二。

(四)落实民生实事,推进绿色安全低碳。

一是重大基础设施建设进展明显,轨道交通1号线二期工程建成并于3月19日通车试运营,“五位一体”接驳设施建设完善。穿山港铁路支线征迁工作全面展开,部分节点开工建设。二是推进宜居城区建设和民生实事工程,上半年70个项目完成投资46.7亿元,占全年计划54.9%。继续规范完善外来工子女积分入学制度。三是开展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推进信用窗口查询建设。四是开展长输油气管线安全隐患整治,制定《平安护航G20大会战油气长输管道安全保护大排查大整治专项行动方案》,建立管线第三方施工许可和备案制度,推进镇海炼化北仑段石油化工管道8.5公里迁改工程和1号原油线及相关管廊带安全隐患整改工程。五是成为全市唯一进入首批省级低碳县(市)试点创建单位。配合推进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启动,全区共20余家企业拟纳入交易企业名单;编制区温室气体清单。推进新能源建设,我区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总装机容量达9.26兆瓦,中营宁波北仑黄龙岗东区风电场、国电宁波北仑穿山风电场扩建等2个风电项目列入省2016年风电开发建设方案。六是强化价格调控和检查。规范机动车停放服务收费,调整公办幼儿园保教费收费标准。清费减负,开展行政事业性收费自查、审验和管理。完成价格鉴定185件,总值177万元。受理价格咨询、举报投诉53件,立案查处2 起。

二、下半年工作思路

(一)做好谋划研究。继续做好重大区域、产业、项目谋划研究。开展“港产城人”融合发展、浙江县域经济排名情况分析、人口发展与教育资源优化布局等重点课题研究。加强各类重大前期项目储备,促成一批重大企业、民生基础设施等项目转化为明年可开工项目,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二)做好项目推进。抓好拓普汽车零部件及总部基地、旭升机械汽车零部件制造等重大项目开工建设。推进第三方污水治理、公共实训中心等PPP项目,运用好专项建设资金。开展穿山港铁路全线征迁,争取隧道和特大桥梁实质性开工。协调推进“平改立”配套工程,实现1号原油管线改造工程8月底前开工;开展轨道交通2号线二期征迁,争取年内开工。

篇12

近年来,随着我国汽车产业的迅猛发展,汽车维修人员成为我国四大紧缺人才之一。因此,国家以及各大高职院校逐渐加大力度建设汽车维修实训基地。有了足够的设备和资源就需要有科学系统的管理模式来保证高职汽车维修实训基地能够顺利运转,发挥其培养和输送高水准人才的重要作用,进而推动汽车维修实训基地快速实现自我“造血”的目标,实现产学结合的最佳效益。

一、对建设产学结合的汽车维修实训基地的概述

依据高技能人才培养的相关规定,要遵照实训基地高标准、开放化、生产化以及共享性的原则进行基地建设,因此,高职院校要努力打造教学、培训、检验一体式的产学结合的汽车维修实训基地。经研究汽车维修实训基地通常包括汽车实际训练、汽车培训以及汽车维修这三个综合实训基地,进而快速地为社会输送更多专业技能强的技术人才。

1.汽车实训中心

作为汽车维修实训基地的核心基地,汽车实训中心的主要职责是完成对学生的实践教学,依据实际工作需要制定出科学系统的教学任务,并对学生依照国家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的标准和项目进行学习效果监测,这样既满足了对学生进行单项技能的训练,同时还有助于提高实训基地的使用率。

2.汽车培训中心

所谓汽车培训中心就是指基地与技能鉴定中心或者相关汽车维修机构建立相互合作关系,它的主要任务就是对企业的员工进行入职培训,技能加强培训以及专项培训,通常情况下,汽车培训中心包括校内教室和校外企业培训室两大部分。

3.汽车维修技术中心

汽车维修技术中心主要是由基地和企业合资构建的,双方按照企业运行的模式经营,进而为社会提供全面而专业的汽车维修服务。在校内初级阶段可以重点训练学生的汽车基础美容养护服务;在后期面向社会服务的时候,可以让学生参与实际的工作训练,这样不仅可以快速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同时还可以获得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二、实训基地产学结合管理系统所要实现的主要功能

由于高职汽车维修实训基地产学结合主要包括教学、生产、分析研究以及技能鉴定这四大内容,所以管理系统要实现的功能主要有以下几大类:

1.管理教学项目的功能

产学结合管理系统要肩负起基地各种类型教学项目的管理工作。首先,对教学任务完成的进度、任课老师、教学计划等内容都要有一定的计划;其次,要对教学的进程进行监督,对学生的学习状况及老师的教学质量要经常进行考核;最后,还要为师生建立相互交流的平台,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平台。

2.管理生产任务的功能

这一功能主要是指系统应该对实际教学中的生产任务以进度表的形式进行呈现;对新生产的任务及时地生成书面形式;及时地制定出每一期的派工单和增项单;另外,还要对生产过程中生产材料的使用状况进行管理,监控整个生产过程。

3.技能鉴定管理的功能

产学结合的实训基地管理系统还要实现对汽车各种类型的技能鉴定管理,包括鉴定的项目、时间、宣传等内容。在鉴定结果出来以后还要对成绩进行登记、管理,发放相应级别的职业资格证书等功能。

4.学员管理功能

学员作为整个管理过程中的主体,要对学员进行科学的管理,保证整个系统的顺利运行。系统要对实训基地参加训练的学生的学习状况进行科学系统的管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对学员进行登记注册,对学员进行科学合理的分班;二是对学生的学习程度进行管理,主要是指对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师及学生的评价、考核结果等信息进行整理归纳;三是对学员使用各种设备的情况进行及时的登记管理,以便最后对学员进行科学完整的评价分析。

5.教师管理功能

这一管理模块主要是指对教师在实训基地的教学活动、研究项目等过程及其成效做出科学的评价和管理。

6.设备管理功能

设备作为实训基地的客观存在,系统必须对每一项设备进行最为齐全的管理。首先要对汽车维修过程所需的仪器设备何时进库进行登记和分类;其次,要对设备的使用情况以及损耗程度进行登记和管理,以便及时对设备进行检修或更换;最后,要对各种仪器设备的保养及升级进行科学的管理,保证仪器的使用寿命。

7.损耗材料管理功能

系统还要对汽车维修在实训过程中所损耗的各种材料的数量、使用期以及质量进行及时的管理。主要是指:第一,要对各种损耗材料的使用状况进行登记和管理;第二,对损耗材料的种类进行归类,便于分析研究;第三,对于那些经常使用的损耗材料的存储量进行动态的报告或提醒;第四,对于那些易燃易爆的,存在一定危险的特殊材料进行安全分类。

8.社会服务功能

系统除了要对上述基础项目进行管理以外,还要对实训基地所要承担的社会服务进行管理。主要包括对服务的项目进行分类,进而对服务过程进行跟踪记录,对服务过程的资金投入、收益状况等都要进行全面而系统的服务,以便更好地提供社会服务。

三、开发高职汽车维修实训基地产学结合管理系统的对策

要想实现高职汽车维修实训基地的产学结合管理,就要有科学而合理的管理系统进行整体指导,保证实训基地能够发挥出最佳的作用,收获更多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1.开放性管理

为了保证基地能够和外界进行充分的多方互动,高职汽车维修实训基地的产学结合管理系统应该以开放而透明的模式进行管理,这样就可以实现用户的随时申请、及时的增加用户,同时还可以帮助用户、教师、系统管理员之间进行交流互助。

2.交互性管理

由于目前科技信息十分发达,因此,实训基地必须要建立相应的平台保证资源能够及时地共享和传达。这样进入系统的学员就可以在及时的找到所需的资源;另外,还可以借助BBS、校园通等手段实现彼此之间信息的交互。这样就可以帮助每一位用户享受系统带来的强大资源和搜索功能。

3.先进性管理

作为输送人才的基地,汽车维修的实训基地需要依托最新的技术设备。因此,管理系统必须具有远大的眼光。首先,要及时关注最新的技术成果,保证教学资源的先进性,使用最为先进的设备,保证实训基地的相关及时和设备都能根据企业的不断变化而做到及时更新。

4.趣味性管理

为了保证用户在进入系统能以愉快的心情进行资源的搜索和浏览,应该将系统界面进行温馨而人性化的设计,比如,可以将界面设计成游戏或者动漫的类型,吸引注意力,另外,还可以采用逐级挑战的过关模式,激发用户的兴趣,这样就可以把枯燥的学习任务转换成有趣的过关学习,可以快速提高学员的专业技能。

实训基地的建设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实现的,它的系统管理更需要不断地总结和革新。因此,要充分发挥高职汽车维修实训基地设备的作用研发出切实可行的管理系统,快速地提高学生的汽车维修技能,为社会输送更多的专业化人才,将基地打造成集培训、维修、技能鉴定、维修等于一体的多功能的综合服务平台。

参考文献:

[1]宋广辉,曾鑫.高职院校实训基地标准化管理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2012(7):130-131.

[2]许秀平.高职院校电工电子与自动化技术实训基地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8,25(9):114-117.

[3]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战略研究[R].北京: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2007.

[4]王宏威.浅析我国汽车维修业现状及发展策略[J].科技资讯,2006.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