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期教育实习生范文

时间:2023-02-27 11:11:40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学期教育实习生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学期教育实习生

篇1

一、学前教育本科学生实习期望现状

1.学生对实习形式的期望

现代的许多本科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都具有很大的自主性,他们不想在依靠别人,而是靠自己去寻找适合自己的岗位。只有约三成的学生想依靠外来的因素为自己寻找适合于自己的工作岗位,这一类学生独立自主性较差,将来失业的可能性相对较大。

2.学生对实习内容的期望

当前许多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都希望在实习前得到教师更多的指导,以利于自己能够顺利地完成实习任务。大多数实习生希望实习单位给自己少安排点工作,多给自己一些空闲时间,让自己在工作之余能多看一些各类考试的资料,为毕业后找工作打下一定的基础。

3.学生对实习培训的期望

实习培训是实习生在实习前参加大学里实习指导教师或班主任甚至是学校组织的各种培训,许多实习学校在学生参加教学活动前都会组织相应的短训,让学生掌握一定的教学技能,才让学生参加教学活动。

许多大学生在实习前都很少参加过与教学实践息息相关的实践活动,因此可以说他们基本上没有教学经验,所以,许多学生都希望在参加实习前能够较多地参加学校和班级里组织的各种培训,也希望实习学校能在参加教学活动前能组织一定的短训,同时也希望给自己较多的展示机会,以进一步提升自己在教学方面的技能。

4.学生实习前教师指导的期望

根据访谈记录和问卷调查的数据显示,大部分的学前教育本科专业学生都希望教师能够在自己参加实习之前多给些指导,包括如何与周围的人处理好关系,如何管理好学生等。并且还希望实习指导老师能够在实习的整个过程中一直指导自己,能为自己解决一些教学活动中遇到的问题,只有少部分人认为无所谓,反正到时候都能够完成实习,而且实习也只是一个锻炼的机会,只要自己愿意,什么时候都能参加锻炼。

5.学生对实习评价的期望

在学前教育本科专业的学生中,约有90%的实习学生希望原就读学校和实习学校能对自己的工作给予充分的肯定,希望在自己实习结束时给自己一个满意的实习成绩,以对自己辛辛苦苦干了四个多月的肯定。当然在当前实习没有报酬的情况下,学生参加实习的目的除之外就是获得一个较好的实习成绩,鼓励他们在实习中辛苦奋斗的精神支柱也是实习成绩。

二、基于学前教育学生实习期望的建议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新时代教育观的提出,对学前教育教师这一岗位提出的新要求,本文针对学前教育本科学生实习期望的现状及存在的种种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建议,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点去解决。

1.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

在现实中许多大学生由于受到过去思想观念的影响,总是对实习抱有很多幻想,认为实习只是为了应付差事,根本不重要。

2.领导更多的关注

在学生实习的过程中领导的关心与指导是很重要,领导的关心和指导能够使实习生在实习中避免一些不必要的错误,还能让实习生在枯燥的实习生活中感到一丝欣慰,从而鼓舞他们在实习中更加勤奋的工作。

3.完善相关实习管理规章制度,建立健全相应的激励机制

完善实习规章制度,加强实习各个环节管理是规范实习生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实习管理中没有相关条例的约束是不行的,因为没有一定的活动规则,许多人会随心所欲的去行动。建立健全激励机制可以让许多实习学生在实习的过程中更具有干劲,能更好地实现他们的预期实习目标。

4.建立完善的实习质量评估体系

在实习生管理工作当中建立完善的实习质量评估体系是至关重要的,长达一个学期的鼓噪实习生活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重要的考验,对实习工作和实习质量的正确评价是对他们工作的肯定,对他们以后的工作都极为重要。

参考文献:

[1]古璧慎,刘怡君,黄向.台湾旅游专业大学生实习的期望与评估研究[J].旅游学刊,2006(1).

[2]李敏敏.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实习策略[J].现代教育,2014(2).

[3]任伯玲,吴晓雯,方娟.规范实习管理,培养合格医学人才[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06).

[4]张乐天.教育政策法规的理论与实践[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08).

[5]朱家雄,郭敏华,曹宁.记录,让教师的教育有意义[M].福建人民出版社,2008(01).

篇2

学习动机是激发并维持个体学习活动朝向一定目标的内在心理过程或内部唤醒状态。雅克博维次(Jakobovits)经调查研究发现,在影响外语学习的因素中,动机占33%,学能33%,智力占20%,其他占14%。可见,动机是语言学习诸多因素中最具能动的因素之一。因此,在学习过程中有效地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是促进学生学习心理发展和提高教学效果的需要,是发展学生主体性的需要,是素质教育实践的需要。

一、外语学习动机分析

国外最著名的动机研究始于加德纳(Gardner)和兰伯特(Lambert)。他们于1972年在长达12年的时间里对居住在加拿大,美国的一部分地区和菲律宾的外语学习者进行了广泛的研究。试图找出影响第二语言习得成功的态度和动机方面的因素。他们归纳出两种动机即“归附型动机(integrative motivation)”和 “工具型动机(instrumental motivation)”。这一著名的外语学习动机分类一直被视为影响外语学习的重要因素。按照他们的分类,归附型动机的特征是指第二语言学习者怀有强烈的想要更多地了解目的语社团的愿望,希望能更好地与目的语社团的人交际,期望融入目的语社团的社会生活;而工具型动机则反映了第二语言学习者学习语言的需要是出于某一使用目的,比如谋求职位,阅读目的语国家的科技文献,提高社会地位和获得好成绩。在这两种动机中,关于哪一种动机对第二语言习得的影响更大些,研究人员看法不一。部分研究者认为,持归附型动机的学习者往往比持工具型动机的学习者更容易成功地习得语言。然而以后的研究表明:工具型动机和归附型动机,作为预测第二语言习得的两类动机,其重要性是相对的,是由很多其他的变量所决定的。这些变量包括语言学习的环境,能被感受到的目的语社团的支持和学习者对目的语社团的态度。布朗(Brown)也曾指出,第二语言习得没有一个单独的方式:有些学习者在有些环境中,持归附型动机,成功更大些;而有些学习者在另一些环境中却从工具型动机中获益更大些。

目前对学习者动机和态度与外语习得之间的关系达成的共识包括:

(1)动机和态度是决定不同学习者取得不同程度的成功的主要因素。

(2)动机和态度的作用与能力的作用不是一回事。最成功的学习者是既有才华又有高度的学习动机的那种。

(3)有些情况下,归附型动机有助于成功掌握外语,有时工具型也能。有时两种动机同时起作用。

(4)动机的类型与社会环境有关。动机和态度主要影响外语习得的速度,对习得的程序并无影响。

加德纳的动机理论对我们描述学习动机提供了一个很好框架。但我们必须注意到加德纳的研究对象大多数都是“二语”习得者,而我们所面对的却是“外语”习得者。他们之间的学习环境是有很大区别的。因此,对于国内的外语学习者的学习动机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二、影响学习动机的因素

毫无疑问,动机在学习者的二语习得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可是在教学实践中我们会发现仍然有一部分学生学习动机不强甚至失去学习动机。那么,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1、学习态度

我国加入WTO之后,学习英语的热潮高涨。由于周围的同学都在学习这一目标语言,那么自然也会加强他外在的学习动机;如果他周围的同学对于学外语不感兴趣则也会对他的学习态度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同样,如果学生的父母对这一目标语言的文化持否定态度,那么就会很有可能影响到学生本身的态度。反之,父母支持的态度又会对学生的学习态度起到一定的积极推动作用,激发学生更强烈的学生动机。

2、学习经历

如果学生在以前的学习经历中缺乏成功的体验,这很可能对他的再一次的外语学习带来影响,降低他的学习动机;而以前成功的经历会加强他的学习动机,促进他获取更多外语知识,体会更多成功的喜悦。

3、教学方法

如果学生感到十分枯燥,对学习产生厌烦情绪,那么他们的学习动机又怎么可能被激发呢?然而,当学生在教师的教学中始终保持学习兴趣、拥有自信时,他们的学习动机就会大大增强。这对所有的教师来讲恐怕也是最困难的。因为每个学生的兴趣点以及对课堂教学活动的期望值不同,对有些学生有效的方法对于其他人不一定有效。且教师可以很轻易地使学生感到他的词汇量、语法等的不足!但是,尽管如此,有一点还是显而易见的――学生一旦在教学过程中失去自信,他的学习动机也就不易被激发。而使课堂教学生动有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关键还是取决于教师。

4、学习环境

学习环境嘈杂,教师的要求和指令不容易被学生尤其是后排和角落的学生听清和执行,教学活动秩序不易开展,且活动效果不佳。同时,语言的习得需要学生之间、师生之间更多的交流,但是由于人多,教师也无法顾及到每一个人,学生所得到的与教师交流的机会和表现自己的机会相应减少,造成学生自信心下降从而影响到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学习兴趣,进而影响学生的学习动机的激发。

三、对教学的启示

1、采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增加学生的参与度

教学方法是师生在教学过程中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的所采用的一系列具体方式和手段。现代教学应该采用如讨论法,实验法,练习法等多种方法,以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提高学习兴趣。讨论法是在教师指导下,教学内容通过全班或小组讨论,发表看法,进行辩论,得出结论,从而获得知识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可以使学生互相启发,集思广益,取长补短。有助于对知识的深入探讨,还可以活跃学生思想,充分发挥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实验法是教师指导学生运用一定的仪器在控制条件下进行独立作业,以获取知识和验证知识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同样有利于促使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从感性中获得教学内容的兴趣,易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此外,在现实的教学活动中,教师还应该让学生明确了解学习活动的性质。即要学什么?怎么学?如何测验?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有了目标和方向后,才能有利于学习动机的形成。

2、满足学生的缺失性动机

这种观点是由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引导出来的。缺失性需要指生理、安全、归属及尊重的需要。马斯洛主张只有缺失性需要基本得到满足后才能产生成长性需要。也就是说,缺失性需要是成长性需要的前提与基础。学习动机的基础即学习需要,属于成长需要。试想一个遭受父母虐待,时常提心吊胆的学生如何能专心读书。因此先满足学生的缺失性动机是尤为必要的。目前我国大多数儿童的温饱问题已经解决了,但学生的归属、爱和自尊等需要不一定得到满足,教师应注意给学生以亲切感、归属感和自尊感,并适时地对学生的学习动机予以正确的引导。

3、建立信息反馈机制

从韦纳的归因理论中可以看出,教师在教学时给学生的反馈(尤其是对学生考试成绩的评定)信息(支持或拒绝)会给学生的学习动机的形成产生很大的影响。无论教师的反馈是正面的,或是反面的,都会成为学生对自己成败归因的根据。教师对学生学业成绩进行评定时,不要只按团体标准,教师必须针对学生的个别差异,使每位学生都获得成功的体验。尤其是对于那些缺乏信心的个性较依赖的学生,教师的肯定反馈会促进其学习的进步。但是要避免学生产生“自验预言”的现象。

4、恰当运用奖罚方法

奖赏是指行为发生后为维持和增强其行为倾向给予的一种报酬,即对学生学习成绩和良好行为的肯定评价,能使学生得到精神上的满足和愉快,起到鼓舞学生上进的作用。惩罚是指在某种行为发生后,给予一定的具有减弱某种行为倾向的刺激,也就是对学生不良行为的否定评价,目的是使学生克服缺点,纠正错误,帮助学生分清是非,明确努力方向。行为主义心理家斯金纳主张利用奖惩来强化学生的学习行为,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奖罚必须运用得当,否则不仅不会起到强化作用,反会削弱学生的学习动机,会使学生形成趋奖避罚的心态。此外,教师在运用奖罚时应该注意,奖罚应与学生的实际情况相一致(即客观,公正),奖罚应以精神奖励为主,物质奖励为辅,切忌体罚学生,必须注意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性格特征。

以上四点建议主要是对教师提出的,但是学生学习动机的形成是家庭、社会和学校共同影响的结果,因此家长和社会应采取一系列的有效措施,保护学生积极的态度,家长应根据学生自身的情况调整自己的期望,以免无形中给学生施加过重的压力,社会应给学生提供更多成功的机会,从而使他们肯定自己的价值。

结 语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出学习动机对学习策略有着直接的影响,因此我们应从端正学生的学习动机出发,改变应试教学的现状,让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得到全面发展。动机的研究有助于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动机,并采取与之相关的策略,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意识到能与目的语社团的人进行交流是他们学习外语的主要目的之一。因此,只有当学生的归附型动机和工具型动机都受到重视时,才能真正在外语习得的过程中取得成功。■

参考文献

①Brown,H.G. Principles of Language Learning and Teaching. Englewood Cliffs,NJ: Prentice Hall,1987

②Gardner,R& Lambert,W.E.Attitudes and motivation in secong language learning.Rowley,Mass: Newbury House,1972

③Jakobovits,L.Foreign Language Learning: a Psycholinguistic Analysis of the Issue.Rowley, Mass: Newbury House,1970

④戴炜栋、束定芳,《试论影响外语习得的若干重要因素》,《外国语》,1994(4)

⑤贾冠杰:《外语教育心理学》,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1996

⑥王初明:《应用心理学》,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0

⑦张雪梅、戴炜栋,《反馈 二语习得语言教学》[J].《外语界》,2001(2)

篇3

关键词:大学;入学教育;培养模式

0引言

入学教育是高等教育的起点,是大学新生进入校园后必须上的第一课。入学教育的目的是引导新生了解并尽快适应校园文化环境,顺利实现中学生到大学生角色的转变。因此,了解当前高校新生入学教育模式的现状,分析新形势下高校新生入学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对切实做好新生入学教育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1新时期高校新生入学教育背景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进程逐步加快,我国对高校教育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与此同时,在高等教育大众化转型逐步深入的过程中,现代高等教育在如何使学生群体健康成长的问题上也同样面临挑战。随着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各类文化思潮此起彼伏,在校园文化环境中,大学生在学习、生活和思想上的观念和行为方式都表现出不适应性,为了帮助其尽快适应大学环境,我们有必要对其进行入学教育。如今,大多数高校都已开设入学教育课程,有的院校在入学教育的过程中,因自身条件和发展环境的限制也面临一些问题,比如因为缺少科学的规划和指导,导致内容形式单一,教学手段落后,经验主义,教条主义,知识内容碎片化,这就大大降低了入学教育质量。鉴于此,如何根据院校实际健全入学教育体制,同时规避上述问题,获得预期的教育成果,是目前各所院校必须面对的一个课题。

2大学新生入学现状分析

新生在刚接触大学环境时所表现出的不适应性都是正常现象。教育工作者应该多与新生交流,了解其思想动态、个体情况和各项诉求,有针对性地开展入学教育。“90后”是我国现阶段大学生的主要组成群体。90年代初期我国改革开放已经显现出明显成效,同时90年代也是中国信息飞速发展的时期,所以90后也是信息时代的优先体验者,消费社会的宠儿。然而90后的成长历程中也出现了许多问题,过于自我,功利心较强,理想和信念缺失,生活懒散,行为叛逆,有的新生有很强的网瘾或暴力倾向,这不是某一个学生的问题,而是一个社会性的问题。中国五千年的传统文化精髓在这个群体中的印迹已经不明显了,而且他们普遍没有社会主义价值观念,精神世界十分匮乏。高校有必要对其开展感恩教育,帮助其建造一个以爱和尊重为主流的精神世界。目前,在社会转型发展的进程中,各方在利益边界的界定上会产生各种隔阂和对抗,各类社会思潮不断分化,充斥了整个社会空间。在转型期,一部分社会思潮逐步分化,上升为意识形态,一部分则形成社会普通心理,还有一部分则沉淀成社会潜意识。大学生在与社会接触的过程中,不断认知新事物,并做出本能性的选择。由于个体之间成长环境和认知水平的差异,有的学生向“内”发展,更乐于探索内在世界,有的学生则逐渐迷失于纷繁复杂的社会环境中,他们迫切需要社会、学校和家庭的正确引导。总的来说,新形势下大学新生入学之处都会产生以下问题:

2.1难以适应大学的生活环境

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现在的学生大都在物质条件比较优越的家庭环境中成长起来,在生活上他们过分依赖家长的照顾。离开了原先比较熟悉的生活环境,他们要面对的是新的学校、新的制度和新的环境,远离父母开始独立面对学习和生活上的种种困难,大学校园中的一切都十分陌生,如果得不到必要的关怀,必然会产生孤独感。大学新生刚刚从紧张的高考中解脱出来,还没做好心理建设就要开始一段新的征程,在学习和生活上必然要经历一段迷茫期。在这期间,他们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很可能将大量的精力投入到消费和休闲娱乐上,沉迷游戏甚至荒废学业。新生在大学中的学习和生活的状态,在一定程度上往往取决于他们对大学环境的适应性。如果能快速完成高考生到大学生之间的角色转化,那么他们的大学生活也将健康而有序的进行。

2.2难以适应人际交往环境

大学生步入新的学校就进入了一个新的人际交往环境,面对的是新的老师、新的同学,相对于之前的高中生活,大学的人际交往更全面也更复杂,新生要融入大学环境,就必须积极与其他师生交流、学习,利用自己的交际能力去妥善处理校园关系和各种冲突,进而建立自己的人际圈。刚进入校园的大一学生往往难以适应陌生的社交环境,有的是过于缺乏安全感而难以接纳他人,有的在处理宿舍关系时常常产生矛盾,还有学生不懂得如何处理与导员和教师之间的关系。若是这样极易导致新生产生失落感,使其长时间处于焦虑自责的环境中,不仅会造成自闭、交往困难等的心理障碍和问题,更会导致学生群体中出现更多的不安定因素,很可能会出现厌学、弃学、混混度日的现象,也有可能因为错交损友而出现更严重的问题。

2.3难以适应新的学习方式

大学的课程安排、讲课内容、讲课方式等不同于高中课程。大学的课程打破了高中“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在学习内容、课堂形式上更注重学生的需要,并且要求学生有一定的自主性,这是很多学生不适应的一点。另外,部分学生在选择专业时,由于对专业课程设置的不了解,进入大学后发现现实与理想有较大出入,对本专业缺乏认同感,对前途感到渺茫,学习热情不高,久而久之就容易惧学、厌学。因此新生必须学会主动学习。尤其注意的是,现代社会信息化程度越来越高,知识更新速度非常快,新生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紧跟时代形势实时更新思维模式,而大学中学的恰恰是新的思维和学习方法。但是就目前来看,一些新生的思维模式仍然停留在高中阶段,而且学习状态还是像高中一样被动地学,缺少自主思维。

2.4难以适应发展方式

大学新生真正离开父母开始独立生活时,需要面对生活中的全部的选择和困难,如何给自己合理的定位和确立目标是大学发展的重要一环。许多新生出现了自理能力差、自我中心主义、人际交往障碍等问题。特别是随着独生子女上大学的比重逐年增加,这些问题越来越突出。大学是人格进一步完善和成熟的重要时期,同时也是青年自我发展的一个新起点、新平台,大学生应该充分利用好四年的时光,努力学习,积极锻炼和充实自己,为今后走向社会做好各方面的准备。大学生经过最初的适应后,需要进行自我定位和目标选择,对自己的未来和人生做出规划。

3关于新生入学教育的意见建议

大学新生入学教育不应该成为摆设,应该突出解决大学生所面对的实际问题。高校可以从充分重视,周密计划,充实内容,创新形式,持久开展这几方面来改善大学新生入学教育工作。

3.1充分重视,妥善安排

重视高校入学教育就是重视高校的人才培养。好的入学教育可以对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产生重大的影响。当前的教育方式陈旧老套、墨守成规,台上老师的发言一用就是好多年,“入学教育就是在新生入学时讲讲话,做做报告”,这是对入学教育的重视不足。入学教育是根据大学生的特点和发展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使其尽快适新的生活学习环境,更好的适应大学。除了要足够重视,还有妥善地安排好入学教育的工作问题,周密计划。首先要安排好新生入学教育的时间。不少学校将入学教育的时间放在开学后的第一周,这其实是对入学教育的误解。新生在收到录取通知书的时候就是学校的一员了,新生入学教育也应该从此开始,并且此时在新生身边有家长配合,往往可以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这一时期的教育内容和形式与入学后的应有所不同,应专门设计适应的教育形式和内容。

3.2充实内容,创新形式

在新生入学教育的内容上,应该照顾新生的知识背景和接受能力。入学教育,忌讳单一的灌输,要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90后的大学新生所接触到的已经不仅仅是老师和书本,而是更加多样化的社会生活。如何结合新生的特点和变化来改变入学教育的内容就显得尤为重要。如何使入学教育的内容变得丰富,可以分几部分进行:如进行常规教育、生活指导、学习方法引导和教育、专业知识教育、法制道德教育、人生理想教育、思想健康教育等等。不同的教育内容,有不同的教育形式,有的适合大型讲座,有的适合小型集体交流互动,有的适合参与游戏。在教育者方面,有的适合聘请德高望重的老专家来言传身教,有的适合邀请校友现身说法。不同的方式,效果自然截然不同。新生入学时,学校的环境、精神风貌对新生的影响都非常重要。校园环境要整洁有序,接待师生要文明有礼、接待热情,这些小的问题恰恰能够体现一个学校的整体素养,能够让新生拥有归属感。

3.3扎实基础性,突出长效性

在进行入学教育时,辅导员的选取极其重要,要选派责任心强、经验丰富的教师担任辅导员,选任高年级的优秀学生担任辅导员助理,选出充满凝聚力的班委会和团支部。辅导员对新生尤其是有困难的学生要提前进行细致的了解。这些都是一些基础性的工作,但是做好这些,无疑能让入学教育有充分的准备,具有显著的效果。集中入学教育时间不应该在第一周,教育内容应该贯穿第一学期甚至持续到整个的大学生活。除此之外,还可以利用班级团支部,密切掌握学生的生活心理的动向,及时解决问题,同时还可以通过校园网建立相关网页和咨询机构来保障入学教育在时间上的延伸。

参考文献:

[1]张爱平,等.欧美入学指导教育模式的特点与启示[J].求实,2011.

篇4

新的英语课程标准要求英语教学应该突出其实用性和实践性,强调英语教学中综合实践活动的应用,要求英语教师结合学生实际、更新教学方法,注重学生们英语实践能力的培养。为培养学生应用英语的能力,英语课堂教学中必须引入实践教学活动,没有实践活动的英语教学,学生将丧失学习兴趣,教学质量将得不到提高。

1 实践教学对高校学生英语学习的重要性

1.1 实践教学将有效激发学生英语学习兴趣

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生学习的前提在于兴趣,而兴趣的源泉则在于知识的应用,在应用实践中所获得的成功能激励学生们奋发学习,促进他们再接再励”。他强调了实践在学习中的重要性。实践是兴趣的源泉,对学习有着激励作用。英语教学同样需要实践,英语教学活动其实就是门不断实践的活动。在英语教学中,学生们是在不断的实践、应用的过程中获得和巩固英语知识的。学生们通过大量的实践活动不断的锻炼其听力、口语、写作、翻译的技能。通过综合实践活动,学生们切实地感觉到英语知识的实用性,而促发种成就感,从而激发他们对英语的兴趣。同时,综合实践活动的进行,可以使课堂气氛活跃起来。比如课堂上分组进行英语对话,不断让学生们自己发言,而且使课堂气氛非常活跃,从而达到吸引学生注意力的目的。因此,实践活动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而优化英语教学质量。

1.2 实践教学将有效促进学生英语思维能力的培养

“教学就是为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师的职责就是让他们的学生快速的获得正确的思维方法。”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如是说。英语教学也一样,它的目的之一也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促使学生的创造力。然而,英语教学中的实践活动正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良好平台。在实践活动中,学生们主动参与,自己发挥所学的知识,凭借其自身的能力,富有创造性的进行各项活动。比如,教学中组织场英语演讲比赛,让学生们自己组织话语上讲台演讲,这时,学生会临时根据其学过的知识,转动他们的脑筋,积极的思维,从而迫使他们进行英语思维能力的锻炼。同时,这种英语思维能力的培养反过来对英语知识的实践应用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1.3 实践教学将有效提升学生英语应用和交际能力

学习的最终目的就是应用。学习英语的最终目的就是阅读英文材料、用英语交际、用英语表达等等。而实践活动就是英语应用的一种平台,实践活动就是通过学生们的听、读、说、写、译而进行的。将所学过的英语语法、词汇、句型等知识通过实践活动而得到巩固。同时也将更有利于今后英语的交际应用。英语作为一种交际语言,本身就是传递信息的工具。在实践活动中,学生们对英语的听读写等活动的主要目的就是获得信息和传递信息。因此,综合实践活动能增强学生们的交际能力。

2 大学英语实践教学完善措施及其有效性分析

2.1 提倡参与式教学模式,实现学生探究能力的有效提升

高校英语教学中的综合实践活动应该跟研究型学习相结合,培养学生知识探究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和想法,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让学生自主设计学习内容、自主探究学习方法,促使其探究能力的提高。在研究型学习模式下,教师应该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的英语探究为核心,以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为主要途径。以促进学生英语素养的形成和发展为目标。让学生在课堂上积极主动的进行英语研究,让学生亲身体会到真实的英语世界,激发其英语学习兴趣,使其不断的去探索英语的深奥之处。英语教学中涉及的内容很广泛,有英语语法、词汇等英语理论教学内容,也有涉及到英语的历史等内容,还有涉及到世界经济、科学、文化等方面的英语文字,这些内容都是教学中应该讲授的知识,是学生研究的基本课题。所以,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这些课题,有意的设计出一些教学活动,渗透研究性学习,把英语教学活动变成生动活泼的英语研究探索交流活动,比如,在讲授Food、Festival、Wild animals的相关内容时,教师可以设计一个有关食品、中西节日、野生动物的探究性学习活动,设计“中西方节日对比的调查”、“食品与健康”、“野生动物生存环境的调查报告”的课题,让学生们经过课题的设立―问题的提出―材料的收集―信息的处理―实验的评价比较―问题的解决等环节进行探究性学习,从而使得学生们的创造性思维得以激发,学习积极性得到有效发挥,使英语教学质量不断提高。

2.2 加强实训教学力度,有效提升学生实践能力

大学英语教学方式改革的进行,要求英语教学的实践化,因此,必须加强英语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进行实训式教学。由于大学英语教学的目的是英语的应用,而寻找一个合适的英语实习单位相对困难,所以必须建设一些集商务实训、信息网络、语言教学为一体的模拟实训基地,这样一来就可长期地、稳定地为学生提供非常专业的实训场所,从而有效的促进了实践教学。如:在大学中建设咖啡吧,咖啡吧中有吧台、原料、咖啡机器、雅座、食品等等,一切都跟真实的咖啡吧一样。在咖啡吧中,一切文字描述,如宣传画、菜单,都为英文描述,并且一切装饰品也都具有英美风格。咖啡吧应该由学生们自己操作管理,其中的服务人员也是学生自己,里面的交流都是英语交流。同时在咖啡吧中,同学们都可以真实的消费,可消费时必须进行英语交流。进咖啡吧,就让学生们有着种身在异国的感觉,让其有英语交流的冲动,为他们制造一种实实在在的英语世界。同时在西方节日,如圣诞、感恩等节日,在咖啡吧中举行英文晚会,完全按西方习俗来庆祝节日,让学生们亲身经历英语生活。

2.3 加大信息技术的应用,有效提升学生创新能力

篇5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9682(2009)05-0100-02

笔者认为七年级的英语老师主要应从以下几方面做出努力。

一、认真了解学生,分析学情。

大部分的学生虽然从小学三年级甚至一年级就开始学习英语,但是他们仅是把英语作为一种兴趣,能学多少算多少,并没有真正的去理解、体会和掌握英语。学得好一点的可能会一些简单的对话,但大部分的学生发音都不太准确,因此他们真正学习英语还得从七年级开始。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既要保护好曾经学得好的学生的积极性,又要帮助曾经学得不好的学生重新树立学习英语的信心。

二、在《中学英语新课程标准》指导下,分析教材体系和特点。

人教版新目标英语七年级教材采用单元体例,ABC分明;图表结合,文字点睛;以活动为载体,融知识点、技能、教学法为一体;准确性与流利性相结合,体现学生不同层次的需要;强调课堂上师生互动。它要求学生学会以下贴近日常生活的话题:①介绍。自我介绍;家人、朋友、认识的人之间的介绍;根据相关信息辨认人物。电话薄、名信片、书信。②谈论自己或他人的爱好及其理由。食物;服装;某一类电影;学科;球类;运动;天气;动物;流行文化;日常生活用品。营养配餐;制定出周末或节假日的行动计划;合理安排自己的作息时间。③谈论自己或他人的才能、意愿。用Let’s提建议;怎样和自己的朋友度过一段愉快的时光。成立各种俱乐部并制作海报;招聘广告等。④时间表达法。日期表达法(月份、日期);日常生活作息习惯;合理安排自己的学习和课外活动时间。对某一活动进行合理安排(如郊游、晚会、周末生活等);自己、同学及父母家人的生日。⑤物品。位置;物品的所属;物品的颜色和价格。购物时使用的礼貌用语;找寻物品的位置。寻物启示,招领启示。⑥居住、职业、天气。国籍、民族、语言、地址、场所、路线;建筑物位置关系;笔友;不同的天气背景下能做什么。⑦活动与事务。正在做什么或发生的事情;过去或不久前发生的事情;周末所从事的活动;节假日的活动。能就发生的事情做现场报道;以日记的形式记录一天的活动并表达感想。⑧标志及规章制度。用英文表达一些标志的含义;制定并谈论校园内一些公共场所的规则;给父母写一封建议信。⑨个人描述及其资料信息。描述人的外貌:身高、体重、发型、面部特征及着装特点;住址、对话等;向他人提供自己的个人资料。⑩定餐或叫外卖。学会为面条或饺子写宣传广告。

整个教材以学生为教育教学之本,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学习,所有的话题都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

三、教师采用话题型的任务探究教学模式

正是由于新教材每单元设计一个话题,并以此为中心,通过语言结构、功能项目为主线展开,所以我们采用了任务型语言教学方式,以循序渐进的生活化的学习程序引导学生学会运用英语,有目的地做事。新教材中设计了许多活动,如填写问卷、调查、访谈、书信、邮件往来等,使学生在语言学习中更好地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同时增加了学生在课堂上的互动,为任务型教学创造了条件。本教材设计了十几个话题,同一话题随着学习的深入,内容不断充实,通过“滚动”呈现学习内容,不断深化。如The family 话题在 Book 1和Book 2两册中均有呈现;Spending time with friends、Food、School Subjects等话题也在Book1、2中呈现。支持话题的“任务”、“活动”也不断“升级”,伴随语言学习不断从“低级”走向“高级”,贯穿于教材始终。

四、应采用的基本教学策略

1.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保证,七年级学生刚升入中学,对中学生活有新鲜感,大部分学生对英语学习饶有兴趣,尤其是七年级的学生仍以形象思维为主,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抓住这一有利因素,因势利导,课堂上尽可能给学生提供自我展示的时间和空间。采用多种教学活动形式,营造宽松、和谐和民主的教学氛围,如课前的warming-up,free talk等都是很有效的方法,课堂教学的生生互动、师生互动,课后的开放性作业,同学之间的相互探究,使学生这一兴趣得以延伸。

2.培养学生记忆能力,突破词汇量。

众所周知,词汇量是学习语言的障碍之一,新课程特点之一就是词汇量大。七年级教材出现词汇超过1000个,课程目标要求三会的也有800多,不少单词拼写难,不好记,影响了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也影响了教师的授课质量。

要想学好英语、使用英语,突破词汇将是这一阶段教学工作的重中之重。这方面我们借鉴了很多方法,如读音记忆法、词类归类记忆法、前缀后缀记忆法、图片直观记忆、猜词游戏记忆、单词连环记忆等等。教师还可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结合所学词类,双管或多管齐下,找出最适合自己、适合自己学生学习记忆单词的最佳方法,突破词汇这一难关。

3.实施“任务型”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教师应结合教学内容,创造性地设置贴近学生生活、贴近实际的教学活动,实施“任务型”教学方法。活动设计要有明确的目的性、实效性,依据学校和学情采用易于操作的多种的教法,有利于学生学习英语知识、发展语言技能的培养;有利于学生的思维能力、协作能力及创新能力的培养。

从起始年级,着手培养学生高效的学习策略,引导学生结合语境,创设语境,学习语言知识,感悟语言功能,教学生用语言思考,并解决生活、学习中的真实问题。教学过程中,吸纳传统教法中精华,结合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4.开辟第二课堂,拓宽学生视野,诱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积极开展第二课堂活动,从听、说、读、写四个方面培养学生使用英语,用英语做事情的能力,诱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可放手让学生自行组织、教师指导,进行各种课外活动。如朗读、演讲、书法、讲故事、手抄报等,培养学生的参与能力、自信心和创新意识。

五、做好以下重点工作,培养学生规范学习英语的习惯。

1.做好衔接,打好基础。

尽管从小学一或三年级已开设英语课,但由于种种因素,学生小学毕业后的英语水平参差不齐,与中学英语教学脱节。教学过程中应遵循“缓起步、重适应、慢加速”这一方法,培养学生学习英语信心,尽快适应中学学习,并感受学习英语的乐趣。

利用开学初的近两到三周时间,进行全面、集中学习字母、语音。为学生进一步学好英语打下牢固基础,“打好根基,再盖楼”,起步稳、缓,注意知识传授的梯度,重在抓学生对中学学习的适应过程。

2.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从入校开始,要求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上课认真听讲,书写工整,口笔头作业保质保量、按时完成,课前预习、课堂互动、作业批后订正、试卷考后查漏补缺,学会做课堂笔记、学会复习等。帮助学生排除障碍、夯实基础,利用归纳等方法梳理知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3.面向全体学生,防止两级分化。

教学面向全体学生,特别关注学习暂时有困难的学生。时下,我校的教学状况大部分是班额大、人数多、生源结构复杂。教师就得根据这一情况在教学过程中,从备课、课堂提问及作业设置,设置不同层次,避免一刀切,多种方法、多种手段实施教学,使各类学生都能有所收获,都能获得成功。

4.有效开展校本教研,合理开发教材。

新课标要求教师是教材的组织者和指导者,在吃透教材的体系和课程目标,充分地熟悉教学内容基础上,有效开展校本教研和调节教学活动,加强同年级间与已经使用过七年级教材的老师进行密切交流,共同分析教材、研究教法,探讨共性问题,发现个性特征。根据自身教学经历及学生的接受能力,量力、灵活运用教材,对教材可适当调整、重新组合、再度开发,提高教学效果。我认为英语老师应编写适合自己学生的学案作为校本教材使用。

5.完善评价手段,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目前,评价体系还有待于完善,教师需要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和本校实际,摸索出切实可行、符合自己教学模式、风格的评价手段。课堂活动的及时评价、效果反馈;在作业上写批语;当面交流;或与家长电话沟通。多激励、善诱导、多赞美、恰建议、婉批评,坦诚相待,珍视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勇气,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信心保持在最理想的状态。

综上所述,七年级开学阶段只要我们英语老师用心去教,我们的学生用心去学,相信我们就能为圆满的完成初中三年的英语教学工作,创造一个良好的开端,进而为学生之后的更高层次的英语学习奠定扎实的基础。

篇6

关键词: 大学生教育;精细化管理;执行力

Key words: college students' education;fine management;executive force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33-0259-02

0 引言

精细化管理是一种源于 20 世纪 50 年代日本的一种管理理念,最初所特指的是企业管理思想,但是因其所涵盖的管理内涵,因而也可以用以指导大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所谓精细化,指的是在工作进程中对每个环节的把控都要做到足够细致,从而在微观层面上细化管理的内涵。在大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中,追求精细化能够更有力的推动管理实现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标准化。从需求层面而言,大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中面临着工作任务重,管理要求高,工作琐碎等问题,因此精细化要求成为大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重要指导思想,注重整个管理过程中的人本因素,打破传统的固定思维,从管理活动和管理任务上做到优化和细致,具体到管理的每个步骤和每个细节,做到尊重学生、理解学生、教导学生相融合的综合教育管理,实现学校环境建设与学生全面发展相结合的目标。现今越来越多的高校已经开始强调精细化管理在大学生教育中的重要性,但是在新时期背景下精细化管理尚存在着一些不够科学、不太合理等问题。

1 大学生教育精细化管理的发展现状

1.1 管理忽略科学化要求 精细化管理注重的是细节和过程,在整个管理工作中强调的是工作的执行力度能否深入到管理的各个层面,但是在管理目标上,许多学校却将精细化管理狭义的理解为管的越细越好,事无巨细,却没有从科学角度来强调管理的深入性和精细程度。在高校的教育管理中,如何将管理工作具体落实和详细规划,是值得我们深入研究的。管理工作的精细化应当体现在教学工作的考察制度,各项活动的开展力度或和教学管理的目标制定等等。[1]例如强调辅导员关心特殊群体大学生,建立学生档案,定期走访,及时反馈等具体工作形式,但是往往许多高校在强调精细化管理的工作中,却将管理定位成大学生的贴身保姆或者贴身保镖,这无疑加大了管理的成本,却没有在学生的全面发展上有所裨益,因而管理的科学性并未体现出来。

1.2 管理忽略柔性化要求 精细化管理并不是将管理变为人海战术的集中管理,而是在管理中强调各项工作的细致规定与执行力度,但是现在许多高校都非常强调制度的执行,而忽视了制度执行过程中对于思想的规范,以及整个氛围的构建,因此精细化管理中存在的不足是:单纯的强调刚性制度构建,而忽略柔性化的执行深入。单纯的刚性惩罚未必能够促使制度真正形成大学生行为的内在准则,强调精细化管理就是需要在制度的惩罚方面和制度的认可方面都有所作为。

1.3 管理执行力缺失 精细化管理就是要将管理的细致程度与人本思想深入结合,在大学生教育中强调学生的人本思想是许多学校的管理理念。但是这些以人文本,尊重学生的理念没有很好的转化为具体的、精细的执行能力。一方面,这种不够精细的执行能力表现在针对性不足。不论是教师的教学工作,还是学校的整个管理工作,都需要将学生的专业背景和生活环境考虑在内,除此之外,现在“90后”已经成为大学生的主流,由于这一代学生有其特定的成长背景和性格特色,只有深入了解每个学生的自身情况和生活背景,才能打造符合人本思维的管理制度。

1.4 管理效果性不强 高校一般都比较强调学生管理人员的工作量化和定性,但是在强调管理力度和管理深度的同时,却存在着实际管理的效果性不强这样的尴尬局面。例如,对于每周辅导员考核学生到课率,考察学生的宿舍卫生环境等,并在细致的考核标准和考核要求上规定的很细致,但是在实践中学生的出勤率却很难提高,宿舍卫生很难长期维持,使得精细化管理不能得到有效的实施。强调辅导员工作的量化和定性考核而具体效果不佳,过多的量化工作没有起到实际的作用,当然这并非管理人员的失职或者懈怠,而是管理的量化制度没有真正强调精细化管理所应当达到的管理效果。

2 大学生教育精细化管理的改进路径

2.1 大学生教育过程的精细化管理 精细化管理追求管理效果的精品化,但是更强调管理过程的细节性,能将管理中的各个方面考虑周全,包括管理方式、管理内容、管理对象、教育背景、教育载体、教育环境等,这也是实现精细化管理的重要因素。教育需要从学生的心理出发,这一点不论是初等教育,中学教育还是本文所探讨的高等教育,都是必不可少的理念。[2]除了教育前期过程的细节性思考,在教育成果的考核中也需要将细节做精准的分析。教育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效果,是否真正对学生的全面发展有所裨益,是否做到学生的心坎上,这成为教育管理深入开展之后需要考虑的问题。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文化多元化,思维多角度,学生的管理更要从细节上下功夫。

2.2 大学生教育运行机制的精细化管理 精细化管理虽然已被许多高校所强调,但是在新的时代背景下,精细化管理更加要强调人本管理与科学管理的紧密结合,以制度化、规范化、流程化、标准化、信息化为主要管理特征。高校教育的运行机制,包括教育的决策、实施、考核、激励和反馈等环节。因此在这些环节中需要有所关注和有所涉及,但从科学性角度而言需要强调的恰恰是不同阶段的侧重性和针对性,根据学生自身的特点,考虑在新时期的学生群体分类或者学生成长的生活背景,将日常的教学,管理以及服务充分的结合在一起。各个环节强调配合,做到责任细化,科学高效。这一点成为精细化教育管理时效性提升的重要因素。

2.3 大学生教育信息化的精细化管理 信息化管理在精细化管理中有着重要的意义,关注信息的传播性、时效性以及对称性,能够强化制度的宣传以及氛围的构建。高校学生工作必须贯彻落实“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方针。[3]在新的时期,利用网络平台,推进制度以及管理的进程,及时传达和反馈教育中遇到的问题,促进整个管理的实现,以防出现精细化的细致要求与工作任务的沉重程度相互排斥的状况,妨碍大学生教育精细化管理的现实效果。学生与教育者交流互动平台、畅通及时的信息反馈平台、教育者工作经验交流互动平台、教育公开监督平台都是有效的信息精细化管理措施。

2.4 大学生教育执行保障的精细化管理 汪中求在他的《细节决定成败》一书中讲到“中国决不缺少雄韬伟略的战略家,缺少的是精益求精的执行者;决不缺少各类管理制度,缺少的是对规章条款不折不扣的执行”。同样的理念深入到教育管理的制度,教育管理需要有制度的制定,但是制定制度的最终目的是有效的落实和执行,从而真正有益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学校的整体构建。另外,高校党政干部和共青团干部、专业课老师、辅导员和班主任,是大学生教育工作队伍的主体,是加强和改进教育的组织保证。通过精细化管理,建设一种职业化、专业化以及知识化的管理氛围。从人员、制度、执行等多方面保障执行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苏健涵.试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精细化管理[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06:84-87.

篇7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2)20-080-1

在外语教学的研究领域中,学习者个人的因素一直深受众多研究者的关注,而外语学习动机被普遍认为是影响外语学习成绩的主要因素之一。它影响了学习者对外语学习策略的选择、学习的时间和努力的程度、最终影响外语学习的效果。一般情况下,学习动机强的学生,学习积极性高,学习行为好,自然地学习效果也就好。而近几年在高职学生中,普遍存在“厌学、颓废、沟通难、管理难”等现象,尤其进入高职后,很多学生面临从零基础开始学日语,更加表现出缺乏自信,缺乏动力的心态,因此,只有运用合理的教育手段和教学策略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动机,才能提高日语教学的质量。

一、动机的定义及概述

学习动机是指激发个体进行学习活动,维持已引起的学习活动,并使个体的学习活动朝向一定的学习目标的一种内部启动机制。动机有各种分类,常见的有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融入动机和工具动机,具体包括内在的兴趣动机、成绩动机、学习情境动机、出国动机、社会责任动机、个人发展动机和信息媒介动机。

内在兴趣动机指对目标语和目标语文化的喜爱;成绩动机指对外语学习成绩的需求;学习情境动机是个人对外语课程、教师、教材和班级的期望值;出国动机指学习者出国的意愿;社会责任动机指学习者的社会责任感,实现社会价值的心理倾向;个人发展动机类似于传统的工具动机,即学习者利用外语作为工作、事业或人生的一个工具;信息媒介动机指学习者希望利用外语获得信息的心理倾向。

二、影响日语学习的主要动机因素

1.学习兴趣 努力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很重要的,因为兴趣是学习动机重最活跃的因素之一。人们一般会参加自己有兴趣的活动并且会自愿地、热情地参与自己选择的活动。

2.成就需要 成功或成就需要是人相对稳定的特质,它影响着人的行为的各个方面,包括语言学习。Dorney认为成就需要是外语学习环境下一个很重要的刺激动机的因素,学习上的成功能促使学生更加努力地学习,去重新体验成功的美好感受。(注Dornyei Z. Motivation and motivating in the foreign language classroom[J].The Model Language Journal 1994.78/3:273-84)

3.自信心 Krashen指出动机、自信心和焦虑是在外语学习中起决定性作用的三个主要因素。他认为动机水平高,自信心强,自我形象良好,焦虑程度低,外语学习效果就佳。反之,则情感障碍大,学习效果欠佳。(注Krashen S. Principles and Practice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M].Oxford:Pergamon,1982)

4.学习任务 教师安排给学生什么样的学习任务会直接影响到他的学习动机。学习任务额必须有价值,有意义,有挑战性,才能促使学生的学习动机。反之,智慧降低学生的学习动机。

5.师生关系 教师与学生的和谐关系也很重要,如果教师能够和学生建立一种友好合作的关系,将有助于学习动机的形成和发展。

三、教学启示

1.实行多层次评价和测试,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

高职学生日语水平参差不齐的现象极为严重,如果教学不能适应个别差异,部分学生就会产生学习障碍,对日语学习失去兴趣。为满足每个学生的认知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教师必须采用多目标层次的教学模式。如:教学目标分层次、练习分层次、测验分层次、评价分层次、对学生进行分类要求、分层评价,一旦发现学生有进步,哪怕是极其微不足道的进步,也要及时表扬和鼓励。

2.优化学习环境,创造有利于日语学习的氛围。

学校要尽力为学生创建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图书馆应为学生提供学习必需的一些设备和书籍,如网络资源库、网络教室、网络学习中心、外语音像资料、有线电视台、外文报刊和外文图书等。日语老师应鼓励学生收听NHK、朝日新闻等,指导学生开办日语报刊,给学生推荐一些阅读材料和听力材料等。

3.定期开展知识竞赛,发挥学生社团作用。

篇8

2.对英语学习缺乏自信,存在畏惧、抗拒心理。受教育资源、教学环境、学习方法等因素影响,部分中职学生的英语学习基础普遍较弱,同时,由于教学方法不当,一些传统的教学方式,如,单纯的带读跟读、死记硬背单词、按部就班式的布置英语作业等诸如此类的教学方法往往短日内便会让学生失去兴趣和学习能动性,一旦掉下学习进度,就会不断积累,长此以往,在英语学习方面形成习得性无助感,对于英语学习便会产生畏惧、抗拒的心理。

3.意志行为缺乏。学习者的动机影响学习态度,部分中职学生的学习英语动机不明确,认为自己读职业学校只是为了学一门技能,将来从事的工作与英语无关,自己的学习能力和时间也有限,英语学习并不重要。另外,因中职学生的升学压力不大,对英语学习的益处认知不够清晰,许多班级缺乏英语学习的良好氛围,也会影响个人英语学习的意志行为。

二、心理教育对中职学生英语学习的启示

长期以来,在中学英语教学中,人们关注最多的是教学中的认知因素,而对心理因素较为忽视。但根据教育教学的实践发现,教学中的心理因素对于激发学生良好的学习状态更为重要。

1.建立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重视情感在英语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大部分中职生在中学时或多或少都因学不好英语而受挫,因而对英语产生畏惧,甚至产生厌学情绪。所以,构建平等、友好的师生关系,营造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是中职英语教学成功的前提。师生之间是否融洽直接影响学生的认识活动,因此,教师要重视情感的投入,通过自己的言行,传递亲切、信任的情感信息,悦纳、欣赏学生,唤起情感共鸣,使学生以高度的热情投入学习中。同时,教师需要指导学生调节身心活动的节奏,减轻思想负担,帮助学生达到最佳心理状态,轻松地融入学习过程中。

2.纠正学生的归因偏差,引导学生正确归因。很多学生把失败归因到自己智力问题或能力问题上来,从而对自身产生负面评价。教师需要帮助学生肯定自己的智力和能力,引导学生发现自己的优点,鼓励和帮助他们挖掘潜能,发挥特长。学生在做到正确归因的基础上,最关键的还是要逐步建立自信。首先,教师要对教学材料进行适当的整合,使其更具有针对性、实用性,减少学生学习中的困惑和畏难情绪。其次,入学阶段的教学应采取渐进教学的方式,结合多媒体教学手段,提供更多学和练的机会,逐步打消学生学习英语的焦虑心理。另外,作为学生,都希望自己的行为被肯定,得到老师的鼓励和赞赏,所以,教师应适时对学生进行鼓励和表扬,使他们体验到成功后的喜悦,获得成就感。

3.根据心理因素的需要,注重改良教学方法。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是接受知识的载体,必须使学生处于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优化其心理活动过程,逐步提高学习成绩。例如,教育心理学提出的小步子教学法适用于中职学生的英语教学。该方法认为英语学习有一个量的积累过程,只有量的积累达到一定程度才能产生质的飞跃,对此学生要调整好心态,放慢学习速度克服急躁情绪,从容应对学习过程中的问题,通过小步子逐渐达到目标。另外,分层教学法是在学生知识基础、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存在明显差异的情况下,教师充分考虑学生中存在的差异程度,有针对性地将知识分解为不同的知识层级,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一种教学方法。在课堂教学中,执教老师可根据学生的不同水平,实行不同的要求,实现分层达标。让不同层次的学生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激发其学习的动力和完成任务的满足感,让学生体验学习的乐趣并积极参与,成为学习主体,实现最终目标。

4.创新教学模式,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率。关于创新教学模式的探索,一直是英语教学的重点。如,体验性教学模式重视教学中学生的主导地位。教师可以根据所设的教学目标使用多种教学手段,如,成长档案、自评与他评等方式实施教学评价,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功能,使学生切实地看到自己的成长和进步,满足自尊的需要。当学生积极思考,大胆发言时,教师应投以赞许、满意的目光,使学生产生心理上的满足感,激发更大的学习兴趣。另外,合作学习也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模式。该种教学模式主要以探究性活动的开展让学生在学习中不断探索与发现,通过亲身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获得成功的喜悦,同时增强学生对英语知识的记忆,通过合作学习发挥学生个体在集体中的价值,逐步培养学生的英语学习能力。学生在主宰课堂的同时,把个性探索、小组合作探索以及学生的自我展示有机结合,真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他们在愉悦的、自主的气氛中学会学习,从实质上提高语言运用能力。

篇9

一、引言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教师人事制度改革被提上议程,诸多高校为了不断深化教师人事制度改革,纷纷从改革教师评价制度入手,日益重视学生评教的作用。诚然,学生评教在我国兴起的时间还不长,却达到显而易见的效果。构建科学有效的学生评教体系具有的激励作用,可以促使教师不断改进教学方式,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在新形势背景下,大学生评教体系应该适当改革,以此与时俱进。笔者根据已有的工作经验,就此问题谈谈大学生评教体系改革可能出现的趋势,希望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二、新时期构建大学生评教体系的意义

学生的评教对教师有这么几个好处:

一是有利于教师更好、更客观地认识了解自己,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进行深刻的分析与反思,从而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二是有利于促进教师专业发展,针对学生的心理诉求找出自己的不足与差距,更深刻地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帮助教师有意识地塑造自我,从而改进教育教学工作方式。

三是有利于学校全面正确地评价教师,学校通过汇总学生对任课教师的评价,可以掌握第一手资料,从而对教师的工作表现了解得更全面、准确、客观。

大学生评教的重要性不言自明,正所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学生的眼光是敏锐的,我们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评教作用,帮助大学教师找到快速成长的最佳时机。

三、新时期大学生评教体系改革趋势预测

1.更注重评价目标的正确定位

学生评价教师的活动只有建立在让教师“在评价中感受成功,在评价中促进发展”的价值取向上,才能让学生评教永葆活力,让教师真正体验教学的成功与快乐,促进教师不断提升专业水平。为此,应将评价目标定位在:让学生为老师找优点、亮点,使教师感受自己教学的成就感和愉悦感,从中获得巨大激励,并有意识地、积极主动地总结丰富教学经验,形成特有的教学魅力;让学生合理指出教师存在的不足之处,帮助教师及时发现问题,不断开发教学智慧;让学生给教师提出合理化建议,促进教师关注学生的需求,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2.更重视评教体系的价值引导

学生评教结果失真的原因不外乎两个:一方面是学生的不正确心态,学生对曾经批评过自己或平时对自己严格要求的教师借机打击报复,另一方面是教师的干扰,学生迫于教师的“诱导”或“施压”,不能真实地反映自己对教师教育教学的真实感受。为了防止这两种现象的发生,加强教育引导尤为重要。高校必须引导大学生本着对每位教师和所有同学的可持续发展高度负责的精神,公正、公平地进行评价,不受到个人情绪的影响,就自己所了解的真实情况向学校反馈,做到实事求是、中立客观。

3.更重视组织评教的实施过程

诚然,大学生评教工作在我国处于初步发展阶段,在实施过程中存在不少问题,如组织粗放、混乱,必须引起高校的注意。在新时期背景下,大学生评教工作只有增强组织有序性,才能发挥学生评教工作的作用。首先,在准备阶段要成立学生评教领导小组,负责具体评价活动的安排、组织;评价表的制定要以教师职业道德和新课程标准为依据,组织由学校领导、教师代表和学生代表组成的量表讨论小组,每学年对量表进行完善;对参与问卷调查的评价人员进行集中培训,提高他们的工作水平。其次,在实施阶段要进行问卷调查。由经过专业培训的评价人员进入班级进行问卷调查,并且实行回避制度;由评价人员对评价表进行统计,落实到人头;评价领导小组对全校总体、各年级各学科的具体调查结果作出分析。再次,在反馈阶段,要对教师的优点在教师会上进行积极宣传和表扬,对普遍存在的问题要面向全体教职工进行分析。对学生反映问题多的个别教师,学校要及时与其进行沟通、交换意见,本着“治病救人”的心态为教师指明努力的方向,引导其改进工作,并定期追踪回访。

当然,必须指出的是,无论何种反馈都要做好保密工作,要求各位教师互相尊重,不要打听其他教师的评价结果,这样做的目的是维护每一个教师的自尊心,以免他们产生情绪波动。

4.更注重评教结果的合理使用

我们必须认识到学生评价教师的过程肯定存在不完善的地方。为此,学校不能把学生的评价结果作为教师晋升职称和奖励的依据,也不能与教师的福利、奖金等切身利益挂钩,可把它放入教师专业成长记录袋,作为教师专业成长的参考。

四、结语

本科学生正处于心理尚未完全成熟,但又对事务有自我见解的阶段,他们不可能对任何教育现象都能做出科学正确的判断。大学教师要正确听取学生的意见,尽快成长、成熟,就必须发挥学生评教的作用。高校要重视大学生评教体系的改革,使教师一步步进入更高的教育境界,成为受学生尊敬的“人师”、学校推崇的“名师”。

参考文献:

[1]吉彦波.开展大学生评教活动是提高高校教学质量的重要措施[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03).

[2]胡天春.学生评教的现状与对策[J].经济师,2004(03).

[3]王芳亮.“学评教”操作过程中的误差及调控[J].教学与管理,2005(12).

[4]李瑞芳,王瑞芝.教师和学生对“学生评教”的看法调查[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6(S1).

篇10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3)-05-0015-01

体育教学是教与学的过程,是教师与学生为了完成共同的教学目标的合作过程,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和谐统一,这一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创新与进步,共同发展的过程。而体育与健康课程关注的核心是满足学生的需要和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把学生主动,全面发展放在中心地位。在注意发挥教学活动中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特别强调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体现,要想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潜能,提高学生的体育学习能力,就必须改变传统教育观念下的师生关系,在教学过程中,建立新型而和谐的师生关系,能让学生享受体育的快乐,体验到学习中的平等、自由、民主、尊重、信任、友善、理解,同时也能得到教师与同伴的激励,鞭策、感化、鼓舞、召唤、指导。在和谐的体育学习氛围中形成积极的、丰富的人生态度与感情体验。在体育教学中要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必须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建立真诚的师生情感

新型的师生关系应该是教师和学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在交互活动中是民主的、在相处的氛围上是和谐的。它的核心是师生心理相容,心灵的互相接纳,形成师生至爱的、真挚的情感关系,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它的宗旨是本着学生自主性精神,使他们的人格得到充分发展。它应该体现在学生与教师相互尊重、合作、信任中全面发展自己,获得成就感与生命价值的体验,获得人际关系的积极实践,逐步完成自由个性和健康人格的确立;教师通过教育教学活动,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在体育教学中建立和感受到自主的尊严,体验和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教师起着主导作用教师应善于调控学生的情绪变化,使他们保持愉快、积极上进的心境,这对师生之间的感情交流有着重要的意义。一个有良好情绪的人容易让人接近,也有利于倾心交谈,教师只有多接触学生,多了解学生,多关心学生,以情感人,真诚相待,学生才会理解教师,信赖教师。教师与学生只是教学活动中地位的不同,并没有人格上的高低贵贱之分,教师必须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尊重他们的个性差异,教师尊重学生就等于尊重自己,尊重教育。可见,只有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建立起新型的师生关系,才能够在教学中形成和谐、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

二、树立良好的自身形象

现代学生个个生龙活虎,生气勃勃,精力旺盛,他们大都喜欢运动,喜欢上体育课。对于体育明星、体育健将有着强烈的崇拜感,喜欢模仿体育明星的形象,渴望得到体育教师的正确指导。因此,体育教师应特别注意自身的修养,树立良好的形象,提高自身的素质。体育教师教授学生知识时,不能仅拘泥于教材,应适当引进一些鲜活的资料,传递一些新科技信息,增加体育教学的“磁性”以吸引学生。因此,体育教师应不断吸取本学科的新鲜血液,多积累一些资料,以便在教学中不断推出新内容,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一位品德高尚,事业心强,正直公道,平易近人,言行举止文明的教师,会使学生感到亲切和敬佩,是效仿的榜样。只有这样才能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统一思想,并给予正确的引导和教育,使学生真心佩服。这样就有利于教师与学生交朋友,并建立友好的师生关系,达到教书育人的良好效果。

三、要建立一种合理、公平、有利于全体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机制

体育教学在新课标的指导下,朝着“以人为本,健康第一”,引导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中全面、自由、和谐地发展。这就要求在教学中必须建立一种和谐的师生关系。但评价机制的滞后和操作性问题,使体育的评价对体育教学中师生关系的和谐发展带来了很多不必要的麻烦,大部分学生因为对评价机制的不满而对教师产生误解,甚至产生对立情绪,从而失去对体育学习的兴趣。新课标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对考核评价坚持多元标准,通过评价使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我院现在制定的关于学生成绩评定平时成绩占60%的制度,对体育教学乃至基础课的教学都有很大的益处。这从制度上淡化了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加大了平时的考核力度,注重了学生平时的学习过程,但同时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以促进全体学生的健康发展为目标,把评价的重点放在纵向评价上,强调个体学生的进步与现在作比较,我认为有时为了呵护基础差的学生,让他们建立自信,应降低标准,冲破限制。同时还可把同学与同学的相互评价纳入到评价中,虽然学生的相互评价不够准确,但也体现了师生之间的相互信任,也表现了他们的评价水平和他们之间的情感等诸多因素,是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的一种必要手段。多元、合理、公平、公开的评价不仅可以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改变对学生的“优劣”的评价标准,对培养学生健康而向上的人格,体验自己的进步,树立自信心,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提高体育教学水平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篇11

一、高职生英语学习的特点

生源是构成人才培养模式的物质基础,也是完善人才培养模式的突破口。2004年9月,经国务院批准,教育部等七部门联合印发了《教育部等七部委关于进一步加强职业教育工作的若干意见》,吹响了我国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号角。高职院校纷纷扩大办学规模,吸纳更多生源。目前我国高职教育的生源整体素质偏低,类型复杂,包括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普通初中毕业生、普通高中毕业生等。这些学生来源不一,学习起点不一,在英语方面表现出其独有的特点。

1.英语基础差,教学难进行。

在教学一线的英语教师和教学管理人员都可以清楚地感受到,高职院校的学生在入校时英语基础偏低,而且水平参差不齐,给教学带来了极大的挑战。

2.学习观念不正确,忽视英语学习。

由于职业教育的特殊性,一部分学生认为英语不重要,认为只要学好专业课就能干好工作,因而造成对英语学习的误解,忽视了英语的学习。英语课堂出勤率较低,课堂积极性也较差,极大地影响了整个高职英语教学水平。笔者在调查中发现,未通过英语三级考试的学生中,80%的人认为学习英语很重要,并表示出对英语课的兴趣;而对于已通过考试的学生而言,仅有大约45%愿意继续努力地学习英语,并上好英语课。由此可见,学生中还存在着学英语就是为应付考试、拿到毕业证的错误观念。

3.英语兴趣不高,英语学习氛围差。

笔者的调查结果显示:在高职学生中,60%的学生英语基础差、单词读、写困难;30%的学生基础可以,但对英语学习不感兴趣,导致实际英语成绩差;只有10%的学生英语基础较好,受整个英语学习环境不良的影响,英语读、写能力提高缓慢。实际上,部分高职学生英语的基础比统计的情况更严峻,在简单的音标、语法、时态等方面都错误连篇。由于英语基础薄弱,造成学生对英语学习产生不感兴趣甚至有惧怕的心理。逃课,抄袭作业,害怕课堂提问,害怕听写单词,害怕读单词、课文是他们共同的表现。枯燥、繁多的单词、语法、时态变化和跟不上英语教学的进度,使得学生对学习英语产生厌倦情绪,失去了对学习英语的信心,继而,放弃了对英语的学习。

一方面学生的基础不扎实, 进行高一层次教学有难度。而另一方面教师为了防止学生产生厌学、畏难情绪, 只有在“兴趣”上下功夫,采用的教学手段可谓是五花八门、多种多样, 但实际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对于进入职业学院的学生而言,如上述调查的结果显示,他们中大多数英语基础薄弱,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如果教师在上课时过多地重视手段而忽视基础,可能一开始学生会因为新鲜而产生一定的兴趣 (其实这里所谓的兴趣并不是对英语的兴趣,而是对一些新鲜事物的兴趣),但这种兴趣不可能持久。只有当学生能基本听得懂、说得出、写得对的时候才会真正喜欢英语,对英语的兴趣也就油然而生。而要达到“基本要求”,必须从一开始就艰苦地、踏踏实实地打基础。

二、通过教学改革解决来自学生的问题

1.针对入学水平参差不齐的现象,实行英语分层教学。

目前我国高职院校学生的英语入学水平参差不齐,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热情等情趣意志方面也存在着比较大的差异。有的学生只为拿到文凭,毕业后好找工作,有的学生则希望毕业后继续深造;有的学生学习有畏难心理,有的学生能迎难而上;有的学生掌握了良好的英语学习方法,学习轻松,有的学生学习方法不当,事半而功倍。如果忽视学生的这种差异性,教学肯定达不到较好的效果,反而造成差的跟不上、优的“吃不饱”的局面。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当分层教学。教学活动层次化,由低到高发展,使各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相应的提高。分层要打破传统的教学班的划分方法,根据不同学生之间基础能力水平差异和认知水平的差异,划分若干层次的教学班级。同时,教师应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合理安排教学内容,由学生自己选择班级。这样既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和探究能力。

2.针对生源基础差的现象,做好中学英语和高职英语的衔接。

相关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各科的基础知识较差,这是有效实施高职教育的重大障碍。这一问题在英语教学上表现得更为突出。在高职英语教学中,教师与其无谓地责怪学生基础差,不如有意识地、系统地帮助他们补上基础知识这一课。只有这一课补好了,才能为高职英语教学计划的有效实施奠定良好的基础。为此,在学生入学的开始阶段,教师应拿出一定的时间来,对英语基础知识进行补课,做好中学英语和高职英语的衔接。补课内容重点解决最基本的语音、语法和常用词汇。要练习口语、听力,要说得出,听得懂,语音是关键。由于各地方言的影响和师资力量的薄弱,学生在语音知识方面的问题较为突出,因此,教师应把矫正语音、语调作为补课的首要任务。与此同时,给学生梳理、强化最基本的语法知识,了解英语句子的基本结构,培养用英语思维的习惯。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加强日常生活常用英语词汇的学习。

补课阶段的另一项重要任务是帮助学生初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师应要求学生养成制订学习计划并认真执行的习惯,通过学习计划来调节学习进度。按照预先设定的安排来开展学习活动,能够防止学生出现想学习时不知从何学起的困惑,也能够防止长时间的休闲后不能约束自己迅速进入学习状态。制订学习计划也要讲究科学性,一是长期计划与短期计划相结合,长期计划一般是目标,短期计划一般是具体安排;二是个人学习计划要与全班的教学进度相结合;三是个人学习计划与个人的学习能力和学习基础相结合。学习英语不仅要掌握语言知识、技能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更要分析、了解自己掌握语言知识、技能和运用知识的能力的学习过程,从而掌握感知、理解、巩固、运用语言知识的过程和自我检查、自我纠正的学习规律。学生有了计划就要认真学习加以履行,学生之间要互相帮助、互相监督,教师应经常检查学生的计划完成情况。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还要检查学生的预习和复习情况,要求学生先预习后听讲,要学会听讲,会记笔记。在高职的起始阶段,教师在教学中应适当指导学生如何抓重点、记笔记;在课后要先复习后做作业;遇问题要学会先独立思考后请教别人。有了正确的学习方法,教师就应要求学生持之以恒,培养学生遇到困难不灰心、不丧气、不怯懦、不怕苦的精神。

3.针对学生英语学习兴趣不高的情况,积极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要培养学生的内在兴趣,确定良好的学习动机,首先要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给学生提供“社会心理支持”。即在学生的学习无所适从或受挫而丧失信心的时候,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使他们有学习的安全感,同时不失时机地鼓励、表扬学生,从而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的自信心,使学生愉快而又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其次,教师应特别注意培养学生对英语及其文化的内在兴趣,以激发学生持久、深刻的学习动机。而成绩动机不宜过分强化,因为成绩动机是一把双刃剑,它在给予学生短期学习目标、促进其学习的同时,并不能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甚至可能会抑制有长远意义的内在兴趣动机。

参考文献:

[1]张素芳.具有高职特色的英语教学模式探讨[J].高职专论,2003,6.

[2]陈美.高职高专英语教学现状及改革的研究[J].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6.

[3]夏纪梅.影响大学英语教学质量的相关因素[J].外语界,2000,4.

[4]周燕.英语教师培养亟待加强[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2,6.

篇12

每年6月,我总习惯去做一件事,那就是让即将毕业的信息学社团成员写一张特殊的留校同学录,同时写下自己的学习体会。孩子们做这件事情都很认真,他们都想把自己最真实的感受与最美好的祝福留在母校。翻着那本特殊的本子,便会想念那些和他们一起学习故事。现与同行分享:

一、故事引路,激发思维

小学生喜欢听故事,这是由学生形象思维为主的思维特点决定的,而信息学的很多内容完全是抽象思维,这给学生带来了很多理解上的障碍。怎么办?我抓住很多信息学名人的故事作为切入,就能通过形象化的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减少学生在学习中的难度与畏难情绪。

为了帮助新入队的孩子们喜欢信息学学习,我会在课堂上给孩子们讲帕斯卡、莱布尼茨、比尔盖茨等信息界名人小时候的故事;微软、苹果等世界知名公司的发展;逐步引导学生了解计算机程序在计算机发展史上的重要作用。为了形象地将Pascal语言介绍给他们,我从孩子们的兴趣入手,编写了喜羊羊战胜灰太狼的程序,在电脑上展示给他们看,孩子们通过上机调试,发现这个程序能根据输入的不同,让喜羊羊和灰太狼来一次PK,使他们知道计算机程序并不是一行行的英文代码,而是可以实现人机交互的中介媒体,很有趣味。在学完了输出语句的场宽运用一课后,我提议大家可以使用FPC软件打印许多有趣的图案。孩子们回家后兴趣盎然,开动了思维,在计算机中做了许多尝试,在提交的程序中我不仅见到了常规的“金字塔”、“直角三角形”等图案,还见到了用简单程序画出的“小尺子”、“简单汉字”,更有一个孩子用88*108个空格和“@”符号写了一个繁体的“”字,真是了不起。

二、激发兴趣,维持思维

信息学学习不可能一步登天,他必须建立在一个符合逻辑的心理机制中,循序渐进地学习,学生才不感到难度太大,才能更快地消化艰深的信息知识,学会程序编制。

学生经过一段时期信息学学习,便能使用简单的顺序结构来编写程序了。我会结合小学数学的知识,让孩子们在调试软件中编写诸如“几何图形面积计算”、“百以内的两位数加法”、“两数大小的比较”等简单的程序。但是,随着循环结构程序语言的出现,一部分的学生就碰到了学习语言中的第一次困难时期。这时,由于学生思维发展的限制,孩子们很难理解“循环”是怎么回事,也不容易对循环进行思维模拟,从而产生学习上的烦躁情绪与厌学现象。往往这时,我就会特别关注孩子们的学习自信力,放慢教学节奏,利用旧知识循序渐进地讲解循环的概念、模拟循环的过程,不耐其烦地演算讲解、由浅入深地帮助他们学习。印象特别深刻的是一个关于“自动出题的百以内两位数加法”的程序题。在课堂上,我先出示了“百以内的两位数加法”这道旧题,孩子们马上举手进行了解答,随后,我更改了题意,将原先只能出1题的要求变成能出10题。由于有了旧知识的铺垫,孩子们很快想到了使用计数循环进行解决,难题迎刃而解。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得到了维持。

三、激励疏导,养成品质

坚持不懈是学习的一种优秀品质,信息学学习中,坚持学习尤为可贵。一部分的孩子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由于种种原因,会产生放弃学习的念头。在我的小社团里,也经常会发生。

每当孩子主动找你,跟你说学习上的困难,想放弃继续学习的念头时。我总是耐心地与之谈心,探究他们内心深处产生厌学的真正原因。我会说名言、道古训,讲坚持不懈的道理,,鼓励他们重拾信心,坚持下去;我也会取出同学录,给他看其他学习信息学孩子的心路历程,激励孩子鼓起勇气,挑战困难,胜利就在眼前;我也会带他们走到电脑前,拿起书中那些难题,由浅入深一题题地为他们讲解破解难题的方法,帮着孩子一步步跨过难题,迈出困境。在一次次的交谈与交流中,帮助困难学生疏导,激励他们不向困难言败,通过自己的坚持,最终取得学习上的成功。

四、有效集训,激活思维

上边几点,基本上是基于把信息学习的难度降低的考虑,但笔者认为,没有难度的学习始终建立在一个较低级别水平的学习状态中。必要的挑战高难度训练能让学生尽快提升信息学智慧,成为学习上的尖子。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