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2-27 11:11:42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草原教案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教学背景分析
教材分析:《草原》这篇散文记叙了老舍第一次访问内蒙古大草原时的所见、所闻、所感,字里行间浸润着浓郁的草原风情:一碧千里的草原风光,骑马迎客、把酒联欢、依依话别的动人情景,赞美了草原的美丽风光,表现了蒙古族同胞的纯朴、热情好客,以及蒙汉两族人民团结互助的深情厚谊.
学情分析:小学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和体会作者思想感情的能力,所以引导学生把握本课的主旨应该是比较容易的。但对于生长在北方小城镇的孩子来说,草原即是遥远的,又是陌生的,因此如何应用信息化教学资源,使学生感受到草原风光美、人情美,是上好本课的关键。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的生字,会读写“地毯、渲染、勾勒、低吟、襟飘带舞、马蹄、礼貌、拘束、羞涩、摔跤、偏西、天涯”等词语。
2、有感情朗读课文,感受蒙古草原的美好风光和风土人情,体会蒙汉的民族情深,激起学生了解西部,热爱西部之情。
3、感受文章的语言特点,体会作者表达的方法,理解“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的含义。
4、背诵1、2自然段。
重点难点:感受蒙古的美好风光和风土人情,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
感受作者对草原的热爱和依恋之情。
教学准备:
1、课前要求同学们收集的有关草原的资料,以及作家老舍的有关情况。
2、有关美丽的草原的风光片和能抒发美丽辽阔草原歌曲。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二次备课
一、谈话引入,创设情境
1、播放歌唱草原的歌曲,(如《美丽的草原我的家》、《蒙古人》等能体现草原辽阔风光或民族特色的歌曲。)
2、同学们,听了这首歌你的心情怎样,是不是有一种置身于草原的感觉呢?课前你们收集了有关草原的资料,能谈一谈草原在你们心目中的印象吗?
(学生尽情说一说,可以描绘草原的一碧千里,也可以描绘草原绿毯如毡,还可以说一说这里牛羊成群盛景、民族风俗等等。)
[运用情景把学生带到美丽的大草原中,使他们对草原有个初步的认识,知道草原是辽阔美丽的,而且具有民族特色,这种初步的认知可以使很多的同学产生对草原的向往,也有利于进入文章的情景之中。]
3、作家老舍是一位人民艺术家,也是一位文学产量较高的作家,深受人们的爱戴,那么当我们的作家老舍第一次来到内蒙古大草原时,他看到的是一番怎样的情景呢?现在我们就随着老舍先生一起到美丽的草原看一看。(板书课题:草原。)
4、即将来到草原的你,见了这个题目,最想了解草原的什么?
预测:
(1)草原的景色如何?
(2)草原的人们怎么样?
(3)作者第一次来到草原有何感受?
………
二初读课文,自学本课生字。
1同学们想知道的问题很多,现在就让我们带着对草原的好奇,一起来到草原。边读边想,课文描写了草原的什么?
(学生自学课文内容,教师与个别学生交流)
2引导学生概括课文内容。
3学生自学课文生字,新词。
(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学习,也可以和同座交流)
4检查学生的自学结果:
(1)读生字和词语。
A认读几个容易读错的字和纠正几个易写错字:
蒙的读音是“měng”,“好客”中的“好”读作.“hào”,“同行”中的“行”读作“xíng”,“似乎”中的“似”读作“s씓毯”的最后一笔为点,“吟”“貌”不要多一点“襟”“涩”不要少一点。
B理解以下几个词语:
境界:事物所达到的程度和表现的情况。文中指草原天空明朗,空气清新,一碧千里,翠滴的那种如诗如画的情境。
洒脱:本指言谈举止等自然,不拘束。文中指草原辽阔平坦,在开车是可以随心所欲,而不必担心有什么危害。
迂回:回旋,盘绕。文中指河向带子,弯弯曲曲的样子。
拘束;过分约束自己,态度显得不自然。
二再读课文,理清行文线索。
1认真读读课文,看看作者是怎样写草原这篇文章的。读书时,一定要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通顺。
2和同学们交流一下,作者是怎样安排这篇文章的行文线索的。
3汇报交流结果,教师及时引导,概括内容如下:
这篇文章作者按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来写的。首先描述了一望无际的草原美景,使作者感到一种境界的美。(板书:风景之美)接着又展示了一幅人们欢迎远方客人的隆重场面,最后把酒话别,直至用“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收束全文。
[形成文章的结构和线索,使同学们初步感知文章的写作脉络,以便于使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做到有物可寻,有章可遵。]
三、精读细品,品味草原之美
1、作者老舍初到草原的感受是独特的,你来读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看看课文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描写了草原之美的?划出你认为描写优美的词句,印象深的地方多读几遍。
2、学生自由读课文,自学并批注。
3、汇报交流。
根据学生的汇报,教师归纳出草原的“可爱之美,自然之美,意境之美”。重点导读并理解以下语句:
(1)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然。
A能不能说一说“一碧千里”在你脑海中是一幅怎样的画面?
B“茫茫”是什么意思?同是写草原,为什么有的说“天苍苍,野茫茫”老舍先生却说“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呢?
(2)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向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流,轻轻流入云际。
A翠色“欲”流,为什么后面又说“轻轻流入云际”,这不是很矛盾吗?
B“翠”是什么颜色?那为什么不说绿色要说“翠色”呢?区别在哪里?学过国画的同学能给我们解释一下什么是“用绿色渲染”吗?
G轻声读读这句话,看看这“翠流,轻轻流入云际”在你眼前是一幅怎样的画面?
(3)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来吟一首奇丽的小诗。
A是什么使人惊叹?是什么使人舒服?还能用别的词语来形容这样的境界吗?
B“奇丽”是什么意思?如果要你来吟诵一首奇丽的小诗,你会吟诵什么呢?
(4)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A闭上眼睛想象一下这样的情景。
B你认为有那些草原的乐趣?
四、课件演示,再现草原之美
1、通过刚才的交流,同学们感受到的草原之美,那么真实的草原又是什么样子的呢?你们想看一看吗?(播放草原的有关录像资料)
2、谈一谈,看完录像的感受。
3指名再来读读课文,要求学生边读边结合文中的语句,想象画面的内容。
4试着把这一自然段背诵下来。
【借助感性的画面内容直观场境把学生带入情景之中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五、升华情感,滞留问题。
1同学们都谈出了真实的感受,老师也看出,你们对草原充满无比热爱之情,那么这篇课文,作者是怎样用生动的笔触表达情感的呢?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
2找一些描写草原美景的文章,课后和同学们读一读。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进入美丽的草原。
1、复习有关词语:教师出示:地毯渲染勾勒低吟襟飘带舞、马蹄、礼貌、拘束、摔跤、偏西、天涯。
学生正确朗读。
2、指名背诵第一自然段。
3、初入草原,我们有一种强烈的心理感受,那就是草原的风景之美,请同学们回忆一下,作者是抓住哪些方面来写了草原的美景的?
【通过回顾,重温辽阔草原美丽风景,激发学习兴趣】
二、由景及人,感受草原的另一番景象。
我们已经感受了草原的美景,其实最让人感动的不仅是草原的景美,这里的人们还非常的热情,现在就让我们再一次来到草原,感受那里的另一番景象。
自学课文的第二三自然段,然后互相交流一下自己读后的感受。
汇报:这两自然段,主要写了草原人民热情迎接:
﹙学生汇报,教师点拨﹚
1一百五十里全是草原,再走一百五十里,也还是草原,。草原上行车很洒脱,只要方向不错,怎么走都可以。
(抓住这句话感受草原的宽广和草原行车的洒脱。)
2像一阵风吹来似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服,群马疾驰,襟飘带舞,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来。
(身着盛装是蒙古人民的一种热情的待客方式,他们策马疾驰而来,充分看出他们的热情。)
3寂静的草原热闹起来,欢呼声、车声、马蹄声,响成一片。也不知是谁的手,总是热乎的握着,握住不散。握手在握手,笑了再笑等等。
(声音的嘈杂,草原的热闹,手与手的握住不放,都可以看出草原人民的热情。)
板书襟飘带舞策马疾驰握手不放笑了再笑
【合作交流,给予学生学习空间,培养自学交流能力】
4同学们这种热情,真是让人感动不已,你体会到了吗?那么你能够带着蒙古人民的热情来读一读吗?
5指导背诵课文的第二自然段。
【以景激情用情品读情景一致】
三、情感升华体会蒙汉情深
1、多么美丽的草原之景!多热情的草原人民呀!下面我们继续学习课文,感受他们把酒话别的激动场面。
2、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学习,相互交流。
3、全班汇报,教师相机点拨。
点拨:
(1)主客见面时热烈欢腾的场面。引导想象:如果你是其中一员,你会说什么,做什么?
(2)主人用富有草原特色的食物招待宾客。客人会怎样感谢?
(3)干部和老翁这些有身份的人给客人敬酒。说说你的祝酒辞。
(4)鄂温克姑娘给客人唱歌,小伙子表演_摔跤等。用自己的话去赞美他们。
(5)投影出示: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你怎样理解这句话?你从这句话中又读出了什么?
4、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自己喜欢的场面。要求读出自己的体验和个性的理解。师生评议朗读。
四品味全篇总结写法
1直抒胸臆:
2精描细写:
3写实质朴不加雕琢:
五回顾情境置留作业
如果你就是随从老舍先生一同进入蒙古草原的其中一位,那么,步入此情此景的你,当时会有怎样的心情呢?拿出你心中的彩笔,尽情释放,写出你的感受,好吗?请课后认真完成。
草原上教学教案设计材料二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一、二自然段。感受内蒙古大草原美好的风光及风土人情,感受各民族之间的深情厚谊。
2.认识9个生字,会写6个生字。正确读写“一碧千里、渲染、明朗、柔美、拘束、羞涩、天涯”等词语。
3.揣摩优美的语句,体会课文表达上的一些特点,学习作者抒感的方法。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随着作家的叙述,在头脑中浮现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从而感受草原风光与人情的美好。
教学难点:
1.品味优美的语言,体会表达方法。
2.通过学习此文,引起认识西部,了解西部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揭示课题
同学们,我们曾随着课文,一块儿登上安徽黄山,欣赏黄山奇石;走进北国,感受小兴安岭四季的美丽;来到四川松潘,看到了神奇的五彩池;飞向宝岛台湾,见到了日月潭……大自然真是一位了不起的大画家,它为我们描绘出一幅幅美丽壮观神奇无比的画卷。今天,我们将和老舍先生一起去欣赏大草原的美丽风光,感受那里独特的民族风情。(板书:草原)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标画自然段。
2.理清课文叙述顺序:
再读课文思考:草原给你留下什么印象?你能否用一个字,概括出草原给你、给作者留下的印象?──“美”。
草原的“美”体现在哪些方面?
根据学生回答,归纳并板书:
风光美
美│
人情美
二、美读课文,品味佳句
1.自由朗读课文,找一找草原的美丽表现在哪些地方?画出有关的句子。
2.课堂交流,随机指导。
(1)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到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流,轻轻流入云际。
①理解草原的“绿”。
说说“一碧千里”“翠流”的意思。
闭上眼睛想象“一碧千里”的草原,想象“到处翠流,轻轻流入云际”,说说你好象看到了什么。
出示草原风光图片,看看一碧千里、翠流的草原。
有感情地朗读这句话。
②想象草原上羊群奔跑的样子,理解“走到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
③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
(2)“这种境界,即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①“这种境界”是指什么?
②在这种境界里,作者为什么要惊叹,为什么又想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
草原的美丽深深地打动了作者的'心
作者沉醉在草原的美景里了。
作者也许是第一次看到草原,感到很新奇。
……
③如果你当时也在这美丽的草原上,你会低吟一首怎样的小诗?试着写一首小诗。
4.此时此刻,老舍先生有什么样的感受。
5.引导在多媒体欣赏中有感情背诵课文第一自然段。
三、精读领悟,感受情深
1.草原的美景,令人陶醉;而草原的民族风情,更是令人难忘。让我们跟老舍一道,走近蒙古包,去会会蒙古同胞。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第二、三、四自然段。
思考:如果要用一个词概括草原人民对待客人的特点,你想用什么?(热情好客)
3.草原人民的热情好客从哪些方面可以看出?
迎客待客联欢话别
4.草原人民的热情好客从哪些语句可以看出,用~~~勾画出来。
(1)忽然,像被一阵风吹来似的,远处的小丘上出现了一群马……车跟着马飞过小丘,看见了几座蒙古包。
①这段话描写了一个什么场景?(迎接客人)
②哪些词句特别能表现草原人民的热情?
“像被一阵风吹来似的”──来的真快,表现了草原人民迎接远方的客人急切心情。
“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来”──为什么用“彩虹”来比喻?(一是因为穿着各色的衣服,而是比喻一种热情。)
“立刻拨转马头,欢呼着,飞驰着……”──想象当时车与马相遇的情景,说说如果你在场,你会有什么感受?(热闹、热烈、热情)
语文草原教师备课案例一
教学背景分析
教材分析:《草原》这篇散文记叙了老舍第一次访问内蒙古大草原时的所见、所闻、所感,字里行间浸润着浓郁的草原风情:一碧千里的草原风光,骑马迎客、把酒联欢、依依话别的动人情景,赞美了草原的美丽风光,表现了蒙古族同胞的纯朴、热情好客,以及蒙汉两族人民团结互助的深情厚谊.
学情分析:小学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和体会作者思想感情的能力,所以引导学生把握本课的主旨应该是比较容易的。但对于生长在北方小城镇的孩子来说,草原即是遥远的,又是陌生的,因此如何应用信息化教学资源,使学生感受到草原风光美、人情美,是上好本课的关键。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的生字,会读写“地毯、渲染、勾勒、低吟、襟飘带舞、马蹄、礼貌、拘束、羞涩、摔跤、偏西、天涯”等词语。
2、有感情朗读课文,感受蒙古草原的美好风光和风土人情,体会蒙汉的民族情深,激起学生了解西部,热爱西部之情。
3、感受文章的语言特点,体会作者表达的方法,理解“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的含义。
4、背诵1、2自然段。
重点难点:感受蒙古的美好风光和风土人情,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
感受作者对草原的热爱和依恋之情。
教学准备:
1、课前要求同学们收集的有关草原的资料,以及作家老舍的有关情况。
2、有关美丽的草原的风光片和能抒发美丽辽阔草原歌曲。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二次备课
一、谈话引入,创设情境
1、播放歌唱草原的歌曲,(如《美丽的草原我的家》、《蒙古人》等能体现草原辽阔风光或民族特色的歌曲。)
2、同学们,听了这首歌你的心情怎样,是不是有一种置身于草原的感觉呢?课前你们收集了有关草原的资料,能谈一谈草原在你们心目中的印象吗?
(学生尽情说一说,可以描绘草原的一碧千里,也可以描绘草原绿毯如毡,还可以说一说这里牛羊成群盛景、民族风俗等等。)
[运用情景把学生带到美丽的大草原中,使他们对草原有个初步的认识,知道草原是辽阔美丽的,而且具有民族特色,这种初步的认知可以使很多的同学产生对草原的向往,也有利于进入文章的情景之中。]
3、作家老舍是一位人民艺术家,也是一位文学产量较高的作家,深受人们的爱戴,那么当我们的作家老舍第一次来到内蒙古大草原时,他看到的是一番怎样的情景呢?现在我们就随着老舍先生一起到美丽的草原看一看。(板书课题:草原。)
4、即将来到草原的你,见了这个题目,最想了解草原的什么?
预测:
(1)草原的景色如何?
(2)草原的人们怎么样?
(3)作者第一次来到草原有何感受?
………
二初读课文,自学本课生字。
1同学们想知道的问题很多,现在就让我们带着对草原的好奇,一起来到草原。边读边想,课文描写了草原的什么?
(学生自学课文内容,教师与个别学生交流)
2引导学生概括课文内容。
3学生自学课文生字,新词。
(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学习,也可以和同座交流)
4检查学生的自学结果:
(1)读生字和词语。
A认读几个容易读错的字和纠正几个易写错字:
蒙的读音是“měng”,“好客”中的“好”读作.“hào”,“同行”中的“行”读作“xíng”,“似乎”中的“似”读作“s씓毯”的最后一笔为点,“吟”“貌”不要多一点“襟”“涩”不要少一点。
B理解以下几个词语:
境界:事物所达到的程度和表现的情况。文中指草原天空明朗,空气清新,一碧千里,翠滴的那种如诗如画的情境。
洒脱:本指言谈举止等自然,不拘束。文中指草原辽阔平坦,在开车是可以随心所欲,而不必担心有什么危害。
迂回:回旋,盘绕。文中指河向带子,弯弯曲曲的样子。
拘束;过分约束自己,态度显得不自然。
二再读课文,理清行文线索。
1认真读读课文,看看作者是怎样写草原这篇文章的。读书时,一定要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通顺。
2和同学们交流一下,作者是怎样安排这篇文章的行文线索的。
3汇报交流结果,教师及时引导,概括内容如下:
这篇文章作者按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来写的。首先描述了一望无际的草原美景,使作者感到一种境界的美。(板书:风景之美)接着又展示了一幅人们欢迎远方客人的隆重场面,最后把酒话别,直至用“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收束全文。
[形成文章的结构和线索,使同学们初步感知文章的写作脉络,以便于使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做到有物可寻,有章可遵。]
三、精读细品,品味草原之美
1、作者老舍初到草原的感受是独特的,你来读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看看课文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描写了草原之美的?划出你认为描写优美的词句,印象深的地方多读几遍。
2、学生自由读课文,自学并批注。
3、汇报交流。
根据学生的汇报,教师归纳出草原的“可爱之美,自然之美,意境之美”。重点导读并理解以下语句:
(1)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然。
A能不能说一说“一碧千里”在你脑海中是一幅怎样的画面?
B“茫茫”是什么意思?同是写草原,为什么有的说“天苍苍,野茫茫”老舍先生却说“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呢?
(2)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向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流,轻轻流入云际。
A翠色“欲”流,为什么后面又说“轻轻流入云际”,这不是很矛盾吗?
B“翠”是什么颜色?那为什么不说绿色要说“翠色”呢?区别在哪里?学过国画的同学能给我们解释一下什么是“用绿色渲染”吗?
G轻声读读这句话,看看这“翠流,轻轻流入云际”在你眼前是一幅怎样的画面?
(3)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来吟一首奇丽的小诗。
A是什么使人惊叹?是什么使人舒服?还能用别的词语来形容这样的境界吗?
B“奇丽”是什么意思?如果要你来吟诵一首奇丽的小诗,你会吟诵什么呢?
(4)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A闭上眼睛想象一下这样的情景。
B你认为有那些草原的乐趣?
四、课件演示,再现草原之美
1、通过刚才的交流,同学们感受到的草原之美,那么真实的草原又是什么样子的呢?你们想看一看吗?(播放草原的有关录像资料)
2、谈一谈,看完录像的感受。
3指名再来读读课文,要求学生边读边结合文中的语句,想象画面的内容。
4试着把这一自然段背诵下来。
【借助感性的画面内容直观场境把学生带入情景之中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五、升华情感,滞留问题。
1同学们都谈出了真实的感受,老师也看出,你们对草原充满无比热爱之情,那么这篇课文,作者是怎样用生动的笔触表达情感的呢?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
2找一些描写草原美景的文章,课后和同学们读一读。
语文草原教师备课案例二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进入美丽的草原。
1、复习有关词语:教师出示:地毯渲染勾勒低吟襟飘带舞、马蹄、礼貌、拘束、摔跤、偏西、天涯。
学生正确朗读。
2、指名背诵第一自然段。
3、初入草原,我们有一种强烈的心理感受,那就是草原的风景之美,请同学们回忆一下,作者是抓住哪些方面来写了草原的美景的?
【通过回顾,重温辽阔草原美丽风景,激发学习兴趣】
二、由景及人,感受草原的另一番景象。
我们已经感受了草原的美景,其实最让人感动的不仅是草原的景美,这里的人们还非常的热情,现在就让我们再一次来到草原,感受那里的另一番景象。
自学课文的第二三自然段,然后互相交流一下自己读后的感受。
汇报:这两自然段,主要写了草原人民热情迎接:
﹙学生汇报,教师点拨﹚
1一百五十里全是草原,再走一百五十里,也还是草原,。草原上行车很洒脱,只要方向不错,怎么走都可以。
(抓住这句话感受草原的宽广和草原行车的洒脱。)
2像一阵风吹来似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服,群马疾驰,襟飘带舞,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来。
(身着盛装是蒙古人民的一种热情的待客方式,他们策马疾驰而来,充分看出他们的热情。)
3寂静的草原热闹起来,欢呼声、车声、马蹄声,响成一片。也不知是谁的手,总是热乎的握着,握住不散。握手在握手,笑了再笑等等。
(声音的嘈杂,草原的热闹,手与手的握住不放,都可以看出草原人民的热情。)
板书襟飘带舞策马疾驰握手不放笑了再笑
【合作交流,给予学生学习空间,培养自学交流能力】
4同学们这种热情,真是让人感动不已,你体会到了吗?那么你能够带着蒙古人民的热情来读一读吗?
5指导背诵课文的第二自然段。
【以景激情用情品读情景一致】
三、情感升华体会蒙汉情深
1、多么美丽的草原之景!多热情的草原人民呀!下面我们继续学习课文,感受他们把酒话别的激动场面。
2、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学习,相互交流。
3、全班汇报,教师相机点拨。
点拨:
(1)主客见面时热烈欢腾的场面。引导想象:如果你是其中一员,你会说什么,做什么?
(2)主人用富有草原特色的食物招待宾客。客人会怎样感谢?
(3)干部和老翁这些有身份的人给客人敬酒。说说你的祝酒辞。
(4)鄂温克姑娘给客人唱歌,小伙子表演摔跤等。用自己的话去赞美他们。
(5)投影出示: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你怎样理解这句话?你从这句话中又读出了什么?
4、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自己喜欢的场面。要求读出自己的体验和个性的理解。师生评议朗读。
四品味全篇总结写法
1直抒胸臆:
2精描细写:
3写实质朴不加雕琢:
五回顾情境置留作业
如果你就是随从老舍先生一同进入蒙古草原的其中一位,那么,步入此情此景的你,当时会有怎样的心情呢?拿出你心中的彩笔,尽情释放,写出你的感受,好吗?请课后认真完成。
语文草原教师备课案例三
教学目标 :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划出含义深刻的句子。
3、读懂课文,在草原自然美和人情美的熏陶下感染下,受到热爱祖国和民族团结的教育,培养学生爱美的情趣。
4、品味、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语言。
教学重点: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划出含义深刻的句子。学会本科10个生字,认识4个生字。
教学难点:
品味、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语言。
教具准备 :
教师准备
课件、课文朗诵磁带。
学生准备
收集有关草原风光和民俗风情的图片、文字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上节课,草原的美丽让我们流连忘返;这节课,我们将近一步了解生活在草原上得人们。
二、自主读书
1、今天的草原,以美丽的自然风光与独特得民族风情吸引这越来越多的游客。如果你是一名导游,该怎样向游客们作介绍呢?
2、请同学们认真读第2-5自然段,可以列列提纲,或摘记一些词语。
三、小组交流
小组内一人扮演导游,其他人扮演游客,到陈巴尔虎旗去游览。导游要主动热情的向游客作介绍,回答游客感兴趣的问题。
四、集体交流
1、那位同学愿当小导游,带领大家到陈巴尔虎旗去游览?老师希望你在介绍时尽量用上课文中的词语。还可以结合你在课外收集到的资料。当游客的同学,遇到自己感兴趣的地方一定要请教导游啊。
2、在导游的带领下去感受草原独特到的民族风情和草原人民热情和好客。
五、体会情感
1、在这位小导游的带领下,我们结识了新朋友,蒙古族老乡给人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学生自由畅谈:热情好客、淳朴、亲切大方等。)
2、蒙汉两族人民尽管语言不同,但心心相通,大家用握手、微笑表达着亲热;用音乐、舞蹈传递着真情。请同学们找出最能体现蒙汉两族人民情深意重的段落读给大家听。
3、知道学生有感情的朗读第2——5自然段。
4、教师小结:老舍先生和我们一样,留恋草原上的景,草原上的情,草原上得人,所以他动情的写下了“是呀!盟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板书),结合你对全文的理解,试说一下这两句话得意思。(蒙古族人民和汉族人民情意深厚,怎么能够舍得马上分别呢?虽然已夕阳西下,仍在草地上依依道别。)
5、全班有感情的其读课文。指导学生抄写自己喜欢的句子。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15-0176-02
《草地资源信息技术》是集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及全球定位系统于一体的信息技术集成教学,主要针对草地资源信息在管理中的应用。该课程教学时数短,理论性较强,实践环节较少,很难适应当前各用人单位对人才的需求。鉴于此现象,研究从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方式,根据实际用人单位对人才的需求出发,结合科研项目,设置草地资源信息技术应用案例库,以期通过案例库的建设能够应用在如《草地资源信息技术》及各专业的与之相关的教学上,达到学以致用,能将所学知识成功应用在实践中,提高学生的自主动手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典型案例,改善教学效果,达到培养创新性人才的目标。
一、调查对象及授课方法
1.调查对象。采用草业科学2014级民族班级及汉族班级为调查对象,通过阶段性测试及问卷调查方法,进行统计分析。调查学生人数78人,其中2014级汉族班学生31人,民族班学生47人。
2.授课方法。(1)自主教学内容。案例教学方法在《草地资源信息技术》本科课程教学中主要采用学生自主授课与教学效果评价两大模块。自主授课环节主要涉及草地资源信息技术概述、草地资源信息管理系统的概述两大部分。案例分析主要应用在这两大部分教学内容中,主要涉及3S技术在草地资源调查与评价中的应用等内容。(2)教学方法。以教师授课理论为主线,辅助学生自主授课,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案例相结合,围绕课程的重点及难点,增加知识点,强化概念及应用型知识,将科研生产中实际案例引入教学中,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采用案例中设置问题,学生讨论问题相结合,明确知识点,强化重点及难点。
3.案例模块。(1)3S技术在草地资源调查与评价中的应用案例。从不同的数据源、不同的地理信息系统处理软件确定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辖区内不少于10个县市的草地资源调查与评价结果,并以此为案例,介绍草地资源调查的程序、方法。采用小组制作PPT的方式,授课教师课前1―2周发放案例。(2)3S技术在草地资源制图中的应用案例。从不同制图方法中确定5种类型的专题图,如草地资源类型图编制等,并以此为案例,采用指导书或录屏方式介绍草地资源专题图的编制方法及流程。采用录屏方式,小组实际上机操作实地演示制图步骤,任课教师在前1―2周提供底图,如地形图或遥感图及GPS点位。(3)3S技术在草地资源动态监测中的应用案例。利用3S技术进行草地资源的动态监测,确定5种草地动态监测方法,如草地产量的动态监测等,并以此为案例,采用录屏或指导书的方式介绍草地资源动态监测的方法及流程。采用情景式教学,于课前1―2周将案例提供给班级小组,小组讨论,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此过程采用PPT汇报模式。(4)3S技术在草地资源遥感估产中的应用案例。确定新疆、内蒙古、兰州等地利用3S技术进行草地资源遥感估产的案例5个,如草地净生产能力的测定等,并以此为案例,介绍草地资源遥感估产的方法及流程。通过小组搜集资料,搜集案例,分组进行案例分析及讨论。(5)草地资源信息管理系统开发与设计案例。通过搜集国内外著名的草地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如牧草种质资源品种查阅等,通过视频演示、录屏等方式介绍草地资源信息管理系统建立方法及流程。
4.教学效果评价。通过阶段性测试及问卷调查方式进行教学效果检验,建立案例教学法教学质量评估表,主要包括3个维度,22个条目,即教学内容7个方面,教学方法8个方面,教学效果9个方面。评估表采用5级标准(好、较好、一般、较差、差),根据评估表,学生进行案例教学方法效果评估,并提出意见及建议。
二、结果与分析
1.教学内容效果评估。教学内容调查结果表明,81.1%的学生认为教学内容与课堂讲授内容结合紧密。其中82.3%的学生认为教学内容设计合理,清晰易懂;78.4%的学生认为教学内容重点与难点突出,易掌握;80.3%的学生认为教学内容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70%的学生认为课堂教学时间安排合理,较易把握;85.7%的学生认为案例与教学内容结合紧密,易理解;82.7%的学生认为实践课操作技术性强,案例教学可促进学生掌握;还有79.6%的学生认为自主授课教学内容适于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具有现实意义和价值。
2.教学方法效果评估。教学方法调查结果表明,81.2%的学生认为案例教学方法可促进教学。其中80.5%的学生认为自主授课采用PPT模式可增加学生的学习主动性;77%的学生认为案例教学法可以提高学生对重点及难点知识的掌握与理解;83.2%的学生认为小组讨论可以强化核心知识点;80.5%的学生认为案例教学中设置问题合理,较符合生产实际;81.7%的学生认为采用室内讨论及野外实践相结合的方式来强化知识点;84.6%的学生认为采用分组上机的形式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88.7%的学生认为通过录屏方式,指导学生对草地资源制图等方法的掌握;72.6%的学生认为采用阶段性测试,有利于学生对重点及难点知识点的掌握。
3.案例教学效果检测。教学方法效果检测结果表明:81.8%的学生认为案例教学方法合理有效;84.5%的学生认为案例教学可增加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以及多媒体课件制作的积极性;81.6%的学生认为案例教学法活跃了课堂气氛,增加了师生互动;80.5%的学生认为案例教学能促进知识转化,使知识由浅入深、由易到难;85.7%的学生认为案例教学法增加了小组之间的团队合作精神;83.5%的学生认为案例教学法培养了学生查阅文献的能力,扩大了学生的视野;79.8%的学生认为案例教学法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81.2%的学生认为案例教学法效果比教师全程授课方式好;80.1%的学生认为案例教学用于《草地资源信息技术》课堂授课效果;79.5%的学生认为案例教学可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及创新能力。
三、结论与思考
1.从课堂效果上来看,调查结果表明《草地资源信息技术》采用案例教学法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激发学生思考和探讨的兴趣,强化知识点,拓展教学空间,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及动手能力,同时又能增加团队之间的合作能力。案例法采用录屏、PPT授课及小组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创造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起到了有效活跃课堂气氛的效果。
2.从教学方法上来看,采用案例分析与小组讨论方式,可以锻炼学生发散性思维,也培养了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同时采用小组讨论方式可以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增加学生的协作能力。
3.从教学主体上来看,学生是案例教学方法应用的主体,教授扮演的是配角,在教学过程中起引导作用。在案例教学中,学生通过主持课堂、组织课堂,充分调动其积极性,发挥其主体作用,提高了其参与教学的积极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1]。同时案例教学法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的启发式教学,要求教师和学生均有较丰富的知识和较高的思维分析能力,因此只有师生相互努力才能达到较好的课堂效果。
会议讨论通过《关于深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意见》,确定了以下政策措施:(一)推动优质教育资源共享。鼓励建立学校联盟,提倡对口帮扶,整体提升学校办学水平。大力推进教育信息化,提高社会教育资源利用水平。(二)均衡配置办学资源。增加财政对农村地区、贫困地区以及薄弱环节的投入。各省级政府要为农村中小学配齐图书、教学实验仪器设备、音体美等器材,改善学生宿舍、食堂等生活设施。(三)均衡配置教师资源。鼓励优秀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学校或薄弱学校任教。对长期在农村基层和艰苦边远地区工作的教师,在工资、职称等方面实行倾斜政策。逐步实行城乡统一的中小学编制标准。(四)保障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农村留守儿童、残疾儿童、孤儿、流浪儿童等平等接受义务教育。(五)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建立以素质教育为导向的质量评价体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生动活泼主动发展,切实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鼓励学校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实验,努力办出特色、办出水平。(六)加强和改进学校管理。完善学生学籍管理办法,建立以居住地学龄人口为基准的义务教育管理和公共服务机制。会议强调,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要遵循教育规律,符合客观实际,强化地方政府责任。要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在努力办好公办教育的同时,鼓励发展民办教育。
一草业科学专业课程设计方案
草业科学是研究从草地资源到草地农业生产的草地农业系统的科学。它由3类因子群、3个主要界面和4个生产层组成。其中生物因子群居于核心地位,非生物因子群是生态系统的自然立地条件,社会因子群是草地农业系统所处的社会立地条件。三个因子群是基础课的依据;界面是系统最活跃、最敏感、功能最密集的部分,是科学创新和新的分支学科的生长点;四个生产层是设立二级专业的依据[2,3]。
以四川农业大学2011年最新修订的草业科学专业(090900)目录为例,培养目标是具备草业科学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够在农业相关领域及行业从事草业生产与保护利用、推广与开发、经营与管理、教学与科研等工作的复合应用型人才;培养要求是主要学习草业科学、生态学、环境科学和资源保护及持续高效利用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基本具备草业资源规划、经营与管理、人工草地建植与管理、草产品加工、草坪与环境绿化、畜牧饲料生产等方面的实践应用及再学习的能力。根据草业科学一级学科二级方向的凝练,现有牧草学、草原学和草坪学三个课程模块。修读学分为170学分,其中必修课104分(表1),选修课44学分,实践环节22学分[4,5]。
他们研究型、实践型、探索型学习方法的培养;对教师来说,可以提高知识传播过程中的形象化和生动化,也有利于教师科学思维方法的发展和科学意识的培养。总之,案例式教学在草地资源学课程中的应用,期望能够在提高学生掌握、巩固和运用知识的综合能力的基础上,最终实现高素质创新人才的培养。
2“草地资源学”课程简介
“草地资源学”是草业科学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之一,四川农业大学选用“十一五”国家统编教材《草地资源学》(朱进忠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2010),共分十章,分别是第一章绪论,第二章草地资源构成要素,第三章草地与草地资源类型分类,第四章草地资源分布,第五章草地资源的功能与特征,第六章草地资源评价,第七章草地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第八章区域草地资源经营,第九章草地资源利用动态监测,第十章区域草地资源信息化管理。
该课程是在继承与系统总结的基础上,从资源持续利用与发展的角度出发,在理论与实践上突出草地资源的属性,资源的类型,资源的评价,资源开发利用及其保护调控等内容。学生学习时应明确“草地资源学”是从生态经济学原理、生产经营学的角度,认识草地资源和资源开发利用原理与方法的科学。比如:对如何认识草地资源的概念、属性和类型的形成与发展;如何开发利用资源,使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能够很好地有机结合;如何进行资源合理配置与布局,以便提高利用的整体综合效益;如何加强管理与保护,以防止资源的浪费与破坏,保持资源持续、高效利用与发展;从教学而言,有利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对组织实施与宏观调控草业生产的基本理论与技能的培养[7]。
3案例式教学方法在“草地资源学”课程中的应用
案例式教学法在“草地资源学”课程中的应用是在2009-2010学年开始尝试的,授课班级是本专业2008草学(二本招生)、2008草绿(草业工程与环境绿化方向,一本招生)2个小班,共70余人。为检验上课效果,同学们全部参与了学校教务处网上教师满意度打分评比,课程组设计了共50题的调查反馈问卷,具体实施过程见图1。
(1)引导学生参与教学案例设计及分配,提高草地资源学课程教学质量
案例式教学将会改变学生一味学习书本知识而忽视实际能力培养的现状,根据学科最新发展动态,积极倡导参与式、讨论式,使主动式学习方法融入到整个案例式教学当中,提高整体教学质量和学生综合素质。
教材前五章总论部分以课堂理论教学为主,在此理论及专业知识储备基础上,对草地资源评价、开发利用与保护、区域草地资源经营等章节采用案例式教学法。例如:针对最新的2009年全国草原监测报告和2009年四川省草原监测报告,安排学生搜集资料及典型案例并做成PPT在课堂展示、讲解,并对比讨论与传统教材的差异,区别分析原因,这样学生参与意识及主动性都很强,课堂效果良好。
(2)重视双向交流,教学相长,增强学生创新意识
传统的教学方法是老师讲、学生听。在案例式教学中,学生自己编写案例或拿到教师提供案例后,需要查阅各种学习资料进行主动学习。初步掌握相关理论知识后,要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同时要求教师也要做足准备进行引导和讨论,教学相长,加强学生的创新意识。
采用理论教学和案例教学相结合的方法,针对“草地资源评价”章节,要求学生根据理论知识恰当提出案例进行分析讨论,提出疑难问题及解决方法,并提供备择方案,讨论后组织实施,每人按要求写出规范文本,教师评分并计入课程成绩。
(3)完善案例分析与实施,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提高教师和学生对案例式教学重要性的认识、改革陈旧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提升授课教学队伍素质,加强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提高学习主动性,形成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维习惯、能力及综合素质。
根据“区域草地资源经营管理”一章内容,要求学生就自己家乡的草地资源、区划、保护、利用、经营管理等设计案例,课堂交流,使得学生足不出户就可以了解到全国很多地方的不同草地景观、草地类型、草地利用现状和草地畜牧业经济,并可通过从本课程案例讨论中引申出后续案例。
我和草原有个约定歌词
总想看看你的笑脸
总想听听你的声音
总想住住你的毡房
总想举举你的酒樽
我和草原有个约定
相约去寻找共同的根
如今踏上这归乡的路
走进了阳光迎来了春
看到你笑脸如此纯真
听到你声音如此动人
住在你毡房如此温暖
尝到你奶酒如此甘醇
我和草原有个约定
相约去祭拜心中的神
如今迈进这回家的门
忍不住热泪激荡的心
我曾在远方把你眺望
我曾在梦乡把你亲近
我曾默默为你祈祷
我曾深深为你牵魂
我和草原有个约定
相约去诉说思念的情
如今依偎在草原的怀抱
就让这约定凝成永恒
噜噜噜噜噜噜噜噜噜
噜噜噜噜噜噜噜噜噜
如今依偎在草原的怀抱
就让这约定凝成永恒
就让这约定凝成永恒
我和草原有个约定专辑介绍
这张纯正的蒙古风味的专辑共收录了十二首不同风格的蒙古族歌曲作品。不仅保留了蒙古音乐豪迈与柔情并重的韵味,同时更完美的融入了许多新鲜、时尚和多元的音乐元素。使歌声更生动、更感人,也更具时代气息[2] 。与苍凉悲怆的西域风格比起来,这张专辑听起来也更深情、细腻、圆润。豪慷奔放、张弛有度的演唱风格,让听者眼前仿佛呈现出一幅“蓝蓝天上白云飘,碧绿草原上马儿跑”的美丽画卷,较之前者,更有以绿色真情席卷神州之势!主打曲《我和草原有个约定》令人欣喜的明快节奏;《黑小子》充满情趣的俏皮诙谐;《祝福妈妈》让人感动到流泪的深情;《嘎达梅林》厚重浓郁的草原气息……每一首听来都是那么悦耳流畅,别具特色。
蒙古族歌唱家齐峰的个人音乐专辑《我和草原有个约定》在没有经过任何宣传推广和媒体炒作的情况下,竟创造了突破100万张正版的惊人销量!
看了“我和草原有个约定尤克里里弹唱教学简谱”的人还看了
1.我和草原有个约定尤克里里弹唱教学视频
2.约定尤克里里弹唱教学简谱
一 案件简介
2008年1月,国内某商业银行赵城支行一名副行长芦某被发现自2004年起利用职务之便,以给储户补活期利息,购买基金为幌子,挪用资金1314.2万元,诈骗215万元,作案时间长达四年之久。
1998年高中毕业的待业青年芦某,应聘成为国内某商业银行山西洪洞县赵城支行的临时代办员。他热情周到、腿脚勤快,通常客户的一个电话,芦某很快就上门代客户办理存、取款业务,并送达相关手续给客户。他这种“贴心”的服务赢得了客户的信赖,客户的许多大额现金毫无戒备地送到他手中,由他送交银行办理。芦某为银行招揽的存款蒸蒸日上,他一天内拉到的存款量有时比其他银行人员几个月的任务还要多。
很快芦某得到领导的重用,2006年6月他被聘为赵城支行副行长。然而,正是这位热情的副行长在其任职期间,利用客户对他的信任,许诺客户“存款到他那里,月息二分”,介绍客户购买“高分红”基金。之后又通过补活期利息、基金分红入账等理由,向客户索要存折和密码,开立借条和银行保管书,前后共挪用、诈骗客户资金高达一千五百多万元,用于购买彩票和大肆挥霍。同时他在银行内部运用虚存支取、虚存后冲账、转入资金后更换存单支取等多种手段拆东墙补西墙,按时将利息送给客户,达到长期占用资金的目的。
二 案件涉及的商业银行操作风险
(1)内部人员交易犯罪。该案应属于典型商业银行内部人员交易犯罪的操作风险案件。犯罪嫌疑人芦某通过伪造“银行保管书”、虚假存单、存折凭证等银行文件;虚存资金取款、冲销等手段进行欺诈银行和客户,非法侵占、挪用客户资金。
(2)业务流程风险,集体违规现象严重。在赵城支行一些基本的操作规范和制度没有有效的发挥,甚至正常的操作流程被破坏。芦某在赵城支行随意存取客户资金。他作为赵城支行的票据交换员到工商银行领取支票,每次用公章都没有记录,赵城行公章保管员张某总是将公章交芦某带走后自行办理,人为地破坏了业务操作流程。另外一些员工对于芦某挪用客户资金不制止、不上报,任由其违规、违法操作。
(3)内控监督不到位。银监会2003年以来构建了监控操作风险的框架,有的银行没有传达或流于形式。赵城支行全行11名员工,除行长为正式员工外,其余10人全为临时工,这种状况长期无人过问。上级分行对赵城支行明显的疑点和隐患缺乏敏感;事后监督人员和上级检查部门对曾经发现的某些客户账户有疑点但却未予以重点关注,使得银行内部控制失效。
三 操作风险成因分析
这起案件深层次原因在于赵城支行管理混乱、操作风险控制不到位,没有建立完备内部控制体系。
第一、人员管理、监督不力。该支行用人及管理不到位。犯罪嫌疑人芦某在工作期间大量进出现金,大多是当天存入的现金当天就被提出,这样长达四年之久,未引起该行监管部门任何怀疑。芦某痴迷于彩票且伴随着高消费,身边的同事不可能毫不知情,但却无人过问,支行领导及上级分行也没有察觉,对他放弃了教育、监督,使其长期为所欲为。不仅如此,芦某还因揽存业务量大得到几任领导的器重。
第二、合规文化缺失。赵城支行员工普遍存在合规观念淡薄,肆意更改操作规程的情况。芦某可以私自帮储户代存代取,随意使用银行公章,有些储户发觉存单可疑,去该行查询,工作人员竟联合起来进行哄骗。赵城支行工作人员对这种违规违纪违法行为不抵制、不报告,甚至配合作案的做法,致使芦某认为同事不会告发他侵占客户资金行为,这种侥幸心理使他更加肆无忌惮、胆大妄为。
第三、制度和制约机制失效。赵城支行规章制度不落实、违规操作问题严重,为作案人提供了可乘之机。公章保管员张某没有按照正常业务流程办事,导致银行业务公章长期落入芦某手中,他可以以赵城支行名义对客户随意出具借条,开立子虚乌有的“银行保管书”。
第四、内部控制存在诟病。存款业务一直是被该行视为重头戏,在赵城支行违规代保管客户存折、银行卡,代客户办理业务现象较为普遍。这种重业务轻内控氛围中,该行领导、上级主管分行对“揽存高手”芦某的违规操作行为也就听之任之,并且上级分行的业务检查没有深入,致使问题和隐患不能及早发现和制止,最终酿成大案。
四 对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的措施建议
这是一起典型的由内部人员交易犯罪引发的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的案件。内部人员交易犯罪风险是危害性最大的操作风险,其根本原因在于涉案人员道德缺失,采用多种形式的违法犯罪手段导致,它的涉案时间长,风险损失大。这类风险防范难点在于作案人员的思想变化把握的难度大,针对此类操作风险本文提出以下几点措施:
1、树立操作风险理念,传导合规经营文化
(1)培育正确的操作风险理念
首先,商业银行要摒弃
“风险就是犯错”的传统想法,树立起先进的风险管理理念,培育广大员工正确的操作风险意识,让他们知道在商业银行经营过程中产生操作风险是必然的。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的目的不在于消灭风险,而是要主动地控制风险、管理风险,实现风险与收益的平衡。这些理念必须融入每一位员工的日常行为中,固化到每一条规章制度中,形成良好的风险文化环境。
其次,商业银行要建立一套员工认同和接受的行为准则,形成良好的道德规范。管理层要以身作则,树立起员工仿效的榜样;对违反行为准则的人员予以相应的惩罚,甚至免职或解雇;鼓励员工对违规行为进行举报,并建立保护检举人制度,同时处罚那些对违规行为隐瞒或知情不报的人员。
“芦某侵占资金”案中,赵城支行的风险管理环境十分恶劣,员工缺乏合规操作意识,肆意更改操作规程,面对作案出现集体失语的局面。在这种内控环境扭曲的情况下,发生操作风险损失在所难免。
(2)提升员工工作胜任能力,业绩考核多样化
目前,国内许多商业银行业绩考核体系存在严重不足,各银行都将眼光放在揽存款、拉客户、提高市场份额上,忽视了风险管理,致使部分分支机构将违规揽存多的业务员视做骨干,对存款资源丰富的“能人”委以重任,合规经营意识荡然无存。因此,商业银行在业绩考核指标上应该有所改进,改变任“能”为贤的做法,加强员工的培训,让他们认识到自身违反操作规程或听从他人安排而违反操作规程的违规成本和后果,帮助其树立遵章守纪、合规操作的理念,培育员工正确操作按规章办事的习惯,提高道德素养和合规意识,思想上消除犯罪的念头。
2、实施压迫性合规制,控制商业银行操作风险
商业银行应制定一系列强制性的规章制度或措施要求,使员工行为规范,从而达到防范操作风险的目的。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在商业银行“规矩”就是各项规章制度。规章制度不是控制风险,规章制度所要求强制执行的行为才是控制。因
此,建立压迫性合规的方式有助于保证某些制度能够得到遵守。
(1)推进重要岗位强制休假制度
重要岗位员工每年必须在一段时间内脱离工作岗位进行休假,在强制休假期间,员工原有的各项业务权限自动取消,不得从事原岗位工作,也不得干涉所在机构的经营管理工作,期满销假后且离岗检查未发现影响其复岗履职问题的,各项权限自动恢复。所在机构、部门或上级机构应在其休假期间派出人员接手其工作并对他的履职情况进行检查。所在机构或上级人力资源部门将检查结果审核后归入被检查员工的个人合规档案。强制休假可以避免员工形成舞弊意识,并可通过交接工作及时发现差错。因此,推行重要岗位强制休假制度是能够有效地制止内部员工犯罪的措施之一。
(2)建立员工不良行为失范监察,加强对员工行为的动态管理
人力资源部和纪检、监察人员应通过日常监控、员工举报、社会走访等有效途径,对炒股票、炒外汇、沉迷彩票、从事“第二职业”的员工进行监察,善于发现蛛丝马迹。记录员工业余时间赌博、高消费等不良行为的保密档案作为参考;记录那些情节较轻暂时未对社会或单位造成损失或不良影响的员工行为,并对他们进行思想教育和诫勉谈话。收集、汇总、分析重要岗位员工的异常行为动态情况,制作针对重要岗位人员的品质的专项检查。一旦在业务检查中发现有不良行为记录的员工有重大违规事实应立即介入调查。
芦某长期痴迷于购买彩票,有高消费等不良行为,但身边同事漠不关心、任其发展,导致他最终走向犯罪。如果上级部门对芦某的不良行为有记录档案,就会对其工作中的异常交易有所警觉。如果上级领导对其不良行为进行教育、告诫,也许芦某不会最终走到犯罪这一步。如果上级有关领导与芦某有过谈心,了解他的思想动态,及时制止他痴迷彩票的做法,帮助他做出详细的职业规划,也许就不会有芦某非法侵占客户资金的一幕。
3、实行条线联合检查,排除风险“地雷”
商业银行传统的内控检查是职能部门单线检查,它存在着大量弊端。职能部门检查基本是针对业务进行的,在发现问题后只能从业务部门层面要求基层银行整改,一些基层银行往往好了伤疤忘了疼,各种问题边查边看。牵涉其他职能部门业务范围的,单线检查还需要跨部门的沟通和协调。基层银行也疲于应付各个职能部门的多次多项检查。“整改”多成为一纸空文。针对这些弊端,本文提出条线联合检查方案。
条线联合检查采用人力资源部牵头,操作风险控制人员、合规检查人员以及抽调的各条线业务骨干组成综合性的检查组进行联合作业。针对高风险领域局部清剿,发现违规违纪问题直接当场严肃处理,如发放过失通知、停职检查、下岗再学习等方式,这样可以给员工带来强烈震撼力,让员工刻骨铭心,形成依法合规经营的良好氛围。
检查人员以访谈、现场观察、账务跟踪和调阅业务记录和监控录像资料为主要检查手段,不仅可以发现了大量显而易见、杀伤力较强的违规风险点,还能够挖掘出许多管理上的漏洞。同时,这种专家型的检查不止在于查,还在于帮。从查到帮,检查帮扶两不误,帮助基层深入剖析检查中发现的问题所产生的根源,并提出整改意见或者协助整改,避免同样的错误再次产生,从源头上铲除诱发犯罪的土壤,把风险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
参考文献
高中地理中的人文地理(主要是高中地理下册)主要属于文科内容,适合采用偏重文科的学习方法,在理解的基础上加深记忆。学习时要多看书,熟悉和掌握知识要点;会看书,把握教材的脉络和主要思想、观点;还要多思多想,善于总结,形成自己的看法。学习人文地理侧重于观点、方法的运用,结合实际进行评价与反思。如讲农业区位因素这部分内容时,由于学生中有些是来自农村的,这时,可充分利用本地的乡土地理知识,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当堂识记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
2.深究教材,提高学生的地理素质
高中地理课程标准要求,通过地理教学,使学生获得基础地理知识,掌握基本能力,受到辩证唯物主义、爱国主义和国情国策的教育,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资源观、环境观和人口观,从而使学生胸怀祖国,放眼世界,立志建设祖国。
教师应首先对教材进行研究和分析,挖掘有关素质教育内容,然后制定出与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平行的地理品德素质教育纲要。本着科学性与思想性统一、渗透性与时效性结合的原则,坚持正面教育,注意两分法,使学生形成科学的国情观、资源观、人口观和环境观。例如:关于资源问题的讲述,教师可以引用我国耕地面积、森林面积、林木蓄积量、草原面积、河川径流总量分别居世界第4、5、6、4、6位,但由于我国人口众多的分母效应,人均耕地、森林、林木蓄积量、草原面积、河川径流总量分别只是世界人均水平的1/3、1/6、1/7、1/3、1/4,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的事实材料,使学生既认识到我国今后发展经济的雄厚物质基础,又不会产生盲目乐观、坐享其成的依赖思想,改变过去“地大物博”的观念,树立“人均地少物缺”的思想,自觉地认识到保护自然资源和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的重要性,增强执行国家有关法规、法令(如森林法、土地法、水法等)的自觉性,并主动地遵守有关法规、法令,坚决同浪费资源的现象做斗争。通过对我国自然灾害多发性的教学,增强学生的忧患意识,增强同自然灾害做斗争的信心。通过国外经济、环境有关内容的教学,使学生放眼世界,了解我国与先进国家的差距,明确为祖国的富强而奋斗的学习目的。总之,通过讲清国情优势,培养学生的爱国情,讲清国情劣势,激发学生的忧国心,使学生的爱国情与忧国心熔铸成报国志,同时也使学生学会一分为二地看问题,树立起辩证唯物主义观。
3.如何进行区位知识的学习
3.1明确区位的意义
建立区位概念的重要意义是帮助人类为某种经济活动寻求一个最佳的活动空间,其最初的意义只是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利润,寻求获得最大经济效益的人类经济活动的空间场所,现在为逐渐追求获得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三种综合效益的最佳空间场所。学生知道了区位的意义,就为区位的学习确定了明确方向。对于农业区位,主要是因地制宜,在某区域选择适宜的农业活动;对于工业区位,主要是合理布局,给某种工业活动选择最佳的活动空间。
3.2确定区位研究的对象
区位研究的对象即区位主体,是指人类的某种经济活动,比如在农业活动中,主要指某种农产品种植(小麦、水稻、玉米、大豆蔬菜、花卉等)和某种畜产品的养殖(奶牛饲养、牧牛业、牧羊业等)。工业生产中指某种工业类型(制糖工业、啤酒、家具制造、服装工业、精密仪表等)。要让学生明白地理位置、区域和区位的区别。地理位置是地理现象(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所在的地点,一般用来描述地理事物时间和空间的关系。地理位置分为绝对地理位置和相对地理位置。相对地理位置以其参考点的周围事物进行确定,绝对地理位置以经纬度为度量标准。区域是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是人们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区域研究的对象是地球表面的空间分布。区位是给人类的经济活动寻求最佳的空间场所,研究的对象是人类的某种经济活动。
4.写电子教案
电子教案的技术规范如何界定,可以参考各个大型地理网站中的教案资源。一般来说,标准的地理电子教案包括课标要求、三维目标、重难点、教学思路与方法、教具、课的类型、课时、教学过程、课堂练习题、板书设计、教学后记。其中,教学过程包括组织教学、课前小测、引入新课、新课讲授、小结、课堂练习等环节。具体到新课讲授,教案中还要体现出师生活动的细节,如引导学生看书、教师讲解、演示或板书、学生分组讨论或回答问题、教师启发或小结。此外,教案中还要注意体现教学设计意图、知识点的承接和过渡等细节。在课堂教学中,有经验的教师一般是不用看着教案讲课的,所以教案有详、略之分。新教师的教案或示范性的教案应该详写。
写教案其实就是把课堂教学流程写下来,必须有明确的教学思路。教学重难点不但要参考课程标准和中、高考的考试说明,还要参考不同版本的教材。对重难点的突破,要结合知识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对教材中的练习思考题,最好把参考答案备注在教材或课件中。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可以把“教案”转写为“学案”,把教材中的重难点知识和技能以思考练习的形式呈现给学生。
课题:民歌欣赏
课时:一课时
课型:综合欣赏课
教学目标:①通过介绍使学生对民歌的种类有个初步的了解和认识。②通过欣赏和学唱民歌使学生更加热爱民族民间音乐。
重点难点:①民歌形成、作用、特点的介绍和欣赏。②分析民歌类型、特点、体会歌曲的内在感情。
教学过程 及内容
1 组织教学,唱师生问候曲
2 引入课题
欣赏《美丽的草原我的家》、放音乐,插入讲解:这悠扬的歌声把我们带到了一望无际的大草原,我们知道,草原上的人们最善于歌唱的,当你身临其境的时候,就会从心里强烈的感受到他们歌声的优美,这歌声好像从天上飘来,又好像从地里钻出来的,优美动人的旋律,传入我的耳朵……最后,歌声消失在茫茫草原上,这是一首内蒙古民歌――《美丽的草原我的家》,它表现了草原人民对美丽草原的热爱。
3 新课教学
3.1 民歌概念(出示幻灯)。民歌是人民群众的歌,民间的歌,它是劳动人民长期生产劳动和社会活动中,为了表达各种思想感情,而口头传唱,并不断加工而成的一种歌曲形式,它是劳动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
3.2 民歌的分类(出示幻灯)。民歌根据其内容、作用、风格、特点、场合、演唱形式的不同可以分为:号子、山歌、小调三大类。
3.2.1 号子:①让学生分成两队表演拔河,喊加油,让学生体验号子在拔河中的作用。②让部分学生抬钢琴,并喊“嗨唷”,使同学们动作一致,节奏一致。观看《川江船夫号子》、《盐工号子》VCD,让学生思考号子的节奏与劳动节奏有什么关系?③老师总结号子特点(出示幻灯)
3.2.2 山歌:①欣赏广东民歌《月光光》。老师用广东方言演唱后学唱歌曲片断,激发学生热爱乡土音乐。思考:这首歌曲声调、节奏有什么特点?②欣赏四川民歌《太阳出来喜洋洋》,总结山歌的特点(出示幻灯)
3.2.3 小调(出示幻灯):①欣赏江苏《茉莉花》;②欣赏《猜调》,它是一首云南儿童游戏时唱的儿歌,内容生动、形式活泼、以对歌的形式从一个呼吸性音调开始,采用起、展、落的结构。由起歌向对方提出一连串的排性的问句。③总结小调特点(出示幻灯)
3.3 民歌三种不同类型的特点对比和总结。(出示幻灯)。
3.4 巩固练习,听音乐,辨别民歌类型(放CD)。
3.5 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收集已学民歌,把它们进行分类。
一、主题演绎中寻找兴趣点
在主题开展之前,年级组会结合主题的目标、幼儿的经验、课题组给予大家的课程内容进行主题的演绎。《在农场里》的主题演绎中,我们在课题组提供的活动内容中发现了美术活动"奔马",一时大家都对此活动非常感兴趣,愿意来研讨这个活动。热情归热情,但美术活动是我们年级组的软肋,特别此活动是欣赏中国画,更是难上加难。在仔细研究了活动的内容后,我们还是决定大胆地尝试,并想通过这次尝试,能给大家创设更多体验不同教学活动的机会。我们经过初步的讨论,决定先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寻找与"奔马"及徐悲鸿相关的资料进行学习,并学习一些水墨画的技巧,能在设计教案时有一定的依据。
二、设计教案时借助项目组
对于中班的幼儿来说,是首次接触中国画,根本没有相关的经验,因此活动的趣味性显得尤为重要;另外通过活动了解中国画的绘画工具并进行初步的尝试也是适合中班幼儿的,因为大班的主题中是需要幼儿进行中国画创作的,这需要一定的基础。我们还预设了活动的目标,也将兴趣放在首位。为了提高幼儿在活动中的兴趣,我们在预设活动流程时,还结合了二胡名曲《赛马》,通过欣赏乐曲,引出主题;通过观察,发现奔跑的马与休息的马的不同;通过比较,了解绘画工具的不同寻常;通过尝试,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在设计了教案以后,项目组的教师们还提醒我们的组员在学习中国画的一些知识以外,对于毛笔的运笔等还需自己不断尝试,这才能给幼儿正确的技能。
三、教案演绎后制作教学具
有了完整的教案,并不代表就一定会是个成熟的课例,我们还需要深刻地理解与深入地尝试。于是我们又坐在了一起,学习起教案,把书面文字变成生动的口头语,特别是在介绍"文房四宝"的时候,因为是幼儿们陌生的事物,因此语言的作用尤为重要。在演绎教案的同时,我们也在商量着教具的制作形式。对于欣赏中国画来说,作品相当重要,但要找到真实的作品有难度,因此我们考虑图像呈现的方式,这就要借助电脑了。同时我们还需要收集绘画工具等。我们进行了合理的分工,大家分头准备需要的教具。
四、教学实践中强调参与面
教学实践是检验教案最好的方法,也是推进精品课例的关键步骤,因此我们一改以往的"一课三研"的形式,变通为"一课六研",给所有组员尝试的机会。具体的方法是:每位组员教学时,我们其余的组员都会去观摩,我们还会预先分工,有的关注教师的语言、有的关注幼儿的情况、有的关注教具的效果……每次活动以后,我们会第一时间进行分析,并针对教师的语言、幼儿的兴趣、教具的使用情况进行及时的调整,并在下一位教师教学中得到落实。这样经过了六次的尝试,我们在活动的导入(以草原背景图片的猜测替换乐曲的导入)、课件的制作(多幅作品同时呈现替换单幅作品呈现方式)、幼儿的尝试(每位幼儿的独立尝试替换部分幼儿的尝试)等多个地方进行相应的调整,使课例日趋完善。
五、教学展示时联合项目组
第一,课前教学反思。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教师必须及时做到深入了解。所以,在课堂上要做好复习工作,教师在每一节新课前都要针对上一节课的内容进行提问,学生的回答情况就是对上一节课教学效果的集中反思和高度总结。
例如:学完“大气环流”这一章节后,教师可以提出问题:全球的气压带、风带怎样分布。经过提问,发现学生虽然能够说出对应的气压带、风带的分布,但是却不知道具体的成因。此时,教师就要开始反思:学生不知道成因,说明他们还没有深入掌握知识,只是机械地将课本中的图示进行了临时记忆,同时也说明这部分是学生学习的难点、重点,在这种情况下就要及时为学生作再次讲解,使他们深刻地理解知识,真正掌握知识。这种课前提问的教学反思是十分必要的,也是非常有效的教学方法。
第二,积极提问,促进反思。反思性教学体现为教师对自己的工作负责,要善于激励学生主动提问,并对问题展开分析,研究解决方案。一般来说,促使学生提出问题是教师进行教学反思的启发点,教师只有针对学生的提问才能找到反思的目标,了解学生的心理,从而改进教学方法。
例如:在讲“全球的气候类型”这一章节时,按照全球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在南北纬10。至20。之间应该是热带草原气候,然而在南亚,印度半岛这一带却呈现出热带季风性的气候特点。针对这一问题,教师可以提问:为什么这一地点呈现出特殊的气候类型?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进行反思。如果所有学生保持沉默,说明学生依然对影响气候类型的成因理解不够深刻,需要教师进一步讲解。讲解完后,教师要再设置一些相关的问题,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巩固和反馈。如果有个别学生的答题效果不理想,就要对这些学生进行单独辅导。
第三,定期测试,反馈教学效果。教学效果是对教学活动最终结果的总结,对每一阶段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反思,是教学任务进展的根本依据,要想客观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就要采取定期测试的方式。
例如:在学完“从宇宙看地球”这一章节时,教师要自己编排一张试卷,试卷内容要体现一些难理解的知识点。教师要对学生的答卷情况给予分析。例如:识图辨别方向,看图测算时间与日期等内容,学生的卷面答题情况就是教学效果的见证,是教师对自身教学方法进行反思的依据。教师根据这些反思有哪些知识需要进一步作讲解,学生为什么会出现这些问题等等。
第四,师生交流,展开反思。教师反思的对象是学生,是根据学生的思想与学习情况进行反思,不妨让师生之间展开交流,彼此交换意见。
(一)复习音节,看图学习音节词,培养学生学习拼音的兴趣。
(二)能按一定顺序观察图并说出图意,读句子,认识“山、田、左、片、右、风、云、她”8个字。
(三)能正确、流利、有表情地读儿歌。
二、教学重点
复习汉语拼音,认识8个汉字。
三、教学难点
能按顺序观察图、说图意。
四、教学方法
游戏法、演示法、小组合作法。
五、教学准备
投影、挂图、课件。
六、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出示复韵母卡片an、en、in、un、ün。
2.出示两拼音,三拼音卡片。开火车读;(小兔小兔快开门,谁来开?)指名读、齐读。
(二)导学新知
师:同学们,这节课老师想和大家做一个“击鼓传花”的游戏。
1.看图学音节词。
方法:找一人敲鼓,鼓停时,拿花环的同学上台抽一张音节词卡片,读两遍。
(1)做游戏“传花环”。
(2)师出示音节词卡片。
(3)出示实物图、铅笔盒、字典、转笔刀。
大家读一读,用一两个词说话。学生上台抽卡片贴图。
(激发学习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创设情境,让学生展开想像的翅膀。)
师:同学们学得可真快!为了放松一下,让我们大家坐上氢气球一起到郊外玩一玩吧!
2.看图按顺序说图意,学句子,识字。
(1)逐步演示山、田、树、果园出现的课件,问:“谁愿意当个小导游,给我们大家介绍一下郊外美丽的风景?
生说:远处、近处、左边、右边各有什么?
(训练学生观察图说话的能力。)
用“郁郁葱葱”“广阔”“又大又红的苹果像红灯笼一样”等词句,按顺序介绍一下美丽的大草原。
(丰富学生的想像,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的兴趣。)
①先给小伙伴介绍。
②上台指图说一说。
(2)教师贴小动物图(小鱼、老鹰、小兔等)。
师:(准备图)美丽的大草原准备开个盛大的宴会。看!大草原来了哪些小动物?
(3)想当导游的同学赶快把这个热闹的场面介绍给各位老师和你的小伙伴吧!
学生像讲故事一样,按一定的顺序给老师和小伙伴说一说。然后让想说的学生上台看图说说。
(让学生主动学习,锻炼学生的说话能力、观察能力。)
师:大家玩得高兴吗?可是你们知道林文、孙燕会在哪里游玩呢?
3.学习儿歌识字。
(1)出示投影片(儿歌)。
小组合作读,不会的问小老师。指名读。
(2)出示课件演示爬山的过程并范读(配乐)。
(把抽象内容具体可感地展示给学生。)
(3)教师指要求认识的汉字。
指名说并组词说话,学生做动作有表情地读儿歌。
(4)师出示假山、小人的实物图演示爬山的过程。
师:看!老师画了一棵大苹果树,看谁能帮老师把大苹果挂在树上?
(三)巩固新知
1.出示大苹果卡片。
抢读、指名读、开火车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