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劳动总结范文

时间:2023-02-27 11:11:50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高中劳动总结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高中劳动总结

篇1

五一劳动节演讲稿1亲爱的老师们、同学们:

五月的风吹绿了杨柳,吹红了桃花,吹出了一片花茂草盛、生机盎然的醉人景色。在这阵沁人心脾的熏风里,我们迎来了“五一”劳动节。

五一劳动节是全世界劳动者的共同节日。是劳动,使我们过上了今天幸福美好的生活;是劳动,使我们的家园更加温馨美丽;是劳动,创造了这丰富多彩的世界。“劳动的快乐说不尽,劳动的创造最光荣”——这首脍炙人口的《劳动最光荣》正是劳动之崇高的真实写照。

瑞士作曲家奥涅格说过一句话:“劳动与人类正如树干和树枝连接在一起那样,脱离树干的树枝很快就会枯死。”这句话告诉我们,劳动与人类是密不可分的,没有劳动就没有人类的今天,没有劳动也不可能有人类的未来。试想,如果没有清洁工的劳动,怎能有这一尘不染的街道;如果没有建筑工人的劳动,怎能有这拔地而起的高楼;如果没有人民教师的劳动,又怎能有我们这一代代祖国的花朵?可见,劳动是极为重要的,是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

劳动更与我们中学生的生活紧密相连。作为跨世纪的一代,历史赋予我们重要的使命。因此,我们从小就应该树立主人翁的意识,关心国家大事,热爱自己的家园,树立远大的志向,使自己成为一个有理想、有志向、有抱负、有高尚品质的人。正所谓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劳动更是一个人良好德行和品质的重要体现。作为一名中学生,我们要培养劳动感情,养成劳动习惯,珍惜劳动成果,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对于每一次值日、大扫除,都要积极参与,认真、仔细完成。同时,我们也可以从做简单家务开始,如刷碗、洗衣服、拖地等,多参加劳动,养成爱劳动的好习惯。在学习生活中,我们应培养自己的学习兴趣,发散自己的思维,做到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相结合,从而更加完善和发展自己,使我们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出色中学生。

古语有云: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一生之计在于勤。劳动,不仅仅是一个简单而平凡的词汇,它更是一种伟大的民族精神。让我们牢记“以热爱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发扬勤劳勇敢的高尚品德,使我们的人生更加灿烂辉煌!

谢谢!

五一劳动节演讲稿2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我是七年级二班的谢楚楚。今日我演讲的题目是《劳动最美丽》。

大家肯定听说过这样一句话: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

劳动,一个多么简单的词语。可是,它又包含了太多。农民们辛苦种下蔬菜,到超市,销售员辛苦地卖出去,再到家里,妈妈在狭窄的厨房辛苦地做出一盘盘丰盛精美的菜肴。

劳动是无处不在的。你看,桌子歪了,需要你伸手把它摆正。地板脏了,需要你用拖把把它拖干净。甚至是每天清晨来到学校教室,需要你把门窗都打开等等,这些都是劳动。不知不觉中,我们都在劳动着。

劳动是光荣的。因为劳动是一种付出。人们常说,有付出就会有回报。也许你在教室打扫时曾经抬头看看夕阳灿烂的天空,想着自己回家一定会晚了,但你付出自己宝贵的时间,回报的是那整洁干净的教室。不光是你明天会坐在着干净的教室里学习,还有整个班级的同学都会因为你的付出而感到舒适,心情愉快。

可是,当你看见你辛苦打扫的教室被弄得满地纸屑,是不是会感觉很恼怒?

是啊,因为别人不尊重你的劳动成果,忽略了你的辛苦。这时候你应该想一想,我有没有不尊重过别人的劳动成果呢?抛开随地乱扔垃圾垃圾不说,倒掉一盘菜,甚至随手丢弃一张空白的纸,都是对劳动的不尊重。这些事情,就像你在美丽的画上浓浓地点上一笔,使人恼怒。

美丽是用什么来衡量的?人们常说,美丽不在于外表,而在于内在。美丽不一定是人长得漂不漂亮。你看园林工人,双手粗糙却拥有一双妙手得以展现园林艺术,培育出娇艳无比的花朵,你看清洁工,工作并不舒坦却用一支扫帚打扫出一尘不染的街道。他们外表并不美,可真正的美却是在他们辛苦的劳动之下得以完美的展现。

劳动是包含着汗水的,但经过汗水的洗涤,劳动的成果却越加的美丽了。不光是劳动自己,同时也在将美丽感染这他人。认真写好每一份作业,工整的字迹是美丽的展现;还有劳动他人,收好同学用心写完的作业,整齐的作业本是美丽的展现。

没有劳动是不辛苦的。没有付出怎会有收获?再苦再累,其实也不过多几滴汗水。让我们学会劳动,尊重劳动,一切从身边做起,捡起地上的垃圾,摆好歪了的桌子,认真写好每天的作业。让汗水包裹劳动,更加美丽更加耀眼!

谢谢大家,我的讲话到此结束。

五一劳动节演讲稿3亲爱的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

从小,我们就学过一首古诗: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首诗描绘了在烈日当空的正午,农民在田里劳作的景象,概括地表现了农民终年辛勤劳动的生活,它提醒我们注意节约用度,珍惜劳动成果。除此之外,它还有更深远的意蕴:只有经历了“汗滴禾下土”的辛劳,才更能知晓“粒粒皆辛苦”的敬畏和满足,这是劳动的价值,也是劳动存在的意义。

高尔基曾说过:我知道什么是劳动,劳动是世界上一切欢乐和一切美好事情的源泉。热爱劳动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千百年来,我们的祖先从茹毛饮血的原始社会发展到如今拥有高度文明的现代化社会,这一切都离不开孜孜不倦的劳动。劳动不仅是一种行为,它更是一种勤劳的美德,是一种积极进取、努力付出的精神,是社会持续发展的精神支撑,也是最重要的一环。诚然,在当代,劳动似乎变成了一种可以替代的事情,越过“劳动”,我们可以直接抵达收获的终点。那么让我们快乐的过程呢?很显然,并没有。

我们没有经过追寻,没有付出努力,一切像孙悟空的七十二变一样轻松。甚至,孙悟空还需要拔下猴毛吹一口气,而我们只想着坐享其成。这样轻易得来的快乐当然也能换来人们一时的兴奋,但这样的兴奋注定无法长久。没有意义的快乐往往来得也快、去得也快。英国作家王尔德说过,人生只有两种悲剧:一种是得不到我想要的;另一种呢?是得到我想要的。“得不到我想要的”固然可悲,为什么“得到我想要的”也算是悲剧呢?的原因可能就是失去了劳动的过程,快乐也变得毫无意义。

同学们,让我们开始热爱劳动吧,从自身做起,从身边的每一件小事做起。唯有劳动能够带来真正的快乐。

五一劳动节演讲稿4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事们:

大家好!我是__邮政储蓄银行__支行的理财经理___,今天,我怀着无比喜悦的心情站在这里,来向大家告白我对邮政的热爱与执着。我在邮政企业的这个岗位上已经工作有足足2年的时间,在这个平凡的岗位上,我得到了很多锻炼,学会了很多知识。我热爱这个平凡的岗位,今天能够有机会把我在工作中的心得和大家交流,我感到非常荣幸。

每个人都怀揣这一个梦想,梦想是我们的希翼,它引领我们奋发进取,踏平坎坷,品味成功。怀着美好的憧憬和火一样的热情,__年2月我走上了梦想的工作岗位,成为了一名邮政营业员,穿上了这身绿色标识服的一刹那,我深感自豪的同时,也感到肩上责任的重大,既然选择了这个职业,就要认真踏实的干出成绩,我当时就下定决心尽快熟悉业务技术,服务知识,要以身作则,用事实证明自己的敬业,我一定要做好。

刚进入这个团队,我就被同事们工作的热情所感染,在我们这个优秀的团队中,有这样一位领导者,他的奉献精神时刻感动着我,她的榜样作用时刻激励着我,他就是我们的所主任周永平。

工作者是美丽的,奉献者是快乐的。我所在的望远所是一个温馨的大集体,多年来在所主任周永平的带领下,我们取得了很多优异的成绩。周永平所长是一个普普通通的所主任,一份平凡得不能再平凡的工作,却凭着她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事业的执着,用自己的脚一步步丈量着工作的艰辛和快乐,为了邮所能很好的完成任务,她白天揽收,晚上陪着员工一起加班,为了储蓄余额的增长,她到企业走访,发展工资。正是因为有了她无私的奉献,才有了望远邮所辉煌的成绩,他的精神诠释着奉献者的给予与获得,展示了一个邮政职工的伟大情怀和崇高境界。她是一面镜子,在她身上,我们读懂了什么叫忠诚执着;什么叫乐观向上;什么叫爱岗敬业;什么叫无私奉献。

我陷入了深深的思考,只是因为有一份责任。当我们用规范得体的语言、甜美的笑容、端庄的仪表,为顾客提供最好的服务时,用户的那一声“谢谢“,给予我们的不只是感动,还有安心,今天我们收获了满意。有些小事在工作中很多很多,但正是这些细微的小事,汇聚出的是我们独具特色,细心体贴的服务。

我们网点是柜员制,这要求我在日常工作中必须十分谨慎、细致。所里较高的'储蓄余额提供了较大的发展空间,随着金融业的竞争一天比一天激烈,以及客户需求的多元化,优质服务已成为各行各业博取社会信誉的重要前提,柜台是我与客户面对面沟通的桥梁,每个月的__号是取低保的高峰期,往往会排起长队,有时忙得一整天顾不上喝一口水,到了下班看着自己办理得厚厚一沓凭条时,其实心里特别充实,因为只要时刻抱着真心为用户服务的态度,才能够将自我岗位潜能发挥出来,才能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成绩。网点业务发展是重头戏,往往为了使业务全面发展要求我们必需走出去宣传,跑工资,拉储蓄。在所主任的带领下,所里的余额也发展比较迅速,我所连续多年被评为先进集体,我坚信“阳光总在风雨后”。

2012年,为了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邮政储蓄发展的趋势和要求,全局大力推行基层网点转型。2012年_月,我们__支行在市局领导的支持下开始第二批网点转型,我也开始配合理财经理做起了理财。当我们努力想把理财介绍给客户而客户一味的拒绝时,我们失望了,转型没有那么容易,转型首先要转变思想,转变客户的思想,这对于我们太难了。我们先是找方法,就用最基本的亲情营销,把用户当亲人,我们与用户之间不应该仅仅是提供服务与接受服务的关系,还应该有如亲人般的关怀。面对不同文化层次,不同年龄阶段的用户,我们的服务也应该有所创新,努力使服务更加人性化,亲情化。我们真心为用户着想,用户就会信任我们,也就慢慢能接受我们的建议,于是我们的营销成功了。这只是个开始,网点转型没有终点,我们的路才刚刚开始,我们的目标是实现服务标准化和客户体验的一致性,在提高客户满意度的同时也提高了我们对产品的营销能力,从而提高网点功能的全面转型,实现人员素质的全面提升,只有当员工都充满了责任感,各司其职,才能让整个团队出现欣欣向荣的局面,才能使整个网点一直都处在高速发展的道路上。转型我参与,我更快乐!大家一起努力!

我们每一个人对用户真诚的笑脸是窗口的形象,每个窗口的服务质量就是邮政的形象。生活中,我们常常可以听到这样的感叹:现在的社会人情冷漠,人与人之间缺乏信任.我在服务客户的过程中,也曾遇到过类似的问题.但我坚信:只要以一颗真诚的心去打动客户,主动化解冷漠,一定能架起相互理解的桥梁,赢得客户的信任。邮政是个大舞台,在这里你能演绎人生的精彩,邮政是个大家庭,有你的真情付出和笑脸,这个家庭会更温暖。

俗话说“赠人玫瑰,手留余香”。一个微笑的眼神,一句温软的问候,是我们赠与客户的温馨玫瑰,饱含着我们的深情与厚谊。客户能够乘兴而来,满意而归,就是对我们最好的回报。正是基于这样的理解,因此,不管是接待、咨询、受理业务等,我都热情服务,用我的热心、细心和耐心、换取客户的安心、放心和舒心。

奋进的道路没有尽头,我们对服务的探索也没有终点!我的踏入社会工作的时间不长,但在这里所得到的锻炼却不少。在这个温馨如家的集体里,领导的关怀与鼓励、同事们的帮助与支持、团队的精神与氛围,加快了我的成长。我知道,我还年轻,有太多的东西需要向领导和同事们学习,更有许多缺点和不足需要我不断地克服。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会更加虚心学习,不断完善自己,用更加优质的服务,为我行的发展添砖加瓦;用真诚的奉献,铸就金融事业的辉煌!

五一劳动节演讲稿5各位农民伯伯,工人叔叔们:

大家节日好!

今天是劳动节,你们知道它的由来吗?它源于美国芝城的工人罢工。1882年5月1日,芝加歌城的二十一万六千余名工人为争取实行八个小时工作制而举行,经过艰苦的流血斗争,终于获得胜利。人们为了纪念这一天,把这一天定为劳动节。

各位劳动者们,您们过的日子虽然十分的不容易,但是您们的手脚能造出个个奇迹。在没有运输机、汽车的情况下,能造出来万里长城;在没有任何东西的情况下,在太行山上用锤子一点点的锤出了红旗曲┄┄这么多的奇迹,是其他人办不到的,只有您们——劳动者们。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是我们从小学的古诗。农民伯伯们,您们昼夜不分,用自己手中的锄,滴着自己的汗水,用自己的辛勤种出了一粒粒的粮食。

工人叔叔们,您们来到大城市里打工,有的在工地工作,有的在煤矿里工作,您们都是城市里不可缺少的,您们的汗水都融合在土地里。

在今天,在劳动节这一天,您们最应当是休假的一天,快点休息吧!

篇2

经济生活这本书是高中政治课非常重要,而且也是较难理解的部分之一。在高考中,经济生活部分的分值较大,同学在答题过程中感觉难度较大,而且高考经济生活的得分率较低,所以学好经济生活对于学好文科政治的意义十分的重大。

高一经济生活和初中的政治相比,具有以下特点,首先,难度加大,高中的经济生活部分学生不仅仅要学好课本的知识,而且还要做一定的联系来巩固才能有效果。其次,概念十分的抽象,很多学生在学习高中经济生活的时候都会发现,经济生活的概念十分的抽象,理解起来是懂非懂,一头雾水。总结起来就是在学习经济生活的过程中,学生对于一些概念的理解和记忆不是十分的透彻,这里就谈谈经济生活当中有哪些让学生十分不好理解的概念和定义。

一、纸币和货币的关系

商品、货币是高中经济生活中第一个十分难以理解的概念,什么是货币呢?货币是一般等价物,货币一般用金、银等贵金属来充当。货币和纸币有什么区别和联系呢?从不同上看;含义不同:金属货币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纸币是国家发行强制使用的货币符号;产生不同:金属货币是在商品交换中,从一般商品中分离出来的;而纸币是在货币充当流通手段的职能中产生,由国家发行并强制使用的;属性不同:金属货币是商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纸币是货币符号,只有使用价值,而无价值;职能不同:金属货币具有价值尺度、流通手段、支付手段、贮藏手段和世界货币的职能;而纸币一般只能代表金属货币执行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的职能(主要限定在本国范围内使用);从实际数量上讲,纸币的发行量与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往往不一致。

纸币和货币有什么相同点呢?纸币的发行量必须要以流通中的货币量为前提,不能发行太多,也不能发行太少,发行太多容易导致通货膨胀,发行太少容易导致通货紧缩。

二、决定商品价值量的因素

决定商品价值的因素,是经济生活当中最难理解的部分,从平时上课、听课到后来的复习和考试发现,这个部分是学生丢分的重点,这个部分的知识的难度比其他经济生活部分的知识大很多,概念非常的抽象,从教材看,这个部分的内容没有什么图片和数据,完全就是枯燥的数据和概念,学生理解起来十分的吃力。

首先,学生要紧扣概念,决定商品价值量的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而不是个别劳动时间。学生在理解这个定义的时候要牢牢的扣住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这个定义。所谓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指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其实,通过教学可以总结,反过来让学生思考,为什么个别劳动时间不能决定商品的价值量呢?纵观人类经济发展的历史可以发现,人类社会的生产力是在不断的进步的,如果个人劳动时间决定商品的价值量,那么耗费的时间越长,商品的价值量越大,则会出现越是懒惰的人则拥有更多的财富,这显然是不符合社会发展规律的。

篇3

歌德曾说过:“理论是灰色的,生活之树是常青的。”所以为保证高中政治课程能够在此阶段有一席之地,教师可以适当地把高中政治课程回归生活,逐渐把课文内容与实际生活融为一体。而虽说高中政治是文科性较强的学科,但是其所需要的综合能力同样很强且需要学生记忆的知识点过多,进而导致高中生容易把一些知识点记混,所以为使高中生能够在有效时间内掌握并记忆更多的相应知识,政治教师必须提高自己的教学质量,使得高中生可以高质量地学习高中政治。而高质量的教学模式与学生而言有益之处是无可厚非的。比如说:高中生能够通过教师的高质量教学而掌握重点知识,并利用自己所理解掌握的知识点准确分析题目中的已知信息,进而最快速地解决学习中的问题。

二、高质量教学模式分析以及其方式方法研究

高中政治是高中阶段文科生的一大重点知识,其较其他学科而言理论知识点繁琐,导致这门课程显得更加枯燥乏味,所以为保证高中政治这门课程的实用性,政治教师必须面对现在教育之中所存在的任何问题并尽自己做大的能力解决这些问题。

1.精心设计政治课堂,针对性训练高中生的解题技能

高中阶段是高中生的一个重要转折点,而高中政治又是文科生必考的内容,所以教师在政治中不能放松对学生的要求,而是应适当地利用一些良好的手段强化高中生的解题技能,使得高中生在题解中逐渐养成勤于动脑、善于发现其中问题的习惯,进而通过针对性训练而强化自身的解题技能,从而使得教师的教学任务得以顺利开展并以高质量的效率完成。例如:以人民出版社出版的高中政治教学内容为例,某高中校园的政治教师为使自己院校的学子能够在本校学习到更多、实用性更强的高中政治所涉及的相应知识,这位教师巧用了一些手段针对性地训练高中生的弱项,使得高中生全面发展。比如说:这位教师在给高中生讲解政治基本权利(监督权)和政治基本义务(服兵役等多种基本权利)时,先分别给高中生讲解了公民所拥有的权利和应遵守的义务,然后再把劳动权和义务教育权单独地提出,进行讲解分析,因为劳动权和教育权是公民所拥有的最为基本的权利,同时也是公民所需要遵守的义务。最后,教师会列举一个事例来充分表现公民所拥有的基本权利以及所需要遵守的基本义务,让高中生充分地认识这方面的知识并能够灵活运用。

篇4

学生学习中的实际困惑

新课程教材在老版教材的基础上编排,更适应当代社会的要求,但同时也暴露出一系列问题,如:

(1)传统教育理念的根深蒂固成为新课改落实的障碍。教师的教育观念和行为是在长期工作中形成的,具有一定的稳定性,要从根本上改变是非常艰难的。教学观念的滞后,必然带来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落后,也就出现了新教材老教法的现象,学生在传统教育观念和方法的引导下,很难真正深入的体会到新版教材的优势。

(2)高中新课程理念其实非常好,比如《经济生活》具有鲜明的生活化特点,逻辑结构、内容选择、教材模式、学习要求贴近生活,但更多的是贴近成人的生活,和高中生的生活有些偏差。新课改的教材实质上是对理论的精简,每一块内容背后都包含了许多知识点,而课时不够用,所以学生接受起来知识容量很大,短时间内无法很快消化吸收。

(3)当代高中学生学习很有特点,高中的科目更深奥、更系统、更需要抽象思维能力,而大多数学生更多的延用初中死记硬背、照搬照抄的方法,通过文山题海、机械训练已经没有什么效果了,这就需要他们多思考多分析,运用抽象概括能力才能把高中知识学好。

高中生由于知识的缺乏、能力的限制,加之当前社会生活中很多价值观念缺失的现象大量存在,学生无法透过现象看本质,对于生活当中的现象不能理性分析,对于政治学科的重要性不能很好感受。

所以针对以上各种问题,我们不失时机的抓住机遇,根据当代中学生的特点、思维模式,在实际的教学中积极探索研究政治课教学的新途径,不再拘泥于教材、书本。根据新课程改革的理念精神,教学以学生为本,在长期的教学中,发现并总结了一套图示法,运用于教学中,效果显著。

二、图示法帮助学生掌握政治学科知识

1.图示法

打破常规教学中单板的文字记忆,运用图表等将概念及要点整合,用于指导学生在探究学习中掌握概念或要点之间的联系,关注事物的整体性与复杂性的一种方法。

图示法这种方法能帮助学生直观理解概念、要点之间的关联,而且能运用于对各种社会现象的分析,特别是当学生的学生的组织归纳能力达到了一定的水平后,该方法的效果会更加明显。

2.图示法操作步骤

(1)针对学生所学模块,整合并列出相关的概念或学习中的要点。

(2)采用个人独立思考、学生间交流、师生互动的方式重组认识,可采用任何方式将两个概念用点、线、图表等形式连接,并注明、解释两者的关系,最后形成网络以扩展概念。

(3)通过研究讨论纠正图表中不正确的部分,完善图表进行检验,以达到深化概念的目的。

3.实际操作案例分析

本文作者通过教学总结,在政治课教学中经常采用此方法,方便教学的同时,也使学生更轻松识记政治学科知识,下面以《经济生活》第一单元相关知识为例简要分析。

(1)在《经济生活》第一单元第一课第二框题的学习中,汇率是很重要的知识点,也是比较抽象,较难理解、难记忆的知识点,且新教材对汇率波动的影响描述很少,而这部分内容和学生的实际生活也没有直接联系,但在实际的考试中却经常会涉及到此知识点,所以教师可以将汇率波动的影响用图表来总结。

在总结时教师要注意通过图表要让学生了解的信息有哪些,比如外汇汇率、本币汇率、外币币值、本币币值、进出口贸易、商品价格等,这些信息在图表中都要有所体现,而且要通过图表将这些信息之间的关系描述清楚。

如图1所示。

通过该图表,学生可以很清晰的看出来上文所列举的各种信息之间的关系,而新版教材的这部分内容简单,没有深入展开。教材重点提及的人民币币值稳定、结合时下热点、关于人民币升值等问题,如果进一步的拓展,也要求学生掌握人民币升值、贬值的影响。但教材知识较为局限,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补充这些内容,由此看来运用图示法,简单明了,便于操作。

(2)在《经济生活》第一单元第二课第一框题中,有关于商品价值量的相关内容,本块内容涉及知识点较多,特别强调各知识点之间的关系,并且实际应用较多,是经济常识中常见的考点、重点。另外涉及到价值量、价值总量、劳动时间、劳动生产率及它们的关系的知识点,在考试中也是计算题经常考察的重点,所以学生必须认真识记并学会运用。

如图2所示。

教材中本框题,以价值规律为基础,详细讲解了价值与价格的关系,价值量的决定因素,个别劳动时间的重要意义,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的关系等。学生在实际的运用中会遇到更为复杂的问题,所以我们用简单的图示将复杂的关系表现出来。

篇5

时光飞逝,不只不觉中,高中三年就要结束了,在这三年中,我认真学习,不放过任何一个问题,认真做好每一件事情,得到老师们的好评。在生活中,我与同学们相处融洽,在同学有困难时,我会及时伸出援助之手,给予他们帮助,为同学们排忧解难,在学习上,我耐心的为同学们讲解疑难问题。在课外活动时,我积极参与,和同学们一起为班级争光,得到同学们的一致认可。我一定会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继续努力,继续加油,谱写绚丽的人生篇章。

上了三年的高中,我热爱学习,关心集体,乐于助人,团结同学,尊重师长,爱护同学,为班级作出自己的一份贡献,我是一个学习努力,积极探索,不怕困难,迎难而上,勇敢直前的优秀学生、对学习一丝不苟,端正的学习态度,良好的精神面貌,受到同学和老师的一致好评。自强不息,努力奋斗是我的人生格言。我热爱班级体,有较强的集体责任感,坚决不做有损班级利益的事,不怕苦不怕累,发扬艰苦奋斗精神。我会坚定理想,确定目标,认定方向,迈者坚毅的步伐,不断走下去。

篇6

【中图分类号】G62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3-8500(2013)04-0258-02

随着新课程实践的不断深入,课堂上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这其中也出现了许多困扰教学的因素。怎样“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在思想政治课中体现“生活”的理念,提高课堂质量,满足学生对“各种生活的关切”?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对思想政治新课改的认识。

1创新教学方法-用函数式“细”化经济、哲学道理

从科学性的角度讲,高中政治学科虽然整体上不比数理化那样准确、精细,但它在某些局部完全可以借助数理化的研究方式。

例如:在教授《经济生活》中“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与商品价值量关系”时,课本中有一个结论:“单位商品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这个结论是怎样得出的呢?这是由价值量和劳动生产率的定义共同决定的。因为价值量是有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而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则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决定”可以看作“相等”,置换一下,不难得出“单位商品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的结论。那么,社会劳动生产率变化了,同一劳动在同一时间内创造的价值总量如何变化呢?结论是不变。因为“单位商品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可表示为:xy=k(y为单位商品价值量,x为社会劳动生产率,k为一个常数),这是一个“双曲线”函数。

由于:“同一劳动在同一时间内创造的价值总量=同一劳动在同一时间内创造的商品数量×单位商品价值量”,而“同一劳动在同一时间内创造的商品数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是成正比的(根据劳动生产率定义),“单位商品价值量”则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是成反比的,这样:xy=k不变。由于用了“双曲线”(反比例)函数,以上的问题就迎刃而解了,比单纯语言解释效果好多了。

再如:教授《哲学生活》中“量变与质变关系”时,可以用一次函数公式y=kx表示。y表示发生质变的最终的量,k表示每次变化的量,x为频率。“铁杵磨成针”、“愚公移山”都是k太微小而x特别大最后达到了目的。但这不是唯一可取的途径,更不是当今时代所推崇的方法。如果x不能特别大,那么就要使每次变化的量k变得大一些,也能达到目的。这就需要创新,改变事物的结构。这样,“量变与质变关系”的道理才更全面。

2注重过程细节-用新素材“亮”化课堂教学

西方有谚:“上帝存在于细节之中”、“细节决定成败”,无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还是实现新课程教学的三维目标,都离不开教学过程的细节,高中政治新课程教学应重在过程中细节的处理。目前高中新课程政治教材,体现了新课程理念,具有注重过程性、实践性、开放性的特点。

编制教材的专家已经为学生知识、能力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生成做了周到、细致的预设,因此下一步关键就是看教师如何运用教材。教师应把尊重和创新结合起来,把握教材的精髓,创造性地运用教材,灵活的处理教材中的细节,构建一个“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学生”的课堂,尤其要在课堂教学中创造一个又一个的“亮点”掀起一浪高一浪的。

例如:在讲授《政治生活》第四课“权利的行使需要监督”这一框题时,我考虑到书中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曝光后得到解决的几个案例已经时过景迁,远离舆论关注的热点,重拾起来会增加困难,不利于激发学生兴趣。

于是就向学生讲述了几年前在电视中看到、至今记忆犹新的例子:某市政府,在未经充分论证、没有广泛征取市民意见的情况下,在市中心建了三座立交桥。这三座立交桥建成使用后,群众把它们分别叫做“新加坡”(新增加的坡)、“越南”(越发行路难)、“土耳奇”(土气而且奇怪)。“新加坡”、“越南”、“土耳奇”(土而奇)的桥名马上引起了学生的浓厚兴趣,学生们纷纷议论、猜测起来,想弄懂这桥名到底是什么意思。当大家恍然大悟后,没有不笑出声来的,有个同学甚至伸出大拇指啧啧称赞:(市民)太有才了!我趁机把学生引导到了民主决策、科学决策以及政府接受监督的重要性上来,整堂课学生情绪高涨,我也教得轻松了许多,顺畅了许多。

3教学内容:从“书本化”转向“生活化”

以往的思想政治课教学,特别强调教材内容的灌输,学生学习就是为了习得教材中的内容,这样学生好像就是为了分数而学,为了教材而学。而且以往教材中的教学理论深奥,教材虽比较条理但却死板、脱离生活实际。虽然为了说明这些教材中的观点,也列举了一些例子,但这些例子过于理想化、成人化,与学生的周边的现实生活有着较大的差距,很难产生共鸣。例如:以前《经济学》部分中关于商品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价格与供求的关系。虽然作为重点大篇幅介绍,但是无法与生活沟通,这样学习下来学生只是死记住了那些理论和知识点,但却不能与我们现实生活中的实例相联系。

篇7

影响价格的因素

价值决定价格,供求影响价格

(1)供求影响价格

供求影响价格:影响价格的因素(如气候、时间、地域、生产、宗教信仰、习俗等)对商品价格的影响,是通过改变该商品的供求关系来实现的。(反过来,价格的变化也会引起供求关系的变化,商品价格与供求是相互制约的关系)。

①供不应求,价格升高——卖方市场(卖方起主导作用,处于有利地位)

②供过于求,价格降低——买方市场(买方起主导作用,处于有利地位)价值决定价格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一般来说,商品的价格与价值成正比。)

①商品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对于商品生产者来讲,个别劳动时间高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则处于不利地位;个别劳动时间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则处于有利地位②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指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商品所需要的劳动时间。③商品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①基本内容: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②表现形式:商品价格受供求关系的影响,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对人民生活的影响

①一般说来,价格上升,购买减少;价格下降,购买增加。

②价格变动对生活必需品需求量的影响比较小,对高档耐用消费品需求量的影响比较大。

③在替代品中,一种商品价格上升,将减少对该商品的购买,转而消费另一种商品,导致另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增加在互补品中,一种商品的价格上升,使该商品的需求量减少,也会使另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减少

对生产经营的影响

①调节产②调节生产要素的投入。③提高劳动生产率(个别劳动生产率)④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产品。供求关系价格价格与价值商品的价值量企业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意义

价值与价格的关系

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一般情况下,商品价值量与价格成正比)注:价格、供求和价值的关系:价值决定价格,价格与供求相互影响(不能说"决定"),而价值与供求无关(价值只取决于商品耗费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价格只能由价值决定。"价格由购买力决定"、"价格由市场竞争的激烈程度决定"、"价格由供求关系决定"等提法都是错的。

商品价格涨跌(即波动)的原因

(1)根本原因:价值决定价格。由于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降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降低(增加),商品的价值量减少(增加),商品的价格下跌(上涨)。(2)直接原因:供求影响价格。供大于求,价格下降;供小于求,价格上涨。在市场上商品销售的价格与价值不符,这主要是受供求关系影响所致。

商品的价值量、价值总量与劳动时间、劳动生产率的关系

(1)价值量:商品价值大小(单价);价值总量=价值量×数量。注:商品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对于商品生产者来讲,个别劳动时间高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则处于不利地位;个别劳动时间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则处于有利地位。这就促使商品生产者努力缩短个别劳动时间,提高劳动生产率。

价值规律

①基本内容: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注:这里的"等价交换"并不能每次交换都要等价,也不是指等价交换的次数多于不等价交换的次数,而是指一个总的趋势;即平均价格等于价值。②表现形式:商品价格受供求关系的影响,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注:价格不会无限涨落的根本原因是价值决定价格,直接原因是价格与供求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供求会影响价格,价格的变动也会影响供求。

价格变动对人们生活和生产经营的影响

(1)对人民生活的影响①价格变动会引起需求量的变动。一般说来,价格上升,人们对商品的需求量减少;价格下降,人们对商品的需求量增加。②不同商品的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是不同的。价格变动对生活必需品需求量的影响比较小,对高档耐用品需求量的影响比较大。③消费者对既定商品的需求还会受到相关商品价格变动的影响。

在替代品中,一种商品价格上升,消费者将减少对该商品的购买,转而消费另一种商品,导致另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增加;反之,一种商品价格下降,消费者将增加对该商品的购买,导致另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减少。

在互补品中,一种商品的价格上升,不仅使该商品的需求量减少,也会使另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减少;反之,一种商品的价格下降,需求量增加,会引起另一种商品的需求量随之增加。

注:一般来讲,当某商品价格上涨时,该商品的替代品需求量会随之增加,其互补商品需求量会随之减少。

(2)对生产经营的影响:调节生产规模,提高劳动生产率(个别劳动生产率),促使企业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产品。①调节生产规模:商品价格上涨,扩大生产规模;商品的价格下跌,缩小生产规模。②提高(个别)劳动生产率。企业只有提高劳动生产率,才能缩短生产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给自己的产品提供降价空间,使其在价格竞争中乃至生存竞争中更具优势。③促使企业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商品。消费者购买商品是为了获得商品的使用价值,质量好的商品能获得较大的市场份额,获取更多的利润。

结论:不管是"影响价格的因素"还是"价格变动的影响",归根到底都是价值规律起作用,生产经营者和消费者应当遵循价值规律,时刻关注价格的变化,提高市场应变能力和适应能力。

 

高三政治关于价格考点总结相关文章:

1.高中政治必修1有关价格的知识点总结

2.高三政治高频考点汇总

3.2017高考政治考点汇总

4.2017高中政治有关价格考点

篇8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712(2013)20-0025-03

[作者简介]梁承启(1979―),女,广东高州人,本科,广东省高州市高州中学教师,中学一级。

完善、高效的地理课堂小结不仅可以使课堂教学结构严谨,还可以突出知识重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画龙点睛,为下节课埋下铺垫。那么怎样才能使地理课堂小结完善、高效呢?笔者根据教学实践,总结了几种方法。

一、归纳法

学习新课程后,教师主导或师生一起总结梳理出课堂知识系统。这时要注意小结不能只是对前面教学内容的机械再现,注意小结要起到提纲挈领、加深了解、巩固知识、突出重点的作用。

如可以这样小结《高中地理 必修3》“地理信息技术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的应用”之全球定位系统(GPS)的特点――“三全两性”。“三全”为全球性、全能性和全天候,“两性”为连续性和实时性。

又如讲授完《高中地理 必修3》“产业转移──以东亚为例”时,教师可根据以下知识结构小结:产业转移概念:企业将产品生产的部分或全部由原生产地转移到其他地区的现象。产业转移原因:当地环境、资源存在问题而将当地产业转移;寻求新的市场而将产业转移;实现地区内部产业布局的均衡发展。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劳动力因素、内部交易成本因素、市场因素、其他因素。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促进区域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区域产业分工与合作;改变区域地理环境;改变劳动力就业的空间分布。

二、联系法

知识点之间常常有一种或多种内在的联系,如因果关系、递进关系、从属关系等。当遇到这种教材教学任务时,教师可用联系法进行小结。用联系法小结,可以使学生对知识有个整体的认识,激发学生多端思维,发展学生智力。

如讲授完《高中地理 必修2》“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后,教师可进行如下小结(见图1) :

这样有助于学生理解,促使人地关系思想演变的内在因素是生产力发展,并为下节的《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实践》的学习打下基础。

又如,讲授完《高中地理 必修1》“气压带和风带”第一课时“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后,教师可进行如下小结(见图2):

近地面大气

高低纬间受热不均[]地转偏向力

近地面气压带与风带

太阳直射点[]季节性转移

影响气候

让学生对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有个整体认识,为后面的“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和“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再如,讲授完《高中地理 必修1》“宇宙中地球”第一课时“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后,教师可进行如下小结(见图3):

这样,使学生对天体系统的层次有了整体认识。

三、画图法

画图法是运用图标、符号等总结课堂知识,把课堂知识变零散为整体、化繁为简,使知识点之间的脉络一目了然。

如讲授完《高中地理 必修1》“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第二课时“热力环流”后,教师可根据图4小结:

图4

这幅图把课本几页书浓缩成一幅图,把知识化繁杂为精练,化分散为集中,化抽象为形象。

四、列表法

(一)列表汇总

当知识点较多、较分散,无法用画图法小结时,适用列表汇总的方法,既系统全面又突出重点。

如《高中地理 必修2》“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功能”这一节可采用以下表格小结(见表1):

(二)列表对比

地理教学中有许多类似的知识点,彼此之间有细微差异,学生稍不注意就会混淆,这时适用列表对比的方法小结。

如笔者用以下表格小结《高中地理 必修1》“常见天气系统”第二课时“低压(气旋)、高压(反气旋)与天气”,效果甚佳。(见表2)

五、练习法

用练习检测法进行课堂小结可使学生及时巩固当堂所学,及时发现问题,纠正错误,梳理知识点,建立知识结构。

如讲授完《高中地理 必修2》“工业的区位因素与区位选择”这一节时,教师可用以下练习进行小结:

通过练习题1,学生新学的概念在应用中得到巩固;通过练习题2,学生新学的知识在应用中系统化,建立知识结构。由此可见,教师运用练习检测法进行小结,不仅强化了重点、突破了难点,而且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地理课堂小结并无固定方法,教师要因课而异、灵活选择。只要教师认真挖掘教材,精心设计,必能让小结成为地理课堂的点睛之作。

篇9

面对新课程改革, 政治教师必须改变传统的政治课教学策略, 真正将个体生命发展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让学生亲身参与探究, 提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分享合作学习的成果,具备社会责任心和使命感。当前我国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的主题是让高中生在学习中学会选择,在主动学习中实现有个性的全面发展。面对新课程改革,政治教师必须改变传统的政治课教学策略,而高中思想政治课经常采用“辩论”这一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既能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思辨能力,又能在辩论过程中让全体参与者接受到与教材内容相关联的大量信息,受到深刻的教育和启迪。

一、“辩论式教学”的内涵及在新课程高中政治教学应用的重要性

在新课程高中政治教学中应用的“辩论式教学”,是指教师根据思想政治课中的某一论题内容结合社会热点、焦点问题,就某一方面拟定正反两个观点,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展开辩论、研讨,使学生经过思考、争论、交流、体验等实现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认知、探索和创新,运用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一种课堂教学方式。“辩论式教学”旨在探索如何将辩论引入课堂,使之转化为适用于整个班级的学习活动,通过讨论、质疑、资料搜集与小论文撰写等训练,达成让学生提升思辨与表达能力、产生对社会问题的深度思考、建构有效的学习策略等教学目的。其重要性主要

表现在:

1、“辩论式教学”能够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由于辩论式教学致力于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凸显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能够帮助学生实现自我导向、自我激励、自我监控,使课堂教学过程建立在多边互动基础上,以导促学,以情激学,以教辅学。另外,短兵相接的辩论,有利于学生表现机敏的智慧、快捷的思维、沉着的应变和较强的表达等能力,进而通过自由联想、横向过渡、触类旁通、不断创新,使课堂教学多了活力与生机,多了观点的碰撞与问题的解决途径,多了主体的参与和探索的快乐,有效地提高了学生动手实践、合作学习等综合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和学习的主人。

2、“辩论式教学”能够优化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风格

辩论式教学为教师优化教学理念和教学风格提供了学习的机会和实践的平台。在教学理念上,辩论式教学能使教师更进一步认清教师是学习的引导者、促进者、参与者的内涵,课堂是一个平等、开放、互动、生成的场所,教师的目光应着眼于全体学生,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同时,教师的教学风格也会获得新的突破,诸如突出目标境界,实现三维突破;强调素质培养,达到乐于学习;强化大众教育,提倡个性展示;同时可以大大提高教学的科学化、民主化程度。

二、“辩论式教学”在新课程高中政治教学应用的具体过程

1、精选辩题,作好课前准备

辩论式教学中,教师要依据教学大纲,结合教材中相关的内容要求和高中生的知识经验、思想实际,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设计辩题,为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也可以让学生参与辩题的设计。辩题的设计要遵循三个原则:一是现实性原则。辩题要紧扣教学的重点、难点,又能贴近社会、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实际,能引起学生的思想共鸣和情感触动,引发学生深刻的思考。二是思辨性原则。辩题观点分歧比较大,容易引发思维冲突,引领学生通过思考、推理、论证得出科学的结论。三是教育性原则。通过辩论,能够促进学生开展科学研究和理论探索,澄清思想认识,明辨真伪善恶,明白什么事能做、该做,什么事不能做、不该做,有助于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作好辩论课前准备,不仅要围绕教材重、难点确定论题,而且还需要许多资料支撑论点。这就需要对课前进一步进行组织,包括划分辩论小组、确定中心发言人、查找资料、作好小组内交流等。

2、课堂辩论的实施及过程控制

课堂辩论可以参考电视里“大专辩论会”的形式, 但作为一种课堂教学模式的辩论又不同于比赛性质的辩论,课堂中的辩论指向于一定的教学目标,教师要适时地根据学生在辩论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指导。

要确定好学生辩手,分成“正方”组与“反方”组去准备,在课堂上进行辩论;注意引导学生掌握辩论的方法、技巧和礼节,如尊重他人的发言,不对同学进行人身攻击等。在辩论结束后,当场由台下学生观众投票确定双方的胜负。

一般来说,从时间上讲,这种课堂小型辩论会在时间应控制在30—35分钟以内;从形式上讲,采用自由辩论较为合适,以让更多的学生围绕辩题参与其中;从内容上讲,辩论者须具备扎实的书本知识,以保障探究和合作内容充实;从主导作用讲,教师应成为辩论的组织者,以“主席”的身份调控辩论的气氛和节奏,及时缓解辩手的紧张情绪, 可以适当引导,扩大学生的参与面,并控制局面。

为了引导学生创造思维的发挥,教师还必须具备一定的设问技巧,做到引而不发、讲而不透,让学生自奋其力、自求其果。

在辩论式教学中运用一些教学手段也是非常必要的。教师可以利用教学媒体提供一些激发学生思维的情景,如一段材料、一段音乐、一段录像等等。直观形象生动的教学手段可以充分发挥形、光、声、色等信息功能,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教学活动,引导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创造性。

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中《经济生活》和《政治生活》等四个必修模块中有许多必须澄清“是”与“非”、“利”与“弊”的问题,此类问题就可以组织学生开展辩论。例如,笔者曾组织过题为“解决中国的就业问题主要靠党和政府还是主要靠劳动者个人转变观念”的辩论,笔者在课前把全班学生分成两组,每组由学生选出四位辩手。正方观点是“解决中国的就业问题主要靠党和政府”,反方观点是“解决中国的就业问题主要靠劳动者个人转变观念”,双方围绕“解决中国就业问题主要靠谁”展开了辩论。为了解决问题,辩论双方都努力查找能支撑自己观点的资料和实例,驳斥对方的“谬误”。课堂辩论阶段依次为:正方主辩立论发言(3分钟);反方主辩立论发言(3分钟);正方第一副辩辩驳性发言(3分钟);反方第一副辩辩驳性发言(3分钟);正方第二副辩辩驳性发言(3分钟);正方第二副辩辩驳性发言(3分钟);双方队友(观众同学)自由攻辩(6分钟);反方结辩总结陈词(4分钟);正方结辩总结陈词(4分钟)。通过辩论,学生的认识逐渐趋同,加之笔者的总结,学生深刻地理解了“就业问题的解决与党和政府以及劳动者三者之间的关系”,辩论使学生获得了新知识,教学收到了明显效果。

3、作好辩论的点评和总结,5—10分钟时间“点评”,作最后的总结陈词

要注意的是,与一般辩论赛不同,总结陈词既不代表任何一方的观点,也不仅是分析赛情,而是对一节课的教学总结。因此教师的总结陈词至关重要,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起着导向作用,关系一节辩论课的“收官”效果。

教师的点评包括以下两部分:第一部分,对学生的课前准备是否充分、立论角度是否正确、论据支撑是否有力、论辩条理是否清晰、逻辑是否严谨以及学生的参与热情、团队协作精神、创新思维能力等进行点评,对辩论过程中的思维闪光点进行赞扬和鼓励。第二部分,对辩论内容进行总结,这是一节课的关键。教师要对学生发言中的一些明显的认识错误予以纠正,从深层次、全方位、多角度深刻剖析问题实质,深化学生对科学理论的理解与认同,把学生的思想统一到正确的认识上来,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观点,明确真理的方向和正确的价值取向,使学生增强对主流意识形态的信赖和崇尚,从而坚定对的信仰、对社会主义的信念、对改革开放的信心和对政府的信任。课后,要求学生写出辩论心得体会,进一步提升辩论课的实际效果。

经过实践,笔者认为“辩论式教学”能澄清学生的一些模糊认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学生的思维和视野,使学生思维模式由求同转向求异;能将课堂预设和生成有机结合,使课堂变得更生动;能将教师主导与学生自主有机结合,提高学生的逻辑思妄辨能力和表达能力。总之,把辩论引进课堂,既丰富了高中政治课堂教学,又真正体现出“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从而达到教学成绩明显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明显改善的目的,这对于培养21世纪的全方位人才具有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徐孔强 浅谈高中政治辩论课[J].基础教育研究, 2001,(11)。

篇10

浅谈音乐新教学

光阴如梭,眨眼的时间我已从教近十年,回想起这近十年的教学工作有很多感慨,这十年里我已经教过5年初中,3年高中,还从事过与教学无关的事情,当然我觉得一个人的成熟对教学有很大的帮助,接下来我就对高中音乐教学中音乐鉴赏这个模块发表一下自己的看法。

第一、音乐鉴赏的教材安排的非常富有逻辑性、每个单元就是一个整体。所以在备课的时候每节课都要有一定的联系,所以每单元的第一节课上都有必要先总结这个单元主要是了解哪方面的音乐,比如在《多彩的民歌》这一单元,首先要让学生了解民歌的概念,举例或演唱学生熟悉的民歌,然后再细化到不同地方的民歌特点,学生虽然平时不喜欢唱民歌,但肯定对当地民歌有一定的了解,比如我上第一节民歌课,就会让学生先唱唱咱们四川的民歌,《太阳出来喜洋洋》、《康定情歌》等,在欣赏不同地方民歌时又有必要先欣赏学生比较熟悉的明星歌手演唱的民歌,比如《高亢的西北腔》,最有代表性的就是可以先欣赏并跟唱阿宝的歌曲,这样学生基本上就能感受,并能总结西北地方的民歌特点,也会提高它

们的学习兴趣,然后再引导学生欣赏原汁原味没有任何乐器伴奏的民歌,让学生感受特点并总结,在民歌单元还有一点我觉得非常的重要,那就是虽然以鉴赏为主,但这个单元我一定会要求学生学唱民歌,让他们亲身感受民歌的演唱特点,根据不同民歌还可以进行一些延伸,比如在欣赏山西民歌《泡洋芋》时,因为都是在劳动中演唱的歌曲,我会提示学生说说在你身边听到过这样在劳动中演唱的旋律吗?细心的同学能哼唱一些,这让我非常的震动,然后有学生还会哼唱一些劳动号子,这时我就很自然的给学生介绍劳动号子并一起感受它的特点,同时记录下在咱们身边经常会听到的抬石头号子的旋律,2/4 拍55 5| 3 5 |

转贴于

篇11

职业高中的信息技术课程中,有很多操作性较强的内容,如软件应用型课程。教学中对教材的依赖较少,再加上如今家庭个人电脑拥有量的增多,难免出现学生“无师自通”或难倒老师的现象。在新的教育模式和新的师生关系中,教师必须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以学生的“学”为主体,在了解学生能力水平的基础上,为学生的学习进行组织和协调,甚至引导和合作,帮助学生培养和提高学习能力。相对而言,学生的角色也发生了很大转变,由传统模式下被动接受教育变成在教师引导下主动地获得知识。

面对信息社会教学中的这一挑战和考验,信息技术课程作为一门新兴的课程该如何施教且教法得当呢?这一直是教学的一个中心问题。下面根据实际教学经验,来探讨一种教学模式――“工学结合”教学模式。

工学结合是一种以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专业技能为目标的人才培养模式,它将现代教育制度与劳动制度有机结合,将学生的课堂学习与实际工作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以提高就业竞争力,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笔者所在学校试行了“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学校特组建了网络部,接收学校内部、全县教育系统和一些实习单位的网络组建和电脑维护维修。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既是学校的一员,又是企业的一员,每星期他们有两天在教室和机房学习理论及操作,三天在各单位实践,真正实现了“工学结合”,培养出了一大批技能型人才。从2010年开始在机械、电子、数控等专业实施同样的教学改革,经过几年的实践经验,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一、分配好上岗时间

根据学生年龄特征和年级的区别,分三个层次来设计和安排学生的顶岗实习。

1.职业高中一年级,学生在校内完成文化课和专业基础课的学习。专业基本技能的实训在校内实训室完成,专业理论学习与专业基本技能实训的时间比为3: 2。期间经常开展演讲比赛、文明风采大赛以及其他课外活动,井组织学生参加英语、普通话、计算机等级考试。

2.职业高中二年级,采取“无缝隙对接式”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将同一专业的学生分为2-4个批次,每批学生实习周期为3-6个月,在新一批学生实习的同时另一批实习学生回校,实现批次间学生无缝隙对接。这种模式有效解决了学生实习期满回校后企业岗位空缺的问题,也能使学生对未来工作的企业有一定了解。

3.职业高中三年级,实习学生全部回校,参加行业资格认证考试或劳动保障部门的技能证书考试,获得证书之后完成顶岗实习的岗前培训,岗前培训合格后由专业老师带队送到相关企业参加顶岗实践。

二、确定好合作企业

确定合作企业要在事前进行考察,为了保证学生定岗实习的质量,校企合作要实施合同制。选择与学校开设的专业联系比较紧密、有一定规模的正规企业。企业必须按照学校工学结合教学计划的要求,要有安全良好的工作、生活条件,劳动时间符合国家法律的规定和学生的生理特点,能提供足量的技能岗位,能组织学生进行现场教学。

三、调整好课程内容

要达到传统三年制职高的安排课时,完全使用工学结合模式是不现实的,所以需要合理安排,形成适合工学结合的课程体系,才能达到培养目标所要求的知识能力水平。工学结合的课程体系不是对传统课程体系的简单压缩和合并,而要以顶岗实习岗位为出发点,依据培养目标贡新定位和编排;以满足用人单位需求为标准,更集中地体现追求新知识、新技术的特色,体现了以培养实际应用能力为主线的特色,结合信息技术应用的教育特点,继续强化计算机基础知识、办公自动化、网络应用、各种工具软件的应用等课程,同时根据社会需要、时代特点和国内外计算机现状及时调整课程,对教学内容进行大胆的切合实际的改革,对过时的没有实用价值的教学内容进行删减,对学生和现代社会人才急需的知识进行及时更新。

课程改革具体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首先,专业知识与技能是学生将来立足社会的主要支撑力量,应加强专业主要课程的学习,突出技能性;其次,采取选修和学生自学的方法,对文化课内容予以缩减,突出灵活;再次,可以聘请合作企业专业人员共同施教,共同开发校本教材,将教材与学习结合企业生产的实际,突出实用性。

四、塑造好岗位意识

要保证工学结合培养模式的顺利开展,需要注意的是如何将学生从在学校生活学习顺利转化到在企业生活和学习。为了大力加强学生岗位意识的培养,学校特别是班主任和专业课老师要在以下三个阶段对学生进行指导。

1.准备阶段。在准备阶段,让学生了解工学结合的意义,以及实施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和困难是非常必要的。职业高中的学生大都没有过工作经历,从小没有吃过苦,必须组织学生参加工学结合的主题班会,或者邀请企业的技术人员或者管理人员来校举办职业讲座,提前给他们做好思想准备让学生对所去的企业有一定的了解。

2.实施阶段。结合企业的要求,帮学生制定好有针对性的训练计划,密切关注学生在认识、心理、行为等方面的表现,加强劳动纪律教育和质量意识教育,井做提前预防、及时解决问题。

篇12

继续围绕学校在课程实践中的难点和重点问题展开细致而又深入的研究,逐步引导学校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建设上走向常态,逐步探索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教学研究,全面推动这门课程在全校范围内的有序开展和全面探索。

积极挖掘学校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过程中的已有资源和成功经验并加以提炼,逐步形成我校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方面的教育特色。

二、教学内容及课时安排

按照省、市文件精神,结合我校实际安排如下:

1、高一年级劳动与技术课以《劳动与技术》课本为依据设计教学,也可开发自编教材或综合实践活动主题,需将方案报学校教科室备案。每周一课时。

2、高二、高三年级劳动与技术以《综合实践活动》为主、《劳动与技术》课本为辅设计教学。每周一课时。

三、主要工作

(一)积极落实课程常规,夯实课程实施基础

1.理性分析我校的实际情况,引导学校和教师加强对综合实践活动实施方面的研究,落实课程计划。

2.开展形式多样的现场观摩和研讨活动,加强对教学过程的指导,全面推动综合实践活动教学实践的发展。

3.完善教研组建设,优化师资配置的方式。积极推进学校特色资源和优势资源的建设,提高学校课程实施的能力和水平。

4.广泛征集学校在课程建设中形成的优秀经验,并组织相关的评比活动(教师案例、课堂指导设计、计划总结等),逐渐丰富我校高中综合实践活动实施策略。

6.继续开展教学实践周活动。

7.积极探索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教学研究

(二)组织多项教研活动,提升课程理解水平

1.继续开展“再学习课改理念,再反思课改行为”以及“课堂教学有效性”为主体的研讨活动。进一步学习贯彻教育部《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普通高中综合实践活动实施与管理》等文件精神,提高对课程改革必要性、重要性和艰巨性的认识,熟悉相关学段的课程信息,如课程的产生背景、课程性质、课程内容、课程基本理念、课程管理、课程评价等等,提高教师的问题意识和专业水平,始终保持与新课程同行。

2.引导参与综合实践活动教学的教师努力学习现代信息技术,促进教师队伍信息素养的养成,积极探索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教学研究,提高教师应对新课程改革的适应能力。

3.坚持每月一次的教研活动和不定期举办的主题沙龙研讨,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为参与综合实践活动教学的教师提供交流和研讨的平台。

4.引导教师进行综合实践活动案例分析,增强对综合实践活动教学实践的理解和领悟,从而更加科学地指导自己的教学工作。

5.继续组织高中教师密切关注高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情况。

(三)积极开展研究工作,提高课程实施能力

1.进一步稳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研究团队,开展课题研究式的课程实验,紧紧围绕影响课程健康持续发展的关键性问题进行行动研究,积累可行性经验,为整体推进课程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