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观设计教案范文

时间:2023-02-27 11:11:51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景观设计教案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景观设计教案

篇1

关键词:

景观设计;方案设计;初次引导;教学方法

景观规划概念产生于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的景观建筑学领域现代景观建筑学之父FrederickLawOlmsted基于纽约城中心公园的设计,于1858年首先提出“景观建筑师”一词。 景观设计主要服务于城市景观设计、居住区景观设计、城市公园规划与设计、滨水绿地规划设计、旅游度假与风景区规划设计等。在我国景观设计从传统走向现代的过程中,西方有很多经验值得我们思考。西方现代景观的产生和发展,有深刻的社会经济原因,涉及绘画、雕塑、建筑等其他艺术领域,范围也相当广泛。景观设计专业也是近年来越来越热门的专业之一,对于国内的学生来讲还是一门新兴的学科。艺术类院校的招生在学生入学前通过高考专业测试,包括素描、色彩、速写,学生对绘画有一定的功底,这也对将来的专业学习打下了扎实的基础。在大一学年中,主要是对于绘画基础的扎实训练,开设设计素描、色彩、三大构成、透视、写生等专业课程,并且从理论上对景观设计原理、景观设计概论进行系统的讲授,逐渐渗透景观设计思想。直至大二开设景观设计专业课,接触设计方案及项目。但在最初阶段,怎样引导学生开启设计思路则是专业课教师最为棘手的问题所在。

一、教学过程中初次引导遇到的问题

1.不知如何构思

绘画到设计的转变是思维模式的转变,从大一开始,学生对专业的认知仅仅局限于素描、色彩、三大构成的理解,不少学生认为画好画表现好构图就是学习的全部,其实并非如此。对于设计专业的学习,好构思好创意才赢得一个精彩的开始,方案的设计是重中之重,表现固然重要,但设计思维的养成却需要从最初逐渐锻炼形成,这也需要专业课老师的正确引导与设计流程的准确渗透。通常第一门景观设计专业课是广场设计,地段不会太大,以长方或三角地带为主。在接触过草图大师、CAD的软件学习后,虽对软件的操作较为知晓,但当把地段图下发后学生仍然束手无措,不知如何构思。往往在这个阶段的教学是最难的,要把学生的思维从单纯的绘画中带到一个更加丰富的领域,绘画是基础,对美的认知是基础,如何构思则是需要突破的新领域。作为专业课老师,接触过大量的方案设计,对于设计有较为丰富的经验,而初次接触设计的学生从生活中提炼设计经验无疑是仅有的捷径。这就要求教师多引导学生从生活中感受设计,带领学生去实地体验、调研考察,逐渐形成设计思维。

2.不知道要画哪些从哪开始着手

从思考到落实纸面经常是同时的,方案初期的草图阶段就是大脑思考过程在现实中的体现。不知如何下笔,往往是初次参与设计者的疑问,其实最简单的比喻就是画素描,从整体到局部。教师在这一阶段的引导是尤为重要,好的设计构思要从想法转变到实际,必须要有图纸表现,这时候就需要准确的告诉学生要画什么怎样画,例如起初要确定轴线、入口、功能分区、景观节点、道路等等,这些都是思考过后首先要确定到纸上的。

3.设计顺序的混乱

谈到从思维转变到纸面,就要谈谈学生设计习惯的养成问题。不少学生开始就直接思考平面图要怎么布置,填鸦一样的完成一幅形式美观功能分区齐全的平面图后就确定方案,当需要完成分析图作业时反过来在平面图上找景观轴线,为自己的平面图设计编造一个设计思路,这些设计顺序是完全错误的。其实这与教师的教学引导密不可分,尤其是在第一门专业设计课的方案过程中,一定要树立正确的设计顺序。

4.为完成作业而绘制图纸

这个问题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常常遇到的问题,学生对设计的认识度不够,经常是为了完成作业而绘制某些图纸,满足作业中图量的要求。设计图应该是为了方案的表达而存在的。

5.效果表现影响设计思路的表达

效果表现分为两大方面,一方面是手绘效果表现,一方面是软件的应用。而对于初学者来说,软件基础的学习后需要大量的案例操作才能熟练掌握。第一门专业设计课,软件即是新学的,设计方法也是生疏的,因此在效果表现上或多或少的会对设计思路的表达产生负面的影响。

6.脱离实际实际是指真实的情况,客观存在、现实存在的事物。学生的设计往往表现在表面,例如提到水景观就想到做水池,并没有去充分考虑现实的可实施性和可操作性。

7.现状调研抓不住重点

地块的现状调研是开始切入设计、体验尺度、观察地形的主要手段。但是对于初次接触景观设计的学生来说,外出考察无非就是走走看看拍拍照,甚至觉得去不去无所谓单纯的停留在纸上谈兵。教师要强调考察调研的重点,是对地形的了解,尺度的感知,气候的感受,植物的认知,周边环境的调查等等,只有清楚地掌握了这些才能进入下一步的改造或者设计阶段,才能符合实际,融入当地景观环境。

二、教学方法的研究过程

1.从临摹再到设计

如开始学画一样,教师的示范、讲解都不如落实到纸张,多画多想,同样临摹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看世界,从优秀的案例中体会设计构思设计思路以及它的表现方法,能够最快速度的让学生理解设计的过程,体会设计师的设计思路。

2.给定主题进行设计

通过确定主题,给设计思路一个框架,平面图设计形式化、图形化。丹麦著名设计师安德松认为,景观设计是视觉艺术的一个组成部分,设计最基本的事情就是确定一个空间,这种空间是人们能够更好地使用的空间,是一个舞台,而不是一种布景。

3.功能分区与平面图形结合改进

在设计初期功能分区要首要确定,服务的对象服务的人群以及功能划分对布局的影响要统一考虑,平面图形式化的同时要考虑实际空间功能。

4.三维整体构思

草图阶段平面图与立面图、透视图结合设计,整体把握空间尺度,层次感。重视草图阶段的课程安排。

5.课时安排上构思大于效果表现课时

通常一门专业课程在开课之初便把作业地块确定下来,之后进行设计绘制,多数学生拿到地块就开始动笔,忽略了思考的过程,那么就需要专业教师在课时安排上尽可能多的安排构思草图的时间。当草图方案定稿后,软件或者手绘仅仅作为效果表现而安排,而并非边做边修改,让前期构思充分到位。

6.重构思轻表现提高学生创作热情

对于初次接触方案设计的学生来说,表现技法上还处于生疏的程度,尤其是对于软件的应用,手绘亦是,所以注重构思,放松对效果表现的要求才能使学生对设计产生更为深厚的创作热情,避免被软件应用遇到的困难影响设计兴趣的培养,这种学生学习的心理是老师需要更多关注的。

7.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相互交流促进完善构思

艺术类学科对于图形艺术总是敏感直接的,但语言表达上往往是弱势,方案的好坏不仅取决于设计图的表现同样也体现在对方案的推销,语言组织能力是不容忽视的,讲方案也是一种锻炼,设计说明的编写同样是对设计图的总结和概括,师生的交流互动对方案进行推敲是学生快速掌握设计方法的一种锻炼方式。

8.大量现场图片讲解以及现场考察的结合

天赋也是需要培养的,需要好的引导,对于这一点专业老师应在平时就积累大量相关案例、图片并在课堂进行讲解分析。掌握行业动态及设计前沿,这对学生进入设计者角色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现场考察也是不可或缺的,针对现状进行分析归纳,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本身就是设计的过程。因此,教师不仅仅是传授理论知识还是对带领学生走入景观设计之中的领路人。

篇2

道路除了要满足最基本的“安全、舒适、快捷”功能外,人们还希望行驶在道路上时周围的自然环境景观、当地的人文历史背景等给人一种豁然开朗的心境,同时还能起到缓解驾驶疲劳,减少交通事故发生的功能,这就需要道路的景观设计和使用功能紧密结合。我国的道路景观设计还处于起步阶段,本文在分析比较国内外道路景观发展情况的前提下,对我国道路景观的现状做出评价与分析。

1国内外道路景观发展历程

1.1西方等发达国家发展历程

在道路景观设计领域,西方等发达国家一直处于世界的前列,他们的设计方法及设计理念多为别国引入为自己所用。西方等发达国家的道路景观设计注重在满足道路基本使用功能的同时,能够和周围的自然景观等完美结合,使驾驶者行走在道路上时能产生耳目一新的效果,同时还缓解了驾驶员的行车疲劳,可以有效地较少交通事故的发生,充分体现了其人性化的设计。

李昂在研究的过程中发现美国道路设计过程中,道路线形设计人员和景观绿化人员是分工协作的,这样能充分利用当地的自然地貌特征来营造景观现象,能够减少对大自然的破坏,做到就地取材,因地制宜,这方面已经形成成熟的体系,可以为别国借鉴。

在最初的道路景观设计的时候,各国并没有重视景观的生态设计,生态景观的设计是新提出的理念,国际生态会议将为各国的道路景观设计者提供交流协商的机会。

1.2 国内发展历程

我国的道路交通建设起步较晚,将道路的景观设计和其使用功能相结合比西方等发达国家要晚很多。我国的道路建设者逐渐意识到这方面的不足,在随后的建设中不断提出,道路要和周围环境协调的同时还能保证安全、舒适等基本功能,并不断完善。虽然我国已经已经重视了道路景观在交通安全中的作用,但总体来说我国的道路景观设计只是刚起步,要弥补和发达国家的差距,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2 我国道路景观存在的问题

2.1 道路景观与周围环境协调性差

自从我国的道路建设注重景观设计以来,已经取得可见的效果,但其中不乏道路的景观设计未能融入周围的自然生态景观中,使我国的景观设计效果显得生硬,效果大打折扣。主要表现在进行景观设计的时候,没有充分考虑当地的地形地貌,没有进行整体性的合理长远的规划,在分段施工的各个段落之间地域特性太明显,使得表现出来的景观效果显得矫揉造作,也没有考虑到对周围环境的影响,更明显的感觉是对周围环境的刻意改造,与道路本身的景观设计要体现出来的协调性相违背。

2.2 道路景观设计的可持续性差

主要是因为在进行道路景观设计的初期,没有和当地的规划管理部门协作,对道路在以后的使用过程的发展状况不清楚,没有考虑到道路的改建、扩建等可能,只是根据眼前的使用要求和标准来进行设计,这就造成在进行道路翻修、扩建等的过程中,使得原来的景观显得突兀和格格不入,不得不重新进行设计,造成不必要的人力财力浪费。这是我国景观设计中常见的现象,值得深思。

2.3 道路景观设计人本意识不足

人是道路是使用者,景观是道路的美化者,道路的使用功能应和景观结合起来更好的为人服务,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然而我国的景观设计有时候由于受到资金、工期等因素的制约,只是注重道路的使用功能,没有考虑到景观对周围行人、行车的影响。很多道路在进行交通附属设施建设的时候,只是求速度而不求质量,不乏看到在进行道旁植物种植的时候选择的树种已经明显阻碍了行人和行车的视线却无人管理,十字交叉口的红绿灯设置对老年人和儿童来说是一种不可跨越的障碍,还有形形的广告牌严重干扰了驾驶者的视线等,这都是人本意思不足的表现。

3道路景观对交通安全的影响分析

3.1 树种选择对交通安全的影响

树种的选择也是以保证道路的基本使用功能为前提的,在进行树种选择的时候要考虑到对交通安全的后期影响。在进行高速公路中央分隔带植物选择的时候要选择有良好的本地适应性的低矮灌木,而且要易于管理;在行道旁植物选择的时候要选择枝繁叶茂的高大乔木,同时还要具备的必要的吸尘、吸收汽车尾气的功能。

3.2 植物色彩对交通安全的影响

合理的植物色彩搭配能有效地缓解驾驶人的视觉疲劳,能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和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因此植物的色彩搭配也是景观设计的重点。在进行植物色彩选择的时候要把本身有颜色的植物和开花的植物结合起来合理搭配,还要考虑到花色的冷暖色调的合理运用,要体现当地的特色。我国的思小高速公路的景观设计是在景观设计方面的成功案例,它的设计者充分认识到色彩在道路使用中的重要性,能够巧妙地利用当地的植物色彩来为自己所用,使整个道路在一年中的色彩变化和大自然的变化融为一体,给人一种心旷神怡的感受。

3.3 灯光照明对交通安全的影响

不管是道路的照明条件还是车辆发出的灯光都对道路的交通安全有着重大的影响。道路的照明灯光设计要做到灯光连续,照度要以人员舒适性为原则,不能过亮或过暗,也不能忽明忽暗。设计合理的灯光,在夜晚犹如一条亮丽的风景线指引着行车人。

车辆在夜晚发出的灯光,尤其是远光灯的刺激性强,在一定范围内会造成前车驾驶人的视觉盲区,这对交通安全是严重的隐患。近几年在夜晚发生的交通事故,其中不少原因就是因为驾驶人的驾驶陋习,不合理的灯光选择造成的,这方面就需要交通管理部门加强对驾驶人的教育和管理,规范驾驶人的操作行为,避免此类悲剧的发生。

4结语

道路的景观设计对道路的交通安全具有重要的影响,合理的道路景观设计不仅美化了道路的环境,还减少了交通事故的发生。道路景观设计要想达到预期的效果就需要道路规划、勘察、设计、管理等部门协同合作,只有道路景观设计真正地做到了因地制宜、天人合一,与大自然的良好协调,才是道路景观设计的最高境界,我们在这方面还有很多不足,这也将是我国的道路景观设计人员今后努力的重点。

篇3

Abstract: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China's service area highway landscape design common problems, from the ramp and channels, parking lot, sidewalks, traffic organization, the traffic safety propaganda platform, etc.,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service area landscape design and how to consider the traffic safety functions, puts forward landscape design should be traffic safety service thought.

Keywords: highways;service area; Traffic safety; Landscape design

中图分类号:U412.36+6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引言

近20年来,随着我国高速公路的迅猛发展,服务区的相关研究也备受关注,在选址、功能定位、规模布局、景观设计等方面均取得了巨大成绩,并逐步形成了我国高速公路服务区的特点,得到公路使用者的广泛好评。由于高速公路服务区重要的功能性,许多学者对其景观规划设计进行研究,主要从生态、环保、美学、地域文化等方面展开讨论,而对其在交通安全方面发挥的作用研究甚少。本文结合匝道和引道、停车场、人行道、交通组织、交通安全宣传平台等对高速公路服务区进行安全性景观改善研究,力求营造一个安全、舒适的休憩环境,为司乘人员安全行车提供保障。

1高速公路服务区景观概述

1.1高速公路服务区

服务区是以高速公路上运行车辆及司乘人员、被运送物资为服务对象的基础设施,其内部集餐饮、停车休息、加油、汽车修理等为一体,是为司乘人员提供快捷、方便、周到服务的“中转站”和“加油站”,是高速公路的“中枢神经”。

1.2景观

景观是指由地貌和各种干扰作用而形成的,具有特定的结构功能和动态特征的宏观系统。在认识上人们通过视觉、感觉(知觉)对景观产生印象、生理及心理反应,其形成的综合效应是“舒适性”。景观同时体现人对环境的影响以及环境对人的约束,是人类文化与自然的交流和融合[9]。

1.3高速公路服务区景观

服务区是高速公路上指定的休息场所,附着于大地表面,属非自然环境,供司乘人员和旅客停车休息、购物观光、休闲娱乐等,因此服务区景观在具有自身形态功能、组织结构的同时,又包含一定的社会、文化、地域、民俗等涵义。也就是说,高速公路服务区景观集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功能性和观赏性、实用性和艺术性于一体,是服务区与周围景观共同构成的景观综合体系。

2服务区景观设计存在的问题

我国高速公路景观设计起步较晚,对于其重要的附属设施服务区的设计也存在很大误区。一方面,部分服务区景观设计存在重视程度严重不足的问题,另一方面,有些服务区景观纯粹按园林景观设计,很少考虑其交通安全功能的要求,对景观和安全之间的关系研究较少,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服务区景观设计水平参差不齐。早年建成的服务区常以大面积水泥混凝土覆盖地面,绿化少、隔声效果差、景观观赏性差。大面积的铺装看似为交通提供了方便,但实际上使交通选择的随意性过大,反而加剧了安全运行的问题。近年来,由于景观设计备受重视,部分设计人员完全按照园林绿化的手法设计服务区,致使驾乘人员眼花缭乱,注意力分散,引发安全隐患。

2)忽视服务区景观设计在提高行车安全中的作用。特色鲜明的景观设计能够将服务区打造成高速公路上一颗颗绚丽的明珠,充分发挥其巨大的魅力吸引更多的驾乘人员主动去服务区休息,从而减轻旅途的疲劳,对于降低安全隐患以及提高旅途舒适感都具有积极的意义,但目前大多数服务区设计对此认识不足。

3景观设计在确保服务区交通安全中的应用

安全性是高速公路服务区景观设计的第一准则,其他一切因素都要建立在安全的基础上,没有安全作保证,一切都无从谈起。下面从匝道和引道、停车场、人行道、交通组织、交通安全宣传平台等方面论述服务区景观设计如何考虑其交通安全功能。

3.1匝道和引道

匝道和引道的几何线形对于驶入服务区车辆的安全运行起着重要的作用,在充分考虑环保选线的基础上,尽量选择合理的几何尺寸和线形组合。国内的服务区大都采用简单直线驶入的形式,如果遇到制动故障车辆,这种匝道布局将对服务区内设施、车辆和人员造成难以估量的损失。服务区与高速公路主线距离太近会互相干扰,一方面服务区内休息的人群受到主线上行车的噪音影响,另一方面服务区也会分散主线驾驶员的注意力,最好与主线之间设有较宽的绿化带,有效地减少这种互相干扰。如果由于特殊地形限制,服务区可布置在远离主线的位置,进而增加匝道长度,这种设计既依附了地形,又给服务区带来了恬静的环境。

3.2停车场

停车场内的停车位与车道布置应保证车辆能够合理停放与自由进出,且能有效利用场地。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尽可能采用前进停车、前进出车的驻行方式,既方便驾驶员操作又创造出有序的停车环境。停车场范围内要谨慎设计绿化带,考虑车辆进出的方便性,切不可随意隔离,造成车辆进出困难。大部分服务区都实行不同车型分区停放的原则,通过环岛将大、小车停车场分离,也可考虑种植乔木将其进行空间的隔离,在夏季还能为停放的车辆遮阴。不同车型停车位尽量采用不同的路面颜色,这样既可增加美感又彻底避免了不同车型彼此间的干扰,提高停车安全性。

3.3人行道

在“以人为本”原则的指导下,设计人员应特别注意人行道的设计,尽量避免行人与车辆的冲突,人行道应有明显标志、标线或采用彩色路面铺装,尽量以醒目的色彩警示驾驶员注意行人,确保行人安全。目前我国大部分服务区在这一问题上并未引起足够重视,停车场内未设醒目的专用人行道,行人活动穿插在车辆的间隙内,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

3.4交通组织

交通组织是服务区设计的重要内容,是维持服务区交通秩序和安全的必要保证,如果将服务设施看作服务区硬件,则交通组织设计是维持服务区运行的软件,不可忽视。国外服务区交通标线比较清晰、规范、完善,而且服务区内每一块用地都用交通标线施划了相应交通功能,使服务区内交通和停车秩序良好。但国内大部分服务区交通标线比较模糊且布局混乱,对服务区交通标线设计和维护很不重视。据调查,有相当一部分的服务区未进行人行道的施划,导流岛、引导标志和标线、让行、禁停等标志标线在服务区内也很少见。实际上,标志标线不仅是规范服务区行车秩序的重要保障,而且对于改善服务区形象具有重要作用。设计时,标志牌要尽量放大尺寸,图案通俗易懂,色彩对比鲜明,设置的位置尽量不靠近高大乔木避免被遮挡,从而切实发挥其指示作用。

3.5交通安全宣传平台

服务区是进行交通安全教育的最好平台,在服务区的走廊和通道可以建立交通安全宣传窗,展出交通事故案例图片和高速公路违法车辆公布栏以及图文并茂的高速安全行车温馨提示。在停车长廊的立柱上张贴醒目的标语和海报。通过多种宣传形式达到提醒驾乘人员安全乘车、文明出行的目的。

4结语

随着人们安全、环保意识的不断增强,服务区景观设计已成为高速公路建设不可缺少的部分,科学合理的服务区景观设计对改善司乘人员休憩环境,降低事故发生率发挥着重大作用。服务区景观设计不是单纯的园林绿化问题,必须对其基本的交通安全功能予以考虑。因此,对景观设计人员进行交通安全教育培训,对于提高公路交通安全,提升服务区景观设计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张 阳.公路景观学[M].北京: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2004.

[2]刘孔杰、崔洪军.高速公路服务区规划设计[M]. 北京: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2009.

[3]陈太华,万冬华,马良成.基于交通安全的公路景观设计[J]. 公路交通技术2011年6月第3期

[4]谷晓旭,李祝龙,邓永宇,王艳华.山区公路长大纵坡景观安全改善研究[J].交通建设与管理,2010年5月

篇4

在我国公路景观较西方发展晚得多,西方国家早在上个世纪初就开始注意到了公路中的景观问题,而我国则是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才开始的,中间差了好几十年。起步晚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国公路规划设计在景观这一方面的发展。更重要的是,公路景观一直并未得到相应的重视与投入,尤其在是否考虑交通安全上,造成了至今的低水平,止步不前,甚至在一些公路路段的设计时某些公路景观对交通安全起副作用,甚至成为引发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对于高等级公路景观设计,在考虑美学的同时,兼顾交通安全也是必不可少。我国公路景观需要得到足够的重视和时间去发展。其中更需要向那些发展较为成熟的国家去学习。

1 我国公路景观发展

1.1 发展过程

我国的公路景观起步较晚。1978年,我国陕西省汉中地区公路管理总段,选择运用公路美学方面的知识,对道路进行了外观的改善和景观设计,逐步使辖区内的道路现形流畅,并且使道路与周围的自然景观、建筑物等原有事物保持协调,而且行车中的人产生优美舒适的感觉。在1983年,我国交通部制定颁发了《公路标准化美化标准》,称为GBM工程―GONGLU BIAOZHUNHOA MEIHOA,要求道路保证美化、畅通、绿化、整洁,路、景

、物相互交叉协调,构成流畅、安全、舒适、优美的道路环境。2010年,颁布了《公路环境保护设计规范》。

1.2 发展现状及原因

1.2.1 发展状况

据统计,2012年底,我国的公路总里程已达到423.75万公里,比上年末增加了11.13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总里程已达到9.62万公里,已经超越美国的9.2万公里,居世界第一,可以说,经过几十年的努力,我国公路建设已经取得了了不起的成绩。

但是,具体来看,在公路景观规划设计上,却始终走在世界的后面,问题重重。首先,单纯就公路景观的规划设计来说,在我国,至今还未形成相关系统的公路景观规划设计规范,行业内并未形成统一的认识,都可以按照自己所了解的来做。其次,在公路行业内,公路景观的作用还并被领导、权威人士所认可,甚至不屑;同时,在公路的立项、规划、设计、施工的过程中,公路景观的规划设计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更多的考虑的是经济节约、施工方便等“更为实际”的因素;甚至,某些景观师鼠目寸光,为了迎合领导的经济考虑,并未真正尽自己的职责,还有些甚至随便敷衍;另外,作为公路规划设计中的冷门,我国现在缺乏真正公路景观方面的建造师,而不是结构师。

在公路景观设计过程中,过多考虑局部效果,施工过程中人工痕迹明显,单纯追求“美”的效果,忽视交通安全等,都是我国现在公路景观设计的短板。

就交通安全上来说,道路某些路段未能避免危险线形;绿化,结构物只当作一般附属结构,不给予充分重视,某些甚至遮挡视线。

近些年,我国开始有过对于“基于交通安全的公路景观设计”的研究,但是这方面的研究还很少。

1.2.2 产生的原因

首先, 存在一些现实原因。我国属于发展中国家,确立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而经济建设又离不开交通运输,因此我国必须大力发展道路的建设,在经济建设的时候求快、“求量”,却忘了“保质”,即没有充分考虑公路各方面的建设,其中就有公路景观这一块,同时造就了公路景观的冷门,因为大家都不重视。

其次,就我国传统文化原因来说,从古至今,我国都追崇的实用精神,决策者更愿意去保证公路的实用性。不愿在景观投入太多,同时错误把景观纯粹理解是艺术、园林方面的东西,而忽略了道路与周围环境的协调性,以及给行车人带来的视觉冲击。实际上,虽然公路满足了结构的功能要求,但是在安全性上存在隐患。虽然满足了了技术要求,但是在某些路段可能会引发交通事故。

另外,就具体原因来说,公路设计中景观设计与土建工程设计严重脱节,二者并未在设计中互补,形成统一,基本是在土建基本完成再有景观师来考虑景观的设计工作,最终造成景观设计成为了装饰设计,景观设计并未在公路建设工程中真正发挥自己的作用,反而成为“附带的工作”。

以上原因造就了我国公路景观经过几十年的发展,至今一直止步不前,跟西方国家形成了很大差距。

2 结论

我国现在公路行业并不缺乏结构师,但是很缺乏建筑师。我国的公路设计功能性与安全性这两个方面已经逐渐成熟,因为这几十年我国一直着重发展这两个方面。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现在已经取得很多的成就,从理论到技术实践运用都做得很成熟。但是,在公路景观这方面,却做得远远不够,投入得太少。

无疑,我国的公路建设在公路景观设计这方面,尤其是基于交通安全的景观设计,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参考文献

[1] 李旖,曹帆.高速公路景观安全及其设计要点分析.西 安:长安大学,2013.

[2]崔兴风.高速公路线形及景观安全评价研究.新疆:新疆 晋昌公路交通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2014.

[3]彭俊杰,刘华伟.基于交通安全的高速公路景观设计浅 析:西安: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9.

[4] 陈太华,万冬华,马良成.基于交通安全的公路景观设 计.重庆:重庆交通大学译,2011.

篇5

中图分类号:TV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973(2012)010-036-02

1 工程概况

勐野江水电站位于云南省普洱市江城哈尼族彝族自治县和宁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的两县界河上。电站采用混合式开发,以发电为主。电站枢纽工程由混凝土面板堆石坝、引水系统、地面厂房及户外GIS开关站等组成。

勐野江水电站装机规模68MW,多年平均发电量为3.072亿kWh,以一回220kV出线经石门坎水电站,送墨江500kV变电所。

2 电气主接线

2.1 电气主接线设计的基本原则

(1)保障电力系统的稳定和安全以及供电的连续性。

(2)保障电站安全、可靠、连续运行,充分发挥电站作用和取得尽可能多的经济效益。

(3)在满足电站对可靠性要求的前提下,选择灵活性、经济性较好的接线。

(4)满足电站接线简单、检修方便,便于实现自动化的原则。

(5)设备布置简单紧凑,尽量减少开挖量。

(6)节约能源,降低电能损耗。

2.2 发电机出口装设断路器的分析

本电站发电机电压是10.5kV,经估算发电机出口发生短路时,短路点所在的机组提供的10.5kV短路电流近15.46kA,系统和另外一台机组提供的短路电流约21.68kA。

由于本电站发电机与变压器的组合方式选用单元接线,且需要倒送厂用电,根据《水力发电厂机电设计规范》:DL/T5186-2004的要求,在发电机出口装设发电机断路器。此外,也考虑了以下三点:

(1)有效限制主变压器内部故障的扩大。

如果不设发电机断路器,当主变压器出现内部故障时,由于机组所供短路电流持续时间取决于机组本身的灭磁时间,可能导致故障电流衰减较慢,对主变压器切除故障不利,严重时可能着火爆炸。发电机出口装设断路器,使机组与主变压器之间有明显隔离区,当主变压器出现故障时,能迅速切除机组馈送的短路电流,有利于限制主变压器内部故障的扩大。

(2)提高厂用电的可靠性。

如果不设发电机断路器,则机组停机时需跳高压侧断路器,同时也切断了该回路的厂用电源,必须经倒闸操作后才能通过主变倒送厂用电。发电机出口装设断路器,则机组停运时不需跳高压侧断路器即可直接由系统倒送厂用电,为电站提供了可靠的厂用电源,并使得厂用电运行方式操作灵活、方便。

(3)减少220kV侧断路器操作次数。

若机组与主变压器间不设发电机断路器,则同期点就必须设置在220kV高压侧,使220kV断路器操作次数明显增多,从而导致其寿命的缩短和事故机率的增加。根据目前的电力设备制造水平,220kV断路器的操作次数约为5000次,而发电机出口断路器的操作次数可达10000次。

2.3 电气主接线形式和经济比较

根据电站的装机容量及其在电力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考虑到电站的出线电压及回路数,勐野江水电站可以采用的主接线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联合单元(两个单元接线高压侧联合)+线路组接线、发变组单元接线+不完全单母线接线(出线不设断路器)、发变组单元接线+单母线接线。

方案一:联合单元+线路组接线。

发电机-变压器采用一机一变单元接线,在高压侧联合后,以一回220kV线路直接送出,出线设一台断路器。本方案220kV侧仅设置一个断路器间隔,减少了高压断路器数量及主变压器至开关站的进线回路数,设备投资最低;一台变压器检修或故障,需经倒闸操作后另一台才能送出全厂50%的容量;出线断路器故障或检修将导致全部机组停运。

方案二:发变组单元接线+不完全单母线接线(出线不设断路器)。

发电机-变压器采用一机一变单元接线,220kV电压等级两个进线间隔均设置断路器,出线间隔不设断路器,设备投资居中。任一台断路器检修或故障、变压器故障或检修均不会造成全厂停电,只影响一台机组发电。

方案三:发变组单元接线+单母线接线。

发电机-变压器采用一机一变单元接线,220kV电压等级采用单母线接线。本方案高压侧设置三台断路器,设备投资最高;但任一台进线断路器检修或故障、变压器故障或检修均不会造成全厂停电,只影响一台机组发电;出线断路器故障或检修将导致全厂停电,所有机组容量均不能送出。

考虑到本电站的装机容量、地理位置、机组参数,国内机电设备制造水平以及现场的运输条件,确定主变压器、GIS等均采用国产设备,在以下的比较中以断路器非计划停运时间为150小时计算因设备故障所造成的经济损失。

方案一一台主变压器故障或检修,通过倒闸操作后,另一台机组仍可继续投入运行,但是,考虑到系统的稳定性,减少对系统的冲击和扰动,即使故障能够在短时间内修复,也不会被允许立即并入系统,会造成电站电能送出受阻。如果按照停电后至并网的时间间隔为24小时和云南省水电上网电价0.215元/度计算,将会损失24?.215?8000=35.09万元;联合单元+线路组接线方式,因出线断路器故障造成的经济损失约为150?.215?8000=219.30万元。

总之,方案一因变压器或出线断路器故障所造成的停电经济损失为254.39万元。

方案二采用发变组单元接线+不完全单母线接线(出线不设断路器),高压配电装置设置两个断路器进线间隔,一个隔离开关出线间隔,在任意一台断路器或主变压器检修或故障情况下,电站均能够送出全厂50%的电能。虽然高压配电装置比方案一多了一台断路器,但是从综合经济效益分析,如果220kV断路器故障,本方案所损失的电能费用为150?.215?4000=109.65万元。较方案一因故障停运期间的经济损失约少144.74万元,与增加一个220kVGIS断路器间隔的投资相比,少35.26万元。

方案三采用发变组单元接线+单母线接线,高压侧设置三台断路器,增加了开关站布置场地及设备投资,与方案二相比,设备投资约高180万元;方案三在出线断路器故障或检修情况下均会造成全厂停电,所造成的电能不能送出的经济损失约为150?.215?8000=219.30万元,比方案二高出109.65万元。

勐野江水电站总装机68MW,是一座中型电站。虽然发变组单元接线+不完全单母线接线(出线不设断路器)比联合单元+线路组接线,设备投资高约180万元左右,但是在一台断路器故障或检修情况下,电站均能够送出全厂50%的电能,由于停电所造成的经济损失较小,比联合单元+线路组接线方式低约144.74万元,而且运行可靠性高、灵活性好;相比发变组单元接线+单母线接线方式,省了一个断路器间隔的投资,而且不存在出线断路器检修的情况,设备投资及停电损失可节约289.65万元。

3 220kV开关站布置形式和经济比较

对220kV电气设备的选型和布置,应结合电站地形条件、枢纽布置、设备性能、运行维护以及经济合理性等统一考虑,针对户外GIS、户内GIS、户外敞开式三种布置方案进行了经济技术比较。

方案一:户外GIS方案。

220kVGIS开关站(包括220kVGIS、出线设备和出线构架)布置在主变开关楼楼顶,GIS通过位于母线电缆层的管道母线与位于主变开关楼内的主变压器高压套管相连。

与户外敞开式开关站相比,GIS开关站有其自身的特点,即可靠性高,布置紧凑,节约占地面积,减少开挖或回填量。就勐野江水电站来说,可以充分利用主变开关楼楼顶的面积,比布置48?8m2的敞开式开关站可节省土建投资约286.05万元。

与室内GIS方案相比,户外GIS方案可以和出线场实现“紧凑型”布置在一个平台上,省去了建设GIS室的土建费用约253.91万元和购买桥机及其他设备的费用约25万元,而且,如果采用室内GIS方案,位于主变开关楼顶的出线场距地约30m,出线塔架距地约50m,安装比较困难。

方案二:户内GIS方案。

220kVGIS设备布置在主变开关楼的GIS室内,220kV出线场设备布置在主变开关楼顶。GIS设备向下通过管道母线与布置在主变开关楼主变压器室(与安装场同高程)内的主变压器高压套管相连,向上与布置在主变开关楼顶的高压出线套管相连。

户内GIS方案,受环境影响小,运行可靠性高,但是需要建设GIS室,配置桥机、消防、及通风空调等设备,由于GIS室较高,如果出线场布置在GIS楼顶,距地约30m,出线场设备吊装较麻烦,如果布置在其他地方,则会增加管道母线的长度,与方案一相比将增加投资277.91万元。

方案三:户外敞开式方案。

户外敞开式开关站有其独特的特点,可以有效降低机电设备造价,节省工程投资。但由于断路器、隔离开关、CT、PT、母线等都暴露在空气中,运行可靠性较低,维护工作量较大。对于本电站而言,如果采用敞开式布置方式,开关站尺寸为48?8m2。由于电站厂房区域离河岸只有20m左右,而且会受到下游龙马电站回水的影响,在厂房附近布置敞开式开关站难度极大,只能在其他地方选址建设。就本电站而言,只有在厂区左侧距离大约200m的地方,有一面积不大、坡度较缓的区域,具有建设敞开式开关站的可能性,而建设48?8m2的敞开式开关站比在主变开关楼顶布置户外GIS开关站,需增加土建投资约286.05万元;由于远离厂房,还会增加高压电缆长度1500m,增加电缆投资约237万元,而且会降低电站的运行可靠性。

由上可知,户外敞开式开关站需大量挖填土石方,且可靠性低,运行维护工作量大,不利于电站将来向“无人值班”过渡。而GIS开关站布置紧凑,设备运行维护工作量小,可以减轻企业负担,降低发电成本,有利于市场竞争。这也是国内已建和在建水电站中开关站在场地条件较差的情况下大多采用GIS设备的主要原因。

与户内GIS开关站相比,采用主变开关楼顶布置户外GIS开关站的方案,既节省了建设GIS开关室的土建费用约253.91万元,又节省了桥机、消防、通风空调等设备的投资约25万元,因此本阶段推荐采用在主变开关楼顶布置户外GIS开关站的方案。

根据江城县气象站多年实测资料统计显示,勐野江水电站附近区域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其多年平均气温18.3℃,极端最高气温34.5℃,极端最低气温-0.7℃,多年平均降水量2251mm,平均降水日数达210天,最大一日降水为250mm,降水主要集中在5月~10月,该段时间降水量占全年86%左右;多年平均蒸发量1421mm,多年平均风速1.03m/s,多年平均相对湿度为84.7%。以上气象条件符合布置户外GIS开关站的要求。基于以上原因,推荐选用户外GIS方案。开关站

篇6

[中图分类号] R571+.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6)09(c)-0037-03

肝硬化患者在晚期可发生各种致死性并发症,其中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esophageal and gastric variceal bleeding,EGVB)是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死亡的常见原因[1]。近十年来,由于内镜技术的迅速发展,内镜下组织胶治疗和套扎治疗用于曲张静脉出血二级预防的再出血率低,不良反应少,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2]。本研究采用内镜下组织胶注射联合套扎术治疗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探讨其治疗效果及安全性。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0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90例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年龄为21~72岁,平均(45.3±24.5)岁;男61例,女29例;肝炎引起肝硬化55例,酒精性肝硬化31例,原因不明肝硬化4例。将患者按照Child-Pugh进行分级,Child A患者15例,Child B患者54例,Child C患者21例。入选标准:①经病史、临床表现及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证实为肝硬化患者;②内镜下见食管和(或)胃底静脉曲张,并曾合并破裂出血;③有肝功能减退和门脉高压症的临床表现;④未患有其他严重器质性疾病,无内镜检查禁忌证;⑤既往未接受过门静脉高压症的内镜治疗或手术治疗患者[3]。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对实验内容均了解。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入选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5例。实验组中,男29例,女16例;年龄23~71岁,平均(44.6±11.9)岁;Child A患者7例,Child B患者26例,Child C患者12例;轻度出血9例,中度出血18例,重度出血18例。对照组中,男32例,女13例;年龄21~72岁,平均(43.8±12.8)岁;Child A患者8例,Child B患者28例,Child C患者9例;轻度出血11例,中度出血16例,重度出血18例。两组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两组均采用β-受体阻滞剂普萘洛尔进行治疗,当心率降低至55次/min时停止用药,急性出血期给予250~500 μg/h生长抑素静脉泵入[4],病情稳定可耐受时行内镜检查及治疗。两组均于治疗前24 h进行胃镜检查,了解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的程度、曲张静脉条数、曲张静脉分布有无出血、表面有无红色征。对照组采用套扎术治疗,实验组采用内镜下胃底组织胶注射联合套扎术治疗,首先进行组织胶注射,再进行套扎术治疗。

1.2.1组织胶注射 胃镜下选择好靶血管,依照“三明治”法先注入聚桂醇,紧接着注射组织胶,再注入聚桂醇,依次进行靶血管治疗。

1.2.2套扎术治疗 采用标准套扎为主,部分采用密集套扎,胃镜下选择好靶血管,首先选择贲门上方约2 cm处作为套扎点,1次进镜可连续套扎6个皮圈,进镜后力争将所有食管曲张结扎,每条曲张静脉1次套扎≤3个点,胃镜头端贴近曲张静脉,持续负压吸引至静脉球呈红色时,释放套扎环,注气,解除负压,待结扎处转为紫色即成功。套扎结束后观察结扎处有无活动性出血。术后禁食水24 h,酌情给予生长抑素降门脉压及质子泵抑制剂。

1.3观察指标

记录两组的再出血率和静脉曲张消失率,随访时间为6个月,比较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再出血:患者再次出现呕血、黑便,收缩压50%。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

2结果

2.1两组再出血率和静脉曲张消失率的比较

实验组的再出血率为20.0%,低于对照组的4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的比较

对照组发生不良反应21例(46.7%),其中胸骨后疼痛9例,门静脉血栓形成3例,胸腔积液5例,发热4例。实验组发生不良反应14例(31.1%),其中腹腔积液7例,发热3例,胸骨后疼痛4例。实验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是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门脉高压、血流阻力增加而形成的门体侧支循环,最常见原因是肝硬化引起的门脉高压[5],病情凶险,再出血率高,治疗困难。每年约有5%的肝硬化患者发生食管静脉曲张,1年后有10%~20%从小静脉曲张发展为大静脉曲张,2年中出血的危险性为20%~30%[6],首次出血1周内的病死率高达25%~50%[7]。如何在急性期快速止血、挽救患者生命以及预防再出血具有重要的意义。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是机体对门脉高压的一种代偿,但其出现并不能有效缓解门脉高压,这是因为:①伴随侧支循环形成的内脏动脉血管扩张引起门脉血流增加;②这种侧支循环比正常肝脏的阻力更高,其降压不充分[8]。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的治疗主要是预防出血,尤其是在首次出血后预防再出血的临床意义重大。目前针对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的治疗方法有药物治疗、外科手术治疗、放射介入治疗等[9],但仍有许多不足之处。药物治疗不能根除曲张的静脉,一般可作为其他根治性治疗的前期治疗和辅助治疗方法,而手术治疗方法具有较高的肝性脑病发病率和手术死亡率[10]。

内镜下曲张静脉套扎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简单的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止血和预防再出血的治疗方法[11-12]。在内镜观察下,使用特制的弹性橡皮圈套扎曲张静脉血管,阻断血流,套扎后局部产生急性炎性反应、缺血、坏死、继而引起肉芽组织增生和坏死组织脱落,曲张静脉消失,既不明显影响门静脉系统血流量,又无肝功能损害,在曲张静脉消失率及再出血发生率等方面效果较为满意[13]。将组织黏合剂注射于曲张静脉内,可迅速形成血栓,有效闭塞血管从而控制曲张静脉出血[14]。无论是单纯胃底静脉曲张的患者还是合并有食管静脉曲张的患者,均可使用组织黏合剂治疗。

目前,临床常规内镜多为胃镜,诊断食管静脉曲张容易,但难发现较深层的静脉,诊断的敏感性较低,且有时难与胃底黏膜下肿瘤相鉴别[15]。内镜不但可检测出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更重要的是可检测出普通内镜看不到的管壁内外的血管影像[16]。本研究通过比较内镜下胃底组织胶注射联合套扎术治疗与单纯使用套扎术发现,内镜下胃底组织胶注射联合套扎术治疗的静脉曲张消失率为44.0%,且复发率低,仅为22.0%,而在长达6个月的随访过程中,仅14例患者近期出现出血、发热和胸骨后疼痛等不良症状。

综上所述,内镜下胃底组织胶注射联合套扎术治疗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的效果显著,复发率低,安全性高。

[参考文献]

[1]吴作艳,冀明.内镜下胃底组织胶注射联和套扎术对肝硬化患者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程度的影响[J].山东医药,2010, 50(23):65-66.

[2]孙小明,李敏,汪文生,等.内镜下组织胶注射联合套扎术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的疗效分析[J].实用肝脏病杂志,2011,14(5):373-374.

[3]陈永忠,王红建,冯百岁,等.急性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108例治疗体会[J].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2011,46(5):769-771.

[4]乔晓,高宝芹,马兴刚,等.两种方式内镜下治疗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的疗效分析[J].徐州医学院学报,2013, 33(5):317-319.

[5]Chongsrisawat V,Vejapipat P,Siripon N,et al.Transient elastography for predicting esophageal/gastric varices in children with biliary atresia[J].BMC Gastroenterol,2011,(11):41.

[6]Bresci G.Portal hypertension:the management of esophageal/gastric varices,portal hypertensive gastropathy or hypertensive colopathy[J].Therapy,2016,4(4):91-96.

[7]周海港.内镜下套扎联合组织胶注射治疗急性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的临床应用[J].河北医科大学学报,2011, 32(6):687-689.

[8]周玮.内镜下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疗效及对门静脉系统血流动力学的影响[D].济南:山东大学,2007.

[9]赵冬梅,安,贾珊珊,等.套扎环、组织胶及硬化剂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的方案选择及其效果[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11,15(21):3961-3964.

[10]晋琼玉,徐泽艳,徐静,等.内镜下套扎联合硬化术及药物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的临床疗效观察[J].西部医学,2013,25(9):1365-1367,1370.

[11]Wei XQ,Gu HY,Wu ZE,et al.Endoscopic variceal ligation caused massive bleeding due to laceration of an esophageal varicose vein with tissue glue emboli[J].World J Gastroenterol,2011,20(42):15937-15940.

[12]张婷.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套扎术的临床护理分析[J].中国医药科学,2015,5(5):125-127.

[13]秦怡,徐馥,汪良芝,等.内镜硬化联合组织胶治疗危重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的配合及护理[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2,16(2):33-35.

[14]Vashist MG,Malik V,Singhal N.Role of subfascial endoscopic perforator surgery (SEPS) in management of perforator incompetence in varicose veins:a prospective randomised study[J].Indian J Surg,2014,76(2):117-123.

篇7

工业文明让人类物质文化生活得到极大的满足和提升,工业时代快速发展的今天,人们必须面对工业时代给人们生活环境带来的污染问题。人们要获得更好的生活,就要更多地去关注生存环境,景观设计便成为现代人追求高质量生活的重要手段。而我国景观设计起步较晚,高校景观设计教学缺乏系统性、规范性,加之教学资源匮乏,高校景观教学依然是景观设计人才培养的突出问题。

一、高校景观设计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内容及设计理念滞后

目前,高校景观设计教学的教学内容难以持续更新,是高校景观设计教学普遍存在的问题。各高校教学大纲杂乱、教学重心偏向不同,学术交流及学术会议少,高校教师进修周期长,使教学内容难以持续更新,景观设计教学无法正确引导行业发展。因此,将新的景观设计理念引入课堂教学,不仅能丰富教学内容,还可较好地引导行业发展,使高校景观教学切实为我国景观设计储备高质量的人才。

(二)教学方式及教学方法单一

作为实践性较强的学科,景观艺术设计由于严格的教学框架以及落后的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现代化教学对于景观艺术设计提出的需求,这样的问题也普遍存在于高校景观设计教学当中,主要体现在重视课堂上的理论教学、忽视了实际的动手能力,导致不切实际、高分低能等尴尬现象。学生一旦遇到实际问题,就会感觉不知所措,很难适应未来工作岗位的发展要求,也就增大了景观设计专业学生的就业难度。

二、高校景观设计教学的创新思路

(一)更新教学内容,提升教学理念

1.持续更新教学内容,与国际新理念接轨

为了让高校景观设计教学更加符合现代教学的需求,在教学内容上不仅要迎合中国社会发展的基本国情,还应该与国际上的景观设计新理念相互融合,同时也可以借鉴国外高校景观设计教学的具体教学内容,再结合本校的教学指导方案,对教学内容进行更新。如此,才能让教师与学生都具备与时俱进的新理念,满足景观设计教学所需。

2.规范教学大纲

为了迎合时代创新,高校景观设计教学还应该做好教学大纲的规范,只有规范之后,才能让教学大纲的内容更加贴合学生学习需求,也才能够满足高校景观设计教学的根本目标。

3.加强学术交流

作为高校景观设计教学,还应该加强学术之间的交流。学术交流可以是学校内相关专业教师之间的相互探讨,也可以是学校与学校之间的经验学术交流。在这样的氛围下,才能让教师不断地积累、获取,从而创新景观设计教学内容。

4.缩短教师进修周期

以往教师会花费较长时间用于自身进修,却没能考虑到长时间的进修能够带来的好处究竟有多少,很可能过长的进修还会带来反效果。因此,教师要特别注意进修的周期,避免重复出现。

(二)创新教学方式,丰富教学方法

1.案例式教学

作为实践性与应用性兼顾的学科,传统教学模式下的景观设计课程是让学生天马行空地去设想,这样不仅阻碍了学生设计思维的拓展,并且设计出来的作品缺乏实施性。通过成功设计案例的分析,我们可以将课题设计、创新思维设计及具体的环境项目融入教学环节,通过习作展览以及实地考察等手段,帮助学生提升分析表达能力以及设计能力,可以强化学生对设计感性方面的认识。通过实际的案例分析,再配合具体的实际情况,才能够帮助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让学生去发现、去解决,找准正确的出路。

2.多媒体教学及课堂分组式讨论

随着多媒体教学的融入,以往死板的教学模式得以改变,课堂也更加生动有趣,课件当中插入的音乐、视频、图片等内容也能更加直观地迎合教学,增强知识的趣味性,再配合课堂教学中分组式教学,也可以促进师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和互动。众所周知,现实生活中的景观设计会涉及诸多方面,常常需要一个团队才能够完成。所以,进行分组协作就可以模仿设计公司本身的团队工作理念,这样才更具实践性,通过团队协作,教师给出课题,然后由小组相互分析讨论,通过教师正确的引导解决问题,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团队合作意识的培养,同时也有利于学生设计表达能力的激发。

3.课堂理论与现场相配合

作为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高校景观设计教学还要求课堂理论能够同现场相互配合,将课堂基础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的现场设计中去。只有如此,才能够让学生感觉到自己学有所用,不会让自己所学的理论知识成为一纸空文。因此,理论与现场之间的相互配合极为关键,同时也是创新景观设计教学的主要途径。

(三)建立工作室教学制度,完善专业教师考核机制

景观设计教学作为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可以提出工作室教学制度,由各个专业教师负责一个工作室,制定相关的专业课教案,包含实践课题。学生老师互选,限定名额,以期在教学过程中真正做到理论与实践结合,以及学生学习的系统性。对专业教师建立系统的考核机制,对不合格的教师派遣学习,以提高其专业能力,更好地掌握专业发展动向,适时提出新的专业理念。如此操作,对高校景观设计教学也大有益处。

结语

高校景观设计教学只有在系统教学纲要的指导下,秉持先进教学理念,做到持续更新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完善教学机制,才能使高校景观设计教学成为国家景观人才培养的一把利刃,为人类优化生活环境提供高质量的人才储备。

参考文献:

[1]王锋.行走感知与理性图形――景观设计教学新探讨[J].装饰,2012(4).

篇8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41-0112-02

CDIO是构思(Conceive)、设计(Design)、实现(Implement)、运作(Operate)4个英文单词的缩写,它是“做中学”和“基于项目教育和学习”的集中概括和抽象表达[1]。它是以项目开发的生命周期为载体,让学生进行主动的、实践的、协作式的学习,使学生在理论知识、专业技能、职业素质、创新能力、团队协作能力、沟通表达能力和竞争意识等多个方面获得全面的训练和提高[2]。基于CDIO理念的课程改革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主要方向之一,是高等职业院校培养适合社会需求的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的高技能型专门人才的重要手段。2014年以来本文作者进行了基于CDIO理念的园林植物景观设计教学改革与实践的研究,通过企业调研、问卷调查、实践应用等方法,对基于CDIO理念教、学、做一体的教学模式进行研究和应用。

一、目前园林植物景观设计课程的教学现状

园林植物景观设计是园林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该课程内容抽象、实践性强。目前园林植物景观设计的教学处于传统教学与现代教育手段深度结合期,与传统的教学相比,多媒体课件的应用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率,但教学中也存在许多亟需改进的不足。

1.传统章节的课程体系的构建框架,使课程教学内容不利于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

2.教学模式单一,使学生处于十分被动的地位,导致学生或者对教师产生了过分的依赖,或者对课程丧失了学习的热情和兴趣,甚至产生不想学的念头。

3.协作能力培养欠缺。课程的教学目标重视知识的掌握,而忽视了团队能力的培养,导致学生缺乏协作精神。

4.目前的考核方式单一化,无法科学有效地评价学生的能力,也不符合现代工程教育的评价标准。

5.教材内容编排不合理。园林植物景观设计相关的教材很多,但多以学科知识结构为主,不能突出应用能力的培养,有些教材理论与实践脱节,导致理论学习与实践结合不紧密,使得教、学、做难于合一。

二、基于CDIO理念构建课程、专业、社会“一体化”的教学内容体系

基于CDIO理念,根据园林植物造景师岗位相关工作任务,确定课程的培养目标。围绕就业岗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岗位技能为切入点,选取课程内容。具体内容如表1。

三、基于CDIO理念教学做一体的教学实施和保障

1.教学组织设计:在教学组织上,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采用做中学、学中做的方式。在教学手段和方法上以项目导向为主,同时穿插专题研讨、案例教学、角色扮演等方法。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采用咨询、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估六步法。同时实行分组教学,推动团队协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及项目开发能力,提高学生在项目设计、工作分工、交流汇报等多方面的能力,培养他们积极向上的团体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

2.考核方式设计:以往的考核以书面考核为主,强调结果的考核。以CDIO倡导的“过程评价”为基础进行考核方式的改革。课程采取企业、教师、学生不同主体的评价,关注学生知识和技能的学习过程,注重考核学生项目设计与应用能力。除了知识和技能的考核外,教师还注重对学生学习态度、团结协作和爱岗敬业精神的评价。从项目设计过程、项目设计效果以及职业素养等方面进行多元过程考核评价。课程总评成绩中项目测评占60%,职业素养占5%,课堂表现占5%,期末考核(理论和技能)占30%。

3.教学团队建设:建设高水平和结构合理的专兼职教学团队是课程建设的重要保障,基于CDIO理念教、学、做一体教学模式更需要一支既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又有丰富的实践经验的教师队伍。园林植物景观设计课程教学团队由拥有丰富职业经验的专任教师和企业技术骨干组成。鼓励教师考取职业资格证书、参加企业培训和到企业挂职锻炼,参与企业技术应用和社会服务,引入企业新技术和服务规范,使得课程建设紧跟产业发展,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符合职业岗位要求。

4.实训条件建设:建设符合课程需要的实验实训条件是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基本条件之一,基于CDIO理念教、学、做一体教学模式强调以学生为主体组织实施教学,实训室应该具有真实职业氛围,融合技能训练和理论知识学习的多重功能。我校结合上海市重点专业建设改建园林制图实训室、园林设计实训室、园林植物识别实训场、园林工程实训室等实训场所。积极开展顶岗实习,与上海共青森林公园绿化养护有限公司、上海园林绿化建设有限公司、棕榈园林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等8家企业签订校企合作协议,鼓励和安排学生参加相关设计单位的实习岗位,使学生的职业技能和素养更好的提升。

5.教学资源库建设:除学院教务处对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方面的文件、实施方案以外,随着园林植物景观设计课程的项目化改造,产生了以下主要教学文件:园林专业课程的实施方案、园林植物景观设计课程标准、园林植物景观设计考试改革方案及成绩评定实施办法等。完善了满足课堂需要的包括课件、教案、案例、图片、技能竞赛等内容的教学资源库的建设。

四、基于CDIO理念的课程教学改革成效

1.课程实行了项目化改造,并采用“双线制”训练方式。依据园林工程技术专业高技能人才职业能力需求,校、企专家共同筛选与园林相关的典型工作任务,选择能够贯穿职业能力培养的项目,教学内容在逐步完成项目的过程中展开,课内课外训练并行,通过完成项目的训练过程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

2.建立了与课程能力培养目标相适应的“教、学、做、评”一体化教学模式。课程的每个单元都有明确的能力目标、工作任务、训练过程和自我评价,学生在做中学,老师在做中教。以真实的园林设计项目任务为载体,教、学、做相结合开展项目教学。基于CDIO理念的课程建设使园林植物景观设计课程被评为2014年上海市级精品课程。

3.出版了与项目化课程配套的特色教材。由9位来自全国高职院校的资深专业教师和3位企业设计骨干组建了具有校企合作优势的教材编写团队,出版了与项目化课程配套的特色教材。教材建设摒弃了传统教学“章、节”的架构体例,遵循“任务驱动,项目导向”新理念,建构了模块、项目、工作任务层层相扣的新体例。每个项目都突出工作过程,利于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

4.采用了以形成性考核为主的考核方式。能力考核贯穿教学始终。以对完成项目的过程考核为主的方式,对学生掌握基本知识与技能的程度、工作态度、完成项目的情况进行公开、公正、多方参与的考核评价。

篇9

一、特色定位的释义及重要性

教育部相关主管部门曾指出:特色专业“应该是在专业建设的观念上有独特性,人才培养的手段上有新颖性,课程设置、知识和技能的结构上有科学性,产教结合架构上有独创性”。[1]这一界定,是关于高校特色专业设置的属性界定,其“四性”表述,对于特色定位的释义无疑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那么,什么是特色定位?简言之,就高等学校专业设置而言,特色定位就是与众不同办学风格、特点、取向的形成与确立,是课程设置、人才培养方式和方向诸方面独特性、新颖性、科学性、独创性的个性展示。而就农林院校环境设计专业而言,特色定位应当以与农学林学关联为办学宗旨、以涉农涉林为课程设置原则、以培养宽口径多用途生态环境设计专门人才为目标。对自身特色定位的权衡和考量要特别注重必要性、适配性和前瞻性,要与学校的办学特色及专业优势紧密衔接。在我国当前的高等教育日趋激烈的竞争环境中,愈来愈多的有识之士都清醒地认识到专业特色的重要性,都在充分施展自身优势使专业尽可能办出鲜明的个性特色。特别是一些冷僻专业、新办专业和普设专业,为了吸引生源、提高社会知名度,尤其在专业特色上大作文章。据笔者了解,近年来,为了更好地谋求自身的发展,扩大生存空间,我国农林类院校的环境设计专业都在不同程度地尝试打出自己的“特色牌”。为什么?这是因为,我国现有高等院校2845个,其中设置了设计类专业的学校有1947个,有400余所各类高等院校设立了环境设计专业。[2]这些数据充分说明,无论是就普通高校而言,还是就农林类高校而言,环境设计专业所面临的竞争是何等的激烈!如果我们在专业特色上不能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强,那么,下一个出局的就会是自己!

二、准确把握特色定位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一)特色定位应与本校办学特色挂钩

农林类院校一般都普遍坚持以“农”和“林”贯穿人才培养、专业设置、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全过程。在农林专业背景下,即使是非农学科,也要与农林学科相互交叉,彼此融通。“非农”而不“离农”,才是农林类院校非农林专业的生存法则。为此,农林院校的环境设计专业应着力从专业的交叉性、关联性和延伸性上发力。即:其一、在课程设置上做到与农林学科有交叉。比如,我校环境设计系开设的生态室内设计、景观植物等课程,就较好地体现了与广义农学的学科交叉。其二、在本专业与本校其它专业的设置上做到相关联。比如,我校的园林设计和室内设计的关联就是非常紧密的。其三、在人才用途的覆盖上做到相延伸。比如,我系主要是为社会输送宽口径多用途生态环境设计专门人才,而生态与农业则密切挂钩。

(二)特色定位应与学生就业创业挂钩

学生的就业率与创业成功率是检验教学质量的硬指标。农林类院校的环境设计专业只有紧密联系学生就业创业所必须具备的实际才能与本领,做到因需施教,才能使自身的专业特色定位与社会需求紧密挂钩。近年来,我系针对社会需求,以全面提高学生就业创业技能为目标,不断调整和优化课程设置,配强师资力量,开展学研产一体化流程化教学实践,在全面打牢学生学识基础的前提下,着重培养学生的动手和创新能力,实现了毕业生99%的就业率。不少学生还独当一面,自主创业,取得了成功。

(三)特色定位应与教学资源优势挂钩

教学资源是师资、设施、科研、信息等各种资源的集合组合。农林类院校环境设计专业要办出自身特色,就必须最大限度利用这些资源,使教师能够施展自己的专业特长,设施能够发挥它的最大用途,科研成果能够得到有效运用,文献信息能够得到充分共享。我校的各种教学资源与“农”密切相关,我系办学也紧紧依托这些优势,在专业设置上坚持以广义农学为学科支撑,体现涉农特色,为社会培养和输送了大量建筑设计、景观设计、室内设计、家具设计、装置艺术设计、陈设艺术设计、公共环境小品、创意设计与推广等方面的宽口径高级设计人才。

(四)特色定位应与人才培养目标挂钩

农林类院校人才培养的目标,离不开以培养农业林业科学类人才为主,以培养其它与此关联类人才为辅的基本定位。如同农口和林口需要大量法律、财务、商务、计算机等人才一样,无论是涉农涉林的产业体系、商业体系和社会服务体系,都无疑需要大量环境设计类人才。农林类院校环境设计专业的特色定位,只要能够使培养出的人才适应和融入涉农涉林的一切产业、商业和社会服务体系,并且学有所用,就算是正确的定位。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系确立了实现“三个取向”(即技术类人才、研究类人才、环境设计拔尖人才)的人才培养目标,较好地对接了学校培养农口类多用途宽口径人才的既定人才培养目标,也赢得了良好的社会评价。

三、我校环境设计专业特色定位的尝试与探索

近年来,我系在专业的特色定位上进行了一些可行的尝试与探索,获得了一些有益的启示。主要有四点:

(一)紧扣农字,实现农学的关联延伸

结合农业院校特点,我系开设了与“三农”密切关联的专业课程。第一,新增新农村人居环境设计、环境公共设施设计等课程,使部分新增课程直接姓“农”。第二,将原有的数字化环境设计引入证书制度,与教育部信息管理中心的全国计算机技术认证(CAD)实现课程置换,学生学完此课程,经考试合格,即获得全国计算机技术认证应用工程师证书(CAD工程师),以增加学生在农口领域的就业筹码。第三,将原有的景观设计概论和景观设计,更名为生态景观设计概论和生态景观设计,在课程内容中加入生态学的部分,主要讲述如何从生态学的角度进行景观设计,将原有的室内空间设计1与2更名为室内生态设计1与2,主要讲述如何从生态学的角度进行居住空间设计、公共空间设计,这样调整,可以使教学内容更多地融入大农学范畴。第四,将原有的建筑设计拆分为农业建筑设计和城市小型建筑设计两门课程,对农业建筑和城市建筑分别讲述,这样调整,确保了涉“农”的专业课程能够独立门户。第五,开发一批具有本土文化特色和适应新农村建设的实训项目,将项目教学贯穿于城市小型建筑设计、农业建筑设计、室内空间设计1与2、生态景观设计、新农村人居环境设计、家具与陈设设计、光环境设计、室内外空间色彩设计、材料及施工工艺等课程的始终,这样做,有效提高了学生参与农村人居环境实体设计的实战本领。

(二)取人之长,做到定位的兼收并蓄

我系所坚持的特色定位的兼收并蓄主要体现在课程建设、校企合作和队伍建设上。在课程建设上,我系贯彻一个“请”字。通过外聘教师,补齐本专业师资力量的短板,收纳各方英才为我所用。在校企合作上,我系贯彻一个“联”字。以搭建校企数字传输课堂等方式,加强计算机辅助设计(3DMAX)等课程的教学交流。将企业工作流程、施工过程等实时传递到课堂,使企业兼职教师在工作现场可直接开展专业教学,实现校企联合教学。校企合作开发核心课程资源包,合作开发施工工艺、材料预算等虚拟实训视频,聚集设计案例、行业企业技术标准、设计素材、教案、课件、视频、资讯等,依托学校数字化教学平台建设,形成校企共建共享的环境设计专业教学资源库。根据社会对毕业生知识、能力、素质需求变化,按照多种职业岗位的从业技术要求,不断更新相应课程的教学内容,构建融入景观、建筑及室内设计行业企业技术标准的课程体系。在队伍建设上,我系贯彻一个“精”字。即精训师资队伍,蓄积教学能量。一是发挥本校教学团队和教学名师的作用,建立环境设计工作室,使专任教师的实践能力得到施展。二是有计划地选送优秀教师到有关高等院校、企业进修深造,吸收外校的教学精华。三是鼓励青年教师考取在职博士研究生,进一步提高在任教师的学历层次。四是争取引进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更好地优化师资结构。五是进一步鼓励教师积极参与多种形式的教学改革与学术研究活动,使教学与科研比翼齐飞。

(三)人无我有,办出专业的个性特色

通过多年实践,我系力图将本专业办出姓“农”的个性特色。一是落实培养符合专业规范要求的高素质应用型、复合型本科人才的培养目标,积极探索构建学研产“三位一体”教学模式。具体包括:以“知识学习”为主线的课程模块;以“科研培养”为主线的创新基地模块;以“生产实践”为主线的综合实践教学模块。三个模块按照学研产发展规律,整合成为环环紧扣的教学链,并依据该教学链制定全新的教学计划,明确每个模块课程的具体任务和要求。二是突出素质拓展,实施活动教育提量工程,通过课程展览和组织学生参加各项环境设计行业竞赛的方式,提升学生的专业素质和动手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拓宽学生的专业视野。

(四)因需应变,对接社会的人才需求

因应人才市场需求,我系适时调整专业课程,具体表现在:一是与用人企业共同优化环境设计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通过方案的制定与实施,实现人才培养方案与职业岗位要求对接,专业课程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设计流程对接。二是深化“项目+工作室”的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以小区景观设计、新农村规划、特色旅游资源开发、生态旅游开发和城镇化建设、居住与公共空间设计与施工项目为搭配,校企合作建立校内专业设计工作室、实验室和校外生产性实训基地,通过“三引三进”,即将企业引入校园、将工程项目引入课程、将企业骨干引入教学团队和教师进企业、学生进工作室、教学进现场,实现教、学、做流程化,推行“项目+工作室”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三是强化以参与、体验、实训为形式的实践教学。加大实践学时占总学时的比例,将学生毕业实习的时间确定为不少于3个月,将原有的9周更改为12周。同时将原有的采风与专业考查更名为传统文化考查。主要对我国传统民俗、民居文化等进行专业考查,以更好地指导学生的设计实践。此外,还通过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开发一批学以致用的实训项目,引入企业及行业的技术标准,为学生营造生产性实训环境。四是精选学生就业创业的练兵场地。在一些环境实体设计精品较多的大城市(如广州、深圳、北京、上海等)设置一系列实践活动基地,以开阔学生的专业视野,满足学生高层次实习的需要。总而言之,农林类院校环境设计专业的特色定位与生源、教学质量、就业率、社会知名度密切相关,与拓展艺术类专业在非艺术类院校的生存与发展空间密切相关,与补齐补强农林类院校专业配置密切相关,是一个现实而且重要的课题,我们必须予以高度重视并对此进行深入的思考和研究。

参考文献:

篇10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2(a)-0153-01

首先对3DMAX软件进行详细的介绍。该软件是3D Studio Max的简称。它是Autodesk公司开发的三维动画渲染以及制作软件。在20世纪90年代主要的应用于电脑游戏的动画制作以及影视片的特效制作中,在20世纪90年代末主要的应用于建筑、室内以及景观等各个领域,在绘制三维效果图和动画制作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在该软件的应用中,对着各行各业在不断的发展,对于3D效果制图的人才需求在不断额增加,因此,该文对于3DMAX软件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并且对教学与实践提出了进一步的认识。

1 高校3DMAX课程教学中存在的现状

通过实践教学分析到:3DMAX课程教学中存在的教学现状有:3DMAX课程设置以及授课不够规范,具体的表现有:3DMAX课程一般是在设计专业中开设的,在其他相关专业开设的比较少,在3DMAX课程软件中,教师的资源比较缺乏,在授课中使用的是交叉授课的方式进行的,根据不同的专业具体的安排。但是对于不同的专业进行分析,在教学内容中有着很大的差别,教师在进行授课时,由于一些外聘的教师不能根据教学的内容以及教学的方式进行,或者是不受学校的管理进行具体的实施,这就造成3DMAX课程授课的效果不佳,影响了教学的效果。

在教学中由于学校设备的陈旧,或者是教学的版本比较低,影响了3DMAX课程软件的教学效果。在教学中,学校的设备一般是许多年才更换一次,但是由于3DMAX课程软件的要求比较高,这种现状就会造成学生在制图中的效果以及效率受到了极大的影响。并且在学校教学中,学校实验室中的电脑软件由于版本比较低,不能紧跟随软件的更新速度,在课堂教学中,就有可能造成死机或者是卡机的现状,影响了教学的效果。

教学目标的影响,教学中教学目标不够清晰以及教学内容的针对性不强,这也是影响3DMAX软件的重要因素。在高校3DMAX软件教学中需要仅仅跟随社会的需求进行及时的调整。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的教学目标不够明确,这就导致学生在课堂中学到的知识在以后的应用中有一定的偏差,造成极大的影响。3DMAX课程教学中主要是进行实践教学,能够在就业的导向中,使得学生在掌握专业技术知识的基础上,不断的提高专业技能的操作水平。例如:在室内设计中,教学的内容主要的侧重与室内家具,室内的环境建模等;在景观设计中主要的是对景区开发以及室外地形和空间制作的要求;在多媒体制作中,则主要突出的是使用NURBS、进行片面制作以及骨骼制作等;在影视后期制作中,需要借助于力学系统、运动控制器、常用的粒子特效、视频后期处理等进行详细的讲解和练习。在实践中了解到,3DMAX教学出现了交叉教学的现状,出现了不对口影响,这些直接的影响着教学的目标。

教学方式的落后,导致3DMAX课程软件的影响。由于受到教师水平的限制,在教学中的教学模式比较陈旧,不能满足快速发展的教学因素,很多教师不能及时的更新知识、技能操作等,这就使得原有的知识不能相适应现在教学发展,在授课中造成枯燥无味,影响了学习的效果。

2 3DMAX课程教学的改革

针对3DMAX课程教学中存在的现状以及实践,为了更好的发挥3DMAX课程软件能够在相关的专业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因此需要对3DMAX课程教学进行改革,其中具体的建议如下。

2.1 弹性教学法

在教学中,采用弹性教学是指:根据学生自身的需要不断的更新教学的方式。由于社会中各个领域在不断的变化,人们的意识在朝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因此这就要根据不同年龄段、不同级别的学生进行具体的教学模式制定,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因材施教,用学生容易掌握的语言和教学方式实施弹性教学。这样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灵活性和自主性。

2.2 项目教学法

在教学中,教师根据项目的介绍,引导学生在进入设计的情景中,投入到实际的项目中去。将3DMAX课程教学中的课堂讲解、实际操作、教师指导与学生的实际操作相结合。以便增强学生3D操作的技能,加强对实际项目的应用。

2.3 多途径教学法

由于3DMAX课程教学中,由于自身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比较强的学科,因此在实际的教学中,要打破常规的教学模式,这就需要不断的探索以及改进教学的方法。要结合现代科技媒介以及科技手段,加强教学过程中的互动性,最终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教师需要建立电子教案或者多媒体课件,在数据模型中建立有效的教学资源,能够从多个方面与学生共享,增强学生的探究能力。

2.4 教学内容的改革

在教学内容的改革中要具体进行,对于景观专业来说,需要建路灯,在建好后贴材质,然后打灯光,最后进行渲染。能够从简单到复杂的变换场景,将教学内容与项目教学相结合。除此之外,3DMAX课程教学要才能够艺术角度和技术角度进行改革。教师注重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改变教学的内容。

3 结语

本文对新形势下3DMAX软件课程的教学方法进行总结,在了解了该软件的现状后提出了相应的教学方案,其中3DMAX教学改革的重点在于教师和学生的配合上,根据学生当前的教学设计,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并且在教学中及时的调整方案,这些方式有助于知识的更新和方法的进一步探究,有利于3DMAX软件课程在教学中的进一步提高。

参考文献

篇11

【中图分类号】G642.423《基于三维虚拟导游实验室的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湖北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课题编号2010B097

一、三维仿真导游实验室功能分析

模拟导游实验室的硬件系统,由教学演示系统和训练考试系统两大部分构成。首先是教学演示系统,该部分由超大屏显示系统、高清网络直播课堂、中央控制系统、灯光音响系统等四部分组成。这部分主要完成教师的日常教学、培训、汇报演示、精品课程录制及单个学生演练或现场导游考试等活动。第二部分为微格实训系统,由教师机、学生机、局域网络和周边配件组成。这个系统具备传统网络机房的全部功能,在模拟导游软件的支持下,完成学生的日常的学习、训练和在线考试。训练过程可以被录制,录制的文件可以本地存储也可以上传服务器。服务器中的模拟导游软件库有多种辅助文件库可供学生学习、查阅。其主要功能如下:

三通道展示功能。不仅可以展示虚拟现实景区,还可以展示文字、图片、视频、音频、全景等旅游教学素材,通过逼真环境演示,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素材管理。对文字、图片、视音频、全景场景和虚拟现实场景等教学素材能进行分类统一管理;同时,还可根据不同课程对相关素材增加删除和修改,及时更新旅游专业各个课程的数据库。

教案管理。教师能根据不同类型课程对教案进行自主设计和编辑,对文字、图片、视频进行任意修改及位置调整,积累专业课程教学资料。

教案播放。具备一键式调用和播放功能,上课期间,教案可以按时间轨道自动或者手动随机滑动等方式呈现讲解的相关教学素材,并能对各类素材进行相应的交互控制。

教学实训录播系统。这个系统由流媒体服务器和摄像机组成,用来对教师的教学过程和学生的实训过程进行全程录像,流媒体服务器存储的是数字化的影像,实验室内的计算机均可以登录,访问其中的文件。流媒体服务器中存储的数字影像文件,既是学生复习的重要资料,同时也是导游精品课程建设的原始文件。

二、三维仿真导游实验室实训模式设计

(一)虚拟景点观摩演示

通过对虚拟现实景点的浏览观摩,结合旅游专业不同的课程使学生对景点的概况、地貌、布局、线路、景观设计、建筑、文化、历史等有更加直观深入的了解。观摩前,教师首先要提出具体要求,对重点内容加以强调,并设置若干问题,让学生在观摩中寻找答案。

(二)角色模拟

角色模拟是导游实务训练的重要环节,也是基于数字体验式教学系统的模拟导游实训室的核心功能所在。教师可以挑选优秀学生扮演导游,其它学生充当游客,刚开始的时候采取固定路线的方式,让学生事先背熟导游词,边走边讲解,要控制好讲解速度,和游历速度相匹配。

(三)评价修正

本实验室还可以作为开放性实验室,让学生在微格实验室进行单机训练,成为学生自主实训课堂。在学生自主实训模拟的过程中,系统可以实时录音和录像。每次训练结束后可以进行回放,自己根据录像和录音对于不恰当的语言和形体动作进行分析和评议。然后根据反馈评议的结果进行修正,再进行第二次导游模拟训练。以上步骤可以反复进行,直到达到训练目标为止。

(四)景区线路设计及导游词创作

景区线路设计和导游词创作是导游模拟训练综合素质的展现。虚拟导游实验室由于有自主游历功能,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自主选择和设计景区的游历线路的,再根据设计的线路自行创作导游词。在创作中,要求学生能够使用各种讲解方法,根据景点情况和所收集的资料编写导游词。

三、实训模式的专业建设保障

三维仿真导游实验室实训教学新的教育观念、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和考试方法的改革必须辅以管理改革,而教学管理改革是课程教学改革的保证。

(一)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提高师资的教学水平和实践能力,教师必须不断更新业务知识,加强自身素质,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备"双师型"素质(教师证和导游证),提高教学水平。必须推进产教结合,让教师到旅行社、景区实习,参加各项相关课程的岗位培训,才能提高实训课程教学能力。

(二)加快编写虚拟导游实验室"模块式教学"的配套教材

目前市场上还缺乏与虚拟导游实验室模块式教学相配套的实训教材。模块化导游教材应最大限度地体现实践性教材的特色,以岗位技能培训为内容重点,由导游基础知识、导游技能、旅游地理、旅游服务礼仪等相关课程构成教材体系结构。在强调内容实用性、典型性的同时,针对虚拟导游实验室的使用特点和功能,尽可能地把一些相关联的知识介绍给学生。模块化教材与传统教材的重要区别是:传统教材各章节之间有阶梯式上升的关系,不学前一章节,就无法学习下一章节;而模块化教材每一模块的内容相对独立,可以单独学习其中一个或一组模块。

(三)制度先行、开放管理

要提高实验室的利用效率和提高学生的实训效果,仅仅靠教师在课堂上的实训时间是不够,需要对实验室进行开放管理,使其成为学生的"第二课堂"。

篇12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5-0150-02

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是一所完全艺术设计类高职院校,我校的“应用写作”课程分为基本能力模块和专业能力模块,“设计说明”属于专业能力模块。设计说明写作能力对艺术设计类专业学生的专业学习、未来职业发展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而我校学生大多重设计,轻说明,能设计出色的作品,却不能准确地表达自己的设计思想,难以将艺术思维转化成写作思维。针对学情现状,笔者依托世界大学城云平台,将现代信息化手段融入“设计说明”教学中,取得了较好效果。下面笔者从三个方面阐释教学思考,总结实施过程。

一、教学任务分析

1.教学目标

一是情感素质方面,引导学生转变重设计、轻说明的思想,使学生认识到设计说明的重要性,并培养学生人文素养;二是知识方面,引导学生理解设计说明的概念,掌握作品命名方法和正文撰写技巧;三是能力方面,引导学生提高设计说明的撰写能力和修改能力。

2.教学重点与难点

根据教学目标,设计说明的教学重点在于达成情感态度目标、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难点在于实现能力目标和素质目标。

二、教学设计

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为“应用写作”课程加速改革带来了巨大契机。笔者发挥集成当今互联网大多数功能的世界大学城空间的信息技术优势,建设“应用写作”空间课程,有效促进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

1.教学模式

依托“应用写作”空间课程,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为本位,以就业为导向,实施立体、互动、复合的空间教学模式,实现教学过程三结合,即空间上,课堂与课外相结合;时间上,课前、课中、课后相结合;教学关系上,教师的空间教学与学生的自主学习相结合。

2.教法学法

教师主要采用创设情境法、案例分析法、任务驱动法等教法,学生采取空间自主学习、团队协作学习等学法,实现教师做中教、学生做中学。

3.教学手段

发挥现代信息技术优势,将文字、图片、视频等融为一体,增强教学内容的形象性,提高课堂效果。

三、教学过程

依托世界大学城云平台,笔者建成了资源优质、便捷好学、开放互动的“应用写作”空间课程,每次课均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精心设计教学活动,安排相应的训练任务,并运用世界大学城的超链接技术等,制作了表格化学案、表格化教案,设计了在线测试题。“设计说明”的教学分为课前、课中和课后三个环节。

1.课前空间预习

课前要求学生进入空间课程中的“设计说明”表格化学案,从三个方面做好预习。一是了解“设计说明”的教学内容,获取学习知情权;二是思考教师布置的两道思考题,要求学生整理思绪,做好课堂发言准备;三是挑选自己最得意的作品,提交到教师指定网址,为顺利完成作业做好准备。

2.课中空间教学

教师依托空间课程中的“设计说明”表格化教案,精心设置了八个典型任务,开展空间教学。

任务一,创设情境,有奖竞猜。展示我校学生获得国家专利的作品,采用有奖竞猜的方式导入新课,凸显设计说明的重要性。

任务二,理解概念,储备必要理论。通过教师的讲述,要求学生掌握设计说明的概念、构成、特点等必备理论。

任务三,分析案例,掌握作品命名方法。笔者调用我校专业教师和长沙民政职业学院专业教师空间资源以及学院网站、恒生木业有限责任公司网站、中国陶艺网等网站资源,精选设计作品命名典型案例,引导学生分析案例采用的命名方法,归纳出品种命名法、视觉形象命名法、视觉感受命名法、寓意命名法、特色命名法等五种常见的作品命名法。

任务四,分析案例,掌握作品命名标准。精彩的作品名称需达到“三性”标准,即明确性、概括性、联想性。笔者调用长沙民政职业学院专业教师作品和我校学生获得设计金奖的作品等典型案例,采用问答法、讨论法等引导学生分析典型案例命名的优劣,促使学生掌握佳名的“三性”标准。

任务五,分析案例,掌握正文写法。设计说明的正文需尽可能凸显作品的亮点与特色,笔者调用新浪网视频、我校师生空间资源、珠宝之家网站资源等典型案例,引导学生从设计理念、设计意图、设计主题、材质工艺、艺术形象、功能效果等方面作切入点,来突出作品与众不同之处。师生共同总结设计说明的写作技巧,实现教学重难点的突破,如在以艺术形象中的色彩运用为切入点撰写设计说明时,可以以色彩适用领域、象征意义、搭配组合效果等为着力点展开描述。

任务六,分析案例,掌握正文标准。优秀的正文须达到两化,一是准确化,二是形象化。笔者引导学生分析我校参赛资料、长沙民政职业学院和澧县职业中专专业教师空间资料等典型案例,把握优秀设计说明正文的写作标准。

任务七,创设情境,改写训练。笔者出示我校学生童琴同学的相框设计作品《甜蜜蜜》,该作品获得了第三届“恒生杯”相框设计银奖,并被恒生木业有限责任公司做成了产品,推向市场。她受邀参加了公司的新品推荐会并做了发言。笔者要求学生根据童琴同学的发言稿,撰写设计说明正文。教师来回指导,并亲自下水,提供参考范例。

任务八,再次实训,互评互改。要求学生为自己的得意作品撰写设计说明,学生互评互改,教师巡视指导。以一位同学的设计说明作案例,现场诊断,当场展示修改结果。

3.课后空间自学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