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2-27 11:12:00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农业安全论文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安全养羊是提高羊的养殖效益的重要保证,而免疫则是安全养羊的基础和保证。为此,下面把羊常用免疫疫苗简介如下:
1、氢氧化铝菌羔羊痢疾苗:主要用于怀孕母羊,在怀孕母羊分娩前20~30天和10~20天时各注射1次,注射部位分离在两后腿内侧皮下。疫苗用量分离为每只2毫升和3毫升。注射后10天产生免疫力。羔羊经过吃奶取得被动免疫,免疫期5个月。
2、羊四联苗或羊五联苗:四联苗即羊快疫、猝疽、肠毒血症、羔羊痢疾苗;五联苗即羊快疫、猝疽、肠毒血症、羔羊痢疾、黑疫苗。于每年3月初和9月下旬分2次接种。接种时不论羊只大小,每只皮下或肌肉注射5毫升。一般在注射疫苗后14天产生免疫力。
3、羊痘鸡胚化弱毒疫苗:主要用于预防山羊痘病,每年3~4月份接种,免疫期1年。接种时不论羊只大小,每只皮下注射疫苗0.5毫升。
4、破伤风类霉素:主要用于预防羊破伤风。免疫时间在怀孕母羊产前1个月、羔羊育肥阉割前1个月或羊只受伤时,一般在每只羊颈部中间1/3处皮下注射0.5毫升,1个月后产生免疫力,免疫期1年论文格式。
5、Ⅱ号炭疽菌苗:主要用于预防羊炭疽病。每年9月中旬注射1次,不论羊只大小,每只皮下注射1毫升农业论文,14天后产生免疫力。
6、羔羊大肠杆菌疫苗:主要用于预防羔羊大肠杆菌病。皮下注射,3月龄以下的羔羊每只1毫升,3月龄以上的羔羊每只2毫升。注射疫苗后14天产生免疫力,免疫期6个月。
7、羊流产衣原体油佐剂卵黄灭活苗:主要用于预防羊衣原体性流产。在羊怀孕前或怀孕后1个月内皮下注射,每只3毫升,免疫期1年。
8、口疮弱毒细胞冻干苗:主要用于预防羊口疮。一般在每年3月、9月各注射1次,不论羊只大小,每只口腔黏膜内注射0.2毫升。山羊传染性胸膜肺炎氢氧化铝菌苗皮下或肌肉注射,6月龄以下每只3毫升,6月龄以上每只5毫升,免疫期1年。
9、山羊传染性胸膜肺炎氢氧化铝菌苗:皮下或肌肉注射,6月龄以下每只3毫升,6月龄以上每只5毫升,免疫期1年。
鸡的最适宜产蛋温度为15~23℃,最高耐受温度为30℃农业论文,超过耐受温度则表现为张口喘息、饮水量增加,而采食
二、降低鸡舍温度
1、植树种草:在鸡舍的周围植树种草,树木和草坪既可吸收辐射热,又可以净化空气。别外,通过光
2、铺垫隔热层:在蛋鸡舍屋顶铺垫隔热层农业论文,高温季节在蛋鸡舍的屋顶铺垫稻草
3、通风换气降温:宠养密闭的蛋鸡舍应采用纵向通风来降温,开放式蛋
4、气雾法降温:在蛋鸡舍内安装气雾管道。当通过以上降温方法,鸡舍内气温
三、调整饲料日
1、提高氨基酸用量:在饲料中增添0.2%的蛋氨酸,以防止因采食量减少而导致所
2、提高日粮能量水平:在饲料中添加1~2%的脂肪或
3、增加维生素用量:饲料在高温季节时部分维生素易遭到
四、添加抗应激
1、增加维生素C的用量:维生素C能降低鸡的体温,增加采食量农业论文,减轻热应激
2、增加维生素E的用量:维生素E能显著提高蛋鸡的生产性能和抗
3、添加阿司匹林:在饲料中添加0.02~0.03%的阿司匹
4、添加碳酸氨钠:在饲料中添加0.1~0.49%的碳
5、口服补盐液:补盐液可准持血钾浓度,
五、加强饲养
1、降低饲养密度:在高温季节,蛋鸡的饲养密度应降低
2、调整喂料时间:每天喂鸡3次,一般在早晨5点第1次上足量的饲料
3、勤清鸡粪:鸡粪中蛋白质含量高,极易发酵产生大量
4、添加消化药:高温季节农业论文,鸡群大量饮水,消化液被稀释,使鸡的消化能力下降。经
5、保证清凉的饮水:使用饮水槽的鸡舍,中午应每隔2小
6、防止鸡受惊吓:在舍内还是舍外,对任何操作都应轻声进行农业论文,
7、不突然更换饲料:当因原料原因,需要更换饲料
8、定期清理水、料槽:在高温季节1~2天清洗1次水槽,清除1次饲槽的残余
9、定期消毒:每隔3天对周围环境和舍内带鸡消毒1次。
饲料,以防水槽被病原微生物污染,残余饲料发生霉变。
时农业论文,只能逐渐更换,以防应激反应的发生。
不要骚扰着处于安静状态的蛋鸡,以减少热应级发生。
时换1次水,使水管进入水槽的水保持清凉。
常添加一些助消化药有助于保持鸡体的消化和吸收功能,并提高采食量。
热能农业论文,应把当天的鸡粪及时清除防止堆积发热。
,上午11点加少量饲料,晚上8点上足量的饲料。
标准饲养密度的15~20%,减少产热量。
管理
调节碳酸平衡,防止机体脱水。
酸氨钠农业论文,能缓解热应激反应。
林能有效增加鸡体的散热量。
病能力,每吨饲料中加入50~100克维生素E。
反应。气温在30℃以上时在每吨饲料中加入维生素C100克。
药物
破坏,高温季节期间应适当增加维生素的用量。
动植物油,或者动植物油的混合物。
需要的蛋白质摄入量不足,使蛋重变轻农业论文,产蛋率和生产性能下降。
粮结构
仍然超过30℃以上,则采用气雾的方法进一步降低蛋鸡舍内的温度。
鸡舍要安装风扇或风机,使舍内空气有一个理想的流动量。
,当中午光照强时,用水将铺垫的稻草洒湿,每隔3小时洒湿1次。
合作用释放氨气,改善了鸡舍周围环境的空气质量,使蛋鸡在高温季里有个舒适的产蛋环境。
的方法
高锰酸钾溶于水后能释放出新生态的氧,因而具有消毒作用。一般饮水浓度为0.02~0.03%,超过0.1%的浓度有刺激性和腐蚀性,甚至引起中毒,高锰酸钾作饮水应现用现配。直接拌料是有害的。
二、痢特灵不宜饮水
在饲料中加入0.01~0.02%痢特灵可预防鸡白痢、禽伤寒、大肠杆菌病等,治疗量可加倍,使用时用药量要准确计算,搅拌均匀,以防中毒。有的养鸡户用痢特灵作饮水给药,但痢特灵几乎不溶于水,易在水中发生沉淀,而鸡的饮水量又随温度高低、喂料干湿变化很大,难以准确掌握投药量,容易发生中毒。
三、鸡舍不宜用生石灰消毒
不少养鸡户喜欢用生石灰作为消毒剂,直接撒在鸡舍地面上,这是不科学的。因为生石灰会刺激鸡的上呼吸道,引起呼吸道疾病的发生;如使用过多,被鸡踩踏,还会引起脚趾烧伤;有的还会因风吹入鸡眼内,引起眼疾;更为严重的是,蛋鸡常因高产而缺钙,见到石灰会大量啄食,生石灰在鸡的胃肠与水反应,产生强碱物质,并放出大量的热而损伤鸡的消化道组织,引起发炎、水肿或溃疡,严重的会导致死亡。因此,鸡舍不宜用生石灰直接消毒。
四、鸡驱虫莫用敌百虫
精制敌百虫为兽用体内外驱虫药,对猪、牛、马等牲畜均安全有效,但对鸡却不可用。原因是敌百虫属于有机磷药物,而鸡的嗉囊内多为碱性环境农业论文,敌百虫在碱性液态中,可生成挥发性很强的敌敌畏,敌敌畏的毒力要比敌百虫大10倍之多。鸡服用敌百虫,极易造成中毒或死亡。如须给鸡驱虫时,可选用驱蛔灵,按每千克体重服250毫克,或用左旋咪唑片,每千克体重服10~20毫克,效果都很好。
五、严防土霉素、磺胺类药物、喹乙醇、食盐的中毒
首先,根据《农林机械关于安全的第1部分总则》相关规定,在外的危险运动件必须要加设相应的防护装置。而有些农机产品在外的旋转件没有防护装置,或者防护装置的强度以及刚度不符合要求。其次,防护装置安全距离不合要求。农机产品的防护装置若采用刚性网,或者采用栅栏时,其防护罩的网孔过于大,安全距离的预留不够。那么,手指很容易透过网孔接触到运动件,从而造成伤害。最后,有些农机产品没有安全防护装置,或者装置不符合规范。如果防护罩太小,就不能有效地罩住转动件。如果转动件(链轮、带轮或齿轮)进入啮合区,并且没有防护装置,也就是说局部防护不到位,很容易对人身造成严重的伤害。
1.2安全标志不符合有关强制性标准
(1)安全警示标志未明显在危险部位标识。按GB10395.1的规定,即使机器采用安全设计和防护装置,但是仍有潜在危险存在时,则必须在机器醒目位置处标注相应安全标志。如发动机排气管等发热部件应设相应危险警示标志。(2)有关强制性标准要求安全警示标志须永久性存在。安全警示标志应在使用寿命内具有可视性,即使日晒雨淋也不褪色且不脱落。(3)产品使用说明书中安全操作的内容缺失。或者产品说明书中明示担保写得不够明确,使得有些指标过高而误导消费。
1.3重要部位连接不符合标准要求
一些高危险农机具的重要部位没有按照要求使用高强度的螺栓。农机具工作时在各种外力作用下容易松动从而对机体造成危害,对人身、财产安全带来极大的安全隐患。
2造成农机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的原因分析
2.1对国家规定的强制性标准理解偏差导致产品不合格
由于企业对GB10396一1999规定的农机危险图形总则理解片面,使得实际操作时安全标志危险图形和颜色不符合规定,最终导致不合格产品的出现。有些农机生产者不懂工艺、安全和标准这些方面的知识,在编写使用说明书时,把有关安全使用注意事项编写得缺东少西,含糊其辞,使得说明书指导农机产品正确使用的实际效用微乎其微。
2.2片面追求经济效益,降低安全防护技术要求
很多农机制造商,其技术水平和生产能力都很有限。但是为了争夺市场就放松了质量的检测。材料上以次充好,制作防护装置本该采用强度刚度较好的材料,却私自降低要求用了质量较差的代用料。本应是全防护的只采用了半防护,本应是半防护的而没有防护。这些私自降低安全防护要求的情况屡禁不止。
2.3主管部门与检测机构把关不严
农机产品的管理应该有新的探索,发展也应有新的创新。应该加大质量检测部门的资金投入力度。完善相关通用检测设备。大力培训相关检测人员,提高业务素质。增大对伪劣农机产品的检查力度。及时反馈产品质量问题,使生产企业能及时改善产品质量,从源头上控制伪劣产品流入农机市场。另外,目前农机市场缺乏专业的宏观调控,所以市场运营会有些零乱,目标不明确。主管部门应明确监管职责,对那些假冒名牌产品冲击市场的小企业应采取手段坚决予以取缔,规范市场管理,完善市场质量监督体系。
2.4企业对产品质量安全重视不够
一些个体农机生产企业和私营业主受利益驱动以次充优。单纯地追求农机产品只要好用就行,产品以次充好、粗制滥造。他们为了片面地追求经济利益而漠视产品质量,不但使农机产品在质量安全方面存在严重问题,而且严重制约了农机新产品的开发。
二是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要求越来越迫切。我国农业资源“先天不足”,面对持续刚性增长的农产品需求,我国只能在日益趋紧的资源环境约束下谋划农业生产。虽然这些年我国也采取了退耕还林、退牧还草、休渔禁渔这些养护资源、改善环境的措施,但还不具备像资源大国那样长期、大范围的耕地休耕条件,农业发展不得不依赖资源的高强度开发,资源环境的弦已经绷得很紧。要看到,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城镇化率将以每年1个百分点以上的水平提升,工业与农业、城市与农村争水、争地的矛盾越来越突出,环境污染加速向农业农村扩散,农业发展面临的资源环境约束不断趋紧。随着工业化城镇化推进,每年要占用耕地600~700万亩。粮食主产区的农业用水问题越来越突出,有的地方地下水资源过度开发,灌溉设施老化失修,区域性和季节性干旱频繁发生,已经成为粮食生产的主要威胁。还要看到,目前农业资源利用方式也不够合理,不同程度存在耕地“重用轻养”、大水漫灌、化肥农药过量施用等问题,农业面源污染等问题日益突出,这与社会公众对农产品质量安全、对城乡生态环境的要求不断提升形成反差。如何在农业发展的同时保持农村青山绿水和良好生态环境,也成为十分艰巨的任务。
三是加强农业支持保护面临新的发展要求。新世纪以来,随着国家财力增长,我国对农业的支持保护力度不断增强,为粮食生产“十连增”、农民增收“十连快”提供了重要支撑。但也要看到,在经济运行的新常态下,加强农业支持保护面临新的形势,需要适时调整和完善相关政策。随着整体经济运行由过去的高速增长逐步转向中高速增长,财政收入增幅也随之放缓。有专家估算,按照我国目前的经济规模,经济增速下调一个百分点,GDP大约减少6000亿元,税收相应减少1000多亿元。从2014年前三季度的经济数据看,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7.4%,全国财政收入同比增长8.1%。在这样的大背景下,要保持前些年“三农”投入快速增长的势头殊为不易。这就要求在继续增加投入的同时,更加重视提高财政资金效率,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撬动作用,进一步提高政策的指向性和精准性。经济增速和财政增速放缓,还会影响到农民工资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的增长,这些变化都对农业支持保护政策提出了新要求,对国家粮食安全产生新影响。
二、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举措
针对新的形势,中央2013年底提出了新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即“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我们要立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深刻理解、准确把握这5句话20个字的丰富内涵。
第一,在发展目标上,始终坚持以我为主、立足国内。就是我们的饭碗应该主要装中国粮,这是由我们的基本国情决定的。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粮食生产国和消费国,受资源约束,需要有效利用国际市场和国外资源。但十几亿中国人不能靠买饭吃、讨饭吃过日子。这是因为:一方面,国际市场调剂空间有限。目前全球的粮食贸易量仅有2500~3000亿公斤,不到我国粮食消费量的一半,大米贸易量350亿公斤左右,仅相当于我国大米消费量的1/4,既不够我们吃,也不可能都卖给我们。另一方面,大规模进口不可持续。在粮食贸易上,我国的大国效应明显,买什么什么贵,卖什么什么贱。如果我国长期从国际市场大量采购粮食,可能引起国际市场粮价大幅上涨,不仅要付出高昂代价,也会影响我国与一些发展中国家的关系。因此,只有立足于国内保障13亿人口的吃饭问题才是可靠的。
第二,在发展优先序上,始终坚持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过去我们强调保全部、保所有,这是当时历史条件下没有办法的办法。现在耕地就这么多,需求又那么大,必须有取有舍,集中力量先保住最基本最重要的。综合考虑未来一段时间我国农产品供需形势和资源条件,首先要“保口粮”,其次要“保谷物”。也就是说,稻谷、小麦这两个主要的口粮品种要做到绝对安全,进口只能是品种调剂,而玉米随着饲料需求的快速增长,进口比例可以稍微高一些,但也要做到基本自给。这样定位,绝不是减轻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责任,决不能误读为可以放松国内粮食生产,而是要合理配置资源,集中力量把最基本最重要的保住。一是优化品种布局。水稻核心是建设东北平原、长江流域和东南沿海3个优势区。东北地区着力发展优质粳稻;长江流域要稳定双季稻面积,逐步扩大江淮粳稻生产;东南沿海地区要稳定水稻面积,着力发展优质高档籼稻。种植面积要大体稳定在目前的4.5亿亩以上。小麦核心是建设黄淮海、长江中下游、西南、西北、东北5个优势区。种植面积要大体稳定在3.4亿亩以上。玉米核心是建设北方、黄淮海和西南3个优势区。目前,我国玉米面积5.45亿亩,应保持基本稳定。二是支持重点产区。主产区是粮食生产的压舱石,目前13个粮食主产省的产量占全国的75%,商品量占80%,调出量占90%。要加大对主产区的财政转移支付力度,逐步使800个产粮大县的人均财力达到全国平均水平,调动主产区重农抓粮的积极性。鼓励主销区与主产区建立长期稳定、互惠互利的区域合作关系,加快建立主销区对主产区的利益补偿机制。三是扶持新型主体。从发展趋势看,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越来越成为发展粮食规模化生产、提供商品粮的重要力量,也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点。要在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并保持长久不变的基础上,引导土地有序流转,扶持种粮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发展粮食适度规模经营,新增补贴要向这些新型经营主体倾斜,让多生产粮食者多得补贴。
1.法律与政策不够健全,缺乏有力的激励机制
目前,我国缺乏全国发展生态农业的纲领性的文件,全国性生态农业建设法规条例还未制定,仅依靠《全国生态农业建设技术规范》等指导性文件进行生态农业建设,政策激励机制不健全,传统生态农业建设无法取得独立的财政扶持,资金渠道有限,建设项目难以全面展开,长期处于初级阶段。而以粮食安全为发展主题的生态农业则更是缺乏规范、政策与相应的激励机制。近年来,国家为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实施了粮食收购最低保护价收购政策,又实施了良种补贴、农资综合补贴、订单奖励、农机购置和作业补贴等扶持政策,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种粮农民的收益,但是,随着土地承包价格上涨、生产成本提高等因素,种粮效益仍然很低。如以杭州市萧山区普通的粮食承包大户为例,如承包100亩大田,种植一季春粮和一季晚稻,一年的净收入一般只有4万元左右,收入不但低于其他产业,也低于农业中其他如花卉苗木、养殖等行业。同时,对于粮食生产实行生态农业的生产方式,由于政府没有额外有效的政策激励机制和保障措施,经济效益难以保障,因此农户对生态农业与粮食的协调发展的积极性普遍不高。
2.理论技术体系不够完善,缺乏农业技术人才
要将生态农业与粮食生产、粮食安全协调起来,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严密的理论支撑与深入的研究、实践。要将农、林、牧、副、渔业各大类、以及个小类综合起来,需要包括农学、林学、畜牧学、水产养殖、生态学、资源科学、环境科学、加工技术以及社会科学在内的多种学科的支持。而且我国领域广阔,地理环境各不相同,不能简单的将一个地方、区域的经验搬到另一个地方的经验。同时,我国农业劳动人口科技素质偏低,农村科技人员严重缺乏。如杭州市萧山区江东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区,核心区面积2万亩,有农业企业32家,这些企业普遍反映科技人才难以留住,主要原因是农业工作辛苦、报酬低,企业偏小职业发展空间小,位置偏僻、生活艰苦等。因此,要将生态农业与粮食生产有机结合的效益发挥出来,难度很大,需要不断的摸索、实践与创新。
3.农业经营规模小,市场化水平不高
农村实行,农村耕地平均分配到农民身上。耕地分配到户后,在保证了农民平均分得了一份土地的同时,也影响了土地的规模经营与经营效益。虽然经过一定程度土地流转,但流转毕竟数量偏少,农户经营规模依然偏小,如经济较发达的杭州市萧山区,到2009年已流转的占总耕地面积的48.2%,其中50亩以上的大户数只为1.1%。与此同时,我国农业市场化水平还不高,表现为市场主体发育程度低,农产品市场体系不完善,信息化建设滞后等问题。因此,农业生产整体很难达到规模经济,市场化、商品化、产业化水平不高,制约着生态农业与粮食生产规范化、规模化与社会化发展,难以体现生态农业与粮食生产协调发展的经济、社会与生态效益。
4.农业公共服务能力有待提升,技术推广力度有待加强
经过多年来的努力,农业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但与现代农业的发展要求、与广大农民的服务需求相比,还有较大差距。主要表现为一是经费投入不足,如基层工作经费保障机制还没有建立起来,开展试验示范、检验检测、技术培训、进村入户的日常工作费用在很多地方还没有落实;条件建设投入不足,设施设备缺乏,服务手段落后。二是运行机制不规范,如一些地方管理体制不顺,乡镇农技人员在编不在岗,主要精力从事乡镇其他工作,业务工作难以开展;一些地方责任机制不健全,没有把公益性职能细化到每个岗位和人员,很多工作没有落到实处,农技人员的积极性没有充分调动。三是人员素质亟待提高,基层农技人员队伍老化,专业人员进不来,新生力量补充慢,部分地方已出现人才断档;现有人员培训跟不上,知识更新不及时,业务能力与生产需求有较大差距。因此,农业生产新技术、新品种、新模式推广力度不够,在生态农业与粮食生产发展中的技术培训、指导力度也欠缺,已很大地影响了生态农业与粮食安全的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推进生态农业与粮食安全协调发展的思路与措施
在环境污染日益严重,食品安全问题频发以及粮食安全问题越来越突出的现实压力下,生态农业与粮食安全协调发展迎来了新的机遇。今后一个时期,既是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时期,也是生态农业与粮食生产由各自发展向协调发展转变。为此,我国要紧紧抓住这个有利时机,健全法律与相关政策,完善理论与技术体系,培育农业生产主体,推广应用农业技术,提升公共服务能力,促进生态农业与粮食安全协调发展,加快实现农业现代化和“四化”同步发展。
1.健全法律、相关政策与激励机制
我国在粮食生产上的法律、法规与激励政策相对比较健全,但在生态农业发展上还相当欠缺。为此,我国要参考国际上发展生态农业成功的做法,借鉴确保粮食安全的一些有效经验,在深入的客观分析和农民意愿研究基础上,完善推进生态农业以及生态农业与粮食安全协调发展的法规体系,建立相应的约束机制,规范农业生产者、管理者的行为。要将现代高效生态农业与粮食生产的有机结合,与一般的农业相比,具有更强的正外部性,承担着更大的机会成本,弥补的办法就是实施扶持政策,建立激励机制,通过有力的政策扶持、项目推动和保障措施,提升生态农业与粮食安全协调发展的经济效益。
2.完善相关理论与技术体系
要持续快速地推进生态农业与粮食安全协调发展,需要有科学的理论与技术体系相支撑。为此,需要从学科上加强对生态农业以及与粮食生产相结合的理论的重视,加强跨学科和跨领域的探讨和研究,发挥各门相关学科和理论的优势,促进生态农业这一系统工程的综合发展。基于我国各地的气候特点、地理环境、自然条件等方面均存在较大的差异,在研究相关理论与技术体系时,不能照搬国外,更不能闭门造车,要与各地的实际相结合,要加强产学研三者的结合,要关注实施中所面对的具体问题,加强理论的问题意识和实践意识。要通过科技发展促进经济进步,通过经济效益的提升推动理论的发展;以实践为指向推动理论的完善,以理论为指导推动生态农业与粮食安全协调发展实践的深化。
3.积极培养农业科技人才和实用人才
要发展现代农业,推进生态农业与粮食安全协调发展,人才是关键。要注重提高农业人员、劳动者的文化知识水平,加强专业素质和科技素质。一方面要发挥农村现有培训机构、基地作用,推动高校和科研院所到农村一线开展培训和技术推广,通过系统性和针对性农民素质培训、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和技能培训等,提升农业生产、管理人才专业水平和能力。另一方面,政府和农业企业要出台政策、改善环境,让专业人才愿意到农业企业去就业、创业,使专业人才在农业企业中有较大的锻炼空间和发展平台。此外,要充分发挥各级农村实用人才的示范和传帮带作用,使农业生产人员整体素质得到提升,并涌现出一批有理论、有知识和实践能力的专业人才,为推广、应用农业科技、促进农业企业更好发展提供有力的技术、人才支撑。
4.积极推广应用农业新技术和节水技术
要加强生态农业与粮食生产集成技术的科技攻关,推广应用优良品种,创新农作制度;推广节约型农业技术,如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绿色防治等技术;施用有机肥和生物农药,减少化肥农药用量;推广雨污分流、干湿分离和设施化处理等先进适用的污染防治技术;推广太阳能、风能、地热能和生物质能等清洁能源开发利用技术,减少煤电消耗,促进节能减排。同时,要提升农业水利设施水平,完善田间排灌体系,推广应用微灌、喷灌、低压管道输水等节水技术,推进农业用水循环利用。
5.切实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要严格执行
保护基本农田、标准农田以及林地、湿地、水域、海岛、滩涂等各项规定。加强耕地地力培肥,深入实施标准农田质量提升工程,强化新垦造耕地和围垦土地的改良和培育。规范农业生产过程,科学评估农业生产及投入品对土壤、水、大气环境的影响,加强耕地质量定位监测点建设和动态管理,开展耕地质量状况监测和评价,建立完善耕地质量监测网络体系和耕地质量长效管理机制。要强化农业执法监管。严格管制乱用、滥用农业投入品,加强生活垃圾和污水治理,保护农业生态环境。
6.提升农业市场化、产业化水平
要推进生态农业与粮食安全协调发展,发展农业经营主体、促进土地流转、完善市场体系尤其重要。一是要以工业的理念经营农业,创新农业经营机制,坚持市场化运作、企业化管理、社会化服务的原则,发展壮大农业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业大户,积极培育适应现代农业的经营主体。二是要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加强土地流转的财政扶持力度,落实有针对性的激励与优惠政策;健全市场化运作的土地使用流转机制,改善土地流转的环境,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促进农业自愿向生态农业、粮食生产集中,提高生态农业及粮食生产规模化、集约化水平。三是要加强市场体系建设,促进农业生产要素、农产品流通,特别要发展规范绿色市场,促进生态农产品批发、流通,通过绿色产品市场来提升生态农业与粮食生产相结合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2监管措施和做法
2.1建立健全了农业机械安全责任体系,明确了安全工作目标,落实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安全工作责任
按照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的要求,每年初人员分工从领导到一般干部都明确有安全责任分工和具体安全工作计划。我局结合部门实际,年初以正式文件下发了《2014年农业机械安全生产工作要点和工作计划》,成立了农业机械安全生产领导小组,制定了农业机械安全生产监管工作目标,对目标任务和工作责任状考核细则分解细化,建立了安全工作领导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一是明确各单位负责人为第一责任人,将安全工作列入年度工作目标考核内容,并进行严格考核,严格执行责任追究制度,同时在责任追究制度中明确规定,实行农业机械安全生产一票否决制度;二是层层签订了责任书。局与各二级单位、各单位分别与执法人员、工作人员、教练、机手、学员逐级签订安全责任书,明确各自的职责,明确了应做的工作和应负的责任;三是完善了安全工作制度。建立健全了定期检查和日常防范相结合的安全管理制度,对安全生产管理不到位的要求立查立改;四是完善了农业机械安全生产的应急预案方案,进行了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演练,基本具备了处理应急事件的能力;五是按省市业务部门相关要求,规范了新车入户、牌证换发、年度检验等各项工作程序,严格规范执法行为;六是认真抓实农业机械安全工作的安排布置、检查督办,局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对安全生产做到逢会必讲、随时督查。在领导逢会必讲的基础上,全年召开专题安全会议10次,召开交警参加的联席会3次,到二级单位检查督导安全生产工作12次。
2.2坚持农业机械安全日常工作和专项工作相结合,强化工作措施,抓常抓细保安全
2014年我们积极开展农业机械安全宣传月、“六打六治”、重大节假日、三伏高温、冬季雨雪天气安全防范、安全隐患排查、农业机械安全生产专项整治活动和农业机械安全日常管理工作。竹山县农业机械局分别下发了各项专项整治活动的方案和通知,成立了由局领导参加以农业机械安全监理站为主体的专项整治小组,落实相关责任和措施。明确专项整治工作的内容和重点、方法和步骤,积极排查,严格整治。根据省、市、县相关文件要求,结合我县拖拉机、联合收割机管理特点,进村入户进行登记排查,登记结束后进行分类汇总,在摸清各类安全隐患的基础上,我们制定了整治工作方案,严格按照“四不放过”原则进行隐患排查。一是深入基层集中开展拖拉机审验,每月初对年检到期的机主发送手机短信,通知检审范围及时间安排、检审工作要求,同时还向机手宣传农业机械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提高机手法制意识和自觉参检意识。在年检过程中,严格执行农业机械检验技术标准,坚持见机、见证、见人,不走过场,做到不符合技术要求的一律不予年检;不参加第三者强制责任保险的不予年检;私自改装的不予年检等等;二是开展了田间作业和道路安全检查、安全日咨询及送农业机械法律法规、安全知识下乡镇村等系列活动,6月份共发放编印的宣传材料1000多份;三是积极开展拖拉机和联合收割机跨区作业安全检查,组织农业机械作业专项整治。期间出动农业机械执法人员650人次170天,共检查各类机具1665台次,纠正各类违法违章151起,消除各类安全隐患225起,处罚违章机手191人,教育机手329人次。监理站每月巡回全县田检路查、上门宣传、打非治违、下乡实地开展工作都在22个工作日以上。
2.3发挥部门联动作用,提高监管能力
按照湖北省农业厅、省公安厅、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关于加强农业机械道路安全联合执法工作的通知》(鄂农函〔2014〕124号)文件精神,我们和县公安交警部门联合下发了《关于加强农业机械道路安全联合执法工作的通知》,成立了联合执法小组,建立了信息互通,联合执法、联席会议等安全监管的长效机制,农业机械监理站和交警各中队开展了11次联合执法活动,加强了对农业机械及驾驶操作人员的安全监督管理工作,我们主动联合公安交警部门,召开3次专题联席会议,强化联合执法监管力度,集中力量对县乡道路进行整治专项检查,农业机械与交警开展联合执法11次,开展专项整治活动9次。
2.4加大源头管理力度,提高管理水平
源头管理是农业机械安全监理的重要管理手段,是建立农业机械安全长效机制的重要举措。农业机械监理工作一改过去坐等服务为主动上门服务,深入基层,重心下沉,关口前移,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帮助农业机械手检修车辆,传授机具维修、保养等技术,消除事故隐患。通过短信通知年检、电话预约上门、送牌证到家、车辆检审进村、延时服务等多种形式做好机手的服务工作。积极开展农业机械安全镇、村、户建设,不断创新农业机械安全生产管理模式,做到管理“横到边,纵到底”,避免出现管理空白和盲区。加强基层农业机械安全网络建设,让农业机械安全管理深入到村入户,安全常识普及到人,农业机械安全责任到人,通过聘用农业机械安全员、建立村农业机械及驾驶操作人员台帐、签订安全生产责任书等形式发挥好村委会作用,较好地把住了农业机械安全源头关口。
2.5强化宣传,提高防范意识
我们采取多渠道、多形式广泛宣传教育,提高驾驶员安全生产意识,一是抓社会效应的宣传教育。充分利用广播、警示牌、黑板报、标语、宣传栏和倡议信等多种渠道,不断提高全民安全生产意识;二是抓农业机械驾驶人员的宣传教育。结合年检、农忙、节日前举办农业机械安全培训,发放《农业机械交通事故警示》、《农业机械安全操作规程》等农业机械安全宣传资料1000多份;每个安全村送1套“平安农业机械”安全宣传挂图,给农业机械户送1本“平安农业机械”知识手册,全年组织3次农业机械操作人员安全培训,参训人数达500余人;制作农业机械安全生产宣传展板4块,开展各类宣传教育活动16场次,安全生产宣传报道32篇、向驾驶员发送手机提示、警示短信3万余条。2.6明确规范,提高执法和服务水平一是严格执行农业部“两个规定”和“两个规范”要求,做到不超标发牌,不异地发牌;做到培训和考试分开,并严格考试,杜绝核发关系证和人情证,由于严格把关,有效提高了驾驶人的素质;二是面向社会推行执法“三公开,一承诺”制度,即公开办事程序、收费标准、执法依据,承诺服务限时制,规定凡手续齐全的一般性业务1小时内办结,考试合格一周内即可领取驾驶证。2014年专门购买一台拖拉机用于机手的培训和考试;三是实行办理业务首问负责制,对机手做到不刁难、不拖延、不推诿,让机手高兴而来,满意而归。
3存在的问题
(1)农业机械执法手段弱。农业机械部门按法律规定,只负责农用车辆及其驾驶操作人员的牌证管理,但上路执法权限有限,对车辆违规违章只能教育、引导,缺乏强制措施。
(2)执法人员不足,工作经费严重短缺,农业机械安全监理对象点多面广。现在农业机械监理站人员编制只有8人,除在窗口办理业务人员外,能上路执法的人员只有4人,且大多都是年龄偏大的老同志。农业机械部门除财政拨付的人头经费外,无专门农业机械安全监理执法经费,农业机械要想在全县乡村范围内开展机车的安全监管,需要一定的工作经费,目前此经费得不到保障。
(3)农用车辆保有量基数大、分布广、安全性能差,农村路况条件差、机手安全意识差等多项因素叠加,更加大了农业机械安全生产风险防控难度。农用拖拉机、变型拖拉机因价格便宜、行走灵活,各方明知制动性能、安全性能不如四轮汽车,但目前农村仍有不小市场,机械出厂有合格证,农民办理牌证持有合法证件,符合办证前置条件,农业机械部门又不能拒绝办理。大多机手只注重经济收入,平时不注重车辆的保养和维修,加之我县乡间道路坡陡弯急,通村道路建设不达标,遇雨雪天气极易造成安全事故,存在很大安全隐患。
4农业机械监管和隐患排查的防范措施
及时传达贯彻落实县政府[2014]23号《关于加强全县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履行好农业机械部门安全管理职责,加强工作的安排、督办、检查,确保安全防控工作取得实效。
4.1对全县农业机械安全生产进行全面的排查
截止2014年12月底列管在册车辆有2119台,我局重点对列管的车辆逐一核查档案,一是对参加检验合格的车辆实行宣传教育;二是对到期未检验的,实行电话通知、发短信、上门通知、路检路查中督促车辆检验;三是对逾期检验的,实行发法律文书,注销车辆号牌。
4.2抽调力量,迅速开展农业机械安全隐患排查
竹山县农业机械监理站出动监理执法人员,开展安全隐患排查专项整治活动,结合我县拖拉机、联合收割机管理特点,进行拉网式安全检查。一是认真组织开展农业机械集中检审,进村入户进行登记排查,做到不漏一台。在年检过程中,严格执行农业机械检验技术标准,坚持见机、见证、见人,不走过场,做到不符合技术要求的一律不予年检;不参加第三者强制责任保险的不予年检;私自改装的不予年检等等。对未年检的车辆,实行电话通知、发信息、上门发通知、送牌证到家、车辆检审进村、延时服务等多种形式的办法,督促车辆按时年检;二是帮助农业机械手检修车辆,传授机具维修、保养等技术,消除事故隐患;三是对存在隐患的车辆通知停止使用,对达到使用年限的车辆实行强制报废,在湖北省监理网、农业机械局政务网上公示。
4.3成立专班,集中开展田检路查
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工作方案,在元旦和春节期间,组成执法工作专班,由局长、局班子成员带队,分2个组,分区域到17个乡镇、到村组开展田间作业、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对变型拖拉机等农业机械及驾驶操作人员进行拉网式安全检查,对无证和酒驾人员、驾驶未检及报废机车、违法载人、机车安全设施不全等违法现象进行集中整治。做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不留死角,彻底排查治理农业机械事故隐患,有效防范和遏制农业机械事故发生;同时利用电视、网络、手机短信等宣传平台,多渠道、全方位开展专项整治工作的宣传,开展安全咨询、送农业机械法律法规及安全知识下乡等活动,制作了2000套《农业机械安全操作规程》等农业机械安全宣传资料、“平安农业机械”知识手册。
4.4联合行动,农业机械公安交警部门开展联合执法专项整治
利用公安、农业机械联合执法机制,农业机械与公安交警部门开展联合执法行动,集中力量对县乡道路农用车进行专项整治检查,重点对农业机械超载超速、违章带人、到期未检审、无证驾驶、无注册登记等违法违规行为进行严查、严惩,通过专项整治,依法促进农业机械安全生产,达到整改实效。
1.2农田作业的农机安全管理不完善,农机驾驶员对于机车安全行驶的意识较差,认为田间的作业环境简单,不会发生安全事故,所以在思想意识上就忽视了机车操作的安全性。虽然从事农田作业的机械与从事道路运输的车辆相比,虽然相对发生事故的机率较低,但前者的数量远远大于后者(前者是后者的十几倍),且作业有一定季节性,发生事故的可能性依然较大,因此,对出事农田作业的农机安全管理工作同样不能放松。
2、农机安全生产管理措施
2.1培养一支技术过硬、法规意识强的农机驾驶员队伍随着农机化范围的不断扩大,农机驾驶员的队伍也不断的壮大,所以为了保证农业机车的安全操作,农机安全监理部门要加大安全管理力度,利用一切媒体工具宣传农机驾驶安全的重要性,可以通过真实的案例来进行警示。对于农机的使用要进行规范化管理,凡是从事农业生产的车辆必须进行登记统一管理,在进行驾驶业务知识和安全常识培训后,经审查合格方可发证,并且要参与每年的年审。对于优秀的驾驶员要注意发挥其主导作用,利用自身的行为感染身边的驾驶员,提高农机驾驶的安全性。
2.2加大农机安全宣传的力度安全隐患的消除要在发生前进行,不要等到事故发生了再注意到安全驾驶的重要性,所以农机安全管理部门要做好宣传工作,利用多种手段向广大农民以及农机驾驶员讲解安全驾驶的重要性,动员全民积极的参与进来。为了保证机车处于安全状态,要加强对机车的日常养护,对于容易损坏的零部件,要经常检查,在机车使用之前,要对其进行安全检查,养成良好的习惯,将安全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
2.3按时参加年检年检是对农业机车的使用状况,自身的性能以及各个零部件的损坏程度进行的检查,对于存在的安全隐患能够及时发现,确保机车处于良好的技术状态。在年检时还要加强对驾驶员的安全知识培训,养成定期检查的好习惯。孙怀宝双辽市东明镇农机站
2.4加大对农机违章作业的监督检查力度农机安全监督检查是农机安全监理部门的重要职责,也是确保农机安全行驶的重要手段。所以农机安全监理部门应该加大对农机安全的监督管理力度,对农机交通安全状况进行定期或者不定期的检查。目前,在乡村的道路安全状况管理方面,还是交通管理部门的薄弱环节,而是将主要精力放在了重要的国道、省道等道路。因为缺乏管理力度,所以农业机车违反安全驾驶现象频现。为了加强对农村道路交通的安全管理,农机管理部门应该进行定期或者不定期的检查,尤其是要加大在农忙季节的检查力度,确保农业机车的安全行驶,为农业安全生产奠定坚实的基础。
3、新形势下,农机监理部门应注重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3.1坚持发展的主题发展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发展必须坚持以搞好农机安全监理工作为中心,积极面对当前形势所带来的机遇和挑战,紧紧围绕搞好农机安全监理工作这个中心、这个主题,把工作重点放到了乡村、田间、场院,挖掘有利因素,努力促进农机监理事业健康发展。
3.2坚持服务理念服务是立足之本,发展之源,服务也是农机监理事业永恒主题。“文明执法、优质服务”示范窗口的创建精神也正是由“服务”二字体现出来的。我们在继续发扬农机监理服务精神前提下,要进一步强化农机监理服务手段,积极开拓新的服务领域,新的服务方式,通过服务增强农机监理的工作实力。
3.3坚持体制创新体制创新是发展的动力,是实现工作创新的基础。在目前这种新的形势和环境下,必须建立新的监理体制,就要在巩固提高市、县一级的基础上,重点加强乡、村两级体制的建设。只有监理体制的不断更新,不断完善,才能确保农机安全监督管理收到良好的效果。我们要通过管理体制的创新、服务方式的创新,用科学发展观的理念,更新观念,科学管理,加快农机监理事业发展的步伐。
1.宝鸡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现状
1.1市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现状
宝鸡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测中心于2008年7月正式成立,主要职责是承担全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监测及监测管理,负责全市检验监测体系建设、农产品市场准入制度的落实、农产品“三品一标”认证申报等项工作。现有专业技术人员14名,配备一辆检测车和3台速测仪器,可以承担农产品农药残留速测和业务培训工作。截止今年上半年,全市共抽查蔬菜 11526个,蔬果3328 个农业论文,食用菌60个,其中送农业部农产品质量测试中心(杨凌)检测样品 105个,总体合格率 99.8 %;配合部、省安排的例行监测和监督抽查 8次,抽检样品 139个,合格率97.8 %。近年来,我市未出现因食用初级农产品而引发的中毒事件,维护了公众健康,切实保障了农产品消费安全论文格式模板。
同年8月份,《宝鸡市农产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实施意见》正式启动实施,先后在市恒丰园蔬菜批发市场、宝商家美佳超市、华润万家超市等建立了10个蔬菜检测室,专人负责,配备了检测人员,制订完善了各项制度,开展日常检测工作。每天抽取各自经营的水果和蔬菜样品进行农残检测,并向农业部门通报检测信息农业论文,有效防止不合格农产品在市场流通,有力保障城乡居民的消费安全。其次在市区批发市场使用政府公益岗位聘用检测人员,分别安排在金台、渭滨和陈仓区的农产品批零市场和生产基地,既解决了人员工资待遇问题,又保障入市检测顺利实施。
1.2县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的现状
市属九县三区中,我市已有陈仓区、凤翔、太白、岐山和扶风等县先后建立农产品质检站,其余各县均在农口部门设立了农产品检测站。其中,陈仓区和凤翔县已完成项目建设,等待验收,眉县、陇县、凤县、金台区和渭滨区也在努力争取建设项目。目前有农药残留速测仪器的县区,也只能进行蔬菜、水果农药残留速测。
2.存在问题
2.1监管体系不健全
大多数县区农业局没有单设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科,有些县区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站的牌子挂在农技中心,执法大队,无固定编制,无专职检测人员农业论文,检测设备不齐全,监管工作不能独立进行。乡镇监管责任还没有落实,难以完成依法监管职责,监管体系不健全,缺位问题非常突出。
2.2使用农业投入品
个别农户在生产过程中,为了盲目追求产量和收入,忽视农产品质量,大量使用超标化肥、杀虫剂、除草剂、生长剂等其他农业投入品,导致蔬菜、水果的农药残留量严重超标,农产品的质量安全存在隐患论文格式模板。
2.3检测能力差
市监测中心目前也只有一些简单的农药残留速测仪器,只能进行部分速测检验工作。大部分县区还没有争取到监测项目建设,有些县区检测仪器只能闲置,没有专业人员进行操作。市、县经费不足问题更为突出,根本无法开展日常监测工作,难以有效监管。
3.对策及建议
3.1政府要加大资金投入
各级政府要加大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资金投入力度农业论文,财政部门要把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经费列入本级财政预算,把加大检验体系建设,开展例行检测和监督检测等工作经费足额列入本级财政预算,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和市场准入制度等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
3.2加快监管体系建设
逐步建立以市级监测中心为龙头,以县(区)监测站为依托,以乡镇检测所为基础,以农产品产销企业(批发市场、大型超市、农产品产地、专业协会及乡镇重点农产品集散地)内设检测室为补充的“三级四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体系,形成“政府负总责,三级有机构,监管到村组,检测全覆盖”的监管模式。从上到下形成一个监管网络,职责明确、关系协调、运转高效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体系。
3.3 实行市场准入制度
推行农产品市场准入,是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重要抓手和突破口。要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制度。市农产品检测中心和市执法大队加大对各大超市、农贸市场的监督检查力度,要求其建立农产品检测室,每天进行抽样检测农业论文,建立档案管理论文格式模板。不合格的农产品坚决不能入市销售,对检测发现重大质量问题的农产品要及时上报政府和农业主管部门处理。
3.4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
农业标准化是现代农业的基础,是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关键措施。加快农业标准化,围绕“统一、简化、协调、选优”原则,扩大示范规模,提高管理水平和产业效益,实现农产品从土地到餐桌的全过程质量安全控制运用。通过建立无公害蔬菜生产示范区,进一步促进无公害农产品的认证工作。
3.5加大宣传力度
加大宣传力度,提高消费者的安全意识。通过新闻媒体、发放宣传资料、现场检测、举办培训班、优质农产品生产示范等形式,加大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相关信息和法律法规经常性的宣传,提高群众对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引导农产品生产者、经营者加强质量安全管理,指导消费者安全消费。
参考文献:
[1]钱芳.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建设探析[J].河北农业科技,2007(2).
[2]雷郑莉,张玲,祁玉峰.河南省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体系现状及构建[J].河南农业科学,2007(2):114-116.
在连阴天气里,棚内低温、寡照、湿度大,为保证蔬菜正常生长,最重要的是调控好大棚的环境,做好保温、降湿和补光工作。
一、保温
连阴天气来临时,提高大棚的保温性能非常关键。 生产中如果遇连阴天气蔬菜生长受到影响后,如瓜类蔬菜表现为化瓜、花打顶,茄果类蔬菜表现为黄叶,果实不膨大等,严重影响产量和效益的提高。因此,要想使连阴天气里的棚菜正常生长,首先要解决好大棚的保温问题。
1、保温措施力求及时周到
连阴天气之所以会出现冻害,很多情况下是由于菜农收听天气预报不及时,采取措施过晚造成的。因此,增温措施一定要在连阴天来临之前及时周到地做好,才能起到应有的效果。其措施:
⑴注意调节揭膜、放膜时间。只要不下雨、下雪,但凡有一些散热光,也要揭膜,但时间可比晴天晚半个小时,下午放膜时间要比晴天早半个小时,以利于棚室保温。
⑵为了达到好的保温效果,可在小棚上面加盖一层无纺布或遮阳网等保温材料。
⑶增设“棚中棚”。在出现极端低温天气时,可选择增设“棚中棚”加以保温。
⑷在大棚北面和西面加盖“围裙”,即用草苫或稻草竖立着覆盖,以减少西北风吹袭和散热量,利于该处蔬菜生长。五是在蔬菜生长低温阶段,叶面喷施防冻液或磷酸二氢钾营养液,可起到防寒受冻、保花保果的作用。
2、 阴雪天防棚内夜温偏高
连阴天保温工作固然重要,但不能盲目,需要合理调控。遇上雪天农业论文,夜温很容易反弹,植株白天积累的光合营养少,而夜间消耗的多,很容易出现生长不良的情况。因此,连阴雨雪天气调控好夜温至关重要。
在雪天,一般大棚放下草帘后棚内温度有一回升的过程,一般来说,回升2~3℃,如果闭棚前温度高于20℃,则上半夜温度偏高,就容易出现呼吸作用过量消耗营养,造成作物生长不良。因此,除合理关风闭棚外,闭棚后还要检查棚内夜温的情况,如果发现夜温偏高,则应将棚内的“棚中棚”、棚外的“围裙”等保温措施撤除,如果上述措施仍不能将温度降下,可将小棚上无纺布遮阳网掀起,从而达到降温的目的。
二、降湿
多数菜农都在连阴天采取加大放风力度和控制浇水等最基本的措施来降低棚内湿度,其实,降湿的措施还有很多,须综合预防才行。
1、及时消除棚膜流滴。连阴天里,棚膜流滴严重,可以用杰效利或者豆面稀释后喷洒于棚膜上,对防止流滴有一定效果。
2、覆盖地膜。
3、提高棚内温度。棚内温度升高,空气饱和度即增大,相对湿度相应地就减少论文提纲格式。但是在冬春,外界温度低,棚内温度高。如果早放风排湿,棚内积攒的热量一旦排出去,棚温下降使空气饱和度变小,反而使相对湿度升高,棚内轻则“起雾”,重则结露滴水。
4、喷药时改喷雾为喷粉和烟雾剂防治,避免人为增加棚内湿度。连阴天时,棚内易暴发病害,但又不得不用药,因此最好选用百菌清烟剂、速克灵烟剂等广谱杀菌剂进行预防。五是注意合理浇水。冬春棚温低、光照弱,一旦浇水过大很容易导致棚内湿度持久不降,所以连阴天时,浇水要看墒情,盲目浇水将降低大棚土壤和空气温度。所以要适当控制浇水次数和数量,并实行隔行浇水,以达到控制湿度的目的。
生产中很多菜农用地膜将棚内地面几乎全部覆盖,虽然极大地降低了空气湿度,减少了病害发生的机会,但这样做:
⑴阻碍了空气与土壤的气体交换。全棚覆盖地膜后,氧气进入土壤和二氧化碳散出土壤受阻,导致土壤内二氧化碳积累、氧气缺乏,蔬菜根系呼吸强度下降,空气中也得不到土壤产生的二氧化碳的补充,蔬菜生长受到影响。
⑵全棚覆盖地膜使土壤有害气体增加,导致伤根。地膜全棚覆盖在影响土壤气体交换的基础上,由于土壤氧气含量的降低,土壤微生物进行厌氧呼吸或对硝态氮肥进行反硝化作用,产生还原性气体,如一氧化氮、氧化氮等,严重影响蔬菜根系的正常生长。可在操作行内撒施稻壳、稻麦或玉米秸等作物秸秆。一方面直接阻止了土壤中的水分蒸发,另一方面作物秸秆还能吸收空气中的水分,并且这些作物秸秆在腐烂的过程中还能释放出热量和二氧化碳农业论文,提高棚内温度和蔬菜的光合作用。
三、补光
连阴天气里,弱光是制约大棚蔬菜产量与效益的重要因素。
1、连阴天棚菜补光要分秒必争。冬季和早春温度低,且夜长昼短,再遇上连阴天,无纺布或遮阳网或草帘迟迟不揭,蔬菜的见光时间就更短了,如果持续的时间过长,势必会影响蔬菜的生长,因此,连阴天里大棚蔬菜补光工作要分秒必争。连阴天只要不下雨雪,就要揭去覆盖物,让蔬菜多见光,并要尽量早揭晚盖,切忌全天不揭。当然,揭去覆盖物后,如果棚内温度降得过低,可再将其盖上。
2、选用优质大棚膜,勤擦棚膜。大棚薄膜的质量直接影响透过的光照强度和光质,所以必需选用优质的棚膜。连阴天本来光照就弱,如果棚膜上灰尘过多,使其透光率明显下降。因此,要常清洗掉棚膜上的尘埃与污物,特别是下雪天还应随时清除积雪,保持膜面洁净,使棚膜尽量保持较高的透光率。
1.前沿聚焦:发表农业、林业、环保、食品业、旅游业、资源产业学科前沿、生产实践前沿问题的观察性、前瞻性论文。
2.工作研究:发表农业、林业、环保、食品业、旅游业、自然资源产业等有关科研、管理、推广工作中的总结性论文或调查报告;行业和区域社会、经济、科技、环境可持续发展的思路、方法和经验性论文。
3.资源•产业:刊登农业、林业、土地、动植物等自然资源及矿产资源规划、开发、利用保护;相关产业经营、创新与发展的论文。
4.环境•安全:刊登生态环境、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保护与治理有关各学科及其交叉学科的论文;以及森林安全、作物安全、食品安全、生产安全、环境安全、人居安全方面的论文。
5.经济•管理:刊登生态经济、农业经济、林业经济、旅游经济、绿色食品经济、资源经济、环境经济各学科及其交叉学科的有关论文;行业管理、企业管理、科技管理、管理工程、管理咨询、管理控制等方面的论文。
6.生态•旅游:刊登绿色生态、生态工程、生态控制;生态旅游、旅游规划、国家森林公园、地质公园建设的论文。
7.园林•园艺:刊登园林设计、风景园林、园林工程、园林技术;花木园艺、果蔬园艺、育种栽培方面的论文。
8.动物•畜牧:刊登动物科学、动物保护、畜牧科技方面的论文。
9.农林•植保:刊登植物保护、植树造林、森林工程、土壤肥料等方面的论文。
10.建筑•材料:刊登绿色建筑规划、设计、施工,绿色材料工艺、材料分析、材料加工方面的论文。
11.能源•技术:刊登节能技术、清洁能源技术、替代能源技术、太阳能、生物能源等方面的论文。
12.食品•加工:刊登绿色食品工业生产、质量控制、储运流通方面的论文;农产品加工、林产品加工、食品加工、绿色加工技术等方面的论文。
征稿对象
欢迎全国高等学校、科研院所、技术推广单位、各级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的广大专家学者、工程技术人员、硕士博士研究生、管理人员等积极赐稿!
稿件要求
1.资料可靠、数据准确,具有理论性、科学性、实用性。
2.文稿内容格式包括:论文题目,作者姓名,作者单位,摘要,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作者简介等。
3.论文篇幅一般以3000-6000字为宜,参考文献不少于6条。
4.来稿文责自负,严禁抄袭和一稿多投。
5.编辑部在收到稿件后5日内回复,全部稿件送同行专家审阅。如果一个月内没有收到用稿通知则请与本刊编辑部联系确认。
6.请在文稿后面注明稿件联系人的姓名、工作单位、详细联系地址、电话(包括手机)、E-mail、邮编等信息,以便本刊编辑联系有关事宜。
7.投稿方式:来稿请通过电子邮件附件发送或通过邮局投寄,并请注明:投稿《绿色大世界•绿色科技》。
联系方式
编辑部地址:武汉市洪山区鲁磨路中建大厦1804号邮编:430074
E-mail:
旱地油菜实现高产栽培的关键,就是要充分利用好有限的自然降水,增施磷肥,以磷调水,增加油菜自身抗御干旱的能力,其次是增施钾肥、硼肥农业论文,提高油菜的单株角粒数和千粒重,增加产量。高产栽培措施归纳如下:
一、选用耐旱、耐冻、抗病良种。品种选择上应首选甘杂一号、单杂一号,经多年生产实践,甘杂1号、单杂1号在旱地表现出良好的抗旱抗寒和增产潜力,已实现稳产、高产。
二、深耕整地,蓄水保墒。每年在夏田作物收获后,及时深耕整地,适时旋地,可最大限度地接纳和储存自然降水。积足雨水,是旱地油菜实现抗旱增产的一项主要措施之一。
三、施足底肥论文提纲格式。提倡多施有机肥,增施磷钾肥,补施硼肥的施肥原则。油菜是喜磷植物农业论文,对磷肥的需求量大。缺硼会导致油菜花而不实,因而在旱地上,要重视磷肥、硼肥的施用。每667m2产量200-250kg油菜籽,应施农家肥3000-5000kg,尿素25kg,过磷酸钙75kg,硫酸钾15kg,硼砂0.5-0.7kg。经多年生产实践,油菜施肥可80%肥料作底肥施入,促使油菜在冬季冻害到来之前达到壮苗,增强自身抗冻能力。
四、适时抢墒播种。适时抢墒播种,要突出一个“早”字。当冬前有效积温达到900℃时为直播适期农业论文,宝鸡地区一般在9月上旬播种为宜,要力争将油菜播在高产期。
五、及时间、定苗。要做到2-3叶及时间苗,4-5叶时准时定苗,亩留苗应在9000-10000株。及时间、定苗,合理留苗,可使油菜个体生长健壮,一级分枝、角果数明显增加。定苗时应注意去小留大,去弱留壮。
六、冬前早培土。当土壤昼消夜冻时,及时培土壅根,培土高度以油菜生长点为标准,要求“不捂不露”,冬前培土农业论文,可除草防冻,保苗安全越冬论文提纲格式。
七、追施蕾苔肥。对底肥不足,未追施腊肥、苗较弱,长势较差的油菜,应早施重施蕾苔肥,肥料应以钾肥、氮肥为主。
八、实施“一喷三防”技术。在油菜现蕾至灌浆期,开展“一喷三防”,即亩用尿素0.5kg,磷酸二氢钾0.3kg、硼砂0.2kg,10%吡虫啉20-30g,兑水30kg进行田间喷雾,可达到补肥、防虫的作用农业论文,防止花而不实,促进角多粒饱。“一喷三防”技术,是实现油菜保荚增粒、灭蚜的一项关键措施,若能实现联防,生产上的增收作用会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