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2-27 11:12:01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4篇会展专业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一、会展和会展教育
会展是会议、展览等集体性活动的简称,是指在一定的地域空间,由多个人集聚在一起形成的,定期或不定期的,集体性的物质、文化交流活动。会展的外延很广, 它包括各种大型会议、展览展销活动、体育竞技活动、集中性商品交易活动等。会展最早起源于德国,迄今为止,已有 100 多年的历史,它是一种无烟的绿色经济,不会对城市造成污染。同时举办会展给城市带来的收益也是巨大的,一般认为,在会展业发达的国家,城市举办一次会展,能对该城市的相关产业拉动产生9倍的效应,带动交通运输业、物流业、建筑业、商业、广告 、旅游、金融等行业的发展。在全球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信息交换愈来愈频繁,举办会展成为人们展示新产品,促进文化交流的一个重要手段。
以会展作为研究对象, 是会展成为学科的前提。1978年美国内华达大学饭店管理学院旅游会展管理在美国开设了第一门会议管理课程,德国瑞文斯堡大学于1986年成立了会展管理系。
我国会展专业最早由中央美术学院在1991设立,那时国内开展会展专业的高校寥寥无几。2000 年 12 月 10 日的《证券时报》上,记者于凌波在《中国会展业迈向入世高门槛》 一文中曾指出,“没有任何一个学院和专业机构设立会展专业,展览从业人员大多靠自我摸索,专业知识不足。在与国外展商竞争中必然会处于劣势地位,难以靠专业服务取胜。”
十几年时间里,会展专业在我国高校里如雨后春笋般成长起来。截至到2009年,全国至少已有123所高校开设了会展专业(其中高职院校97所)、76所高校在其他专业下设有会展方向定向招生(其中高职院校57所)。每年招收会展专业新生约达1万人。会展教育受到了空前的重视。
二、我国会展专业实践存在的问题
与我国会展专业开设红红火火的情况比较起来,会展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并没有那么好。据报道:“上海凡高展览策划有限公司天天在招聘,每天投入邮箱的应聘者简历众多,可就是难以觅到合适的人才。”“在宁波,1500人应聘华博会议展览公司的6个职位,招聘方开出了10万元年薪的诱人条件,却招不到一个合适的会展职业经理人。” 一方面很多公司需要会展方面的人才,另一方面会展专业的学生却应聘不上这些岗位。针对这一问题,不少企业认为,问题的根源在于从学校出来的学生理论知识多,但缺乏实践经验,工作不能很快上手。
实践在会展这一学科扮演举足轻重的地位,以会展专业著称的德国瑞文斯堡合作教育大学实践课时占总课时的一半。因此,许多专业人士指出:会展是一门实践性的学科,没有太多高、精、尖的东西。我国大多数高校在开设会展专业是都已认识到这个问题,特别是以培养高技术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高职高专在开设这一专业时业已与诸如会展中心的会展企业开展了合作,确保了学生有到企业实践的机会。为什么仍会出现培养出来的会展学生应聘不上对口专业的情况呢?
(一)培养目标与实践实际的偏差
事实上,学生确实在大型的企业中得到了一定的锻炼,但实践的岗位往往是引导、验证、接待服务员等层次较低岗位,学生所学的会展策划、会展营销等知识并没有在实践中得到锻炼。经过几次这样的“实践锻炼”之后,学生怨声载道,甚至不愿意再去参加这样的“实践”活动。
如是情况,学生在实践中遇到的问题与其所属学校对会展和会展就业市场的认识不无关系――一般认为,会展的顺利进行需要三类人才:会展核心人才、会展辅助人才和会展支持人才,其中对会展核心人才的要求最高,需要的人数最少。会展强国德国的瑞文斯堡大学每年招收这方面的学生仅为70人,而我国相当大一部分高校的会展专业的目标定位都在会展策划,那么,这么多的学生想到本身就寥寥的岗位实习,其困难是可想而知的。而引导、验证、接待服务员等岗位对劳动者的需求量非常大,自然欢迎学生去实习。值得注意的是,这些岗位虽然对劳动者的劳动技术要求低,但不可否认的是,它们属于会展产业链中不可或缺的一环,高校是否把其考虑在培养目标之内?是否考虑到如何把这些工作做出特色、做得更好?若未考虑在培养目标之内,学生在实习中产生抵触的想法是可以理解的。
(二)师资力量与实践要求的偏差
我国会展专业的师资力量绝大部分来自于管理、旅游、酒店、外语、中文等传统专业,进入会展可以说是半路出家。这些专业虽然都与会展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但绝不代表会展专业的全貌。老师固有的知识不能很好的与会展很好地融合,其他领域的知识欠缺,至于有会展的实践经验那就更谈不上了。没有参与过会展实践的老师如何培养得出能真正懂得会展的学生?创意是会展的灵魂,会展企业同样需要真正懂得会展的学生为他们带去会展发展前沿的、给企业注入活力的东西。而目前我们培养大多数的学生并不能达到这一要求,那也就是说,在实践这一过程中,企业的需求并未得到很好地满足,那么企业积极性不高也在所难免。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与宁波华博会议展览公司的合作活动说明了这一问题,华博公司大胆地安排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学生参与到其品牌展会“第五届中国国际家居博览会”的展会设计中。将自己的展会拿出来给学生们练兵,企业不惧怕风险吗?宁波华博会议展览公司董事长杨杰的解释颇值得玩味:“将‘家博会’作为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的考察实践对象,对我们而言其实是利大于弊,不仅能让我们对家博会还有哪些地方需要改进、完善有更加深入的了解,而且令我们的服务对象――展商受益,但合作首先是基于对学校实力的。”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的师资力量是这次合作的保证,会展系主任吴亚生主持过众多品牌展会设计,屡获设计大奖,同时学校引入了荷兰、日本、英国留学归来的师资力量。可见,师资力量的强弱与教学中的实践环节也紧密相连。
三、如何解决上述实践中的问题
要解决“培养目标与实践实际的偏差”,首先要求学校对市场需要哪方面的人才,哪些人才需求较大;以及学校要培养什么样的学生和培养的学生需要胜任怎样的工作有清晰的认识,这样可避免学校盲目寻找实习单位以及实习岗位和学校预定的实习目标不符,造成时间、人力和资源的浪费。另外,学校在寻求实践单位时也不能只盯着大型会展,应该放开视野,找到适合自己情况的合作单位。
要解决“师资力量与实践要求的偏差”,派教师到会展发达国家进行学习,引进国外先进的会展人才,派教师到会展企业进行挂职锻炼或者要求教师与行业协会保持紧密联系都是可行的。
但是,上述的措施操作起来随意性较强,推行的广度和深度都不够。真正让学生“学有所练”――让学生学习的知识能在实践中得到锻炼,让“知识载体”和“实践载体”撞击出璀璨的火花需要制度的保障。也就是说,让“知识载体”(学校)和“实践载体”(企业)联合办学,使二者成为一个利益整体。企业在实践的过程中不再是一个旁观者,而处于学生培养的主导地位,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上具有了不可推卸的责任。这样的话,文中提到的实践问题可以迎刃而解了吧!
参考文献:
[1]沈丽:《会展人才培养的“伤口”该敷哪味药》[J].中国会展;
查找教高函〔2004〕3号和教高函[2005]7号“经教育部备案或批准设置的高等学校本专科专业名单”两份重要文件的附件1而知,2003年经过教育部批准的“会展专业”试点全国高校本科学校有2所,即上海外贸学院、上海师范大学,2004年为3所,他们是沈阳师范大学、上海大学、广西财经学院。此外,2004年全国还有317个申请设立的新专业未能获得教育部的批准,在这些没有获得批准的新专业中,共涉及全国200多所大专院校,2004年度经教育部审批不同意设置的“会展专业”的学校有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河北经贸大学、河南财经学院、广西民族学院四所大学。根据教育部教高函〔2004〕3号文件中的意见,没有同意增设专业的主要原因是,一些专业的师资力量不足,办学条件较差、教学计划、人才培养方案不够完善、专业论证不够充分,新专业的名称不够科学规范,以及有些专业布点过多等等。
据不完全统计,在北京、广州、杭州、四川、重庆、哈尔滨、昆明等地有50-60余所大专院校设立了会展专业和专业方向,对于开设会展管理专业或者会展管理专业方向的我国普通高等院校来讲,连续两年来5所大学新专业的申报成功,无疑给各个学校开展会展专业建设工作提供了成功的案例,是一个积极的发展方向,有利于引导会展专业的健康发展,至于该专业的专业布点、学科属性、专业建设、专业特色、课程设置、师资结构、教材建设、科研建设、招生就业等相关问题,有待相关部门和专家进一步探讨。我们期待在不久的将来会展专业能够办出特色,由更多开设会展专业的学校入能够通过国家教育部审批正式开展专业招生,也希望正在选择未来大学专业的学生更多的关注会展专业,投生我国的会展事业。
2003年教育部批准“会展经济与管理”专业学校名单
853 上海师范大学 110311S 会展经济与管理 四年 管理学 865 上海对外贸易学院 110311S 会经济与管理 四年 管理学
2004年教育部批准“会展经济与管理”专业学校名单
会展专业是一门“学中干、干中学”的实用性极强的行业,由于会展项目涉及调研、策划、营销、组织、服务、管理各环节,筹备时间非常长,企业对实训学生的容纳量有限,客观上难以与教学上的任务的时间人数要求衔接,因而,目前高职业会展教学存在实践教学的不足,特别是真实环境下的仿真或全真实践教学的缺失的情况,不利于培养会展学生的职业能力。由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筹经费、自主办展,是解决这个问题的一个有效途径。
一、“育英时尚节综合实训项目”教学设计分析
(一)课程设计思路
“育英时尚节综合实训项目”涉及筹展全过程,教学目标为:第一,职业知识目标,能综合运用市场调研、市场分析、会展管理、会展营销、公共关系、现场管理、活动策划、财务管理、公文写作、消费心理等必修课程的知识来分析、解决筹展办展的具体问题,而且要从总体方案规划、生命周期到风险管理、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等诸多方面加以考虑会展项目的可行性。第二,职业技能目标:熟知展览策划的一般流程和基本内容;能设计调查问卷、能胜任宣传资料的编印工作、熟悉会展新闻管理工作,具备会展文案写作能力;能进行业务面谈、现场管理和展后跟踪分析。第三,职业素质目标:培养细心耐心的工作作风,有坚韧的心理素质,敏捷的应变能力和诚信的职业操守。
(二)教学内容与要求
为达到有效培养职业能力目的,会展专业教师经过调查走访会展企业,明确了会展岗位群的工作任务和相应的职业能力;采取以工作任务为中心黏合知识的方法来形成本项目教学内容。
二、教学方案设计
会展专业在项目设计模式上采取“分段式”的方法,根据工作任务界线,划分整体项目为以下阶段,各阶段由不同工作任务形成的小项目组成。
(一)第一阶段——计划、组织阶段
学生通过分析校园市场需求及参展商的要求,确定展品范围是服装、化妆品类、文化用品类,能考虑人流量,把办展场地点确定在宿舍区。第二届综合实训筹办期间,学生通过问卷调查,认为借学院形象提高展会档次更重要,把展览地点从宿舍区定在校园标志性区域。第三届综合实训筹办期间,会展学生通过市场调查,得出了“就业是2010年的一大市场需求”的结论,并在展会上增加了“校园招聘会”专场。在筹办展会过程中,鼓励学生运用财务知识计算盈亏平衡点、经营安全系数,从而确定展位营销和招商招展指标。
在进行可行性分析时,要求学生对展会的基本框架进行评估。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六个问题:展会展品的范围所在产业是否能举办如此规模和定位的展会;展会的名称、展品范围与展会定位之间匹配与否;展会举办时间、举办地、办展频次是否符合市场需求;展会定位与展会规模是否有冲突;办展机构对展会所在产业的熟悉程度;办展机构需要的筹展时间。教师给出标准格式,要求学生分组完成立项策划书。要求报告篇幅适中,结构完整,编排合理,措词准确、明白易懂。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向学校提交了“综合实践计划书”、“场地审批”、“可行性分析”、“展览场地测绘图”,并到学校各部门争取支持政策。这一过程自然仿真了展会举办的申报流程。
(二)第二阶段——运作阶段
会展专业学生成功地组织了会展设计大赛、开幕式、现场表演、商业宣传、参展商联合大优惠等活动,为参展商和观众提供附加服务,从而提高展销会的形象和档次。在招商招展方面也取得了极大的成功,把康师傅、比亚迪汽车等著名品牌引进了展览会上,招聘会上仅会展行业协会就组织了十多家企业参加,这些成绩的取得,极大地鼓舞了学生的从业热情。
展销会的服务工作贯穿于整个展销会,服务工作包括对参展商、参展观众的服务,服务工作要做到细致、耐心。对于展销会的供应商,如对于展台搭建商、运输商的选择标准是优质服务和价格合理。一个展会的成功与否最关键的就是现场服务质量的好坏。一定要做好现场的服务工作,这样对于整个展会有着很大的推进作用。
在展会现场中,同学们在忙碌中学到了很多在课堂中学不到的东西:从水电设备安装到舞台搭建、从全安巡视到餐饮供应、从天气忽变到客户纠纷处理,他们始终表现出极高的兴致,出色地完成了自己的任务。在这次实践过程中,同学们很好地负起了自己的责任,把书本中的理论知识与本次实践活动结合起来,完全符合了一名职业人的要求;同时也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学到了一些与同学、其他部门的沟通技巧,为以后融入社会积累了良好的经验。
展销会总结的目的是检验展销会的效果是否达到预期效果。学生组委会通过对所有参展商的问卷调查和参展观众的抽样调查进行展销会的评估报告,并针对调查结果,总结出展销会取得成功的经验,找出不足之处,以提高下一次展销会的举办水平和质量。
展后总结围绕首届育英时尚校园展销会的四个阶段流程介绍此次展销会的台前幕后,并通过收集大量图片和文件为读者了解首届育英时尚校园展销会提供便捷。同时,也为下一届展销会的举办提供一个可直接借鉴的资料库。
三、实训的组织形式
本项目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主要承担指导者或辅导者,同时又是实训活动具体组织者和观察员。教师向学生介绍相关背景资料,布置任务,进行必要指导;及时答疑纠错,控制实训进度。
(一)教师工作
在本项目中,教师的主要工作有:
1、实训前做好实训教师分工:根据教师专长不同,分管招商招展、宣传公关和现场管理、活动设计、形象策划等不同实训项目,制定并提出项目的实训计划和项目任务书,在实训开始前由会展教研室组织审定。
2、实训中组织好学生在实训项目中的角色分工和轮换,分析讲解具体引导项目(实例),分步骤指导项目进展,项目进行中解答学生疑问和过程考核。
3、实训各项目结束后的总结点评和项目考核。
4、实训全部项目结束后的总结提高,包括实训引导项目(实例)的完善,实训组织计划的补充修改,以持续改进实训方案、计划和实训手册。
(二)学生组织
由于是全真实训,所以在实训过程中,采用学生自愿报名、教师指导的形式,由学生组成“展览会组委会”和各级工作人员,并自行制定规章制度和部门职责。
四、考核与评价
综合实训项目教学重点放在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上,因此学生考核分数A,由操作考核成绩B和作业成绩C两部分组成,操作成绩占的比较相应增大,权重比例为6︰4,即A=B×60%+C×40%。
(一)操作考核方式
主要考核学生在实训时的积极性、独立性、完整性、创新性、理论运用熟练程度,考核模式采取公司普通运用的360℃绩效考核模式。如果被考核人的岗位为“普通员工”,其成绩由本人自评D、部门内同学互评E、部门经理打分F、指导老师打分G组成,权重比例为1︰1︰3︰5;假设有n名员工参与评价,考核公式为:
E=∑(a1+…an)/n
职业核心能力是一种隐性能力,体现在个体职业活动的行为实践中,对其的培养不应与一般的职业能力或素质培养方式相同。首先,它必须结合在职业的背景下完成;其次它是非技术性能力,不是知识和技能的简单获得,它包含非智力因素,会随着学习者价值观的养成而改变、从而导致行为的改变,是一个长期的学习过程或者在工作中潜移默化、循序渐进的过程,将会贯穿劳动者的整个职业生涯。因此,不能忽视隐性课程的重要作用。隐性课程(hiddencurriculum)以一种间接、内隐的方式,对学习者的知识、价值观念、规范或态度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对学习者来说可能是更为重要的,因为其所形成的情感态度对于未来的价值观念有决定性的作用。隐性课程在教学计划中无法体现,而是通过环境信息融入学校的整体文化中,通过实践活动、管理制度及精神文化的建设,使学生在无意识的心理状态下接受教育环境所承载的信息渗透。其信息和知识传递方法是一种无意识加工的过程,更有益于学习者快速有效的察觉、采集、记忆和理解重要的信息,从而获取和发现有用的知识,达到显性课程在职业核心能力培养过程中无法达到的“心理层面”的改变。
(二)隐性课程在职业核心能力培养中的作用
隐性课程根据所依附的形态的不同,可分为三个维度对学习者产生影响:
(1)物质-空间(学校建筑、教室布置等)维度,使学生通过对周围的环境因素的知觉和解读从而引导其认知行为和价值观。
(2)组织-制度(规章制度、教学内容与组织、教育评价等)维度,通过同化和外化的过程影响学习者,使学生在被动的意识约束下形成一种无意识的、被内化了的内在需要,然后通过外化的过程,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3)文化-心理类(如教育语言、师生关系、同学关系、教师期望、心理环境等)维度,通过学生的从众心理和归属需求来改变自己的原始态度以求得心理上的安全感。根据这样的影响模式,可知隐性课程在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过程中有着以下的优势:第一,隐性课程的影响是长期性的,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潜入学生的心灵,使个人能力或潜质在一直持续的过程中不断得到强化。第二,隐性课程影响学习者的非智力因素,渗透到价值观中,对学生的学习与生活起到导向作用,影响行为和决策,塑造其个性。第三,隐性课程通常以多种多样的内容和途径为载体,在学习者无意识的状态下产生影响,在校园学习过程中不知不觉的接收,通过情感的融合而习得,具有一定的隐蔽性。因此,在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中应该充分利用隐性课程的特点进行全方位的设计,使隐性课程“无处不在”“无孔不入”地贯穿教育教学的全过程,达到与显性课程互融互补的最佳效果。
二、基于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会展专业隐性课程设计
课程理论学家阿普尔就认为,学校是一个社会化的场所,在隐性课程上不仅应从宏观上注意学习者身心特征之外影响学习成效的因素,如学校特征、学校文化、师生关系等,而且要从微观上注意到学生的动机、态度和技能,以及学习目标对学习效果的影响。为此从学习环境体验、教学过程组织和职业文化渗透三个方面设计基于提高职业核心能力的隐性课程,力求对高职院校的会展专业职业教育进行有益的探索。
(一)构建模拟工作环境,增加职业氛围
1.布置模拟仿真的教学环境。高等教育毕竟不同于职业培训,一定数量的课堂教学是让学生拥有宽广的知识面和扎实的基础理论所必不可少的。以会展专业为例,会展工作多是以项目形式开展,注重流程的操作和管理,因此专业课程应该根据具体教学内容相应的布置课室形式,例如“会展服务与管理”这门课中涉及到了大量的现场流程模拟和服务规范讲解,如果没有相应的环境,学生们仅能靠自己的想象去猜测,这样的知识难免有盲人摸象的片面性。在讲到展会现场管理的内容时,将课室环境布置成模拟展馆的形式,设置参展商办证处、买家办证处、门禁、展位等,辅以真实的道具;或在讲到会议室布置的内容时,把课桌摆成会议桌的形状,周围环境布置成会场形式等。课堂上使用真正的社会活动中收集而来的材料,例如参展商申请表、观众邀请函、招展函、产品目录等,甚至可以把合作企业参展后剩余的展品、展架和海报等资源收集起来带回课堂,合理摆放于课室里面或墙上,营造展会的气氛。还可以准备部分展馆、展览公司介绍、展会风云人物介绍等图片信息挂于走廊或宣传栏中。这样的教学环境本身就是一个包含丰富教育意义与教育价值的文本。学生们在学习课程的同时,感受职场的氛围,激起情感体验,更有助于形成正确的认知,自然而然的增加对于流程感和职业感的认同,而做到知、情、意、行的完美统一。
2.利用信息技术构建虚拟体验。现代信息技术可以更方便快捷地给同学们提供一个虚拟的工作场景或专业资源,因此同学们可以利用网络平台进行项目的策划、流程的模拟,甚至进行展位设计和摆设,还可以推倒重建。这种环境更适合网络时代成长的大学生,他们对在这种环境中得到的知识能产生更高的认同感,还能在操作中提高信息收集和处理能力,也符合未来智慧教室的发展趋势。网络化和信息化已经在社会活动和商业活动中广泛普及和高度强调,但是由于教育资源限制和教育信息化技术的相对滞后,高校的信息化程度还比较低。在日常教学中充分利用网络和信息技术,不仅给教学带来便利,还能使学生在应用的过程中提高技能和在将来的工作中形成意识,重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得更高的竞争力和创造更高的价值。
(二)利用教学过程引导,提高执行能力
1.开展体验式教学,注重项目设计。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要成功地激发学生内在的动力,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有效的引导学生去独立思考、自我探索、形成创新思维,通过改变其学习态度从而得到自我提高。体验式教学法是一种能激发学生学习潜能的新型教学方法,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寓教于练、寓教于行、寓教于乐、寓教于演”,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进行各种角色扮演、参观调研、小组讨论、撰写报告、制作课件、谈判辩论等活动。在国外的会展专业教学中,教师会设计一个个的会展活动,有组织、策划、管理、人流控制、客户沟通等内容,让学生分角色参与。学生在项目的操作体验过程中,需要经历收集资料、制作文案、分派任务、实施管理、监控调整、分析评估的过程,让学生在这些角色扮演中去体验、去碰撞、去总结,学生乐于沉浸在真实的活动意境中,身临其境地学习,快快乐乐的学习,由此留下更深的印象。另外,还可以在课堂教学中运行真实的会展项目和参加会展竞赛。例如在“会展策划”课程中,可以策划校园书展、化妆品展等真实项目,或参与社会展会项目的竞标,让学生有真枪实战的体验。通过操作项目,学生可以增加实际经验,并锻炼问题解决能力、沟通能力、协作能力等。体验式教学法把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渗透在专业教学过程中,当这种教学方法成为教学常规后,学生便能在学习的过程中逐步掌握到如何有效的寻找和搜集信息,如何与小组成员分工合作效率最高、如何组织语言进行商务演示、如何列举论证才有说服力等技能,这些隐性因素在教学过程中传达出来,是学生在实践中自然而然的获得。体验式教学形式多种多样,内容丰富多彩,只要教师灵活运用这些教学手段与课堂讲授相结合,则能让学生感受、理解知识的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在潜移默化中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和求知欲望。
2.设计注重工作过程的评价体系。研究和实践都表明,教师在教学中若表现出对过程的重视,即重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新技能的获得、学习内容的把握和自己能力水平的提高,这种班级中学生的好奇心强、喜欢挑战;如果教师注重学习结果和学生之间的比较,则相应的,学生就注重等级和报酬。相比之下,虽然后者往往能够获得更高的分数,但前者在日后的动机、情感、学习策略方面却有更好的适应性,能掌握更好的学习方法。因此在教学评价环节应有机地将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结合起来,参考职业标准,以工作过程为主线,以工作项目为单元进行考核,由自我评价、团队评价和教师评价组成三方参与的立体的评价模式,使学生形成重视学习新知识和知识拓展、重视自我提高和自我管理、重视创新思维发展的良好意识。
(三)重视职业文化渗透,形成职业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