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熬夜调查报告范文

时间:2023-02-27 11:12:04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大学生熬夜调查报告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大学生熬夜调查报告

篇1

关键词:大学生熬夜;影响因素;危害;改进

伴随着科技网络日新月异,对于刚结束高考,踏进大学校门的新生,无疑是放轻松的机会。对于游戏,没追完的剧,刷不完的小视频,可能都“来之不拒”。然而,大学阶段也是重要的学习阶段。但是在凌晨后睡觉的大学生不在少数。晚上休息不好,将直接影响上课效率、成绩等等,甚至对身体健康也会产生很大的影响。本调查基于对大学的熬夜原因,以及通过探讨熬夜对身体产生影响,以期找到适合大学生提高睡眠质量的有效方法。

一、熬夜的调查结果与分析

此次调查的样本数据来源于xx省内多所高校的大学生,多数为医学生,样本采用问卷星,通过网络线上发放。回收有效问卷200份,其中大一新生占比较大;此次调查主要通过查阅文献以及调查问卷的方法来进行,样本随机有效。

大学生熬夜基本情况,性别、年级分布如图所示

由数据可知本次调查样本主要为大一新生,且男女生占比接近1:2。

大家对熬夜的态度如下图,大部分学生对熬夜是不赞成的,有少数对熬夜持赞成意见,也有部分对熬夜是无所谓的态度。

还有大家对于晚上什么时候才睡觉视为熬夜的认知如下图,超过一半同学认为十二点以后入睡为熬夜,也有少数认为1点以后入睡才为熬夜。

尽管大多数同学不赞成熬夜,但是下图大多数同学是在11点后睡觉的,其中十二点以后睡觉的同学占比最大,一点以后睡觉也不在小数。

根据标准,晚上11点后睡觉视为熬夜,根据以上数据,还有大量同学认为12点以后睡觉才是熬夜,也就是对熬夜的认知还没有正确的认识。

关于熬夜的频率如下图,周末才熬夜的占比最高,这与一周熬夜1-3天相近,几乎每天熬夜与节假日才熬夜的占比相当,但也不在少数。

对每天的睡眠时间(除午睡时间)调查如下:睡眠时间7-8小时占比最多,说明尽管大家熬夜,但是还是能保证睡眠充足。然而晚睡晚起保证的睡眠时间,可能是割舍了早餐甚至早课换来的。

对于熬夜后第二天的影响,有以下调查结果,超过一半同学认为感觉状态不好,睡眠不足造成头疼等症状,上课昏昏欲睡,造成上课效率低,也有少数同学不吃早餐,经常饿肚子。但是也有不少同学认为没什么影响,依然活力四射。

关于为何熬夜,探讨大家的熬夜原因调查结果如下,

当问及以后会不会减少熬夜时,90%的同学表示会减少熬夜,说明大家心里对熬夜是一件不太好的事情还是有一定的认识的。

二、熬夜的原因

1.大学生知道熬夜对身体有害,但是仍无法早睡

基于调查大多数大学生晚上不睡觉原因有很多,学习,游戏,朋友的线上聊天,刷不完的小视频,追不完的剧,宿舍其他同学的影响等等因素。对于一部分同学,对于大学及以后的生活有清楚的规划,抓紧一切时间学习,以至于晚上12甚至通宵学习;也有同学是有学习拖延征,如认为深夜安静之时正是学习的好时机,无人打扰,然而手机一玩就到两三点了;也有同学是因为与朋友聊天,从追爱豆到新剧,从老同学到新同学,越聊越兴奋开心;也有通宵开黑玩游戏的;殊不知这些熬夜行为也会有可能影响宿舍里面其他同学的休息。综上所述,除了学习的压力,娱乐的诱惑太大以及自身的自制力也是很大的原因之一[1]。

三、熬夜的危害

1.长期熬夜对身体产生较大影响

当代大学生对熬夜的认知还不够深刻,可能只停留在有黑眼圈或者对皮肤不好,还有一上课就想睡觉,学习效率低等层面上,别的先不说,熬夜对眼睛就会产生很大的影响,视力下降,视野模糊等等[2];晚上十一点,正是身体器官休息的时候。从医学的角度讲,熬夜是不利于健康的。人血归于肝,如果经常熬夜。会错过养肝血的最佳时间,影响肝脏细胞的滋润,导致抵抗力的下降,甚至导致肝脏损;还有对肠胃也会造成不良反应,胃是身体中对时间比较敏感的器官,熬夜容易使胃酸分泌过多而诱发胃部疾病,同时,人们熬夜时常用浓茶或者咖啡甚至烟来提神,这也会对胃黏膜产生不良刺激。近几年,各种熬夜猝死,致癌等报道层出不穷。还有人们会容易长不高,易发胖,易抑郁,降低免疫力,对大脑危害大等等[4],对女生甚至还有长期熬夜导致不孕的影响[3]。任何事物都有量变到质变的过程,长期熬夜终究对身体产生很大影响。

四、从多个方面探讨减少熬夜的方法

1.社团,学习能不拖延绝不拖延

进入大学后,社团与学习双管齐下,使得学生忙碌起来,白天有学习任务,晚上有各种作业,社团工作,大家难免不熬夜[5],但是其实大多数同学是先甜后苦主义,先玩手机,等到十一点过后,夜深人静之时,才会开始工作,而且工作时一拿起手机就会放不下,各种信息,吃瓜来袭,然后边工作边玩手机演变成了大多数玩手机,少时间工作,导致两三点“爆肝”通宵赶工作。对于自制力较低的同学,可以先把手机放在看不见地方锁好,给自己设立一个目标,做完多少工作才可以玩多少分钟手机,也可以通过下载一些APP限制玩手机的时间等等。

2.宿舍和谐养生,远离黑眼圈

一个宿舍,有来自四面八方的人,作息时间各不相同,每个人兴趣爱好不同,有深夜学习,又熬夜追剧,玩游戏,但是可以互相说明熬夜的危害,以及早睡早起的好处,互相督促,一起早熄灯早把衣服洗好早睡早起,适时营造安静休息的环境,既不会引发影响大家睡眠问题,又能促进宿舍和平相处,还可能拯救了隔壁宿舍的睡眠问题,最重要的是精神面貌会变好,皮肤变好,学习效率也会变得更高。

3.做好计划,丰富白天活动,充实自己

有些同学天生精神旺盛,一天忙碌的学习后,仍是精力旺盛,可以选择傍晚去跑步运动,既可以增强身体免疫力,也可以使自己在晚上十一点更容易休息。其实大多数同学会发现,十一点到十二点左右会很困,当一旦熬过这个时间段,一两点的时候想睡也会变得很难睡着,感觉自己精神无比,所以要想睡好,在十一点就该放下手机上床闭目休息,可以回想自己一天做了些什么,做的好的地方,做得不够好还需要改进的地方,以及第二天的计划。但是也不能想得太多,否则会失眠。

4.其他

学校也可以进行引导,对熬夜的危害进行宣传,设计一下早上的活动等等。最重要的是自己本身有坚强的意志力,减少对手机的依赖。对未来有一个具体的规划,就该知道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还有什么地方需要改进。以下是大家对能够减少熬夜的措施的调查。

参考文献

附录:大学生熬夜情况调查问卷

大学生熬夜情况调查问卷

本次问卷调查,意在了解大学生的熬夜情况和原因,以及探索减少熬夜情况的办法,希望你们真实反映与回馈,谢谢!

1.

您的性别是:

[单选题]

*

2.

您所在的年级是?

[单选题]

*

大一

大二

大三

大四

大五

研究生博士生

3.

您晚上休息的时间是在:

[单选题]

*

10:00之前

10:00---11:00

11:00---12:00

12:00---1:00

1:00以后

4.

认为晚上几点才算是熬夜?

[单选题]

*

10点以后

11点以后

12点以后

1点以后

5.

午睡除外,每天一般睡眠时间有多久?

[单选题]

*

少于6小时

6-7小时

7-8小时

多于8小时

6.

如果过晚上十二点睡觉算熬夜,请问一个星期熬夜多少天?

[单选题]

*

不熬夜

1-3天

4-6天

每天

7.

您通常在什么日子熬夜?

[多选题]

*

节假日

周末

上学日

几乎不熬夜

几乎每天熬夜

8.

熬夜的原因?

[多选题]

*

学习

玩游戏

聊天

看电影

失眠

受宿舍同学影响,无法正常按时作息

其他

9.

熬夜后对您第二天的生活有何影响?

[多选题]

*

第二天起不来床,造成上课迟到或者缺勤

不吃早餐,经常饿肚子

上课昏昏欲睡,听课效率低

没什么影响,依然活力四射

感觉状态不好,睡眠不足造成头疼等症状

其他

10.

您是否赞成熬夜

[多选题]

*

赞成

不同意

无所谓

11.

您以后是否会有意识地减少熬夜次数?

[单选题]

*

不会

12.

您认为有哪些措施可以减少熬夜次数?

[多选题]

*

自己做好计划

丰富白天活动,充实自己,晚上早点休息

学校引导学生按时休息

篇2

中图分类号:G47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4)06-131-001

大学时代是学习专业知识和促进身体生长发育的重要阶段,其健康素质水平将直接影响我国未来的建设与发展,而大学生具有健康的饮食行为和良好的营养状况,是适应未来社会竞争的前提和基础。相关研究表示,目前大学生的膳食行为普遍存在着不吃早餐、爱吃零食、挑食及忽略三餐的质和量等现象[1]。为进一步探讨大学生饮食习惯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影响因素,本课题组于2014年对保定市某高校大学生进行了关于饮食习惯的调查研究。

一、对象和方法

1.对象

保定市某高校在校大学生22名,其中男生10人,女生12人;大一年级8人,大二年级8人,大三年级6人。

2.研究方法

采用方便样本抽样方法,每组抽取6~8人,共组织了3个小组的面对面专题访谈。采用自行设计的访谈提纲,由经过统一培训的课题访谈小组人员主持,由专人录音和记录,访谈结束后及时对访谈结果归纳和整理。

3.资料分析

访谈结束后,将所做录音逐字逐句转录,整理成文字,与笔录资料整合后,采用归类方法分析,对调查对象的饮食习惯及影响因素进行归纳分析。

二、结果

1.食用早餐情况

大多数受访者吃早餐的情况并不规律,是否吃早餐与早上是否有课有着直接的关系。关于不吃早餐的原因,绝大多数同学表示“懒得下去”、“起床太晚了”、“上课会迟到”。关于早餐搭配问题,仅有4个人表示会注意早餐搭配,认为“应该吃一个鸡蛋”、“蔬菜和谷类都要齐全”,大多数人并不在意,只会按照个人习惯或者窗口候餐人数的多少去选择早餐类型。

2.吃夜宵情况

几乎全部的受访者表示会偶尔吃夜宵,其中男生居多。夜宵种类主要是一些速食食品如方便面、面包等。问及吃夜宵的原因,部分表示“晚上有社团或者班级活动,消耗的快”,而大多数人认为“熬夜睡觉太晚就饿了”、“在学校晚饭吃的太早,睡觉前自然就饿了嘛”。

3.校外就餐情况

22名受访者都表示有到校外就餐的经历。其中,部分人因为参加同学聚会而校外就餐,部分表示校外就餐的原因是“学校饭菜吃腻了”、“改善一下伙食”、“学校饭不合口味”。关于餐馆的选择,“生活费比较紧,大多会选择一些便宜的餐馆”、“选择离学校近的餐馆”、“夏天会在夜市摊上买些”、“高档的餐厅一年只去一两次”等。几乎所有的同学都表示很少在意餐馆的卫生问题。

4.吃零食情况

大多受访者都表示喜欢吃零食,其中女生占多数,他们认为零食是“生活必备”、“消遣时的必需品”等。零食的种类是以膨化、油炸、果脯食品为主。关于吃零食的频率,15人表示一周吃三次左右,4人表示每天都吃零食,其余调查者视情况而定。

5.健康饮食知识的了解现状及获取途径

大多数受访者对于怎样拥有健康的饮食习惯还不了解,更不知道或不重视自己的饮食习惯是否健康。他们多是从老师或同学的口中得知一些健康饮食的知识,也有部分是通过网络或者电视获得的。其中,他们对老师或同学提供的知识的信任度较高。“希望学校有专门营养老师给我们每个季度上一节关于健康饮食的讲座”,“学校能定期通过飞信、QQ群、微博等途径将相关知识发到学生手机上,培养学生良好的健康饮食习惯”等。

三、讨论

大学生作为一特殊学生群体,其脑力活动消耗大,相关文献表示不健康的饮食习惯往往造成其精神不集中、疲劳、思考问题不集中,影响学习效率和身心健康[2-3]。早餐是一日中最重要的部分,它能够保证血糖维持在正常范围,并赋予充沛精力于工作和学习[4],然而调查过程中发现大部分同学早餐食用不规律,且不注重营养搭配。除此之外,以男同学为主,吃夜宵显现普遍;校外就餐卫生意识差,食用零食普遍且食用频率较高。该结果提示,应该在大学生人群中进行饮食行为的干预,改善其不健康的饮食习惯。

应利用大学生群体自身特点,采取与之相适应的多种健康饮食教育措施:如组织学生开展形式新颖、灵活多样的学生活动或借助学校QQ群、微博、飞信等新媒体,向学生有效地传达与饮食健康相关的信息,使大学生充分认识到良好的饮食习惯对健康的重要性,增强大学生健康饮食的自我管理能力,从根本上改善大学生的饮食习惯。

参考文献:

[1]李军,刘小燕,郭辉,等.大学生营养知识、态度与膳食行为的调查[J]中国临床康复,2004,8(6):1028-1029

篇3

关键词 大学生 体质健康 因素 对策

体质是指人体在先天的遗传性与后天的获得性基础上所表现出来的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心理因素、身体素质、运动能力等方面综合的、相对稳定的特征。包括身体形态发育水平、人体生理功能水平、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发展水平、心理素质发展水平和对内外环境的适应能力。健康则不仅仅是指没有疾病和衰弱的状态,而是一种在身体上、精神上和社会上的完好状态。体质是健康的基础,健康是体质的最终目标,二者是相互影响和相互促进的,是对立和统一的辩证关系。

一、大学生体质健康状况

(一)身体形态

身体形态是反映学生生长发育水平的一个外显指标,一般是由长度、围度、重量及其相互关系来表现的。从文献中可以看出,大学生的体型总体趋势是由以前的细长型向适中型发展,但两极分化现象严重,超重和肥胖问题已成为大学生不容忽视的重要健康问题。

(二)身体素质水平下降

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学生的营养是跟上了,但是身体的各项基本素质却不见提高。从近几年的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查报告指出,我国19-22岁青年(处于学生阶段)速度素质、爆发力素质、力量耐力素质、耐力素质水平进一步下降,且女生下降趋势较男生快,农村青年男女下降幅度较城市男女下降幅度大。

(三)身体机能下降

身体机能是指人的整体及其组成的各器官,系统所表现的生命活动。身体机能得到发展,可以使呼吸肌的力量增强,胸廓运动的幅度加大,从而改善呼吸机能;还有使心肌力量增强,血管壁弹性增大,从而改善心血管机能.从近几年的学生体质与健康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大学生的身体技能水平也呈现微幅下降趋势。

二、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下降的影响因素

(一)健身知识缺乏,健身意识淡薄

当代大学生缺乏体育锻炼意识,对体育健身的目的意义认识不足,大多数学生参加体育活动凭兴趣,缺乏科学的健身和运动保健知识。此外,当代大学生终生体育意识淡薄,影响其自觉进行体育锻炼

(二)就业的压力

现代社会对高学历人才的需求逐渐增大,本专科学历的大学生就业、择业所面临的困难越来越大,就业压力愈加严峻,一部分寻求“理想”工作的大学生势必去追求更高的学历,考研和考博成为所追求的目标。为了实现自己追求的目标,业余时间他们基本上都拼搏于书海之中,根本没有时间去进行体育锻炼,天长日久导致了体质与健康水平的下降。

(三)迷恋于网络

科技的发展和进步,计算机网络的普及不但使校内外网吧林立,而且互联网已进入到学生的寝室。它既给大学生的学习带来了丰富的学习资源和便利的学习条件,也给一些自控能力较差的学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网络游戏占去了他们学习和体育锻炼的大部分时间。学生长时间玩游戏机、上网、看电视等也是导致学生体质健康下降的重要因素。

(四)营养知识缺乏,饮食不够均衡

尽管人们对健康日益重视,但是缺乏健康的生活观念和意识。由于长期的运动不足、营养过剩、熬夜、吸烟、喝酒等不良的生活习惯,导致消化不良、体重上升,体脂过多,睡眠质量下降,患上呼吸系统疾病等不良后果。这些因素,都会极大的影响人体的正常代谢和体质健康水平的提高。

(五)学校体育受竞技体育思想影响

长期以来的学校体育教育模式并不利于学生的健康发展和身体素质全面发展,从教学的指导思想到具体的教学内容、方法与手段,基本上是以竞技运动项目为主,而不能自觉、主动地以促进健康为先导、增强体质为目标地去组织、安排每堂课、每学期,甚至每学段的体育教学。

(六)体育选项课科目偏少、场地不足

在选项课教学中,由于某些项目选择的学生人数过多,致使教师与学生比例不均衡,学生选择不到自己喜欢的运动项目,加之受场地限制,部分学生选择不到自己喜欢的项目,学习效果必然受到影响。

三、结论和建议

(一)结论

高校体育场地设施不能满足大学生的要求,大学生在课余活动中可活动的项目过于单一,缺乏良好的体育健身条件。高校开设的体育项目过于单一,且趣味性不强,不能满足学生的健身要求。大学生缺乏健康知识,健身意识淡薄,缺乏参与体育活动的自觉性,不能很好的利用学校的体育资源。

(二)建议

在体育教学和锻炼中全面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同时,加强学生下肢力量素质和耐力素质的锻炼; 肥胖、营养不良和较低体重学生比例较高,应引起高校体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视,加强对学生体育锻炼和膳食营养方面的指导和帮助;学校加大体育基础经费投入,提高体育场馆条件,推进改革课外体育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建立体育俱乐部,促进学生体育锻炼习惯的形成。

参考文献:

篇4

一、导言

(一)研究背景

自2008年3月13日《南方都市报》第一次在国内提出“御宅族”这一概念至今,其规模成几何级增长,并且这种现象正逐步年轻化,在校大学生形成了“御宅族”的主力军。

值得注意的一个现象是,近年来,在寒假这个原本走亲串门的时期,大学生也逐渐“宅”在家中,不愿外出。2011年,在新华网的一次调研中我们发现,有高达85.1%的受访大学生表示寒假期间大部分时间都在家宅着。有的同学对开学后的独立生活忧心忡忡,还有的担忧学校人际关系,各种矛盾交织在一起,学生易得开学恐惧症。

除此之外,寒假里有我们中国最重要的节日——春节,元宵节等,是我们感受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良好时机,如果天天宅在家中,那么大学生们将会离我们的优秀传统文化越来越远。

(二)研究的意义

寒暑假是大学生生活中两个最长的假期,对于中国大学生来说,这两个假期几乎由自己全权支配。随着我国社会就业竞争加剧,能否充分利用好假期时间提升自己变得尤为重要。

在寒假中,春节,元宵节等会举行许多丰富多彩具有我们民族特色的活动,比如舞龙舞狮,猜灯谜,赏花灯等,如果只是宅在家中,很难体会到“年”味,也很难继续弘扬和传承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

本调研小组主要针对大学生寒假“宅”现象进行调研,探究其宅在家中的原因、危害,并提出相关建议帮助大学生合理地“宅”。这对广大大学生们反省自己的生活以及社会研究有着较高的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为大学生走出“宅”生活以及避免其患上开学恐惧症提供一定的指导作用。

(三)调研过程

1、研究对象的确定

经过小组讨论,决定此次调研的研究对象为在校大学生,主要原因如下:

(1)大学生作为信息时代受影响最为普遍的人群,也是高科技时代的主流消费人群,其带来的一些问题和现象,普遍出现在大学生之中。

(2)大学时期属于大学生走向社会的过渡阶段,因为“宅”引起的不良后果也就更为严重,影响其社会竞争力等,所以以大学生为研究对象也就更具调研意义。

2、研究手段及方法

1.文献法:

通过我校图书馆以及互联网的优势,收集与课题有关的文献、报刊等资料

2.问卷调查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较具针对性的调查问卷进行抽样调查

3.分析总结法

对问卷、访谈资料进行书面总结,形成调查报告

二、大学生寒假“宅”现状调查结果及分析

(一)调查基本情况

本次调查时间为2013年2月,对大学生寒假“宅”现象的相关问题进行调研,采用问卷法获取数据,发放问卷为100份,有效问卷80份。

(二)调查结果

1、“宅”现象比较普遍

大学生通常是如何度过寒假的呢,我们发现,宅在家里的选项占到80%,与亲戚朋友聚会的占到87.5%,可以看出大部分同学生活以这两项内容为主。此外,我们还发现,白天平均待在家里的时间,35%的人超过9小时,另外70%的人认为自己是“宅”一族。以下是相关调查数据:

图一:您认为自己是宅一族吗?

可见大学生寒假“宅”现象还是非常普遍的,值得我们去探讨。

2.大学生寒假“宅”现象的差异

为了验证不同性别、城乡差异、是否独生之间的学生是否在“宅”行为上存在差异,我们对问卷进行了交互分析,结果显示,“宅”的行为在就读年级,城乡、是否独生上的差异不明显,但在以下方面的差异还是值得深究的。

(1)性别差异:通过对男女生的交叉分析,我们发现,女生相对于男生更“宅”。男生花时间最多的两项分别是与亲戚朋友聚会和旅游,而女生花费时间最多的两项分别是“宅”在家里和与亲朋聚会。

此外,只有30%的男生认为自己是“宅”一族,而83.3%的女生认为自己是“宅”一族。以下是相关数据:

因变量为是否认为自己是宅一族

(2)性格差异:性格对“宅”也产生一定的影响。外向型的人大部分不认为自己宅,内向型的人都认为自己宅,而且内向偏外型的比外向偏内型的人认为自己宅的比例要高许多。

(3)是否对寒假做过规划的差异:对寒假做过规划的同学超过半数认为自己不是宅一族,而对寒假没有做过规划的同学几乎都认为自己是宅一族。相关数据见图三。

可见是否对寒假做过规划是影响宅现象的重要因素之一,所以在这里我们建议大学生在假期之初就做好对整个假期的规划,珍惜宝贵的时间,充实自己的生活。

3.大学生“宅”的主要内容。

经过调查发现,大学生主要宅在家里做得最多的是上网看电视,其次睡觉占到80%,做家务占到57.5%,比学习略高一些,可见大学生在假期的学习比重还是很低的。不出所料,占用时间最多的三项分别是上网,睡觉和看电视了。可见网络是当今大学生“宅”的主要因素,影响着大部分人的生活内容和质量。

(三)调查结果分析

1.大学生寒假“宅”的原因。根据调查的结果,结合搜集的资料,我们认为宅的原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和电脑的普及。网络的发展是大学生“宅”现象繁衍的重要物质基础。首先,网络为大学生建立了与外界沟通的桥梁。其次,网络游戏的巨大吸引力。

(2)大学宽松的课程设置导致老师不会在寒假布置作业,这为大学生“宅”提供了便利。在中国的大学里,大学对学生的管理较宽松,没有升学的压力,大学生有足够的自由支配自己的时间。

(3)性格原因。一些大学生由于自身的性格较内向,不擅长与人交际,感觉到与人交流是一件困难的事,长此以往,他们便把自己的内心封闭起来,生活在狭小的圈子里。

(4)懒惰是大学生寒假“宅”的另一重要原因。调查发现,57.5%的大学生认为“宅”的原因是懒惰,觉得在家里比外出更舒服。

(5)没有对寒假进行规划。没有规划导致没有目标也没有动力,觉得生活很无聊,所以往往他们会在寒假睡懒觉,浪费掉大把的宝贵时间。调查显示,对寒假做过规划的同学“宅”的比重比没做过规划的低了47.12%。

2.寒假“宅”对大学生的影响

(1)交际能力低,交际圈子狭窄。长久“宅”在家里,缺乏与人面对面的交流沟通,降低大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与人合作的能力,不利于大学生社会生存能力的培养和身心发展,加剧寒假结束返回学校的恐回校心理。调查发现,选择此项的比例高达77.5%。

(2)无法充实自己。寒假是充实自己、提升自己的关键阶段。如果长期处于“宅”状态,不与人交往,将时间耗费在网络中,那么就白白错失了发展自己的黄金时期。调查显示,选择此项的比重超过一半,为60%。

(3)影响心理健康,易得开学恐惧症。由于人是社会性的,只有处于社会之中才能正常成长,如果长期独处,对其心理必然有一定影响,使他们更加惧怕假期结束后必须返回学校的现实,容易患上开学恐惧症。

(4)影响身体健康。不规律饮食、熬夜、缺乏运动,会让很多大学生的身体处于“亚健康”状态,近些年的国家体质测试表明,为数众多的大学生处于亚健康状态,体质逐年下降。

(5)影响我们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寒假中最重要的节日就是春节,除此之外还有元宵节,这两个节日是我们体会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良好时机,如果只是宅,会影响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

三、寒假“宅”现象的对策

通过调查,大部分同学认为“宅”本身无可厚非,所以我们不能把“宅”完全等同于是一种消极的避世的方式。根据同学们的看法和建议以及结合搜集的资料,我们得出了以下对策:

(一)个人角度。合理规划自己的寒假生活,明确自己的生活目标,合理使用电脑,积极参加实践活动。养成正确的观念,不做“宅”一族。培养多种兴趣爱好,多与家人朋友沟通。

(二)学校角度。学校要加强大学生闲暇时间的规划教育,教我们利用假期时间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比如社会实践等等。

(三)家庭角度。寒假是大学生宅居的高发期,也是父母与孩子增进亲子关系的一个契机,需要父母们好好把握,可以通过旅游、运动等方式,既可以带领孩子走出“宅”,又可以增进感情。

(四)社会角度。社会要给大学生“御宅族”以正确、客观的评价和定位。一是不能将“宅”现象作为一种流行趋势加以渲染。二是不能对大学生“御宅族”进行一味的批判,专挑不良极端大肆评论。

四、调查总结

大学是一个人一生中最为美好的时代之一,大学生应是朝气蓬勃、热爱生活、积极弘扬和继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积极分子,大学阶段也是一个人发展自我的黄金时期,在此阶段,我们要增强环境适应能力和提升各方面的素质。所以希望通过各方的努力,能让“宅”对大学生负面影响减到最小。

以上就是我们针对此次调查的一些分析和报告。通过此次调查,我们希望学校、社会,至少学生自己,能够对大学生寒假“宅”现象予以关注,并采取一些有效可行的措施对大学生“御宅族”给予帮助,引导“宅”一族向正确的方向发展,既能有选择的“宅”,“宅”的有思想,又能够随时出“宅”,随着寒假的结束很快融入学校,以便于以后更好地融入社会。

参考文献:

[1] 关于大学生宅现象的研究.

篇5

[中图分类号]G64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712(2015)04-0076-03[作者简介]章星星(1994—),女,安徽六安人,淮南师范学院政法系2012级本科生;方彪(1993—),男,安徽安庆人,淮南师范学院政法系2012级本科生。

一、大学生暑假生活的研究背景与现状

(一)大学生个人发展的理论背景

当前中国社会发展进入经济全球化、改革开放深入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时期,社会对人才的需要越来越大,对人才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和实践意义愈加凸显。有人把“人的发展”的定义为“随着年龄的增长,个体蕴含的潜能在社会实践活动中不断解放并转化为现实个性的过程,这是一种包含着量和质、内容和结构的不断变化的过程,是从简单到复杂的演化过程”。社会环境对人的发展,尤其是对人的社会性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社会发展是个人发展的前提,个人发展又是社会发展的重要条件。[1]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选择暑假留在学校学习或去兼职、实习,以增加自己的阅历和就业筹码,通过各种途径促进自身发展,适应社会的需要。

(二)大学生暑假生活现状

本文通过访谈的方式及文献资料整理的方法,多方面考察大学生的暑期活动情况。由相关调查表[2]可知,大学生暑假期间选择兼职打工的占28.48%,他们希望通过打工锻炼自己的独立能力,促进自己的社会化发展;有42.38%的学生假期的主要活动是上网;参与人数较多的活动是“看电视、电影”,有70.53%;参与人数较少的活动是“体育活动”和“文艺活动”,分别为16.89%和3.97%;在暑期仍然有许多大学生认真学习,这类大学生占56.95%;还有22.19%的大学生在暑假期间旅游或探亲,有27.81%的大学生参加各种聚会。大学生暑假期间各项活动人数情况表

暑假活动人数比率(%)兼职打工8628.48上网12842.38学习17256.95体育活动5116.89文艺活动123.97看电影电视21370.53家务活动7424.50旅游或探亲6722.19参加聚会8427.81二、大学生暑假生活模式分析

本文在访谈调查和文献资料整理的基础上将大学生暑假生活分为五大类型,分别是社会实践型、充电学习型、旅游活动型、宅家休闲型、情感联络型。

(一)社会实践型

大学生暑假实践活动主要是参加学校团委组织的“三下乡活动”、支教活动、兼职打工等,在这些实践活动中以兼职打工最为普遍,这对大学生的社会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大学生可以在暑假兼职打工过程中体验到工作的挑战,也能获得相应的劳动报酬,实现个人价值。他们利用暑假时间去寻找实习或工作的机会,一方面能够提前熟悉职场、适应就业环境,在打工过程中学会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另一方面,他们也能够及时发现自身的不足,以便回校后尽快弥补、完善,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不论是兼职打工还是其他社会实践,大学生最好能选择自己感兴趣或者与所学专业相关的活动,这样有利于拓宽专业学习的深度和广度,帮助大学生在社会实践中体会自身价值。

(二)充电学习型

暑假期间还有不少大学生选择在校园内读书备考和参加培训班,想进一步吸收新知识,为将来升学或求职就业做准备。他们有的是留校准备考研或司法考试,有的是准备公务员考试或其他职业资格证考试,以扩展自己的发展空间。在校学习成绩优异、语言能力突出的大学生会申请参加一些名校的夏令营活动。他们从众多学生中脱颖而出,成为暑期名校夏令营的交流生,在国内或者国外的名校与不同地域的学生进行互动,学习不一样的思维方式,参观著名学府感受浓厚的学习氛围,促使他们树立远大的人生理想。这样的经历对于参加过暑期夏令营大学生今后的升学与发展都很有意义。

(三)旅游活动型

随着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假期旅游已成为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部分,而大学生在旅游主体中的比重也越来越大。那些家庭条件好的大学生暑假期间会选择出行旅游,放松身心,到大自然中去接受美的熏陶,饱览祖国山河风光,充分享受外出游玩的快乐。部分大学生利用假期欣赏名山大川,不仅丰富了阅历,在外出中体会了人生,感触了社会,同时也体验到了出门在外的不易。[3]除了旅游,大学生也会选择参加一些大型的体育或者娱乐活动,以锻炼自己的综合能力,但是举办这类活动的社会组织很少,他们参加的机会也不多。

(四)宅家休闲型

在假期看电视、电影和上网是大多数大学生的主要活动,他们以此消磨漫长的假期,这类学生属于宅家休闲型。通过电视和网络我们可以获得很多信息,了解周围发生的事情,扩大我们的视野。但每天看电视或者上网时间太长,不仅占用了其他活动的时间,也会对大学生的身心健康产生不良影响。[4]宅家休闲型的大学生暑假在家熬夜当“夜猫子”是很平常的事,生活没有正常的作息时间,生物钟颠倒,等到开学返校后很容易得“长假综合征”,一时难以适应新学期的学习生活。笔者建议宅家休闲型的大学生给自己制订一个暑期作息时间表,按规定的时间表活动,这样的暑假生活方式更加健康、合理。

(五)情感联络型

对于那些平时远离家人和朋友在异地求学的大学生来说,饱受思乡之苦,暑假回到老家熟悉的环境中是享受亲情和友情的好时期。他们可以帮父母做一些家务,培养自己的动手能力,可以去亲戚家转上一圈,与长辈们分享自己在大学中的经历。还可以联系初中、高中的同学组织大型或小型的聚会,增进同学之间的感情,为将来事业的发展打下良好的人脉基础。这些放假回家注重联络感情的大学生,他们既能感受到更多的亲情、友情的温暖,又能激发自己的责任感,使学习充满动力。

三、大学暑假生活模式建议与对策

(一)学校加强引导,促进学生发展

在访谈中我们发现大学生在规划自己的暑假活动时希望得到学校教师的指导和建议,以更好地利用长达两个月的暑假生活。因此,学校应在学生需要指导的时候发挥其引导作用,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学校可以组织更多的大学生成立暑期实践小组,在教师带领下引导学生参加“三下乡”活动、义务支教活动或者社会调查活动等,让绝大部分学生充分利用闲暇时间,做一些对社会有意义的事情,同时得到锻炼。教师通过活动既可指导学生根据自身情况和社会需求的变化发展自己,又可加强学生相应专业知识的学习或相近学科知识的拓展。学校就业指导中心也可以与相关企业联系,争取大学生暑期到工厂兼职的机会,这样大学生在学校的组织下去工厂打工在安全和利益上有保障,也能增进学校与企业的联系。

(二)学生正确定位,促使自我完善

正确的定位是大学生对自身各方面能力的全面认识,而定位之后设定的目标是个人行动的预期目的。[5]大学生的暑假目标应根据个人的发展而规划实施。在调查中我们发现,既有为考研而努力学习的学生,也有为就业而积极考证的学生,既有去各个公司和工厂实习打工的学生,也有放松自我去旅游或宅家休闲的学生。因此,暑假的活动规划应是自己感兴趣而又愿意去做的,大学生根据自己实际情况和外在条件将时间合理规划并充分利用,这样就会度过一个充实的暑假。对于那些有创业想法且敢于挑战、富有创新意识的大学生来说,他们可以利用暑假时间尝试着自主创业,将自己的梦想和创意结合起来运用到实践当中,实现人生价值最大化。大学生在经历社会的实践磨炼后逐步了解社会、开阔视野,学到了很多课堂上学不到的东西,对自己有了一个清晰的定位,发现身不足,能够更好地促进自我完善。

(三)家庭积极鼓励,支持健康成长

我国目前的家庭人口结构趋向简单化,父母对子女的重视和关注程度达到难以想象的程度,无论遇到什么事都要替子女考虑和解决,这种现象很容易养成大学生依赖他人的习惯,致使其独立能力较差。父母对子女的教育方式也缺乏科学性和民主性,他们往往充当子女行动的决策者而非引导者,根据自己的主观意志而不考虑子女的意愿做出各种安排,使其难以形成独立的人格和自主意识。然而,国外发达国家中的孩子从小就在家庭教育中形成了独立生活的能力和创业奋斗的精神,中学生、大学生利用寒暑假打工更是蔚然成风。[6]因此在暑假生活中,父母的作用应当是尊重已成年的大学生的想法和选择,积极鼓励他们多参加实践活动提升自己,并提供适当的帮助和建议,支持他们尝试不同的生活方式,而不应该连子女找兼职的事都包办。

(四)社会主动关注,构建良好环境

暑假是最长的业余时间,社会有责任和义务为大学生个性特长的发展提供机会,加强社会舆论引导,促进学生全面地发展。如今大学生很少参加体育活动和文娱活动,他们放假期间基本宅在家中,主要活动仍是学习和上网。为了培养大学生健康的生活方式,减缓他们因学习压力大而产生的紧张情绪,应鼓励大学生参加体育活动和其他文艺活动,改变单调的暑期生活方式。社会相关部门应该改善他们的生活环境,多组织一些体育活动和文娱活动让更多的大学生参加进来,调整他们的精神状态。

作者:章星星等

参考文献: 

[1]柳耀福.个人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关系[J].东岳论从,1998(1). 

[2]刘微.关于大学生假期生活的社会实践调查报告[DB/OL].(2012-05-12).http://docin.com/p-409217640.html. 

篇6

作品第一次变成铅字得到社会的认可,郭敬明的创作激情便陡增。从此,他除了自由写一些文章外,还参加一些全国中学生作文大赛。由于功底扎实,他写的文章经常都能发表,让班上同学好生羡慕。挣来的稿费郭敬明用来给自己买课堂学习方面的资料和自己喜欢的文学书籍,有时也买可乐喝,还有的时候,他会用来捐助班上困难的同学,郭敬明告诉记者,他是独生子,在家没有哥哥姐姐和他一起玩,更找不到与自己交流的同龄对象,所以他特别珍惜同学朋友之间的感情。

上了高中,学习时间更紧了,但郭敬明没有放弃自己的读书写好,他天天记日记,合理安排时间:一必须保证课堂学习,二学习决不念及写作,写作决不念及学习。山于这样安排,使写作和学习互不干扰,结果效果很好,记者在采访郭敬明的高中班主任邓又立时,邓老师介绍说,在中学时,郭敬明这孩子很有灵气和自制力,所以在学校老师对他基本上没什么限制和管束,尽管如此,他的学习成绩还是排在全年级前二十名,在自贡富顺二中能排在前二十名,便意味着是上重点大学的材料子;不仅如此,郭敬明的一项发明还在四川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上获―等奖,他的一项调查报告还获得自贡市生物环境考察报告比赛一等奖;写作上更是不赖,郭敬明高二高三时,连续获第三、叫届“新概念作文大赛”一等奖。

《幻城》背后,绵绵情长

真正让郭敬明一炮走红的是他的《幻城》,《幻城》从2003年,月底上市后至12月,累计销售日4万册,据有关媒体报道,在2003年11月的全国文学类畅销书排行榜上《幻城》名列第三;而他自己也在新浪网与南方都市报等媒体联合举办的“2003年度中华文学人物”评选活动中,被提名为“人气最旺的作家”之一,与大家王蒙、海岩排在―起,让不少文学前辈望尘莫及。

郭敬明告诉记者,2002年4月的一天,也就是高考临近的那段日子,学校经常考试,学习上的紧张给他造成了极大的压力,为了释放自己,寻找到一分自由和轻松,他幻想一些东西来写,通过写一些东西宋解除心中的烦闷,《幻城》便是在这种情况下产生的,但他构思《幻城》时仅花了1个小时。由于文如泉涌,当天晚上他吃完饭后从20:00钟开始动笔,一直写到22:00,仅仅两个小时,便完成了全文,约两万字,当他写完时,心底感到从未有过那么―种轻松和兴奋,但他没有急于将文章打印出来。而是将它存放起来,然后全身心地投入到紧张的高考复习之中。

2002年8月中旬,郭敬明收到了上海大学的录取通知书,这时候,他可以如释负重了,到了8月底,他才想起4个月前写的那部小说《幻城》来,于是他便翻出手稿来开始打印,然后通过E-mail发给了上海的《萌芽》杂志,没几天,杂志社的编辑傅星通知郭敬明,告知该小说拟在2003年10期推出。事后,所有的结果都令郭敬明出乎预料和兴奋不已。第一个让他没想到的是,他的《幻城》在10期《萌芽》上被安排在头条,第二个令他没想到的是,《幻城》面世没几天,《萌芽》杂志和他就接到不少读者打来的热线和信函,网站上关于他和热论《幻城》的贴子更是铺天盖地,第三个令郭敬明没想到的是,11月上旬,春风文艺出版社编辑时祥选专程从沈阳赶赴上海大学,希望郭敬明与他们合作,由郭敬明将《幻城》短篇改为长篇,创作期限为1个月,也就是12月中旬交稿,对此,郭敬明没有拒绝,他认为这其实是对他能力和实力的一种最好检验。但由于白天学习时间紧,他只好挤晚上的时间,在长篇《幻城》创作的日子里,郭敬明常常都是熬夜到天亮,他说他不敢马虎,面对千万双读者的眼睛,在这一个月里,郭敬明瘦了将近5斤。他不负众望,2003年1月长篇《幻城》一面世,在北京图书订货会上,就与池莉的《有了你就喊》以及《我是韩国人》一起,挤入文艺社科类图书销售排行榜前三名,短短几个月便发行到50万册,有的读者买不到该书,竟然借来手抄。

2003年3月27日,在鲜花和掌声中,郭敬明又迎来了在上海大学专门为他举办的“《幻城》作品研讨会”,出席会议的有中国作协副主席叶辛,上海作协副主席赵长天,著名作家葛红兵等,为一位名不见经传的大学生作品举办如此研讨会,这在中国尚属首次;更有甚者,在这时,他又被春风文艺出版社买断了其在大学期间所创作品的首发权,一名尚不满 20岁的学生,在文坛工如此身价百万,当今中国实属罕见。2003年9月,郭敬明再接再厉,推出了他的第二部长篇小说《梦里花落知多少》,―上市即成抢手货,发行突破90万册,如此畅销,让郭敬明口进斗金,年少的他便成为一个令人刮目相看、不折不扣的学生富翁和“天才”少年作家。

篇7

上了高中,学习时间更紧了,但郭敬明没有放弃自己的读书写好,他天天记日记,合理安排时间:一必须保证课堂学习,二学习决不念及写作,写作决不念及学习。山于这样安排,使写作和学习互不干扰,结果效果很好,记者在采访郭敬明的高中班主任邓又立时,邓老师介绍说,在中学时,郭敬明这孩子很有灵气和自制力,所以在学校老师对他基本上没什么限制和管束,尽管如此,他的学习成绩还是排在全年级前二十名,在自贡富顺二中能排在前二十名,便意味着是上重点大学的材料子;不仅如此,郭敬明的一项发明还在四川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上获―等奖,他的一项调查报告还获得自贡市生物环境考察报告比赛一等奖;写作上更是不赖,郭敬明高二高三时,连续获第三、叫届“新概念作文大赛”一等奖。

《幻城》背后,绵绵情长

真正让郭敬明一炮走红的是他的《幻城》,《幻城》从2003年,月底上市后至12月,累计销售日4万册,据有关媒体报道,在2003年11月的全国文学类畅销书排行榜上《幻城》名列第三;而他自己也在新浪网与南方都市报等媒体联合举办的“2003年度中华文学人物”评选活动中,被提名为“人气最旺的作家”之一,与大家王蒙、海岩排在―起,让不少文学前辈望尘莫及。

郭敬明告诉记者,2002年4月的一天,也就是高考临近的那段日子,学校经常考试,学习上的紧张给他造成了极大的压力,为了释放自己,寻找到一分自由和轻松,他幻想一些东西来写,通过写一些东西宋解除心中的烦闷,《幻城》便是在这种情况下产生的,但他构思《幻城》时仅花了1个小时。由于文如泉涌,当天晚上他吃完饭后从20:00钟开始动笔,一直写到22:00,仅仅两个小时,便完成了全文,约两万字,当他写完时,心底感到从未有过那么―种轻松和兴奋,但他没有急于将文章打印出来。而是将它存放起来,然后全身心地投入到紧张的高考复习之中。

2002年8月中旬,郭敬明收到了上海大学的录取通知书,这时候,他可以如释负重了,到了8月底,他才想起4个月前写的那部小说《幻城》来,于是他便翻出手稿来开始打印,然后通过E-mail发给了上海的《萌芽》杂志,没几天,杂志社的编辑傅星通知郭敬明,告知该小说拟在2003年10期推出。事后,所有的结果都令郭敬明出乎预料和兴奋不已。第一个让他没想到的是,他的《幻城》在10期《萌芽》上被安排在头条,第二个令他没想到的是,《幻城》面世没几天,《萌芽》杂志和他就接到不少读者打来的热线和信函,网站上关于他和热论《幻城》的贴子更是铺天盖地,第三个令郭敬明没想到的是,11月上旬,春风文艺出版社编辑时祥选专程从沈阳赶赴上海大学,希望郭敬明与他们合作,由郭敬明将《幻城》短篇改为长篇,创作期限为1个月,也就是12月中旬交稿,对此,郭敬明没有拒绝,他认为这其实是对他能力和实力的一种最好检验。但由于白天学习时间紧,他只好挤晚上的时间,在长篇《幻城》创作的日子里,郭敬明常常都是熬夜到天亮,他说他不敢马虎,面对千万双读者的眼睛,在这一个月里,郭敬明瘦了将近5斤。他不负众望,2003年1月长篇《幻城》一面世,在北京图书订货会上,就与池莉的《有了你就喊》以及《我是韩国人》一起,挤入文艺社科类图书销售排行榜前三名,短短几个月便发行到50万册,有的读者买不到该书,竟然借来手抄。

2003年3月27日,在鲜花和掌声中,郭敬明又迎来了在上海大学专门为他举办的“《幻城》作品研讨会”,出席会议的有中国作协副主席叶辛,上海作协副主席赵长天,著名作家葛红兵等,为一位名不见经传的大学生作品举办如此研讨会,这在中国尚属首次;更有甚者,在这时,他又被春风文艺出版社买断了其在大学期间所创作品的首发权,一名尚不满 20岁的学生,在文坛工如此身价百万,当今中国实属罕见。2003年9月,郭敬明再接再厉,推出了他的第二部长篇小说《梦里花落知多少》,―上市即成抢手货,发行突破90万册,如此畅销,让郭敬明口进斗金,年少的他便成为一个令人刮目相看、不折不扣的学生富翁和“天才”少年作家。

篇8

视觉传达专业有它自身独特的性质,尤其针对视觉传达专业的自考生,绝大多数科目的考试是理论知识与手绘实践的结合,所以教师在上课的时候更要注重提高学生的动手作图能力以及创意表现能力。然而自考生的绘画基础参差不齐,再加上很多学生认为只要国考通过就可以拿到毕业证了,所以导致视觉传达专业的自考生不重视动手作图和创作的能力。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自考生不仅仅要掌握相应的学科基础知识,更多的是强调多学科的交叉学习,涉猎范围较广。大学时学校每年都会组织参观考察,目的就是开阔我们的眼界,通过参观学习各地的设计风格,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所以我们现在也争取每年带自考生进行外地的参观考察,让他们和统招生一样享受同等的考察待遇,多多开阔眼界增长见识,而不仅仅单纯只是为了拿个文凭而学习。还有就是对实践动手能力的要求要慢慢提高,光啃教材,死记理论知识是绝对不够的,回想当年读大学的时候,由于作业量大,寝室每个同学都有通宵熬夜赶作业的经验,所以我现在对我的学生作业要求也很高,不但有质也要有量,因为视觉传达专业就是需要大量地、反复地完成相应的作业、大量创作作品,才能在毕业的时候自信地走上工作岗位。

二、视觉传达专业自考生开启双轨制教学模式的重要性

目前的高校艺术教育已逐渐趋于艺术与技术并重的培养方式,坚持双轨制的教学模式已经被越来越多的教育专家认可。一轨是艺术理念的培养,主要让学生掌握基础的美学理念,艺术表现方式与时尚审美观的培养;另一轨则是工作室式的工艺训练,和企业方合作,基础知识合格的学生才有资格进入工作室学习,更多的是培养实践操作能力,为以后顺利地走上工作岗位作好铺垫。做设计是为人的设计,是服务型业务,需要良好的沟通表达能力和客户介绍你的设计,因此,培养视觉传达专业学生的实践综合能力的双轨制教学模式势在必行。

三、视觉传达专业自考生双轨制教学模式的培养方法

(一)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修养和艺术情操

高尚的审美修养是视觉传达专业学生必须具备的素质,是成功的关键。现在太多的设计类的学生过分注重计算机能力的培养而忽略了基础知识的训练,甚至有部分学生开始瞧不起手绘,认为现在在工作岗位中都是使用计算机来完成设计,学习手绘简直是浪费时间,排斥大一的素描、色彩、字体设计以及三大构成等基础课程。殊不知这些基础课程对于培养他们的审美修养和素质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比如现在很多计算机专业的学生也会学习各种软件,有的毕业后也开始从事起了设计方面的工作,那视觉传达专业的学生和他们有区别吗?有优势吗?答案是必然的,因为他们通过学习了艺术设计方面的基础知识后,有了一定的审美感悟,更懂得在文字、图形、色彩上进行合理的编排设计,更懂得根据形式美的原理来进行创造设计,而不是简单的电脑操作,那么这些能力的培养就需要学生在平时的专业学习中下功夫,多创作,多看图片、浏览设计网站,积极主动和老师交流、沟通。另外,还应该培养学生广泛的兴趣爱好及对各种艺术形式的喜好,从而全面提高他们的审美修养和品位。艺术修养的高低,常常决定了一件设计作品的品位。

(二)培养学生良好的专业基础知识和特色专业的训练

现在都特别强调学科的交叉性学习,因此,在教学中还要使学生广泛涉猎与之相关的其他学科,培养他们广阔的知识面,我们也鼓励视觉传达专业的学生每年出去写生、考察,参观各地的名胜古迹、优秀设计,开阔眼界。对于基础知识的培养这一点,自考方面算是做的很到位的,因为自考生每门科目都要通过严格的理论知识的考核,只有通过了严格的专业知识考核才能拿到毕业证书。所以本人在上课的时候,也非常注重理论知识的讲解,开拓学生在视觉传达专业方面的知识面。其次,由于和企业方合作,企业方会根据企业的专业特色开启相对应的课程,目的是有针对性地为以后的上岗就业作好铺垫工作。这一方面是双轨制教学模式的最大亮点,因为视觉传达专业其实涉及的内容是相当广泛的,包括广告、包装、书籍装帧、机构形象设计等,难免会出现面面俱到但又学得不扎实的现象,在毕业前夕能够针对特色专业以及学生的爱好具体培训是很好的一种教学模式。

(三)培养学生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由于现代科学技术的发达,手机、网络无时无刻不充斥着我们的生活,过多地依赖手机和网络,导致现在太多的大学生不善于表达、不善于沟通,有时上课想让学生上讲台讲一下自己的设计创意构想,很多都是支支吾吾,不敢大声表达,也讲不出一个所以然来。加上视觉传达专业以学生个体劳动为主的单一化教学模式,久而久之难免会造成学生普遍缺乏集体意识,不善与人沟通,缺乏团队精神。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团队精神就显得格外重要和实用。我认为以后在教学中,可以多多鼓励学生上台讲解自己的设计作品,锻炼自己的胆量,增强自信心,不惧于与他人沟通,大胆表达自己的创作和想法。还可以把社会调查、市场调研,作为本专业学生必须开设的社会实践课,并要求写出计算学分的调查报告,对动手能力进行单项考核或作为综合性考试、考查中不可或缺的题型来强化技能的学习。

(四)着重培养学生的实践综合能力及创新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进行市场模拟,角色扮演。分小组进行教学,针对专门的商品、消费者或客户,要求学生进行对应的设计,这样既活跃了上课的气氛,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实践能力。

还有很多学生在设计过程中过分依赖于网络,往往是先从网络着手搜集相关资料再进行设计,而忽视了设计应该是有意识的设计,为人的设计,应该是要通过市场调研,一系列的构思、草图,反复研究设计出来的。所以教师应为学生创造充分的空间,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对不同认知风格的追求,鼓励原创,并根据学生作品中呈现的不同面貌进行引导,在实践中不断激励学生勇于创新。

(五)面对不同基础的学生要因材施教

目前自考生和统招生最大的区别就是学生基础参差不齐。学生由于生源的不同造成基础的差异性,有的学生从初、高中就开始学习电脑知识,对平面软件、动画软件已不再陌生。而有的学生由于学习环境的影响,对电脑知识的了解很少,有的甚至没有任何美术绘画基础。所以针对不同基础的学生可采取不同的授课方式,可以效仿职业的培训方式,将课程分为入门班、提高班等。入门班注重工具和基本技能的掌握,注重范例的操作以及作品的临摹;提高班加强学生的创造力、实践能力的培养,并能够对范例举一反三,进行专题设计。

篇9

就业乃民生之本,职工为企业发展之基。而自2010年以来,随着我国经济复苏,企业工人需求量急剧增加,全国很多地区都不同程度地遇到了招工难的问题。就江苏省而言,据江苏省就业管理中心《2011年全省企业春季用工需求状况的调查报告》显示,节后企业用工需求将迅速增长,全省企业提供岗位比节前净增20.4%(计划新招员工人数减去弥补流失员工人数),增幅创2006年以来新高。苏北企业提供岗位比节前净增36.3%,高于苏南苏中增幅。其中,淮安市、宿迁市和徐州市以61.8%、33.4%和29.9%的增幅位居全省前三位。

一直以来,苏北地区都被认为是经济发展落后,劳动力过剩的地区。而现在苏北地区纺织、机械等多个行业管理人员都表示企业招工十分困难。从劳动力过剩到劳动力稀缺的转变原因是什么?愈演愈烈的“招工难”问题如何尽快解决?本文将通过对地区经济、企业及职工三方面分析企业出现“招工难”的原因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一、文献综述

我国学者在2004年首次提出沿海地区“招工难”问题。目前是全国范围内第二次大面积出现企业用工荒现象,据统计从2010年起至今,劳动力供给困难问题不但没有得到有效地缓解,而且还有愈演愈烈的趋势。因此,很多学者对招工难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大部分学者从全国范围着手,分析我国是否已经进入劳动力短缺时代(田成平,2007)。有学者认为我国的人口红利效应正在衰退,农村劳动力供求正进入从无限供给过渡到有限剩余阶段(蔡昉,2007)。也有研究认为“招工难”是就业市场短期内调整的过程,不是真正意义上劳动力短缺的信号。李大玮、郑周胜(2010)运用日工折算法及农业就业人口的跨国比较,结果表明我国尚未进入劳动力短缺的时代。马晓河、马建蕾(2007)和钟钰、蓝海涛(2009)一致认为我国农村尚存大量亟待转移的剩余劳动力。

由此可以看出,虽然国内大部分学者都认为我国目前仍然存在大量的剩余劳动力,但部分地区已经开始了从劳动力无限供给向有限剩余的过渡。苏北地区正是这些地区中的一个典型代表,不解决好这类地区的“招工难”问题将严重制约这些地区未来经济发展,本文将对苏北这个具体地区进行讨论。

二、苏北地区“招工难”现状

近年来,苏北地区开始注重工业的发展。2000-2010年,苏北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2.1%。第一产业比重平均每年下降1.4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比重平均每年上升0.9个百分点。目前,苏北地区以劳动力密集型产业为主,典型的如纺织业、通用设备制造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和非金属矿物制品业等。这类企业对劳动力依赖非常强。2000-2010年,工业从业人员比重从12.1%上升为21.4%,10年间工业部门职工的需求量几乎翻了一番。而且这类企业中大部分为出口外向型企业,最为明显的经营模式是“订单经济”。2009年受次贷危机的影响,这类企业受到严重影响,定单减少,企业所需的员工明显减少。

自2010年后,随着全国经济的回暖,企业的定单明显增多。这些好不容易走出订单阴影的企业,拿到了订单,却发现招不到工人。据相关部门统计,苏北地区2011年春季新增岗位有7成来自第二产业,技术工人尤为稀缺。与时同时,苏南等地为了吸引工人,一般都开出了比苏北地区要高出50%的工资,这让工人有了更多的选择范围。直接导致苏北地区企业的工人流失率不断增加,据统计苏北企业2011年春节后工人离职率超过40%。

因此,苏北企业保证正常生产经营,2011年春节前都开始了提前招工,招工途径多种多样,通过当地电视、报纸媒体招工广告,到本地劳务市场招聘,发动老员工从家乡带人等。与此同时,为了留住员工,苏北各企业纷纷提高了企业员工工资待遇。例如,纺织业平均工资由节前的1100元/月上升至1330元/月,涨幅超过20%。

即使如此,到目前为止,很多企业还是存在“无米下锅”的现象,用人缺口仍然存在。

三、“招工难”现象成因分析

(一)从地区经济特点角度看

1、落户企业增多,劳动力需求增加

近年来,苏北地方政府抓住机遇,招商引资。随着落户苏北的企业增多,对当地劳动力的需求也日益增加。而因为苏北总体经济条件不如苏南,外地务工人员不愿意来苏北务工,劳动力供不应求,“招工难”现象自然出现。

2、惠农政策增加,农民选择增多

随着国家对“三农”问题的重视和对农业投入的加大,农村的生产环境和生产条件也正在逐渐改善,粮油和其他农副产品价格有逐渐增长的趋势。中国财政支持农业产业化经营项目对农民收入增长作用显著(梁世夫等,2006;朱湖根,2007),这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农民工由打工转向务农的积极性,部分农民重新考虑在家种田的价值,权衡利弊,选择务农。

随着苏北经济发展的多元化,创业机会增多。各种致富项目的出现,使得很多人有更多的致富机会,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热衷于经商、搞特色农业。

(二)从企业角度看

1、工时长、活计脏、劳动强度大

苏北很多企业都是出口导向型企业,企业产品在国外的竞争优势也是来源于价格的低廉,因此企业为了降低生产成本,延长工时,增加劳动强度的现象是普遍存在的。以纺织和机械制造业为例,这些行业以“苦”、“脏”、“累”工种居多,对工人的体力、耐力要求都非常高。而且大多企业都存在加班现象,正常工作时长为每天12小时,当定单紧急时,工人还要熬夜加班;节假日一般也都不按国家规定执行;但加班工资仍是计件工资,并不按《劳动法》规定发加班工资。同时,部分企业工作环境恶劣,劳动保护条件差,有的甚至危及职工的人身安全和身体健康。这些都使劳动者望而却步。

2、企业管理能力较差

过去,苏北地区劳动力供过于求,因此企业管理人员不把员工的利益放到企业的发展战略当中,也从不重视企业要与员工建立良好的关系。管理方式是传统的“胡萝卜加大棒”政策,劳动者的人格得不到尊重。工人合法权益经常受到侵害,不签订劳动合同,无故拖欠克扣工资也是这些企业不受青睐的原因。

3、企业提供的发展空间有限

苏北地区的大部分企业都是中小型民营业企业,这类企业的多为“父子式”、“夫妻式”的家族管理方式。一般来说,农民工在企业内技术培养无路,职务晋升无门。而在调查中我们发现新生代的农民工很多都表示“希望未来能够升职加薪”。显然,发展范围有限的苏北企业对其吸引力明显不如苏南一些管理方式更为科学的企业。

(三)从工人角度看

1、农民工的文化程度较低,不能满足企业需求

由于产业升级,企业的规模、技术得以不断的提升,对农民工的技能要求也普遍提高,现有农民工的文化程度及素质已难以满足用工要求。在对苏北地区的调研中发现,苏北的纺织与机械制造业超过70%都已进入机械化生产阶段。

而招聘机构的调查中显示,制造业企业招聘信息中20%以上的企业要求应聘者有技工证,应聘人员中只有不到5%的农民工有技工证。技术工人的数量远远不能满足市场需求。

2、新生代农民工的产生

“新生代农民工”指的是在1980之后出生的户口在农村的但在城市工作的人。据统计,苏北五市每年平均有二十万左右农村新成长劳动力进入人力资源市场。因此,“80后”和“90后”是当今招工的主要对象。他们的文化层次较他们的上一代都有很大提升,超过40%学历在高中及高中以上。但对农业、农村、土地都不熟悉,大多数又为独生子女,不能吃苦耐劳。轻松、体面、报酬高的工作成为他们选择工作时的首选。由于苏北和苏南差距还比较大,所以苏北地区的大多数“80后”、“90后”会选择到苏南大城市发展。

四、苏北地区“招工难”问题解决对策

(一)政府方面

随着“招工难”问题的出现,已有人建议苏北应该大力发展技术密集型企业。但通过实地调研,笔者建议:

首先,苏北各地政府应该因地制宜统筹安排地方经济发展与劳动力供求规划。从目前来说,苏北刚刚进入第一个刘易斯转折点,所以招商引资过程中应该仍以劳动力密集型企业为重,逐步建立新型的资金密集型产业、技术密集型产业以及现代服务业等朝阳产业。以点带面,不断提升苏北地区的产业结构。避免不考虑当地劳动力供求的实际,盲目求大求快的功利性做法。

其次,政府要为农民工提供基础知识的培训机会。各地就业服务机构多管齐下,统筹运作,建立适合各类求职者的培训体系,做好求职者的职业技能培训。

最后,政府应加强与中西部的交流,通过与中西部劳动力过剩的地区“结对子”等方式,定向吸引外地农民工来苏北地区就业,从而缓解本地的“招工难”问题。

(二)企业方面

1、提高工人工资,提升福利待遇

对于经济条件较差的农民工,决定劳动力流向的主要因素是价格。苏北企业要确立职工就是企业财富的理念,真正把人力资源开发、提高职工工资待遇作为企业的一项硬投入。过去苏北地区出口产品的竞争力就来源于低价,现在这类企业应该主动降低对由廉价劳力形成低本高利的预期和依赖。适应劳动力供求的市场变化,合提高员工的工资福利待遇,缩小与苏南等地区的差距。使员工感到劳有所值,从而保持员工队伍的相对稳定,降低企业员工的流动性。

2、引进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

无论是从产业升级,还是提升企业竞争力的角度考虑。企业都需要引入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提高生产工效。注重运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加大企业作业的机械化、现代化程度,积极采用自动、流水作业,把劳动力投放到合理的不可替代的岗位上去,发挥更大的作用。

3、倡导企业丰富人文内涵,增强企业的凝聚力

企业经营者重视研究职工需要、动机、情感、个性,在物质、制度、精神等多种层面上尽量满足职工需求。组织员工学文化学技术,开展岗位技术技能比武,大力表彰先进人物先进事迹,大力提拔任用有才华有能力的打工者到企业重要技术岗位和高管层面。坚持以人为本,以温情式的管理,唤起职工的工作主动性和创造性。企业管理实现从“任人唯亲”向“任人唯贤”的理念转变,真正保证由家族式管理向职业化管理的过渡,完成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建立规范的公司治理结构。

(三)职工方面

职工应竖立不断接受再教育的意识。积极参加各类职业培训,提升自身的工作素质,满足企业对职工基本职业技能的需求。

新生代农民工要改变就业观念,在家门口工作,同样能够大有作为。新生代农民工既然已经步入社会,就应该提升自己的就业能力,提高承压能力,树立吃苦耐劳的意志品质。

与此同时,各大高校也应该加强对苏北的宣传,通过一些优惠政策鼓励大学生到苏北工作,为苏北的经济进一步发展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任爱飞,田雯.浅析“民工荒”的原因及对策[J].百家论坛,2009(2).

2、马晓河,马建蕾.中国农村劳动力到底剩余多少?[J].中国农村经济,2007(12).

3、钟钰,蓝海涛.中国农村劳动力的变动及剩余状况分析[J].中国人口科学,2009(6).

4、范巧.对伪“逆城市化”现象的界定及原因分析[J].中国城市化,2005(12).

5、李大玮,郑周胜.对我国“招工难”问题的实证研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0(1).

篇10

1 亚健康的人群分布状况

WHO的一项全球性调查表明[1],真正健康的人仅占5%,患有疾病的人占20%,而75%的人处于亚健康状态。据2002年4月8日“21世纪中国亚健康市场学术成果研讨会”提供的有关统计资料显示,我国约有15%的人是健康的,15%的人非健康,70%的人呈亚健康状态。我国目前约有70%约9亿人处于亚健康状态。有研究表明[2],经济较发达地区处于亚健康状态的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的比例明显高于其他地区,其中北京为75.31%,上海为97.49%,广东为73.41%,陕西为94.9%,河南为62.83%。据调查上海、无锡、深圳等城市亚健康状态调查结果表明2000人中60%的人有失眠、多梦、不易入睡或白天打瞌睡,62%腰痛-背痠病.58%干活就累.48%脾气暴躁或焦虑。据统计,由于不合理的生活方式所引起的死亡占脑血管病的50.3%心脏病的59%,肿瘤的50.4%。王育学教授做过一个5万例的人群调查,亚健康的状态分布率达到56.18%,其中大多数为20一40岁的青壮年,他们中以白领、知识分子为主[3]。有资料表明最近5年,中科院所属7个研究所和北京大学的专家教授134人谢世,平均年龄仅为53.2岁。国务院体改办公布的一项调查结果指出我国肩负重任的知识分子平均寿命仅为58岁,比全国人均寿命低10岁左右。“白领阶层”是亚健康的主要人群,而企业管理者中有85%以上的人处于亚健康状态。心理问题是导致亚健康的重要原因。张素炎等[4]研究表明,北方地区亚健康状态的发生率为21%,其中男性880人(20.5%),女性97人(32.1%)。女性亚健康状态发生率明显高于男性,31一50岁是亚健康状态的高发年龄,性格内向者亚健康状态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性格外向者,教员、学员、医务工作者、编辑、工程师、技术员等从事脑力劳动较多的人员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人员。

2 地区一般人群亚健康状态的流行病学研究现状

刘保延[5]等通过对北京地区亚健康人群的流行病学调查,对1828份调查数据分析表明,北京地区亚健康人群以疲劳、失眠、情绪失调、疼痛等症状群为主要临床表现;以虚、湿、热、郁、瘀、气滞、津亏、痰为主要证候要素;脏腑功能失调多见于心、肝、脾、肾、胆、胃等;以心脾两虚、肝郁脾虚、脾虚湿困、肝肾阴虚、气阴两虚、气虚血瘀、湿热蕴结、肝郁化失、脾肾两虚、痰气互结等10类基本证候多见。

孙晓敏等[6]采用现场调查的方法对参加体检的广州、东莞、深圳三地人员发放亚健康调查表,统计学分析结果显示亚健康状态的现患率为65.1%。其临床表现复杂,涉及躯体、心理及社会等多种症状。

庞军等[7]对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玉林、北海三个城市的城市居民进行亚健康中医证候问卷调查, 1467份调查数据分析表明,广西三城市亚健康人群以肝脾不调(肝郁脾虚)、脾虚湿困(脾虚湿盛)、肝肾阴虚、湿热内蕴、脾气虚、心脾两虚、肾阴虚、心气虚、脾肾阳虚、肝热脾虚、心肾不交等11类基本证候多见,各证候涉及脾脏最多,其次依次为肝、肾、心、肺。

沙塔娜提·穆罕默德等[8]对新疆和田、吐鲁番地区居民进行西北燥证及亚健康流行病学调查,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1)新疆和田、吐鲁番地区人群亚健康状态的总发生率为71.9%,和田地区居民高于吐鲁番地区居民。非健康状态的危险因素有吸烟、饮酒,而不同地区、不同居住环境、不同民族亚健康及疾病的发生状况亦有所不同。(2)西北燥证人群与非西北燥证人群的健康状况分布差异显著,西北燥证人群健康状况差。

邹杰等[9]通过大量文献调研,拟定《亚健康基本证候调查表》,通过对郑州地区亚健康人群的流行病学调查,对2133份亚健康调查数据分析结果表明,郑州地区亚健康人群以畏寒、疲乏、自汗、记忆差、易怒、气短、心悸等症状群为主要临床表现;以虚、湿、痰、郁、瘀、气滞、津亏等为主要证候要素;脏腑功能失调多见于心、脾、肾、肝、胆、胃、肺等;以心脾两虚、心肾两虚、肝郁气滞、脾虚湿困、痰气互结、肾阴虚、肾阳虚、气虚证、肝郁化火、湿热蕴结等基本证候多见。

凌慧等[10]对武汉市某小区居民的亚健康状况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显示,本次调查亚健康的发生率为79.64%,主要有腰酸腿疼、精力不支、体力不足、记忆力减退、失眠多梦、健忘和烦躁等症状。选取性别、年龄、学历、职业、婚姻状况等几个因素作为自变量与亚健康状况做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和职业为主要因素,其中男性的亚健康状态较女性出现的少,从职业来看,与服务行业及其他人员相比,教师、公务员和个体经营者的亚健康出现率较高。

蔡旭玲等[11]随机抽取了广州市850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本次调查亚健康的总发生率为42.10%,与亚健康有关的因素有9个:文化程度、是否经常喝浓茶、睡眠情况、生活紧张程度、工作或学习压力和人际关系为危险因素,提示亚健康与个人素质、生活方式、各种压力有关。家庭人均收人、家庭住房面积和肉菜比例为保护因素,提示亚健康与个人现状、生活环境、饮食习惯有关。

胡先明,陆素琴等[12]对太原市1073人进行了亚健康调查,发现健康、亚健康、和疾病状态人群各占26.6%、62.4%、11%,女性亚健康状态的发生率高于男性,脑力劳动者、文化程度较高者亚健康的发生率较高。

3 学校人群亚健康状态流行病学调查

3.1教师亚健康状态流行病学调查

霍云华等[13]以某医学高校的891名职工为研究对象,采用自行设计的亚健康中医证候调查量表开展调查,结果发现总体亚健康发生率为57.2%,以20-30岁教工的发生率最高,该年龄组亚健康状态占总数的64.7%;女教工亚健康发生率明显高于男教工;对亚健康的发生有重要影响的因素包括工作压力、不良生活习惯、社会环境状况等。结论 教师和医务人员的健康情况不容乐观,相关单位应积极采取各种针对性的预防干预施,提高这些亚健康高发人群的整体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

范存欣等[14-15]分层随机抽取广东省19所高等院校8662名教师进行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高校教师心理亚健康发生率为43.90%;女教师心理亚健康发生率(47.87%)明显高于男教师(39.79%);随教师年龄增加,心理亚健康发生率呈逐渐下降趋势,其影响因素主要有工作不开心、工作进展不顺利、缺乏朋友可以谈心、对生活现状不满意、对家庭不满意、缺乏运动等10项。

陈亚华,郭海健等[16]为了解南京地区高校教工的亚健康发生状况及主要表现形式,选择南京地区4所高校2300名教工作为调查对象,采用自行设计的亚健康问卷调查表进行问卷调查,结果高校教工亚健康的发生率较高(69.97%),而且有高峰前移的现象,30-40岁组的发生率最高(74.51%),女性明显高于男性,亚健康的主要表现以躯体和心理症状为主,其中疲劳的发生率最高(54.49%)。

朱丽等[17]采用统一的调查问卷对广东省19所高校教师进行亚健康调查,结果证明,30-40岁是高校教师亚健康危险年龄段,其中女性重度亚健康高于男性;工作不开心、工作时间长、缺乏体育活动等是高校青年教师亚健康状态的危险因素。

陈国元等[18]报道武汉市中学教师亚健康状况的发生率为63.62%。在亚健康状态人群中,轻度心身失调的为33.87%,“潜临床”状态的为53.04%,“前临床”状态的为13.10%。李学英[20]报告泰安市城区中小学教师亚健康状况的发生率为65.8%,其中高中教师为73.5%,初中教师为66.2%,小学教师为45.2%.

北京市的一项调查显示[19]:接受体检的1866名知识分子中,亚健康状态率高达90%,且与职称高低成正比,正教授为95%,副教授为89.4%,其中40-50岁组“亚健康”状态率高达90.4%。

由娟等[20]以丹东市内的7所学校的1095名教师为对象,采用自行设计的亚健康问卷开展调查,采用亚健康表现评分和排除诊断法进行判断,亚健康发生率为29.22%;以小学教师组的发生率最高, 其次是中学教师组, 且两组与大学教师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女教师亚健康发生率高于男教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亚健康主要危险因素包括社会心理压力大、不合理饮食、缺乏运动和不良行为习惯等12个因素。

3.2 学生亚健康状态流行病学调查

李勇杰[21]等采用文献资料调查、问卷调查、座谈等方法,对我国7所重点高校一、二年级中随机抽样了658名大学生为研究对象,结果:亚健康人群分布呈男生高于女生,农村大于城镇,一年级多于二年级的特征;不良的学习、生活方式与行为习惯,是造成学习注意力难以集中且易疲劳、肌肉无力、耐力下降、对自身健康怀疑等亚健康状态的主因。

李军等[22]对256名大学生亚健康的现状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大学生出现亚健康状态的已经相当普遍,亚健康的存在已严重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影响大学生亚健康状态的主要因素有学习环境及心理因素、生活事件、生活方式因素、社会因素、学校教育因素、自然因素、家庭因素、就业压力因素等8种因素。

乐虹等[23]随机抽取文科、理科和工科3种类别的大学新生220人研究其亚健康状态的发生现状,结果显示亚健康状态发生率为70.45%,常见表现依次为经常熬夜、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吸烟、生活环境受污染、常与知心朋友谈心、觉得生活压力大、觉得学习压力大、酗酒、饮食不规则、缺少周围人关注等10项。

周岚等[24]用SCL-90问卷,对223名医学研究生进行调查,结果显示:1)医学研究生新生在敌对、偏执、恐怖、强迫症、抑郁、焦虑方面症状明显;2)医学研究生新生在躯体化、人际关系、恐怖、偏执方面高于全国青年常模组;3)人际关系敏感化、敌对、精神病性因子水平应届高于历届。

柳太祥等[25]调查结果显示,中学生亚健康状态症状表现相当普遍,在列举的90种亚健康症状表现中,具有15项症状以上表现的学生达61.99% (817/1318);64.42% (849/1318)的学生认为亚健康状态对自己的社会参与有影响;16.01% (211/1318)的学生怀疑自己有病。

武亚军等[26]研究成果表明,在列举的%种亚健康症状表现中,有50%以上中学生有5项及以上亚健康症状,64.1%的人认为亚健康状态对自己的社会功能有影响。

李军[27]通过对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陕西省、江苏省六所高校四年级1520名大学生亚健康状态现况调查表明,在列举的18种亚健康症状表现中,具有16项以上症状的学生达61.02%;64.19%的学生认为有亚健康症状,并对自己的社会功能有影响;20.87%的学生总怀疑自己有病。

4 其他职业人群亚健康流行病学调查

徐怀忠等[28]对382名企业管理工作人员采用自制亚健康测量表进行现场调查发现,企业管理工作人员亚健康的发生率在67.8%,以36-45岁的年龄组发生率最高75.1%,男性组明显高于女性组。对亚健康的发生有重要影响的因素包括:缺少运动、各种压力、过量饮酒、社会环境等。

许韵民等[29]对67351名豫南地区企事业人员进行亚健康分析。结果符合亚健康诊断标准者48396例,占71.86%。亚健康各年龄段比较,男性发生率为73.38%,明显高于女性的69.12%;军官的亚健康发生率为64.67%,明显低于地方行管、科技、职工(72.30%,72.13%,73.24% )人群;行政、科技、职工组比较,无显著差异。亚健康的表现类型以情绪不稳及记忆力减退最多,其发生与生活不良习惯及家庭因素有关。

霍云华,王学良等[30]在南方医院体检中心对前来体检的南方医科大学及其南方医院的教职员工进行了亚健康流行病学调查,对其亚健康发生的情况和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亚健康发生率为57.2%,年龄17-64岁。亚健康状态人群中,男165名,发病率为52.5%,女345名,发病率为59.8%,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年龄在30岁以下的发病率为64.7%,年龄在30-40岁之间的发病率为56.7%,年龄40-50岁的发病率为48.8% ,50-60岁的发病率为38.2%,依次递减,以年龄在30岁以下人群发病率最高,年龄在50岁以上发病率最低。亚健康人群中,医务人员占50.8%,教师占24.5%,其他职业的占24.7%;

张占杰等[31]对3家三级甲等医院ICU护士亚健康状态问卷调查结果表明,ICU护士亚健康状态占39.5%。吕兆彩等[32-33]对5所武警医院的550名护士进行问卷调查,所调查的护士群体中符合1项以上亚健康症状的人为76.76%,符合5项以上亚健康症状的人为50.42%,亚健康状态在青年学生中也广泛存在,并严重影响着他们的身心健康。

张进军等[34-35]随机抽查成都地区军队干休所离退休干部及家属1200人,调查结果显示,亚健康状态常见症状前10种依次为记忆力减退、失眠多梦、尿频尿急、骨关节病、尿酸增高、健忘、耐力下降、活动后易疲劳、皮肤痰痒、视力下降。

蔡云清等[36]进行了南京市老年人便秘与亚健康现状的调查研究,结果显示,便秘对老年人亚健康具有一定的影响,在调查32项亚健康症状中,便秘组亚健康症状发生率高于非便秘组。结果提示皮肤痰痒和皮肤干燥为便秘者较为敏感的亚健康症状,可能与便秘产生毒素刺激皮肤有关。

林广平[37]选择机关干部1491人进行问卷调查,采用病例一对照研究的方法分析亚健康状态的主要危险因素。其结果显示,广州地区省直机关干部亚健康状态发生率为50.84%,研究结果表明,目前在机关干部中亚健康状态是严重的,影响亚健康状态的主要因素有年龄、工作压力和吸烟、饮酒等不良生活习惯和体力锻炼等。

李燕华等[38]侧报道新兵亚健康发生率为14.32%;张素炎等[39]报道军人亚健康发生率为21.3%;吴洪林等[40]报道飞行人员“第三状态”发生率为66.91%;沈澄等[41]报道空勤疗养员的“第三状态”发生率为65.19%,而陆勤疗员“第三状态”发生率为53.01%.

李晶等[42]用健康普查的方式对3个单位400名职工进行健康问卷调查,结果显示症状表现为腰膝酸软、畏寒肢冷或五心烦热的肾虚者较多,神疲乏力、自汗盗汗、失眠、健忘等脾肺气虚者次之。

外来工亚健康状态总体发生率为65.30%[43];图书馆工作人员亚健康发生率为69.18%[44]甚至中大班幼儿也存在亚健康状况[45],影响幼儿亚健康的主要因素有:幼儿性别、家长文化程度及幼儿所在的地区。

亚健康状态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在青少年中,由于生理上的优势,处于亚健康状态的人所占的比例一般不会很高;但在面临着重要考试的学生中,处于亚健康状态者所占的比例却非常高。中年人群中处于亚健康状态的比例高于其他人群。尤其是知识分子、机关干部作为社会发展的中坚人群是亚健康状态的高发人群,肩负着学习、工作、生活三重压力,其亚健康状况令人堪优;老年人生理功能退化,机体的反应能力下降,诱发疾病的各种危险因素相应增加,处于亚健康状态者的比例也相应增加,其突出表现是离退休综合征。

经济较发达的地区城市,生活节奏较快,人们承受越来越重的压力和矛盾:长期处于竞争激烈、心理压力大、超负荷运转的紧张状态中;再有经济收入不丰、交通拥挤、住房紧张、人际关系复杂,废气、垃圾、工作噪音及射线等污染侵扰,过度劳作而 出现身心“透支”现象,自然就很容易形成亚健康状态;现代社会发展加速,信息变化快、新知识需要学习,还得具有创造新思维,这些都带给高知人群越来越重的压力和负担。在这个提倡创新的时代,高知、企事业管理、办公室白领人群大多是脑力劳动者,他们承担着更多的竞争压力,而过高的压力负荷会对人体生理和精神状况均产生不良的影响,长时间则至心理失衡、神经系统功能紊乱、内分泌失调,机体抵抗力下降。如果恶性循环反复出现,人群自然从健康—亚健康—疾病转化,最终导致疾病。故而,关注亚健康状态、防范并调治亚健康,是近年来人们对健康概念和疾病谱认识的进一步深化,也是科学进步、社会发展、与人类生活水平提高的必然产物。

参 考 文 献

[1] 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亚健康专业委员会,首届世界亚健康学术大会资料汇编[C],地点:北京.时间2006.1.

[2] 王育学.亚健康间题纵横谈[J].解放军健康,2005,1:6一9.

[3] 王育学.亚健康:21世纪健康新概念[M].南昌: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 02.3-14,18-19.

[4] 张素炎,常群英,刘洁.北方地区亚健康状态的调查及其分析[J].医学动物防治,2003,19(4):208-210.

[5] 刘保延,何丽云,谢雁鸣等.北京地区亚健康人群中医基本证候特征的流行病学研究[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7,l30 (2):130-135.

[6]孙晓敏,魏敏,朱春燕等.广东地区亚健康状态的流行病学调查研究,山东医药,2008 48(4):59-60.

[7] 庞军,唐宏亮,杨扬等.广西部分城市1 467例亚健康人群中医证候分布规律流行病学调查,广西中医药,2008 31(1):9-12.

[8] 沙塔娜提·穆罕默德,高华,周铭心,新疆和田、吐鲁番地区人群亚健康状态分布规律及其与西北燥证关系的研究,新疆医科大学学报,2007 Jan.,30(1):11-13.

[9] 邹杰,石鹤峰,蔡永敏等.郑州地区亚健康人群中医基本证候的流行病学研究.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8, Vo.l 28, No. 7:610-613.

[10] 凌慧,胡樱,任宁等.武汉市某小区居民亚健康状态分析[J].医学与社会,2004,17( 2):15一16.

[11] 蔡旭玲,张冠群,苏宁.亚健康现状及相关因素研究[J] .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04,18(5):35.

[12] 胡先明,陆素琴,白丽霞,等. 太原市部分人群亚健康状况及其社会心理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健康教育,2006,22(11):807-810.

[13] 霍云华,王学良,李俊等. 广东省某医学高校职工亚健康状态调查分析.广东医学,2008,28(2):294-296.

[14] 范存欣,王声勇,马绍斌.广东省高校教师心理亚健康影响因素分析[J].疾病控制杂志,2004,8(6):522.

[15] 范存欣,王声勇,马绍斌.高校教师心理亚健康及影响因素的回归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2004,31(3):320.

[16] 陈亚华,郭海健,喻丽,等. 南京地区高校教工亚健康状况的调查与分析[J].现代医学,2006,34(4):272-275.

[17] 朱丽,王声涌,范存欣.高校青年教师亚健康危险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2003,19(5):595-596.

[18] 陈国元,刘卫东,杨磊,等.教师“亚健康”现状及预防对策的研究[J].职业卫生与病伤,2000,1 5( 2):1 01-102.

[19] 李学英.泰安市城区中小学教师亚健康状况调查[J].中国校医, 2003,1 7( 4):2 42.

[20] 由娟,牛亚君, 董慧等. 丹东市区教师亚健康状况及危险因素的分析. 现代预防医学,2008, Vol.35, NO.13:2457-2458.

[21] 李勇杰,苟定邦,严欣等. 我国七所重点高校学生亚健康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08, 29(4):334-337.

[22] 李军.大学生亚健康状态的相关因素分析及转化干预措施[J].闽江学院学报,2004,25(2):118.

[23] 乐虹,吴均林,王春荣.大学新生亚健康现状及预防对策研究[J].医学与社会,2004,17(3):13.

[24] 周岚,陈丽,陈洁.SCL-90量表对医学研究生新生心理健康水平的调查[J].武汉大学研究生学报(医学版 ),2004,20(2):89.

[25] 柳太祥,周保仁,王穆兰,等.中学生亚健康状态原因分析[J].中国校医,2004,18(1):63-64.

[26] 武亚军,谢为民,王爱婷,等.浪阳市中学生亚健康状态现状评估及其干预[J].中国健康教育,2002,18(5):3 06一308.

[27] 李军.大学生亚健康状态的相关因素分析及转化干预对策[J].闽江学院学报,2004,25( 2):117-121.

[28] 徐怀忠,吴金兰,周玉玲等. 淮北市煤矿企业管理人员亚健康状况的调查.淮海医药2008,Vo.l 26,No.4:314-315.

[29] 许韵民,李新立,刘群才等. 豫南地区企事业体检人群亚健康调查分析. 临床军医杂志2007,35(2):272-273.

[30] 霍云华,王学良,李俊等. 广东省某医学高校职工亚健康状态调查分析[J].广东医学,2007,28(2):294-296.

[31] 张占杰,梁晓坤.三家三级甲等医院ICU护士亚健康状态的调查[J].现代护理,2004,10(5):406-407.

[32] 吕兆彩,张弘,时学峰,等.5所武警医院护士亚健康状况调查分 析 及 对策[J].武警医学,2002,13(11):693-694.

[33] 吕兆彩,张弘,时学峰,等.武警部队医院护士群体亚健康状况调查分析[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2,11(3):3 34-33 5.

[34] 张进军,袁志丹,林波.成都地区军队老年人亚健康调查 [J]. 西南国防医药,2004,14(6):688.

[35] 张进军,袁志丹,林波.老年亚健康界定[J].西藏医药杂志,2005,26(1):8.

[36] 蔡云清,王惠娟,张旭.南京市区老年人便秘患病率及其与亚健康症状关系的调查[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04,23 (40) :267.

[37] 林广平.机关干部亚健康状态的流行病学研究[J].广东药学院学报,2003,19(2):176-178.

[38] 李燕华,王玲,朱国军等.新兵亚健康状态的调查分析[J]. 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2000,18(3):192-193.

[39] 张素炎,常群英,王志强,等.军人亚健康状态的调查及分析[J].华北国防医药,2002,14(6):4 06-407.

[40] 吴洪林,于广议136名飞行人员第三状态的调查分析[J].中国疗养医学,1996,5(2):4 6-48.

[41] 沈澄,杜筱丽,崔常英.空勤疗养员“第三状态”分析探讨[J].中国疗养医学,2002,11(4):4 6-48.

[42] 李晶,金亚晶.亚健康状态的流行病学调查及中医辨证[J]. 中国临床康复,2004,8(9):1756.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