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语文学习总结范文

时间:2022-07-20 17:32:14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个人语文学习总结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个人语文学习总结

篇1

不知不觉进去系心育部两个多月了,时间过得很快,这是我第一次写工作总结,虽然是一场意外让我不用面试就可以进去这个部门,但对于能成为一名学生会成员我感到很荣幸,唯一让我想不到的是,心育女生部竟然只有三四个女生,而男生占了大多数。

在校期间,我觉得我们心育部的工作不是很忙,但并不是说我们就可以很悠闲,偶尔要为系里做一些小工作,比如广场晚会需要搬东西布置舞台,要在办公室里值班,还有就是校运会的后勤工作,这些工作或多或少都可以给我一些工作能力的考验,另外,还有一点,就是丰富了我的课余生活。老实讲,偶尔也会有一些抵触的情绪,比如有时候影响我的生活计划或者休息,当然,我知道这是不可避免的,这也算是对我的一种考验吧。

心育女生部,顾名思义以及道听途说的话,或许是了解女生心理生理方面的知识和动态,多和她们沟通交流,帮助她们解决遇到的的各种问题,疏导她们的困惑,了解女性,关心女性。要问我心育部有什么需要改进的话,作为一个男生,我会建议多招一些女生到我们部门来,这样有利于工作的开展,还有就是可以和心理协会多多互相交流学习,有何问题就可以得到很好的解决。

我觉得在系里的部门工作,人际关系很重要,可能是刚进入部门,我和一些系干不是很熟悉,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相处久了,交流沟通多了,我相信我们工作会越来越默契。学生会也经常搞联谊,这样也很有利于我们的交流与互相熟悉。

篇2

我国语文新课标多次提出:“小学语文教学应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我校大多数学生为农村学生,家庭教育程度相对偏低,绝大多数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如作业习惯、朗读习惯等较差。这就给我们的教学提出了严峻的考验。 课题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本着我校学生实际情况,切实从我校学生语文学习习惯某一方面入手,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入手,针对学生较差的作业习惯、朗读习惯、口语交际习惯等方面,运用各种方法,展开培训。 课题研究的实际意义与理论价值

通过研究,将解决我校学生欠缺良好语文学习习惯的问题,这一问题的研究,对于我校学生在提高学习效率、掌握好只是、培养学习能力一获得学习成功与习惯成自然,相对减轻学习负担等方面具有深远意义。

完成课题研究的可行性分析和保障措施

学生具有可塑性,在学习习惯方面加以正确的指导与引导,能够达到积极的效果。为完成这一课题研究提出以下措施:

1、调查学生学习习惯欠缺的原因,提出相应培养策略;

2、深入学习相关理论,增强培养的自觉性、紧迫感;

3、定期做好阶段性小结,并对不足部分加以改正。

课题界定

习惯:是经过反复练习逐步形成的不需要意志努力和监督的自动化行为模式。

语文学习习惯:是在语文学习中形成的比较稳定的行为方式。语文学习习惯不仅是学好语文的重要前提,也是一个人语文素养的重要内容。

研究目标

1、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找出本校学生欠缺良好语文学习习惯的原因,针对这些原因,探索出培养良好语文学习习惯的途径和策略;

2、培养学生作业、朗读、口语交际等习惯,并从这些习惯出发,进而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研究内容

1、找出学生学习习惯欠缺的原因:通过观察、谈话、家访、问卷调查等方式。

2、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培养策略的研究:

(1)培养学生的良好作业习惯。首先要培养学生学会审题,通过教师点拨引导,养成认真审题的习惯;然后严格要求每一次作业,以高标准认真对待每一个学生的每一次作业;对优秀、进步作业进行及时的表扬;

(2)培养学生良好的朗读习惯。首先要引导学生在默读的基础上朗读,熟能生巧,对课文越熟悉,朗读越顺畅;然后针对学生错误的读音加以纠正;

(3)培养学生良好的口语交际习惯。重视普通话的培养,严格执行要说普通话的要求,引导学生利用文学语言交谈。

研究过程设计

一、准备阶段(2011年11月——xxxx年1月)

1、科研小组深入学习有关理论,统一思想,明确研究方向;

2、分析课题,制定课题实施计划。

二、实施阶段(xxxx年1月——xxxx年4月)

1、调查学生学习习惯欠缺的原因,形成调查报告并提出相应策略;

2、开展培养研究,适时对课题研究作出调控。

三、结题阶段(xxxx年4月——xxxx年6月)

完成总结性材料,深入分析研究形成全面的研究性成果。 研究方法设计

运用调查问卷法、个案研究法、经验总结法等方法展开研究。

1、调查问卷法:运用调查问卷了解学生实际情况,为研究工作提供第一手资料;

2、个案研究法:对有代表性的学生做个案分析、分类研究、跟踪调查评价,收集整理个案研究资料。

3、经验总结法:通过阶段性总结,及时修正实施方案,总结实施经验,及时推广。

预期研究成果

1、形成教师随笔集、教学反思记录册;

篇3

一、培养学生踏实认真的学习习惯

俗话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学习语文亦如此。而现在许多同学,对此却满不在乎。读文章时,不懂的字词“靠边站”,不去查工具书,只读不思,读完后不知所以然;写字马马虎虎,极不认真,作文东拼西凑,应付了事等等。这样的学习态度,怎能学习好语文。鉴于此,我在激发他们学习兴趣的同时,要让其树立踏实认真的学习态度。语文学习中的每―个环节,都要求学生认真去完成。刚开始,老师也许会辛苦些,一段时间下来,你会发现这是件“事半功倍”的好差事,有许多意想不到的收获,将为你的语文教学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培养学生良好的口语交际习惯

1.要坚持课堂教学这个主阵地,认真领会课文中口语交际教学的要求,用好教材中设计的“口语交际”内容,使学生通过典型话题的实践,积累口语交流的经验。

2.在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存在着大量的交际活动,教师要正确引导学生利用这些活动开展学习和锻炼。大多数的少数民族学生,他们平时交谈大都采用本民族语言,公共场所一般都不不敢用汉语交谈。所以,我经常深入学生之中,和他们谈一些他们感兴趣的话题,鼓励他们用汉语交谈,并及时纠正他们因母语而导致的―些语法错误。比如,藏族的许多语言都是“动宾倒置”的,他们说汉语时就会犯一些语法上的错误。比如,他们把“吃饭”说“饭吃”,把“打球”就成“球打”,把“来这”说成“这来”,等等。

口语训练中,我还采取了多种训练方式,来提高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初一时,我会利用自习时间,放一些录音材料给他们听,让他们说出所听内容,听新闻说新闻,3分钟的自我介绍。到初二,主要训练他们的演讲能力,经常创设一些情景,让学生即席演讲,并给予充分肯定,耐心提出不足之处,增强了学生的语言应变能力。

三、培养学生读、背的良好习惯

篇4

语文面广,知识点繁密,教师和学生在学习前首先面临的就是学什么、为什么学、怎么学的问题。长期以来,很多老师和学生面对平时四平八稳的课堂教学和突如其来的各种考试都在埋怨,使教学双方感到了空前的迷茫和无奈。究其原因,就是我们没有站在宏观的角度解决学什么的问题。作为教师首先要让自己明白教什么,让学生明白学什么,然后还要让学生清楚所学内容对自身成长进步及最切身利益高考的作用和意义,即为什么学,那么紧接着的是怎样教,怎样学的问题。解决好这三个问题便将语文教学导入了正确的轨道。

1、教师要通读教材,确定语文教学的目标任务。只有教师把教材通读后才会作到胸中有教材,有知识结构,明确重难点,激活自己的思想头脑,产生引进教材相关的课程资源并整合教材的想法。不仅明确了教学目标任务并且有了实施教学目标任务的思路和做法。

2、制定切实可行的计划。要开展好教学,计划十分重要。这是实施教学以及可持续提高教学质量的工程体系。课堂教学计划的重点是理念更新和传统模式的改变问题,以及课堂结构的优化问题。第二课堂计划包括作业的种类及要求,落实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渠道和做法,学生语文成绩测试的方式以及活化语文知识的活动安排等。这些计划的制定,直接影响到语文教学的运作。

3、安排组织是关键。如何落实计划,安排组织是关键。重点是安排学校规定的时间,如早读、课堂、辅导三块时间的安排。为了细化语文教学任务,且保证任务落实到位,教师可以成立学科委员会,其成员根据语文任务项目而定。这些成员必须是在语文学习的某一方面有特长的学生。这样的做法效果明显,改变了以往老师一人布置任务,学科代表一人艰难工作的局面。通过学科委员的带动作用,学生学习由被动变为主动。激活了语文学习现状。

二、更新教学理念,更新教学方法

明确了教什么、学什么的问题,下一步就是怎么教、怎么学的问题。方法很多,但要落实到主阵地也就是课堂。老师必须明确课堂教学的重要性,他是将师生个人语文学习公开化、透明化,是师生交流语文学习心得、学习方法、切磋技艺的舞台,其不仅包括方法技术的演练,也有个人情感、态度、思想、言行、习惯的熏染。其产生的效应和作用是不可估量的。因此,课堂教学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

1、要坚持不懈的致力于更新自己做人理念和语文教学理念。理念带动一切。一个人成长的标志是超越自我,而超越自我的第一因素是理念的更新。只有不断开创新的自我才会创造语文教学的新理念。比如自己的理想追求,个人情感态度、思想精神领域的革新,耳闻目睹的一切都将影响语文教学理念的更新。那么新的理念,自主、创新、研究、合作等学习方式自然会成为自己语文教学的成分。

2、注重课堂教学方式、方法的更新,打破陈旧的模式。语文教学要坚决摈弃一讲到底的模式,要一改学生听、老师讲的单一方式为学生自主学习、老师适时引导、点拨的方式,打破以往简单单一的结构模式,要使课堂成为师生、生生交流的平台,形成动态的结构,拓展语文学习面,真正使语文课堂教学激情洋溢。

3、注重语文听、说、读、写等各项能力的培养。课堂教学必须重视语文能力的落实,教师可以采取以下方法:利用课前三分钟演讲,对学生进行长期的口语训练;课堂上注重启发提问学生,重在问为什么,以此锻炼学生的思辩能力:注重诵读能力的墒讲,以此增强学生的语感;注重情感氛围的渲染,以此达到培养学生情感态度的目的。更新理念,改变方法,重视能力培养是语文教学的起点和归宿,课堂教学务必落实之。

三、强化第二课堂,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1、为了巩固学习方法以及强化应试能力,必须有计划地利用好课余时间,给学生布置适当的学习任务,如坚持阶段性地下发上乘的高考模拟题,让学生加强训练。

2、开展与语文有关的文体活动。如作文竞赛、演讲比赛、课本剧表演等,以此活化语文教学内容,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篇5

1、由于一些汉语文教师对汉语文教学的目标、方向、任务、目的并不十分清楚,其教学的着眼点、着力点都缺乏准确性、针对性、有效性,所以,课堂教学中就出现了不阅读文本、不品味语言、不朗读、不板书等现象。一堂汉语文课下来.听不到琅琅书声,看不到师生对文本研习时热烈交流的场景.听不到学生对文本阅读自我体验与个性感悟的交流.甚至一堂课下来竟然在黑板上见不到教师写的一个汉字.这是汉语文课吗? 要知道.汉语文应体现在文本 的思想内容、情感态度、篇章结构、表达技巧、语言风格上等等。如果教师不在这些方面多动脑筋、多花力气。那汉语文学科的特征又怎么会得到充分的体现出来呢。

2、多媒体进入汉语文课堂已是大势所趋,多媒体以其宽泛的资源环境,动感直观的画面,便捷简易的操作等优点颇受广大老师的青睐。特别是“公开课”。对于多媒体的运用更是不可或缺的多媒体作为一种辅助教学的手段,在变革传统的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率中所发挥的作用是无庸置疑的也正是如此。现在不少教师热衷于运用多媒体课件上课。在笔者看来.过分依赖多媒体实际上违背了汉语文学习的规律。我个人观点主张运用富有张力的语言,如果都用直白的具体的画面表现出来了,这样的文字还有什么想象的空间、创造的余地,这只会使语言的独特意味和情味丧失殆尽。

二、落实汉语文教学的关键

1、注重课堂教学方式、方法的更新,打破陈旧的模式。语文教学要坚决摈弃一讲到底的模式,要一改学生听、老师讲的单一方式为学生自主学习、老师适时引导、点拨的方式。打破以往简单单一的结构模式,要使课堂成为师生、生生交流的平台,形成动态的结构,拓展语文学习面,真正使语文课堂教学激情洋溢。

2、注重语文昕、说、读、写等各项能力的培养。课堂教学必须重视语文能力的落实,本人主要采取以下方法:一是利用课前三分钟演讲,对学生进行长期的口语训练。二是课堂上注重启发提问学生,重在问为什么,以此锻炼学生的思辩能力。三是注重诵读能力的培养,以此增强学生的语感。四是注重情感氛围的渲染,以此达到培养学生情感态度的目的。总之,更新理念,改变方法,重视能力培养是语文教学的起点和归宿,课堂教学务必落实之。

3、教师要把教材通读后才会作到胸中有教材,有知识结构,明确重难点。激活自己的思想头脑,产生引进教材相关的课程资源并整合教材的想法。不仅明确了教学目标任务并且有了实施教学目标任务的思路和做法。制定切实可行的计划。这是实施教学以及可持续提高教学质量的工程体系。

4、有计划地利用好课余时间,给学生布置适当的学习任务,如坚持阶段性地下发上乘的

高考模拟题.让学生加强训练。开展与语文有关的文体活动。例如可以组织作文竞赛、演讲比赛、课本剧表演等,以此活化语文教学内容,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加强作业的检查评改。要加强作业的检查评改,督促学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改变文面潦草的不良习惯。重视平时的各种测试。要做到考前动员培训。考后评讲总结.以此反复进行,最终将学习语文的态度、习惯、方法等得以巩固,最终成为学生个人语文学习和应试的综合能力。

三、注重复习整体性与互融性

篇6

在竞争日趋白热化的今天,教学质量的提高已成为学校成功的关键。或者说,“以质取胜”也是使学校立于不败之地的法宝,因为“没有质量就没有明天”。随着时代的飞速发展,《语文课程标准》给我们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跟上时代的步伐,提高语文教学质量,我认为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一、更新观念

我们必须认真学习《语文课程标准》,认真学习现代教育理念,掌握现代化教学手段,力探索研究性学习、创新学习,实践自主、合作、探索学习模式,否则,我们将落后于时代。特别是科学技术的发展,学生的知识面越来越宽,不努力学习,在我们的一桶水里将永远无法遨游,所以,我们教师必须加强自身的业务素质学习,要不断更新旧知,做永不枯竭的泉源,甚至河流、海洋。 重课内文本教学而轻课外的素质培养是其一,对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习惯、方法、态度常常不满意,可又始终把它们放在语文教学比较次要的位置,平时虽有要求但没有足够耐心和持之以恒的去引导和培养学生,也没有把它们作为评价学生语文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准。重课外阅读检查而轻对阅读内容和方法的指导是其二,对学生的课外阅读要求往往过于统而大而话之,学生没有读书趣,迫于老师要求,为完成任务多敷衍了事,有很多学生甚至根本不读书,有的是为交差而抄书,达不到任何读书目的。课堂教学重主导作用而轻主体活动是其三,很多时候我们依然流于传统的教学形式,学生依然处于被动的接受状态,磨灭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课堂教学重知识教学而轻能力训练是其四,教学目标的设置和内容的安排也是大而全,唯恐有遗漏和疏忽之处。重课堂教学而轻生活体验是其五,新教材为语文教学安排了较为丰富的语文活动,但教学过程中常常不能很好地实施,更不要说在课外引导学生观察和感受生活,寓教于乐。

二、上好课、备好课

要想提高教学质量,必须上好课,让课堂教学落到实处。上好课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探索:课型创新,组织形式创新,过程设计创新,教学手段创新,板书设计创新,教学语言风格创新等。既要有所创新,又要课堂教学轻松,教师必须备好课,备好课是上课的关键。备好课主要备以下内容:备教材,掌握教材编排体系,编者意图,根据单元目标及课时目标来设计教法。备教学法,为了达到目标,采用什么方法来教学,学生如何学。备学生,了解学生已有知识情况,设计问题要难易适度,课堂教学中学生会提出些什么要求和问题教师都要有所准备。备自己,想想自己对教材、学生的掌握情况,还要做些什么准备工作,还有没有自己都不能解决的问题。如果我们每一节课都做到了这几点,我想我们的课堂教学一定生动,教师上课一定轻松自如,就不会冠以教案教参的“二传手”美誉了。

三、树立五种新的教学观念

一是“主体教学观”。这是一个基本的指导思想问题,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一切为了学生,要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就得把学生放在学习主人翁的地位,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

二是“民主教学观”。教学要民主,要尊重学生,不搞独断专行,不搞一锤定音,让学生消除压抑感,体会和谐感,产生能动性。

三是“大语文教学观”。语文教学要大视野、大渠道、大容量、全方位,要解放学生学习的时间,拓宽学生学习的空间,通过多种形式促进学生的自我发展。

四是“思维教学观”。思维能力的培养是课堂教学的核心内容。培养学生的能力就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习惯,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求异思维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五是“分类教学观”。学生之间是有差异的,要根据学生的差异实施分类教学,让学生相互积极影响,相互促动,形成“能走的就走,能跑的就跑,能飞的就飞”的局面。

四、确立教师的主体地位。

我们教学的主体是学生,要确立学生主体地位,首先应该确立教师的主体地位。我对教师的主体地位的理解是,认真学习,深入钻研教材,精心设计教法,结合现代化教学手段,吸取先进的教学模式之精华进行个性化处理,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模式,达到离开教案教参能收发自如地进行教学。老师必须明确课堂教学的重要性,他是将师生个人语文学习公开化、透明化,是师生交流语文学习心得,互相学习语文学习方法、切搓技艺的舞台,其不仅包括方法技术的演练,也有个人情感、态度、思想、言行、习惯的熏染。其产生的效应和作用是不可估量的。因此,课堂教学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作为教师应该注意做到以下几点:

1.要坚持不懈的致力于更新自己做人理念和语文教学理念。理念带动一切。一个人成长的标志是超越自我,而超越自我的第一因素是理念的更新。只有不断开创新的自我才会创造语文教学的新理念。比如自己的理想追求,个人情感态度、思想精神领域的革新,耳闻目睹的一切都将影响语文教学理念的更新。那么新的理念,自主、创新、研究、合作等学习方式自然会成为自己语文教学的成分。

2.注重课堂教学方式、方法的更新,打破陈旧的模式。语文教学要坚决摈弃一讲到底的模式,要一改学生听、老师讲的单一方式为学生自主学习、老师适时引导、点拨的方式,打破以往简单单一的结构模式,要使课堂成为师生、生生交流的平台,形成动态的结构,拓展语文学习面,真正使语文课堂教学激情洋溢。

篇7

一、儿童文学为促进小学语文教育提供了丰富的教材资源

新课标规定语言课要“致力于学生语言素养的形成和发展”,语文课的教育总结目标为:语文要“提高文化品味和审美情趣”,要“吸收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而儿童文学的作用和功能就是帮助儿童从自然人转化为社会人,它与我们中小学的目标是一致的,为社会培养健全人格的人才。大量优秀的儿童文学为促进语文教育提供了丰富的教材资源。

近代以来,儿童文学作品在小学语文教材中占据的重要的位置,据不完全统计,在小学语文中教材中,不同体裁的儿童文学作品如诗歌、寓言、童话、儿童故事、儿童小说、儿童散文、儿童诗、科技文艺等,占有大约85%以上的比重。儿童文学最符合儿童的心理特征,最容易激发儿童的阅读兴趣,《九年义务教学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对教学做了明确规定:小学语文要贴近儿童生活,课文类型应以童话、寓言和故事为主,建立起儿童经验世界和想象世界的联系。大纲所要求的课文类型都是儿童最常见的文体。以现行的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教科书为例,入选课文3209篇,其中儿童文学作品就有264篇。由以上得出儿童文学正在逐渐成为小学语文教学的主要资源。

此外,由于儿童文学语言的简洁规范,富有一定的儿童情趣,是儿童语言学习的材料,是进行美感教育、道德教育、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资源,有望实现语文课的人文性和工具性。

二、儿童文学是小学语文教师得力助力

(一)儿童文学帮助教师认识儿童

儿童文学根据教育儿童的需要,专为广大少年儿童创作或改编适合他们阅读,能为少年儿童所理解和乐于接受的文学作品。可以知道儿童文学作品中可以反映出儿童的内心需要,透过儿童文学作品可以看到儿童的内心世界。因此,儿童文学可以帮助教师认识儿童,走进儿童的内心世界,去感受儿童的想法及快乐,进而在儿童文学中找到适合小学语文开展的方法。儿童文学中反映的生活情况以及说话方式、行为思维、心理感受等都是从儿童角度的真实反映。教师看了儿童儿童文学之后,会更加明白儿童的想法、言行、心理、兴趣爱好等。通过了解儿童文学作品,了解作家的创作思想,有助于拉近教师与儿童的内心距离,距离的缩短,帮助教师更好地认识儿童,把握儿童的内心需要,从而制定更好的教学策略,赢得良好的教学反响,实现语文教育的最终目的。

(二)儿童文学唤醒教师逝去的童心

语文教学所教的是一帮小学的可爱孩子,因此童心很重要。只要拥有孩子般的童心,才能更好的融入儿童,让学生喜欢。儿童文学会使教师早已逝去的“童心”,再次被唤醒,使其像儿童一样有一颗纯真、童趣的心灵,进而在教语文时,能像儿童的伙伴一样,被学生喜欢,使自己在可爱的学生面前,更加可亲。用童真的方法去了解语文,再用儿童所喜爱的方式去传授知识,使语文教学在儿童中的教育作用得到完整实现。

(三)儿童文学使教师更具魅力

每一位教师在学生面前都有其自身形象,对小学生而言,教师的形象是其外在(相貌、举止、衣饰)和内在(师德、性格、学识)等组成。富有形象魅力的教师应该有性格魅力:多才多艺、童心童趣、幽默感、热情和爱心等,还应该无所不知:天文地理,远古未来,人类与大自然的林林总总,高科技尖端技术等等,而且这些最好能以故事的形式传递给学生,因为:“小学生的逻辑思维有很大的具体形象性……直观、具体的事物(形状、颜色、声音、形象等)仍易于引起他们的兴趣……甚至醉心于那种对他们距离很远的东西。”儿童文学中的故事儿童文学中的故事、童话、科学小品、科幻等无疑对儿童有强烈的吸引力,当这些源源不断的从教师口中流出来的时候,自然会使教师对学生形成较强的形象魅力。

三、儿童文学是小学生的良师益友

(一)通过阅读儿童文学,激发学生学习语言的兴趣,逐渐形成自主阅读的能力

儿童文学本身拟人化的形式,故事化的情节,丰富的语言容易引起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儿童对故事是永不厌烦的,由于故事的吸引,学生自会去寻找故事之源。语文学习兴趣对一个人语文学习及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儿童文学与其他形式的语文学习材料相比,能够更好的激发语文学习兴趣。

(二)通过阅读儿童文学作品激发儿童的想象力、思维力

儿童文学中,童话是特殊的幻想文学故事,它可以描绘社会现实也可以传达科学新知。童话以幻想为特征,童话对于小学语文的作用正是童话的特征“幻想”所带来的,“童话的幻想打开了通向另一种生活的窗子,那里有一种自由的无谓的力量存在着和行动者,幻想着更美好的生活。”童话中幻想都是作家以现实生活为基础,在生活中受到某种启发创作,学生阅读童话能使其获得身心人愉悦,能够满足他们的好奇心,发展他们的想象力。儿童文学体裁的作品的共同特点是:既有故事性,对儿童有强烈的吸引,又有突出的幻想色彩,能够引起儿童丰富的想象和幻想,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思维能力。

(三)通过阅读儿童文学,提高儿童审美素养

巴金曾说过:“文学的目的就是使人变得更加美好,文学教育的基本任务就是唤起人们对未知世界的一种向往,一种想象,一种浪漫主义精神,给人以精神的底子。”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在培养儿童爱的感受,接受美的熏陶上有独特的功效,儿童正处于求知欲望强烈,易于接受外界影响的阶段,他们的接受能力强,渴望通过各种方式各种渠道认识世界。优秀的儿童文学以更贴近儿童的语言表达,以丰富的知识内容吸引着儿童,引导学生发现美、感知美、创造美。儿童从小接受这种美的熏陶,会对其自身良好品德的形成及审美能力产生积极的作用。凡是文学作品都应该是美的,没有美就没有文学。儿童文学是文学的组成部分,它不仅同样依循美的规律,使作品充满各种形态的美,并且由于是为了孩子而创作的,所以更是强调了艺术的美。通过儿童文学培养孩子对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的感受能力,陶冶他们的情操,提高他们的生活情趣及审美素养的最佳途径。

参考文献:

[1] 蒋风.中国儿童文学史[M].安徽:安徽教育出版社,1998,10.

篇8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2-295-01

荀子曰“君子博学而日三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对于教师来说做好及时的自省与反思是必不可少的。教学是一个长期坚守且与时俱进的过程,思想上的碰撞使得教学中的可变性因素较多。高中学习关系着学生未来的发展方向,并且语文这门科目担负着培养学生文化素养和道德素养的重要职责,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始终保持着严谨的教学态度,不断地进行教学反省,继而不断进行教学方法的调整和修正,最终保证语文教学工作的高效开展。

一、提高教学动力和活力

教师的主要职责就是教给学生相应的学科知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会一直面对着同一门学科,同一个年龄段的学生。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长期面对语文这门学科,所接触到的知识大部分都是和语文学科相关的,所接触到的学生大都是青少年学生。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循环往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容易产生审美疲劳的现象,尤其是对于一些教龄较长的教师来说,往往容易失去教学最初的动力与活力。而教学活动是一种师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过程,教师的教学情绪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情绪,尤其是语文这样一门感性思维占主导的学科,教师上课活力的缺失容易导致学生思维活跃度的下降,想象力与联想能力也会相应退化,最终影响学习效果。

教学反思可以及时的给教师的教学积极性以适当的刺激,从而唤醒教师的教学活力。教学反思既可以是一种定时性的、综合的状态,更可以表现为灵活性的、具体的状态。尤其是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教师作为身心发展已经成熟的个体来说,对于自身情绪有着较为明确的掌控和了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能够明确的感受到自身心理和情绪的变化状况,通过及时性的教学反思,教师可以对于自身情绪做出应急性的调整。如在授课之前,教师由于个人的原因导致情绪的低落,教学积极性的下降等,教师可以通过心理暗示、情绪转移等手段促进情绪的转换,从而保证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

教师作为知识传授者和示范者,在学生面前必须保证一定的知识权威性。俗话说,教师本身有一缸水才能倒给学生一杯水,这也从一定程度上说明教师本身专业素养的重要性。语文这门学科是以我国的汉语为载体传播中华文化的一门学科,我国有着五千年的历史与文明,其中所蕴含的文化知识并不是区区基本课本所能涵盖的,并且对于学生来说在语文学习过程中所需要掌握的知识内容远远不止课本上所提到的那些,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提高自身的素养,从而保证教学过程中尽可能的扩大学生的知识视野,帮助学生在高考中获得更好的成绩。

首先,教学反思可以让教师对自身的知识素养有一个较为明确的认识,从而推动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语文这门学科内容设置上和历史具有一定的相似性,主要倾向于回顾具有典型性的经典知识内容。因此,学科内容的可变性较小,这就导致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容易陷入经验主义的教学误区,在教学过程中容易重视教学经验而忽视了自身教学素养的提高。定期的教学反思可以让教师对自身的文化素养进行定期的梳理和掌握,从教学过程中明确自身的不足,从而督促自身不断进行文化素养的提高,进而树立终身学习的教学理念。

其次,教学反思可以使得课外知识的拓展具有目的性。高中学生对语文学习的时间极为有限,因此教师在进行课外拓展的过程中要有一定的目标指向性,能够利用自身的教学经验充分发掘教学过程中知识拓展的深度和广度,从而对知识拓展的目标进行精确的定位。如在讲解白居易的《琵琶行》这篇文章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对以往文言文教学的反思,确定这首词的教学不能局限于文章内容的讲解还要将知识点拓展到写作背景、诗人语言运用风格等,并在此基础上找到学过的白居易的诗词进行对比性讲解。这样通过教学反思可以帮助教学后期文章的备课过程中国少走弯路,教师在搜集资料过程中可以有一个明确的范围指导,不但可以减少教师的工作负担,还能最大限度的提高课堂教学的针对性和目的性,保证教学效率和质量。

三、提高自身的教学技能

教学是一个与时俱进的过程,随着不同时期社会法状况的不同,会对学校教育体制和教学理念进行相应的改革。这就需要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不断进行教学反思,从而根据不同时期教学体制和教学理念的要求来调整自身的教学态度和教学模式,从而保证教学技能的与时俱进。

篇9

在新课程改革下,学校越来越重视新方法来进行教学方面的改革,摒弃传统方法,用先进的教学方式来吸引学生们学习兴趣的提升。语文学科作为小学学科中最基础的学科,对学生的发展有很重要的作用。教师可以采用合作学习的方式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能力,促进学生主动进行知识的学习探索,不仅可以让学生在轻松的学校环境下提升个人语文素质,同时还会缩短学生之间的差距,提高学习成绩。

一、合作学习的含义及作用

首先对小学合作学习的含义来说,合作学习就是以小组为单位,每个小组成员共同合作,完成老师给的讨论主题,进行系统化的学习,在促进小学生提高学习成绩的基础上,实施互助式学习,这也是小学语文学科中开展合作学习的主要目的。其次对于小组合作学习的主要作用是:合作学习不仅能提高小学生的语文学习成绩,还会增强学生们互帮互组的能力。除此之外,教师也要充分的认识和掌握合作学习的教育功能,利用这一学习方法,培养小学生的合作能力,交往能力,合理利用小学生的竞争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出学生的创造能力。同时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促使学生全面的发展。教师更应该深入的了解合作学习的方法,寻找最有限的学习方法,去加强小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对合作学习的利用,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必要性

一方面,小学语文教学中合作学习符合新课改的要求,在新课改的基础上,主要强调以学生为主体,教师成为了辅助指导作用。这样会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学生不会在感觉到枯燥的学习环境,而是对于语文学科会更加有兴趣,从而会提高小学生的语文成绩。另一方面,小学语文合作学习有利于语文学科的发展。传统的语文教学课堂都是以教师为主体,以满堂灌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而学生只是学习的“机器”。让学生对于语文学科产生厌恶感,对其失去兴趣,导致学习成绩下降。而小学生语文合作学习会以学生为主体进行教学,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创新能力和合作能力,会加强师生和学生彼此之间的关系,增强学生的合作能力。

三、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加强合作学习的方法

小学生语文教学中合作学习不仅能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促进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兴趣,而且还会加强学生的合作能力。

(一)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辅

合作学习在小学生语文教学中起到很大作用,教师不再是主导者,而学生成为主体,教师成为指路人,让学生明确合作学习就是互助式学习。在合作学习中,学生可以积极主动的发表自己的意见、建议和观点,同时也要尊重他人的想法,取长补短的学习,增强学生的语文学习成绩。教师可以采用任务型教学法,通过竞争的方式来进行合作学习的开展,教师为学生选择一个合适的课文,让学生根据课文的角色进行分配与朗读,以此来让各个小组成员进行朗读比赛,教师作为评委,对各个小组的朗读记性评价,同时能够拿出一些物品来对学生奖励,这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及合作意识都会得到提升,学生在竞争中提升语文学习能力,同时在合作中提升学生的团结意识。

(二)选择合适的合作学习的目标

合作学习不能盲目的进行教学,而是要选择一个合适的目标,有些教学方法不适合采用合作学习的教学方法。同时教师也要根据学生自身的状况采用合适的合作学习方法,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接受能力和知识掌握能力进行教学,让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下更有效的掌握语文学习知识,而且还会加强学生语文素养。以《天净沙・秋思》为例,教师在进行这首词的教学中,为了能够有效进行合作学习的开展,可以为学生设置科学合理的学习目标:让学生进行诗词的背诵,并且整体中把握住诗词的意义,同时能够结合自身的想象力,体会诗人的情感等。这样教师让学生之间相互探讨,针对教师设置的教学目标进行分析,这样学生在学习中将会有一个更深入的感悟,从而来加深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理解,学生在探讨中也会提升学习兴趣。

(三)激发小学学生合作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激发小学生学习兴趣和热情是提高小学生产于合作学习的积极主动型的关键,让学生对合作学习产生兴趣,从而会主动的参与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学生要自主的发表自己的想法和意见,学会独立思考。让学生们树立独立思考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对小学语文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并且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中能有效的发挥自己的学习能力,更好自我表达。

(四)促进教师对合作学习的理解和应用

合作学习是新课改的培养下的一种新的学习模式,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还需要探究更加科学的技巧。因此,教师在这其中起到了重关重要的角色,所以教师一定不要盲目的乱用合作学习的方法,要找到一定的技巧进行合作学习。小学生的学习意识薄弱,教师必须认真的加以指导,根据学生不用的实际情况合理的分组讨论学习,要彼此学会优势互补,互利互组学习,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意识和合作能力。首先教师要对学生的学习能力进行分析,从而来针对学生的学习水平来设置出针对性的教学方式。其次教师要引导学生不仅要发表自身的观点,同时在合作中也要有效听从他人的观点,尊重成员的意见,以此来相互商讨,得出结论。最后教师要教会学生进行有效的归纳,从而来让学生结合教材内容以及教学目标进行结论的归纳,以此来培养学生对知识的总结能力,促进学生对语文知识有一个深入的理解。

四、结语

在素质教育背景下,合作学习属于一种有效的方式,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有效开展语文课堂合作学习模式,促进学生学习效率的提升。

参考文献:

篇10

“腹有诗书气自华”,这是前人的读书经验的总结。的确如此,学习语文就要以读书为先,在读好书上下苦功。一个人语文水平的高低和文学素养的优劣,与其腹中诗书的多少是密切相关的。读书不仅能使你的语文知识更丰富,而且会使你的眼界更开阔,更为重要的是会陶冶情操,使你的品格更高尚。为什么马克思、、鲁迅、爱因斯坦等伟人的学识那么渊博?其中有个极其重要的原因,就是他们都十分重视语文学习,读了比常人多数十倍,甚至于上百倍的书。

二、紧密联系生活学习语文

学习语文不能只从语文课本,或是只从课堂上去学,而应当跳出语文课本,跳出语文课堂,把书本上、课堂上学的知识和现实生活、社会生活结合起来。语文的身影无处不在,可以说是凡有生活的地方就有语文。只要我们留心,就会发现“生活处处皆学问”。比如电视上、报纸上、汽车上的广告,其用语既要简洁又精彩,既生动鲜活又耳目一新,无不追求“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境界。策划者没有扎实的语文功底,是难以收到“一语惊人”而令人“过目难忘”的效果的。所以说,只有联系实际学习语文,才能使学习语文与时俱进。

三、运用现代化手段来学习语文

篇11

我们常说:词不离句,句不离篇。事实上,词语的教学只有放在句内,甚至整篇文章中才能发挥它的应有作用,一旦离开具体的语境,理解起来有时显得苍白无力了。如,一位教师在执教《慈母情深》一文第26自然段时,问学生“龟裂”是什么意思?一位同学回答“皮肤因寒冷干燥而开裂”。老师的点评是:很好,对不理解的词能通过查工具书弄懂它,很棒。随后就进入下面内容的学习了。很显然,这样的教学如风吹过,很难在学生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不说,更谈不上有效运用。再如,在教学《鹿和狼的故事》一文中,一位教师虽然关注了松杉葱郁、生机勃勃、一命呜呼、自由自在、苟延残喘、罪魁祸首等词,且让学生在查工具书的基础上,再通过联系上下文的方式让学生深入理解其意,个别词语,如松杉葱郁、生机勃勃等还采取了让学生想象说话,但遗憾的是这些词语所描绘的内在关系没有提示出来,从而削弱了词语的整体表达效果,有些可惜了。

篇12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3-332-01

一、什么是语文素养

语文素养是指学生通过语文教育与训练在先天生理条件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语文方面的一定的水平。语文素养的内涵是非常丰富的,它是以语文知识和语文能力为主干,包括语文知识、语文能力、智力、社会文化常识和情感意志与个性等五个基本要素在内的有机复合体。提高语文素养就是要使五个要素实现辩证统一,得到全面、和谐、充分的发展。学习语文知识、训练语文能力、开发智力、感受社会文化熏陶和陶冶人格的和谐共振,构成了提高语文素养的基本内涵。

1、学习语文知识

语文知识是语文素养的基础。无知即无能,无知即无智。没有知识也就谈不上素养。语文教育首先要引导学生学好包括字词句篇、语法、修辞、逻辑、文学在内的各类语文知识。语文知识学得越丰富,记得越牢固,语文的功底也就越厚,语文素养也就体现得越高。

2、训练语文能力

语文能力是语文素养的核心。透过能力可以看到一个人的素养。语文能力的强弱可以显示出一个人语文素养的高低。能说会道,谈吐不凡,写得一手好字,写得一手好文章,往往被人看作是颇具语文素养的标志。因此,语文教育必须高度重视能力训练,引导学生训练好阅读、写作、聆听和述说等各种能力。

3、开发智力

智力即认知能力,包括观察力、记忆力、联想力、想象力和思考力。智力的开发本身就渗透在语文知识学习和语文能力训练的过程之中。

4、积累社会文化

在语文学习过程中,除了语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这“双基”以外,课内课外,学生还要学习不少社会文化知识,受到不少文化熏陶。举凡文史哲经、数理化生、工农财贸、体育卫生、科技教育、地理天文之类相邻相关知识,课内语文学习中就可涉猎;至于婚丧喜庆、迎宾送客、礼仪习俗、人情世故之类社会文化常识,课外读写视听中也可得到。接受和积累这些广泛的社会文化知识,可以使学生开阔视野,充实头脑,受到熏陶,提高语文素养。社会文化熏陶的有无和大小,可以直接影响到一个人语文素养的高下。

5、陶冶情意人格

这是指除认知能力以外的其他心理因素的陶冶。包括情感、意志和个性心理特征,即人们常说的非智力心理因素。语文教育中的情感教育、审美教育、思想政治教育、道德品质教育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对于未来一代优秀人格的塑造具有怎么估计都不过分的重要作用。

二、有效提高语文素养的方法

提高语文素养应该是多层面全方位的。语文是一种语言学科,无论是口头的说,还是笔头的写,无非是调动大脑中储存的语言信息 ,按一定的规律组织而成的。能否听懂别人的话,能否在朗读的过程中迅速抓住文章的要点,也都是以自身语言储存作为基础的。思维、审美、鉴赏等一系列心智活动,无一不是以语言的传递、转换来完成的。语言是听说读写的基础、先导,语文教学的基础环节,在于不断积累语言,语言积累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基础,可以设想,若没有语言积累作为基础,想提高语文素养,完全是空中楼阁。中学语文教学理应将语言积累作为指导学生学习语文的基础环节。教师要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多读点书,多背点范文、多写点文章上来,让学生聚沙成塔,为语文素质的全面提高打下坚实的基础。

学生学习语文,除了通过正常课堂教学来学习语文知识、训练语文能力、开发智力等外,还可以侧重从以下几方面去指导学生,从而有效提高语文素养。

1、强化熟读背诵

语文教学要抓语言,语言教学要抓语感,语感教学要抓诵读。汉语词汇丰富,运用 灵活,要使自己对语言的运用不假思索、得心应手,必须对语言文字作千百次的重复,才能使语言文字的规律、含义、情味等在头脑中固定下来,使大脑皮层的细胞之间,形成牢固的联系系统。熟读和背诵便是完成语言强化的必由之路。我们强调熟读背诵,就是要学生不能浅尝辄止,而应把握实质将范文中的语句化为己有 。

2、扩大课外阅读

所谓“书到用时方恨少”,这“少”字的含义有二:一是读的少,二是记住的少。 所以说话作文时便没词儿了。如果让学生多读点,多积累些,天长日久,待到自己说话作文时便能呼之即出,信手拈来,随心所欲,左右逢源。“许多文字上有造诣的作家、学者总结自己成长经历时,总少不了青少年时期博览群书,即便是班级上语文成绩较好的同学也常常是对课外书刊 情有独钟。因为,只有“博览”,才能给大脑皮层形成多侧面的语言刺激,而且,在阅 读过程中,能再次强化大脑皮层已有的语言信息,使大脑中业已形成的联系系统更为完整、严密。学生课外阅读要如同吃饭、睡觉,不可或缺。

3、增加作文密度

重知识,轻作文是普遍现象,即就是作 文训练也是以对准高考为目标,重审题立意,入格训练,学生的作文大多是新八股,语 言贫乏,毫无生气。这样的训练,只能使学生的大脑原本贫乏的语言中枢变得更为呆板。

4、躬身体验生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