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2-27 11:12:08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4篇因式分解教案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和良好的思维品质;培养学生观察和动手能力,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新旧知识的认识冲突,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体验数学问题中的矛盾转化思想。引导学生善于观察、发现问题,探究新知,从中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进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学会应用因式分解进行多项式除法和解简单一元二次方程。
教学难点:应用因式分解解简单的一元二次方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以旧引新
1、根据同学们前面所学的内容,请同学们将下列各式因式分解.
(1)(2)(3)(4)
(教师收起四位学生的答案,用投影显示,根据学生的练习,及时分析、评价。)
2、提出问题:怎样计算(2ab2-8a2b)÷(4a-b)
[设计意图]通过用练习引入,也就是对因式分解的提取公因式和公式法进行了复习,这样有利于学生从旧知识中寻找新知识的生长点,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同时又为下面解决多项式除法运算作铺垫,从而也就引出了课题(教师板书课题)。
(二)师生互动,探索新知
1、运用因式分解进行多项式除法
[例1]计算:(1)(2ab2-8a2b)÷(4a-b)(2)(4x2-9)÷(3-2x)
对于(1)也就是上面提出的问题,让学生自己思考,教师从旁作这样的启发:观察2ab2-8a2b能否进行因式分解,其中是否含有一个因式与4a-b有关系。教师在启发时要突出这样的思想方法:通过因式分解并运用换元的思想,转化为单项式相除。如(2ab²-8a²b)÷(4a–b)=-2ab(4a-b)÷(4a-b)=-2ab,然后叫学生回答,教师再板书。利用上面的数学解题思路,再让学生尝试计算(2),由教师板书,最后由学生总结解题步骤。
[设计意图]为了突出本堂课的重点,使学生能掌握用因式分解法进行多项式的除法运算,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去发现答案,使学生始终处于思考中,从而让我们知道用因式分解进行多项式的除法运算的一般步骤是先因式分解再约去公因式。
[课堂练习1]计算下列三式(教材:课内练习)
(1)(2)(3)
(叫三位学生板演其他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可巡视,针对学生的答案教师作出评价。)
[设计意图]通过此练习可以检查学生对新知识的掌握情况。
2、合作学习
提问:你知道什么样的两位数相乘的积为零?
(1)讨论下列问题:
若A·B=0,下面两个结论对吗?
①A和B同时都为零,即A=0且B=0
②A和B中至少有一个为零,即A=0或B=0
以四人为一组讨论,教师逐步引导,让学生讲自己的想法及解题步骤,然后得出结论。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学生观察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体会运用因式分解的实际运用作用,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
(2)再一次提出问题:你能用上面的结论解方程(2x+3)(2x-3)=0吗?(叫学生回答并讲解)
[设计意图]进一步巩固以上问题讨论的结果,并为下面解方程作铺垫。
3、运用因式分解解简单的方程
[例2]解下列方程(1)(2)
<1>由教师讲解并板书;<2>先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组织交流,再由教师作讲解,最后由教师引导学生一起总结解题的一般步骤:①移项,使方程一边变为零;②等式左边因式分解;③转化为解一元一次方程。其中教师作说明:只含有一个未知数的方程的解也叫做根,当方程的根多于一个时,常用带足标的字母表示,如x1,x2
等。
[设计意图]为了突出本堂课的重点内容以及突破难点,使学生能更好地掌握如何运用因式分解法解简单的方程。
[课堂练习2]解下列方程:(教材课内练习)
(1)(2)(叫两位学生板演,其他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同桌交换批改,针对学生的答案教师给予评价)。
[设计意图]检查学生对用因式分解解方程的掌握情况。
(三)提高认识,力求创新
1、如图,现有正方形纸片3张,长方形纸片3张.请将它们拼成一个长方形,并运用面积之间的关系,将多项式因式分解.
2、已知a、b、c为三解形的三边,试判断a2-2ab+b2-c2是大于零?小于零?等于零?(前后同学可以讨论,教师巡视并给予适当辅导,最后由教师给出答案。)
[设计意图]以上两个问题第一问题是为了更加突出因式分解的重要性,突出教材中利用图形面积的不同算法来说明整式的乘法与因式分解之间的关系,让学生进一步从“形”的角度去理解“数”的内容。第二个问题是属于知识的延伸,旨在挖掘学生潜能,提高认识,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以期达到对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掌握。但可能会由于时间原因没有时间延伸。
(四)梳理知识,总结收获
先由学生谈一谈本堂课主要收获,然后再师生共同补充完成(投影显示知识点)
[设计意图]使学生能从方法、情感的角度加深对本节课的印象,同时也为了提高学生的概括能力及表达能力。
(一)知识教学点:能灵活运用直接开平方法、配方法、公式法及因式分解法解一元二次方程.能够根据一元二次方程的结构特点,灵活择其简单的方法.
(二)能力训练点:通过比较、分析、综合,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通过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培养学生用联系和发展的眼光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树立转化的思想方法.
二、教学重点、难点和疑点
1.教学重点:熟练掌握用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2.教学难点: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3.教学疑点:对“选择恰当的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中“恰当”二字的理解.
三、教学步骤
(一)明确目标
解一元二次方程有四种方法,四种方法各有千秋,究竟选择什么方法最适当是本节课的目标.在熟练掌握各种方法的前提下,以针对一元二次方程的特点选择恰当的方法或者说是用简单的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是本节课的目的.
(二)整体感知
一元二次方程是通过直接开平方法及因式分解法将方程进行转化,达到降次的目的.这种转化的思想方法是将高次方程低次化经常采取的.是解高次方程中的重要的思想方法.
在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中,平方根的概念为直接开平方法的引入奠定了基础,符合形如(ax+b)2=c(a,b,c常数,a≠0,c≥0)结构特点的方程均适合用直接开平方法.直接开平方法为配方法奠定了基础,利用配方法可推导出一元二次方程的求根公式.配方法和公式法都是解一元二次方程的通法.后者较前者简单.但没有配方法就没有公式法.公式法是解一元二次方程最常用的方法.因式分解的方法是独立的一种方法.它和前三种方法没有任何联系,但蕴含的基本思想和直接开平方法一样,即由高次向低次转化的一种基本思想方法.方程的左边易分解,而右边为零的题目,均用因式分解法较简单.
(三)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
1.复习提问
(1)将下列方程化成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并指出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及常数项.
(1)3x2=x+4;
(2)(2x+1)(4x-2)=(2x-1)2+2;
(3)(x+3)(x-4)=-6;
(4)(x+1)2-2(x-1)=6x-5.
此组练习尽量让学生眼看、心算、口答,使学生练习眼、心、口的配合.
(2)解一元二次方程都学过哪些方法?说明这几种方法的联系及其特点.
直接开平方法:适合于解形如(ax+b)2=c(a、b、c为常数,a≠0c≥0)的方程,是配方法的基础.
配方法:是解一元二次方程的通法,是公式法的基础,没有配方法就没有公式法.
公式法:是解一元二次方程的通法,较配方法简单,是解一元二次方程最常用的方法.
因式分解法:是最简单的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但只适用于左边易分解而右边是零的一元二次方程.
直接开平方法与因式分解法都蕴含着由高次向低次转化的思想方法.
2.练习1.用直接开平方法解方程.
(1)(x-5)2=36;(2)(x-a)2=(a+b)2;
此组练习,学生板演、笔答、评价.切忌不要犯如下错误
①不是x-a=a+b而是x-a=±(a+b);
练习2.用配方法解方程.
(1)x2-10x-11=0;(2)ax2+bx+c=0(a≠0)
配方法是解决代数问题的一大方法,用此法解方程尽管有点麻烦,但由此法推导出的求根公式,则是解一元二次方程最通用也是最常用的方法.
此练习的第2题注意以下两点:
(1)求解过程的严密性和严谨性.
(2)需分b2-4ac≥0及b2-4ac<0的两种情况的讨论.
此2题学生板演、练习、评价,教师引导,渗透.
练习3.用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练习4.用因式分解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1)x2-3x+2=0;(2)3x(x-1)+2x=2;
解(2)原方程可变形为3x(x-1)+2(x-1)=0,
(x-1)(3x+2)=0,
x-1=0或3x+2=0.
如果将括号展开,重新整理,再用因式分解法则比较麻烦.
练习5.x取什么数时,3x2+6x-8的值和2x2-1的值相等.
解:由题意得3x2+6x-8=2x2-1.
变形为x2+6x-7=0.
(x+7)(x-1)=0.
x+7=0或x-1=0.
即x1=-7,x2=1.
当x=-7,x=1时,3x2+6x-8的值和2x2-1的值相等.
学生笔答、板演、评价,教师引导,强调书写步骤.
练习6.选择恰当的方法解下列方程
(1)选择直接开平方法比较简单,但也可以选用因式分解法.
(2)选择因式分解法较简单.
学生笔答、板演、老师渗透,点拨.
(四)总结、扩展
(1)在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中,公式法是最主要的,最通用的方法.因式分解法对解某些一元二次方程是最简单的方法.在解一元二次方程时,应据方程的结构特点,选择恰当的方法去解.
(2)直接开平方法与因式分解法中都蕴含着由二次方程向一次方程转化的思想方法.由高次方程向低次方程的转化是解高次方程的思想方法.
四、布置作业
1.教材P.21中B1、2.
2.解关于x的方程.
(1)x2-2ax+a2-b2=0,
(2)x2+2(p-q)x-4pq=0.
4.(1)解方程
①(3x+2)2=3(x+2);
(2)方程(m2-3m+2)x2+(m-2)x+7=0,m为何值时①是一元二次方程;②是一元一次方程.
五、板书设计
12.2用因式分解法解一元二次方程(二)
四种方法练习1……练习2……
1.直接开平方法…………
2.配方法
3.公式法
4.因式分解法
六、作业参考答案
1.教材P.2B.1(1)x1=0,x2=;(2)x1=,x2=;
2:1秒
2.(1)解:原方程可变形为[x-(a+b)][x-(a-b)]=0.
x-(a+b)=0或x-(a-b)=0.
即x1=a+b,x2=a-b.
(2)解:原方程可变形为(x+2p)(x-2q)=0.
x+2p=0或x-2q=0.
即x1=-2p,x2=2q.
原方程可化为5x2+54x-107=0.
(2)解①m2-3m+2≠0..
m1≠1,m2≠2.
精心备课是上好课的前提条件。教师备课时必须对教学目的、任务和过程有一个清晰、理性的思考和安排,这就是对教学的预设。而正确把握教材、全面了解学生、有效开发资源是进行教学预设的重点,也是走向动态生成的起点。没有高质量的预设,就不可能有高效的生成。
接下来我就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和思考来谈一谈如何在预设与生成中提高数学课堂有效性。
教学片段1(七上9.4整式)
介于2010年世博会在上海成功举行,我通过对各国国家馆的建设费用、门票、参观人数、路程等等设计了一组学生非常感兴趣的问题,从而得到等式子。
教学实录片断一:
师:请同学们讨论这两组代数式各有什么特点?
生:通过观察与讨论得到:
(1) 中的代数式是由数与字母的积或者字母与字母的积所组成的。
(2)中的代数式是(1)中这类代数式的和。
师:像(1)中的叫单项式,像(2)叫多项式。单项式与多项式统称为整式。
从而得到单项式、多项式、整式的概念。单项式:强调最后的结果为积的形式,多项式是几个单项式的和,最后是和的运算。为了巩固这些概念,我安排了“擦亮双眼辨一辨”环节。
师:请同学们判别下列式子哪些是单项式?哪些是多项式?哪些是整式?
(这环节中前4个题目学生都没什么异议,很快就大家一致通过,但在第5、6的辨别中学生出现了分歧)
生1: 都是单项式,因为是单独的一项。
生2: 是多项式,可以写成 同理可知 也是多项式。
生3: 是多项式,可以写成 但是
不是,因为分母上出现了字母。(这个只有一两个学生说到)。
在这里我尽情的让学生说,从他们的说中进一步理解巩固这些概念,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求知欲,课堂上出现一种“群情振奋”的动人场景,甚至出现一点点“乱”的场面。正当学生谁也说服不了谁的时候,我适时的在幻灯片上出现 是多项式,可以写成 。但是
不是几个单项式的和,分母上有字母的不是整式。所以不是单项式也不是多项式。”这句话。此时再追问 是多项式吗?聪明的学生知道∏表示数,所以 是多项式。看到学生们那豁然开朗的表情,我知道我的目的达到了。
在辨析单项式、多项式、整式的概念,难点被突破,以后只要看到此类题目,学生一定会记忆犹新课堂上的“争辩”,避免犯错。
1.正确把握教材
重视预设,要求教师深入地解读教材,因为教师理解教材时的体验、感悟的深度,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预设和生成的质量。在上述教学片断中,我正确把握教材的重难点及学生容易出错的地方,对于这几个特殊的代数式的概念辨析,都是在深入解读教材,和一定的教学经验下才能成功预设。
2、全面了解学生
教学是师生交往互动的过程。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能力水平、个性特点和兴趣爱好必然影响着教学活动的展开和推进。因此,要尽可能多地了解学生的已有经验、知识现状、学习习惯、思维方式等,结合教学内容,对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作一个预先推测。在上述片断中,我充分了解学生在掌握代数式概念后,对单项式、多项式的基本区分不成问题,但是对于形如 , , 这类特殊的代数式判定容易出现混淆。充分预设学生的错误,巧妙利用错误,对这些感念起到进一步的巩固。因此,全面了解学生一定要换位思考:假如我是学生,我已经知道了什么?我会怎么做?我更需要了解什么?当学生出现异议时,我充分让学生“讲话”,并鼓励学生勇敢地“说”下去,适时抓住“生成的契机”。
事实证明,这样的设计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效率,避免学生犯错。教师只有在课前预设各种生成可能,才能在课堂上做到临阵不乱,对症下药、游刃有余。
二、弹性预设,动态生成
数学课堂教学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教学活动,教师在课前必须对教学目标、任务和过程有一个清晰、理性的思考和安排。教师要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必须做足预设,充分思考课堂上可能出现的问题,“预设”使我们的课堂教学有章可循,“生成”让我们的课堂精彩纷呈。
例如:教学片段2(七上,9.11平方差公式)
在上平方差公式时,我设置了下列过程来验证平方差公式:
如图,边长为a的大正方形中剪去一个边长为b的小正方形。
(1)请表示图1的阴影部分的面积。
(2)小明将阴影部分拼成了一个长方形(如图2),这个长方形的长和宽分别是多少?你能表示出它的面积吗?
(3)比较(1)(2)的结果,你能验证平方差公式吗?
我让学生们动手操作一下,怎样才能拼成图2?课堂气氛开始活跃起来,大家思考着,大多数学生能完成拼图,并得到结果。突然一个学生喊道:“老师,我有不同的拼法,也能够验证平方差公式。”
在备课时设计本题只是想通过拼图来验证平方差公式,使学生对此公式有个直观的认识,无需拓展。但这显然是一个引导学生进行思维拓展的好素材,错过太可惜了。于是急中生智,调节预设,便有了下面的精彩:
师:好吧,请你说说方法。
于是,先后有多名学生展示了不同拼法:他们先将阴影部分分成了两个梯形(如图3):
生1:拼成一个矩形(如图4),面积是(a+b)(a-b)
生2:拼成了一个梯形(如图5)、面积是 (2a+2b)(a-b),化简得(a+b)(a-b)
生3: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如图6),面积是(a+b)(a-b)
学生的拼法不同,可得到的结果相同a -b =(a+b)(a-b)。我及时表扬了这些学生。
尽管我在课前作了较多的预设,但学生的发现还是让我有意外惊喜。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从而促进教学有效性丰富,课堂成为了师生共同进步的场所。
三、合作交流,开挖动态生成的源泉
合作探究是课堂教学动态生成的生命线。新课程把教学过程看成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所以,教师要创设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营造一个和谐合作的空间,让学生在合作中即兴创造,超越目标预定的要求。有些内容是在预设中被忽略了,以致课堂上出了点偏差,这些都是常见不过的事,我们不可能把所有问题都预想到了,要学会利用学生的资源,把机会交给学生,让他们自己想办法解决,在交流倾听中调整思路,掌握方法。
比如:在公式法因式分解教学中,设置了两个因式分解:
解完式子(1),式子(2)一给出,我让学生自己寻找解题方法。受(1)解法的影响,马上有学生1回答:先提出公因式,再因式分解, 。
生2:先用平方差公式因式分解,再提公因式。
即
于是请两位同学上黑板板演。
师:你们两种方法都对,生1的的方法是先提公因式,再用公式。生2的方法是先用公式法再提公因式。但是你们觉得哪种方法比较好呢?
中图分类号:TU391文献标识码: A
脚手架是重要的建筑施工工具,是建筑施工技术措施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建设项目脚手架工程安全管理对建设项目质量和施工安全起着关键的作用。然而,建筑脚手架的安全问题一直是建筑施工安全管理与控制中的难题,一直未能得到较好的解决。据统计,近年来,因脚手架、高支模体系“坍塌”所造成的较大、重大建筑施工安全事故时有发生,严重影响着建筑施工行业绩效。因此,必须重视建设项目脚手架工程施工安全管理,认真分析脚手架、高支模体系施工安全事故发生的原因,构建相应的对策与预防措施,保障施工活动安全、有序地进行。
一、建设项目脚手架工程施工安全管理现状
脚手架施工安全事故多发,一直是困扰我国建筑施工界的顽疾。为制止和减少此类事故的再次发生,住建部多次出台文件,对施工坍塌、高处坠落等事故提出了具体的要求。但是,当前我国建筑行业脚手架、高支模体系施工安全形势仍然不容乐观。据笔者统计,半年来(2012年10月-2013年3月)我国建筑行业脚手架、模板体系坍塌类较大、重大安全事故共计发生10起,占到同期所有建筑施工安全事故(20起)的50%。
二、建设项目脚手架工程施工安全事故发生的原因分析
建设项目脚手架工程施工安全受到施工方案设计、材料、施工管理等诸多因素影响,是一个复杂的非线性系统。本文从实际出发,在文献查阅和分析的基础上,将其原因归纳为:
1)施工技术方面
按照住建部的《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办法》的有关要求,建设项目脚手架工程、模板支撑体系施工前必须编制安全专项施工方案。但是,在现场施工过程中,许多施工单位仅仅凭经验进行支撑系统的布设,在脚手架工程、模板支撑体系施工前并未进行脚手架设计与施工刚度验算,没有编制施工安全技术措施和专项方案;或者虽然编制了相应的安全专项施工方案,但在施工单位自身技术水平不足、项目经理不重视、节约成本等因素的影响下,安全专项施工方案编制质量低劣,达不到保证安全的作用。
2)材料方面
按照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要求,扣件式钢管脚手架需采用小48 x 3. 5焊接钢管或无缝钢管,或者小51 x3.0的焊接钢管(应用较少),扣件、连接件均应符合规范要求。但是,目前在我国建筑行业,脚手架构件生产与租赁市场管理混乱,生产和销售建筑用劣质钢管、扣件的现象较为突出,大量不合格的脚手架用钢管、扣件流入施工现场,给建设项目脚手架工程、高支模体系施工带来安全隐患。
3)施工管理方面
我国脚手架、高支模体系施工安全事故多发,一方面是由于脚手架材料、技术方面的原因,另一方面,脚手架设计、施工管理混乱所导致的技术方案不合理、施工人员违规操作、安全检查制度形同虚设等问题也难持其咎。具体说来,一方面,我国建筑施工从业人员素质普遍较低,导致脚手架施工人员难以管理,易于发生安全事故。相关统计表明,我国建筑业从业人员中2/3以上是农民工,其中50% -60%的农民工没有参加岗前培训或岗前培训的质量不能满足要求,不具备施工所需的相应基础和知识,缺乏必要的安全技能四。另一方面,施工单位安全意识淡薄,安全管理制度不完善,安全措施落实不到位,安全检查和安全交底制度形同虚设,导致施工现场安全环境恶劣,施工人员漠视安全风险,不按照施工规范和设计要求施工。
三、提高建设项目脚手架工程施工安全管理水平的措施
1)实行脚手架生产、销售和租赁企业的市场准入制
脚手架及其构件的质量严重影响建设项目脚手架工程施工安全,必须予以严格保证。在加强生产质量检查,完善相关法规的基础上,建立脚手架生产、销售和租赁企业的市场准入制,严格做到符合资质要求和具有相应实力的企业才能获得生产、销售和租赁脚手架的资格,是提高我国建筑施工行业脚手架质量的可行手段。
2)完善脚手架工程安全专项施工方案编制、审核、施工程序
严格按照《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办法》(建质[2009] 87号)有关要求,建立建设项目脚手架工程、模板支撑体系施工专项方案的编制、审核、施工交底、施工检查等施工程序。明确不同部门或者单位在建设项目脚手架工程、模板支撑体系施工安全管理中的责任,提高脚手架工程、模板支撑体系施工技术设计水平。
3)加强现场管理人员和施工人员的安全教育与培训
有研究表明,脚手架工程现场施工人员一般会低估不安全行为的风险,且工作年限、年龄等因素对风险评估的影响并不显著。因此,必须加强施工现场管理人员和作业人员的安全思想教育、安全技能教育和安全法制教育,增强架子工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优化脚手架、高支模体系施工队伍,严格对各专业施工队伍的管理,减少违章作业。
4)加强施工单位管理,建立健全安全保证体系
要提高脚手架、高支模体系的施工安全管理水平,就必须加强施工单位管理,建立健全安全保证体系。首先,施工单位必须设置安全员专职负责本单位的安全检查、安全监控、险情排查以及安全教育等等基本的安全保障措施,安排专人进行日常的安全检查,检查要有计划、有内容、有重点、有记录,通过检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其次,努力提高脚手架工程从业人员的基本素质,做到优胜劣汰,杜绝因为操作不当、安全意识淡薄等等所引起的安全事故;最后,在行业内推行建筑意外伤害险,保障一线施工人员的切身利益。
5)加强政府质量、安全监督。
严格脚手架、高支模体系施工企业的市场准入制度,建立施工企业评价与施工管理人员执业评价相结合的建筑施工安全生产评价制度;加强施工安全管理与检查力度,做到施工人员持证上岗,施工材料合格,施工过程安全文明;充分发挥社会监督的作用,积极利用行业协会、社会监督的力量促使行业持续改善。
四、给脚手架、模板工程几点建议
1、进一步落实建筑施工安全生产责任要严格按照有关要求,落实各级政府部门的安全监管责任和企业的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督促建筑施工企业进一步建立完善安全生产责任制,规范安全生产经营行为,建立健全安全教育培训制度、应急救援制度及安全技术管理制度,加大安全生产投入,加强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建设,切实提高建筑施工安全生产管理水平。
2、认真落实专家论证制度认真履行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专家论证制度,结合工程的特点编制安全技术措施,遇有模板支撑等特殊作业要编制单项安全施工组织设计方案,并按程序经专家论证审核批准实施。
3、严格落实安全技术交底制度在施工中结合工程实际,一方面要按作业环境、作业部位及工作内容进行分部、分项施工安全技术交底并严格检查执行情况,另一方面要开展多种形式的班组岗前安全教育、技术交底,岗后安全总结等安全教育活动,使安全生产工作深入到每一班组和每一工作环节。
总之,高处坠落、坍塌等脚手架工程施工安全事故呈高发态势,加强建筑施工脚手架工程安全管理和控制刻不容缓。只有构建了提高建设项目脚手架工程施工安全管理水平的措施体系。才能有助于我国建设项目脚手架工程施工安全管理与控制水平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