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范文

时间:2023-02-27 11:12:19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

篇1

关键词:

《冷冲压工艺模具设计》;一体化教学模式;存在问题

高职教育过程中,国家的教育部门比较重视重点学科教学,重点学科的标准是有较强的实践性,有较高的就业率等。教育部门和高职院校内部对待重点学科还是比较重视的。其中《冷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这门学科就是重点学科,其最大特点就是比较抽象,最主要教学模式应该是实践,但是大部分高职院校并没有足够重视实践实验,而是一味让学生学习理论知识,结业考核也是通过试卷考核,学生虽然可以考一个很高的分数,但是他们的实际动手实践能力非常弱,这样的情况直接导致学生在工作岗位上不能出色地完成相应的工作任务。基于这样的现状,教育部门和高职院校联合进行课程改革,实行一体化教学模式。教学模式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是一个比较重要的因素,具体教学模式直接决定了学生的学习,选取教学模式的时候要考虑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通过选取的教学模式对学生进行教学,最终达到学生拥有较强的理论知识、实践创新能力等,这样培养出来的人才是综合性人才。笔者重点讲解《冷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一体化教学模式。

一、《冷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一体化

《冷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是高职院校中机械模具研究专业的一门专业课程,现如今,国家教育部门与高职院校联合进行教学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探索,在对它进行一体化教学的过程当中,首先应该改编课本。在最初的教学模式中,理论知识与实践是各自分开的,但是这样的教学模式在不断发展过程中逐露端倪,存在的最主要问题是没有好的教学效果。在对课本进行改编的时候应该把理论知识与具体实验相结合,在一个模块知识后,可以穿插相应实验的讲解,既然书这样编排的,那么课程教学就应该按照这样的顺序上,所以要求教师的理论实践一体化,也就是说一个老师可以同时对理论知识和实践实验进行教授。

二、《冷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对抽象的理论知识难以理解

在模具设计专业学习中,《冷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这门课程还是比较重要的,但是这门课程学习比较困难,因为这门学科最主要特点是理论性知识较多,而且这些知识都很抽象,离实际生活比较远,学习起来具有很大的困难。对这门学科教学进行普查之后,得到了一些数据,包括课堂的出勤率、课堂效果、课堂互动情况等情况。在这一课堂上,学生的出勤率平均只有68%,不管教师采用什么办法,出勤率一直处在这样的位置。讲课过程中学生大多都不听讲,主要因为他们听不懂,在课堂上只有寥寥几个人与教师互动。总之就是课堂现状非常糟糕。

(二)实践实验课程效果不理想

高职院校中,我安排了这门学科的实践实验课程,但是因为学生的理论知识很差,这样的现状直接导致实践实验课堂的教学效果非常不好,甚至有的课程根本进行不下去。实践实验课程中都有一定的理论知识,这样才能在实验过程中都有着手的地方。大部分高职院校当中,实践实验课程的安排一般都在理论课程学习之后很长时间内,学生本身理论知识听不懂、学不好,进行实践实验的时候,仅学的一点理论知识都忘记,这样的实际情况导致实践实验课程并没有很好地进行,而且情况很糟糕。其实在这样的情况下,实践实验课程没有存在的必要。因为实践实验课程就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学习理论知识,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培养一定的创新能力,但是目前情况是实践实验课程进行得非常不好,建设实验课的目的一个也没有达到,所以这门课程没有存在的必要性是非常正确的说法。为了让实践实验课程有存在的意义,一定要对这门课程进行新的教学模式探索。

(三)学校没有足够重视教学的效果

在大部分高职院校的发展过程中,出现本末倒置的现象。高职院校本就是为社会培养优秀的实践性人才,就是为带动高职院校经济的发展。但是现如今,很多高职院校都把经济发展作为主要任务。在这几年发展过程中,高职院校的招生分数线一再降低,以至于任何一个参加高考的学生都能上一个所谓的大学。招收的学生数量越多,高职院校的经济收入越高,所以招生过程中采用“宁滥勿缺”的政策,这样的招生政策对高职院校发展有很大阻碍,形成恶性循环,使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上出现很大问题。这种情况的发生最主要原因是高职院校不重视教学效果。

三、《冷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探索

(一)进行课本的重新编排

进行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时候,首先应该对课本进行重新编排。在以往课程教学所用的课本中,理论知识课本与实践实验课本是分开的,而且在具体课程安排上有很大的时间间隔,这样的安排直接导致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都没有很高的效率。所以要对课本重新编排,编排过程中把理论知识与相应的实验编排在一块,在一个模块完成之后就把相应的实验编排在后边,并且教学过程中按照这样的顺序进行课程教学。这样的课程安排能帮助学生巩固理论知识,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培养一体化的教师

进行课本一体化编排之后,最好培养相应的一体化教师,也就是说在理论知识与实践课程的教学上对相应的班级安排同一个老师,这样老师能充分了解学生的问题所在,并且在实践实验过程中进行重点教育。培养一体化教师的主要方法是对教师进行相应的培训,毕竟老师们的教学内容大体相同,知识教学方式不同,所以可以培养教师的教学方式,相信很快教师们就能把理论知识和实验教学很好地结合。

(三)采用一体化的教学基地

在完成一体化课本的编排和一体化教师的培养之后,还需要一个一体化的教学基地。一体化的教学基地就是在实训室进行理论知识的教学和实践实验的教学。因为理论知识和实践实验之间的联系极强,理论课上的必要之处可以马上转化为实践实验;在实践实验课上,如果教师发现学生的理论知识太差不足以完成实践实验课程的时候,可以马上转化为理论课程的学习,这样的安排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四、《冷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一体化教学模式的重要意义

在《冷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教学中实行一体化的教学模式能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学效率,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巩固学生的理论知识,最重要的是在一体化教学过程中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总之,一体化教学模式能够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给社会输送优秀的人才。

五、结语

笔者通过介绍《冷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根据这些问题为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探索提出具体可行的有建设性的建议,并提出一体化教学模式应用的重要意义。通过实行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探索,我国的高职院校一定能更好地发展。

作者:闫金星 单位:阜阳技师学院

参考文献:

[1]严冬青,卢秀明.高职院校《冷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任务式教学的思考与改革.科技信息,2014(06).

[2]孟普,甘瑞霞.基于应用型冷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教学探讨.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5(20).

篇2

1.1课程关联性强

《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该课程以机械制图、机械设计基础、工程力学、金属材料及热处理、公差配合等许多基础学科为基础,覆盖了机构学、材料学、力学等多个学科,同时又与冲压设备、模具制造工艺学这几门课密切相连,如果没有扎实连贯的理论基础,很难学好这门课。

1.2学科应用性强

大学生基本无工程背景,对模具没有感性的认识,不理解冲压的过程;不了解实际应用情境,搞不清楚各知识点间的脉络关系;学习起来普遍感到吃力,枯燥难懂,从而打击学习的积极性,产生了厌学的情绪。

1.3教学方式与实际应用脱节

该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和实用性很强的学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过于强调课程的知识体系,并没有很好地将实际与教学相匹配,重理论、轻实践;同时,理论知识集中时段讲授,在实践授课时,出现理论与实际前后脱节,学生不能连贯对照的现象,而且理论学习与实际操作时间间隔过长,知识容易遗忘。基于以上原因,导致学生对本课程知识难以理解甚至望而生畏,学习积极性下降,最终导致基础知识掌握不扎实,走上工作岗位时,出现模具设计不合理、模具制造不精确、模具装配不达标、修模水平不合格等现象,无法满足相关企业模具岗位需求。然而,本专业主要是培养面向生产第一线、具有扎实的理论知识,较强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因此,必须提出有效的解决办法,及时解决以上问题。

2教学方法与手段

针对当前的教学情况,参考其它高校的专业培养计划,提出以下几点措施:(1)激发学生兴趣在开课之初,选择学生较为熟悉的典型冲压件进行实物引入,例如食堂餐盘、水壶、易拉罐、电机中的零部件、电脑主机外壳等,启发学生的思维及学习积极性。(2)模具的感性认识在课堂上展示冲压模具模型,在拆装模型过程中,讲解零件结构、工作原理、各零件名称及用途等知识,让学生对模具有初步感性的认识。(3)以作业为引导要求学生选择感兴趣的产品零件,跟随教学进程,独立完成各自产品零件的全部流程分析和设计,并绘制相关的装配工程图和零件工程图。并引导学生应用UG、PRO/E等CAD/CAM软件,完成设计内容,做到应用型教育的初步实现。(4)开设专业讲座邀请相关企业的专家和工程技术人员为学生讲授生产实践中的有关知识,及时了解企业生产的实际工况、企业对人才的综合素质、知识结构的要求以及所学专业知识在工程实践中的应用情况。(5)实施动态教学在课程讲授时,教师可从网上搜集或者自制一些模具动画,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演示,对各种复杂的模具结构及其工作原理用图片和动画进行详细的讲解。(6)知识的自我探索引导学生浏览模具信息网、中华模具设计论坛等网络资源,关注企业动态,让学生学会利用网络平台资源解决专业问题。推荐学生学习国内知名高校的《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网络精品课程,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加深对知识的理解。(7)实现校企合作组织学生在校内实训基地或企业内部工厂举办多次模具设计、制造比赛,由专业人士对比赛进行指导。深入学习高水平的应用技能,以此激发学生学习自主性,提高学生动手能力。为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对冲压工艺和模具设计知识的掌握。课程教学改革对教师综合教学能力、现代设计方法的运用方面、教材选择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课程改革的建议

3.1师资力量的要求

教师首先要具备相关的专业知识,不仅要懂理论,更要懂模具实际加工要求。建议学校安排专业老师到企业、工厂进行实践操作和调研。另外,教师在教学中应结合先进的现代模具设计方法,结合课本的知识,借助CAD、Pro/E、Dynaform等平台进行CAD/CAE/CAM模具设计。例如运用CAE软件模拟金属的变形过程;将二维软件CAD和三维软件PRO/E结合,并运用PRO/E软件的PDX模块设计冲压模等。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把握教材的知识脉络,同时能够熟练地将多种现代设计工具运用于教学中。

3.2教材选择的要求

目前,采用的《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教材偏重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而对实践的重视程度不够,建议选择一本实践性较强的课程搭配使用,同时安排技能训练。另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应拘泥于教材顺序,可以根据模具设计步骤对教材的内容和章节进行调整,使学生在设计模具过程中,更加具有逻辑性。

4结束语

通过教学改革,培养学生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意识,更好地掌握理论知识,并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同时积极主动地融入到知识的探索中。为了提高应用型本科的专业素质,培养综合型高素质人才,《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课程的教学仍在探索中改革。通过不断摸索、改进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提高教师的综合专业能力,提高教学质量,改善理论教学与实践相脱节的现状,为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而努力。

作者:郭颖颖 卢建湘 杨元慧 单位:龙岩学院

篇3

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网络课程以朱正才主编《冷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第1版)教材为蓝本,设置了课程介绍、教学资源、在线学习、实验辅导、在线测试、教学评价、留言论坛、在线交流模块,各模块主要用途如下:

1.1.1课程介绍模块

设置课程简介、教学团队、课程标准、教学计划、适合专业等栏目,让学生对本课程的性质、特点、学时安排、学习的重、难点有较明确的认识。

1.1.2教学资源模块

设置了图片资源、动画资源、课堂教学录像、电子课件、单元设计等教学资源,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自由度。

1.1.3在线学习模块

以各个项目中的知识点为主线,以文字、图像、动画讲述,包括教材相关知识点及知识扩展,让学生轻松、有趣地学习。

1.1.4实验辅导模块

设置了实验标准、实验讲义、实验操作录像、实验报告范例、实验常用设备等栏目,使学生在课前明确每次实验的目的、要求、内容,课后复习与强化。2.2.5在线测试模块编排了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填空题、名词解释、问答题、分析题六大题型模块,让学生自我评价学习效果。

1.1.6教学评价模块学生可以匿名登录该模块,反馈教学效果,有利于教师改进教学。

1.1.7留言论坛和在线交流模块

为师生及生生提供人机交互、人人交互学习平台,使学生的疑问得到及时、有效、正确解答。

2.教学实践与应用

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网络课程制成后,挂在校园网上用于辅助教学,得到师生欢迎。投入使用后,年点击率数千次。该课程应用后,解决了课程教学中的诸多难题:

2.1学生通过自学网络课程内容,能有效缓解授课学时数少而学科信息量不断增加的矛盾。

2.2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有目的地选择学习网络

课程上的信息资源,激发学习兴趣,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2.3网络课程提供了在线聊天室、留言论坛、教师信箱等栏目,师生之间交流不再受到课堂教学时间的限制,增强了互动效果。

2.4网络课程内容丰富、生动、形象、有趣,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减轻了教师课堂授课的压力,使学生的学习成绩得到了提高。

3.课程建设的体会

网络课程在教学资源、异步交流、学生主体性发挥等方面有较大的优势,但网络课程本身涉及教育学、计算机学、心理学等多学科,其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如何建设好一门网络课程呢?

3.1网络课程开发应具有针对性

学生是网络教学活动的中心,对学生进行特征分析是开发网络课程的首要环节,包括对学生的学习期望、学习风格和已有的知识结构的分析等。这样才能有针对性地收集和制作素材,制作出实用性好的网络课程。

3.2组建有教学经验丰富的专职教师参与开发

网络课程的重点是教学资源的应用与开发,使用的素材例如典型的图片、视频、案例分析等往往是该学科全体教师多年教学经验和成果的累积。开发一门优秀的网络课程,需要成立网络课程开发团队,由教学经验丰富的专职教师牵头,计算机专业的人员共同协作,发挥团队合作的优势。

3.3正确认识网络课程建构思想

在网络课程建设过程中,教师要正确认识网络课程的构建思想,从根本上转变只重视教的思想,明确认识网络课程建设的目的是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因此,网络课程构建的一个指导思想是不断满足学生的要求,吸引学生学习。在课程建设上,应建立丰富多样的资源库,如图片库、动画素材库、教学课件、案例库、课堂教学录像、课外学习、相关知识网站的网址,等等,为学生提供多种途径的信息资源,不断满足学生的要求。

篇4

2模具结构设计

(1)冲裁模设计。1)切舌凸模。在切舌时,凸模沿不对称轮廓则将对零件板料进行切开并下弯,这就使得在切下板料方面其各处深度都存在较大的不同。为了使模具两侧所具有的高度差不会过大,我们则将凸模上保留边做成平面,而在较近的位置将其做成斜面。在中间则以良好的圆弧进行过渡,以此使顶回距离得到减少。而在凹模方面,在对应保留边的部分则需要对小圆角进行加工,以此保证在顶回后能够具有较小的压痕;2)条料定位装置。在进行冲裁时,需要以侧刃粗定位对销精定位进行导正, 在图2中,数字1代表弹簧片、数字2代表侧压块、数字3代表挡料块、数字4代表导料板、数字5代表侧刃、数字6代表条料。在实际开始冲压时,首先由挡料块对条料端面进行挡住,而当滑块下行时,侧刃则会在条料一侧冲出两个工艺切口,并在条料上冲出2个导正销孔。而随着条料的不断运送,挡料块则能够同右侧工艺切口保持良好的重合,并对粗定位工作进行实现,而当压力机滑块下行时,导正销插入工艺孔精定位。

(2)弯曲模。由于在该支架上有很多个垂直弯曲位置,这就需要在实际弯曲时需要通过支架上所具有的2个孔对其进行定位。而在对零件进行弯曲的过程中,为了避免其中间部位出现变形情况、保证工件的顺利脱出,则采用在凹模底面对坯料施加较大的反向顶压力,以保证零件的平整性。

篇5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727(2012)06-0137-03

根据技工院校突出技能型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冷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课程的教学改革应按照冲压模具制造工作岗位的需求,以模块教学为主旨和特征改革教学模式,使冲压工艺、模具设计和模具制造有机衔接,以冲压制件的工艺分析和模具设计的实际工作过程为基础设计教学过程,从冲压工艺制定、模具结构设计、设备选择应用和模具制造的教学流程,对学生进行模具专业核心知识和职业能力的培养。

开展工学结合实践,以模块教学、顶岗实习的学习方式,使学生能够较快地适应生产实际的要求,突出对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依托技术先进、环境真实的实习实训平台,使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结合,可培养学生熟练掌握冲压模具设计、制造及设备应用操作的能力,强化学生对职业技术能力、创新工作能力关键性的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培养学生的冲压工艺分析、冲模设计和模具制造的能力。

教学内容改革

教学内容分为课程教学、项目实训、冲模拆装与测绘、模具制造、顶岗实习五大部分,具体分解如下。

课程教学内容课程教学具体内容如表1所示。

实训内容在进行模块教学时,从校外实训工厂选题或接受校外工厂的委托,以真实产品设计模具,学生作为一个项目来完成实训。学生需要收集原始资料、分析产品的工艺性、确定冲压工艺方案、确定模具结构总体方案、冲压工艺计算、编写设计说明书、绘制总装图、零件图,具体过程如表2、表3所示。

模具制造内容学生模块实训的内容经教师审核后,进行模具制造,具体过程如表4所示。

顶岗实习内容以上课程内容教学完成后,安排10周的时间让学生下厂顶岗实习,让学生在企业进行社会实践,完成本课程的延伸教学。在工作现场,学生学习知识和技术,可培养实践动手能力和专业技术应用能力,提升职业素质,加强学生对职业岗位的认识,提高学生学习本专业知识、技能的主动性和迫切性。具体如下:(1)专业能力。培养学生制定冲压工艺和分析模具结构的能力;培养学生选择、使用冲压设备的能力;培养学生对冲压模具加工制造、装配、调整开发和创新能力。(2) 职业素质。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自我发展能力,自学能力,解决问题的和使用技术的能力,团队协作精神,及勇于创新、敬业乐业、吃苦耐劳的工作精神。

教学内容组织与安排的改革

课程内容总体设计学习情境构建表(载体:冲压制件)如表5所示。

教学内容组织及学时安排教学内容组织及学时具体安排如表6、表7所示。

教学改革效果

通过在《冷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课程中实践教学环节所进行的尝试性教改,笔者从重视研究“教法”转向了重视研究学生的“学法”,并从“如何指导学生明确问题”、“如何引导学生开展研究”、“如何对学生进行评价”、“如何结合学科特点开展实践教学活动”几个角度进行了研究。在组织教学的时候,笔者有时不自觉地偏重学生学科知识的建构和深化,却忽略了实践教学过程中学生探究能力和实习态度的培养与发展,通过教学中的反思不断改正自己的不足,使自己的教学水平得到了一定的提高。通过实施新的教学模式以及采用新的教学方法,笔者感受到了一些改变,学生从以前的不愿意问问题,变为追着教师问问题,在模块实践过程中,学生能够理解和把握课程要求的知识和技能,体验了创新的艰辛与乐趣,培养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想和方法,进一步提升了学生的专业技能。

通过教学改革,不仅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使之产生强烈的学习动机,而且培养了学生检索文献能力、独立思考能力、文字表达能力和文字组织能力等,从而大大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当然,在本课程教学过程中,有极个别学生由于集体意识不强或有惰性,导致其不适应该教学模式。所以教学改革还需进一步探索、完善,以便调动所有学生都参与到教学中,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余姚.项目教学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3,(4).

[2]汪菊英,徐盛学,陈超丽.《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课程中的项目化教学[J].职业教育研究,2009,(8).

[3]汤习成.冷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8.

篇6

《冲压成形工艺与模具设计》是一门实践性和实用性很强的专业必修课程,以机械制图、机械设计基础、工程力学、金属材料及热处理、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等许多基础学科为基础,又与冲压设备、模具制造工艺等课程密切相关。该门课程的掌握情况与学生的后续毕业设计和就业情况都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1 教学方法

在该门课程的教学改革过程中,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1.1 项目教学法

针对本门课程的教学特点,在课程讲授开始就引入设计项目,使学生带着目的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主动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设计项目将贯穿学生的整个课程学习过程,课程结束的时候,学生已经完成了一套中等难度模具的设计过程,包括冲压工艺分析、基本工艺计算、模具零件设计、装配图及零件图绘制、三维模具造型及装配和动画仿真等。

1.2 启发式教学法

启发式教学,是指教师在教学中依据学习过程的客观规律,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自觉性、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积极独立思考,使学生融会贯通地掌握知识,并在这个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独立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教学方法。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的作用在于积极启发、诱导学生的思维,使学生跟着教师的思路,积极主动地思考、分析问题,最终解决问题。

1.3 研讨式教学法

湖南师大博士生导师郭汉民教授在1997年创造了研讨式教学,这是一种适合大学生素质教育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也就是在项目教学过程中,增加讨论环节,对于学生的设计题目过程,开展多次小组讨论和全班研讨,激发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

2 项目小组研讨法实施过程

以2010级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系的一个班级为例开展项目教学改革。实施过程如图1所示。全班40名学生。在第一次上课的时候将十个难度适中的模具设计题目下发,要求学生自行组合,每小组四名同学,其中一名同学为组长。组长负责项目研讨会的召开,最终协助教师给定每个组员的设计成绩,按照一定比例,计入总成绩。如图1所示,集中研讨五次,包括两次小组讨论和三次全面讨论,教师全程参与每次的集中研讨,当堂点评并给定阶段设计成绩。需要指出的是,报告事件与教学过程紧密结合,例如在讲授完第三章冲裁工艺分析之后,即开展研讨环节,使学生能够把“学”和“练”紧密结合,从以往的“老师教”转变为现在的“学生要”,大大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篇7

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是我院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的一门主干核心课程,其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掌握冲压工艺编制和模具设计等相关知识。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学生会具有一般复杂程度的冷冲压工艺编制与模具设计的基本能力,掌握冲压模具设计的程序、规范、方法和技巧等。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课程的教学重点主要有两方面:一是冲压工艺规程编制及现场工艺的施工;二是能进行一般冲模,如冲裁模、弯曲模、拉深模等的设计。因而教师要围绕这两个主题组织教学工作。

一、现有教材概况

现有的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教材虽然基本内容来自实践,也符合先基础后专业、先理论后实践的常规教学顺序,但这些教材内容基本是沿用本科的学科体系来编写,理论偏多,案例偏少,对基础相对较差的高职学生来说,学习上有一定难度。目前也有许多所谓项目化教材、任务引领式教材,大多数只是在学科体系的教材的基础上改变一下章节的叫法,将章节改为项目,换汤不换药,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任务驱动教材。课程学完后,在学生进行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时,教材不能起示范指导作用。所以校本教材、教参的开发建设是当务之急[1]。

按照专业改革试点方案[2],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课程属于学校控制课程(校本课程)。在开发教材之前,要进行市场调研,了解社会需求,仔细记录该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岗位,每个岗位需要的知识、技术、能力与素质。在此基础上,以学校教师为主,结合企业的工程师、技师等的意见,从而确定教学目标,围绕这个目标编写校本教材。教材的内容要体现冲压件工艺性分析、冷冲模结构认识、冷冲模设计方法等内容,删除纯理论的塑性成形原理部分。在教材的最后,安排常用的一些相关的国家标准,以便学生在课程设计、毕业设计时参考。

二、校本教材内容选取

根据走访企业情况,结合学习领域的认知规律,选择四大模块作为教材的主要内容。

1.成形设备

冲压生产所使用的设备主要是各种机械压力机,其中以曲柄压力机为主。因而,该模块安排曲柄压力机为主要内容,主要包括曲柄压力机的组成、工作原理、各组成部分的作用,曲柄压力机类型和应用场合,曲柄压力机的参数和选择原则,等等。

2.冲裁模设计

冲裁是冲压生产中应用最广的工序,它既可以直接生产成品零件,又可以为弯曲、拉深、成形等工序提供工序件。企业中大部分零件是由冲裁加工而得,因而学习冲裁模具的设计是学习其他冲压模具设计的前提。为了学习好冲裁模具设计,需将冲裁模设计作为几大模块的重点内容,安排落料、冲孔等工序为主要内容。在这些工序中还要将单工序模设计、连续模设计、复合模设计作为核心内容来安排,让学生通过该模块的学习,能掌握一般复杂程度冲裁模的设计方法。

3.弯曲模设计

弯曲模设计是冲压模具设计的重要内容。许多产品中的零件,比如汽车上的各类梁都是用弯曲工序完成的。弯曲模设计不同于冲裁模设计,准确的工艺计算难,模具动作复杂、结构设计规律性不强。为了学好该模块的知识和技能,需选用典型的弯曲件做案例来编排教学内容,这样可使学生通过案例掌握弯曲模的设计方法。

4.拉深模设计

拉深是成形工序中的主要工序,许多开口空心件是用拉深的方法来完成的,是成形生产的基础。该工序结合弯曲、成形等工序,可以完成极为复杂的成形件,比如汽车的覆盖件等。拉深工序中的工艺计算比较复杂,为了让学生学习好拉深模具的设计,必须学习好拉深工艺计算。为此,需安排典型需多次拉深才能成形的筒形件作为案例来组织课程内容,让学生学习该模块后能熟练计算工序件的尺寸和模具尺寸,为拉伸模具设计打下基础。

三、教材内容组织

本教材按照模具设计的顺序,用典型零件作为各模块的媒介,以任务驱动的形式,将该典型零件模具设计贯穿每个模块的始终。把所有模具设计涉及的理论和知识都渗透到模具的设计过程中。具体个模块的任务为:

模块一:选择曲柄压力机的型号;

模块二:托板冲裁模设计;

模块三:支架弯曲模设计;

模块四:杯盖拉深模设计。

现以模块二为案例,介绍托板冲裁模设计。

首先介绍工作任务:针对如图1所示托板零件,其概况为,材料:Q235;板料厚度:1.5mm;生产批量:大批量。试编制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

冲裁模设计的步骤为:

冲裁件的工艺性分析;冲裁工艺方案的确定;选择模具的结构形式;进行必要的工艺计算;模具的主要零部件设计;校核模具闭合高度及压力机有关参数;绘制模具总装图和零件图。

教材编写按照冲裁模设计步骤展开。为了对托板零件进行冲裁件的工艺性分析,就要安排冲压工序的相关知识,此时需链接到基本知识的学习,包括冲压的基本工序;冲裁、落料、冲孔等概念;介绍冲裁件的工艺性分析知识,根据知识分析托板的冲裁工艺性,得出结论:托板零件的冲压工序为冲孔、落料。

冲裁工艺方案的确定,链接单工序、多工序(包括连续冲裁、复合冲裁)等相关知识的学习。根据所学知识对托板拟定工艺方案,并分析该方案,选择最适合的方案,最后得出结论:采用冲孔、落料连续生产。

选择托板模具的结构形式,就要链接到模具结构的学习上,安排单工序模具、连续模具和复合模具等结构的学习。根据所学知识,选择托板需要选择的模具结构形式为:用始用挡料销初定位,固定挡料销粗定位,导正销精定位的导板式冲孔、落料连续模结构。

工艺计算包括:排样设计与计算;冲压力的计算;模具压力中心的计算;凸、凹模工作部分尺寸及其制造公差的计算;弹性元件计算与选用等内容;根据该内容需要链接以上相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完成托板冲裁工艺和模具设计的相关工作任务。

模具的主要零部件设计,需链接到模具零件的分类,各零件的作用和设计方法,从而安排相关内容。根据所学知识设计、计算各零件的结构和尺寸。

当模具零件设计完成后,绘制出模具的总装配图,校核模具闭合高度及压力机有关参数,确认选择的压力机是否符合要求,最后绘制出全部非标零件图。到此,本工作任务完成。其他几个模块的内容组织与此类同。

四、结语

本教材以任务驱动的方式编写,经过企业工程技术人员的精心审核和润饰,已经完成了样稿。我院本届有模具设计专业两个平行班级,一个班采用一般教材,另一个班使用本教材。从使用的效果和学生的反应看,使用校本教材的学生普遍反映该教材更适合他们的学习习惯,效果非常好。而另一个班在知识的学习和模具设计的技能上都不及采用前者,这一点从课程设计、期末考试的成绩中得到了有力的证明。

总之,为了培养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的综合素质,适应各类企业对模具设计专业学生的要求,开发适合高职学生学习特点的以任务驱动式的校本教材,既很及时,又很必要。

参考文献:

[1]朱正才.高等院校教学改革思考.教师教育研究,2008.6.

篇8

1.引言

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是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其主要任务是使学生掌握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即具有针对具体零件进行冲压工艺分析、制订冲压工艺方案的能力;具有实施该工艺的冲压模具设计能力;具有查找和采用行业标准的能力等。

冲压工艺与冲模设计是一门专业性和实践性都较强的学科,对于高职学生,单凭传统的课堂教学方法很难获得理想的教学效果。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网络课程等教学手段已被广泛地应用到各学科教学当中。新形势下,专业课教师必须更新观念,更新知识,采用现代教学手段,把课程教好,让学生学好。

2.构建网络课程模式

2.1构建思路

网络课程应该坚持以学生为中心来构建[1],融入教师的教学经验来引导,以设置问题为主线,运用大量生动有趣的多媒体素材,供学生学习参考,同时还需建立师生和生生的交流平台,使问题得到及时解答;为学生提供自我评价平台,及时评价学习效果。因此,一个比较完善的网络课程,至少包括在线学习内容、教学资源、学习评价、交互性平台四方面内容。

2.2构建情况

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网络课程以朱正才主编《冷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第1版)教材为蓝本,设置了课程介绍、教学资源、在线学习、实验辅导、在线测试、教学评价、留言论坛、在线交流模块,各模块主要用途如下:

2.2.1课程介绍模块

设置课程简介、教学团队、课程标准、教学计划、适合专业等栏目,让学生对本课程的性质、特点、学时安排、学习的重、难点有较明确的认识。

2.2.2教学资源模块

设置了图片资源、动画资源、课堂教学录像、电子课件、单元设计等教学资源,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自由度。

2.2.3在线学习模块

以各个项目中的知识点为主线,以文字、图像、动画讲述,包括教材相关知识点及知识扩展,让学生轻松、有趣地学习[2]。

2.2.4实验辅导模块

设置了实验标准、实验讲义、实验操作录像、实验报告范例、实验常用设备等栏目,使学生在课前明确每次实验的目的、要求、内容,课后复习与强化。

2.2.5在线测试模块

编排了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填空题、名词解释、问答题、分析题六大题型模块,让学生自我评价学习效果。

2.2.6教学评价模块

学生可以匿名登录该模块,反馈教学效果,有利于教师改进教学。

2.2.7留言论坛和在线交流模块

为师生及生生提供人机交互、人人交互学习平台,使学生的疑问得到及时、有效、正确解答。

3.教学实践与应用

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网络课程制成后,挂在校园网上用于辅助教学,得到师生欢迎。投入使用后,年点击率数千次。该课程应用后,解决了课程教学中的诸多难题:

3.1学生通过自学网络课程内容,能有效缓解授课学时数少而学科信息量不断增加的矛盾。

3.2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有目的地选择学习网络课程上的信息资源,激发学习兴趣,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3.3网络课程提供了在线聊天室、留言论坛、教师信箱等栏目,师生之间交流不再受到课堂教学时间的限制,增强了互动效果。

3.4网络课程内容丰富、生动、形象、有趣,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减轻了教师课堂授课的压力,使学生的学习成绩得到了提高。

4.课程建设的体会

网络课程在教学资源、异步交流、学生主体性发挥等方面有较大的优势,但网络课程本身涉及教育学、计算机学、心理学等多学科[3],其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如何建设好一门网络课程呢?

4.1网络课程开发应具有针对性

学生是网络教学活动的中心,对学生进行特征分析是开发网络课程的首要环节,包括对学生的学习期望、学习风格和已有的知识结构的分析等。这样才能有针对性地收集和制作素材,制作出实用性好的网络课程。

4.2组建有教学经验丰富的专职教师参与开发

网络课程的重点是教学资源的应用与开发,使用的素材例如典型的图片、视频、案例分析等往往是该学科全体教师多年教学经验和成果的累积。开发一门优秀的网络课程,需要成立网络课程开发团队,由教学经验丰富的专职教师牵头,计算机专业的人员共同协作,发挥团队合作的优势。

4.3正确认识网络课程建构思想

在网络课程建设过程中,教师要正确认识网络课程的构建思想,从根本上转变只重视教的思想,明确认识网络课程建设的目的是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因此,网络课程构建的一个指导思想是不断满足学生的要求,吸引学生学习。在课程建设上,应建立丰富多样的资源库,如图片库、动画素材库、教学课件、案例库、课堂教学录像、课外学习、相关知识网站的网址,等等,为学生提供多种途径的信息资源,不断满足学生的要求。

4.4正确认识网络课程内涵

在网络课程建设过程中,教师应该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将一些抽象而且难以理解、记忆的学习内容制作成图像、动画或者视频,将抽象的文字描述与直观的声像媒介有机结合,使抽象、枯燥的理论转化为直观的学习素材,发挥多媒体的作用,这样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更好地发挥网络教学的优越性。

参考文献:

[1]陈柳君,房爱莲.基于情境的网络课程教学设计模式研究[J].中国教育信息化,2008,21(4):297-298.

篇9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6-0025-03

《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是材料成型专业模具方向的一门主要专业课,主要介绍冲压成形的原理、工艺及模具设计方法,其教学目标是使学生在了解冲压成形基本理论的基础上能对中等复杂程度的冲压零件正确地进行冲压工艺分析和模具设计。该课程涉及机械学、材料学、力学等多个学科,知识涵盖面宽,理论性、实践性、综合性较强,课程信息量大,模具结构繁多且复杂,教和学的难度较大,传统的教学方法往往很难达到教学目标。近年来作者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在该课程的教学实践中进行改革和探索,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调整教学内容

在传统的教学中,通常是先讲授冲压成形的基本理论,然后介绍冲压工艺和模具设计,而在具体介绍各种冲压工艺时又有很多的理论分析与推导,理论知识较多。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一开始讲授大量深奥难懂的理论知识往往会使学生觉得难以理解甚至望而生畏,从而失去学好本课程的信心;同时又由于理论知识的枯燥乏味而容易对本课程失去学习的兴趣。而从企业对人才的要求来看,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与现实的要求也存在一定距离:毕业生知识结构不尽合理,理论与实际脱节,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工程素质、实际动手能力差,不能迅速地适应生产第一线对人才的需求,需要对该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体系进行调整。依据培养目标,本专业主要是培养面向生产第一线、具有一定的理论知识、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较高的工程素质的应用型人才。大多数学生毕业后在生产第一线主要是从事冲压工艺设计、冲压模具设计、模具制造、模具维修等应用性的技术工作,这些应用性技术工作对冲压成形理论知识的要求和应用相对要少一些,而对诸如冲压工艺方案的分析与制定、工艺参数的选择与计算、冲压模具结构设计及其几何参数的计算与确定等实践性的知识则要求和应用较多,于是,在教学中首先冲压成形基本理论部分的教学内容进行了调整,将大量冗长、繁杂的理论推导与计算进行了删减。同时,考虑到学生未来职业生涯的后劲与潜力,适当保留了一部分冲压成形中必要的理论知识,在介绍时,一般不对理论作推导和计算,仅仅是介绍和应用其结果或结论。在介绍成形理论时,结合具体的工艺案例进行讲授更易为学生所理解和接受,这样将基本理论与工艺实践相结合进行教学,学生学习起来有针对性,知道如何利用理论知识去指导和解决工程实践中的问题。在减少某些内容的同时,对生产中应用较多的实践性的内容则进行了增强,使学生能尽快地熟悉和掌握生产实践中常用的有关知识和设计规律,更好地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设计能力和工程素质。

二、改革教学方法

1.运用讨论式、启发式教学方法。为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积极思考的态度,在教学实践中,将传统教学中教师机械传授、学生被动接收的教学方式改为讨论式、启发式。例如:在开课之初,选择几种日常生活中学生较为熟悉的典型冲压件实物,组织学生讨论、分析其冲压成形方法,启发学生提出冲压工艺,教师对学生提出的工艺进行点评,同时对学生积极思考、认真探索的行为给予充分肯定,继而将完成冲压工艺的模具或模型实物对学生介绍其具体结构、工作原理、各零件名称及用途等知识,使学生对一个冲压零件从冲压成形工艺到冲压成形模具都有了初步的感性的认识,然后再从典型的冲压零件的冲压成形讲到一般的冲压加工的特点和应用,在各章节的讲授中,也可结合课程内容提出不同案例或问题要求学生讨论,并适时地对学生的思路给予启发,使学生的思维发展始终紧跟教学内容,教学效率较高。

2.注重案例教学。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任务的要求,运用精选出来的案例材料,引导学生进行积极主动的学习和探究活动,从而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案例教学具有形象化、具体化的优点,在课堂教学中可以起到活跃教学氛围、调动学生的课堂积极性和主动性的作用。教师平日注重深入生产第一线搜集实际生产中的问题和案例,然后结合教学内容对其进行筛选、分析和整理,使之升华为教学中能够应用的、与教学内容结合紧密的、能体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并以理论指导实践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典型教学素材。例如,在讲授冲压变形趋向性控制的内容时,用生产中的实例告诉学生形状相同而几何尺寸不同的毛坯在冲压成形时会产生不同性质的变形,并且毛坯及其冲压件展示给学生观察,接着从理论上分析其原因,然后启发学生提出控制冲压变形趋向性的措施和方法,并且告诉学生实际生产中是如何处理的,这样从实际案例出发提出问题、从理论上阐明道理、再回到实际中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学生既理解了理论知识,又增加了工程实践知识。

3.结合工程实践教学。《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作为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专业课程,在教学过程中注重结合工程实践进行教学是十分重要的。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对本课程进行补充性和强化性的教学,“走出去”即通过生产实习、毕业实习等实践活动,让学生走出校门到生产第一线去,在实际生产中观察、了解冲压加工中的有关知识,以强化课堂教学效果并补充课堂教学之不足,同时使学生开阔眼界,了解本行业的现状和发展。“请进来”即开设专业讲座,邀请相关企业的专家和工程技术人员到学校为学生讲授生产实践中的有关知识,使学生能及时了解生产企业的状况和企业对人才的综合素质、知识结构的要求以及生产中有关工程设计的知识和方法、所学专业知识在工程实践中的应用等情况。

三、丰富教学手段

《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课程的内容非常多,而且各种模具结构图很多又难以看懂,学生理解起来也比较困难。多媒体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手段越来越显示出其优越性并越来越多地应用于课堂教学中,形成了对传统教学的补充和丰富。多媒体集声、光、色、图、文字、动画于一体,可创造图文并茂、动静结合的教学效果。在对各章节知识点进行讲授时,配以图片和动画,使课堂教学内容实际、生动,课堂气氛活跃,例如对抽象的内容可以用图片和动画生动形象地进行体现如模拟金属变形过程,分析应力、应变分布,预测成形中可能产生的各种质量问题等、对各种复杂的模具结构及其工作原理也可以用各种图片和动画进行详细的了解与分析。多媒体课件辅以适当的板书,使课堂教学化难为易,化静为动,化抽象为形象,化枯燥为有趣,重点、难点讲解清楚、透彻,帮助和促进了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和掌握。通过多媒体的引入,每次课的授课内容也更加丰富和充实,传授给学生的信息量也更多,学生接受起来也觉得容易,提高了教学效果。

四、增强实践教学

传统的《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课程体系较偏重于理论知识的讲授,实践性的教学环节偏少。作为应用型本科专业,培养的应是具有本领域的基本知识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所以学生光有理论知识是不够的,还必须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工程素质,因此必须对传统的课程体系进行改革,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增加实践教学比重。在制定教学计划时,对理论教学时数进行了控制,增加了实践教学时数,除实习和课程设计、毕业设计外,还着重强化了实验和实训环节。在实验教学方面,改过去实验课从属于理论课中进行的教学模式,将实验课独立设课,开设了“材料成形规律与性能综合实验”,此举强调和突出了实验课的地位,也使学生对实验课更加重视。同时对实验教学内容也进行了改革,将过去单一的、验证性的实验改为以材料成形规律与性能为主线的综合性的实验,使学生在培养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的同时,也对所学课程内容进行了串联和梳理,帮助学生更进一步地领会和掌握所学课程内容。在实训教学方面,单独开出了“模具拆装及测绘”的实训课程,学生通过实训课程,进一步深入地了解了模具结构,巩固了理论教学所学内容,增强了工程实践知识,训练了动手能力,实训效果十分显著。

围绕培养应用型人才这一目标,通过优化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采用先进的教学手段以及加强工程实践的训练,对《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课程的教学改革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从近年的教学实践来看,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较好地掌握了本课程的知识点,并且能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模具设计时上手较快,工程设计能力和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明显提高。

参考文献:

篇10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10(b)-0190-01

我国经济仍处于高速发展阶段,国际上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日趋明显,这为我国模具工业高速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和机遇,模具专业的人才需求量也越来越大。当下,高职工科类院校或综合类院校都开设了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是模具专业的岗位技能课。如何提高学生对《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这门课程求知欲望,让学生熟练掌握模具制造工艺和设计技术,在工作能积极主动地学习,让学生动手动脑,全面发展,这将是我们一直探索的教学改革的问题之一。长期以来一直在思考这样的问题,我们应该在传统教学模式的基础上,改进和探索一些更好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在讲授《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课程10年来,课堂上采用过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也取得较好效果。

1 项目教学法

以学生自主、探索学习为基础,采用类似科学研究及实践的方法,促进学生主动积极发展的一种教学方法称为项目教学法。在整个教学中,教师以项目的形式将需要解决的问题或需要完成的任务交给学生,通过完成一项实际的任务,着重培训学生的操作能力的教育模式。这样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将教材中的理论知识与企业实际工作进行了有机结合。

2008年,全国大、中专院校开始了项目教学热,最开始,不管是什么样的课程都要求按照项目教学来编写教材、制定课程标准、讲授课程。在实行一段时间后,大家发现并不是所有的课程都能采用项目教学法教学,在模具专业课和专业基础课教学中,发现《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这门课程采用项目式教学较为合适。按照《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课程的特点和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要求,采用了项目教学法讲授本课程,将课程的所有内容整合为三个项目,分别是垫片的冲裁、合页的弯曲、筒形件的拉深。结合企业实践内容,每个项目从基本知识到模具的认识、设计、制造,让学生更多地参与到学习中。在《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这门课中应用项目式教学法5年中,取得了较好的课堂效果,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使之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培养了学生查阅资料的能力。

2 微课教学

全国中小学举行微课作品征集评选大赛是从2012年秋季开始的。至今,微课迅速地完成了社会大众的覆盖。今年上半年,我们学院对微课的制作进行了多样化的培训,大家深刻认识了什么是微课,也学习了微课的制作,也迅速将微课推广到教学中。

我将课程的部分重点、疑点和难点内容,如凸、凹模刃口尺寸的计算做成微课,将讲授的重点、难点录制下来,将微课的长度控制到5分钟左右,方便学生随时随地学习。机械类课程,没有模型、还不能置身现场,学习枯燥乏味,知识难以接收。以微课的模式很容易让人牢记,在微课中还穿插实例图片,让学生记忆犹新,有种耳目一新的感觉。

3 其他教学方法和手段的使用

3.1 注重互动效应,创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教师在课堂上任务不仅仅是以完成教学任务为目的,要时刻调动学生上课的积极性,讲课的同时注意观察学生的各种情况,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让学生在良好的课堂氛围中轻松接受所学知识。教学活动是一种特殊的、艺术创造性很强的工作。讲课讲求科学性和艺术性的结合。教师要熟练掌握各种教学方法同时还要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在教学中,要与学生有互动,产生交流互动效应。课堂中学生获取知识的多少与师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的程度与是相辅相成的,因此,在教学中“真心诚意地为学生服务”。

3.2 启发式教育

教师转变观念,引导学生在学习的整个过程中保持着主动性,即主动地思考问题、提出问题,主动去发现、去探索的教学方式即为启发式教学。

教师在课堂上的授课方式不仅决定其教学质量的高低,而且不同程度上会影响学生的后天发展。有什么样的教学方法,就有什么样的学习方法。

3.3 将最新的科研成果应用到课堂教学中,理论联系实际

郭沫若说过: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自己学习,自己研究,用自己的头脑来想,用自己的眼睛看,用自己的手来做的这种精神。探索一种研究型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将最新的科研的成果带入到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教学中,应该教会学生怎样学、如何用,让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在科学研究和实际应用的实例中体现出来,给学生更大的思维空间。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将讲述的理论与企业实践的紧密结合。这样学生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同时也不脱离实践,学生的技能水平也得到提高。

4 学校办学模式的强大支撑

我们学院大力实施“政校企行合作,产学研创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坚持“立足地方、面向市场、以人为本、科学发展”的办学理念,给所有教学工作提供了强大的后台服务和有力的技术支持,也让合适的、好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得以完美体现。

5 教学体会

(1)作为专业岗位技能课教师,必须具备扎实的教学基本功和丰富的教学经验,能熟练应用模具专业所有专业基础课,如机械制图、模具材料与热处理、公差与配合等课程。

(2)理解尊重学生,引导学生做人。作为高校教师要利用好高校教育,高校教育是学生人生教育中的一个独特阶段。作为高校教师,要理解尊重学生,要引导学生做人,正所谓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要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帮助他们成才。

(3)要树立全员育人的观念,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教师不但要授业解惑,更要传道,肩负起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任。

(4)始终强化课堂教学。从古至今,课堂教学是依然是传授知识的主要形式。增强教学师生互动的环节,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教学相长。教师要尽教育教学职能,还要履行教学组织职责,强化课堂教学组织,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要启发学生分析讨论、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让学生学会学习、善于学习,养成终生学习的能力。

参考文献

[1] 晓明.整体性课程结构观与优化课程结构的新思路[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4(5).

[2] 黄尧孝.构建高等职业教育课程体系的理论思考[J].职教论坛,2005(5).

篇11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39-0083-02

毋庸置疑,计算机的发明是人类的一大创举。当今社会,各行各业已经无法离开计算机和信息技术,对高校教育特别是专业课程教学来说,更是如此。高职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较强,非常需要以信息技术为主要依托的现代教育技术来助推教学,为教学质量的提高做出贡献。《冲压工艺及模具设计》是模具类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教和学均存在一定困难。作者通过多年来的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在该课程的教学中成功应用了现代教育技术,帮助学生理解晦涩难懂的专业知识,学生学习兴趣高昂,教学效果较为理想。

一、制作内容丰富、形象生动的教学课件,使教学质量和效率得到有效提升

根据高职教学规律和高职学生认知特点,作者综合利用含冲压制件、冲压机床、冲压模具等在内的典型图片、深入相关企业拍摄的冲压工艺特、精心制作的冲压原理教学动画以及冲压工艺及模具设计流程框图等资源,制作了内容丰富、形象生动的电子课件。教学时,教师在电子课件的辅助下,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至于枯燥乏味,学生对重点知识、难点知识的理解更为轻松,从而使得教学质量与教学效率得到有效提升。

二、拍摄制作典型冲压工艺的生产视频,方便教学使用与资源共享

以教学需要和高职学生认知规律为出发点,深入相关企业录制冲压生产的典型加工视频,剪辑后,单个生产视频的播放时间控制在3分钟之内。冲压加工的相关动作是冲压设备在操作人员的掌控下重复循环进行的,一般单件冲压过程时间很短,故控制视频播放时间并不损害冲压加工的完整性,冲压加工的动作过程也可以从不同角度加以展现。当然,控制视频播放时间还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好处:第一方面,短小精悍的教学视频占用的存储空间较少,存储、使用、共享都非常方便;第二方面,能够避免教师因播放冗长的教学视频而耽误教学进度和教学效率,同时又能够使用这些短而精的视频资源打破时空限制,开展“理论”与“实践”有机融合的新型课堂教学,使学生在“理论”与“实践”的穿梭中加强对课程内容的理解;第三方面,精短的视频资源可以保持学生高昂的学习情趣,避免倦怠厌烦情绪的出现。

三、拍摄、收集典型精美的冲压生产图片,方便课程教学与资源开发

根据课程教学内容的特点,深入相关企业拍摄制作生产场景类、冲压产品类、冲压设备类、冲压模具类等典型图片资源,亦可通过网络等收集整理相关冲压加工的图片资源。生产图片取材于生产现场,能把冲压加工的相关情境固化下来,比教材上所提供的一些二维图片更为直观易懂。这些图片资料可以方便教师在课堂教学时进行展示,亦可为教学资源的二次开发提供素材,同时可以帮助学生自主学习,加深对抽象知识的理解。

四、开发制作生动形象的教学动画,辅助抽象内容的讲解与理解

必须认识到,图片资源和视频资源虽然直观,但其亦有短板存在,有些信息还是很难从图片和视频上直接获得,比如冲压原理、模具动作、加工过程等。这些抽象问题在教学时难以表述,即使是在生产现场教学,也难免有这类问题的困扰,往往授课教师累个半死,却收效甚微,学生不知所云。因而,开发助学助教动画就非常有必要。作者应用Flash等软件开发了一系列助学助教动画,使表述困难的问题以形象化、可视化、动态化的形式予以呈现,突破教学模型和生产加工的局限性,在教师课堂教学和学生自主学习中均可使用。形象生动的教学动画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学习内容的理解,提高学习效果,教师也可以从烦琐的表述和繁重的劳动中解脱出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也可以节省部分教学成本。

五、开发冲压模具虚拟仿真资源,开展虚拟实训,弥补实训资源不足

在现场教学中,生产模具无疑是一种很好的教学材料,但在其废旧之前,不可能给学生提供装拆实训机会,又由于模具价格较高,也不可能有很多新模具供学生进行装拆实训,所以学生只能通过观察外形的方式来对模具进行大致了解,而对模具结构,特别是模具的具体部件的装配关系却不甚明了;而供拆卸用的少量废旧模具和教学模型,虽然可以让学生了解模具结构,但在模具动作演示方面却有所欠缺。为了突破教学模型和冲压模具的物理局限性,同时弥补实训资源不足的问题,开发了《冲压模具虚拟仿真资源》,开展虚拟实训,无疑是对生产实训的一种有益补充。该资源精选13套典型冲压模具,涵盖了冲孔模、落料模、弯曲模、拉伸模、成形模,以及复合模和级进模,以CAXA实体设计等三维软件造型开发并经Flash集成,每套模具均含虚拟装配、虚拟拆卸和虚拟动作,立体展现模具动作、模具拆卸、模具装配,与实际生产相比,具有较高的仿真性,是“虚拟”与“现实”的对接,可以辅助相关师生的教与学,增强学生的感官认识,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轻松学习晦涩难懂的专业知识,节省教育教学成本,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该资源于2011年7月份获得了“全国第三届教学仿真软件评奖”二等奖。

六、开发虚实互补的“冲压工艺及模具设计网络教学平台”,进一步推进教学改革

为了对教学内容和教学理念进行持续改革更新,进一步整合优化教学资源,更加利于教和学,开发了虚实互补的“冲压工艺及模具设计网络教学平台”,使“虚拟”与“现实”成功对接,使教和学变得更为轻松有趣。该平台教学资源丰富,虚实结合,教学时“宜虚则虚,宜实则实,虚实互补,刚柔并济,相辅相成”。该平台可以单机使用,也可以在网络上共享,使用灵活方便。由于该平台特色突出,于2011年8月份获得“威海职业学院2011年度课件大赛”一等奖,于2011年10月份获得“第十一届全国多媒体课件大赛”高职组二等奖。

篇12

中图分类号 TG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6)172-0199-02

汽车车身件的设计,特别是行李舱盖曲面形状复杂,同时其在冲压等条件要求精度较高。在模具开发方面,表面质量和精度等都有着严格的要求,行李舱盖模具设计是轿车车身设计的重要一环,涉及到舱盖与其他车身件的匹配,匹配精度的高低影响到模具开发设计的成败。行李舱盖模具设计软件主要是用CAD/CAE软件进行有效设计,应用CAD/CAE技术能有效提高行李舱盖曲面形状设计精度和效率,同时能减少整车开发的时间和成本。

1 覆盖件冲压工艺的基本工序

由于覆盖件形状复杂、轮廓尺寸大,故不可能在以、两道冲压工序中制成,需要多道工序才能完成。覆盖件冲压工艺基本工序有:落料、拉伸、整形、修边、翻边和冲孔等。实际生产需要和可能性可将一些工序合并,如落料拉伸、修边冲孔、修边翻边、翻边冲孔等。冲压工艺设计时应考虑:冲压方向、送料方向、工序间的定位。

冲压工艺卡是指导覆盖件冲压生产过程的技术文件,其包括的内容有:以及工序编号、工序名称、工序内容、所用设备、简图、各冲压工序的加工形状和加工部位、各工序的加工基准等等。

其中,拉深工艺的冲压机选择计算如下:

行李舱盖零件展开后尺寸为:741.126mm×1 534.76mm。

设计工艺补充部分之后,胚料的尺寸为(取整):815mm×1 615mm。

压边圈面积大小:0.178676mm2。

冲压力计算:F0=L・h・t=1 458kN。

式中:F0――冲载力(kN);

L――件周长(mm);

h――厚度(mm);

t――抗剪强度(Mp)。

于是选取J36―800双动压力机,其主要参数为:

公称压力:8 000kN;滑块行程:500mm;工作台垫板尺寸(前后,左右,厚度):4 000mm×1 800mm×210mm。

2 冲压方向的设计

车身覆盖件拉深成形时,所选择的拉深冲压方向是否合理,将直接影响到凸模能否进入凹模。

本设计利用CATIA软件进行冲压方向设计,对汽车行李舱盖拉伸模具设计时并制定冲压方向,在设计冲压件的同时,下一步骤就是对汽车行李舱盖模具进行设计,根据压料面设计原则和实际零件的尺寸大小,设计出模具压料面形状如图1所示。

模具零件要具有较好的形状精度和刚度,模具表面质量要求较高的拉深件最好加一段直壁。根据设计原则和实际零件尺寸,选取适当的数据,在本设计中选取的数据为:

b=8°C=15mm R=6mm F=8mm D=50mm

3 拉深筋的设计

模具设计中采用的拉深筋的形式,在用CATIA进行行李舱盖拉伸模具设计时,选用该类型拉深筋时所采用的参数为:

b=8mm r=2mm h=5mm

拉深筋设计步骤如下:

将行李舱盖的边界线投影到设计好的压料面上,向外扩展50mm,留出压边圈的部分,最后制定好修边线。拉深筋选定之后的形状设计草图及位置安排在此同时对部分的工艺进行有效补充。如图2所示。

4 模具零件及装配设计

依据已确定的冲压方向、压料面、工艺补充部分和拉深筋,利用CATIA设计出拉深件的外形。在拉深件的基础上,根据模具设计的原则和具体的参数进行行李舱盖拉深模具的设计。

凹模设计根据行李舱盖的大小,确定凹模的尺寸为1650mm×750mm,高度为450mm。其减轻筋设计,厚度为20mm,间隔为100mm。凸模尺寸为1600mm×600mm,高度为550mm。减轻筋厚度为20mm,间距为100mm。凸模圆角半径为6mm。其CATIA三维模具设计如图3。

装配设计根据拉伸过程确定整个拉伸模的零件的装配。保证压边圈与凹模上的压料面完全重合。凸模在与压边圈内滑动便面相配合的同时,要注意是凹模与凸模能够完全接触,以保证工件的成型精度。

完成各零件间约束后,CATIA设计的行李舱盖拉伸模装配图如图4和显示其冲压过程的模具装配爆炸图如图5。

5 结论

利用CATIA齐全的曲面造型工具,得到预期的各种曲面。同时运用不同的模块对曲面进行处理,得到近乎实际的效果图片,并得到各个零件以及整车爆炸图,到达实际生产需要。部分重点阐述了车身覆盖件冲压成形的力学特点。

本文讨论了车身覆盖件冲压成形的冲压方式,分析了车身覆盖件冲压成形中存在的一些缺陷及其应对之策。

参考文献

[1]曹岩.CATIA曲面建模实例精解.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

[2]常方李,孙广建.轿车车身结构的轻量化设计[D].中国科技论文,2006.

[3]李江雄,柯映林,程耀东.基十实物的复杂曲而产品反求工程中的CAD建模技术.中国机械工程.1999,10(4):390-394.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