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2-27 11:12:27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4篇网络资源论文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2后期维护
从2011年工程中大量采用功分器的使用情况来看,使用功分器的情况还是比较正常的,并没有出现合并扇区大量驻波告警或指标普遍异常的问题,在高速等交通干线沿线安装的功分器也没有出现切换异常等问题。后续维护应该做好以下工作:(1)做好扇区合并相关资料的记录。(2)日常关注基站的话务量变动、呼建、掉话、切换等指标情况,利用MR测量,获取上下性接收电平、上下行接收质量分布、TA等信息。(3)定期调取扇区驻波比值、主、分集接收电平值,若出现驻波异常或主分集异常,再安排代维按天馈故障处理流程去排障。
3BBU合并
目前基站大都采用BBU+RRU的方式,中兴BBU在一块FS板、一块UBPG板配置的情况下可以同时连接6个RRU,支持12个逻辑载频。通过BBU合并,可以节省BBU硬件资源。
3.1GSM900基站与GSM1800基站共机房站点BBU合并对于GSM900基站与GSM1800基站共机房的站点,可以考虑进行BBU合并(如图1所示),节省一个BBU。对于RRU比较多的情况(比如超过6个),可以扩容一块FS板的方式来增加6个光纤端口,解决BBU与RRU之间的物理连接端口不足的问题。
3.2相邻基站进行BBU合并(被合并基站为单RRU的情况)目前中兴要求BBU与RRU之间的光纤连接长度理论上不超过10km。只要合并的两个物理站点之间存在直连光纤,就可以考虑进行BBU合并(如图2所示),使用一对纤芯将远端BBU+RRU基站改造成RRU拉远扇区。
3.3相邻基站进行BBU合并(被合并基站为多RRU的情况)实际中可能遇到远端基站有多个RRU的情况,如果每一个RRU都用一对纤芯与主BBU相连,必然造成光纤资源的浪费。可以考虑将被合并基站的RRU改造成级联的方式(如图3所示)。实际工程中,中兴支持最多4个RRU级连。
4拆除基站或扇区
随着新站以插花的方式开通,新、老站之间存在站距过近的情况;在开通部分GSM1800基站之初主要是从分担话务的角度考虑,随着话务的降低,特别是WCDMA网对GSM网话务分流的影响,GSM900与GSM1800共站站点存在其中一个网话务偏低的情况;部分室分站点由于仅仅覆盖电梯或地下室,也存在长期超低话务的情况。在充分评估的基站上,拆除基站或扇区,提高资源利用率。
4.1拆除站距过近站点统计现网中站距过近(比如两站直线距离小于100m)的基站,在充分进行话务评估、DT和CQT测试的基础上,结合周边基站的协同天线调整、发射功率调整,酌情进行站点或扇区拆除。
4.2拆除超低利用率室分站点根据室分站点的话务量(日均话务量不到1Erl、日总PDCH占用数不到50次)、覆盖场景(仅仅覆盖电梯或地下室,没有覆盖楼层)、重要程度(覆盖低密度居民小区),周边地理情况,酌情进行室分拆除。
4.3拆除重复覆盖扇区筛选出现网中两站站距小于300m,对向扇区方位角偏离正负30°的扇区,在充分进行点对点切换评估(切换次数的多少或多或少可以反映出两个扇区切换带的大小,即重叠区域的大小)、DT和CQT测试的基础上,判断是否存在重复覆盖的情况。根据两个扇区的挂高、天线对应覆盖区的入射角的优劣,选择其中一个扇区暂作为保留扇区。根据拟保留扇区的天线挂高、天线垂直半功率角,算出所需覆盖距离对应的天线俯仰角,并调整天线。关闭另外一个扇区功率后进行大量的DT和CQT测试,并结合MR数据分析(重点关注接收电平与TA分布),结合投诉跟踪情况,最终达到拆除重复扇区的目的。
4.4GSM900与GSM1800同覆盖站点或扇区拆除计算出GSM900与GSM1800基站共站站点话务分担比例,如果其中一个网的话务量远远小于同扇区的另一个网的话务量,可以将低话务扇区暂列为待拆除扇区。进行锁频DT和CQT测试,确认拆除一个扇区后,另一个扇区的覆盖能否满足要求。关闭待拆除扇区功率后,提取MR数据,重点关注接收电平与TA分布,分析下行电平小于-90dBm且TA为0或1的采样点数占小区采样点总数的比例,判断是否为弱覆盖小区及弱覆盖程度。结合投诉跟踪情况,最终达到拆除GSM900与GSM1800同覆盖站点或扇区的目的。
5案例介绍
根据上述思路和方法,在龙岩联通开展了实践,仅2013年下半年以来,龙岩联通就调整出价值110万元的基站硬件,如表2所示。
二、网络资源培养分析问题和判断是非能力
网络资源如此受欢迎的原因在于它的内容丰富,但是这也存在着很多的隐患,有些人会通过网络资源的漏洞来盗窃别人的资料,也有的人通过网络资源欺骗大众,这些行为都是违法的。但是这些隐患却往往被人们忽视,尤其是学生,学生由于对这一块知识的匮乏,容易受到他们的欺骗和诱惑,因此,教师在上信息技术课时,应该积极培养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要区别哪些是有用的,哪些是不能相信的。如:教师在上课时发给学生看一个看似正常却有欺骗意味的网页,让学生自己分析,看能否辨别出其真假。只有这样,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才能有警觉意识,防止被虚假网络信息欺骗和诱惑。
三、网络资源可以建设内容丰富的学习网站
网络技术课程的灵活性很强,教师在传授一定网络知识后,可以给予学生一定的自由,让他们自由发挥积极创新。教师在基于自己的教学经验上,也可以给学生提供自己的建议让他们参考,遇到有好用的、健康的网站,教师可以推荐给他们使用,让他们有更方便的途径来查阅资料,也可以通过师生资源共享的方式来拉近师生之间的关系。如:教师可以在让学生制作PPT时,使用几个超链接,指向相关的信息技术网站,当然学生们要通过自己和团队的努力,将网站内容丰富,还可配上音乐,页面可以吸引其他学生,形式也能多变,这主要是培养学生利用网络资源积极创新的能力。初中生正是处于叛逆期的阶段,老师要找到正确的方式,指导学生能以正确的态度,利用网络资源来建设对自己和其他同学都有用的学习网站,教师也要以身作则,帮助同学们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
四、网络资源有助于学生获得终身学习能力
网络技术的难点在于其变化多端,学生在开始时只能适应一些简单的操作,老师怎么教,学生也学着怎么做,但是网络是很考验学生思维的一个地方,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将思维打开,并且在实践中不断学会创新。网络资源其实也是在不断的进步当中,最开始的大型电脑逐渐进步成现在的小型台式电脑和笔记本电脑,输入法也在不断的完善,网页也被制作的越来越精致,学生操作起来也更加的方便。例如,教师可以在信息技术课上,让学生利用网络资源来给制作一个动画,主题可以由学生来自己定,但必须是积极向上的,有的同学主题定的是“别让我们的眼泪成为地球上的最后一滴水”,在Flash中,同学们先将复杂的图形分成几个层,再用绘图工具来制作图画,还可以导入WFM、EPS、AI等格式的图形,最后再调整图片的大小和位置,形成动图。学生通过对网络知识的学习,利用网络资源,也制作出了精美的动画。
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教师的重心不再是传授知识,而是通过学习视频资源后总结归纳,针对视频中的重难点进行分析。为了深入理解某一名词需要查阅大量的资料,然后将这些资料整理成学习预习资料,并在网络课堂上,以便学生提前准备和查阅。在课程中,教师和学生一样都是学习者,不仅学习了视频教学中传递的知识技能信息,感受了教学名师的个人魅力,也使自己在信息内化过程中学会分析、鉴别等,学习后个人情感、理智等得到提升。但是教师和学生的区别是教师可以站在自己专业的角度,结合自身宽阔的知识面、多重的思维角度来引导学生,也就是说教师在这个课程中首先要自己甄别资源,通过资源分析体会幸福,学会让自己幸福的方法,然后才可以在课程中更好地引导学生。
积极利用网络课堂
网络课堂目前在高校中普遍存在,本案例中宁波大学的通识教育实践以网络课堂平台作为支撑,教师和学生可以通过该平台实现互动交流,教师也可以一些公告和通知,甚至可以通过一些功能设置达到让学生层层递进式预习。学生也可以借助网络课堂完成作业,而学生完成的作业可以在系统当中以文件夹的形式进行保存。师生也可以通过网络平台进行课外交流,学生提出的问题能够及时得到解答。同时,网络课堂平台是作为学习反思的传播平台,学生可以通过网络课堂自己对于课程的理解,可以表达自己在实际生活中碰到的有关幸福的思考,为其他同学提供借鉴。在实际教学中,学生发表在网络课堂上的反思会引起其他同学的共鸣或引来更为深刻的思考。如一学生关于对家庭亲情的感恩、对身边同学朋友的感恩的网络帖子引起了其他同学的高度关注,在不断的深入讨论中,学生学会感悟幸福和总结让自己幸福的方法。又如有同学通过网络课堂表明自己想养成一个习惯,他通过每天晒自己的行为表现让同学监督,而这样的行为让身边的同学深受鼓舞,也有同学开始模仿。
课堂讨论以小组讨论和协作学习等形式展开
课堂讨论共计有12课时,整个课程中布置了9个话题讨论:BeliefasSelf-fulfillingprophe-cies(实现自我抱负的信念)、Optimism(积极品质)、Appreciation(学会欣赏)、Rituals(习惯的养成)等。讨论的形式以小组讨论和协作学习为主,以班级讨论为辅,不同的主题采用不同的形式,如BeliefasSelf-fulfillingprophecies采用小组讨论的形式,最后通过小组推选组长进行总结;而Appreciation主题采用协作学习形式,通过组员的协作分工完成一个演讲汇报或者表演,同时要求学生利用英语进行,而这一难度的增加让组员之间的凝聚力得到增强。对于小组讨论和协作学习一般是以4~5人为一组进行讨论,整个班级分为7~8个组,因为组数较少,教师也可以不定时的参与其中进行指导。笔者在课堂中发现学生对于小组学习的热情非常高,从每次展示的汇报都可见一斑:语言组织缜密,画面呈现精致,表演声情并茂。
教学评价实行多元化
在多元化方面,主要是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和评价内容多元化,评价主体由学生自己、教师和其他共同学习者组成,评价主体的不同,评价的内容也不同。源于课程为“幸福课”,幸福是一种自我体会,结合课程实际,自我评价在总体评价中占了重要比例。在这里,自我评价首先要结合自身实际,说明自身在实际中对于幸福的理解,或者在追求幸福中自己做了哪些努力,或者通过学习获得了哪些成果,同时说明自己评价的标准,并给自己一个量化的评价。他人评价主要是教师评价和在小组讨论、协作中其他共同学习者给予的评价,这也是一个形成性评价的过程,基本上在一次讨论中会有一个小评价,有时候这些评价是口头上的一种评价,其中包含奖励或建议,有时候是以一种量化的成绩表达出来,在总体评价中,他人评价共计10次,约占总体评价的20%。关于总结性评价,是以教师评价为主体,以学生的学期论文为评价内容进行的,教师在评价后需要给学生反馈意见,以促进学生更好地朝幸福努力。
基于网络资源的通识教育的教学实践
基于网络资源的通识教育是一种创新的事物,在实践中摸索成长,在教学过程中难免会碰到一些问题,但是总的来说教学反响非常不错,师生对于其好评度都较高,在课程结束时我们做了一些访谈和调查,具体总结如下:
(一)学生和教师是共同学习体,师生关系更为融洽
在上课一开始,教师即表明了自己的身份同学生一样也是一个学习者,这一举动马上引起了学生的好感,课堂气氛也因此高涨。调查中发现,学生对于该课程教师的评价明显高于其他课程的教师,同时在访谈中,不少学生表示在探讨幸福的过程中教师已经成为了他们的朋友。
(二)教学内容的来源网络化和优质化,引发学生学习积极性
关于国内外公开课的视频品质受到了一致好评:视频中教师的风采,教学中呈现的知识信息及技巧技能,视频本身录制的视频音频质量等让人耳目一新,乐于倾听和观看。在上“幸福课”的学生中有72%的学生表示非常喜欢这种教学内容,视频中名师的大家风采、旁征博引以及诙谐幽默深深更是吸引了学生,引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让学生主动的进行学习。
(三)改革的教学方式令教师更具挑战感,学生更具期盼感
如前所述,在教学实际课时分配中,2/3的课堂教学用于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欣赏、分析、利用网络资源,这对于以教师讲授为主的课堂教学是一个重大的冲击,但并不意味着教师工作量的减轻,教师作为学习者在学习的同时需要有更多的思考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同时由于课程的特殊性,即课程为“幸福课”,教师首先将自己变成一个幸福的人才能感动学生,引导学生成为幸福的人,这就需要教师提高内在修为,所以在课程前期,教师的工作量也是非常的大。在访谈中,4名任课教师都表示这样的教学方式是对自己的挑战,但是对于挑战非常乐意接受,并且愿意扩展到更多的课堂中;而1/3的课堂教学用于学生的小组讨论和合作学习,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锻炼了表达能力,内化了学习的知识,同时也学会了小组成员间协作。在学期结束时,对这种教学方式的接受程度进行了调查,显示有75%的学生表示乐意用这种形式上课;同时也对未曾使用这种教学方式的学生做了抽样调查,发现有78%的学生期望用这种形式进行学习。
(四)教学评价方式让学生感受创意,评价成绩让教师满意
38%学生反映在自我评价中发现自己在幸福的历程上已经进步了很多,增加了追求幸福的信心;42%学生认为这种评价方式能够更大程度上体现自我,发挥自我,整个学习过程较为轻松愉快。从最终的教学评价总体成绩来看,70%的学生让教师感到非常满意,主要源于学生对于幸福的真心体会,真正实现了课程教学目标。当然,基于网络资源的通识教育目前也有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将实际调查的结果进行综合后,主要表现在课程学习的自由度安排及对于课程的学习反思上。
数字化、网络化、信息化成了新世纪人们生活的一种状态。每个角落、每个部门、每个领域都渗透着计算机和计算机网络。计算机网络的大撞击,网络学习资源使教育也在发生质的飞跃,给远程教育带来了欣欣向荣的景象。面对众多纷繁的网络学习资源,也存在一个物竞天择的问题。PDF文档作为一种跨平台的通用电子格式,对文档信息及多媒体信息的传播有独特的优势。
一、PDF文档在Web上的技术优势
1.PDF文档集多媒体信息于一身
PDF(PortableDocumentFormat便携文档格式)为Adobe公司开发的一种电子文档格式,它将文字、字型、格式、颜色、图形图象、超文本链接、声音、动态图象等信息封装在一个文件当中的一种通用电子格式,目前已成为数字化信息上的一个工业标准。和普通的Web不同,PDF文档能将多媒体信息捆绑在一起,文件位置发生变化时根本不用担心其他信息的丢失。利用PDF文档在网络上传递多媒体信息具有一定的技术优势。
2.PDF文档具有交互性
PDF文档在Web上信息时常用的交互事件驱动行为(Action)有下面几种类型:
GotoView:跳转到当前文档某处,显示文档内容或打开另一个PDF文档某处显示文档内容。此行为和HTML中的超链结相比更具灵活性。
Openfile:打开一个非PDF文档文件,如与PDF文档同在Web上的HTML程序、ASP(ActiveServerPages)程序、Flas文件等。
WoldWideWebLink:跳转到指定的URL,可以使用http、ftp、mailto协议定义的超级链接。
Resetform:清除PDF文档表单中各域当前内容,恢复原设计时定义的缺省值。此行为能够实现动态信息更新。
Submitform:提交PDF文档表单中各域变量的值给指定的URL,如CGI(CommonGatewayInterface)程序、ASP程序等。
Show/hidefield:显示或隐藏指定的交互元素对象。它非常适用于建立动态信息显示、动态交互窗口显示的页面。
这些交互事件驱动行为类型,在Web上可以产生丰富的交互方式,使得PDF文档在Web上增色不少。
3.PDF文档在Web上出版和传输能力
PDF文档是一种通用的文件格式,不论什么样的应用程序或平台,PDF都可以保存所有原始文档的文本信息及多媒体信息,文件占用的空间很小,非常便利于电子邮件或互联网的发放和携带信息传播。
只要使用含AcrobatReader插件的网络浏览器都可以在Web上阅读PDF文档。对于支持PDF文档分页下载显示的服务器,并且在AcrobatReader浏览插件的选项设置中使用了后台下载选项,PDF文档页面内容显示的速度将大大提高。目前支持PDF文档分页下载显示的Web服务器很多,常见的有:WebSite,WebSiteProfessional,Fastrackserver2.0,Enterpriseserver2.0等。对于不支持PDF文档分页下载显示的服务器产品,通过网关接口程序(CGI)、ActiveX技术,可以能轻而易举地达到这一目的。
二、PDF文档的结构
PDF文档的组成,有三个层次:
内容层。包含文件中所有文字和图象的内容。
基本信息层。包含有关文件的基本信息,如字体信息、导航器引用表等。
增强信息层。包含增强功能的信息,如超文本链接、书签内容、文章信息等。
在PDF文档中包含了一种数据存贮格式FDF(FormDataFormat),处理于表单域数据输出和导入,是一种纯文本文件。PDF文件由文件头、文件主体、交叉引用表、文件尾四个部分组成。
FDF文件头的首行表明了当前文件所使用的FDF规范版本。
FDF文件主体主要由catalog对象组成。Catalog对象仅含一个关键字FDF。关键字FDF的值包含如下项目:
Fields:包含一组域属性的定义
F:指定Form输出或导入数据的PDF文件名等
项目Fields的属性定义包含下列描述:
T:域名
V:域值
OPT:选择项域的各项值等
PDF文件尾由关键字trailer间接引用FDF文件体的catalog对象关键字root的一个值对及文件结束标记%%EOF组成。
PDF文档是通过一系列对象序列来构造的。PDF对象包括直接对象和间接对象,间接对象是经过标识了的PDF对象,直接对象通常有布尔型、数值型、字符串型、名字型、数组型、字典型、空对象、流对象等基本类型。一个PDF文档包含了一个以上的页面,而每一个页面都可以包含文档、图形图象,继而加入声音和动画。在多媒体信息的组合上,完全将多种媒体信息融会在一起。
三、PDF文档与Web数据库
PDF文档的表单是PDF页面控制的对象,也是PDF向Web数据库进行数据信息传递的接口,还可以向Web数据库读取相应数据。表单的域、字段变量都能和Web数据库建立数据通道。通常Web数据库接受来自客户端的数据一般都采用CGI程序实现。开发CGI程序的语言工具众多纷繁。PDF文档作为目前电子文档的一种通用格式,其中提供的和Web数据库接口的内部结构域和字段变量,大大增强了它在互联网上的使用。我们在构建PDF文档携带的多媒体网络信息资源过程中,借助了ASP技术向Web上PDF,同时接受来自客户端的交互数据。
1.PDF文档表单向Web数据库提交数据
在AdobeAcrobat4.0PDF开发环境中,构造一个学习者登录注册(以学习者注册信息为例)信息表单的PDF文档,文件名为Login.pdf,表单中各域名与Web数据库字段名一一相对应起来。如图所示:(略)
表单中,按钮“注册”通过鼠标事件MouseUp驱动行为Submitform实现向服务器应用程序传递参数信息。在定义Submitform行为时,保持服务器应用程序的URL和提交信息的ASP程序相一致。输出格式为HTMLform(URLencoded),选择输出的表单域的域名。
在服务器的ASP应用程序中,利用VBScript语句Request来获取PDF文档表单域的域名参数信息,书写格式为:
Request(“field_name”)
对于接受到的PDF文档的表单数据,将通过ODBC驱动注入Web数据库中。服务器中的ASP程序关键代码如下:
<%d1=Request(“name”)%><%=d1%>
data.path=server.MapPath“login.mdb”
setconn=server.createObject“ADOBE.Connection”
conn.Open“Drive=MicrosoftAccessDrive.mdb
dbp=&data_path
SQL=“INSERTINTOdataname……”'和PDF表单域字段对应
SQL=SQL+VALUES'“&D1&”''“&d2&”'…
SetRS=Conn.ExcuteSQL%>
<ahref=/login.pdf>Returnlogin.pdf
在构造进行网络试题测试时,Web数据库取数据库Networktest.mdb,ASP程序中部分代码同上,都是接受PDF文档表单域的参数。
2.从Web数据库中提取数据生成PDF文档
在构造的网络学习资源中,少不了要给客户端实时生成、传送试题,利用PDF文档也能轻易实现。主要就是从Web数据库中读取字段数据,生成相应PDF文档表单域字段。对于上面的程序就是一个逆过程。建立一个名为test.pdf文档文件表单域字段和数据库相对应。其他设置同上所述。
服务器ASP应用程序,从Web数据库读取字段数据后,生成FDF文件返送浏览器PDF文档。在这里PDF文档中的FDF文件格式是ASP和PDF文档的数据接口,在生成FDF格式之前必须定义服务器端的MIME类型为Application/Vnd.fdf的语句。
从Web数据库读取记录动态生成PDF文档,ASP应用程序代码如下:
<%Name=Request“name”%>
<%ifNottrimName=“”then
data_path=server.mapPath“networktest.mdb”
setconn=server.createObject“Adobe.connection”
conn.Open“Drive=MicrosoftAccessDrive.mdbdbp=”&data_path
SQL=“selectformdatawherenamelike'”&name&”'
SetRS=Conn.ExcuteSQL
IFNotRS.EOFthen
Number=RS0A=RS1B=RS2
C=RS3D=RS4right=RS5
Else
Number=“Nofound”
Endif
RS.close
Conn.close
Endid%>
<</fdf
<</fieldI<</Tnumber/V<%=number%>>>
<</TA/V<%=A%>>>
<</TB/V<%=B%>>>
<</TC/V<%=C%>>>
<</TD/V<%=D%>>>
/FNetworktest.pdf
>>
>>endobjtrailer
<</Root1OR>>
四、资源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
该网络学习资源系统采用了最常见的客户机/服务器网络模型(即C/S模型),如图所示:
1.PDF文档库
服务器端提供了以PDF文档为依托的多媒体信息资源库。对于所有的学习内容或测试题信息,全部以PDF文档携带。在客户浏览端,不管其浏览目的如何,附带上Adobe公司的Acrobatreader插件,就能很好地显示出学习的内容。其页面上的内容,不会因为浏览器的设置不同而出现异样。PDF文档的制作简单,可以使用Word97、2000,也可以使用Acrobat4.0。(目前Acrobat5.0新版本的功能有了很大的扩充,和PDF文档相关的主要有:基于AdobePDF文件快速编制新文档和使用AdobePDF表单搜集更为准确的信息,降低成本。文档的结构和制作方式没有多大的变化。作为在4.0版本环境中开发的文档和资源,在5.0版本中同样可以使用。)这为后期的维护提供了极大的方便。图为PDF文档的制作流程:(略)
本网络资源开发应用于摄影技术基础的网络学习。现以照相机的结构原理一节为例,对PDF文档的制作过程和应注意的事项加以说明。照相机结构原理的讲解采用文本描述、图象展示、声音解说和动画演示。制作一个完整的、包含上述信息组合的PDF文档的步骤如下:
(1)制作、收集素材即对以上的四种媒体信息进行制作、加工。文字描述应尽量形象化,并结合图片来讲解照相机的内部结构。考虑网络传输及显示的速度,所有的图象均采用JPG格式;由于PDF文档只支持wav声音格式,因此要配置的音频内容要尽量精简;PDF文档支持所有的动画格式,如MPEG、AVI、Flas等。AVI格式的动画在PDF文档中有两种播放形式:一种是嵌入式,即画面嵌在文档里面,占用了文档的部分面积;另一种是浮动式,即浮在文档上面。当画面布局过于紧凑时,浮动式可以节省页面空间。
(2)页面布局及生成当素材收集完成后,就要将媒体信息布局组合。只要安装了Acrobat4.0,Word97、2000就可以将Word文档生成PDF文档。Word具有很强的排版功能,因此将文字和图像预先在Word中处理好后,再将Word文档转换成PDF文档比较方便。安装了Acrobat4.0后,Word“文件”菜单下就会多出一项“CreatePDF”子菜单。点击此命令,按照框中的提示,即可完成PDF文档的生成。此时注意,要为声音和动画留出空间。
(3)启动Acrobat4.0环境,加入声音和动画在Acrobat4.0中提供了给PDF文档添加声音和动画的工具。在生成的PDF文档的适当位置加入声音和动画后即告完成。
(4)对所使用的素材利用目录进行归类,以方便后期的维护和修改这也是比较关键的一步。制作完成的PDF文档放置在服务器的PDF文档库中,即可用ASP技术向Internet了。
2.课件、积件、多媒体资源库
该库存放制作PDF文档所需的多媒体元素,积件、课件资源丰富学习者的学习内容,为学习者提供多样的学习方式。方便PDF文档的交互行为的链接,也便利多媒体元素的修改而不会影响PDF文档。库中的各类资源归类存放,创建、组织、修改、维护都便利。
3.数据库系统
Web数据库以Access为其数据源,主要应用在三个方面:
(1)学习者信息管理库该数据库记录学习者的学习进程,包括学习速度、练习次数、交流次数、提问情况、成绩、学习时间等。对于每一位注册了的学习者,该库中将自动建立一个单独的表来存放学习者的学习进程。一位学习者对应一个表。该数据库可以为教师直接访问,便于了解学习者的学习状况、学习特点、学习模式等,为教师出题、组织教学资源等提供一些参考资料。
(2)交流信息库,包括师生之间、学习者之间的交流信息本资源系统提供网上实时交流功能,相当于聊天室的实时通信方式。该聊天室和交流信息库连接,所有交流的信息都通过交流信息库进行交换。在这里,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讨论,学习者可以自由发言。在聊天室里,所有成员可以随意地邀请和被邀请,讨论问题和交流经验。
(3)题库该数据库由资源管理者或教师管理,存放针对学习内容的练习题和测试题。教师可以在此创建、管理试题,并对学习者的作答情况给予反馈。试题分为客观题和主观题。客观题可支持单选、多选、填空和判断等题型。对于客观题的作答,系统可以直接给出评分结果,并且记录下每一次的作答情况,为教师评价学习者提供必要的数据。主观题则需要教师来反馈结果。
本资源系统还提供网上非实时交流功能,相当于BBS。学习者可以在上面求助,也可以发表言论,给其他学习者指引方向。所有学习者提出的问题,全被收集在交流信息库中。这种创建信息、评论信息、交流信息的协作学习情景。
4.ODBC驱动
开放数据的驱动系统数据源于Access,通过ODBC可以使得数据库系统中的数据向客户端发送。
5.WebServer和ASP或CGI
WebServer用来接受来自客户端的请求,并结合ASP或CGI实现各种数据的传递,特别是来自PDF文档表单域的数据。
6.客户端应用程序
为能顺利地架起客户端与服务器之间的数据交流,除了具有浏览器和阅读PDF文档的插件外,作为远程教育还要具备记录学习者学习情况的数据信息。该信息不必存放在服务器上,以节省时间和空间。通常采用ASP技术结合ODBC在客户端虚拟服务器上建立一数据库,存放记录信息。
7.学习者信息记录
对于学习者学习进程,除了服务器上的信息库有所记录,同时也需要在客户端也有所记录,以便于学习者查看,比较现在和过去的情况,分析自身的变化,进行自我评价。将此信息记录在客户端,还可以避免访问服务器的不便。
8.浏览器
带有Acrobat插件的Web浏览器,可解释ASP脚本和显示PDF文档内容,支持PDF文档的分页下载,可提高网络速度,使用同样的Acrobat插件和服务器构筑同一的平台,方便双方的数据传递和交互。
五、结束语
利用PDF文档结合ASP技术来开发网络资源,配置要求低,操作简单易学,PDF文档自身结构简练,传输快速,阅读方便,便于开发人员协同开发,便于资源共享和交流推广。可以预见,随着资源建设标准化的进一步推进,PDF文档作为未来电子文档标准格式之一,将在网络学习资源建设中有着更广阔的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
1林天.PDF文档与Web数据库接口技术初探J.计算机应用,
20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