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信息技术论文范文

时间:2022-06-22 22:30:38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初中信息技术论文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初中信息技术论文

篇1

1.1课程开设的起点不同,内容重复建设

查看中小学学生的信息技术开设的时间发现:有的学校小学二、三年级开始,有的学校小学四、五年级才开始,这就导致了不同地区学生在学习信息技术课程的时间起点上是不同的。对于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教材内容的讲述,通过调查统计发现,像Word、Excel、PowerPoint这些内容分别有84.14%、28.28%、39.31%的初中生在小学阶段都学过。看来升入初中后仍要重复学习这些内容的现象是普遍存在的,在访谈中得知许多被采访者认为重复学习是没有必要的。编写教材时为照顾起点低的,导致不同学段教材内容上的反复,教材建设的不合理。

1.2信息技术教育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

随着我们国家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近年来各中小学都相应开设了《信息技术》这门课程,但是由于这门课程在初中开设的时间还很短,使得有些学校的领导以及相应的教师对信息技术教育在意识上不够重视。

1.2.1教学观念的滞后

从和教师的交谈中就能感觉到他们的观念还停留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他们始终将学生的成绩、升学率作为评价学校教学水平的唯一标准,从而并不重视信息技术教育课程的建设。这在问卷统计中也有所体现,只有15.91%的学生认为学校很重视信息技术课,并能经常举办有关信息技术知识方面的竞赛。84.09%的学生认为,学校只能保证信息技术课按时按量完成,重视程度还是不够。比如在小学组的问卷调查中,42%的学生认为,在期末复习阶段信息技术课通常是让给其它主课、自主自习等。而通过对初中信息技术教师的走访得出,由于初中生面临着升学的压力,学校只将注意力集中在考试的主科科目上,大多数的中学信息技术课教师在讲完每节课程内容后都会留出10多分钟让学生做其它课的作业。由此可见,由于信息技术教育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和阻碍了其发展。

1.2.2机房配套设施的不完善

有24.3%的初中学生认为学校机房机器配置太差,有的甚至都开不了机,30.56%的学生反应电脑上安装的软件基本都过时了,更严重的是有9.03%的学生选择不怎么上机,机房就是一个摆设这个选项。这就说明学校的硬件设施并不完善。

1.3信息技术教师受到多方面限制

信息技术学科教师对信息技术这门课承担着重要的责任与使命.但是,在很多中小学里,他们的地位和现状却令人担忧,甚至被视为“弱势群体”。在这样的情境下,他们很难在教学模式、评价体系等方面做出创新和改善。

1.3.1信息技术教师专业素质低、师资力量薄弱

通过对问卷调查的总结,有35.66%的学生认为其学校信息技术教师的专业技能仅仅是一般水平,4.2%的表示学校的信息技术教师是中途转岗过来的,没有专业知识技能,甚至有22.08%的学生说在上信息技术课时,教师都不讲课,只是让学生自主学习或上网。

1.3.2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模式单调

通过调查发现,信息技术课程教师的讲课方式仍然是传统古板乏味的方式,甚至板着脸,教师的教学模式单一。有14.8%的学生认为自己都是被动地听课,仅有30.34%的教师使用“讲练结合”的方法。

1.3.3评价的体系单一不健全

在我国应试教育的前提下,主要还是以考试作为评价的主要手段,但是从问卷调查中发现,15.28%的学生反应信息技术课程每学期都不考试,这就造成了不考试的科目难以发展的局面。而在访问中发现,有的学校的即使是考试,其评价方式也只是停留在上机考试或考卷考试。评价的体系单一不健全。

1.4学生信息技术能力存在差异,提不起兴趣

1.4.1学生信息技术能力存在差异

初中学生的信息技术水平存在很大差异。初中生来自于不同小学,由于在小学的课程中没有统一的要求和规范,学生的个体差异,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理解能力、运用能力等等都不相同,这也使得学生信息技术水平的不同。

1.4.2学生对信息技术这门课提不起兴趣

在小学组的问卷调查中显示,很喜欢上信息技术课的占69.4%,但有38.8%的小学生认为信息技术课程教师讲课刻板无聊,对这门课不感兴趣。教师的教学方法无疑扼杀了学生最初对信息技术的兴趣。有4.29%的初中生对信息技术课程没有兴趣。这只是以200份调查问卷为基础,似乎数据的比例不高,但是若把受访者的数量扩大,想必会是一个惊人的数字,所以培养学生的兴趣成了当下刻不容缓的事。

2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策略分析

针对影响和阻碍信息技术教育发展的相关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如下解决策略。

2.1统一中小学阶段的教材

编写教材时,从小学到初中阶段要有统一、明确的教学大纲。在全国范围内统一编写教材,统一信息技术课程开课的起点。即便有些内容需要重复,但要保证这些内容是从小学到初中、从初中到高中的加深巩固,而不是没有意义的重复。

2.2转变教育观念

首先,要实现观念的转变,要把信息技术作为学习的工具,而不仅仅是学习的对象。信息技术的应用要与其他学科课程进行整合,让学生们能学以致用,并把信息技术作为工具以促进其它学科的学习。其次,配备齐全完备的机房设施,及时更新计算机上安装的软件,定期维护计算机。最后,各学校应当把信息技术课程列入学校的正式考试科目,从而激发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3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和综合素养

学校应加强信息技术教师师资培训,提高信息技术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这样,可以使信息技术教师及时地提高自己的知识和教学能力。学校还可以招收计算机能力很强的专业人员进校,并对在校的信息技术教师进行定期的信息技术培训,通过培训学习,提高教育教学效率。

2.4采取差异教学模式,满足学生的需求

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初中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点等因素,根据课程本身的特征,充分利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采取差异教学模式,让学生能在学校的信息技术课程中有所得所获。在初中学生入学时,可以对每一个学生进行摸底考试或问卷调查,了解他们的信息技术掌握程度,了解他们的兴趣和动向。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程度不同的组,为不同程度的学生安排难度不同的任务,满足每位学生的需求,对学生进行差异教学,从而激发不同程度学生的学习兴趣。

2.5建立科学的教育评价体系

评价过程不能只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还可以使评价方式多样化。比如对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书面作业、实践作业、课题讨论、小型调查研究等以各种形式进行考评。这种多样化的评价方式可以为学生与教师之间客观有效的反馈提供了保证。

篇2

许多初中信息技术教师不知道课堂上要教给学生什么内容,该如何进行教学,主要表现在两方面:

第一,由于教学条件的差异,造成教学内容的不同。因为各个地方没有统一的要求,学校选择的教材也各不相同,另外因为每所学校的硬件设施不同,对信息技术的课程设置也不同,选取的信息技术教学内容差别巨大。就是在同一所初中学校,不同的教师教授的内容、侧重面也不相同,有的注重理论教学,注重计算机结构知识和计算机语言的教学。有的教师注重如何让学生学会应用计算机这一工具,侧重于电脑的操作和应用教学,将电脑当成一个生活和学习的辅助工具,能够熟练应用掌握要领。那么怎样能够根据学生发展的需要以及考虑到学校的硬件条件实际情况,决定在初中信息技术课上的教学内容,值得我们大家共同研究。

第二,学校分给初中信息技术课的课时大幅度缩水,致使信息技术课的教学内容难以取舍。因为学校对初中信息技术课的不重视,并且为了追求升学率,学校对初中信息技术课的课时是一减再减,远远不能达到国家教育部规定的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课时,这就造成了初中信息技术课的教师在制定教学计划时抓襟见肘,很难完成教学任务,不知道上课该讲哪些教学内容,哪些教学内容应该舍去,哪些教学内容是重点需要重点讲解,教师感到很迷茫。

(三)教学模式比较单一古板,课堂教学索然乏味

由于我国的初中信息技术课发展还不成熟,造成现行初中信息技术课的教学模式比较单一古板,很多时候仍然采用传统教学模式,教学方法陈旧落后,大部分时间仍是教师在前面讲解,学生坐在座位上听,教师在教师机上演示,学生在终端机上看的教学套路,造成初中信息技术课堂上教学,学生对学习计算机知识兴趣缺失。

二、针对初中信息技术课存在的问题所采取的对策

从以上这些问题来看,初中信息技术课的发展任重道远,针对初中信息技术课存在的问题现提出以下对策。

(一)要提高认识,转变初中信息技术课教育教学观念

我们要提高认识,上好初中信息技术课是实现教育现代化以及进行教学改革的重要步骤,必须从根本上转变初中信息技术课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思想,重视现代化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前景和中学信息技术教育改革的必要性。为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让学生能够更好地发展,学校要把信息技术课当作一个重要的桥梁,训练学生应用计算机的能力和处理信息的水平,并且要把计算机的应用和我们的日常生活联系起来,做到学以致用。同时,学校要尽可能地把初中信息技术课作为考试科目,并算入学生期末总成绩,而不是把它当成一个考查项目,可有可无。相应地要制定完善的考核制度与有据可参的考核标准,并要有奖励措施以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尽量挑选合理的信息技术课的教学内容进行教学

第一,要有科学的教学方向。根据调查,学生更喜欢贴近生活,具有很强实用性的计算机知识。所以初中信息技术课教师在授课内容与讲课素材的选取上,尽量地从日常生活出发,多给学生介绍一些当今信息领域的新成果和它们的使用方法,讲述一些高科技以及未来几年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毕竟初中对计算机学习的知识还比较浅,所以应该重视学生的信息技术基础知识的教学,重点讲解电脑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使学生了解电脑基本操作,为学生以后更好地学习信息技术打好基础。同时对学生加强电脑操作和应用的教学,让学生能够应用电脑这一特殊工具,能够基本掌握使用要领与方法。第二,要做到初中信息技术课统一管理,解决教学课时不足。学校要改变固有观念,不要只考虑学校的升学率,要多考虑学生的综合素质和长远发展,所以学校不要挤占初中信息技术课程的课时,要保证教学内容在规定的课时内能够讲完,能够完成信息技术课程目标。

(三)初中信息技术课的教学方法要灵活多样

长时期采用一种教学方法,时间一长,学生就对信息技术课的兴趣开始下降,注意力也不能很好地集中,造成学习效率下降。所以在初中信息技术课的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注重教学方法的灵活多样。可以在授课的过程中鼓励学生上台操作演示,讲解操作过程,教师在旁边可以做适当的补充。也可以分小组开展教学,围绕典型例题先进行小组讨论,之后每个小组派出一名代表上台演示和讲解问题解决的方法和过程。

篇3

二、微视频的选取应当顺应教学要求

微视频就像一片大海,里面的资源就像大海中活跃着的各种各样的鱼,如何在如此种类繁多、样式不同、信息质量不同的资源中找到自己所需要的是非常关键的。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之前一定要做好充足的备课工作,将教材中需要强调的知识以微视频的形式表现出来,以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比如在讲授信息技术的发展史时,通过简单的口头授课不足以达到很好的学习效果,长篇大论会使学生们产生厌烦情绪,同时可信度低。如果在授课过程中加入微视频就会大大改善这种现象,选取的微视频应当尽量有历史意义,以动态的形式表现信息技术的发展历史。信息技术的发展以一种动态的方式呈现在学生们面前,学习兴趣大大提高,为接下来信息技术的深入学习奠定基础。微视频应当尽量简短,在最短的时间内将最全面的知识传递给学生们,进而提高学生们的学习效率。

三、微视频的播放应当适时

初中教学中,信息技术重点培养学生们的信息收集能力,锻炼学生们的动手操作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实践能力等以适应高速发展的信息技术。微视频在中学教学过程中通过自身的优势越来越发挥出重要的作用,同时学生们也对微视频教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学习热情也随之提高。在教学中,微视频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同时在生活中,微视频也逐渐改变着人类的生活。但是,微视频作为一种辅助教学的工具,目的在于提高学生们的认知能力。因此教学中应当注意微视频播放的适时性,以改善教学水平为目标,以吸引学生为前提,不应当过多的在讲解计算机技术过程中,应当尽量避免对知识点的反复讲解,口头讲述没有效果就用微视频的方式讲授,选择合适的播放时机,使学生能详尽的了解操作流程,加深记忆,从而使课堂效果得到改善。

篇4

利用信息技术进行物理演示实验,可以不受时间、空间、实验仪器的限制,又具有操作方便、可视度高、信息容量大的特点。可以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模拟实验展示,将一些在现实环境下很难进行或者效果不明显的实验更好地完成,这样使比较复杂的、抽象的物理现象或物理过程简单化、具体化,便于学生形成感性认识,帮助学生加深对现象的记忆和知识的理解。

如在讲授《天平测量固体或者液体的质量》时,如果教师在讲台上做实验,学生很难观察清楚,而运用信息技术把这些实验过程扩大化,使得学生能够更加清楚地观测到整个实验过程。同时,对于一些关键的、学生没有看清楚的实验环节,还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展示给学生以便其多次观察,这样就大大提升了实验教学的效果。又如在讲《浮力》时,如果教师仅凭语言来为学生解释浮力产生的原因,很多学生会感到困惑,因为对于中学生来说这是一个比较复杂的物理现象。

在此可借助信息技术进行展示:教师以动画的形式为学生展示出一个浸没在水中正在上浮的空心立方体,通过动画模拟演示让学生观察四周和上下两个面的形变程度,从而让学生得出立方体在水中前后左右四个面所承受的压力是相等的结论,而且在动画展示中因上下两面的压力差使得立方体向上浮动的原因也显得很直观,这时再利用液体压强公式推出浮力计算公式,学生就更易理解了。

二、在初中信息技术物理实验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的注意事项

1.切莫运用信息技术模拟实验替代学生动手实践

运用信息技术模拟实验有很多的好处,但是有些实验技能、实验体会只有让学生亲自动手才能感受到。因此,教师在进行模拟性实验时一定要注意有所选择。只有在学生动手实验现象不明显、效果不理想时,才可通过信息技术展示实验,让学生更易理解。另外,在数据处理方面,不能完全由信息技术取而代之,必须要让学生处理数据的能力得到培养和发展。

2.运用信息技术时应注重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

篇5

一、前言

信息技术的发展已成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深深地影响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在我国新课改不断的推广过程中,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也有了一个快速的发展。作为一门实践、应用性的课程,和其他学科不同,信息技术包含了理论和技术知识。在信息技术教学的过程中,只有理论的教学是行不通的,必须在信息技术的教学中很好地运用实践教学课程,通过有效的实践教学,才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进行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提升初中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和操作水平。

二、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实践意义

虽然初中信息技术不是主课程,但也是初中教学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信息技术实践教学对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随着信息技术快速的发展,信息技术普及的程度远远高于我国教育普及的程度,简单来说,一些先进的信息技术还没在课本中出现时,已经普及在人们生活中。信息技术课程模式不能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为了能够更好地提高信息课堂效果和效率,构建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实践成为教学过程中重要的工作,具有深刻的教学实践意义。

三、课堂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学生一节课能否学习到知识,不仅仅受到教师专业的技能和知识水平的影响,同时也与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课堂上的热情,以兴趣为核心的教学模式不仅能够让学生积极地参与课堂,还能使学生紧跟教师教学的思路进行听讲和学习。因此,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于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带动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性,合理地进行意境教学,有利于课堂气氛的营造,能够充分地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是促进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重要途径。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引入就业前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教学的过程中引入大学生毕业求职面试、简历、参加工作后的情况,信息技术企业在我国发展的情况,为学生展示一个出色的简历、出色信息技术工程的发展,并展示个人才能等,吸引学生的眼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除此之外,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还可以充分地运用网络资源,结合课堂教学实际,引入一些有趣的故事、图片、视频等,从而在教学的过程中抓住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课堂教学,进而提高学生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实践操作动手能力。

四、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对策

(一)巧设教学任务

驱动教学课程发展主要组成部分是教学任务,也是教师在进行教学过程中的任务,强调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得学生能够自主地进行知识点的归纳和总结,充分使学生和学生之间、教师和学生之间互动的教学模式。这更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提高学生探索能力和拓展能力。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把营造学习氛围、巧妙设计任务作为教学核心,强烈地进行问题动机的驱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通过交流、互动、协作,完成既定任务的同时,要高效地实现学生学习的实践活动。例如,在信息技术教学课堂上的“word文字处理系统”过程中,教师可以设置小组讨论,通过电脑的实践操作进行交流和讨论,激发学生更好地完成任务,达到高效教学的效果。教师在布置任务时,需要考虑到各个学生能够完成任务的能力,教师也应该引导学生之间进行讨论、交流、协作,使得不同水平的学生能够共同进步,提高成绩和提升技能水平。

(二)分层教学

指导教师能够根据学生的特点、潜力、技能水平等进行指导教学称为分层教学,分层教学能够科学、合理地进行有效的分组教学,根据不同学生的智力、知识水平等因素和存在的差异情况为基础,进行有针对性的、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普遍存在知识水平与智力差异的现象,并且信息技术水平也参差不齐,而分层教学能够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例如,在信息技术教学PPT的放映过程中,教师可以要求A层的学生在PPT的创建和操作中引入动画;要求B层学生掌握PPT创建的步骤和操作步骤,并且还需要加入动画类型、秩序、属性等设置;要求C层同学熟练掌握PPT的创建和设置,并运用文稿修饰等技术进行PPT的创建和操作。分层教学的模式,能够吸引学生的目光,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促进学生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沟通交流的作用,培养学生解决问题、信息素养的能力和思维,有利于学生更快地理解与掌握所学的知识。

综上所述,我们对信息技术技术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有了全面的了解,我们也对信息技术教学中巧设教学任务、分层教学有了深刻的认识。通过本文的阐述,分层教学、巧设教学任务能够有效地提高初中新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实践的水平,从而进一步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

作者:陈晓清 单位:福建省晋江市教师进修学校

参考文献:

[1]韩立.“导学导练,自主互动”模式在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策略[J].西部素质教育,2017,01(08):250.

篇6

1 引言

数学是现代科学教育的一门基础学科, 工具学科, 而初中数学作为基础中的基础, 除了让学生掌握课程标准所要求的基本知识以外, 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自我创新意识, 构建抽象思维能力从而学会自己去解决问题。为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为以后课程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教学中引进了信息技术这种新型课堂教学辅助手段, 学生可以更直观的学习, 产生更好的学习效果。但如果处理不好则会使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因此处理好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课堂的融合尤为重要。

2 信息技术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优势

2.1 抽象内容形象化, 知识点解释生动化。

数学知识是复杂和抽象的, 一些学生学习起来会有困难, 而多媒体课件的出现可以很好的解决这一问题。优质画面的FLASH课件可以极大地吸引初中生的关注, 通过FLASH动画的演示, 一些抽象晦涩的数学问题变得更容易理解了。尤其交互一体机进入课堂使得死板的内容变得活了起来, 课本上众多的知识点可以根据学生的需要极其方便的检索出来, 并以图文并茂、动静皆宜、绘声绘色的形式传递给学生, 让学生更容易消化并且记牢, 并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从而产生高效的课堂教学效果。

2.2 更广阔的交流平台让初中数学教学更加轻松

通过互联网和多媒体, 世界各地的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变得可以实现, 互动探讨式的学习也随之兴起。这样就拉近了学生与学生、教师与学生、教师与教师之间的距离, 对于学习资源有了更多的选择余地,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更加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改变了传统的数学课堂那种以教师为主导、学生被动接收的局面。

2.3 搭建数学知识框架, 使学生学习更加明了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 通过多媒体的情景创设, 知识点的分解可以对某一章节建立更加清晰明了的体系框架, 让教学脉络更加清晰地呈现在学生面前, 深深的印在学生心里, 便于引导学生构建自己的知识架构,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系统学习的能力, 促使学生去探究更加有难度的问题。

电子白板可以实现交互式辅助教学。利用电子白板的信息保存和录制视频功能, 能帮助学生及时地复习所学过的知识, 而交互式电子白板的绘图、聚焦均成为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极佳助手, 尤其是“畅言教学通”引进课堂教学, 使得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脉络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师生互动。学生可以通过电子白板在上面练习, 这样便极大的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同时也可对学生有多方位的监督。学生可以自己给自己评价, 查看自己的不足, 对课堂上不理解的知识及时查漏补缺。当学生慢慢地了解到自己的不足之后再通过自己的努力取得极大的进步时, 就会对数学产生主动去学习的动力和热情。

3 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教学的融合

3.1 信息技术与课堂的融合

传统课堂教学是以教师教为主, 新式课堂的授课方式是以多媒体等先进的信息技术为辅助手段。例如在“圆与直线的位置关系”这一节几何教学中, 就可以利用多媒体创设日出的情景、将太阳比作一个圆, 将地平线比作一条直线。设置太阳由地平线以下缓缓接触地平线、穿过地平线、再到离开地平线的动画。然后让学生观察、分组讨论, 自己得出结果。在演示的过程中要突出三个进程:a太阳与地平线相离, 没有交点;b太阳与地平线相切, 只有一个交点;c太阳与地平线相交, 有两个交点。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明白圆与直线的位置关系有三种, 即“相离、相切、相交”。而学生也可以借助这种位置关系认识到圆的半径r与圆心到直线的距离d之间的大小关系。通过这种有趣、生动、逐层递进的学习方式可以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牢固地掌握所学的知识, 更能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热情。培养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3.2 信息技术促进家校互通, 延伸课堂教学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 利用网络可以将家长、学校、在线老师紧密的联系起来。 (1) 有许多学习软件引入校园, 利用相关软件学生可以复习当天所学的课程内容, 做合适的练习;还可以对学生的学习进程做出相应的提醒;学生可以通过网络与名师交流。学习成果也会及时得到反馈。 (2) 学生在校的学习情况, 可以通过相关平台建立教师和家长之间的有效联系和信息的反馈。促进家校联合, 信息互通。

4 信息技术在初中教学中应用的不足之处

信息技术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可以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 但其局限性也是很明显的。

4.1 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不足主要以多媒体课件为主。

有一部分教师出于种种原因, 只是简单的在网上下载一些现成的课件, 缺少加入自己的思考, 也不去考虑不同学校, 学生、地域的差异, 只是照搬照抄, 从而放松对知识点的深究, 当教师对此产生了依赖, 久而久之这部分教师的教学能力便大打折扣, 使得教学模式僵化。不仅不能提高教学效率, 反而会将学生带入死胡同。

4.2

篇7

语文学科具有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的特点,传统教学中教学资源有限,教师只是借助有限而单一的资源来进行教学,并不能全面而真实地展现文本,让学生深入地理解,促进学生三维目标的达成。而采用现代信息技术教师可以用多种信息来动态而生动地再现文本情境,让学生入情入境,使得教师的教学更为灵活,更有利于教学效果的提高。另一方面广大教师可以利用网络平台,打破时间与空间的限制,与校内外的教师设立互动平台,借鉴成功的教学案例,交流教学心得与经验,这样更利于教师的深入学习,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教师能够与自己的教学结合起来,更利于教师形成教学特色。

(二)减轻教学负担,增大课堂教学容量

传统教学中教师往往需要进行大量的板书,费时费力,而且往往由于书写不清、能见度低,而不利于全体学生的正确认知。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可以让教师从大量的板书中解脱出来。在备课时,教师基于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来设计教案,充分运用图片、声音与动画等来制作成精美的多媒体课件,并存储于电脑,这样在课上教师便不需要再进行大量的板书,只需要进行相应的操作,便可以将所要板书的内容图文并茂、声像俱全地呈现于多彩的大屏幕之上。这样既减轻了教师的教学负担,节约教学时间,使得我们有更多的时间来进行教学;同时也提高了可见度与清晰度,使坐在教室内每个角落的学生都可以清楚地看到板书内容。

二、学生学的角度

从学生的角度来说,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改变了枯燥的讲述式教学,激起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与强烈的学习热情,让学生展开主动探究,经历学习过程,让学生的学习更加富有兴趣与成效。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学有激情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学习的强大动力。爱因斯坦说过:“把学生的热情激发起来,那么学校所规定的课程就会被当作一种礼物来接受。”富有趣味性的导入能切合初中生喜新求异的心理,能激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使得学生把学习当作一件礼物来接受,这会大大提高学生的教学参与度。与黑板加粉笔的传统教学方法相比,现代信息技术教学更加富有活力与魅力,以图文声像来传递教学信息,鲜艳斑斓的色彩、形象直观的图片、悦耳动听的音乐、生动逼真的画面,这使得学生的眼前为之一亮,学生所看到的、听到的、感受到的不再是枯燥单一的事与物,而是更加富有动态感与直观性的画面与音乐。这更能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在最短的时间内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并使学生长期保持这种高涨的学习热情与积极的学习行为,不断产生积极的学习情感,进而主动而积极地投入到教学中来,这使得学生的学习更加富有激情。如在学习鲁迅先生的《社戏》这一课时,为了激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展开主动阅读与积极思维,让学生能够深入地理解文本,课上我精心收集相关的资料,为学生制作有图有文的精美课件,在课件上向学生展现相关的图片,播放相关的场景,为学生塑造一个图文并茂、声像俱全、动静结合的教学情境,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带给学生视听感官上的多种冲击,从而激起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与主体参与意识,学生对学习表现出了极大的关注与认可,并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来,有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与强烈的学习动机,这样的教学自然能够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篇8

二、利用学科关联度,整合教学内容

初中的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主要目标就是培养学生获取信息以及对信息处理的能力,而所谓的这些信息的来源则是初中阶段学生的其他学科的内容以及知识,这就使初中学生信息技术的教学面临一个巨大的挑战,也就是如何将信息技术的知识与其他学科进行融合起来促进学生的学习和进步。比如在信息技术课程的基础课程中,对学生进行文字的输入教学时,就可以将输入的课程内容与语文学科的内容整合起来,其主要是将语文中需要学习的汉字的内容通过计算中的识字软件进行操作,通过多媒体的方式进行展示,让学生跟着软件进行汉字的结构、偏旁、部首、读音以及写法的学习,通过软件的指导进行汉字的听、说、读、写以及输入等练习,通过学生与计算机的相互交流进行不断地自我学习和自我提高。对于多种学科内容的整合就是将不同学科的内容和素材进行统一的整合,变成一个统一的整体,让学生能够在一个真实的、具体的环境下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将不同的学科知识和内容合理的结合在一起,通过对某一学习过程的体验达到多种学科知识的掌握和理解。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多媒体在教学中应用也越来越普遍,计算机在教学中发挥的巨大作用也引发了以超媒体方式进行教学信息的整合的思想,这种思想的产生更是为信息技术学科知识与其他学科知识的整合提供了理论和操作技术上的支持,通过对学科内容的整合将信息技术的学习融入到其他学科的学习中,不仅实现了其他学科的现代化教育,也实现了信息技术的高效教学,能够在最大限度上提高学生学信息技术的积极性,进而使信息技术的教学效率得到提升。

篇9

二、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现场演示

在数学教学中,许多知识的抽象性是很强的,因此,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把抽象的内容演示给学生,可以促进学生理解相关内容,提高教学效率.教师要把教学内容与信息技术手段进行整合,利用计算机将教学内容加工成文字、图形、影像资料,通过生动的演示,促使学生主动学习.例如,在讲“等腰三角形”时,对于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的理解,抽象性很强,学生理解起来有难度,如果教师利用计算机和几何画板中的软件,在大屏幕中作斜三角形ABC及其角A的平分线、BC边的垂直平分线和中线,之后用鼠标在屏幕上随意拖动点A,利用软件功能,此时ABC和“三线”在保持依存关系的前提下随之发生变化.在移动的过程中,学生会直观地发现存在这样的点A,使得角平分线、垂直平分线和中线三线重合.这样,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演示,学生能够理解有关概念.同时,在演示过程中,学生进一步探究的欲望也被调动起来,教学效果显著.

篇10

    2.艺术性原则。在数字故事设计的过程中,要注意遵循艺术性原则,将技术与信息技术教学相结合,创新艺术创作方式,使图片或者字体的展示能够更加富含艺术效果。

    3.创新性原则。数字故事的设计要注意遵循一定的创新原则,改变以往单一的故事论述方式,借助信息技术媒介,使故事更加富含感染力和创新感觉,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二、数学故事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应用的策略

    1.明确数字故事主题。数字故事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必须要明确数字故事的主题。在数字故事主题设计的过程中,要注意明确两个方向。教师首先要明确数字故事教学的三维目标,即(知识与能力(Knowledge&skills);过程与方法(Process&steps);情感态度和价值观(emotionalattitude&values),使数字主题能够在满足新课程标准对信息技术教学的要求,使学生能够在不断提升对信息技术知识掌握能力和学习兴趣的基础上,获得更多的情感体验,感受信息技术学习的乐趣,并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其次,数字故事主题的设计数字故事主题的设计要注意结合初中学生的认知能力和性格特点,选择学生喜闻乐见的内容,才能够真正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和学习兴趣。教师可以结合当前学生十分喜爱的内容或者近期学校内发生的事情、举办的活动等等。比如教师可以以“幸福生活”为主题,选择一些真实发生在学生身上的事情或者古代的寓言故事、童话故事等等,故事内容以短小而内涵丰富为宜,无需过长,会影响教学活动的深入开展。设计合理而明确的主题,能够为数字故事教学活动的深入开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篇11

二、游戏练习,掌握知识,提高学生操作技能

培养学生的计算机操作能力是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但在实际教学中由于学校的硬件设备等原因并不能使每个学生完全地投入到一些课程的实施中。例如,在计算机硬件组成这个章节时,我们一般是用一台计算机作为演示,展示它的各个部分,再依次传递下去认识各个部分的名称,虽说学生也能了解到各个硬件的名称但是由于可以拆开的计算机数量有限,所以学生对于各个硬件部分并不能真正认识,此时我们就可以设计一个Flash小游戏——电脑组装:第一关要求把分开放置的计算机硬件图片与名称连接起来,如果错误就重新游戏,成功就进入下一关电脑组装,把主机的各个部分成功放置到正确的位置则为过关。学生通过Flash游戏虚拟地进行电脑组装,虽说不能真切地触碰到电脑零部件但是相比以前教师展示、学生观察的教学模式而言,学生知识是否掌握则能通过这样的游戏得到检测。

三、游戏竞赛,小组合作,促进学生的竞争意识

新课程改革提出了要改变学习方式,构建以主动、探究、合作为主要特征的学习方式,提出了要培养学生的交流与合作能力的具体目标。在信息技术课堂中同样需要用合适的方式促进小组合作。例如,当学生对课程知识掌握到一定程度后,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进行学习竞赛,把全班分成几组,利用Power-Point自定义动画,设计几个关卡,每下一个关卡在难度上都是递增的,每个关卡包含10个计算机基础知识,都是以不同的动画方式出现。小组间相互考计算机知识,在竞赛的过程中可以了解其他小组设置障碍的技术从而改进自己小组的内容,在合作的过程中不仅培养了合作意识、复习了计算机的一些知识,还提高了学生的计算机的操作能力,激发了学习计算机的兴趣,更促进了竞争意识。

篇12

(一)视听结合,还原语言学科的真实面貌英语作为一门语言学科,一味的讲述只能是让学生生硬而机械地记忆单词与语法,而并不能充分地运用语言来进行交流与交际。要想让学生真正地掌握英语这门语言,就要改变以往的教学模式,还原语言学科的真实面目,为学生提供视听结合的语言学习环境,让学生眼观耳听心思手动,将语言的学习与真实的生活与交际的场景结合起来,这样学生才能在运用中学习,在学习中运用,才能真正实现语言的内化,提高对语言的驾驭能力。

(二)纠正发音,让学生说得更加流畅标准发音不准,生硬而机械这是学生口语中所存在的一个重要问题。我们可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来为学生提供更为丰富、更为广泛的英语素材,如教材的配音朗读、影视剧片断、经典的英语节目等,这样不仅可以拓展学生的英语视野,更为重要的是可以让学生接触到更多原汁原味的英语,帮助学生纠正不良发音,让学生掌握重读、弱读、连读、意群、爆破、语调等,这样才能让学生掌握语言的精髓,从而促进学生英语语言运用水平的整体提高。

二、创设丰富的教学情景,突破教学重点和难点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