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2-27 11:12:38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4篇初中信息技术课件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中图分类号:G633.6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599(2011)07-0000-01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eaching Suggestion on Junior High School
Zhang Liqing
(Yushe Bureau of Educational Technology,Jinzhong031800,China)
Abstract:With the education reform, accelerating the pace of how to improve the student's information technology level,excavate students'
learning motivation and improve teaching efficiency became the junior middle school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eaching indispensable research topic. This paper is to discuss their views question put forward relevant teaching advice,in order to stimulate students'interest,improve teaching quality and cultivate students'scientific quality and innovation consciousness.
Keywords:Education reform;Junior middle school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eaching;Teaching suggestion
一、明确课程教学目标,重视对教材的再创造
首先,教师在教学中须明确教学目标,结合实际情况开展教学计划。其主要任务有: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及德育意识,加强学生获取、处理和传输信息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合作精神、创新意识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其次,与信息技术的发展相比,教材的编发与改革的进程较慢,因而导致了学生所用的教材在一定程度上落后于实际发展。教师须对教材进行再创造,淘汰落后陈旧的知识,增加新的科学知识。从而让学生掌握最新的信息技术知识动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信息技术课程教材的规范化。
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创新意识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前提,能够诱发学生学习动机,集中学生注意力。在信息技术课教学中,不能只是照本宣科,还应考虑其学习积极性。为了保持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热情,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通过如下导入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一)导入游戏
初中学生大多好奇、爱玩游戏,因此,教师可以将计算机新授课内容导入游戏中,以便激发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例如,在讲授“如何使用鼠标”时,先让学生玩《Windows中的纸牌游戏》看看哪位同学能最先完成此游戏,看看谁的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强,然后再结合课堂教学目标,讲解鼠标操作的要点,经过几次练习后,学生不但能快速掌握鼠标操作,而且还调动了他们的学习兴趣。此外,还可以加入如金山打字通的学习软件,让学生将游戏与学习电脑知识相结合,在游戏中学到知识,学会计算机的操作。当然,在此过程中应该给学生一个尺度限制,完成教学任务后学生才能去玩。
(二)演示式
演示式的导入指通过课件的演示导入课堂所教内容,以此来激发学生兴趣。如在讲解WORD贺卡制作课程中,首先在电脑上演示几幅精心制作的贺卡,让学生眼前一亮,然后趁机引导:“同学们,这些贺卡漂亮吗?想知道它们是如何制作出来的吗?其实很简单,通过今天的学习,你们就能自己设计出一幅幅精美的贺卡。”这样,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其次,选取学生的优秀作品进行展示,当看到同伴们更加精美、更加有创意的作品时,会产生羡慕之情,希望自己也能制作出类似的作品,促进了其竞争及创新意识。
三、因材施教,发展学生的个性和创造性
(一)因“材”而异
在信息技术教学实践中,以学生学习为主,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灵活采用教学方法:
1.示范教学法。示范教学法是指在老师的示范操作中学生学习操作的步骤和方法。在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主要有两方面的应用:一、示范计算机软件的使用方法和操作步骤。教师通过计算机投影仪或网络教学系统进行逐步演示。二、示范操作姿势。如:操作计算机的坐姿、操作鼠标及键盘的指法。
2.讲授教学法。讲授教学法即教师系统地讲解所教知识,其主要运用于信息技术常识性的知识教学。如教学计算机的组成、病毒预防、计算机操作性知识的原理讲解和操作步骤的讲解。
3.同步教学法。此方法要求学生在教师的指导和讲解下同时进行同样的操作,逐步完成整个操作过程,掌握所教内容。同步教学法中,教师须控制好课堂纪律,明确完成某一项具体操作任务和进程中的每一步操作的重点。同时,教师要控制好操作进度,避免出现一些同学操作在前,一些同学操作在后的现象。
(二)因“人”而异
即根据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如在对初一学生的教学中,通常选用同步法及示范等进行教学。而初二初三学生,由于有了一定的计算机基础,并且自学能力增强,则可以选用同步式的教学方式。教师对重点部分进行精讲,然后让学生自我探索及创新。
四、实现课堂教学与其它课程的整合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可以加强与其它学科的联系。如:可以让学生运用所掌握的信息技术知识,制作一个以 “校园环保”为主题的PowerPoint幻灯片。这样,不仅让学生完成了课堂所学内容,还增长了课外知识,使学生的信息素养及信息实践能力大大的提高。
五、结论:
总之,如何进行信息技术课的教学是初中教学研究中的重要而迫切的课题。在教学中,教师应因材施教,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及创新意识,让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教学中掌握课堂知识。
参考文献:
[1]路文举.浅谈初中信息技术教学方法[J].现代教育科研论坛,2010年第7期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2117(2014)14-0-01
1 学生做好预习笔记,培养良好的上机习惯
上机课教学中学生容易出现缺少上机目标,不知道该干什么的情况。针对这种情况,教师从学生一入学开始第一节课就应讲清上机步骤。在上机前,教师事先让学生写预习笔记,在笔记中写下上机的目的、教师要求的任务、步骤,并在结束上机后填写上机最后达到的效果和反思,要求学生按教师布置的上机任务和完成情况填写。通过书写预习笔记使学生对所要学习的内容进行思考,培养了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利用宝贵的时间,提高上机效率,经过实践操作培养了动手实践的能力,并把上机操作实践总结更好地借鉴给其他师生。在整个过程中如发现好的上机报告教师要不惜时机地给予肯定和推广,以进一步激发学生书写上机报告的兴趣。
2 上机前,教师精心备课,做到胸有成竹
为了避免课堂出现意外情况,教师要在备课时反复练习要讲授的内容,要做到演示和辅导时从容不迫、有备无患。同时要检查好上机所用的设备是否能达到学生上机任务的要求,对没有达到要求的机器进行课前检修,充分考虑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在上机课中做到心中有数,不至于在上机教学过程中有突发事件而处理不及时耽误了课程的进度。
3 上机时,因材施教,分层教学
信息技术学科的自身特点,使学生容易对这门课产生兴趣,但是能不能一直维持住这种兴趣进而培养出一种能力,就是教师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针对学生的好奇心和提出的各种问题,教师一定要好好保护,在耐心答疑解惑的同时还要注意积极鼓励和肯定。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是使学生不断上进并最终取得成功的阶梯。上机过程中,有的学生容易出现缺乏教师的指引就对操作内容无从下手的情况。针对这种情况,教师要分层次指导教学,对于多数学生不懂的问题,教师可以在前面演示,但是不要在教学中自己“包办”一切,要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事先分组,可以让学生间组内相互协助,这样既可以减轻教师负担又可以培养学生团结互助、合作学习探究的精神。
4 爱护公物,对学生进行遵纪守法和公共卫生的教育
规范化操作和科学化管理是学校对教师和学生的基本要求,是提高设备利用率、延长机器寿命、顺利完成信息技术课的上机任务的需要,也是对学生道德规范教育的有力保障。信息技术多媒体教室是一个公用教室,所以保护它需要师生的共同努力。上机后,学生应该养成整理机房、关闭电源,安全检查的习惯,教师对学生要经常进行爱护公物、热爱集体、厉行节约的教育,使学生逐步树立良好的道德风尚。根据学校的具体情况,制定好《上机操作守则》、《机房管理制度》等条例,粘贴在机房的显著位置,供师生对照,敦促执行。
5 整合学习,把其他学科融进信息技术课的教学齐头并进
在讲授文字处理软件Word时,可以和语文课中的写作文、写日记结合起来;在讲授Photoshop这个软件时,可以和美术课的画图、修改图片结合起来;在讲授幻灯片PowerPoint时,可以和英语课的课件制作结合起来;在讲授几何画板时,可以和数学课的几何作图结合起来;在讲授网络时,可以把其他学科的难题通过百度搜索来找到答案;这样就既学习了信息技术,又巩固了其他学科的知识,同时还能够长久地保持住对信息技术的兴趣。
6 巧妙设计,增强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
纸上谈兵这个成语说的是赵括只会背兵书,却不会灵活应用,同样教师在教学中,也要避免教出一些只会理论知识,却没有实际动手能力的学生,信息技术教学尤为注意这一点,因为这一学科和传统学科的语数外物化还略有区别,信息技术课毕竟是一门注重动手实践的科目,更要提倡素质教育,更要避免出现只会答题、却不会操作这样的笑话,怎样才能做到真正地学以致用呢?那就需要教师精心巧妙地设计,把理论知识和解决问题紧紧结合起来,即上课时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
例如,学习Word时,给学生布置输入并打印初中所学全部古诗或者古文的任务;学习Excel时,提出对学生某科目成绩排名的任务;学习PowerPoint时,提出帮助其他学科教师制作课件的任务;学习Flas软件时,提出制作个性MTV的任务等。带着任务去学习并操作这些软件,让学生真正体会到学以致用这四个字的含义。
7 重视反馈,评价任务成果是为了更好地激励
无论是成人还是孩童,都喜欢听到表扬、得到承认,这是人的本性。所以当学生上机成果出来以后,无论结果多么令人失望,也要从中找到优点和值得夸奖的地方,教师越是夸他们,他们就越喜欢教师,正所谓亲其师方能信其道。对学生反馈中出现的问题要及时反思,教师应多找自己的不足。对学生的评价是正面,对他的上机成果越是积极的肯定的,他们就越愿意表现自己的聪明才智,久而久之,就会形成一种良性循环,他们会把信息技术课当成释放自己、展现自己魅力的舞台,深层次地挖掘出自己内在的潜能。来自心底的强大学习动力,不仅会使他们在信息技术课上大放异彩,更会在今后地其他课程学习中,不断探索、锐意进取。
一、彻底改变教师在课堂上的“霸权主义”,给学生平等的权力
《三字经》中说“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一个“严”字,赋予教师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在课堂中有着绝对的权威。教师的一言一行都是金科玉律,学生不能质询。在现代的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打破这种陈旧的思想,让学生充分享受课堂的平等权力。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体现民主精神,充分调动两方的积极性,经过合作的方式完成教学任务。
在讲文件的复制操作时,我对同学们讲:“今天我们来试着把文件夹A中的文件1复制到文件夹B中。我的操作步骤是(选择课本上的一种方法):选中文件1,然后单击编辑菜单选择复制,打开文件夹B,然后单击编辑菜单选择粘贴。”学生练习掌握后,我对学生们说:“同学们,我刚才教了大家一个方法,有没有谁上来也教老师和同学们一种新方法?”大家通过合作学习,很快掌握了书上的另一种操作方法,我让学生演示并点评。除了课本上的操作方法外,还有同学介绍了课本以外的操作方法。通过民主合作原则来进行学习,让教师和学生做到认识共振、思维同步和感情共鸣,同学之间也能做到优势互补、能动配合,形成教学合力,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二、努力提高业务水平,在教学的过程中对学生产生知识“吸引”,让学生成为自己的“粉丝”
有一位教育家说过:“教师要向学生释放知识的能量,首先自己要有丰富的宝藏。”作为一名信息技术教师,对这方面的要求似乎更高。除了具备深厚的理论基础外,还得有扎实的实际操作能力。在教学过程中,能较为熟练的操作计算机,还得学会多种操作方法,掌握多种应用软件的使用。教师掌握知识越多,对学生产生的知识“吸引”就越大。
记得有一次上文字输入课,我讲完课后让学生们练习。文字输入方法是学习计算机的基本技能,但是练起来比较困难,虽然采用了“小企鹅学打字”软件来提搞学生的兴趣,但是,时间一长,也让学生感到枯燥无味,我不停的在一边督促,看坐姿、看指法。当练习第一阶段结束后,有一个学生问我:“老师,你只是让我们进行练习,不知你打字怎么样呀?”当我用五笔输入法进行文字快速录入时,学生们除了给我热烈的掌声外,还有他们那惊讶、敬佩的目光。下课后学生们围着问我:“老师,我也可以打这么快吗?”“老师,练习多长时间才能打这么快?”“老师,我一定好好练习,我也要成为打字高手!”还有许多问我电脑知识的,我都一一给他们回答。在以后的课堂里,我讲过操作之后一定要让学生重做几遍,要么快速操作,要么用多种方法。在讲制作校园小报这节课上,我用Photoshop和Flash做了几个加字的图片和简单的动画,在他们眼里我好像特别“神奇”,以后的日子里他们好像更喜欢和我接近,问我问题。还有的说愿意天天上信息技术课。扎实的业务基本功,让我的腰板挺的更直,让学生们都变成了我的“粉丝”。
三、处理好教师角色和学生的个性思维发展的关系
信息课程标准中提出:“教师是学生的引路人,首先表现是学生学习的引路者。教师作为引路者应充分发挥爱心,了解与辅导学生,引导其积极参与全面的发展,要坚信每个学生都有学习的潜力,要尊重学生的差异性、多样性和创造性。”因此,教师在上课时要宽容的呵护学生的创造思维火花,多鼓励学生,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要确立现代教师理念观;第二要在面向全体学生同时,注重个性发展;第三要重视信息技术课程的实践,鼓励学生参加技能创造。信息技术的学习不是整齐划一的操作技能培训,没有统一结论和答案。信息技术课的关键是要学习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方法,创造出独特性、兼容性、多样性的作品。
四、合理利用教学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教学方法的应用很重要,应用得当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以任务驱动法为例来介绍一下教学流程式。任务的提出后,其各个环节应根据不同学习内容和学生情况来决定。我的教学流程大体上是这样的:(1)创设任务情景导入新课,明确教学任务,并着重让任务更加贴近学生当前的生活。(2)提出任务,导入课前设计好的与当前学习主题密切相关的任务作为学习的中心内容。(3)自主探索学习。不是由教师直接告诉学生如何解决面临的问题,而是由教师向学生提出解决该问题的线索,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学习”的能力。(4)小组交流合作学习。让学生分组讨论、交流、通过不同观点的交锋,补充、修正、加深每一个学生对当前问题的理解。(5)学生演示及教师点评说明。由学生讲解自己完成任务的方法,教师作最后的补充说明,并对学生的完成情况进行点评。(6)课堂练习,以巩固本节课学到的知识。实践证明,合理的利用教学方法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可以使学生更好的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
五、注重知识的整合创造
信息技术是一门具有很强实践性的学科,学生可以综合应用自己所学到的各学科的知识和方法,利用计算机完成各项任务,实现自己的创意。同时,在这种实践过程中,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审美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信息技术课对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面向新世纪的人才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由于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以及在教学目标的实施及实现过程中还存在着不少问题。笔者结合几年的教学实践,谈谈激活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做法。
一、精心导入,激发兴趣
夸美纽斯说过:“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习的基础和前提,是诱发学生学习动机,集中注意力的重要因素。
1.比喻法
计算机学科中有些教学内容比较抽象,不容易被学生接受和理解,作为老师应化繁为简,将深奥的理论讲得通俗易懂。在教学中巧用生活中的实例,用形象的比喻法导入教学最容易被学生接受。如,讲到“内存”时,可比喻“内存”为一剧院的舞台,舞台往往较小,但它后面有很大的准备的地方(即外存),而所有的程序都必须到舞台(内存)中来,才能表演。这样一讲,学生比较容易而且正确地理解。可以说比喻法是信息技术学科教学的一大特点。
2.多媒体辅助教法
信息技术课由于其自身的特点,很多内容极具抽象性,传统的单一模式教学已经很难适应。而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改变了传统教学的单一模式,可以将数据、文字、图像、声音有机的融为一体,并且制成课件后,还可以按教学的需要随时变换组合,有利于调动学生,激发学生的兴趣,强化、培养各方面的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设计过程,激发动力
计算机学科是一门发展迅速的学科,在中小学的计算机学科教学过程中,应更多地侧重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和计算机的应用能力,提高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而这都需要学生有学习的动力。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发现,如果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老师教学生学,按照从易到难从简单到复杂的顺序循序渐进地进行教学,学生容易感到枯燥乏味,失去学习的兴趣,也就失去了学习的动力。如何才能让学生产生学习的动力呢?
由于我校学生来自农村,计算机基础差,接受和掌握计算机的能力也不一样,经调查,50%以上的学生感到计算机很神秘,使得这些学生对计算机虽有好奇心却缺少学好计算机的信心,所以,要让学生对计算机学习充满信心,先要破除学生对计算机的神秘感。
首先必须让学生了解计算机的过去、现在和将来以及计算机的基本功能和作用。学生只要对计算机有了一定的了解,做到心中有数,就有了学好计算机的信心。对此,本人做了一个试验:把自己任教的班级分成两个大组,一组在没有了解计算机内容的情况下,直接让学生到机房上机操作,虽然在学生操作前作了详细的讲解,但学生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很少有同学能完成操作任务,有的学生甚至缩手缩脚,什么都不敢操作,当堂课的教学目标基本不能实现;另一组同学,在让学生实际上机操作之前,先用一节到二节课的时间,给学生简要讲述计算机的发展历史、计算机的基本功能和主要作用,以及计算机的各构成部件和它们的作用,之后再上机操作时,学生的心理有了底,操作表现积极,敢于动手实践,大部分学生能很快就完成操作任务,教师的课堂教学目标也比较容易完成。
其次,要让学生成功完成三个到四个操作任务,给学生一个能够驾驭计算机的感觉,增强学好计算机的信心。这些操作任务需简单且容易上手,比如改变桌面背景和设置屏幕保护程序,这些操作学生只需用鼠标轻轻点击就能完成。当学生看到自己能够轻而易举地给计算机改头换面,或者看到屏幕保护程序那形象、直观、和谐的画面时,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而且也增强了学习计算机的信心,也就有了学习计算机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