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护士实习生范文

时间:2023-02-28 15:31:51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医院护士实习生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医院护士实习生

篇1

不过要想成为一名医生,可不是那么简单的,一定要在你的技术和医术达到了国家的要求后才能成为一名正式的医生。所以我在大学期间一定要出去实习,不实习是没有任何从医经验的。

实习,是一种期待,是对自己成长的期待,是对自己角色开始转换的期待,更是对自己梦想的期待;学习,也有一份惶恐,有对自己缺乏信心的不安,有对自己无法适应新环境的担忧,更有怕自己会无所适从的焦虑。

带着一份希翼和一份茫然来到了xx304医院,开始了我的实习生涯。从此,我的身份将从一个学生变为了一个实习护士,生活环境将从学校转为医院,接触的对象将从老师,同学转变为医生,护士,病人。对于这三大转变,对于如何做一个合格的实习护士,虽说老师对我们已是千叮咛万嘱咐,可我心里还是忐忑不安的,怪不适应,怕被带教老师骂,害怕自己做得比别人差怕,自己不知从何入手……

现在我进入了第四个轮转科室骨。本以为可以很快适应,但现实确泼了我一头冷水,感觉自己变得更傻了,不知该干什么,而老师也觉得我们实习了这么长时间,又是本科生,做起事来应得心应手才是,面对老师的无奈我真无地自容!我又一次陷入了低谷,又回到了没脑子的生活,做事一点条理也没有。然而何婷老师知道了我由于自卑,不主动而没有得到操作锻炼时,她就给我讲操作技术的重要性,并帮我寻找锻炼机会。是老师又一次激发我的热情,真的很感谢老师对我的关怀,我也会加倍努力,不辜负老师对我的期望!

现在对于实习,我还是又憧憬又惶恐的。憧憬是因为实习是一次理论联系实际的机会,将学了四年的理论去应用于临床,实在是非常新鲜而有意思。然后,要在病人身上操作,要想真正地透过症状看到疾病本质,心中却没底,便难免惶恐了起来。也曾问过不少实习同学,各说纷纭。总之是如人饮水,冷暖自知。但有一点是明确的使用懂得知识的真正掌握是把它用于实践,用实践来验证及巩固所学。学会如何与病人,老师交流。不善于与人接触是我的一大弱点,那种胆怯与不自然会使我失去很多的学习机会,所以我觉得沟通也是一门艺术,学好了将使你受益匪浅。经过这近五个月的实习,我也有了这层体会。在此,我总结了以下几点:

一、角色转化问题。实习刚开始,很多东西都不了解,虽然以前也曾见习过,但真正的要实际操作了,我仍觉得底气不足。我会不会弄错了,万一弄错了怎么办。干事情总是缩手缩脚,加上跟我一块实习的同学表现都很好,我觉得老师都喜欢她们,事情似乎也轮不到我头上,每天盲目跟着做基础护理,跟着操作。本想说让我也试一下,但又不敢。因此,我觉得角色转化是个坎,我一定要努力克服这一点。方法主要是靠主动吧,我发现,只要主动提问,主动提出操作的要求,老师都是很乐意教的。不能再像在学校里那样等着老师要求干什么了。

二、理论知识的问题:以前当的一直是学生,学校是以学生为中心的。而中国式的教育一向是填鸭式的:被动地接受那么多的知识,虽然考试考了那么多次,但现在我的知识在脑海中似乎没了踪迹,只好不断翻书。当在老师的提问下一次次哑口无言时,才认识到自己记的粗浅,没有时间经过的记忆犹如沙滩上的足迹,当时似乎深刻明显,却耐不住时光的清洗。

三、无菌观念和规范化操作。在外科实习这段时间,每个老师都强调无菌观念,因次,我深刻认识了无菌观念,操作中便不自觉地去遵守。而规范化操作也实在是个很保守和安全的做法!至于新办法,创新思维,那也得熟悉情况了再说吧。

四、微笑服务:在这里,我看到的是笑容可掬的脸孔,也都觉得特别地漂亮与可爱,让我有种感觉,如果我是一位病人,我会毫不犹豫选择住在这里。因此我也要求自己不把情绪带到工作中,每天保持阳光灿烂的笑容,让病人感到温暖!

五、胆魄的锻炼。面对病人,特别是外科的病人,见到血是经常的,看到病人痛苦地,特别在操作的时候,心总会提到嗓子眼,因此而小心翼翼,束手束脚,反而会给病人造成更大的痛苦。因此,胆魄得锻炼得大一点,再大一点。胆大心细是我追求的目标,只有准确迅速才能早点解决病人的痛苦。

篇2

【中图分类号】R4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44-5511(2011)10-0418-01

医院供应室是医院控制院内感染的重要科室,随着医学科学的迅速发展,供应室的专业知识、技术水平也不断发展,更新很快,这就要求供应室人员要不断学习才能跟上医疗技术的发展速度,为医院的医疗用品提供质量保证。我院护生在供应室只实习一周,如何在一周时间使护生对供应室有个整体认识,为此我院供应室护理人员在2009年3月开始制定了实习计划和目标并实施,具体如下。

1 资料

从2009年3月至2011年3月的实习护理学生97人,男性2人,女性77人,年龄17-22岁,平均年龄19.7岁,其中大专学历31人,中专学历66人,实习时间为一周。

2 方法

2.1 选定带教老师

科内选定具有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沟通能力好,熟练掌握供应室专科知识,专科技术操作水平高的护理人员作为带教老师。

2.2 实习计划和目标

2.2.1 护士长和全部带教老师根据本科的实际情况,再结合护生的实纲要求制定出带教计划,并按带教计划去执行。具体为:入科第一天上午由总带教老师对本批实习生进行理论培训,培训内容包括供应室在院内感染中的作用,加强学生对供应室工作的重视。供应室的环境布局、工作流程、有关的基础理论知识,把一周实习时间所要掌握的理论和操作技能编成资料,经科内讨论同意印成册,给每位实习护生人手一份。总带教老师带领本批实习生进行实地环境布局介绍,了解工作区域划分基本原则,重要仪器的作用及操作方法、注意事项。下午实习护生轮流进入无菌物品储存间了解无菌物品的储存要求。然后把实习护生安排给各区域工作的带教老师,要求实习护生在清洗区1天,包装区2天,参与下收下送工作1天,第6天进行理论知识、操作技能考核。

2.2.2 在去污区要求护生掌握自我保护,六步洗手法,如何穿戴防护服、防护帽及方法、用途,对锐器损伤、特殊感染污染等职业暴露风险的预防及处理,对回收重复使用污染器械进行清点、分类,掌握机器清洗和手工清洗的方法、目的及意义,保证清洗的质量。在包装间要求实习护生掌握包布、容器等一用一洗,单独包装等包装原则;掌握灭菌包的重量、体积要求,包内包外指示卡等包装注意事项;器械清洗后目测法和带光源放大镜质量检查方法,熟练掌握常用人流包、清创包、清宫包的装配及用途。在无菌物品储存间掌握无菌物品的储存要求,无菌器械包的质量检测方法,无菌物品的发放原则;一次性医用物品的质检报告和可追溯制度包括一次性使用物品的市场厂家、生产批号、规格、名称、数量、灭菌日期和失效日期等。下收下送物品时掌握下收下送的工作流程,物品交换的方法,避免污、洁混放;污、洁车分开,专车专用,人员、时间分开,每次收送回都应做清洗、消毒处理;加强下收下送人员手的防护和消毒管理,提高手的依从性,在保护自己的同时,也保证无菌物品的质量。在实习过程中带教老师理论联系实际,在操作时进行讲解,然后让护生自己动手操作,带教老师在旁指导,不规范之处及时委婉指出,使护生能及时掌握操作技能,提高护生学习兴趣。

3 结果

实习结束实行双评制。第6天上午对学生进行理论考试,下午进行操作考核,考试内容均为手册中所要掌握的知识。理论考试由护士长和总带教老师出题,题型有填空、选择、简答题,技术操作考试由护士长和总带教老师考核,成绩评定90分以上为“优”,75-90分为“良”,75分以下为“差”,并总结实习鉴定。97名实习护士理论考试有 90人达到优,占92.8%,7人达到良,占7.2 %;操作考试93人达到优,占 95.9%,4人达到良,占4.1%;老师对学生的满意率达到92.1%。学生对带教老师进行带教评价,老师的带教满意率达到95%,通过双向反馈,使带教老师对专业知识的学习更加勤奋,求知欲望更高,从而知识更全面、巩固,综合素质更好,同时也使带教质量不断升高。

4 讨论

4.1 供应室人员的培训

随着医学科学的快速发展,医院供应室的新技术、新仪器、新项目不断更新,这就要求从事供应室工作的人员必须与时俱进,而现实中供应室人员很少有进修、外出学习机会。希望医院管理层领导重视对供应室人员的培训,只有供应室人员技术、理论知识与医院发展同步,才能使医院院内感染防患于未然。医院院感科、护理部加强对供应室人员有关院感知识的培训,科室定时学习供应室专科知识,加强认识;每月组织学习1次供应室的新理论、新知识;不定时对供应室人员进行考核,加强她们学习的责任心,而且奖罚分明,有利于激励学习热情。护士长申请院领导给予科室人员外出学习机会,增加供应室人员知识面。护生的知识掌握程度及技能操作是否正确,基本取决于带教老师的知识水平和工作的认真程度[1]。

4.2 供应室人员的整体素质得到提高

由于管理层不重视、待遇低、外出学习机会少等原因,造成供应室人员学习兴趣不高。通过不断培训和带教实习生以及实行双评制,使她们认识到掌握专业知识的重要性,知识更新的紧迫性,作为老师的成就感,以及个人价值的体现,促使她们更加热爱本职工作,努力学习专业知识,久而久之个人专科知识、操作技能掌握的更全面,个人素质得到提高。医院对带教老师作出经济及精神上的奖励,带动了大家学习的积极性,使供应室的整体综合素质得到提高。

4.3 对实习护生的管理

篇3

沟通是人际交往的主要形式及方法。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和临床护理的需求,人们越来越关注护士是不是一个有效的沟通者,以及在护理教育中,沟通能力的传授是否缺乏的问题。在医学模式的转变,整体护理的开展,护士要以病人为中心,为病人提供生理、心理、社会、文化等方面的护理服务及护理教育,成为护理工作的主要内容。在满足病人需要的护理过程中,从评估、诊断、计划、执行措施到评价,都需要沟通。良好的护患沟通可以提高护理质量,增进护理人员对病人的了解,降低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降低病人的投诉率,同时护士也可以通过沟通的方式去识别和满足病人的需要,促进患者康复。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南充市教学医院2016 年的 103 名实习生,其中有 10 名男生,所有学生的年龄在 18~22 岁,实习时间均为 12 个月。文化程度:均为在校本专科生。

1.2 调查方法

本次研究实际发放问卷 107 份,回收问卷 104 份,剔除无效问卷 1 份,最终有效问卷 103 份。有效率为 96.26%.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 SPSS13.0 统计数据软件包进行分析,数据用(x ±s)表示,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进行处理,得出数据。

2 结果

2.1护理专业学生护患沟通能力概况

护理专业学生护患沟通能力评价量表各项目的得分显示,得分较高的是获得并理解病人的观点,给予信息和收集信息的能力。沟通的计划准备,启动和结束相对较弱,同学对自己的护患沟通能力评分也不高。

2.2 关于开放性问题回答概况

本人在该量表后加入了一个开放性回答问题:你认为护理人际沟通课程对你的临床护患沟通能力有没有帮助?为什么?在护生提交的量表当中, 有 16 名同学认为很少有帮助, 占 15.53%. 其余 87 名同学认为有帮助,占 84.47%.

3 讨论

3.1 护理专业学生护患沟通能力概况分析

从统计回收数据可以看出,护理专业学生的护患沟通能力处于中等水平,其中相对较好的是获得并理解病人的观点,给予信息和收集信息的能力,沟通的计划准备,启动和结束相对较弱。这在一定层次上说明,现在护生已经非常明确护患沟通的重要性,知道收集患者信息和给予患者正确信息是制定正确护理计划的根据,在工作中,能与患者感同身受,更能让患者增加对护士的信任度,从而增进护患关系。而以上的这些项目也是在人际沟通课程中老师常提到的问题。相对较弱的环节,经过笔者对量表的综合分析,在沟通的计划和准备这条项目里护生较不会事先通过阅读病人病历来了解病人的状况。究其原因,可能与护生临床工作繁重,缺少时间来分析其患者的病例有关。在沟通的启动中,护生缺乏运用一些恰当的方法来缓解病人的紧张情绪,创造一个轻松的氛围。在沟通结束时,护生较不会向患者总结这次交谈的内容和告诉患者我们大概要采取的护理措施。究其原因,可能与护生的临床经验过少,在课堂教授中较少涉及此部分内容和在思想上不是很重视等原因。也有许多护生认为自己在操作中应处于主导地位,患者只要被动的配合自己就行了,常常很少注重与患者的互动,所以在沟通结束时较少向患者陈述自己此次沟通的主要内容,即将对患者施行的护理措施等。

3.2 关于解决护生护患沟通缺陷的方法分析

3.2.1 教学仍然是重点

虽说部分同学认为理论的东西很空洞,很难融入实际操作中。但不能否认,理论指导实践这一定论。在学校内开展的人际沟通课程中,可以通过变换教学方式来提高护生的护患沟通认知,比如利用示例教学启发学生,采用学生分组进行情景模式演练来营造护患沟通氛围,也可以通过安排组织学生分批去与医院的一些患者进行交流,收集病人信息。要跟学生讲清楚课程的学习的目标,让他们懂得学习的目的不在于应付考试,而是能够真正提高自己的沟通交流能力。在校的护生由于缺乏临床经验,所以对临床上的一些事很有兴趣。老师可以将在临床上遇到的一些有关护患沟通的比较棘手的案例,在课堂上拿出来,让同学们分析,并可作为情景训练的案例,交给同学们自己发挥,并在练习后谈谈自己的感受。这样更有利于启发学生沟通的欲望。

3.2.2 医院岗前培训

在医院组织的岗前培训中,可以抽取一节课给护生讲解临床上常常遇到的护患纠纷,以及我们护士的岗位职责。要让护生设身处地的了解在与患者的沟通中,我们该做什么,能做什么,不该做什么,不能做什么,从而更进一步让护生思考促使护患关系和谐的因素。

3.2.3 带教老师启蒙

在护生的临床实习生涯中,带教老师的言行举止能对护生起潜移默化的影响。带教老师是直接与护生接触的临床的老师,她应主动的把自己的临床经验,见识过的不同的患者,分类型来教导护生如何与各式各样的患者做好交流,以助于更好的协助患者的疾病恢复,达到良好的护患沟通,使护生与患者共同在愉悦的氛围下完成治疗。所以,应重视带教老师的筛选,加强带教老师培训。让护生尽快的在临床实习给自己正确定位,完善与患者沟通的各方面的技巧,为以后自己独立工作时处理护患沟通问题打下基础。

4 总结

护生已经认识到护患沟通的重要性,只是在与患者的互动方面还存在不足,比如在交谈结束时没能向患者总结此次会谈的内容,让患者不能认知此次会谈的意义所在。护生在护患交谈方面未能即使观察患者的非语言行为,造成有时同患者的沟通是在不愉悦的氛围下进行的。因而对护生作出及时的护患沟通能力测评是积极且必要的,时时关注护生在沟通存在的问题,对护生采取一些针对性解答,从而逐步提高护生的护患沟通能力。

篇4

1、引言

2、针刺伤定义

3、针刺伤后被血液感染的影响

4、针刺伤主要发生的原因有哪些

(1)缺乏岗前培训和严格的规范操作

(2)护士职业防护意识较淡薄

(3)个人因素

(4)其他因素

5、防护措施

(1)加强岗前培训,提高护理人员自身素质

(2)提高医护人员保护意识,并完善各项规章制度

(3)合理收集用后针头,减少和避免意外针刺伤的发生

(4)严格规范物品的使用

(5)严格规范实习生的带教流程

6、发生针刺伤的处理

7、小结

8、参考文献

1、引言

目前已证实有有很多种疾病可经针刺伤传播,导致职业感染的发生,导致了疾病的发生,其中最常见的是乙肝,丙肝。针刺伤是当今医护人员工作面临的严重职业危险因素之一,威胁着医护人员的生命安全,给暴露者带来了很大精神压力,护理人员针刺伤发生率远远高于其他医护工作者,为推动我国护理人员针刺伤预防和处理工作的规范化,有效降低针刺伤的伤害,为此进行以下的一些阐述与论述。

摘要:目的 通过了解医院针刺伤的发生情况,处理经过,为医护人员职业伤害降到最低,其次是助产士及后勤人员,22%发生针刺伤,拔针分离针头,处理医疗垃圾。针刺伤医院临床工作中最常见的职业伤害,应加强医院感染管理,并完成规范操作,减少针刺伤的发生。

关键词针刺伤:传染病:护理

由于服务对象的原因,目前医院针刺伤是职业病发生的原因之一,针刺伤的防护非常重要,医护人员都要加强重视,针刺伤将会感染艾滋病,梅毒的发生。所以自我防护非常重要。

2、针刺伤的定义:

针刺伤是一种严重的皮肤的损伤,它是由一些注射的针头,或者是各类的缝合针或者是各类的穿刺针等比较锐利的医疗器具所引起的,是护理人员常见的职业伤害,据美国CDC对针刺伤研究得出:针刺伤发生时一般只需0.004ml血液就足以使受伤者感染HIV。

3、针刺伤后被血液感染的影响

针刺伤被传播主要是通过血液传播最常见,危害最大的是丙肝、艾滋病,乙肝,梅毒。这些问题在护理工作中最常见,危害也最大,但是一般不会被重视,往往发生针刺伤时才会得以重视,护理人员应对针刺伤有一定的了解,提高防范意识,减少疾病的发生,预防和控制疾病的传播和发生,应对医护人员高度重视。

针刺伤被血液传播疾病感染的影响因素

针头的污染 最主要传播是也未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针刺的深浅 针刺越深,带出血液就越多,传播几率就越大

针刺是否注入血液 注入血液,传播疾病越大

针头的类型针头类型不一样,传播程度不一样

4、针刺伤主要发生原因的原因有哪些

(1)缺乏岗前培训和严格的规范程序

临床第一线的护士,每天有任务繁重的工作,每天完成大量采血、输液等工作,由于接触注射器、针头锐利器械,所以造成了针刺伤,在工作中最普遍的就是拔针,在处理针头过程中因为防范意识下降,导致了被针刺伤的机会这与缺乏岗前培训和严格的规范密切相关,临床工作显示,护龄短年轻护士及实习护士,由于经验少操作不熟练,状态不稳定在拔针时发生针刺伤。

(2)护士的职业防护意识较淡薄

在我国,医务人员职业意识不强烈,我国目前教育体系还没有设置职业防护课,导致在校学生不能充分认识到职业防护重要性,对在职医务人员开展深度,广度都不够没有客观反馈资料,随着公民和法律意识的不断提高有关医院的纠纷和诉讼必然日益增多,因护理对象是患者,稍有不慎卷入其中,另一方面护士在一些护理操作不能重视,觉得针刺伤没什么,抱有侥幸心理,要加强护士职业防护。

(3)个人因素

护士每次发生针刺伤的原因有很多,例如:实习护士,经验少,资历浅,脾气暴躁,做事急等原因。

其中,护士的自我保护意识淡薄是最主要的,岗前培训,职业的安全教育,标准预防,如何戴手套,怎样防止针刺伤,临床工作中很多操作者都会引起针刺伤,例如穿刺时,拔针时在手术过程中递手术刀,用过的注射针头双手复帽时刺伤手指,在治疗室加药时,徒手掰安剖瓶时,留置针拔出针芯时,这些情况不可否认自己和仔细工作有关,当然也不是绝对的,责任护士动作不熟练,压力紧张大任务工作太重,导致节奏快,身心疲惫也会发生针刺伤。

(4)其他因素

不良的工作环境和不足的工作分配都会导致针刺危害,但是医务人员分配和管理是不容忽视的,保证护理工作人员合理分配,应加强职业防护也是重中之重。

5、防护措施

(1)加强岗前培训,提高护理人员自身素质

医院应加强培训,提高职业防护,如有任何疑问时,及时向代练老师请教,护士要加强护理安全,加强自我防护意识,要多吸取经验。

(2)提高医护人员保护意识,加强并完善各项规章制度

在临床工作中,为避免针刺伤的发生加强技能操作,建立制度化的培训,加强培训,对感染的医护人员应做好相应的护理措施,并保护护理人员的安全,大多数发生针刺伤是因为没有遵循预防针刺伤规定造成的,加强护理并安全规范是非常必要的。

(3)规范收集医疗垃圾用后的针头,减少针刺伤的发生

减少针刺伤的发生,主要采用安全性高的医疗用品,护理人员提高针刺的发生,禁止使用可循环的物品尽量使用一次性物品,使用锐利器械的可用存放盒,防护手套,减少针刺伤,为医护人员提供一个安全性的环境和工作,也至关重要。

(4)严格规范物品的使用

规范锐器的使用,在医护人员用后的处理,医院必须提供足够的手套,隔离衣,安全针头,注射器等便于丢弃的锐器盒,研究表明,带乳胶手套被一个血液刺破的人比未带手套的医护人员接触的血量减少50%。

(5)严格规范实习生的带教流程

调查表明,实习发生针刺伤主要是抽血,静脉输液,处理针头时,主要原因对自身防护及操作不熟练,多发生实习早期,一旦发生在针刺伤及时上报在带教方面尽量安排一些临床经验的护士带学生,要求学生规范操作,毕竟实习同学刚到临床对任何事都报有积极性,但操作不熟练,导致了些错误的操作,加强岗前培训提高自我防护意识,一旦发生针刺伤及时上报护士长,并做好一些相应的处理,加强实习生严格执行操作技术及临床老师带教,将针刺伤概率降到最低。

6、发生针刺伤的处理

当发生针刺伤时立即从近心端向远心端挤出血液,并用流动水冲洗在用碘伏消毒伤口,进行包扎,尽可能减少感染程度,同时积极处理,并做好上报,并进行可靠的HBV、HIV的检查,在确定感染源为阳性时,采取相应的措施,最大降低传播率及时仔细记录,并做好回访。

7、小结

医护人员在临床中发生针刺伤的人有很多,护理人员应学会自我保护建立一个报告制度,并进行针刺伤的原因分析讨论,保证护理人员配备防护用品,提高自我防范,拥有良心的心理素质,对减少杜绝针刺伤,减少医护人员的职业性感染具有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刘贤臣.论患者的依从性[J].国外医学.社会医学分册.1998.5.(4):237

篇5

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及我国护理教育事业的发展,对未来护理人员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临床实践技能是护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其从事临床护理工作必备的基本能力。近年来,由于国内医学教育扩招明显,护生数量逐年增加,临床实践教学资源相对短缺[1],同时随着社会对医疗行业服务质量要求的不断增高及对医学伦理道德的日益重视,以患者为主要训练对象的传统临床教学模式面临极大困难[2]。加上临床护理人员日常工作任务繁重等原因,导致临床护理带教工作面临很大困难,护生动手能力普遍较差,我院护理学教研室通过采用新的带教方法,加强对护生临床实践能力的培养,从而提高了临床带教质量和临床护理工作满意度。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我院2012年实习护生118人设为对照着,采取传统的带教模式,将2013年同校同层次护生护生120人设为观察组,采取新的教学方法。

1.2方法

1.2.1对照组的传统带教模式 护生首先进行1~2d的岗前培训,然后进入临床各病区轮转,一对一带教,带教老师对实纲中基础理论和基础护理操作的指导,遇到典型病例随时讲解,发现问题及时指出,出科考核以带教教师为主,考核后直接进入下一个病区,轮转结束后即可毕业。

1.2.2观察组新的教学方法

1.2.2.1建立组织架构:建立健全护理带教管理制度,带教老师实施责任制,我院成立了护理带教管理体系,建立护理学教研室及临床各病区教研组。

1.2.2.2岗前培训

1.2.2.2.1医院岗前培训:实习生进入正式实习前医院护理部对护生进行岗前培训,让实习护生了解医院历史、各项规章制度、护理礼仪、护患沟通、安全防护、职业道德等知识培训后进入临床各病区轮转。

1.2.2.2.2入科室岗前培训:带教老师介绍病区环境、科室专业特点等。岗前培训为实习生尽快进入角色前做好了充分准备。

1.2.2.3带教老师选聘:以病区为单位,每个病区选聘理论知识扎实,具有良好沟通能力,护师以上、具有本科学历的护士为带教老师。

1.2.2.4制定教学计划及教学活动安排:

1.2.2.4.1护理部教研室以护生实纲为蓝本,制定教学计划及教学活动安排。

1.2.2.4.2各病区临床教研组遵照护理部教学计划并结合各科特色制定带教计划。

1.2.2.5轮转科室:以病区为单位进行轮转,每个病区实习4w,轮转病区与对照组相同,分别是内科、外科等10个病区。

1.2.2.6科室带教过程控制:科室严格把握带教要求,护士长定期检查带教老师工作计划,按照实纲要求结合本科室专业完成教学,要求老师多讲解、多示范、学生勤思考、多参与。对实习生坚持"放手不放眼"严格执行护理操作规程、按照护理文件书写规范要求正确书写,规范医疗护理服务用语。护理过程中发现问题,及时分析,制定改进措施。

1.2.2.7科室教与学双向评价:科室根据教学大纲安排1次/w讲课,师生互动,对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老师进行提问,当时解答护生提出的疑难问题,如出现差错科室组织带教老师及时分析总结原因。

1.2.2.8出科考核:根据4w制定的带教计划和要求,出科前对实习护生进行理论考试和技能考试。进行综合打分、评价成绩及不足。

1.3效果评价

1.3.1实习人数增加:2012年实习人数118人,2013年实习人数156人,增长率:1.3。

1.3.2护理服务满意度测评 每个病区随机抽取22例患者,患者住院1w以上,于出院前进行问卷调查,10个病区的总满意度作为该护生地护理服务满意度。自设住院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的问卷,观察组满意度:89.55,对照组满意度:80.91。

1.3.3实习带教模式满意度测评 定期对护生进行实习带教模式满意度测评,自设满意度问卷,观察组满意度:92.50对照组满意度:77.97。

2 讨论

2.1增加护生人数 经过新的带教方法,到我院实习人数同期相比增加,增长率为1.3。

2.2新的带教方法可提高患者对护生地护理服务满意度 患者对观察组护生护理服务满意度高于对照组,新的带教方法使护生理论扎实,操作熟练,增强护生尊重生命,爱护生命的职业责任感和以人为本的服务意识[3]从而提高患者的满意度水平率、临床护理质量也随之提高。

2.3新的带教方法可提高护生对临床教学满意度 观察组护生对新的带教方法满意度高于对照组,一对一的带教模式与由一名教学秘书负责教学工作,做到纵向有深度,横向有联系,避免重复,更能体现学科全貌,达到了教学相长的目的[4]提高护生对临床技能的掌握程度,提高护生对临床带教工作的满意度。

2.4规范临床带教模式 新的带教方法改变了传统带教模式的随意性,避免由于忽视科室之间带教内容的整体性和连贯性,做到带教计划全面、目标明确、各阶段带教有重点,对带教老师及实习护生都提出了明确的阶段性要求,整个教学过程有计划、执行、检查、调整的PDCA循环,规范了带教模式。

2.5提升临床教学水平 新的教学方法规范了教学内容,学习目标明确,护生的理论与操作考核成绩有了明显提高。我院的临床教学工作达到了双赢的效果。

参考文献:

[1]何慧敏,杨晓荣,李国熊,等.提高医学生临床实践技能的尝试[J].健康研究,2011,31(2):152-154.

篇6

1.1 教育体制不合理 随着医疗卫生事业的深入发展,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其中护理教育体制的问题较为明显,如护理教育规模和层次结构不能满足需求,专业结构设置不合理,实践应用能力弱影响毕业生就业等。高职高专院校扩招对医学护理专业学生就业影响最大,不是体现在学生数量上,而是体现在学生培养的质量上,由于盲目扩大办学规模,高职高专医学护理专业的师资力量无法保证人才培养质量。同时,高职高专院校没有随社会发展进行人才定位的调整,导致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严重脱节。目前的教育体制对学习生活以及未来就业都有很大影响,但学生自身的学习态度、学习投入更为关键[1]。

1.2 实习态度不端正 高职高专医学护理专业学生在实习中表现出了实习态度不够端正,集中表现为工作积极性及吃苦奉献精神较差,安全意识淡漠,处理不好实习工作与生活之间的关系,夜班不注意休息,白班无精打采,上班期间聊天,不主动巡视病房,不虚心学习,不努力工作。有的护生重治疗轻护理,对治疗工作争着干,对生活护理工作怕脏、怕累,对患者的人文关怀、健康教育比较欠缺。

1.3 理论向临床实践转化能力差 虽然近几年来高职高专的护理教育一直在改革,但是传统的讲授教学法仍占主导地位,护理专业的学生在课堂中所学的知识是非常被动的,往往是仅学到了老师教的内容,压制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同时,学生进入实习以后,不能将所学的知识主动、灵活地运用于临床实践中,理论无法转化为实践。

1.4 学习上的压力过重 护理学是以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理论为基础的综合性应用科学。护理专业的学生不仅要掌握生物学、物理学、化学剖学、生理学等自然科学知识,还要了解心理学、伦理学、美学、法律等社会及人文科学知识,繁重的课业负担带来了巨大的学习压力,致使少部分学生因没有信心完成艰巨的学习任务而选择中途退学或转学。即使能够完成学习的学生,也普遍感觉压力较大。

1.5 因求职影响实习 随着医学护理执业资格制度的规范管理,医院对刚毕业的护生需求量不大,为增加就业机会,一些护生选择提前择业,在实习后期经常请假参加各种招聘会,影响了正常的教学计划,使正常的实习受到了求职的干扰。

2 原因分析

2.1 家庭因素 近5年的高职高专医学护理专业的学生大多数为独生子女,不愿意相互配合。实习生的这些不良心态与她们的成长背景有关,她们大都是80后的独生子女,拥有优裕的生活条件和良好的学习条件,重养轻教,造成她们以自我为中心,不接受上级医生的批评,不愿意与他人合作。少数实习护士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对护理专业认识不足。有的护生对上班抱着无所谓的态度。到了实习中后期,掌握了一定的护理技巧,能应付日常护理工作,开始沾沾自喜,学习积极性下降,容易产生骄傲的情绪。经过前期实习,少数高职高专医学护理专业的学生不能适应护理行为的严格和正规化管理,觉得与最初的职业认知不相符,加上就业形势严峻,对专业选择产生动摇,不安心工作甚至放弃实习。

2.2 文化基础差 目前高职高专医学护理专业入学的学生大部分在中学阶段学习成绩不佳,学习动力不足,自信心不足,缺乏学习兴趣,学习方法和学习能力有所欠缺,学习基础相对薄弱。另外,年龄偏小,理解能力较差,高职高专医学护理专业的学习方法和教学模式也与中学阶段有很大差别,学生一时很难适应,要求她们在短时间内完全转变学习观念有一定难度。

2.3 护士人才流失严重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自身的健康状态越来越关注,社会对医务人员的需求量增大,为适应现代护理工作多层次、全方位的需要,高职护理教育在很多地方开展,大专层次的护理专业学生将成为2l世纪护理队伍的主力军。但我国目前护理行业的现状是一方面护士短缺,另一方面很大一批护理专业毕业生却放弃临床护理工作,选择和从事其他行业或相关行业,造成护理专业人才的严重流失。

2.4 就业压力大 随着高等护理教育的发展,护理本、专科的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就业压力也不断加大,不同学历的护理专业毕业生在就业时面临着不同的困惑,加之少数用人单位的“学历歧视”,影响学生就业。造成就业压力大的主要原因:第一,随着市场经济的运行,人才的培养不再是计划模式,能否顺利就业需要学生接受市场的考验。产业结构调整的后面带来的是职业、职位、岗位的变化,供给与需求错位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学生就业难的主要原因之一。第二,由于教育事业的发展受制于教育经费的投入,受制于教育规模的发展,许多企事业单位的用人需求往往由于不能列入计划,而处于求供隔断的局面。第三,由于医学院校不断扩招,导致人才结构失衡,供求矛盾加大。医院的床位规模有限,实习生人均床位相对不足,也极大地影响了实习质量。

3 对策

3.1 调整护理专业教育规模 根据发达国家办高教事业的经验,各级各类院校实现招生规范化,各自发挥自身优势,办出各自的特色。同时,高校应减少中专生护生的招生规模,通过联合、合并等途径将一部分基础好的中专学校升格为大专高职院校,以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和用人单位对人才的需求。

3.2 加强对护生的岗前培训

3.2.1 注意角色转换 从实习开始要从学校单纯学习理论为主的学生角色逐渐向一个临床实习护士转换。护理专业学生的临床实习是学校教育的延伸和深化,是理论联系实践提高临床综合能力的重要学习阶段,在这阶段中,能否迅速完成由学生向护士角色的转变,直接关系和影响到实习教学目标的实现。培训内容重点为医院概况、医德医风、着装、仪表、劳动纪律、服务态度、技能考核等具体要求,使学生心中有数,自觉遵守,检查学生在岗前教育听课笔记,了解学生听讲情况,收集学生对岗前教育反馈意见,了解岗前教育效果,这种先入为主的开导,能帮助学生调整心理状态,转换角色。事实上实习生临床角色的适应与转变受到诸多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的影响。为了进一步完善实习管理,提高实习教学质量,我们应帮助实习生加快角色的适应与转变。

3.2.2 对高职护理学生加强专业思想教育 端正学习动机,培养奉献精神。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学生的学习动机非常现实,普遍认为学护理容易找到工作,但是因为缺乏学习动力,一旦进入临床实习才发现护理工作中的辛苦,工作也不像想象中的好找,就会产生动摇的念头,放弃求学。部分学生缺乏远大的理想,没有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学习动机不明确,有一定的被动性和盲目性。学生专业思想不稳定,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是专业志向的选择不够慎重。教师应增强对护理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引导其认清自身价值,形成良好的职业态度,使其在实习过程中获得满足感和成就感,在职业角色化过程中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针对已经签约的学生,同样也需要加强教育,避免出现工作主动性和学习自觉性下降、甚至出现护理差错的现象[2]。

3.2.3 在学习上帮助学生树立信心 教师应正确评估学生的学习能力。教师要采用灵活、生动、活泼的教学方式,努力营造轻松的课堂氛围,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的信心。另外,护理专业的教师应关注护理技术的发展与变化,还可以到病房进修,避免理论教学与实践的脱节。还应在护理学生入校后多做相关知识的介绍,如护理事业的现状、发展、前景等,使学生们增加对专业的了解并提高学习兴趣。

3.2.4 培养学生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 在护理过程中,由于医护人员在对患者的解释中欠详细、欠妥当而造成一些不必要的医患纠纷。所以,培养学生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势在必行。良好的人际沟通,可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使护患纠纷明显下降。要取得良好的沟通效果,护理人员的沟通意识和沟通技巧是关键,所以要求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学习心理学、社会学、伦理学等有关知识,并在与患者交流中,恰当地运用这些知识。护患沟通是护理工作中一个重要环节,良好的护患沟通可以使护士了解更多有关患者的情况,满足患者心理、生理、精神等多方面的需要,促进患者康复[3]。

3.2.5 改革护理教学课程设置 提高高职护理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在护理教学中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注重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课程设置上加强了思想品德、护理法规、护理心理学、护生美学、护士礼仪等社会科学方面的内容,以培养学生自身修养和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为学生今后从事临床护理工作,做一名合格的护士奠定良好的基础。学校可根据护理专业的特点增加一些实用性强的选修课程,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选择一些对将来就业有帮助的课程。

3.3 加强学生自身素质的培养 严格实习生管理。对一些学生存在劳动纪律差的问题,带教老师应严格把关,必须严格要求学生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制定严格的请假制度,并严格遵守劳动纪律。同时,强化工作制度的落实,培养严谨的工作作风,树立敬业爱岗的精神,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对工作认真负责。学校和实习医院带教老师严格要求,使护理学生自身素质得到提高,能够掌握从事本专业工作必需的基础医学、临床医学的基本知识;掌握从事整体护理必需的护理学的基本理论和知识;具有规范的基础护理和专科护理的操作技能;掌握一定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预防医学知识;了解急、难、重症病人护理的基本原则;具有初步的分析和解决护理实践中一般问题的能力;具有初步的阅读英语书籍的能力、计算机操作能力和不断学习新知识的素质[4~6]。

3.4 学校充分重视护士实习 实习是护理学习的集成阶段,实践教学应得到学校和实习医院的重视,不能流于形式。医院不仅要严格挑选优秀的带教老师,还要对带教情况进行督导和考核,更重要的是进行临床教学方法研究。带教老师严格要求学生的同时,应体现出和蔼的一面,经常了解学生的需要,做学生的严师益友。

3.5 对护士进行就业培训 高职高专毕业的护士年龄偏小,面对激烈的就业竞争心理压力很大,医院管理部门和带教老师要真正关爱学生,多与学生沟通,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并给予正确引导,避免她们因盲目找工作而影响后期的临床实习。为此,教师应该帮助学生转变就业观念。社会接受毕业生的容量是受各方面制约的。因此,学校要引导学生,学习的目的不仅仅是找一份好工作,而是提高自己的文化层次和工作能力。

参考文献:

[1] 张丽萍,黄小霞,刘一苇.探讨高等护理教育毕业实习生临床能力的培养[J].上海护理,2005,5(2):66.

[2] 卢冬梅.中专护理专业学生面临的压力及疏导[J].卫生职业教育,2007,25(18):109-110.

[3] 满晶,李秋洁,刘美芳,等.不同群体对护理专业及本科生的认同情况调查[J].护理研究,2007,21(7B):1814-1816.

篇7

文化休克是指人们在异种文化环境中,为了进行交流,心理学上或行为上所经历的一种自然转变的过程和结果,通常表现为情绪的不稳定,价值观的矛盾和冲突,生活方式、生活习惯等多方面的差异带来的生活上的不适应[1]。当人们生活的所在文化环境发生改变(如不同民族、社会群体、地区乃至国家等) 时会产生思想混乱、精神紧张、身体不适等症状[2]。据有关报道,高校新生由于所处地域的变迁、生活环境的改变和文化环境的变更,容易出现各方面的不适应,以至于出现文化休克现象[3]。刘立美[4]曾报道,护士(生) 由于文化环境、文化模式的改变以及个体本身的认识和适应能力的差异产生不适应、无助和一定程度惘然现象。

1 异地本科护生文化休克的原因分析

1.1 由于文化、宗教、语言、风俗习惯等人文环境的不同其中最主要的是语言不同,语言是人们重要的交流工具,上海话独具特色,难以听懂是异地本科护生实习面临的主要问题。经常有护生反应:“在病房里与病人交流,有时候听不懂她们在说什么,也不晓得应该跟她们说些什么,想通过交流从中了解她们的病情,可我不知道该从何说起”。

1.2 临床业务不熟悉、适应能力相对较弱

本科护生刚下临床时,面对陌生的面孔,一时很难找到合适的话题,使人差生距离感。例如:“我不太会说话,嘴巴不甜,不知道怎样才能即让病人满意又把工作完成”;“晨间护理时有些病人很不情愿,甚至有的脾气很坏,巡视病房时,病人擅自调节滴速,我要调回来,她们不让,还不给好脸色,解释后还是不听,挺气人的”。

1.3 专业思想还未真正巩固,工作成就感低

选来上海实习的护生多数是学校的优秀学生,对临床抱有很高的期望,希望早日在临床上大展身手,但是临床上现实的护理又让她们陷入茫然。许多护生反应:“自从进了临床,好多人大多是病人都对我说作护士怎么还上本科呀”;“感觉铺床、挂吊瓶、扫床、测体温、量血压不是护士干的东西,应该试一下排药、冲补液、发药等,参与病房管理才有主动感”;“被动的东西太多。没有成就感,没有激情。学的好,看得多,练得少”。

1.4 医患关系的日趋紧张

经过临床实习,护生普遍的感觉是“医务人员与患者本不应该站在矛盾的对立面,可是现在却明显的对立,所以患者难当了,医务人员也难当了,有时候觉得干起来很没意义,每作一件事,说一句话都得考虑半天,能不能作,该不该做,要不要去做,把一件简单的事情变得复杂化,让人感到很累”。

1.5 学习的压力、社会竞争就业的压力

在临床实习与择业过程中,不同实习生之间都存在竞争,相比之下当地实习生有更大的优势,也是造成异地本科护生文化休克的原因之一。“别人留院后,自己心理压力大。出去找过,但是找工作很困难”。

2 异地本科护生文化休克的对策

2.1 因人制宜,调整教学实纲

护生所在学校制定的实纲通常未考虑学生适应环境时间的长短,而多数教学医院制定的大纲也未将本地护生与外地护生分别对待,从而造成两地学生接受能力、实习水平的显著差异。制定实纲时适当延长外地护生见习时间,加强文化教育,重视外地护生对人文知识和语言的要求。分配科室时可将外地护生与当地护生结对子分配,鼓励她们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增加阅历。充分利用业余时间 每天晚上规定上晚自习时间,有老师陪伴并抽查自习效果,鼓励护生讲普通话,当电视或广播里用当地语言播放时,鼓励护生收看或收听并勇敢模仿。

2.2 加强院前文化教育

即在护生来院实习之前,与护生所在院校联系,为护生讲解有关实习地的气候特点、地理位置、人文环境等。来院后加强岗前文化教育,对医院环境、病区特点、带教老师和实习要求进行详细讲解,使护生有目的、有目标地完成实习任务。

2.3 实习期间的管理

学校经常定期安排人员到实习点巡视,了解学生的实习情况、心理动态,多关心学生的生活,并及时与实习点交流情况。医院定期召开带教教师与学生代表座谈会,与学生谈心,,以便改进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为学生营造和谐的实习人文环境。

2.4 在条件允许情况下,医院可安排固定指导老师,对学生开展实习全程照看,个体处于低落期时要及时给予疏导和鼓励,要把握不同类型及性格学生的心理,并给予她们咨询帮助,以朋友的身份理解她们,以人格的力量感染她们,使她们尽早地摆脱心理障碍[5]。使之安全、顺利渡过文化休克期。

2.5 增强教师意识、培养异地护生自信心

临床教学是培养护生实际工作能力向专业化角色转换的重要环节,带教老师的良好行为和娴熟技术影响护生的言行。首先,平时带教以鼓励为主,多作肯定性评价,使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其次,教师鼓励学生参加各种活动,多作肯定性评价。进行护理教育的过程中,要逐步引导护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增强其白衣天使的神圣感和责任感,不断的将护理理念融入到他们的头脑中,使他们真正理解“三分治疗,七分护理”的含义而认识到护士职业的重要性,由此而激发其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6]。

3 结语

为了避免文化休克现象的发生,在临床教学管理中,护理教育工作者应利用广泛的社会支持系统,对异地护生尝试进行人性化、个体化的文化休克管理[7]。缩短护理教育管理者和实习护生之间的心理距离,使她们尽快提高自信心、适应整个城市环境、适应护理工作。

参考文献

[1] Kalvero Oberg. Culture shock and the problems of adjustment in new cultural environments in culture,communication and conflict: Readings in interculturalrelations [M].2nd ed. New York: Simon Schuster Publishing,1998:185-186.

[2] 李小妹.护理学导论[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8.

[3] 杨艳荣.高校新生文化休克现象调查分析及其护理对策[J].护理学杂志,2004,19 (23):62.

[4] 刘立美.浅析护士(生)文化休克的原因及对策[J]. 黑龙江护理杂志,2002,6(8):27.

篇8

现在对于实习,我还是又憧憬又惶恐的。憧憬是因为实习是一次理论联系现实的机遇,将学了两年的理论去应用于临床实践,实在是非常新鲜而有意思。然后,要在病人身上操作,要想真正地透过症状看到疾病本质,心中却没底,便难免惶恐了起来。也曾问过不少实习同学,各说纷纭。总之是如人饮水,冷暖自知。但有一点是明确的,使用懂得知识的真正掌握是把它用于实践,用实践来验证及巩固所学。经过这近九个月的实习,我也有了这层体会。在此,我总结了以下几点:

一,角色转化问题。实习刚开始,不少东西都不了解,以前也没有见习过,真正的要实践操作了,心里没有底。我会不会弄错了,万一弄错了怎么办。做事情总是缩手缩脚,加上跟我一块实习的同学表现都很好,我觉得老师都喜欢她们,事情似乎也轮不到我头上,每天盲目跟着操作。本想说让我也试一下,但又不敢。因此,我觉得角色转化是个坎,我一定要努力克服这一点。办法主要是靠主动吧,我发现,只要主动问题,主动提出操作的规定,老师都是很乐意教的。不能再像在学校里那样等着老师规定做什么才去做。

二,理论知识的问题:在学校时,学校是以学生为中心。而中国式的教育一向是填鸭式的:被动地接受那么多的知识,虽然考试考了那么多次,但现在我的知识在脑海中似乎没了踪迹,只好不断翻书。当在老师的问题下,一次次哑口无言时,才认识到自己记的粗浅,没有时间经过的记忆犹如沙滩上的足迹,当时似乎深刻明显,却耐不住时光的清洗。

三,无菌观念和规范化操作。在外科实习那段时间,每个老师都强调无菌观念,因次,我深刻认识了无菌观念,操作中便不自觉地去遵循。而规范化操作也实在是个很保守和安全的做法!至于新办法,创新思维,那也得熟悉情况了再说吧。

篇9

引言:抗生素是由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放线菌属)或高等动植物在生活过程中所产生的具有抗病原体或其它活性的一类次级代谢产物,能干扰其他生活细胞发育功能的化学物质。现临床常用的抗生素有转基因工程菌[1]培养液液中提取物以及用化学方法合成或半合成的化合物。目前已知天然抗生素不下万种。它不仅能杀灭细菌而且对霉菌、支原体、衣原体等其它致病微生物也有良好的抑制和杀灭作用,近年来通常将抗菌素改称为抗生素。抗生素可以是某些微生物生长繁殖过程中产生的一种物质,用于治病的抗生素除由此直接提取外;还有完全用人工合成或部分人工合成的。通俗地讲,抗生素就是用于治疗各种细菌感染或抑制致病微生物感染的药物。 但是过量使用会抑制体内的有益菌,使肠道菌群失衡。导致疾病的引起。

抗生素的出现极大地提高了人们应对疾病的能力,被广泛应用到医学临床与实践之中。特别是我国,对抗生素的使用规模最大,据2006~2007年度卫生部全国细菌耐药监测结果显示,全国医院抗菌药物年使用率高达74%。抗生素是一把双刃剑,在造福广大患者的同时,也产生了许多负面影响,特别是抗生素的滥用,会导致很严重的后果。抗生素的使用一方面会提高细菌的耐药性,人们无度的滥用抗生素,最终将导致人们对于那些耐药的细菌及微生物会有束手无策的时候。另一方面,抗生素的使用可能导致人体正常菌群的失调,人体都含有一定数量的人体正常生命活动的有益菌群,但抗生素的使用有可能导致正常菌群的失衡,反而会对人体造成损害。最后,还有可能对身体造成直接损害,诸如抗生素的过敏,还有可能抑制骨髓的造血机能。所以,抗生素的使用必须慎重。

一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结合呼吸内科医生对抗生素使用的自我记录,对我院2013年6月到2013年12月这半年时间住院治疗呼吸系统疾病的1123名患者的病例进行整理分析,其中男性756名,女性367名,男性明显多于女性。平均年龄为46.7岁。

1.2 调查方法。我院呼吸内科组织相关的医护人员对1123名患者的病例进行回顾性筛查,对抗世俗的使用情况进行分类总结、汇总,最后形成统计结果。

1.3 不合理用药评价方法。  根据“临床抗生素的原则”,将不合理应用抗生素的情况分为以下五类:用药剂量偏大、不足;不合理联合使用;盲目使用“高档次的抗生素”。

二 调查结果

2.1 抗生素的应用种类。我院一共使用的抗生素有39种,分属8类抗生素。根据统计结果,使用量达到前10名的为:头孢他啶(14.9%)、卡那霉素(11.3%)、头孢哌酮(9.6%)、阿莫西林(8.5%)、阿奇霉素(7.1%)、氧氟沙星(5.9%)、去甲万古霉素(4.8%)、甲硝唑(4.4%)、妥布霉素(3.6%)、新霉素(3.1%)。其他使用用的较少,故没有一一列出。

2.2 前五位用药量抗生素用药频度及药物利用指数。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提供建议,采用日剂量(DDD)以及药物利用指数(DUI)来作为衡量呼吸内科是否合理使用抗生素。又根据我国的《临床用药须知》、2000年版《中国药典》中第二部有关说明来确定日剂量。要计算药物利用指数(DUI),必须先确定用药频度(DDDS),因为DUI=DDDS/用药天数。DDDS=总用药量/DDD。所以说整个过程是有严格规范要求的,问题的关键是医生会不会严格遵守这些规定。

表1 前五位用药量抗生素用药频度及药物利用指数

抗生素名称 总用药量(g) 日用剂量DDD(g) 用药频度DDDS(g) 药物利用指数DUI

头孢他啶 1108 4.2 263.81 1.06

头孢哌酮 818 3.8 215.26 0.98

卡那霉素 620 3.5 177.14 0.87

阿莫西林 333 2.26 147.34 0.58

阿奇霉素 83 0.56 148.21 0.77

2.3 抗生素的使用时间及联合使用情况

从调查结果看,较轻的呼吸道疾病使用抗生素时间较短,一般也为单联使用方式,最长使用时间也达到了16天之多,最短使用了2天。使用最长的时间为四联使用方式,长达32天。由此可见,抗生素的使用时间相对较长。一般来讲,抗生素的使用最好不要联用,这样容易导致耐药性。

表2抗生素联合使用方式及平均使用时间

联合使用方式 使用病例数 所占比率(%) 平均使用时间(天)

一联使用 207 48.25 8.9

二联使用 168 39 8.3

三联使用 155 8.75 9.5

四联使用 25 4 12.3

2.4 不合理用药评价结果

根据世界健康组织的规定,DUI小于或等于1时,表明是合理用药,相反,为不合理用药。由上述统计结果可知,只有一种药用药不合理。并且在1123例病人当中,根据其疾病以及其所用抗生素评估:有112例患者被接受了不合理抗生素治疗;有25例患者用过少抗生素,有37例患者被过量使用抗生素被,有2例患者被接受盲目使用“高档次抗生素”。所以说,本科室在抗生素的不合理使用方面还存在一定的问题。

三 讨论。  通过本次研究,得出我院的抗生素用药基本合理,但是还是有不合理的地方,比如有用药量偏高,不合理的使用昂贵抗生素,没有合理的控制用药时间,还有没有针对不同年纪给予适当用药。一般的呼吸系统疾病只用一种抗生素即足够,没有必要联合用药。但是,针对病原菌不明确的严重感染者,或者免疫功能低下,混合感染的患者,加上许多患者自身的要求,所以就会采取联合用药。

四、结论及建议。通过本次研究,得出我院的抗生素用药基本合理,但是也有不合理的地方。所以,建议医生在用药时,不能只根据抗菌谱来决定用何种抗生素,还要弄清各种抗生素的用药机制,这样就可以更为合理的联合用药,避免不合理用药联合,还要及时检测抗菌效果以便及时调整用药。抗生素的使用需要我们非常注意。因此,本次调查研究对本院今后的抗生素用药有一定的指导作用。笔者据此提出以下建议。

首先,应遵守抗生素的适用原则:呼吸内科要根据本科室的实际情况以及和抗生素的自身特点,确定使用抗生素的种类和程度。选用抗生素是要合理谨慎,合理使用抗生素的概念就是安全有效的使用抗生素,合理使用抗生素首先必须要根据患者病情的状况和原因确定使用什么样的抗生素。适应证必须是细菌性感染,并且有明确的感染部位、感染性质和感染诊断;要进行病原学检查,选用细菌敏感度高的药物,根据细菌药敏谱选药,要考虑细菌的耐药性,尽量使用抗菌谱窄的抗生素。应尽量避免联合应用抗生素,严格掌握联合应用的适应证,一般以2种为宜。本着提高疗效,降低毒性,延缓或避免耐药性的产生为原则。

其次,日常使用过程和方式要科学合理,明确合理正确使用抗生素的剂量、疗程及给药方式,注意药物合理的配伍,避免频繁换药方式,根据不同的感染决定用药疗程,使血药浓度达到有效的抑菌浓度水平。

第三,预防性使用抗生素 : 预防性用药要做到有指征、有针对性,同时剂量和疗程要合理。在外科预防性使用抗生素的目的是为了预防手术中可能发生的细菌感染以及术后的感染。研究发现:手术患者发生细菌污染的高危期是手术开始直到术后的一段时间,以手术末期的危险性最大,所以对感染性及开放性手术,通过腔道的二类手术,有人工植入物的手术,创面大、暴露时间长以及组织或器官移植术应术前预防性给药,但要掌握好时机、方式与药物剂量。对于老年人、儿童、糖尿病患者以及粒细胞减低等免疫低下者预防用药。预防性使用抗生素原则上不宜使用三代及三代以上头孢菌素、亚胺培南等超广谱抗生素类药物。

总之,抗生素的使用必须要遵循谨慎、合理的原则。经过此次研究,呼吸内科对抗生素的使用现状有了明确的了解,同时呼吸内科组织相关医生对此展开了讨论。我院呼吸内科对抗生素的使用总体比较规范合理,而且医生在使用过程中一般比较谨慎,但是也存在许多问题,诸如使用时间长、使用不当等现象。对此,呼吸内科对此展开了整治行动,制定了相应的规章制度,使抗生素的使用有章可循。同时设立专人监督、管理抗生素的使用情况,对出现的问题及时给与纠正和改善。

参考文献

[1] 黄 洁.呼吸内科应用抗生素的临床研究[J].求医问药.2012,10(5):435-436.

篇10

375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6-3303-01

1护理不良事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查对制度不严因不认真执行各种查对制度,而在实际护理工作中出现的不良事件仍占较高比例。具体表现在用药查对不严,只喊床号,不喊姓名,致使给患者输错液体或发错口服药。只看药品包装,不看药名,查药名看字头不看字尾,对药品剂量查对不严,对用法查对不严,对浓度查对不严,在临床上极易引起不良后果。不严格执行医嘱表现在盲目的执行错误的医嘱,违反口头医嘱的规定,错抄漏抄医嘱,有时凭借主观印象,未能及时发现病人用药剂量的更改而对病人造成影响。对医嘱执行的时间不严格,包括未服药到口或给药时间拖后或提前2小时,错服、漏服、多服药,甚至擅自用药。有的漏做药物过敏试验或做过敏试验后,未及时观察结果,又重做者,抢救时执行医嘱不及时等。

1.2药品管理混乱表现在几种药品混放,毒麻药与一般药品混放,注射药与口服药混放,内用药与外用药混放,药品瓶签与内装药品不符,药品过期,需冷藏药品未放冰箱保存等管理失误引起护理不良事件发生。

1.3不严格执行护理规章制度和护理技术操作规程不严格执行护理分级制度,表现在不按时巡视病房,观察病情不仔细,护理措施不到位,卧床病人翻身不及时造成褥疮;违反手术安全查对制度,造成器械、纱布遗忘在手术切口中;违反护理操作规程,如护士让家属给病人鼻饲造成窒息;输液时忘松止血带造成挤压综合症;静脉注射药液外渗引起局部组织坏死;各种检查、手术因漏做皮肤准备或备皮划伤多处而影响手术及检查者;洗胃操作不当造成胃穿孔;给病人热敷造成烫伤或冷敷造成冻伤等。

1.4护士不严于职守责任心不强,年轻护士缺乏护理经验表现在值夜班睡觉,离岗,不及时巡视病房,对病人不负责,工作时思想不集中,而造成严重后果;另外,护士由于年轻经验不足,对有些药物在不同途径的治疗目的和效果不了解,对发生的病情变化不能及时判断和反应,出现一些不应发生的错误。护士消极倦怠心理极易引起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由于护理工作平凡琐碎,技术与服务要求高,精神高度紧张,思想压力大,易引起护士的消极倦怠心理,表现出思想不集中,工作缺乏热情,对待病人冷漠,与医生和病人缺乏交流而造成不良事件发生。

2预防护理差错事故措施

2.1严格执行护理三查七对制度严格执行护理分级制度,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对老、幼、昏迷病人按需要加防护栏,躁动病人应用安全约束带防止坠床,精神异常和有自杀倾向病人应密切观察动态,防止因护理人员疏忽大意而发生以外。

2.2加强各种药品管理注射药与口服药,内用药与外用药分开放置,药品瓶签与内装药品相符,药品定时检查,使用时做好时间标记,远期先用,及时调整确保无过期,剧毒麻药专柜上锁,专用账册,严格交接班,做到帐物相符。定时检查各种急救药品、物品,急救设备,严格交接,保证功能良好齐全,使抢救顺利进行。

篇11

2010年1至5月底,湖北省竹溪县生猪饲养量达到45.3万头,其中出栏17.2万头,实现产值2.064亿元,同比增长2.8%。针对2010年以来生猪市场不景气的状况,该县主动积极应对,采取4条措施使生猪产业出现逆市上扬的好趋势。

抓对接,帮助养殖户找市场。按照竹溪县委提出“企业与市场对接”的战略,该县成立了酬勤、兴农、利源、兴满、兴盛等5个畜牧业协会(合作社),采取“公司+协会+基地+养殖户”模式,由协会与农户签订单,实现养殖户与(场、企业)与市场对接,有效地规避养猪风险,实现养殖户“养啥卖啥有订单,不愁销”。十堰兴科牧业有限公司通过走外联市场、内联农户的路子,先后与宜昌双汇集团和重庆万州等大型肉联厂建立了生猪供销协作关系,辐射带动5 000多农户加入其产销链,带动农户年增加现金收入1 500万元以上。

抓龙头,带动养殖户齐发展。该县建有“150”模式达到37户39栋,“300”模式6个,省级标准化万头猪场2个,生猪养殖小区12个,出栏50头以上规模养殖场(户)达到220户,养殖小区(场)的发展,调动了广大养殖户的积极性,促进了由千家万户分散饲养向规模化、专业化、集约化、标准化生产转变。近几年来,该县生猪规模化养殖和生产总量一直稳居十堰市第一位,生猪产业成为农村经济支柱产业。

抓防疫,确保养殖业健康安全。通过春秋定期防疫和季防月补工作,生猪防疫密度达到100%。经省市检测,竹溪县2009年春季猪口蹄疫、猪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免疫抗体合格率分别达到83.3%、80.0%、81.0%;血清合格率100%,猪口蹄疫、猪瘟免疫抗体合格率分别达到89.2%、93.0%,生猪发病率和死亡率控制在2.70%和0.35%,远远低于省颁布标准。严密的疫病防控体系促进了生猪产业的健康发展。

抓服务,全面提升养殖水平。2010年以来共进行生猪技术培训18期(次),培训人员1 500人(次),推广了生物发酵床、牧草种植、秸秆氨化等科学养畜技术,使生猪养殖水平得到有效提高;全县18个生猪人工授精服务网点,进行生猪人工授精达到8 000多头,受胎率达88.1%,75%的规模养殖场(户)达到自繁自养,较好的避免了引种风险。 (湖北省竹溪县畜牧兽医局张骞李堂辉供稿)

篇12

刚进入医院,总有一种茫然的感觉,对于护理的工作处于比较陌生的状态,也对于自己在这样的新环境中能够做的事还是没有一种成型的概念。庆幸的是,我们有老师为我们介绍病房结构,介绍工作内容,带教老师们的丰富经验,让我很快地适应医院各科护理工作。能够尽快地适应医院环境,为在医院实习和工作打定了良好的基础,这应该算的上是实习阶段的第一个收获:学会适应,学会在新的环境中成长和生存。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