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护士实习生范文

时间:2023-02-28 15:31:51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4篇医院护士实习生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医院护士实习生

篇1

不过要想成为一名医生,可不是那么简单的,一定要在你的技术和医术达到了国家的要求后才能成为一名正式的医生。所以我在大学期间一定要出去实习,不实习是没有任何从医经验的。

实习,是一种期待,是对自己成长的期待,是对自己角色开始转换的期待,更是对自己梦想的期待;学习,也有一份惶恐,有对自己缺乏信心的不安,有对自己无法适应新环境的担忧,更有怕自己会无所适从的焦虑。

带着一份希翼和一份茫然来到了xx304医院,开始了我的实习生涯。从此,我的身份将从一个学生变为了一个实习护士,生活环境将从学校转为医院,接触的对象将从老师,同学转变为医生,护士,病人。对于这三大转变,对于如何做一个合格的实习护士,虽说老师对我们已是千叮咛万嘱咐,可我心里还是忐忑不安的,怪不适应,怕被带教老师骂,害怕自己做得比别人差怕,自己不知从何入手……

现在我进入了第四个轮转科室骨。本以为可以很快适应,但现实确泼了我一头冷水,感觉自己变得更傻了,不知该干什么,而老师也觉得我们实习了这么长时间,又是本科生,做起事来应得心应手才是,面对老师的无奈我真无地自容!我又一次陷入了低谷,又回到了没脑子的生活,做事一点条理也没有。然而何婷老师知道了我由于自卑,不主动而没有得到操作锻炼时,她就给我讲操作技术的重要性,并帮我寻找锻炼机会。是老师又一次激发我的热情,真的很感谢老师对我的关怀,我也会加倍努力,不辜负老师对我的期望!

现在对于实习,我还是又憧憬又惶恐的。憧憬是因为实习是一次理论联系实际的机会,将学了四年的理论去应用于临床,实在是非常新鲜而有意思。然后,要在病人身上操作,要想真正地透过症状看到疾病本质,心中却没底,便难免惶恐了起来。也曾问过不少实习同学,各说纷纭。总之是如人饮水,冷暖自知。但有一点是明确的使用懂得知识的真正掌握是把它用于实践,用实践来验证及巩固所学。学会如何与病人,老师交流。不善于与人接触是我的一大弱点,那种胆怯与不自然会使我失去很多的学习机会,所以我觉得沟通也是一门艺术,学好了将使你受益匪浅。经过这近五个月的实习,我也有了这层体会。在此,我总结了以下几点:

一、角色转化问题。实习刚开始,很多东西都不了解,虽然以前也曾见习过,但真正的要实际操作了,我仍觉得底气不足。我会不会弄错了,万一弄错了怎么办。干事情总是缩手缩脚,加上跟我一块实习的同学表现都很好,我觉得老师都喜欢她们,事情似乎也轮不到我头上,每天盲目跟着做基础护理,跟着操作。本想说让我也试一下,但又不敢。因此,我觉得角色转化是个坎,我一定要努力克服这一点。方法主要是靠主动吧,我发现,只要主动提问,主动提出操作的要求,老师都是很乐意教的。不能再像在学校里那样等着老师要求干什么了。

二、理论知识的问题:以前当的一直是学生,学校是以学生为中心的。而中国式的教育一向是填鸭式的:被动地接受那么多的知识,虽然考试考了那么多次,但现在我的知识在脑海中似乎没了踪迹,只好不断翻书。当在老师的提问下一次次哑口无言时,才认识到自己记的粗浅,没有时间经过的记忆犹如沙滩上的足迹,当时似乎深刻明显,却耐不住时光的清洗。

三、无菌观念和规范化操作。在外科实习这段时间,每个老师都强调无菌观念,因次,我深刻认识了无菌观念,操作中便不自觉地去遵守。而规范化操作也实在是个很保守和安全的做法!至于新办法,创新思维,那也得熟悉情况了再说吧。

四、微笑服务:在这里,我看到的是笑容可掬的脸孔,也都觉得特别地漂亮与可爱,让我有种感觉,如果我是一位病人,我会毫不犹豫选择住在这里。因此我也要求自己不把情绪带到工作中,每天保持阳光灿烂的笑容,让病人感到温暖!

五、胆魄的锻炼。面对病人,特别是外科的病人,见到血是经常的,看到病人痛苦地,特别在操作的时候,心总会提到嗓子眼,因此而小心翼翼,束手束脚,反而会给病人造成更大的痛苦。因此,胆魄得锻炼得大一点,再大一点。胆大心细是我追求的目标,只有准确迅速才能早点解决病人的痛苦。

篇2

【中图分类号】R4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44-5511(2011)10-0418-01

医院供应室是医院控制院内感染的重要科室,随着医学科学的迅速发展,供应室的专业知识、技术水平也不断发展,更新很快,这就要求供应室人员要不断学习才能跟上医疗技术的发展速度,为医院的医疗用品提供质量保证。我院护生在供应室只实习一周,如何在一周时间使护生对供应室有个整体认识,为此我院供应室护理人员在2009年3月开始制定了实习计划和目标并实施,具体如下。

1 资料

从2009年3月至2011年3月的实习护理学生97人,男性2人,女性77人,年龄17-22岁,平均年龄19.7岁,其中大专学历31人,中专学历66人,实习时间为一周。

2 方法

2.1 选定带教老师

科内选定具有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沟通能力好,熟练掌握供应室专科知识,专科技术操作水平高的护理人员作为带教老师。

2.2 实习计划和目标

2.2.1 护士长和全部带教老师根据本科的实际情况,再结合护生的实纲要求制定出带教计划,并按带教计划去执行。具体为:入科第一天上午由总带教老师对本批实习生进行理论培训,培训内容包括供应室在院内感染中的作用,加强学生对供应室工作的重视。供应室的环境布局、工作流程、有关的基础理论知识,把一周实习时间所要掌握的理论和操作技能编成资料,经科内讨论同意印成册,给每位实习护生人手一份。总带教老师带领本批实习生进行实地环境布局介绍,了解工作区域划分基本原则,重要仪器的作用及操作方法、注意事项。下午实习护生轮流进入无菌物品储存间了解无菌物品的储存要求。然后把实习护生安排给各区域工作的带教老师,要求实习护生在清洗区1天,包装区2天,参与下收下送工作1天,第6天进行理论知识、操作技能考核。

2.2.2 在去污区要求护生掌握自我保护,六步洗手法,如何穿戴防护服、防护帽及方法、用途,对锐器损伤、特殊感染污染等职业暴露风险的预防及处理,对回收重复使用污染器械进行清点、分类,掌握机器清洗和手工清洗的方法、目的及意义,保证清洗的质量。在包装间要求实习护生掌握包布、容器等一用一洗,单独包装等包装原则;掌握灭菌包的重量、体积要求,包内包外指示卡等包装注意事项;器械清洗后目测法和带光源放大镜质量检查方法,熟练掌握常用人流包、清创包、清宫包的装配及用途。在无菌物品储存间掌握无菌物品的储存要求,无菌器械包的质量检测方法,无菌物品的发放原则;一次性医用物品的质检报告和可追溯制度包括一次性使用物品的市场厂家、生产批号、规格、名称、数量、灭菌日期和失效日期等。下收下送物品时掌握下收下送的工作流程,物品交换的方法,避免污、洁混放;污、洁车分开,专车专用,人员、时间分开,每次收送回都应做清洗、消毒处理;加强下收下送人员手的防护和消毒管理,提高手的依从性,在保护自己的同时,也保证无菌物品的质量。在实习过程中带教老师理论联系实际,在操作时进行讲解,然后让护生自己动手操作,带教老师在旁指导,不规范之处及时委婉指出,使护生能及时掌握操作技能,提高护生学习兴趣。

3 结果

实习结束实行双评制。第6天上午对学生进行理论考试,下午进行操作考核,考试内容均为手册中所要掌握的知识。理论考试由护士长和总带教老师出题,题型有填空、选择、简答题,技术操作考试由护士长和总带教老师考核,成绩评定90分以上为“优”,75-90分为“良”,75分以下为“差”,并总结实习鉴定。97名实习护士理论考试有 90人达到优,占92.8%,7人达到良,占7.2 %;操作考试93人达到优,占 95.9%,4人达到良,占4.1%;老师对学生的满意率达到92.1%。学生对带教老师进行带教评价,老师的带教满意率达到95%,通过双向反馈,使带教老师对专业知识的学习更加勤奋,求知欲望更高,从而知识更全面、巩固,综合素质更好,同时也使带教质量不断升高。

4 讨论

4.1 供应室人员的培训

随着医学科学的快速发展,医院供应室的新技术、新仪器、新项目不断更新,这就要求从事供应室工作的人员必须与时俱进,而现实中供应室人员很少有进修、外出学习机会。希望医院管理层领导重视对供应室人员的培训,只有供应室人员技术、理论知识与医院发展同步,才能使医院院内感染防患于未然。医院院感科、护理部加强对供应室人员有关院感知识的培训,科室定时学习供应室专科知识,加强认识;每月组织学习1次供应室的新理论、新知识;不定时对供应室人员进行考核,加强她们学习的责任心,而且奖罚分明,有利于激励学习热情。护士长申请院领导给予科室人员外出学习机会,增加供应室人员知识面。护生的知识掌握程度及技能操作是否正确,基本取决于带教老师的知识水平和工作的认真程度[1]。

4.2 供应室人员的整体素质得到提高

由于管理层不重视、待遇低、外出学习机会少等原因,造成供应室人员学习兴趣不高。通过不断培训和带教实习生以及实行双评制,使她们认识到掌握专业知识的重要性,知识更新的紧迫性,作为老师的成就感,以及个人价值的体现,促使她们更加热爱本职工作,努力学习专业知识,久而久之个人专科知识、操作技能掌握的更全面,个人素质得到提高。医院对带教老师作出经济及精神上的奖励,带动了大家学习的积极性,使供应室的整体综合素质得到提高。

4.3 对实习护生的管理

篇3

沟通是人际交往的主要形式及方法。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和临床护理的需求,人们越来越关注护士是不是一个有效的沟通者,以及在护理教育中,沟通能力的传授是否缺乏的问题。在医学模式的转变,整体护理的开展,护士要以病人为中心,为病人提供生理、心理、社会、文化等方面的护理服务及护理教育,成为护理工作的主要内容。在满足病人需要的护理过程中,从评估、诊断、计划、执行措施到评价,都需要沟通。良好的护患沟通可以提高护理质量,增进护理人员对病人的了解,降低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降低病人的投诉率,同时护士也可以通过沟通的方式去识别和满足病人的需要,促进患者康复。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南充市教学医院2016 年的 103 名实习生,其中有 10 名男生,所有学生的年龄在 18~22 岁,实习时间均为 12 个月。文化程度:均为在校本专科生。

1.2 调查方法

本次研究实际发放问卷 107 份,回收问卷 104 份,剔除无效问卷 1 份,最终有效问卷 103 份。有效率为 96.26%.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 SPSS13.0 统计数据软件包进行分析,数据用(x ±s)表示,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进行处理,得出数据。

2 结果

2.1护理专业学生护患沟通能力概况

护理专业学生护患沟通能力评价量表各项目的得分显示,得分较高的是获得并理解病人的观点,给予信息和收集信息的能力。沟通的计划准备,启动和结束相对较弱,同学对自己的护患沟通能力评分也不高。

2.2 关于开放性问题回答概况

本人在该量表后加入了一个开放性回答问题:你认为护理人际沟通课程对你的临床护患沟通能力有没有帮助?为什么?在护生提交的量表当中, 有 16 名同学认为很少有帮助, 占 15.53%. 其余 87 名同学认为有帮助,占 84.47%.

3 讨论

3.1 护理专业学生护患沟通能力概况分析

从统计回收数据可以看出,护理专业学生的护患沟通能力处于中等水平,其中相对较好的是获得并理解病人的观点,给予信息和收集信息的能力,沟通的计划准备,启动和结束相对较弱。这在一定层次上说明,现在护生已经非常明确护患沟通的重要性,知道收集患者信息和给予患者正确信息是制定正确护理计划的根据,在工作中,能与患者感同身受,更能让患者增加对护士的信任度,从而增进护患关系。而以上的这些项目也是在人际沟通课程中老师常提到的问题。相对较弱的环节,经过笔者对量表的综合分析,在沟通的计划和准备这条项目里护生较不会事先通过阅读病人病历来了解病人的状况。究其原因,可能与护生临床工作繁重,缺少时间来分析其患者的病例有关。在沟通的启动中,护生缺乏运用一些恰当的方法来缓解病人的紧张情绪,创造一个轻松的氛围。在沟通结束时,护生较不会向患者总结这次交谈的内容和告诉患者我们大概要采取的护理措施。究其原因,可能与护生的临床经验过少,在课堂教授中较少涉及此部分内容和在思想上不是很重视等原因。也有许多护生认为自己在操作中应处于主导地位,患者只要被动的配合自己就行了,常常很少注重与患者的互动,所以在沟通结束时较少向患者陈述自己此次沟通的主要内容,即将对患者施行的护理措施等。

3.2 关于解决护生护患沟通缺陷的方法分析

3.2.1 教学仍然是重点

虽说部分同学认为理论的东西很空洞,很难融入实际操作中。但不能否认,理论指导实践这一定论。在学校内开展的人际沟通课程中,可以通过变换教学方式来提高护生的护患沟通认知,比如利用示例教学启发学生,采用学生分组进行情景模式演练来营造护患沟通氛围,也可以通过安排组织学生分批去与医院的一些患者进行交流,收集病人信息。要跟学生讲清楚课程的学习的目标,让他们懂得学习的目的不在于应付考试,而是能够真正提高自己的沟通交流能力。在校的护生由于缺乏临床经验,所以对临床上的一些事很有兴趣。老师可以将在临床上遇到的一些有关护患沟通的比较棘手的案例,在课堂上拿出来,让同学们分析,并可作为情景训练的案例,交给同学们自己发挥,并在练习后谈谈自己的感受。这样更有利于启发学生沟通的欲望。

3.2.2 医院岗前培训

在医院组织的岗前培训中,可以抽取一节课给护生讲解临床上常常遇到的护患纠纷,以及我们护士的岗位职责。要让护生设身处地的了解在与患者的沟通中,我们该做什么,能做什么,不该做什么,不能做什么,从而更进一步让护生思考促使护患关系和谐的因素。

3.2.3 带教老师启蒙

在护生的临床实习生涯中,带教老师的言行举止能对护生起潜移默化的影响。带教老师是直接与护生接触的临床的老师,她应主动的把自己的临床经验,见识过的不同的患者,分类型来教导护生如何与各式各样的患者做好交流,以助于更好的协助患者的疾病恢复,达到良好的护患沟通,使护生与患者共同在愉悦的氛围下完成治疗。所以,应重视带教老师的筛选,加强带教老师培训。让护生尽快的在临床实习给自己正确定位,完善与患者沟通的各方面的技巧,为以后自己独立工作时处理护患沟通问题打下基础。

4 总结

护生已经认识到护患沟通的重要性,只是在与患者的互动方面还存在不足,比如在交谈结束时没能向患者总结此次会谈的内容,让患者不能认知此次会谈的意义所在。护生在护患交谈方面未能即使观察患者的非语言行为,造成有时同患者的沟通是在不愉悦的氛围下进行的。因而对护生作出及时的护患沟通能力测评是积极且必要的,时时关注护生在沟通存在的问题,对护生采取一些针对性解答,从而逐步提高护生的护患沟通能力。

篇4

1、引言

2、针刺伤定义

3、针刺伤后被血液感染的影响

4、针刺伤主要发生的原因有哪些

(1)缺乏岗前培训和严格的规范操作

(2)护士职业防护意识较淡薄

(3)个人因素

(4)其他因素

5、防护措施

(1)加强岗前培训,提高护理人员自身素质

(2)提高医护人员保护意识,并完善各项规章制度

(3)合理收集用后针头,减少和避免意外针刺伤的发生

(4)严格规范物品的使用

(5)严格规范实习生的带教流程

6、发生针刺伤的处理

7、小结

8、参考文献

1、引言

目前已证实有有很多种疾病可经针刺伤传播,导致职业感染的发生,导致了疾病的发生,其中最常见的是乙肝,丙肝。针刺伤是当今医护人员工作面临的严重职业危险因素之一,威胁着医护人员的生命安全,给暴露者带来了很大精神压力,护理人员针刺伤发生率远远高于其他医护工作者,为推动我国护理人员针刺伤预防和处理工作的规范化,有效降低针刺伤的伤害,为此进行以下的一些阐述与论述。

摘要:目的 通过了解医院针刺伤的发生情况,处理经过,为医护人员职业伤害降到最低,其次是助产士及后勤人员,22%发生针刺伤,拔针分离针头,处理医疗垃圾。针刺伤医院临床工作中最常见的职业伤害,应加强医院感染管理,并完成规范操作,减少针刺伤的发生。

关键词针刺伤:传染病:护理

由于服务对象的原因,目前医院针刺伤是职业病发生的原因之一,针刺伤的防护非常重要,医护人员都要加强重视,针刺伤将会感染艾滋病,梅毒的发生。所以自我防护非常重要。

2、针刺伤的定义:

针刺伤是一种严重的皮肤的损伤,它是由一些注射的针头,或者是各类的缝合针或者是各类的穿刺针等比较锐利的医疗器具所引起的,是护理人员常见的职业伤害,据美国CDC对针刺伤研究得出:针刺伤发生时一般只需0.004ml血液就足以使受伤者感染HIV。

3、针刺伤后被血液感染的影响

针刺伤被传播主要是通过血液传播最常见,危害最大的是丙肝、艾滋病,乙肝,梅毒。这些问题在护理工作中最常见,危害也最大,但是一般不会被重视,往往发生针刺伤时才会得以重视,护理人员应对针刺伤有一定的了解,提高防范意识,减少疾病的发生,预防和控制疾病的传播和发生,应对医护人员高度重视。

针刺伤被血液传播疾病感染的影响因素

针头的污染 最主要传播是也未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针刺的深浅 针刺越深,带出血液就越多,传播几率就越大

针刺是否注入血液 注入血液,传播疾病越大

针头的类型针头类型不一样,传播程度不一样

4、针刺伤主要发生原因的原因有哪些

(1)缺乏岗前培训和严格的规范程序

临床第一线的护士,每天有任务繁重的工作,每天完成大量采血、输液等工作,由于接触注射器、针头锐利器械,所以造成了针刺伤,在工作中最普遍的就是拔针,在处理针头过程中因为防范意识下降,导致了被针刺伤的机会这与缺乏岗前培训和严格的规范密切相关,临床工作显示,护龄短年轻护士及实习护士,由于经验少操作不熟练,状态不稳定在拔针时发生针刺伤。

(2)护士的职业防护意识较淡薄

在我国,医务人员职业意识不强烈,我国目前教育体系还没有设置职业防护课,导致在校学生不能充分认识到职业防护重要性,对在职医务人员开展深度,广度都不够没有客观反馈资料,随着公民和法律意识的不断提高有关医院的纠纷和诉讼必然日益增多,因护理对象是患者,稍有不慎卷入其中,另一方面护士在一些护理操作不能重视,觉得针刺伤没什么,抱有侥幸心理,要加强护士职业防护。

(3)个人因素

护士每次发生针刺伤的原因有很多,例如:实习护士,经验少,资历浅,脾气暴躁,做事急等原因。

其中,护士的自我保护意识淡薄是最主要的,岗前培训,职业的安全教育,标准预防,如何戴手套,怎样防止针刺伤,临床工作中很多操作者都会引起针刺伤,例如穿刺时,拔针时在手术过程中递手术刀,用过的注射针头双手复帽时刺伤手指,在治疗室加药时,徒手掰安剖瓶时,留置针拔出针芯时,这些情况不可否认自己和仔细工作有关,当然也不是绝对的,责任护士动作不熟练,压力紧张大任务工作太重,导致节奏快,身心疲惫也会发生针刺伤。

(4)其他因素

不良的工作环境和不足的工作分配都会导致针刺危害,但是医务人员分配和管理是不容忽视的,保证护理工作人员合理分配,应加强职业防护也是重中之重。

5、防护措施

(1)加强岗前培训,提高护理人员自身素质

医院应加强培训,提高职业防护,如有任何疑问时,及时向代练老师请教,护士要加强护理安全,加强自我防护意识,要多吸取经验。

(2)提高医护人员保护意识,加强并完善各项规章制度

在临床工作中,为避免针刺伤的发生加强技能操作,建立制度化的培训,加强培训,对感染的医护人员应做好相应的护理措施,并保护护理人员的安全,大多数发生针刺伤是因为没有遵循预防针刺伤规定造成的,加强护理并安全规范是非常必要的。

(3)规范收集医疗垃圾用后的针头,减少针刺伤的发生

减少针刺伤的发生,主要采用安全性高的医疗用品,护理人员提高针刺的发生,禁止使用可循环的物品尽量使用一次性物品,使用锐利器械的可用存放盒,防护手套,减少针刺伤,为医护人员提供一个安全性的环境和工作,也至关重要。

(4)严格规范物品的使用

规范锐器的使用,在医护人员用后的处理,医院必须提供足够的手套,隔离衣,安全针头,注射器等便于丢弃的锐器盒,研究表明,带乳胶手套被一个血液刺破的人比未带手套的医护人员接触的血量减少50%。

(5)严格规范实习生的带教流程

调查表明,实习发生针刺伤主要是抽血,静脉输液,处理针头时,主要原因对自身防护及操作不熟练,多发生实习早期,一旦发生在针刺伤及时上报在带教方面尽量安排一些临床经验的护士带学生,要求学生规范操作,毕竟实习同学刚到临床对任何事都报有积极性,但操作不熟练,导致了些错误的操作,加强岗前培训提高自我防护意识,一旦发生针刺伤及时上报护士长,并做好一些相应的处理,加强实习生严格执行操作技术及临床老师带教,将针刺伤概率降到最低。

6、发生针刺伤的处理

当发生针刺伤时立即从近心端向远心端挤出血液,并用流动水冲洗在用碘伏消毒伤口,进行包扎,尽可能减少感染程度,同时积极处理,并做好上报,并进行可靠的HBV、HIV的检查,在确定感染源为阳性时,采取相应的措施,最大降低传播率及时仔细记录,并做好回访。

7、小结

医护人员在临床中发生针刺伤的人有很多,护理人员应学会自我保护建立一个报告制度,并进行针刺伤的原因分析讨论,保证护理人员配备防护用品,提高自我防范,拥有良心的心理素质,对减少杜绝针刺伤,减少医护人员的职业性感染具有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刘贤臣.论患者的依从性[J].国外医学.社会医学分册.1998.5.(4):237

免责声明:以上文章内容均来源于本站老师原创或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学习和参考。本站不是任何杂志的官方网站,直投稿件和出版请联系出版社。
友情链接
发表咨询 加急咨询 范文咨询 杂志订阅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