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2-28 15:32:14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4篇生物复习计划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中图分类号:G6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2)-10-0180-01
一、复习计划与方法策略制定的依据
根据对近年来《教学大纲》和理科综合《考试说明》的学习与分析,以及对各省市生物学高考试题的研讨,把握生物学高考命题思路——“遵纲不循本”,即知识点的考查遵循“双纲”的规定和不超出课本知识的范围,而能力水平的考查可以超出课本知识具体体现的层次水平。由此可知,《教学大纲》和理科综合《考试说明》生物部分是高中生物高考复习计划与方法策略制定最主要的依据。认真分析近年的生物学高考试卷既有助于把握复习备考的方向,又有利于收集高考训练的基本素材,揭示生物学高考命题的新走势,有助于我们发现教学和复习过程存在的薄弱环节,及时地调整复习计划和方法策略。
二、复习计划安排
第一轮:以教材为主,强化基础知识。按照考纲知识框架安排顺序,以基础知识、基本方法的复习为主线,以夯实基础为目的,主要是解决知识点问题。复习时应该和老师的步伐保持一致,进行逐章逐节地细致复习。
第二轮:专题复习阶段的时间安排在2月到3月初,该阶段的复习任务是加强学科内综合,使知识系统化和形成命题网络(即知识块)。这个阶段的复习实际上是在分章复习和夯实基础的前提下引导学生从新的维度对知识进行归类和重新组合,从而达到熟练掌握知识的程度。为确保任务按时完成,我们可以确定一般每周一个专题的复习进度,大一点的专题可在两周左右完成,对于一轮中遗留的问题,在哪一个专题中,要对这块知识进行突击强化,彻底完善知识网络体系,不留漏洞。另外,3月份新考纲已出台,要进行一些适当的调整,同时对照考纲,将复习重点向重点章节、缺陷章节倾斜。
第三轮:加强高考的实战训练,同时要注意回归课本,查漏补缺,既要注重高考的重点难点,也不能忽视高考的冷点;研究和领会各地名校模拟试题的新思路与新趋向,在模拟考试中提升应试的经验,增强应试的信心。由于进入高三后往往还要有很多考试安排,时间耽搁。因此可适当对复习时间进行调整。
三、复习学习方法
1.分类整理法。复习过程中,要学会概括知识要点,弄清各知识要点的来龙去脉。建立良好的知识结构,是提高学习能力的根本。结构化、网络化,才能在解决问题时迅速地、有效地提取知识,当一条路走不通的情况下,能根据网络结构找到其他的途径,尤其对高考试题覆盖面较广的主干知识如新陈代谢、遗传变异、生物与环境几章应重点复习。形成知识网络,有利于知识的存贮记忆,提取信息时便于搜索,应用时便于产生联系,对全面回答问题有重要帮助。构建知识系统,是按知识属性、知识间的有机联系,对原有知识进行重组,形成个性化的知识体系,实现对知识的再认识。
2.典例分析法。对典例的剖析,不能流于形式,更不能等同于一般习题,要从多角度、多层次进行深入剖析,体现出典例的价值所在。如从题干信息给予方式、命题视角、命题与生物学理论的切入、潜在的演变方式、应用价值等角度进行分析,并对解题思路进行剖析和拓展。研究近十年全国各地高考试卷,吃透高考经典题,对高考经典题要做到“慢学制胜”,舍得花时间和精力,务求“吃透”,使同类问题规律化,零散知识网络化,解题思路清晰化。对高考答案和评分标准更要细心加以揣摩、分析,一定要寻找出自己的答案与它的差距。这样做有助于知识间的迁移与灵活运用,有助于能力的全面提升,特别是表达能力的提高。
3.比较复习法。在复习中,运用比较法进行知识的横向和纵向比较。如病毒与原核细胞的比较,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比较,高等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亚显微结构的比较;三大营养物质的来源和去路的比较,三大营养物质均可来自食物,除蛋白质外,均可贮存,均可由其他物质部分转化;碳循环、氮循环、硫循环的比较,比较它们进入生态系统的途径、形式及回到无机自然界的途径、形式;还有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比较,三大遗传规律的比较,各种育种方法的比较等等。
4.关注热点。生物课程是基础课程,有很强的实践性,与我们的生活实际、生产实际和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都密切相关。注重考查知识的实用性,在很大程度上代表了今后高考试题的命题趋势。复习中适当关注国内外发生的重大事件,关注身边的事物,运用所学知识原理以及正确的思维方法,通过比较分析,评价各种现象,解决各种各样的实际问题。此外总结归纳老师讲课时处理这类问题的基本方法和思路,在平常的训练中积累解决这类问题的经验,是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有效途径。
计划生育优质服务的思想基础是尊重人民群众的计划生育主人翁地位,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其根本途径是把宣传教育、科学管理、综合服务有机结合,寓科学管理于优质服务之中;其核心任务是改进服务方式,拓展服务领域,提高服务质量,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需要。
二、计划生育优质服务的必要性
计划生育优质服务是我国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必然产物,是我国政府对世界“人口与发展大会”精神庄重承诺的具体体现。
开展优质服务活动是依法行政和维护公民权益的必然要求。公民维护权益意识的不断增强要求行政管理必须向依法行政和寓管理于服务转变。落实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必须在保证公民合法权益的前提下进行:一要维护公民的生存权,包括生命权和健康权。由此,预防出生缺陷、保障生殖健康和加强妇幼保健必须列入工作范围。二是维护公民的人身权,包括名誉权和申诉权。因此各级计生干部必须坚持以政策引导人,以道理说服人,以情感取信人,以服务感化人。三要维护公民的参与权,包括议政权、知情权和选择权。只有通过主动服务使公民基本权益得到有效维护,计划生育基本国策才具有坚实的群众基础和长久的生命力。
开展优质服务活动是稳定和巩固低生育水平的基本途径。我国低生育水平的现实基础并不牢固,是在强有力的行政控制下实现的超前转变,并非依赖社会经济发展实现的自然转变。因此在今后的计划生育工作中,倘若群众的利益得不到满足,低生育水平的稳定必将遇到挑战。现阶段大力推行计划生育优质服务活动,旨在寻求一种能够满足人们家庭利益需求的替代机制。通过有针对性的服务,维护各类利益群体的需求,弥补实行计划生育家庭的损失,进而进一步引导人们转变生育观念。
三、计划生育优质服务的基本内容
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内容包括生育、生产和生活服务三大系列。
生育系列服务:应贯穿于育龄群众从进入青春期到退出育龄期的全过程,涉及婚姻、优生、优育、避孕、节育及生殖健康诸多方面。具体服务内容有:(1)宣传教育。包括政策法规宣传、计生知识宣传、妇女“五期”教育等。(2)咨询服务。包括青春期、新婚期、孕产期、避孕期、更年期和性生活及心理咨询,优孕、优生、优育、优教知识和不孕症咨询等。(3)节育服务。包括施行长效避孕技术、避孕方法选择的指导、紧急避孕方法的指导、短效药具的发放与销售等。(4)生殖健康服务。包括生殖道疾病诊疗、乳腺疾病诊疗、围产期疾病治疗、生殖健康检查等。(5)奖励与社会保障服务。包括足额兑付独生子女保健费,开办节育保险和独生子女或纯女户家庭养老保险,创办乡镇福利院等。
上述服务活动将主要依靠计生部门和卫生部门联袂施行,是计划生育优质服务的主体内容。
生产系列服务:应着眼于为农(居)民家庭生产经营的正常运行和发展创造积极有利的条件,涉及产前、产中、产后各个环节的诸方面。具体服务内容有:(1)信息服务。包括提供种、养、加技术信息,产品供求信息,劳力需求信息等。(2)科技服务。包括种、养、加技术指导,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培训,病虫害防治方法等。(3)销售服务。包括提供经营销售指南、产品订购中介等。(4)劳务服务。包括提供季节性、代办性、养护性劳务和组织就业技能培训等。(5)金融服务。包括提供发展生产的低息小额贷款,提供扶持生产启动的基金等。(6)保险服务。包括生产设备安全保险、生产资料有效性保险等。(7)扶贫帮困服务。包括创办计划生育“三结合”基地,实行开发性移民,开展计划生育扶贫活动等。
上述服务活动须由政府组织以涉农部门为主的各个相关部门共同推动,它将成为满足农(居)民家庭经济利益的重要服务活动。
生活系列服务:应立足于人民群众精神生活、物质生活的改善及其困难的解决,它涉及人民群众生老病死、衣食住行的方方面面。其具体服务内容有:(1)教育服务。包括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科普教育等。(2)保健服务。包括经常性的保健普查,各种疾病的预防和诊治,卫生保健知识讲座,药品供应网点的设置等。(3)文化服务。包括提供文化、体育设施和文化、体育活动指导,组织文娱体育活动的开展等。(4)法律服务。包括抓好普法宣传,提供法律咨询、举办法律知识讲座、承办各类公证,提供法律援助和司法求助等。(5)便民服务。包括设立托幼和托老场所,提供婚姻中介和家政中介,开办专送、代购服务业务等。
上述服务活动宜在城镇社区各类服务组织和行业下乡服务中推行,它将成为提高居(村)民生活质量、方便人民生活的重要优质服务活动。
四、计划生育优质服务的政府行为
计划生育优质服务活动是新形势下人口与计划生育事业发展的客观需要,但从其活动的内容看,却远非计生部门职责权限之所能及,而必须由政府调配社会各方面力量共同运作方能奏效。
计划生育优质服务的内容需要两类社会服务组织来完成,一类是计划生育行业服务组织;另一类是非计划生育行业服务组织,包括社会专业服务组织和相关社团组织。其运作的关健是调动上述两类组织共同参与,并在发展中逐步健全和完善这些组织,从而构起适应人们需求的社会服务网络。同时,由于计生部门与社会各专业服务组织、社会团体之间不具备行政或管理上的隶属关系,并且这些服务组织的主管部门之间也只能通过协调形成短期而松散的协作关系。因此,计划生育优质服务活动的运作必须由政府出面统一协调。只有政府行为才能将隶属不同行业的社会服务组织通过分工和功能整合而密切地联系在一起。
在计划生育优质服务活动的运作过程中,各级政府的主要作用是:(1)制定本地优质服务活动的长远规划和阶段行动计划。(2)充分发挥统一指挥和统筹协调的职能,调动所辖各级各类相关服务组织,根据其职能和技术领域,按群众需求分布,划分服务分工种类和服务范围,以政府指令构筑本地服务网络体系。(3)提供开展优质服务的财力保障。列出支持优质服务的专项资金,完善服务阵地和服务设施的建设,强化技术人才的培训和提高。(4)制定优质服务的运作规范。包括服务网络建设、技术服务、随访服务、需求信息搜集反馈、服务收费和执法检查规范等。以保证服务活动运作的制度化和服务程序的规范化。(5)建立健全优质服务效果评估制度。定期针对预定目标就服务活动的开展情况和服务效果进行分析评估,及时纠正服务活动中的偏差,以确保优质服务阶段性行动计划的完成和长远规划目标的实现。
五、计划生育优质服务的组织要领
计划生育优质服务是一项需要整体运作的社会服务活动,必须精心组织,以保证服务系统内部各子系统之间通过非线性的相互作用产生协同效应。为此,组织此项活动的开展,必须把握以下重要环节:
均每年发生不到1万起,2005年以后每年发生的都在9万起以上,2010年更是达到18万余起,社会转型时期积累的种种社会矛盾呈现集中爆发的态势。世界上没有哪一个国家像中国这样,同时面对由传统农业社会向工业化社会转型和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型这样双转交织的局面,更为特殊的是,在中国的工业化进程还远未完成之时,信息社会已经扑面而来。信息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使得中国社会转型拥有着和当年西方社会转型不一样的色彩,信息获取手段多样化,信息传播速度即时化,各类突发事件经过网络传播和放大后,极易造成不可预知的灾难性后果。信息化,已经在深刻变革着应急管理工作的思路和方式。
信息技术助推应急管理换挡升级
信息技术手段促进应急管理组织结构优化
在没有信息技术手段应用的时代,政府参与应急管理的各个部门处于一种相对独立的纵向联系组织结构中,每个部门都受到来自于上级的行政指挥,部门间信息横向传递手段匮乏,信息交流不畅,影响了部门对事件发展变化的判断,决策的执行效果大打折扣。当信息技术手段运用到政府应急管理工作中后,应急管理的组织体系随之发生变化,在纵向管理能力得到加强的同时,部门间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建立信息横向交流渠道,管理组织结构由原始的单线管理模式向网状管理模式转变,管理模式的换挡升级提高了信息传递效率,优化了决策执行效果。
实现突发事件处置过程的精细化控制
从突发事件处置过程控制角度看,信息技术手段的运用实现了处置过程的可控性。有观点认为,应急处置过程中因决策失误造成的损失甚至超越了突发事件本身带来的危害,而信息技术手段的介入可以有效防止此类问题的发生。通过建立突发事件应急处置信息数据库,可以很容易地获取同类事件处置的最佳手段和措施,当遇到无处置经验的突发事件时,可以通过决策支持系统和专家视频会商系统寻求合理可行的应对策略,避免出现因决策失误造成的二次危害。
在适当的范围内实现信息传递效率的最大化
政务内网平台是应急信息传递的良好载体,通过技术手段的介入,能有效控制信息的流向,并能够对信息内容进行过滤和筛选,在适当范围内实现信息共享。这样做的目的不是为了隐瞒消息、蒙蔽公众,而是为了在特定的时期和环境下,防止无效信息和有可能影响社会安定的不良信息肆意传播造成负面效应。
信息技术手段的运用促使应急管理工作发生新变化
管理观念发生变化
信息技术环境下政府的危机意识普遍得到加强,与传统政府应对突发公共事件所一般采取的事后补救的处理方式相比,信息技术手段支持下的政府加强了突发事件的事前防范能力。实践证明,事前防范的方式效果好于事后补救的方式,在这样的新环境下,应急管理出现了两种新的管理观念:事前防控和全程控制。
事前防控:从突发公共事件事发后的亡羊补牢似的处理方式转变为事发前的主动防控,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管理措施已经发展到事发前,在事件的潜伏期就对其实施监控。这种事前预防的方式能对许多人为因素导致的突发公共事件起到很好的监测作用,并有可能在其爆发前就将其制止,这种观念的变化提高了政府的应急管理效率。
全程控制:由于突发公共事件的不确定性,任何一类突发公共事件如果没有得到有效处置,很可能造成更为严重的后果,或者发生并发事件。除了要做好突发事件的预防,在事件发生以后还要进行系统的全程掌控,保证突发事件从发生到最后的完全平息都在应急管理手段的可控范围之内。
应急主体的变化
首先在传统环境下,政府是应急管理的主体,角色单一,缺少社会力量的参与。这种应急管理方式应对当前越来越多样性的突发公共事件已经力不从心,也暴露出很多缺陷。当信息技术手段得到推广后,应急管理的主体发生很大变化,应急管理主体的多元化是其特征。以往被排除在应急管理之外的非政府组织走到了前台,有能力的企业和个人也在应急管理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这种多元化的结构变化让突发事件得到了更有效的处理。
其次,信息技术手段的应用改变了以往应急主体之间各自为政的特点,减小并消除了传统部门之间的间隙。在诱发公共事件因素增加的现在,通过各种网络设备和信息技术手段,可以加强不同部门的协同与联动,共享多来源的信息,加快决策传递,进而更高效地实施应急管理。
管理手段的变化
在传统环境下,政府部门对突发公共事件的管理手段单一,技术含量较低,在很大程度上,政府部门直接应对各种突发公共事件,当某一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后,由政府部门直接赶赴现场,进行处置。而在电子政务环境下,应急管理除了对突发公共事件的现场处置外,充分运用了各种技术手段,包括现代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卫星通讯技术等,通过应急系统的建设,加强对突发公共事件的监测、预警、指挥、控制、协调等间接处理,大大提高了应急管理的能力和水平。因此,在电子政务环境下,应急管理的灵活性、主动性大大提高,政府部门应对突发公共事件有双重方式,当某一突发公共事件适宜用直接处理的方式解决时,就采用直接处理的方式进行,当直接处理存在局限性时,只有应用电子政务手段才能解决或应用电子政务手段解决会取得更好效果时,就应用电子政务手段间接进行处理,选择的空间扩大,处理的效率也明显提高。
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加强政府应急管理和服务能力
加强事前预警能力
应急预警是指以先进的信息技术平台,通过预测和仿真等技术对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发展的态势进行有效的监测,收集有关突发事件的征兆,通过一定的科学方法、技术进行分析处理、判断,并发出确切的警报,使政府和民众提前了解突发事件发生发展的状态,以便及时采取应对策略,防止或消除不利后果的一系列活动。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资源整合,将公安、气象、消防、水利、卫生、民政、燃气、电力等领域的各个应急分系统进行有效集成,在资源共享的基础上建立协作机制,实现信息的集中汇总、分析、处理,提升突发事件的事前预警防控能力。建立跨部门的应急联动机制,以公安110指挥中心为依托,以政府应急管理部门为纽带,遇到突发事件力争在最短的时间内掌握信息,对突发事件的发展趋势、影响范围、危害程度等做出准确的判断,为领导科学决策提出合理建议,将突发事件造成的损失降到最小。
提高快速反应能力
不是所有的突发公共事件都能被事先监测到,即使能够及时有效的被监测到,也不可能都把突发公共事件消灭在萌芽状态。因此,政府应急管理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应急响应。应急响应的目标是要控制和消除突发公共事件的危害。为此,在应急响应过程中,要根据事件的严重性和紧急程度,针对性地启动相应的应急预案,采取不同的应对措施。这就需要我们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建立统一的应急事件处置信息资源库,每当有突发事件发生时,都可以找到与之相应的事件处置流程及规范,做到有章可循。
强化资源整合、信息收集与能力
一是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建设,以党政电子专网为依托,建设跨地区、跨部门的资源共享平台,将公安、交警、建委、城管等重点部门的视频和监控系统进行整合,加强对车站、广场、机场、码头等关键部位的远程监控能力。将应急指挥车委托公安局指挥中心统一调度,第一时间赶赴事发现场,将获取的现场信息及时传递给应急指挥中心,强化应急指挥中心对现场情况的掌控能力,为寻求合理的应对策略提供有力支撑。二是将本地的电子地理信息系统、气象灾害预报系统、地下管道运行监管系统等进行整合,形成部门间互联互通的应急管理综合指挥系统,加强决策执行能力。三是将车站、广场、机场、码头及电视台、广播电台等的视频、音频播放系统进行整合,将电信、移动、联通等通信公司的短信群发系统进行整合,强化信息能力、公众引导能力及舆论导向能力,有效防止不良信息扩散造成的公众恐慌、社会不稳定等现象的发生。
完善灾后处置能力
【中图分类号】R-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2-0340-01
生殖道感染对妇女的健康危害非常大,人们意识逐渐意识到其危险性,现阶段,生殖健康的理念已经深入人心,不过由于很多女性对于相关知识的缺乏,不注重对于身体的保护[1],极有可能引发生殖道感染。本文主要分析计划生育服务站就诊妇女生殖道感染情况。现将研究情况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计划生育服务站在2012年3月至2014年1月间收治的68例生殖道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年龄在24至45岁之间,平均年龄34.26±2.58岁,。所有患者均为已婚妇女,其中56例患者有过分娩史,12例患者无分娩史。就诊前,患者均未服用过任何药物。
1.2 一般方法
1.2.1 调查方法
以问卷调查形式对妇女进行调查,调查内容主要包括女性日常的生活习惯、爱人健康情况、女性对健康知识了解程度、人口学特征等。
1.2.2 常规检查
本组研究的68例妇女均进行常规检查,将患者阴道分泌物收集,并利用显微镜,观察分泌物中是否存在滴虫;阴道分泌物95%酒精固定,利用革兰氏将分泌物染色,于显微镜下,对患者分泌物中细菌数量、清洁情况与形态进行仔细观察。专业的妇产科医生对妇女疾病做出诊断,实验室内的情况统一由临床检验师负责,专人录入患者资料。
2 结果
本次问卷调查共发出问卷68份,回收问卷68份。经调查发现,患者知识水平表现如下:小学水平15例(22.1%)、初中水平36例(52.9%)、高中水平13例(19.1%)、大专水平及以上水平4例(5.9%)。农民在职业构成中占据主体,共有51例(75%)女性为农民,17例(25%)非农民。
经检查发现,在68例就诊女性中,有52例女性确诊为生殖道感染,生殖道感染检出率为76.5%。其中附件炎15例(28.8%)、阴道炎13例(25.0%)、盆腔炎17例(32.7%)、宫颈炎7例(13.5%)。在13例阴道炎患者中,有7例(53.8%)滴虫性阴道炎、6例(46.2%)念珠菌阴道炎。
通过对患者生殖道感染的单因素Logistic进行分析发现,阴道炎患者影响因素主要包括使用不干净水洗澡、有阴道炎史等。
阴道炎患者的单因素Logistic分析(表1)
3 讨论
生殖道感染的发生原因与很多因素有关,其中不仅包括生理因素,而且包括行为因素、环境因素,这些因素对患者生活造成了严重影响[2],从本次研究结果中得知,利用不干净水洗澡与经期生活可使女性发生生殖道感染的几率大大增加,由于很多地方的水没有经过处理,女性在不知情情况下使用,以至于感染源与身体直接接触,对其身体造成严重损害。
为了改变这种情况,必须要积极向患者宣传相关的疾病知识,改变她们原有的生活习惯,使自我保健能力得到提升。可定期举办健康教育知识培训会,让她们意识到良好生活习惯的重要性[3]。卫生服务站也要提高自身的服务质量,加强培训技巧,帮助女性摆脱痛苦。有效的健康教育知识宣讲能够提高妇女们的自我保健意识,对于生殖道疾病的预防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