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学一做汇报材料范文

时间:2023-02-28 15:32:28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两学一做汇报材料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两学一做汇报材料

篇1

文章摘要:**党支部简要介绍:**党支部有项目管理一、二、三部,出口部和项目评价部*个公司主要的业务部室及部分离退休党员组成,现有正式党员**名,预备党员**名,其中有公司领导处级干部**人、科级干部**人、离退休党员**人,在职党员都是所在…… **党支部简要介绍:**党支部有项目管理一、二、三部,出口部和项目评价部*个公司主要的业务部室及部分离退休党员组成,现有正式党员**名,预备党员**名,其中有公司领导处级干部**人、科级干部**人、离退休党员**人,在职党员都是所在部门的业务和工作骨干,在所在部门挑大梁担重担.支部委员**人,支委由一名专职书记,兼职的组织委员和宣传委员各一名.支部书记去年从**回到国内工作,近一年也常去**配合物探项目工作.

一、加强制度建设,夯实党员教育管理工作基础

制度具有根本性、全局性、方向性.针对支部党建工作实际,建立健全了相应配套制度.在支部层面,切实把从严治党要求转化为党员干部的行为准则.在基层党支部层面,以“制度规定清、工作标准清、执行要点清”为目标,完善支部“”和民主评议党员等制度,促进了支部基础工作水平的提升.针对支部内部党建工作,推行“每季一评”检查督导机制,通过“评、谈、问、看”相结合的方式,规范党支部的日常工作,使党员的教育管理措施真正落到实处.根据公司党委要求,在四支部内部的每个部室完善建立了党小组,党小组可以根据部门的具体实际情况灵活安排组织理论学习,深入推进“两学一做”活动开展.

二、丰富教育内容,保持党员队伍先进性纯洁性

围绕打造一支高素质的党员队伍,活化教育形式,扩大政治理……

篇2

拆一拆,看一看 让学生观察桌面上的成品,看看桌面垃圾桶的结构和材料,确定谁的东西多。每小组填写《观察记录表》,汇总:出示图片进行讲解,并填写黑板上的大型《观察记录表》。

想一想,猜一猜 根据刚才的观察和讲解,说一说为什么用到了两个纸杯?桌面垃圾桶会“开盖”的原因?(各部分功能的讲解)

做一做 让学生合作制作一个桌面垃圾桶。作品要求:翻盖灵活、连接牢固、剪切平整。

再构课堂片段

创意设计 要把一个创意垃圾桶完成,首先要做好设计。老师为每个小组准备了一张“桌面垃圾桶创意设计表”。简单介绍:给你们独一无二的垃圾桶设计一个有趣的名字,说说他们的独特性在哪里?在设计图纸上注明它所需要的材料。请你们通过小组讨论选择最喜欢的一种垃圾桶类型进行设计。

温馨提示:组长组织纪律,有序发言;记录员记录好《创意表》;规定时间七分钟。(选两组结合美观、实用、创意进行展示)同学们觉得他们的作品是否符合要求?

动手实践 教师问:同学们创意无限,有信心将创意变成现实吗?老师为大家提供了一些材料,请你把纸杯作为你所涉及垃圾桶的最主要部件,小组分工合作,让纸杯大变身,变成一个创意垃圾桶。温馨提示:组长有序组织,组员分工合作;在十五分钟内完成,并且能够用你们的垃圾桶把桌面收拾干净;制作完成汇报员进行创意展示。

反思与收获

成功转型 第一节课周老师通过让学生观察模型发现杠杆原理再动手制作,首先在目标的定位上就有问题,这是一节实实在在的劳技课,没有“研”味,只是单纯的模仿制作,再加上一个深度探究杠杆原理的环节,不属于我们的研究性学习课程。

经过大家的商讨,决定把目标定位在桌面垃圾桶的创意设计上,让劳技课转型成研究性学习课。从美观、实用、创意三方面进行设计,在规定的七分钟内完成“桌面垃圾桶创意设计表”,完成后老师提供材料,让学生把纸杯作为所涉及垃圾桶的最主要部件,小组分工合作把纸杯变成一个创意垃圾桶。

篇3

教学目标:

1.理解并掌握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的意义,能用字母表示。

2.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概括等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

教学难点:理解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的意义。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一、谈话导入

师:前几节课我们学习了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今天我们就继续学习一些新的运算定律——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让我们的计算更加简便。

二、预习反馈

点名让学生汇报预习情况。(重点让学生说说通过预习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学到了哪些知识,还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有什么问题)

三、探索新知

(一)乘法交换律。

1.出示教材第24页情境图,引导学生看图,提出例5的问题。

2.让学生独立解答,指名汇报。可能有下面两种方法:

(1)4×25=100(人)

(2)25×4=100(人)

3.请仔细观察这两个算式,与小组里的同学交流一下,你们有什么发现?

两个算式中两个因数的位置不同,但计算结果相等,即4×25=25×4。

4.你们的猜测到底对不对呢?试着自己验证一下。

小结:两个数相乘,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积不变,这叫做乘法交换律。用字母表示:a×b=b×a。

(二)乘法结合律。

下面我们继续观察植树情境图。

1.课件出示教材第25页例6,学生独立列式解答。

2.指名汇报。可能有下面两种方法:

(25×5)×2

25×(5×2)

=125×2

=25×10

=250(桶)

=250(桶)

3.你能说出算式中每一步的意义吗?[算式(25×5)×2中,25×5是先算一共有多少棵树,再算一共要浇多少桶水;算式25×(5×2)中,5×2是先算每个小组要浇多少桶水,再算25个小组一共要浇多少桶水]

4.请仔细观察这两个算式,与小组里的同学交流一下,你们有什么发现?

(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乘,积不变)

5.你能举几个例子验证一下吗?

总结:三个数相乘,先乘前两个数,或者先乘后两个数,积不变,这叫做乘法结合律。

6.如果用字母a、b、c分别表示这三个因数,乘法结合律可以这样表示:(a×b)×c=a×(b×c)。

四、巩固练习

1.教材第25页做一做。(独立填写,同桌互相说说是根据什么填写的)

2.练习七第1题。(独立计算,同桌互相检查、订正)

五、拓展提升

在“保护护城河,献一片爱心”的活动中,同学们纷纷捐款。已知四年级有8个班,平均每班55人,平均每人捐款5元,你知道四年级一共捐款多少元吗?(怎样简便就怎样算)

55×8×5=2200(元)

六、课堂总结

我们今天学习了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并会用字母表示这些运算定律。

乘法运算定律与加法运算定律有很多相似的地方,可以对比记忆。

七、作业布置

练习七第2、3题。

教师根据学生预习的情况,有侧重点地调整教学方案。

学生独立解答,指名汇报解题过程。学生组内讨论。

小组内举例验证。

学生独立解答,并说明每一步所求出的是什么。

学生小组讨论,集体交流。

小组合作,举例验证。

小组内讨论,选派代表全班交流。

板书设计

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

25×4=4×25

(25×5)×2=25×(5×2)

乘法交换律

乘法结合律

a×b=b×a

(a×b)×c=a×(b×c)

教学反思

篇4

毋庸置疑,“综合性学习”的提出,对于语文教育乃至课程改革来说,其意义不可低估。

二.目标特征

1、开展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合作意识和社会责任感。我们知道“创新来源于问题的产生”,“没有问题也就没有发明创造”。而语文综合性学习是以学生的兴趣是直接经验,以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内容,以自主、合作、探究为基本学习方式,就要求教师引导学生按自己的兴趣、爱好提出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组织学生通过调查、了解、搜集资料,运用语文知识和能力来分析、解决问题。

2、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能丰富学生知识、升华认识。比如在六年级上册开展“轻叩诗歌的大门”这一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中,分为两个阶段——诗海拾贝和与诗同行。在第一个阶段的过程中,学生通过学习我国从古到今的诗歌(如诗经、唐诗、宋词、元曲等)最这些诗歌进行了赏析,又对我国诗歌的发展过程、诗歌的大致分类有了一定的了解,使他们的知识丰富了,并伴有一定的情感认识;在第二阶段搜集更多的诗歌进行积累、用自己的笔学写诗歌,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用文字又一次丰富了自己内心的情感体验。虽然他们写诗的水平不高,但是处处可见孩子的奇特想象,充满了童趣。

3、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能使学生的语言和思维得到同步发展。

学生在确定了综合性学习主题内容后,自主设计活动计划,在以后的过程中搜集资料、观察、阅读、调查、访问、讨论交流、汇报总结等样样离不开语言和思维的运用。比如在五年级下册“走进信息世界”这个主题活动中,根据教学目标的定位,每个学生要在书上提供的材料之外分组去搜集从古到今人类是怎样传递信息、各种方式有什么特点、网络有些什么优势和弊端……讨论交流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口头语言和思维;在活动结束阶段,要求学生形成书面材料——学写简单的研究报告,(暂不论学生写得好与不能否认的是的确更进一步发展了学生的书面语言和思维能力。

4、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能有效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

语文课程包括三部分:文本、学生的生活经验、学生和教师及文本三者之间的对话。因此,学语文不用局限于课堂里和语文课本上。事实上,生活处处皆语文,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是相等的。学语文最终是为了用语文,语文是“应用之学”而不是“应试之学”。

心理学研究证明,能力是活动的结果。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正是可以为学生提供了宽松开放的大语文教育环境,为学生提供了自主发展的广阔空间,使他们充分施展才华,使各种语文能力在活动中充分运用、获得整体提高。比如在五年级上册“遨游汉字王国”的综合性学习活动中,学生们分组走上街头,对门牌号、广告等用字是否规范、有无错别字进行大检查,并尝试编写宣传汉字规范化的广告……这样的活动,不仅使现实生活中的语文学习资源得到了充分运用,又使学生初步形成的语文能力在活动中得到进一步的磨练而发生质的飞跃。

三.模式流程及实施策略

(一)激发兴趣,确定研究主题。在进行每一次综合性学习的时候,教师要在明确本次活动主题的基础上,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组织学生认真读懂本次学习的要求,弄清楚要研究什么,然后确定自己感兴趣的问题作为研究课题。

(二)确立小组,选择研究方法。可以几个同学组成一个研究小组(也可以一个人一个小组),明确分工,商量研究步骤及准备通过哪些方法来开展研究。

(三)小组探究,整合处理材料。小组可以采取多种方法进行探究,如:

1、听力式。如学习《鸟的天堂》后,可以让孩子们聆听大自然美妙的声音,感受自然美。

2、观察、动手式。如学完《蝙蝠和雷达》这一单元进行综合性学习时,让学生走进大自然,观察动植物的生长,甚至可以动手做一做。

3、调查走访式。如在进行“田园生活”的综合性学习时,让学生到乡村去,调查当地人这些年来生活发生了那些变化;或者走上街头,调查广告牌、商家牌匾上的错别字等。

4、上网查询。有些方面的资料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没有。而且并不是人们喜闻乐见的,可以通过网络查询了解

5、考察探究式。可以进行实物、实地考察,文献资料论证。如学完《爬山虎的脚》《猫》等文章后,组织学生走近动物、植物或名胜古迹。考察它们的形状、特点,并通过查资料论证。以开阔学生视野,增长社会经验。

(四)汇报展示,共享研究成果。以“展示台”的形式对研究成果进行交流汇报,让全体学生分享研究成果,同时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汇报的方式多种多样,可以尝试以下:

1、采集创编式。学生可以编创各种报纸、剪报、动手绘画等,增强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丰富语文学习空间。

2、图片展览式。将活动中的景、物直接拍摄,直观感受。

3、实物展览。如“田园生活”综合性学习后,自己用麦秸编制的装蝈蝈的小笼子;“大自然的启示”综合性学习后自己的小发明、小创造等。

4、表演介绍式。模仿研究中的情形进行表演或讲故事等

5、读写积累式。可以摘录名言、仿写片段、写读后感、写诗歌等,运用在阅读中学到的写作技能进行汇报。

篇5

1.通过动手操作和观察比较,使学生认识三角形,知道三角形的特性及三角形高和底的含义,会在三角形内画高。

2.通过实验,使学生知道三角形的稳定性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3.培养学生观察操作的能力和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

师:同学们喜欢听故事吗?(喜欢)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数学故事,请同学们一边听一边思考:有一只蚂蚁住在A点,一天它得到同伴的信息——B点有美味的食物,现在有三条路,它走哪条路到B点最近?

生1:走中间一条路。

师:得到食物之后,小蚂蚁想去和住在C点的好朋友一起分享(板书C点),那它怎样走到C点呢?

生2:连接BC两点画一条线段。(师连线)

师:与朋友分享完食物,不知不觉天黑了,小蚂蚁要回家了。小蚂蚁靠着自己的味觉,沿原路返回。它慢慢地爬呀爬呀,好不容易从C点爬回到B点,它继续爬呀爬呀,终于到家了,可惜天已经亮了。如果你是小蚂蚁,你会怎么走?

生3:从C点直接回到A点。

师:你真是一只智慧的“小蚂蚁”!(师连接AC两点画一条线段)

师:依我们设计的方案回家,小蚂蚁走过的路线就形成了一个什么形状?(板书:三角形)这两种走法里蕴藏着本节课所要探究的新知识呢!今天这课节,就让我们继续来认识三角形。(师完善板书:三角形的认识)

二、走进生活

师:生活中,你在哪些地方见到过三角形?

生4:路边有三角形的交通标志。

生5:三明治上有三角形。

师:老师也收集了一些生活中的三角形,大家一起来欣赏。(课件出示生活中的三角形:衣服上的三角形,三角形的房顶,自行车上的三角形,大桥上的三角形……)

三、动手操作

师:生活中的三角形真不少,接下来我们就利用身边的材料做一做三角形,体验操作的快乐。(课件出示活动A:“我动手,我快乐。”)

师:谁来读活动要求?

(1)操作。

师:先在小组内商量一下有哪些做三角形的方法,再做一做、比一比,看看哪一组做三角形的方法多。

师:既然是比赛,就要有公平的规则。限时两分钟,看哪一组想的办法多,但只想出办法还不够,要用不同的方法做出来才能算。(学生先做三角形,然后小组汇报)

(2)分享。

师:把你们组的做法与大家分享。(生汇报交流)

师:老师也利用小棒做了一个三角形(如右图),请欣赏。(学生提意见)

师:真牛,还敢反对老师!我哪儿不对了?

生6:点没对好。

师:我接受你的建议(边说边移小棒),现在对了吗?在大家的帮助下我的三角形终于完美了,数学上把像这样首尾连接在一起的现象称作“围成”。

四、自主学习

1.师:我们围成的三角形每一部分都有各自的名称,书本第22页最下面有介绍,大家看一看。(生看书)

师:通过看书,你了解了三角形的哪些名称?

2.学生介绍,师相机板书:边、顶点、角。

五、合作探究

1.师: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三角形都有三条边,猜想一下:是不是只要有三条线段就一定能围成三角形?

生7:一定。

生8:不一定。

师:猜想是需要验证的。拿出抽屉里的材料(有一块磁力纸板、三块磁铁和两根吸管),思考一下,两根吸管怎么围三角形?你们有办法吗?

生9:剪一剪。

师:两根吸管都剪了?

生10:剪其中一根就行了。

2.师:就按他的办法操作。下面,来看活动要求。

(出示活动B:“我探究,我成长。”)

(1)围一围:同桌合作,将其中一根吸管剪断,再围一围,看看能否围成三角形。

师(强调):为了研究方便,我们只剪成整厘米数。同桌分好工,一人操作,一人配合并做好记录。

(2)填一填:记录员把实验情况填到表格中。

3.学生活动,教师巡视。

师:同学们的活动效率真高!哪些小组愿意给大家介绍一下你们的作品?介绍时说清楚你们是把几厘米的吸管怎么剪的,用哪些长度的吸管围三角形的,最后有没有围成。

生11:我们把10厘米的吸管剪成了6厘米和4厘米,再与8厘米的吸管围一围,结果围成了一个三角形。

师:把你的数据记在黑板上。还有围成的吗?(生汇报交流)

师:我们也来关心关心没围成的那些小组。举手示意一下。你们怎么有点沮丧啊?不用难过,你们发现了不能围成三角形的数据,同样很有价值。哪组先来展示一下?(生汇报)这组有价值的数据一定要记录下来。

师:还有哪一组愿意提供数据?(生汇报)你们很勇敢。还有吗?

4.教学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的情况。

师:刚才老师发现这一组的作品有点意思,来展示一下。你们围成了吗?这个三角形围起来怎么这么费劲?要不,再往前挤一挤?

生12:不同意,这样就不是首尾相接了。

师:你们太厉害了!老师差点都上当了,眼睛有时候会欺骗我们。大家来看电脑演示。

师:试一试,现在围成了吗?如果真的连接在一起会是什么样?再试一试。(电脑演示重合的画面)恭喜你们,猜对了,这组特别的数据一定得记录下来。

师:10厘米的线段还可能和哪两条线段也会重合?再试一试,看看还有哪些情况也是这样。

生13:10,1,9;10,2,8;10,3,7。

师:看来,错误有时会引起我们更深刻的思考。

5.师:观察这些数据,你们有没有什么问题想提?

生14:为什么有的三条线段可以围成三角形,有的三条线段不能围成三角形?

师:很有数学眼光,这个问题的确值得我们研究。接下来,我们结合这些数据观察围成三角形的情况,先自己思考看看有什么发现,再和小组伙伴交流,然后每组指定一名发言人,交流你们的发现。

生15:我们组认为较短的两边之和要大于最长的那条边,才能围成三角形。

师:从他的回答里,老师听到了智慧的声音,他们想到要把两条边的和与第三条边进行比较。(板书:两边长度的和大于第三边)其他小组的意见呢?(生答略)

师:那么,在围成的三角形中,其他两边的和是否大于第三边呢?我们用一组数据来验证一下。(出示4、8、10,师板书:4+8>10,4+10>8,8+10>4)这说明什么?

生16:三角形随便两边的和都大于第三边。

师:这里能随便找吗?用哪个词更恰当?

生17:任意。

师:你看,用这个词就能清楚地表达你想说的意思,数学语言就是这么奇妙。

6.师:那么,在没围成的三角形中有没有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的情况?找一组数据来研究。(出示:4、6、12,12+6>4,12+4>6,4+6<12)

师:咦,这里也有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的情况,怎么不能围成三角形呢?

生18:它不是任意两边,还有一组是两边之和小于第三边的情况。

师:小于第三边的两个加数,在三个数中有什么特别的吗?(比较小)那么,我们在比较的时候实际上需要比3次吗?有没有更简便的方法?找哪两个数相加比较好?(生答略)

师:那么,怎么更简便地判断三条线段能否围成三角形?

生19:只要用两条短边相加大于长边就行了。

师: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这就是智慧!

师:刚才4、6、12这组边不能围成三角形,现在把4换成“”,你认为在方框里填什么数就可以围成三角形?

生20:填大于4的数就行了。

师:大于4的数都行吗?一起数一数。(师生一起数)你有话说吗?

生21:方框里不能填大于19的数。

师:刚刚我们都沉浸在数数里了,只有你在用心思考,真了不起!说说你的理由。

生21:如果方框里填20,8+12=20,就不能围成三角形了。

师:看来,这个方框是有限制的。刚刚我们只考虑“+8>12”的情况,所以想到无数个,但随着方框里的数不断增大,它就摇身一变成了大数。看来,考虑问题要全面。(板书:4<<20)

六、活学活用

师:现在你能解释小蚂蚁走的路线和我们设计的路线,谁近谁远吗?

生22:小蚂蚁走得远,三角形的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师:活学活用,真了不起!

七、检测反馈

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

反思:

“三角形的认识”一课的教学是遵循“以学生为主体,以活动为载体,激发学习内驱力,提高学生素质”的“活动单导学”理念设计的,使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目的在本课教学中得到实现。

1.巧设情境,引入新课。

创设情境是指通过语言、图片、声音和视频等形式创设课堂教学导入的情境。“情”是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欲望,“境”是为学生提供学习的认知背景。课伊始,我从学生感兴趣的故事入手,让学生运用已学的知识来解决“小蚂蚁找食物的三条路中哪一条最近”的问题。在小蚂蚁嗅着自身的气味回家和学生设计的回家路线中,我告诉学生“这两种不同的走法里蕴藏着本节课所要探究的新知识呢”,然后巧妙地引入新课的学习。

2.走进生活,亲近数学。

这一环节教学,先让学生寻找生活中的三角形,再欣赏老师收集的生活中的三角形,让学生真切地体会到“只要留心观察,数学就在我们身边”。我在设计这个环节时,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模型的过程。学生只有在生活中成长、进步,才有利于知识的迁移,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3.合力设计,体验快乐。

这一环节就是活动单上的第一个活动“我动手,我快乐”,活动要求是:(1)操作:先在小组内商量一下有哪些做三角形的方法,再做一做、比一比,看看哪一组做三角形的方法多;(2)分享:把你们组的做法与大家分享。同时,我提出要求:“既然是比赛,就要有公平的规则。限时两分钟,看哪一组想的办法多,但只想出办法还不够,要用不同的方法做出来才能算。”两分钟内要想出多种办法,还要动手做出来,不合作肯定不行,以此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合作意识。“活动单导学”使用的主要学习方式就是小组合作,它的根本特点在于小组活动的科学组织和展开。通过小组活动,使学生在各自的小组中分工合作,尽其所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让所有的小组成员通过小组学习取得进步。

4.自主学习,形成能力。

“活动单导学”的宗旨是“学生自己能学会的内容教师不教,不需要通过操作就能解决的内容不安排小组活动”。如上述教学,三角形各部分的名称学生完全有能力通过自学完成,所以无需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我们在研究“活动单导学”模式之初,有些教师错误地认为活动单就是教学流程,拿一份活动单就能完成一堂课的教学内容,实践证明这是不科学的。如果把所有的学习内容都编进活动单,那活动单就失去了指导活动的价值。

5.合作探究,愉快成长。

“活动单导学”致力于开放课堂,充分地让学生动眼看、动耳听、动脑想、动口读、动手写、动手做,最大限度地解放学生的手脚,还学生以主体地位,让学生在活动中发挥灵性、张扬个性,把“基于生命、顺遂生命、成就生命”作为课堂教学的基本目标。如上述教学,在合作探究的环节中,我先让学生猜想“是不是只要有三条线段就一定能围成三角形”,然后让学生用身边的材料同桌合作进行验证。这样设计,巧妙在只给学生提供两条线段,需剪一条,再围一围。学生在围的过程中会初步认识到:当被剪的一根吸管长于另一根时,才能围成三角形,否则不行。学生在对同伴提供的几组数据进一步比较中,结合围三角形的情况,就能发现“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这一规律。实践证明,学生一旦不依赖教师时,他的内心才会出现一个强大的自我,变得更自信,越自信越强大,越强大越爱学,越爱学越会学,逐渐形成良性循环,挖掘出更多的潜能。

6.当堂检测,拓展思维。

篇6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作为一名党员,我在很多方面做得还不够,通过“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发现自身还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具体表现如下:

(一)政治合格方面。日常学习不够,理论水平、素质能力还不能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经过多年的打拼,个人取得了一些小小的成绩,渐渐没有了原来的那股冲劲,意志有些消沉,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政治理论学习不积极,存在着随大流的思想,觉得大家都这样,差不多就行了。

(二)执行纪律合格方面。学习党员干部廉洁自律的有关规定逐渐减少,有时不能做到用党的纪律约束自己。如,在生活上,认为条件好了,穿点好的、吃点好的、用点好的,属于正常现象。亲戚朋友聚会中看见同学、朋友开着好车过着奢侈的生活,很羡慕。艰苦奋斗的思想在逐渐弱化,思想上有了追求安逸、享受的想法。

(三)品德合格方面。品德修养对自己要求有所放松。讲道德、有品行,就是做人要实,光明磊落。对于党员来说,就是要忠诚老实、言行一致、表里如一。如,有时候自己在开会学习时、自己总是强调一定要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但是在有时碰到一些人对党的工作不理解、出现消极语言时、自己不能够及时制止该言论。

(四)发挥作用合格方面。作为一名党员,发挥党员先进模范作用不够,觉得做好自己该做的,不出问题就行了。没有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发挥党员的先进模范作用。如,我是一名医生,认为只要做好自己的工作就好,没有很好的发挥党员的模范作用。

(五)在组织生活方面,政治敏感性不够。对社会上传播小道消息、诋毁时政的现象有“见怪不怪、不攻自败”的麻痹大意思想,没有站出来态度鲜明的公开批判、制止,对这些不讲政治、严重自由主义的言行,没有挺身而出,没有公开进行制止和批评,而是任其所为,以允许言论自由为借口开脱自己的责任,在一定范围、一定程度上助长了这种不良风气。实际上这都是政治敏感度不高的体现。

(六)是在担当作为方面,存在不敢担当,不愿负责的思想。今年的工作任务较往常要重,因此在面对繁重复杂的工作时,个人会存在有畏难情绪,对出现的问题不能静下心来认真专研,没有及时摆正位置,调整状态,认为自己只是一名副职,不由地就降低了对自己的标准,不愿意去承担更多的责任,存在有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思想。

二、改进措施和今后努力方向

(一)明确目标,不忘初衷。我要端正态度,重新树立人生的新目标。积极参加单位组织的学习,要注重自学,向身边优秀的党员学习,提高自身的理论素质水平,争取做得更好。

篇7

(一)强调严明政治纪律。紧紧围绕对党忠诚、履行党要管党政治责任、遵守党的纪律,加强对政治纪律的宣传、教育以及监督检查,营造统一思想,团结奋进、政令畅通、清正廉洁的工作氛围,进一步严明政治纪律、组织纪律,确保政治环境风清气正。

(二)开展廉洁从政教育。组织开展党的十八届四五中全会和系列重要讲话学习,结合全党即将开展的“两学一做”的要求,重点加强对《廉洁自律准则》和《纪律处分条例》的学习和研讨。

(三)强化机关作风建设。以加快推进现代化服务型统计为目标,坚持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根据中央、省委、市委和县委的要求,进一步巩固“三严三实”教育实践活动成果,及时修(制)订和完善各类党风廉政、行风和作风建设方面的工作制度,继续抓好整改落实“回头看”,防止问题反弹,对新出现的问题立即整改。

(四)全面落实“两个责任”。党组切实担负起主体责任,以高度的政治自觉健全一级抓一级、层层落实的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党组主要领导切实履行党风廉政建设“第一责任人”的责任,亲自部署工作、亲自主持专题会议、亲自研究工作方案、亲自进行履职报告,加强监督,狠抓作风建设,当好表率;分管领导按照“一岗双职”的要求,进行责任传导,对分管处室党风廉政工作与业务工作同部署同研究,抓好日常的检查监督,带头讲纪律讲规矩;各处室按照年初签订的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逐条贯彻落实;监察室切实履行监督执纪问责职能,做好组织协调,检查监督,自觉自律。主要领导与分管领导,分管领导与分管处室负责人每年要开展廉政谈话不少于1次,听取廉政工作汇报不于2次,研判苗头性问题2次,调研1次,每次都要有谈话和汇报、调研记录。

二、齐抓共管,创新创优,着力开展统计系统行风建设

(一)加强组织领导。调整完善局行风建设领导小组责任分工,领导小组定期召开会议,及时梳理各阶段工作任务和研究、部署、总结工作。

(二)制定工作计划。按照市局行风建设考核办法,制定《全县统计系统行风建设工作工作方案》明确年度目标、工作任务和职责分工。

(三)明确工作责任。深入贯彻落实《省统计局关于进一步加强统计行风建设的意见》,认真落实统计行风建设责任制,结合单位实际,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统计行风建设活动,及时报送各类党风廉政建设和行风建设信息动态、征文、总结汇报等材料。

(四)坚持创新创优。及时总结统计系统在行风建设方面好的经验和做法,注重先进人物的培养塑造,弘扬统计正能量,争取在市级以上媒体对行风建设特色工作和典型事例进行的宣传,进一步扩大社会认可度和影响力,在全县牢固树立起依法统计、诚信统计、科学统计的良好形象。

三、执纪监督,严格考核,着力促进党员干部廉洁自律

(一)实施年度考核。配合上级纪检监察部门做好领导干部廉政建设工作,组织安排年度述职述廉会和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

(二)严格廉洁自律。认真贯彻《廉洁自律准则》和《纪律处分条例》,加强对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的教育和约束。认真执行《公务员法》,做到公职人员严守法纪、秉公执法、励精务政,努力提升干部队伍整体素质。

篇8

一、目标教法分析

本课的教学目标是:1.知识与技能目标:知道影响物体沉浮的因素,初步感知“大小一定的物体,比水轻的会浮,比水重的会沉。”2.过程与方法目标:引导学生制作简易的科学模型,用简单的器材做简单的观察实验,尝试用不同的方式分析和解读数据,对现象作出合理的解释。3.情感与价值观目标:使学生乐于学到科学知识,改善生活,意识到科学技术会给人类和社会发展带来好处。

本着小学科学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我确定了以下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是研究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难点是影响物体沉浮的因素。在水中有的物体下沉,有的物体上浮,这是学生们都亲眼见过的,是身边时时发生的自然现象,但是是什么原因引起的这就需要学生通过推测、验证,层层推进,由果推因。

考虑到四年级学生的现状,我在教学设计中分三个层次展开:(1)观察下沉和上浮的物体,提出问题,在水中物体的沉浮与轻重有关,和物体的大小有关,和物体是否空心有关,这里,学生头脑中的轻重、大小概念是生活中的模糊概念,所以他们的这种推测与实际观察结果肯定会发生矛盾,这是我们教学的最佳时机;(2)通过实验获取事实,对此实验,将砂盐、锯末分别装在三个体积相同装有水的塑料瓶中,用天平对四个瓶子进行称量,然后放入水中,观察它们的沉浮现象,并做好记录;(3)在小结时,结合学生的实验,启发学生举例,重在引导学生深入了解沉浮的因素。

在教学中,注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尽可能让学生自己观察,自己解决问题,自己动手做一做,自己联系实际说一说,以其最大限度地拓展学生发散思维的空间。引导学生用木块和螺母进行实验,他们会发现大小不同的木块都会上浮,而大小不同的螺母都会下沉。此时预想的结果与实际观察的现象产生了矛盾,让学陷入“矛盾”之中,那么物体的沉浮到底与什么有关呢?用天平称物体,物体在水中时和在空气中时,天平的量有什么变化,这种变化与物体的重量有什么关系?在学生全面、充分地感知事实、描述事实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自己对事物进行分析,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最后形成他们以为较科学的意见。

二、过程分析

1.提出的问题

(1)教师提问:玩潜水艇时,我们发现潜水艇里水的多少决定潜水艇的沉浮,一般物体的沉浮又与什么有关呢?

(2)推测我们准备的这些材料如铁钉、气球、石子等放入水中是沉还是浮?

(3)观察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把物体入水中观察,看看有没有推测错的物体,把水中上浮的物体和水中下沉的物体分成两堆,并记录。

2.制定研究计划,进行研究

(1)小组讨论:物体在水中浮与沉,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学生分小组讨论推测)

(2)教师出示并介绍本次科学探究活动的实验器材及名称。

(3)教师演示实验:两块大小不同的木块放入水中都浮了起来,两个重量不同的螺母放入水中都沉了下去。

教师提问:这和同学们的推测一样吗?有的同学说大的会浮,小的会沉,可是小木块也浮起来了;有的说重的会沉,轻的会浮,可轻的螺母也沉下去了。这是怎么一回事呢?我们怎样来研究?

(4)小组讨论并制定研究计划和方案,教师引导各小组商讨,制定尽量完善、有效的观察、测量、记录方法。

(5)各小组汇报研究计划,教师可以就学生制订的方案中的不足进行指导。

3.观察记录,总结交流

(1)各小组按照自己制订的计划,进行一次物体沉浮的实验活动,并做好记录。

(2)实验完成后将实验情况记录通报全班。

(3)联系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讨论物体沉浮的影响因素是什么。

(4)学生汇报本课的研究与发现,并做好记录。同时让学生对比自己此前的猜测,并进行分析、讨论,找出自己认知上的误区,修正自己的思维。

4.拓展与应用

(1)说一说潜水艇沉浮的道理。

(2)在水中,铁块会下沉,可万吨巨轮为什么会浮在水面上?学生讨论、汇报,看看自己的答案有没有科学道理。

5.板书设计

物体: 铁钉 气球 玻璃 石子 灯炮 木块 螺母

上浮或下沉:

1.物体为沉浮与自身的质量和体积有关。

2.不同材料构成的物体,如果体积相同,重的物体容易沉,如果质量相同,体积小的物体容易沉。

3.体积大,质量小的物体容易沉。体积小,质量大的物体容易沉。

三、课后反思

1.对教材内容的处理

根据新课程标准要求和学生的认知水平,我对教材内容中的教具有所改变,对实验过程和实验方法有所改进。

篇9

下面以《梯形的面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五年级上册)一节为例予以说明:

1、乙组(自主学习组):根据导学提纲,按四人一小组,操作演示、讨论汇报、质疑问难。步骤如下:①试着用准备好的梯形卡片,通过拼、剪,得出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并尝试完成例3。想:你是怎么推导出梯形面积计算公式的?再对照课本,你把例3做对了吗?②说一说:你还有什么疑问?③当堂练习:独立完成课本的“做一做”,同桌互评。④拓展训练:在一个上底是2CM,下底是3.5CM,高是1.8CM的梯形中,剪去一个最大的平行四边形,剩下的面积是多少?有几种求法?

2、甲组(异步指导组):在教师的指导下,模仿并演示梯形的剪拼过程,完成例3的问题。①出示两张梯形卡片,把两张卡片各自剪成两个三角形、一个平行四边形与一个三角形;再拿出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提问:你能用学过的方法推导出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吗?②教师让学生分组尝试操作推导公式,对各小组的学习情况给予点拨指导,让各小组成员都能体会明白公式推导过程。③出示例3,引导学生读题并强调要计算梯形面积应知道哪些条件?让学生试做后,通过与课本核对,同桌互评完成例3学习。④独立完成“做一做”,教师当堂批改每一组中一位学生作业,其他学生对照自评。也可鼓励完成情况较好学生选作拓展题。

3、教师在甲组独立完成当堂检测时,可检查乙组的自学情况,针对乙组尚未解决的问题或所提出的疑问,在总结交流环节中予以归纳纠正。

4、根据学生课堂学习情况,从甲、乙两组学生的差异出发,布置差异性作业。除了两组难度有所不同外,还有在题型(如提出自选题)、完成方式(如个人独立完成与小组合作完成)等方面着力关注学生差异,促进个性发展。

以上所述为新授课的教学环节。具体实施中教师要针对不同课型、不同教学内容或学生能力培养目标灵活运用。如在 “生帮生”、“生带生”的小组合作课型中,可采用甲、乙组合进行综合编组,组织四人为一组,即两个甲组学生和两个乙组学生。课堂教学流程可设计为:导学提纲——合作探究——展示汇报——质疑解疑。如:教学《圆的周长》一课时,曾有这样的一幕:甲组学生面对手中的圆片,不知怎样才能知道它的周长,正处于困惑阶段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小组内合作,让乙组学生利用手中材料,指引甲组学生一起想办法得出圆的周长。这样各小组学生开始在互帮互助、和谐的氛围中探究:甲组学生1:我用圆在直尺上滚动一周,测出它的长度,这个长度就是圆的周长。甲组学生2:我把绳子在圆上绕一圈,然后测出绳子的长度,这个长度就是圆的周长。正当甲组学生通过合作探究在动手操作中思考到绳测法、滚动法,测出其手中圆的周长,正处于成功的喜悦中。这时乙组一位同学开口 :“不对呀,在黑板上画的圆怎样用绳子绕、怎么在直尺上滚动呢?老师:“对呀,用绳测法、滚动法测量圆的周长有局限性。那么圆的周长与什么有关系?有怎样的关系呢?”……通过这样的小组内互动形式把学生引向更深一步的探究实验,乙组学生带着自己发现的问题与同伴再度合作探究,终于发现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圆的周长总是直径的3倍多一些。又如,我在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一课时,先让学生自学,在体验探索过程中,发展他们的问题意识、应用意识。接着小组讨论,找一找、说一说周围有哪些物体属于长方体和正方体。通过这些活动,让学生深入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对自学知识进行梳理,找出一个个知识点:“几个面”、“几个顶点”、“几条棱”、“长宽高”等,掌握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再通过表格填写引导学生触类旁通,加以比较,归纳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在整个探究过程中,要求小组做到一帮一、生带生,教师在巡视中重视反馈与调节,以保证教学质量。在不断实践中,我发现这种模式对于练习课和整理复习课可以适用。

篇10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29-036

你知道一根棒棒糖能舔多少次吗?尽管大家都吃过棒棒糖,但应该没有人会无聊地记录自己舔棒棒糖的次数。而纽约大学柯朗数学研究所通过数学实验研究溶解过程在自然界中的作用的同时,“顺便”发现了这个问题的答案――1000次,从而获得了菠萝科学奖。由此,我想到小学数学教学,因为数学实验也可以在小学数学课堂中运用。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数学实验既为学生提供了一条解决数学问题的全新思路,又给学生创造了主体参与、积极探索、大胆实践、勇于创新的学习环境。而且,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的整合,更为数学教学中运用数学实验开辟了无限广阔的前景。在数学课堂中,数学实验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利用数学实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利用数学实验导入新课,能引发学生的思考,吸引学生的注意,使他们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例如,教学“体积和体积单位”一课时,我分三个层次让学生理解和掌握物体体积这个概念。(1)师生互动,共同操作两个实验:①把一个土豆放入有水的玻璃杯中,让学生观察出现的情况;②把两个大小不一样的土豆放入大小一样并装有同样多水的玻璃杯中,让学生观察出现的情况。(2)生生互动:说说自己知道了什么,或者说自己能提出什么问题并找到答案。(3)个体学习:自学课本,说说什么叫做“体积”,并列举生活中的实例,着重理解物体所占空间的含义。如把书包里的书拿出来,把手伸进书包里,再把手放进有书的书包里,通过两次对比,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感受。这样进行教学,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积极主动地探究新知。

二、利用数学实验,使学生形成发现数学规律的能力

数学规律的抽象性,通常都有某种直观的想法为背景。聪明的教师就会通过实验,把这种直观的背景显示出来,引导学生抓住其本质,了解它与其他问题的联系及变形和发展。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压缩了学生学习知识的思维过程,造成感知与概括之间的思维断层,既无法保证教学质量,更不可能使学生得到发展。新理念提倡重视过程教学,在揭示知识的形成规律中,让学生自己动手实验,自己去发现数学规律,从而更深刻地理解所学知识。

例如,教学“1亿有多大”时,我准备了纸(100张、1000张)、黄豆(100粒、1000粒)、铅笔(10支)、电子秤、直尺、计算器(4个)等材料,分三个层次让学生理解1亿有多大。教学过程如下:

(一)猜想导入

师:同学们,我们已经认识了“亿”这个计数单位,知道1亿是一个很大的数。那你能想象1亿有多大吗?请结合生活中自己熟悉的物品,想象一下1亿个这样的物品有多少。

师:究竟1亿到底有多大呢?我们如何验证自己的猜想?做一做实验是很好的一种方法。

(二)探究1亿有多大

1.确定探究对象

(1)设计研究方案。

师:如何做实验呢?设计研究方案时从哪里开始呢?大家有什么建议?是啊,我们要先在小组里商量一下,研究1亿个什么,即选什么东西进行研究。这个东西要比较好找,方便研究,如1亿张纸摞起来有多高等。

(2)小组明确探究对象。

学生汇报每一个小组确定的对象,可根据教师提供的物品适当置换。

2.讨论探究步骤

(1)难道真的要找1亿张纸来量一量吗?

(2)小组讨论活动的步骤。

(2)全班交流,明确由局部推算整体的思路。

师:先选一部分测量,如1支铅笔、100张纸、1000粒黄豆等,再推算1亿有多大。这是经常用到的从一部分推算整体的方法。

3.实验(分组进行)

(1)实验要求。

师:小组内先分工,如测量员负责测量、记录员负责记录、计算员负责用计算器计算等,其他同学要仔细观察,思考如何推算结论,最后一起推算出1亿有多大。实验完成后,每个同学在收获单上写自己的感想,先在小组内交流,再进行全班展示。

(2)领取实验物品。

师:根据小组确定的研究对象和商量好的研究步骤,请组长与副组长上台领取实验的物品。

(3)小组实验。(略)

4.展示交流

(1)1亿张纸叠起来有多高?

①叠100张纸。

各小组上台展示,介绍小组活动记录单与个人的感想。在交流中教师适时引导,通过提问“没有1亿张纸,你们如何得出结论”,引导学生交流探究的过程,尤其是推理的过程。

师:从第一小组的介绍中,你明白他们的研究方案了吗?他们是怎么研究的?

板书:100张纸 1厘米

1000张纸 10厘米

10000张纸 100厘米=1米

10万张纸 10米

100万张纸 100米

1000万张纸 1000米

1亿张纸 10000米

②叠1000张纸。

师:第二小组也是研究1亿张纸叠起来有多高的,你们有补充吗?(生答略)

师:比较这两个小组的研究,都是研究1亿张纸叠起来有多高,为什么结论不一样呢?(生答略)

师(小结):他们两组选择测量的张数不同,一组测量叠100张纸有多高,一组测量叠1000张纸有多高,也就是研究的基数不同。一般来说,选择小的数研究比较快捷,但精确度较差;选择大的数研究比较费时,但精确度较高。如果我们需要快速知道结果,就应从选比较小的数开始研究;如果要求比较高,应选择较大的数开始研究,误差比较小。

(2)1亿支铅笔有多长?

先让学生说探究的过程与结论,重点采用不同的具体事例,帮助学生理解1亿支铅笔接起来有多长,感受1亿的具体数量,发展学生的数感。

(3)1亿粒黄豆有多重?

(学生展示略)

(三)总结回顾

师:我们研究了1亿张纸叠起来有多高、1亿粒黄豆有多重、1亿支铅笔接起来有多长等问题,回顾研究的过程,谁能说一说我们是怎样研究的?(生答略)

师:我们采用从一部分推算整体的方法,经历了猜想――实验――推理、对照的过程,感受到1亿有多大。

师:现在让我们静下心来,回顾探究的过程,把自己感受最深的一点写在收获单的第二栏中。(学生交流汇报自己的收获)

师:实际上,同样的素材可以从不同的角度研究,得到不同的结论,如1亿粒黄豆平铺有多大等。你还想到了什么?让我们带着收获,带着问题,回去继续研究。

……

课堂教学中,教师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动手操作,进行探究、发现、思考、分析、归纳等思维活动,最后理解所学的概念和解决问题。

三、利用数学实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创新是一种高层次的知识迁移活动。在实验教学中,我注重给学生提供广阔的思维空间和更多的思维机会,激发学生求异创新的欲望。例如,在教学“圆锥体积的计算”时,我一改以往教师演示的做法,采取给学生提供材料和机会,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我给学生提供了等底等高、等底不等高、等高不等底的圆柱体和圆锥体容器及米、水、沙子等实验材料,让学生经历以下实验过程。

1.小组讨论填写材料单,有顺序地领取材料。

2.小组在一起合作实验,并填写实验报告单。

3.汇报结果,实物投影展示实验报告单。

4.组际交流,得出结论。

结论(1):圆锥的体积等于和它等底等高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

结论(2):等底不等高的圆锥体与圆柱体,圆锥的体积不是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

结论(3):等高不等底的圆锥体与圆柱体,圆锥的体积不是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

实验结果同样表明:圆锥的体积是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如果用V表示圆锥的体积,S表示圆锥的底面积,h表示圆锥的高,那么圆锥体积计算公式为V=1 / 3Sh。

……

这样教学,既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中掌握了知识,又获得了思想和方法,积累了数学活动经验,更为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四、利用数学实验,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是数学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而且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是数学教学重要的目标之一。同时,通过数学教学,帮助学生树立数学应用意识是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创造实验的环境,使学生得到数学应用的实际训练,否则培养应用意识就成为一句空话。

例如,学校正在举行春季运动会,我结合“确定起跑线”一课内容,创编了以下一组应用题作为拓展训练。

1.某一次比赛时,体育老师调整了跑道的宽度,你能帮老师计算一下相邻两条跑道的起跑线应相差多少米吗?

2.400米的跑步比赛,跑道宽为1.5米,起跑线该依次提前多少米?如果跑道宽是1.22米呢?

3.在运动场上还有200米的比赛,跑道宽为1.25米,起跑线又该依次提前多少米?

……

篇11

转眼之间一年的光阴,又将匆匆驶去。还记得在正月开学前行政例会上,田校长宣布了各个科室以及科室的任职人员名单,健全了城内小学领导团队。我担任政教处主任一职,任命王永胜担任政教副主任,康旭华担任大队辅导员。此刻,我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工作岗位和职责。从2009年1月开始担任学校大队辅导员,又在2011年5月通过学校笔试、面试、全体教职工投票等程序成为了学校德育主任。从此原来的这些都将划上一个句号,开始投入专职政教工作中。其实这几年担任大队辅导员和德育主任以来,主要还是以活动为抓手,从大队辅导员这个职责做的工作较多,把德育工作融入到各项活动中,可以说大队工作已经得到学校和社会的认可,自己也总结出大队各方面的一些管理措施和办法,也有了一定的经验。现在,开始专门来做德育工作,可以说是从零开始。像当初的大队工作一样,慢慢摸索、学习、总结。一年时间过去了,回想一下,进行总结:

一、老带新

首先要把自己原来手头的大队工作移交新辅导员,帮助他正常开展大队工作。从大队委建设;升旗的议程、开展;晨会的主题安排、人员设定、主持人的安排;红领巾广播的人员、播音环节、时间、栏目、安排;值周生校门值岗要求与每日值周检查;每周一歌;卫生、课间操、眼保健操检查等等常规的大队工作和活动的开展进行了详细的理论指导以及实际帮助操作。现在,康老师已经对大队工作游刃有余。

二、社团活动总结

社团是田校长来后才开展的,感谢田校长的信任,委以重任,社团工作我也是从零开始,尽我所能,努力让社团老师尽责,让班主任老师少操心,让学生有收获,让领导放心,让家长满意,让社会好评。在一年的社团活动中,从春季学期到秋季学期,由一到四年级全面铺开到二、三年级固定时间和地点有序开展;由班级个别学生参与到全班参与;由学生怕误课不能保证每节课按时参加到社团老师再也不用向我追着要人,我在教室追着找学生;由每节课的点名表无法正常点名到现在学生人数稳定;总之,通过一步步的实践,让社团向着良好的势头发展,做了大量的工作:

1、开学前,根据实际情况确定社团课程以及配备社团老师。

2、社团老师与学校签订责任状。学生家长与学校签订学生参与社团活动责任书

3、每个社团汇总老师简介以及教学计划。

4、一周时间进行报名,又实际情况,删减书法、数模、沙画社团,进行二次、三次报名。

5、用两周的时间让学生适应社团,确定好每个社团的人数以及名单,不准乱调。

6、每节社团课前和结束,社团老师都要做到提前10分钟签到,放学后签退。

7、我们对社团老师的课堂以及社团学员的到位情况每次都会进行查课,及时反馈。

8、秋季学期一共开展社团老师会议4次,强调教学进度、教学管理、学生安全、社团制度、观摩活动等事项。

9、社团老师也要求备课,本学期一共检查社团老师教案三次,及时发现课程设置以及学生学生学习情况并反馈。

10、20个社团做了详细的学期课程设置安排,并编成册,成为学校的校本教材。

11、每个社团必须有老师和学生的集体合影,并要求学生以及家长写出参加社团活动的收获和感想。

12、进行了三次大型观摩,全区的观摩、全校家长会观摩以及学期末汇总家长观摩,受到一致好评和高度赞扬!

13、家长在学期末填写社团活动问卷调查,通过调查,100%的家长对学校开展社团活动满意。90%的老师能做到课堂反馈,80%的老师能在课后就社团上课内容以及学生学习状况和家长交流,在意见与建议当中有10%的家长对学校的硬件设施希望得到改善,如:室外的社团由于冬季天气寒冷、夏季太过炎热、雾霾比较严重时能有室内的场所,舞蹈社团希望能有更大一点的场地,以及音响设备,小提琴社团希望学校提供专门的教室和谱架来避免孩子带谱架的不安全和上课时搬桌子,摆、收谱架浪费时间。5%的家长提到社团课在1小时或是一个半小时有些短,建议延长至2小时。

14、社团结束,按10%的比例评选出优秀社团学员在汇总观摩时进行表彰与奖励,二年级授奖56人,三年级授奖58人。

15、学期结束,各社团老师全部写出社团总结并交回。

虽然努力让社团活动尽善尽美,但是能力有限,还有不完善之处,请大家多多能帮助提出建议,我也会努力发现问题,及时总结,听取建议,让社团更好的开展,真正让学生受益,为学校添彩!

三、其他工作总结

1、每学期初班级文化建设的开展、检查、评比。

2、每月一次的卫生大扫除。老师、学生、家长总动员。

3、学生行为习惯每周要求。专门制表,并在晨会填写在每周要求栏内,执行不到位。

4、完成我校学生城镇医疗保险的参保工作,共参保592 人,其中低保5 人,正常 586 人,成人 1 人。参保金额70820元。信息全部电子版总结后报送。

5、三次捐款:为学生王萧云捐款共41879.5元,教师送温暖、献爱心捐款活动, 141人参与,共捐 2080 元。第三次130人捐款13000元

6、体育季拔河、广播操、室内操比赛,晨会中进行的比赛结果的宣布,遗憾没有进行颁奖仪式。

7、山西晚报的征文比赛,三四年级参加,收稿56份,学校先进行评比,表彰奖励13名同学,提高参与积极性。

8.完善学生的成长档案资料。

9.清明节刘胡兰纪念馆。

10.陵园扫墓。

11.岚城面塑节活动。

12.碛口之旅。

13.文水梨园基地实践活动。

14.视力测试安排布置,顺利完成。

15.成语故事初赛、决赛,比赛。

16.走进新闻综合广播实践播。

17.小记者十人十一足竞技赛。

18.两次交通银行实践活动。

19.去聋哑学校慰问活动。

20.八一街、小哈弗幼儿园来校体验小学生活。

21.我校12名同学代表离石区在柳林参加市象棋比赛。

22.象棋冠军走进城内小学亲临指导。

23. 3.9、4.9两个班级的文明礼仪体验剧参加省展演,两位指老师喜获省级荣誉。

24.胜利80周年系列活动:升旗、晨会、主题队会、讲座等。

25.李霞老师家庭亲子讲座。

26.防震演练、两次防火逃生演练。

27.各个班级社会实践活动,3.10、2.6、3.2、3.51.6、3.8、1.11、5.10、1.2、5.8,一共 10 个班开展。

28.文化馆高雅艺术进校园。

29.《中国少年报》小记者稿件投稿并见报。

30.老兵艺术团来校交流指导。

31.公众平台开展《中队秀》栏目5.14、2.6、3.9、间断,没有坚持。

32.六一校园文化艺术节七场大型演出,孩子和亲子趣味体育活动,资料汇总成书。

33.党务工作:选举、两学一做考试、民主生活会、党支部换届选举、组织观看两学一做专题片。

34.创建吕梁市节水型校园的资料汇总,并授牌。

35.全省防震示范学校的汇报材料、平安校园创建汇总。

36. 每次铃声变更的调整。

37.一年级班主任工作交流会、班主任学习书籍《班主任工作创意市集》和《创建一间幸福教室》授书与交流、班主任工作论坛。

38.读书角的建立与维护,需要更加健全的制度与管理,班主任老师安排。

39.寒暑假优秀作业的评比。

40.春秋季家长会。

41.预防传染病宣传。

42.交通安全系列活动:警官来校讲座、主题队会、社会实践体验。

43、卫民安消防宣传处教师消防讲座。

44、大队委、播音员选拔笔试、面试。

45、重阳节敬老活动。

46、队前教育、入队仪式。

47、励志中国梦 感恩在心中公益讲座活动。

48、捐书活动,部分充实读书角,部分2.10班代表学校捐助贫困山区学校。

49.种植园植树节仪式。

活动开展的很多,参与面也广,组织更多更好的活动加强学生各方面能力的提升,并通过活动进行德育教育。

四、工作反思

1、政教工作需更多渠道学习、实践、总结。

2、宣传报道稿件提高水平,内容再丰富,报道更加及时。

3、有布置、有执行,有检查,不朝令夕改,不让老师做返工事情,徒劳无功的事情。

4、领导交代工作后:少和领导提困难、自己动脑想办法,少发牢骚多行动,圆满完成来汇报。

六、最后总结

老老实实做人 真诚待人 正直处事

踏踏实实做事 以身作则 角色转化

清清白白行政 集体为重 全心服务

勤勤恳恳尽职 做好本职 当好助手

平平淡淡生活 不计得失 不过张扬

篇12

 

注重创新,组织协调能力较强。该同志注重创新党建亮点,组织领导能力和协调能力都较强。XX年担任组织科长以来,注重与上级组织部门及兄弟县(市)组织部门的学习交流、沟通联系,总结提高。近年来,该同志先后参与X年、X年和X年村级“两委”换届选举、党的群众路线教育、“三严三实”、“两学一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等活动,负责的总结、汇报等材料得到了省、市各级领导的好评。同时,该同志善于提炼、探索创新,打造了不少党建亮点,为不断提升全市党建工作水平付出了辛勤的汗水。XX年省委实施“书记项目”以来,该市每年的“书记项目”都列入省委和X市委组织部“书记项目”库。如XX工程、推行流动党员“XX”工作机制等“书记项目”入选了省委组织部“书记项目”库;XX党建工作被列为X市党建示范点创建对象,并打造了一批省、XX市党建示范点。

 

热心指导,文字功底扎实。该同志作为组织科长,他统筹安排分工,具有亲和力和感染力,努力做好传帮带,热心指导下属提高文稿撰写质量,得到了年轻同志和上级组织部门相关科室的好评。该同志在工作中,能认真整理提炼基层党建实践中的经验做法,并形成组工调研文章。如负责执笔的“XX”入选X省党建研究会X年度重点课题,被评为自选课题一等奖;撰写的《X》等被《X党建》采用。X年至今,该同志撰写反映党建调研文章和信息被各级采用X多篇(条),多次被XX各级组织部门评为“组工通讯优秀通讯员”“组工宣传标兵”和“优秀调研信息员”等称号。

 

廉洁自律,自我约束严格。该同志严格约束自我,把践行“三严三实”要求作为修身做人、用权律己、干事创业的标尺,严格遵守廉洁自律的各项规定,始终做到不触红线、不越底线、不碰高压线,自觉将“三严三实”要求转化为实实在在的行动,带好头、做好榜样,以实际行动维护干部形象,真正做到讲党性、重品行、做表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