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锁经营管理专业范文

时间:2023-02-28 15:32:38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连锁经营管理专业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连锁经营管理专业

篇1

二、连锁经营管理专业改革的必要性

(一)职业教育发展需要

教育部教高[2006]16号文件明确指出,高职教育要办出自己的特色和水平,真正被社会广泛认可,成为一种独立的、无法替代的高等教育类型,必须从根本上切实转变办学理念、明确办学方向,努力进行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目前我国的高职教育已进入以质量和特色求生存和发展的关键时期,且高职教育将进入一次重大调整的阶段,这既有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质性调整,也有高职院校之间的竞争调整。这对我们既是一个很好的发展机遇,但也是一个严峻的挑战。我们的教师基本上都是学科型模式下培养出来的,对职业教育不熟悉,甚至是不了解的,职业教育的意识和能力都非常的缺乏。所以,建立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对广大教师是一次极大的考验。它要求广大教师要眼光向外,转变教学观念,从原来的学科型教学思维中摆脱出来,从单纯的课堂教学中摆脱出来,把自己转变为一个真正的具有丰富实际业务能力的职业人,而不是一个单纯的“知识传授者”。

“从总体上看,我国高等教育还不完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接受良好教育的要求,同国际先进水平相比还有明显差距。我国高等学校要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最核心最紧迫的任务,完善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各级政府要加大财政投入,引导更多社会资源支持教育,形成优先发展教育的良好社会环境,让所有受教育者学有所教、学有所成、学有所用。”(2011年4月24日,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讲话)。另据《法制日报》2011年5月5日报道:因生源枯竭导致高校生与死的抉择,这是显而易见的。其实,相当长时间以来,高校就面临着生存的挑战——大学生厌学。原因或许很复杂,但关键还是大学教育失去魅力。“其实,每一个学生都是有很强的求知欲,我没遇到过真正不爱学习的学生。”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授石中英认为,厌学只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一个“消极”状态。这种“消极”状态的形成与高校教育存在着诸多弊端密切相关。高校“量变”能否引起高教“质变”? 大浪淘沙。让一部分高校“安乐死”不是坏事。当高校面临“生与死”的挑战时,就会倒逼高等教育的彻底改革。“到2020年形成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要求、体现终身教育理念、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满足人民群众接受职业教育的需求,满足经济社会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需要。”《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

(二)连锁经营行业快速发展的需要

在连续三年的调研过程中,我们认为纵观连锁业的发展态势,连锁业呈现五个趋势:

1.从自由连锁向正规连锁转化。即形式松散型的合作社式向正规连锁即直营店、直营店中店、加盟店等方向发展。

2.从连锁业态的区域发展看,一方面,部分连锁企业开始从局部性向全国性、国际性连锁转化,另一方面,一部分连锁企业正逐步从全国大城市向二三线城市、经济活跃的乡镇发展。

3.连锁业态表现形式更加丰富多彩。从一般商超、家电、医药到酒店、服装、教育培训等,形式更加多样。

(三)用人单位的要求

学校在重视技能培养同时,要关注诚信、爱岗敬业教育,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和吃苦耐劳的职业素养比专业能力培养更为重要。就业时要有工作经验,减少熟练掌握工作技能的时间。

(四)学生职业能力提升必要

职业能力一般而言指完成工作任务所需要的知识、技能与态度。这就要求学生能够在了解企业基本业务层面基础上,能熟悉企业各个组成部分的功能及详细的业务操作流程,并能以积极的心态,按照相应的规则对相关问题及时处理。只有学生的职业能力提升了,学生也就能适应未来社会的变化。

三、连锁经营管理专业改革的思路

(一)进一步明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及定位

根据连锁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结合高职教育特点和来自于各个行业一线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成员的宝贵意见,确立本专业的办学定位为:依托衢州本地市场需求,面向浙江地区及华东地区大型连锁企业从事连锁经营管理等工作。人才培养目标:本专业旨在培养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较强的职业综合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掌握现代零售业经营与管理的专业知识与技能,具有现代营销思想,熟悉连锁经营管理业务流程的,能适应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毕业生主要就业岗位群为:连锁企业总部营运管理岗位群、配送中心营运管理岗位群、门店开发与管理岗位群、门店服务岗位群的岗位需求。

(二)具体措施

1.重构专业课程体系。(1)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通过调研,连锁企业(本文以超市为例)的主要工作领域或工作岗位群。即主要岗位群为总店营运管理岗位群、配送中心营运管理岗位群、门店开发与服务管理岗位群。同时,通过专业教师顶岗实践经验,连锁超市的工作岗位分布在防损部、百货部、食品部、生鲜部、收银部、收货部、客户服务部等。根据以上分析思路,结合专业建设委员会专家的建设,重新构建了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2)课程内容的选择。根据职教精神,打破传统的按照知识本身的逻辑体系设置课程和组织内容,树立以工作任务为参照点设置课程和组织内容,实现课程结构与岗位任务对接;打破传统的依据知识的完整性选择课程内容,树立围绕培养职业能力选择课程内容,实现课程内容与职业能力对接;打破传统的理论与实践分离的二元教学模式,树立以项目为载体实现工与学的结合,依据工作情景构建教学情景,让学生在工作情景中完成工作项目,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培养和发展职业能力、构建相关的理论知识,从而实现教学情景与工作情景对接。学生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2.持续不断的革新教学方法。由于高校的不断扩招,高校教育的大众化,高职院校学生考进学校时的录取成绩都比较低,与本科生相比,他们的学习基础相对薄弱,逻辑思维能力普遍不强,对理论知识的接受力和理解力不高。文化基础的薄弱、学习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都比较差、加之缺乏正确的学习方法,导致他们的学习兴趣不是很高。如果老师不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师生关系的恶性循环将不可避免。要想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在教学过程中应该运用现代的教育技术手段,包括PPT 课件、Flash 动画、相关音像和录像资料等开展教学活动,通过这种方式使得教学容量和密度都能够得到大幅度的增加。教学内容表现形式生动、形象,全面调动学生的感官,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课堂上,我们深感符合实际教学需要的案例不够,而暑期的社会实践,为我们课堂教学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素材。

3.改革课堂教学评价机制。从现行专业课程看,本专业绝大多数课程采取的是闭卷考试,而且考核标准是:平时成绩占30%,期末考试占70%,而传统的闭卷理论考试有很多缺陷,考核内容片面,不能客观地反映出学生理解、掌握、应用知识的实际情况。这种方式是不符合高职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关于学习质量评价与考试方法的有关精神的。课堂教学评价不是为了给学生不及格,不是吓唬学生,同时不要把评价视为老师独有的权利,不要把评价当成“尚方宝剑”,而是检查和促进教与学。教育部有关领导明确指出“要注重人才质量观念转变与调整,要变以前对学生知识继承、对知识掌握程度为判断质量标准改为对学生在知识、能力、素质几方面综合评价的质量标准。”及“应对考试检查学生能力方式进行一些改革,把重视知识考改为重视能力考核。”因而,可以将考核分成由期末闭卷考试考核基本知识和平时课堂管理能力的考核两大部分组成,期末考试成绩作为考核的一部分,占成绩的50%;课堂参与的实训表现作为另一部分占成绩的50%。两部分的结合,使学生既注重能力培养,也重视基本知识的掌握,从理念和实践两个方面完成了课程的考核,更加合理。

4.加强双师型队伍建设。利用咨询、培训、科研、顶岗实践、产学合作等多种方式推动教师了解企业、熟悉企业,在实践中研究理论,在实践中进行教学,提高教学与科研水平;同时,与行业、企业进行广泛联系,挖掘深入合作的机会,培养企业兼教师,并不断在备课、授课、咨询、科研等方面加强合作,在实践中培养双师型教师队伍。

5.加强校内外实训基地的建设与利用。校内外的实训基地,不仅要建设好,还要充分利用好。只有充分利用好、建设好校内外两处实训基地,学生的实践能力才能有所提高。目前,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建立 “多轮实训、递进上升”的实践教学体系,以连锁门店、配送中心、商场管理等岗位工作过程和工作任务为导向,创建包含“专业认知专业基本技能训练专业综合实训顶岗实习”四个实训模块的“递进式”实践教学体系,纵向形成体系,横向与理论课程有机结合。从实践效果来看,通过 “分岗位、重操作”的实践教学,提高学生的职业通用能力、职业技术能力、综合职业能力与创新能力,形成专业核心能力和个人发展能力并进的局面。

参考资料:

篇2

同时,国家信息统计中心有关数据表明,中国零售业在未来几年里各类人才的需求量约为1000万人,而市场供应量仅有约400万人,人才缺口高达近600万人。另外,我国零售企业众多,零售从业人员有8000万到1.3亿人,庞大的总量掩盖不了结构性需求缺口日益拉大的事实。具体表现在:高层次和复合型人才不足;基层店组长稀缺;物流、生鲜等一线操作环节人才严重缺乏。因此,对连锁经营管理人才的培养有很大的需求,连锁经营管理人才的培养拥有广阔的市场空间和巨大的开发价值。

鉴于连锁经营人才目前奇缺的情况,作为培养连锁经营人才的高校如何发挥其优势,培养更多的既有理论功底、又有实际操作能力的毕业生为企业服务,也就显得越来越重要了。因此,我们认为研究连锁经营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对于解决连锁经营人才奇缺问题有很大的现实意义。下面拟从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特色和能力需求、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思路和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人才培养途径三个方面分析连锁经营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一、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特色和能力需求分析

(一)连锁经营管理的专业特色

连锁经营的基本特点集中表现在规模化的经营方式、网络化的组织形式和规范化的管理方式三个方面。规模化的经营方式是连锁经营的核心内容;网络化的组织形式是连锁经营的前提条件;规范化的管理方式是获得连锁经营规模效益的基本保证。可见,连锁经营在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上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比传统流通业更高、更专的要求,形成了连锁经营管理的一大专业特色:科技含量较高。由于连锁经营的特点,使得连锁业态均大量使用先进的配送、物流、管理技术,计算机技术已经渗透在连锁经营的各个环节,使得连锁经营的科技含量明显高于一般的传统商业,因而该专业的教学要突出较高的技术要求,多门专业课程要通过计算机模拟实训来进行教学,这样才能加强学生实际动手能力。为了让学生掌握连锁经营的三大特点,就要改革传统教学那种以理论教学为主,忽视学生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模式。为此,在连锁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设计过程中,就要重视技能和能力的培养。

具体而言,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是:主要培养具有现代连锁企业经营管理专业素质和连锁门店运营管理操作技术的适应现代商业连锁经营规范化、制度化、规模化、现代化要求的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实用型人才,以适应现代连锁企业迅猛发展对此类人才的大量需求。

(二)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的能力需求分析

连锁经营的成功,就在于它较为完善地解决了流通中规模与灵活、效率与方便之间的矛盾,而连锁企业成功运营需要三个重要因素:一是具有鲜明、独特的企业文化;二是制度化、标准化的管理模式;三是连锁企业能及时、准确地对多店铺进行全局性的数据分析与处理。

为此,连锁经营专业学生在学习连锁经营管理基础知识、企业管理及工商企业的现代化连锁经营理论和技术基础上,要具备运用连锁经营管理理论解决企业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思路分析

为了培养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学生能够具备上述几个方面的能力,就需要制定一个完整的、严谨的人才培养机制,首先要有一个明确的培养思路,在培养思路下构建人才的培养流程、教学体系、课程设置等方面的具体内容。下面就从人才的培养流程、教学体系、课程设置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人才培养流程

连锁经营人才的培养流程应从连锁经营专业的特色来设计,从连锁经营业的职业岗位能力出发,构建连锁行业职业岗位能力、基本教育素质、创新能力三个方面的具体内容。基本教育素质包括思想道德素质、人文素质、心理素质;职业岗位能力包括岗位所需的理论知识、实践技能等;创新能力则包括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人际交往沟通能力。通过科学合理的教学模块,可有针对性地实现“双证”人才的培养目标。具体流程见图2:

(二)教学体系构建

教学体系的构建必须以连锁经营的行业特点为出发点,对专业岗位能力结构进行调研,分析连锁企业行业所需要的多种岗位(如零售企业营运、采购、店长、物流、生鲜等一线操作岗位)对人才应具备的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在此基础上对现有课程重组,做到基础理论以“必需、够用”为度,专业理论则加强针对性和实用性。在实践教学上(包括模拟实验模块和企业实训模块),做到实践性课程单独设置,使学生得到比较系统的职业能力和技能训练。在人才市场导入模块教学上,加强对学生进行职业规划、求职技巧、适应社会等方面的就业前辅导与培训。在师资建设上,重点加强教师实践能力培养,提高“双师型”教师比例。通过构建人才培养的素质模块,培养学生具备这项素质需要具备的相关知识和技能,课程的开发和教学过程则以素质模块为依托。

(三)课程设置

连锁经营专业学生的工作岗位明确,因此应从岗位的具体要求出发进行课程设计。在课程设置上,根据连锁经营专业的特点,设置一些实用型、技能型课程。人才能力的培养有一个较长的过程,有其自身的规律性,一般可划分为三个阶段:局部应用能力的养成阶段、连贯应用能力的养成阶段和应用能力的熟练阶段。按照这一规律,在安排课程的开课程序时,可以逐步推行“332”工学交替弹性学期制的人才培养模式。即:第一、二学年在原有两个学期之间,利用元旦、春节销售高峰期增加学生顶岗实习的工作小学期,使学生在校学习的前两年各为3个学期,并按照岗位能力递进的原则,要求学生在第1、3、4、6个学期依次掌握操作技能、仓储配送能力、运营管理能力和综合管理能力4类岗位核心能力;第三学年的2个学期均安排实习实训内容,分别为毕业综合实训学期和顶岗实习工作学期。

三、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人才培养途径

(一)目前连锁经营人才培养的形式

目前对连锁经营人才的培养,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一是学院式培养方式。这种方式由高校开设的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培养商业运营管理高级人才。其人才理论功底扎实,学习能力强,但严重缺乏连锁经营实践经验,且培养周期长,无法满足我国连锁经营对运营管理人才的需求;二是各类培训咨询机构及连锁企业内部开设培训班的培养模式。这种方式的优点是培训的内容注重实用性和针对性,方式灵活、程序简单,故可以迅速培养出大批连锁企业所需人才。但这种方式培养的人才往往由于培训周期短而使得理论功底不够扎实,更关键的是各地培训机构鱼龙混杂、水平不一,培训的内容也各不相同,因此培养出来的人才良莠不齐;三是执业资格认证模式。这种方式由于引入了国际通用的资格认证方式,培养评估体系具有科学性,对于连锁经营管理人才的培养来说是一种较为理想的培养模式。我国已经开始产生了这种培养模式,如中国商业联合会所举行的“店长职业资格认证”项目。但这类培养模式目前还不够普及,影响不大,主要还是前两种模式,特别是学院式培养占了主导地位。下面着重谈谈学院式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人才培养途径。

(二)学院式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人才培养途径

1、常规培养思路

这种以普通高中生为生源背景的常规人才培养思路应该是:遵循“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和岗位实践三大模块教学”培养特点,以素质教育为基础,以应用性强的专业课程教学为主线,以实践教学为重点,以培养学生基础素质、职业岗位能力和岗位应变能力为目的。在素质教育中,强调人才的思想道德、人文与自然科学知识、工具性基础知识和身体心理素质的养成教育。能力培养则包括专业理论和专业实践教学,按连锁行业的职业岗位能力要求设置内容,专业公共课为主,专业技能课为辅,以实践教学为重点,突出学生应用能力和岗位应变能力的培养。在常规培养思路中,要注意拓宽公共选修课和专业选修课的范围,因为,连锁经营是现代商业运作的一种跨行业的宏观运作模式,一般的服务行业都可以进行连锁运作,目前的餐饮与零售是连锁经营的两大主要行业。所以,学生的专业知识面应较为宽广,才具有持续发展的基础,同时也为其将来学习新知识、新技能和新专业提供支撑。

2、订单培养思路

所谓“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是作为培养方的高校与作为用人方的企业事业单位针对社会和市场需求共同制定人才培养计划,签订用人定单,并在师资、技术、办学条件等方面合作,学生毕业后直接到用人单位就业的一种产学研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订单式办学模式,将有效地解决校企之间对人才的供需矛盾。这种办学模式的特点:一是人才培养规格和能力标准是由双方制定的;二是它能体现校企更紧密的关系;三是在专业课程设置上更加灵活;四是公司对合格的毕业生可以全部录用,实现学校、学生和企业“三赢”。

订单培养的第一步就是要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跑“订单”,其次是按企业人才“订单”进行课程设置和师资队伍组建,加大实践操作训练,做到“少理论、多实践”。在师资建设上,也可以考虑按“订单”要求组建,保持基础课教师相对稳定,专业课教师合理流动,学校需要的专业教师可在社会上、行业中聘请。在教学实施中,采取学分制培养,扩大“订单式”办学规模,初步构建起人才培养的立交桥。在连锁经营专业设置、培育目标、课程体系安排以及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选用等方面,都要有破旧立新的观念,建立和完善连锁经营专业培养模式所要求的行业性与区域性相结合的多元化人才培养模式。

3、产学研相结合

产学研相结合就是要求高校的专业建设把教学、科研、成果转化与产业化的三大职能结合在一起。要保证产学研结合教育持续有效开展,首先在制定教学计划时精心设计,以充分体现这一培养模式。可将实践教学分为案例教学、模拟实验、专业实训、现场实习等四部分,使其形成一个完整体系。教学计划的特色是将案例教学、模拟实验、专业实训、现场实习统筹安排,实践教学课时占专业课时40%以上,与理论教学有机结合,相互渗透。如上海商业职业技术学院连锁系连锁专业在同“好又多”的合作培养学生的具体实施方式中采用了综合性课业一一假日工制一一现代准学徒制的模式。

①综合性课业是由任课教师根据课程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在深入企业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与企业共同制定,要求学生完成的技术应用性项目。

②假日工制,是学校调整校内教学时间安排,把学生推向企业工作的制度。

③现代准学徒制指在组织学生到企业实习过程中,学院在部分专业配套试行了建立相对稳定师徒关系的准学徒制。

在产学研相结合中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是培养学生熟练的职业技能和综合职业能力,实现理论与实际、教学与经营管理有机结合的有效途径。采取多种形式建立产学研结合有利于培养学生理论与实践的综合运用能力。

第一种形式:建设校内实训基地。根据连锁经营的专业特点,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主要是筹建校内实习商店,将学生以前所学的理论知识有选择地进行组合,综合运用到实践中来。

篇3

2)专业现状.广州航海高等专科学校连锁经营管理专业自2003年开始招生,现有在校生163人,目前每年计划招生70人,近2年来,第一志愿上线率均在80%以上,报到率超过85%,就业率均超过95%.培养和输送了160名毕业生,但60%以上的毕业生暂未从事与连锁经营管理相关的工作.因此对在校生就业尚未形成良好的示范效应.

2专业剖析及定位

2.1专业发展面临的问题

1)学生学风不佳,就业差强人意.学生对专业认识迷茫,学习主动性差,过多依赖学校和老师.毕业后未能从事连锁经营相关工作,示范效应不够.2)师资队伍建设严重不足.连锁经营管理教研室现有专职教师5人,理论教学经验相对丰富,社会实践经验比较缺乏.3)实习实训工作有待提高.近年来,我校为商贸系建立的实训室,能够提高学生的一些操作技能,但是无法取代学生走出去实习.而且,认识实习对学生的作用有限,学生实习基地的建立应提上议事日程.4)专业建设与本科教育有差距.我校多年来志在升本,为搞好应用型本科教育,办出专业特色,我校连锁经营专业应重新审视.

2.2专业基本定位

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立足于我国商贸流通业发展实际,培养具有与现代连锁经营企业工作岗位相适应的职业素质,具备较强的职业发展能力和创业精神,精操作、会营销、能管理,能够胜任连锁企业服务与管理岗位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

全国己经有很多高校都开设了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其他高校几乎都是基于以上岗位群进行专业定位.但是,这种笼统的定位模式并不完全适合我校,从专业建设的目标清晰化角度出发,我校的专业基本定位应重新梳理.我校的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建设,应基于以下4类职业发展系列:

一是门店营运管理类:第1阶段(营业员、收银员、理货员、客服人员)第2阶段(柜组组长,楼面主管(经理)第3阶段连锁店店长)第4阶段(区域经理,总部经理).二是配送管理类:第1阶段(一线操作技术人员)第2阶段配送中心基层管理)第3阶段(配送总监).三是物流企业管理类:第1阶段(助理物流)第2阶段(分部门物流主管、业务经理等)第3阶段(区域物流经理,物流企业总经理).四是总部或管理咨询公司的连锁加盟、销售策划与促进类:第1阶段(企业策划、质量管理)一第2阶段(连锁管理培训,特许经营管理师)第3阶段(连锁店总部高级管理人员,连锁店店长)

2.3专业特色定位

我校要想建设有特色的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可从配送中心的配送与物流管理角度进行专业特色定位.

第一,国家政策的支持.为加快流通领域的改革,大力推进连锁经营,国家经贸委办公厅早在2002年就制定了《全国连锁经营“十五”发展规划》特别强调了要加强物流配送中心的建设和管理,逐步提高统一采购和统一配送的比例.大型连锁企业要重视配送中心建设,根据企业的经营状况合理确定配送中心规模,提供安全可靠、高效率的配送体系.积极发展社会化的第三方物流配送中心,满足各类连锁企业的需要,形成社会化的高效运转的配送网络.

第二,配送对于连锁业的重要性.统一配送是连锁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一个重要部分.连锁商业物流相对于工业物流和商业零售物流的特点有.一是变价快.即商品的进货价格变动快:通常连锁超市经营的快速消费品的价格随着市场供需的会有较快的变化,同时生产商或零售商的促销频繁引起经常变价.二是订单频繁.连锁零售的店铺多,订单频率高、同时有时间要求、有些小型的便利店甚至要求一天送货两次.三是拆零.供应商大包装供货,配送中心需要按照店铺的订货量进行拆零、分拣.四是退货.配送中心还有处理诸如赠品、退货(正品、残次品)等问题.五是更换.商品新増调换的频率也很高,増新品,调换滞销品.六是保质期.消费品通常有不同的保值期,需要有针对性的保质期管理.这些特点使得商业零售的物流要求更快的反应、更复杂的技术和信息支持.

连锁商业物流的主要方式是大型零售企业建立自己的物流配送中心在国际上,有代表性的以大零前沃尔玛公司独立投资建立的配送中心有200多家,专售商为主导建立物流配送中心的企业是沃尔玛为本公司连锁店按时按需提供商品,确保各店稳定经营.家乐福、麦德龙、西尔斯、吉西膨尼等国际大零售商,都建立有本企业体系的现代化物流配送中心1".

第三,国内配送中心的发展现状所需.物流配送中心配送规模小,统一配送率低;物流配送设施不匹配,物流技术装备水平低;物流配送中心功能不健全,协调和一体化程度低;物流配送中心标准化程度低,运营效率低;专业人员缺乏,员工素质低12.我国配送中心的起步比较晚,参与研究的专业人员不多,在制定物流方案、实施管理、开拓物流市场以及经营管理等方面都十分欠缺专业人才,而就业人员素质普遍较低,对物流业的理解仍然停留在运输、仓储的概念上,还没有上升到物流服务的理念.我国部分大型连锁企业有自己的物流配送中心,但大多数信息化和机械化程度较低,主要依赖于手工操作,配送效率和对店铺的反应速度较低.物流配送中心基本功能不仅仅仓储和运输,而且包括采购、运输、装卸、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及信息反馈等服务功能.目前,我国物流中心一方面缺乏对商品的深加工能力,限制了配送商品的品种;另一方面缺乏信息处理及反馈功能,对流通加工的导向作用不明显.由于物流信息系统薄弱,使各项功能的协调和一体化程度低.连锁经营“质优价廉”这一商业竞争的优势没能充分发挥出来.

第四,广州物流业发展的契机.2003年广州市政府颁布实施的《广州市现代物流发展规划》明确提出:建设“3+5”现代物流产业园区.按照可持续发展和生态城市的要求,重点建设黄埔、南沙、广州空港三大国际性枢纽型物流园区,规划建设芳村、白云、増城、番禺、花都五大区域性综合型物流园区.打造布局合理的现代物流配送中心131.

2.4学生就业的行业甄别

我校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学生对于本专业的就业感到迷茫,究其原因就是对连锁企业到底有哪些?到底做什么不甚了解.因此,对该专业学生就业进行行业甄别.或应聘,或自主创业,本专业学生就业去向,主要有以下路径:一进零售企业.食杂店、便利店、折扣店、超市、大型超市、仓储式会员店、百货店、专业店、专卖店、家居建材商店、社区购物中心、市区购物中心、城郊购物中心、工厂直销中心等.二做商用设施设备供应商.主要经营:超市货架;冷链设备;照明设备;安防设备;称重设备;職包装设备;其他设备.三做T技术设备供应商.主要经营:条码设备;PS软件;超市耗材.四做日常商品供应商.主要经营适合超市各种商品等.五进商业地产公司.为连锁企业提供商铺和物业服务的企业.六进物流货代公司.为边锁业提供物流配送服务.七进连锁类管理咨询公司.提供与连锁特许行业相关的咨询、调查、研究、法律服务等机构和中介组织.

3建设思路

3.1教学模块与课程建设

在新专业定位导向下,教学模块和课程设置应更加强化对于学生物流配送管理知识的丰富和技能的培训,从源头上让学生的专业学习有特色可循.

3.2实习实训建设

1)实训室建设.应将实验室分为:连锁经营项目任务实训室;连锁企业智能配送中心实训室:和实训内容也将围绕着这些岗位进行设计与展开.

2)实习基地建设.寻求企业合作,建立实习基地.发挥我们学校处于广州的区位优势,联系国美集团、百佳、华润万家等连锁企业,宝供物流、邮政物流、联邦快递等物流企业,物流园区,以及广东省连锁经营协会等机构,力争建成几个本专业的定点实习基地.并建立健全实习管理机制.

3.3师资队伍

培养专业带头人;培养骨干教师,讲解本专业的核心课程;鼓励专职教师到合作企业挂职锻炼,参与完成企业日常运营管理,协助企业解决日常营运管理问题,参与企业应用项目开发;聘请连锁企业的中高层管理人员担任兼职教师,参与实习实训指导.

3.4社会服务与辐射能力

为社会人员以及合作企业的各类员工提供职业培训;实现企业与学校师资、实验实训教学资源共享;鼓励老师带领学生团队与企业合作开发连锁信息系统管理软件;加强同广州连锁经营协会、广东连锁经营协会等的联系,不断为我国连锁业的发展做贡献,形成独具特色的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得到社会认可.

篇4

2.基于工作流程及岗位职业能力需求构建课程体系。11所院校在锁定目标就业岗位后,均对企业工作流程及岗位职业能力要求进行了研究,梳理出了每个岗位的具体工作任务,明确了每个工作任务的核心能力要求,并以此为基础,明确了学习内容,确定了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下图是柳州城市职业学院的课程体系构建推导流程,遵循了从工作领域、工作岗位、工作任务向能力要求、课程设置的推导逻辑,基本代表了大多数院校连锁专业的工作分析成果。

3.基于生产性实训基地及合作企业的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日趋成熟。全国各地连锁企业人才需求普遍存在的缺口为连锁经营管理专业顶岗实习提供了大量的岗位,同时,由于建设成本较低,投资回报率较高,高职院校连锁专业独资或引入企业在学院内建设“超市”等形式的生产性实训基地较为容易实现,也为连锁企业探索工学交替提供了便利。通过统计,11所院校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合作企业均超过五个以上,共有七所学院建成或正在建设“超市”。基于院内的生产性实训基地及合作企业,各院校积极开展了“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如,辽宁现代服务职业技术学院基于连锁企业及beautyparty教学实体店实行“工学结合、双线递进式”人才培养模式,采用多学期、分段式教学的“12211”人才培养方案,规定了学生到教学实体店实习的学时,同时根据连锁企业运营特点,在节日销售高峰期将学生派到合作企业顶岗实习“,形成忙出、闲归的动态阶段性学习过程”。

4.学生综合素质培养日趋获得重视。根据各个学院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建设情况简述,可以看出,除了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许多学院开始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如山东商务职业学院坚持每学期用三天时间开展CHANCE,即Communication(沟通)、Health(健康)、Attitude(态度)、Nice(美好的)、Cooperation(合作)、Enjoymen(t享受快乐)等职业心态培养综合训练。同时,为提高学生个人综合素质,坚持开展MDCPC,即Music(音乐欣赏)、Dancing(舞蹈)、CalligraphyandDrawing(书法和绘画)、Photography(摄影)、Chromatology(色彩)等人文素质培养综合训练课程。

二、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内涵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连锁经营管理专业获得“中央财政支持高等职业学校提升专业服务能力项目”的11所学院有8所是在2005年之后开设这个专业的,相对于许多传统专业,专业建设年限并不算长。但由于近年国家重视职业教育,专业建设成果较为显著,与此同时也暴露出一些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形成了连锁即零售业的误解。在进行工作分析的过程中,每个院校均取零售业为样本,大多数教材中的案例也是以零售业为背景,学院的生产性实训基地也多为超市,在造成课程开发的局限性的同时,也容易给学生形成连锁即零售业的误解。

2.课程开发力度不足。分析各个院校的课程体系构建推导图,可以发现各个院校都存在工作岗位能力要求分析很细致,但是归纳到学习情境后,课程的开发力度减弱的问题。课程实际并未得到重新开发,而是把将原有课程分类套入不同工作情景,牵强完成所谓的基于岗位能力需求的课程体系构建。

3.职业证书考取范围狭窄。11所院校连锁专业的学生考取的职业资格证书都较为凌乱,有职业店长、助理店长、连锁经营管理师,也有营销师、物流师、人力资源管理师等。其中,职业店长和营销师是大多数院校要求学生考取的核心职业资格证书,由此可见,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目前没有一个能体现这个专业核心技能的资格证书,学院要求学生考取的证书依然锁定的是零售业。

4.就业质量不高造成办学规模难以扩大。就业质量不高造成各院校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办学规模均不大,与连锁行业旺盛的人才需求形成反差。根据11所院校填报的数据,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办学规模最大的院校在校生规模不超过400人,最小的院校在校生仅为140多人。究其主要原因,应该与该专业学生的就业质量有关。根据调查,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学生毕业后主要就业企业是连锁超市或商场,初始就业岗位均为营业员,11所院校分布于全国各地,大多数院校毕业生的就业起薪在1200~1800元。这样的就业岗位与起薪实际上与中职学校毕业的学生是相同的,即使高职毕业的学生由于专业功底更为扎实,获得升迁至管理岗位的机会更多,所需的时间稍短,但毕竟一个企业的管理岗位是有限的,而且很多学生会因为心态难以调适而放弃在行业继续工作。就业质量不高,直接影响了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办学规模的扩大。

5.缺乏深度的校企合作,企业作用难以体现。各院校连锁经营管理专业校企合作依然停留在较浅的层面,企业在专业内涵建设中发挥的作用难以体现。职业教育教学改革进行到一定地步,各院校都充分意识到了离开行业企业办职业教育等同于闭门造车的事实。然而,连锁行业在中国还是属于较为年轻的一个行业,由于竞争激烈,发展不均衡,大多数企业还没有精力主动将触角伸向学校,实现既用人也育人的人才培养模式,职业院校连锁经营管理专业想实现与连锁企业的深度合作。11所院校中,大多数院校都与校企合作开展订单培养,在订单培养的模式下,各院校尝试进行工学交替,企业所发挥的作用多为指导实训和接收实习。由于没有发现更多的利益吸引点,企业在合作中更多是将目标锁定在批量接收学生到基层营业员岗位实习就业上,对专业内涵建设起到的作用非常有限。

三、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建设趋势

通过研究11所院校的建设任务书,同时根据各院校的专业建设信息,可以看到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和高职其他专业建设趋势基本一致,都在通过寻求校企合作的突破来深化专业内涵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众多院校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开始探索专业校企合作办学机制体制的新突破。从11所院校的专业建设任务书可以看到,辽宁现代服务职业技术学院和安徽国际商务职业学院提出成立“校企合作理事会”;山东经贸职业学院和山东商务职业学院提出成立“农村现代经营服务职业教育集团”及“连锁职教集团”等。各院校都意识到了,如果不通过办学机制体制的改革,让企业在办学中与学院“利益共享,责任共担”,是无法真正让企业自愿深入职业教育、指导教育教学改革,从而真正意义上实现专业与企业融合的事实。

2.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生产性实训基地形式的多样化成为新趋势。目前,11所院校中有7所学院的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建立或正在建立“超市”形式的生产性实训基地,解决校内基于真实环境的实践教学的需求。很多院校也意识到,“超市”这种形式的生产性实训基地所能提供的实践项目的局限性,已经开始进行新形式的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探索。例如,辽宁现代服务职业技术学院提出建立“中小企业电子商务服务中心”,四川商务职业学院提出建立“创业一条街”,柳州城市职业学院提出建立“项目营销推广中心”,加盟大型连锁企业,到校外建立实体店;山东经贸职业学院提出“建立农村日用消费品、农业生产资料现代经营网络、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网络,建设校内大型超市和与之配套的配送中心”等,各个学院都在尝试通过建立不同形式的生产性实训基地,尽力改善及补足实践教学条件,为学生提供各种形式的真实实践项目。

3.立体教学资源的累积与网络教学平台的建设成为重点。顺应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发展趋势,各院校的连锁经营管理专业教学手段及教学模式的改革也向数字化、网络化发展。各个学院的专业建设任务书中都提及了立体教学资源库及专业网站的建设。其中,山东商务职业学院提出“校企合作建设并共享优质资源,破解校企合作的时间和空间障碍,如利用网络远程双向传输功能,搭建校企数字课程,将企业实时数据、视频等信息传送到课堂,使企业兼职教师能在生产、工作现场直接开展专业教学,并可以和学生进行网络实时互动,答疑解惑,实现校企联合教学”。

4.课程内容将突破零售业的局限,课程体系将更为科学合理。11所院校的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原有的课程体系雷同,均以零售业的岗位职业能力要求为基准进行构建,目前使用的教材也多以零售业为教学案例,使得专业教学有一定局限性。研究各院校的建设任务书,可以看到部分院校已经意识到这个问题并开始尝试进行突破。例如,柳州城市职业学院以教改立项的形式重新研究连锁行业的职业能力要求,该院提出重新召开工作分析会,邀请零售业、酒店、药店、餐饮业等专家参与课程开发,重新构建课程体系,并重新编写校本教材,力争把握连锁经营的行业特点,使人才培养方案更为合理。

5.专业办学规模小,就业质量不高的问题将得到正视及解决。越来越多的院校开始重视连锁专业办学规模小的问题,正视了专业就业质量不高的事实,开始研究解决方案。如柳州城市职业学院经过深入深圳职业技术学院等国家示范校调研,汲取多方办学经验,提出宽基础多方向构建“大商贸”专业群概念,将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和市场营销、汽车营销等专业进行捆绑,形成统一的人才培养方案,低年级打破专业界限开展专业基础教学,高年级分方向进行培养,使学生就业适应面更加宽广。

6.学生综合素养的培育将更受重视并形成体系。从各院校专业建设任务书可以看出,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对学生的综合素养的培育已经从设置训练模块,开设专门的课程向研究素养培育体系发展。柳州城市职业学院提出实施“素养工程”,通过课程、活动、竞赛三位一体的系统设计,加强学生政治素养、身心素养、人文素养和职业素养的培育,同时规定了学生素养必修学分,保证素养工程实施的效果;安徽国际商务职业学院提出构建“三大”教学体系,即精要、实用的理论教学体系,能力主导的实践教学体系和全方位、渗透式的综合素质教学体系,将综合素质的系统化设计提到了与专业理论和实践教学体系设计同等重要的高度。

篇5

中图分类号:F717-4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27-000-01

当前经济发展形势下对高等院校的教育活动提出新的要求,一方面是要求教育活动能够更加贴近市场需求,为市场提供应用型人才;另一方面是要求加强对各个专业学生进行思想道德建设,已达到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作用。因而本文展开对教育活动的探讨,对于连锁经营管理专业而言,要求学生能够掌握各大零售业的实际发展状况,拥有市场销售管理理论并能够充分调动不同地区的不同资源,实现高职院校和服务业的双赢。因而急需高职院校连锁经营管理专业能够抓住校企合作模式的发展趋势,基于当前高职院系教育体制改革,从专业发展特点入手,培养出较高就业能力的学生。

一、高校连锁经营管理专业校企合作模式建设的特点

连锁经营管理是上世纪末正式添加的经营管理专业,同其他的经济专业相比,连锁经营管理专业更加注重对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要求学生能够掌握各个商品、品牌、各区域卖场等各项资源的有机融合管理,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实现对产品的营销,因而在经济新常态的趋势下,连锁经营管理专业校企合作模式成为市场发展主模式,在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中开展校企合作要求教学内容能够同当前连锁经营企业相联系,以具体的市场活动作为教材,同时带动学生参与到企业活动中,在实践中检验理论知识,并丰富理论知识。具体而言,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的人才经营管理综合素质较高,营销专业知识扎实,能够很好的适应不同区域经济发展中的各类资源的配置情况,并能够很快的掌握该地区的营销优势,具有实践操作能力强等特点。

二、高校连锁经营管理专业校企合作模式现状

(一)缺少重视

目前,高校专业已经初步执行校企合作的教学模式,但由于发展起步较慢、理论不足等多方面因素影响,导致当前高职校企合作模式出现较多的问题。首先是在思想观念上的不足,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企业对于校企合作模式的认知不清,觉得教学活动的主体是学校,企业主要是展开经营活动,因而主动成为学校合作方的积极性不高,导致学校在寻找合作企业进行校外实训时,所在的企业发展模式不足。如本文所提到的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学生,需要进入到具有完整的连锁经营体系的企业来进行学习;另一方面是学校对于校企合作模式重视不足,导致在寻找合作企业的时候不够尽心,如对于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学生而言,能够在不同地区、不同发展规模的连锁企业中展开校外实训无疑是最科学、全面的合作方式。但事实上,学校方面的不重视,导致学生即便参与到校企合作模式中展开教学实践,也不能提高自己的实际应用能力。

(二)缺少制度

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属于新起步的专业,当前仍有众多高校未将这一专业独立出来形成一个新的学科,并根据市场人才需求展开教学培养目标的确定等。所以具有先天不足的特点。与此同时,要想扩大该专业的发展规模、发展的专业性,同时展开新的教育模式,提供市场导向型的人才必须要有制度支持。事实上,当前拥有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的高校未能制定独属于该专业的发展策略和相关制度,同时对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的校企合作模式的执行同其他专业相一致。如某高校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学生同市场营销专业学生前往同一个企业展开校外实训,致使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不能很好的对连锁企业发展情况进行有效掌握。

(三)缺少专业性

一切教育活动都是在教育体制安排下展开的,对于高校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同样如此。通常情况下,只有制定完整的合作机制、如企业掌握学校的教学活动安排情况、学校了解企业对人才能力的需求情况才能推动合作的专业性、科学性发展。当前我国高校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的校企合作模式缺少专业性。一方面是双方信息未能及时全面共享导致;另一方面是由于当前我国尚未对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的教学发展提供有效的文书、正常等方面的支持。从而导致校企活动仅仅是表面上的合作,而非本质上的具有实际效力的合作。

三、高校连锁经营管理专业校企合作模式优化策略

(一)对校企合作模式树立正确的认知

为提高高校和企业对于校企合作模式的正确认知,一方面要求高校能够利用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管理学校的教学活动,这将使学校正确认识到关于企业经营管理的若干本质,从而在选择合作企业的时候能够更加注定该企业的专业性、可持续发展性;另一方面是要求相关部门能够提供校企合作模式的文件等支持,如支持校企通过产学研一体化的项目建设,提高给校企平台、资金等方面的支持,从而使高校和企业都能够支持这一模式的开展。

(二)建立健全双方的合作机制

加强校企合作模式在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中的合作机制,要求双方多能够根据对方发展现状,从而规范双方的合作,使合作达到应有的效果。建立健全合作机制一方面要求学校能够在尊重当地连锁经营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制定教学计划,并展开教学活动;另一方面是要求企业能够按照高校的发展状况,提供专业的、具体的职位帮助,如某南方高校中,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的教学内容主要是偏向于对食品连锁店的管理,因而要求食品连锁企业能够主动同高校合作,使双方的合作关系更具体科学。

(三)以双方共赢作为合作目标

当前校企合作出现的专业性不足问题,在于学校所培养的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学生未能满足企业的生产需要,也表现在企业所提供的职位未能满足学生实践理论知识的需求,因而要求能够基于双方互赢的目标展开校企合作模式。一方面是要求企业员工能够进入到高校进行学习和展开教育活动,另一方面是要求教师和学生进入到企业进行参观并共同完成一个项目。

四、结语

综上所述,高校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的校企合作模式的建设具有特殊性和普遍性,在发展中遇到较多的挑战。因而要求发挥政策、企业管理等的作用,推动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的发展,提高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人才对社会经济发展的贡献能力。

参考文献:

篇6

[DOI]10.13939/j.cnki.zgsc.2018.16.168

随着市场经济结构的优化和调整,使我国商业业态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连锁经营异军突起,其连锁门店数量和销售额增长速度较快。但是,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人才相对比较匮乏,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连锁经营行业的发展,因此需要对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工作给予高度的重视。而高职院校需要注重对该方面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以期更好地提高管理专业人才的综合水平,为连锁经营行业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1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性

通常情况下,连锁经营涉及的内容比较多,尤其是管理工作几乎涵盖了连锁经营运行的各个层次、各个环节,全面性、系统性的连锁经营管理不仅可以确保连锁经营的高效性、稳定性,而且还可以准确地预测连锁经营阶段潜在的风险,从而实现连锁经营发展的条理化、系统化。在连锁经营管理阶段,需要对各个时期的运行信息和数据进行有效的记录,这些信息和数据不仅能够为管理工作的开展提供依据,而且还可以为连锁经营方案的制定和未来发展决策提供参考依据,更好地推动连锁经营行业的发展,提高连锁经营的整体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因此,加大培养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人才的力度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然而,目前连锁经营管理工作正在面临管理专业人才缺乏、管理能力有待提升、管理人员综合素质不高等问题,这些不仅会导致管理工作无法顺利地开展,而且还会影响连锁经营行业的发展,此时作为高职院校需要注重对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根据实际情况来制定针对性的管理教学方案和培养模式,以期更好地提高连锁经营管理工作效率,推动连锁经营行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2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分析

2.1交换模式

交换模式在高职院校培养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人才过程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其通常是指经营内容相同的连锁经营机构采用交互式来对连锁经营管理人员进行培训和教育,以确保连锁经营管理人员学习其他机构的管理方式、管理模式和管理内容,并对其优秀的地方进行吸收。交换模式下,连锁经营机构需要根据对方的特点制定针对性的培训方案,并签订相应的合同,避免管理内容及管理技术外泄,对于培训结果与预期结果差距较大,还需要提供相应的金额培养,如果所培训的管理人员可以更好地促进该连锁经营机构的发展,则需要该连锁机构为培训方提供额外收益的10%~20%。因此,交换模式不仅可以增加连锁经营机构的交流与沟通,而且还可以有效提高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人才综合素质水平。

2.2定期模式

定期模式通常是指阶段性培养,根据实际情况来对培训内容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一般分为5个阶段进行培养。第一阶段:对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知识进行吸收和巩固,从而对其有个系统化、完整化的了解,在大脑中构建连锁经营管理知识框架,以确保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人才在该阶段能够对经营管理的基本技术、基本技巧及基本操作等有个全面的了解和掌握,并为管理人员提供一定短时间的实践操作,有效提高管理人员对所学知识的应用效率;第二阶段:注重对各个方面的操作技术和专业性的经营操作进行培训,主要包括管理的方案制定、管理的流程、管理的内容、管理的注意事项、管理的重点等,并注重对管理技巧的传授,有效提高高职学生的管理能力水平;第三阶段:对连锁经营管理新研究内容进行培训,主要包括新技术、新知识和新方法,保证每一位管理人员都可以更好地满足新时代背景下连锁经营管理的基本要求,从而使管理人员能够有效应对更为细节、更为复杂的问题,有效提高管理人员的能力水平,提高连锁经营管理的整体质量;第四阶段:综合性培训,主要是对各种管理成功的案例进行展示和讲解,并引导和鼓励管理人员对案例进行分析;第五阶段:对管理人员进行测试,以实践效果作为评价的关键指标,根据测试结果来判定其是否胜任连锁经营管理工作。

2.3顶岗实习培养模式

该模式通常是指高职学生在完成大部分专业課、基础文化课及校内实验实训课后从事校外实践性教学的培养模式。实际上,通过顶岗实习培训模式,可以使学生的实践经验和技能得到有效的提升,为了确保顶岗实习培养模式的顺利进行,则需要高职院校尽可能实现与企事业单位开展“零距离”培养模式,通过为学生提供顶岗实习,可以使他们亲身体验连锁经营管理工作的基本流程,亲自体验企业文化、企业的管理要求等,更好地检验自己对课堂教学内容的了解和掌握程度。顶岗实习结束后,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在实践过程中所存在的缺陷和不足进行弥补,更好地提高学生对该知识的了解和掌握。同时,顶岗实习培养模式还可以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精神,提高学生的责任意识和职业意识。此外,顶岗实习培养模式还能够使学生注意相关工作细节,更好地提高高职学生的连锁经营管理工作水平,使他们更好地胜任连锁经营管理工作。

3提高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效率的对策

3.1注重培训效果和模式创新

作为高职院校,在培养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人才过程中,需要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不仅要对高职学生的初次就业给予考虑,而且还需要对学生的未来发展给予考虑,因此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多开设一些实践环节及选修课程,以确保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和兴趣来选择课程,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自主创业,而且还可以更好地提高连锁经营管理人才培训效果。同时,高职院校还需要注重对培训效果和模式的创新,通过社会实践、互动教学专题讨论等教学方式,来更好地提高培训的效果。当然,高职院校也需要加强与相关企业的合作,与他们构建互惠合作的长效机制,促进理论教学与社会实践的有效结合,更好地提高培养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人才质量。

3.2职业培训机构与行业企业可以适度介入人才培养之中

实际上,连锁经营和高校教育都具有非常强的实践性和职业性,在连锁经营过程中,行业、企业掌握了工作环境和岗位对高职学生知识、素质、能力等要求的第一手信息,此时通过在企业、行业与高职院校之间构建平等的合作关系,并鼓励职业培训机构与行业企业可以适度介入人才培养之中,不仅可以有效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而且还可以更好地推动连锁经营行业的发展。

3.3重视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师资队伍建设

高职院校可以定期安排连锁经营管理专业教师到连锁企业进行现场实践,这样不仅可以使他们更好地了解和掌握连锁经营管理流程,而且还能够提高他们的专业素质和实践技能。同时,构建企业兼职教师资源库,定期聘请连锁经营企业的管理专业人员担任实习指导教师和课内实践课指导教师,将一些管理经验、管理技巧和管理理念直接地传达给学生,从而更好地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水平。

4结论

综上所述,随着连锁经营在我国的快速发展,对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人才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因此作为高职院校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来选择与之相匹配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以更好地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水平,提高连锁经营管理工作的整体效果,进而推动连锁经营行业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余江霞,蔡春江,何武香.高职院校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医药方向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J].中国药房,2017,5(9):89-90. 

篇7

1当前连锁经营发展与人才培养的现状

随着社会的发展,尤其是越来越多的品牌被大众所认可,连锁经营已成为一种重要的商业运营方式。与其他运营模式相比,连锁经营管理模式有其自身的特点,是未来商业服务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1]目前,开设连锁店还没有统一的标准要求,一般人均收入超过300美元就可以开设连锁店,开展相关的经营活动。从我们目前的经济发展水平以及民众生活状况来看,人们生活接近或者已经接近小康水平,且生活水平仍然在不断提高。这为连锁经营提供了良好的经济环境和建设基础,创建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相关统计数据显示,目前在我国的连锁经营门店总数量已超过了20万家,总销售额超过7000亿元,且每年仍然都在以较高的速度增长。根据我国的“十三五”发展规划,未来加盟店的总数要超过100万家,就业岗位总量能达到1000万以上。这一切都表明我国连锁经营行业的发展前景广阔。但同时在发展过程中我们不得不面对的问题是当前连锁经营管理人才的匮乏严重限制了本行业的发展。很多连锁经营管理人才的培养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当前社会的需求,尤其是伴随我国市场的进一步开放,越来越多的国际巨头连锁企业进入本土市场,一方面为本土连锁经营管理企业带来压力,另一方面也为我国的连锁经营管理人才培养模式带来挑战。目前,不论是人才培养质量还是人才培养数量上,都无法满足连锁经营管理企业的需求。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培养模式落后,教学与实践脱节,体系不健全,不完善等,都严重制约了我国连锁经营管理企业的发展。

2创新创业能力下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特点与实践要求

21创新创业能力下连锁经营管理专业要求

在连锁经营管理中,商品采购、物流配送和信息技术是三大关键技术,也是提升连锁经营管理人才能力培养的重要环节。在当前创新创业能力要求下,对连锁经营管理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与标准。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与其他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并不相同,其他专业的人才培养中往往更加注重理论知识和产品经济,而在连锁经营管理中主要涉及的是商品、品牌、企业权益以及企业总体在当今社会资源组合中,作为一种全新的商业形态如何进行营销与管理。因此连锁经营管理专业技能培养中更加强调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通过专业化培养,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基本的连锁经营管理知识理论,能够具备实用化、复合化、国际化的实际操作能力,是当前创新创业能力环境下对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实践提出的专业要求。[2]

从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的内容上就可以清楚地感受到这一专业对人才的专业理论知识、专业技能掌握具有很高的要求,因此必须提高人才的培养标准。随着社会的发展,尤其是现代创新创业能力的环境下,传统的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已经很难满足当今社会的需求,因此必须要结合当今社会发展需求,对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创新,加强实践,要突出人才的职业技能培养,提高专业人才的综合素养。要把培养人才的创新创业能力作为阶段目标进行重点实现,培养人才既能够掌握连锁经营管理与经济贸易方面的基本知识,同时也具有强大的动手操作能力,能够根据行业发展做好市场调查,及时对企业的发展方向做出调整,进行商务谈判,且能够对品牌进行连锁推广,具有一定的策划能力,公关能力、商务谈判能力,准确把握国内外市场,及时根据市场行情发展制定针对性对策,应对市场的变化。

22创新创业能力下连锁经营管理专业能力要求

在创新创业能力要求环境下,首先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实践上必须要突出专业的模块化教学,设置详细的教学目标,根据专业能力结构需求优化课程配置,提高人才的英语掌握能力、策划能力、公关能力、谈判能力、连锁经营能力以及其他商务技能,要培养成复合型人才。在专业设置优化过程中,要综合考虑市场需求,满足当今连锁经营管理企业的发展。全体教师应该集中发挥自己的力量和智慧,以严谨认真的态度设计连锁经营管理专业课程结构,优化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的比例,内容上加强衔接,在提升培养人才理论知识能力的同时提升动手实践能力。

在当今创新创业能力要求下,连锁经营管理教学要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将学生的理论知识培养与能力培养的统一,结合市场的具体需求,优化专业人才培养的模块设计,理论基础于实践并重。[3]在课程模块设计中,要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依据,在新生入学时就要设计好职业能力培养的策略,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实践与管理机会。可以通过与全国各地的连锁经营企业开展合作,将学生安排在相应的岗位上进行实习培训。通过职业实践,能够有效地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在连锁课程设计中,要重视“连锁门店开发与设计”“连锁超市运营管理与实务”以及“商品学与品类学的管理”这几门主干课程的设计,要强调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相结合,加大对实训教学课程比例的安排,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能力和职业能力。通过专业培养,不断增加学生的职业管理经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与操作能力,培养出满足社会需求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

3创新创业能力下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实践方式

要在当前创新创业环境要求下加强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实践,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与职业能力,首先要加强校内的实基地建设工作,为连锁经营管理专业教学与实践提供良好的教学环境。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不仅要局限在学校机房和模拟实验室的建设这两个教学场地中,还要在学校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为学生建设一个能够进行实际操作演练的场所,让学生能够不用走出校门就能进行专业的实践活动,从而提升自身的能力。在建设校内实训基地时,要充分结合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的特点,优化资源建设,提高实训效率。

另外,也要加强与校外连锁经营企业的合作,加强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与校内实训基地相比,校外实训基地是“真刀实枪”的进行,更能锻炼学生的能力,尤其是在毕业实习中,通过校外实训基地实训,能够在提升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同时,让学生提前适应社会,积累实际的工作经验。[4]这对于学生的未来发展至关重要。在校外培训基地的建设中,除了要关注基地的具体环境意外还要能够给学生提供具备连锁零售经验的技术人员作为指导教师,能够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连锁经营管理的积累,提升实践能力,为将来就业做好充足的准备。

4结论

连锁经营管理已经越来越成为当前商业经营的一种重要形式,将来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尤其是在当前创新创业能力要求下,为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要积极对连锁经营管理专业教学模式进行改革,理论与实践并重,加强实践教学所占的比例,积极建设校内和校外实训基地,为学生实践提供良好的环境,加强校企合作,不断完善人才培养模式,为现代连锁经营管理行业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参考文献:

[1]姜义平递进式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研究――基于加盟创业项目视角[J].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2):19-22,43

[2]刘杰收银技能实训在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中的创新探索[J].南京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5(4):65-68

篇8

高等职业院校是培养专业技术人才的摇篮,高职类院校开设连锁经营管理专业是适应了社会经济的发展。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经济市场越来越复杂化,因此,要求连锁经营企业的经营及管理人员要具备更多专业性知识与技能,连锁经营企业只有拥有足够的专业管理经营人才,连锁企业才能更好的适应目前复杂化的经济市场,连锁企业才能够得以更好的发展。高职类院校开设的连锁经营管理专业能够培养出一批既具备扎实专业知识,又具备娴熟的专业技巧的专业型人才。根据人们积累的教学经验,教学工作者提出了实践教学模式的新思路,其对于连锁经营管理人才的培养十分有效,本文就对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模式进行简单的介绍。

一、加强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模式建设的方法探究

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模式的建立要从三个方面着手。第一要使高职类院校转变对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的教学模式,学校要彻底转变其教学观念,认识实践教学对连锁经营管理专业教学的重要性,并积极建设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模式;第二学校要注重教学方法的改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第三要落实学生的实践教学基地,实践教学基地包括校内的实践教学基地和校外岗位实践基地,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模式需要大量的实践基地供学生学习实践,以达到让学生在实际实践中学习更多的专业知识的目的[1]。

二、连锁经营管理专业教学理念的转变

连锁经营管理专业是近年来新设立的专业,其发展时间较短,其教学模式及教学方法上都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目前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的教学模式主要以专业知识的教育为主,此前高职类院校由于不了解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及其教学效果而未重视其实践教学模式的建设,因此在传统的连锁经营管理专业教学模式下培养出来的人才虽然具备较强的专业知识,但由于缺乏实际的实践教育而不能最大限度的利用其所学知识,培养出来的人才对连锁企业的发展与建设也还缺乏了解,所以这些人才刚进入到实际岗位上时的工作能力有限,需要经过长时间积累工作经验才能将所学的知识熟练运用于实际的工作之中。根据长时间积累的教学经验发现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模式对于人才的实践能力的培养十分有效,实践教学模式能够大大提升连锁经营管专业培养出的人才的质量。近年来高职院校越来越重视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建设。高校想要更好的建设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建设首先要转变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的教学模式,重视实践教学模式,科学的构建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模式及其实施的具体方法,从而最大幅度的发挥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效果,培养出更多优秀的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人才。

三、连锁经营管理专业教学方法的改进

目前高职院校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的教学方法主要以课堂教学为主,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的教学内容主要是连锁经营管理的基本理论知识与相关的管理技能。连锁经营管理专业课堂教学的时间有限,不能够为学生提供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对所学的知识加以实践,因此学生学习到的连锁经营管理知识大多是基本理论知识,学生即使很熟练这些理论知识,但若不将这些知识与实际相结合,并运用于实践连锁企业管理之中,学生则不能将这些知识融会贯通,熟练运用[2]。传统的连锁经营管理专业教学方法以课堂教学为主,课堂教学是通过老师教授学生相关的专业知识,然而这种教学方法下学生学习相关知识时是被动的,这会大大降低学生学习的效率。因此实践教学理念下还要进行连锁经营管理专业教学方法的改进,老师在课堂教学时要注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及实践能力的锻炼,提高学生对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的兴趣,让学生们主动学习,并积极参与各项实践以锻炼自己的专业知识。科学的连锁经营管理专业教学方法是实践教学模式所必须的,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制定适合学生学习的教学方法对于提高学生学习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知识十分有利,其还能加快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模式建设的进程,并提高实践教学的效率。

四、经营管理专业实践基地的落实

(一)校内实践基地的建设

实践教学基地是学生进行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实践的场所,因此只有落实了实践基地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才能够得以顺利实施。校内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必须要尽量追求高度模拟实际的连锁企业经营管理情景。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是为了培养符合社会发展趋势的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人才,为了帮助连锁经营企业得以更好更快的发展学校要尽量高标准、高质量要求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的学生。实践教学模式的实践环境对实践教学的效果影响很大。实践教学就是让学生处于实际的连锁企业经营环境之中,以培养学生知识运用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实际操作能力、沟通能力等各种综合能力[3]。学校建立的校内实践基地要尽量为学生提供多层次、多形式、多样化的环境,因此学校建设的实训室应该具备以下几个特点,第一,要建设一个以连锁经营管理理论为基础,以最先进科学的连锁经营管理体系与制度为依据,构建一套具备完善的连锁经营管理程序及信息化系统、相关的专业设备、科学的规章制度的实训室。第二,实训室要结合当时连锁企业经营的现状,建设符合连锁经营企业发展的实践环境,实践环境需要体现当前连锁经营企业发展的所有特点。

(二)校外岗位实践基地的建设

不论校内实践基地建设的有多接近实际连锁企业的环境,其与连锁经营企业的实际环境都有一定的差异,因此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实践基地的最佳选择为校外岗位实践基地。校外岗位实践基地的环境是最接近学生以后的工作环境的,因此在实践教学中学校要尽可能为学生落实更多更好的校外岗位实践基地。顶岗实习是目前连锁经营管理企业校外岗位实践最为常见的方式之一,顶岗实习是即将毕业的学生在进行毕业实习时到校外连锁经业企业顶岗实习,顶岗实习可以锻炼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等各项综合能力,此外在顶岗实习阶段学生的专业老师还可以帮助学生解决学生在实习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从而让学生在单纯的校园环境与复杂的社会工作环境之间有一个良好的过度,如果学生顶岗实习期间表现优秀还可以直接留下工作,这还解决了学生毕业找工作的问题[4。校外岗位实践对学生专业知识的理解及各种能力的培养十分有利,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建设中要重视校外岗位实践基地的建设,以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实践环境。

五、结束语

连锁经营企业近年来蓬勃发展,因此社会需要的连锁经营管理人才也越来越多,且随着社会竞争压力的不断增加,连锁企业对连锁经营管理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为了适应社会的需求,许多高职院校已经设立了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以培养优秀的专业人才促进连锁企业的发展。经过教学研究表示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模式对于培养更多高质量的连锁经营管理人才十分有效,因此研究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模式并不断对其改进十分必要。

参考文献:

[1]王晓兰.构建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新思路[J].中国成人教育,2008,(16):136-137.

篇9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4)01(a)-0039-01

高等职业教育是教育事业的组成部分,是为社会输送专业技术人才的摇篮,他们步入社会后会参与到管理、生产、服务等等领域,他们也会是将来这些领域的骨干力量,因此,在高职人才培养过程中要注重其基础技能和专业知识的培养,因为高职院校不同于本科院校涉及的理论深度,高职院校更加倾向于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因此要把握住这一特点来为高职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提供恰当的方案,对职业定位进行详细的分析研究。

1 连锁经营管理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

1.1 高等性是高职连锁经营管理人才培养定位的基准

高职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属于高等教育的范畴,所以人才的培养定为应该是高等性,可是需要和其他普通高等教育进行区分。

1.2 职业性是高职连锁经营管理人才培养定位的根本

职业教育的目标是倾向于企业需求和实践能力,对理论部分的研究没有本科那么的深入,注重实践动手能力,因此,常常需要在学习阶段就参与到实习中来,所以定为比较倾向于实践。连锁经营管理领域所面对的都是一些管理工作,其需要管理者对于该项工作的所有分支都有所了解,因此,实践是积累的重要过程,是完成管理工作的基础,高职连锁经营管理的目标和该项工作的要求是比较相符的。

2 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思路

(1)以职业素质培养为核心,促学生全面发展。

将职业素养培养作为高职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核心内容,始终贯穿于教学当中,注重对学生的全面性发展培养,能够帮助学生建立定向能力,为其将来的就业提供有力的帮助,培养他们的迁移能力,为其今后的学习发展提供基础。

(2)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本位,构建、完善课程体系。

职业能力是从事相关工作的一种能力,是胜任这项工作的保证,因此高职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对于学生的培养要将这种职业能力放在本位,通过对课程体系的构建来实现对这种能力的培养,帮助学生在步入社会和工作领域后能够适应其环境,能够很快的融入其中,在今后的发展中能够有所用,这是我们对高职学生进行培养的主要目的。

(3)合理的设置课程,让课程的非知识相关性得到加强,以实践来教会学生如何做、为什么要这样做,这也是符合高职教学的特性―― 倾向于实践。通过理论和实践的结合,形成一种知识的转化,将知识转化成能力,这样就能够让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得到增强,在进入工作后的动手能力就更强。课程的设置不是单纯的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的加减,而应该是两者的融合,在理论中融入实践,实践中加入理论,这种课程设置才更加的能够起到培养学生实践和理论联系的能力。

(4)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工学结合主要是有三个内容:课程实训、综合实训和上岗实训,三者分布要在校内、校外基地以及实训单位三个场所进行。校内可以在实验室进行仿真训练,在校外的基底进行强化实训,到企业中去真实的体验上岗实训,这样能够一步步的加深学生的实践能力,掌握工作流程,等到踏出学校就能够立刻投入到工作当中。

3 人才培养方案的具体设计

基于高等性与职业性相融合的人才培养定位,确定了其职业素质贯穿人才培养过程始终的、以培养学生普适性能力与可迁移能力为导向、专业技术能力为核心的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能力型课程架构体系。

3.1 确定专业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

通过对连锁经营管理所属行业(主要针对零售业)人才需求的调研,确定专业就业服务面向和岗位(群)要求,对岗位(群)进行职责任务分析,在这里的岗位分析对象不是相对孤立的一个个单项能力,而应是一个完整的工作过程,以此对专业的人才培养进行准确定位,并确定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人才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在此基础上确定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和规格。根据商科行业背景,最终确定连锁经营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面向为现代零售业的超市、大型综合超市、专卖店、百货店、购物中心业态的服务、管理领域,从事的工作岗位有门店的理货员、收银员、超市及专卖店店长、大型综合超市部门负责人及总部商品部采购、配送中心库管等。

3.2 设置逐渐递进的能力培养体系,按照职业能力发展阶段来确定相应的典型工作任务,确立专业技术能力结构与要素

在此基础上,构建以通识能力培养为导向,专业技术能力培养为核心,提升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相融合的能力型课程体系。在课程设置中充分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体现高等职业教育所具有的理论适度、专业技能强、知识面较宽、综合素质较高的人才培养特色。实验、实训、实习是体现高职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职业性的三个关键环节。因此,在实践课程体系的构建中,应将实践教学的全部内容融于三个环节,并贯穿教学过程的始终,体现理论教学课程与实践教学课程相辅相成,既相互融合又相对独立的功能。

3.3 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学生个性发展

人才培养计划应该要体现学生的主体性,计划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再发展能力,因此,对于学生的初次就业和未来的发展都需要进行考虑,这样才能够为其就业和发展提供帮助。学生的个体性比较明显,因此,在发展过程中会出现不同的差异,培养过程中要把握住这些个体性,除了依照教育部的规定来进行授课,还应该要灵活的对课程进行改变和设计,使其更加的能够符合学生的个性发展。教学过程要注重社会实践,虽然有模拟实践,但是和社会实践还是存在很大的差距,所以社会实践是必不可少的。

3.4 产学合作,多方介入,共同培育“教育产品”

高职院校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要和不同的社会企业进行合作,通过产学合作来提升教学的品质。人才教育要联系企业实践,而企业实践实在企业和学校的合作基础上建立的,因此,为了能够让学生获得更多的机会,要加强产学合作,积极的取得和社会企业的联系和支持,这样才能够在培养人才方案中逐步的完善和改进,企业也能够在这种培养模式中获得更多的优秀人才。

篇10

(二)调查对象及方法。本次调查主要通过对连锁零售业以实地参观、考察和与企业中层管理人员面谈的方式进行,辅之以问卷调研;重点调研的企业有人人乐超市、永辉超市、金夫人婚纱、新世纪百货、桐君阁大药房等企业。其次为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的毕业生,进行典型性抽样调查。

(三)调查方案设计。本次调查采取两条腿走路的方法进行,主要涵括对连锁企业的调研和对毕业生的调查。其中对连锁企业的调研内容分以下4个方面:1.企业对连锁经营管理类人才的需求情况;2. 企业对高职类连锁经营管理类人的态度、知识与能力的现实感受;3. 企业对高职类连锁经营管理类人的培养要求;4.对连锁经营管理专业课程的看法。

二、调研结果分析

(一)行业发展现状与趋势。重庆近年来零售业发展迅速,全年批发和零售业实现增加值984.40亿元,比上年增长10.0%,占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的7.8%;住宿和餐饮业实现增加值229.79亿元,增长7.1%,占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的1.8%。2013年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511.77亿元,比上年增长14.0%,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2.0%。按经营地统计,城镇消费品零售额4287.05亿元,增长13.9%;乡村消费品零售额224.72亿元,增长14.8%;按行业统计,批发和零售业零售额3844.19亿元,增长14.4%;住宿和餐饮业零售额667.57亿元,增长11.2%。

在本次调研中发现重庆连锁企业发展呈现如下特征:

1、连锁经营规模不断扩大,近年来重庆市的连锁经营步入快速成长期,连锁经营的品牌效应和规模优势得到进一步显现,连锁经营模式越来越受商家推崇和消费者欢迎,发展速度明显加快,市场份额不断扩大。

2、超市、便利、快餐作为主要业态形式,日益深入百姓生活。以超市作为主要的业态形式,并走专业发展的道路。目前在重庆市连锁商业零售企业中,近80%为超市和专业店,另外还有一定数量的专卖店。连锁超市和连锁便利店以居民生活必需品为主要经营商品,以相对低廉的价格、可靠的质量和周到的服务吸引消费者,成为居民日常购物的主要场所受到消费者的普遍认同,并日益深入百姓生活。

3、各种业态齐头并进,专业店、超级市场仍是连锁市场主体。重庆大型超市的年平均增长速度达到70%左右,并迅速向区县蔓延,新增店铺数量也直线上升。大型超市作为零售业主流,成为最具活力的业态之一。2012年底,批零连锁企业所属门店最多的仍是专业店,其次是超级市场门店。

(二)连锁企业人才构成

本次调查中,我们专门选择了三种不同类型并具有代表性的三类连锁超市做了深入调查,调查显示:1、连锁企业在人才需求上并非依赖于学历;2连锁企业对人才需求在学历上呈金字塔分布;2、连锁企业对对人才需求的学历要求有很大的潜力。

(三)企业对连锁人才的评价

1、在本次调查中发现,企业选用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人才时,不仅仅注重学历,更注重其实践操作技能和经验,以及对所在行业是否了解。出于与海外客户沟通联络的需要,众多外资连锁企业均要求这些人员须具备一定外语水平,能够使用外语与管理人员进行一定程度的沟通。

2、能够熟练地使用计算机技术参与连锁企业的信息沟通在企业看来也很重要,现在上规模的连锁企业在总部和各门店间普遍使用信息化管理,职工在与个别各部门间很大程度上通过信息化沟通,因此企业对高素质员工均有信息化操作的要求。

3、较强的沟通与协调能力。企业对连锁经营管理人员的要求仅仅能销售产品是远远不够的,现在企业的要求包括了多方面,比如沟通、开拓、商务谈判、把握商机等能力,有的企业还希望你拥有广泛的客户资源。

4、良好的职业道德。在调查中,企业都谈到了毕业生的职业道德问题。在实际工作中,很多企业都遇到过毕业生离职带走并泄露企业机密的情况,使他们对这方面特别看重。

(四)企业对连锁人才培养的建议

在本次调查中,绝大部分连锁企业认为:连锁专业人才的培养实践比理论更重要,能力比知识更重要。门店管理能力、沟通交际能力、企业管理能力及营销策划能力显得最为重要。对目前的课程开设方面,凡与连锁经营管理能力方面的培养课程都被相关专家认为重要或认可。

三、对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建设的意见和建议

(一)进一步明确培养方向。我院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目前主要面向商业连锁,兼顾行业连锁。连锁经营管理作为商贸系专业来说,在行业连锁方面,商贸系并没有相关专业优势:如医药类连锁需要专业医学知识,电器类连锁需要相关电器类知识。为发挥商贸专业优势,我院连锁经营管理专业进一步明确定位于培养商业连锁类人才,着重于从商业思维和商业管理技能角度培养商业连锁的商业型人才

(二)加强学生职业道德教育。从调研情况看,连锁企业所引进的人才不愿寻求硕士学历以上人才,最主要的还是因为连锁企业家认为学历高的人才爱跳槽,很难长期为本企业服务。因此,我们建议在本校的教学与管理中,应强化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职业道德教育可以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吃苦耐劳的工作作风,严格的法律、法规观念,良好的爱岗敬业精神为主要内容。

篇11

一、高职连锁经营管理专业教学团队基本结构

构建“双师型”教学团队是高职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基础。最初,教学团队成员主要以财经类专业教师为主,内容与方式上选择以大学本科课堂教学为主,并在此基础上不断进行教学方式方法改革,选取高职类教材,运用案例教学、模拟实操、实习指导等方式构建高职连锁经营管理专业教学模式。此后,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加强了校企合作的力度,力图通过此种方式提升教学团队实践技能水平,具体包括专任教师下合作企业挂职锻炼,聘任合作企业不同类型岗位人员担任兼职教师。而近年来,在选拔新教师进入团队时,在学历基础上,加入了相关企业实践经验的条件,希望能挑选最合适的“双师型”素质教师。经过多年努力,高职连锁经营管理专业教学团队“双师型”素质初步构建,但随着时代的发展,连锁经济发生了新的变化,学生特质也有了新的变化,对教学团队提出了新的要求。

二、高职连锁经营管理专业教学团队面临的困境

(一)专任教师的实践技能培养任重道远

为了更好培养专任教师实践技能,提高专业实践课程教学能力,高职院校一直通过培训、考证、企业挂职锻炼的方式来实现这一目标。从现实情况来看,这三种途径效果明显,教师开阔了眼界,掌握了实践技能,积累了企业经营经验,并将这些大量转化为教学案例、方法和技巧。但这个过程中,也有许多欠缺的地方。首先,无论是培训还是挂职锻炼,时间都比较短,而知识、技能、经验需要时间的积累;其次,学习实践偏向于全面性,具体到每个岗位、每项业务的深入度不够;再次,持续性不够,教师在完成相关学习后,并没有在今后的时间段里继续相关活动。而实践技能的提升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性培养。

(二)企业兼职教师缺乏一定教学技能

通过校企合作,高职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将连锁企业中高层管理人员,甚至基础工作人员作为兼职教师纳入到专业教学团队中来。这些人员主要承担实践课程教学,特别是顶岗实习的指导。企业兼职教师经营管理经验丰富,提高了学生实操技能水平,使其更贴近和了解现实连锁企业发展经营现状。但由于企业兼职教师未受过专业教师教学培训,因此缺乏教学方式方法和技巧。还有部分兼职教师是从基层做起,不能胜任专业理论、管理知识等方面教学。兼职教师队伍的水平参差不齐,极大影响了专业教学效果。

(三)人才引入机制不够完善

最近几年,高职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在引入新教师上关注其是否具备一定实践技能水平,抛弃单一以学历,年龄为基础的选拔机制,增加了相关企业工作经验条件,并放宽了年龄限制。由此,引入了大量具有一定工作年限的高学历青年教师。新教师的引入完善了现有高职连锁经营管理专业教学团队结构,提高了专业教学水平。但教学实践中,仍有需要改进的地方。青年教师教学经验不足,需要老教师的指导。连锁经济发展迅猛,零售商业变革巨大,引入教师的原有储备明显不足。新入教师的培养依然任重道远。

三、高职连锁经营管理专业教学团队建设策略

(一)知识技能更新是专任教师培养的关键

专业知识、实践技能、经营经验是高职连锁经营管理专业教师培养重点,无论选取何种方式,关键是持久的学习和训练。教师不能原地踏步,可以通过学历升级、专业培训和挂职锻炼等多种途径实现能力升级。高职院校教师应坚持开展持续性的培训、挂职锻炼活动,掌握经济发展现状,积累教育教学素材。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时代背景下,教师也应该积极通过创新来实现教学方法、模式的改进,提高教学效率与水平,更可以通过创业来积累商业零售企业经营实战经验。

(二)坚持合理选用和培养企业兼职教师

在明确兼职教师在教学方式、经验不足的基础上,应对今后兼职教师的选择制定合理标准,如学历、经验、岗位等要素。学历低的基层岗位人员比较适合于实习或实操性课程环节的教学指导,学历较高的中高层管理人员可以承担专业性课程教学或该课程部分实践环节的补充教学。企业创始人则可以以讲座、论坛方式来开拓学生视野,熟悉实际经济发展现状,了解企业最初创建思路和未来发展策略。另一方面,也要利用各种平台对兼职教师进行教学方法指导,例如专任教师可以与兼职教师沟通来指导其如何使用各种教学手段,也可以组织专项培训活动来实现这一目的。

(三)良好沟通合作是教学团队成长的动力

教学团队是一个集体,专任教师间,兼职教师间,专任教师与兼职教师间都应把合作沟通学习作为团队建设的主要途径。专任教师间应将互相交换新知识、新教学方法,互为指导,彼此提升;兼职教师间则要互相传递经营管理经验,学生指导经验技巧等,提高彼此专业能力;专任教师要多与兼职教师沟通,指导其教学工作,同时吸取其专业技能、经验,提升自我实践技能水平。良好沟通与合作才能使整个教学团队在人才培养上发挥最大作用,从而提高整个专业教学水平。

作者:王青 单位: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篇12

关键词: 连锁经营管理;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Key words: chain management;talent;training model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16-0230-02

1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以连锁经营为核心的现代流通业在我国得到了迅猛的发展。连锁经营已成为我国社会经济增长的一个热点,其发展的速度与规模远远超出人们的预测。而人才在连锁经营的发展中起决定性作用。加快连锁经营专业人才的培养,为社会提供大量掌握现代信息技术、掌握现代商贸理论与连锁经营实务的高素质的技能性人才,成为促进我国连锁经营发展的关键。

1.1 我国连锁业的发展状况连锁经营是把现代化工业大生产的原理应用于商业流通领域。连锁经营最早兴起于商业发达的美国。这种先进的经营业态后来不断扩散。现在,连锁经营正风靡全球,在欧、美、日等经济发达国家商业领域占据了主导地位。中国由于买方市场的形成和新兴业态的兴起,推动中国零售业格局在世纪之交发生了重大变革。数十年来以传统百货店为主的中国零售业,将逐渐进入以连锁经营为主的业态多样化时代。

2001-2005年,是中国连锁业发展最快的几年。其中前四年,中国连锁百强企业的平均年店铺增长率达51%,年销售增长率达38%。连锁业快速发展的几年,也是政府管理部门探索连锁行业管理、连锁企业深入思考和实践发展模式的几年。2006年中国连锁经营100强销售规模达到8552亿元,同比增长25%,大大高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7%的增幅。门店总数达到69100个,同比增长57%,剔除个别企业超常规发展因素,调整后门店总数增长26%,与销售规模增幅基本持平。营业总面积达5170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6%。员工人数达204万人,同比增长31%。在规模扩大的同时,连锁企业间并购活跃。从2007年上半年来看,45家零售类上市公司平均主营业务收入为19.85亿元,同比增长23.55%;平均净利润为5650万元,同比增长50.11%,为10年来最高水平。根据2007年最近四年的上市公司财报显示,商业连锁类上市公司的EPS分别是零售行业的1.25倍、1.6倍、1.69倍和1.38倍。

1.2 连锁业的人才需求状况据《2008年中国零售人才需求调查报告》显示,中国零售业在未来几年里各类人才的需求量约为1000万人,而市场供应量仅有约400万人,人才缺口高达近600万人。另外,我国零售企业众多,零售从业人员有8000万到1.3亿人,庞大的总量掩盖不了结构性需求缺口日益拉大的事实。具体表现在:高层次和复合型人才不足;基层店组长稀缺;物流、生鲜等一线操作环节人才严重缺乏。因此,对连锁经营管理人才的培养有很大的需求,连锁经营管理人才的培养拥有广阔的市场空间和巨大的开发价值。

鉴于连锁经营人才目前奇缺的情况,我们认为研究连锁经营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对于解决连锁经营人才奇缺问题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2连锁经营管理高等职业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人才培养模式\课程标准设计缺乏对社会环境的考察与判断很多高职院校通常是根据市场的短期需求设置专业。社会需要什么样的职业岗位。学校就办什么样的专业,短期行为和急功近利的心态很明显。随着经济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市场需求的不断变化,等到2-3年的人才培养周期结束后。原来供不应求的专业可能市场已经饱和。学生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可能已不是市场所需的。所以如果不是根据市场的需要和对市场需求的预测来制定人才培养模式和制定课程标准,很容易造成就业困难。

2.2 专业定位模糊高职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能为社会所用的技能应用型人才,为了适应社会需求,首先就要理解职业化的人才标准。而现有的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在制定人才培养模式的时候经常出现这样的一些误区:一是定位过高,把培养目标定位在理论型和研发设计型人才或领导型人才,比如说自己培养出来的学生就是要做对连锁业的研究或做以一些连锁企业的高级管理人士;二是定位过低把培养目标定位在低层次、低技能的操作人员,比如做一个合格的超市理货员或促销员等,我认为认为操作型人才主要应由中等职业教育来承担。

2.3 人才培养专业定位与企业需求脱节连锁经营企业的人才需求的专业是多层次、多层面的,具体包括战略管理、采购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行政管理、生产管理、品质管理、物流管理、技术管理、运营管理等等。而目前的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定位存在知识宽泛、技能指向不准等问题,感觉什么方面的知识都学了,好像什么技能都掌握了一点,但是到了企业却是什么都不懂,什么都不会,导致连锁经营专业人才培养期望以一个专业去满足一个产业的人才需求,结果是难以满足企业实际需求。

2.4 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材建设与市场接轨不到位目前本专业的教材太少。新设置的专业课程对应教材的教材很少,给授课带来了困难。专业基础课的教材也存在一些问题,或者以理论知识为主,偏向本科教材,或者片面强调技能培训,偏向中职教材,与专业教材配套的实训指导教材更是少之又少。从专业培养目标设定,知识体系、能力体系、课程体系、教材体系、教学方法体系、人才培养考核体系构建,到人才培养实际结果看,都与企业实际用人需求有较大差距。

2.5 忽视对高职学生特性的分析片面强调理论教学,忽视实践教学与理论的应用。 教学活动的设计与组织强调以教为中心,而不是以学为中心,忽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主动性与创造性的发挥。片面强调知识的传授,忽视知识的整合与知识意义的建构,忽视将知识内化为学生能力与素质的提高。

2.6 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材建设与市场接轨不到位从专业培养目标设定,知识体系、能力体系、课程体系、教材体系、教学方法体系、人才培养考核体系构建,到人才培养实际结果看,都与企业实际用人需求有较大差距。

3人才培养模式的指导思想和理论依据

3.1 指导原则教育部于2006年颁布了《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其中明确指出:要积极推行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模式,把工学结合作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带动专业调整与建设,引导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该文件不仅对高等职业院校专业建设、教学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也为高等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方案的重构提供了指导性的原则。

3.2 借鉴国外先进的职业教育理念借鉴了德国“双元制”把教学和企业紧密结合起来,把学校按企业模式办,把企业按学校模式办,使学生在三年学习中,犹如处在一个大企业的各个部门,既接受完整有效的理论知识教育,又接受来自于企业的行之有效的实践技能培训,这种教学模式为经济发展培养了大量具有多元技能的人才。

4开发研究的特色

4.1 成立了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确定了开发总思路和流程成立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建设委员会,聘请相关企业高层管理人员及有实践经验的人员担任委员,每年定期召开会议,不定期走访联系,听取他们对专业改革、建设的意见。在教学计划制定中,应遵循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和岗位实践的三级人才培养模式的特点,兼顾连锁经营区域性发展的需要,以培养学生基本的职业素养、职业的岗位能力和岗位的可迁移能力为目的来构建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的教学计划。

4.2 确定了“工学六融合”人才培养模式在学院总体人才培养模式的基础上,对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探讨,确定了以直接满足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为目标,以培养学生的社会职业能力为主要内容,以理论教学与社会实践相结合为主要途径和手段的“工学六融合”人才培养模式,即:培养目标与企业需求相融合;教学模式与工作现场相融合;课程体系与工作过程相融合;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融合;专业教师与能工巧匠相融合;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相融合。并将这种人才培养模式体现在教学的全过程,贯穿到各个教学环节,体现教学模式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

4.3 确定了本专业的培养目标基于教高[2006]16号、教高;[2007]2号文件精神,更新人才培养观念,解决人才培养办学模式问题。推行“产学结合”办学模式,产学结合点主要应体现在专业设置与市场需求相结合、人才培养标准与岗位能力标谁相结合、师资专职队伍与企业员工兼职队伍相结合、校内实习实训基地建设与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相结合。

本专业培养具有连锁经营管理知识和操作技能,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高级连锁经营管理人才(能胜任连锁经营企业分店店长或区域负责人) 。通过理论和实践教学培养精通现代商业经营业务流程与管理、新型零售业管理、商品采购与配送管理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具有适应行业技术发展能力,熟练掌握一门外语,能在服装连锁企业及其他业(含百货、超市、特许经营店、会员店、专业店、专卖店等)从事经营管理所具备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4.4 模块化弹性课程体系连锁经营管理不是理论型职业,是操作型职业或应用型职业。教学体系的构建必须以连锁经营的行业特点为出发点,对专业岗位能力结构进行调研,分析连锁企业行业所需要的多种岗位(如零售企业营运、采购、店长、物流、生鲜等一线操作岗位)对人才应具备的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在此基础上要把理论和实践结合为一体,这样才符合职业教育的规律和高级职业人才的发展规律。要把课程按逻辑关系整合成知识模块,形成网络状的课程体系,按照“大平台,小模块”的模式组建教学模式。高职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由公共必修课模块、专业基础课模块、专业核心模块、专业选修课、公共选修课、实践教学六大大模块组成。

4.5 加快实验室及实训基地建设连锁经营业态的多样性和岗位的复杂性导致了连锁经营管理专业职业能力培养所采用的实践教学模式也不是单一的,从认知实践到案例实践,从校内基地实训到校外基地实训,各实践教学模式应相互衔接相互配合。

4.5.1 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在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方面,我院的基本办学方针:紧扣“校厂一体、产教并举、工学结合”办学特色和“工学六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按照“整合资源、开放共享、创新机制、效益优先”原则,通过全面规划、合理布局新建实训基地、加大教学硬件设施投入力度、强化实践教学内涵建设,突出实训条件的开放性和职业性,进一步提升校内实训基地培训能力。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除了建立模拟实验室外。我们还应该让学生不出校门就有真刀实枪的实习场所。根据连锁经营的专业特点,实训基地的建设主要是筹建校内实习商店。校内实训计划是,每学期都安排学生进店实习,从最基层的店员做起,一直到店长助理,经过这样的流程,实习过后,学生再带着问题回到学校,让学生亲身体会到实践的重要和理论的不可缺,更好地促进学生进行理论知识的学习。

4.5.2 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在校外实训基地建设方面,我们也是按照学院既定的方针:本着“互惠互利、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校企合作原则,加快拓展与装备水平优良、技术力量雄厚、管理科学规范、产品质量过硬企业建立长效合作机制,开发能够满足更多学生进行顶岗实习的高质量校外实习基地,借此不断完善“实训室―校内实训基地―校办实习工厂”三级配套并向校外实习基地和产业基地延伸的实践教学和学生能力训练体系。学生在第六学期进行的毕业实习环节主要赴校外实训基地进行生产实习与毕业实习。校外实训基地除了无偿提供实训场所外,还提供富有实践经验的连锁技术人员作为兼职指导教师共同参与或指导学生实习。使经过实训的学生,一毕业就能上岗工作,实现了工作能力与企业用人要求的零对接,增强了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5结束语

本课题的研究成果对连锁经营管理转专业建设给出了一定的理论指导, 促进高职实践教育的健康发展以及提高职业教育的教学质量,实现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具有现实意义。解决当前连锁经营管理专业课程体系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学科本位思想的课程模式还比较明显;高职课程体系定位模糊等。在连锁经营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产学研结合、教育教学改革、教育教学管理等方面积极探讨,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参考文献:

[1]陆春华.连锁经营管理专业“2+1订单式”教学模式探索.职业教育研究,2008,(1).

[2]李惠.高等职业教育课程设置改革研究.东北师范大学,2006.

[3]首珩.高职人才培养模式.教育与职业,2006.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