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2-28 15:32:49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4篇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所谓疾病预防控制服务成本核算,指汇总、归集、分摊并计算一定时期内所发生的所有费用。目前我国疾病预防控制服务中心的成本核算方式主要有零核算、一级核算、二级核算以及三级核算。零核算指的是与成本相关的资料各机构不进行核算,而是根据财务报表提供的内容来反映。一级核算指成本资料由机构财会部门处理,各科室不参与成本核算。二级核算指不仅财会部门核算成本,而且各科室也参与成本核算。二级核算方式下,疾病预防控制服务中心的各个科室都配备相应的财务人员,专门负责其科室发生的成本资料的收集、核算和汇总工作,最后将汇总资料提供给机构财务部门。三级核算指的是以科室为基础的成本核算。由于我国现行政策对卫生医疗单位的成本核算没有做出明确具体的规定,因此,很多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成本核算还停留在零级和一级阶段。另外,疾病预防控制服务中心的成本核算对象由于专业性强,不像工业企业所耗资源能成批生产定型产品,因此其核算对象有其自身特点,并因项目、因时、因地、因人而异,从而带来了核算不规范、标准不一致、结论不准确等后果。
二、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成本核算管理现状
(一)成本效益观念不强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属于不以盈利为目的的事业单位,一般采用的是预算会计的核算方法,因而在资金方面没有太大的压力,相比而言其经济责任比较小,这就使得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往往忽视经费资金的使用效益,成本节约控制意识不强。同时,由于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社会服务职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加重视社会效益,很多经济业务无法衡量其成本效益,这就导致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工作人员在开展事业活动时很少考虑成本核算,缺乏成本效益观念。部分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对财务人员专业素质培训相对忽视,财务人员缺乏系统的专业知识,成本核算思路不清晰,在开展成本核算工作方面缺乏主动性和责任感。
(二)成本核算模式缺乏科学性
目前,虽然成本核算已经逐步受到重视,但是许多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成本核算方法仍然是账外测算,仍然从财务报表或者财务账册上间接获取相关数据,导致成本核算不准确。除此之外,在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员工平均主义思想严重,认为单位的成本应该按照统一标准和方法进行核算,这显然和实际情况存在很大差异。比如对于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检验科和生物制品科来说,其成本开支类型以及业务性质都存在显著差异,如果对其采用统一的成本核算标准,必然会造成成本核算不科学、不合理现象,最终不仅会影响职工工作的积极性,成本节约控制更是无从说起。同时,随着疾病预防控制事业发展,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业务量日益增加,成本核算专业性强,我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往往没有与财务核算软件配套的成本核算软件,导致成本核算工作量加大,效率低下,影响成本核算工作质量。
(三)成本核算制度体系不完善
我国事业单位的传统管理模式影响了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成本管理理念,在过去,事业单位往往不重视成本核算,因而不存在健全的成本核算会计制度。从我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现行核算制度来看,主要执行的是事业单位核算制度,在对事业活动核算方面,侧重于资金核算。然而该制度中,成本核算方面的规定还存在很多漏洞,导致很多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成本核算方案不科学。比如:就成本分配归集与成本核算管理制度而言,很多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就没有这方面的设计,即使有这样的设计,相应的执行也仅仅是一种形式,在具体执行中并没有得到应用。具体体现在单位缺乏成本核算账簿以及相关报表体系,没有统一的成本归集对象,导致难以对具体部门和科室进行准确成本核算。部分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成本核算制度体系无法包括所有业务流程,并缺乏相关的成本费用指标定额和消耗定额。
三、进一步做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成本管理的探索
(一)强化成本控制观念,提高经营效率
像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这样的卫生部门,同样受客观经济规律的制约,在现行的市场经济体制下,要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并稳定发展,必须进行有效的资源配置,加强单位成本管理,树立成本控制节约意识,不断提高单位经营效率。首先,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应该严格遵守《事业单位财务规则》以及《事业单位会计规则》,其次,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应该提高全体员工成本控制意识,建立符合自身需要的成本核算机制。必须在单位内部大力宣传成本核算控制观念,不断提高全体员工进行成本控制的积极性,使全体员工树立成本控制意识。日常工作经营方面,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应该将提高其经济效益作为重点,同时,不将提高服务收费标准作为增加效益的唯一来源,应该尽量采取低消耗,控制成本手段来提高收益。
(二)优化成本核算模式,强化项目分析
为了提高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经济效益,应优化成本核算模式。由于成本核算会涉及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各个部门,有必要建立组织领导小组,对其成本费用进行计划、控制和分析,进而达到降低成本的目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可以根据单位的组织结构,由财务、人事、业务等组成成本管理小组,根据建立的成本核算规章制度来全面执行成本核算管理工作。可以借鉴企业的责任会计核算管理方法,通过责任会计的建立来提高自身的成本管理水平,要求各成本责任中心及时记录和核算日常发生的各项费用,形成一个完整的成本控制网络。另外,应强化疾病预防控制项目总体分析,对比不同科室项目的消耗来进行判断,对各项目增加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情况进行分析,或者通过对项目成本结构的分析,实现业务流程的优化。此外,还应结合疾控中心承担业务的实际情况,结合疾控重点工作与日常应诊分别考虑成本核算与相关分析模式。
(三)完善成本核算制度体系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应制定各项成本费用的指标定额和消耗定额,建立严格的成本核算制度体系。比如:必须妥善保管单位成本发生的各种原始凭证,建立医疗物资的入库、出库、验收等制度,力争做到原材料的领用符合预算标准,并按照规定的手续进行审批和审查考核。应建立目标成本考核奖励机制,建立适合自身的费用归集和分配账簿体系,合理科学的对发生的各项成本费用进行归集、分摊与核算。同时,为了提高成本管理的效果,除重视成本管理方面的制度,对于单位的物资管理、业务管理以及岗位责任等方面都必须有完善的制度,制定详细的考核和奖励细则。对于单位内部的物资,要定期或者不定期的进行检查,确保单位账实相符,尤其是对于单位疫苗的采购、验收、发货等环节,必须做到日清月结。同时,对于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办公用品、试剂等日常耗用产品,严格按照实耗实销的办法进行核算,并按照相应的规定进行定期盘点,对于发生的一些临时性项目,严格按照方案要求与预算进行,并在经营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不断采取合理措施控制成本费用。
中图分类号:R197.2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7)007-0-02
作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资金管理的一种重要形式,专项资金管理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它具有很强的指向性。做好专项资金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是有利于增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资金使用的针对性,通过有效的专项资金管理能够很好地引导资金流向需要的地方,满足相应的资金需求;二是有利于提升专项资金管理的有效性,加强专项资金管理其实就是对资金使用的合理性、时效性、科学性加以核查,确保资金管理高质高效;三是有利于降低财政资金运营成本,优化社会资源,使得有效的社会资本得到最大程度的作用发挥。
一、当前疾控中心专项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专项资金存在“专款不专用”的现象
作为公益性事业单位,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资金来源主要来自于财政拨款,其中有很大一部分是有指向的专项资金,本来是有很强的针对性,但是却存在较为严重的资金滥用问题。首先,部分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就像一个“大染缸”,为了所谓的灵活性、一致性,对所有进入资金库的经费“去标签化”,采取统收统支的方式进行资金管理,在这种情况下所有的资金都不具备“专项”属性了,在使用上更多是以领导意志为转移,哪里需要就往哪里放,看似以需求为导向,实则经不起审计考证,过于随意的操作会导致原本急需区域成为真空地带。其次,在当前中国已经形成比较健全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网络,这既有利于统一管理但也存在过于层级化的问题,很多政策(包括资金)经过层层传达(拨付)之后往往会出现“资金流失”的现象,导致最后专项资金的使用无法支撑专项服务,专款专用成了一句口号。
(二)专项资金运转存在效率低下的问题
专项资金设置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为了提高资金在管理使用过程中的质量和效率,原因在于它的“专”与“快”,然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却存在资金运转效率低下的问题。首先是在资金的拨付流程上缺少时效性,从专项资金调查、立项到审批、拨付可以说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如果在拨付手续上出现问题将会影响资金到位问题,对于有时间限制的专项资金来说这可能是致命的,江西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在2013年的H7N9预防专项资金拨付过程中就曾因为拨付不及时导致H7N9的预防工作开展受限,这与当前过长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层级化管理弊端是息息相关的,特别是对于基层单位这种问题就越突出。其次是在资金使用过程中出现扎堆、闲置的问题,部分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对于专项资金的使用不能很好地进行使用,导致资金进入闲置状态,经常出现因为怕资金回收才在最后期限内扎堆使用、突击使用,这不仅很大程度上降低了资金运转的效率,也影响专项资金使用的质量,可想而知匆忙的资金使用必然会导致资金使用的效率低下、质量低下。
(三)专项资金缺少有效可行的审计机制
之所以会出现“专款不专用”、“资金使用效率低下”的现象,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缺少针对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专项资金的有效审计。一是审计缺位,目前审计在事业单位中的应用非常不足,这源于事业单位具有公益性、非营利性,所以对于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资金使用缺少相应的审计概念,更别说要细化到专门针对专项资金的审计。二是审计简单,目前某些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审计只是停留在简单的财务核算,也就是重点只是针对单位的经费使用情况进行数据核对,这在某种程度上就是对“专款不专用”的一种纵容,正是因为审计不注重考核资金使用的合理性、有效性,所以对于专款使用产生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也就无法衡量,这也就失去了针对专项资金审计的意义。三是审计困难,在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开展审计特别是有效审计的困难程度可想而知,一方面需要有一个健全可行的审计制度,更需要一批具备审计专业知识又能结合单位实际情况开展审计工作的专业队伍,这在当前是相对比较缺少的,当然也缺少审计过程中的经费保障,种种原因导致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内部审计困难。
二、加强疾控中心专项资金管理的对策和建议
(一)规范化:加强专项资金管理建设
对于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专项资金被“去标签化”、“专款不专用”的问题,很重要的是要加强专项资金的规范化管理建设,从认知上、操作上进行建立相的使用规范。一方面,要转变思想认知强化专款专用的严肃性,既然采取专项资金的方式拨付资金,必然有其顶层设计的合理性,也证明在实际操作中有相应的需求,至于因应每个地区不同的实际情况,可以在专项性和灵活性之间取得一定的平衡,但是这就要求地方提供科学的更改依据并严格按照审批流程提出申请,确保资金使用的合理性、有效性。值得一提的是,各地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要提前做好预算(计划),因地制宜的提出资金使用安排,尽量避免挪用专项资金的情况。另外一方面,在资金拨付方式上要有一个规范化的流程,在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当中要杜绝“谁有钱谁说话”的现象,对滥用权力的单位(领导)要严加惩处,对资金拨付的数目要通过各种方式进行公示公开,确保专项资金在从上而下流动的过程中保值足额。
(二)标准化:提高专项资金管理效率
提高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专项资金使用的效率势在必行,这就要求建立专项资金使用的标准化流程,进而促进资金运转效率的不断提升。一是专项资金的管理流程要标准化,不管是专项资金的调研、立项还是审批、拨付都要建立一套标准化的流程,确保专项资金管理(特别是拨付)只要按照流程化操作就没有问题、就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对于有特别紧急的专项资金拨付要建立“紧急拨付绿色通道”,简化专项资金的拨付流程,采取直接拨付到位的方式缩短拨付时间。二是要建立专项资金使用安排的标准化,为了避免专项资金闲置、使用扎堆,需要针对专项资金的使用有一个标准化的使用规定,包括资金使用的时间跨度以及在各个时间段的资金投入安排要与业务工作的实际开展工作配套,对于闲置资金的界定与回收等方面可以有标准化的设定。之所以要强调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专项资金管理、使用的效率,归根到底是为了提高专项资金的运转效率,让专项资金最大程度上发挥作用,这其实也是在推动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也是成本控制的一种重要体现。
(三)制度化:完善专项资金审计制度
加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专项资金的审计离不开对审计制度的不断完善,只有把审计搬到制度化的层面才能真正推进审计工作的开展。首先,要充分重视审计的重要性,对于事业单位属性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不能因为具备公益性就逃避审计工作,另外要把审计当成完善机构内部控制的重要工具,而不是当成单位运营的一种负担,特别是对于专项资金的审计意义更大。其次,审计要兼顾数据核对与效益审计,一个健全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审计机制不能只是关注数字还要看到效益,这就要求建立区别于企业的审计制度,一方面要有对资金使用的数据核对,对于专项资金的使用要求更加细化,要细化到专项资金的每一项经费支出,确保资金使用在数字上没有出入,这是最基本的;另外一方面要在数据核对的基础上进行“经济性、合理性、目的性、有效性”分析,凸显专项资金使用的效益性。最后,要加强审计保障,一是要有人员保障,要加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事业单位)审计人才队伍建设,培养一批具有专业知识和效益审计概念的复合型人才;二是要有经费保障,要把关于审计的资金纳入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专项资金)的预算当中,确保审计工作能够有限开展。
三、结语
加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专项资金的管理,是在确保资金安全的基础上,思考如何通过规范化的管理确保专项资金专款专用,保持专项资金的指向性、目的性;思考如何通过标准化的流程加快资金运转的效率,降低资金管理使用成本,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思考如何通过制度化的审计考核资金使用的合理性、目的性、有效性,彰显专项资金管理的效益性。只有这样,才能确保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专项资金管理不断朝着专业、高效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0引言
我们国家的社会和经济都在不断的发展,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自身的健康情况就开始越来越重视。对疾病的出现也就越来越重视。再加上突然地公共卫生事件频频发生,人民群众的健康状况和国家社会的稳定局面都有可能被随时爆发的疫病所威胁着,由此我们能够知道,目前对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进行进一步的建设和管理依旧是十分重要的。但是,在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内部,还是可能存在这部分的落后观念,使我们对疾病的控制受到了一定的限制,不能够满足当前社会的需要[2]。
1疾病预防控制管理中心的职责
1.1在进行有关于对疾病进行控制的相关法律、规定进行拟定时,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能够提供科学的依据,并能够为卫生行政部门提供政策方面的咨询。1.2能够拟定和实施全国性的疾病预防控制与重点的公共卫生的实施计划和方案,同时可以对全国的的计划实施情况进行检验。1.3能够指导国家公共卫生监测系统进行建立,对影响人生存质量和生命质量的危险因素进行检测人和预防。1.4参与并指导地方的疫情处理,对重大的国际突发的公共卫生事件参与、配合调查和处理。1.5参与疫苗的研究工作,对疫苗进行评价和策略研究,指导和评价全国的免疫策略。1.6促进全国公共卫生检验工作的规范化,开展健康相关产品的质量检测、检验和分析。1.7对国家级的疾病预防控制个公共卫生信息网络进行建立和完善,,为疾病控制进行决策提供科学依据。1.8组织进行全国性的重大疾病和公共卫生专题调查,为国家的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规划在公共卫生方面提供科学依据。1.9对应项国家社会经济发展和国名健康的重大问题进行公共卫生方面的调查、研究和评价,并将成熟的技术与方案进行推广。1.10对国家级别的健康促进项目和健康教育进行组织和实施,对国家级别的社区卫生服务进行参与、建立和指导,研究社区卫生服务的工作机制,将成熟的技术与经验进行全面的推广。
2如何加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行政管理工作
2.1坚持以人为本,强化激励机制。在任何工作当中,人力资源都是最重要的、不可或缺的资源,在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也是如此。在工作中,工作人员应该能够积极主动地创造出和谐民主的工作氛围,并在与自身相关的社会、公益活动中都能够发挥创造性。所以,在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应该适当的采取科技激励、关怀激励等等吉利的方式,将工作人员的事业心、责任心都充分让的调动起来,激励工作人员更加有学习和工作的欲望,是工作人员充满内在的动力。2.2对工作人员的工作和学习进行适当的组织和管理。2.2.1正视人的地位。单位若是想要做到坚持“以人为本”,就应该做到重视人的地位,加强与工作人员额沟通。工作人员的沟通,不仅是指各个科室内工作人员的沟通,也是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内工作人员的交流,加强工作人员之间相互的协作,促进不同科室之间的信息和经验的交流,如此对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建设、改进、提高都非常有利[3]。2.2.2及时考核,奖罚分明。想要将管理制度良好的进行落实,奖励与惩罚是一个关键点。在一个单位之中,如果没有一个好的制度,其中的工作人员就不能够被管理好,所以,真正发挥作用的,应该是健全的制度和严格的监督机制共同工作,使制度能够有效地发挥作用,真正的用于管理人、约束人、激励人。2.2.3发挥人的作用。所谓发挥人的作用,指的就是工作人员之间分工明确,能够各司其职,是人尽其才,并能够才尽其用[4]。在一个单位中,想要尽量的避免出现人才的错位和浪费,就应该能够容纳人才的个性,对工作人员进行细致的分工,让工作人员在工作中发挥自身的长处。2.2.4加强工作人员业务培训。在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工作人员的理论知识水平,能够直接的影响到工作的结果和工作的质量,事关重大。所以,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应该能够适当的展开工作人员的培训工作,使工作人员能够更加深刻的对自身的工作与责任进行人事和理解,理论知识水平和专业职能也都达到一个新的层面上,保持工作人员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不会出现生疏、退化的情况[5]。对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工作人员开展业务培训、组织专业学习,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和提高工作人员的业务能力。
3结论
由上文我们能够知道,我国的疾病控制预防中心是一家业务性相对来说比较强的单位,在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工作中,需要其中的工作人员能够将业务与行政、结构与综合进行有机的统一,并且能够在日常的本职工作中重视自身的服务性和被动性。正是因为进行疾病管理的工作相对比较复杂,所以相关的工作人员应该能够积极主动地提升自身的专业知识水平和谐项冠军的业务能力,努力提高自身在单位中的工作效率个工作质量,满足我国医学事业的发展要求。
参考文献
[1]钱智勇.天津市疾病预防控制体系三年建设状况的比较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08.
[2]李强.上海区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三年建设进展评价研究[D].复旦大学,2008.
[3]蔡正茂.区域疾病预防控制绩效评估的方法学和指标体系研究[D].复旦大学,2009.
Situation and Result of HIV Testing in CDC/DU Qiu-xia.//Medical Innovation of China,2014,11(01):132-133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CDC HIV testing situation and its effects. Method: The whole blood inspectors documents during implementing PITC strategy were collected from some CDC as observation group, the voluntary counseling and testing for HIV blood tests personnel information as the control group. Compared rates of HIV testing , the positive rate and demographic characteristics of two groups. Result: HIV detection rate of the inspectors during PITC strategy was 82.06% (12 776/15 577), the HIV test positive rate was 0.27% (34/12 776),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voluntary counselling staff 20.86% (3249/15 577), 0.06% (2/3249),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Key words】 CDC; AIDS testing; PITC; Feasibility
First-author’s address:The CDC of Ningyang County,Ningyang 271400,China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4.01.062
从1983年人类首次发现HIV以来,短短几十年里该病在全世界蔓延,据有关统计显示全球HIV感染者已经达到3400万,并且这一数据还在增长,受到医疗界的广泛关注。目前,还没有根治艾滋病的方法,所以加强艾滋病的预防工作十分重要。我国在孕妇、输血患者等人群中已经展开了艾滋病检测,但艾滋病检测率还是很低[1]。为此世界卫生组织医务人员主动提供艾滋病检测咨询(provider-initiated HIV testing and counseling,PITC)指南,建议在医疗机构中扩大艾滋病检测覆盖面[2]。所以本文通过探究疾病防治中心全部抽血患者艾滋病检测策略的可行性及效果,为提高艾滋病检测率寻找新的途径,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某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05-2012年实行PITC策略期间进行全部抽血的检查人员15 577例,自愿进行艾滋病咨询抽血检查人员15 577例。排除已经明确的HIV感染者、最近半年内做过HIV检测且明确结果为阴性者以及不同意进行HIV检测的检查人员。两组人员年龄及性别构成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人口学特征比较
组别 年龄(岁) 性别 例
男 女
对照组(n=3249) 35.83±12.96 1645 1604
观察组(n=12 776) 36.12±13.12 6389 6387
t/ 字2值 1.128 0.402
P值 0.259 0.526
1.2 研究方法 本研究实行的是全部抽血检查人员艾滋病检测策略,即PITC策略,对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所有抽血检查人员,均备留一份血液样品用于HIV检测[3]。具体实施过程为在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查体时,告知所有检查人员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将对所有抽血检查人员实行免费的、保密的HIV检测,检查人员抽血时依据个人意愿签署进行HIV检测的知情同意书[4]。初筛阴性检测结果由检查人员自行来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取走,初筛阳性检测结果则由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工作人员通知检查人员前来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予以当面告知,然后进一步行确认试验,将结果对其进行告知,并对检查人员进行CD4+T细胞检测[5]。
1.3 效果指标 新检出HIV阳性者:研究期间在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首次发现HIV初筛试验阳性并经确认实验室WB确认试验复核阳性,且既往未作传染病病例报告者[6]。
1.4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 l5.0软件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数据以(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 字2检验,以P
2 结果
2.1 HIV检测率 实行PITC策略期间进行全部抽血的15 577例检查人员中,同意进行HIV检测的为12 776例(82.02%);自愿进行艾滋病咨询的15 577例抽血检查人员中,同意进行HIV检测的为3249例(20.86%),两组人员HIV检测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HIV检测阳性率 PITC检查人员HIV检测阳性率为0.27%(34/12 776),显著高于自愿咨询检测人员的0.06%(2/324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字2=3.9664,P=0.0464)。
3 讨论
艾滋病,即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AIDS),是人类因为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后导致免疫缺陷,并发一系列机会性感染及肿瘤,严重者可导致死亡的综合征[7]。目前对于艾滋病尚无明确的治愈方法,但研究显示尽早发现艾滋病感染病采取积极地治疗措施可有效延缓病情的进展,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但是由于艾滋病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使得我国依然存在对于艾滋病感染者具有发现少、发现晚等特点,严重阻碍了我国艾滋病的防治工作。
近年来国外相继提出的PITC策略成为发现艾滋病感染者的一种新的方法,其基本原则是建议医疗机构进行全员艾滋病检测,从而加大了艾滋病的检测率[8]。但是国外多数报道显示该策略仍未能使艾滋病达到一个理想的检测率,尤其在我国一般的医疗机构中,部分检查人员会进行抽血检查,一般常规包括了HIV阳性初筛试验,尤其是针对手术检查人员、输血检查人员、孕产妇等,但是对于人流量巨大,难以做到提高艾滋病的检测率,难以像每个检查人员进行艾滋病检测的推广与宣教,另外多数检查人员认为自己无感染艾滋病的风险,所以拒绝检测[9]。
本文是探究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全部抽血检查人员艾滋病检测策略的可行性及效果,由于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每日接待检查人员数量相对较少,且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一般都设立了专门的艾滋病防治科,所以对于艾滋病的日常宣教工作有着充分地准备,从而能更好地向前来的检查人员进行艾滋病检测的推广工作。同时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具备进行艾滋病阳性初筛和确认试验的相关仪器设备,使整个检测工作实施起来更为方便[10]。本文收集了2005-2012年的相关数据资料得出实行PITC策略检查人员的HIV检测率及阳性率均高于自愿咨询进行HIV检测检查人员,所以采取PITC策略后,有助于发现艾滋病感染者。
综上所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全部抽血检查人员艾滋病检测策略具有一定的可行性,且效果确切,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张伟平.431例输血前患者HBsAg、HCV-Ab、HIV-Ab和TP-Ab的筛查与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0,7(13):1049-1051.
[2]孙研,晋灿瑞,卫大英,等.某少数民族艾滋病高流行县医务人员主动提供的艾滋病检测与咨询服务的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2013,40(6):1131-1133.
[3]曾刚,吴尊友.医疗机构主动提供艾滋病检测咨询策略的卫生经济学评价研究进展[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12,33(1):115-118.
[4]熊燃,毛宇嵘,李志军,等.医疗机构医务人员提供艾滋病检测咨询试点工作经验初探[J].中国艾滋病性病,2010,16(3):262-264.
[5]王子位.龙陵县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现状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2,9(13):810-813.
[6]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性病艾滋病预防控制中心.2010年全国艾滋病防治数据信息年报[R].北京: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性病艾滋病预防控制中心,2011.
[7] Haukoos J S,Hopkins E,Hull A,et al.HIV testing in emergency departments in the United States: anational survey[J].Ann Emerg Med,2011,58(Suppl 1):1-8.
[8]杨志芳,方清艳,霍俊丽,等.医疗机构开展艾滋病检测咨询(PITC)体会[J].皮肤病与性病,2009,31(3):45-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