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2-28 15:32:50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顶岗实习计划公式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作为xx县xx中学的小组长,为了确保在未来半年顶岗实习能够顺利进行,特制定该计划。希望通过顶岗实习,培养我们不怕苦、不怕累的工作作风;培养、锻炼我们交流、沟通的 能力和团队精神。
作为小组长,要做好组员和驻县老师之间的桥梁,使组员和驻县老师之间的联系紧密,起到组员和驻县老师之间上传下达的作用。所以作为小组长我们就是要做好这个桥梁作用,并主动与实习学校领导进行联系与沟通,保障本组的顶岗实习工作顺利进行。作为小组长来说组员的安全是首要问题,所以作为小组长要时常提醒组员注意安全,24小时保持开机,并准时准点的把小组成员的情况反映给驻县老师。遇到突发事件要沉着冷静,及时报警,并在第一时间向驻县老师汇报,不包庇、不隐瞒。当同学们出现问题时,和其他同学要相互帮助,相互扶持,共同解决困难。
总的来说,具体工作如下:首先,制定各种相关表格,以便清楚和有效的记录各种情况,以便及时向驻县老师汇报同学们的情况,以及方便工作、方便管理。接下来,要尽快适应xx中学,适应当地环境,了解实际情况,随时了解各组员的基本情况。带头并督促本组员积极在分队博客上发表文章,积极往师大顶岗办网站投稿;再次,组长要善于沟通,定期组织实习生集体备课、教学研讨、说课及其有意义的活动;组织实习点同学及时交流思想、总结工作,让同学们之间进行交流和研讨,帮助实习生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当组员出现情绪波动或遇到某些困难的时候要予以及时帮助;问题严重的要及时向驻县老师反映,并及时疏导。最后,要带领全组搞好科技创新、教育调研、积极搞好社会实践活动。带领全组成员争创优秀实习小分队。
2015.7.7
顶岗支教是指在学校的组织和和教师的指导下,依据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在实习学校通过顶岗任课的方式来完成教学实习任务的教学实践活动[1]。2007年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师范生实习支教工作的意见》要求,高师院校要因地制宜地组织高年级师范生到中小学进行不少于一学期的教育实习,围绕培养高素质教师的目标,根据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要求,遵循教师教育规律,调整教师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优化实践教学环节,全面提高师范生的综合素质和适应能力。它通常采取导师带队、师生配合、合理配置、分组派遣的方式进行[2]。2008年9月聊城大学启动了村义务教育顶岗支教工程,其主要内容是:从2008年开始聊城大学每年选派数百名师范生赴莘县、阳谷、临清等县市的一百多所中小学任教。此举旨在把教育教学的新理念、新知识、新方法送到农村教育最需要的地方去,为当地的基础教育发展注入新鲜血液,对聊城市农村义务教育的发展有着极大的推动作用,同时也为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提供一个舞台。笔者通过对聊城大学顶岗支教活动的调查,阐述了顶岗支教的意义,分析了顶岗支教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设性意见。
一、大学生顶岗支教的意义
(一)有利于缓解落后农村地区缺乏教师的问题。
我国贫困农村地区中小学师资匮乏而且教师质量普遍不高。开展顶岗支教活动,师范高校通过与师范生实习地的各县教育局沟通,将高校的实习生安排到缺乏教师的中小学进行顶岗实习支教,有效解决了贫困农村地区缺乏教师的问题。与此同时,实习生也带去了新的理念、新的知识、新的技能,为支教学校注入了积极元素,有利于提高实习支教学校教师的业务素质和教学水平[3]。
(二)有利于提高师范生的教学实践能力。
师范生在高校获得了较为深厚的教育教学专业理论知识,但是实践经验不足。顶岗支教活动的开展,使高校师范生可以和当地教师一样独自担任至少一门课程的教学,将自身扎实的教育教学理论运用于实践教学,找出自身教学能力的不足。和当地教师交流教学经验,有助于师范生教学实践能力的提高。
(三)拓宽了高校社会服务功能的渠道。
高校社会服务职能是19世纪末产生于美国的大学第三职能,20世纪中叶,服务社会成为大学的普遍职能。大学除了要培养适应知识经济时代需要的各种人才外,还要运用它的知识优势服务于社会上的广大的求知者,这是在知识经济时代大学实现服务社会职能的一项主要内容[4]。高校通过“开放式”教学和远程教育服务于广大社会上的求知者,顶岗支教活动将师范生安排到缺乏教师的贫困农村地区,解决了农村地区缺乏教师的“燃眉之急”,进一步拓宽了高校服务社会的渠道。
二、大学生顶岗支教中存在的问题
(一)师范生的专业培养与社会需求不相适应。
一般的顶岗支教是从大三上学期开始的,在此之前,师范生只进行了两年的教育教学理论的学习,时间较短,许多顶岗支教的实习生对教育教学理论与实践技能的掌握还远不能胜任实际的教学工作。首先,实习生的语言文字基本功与实际教学要求有一定差距。在调查中,许多实习生表示在与当地学生沟通方面存在一定的困难,由于实习地区较为偏远,当地学生在学习中多操方言,加之一些实习生的普通话不标准,师生在交流中存在障碍。由于实习基地多为小学,对实习生的写画能力要求较高,而许多面向初高中的实习生在此之前并未接受过相关的专门训练,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存在困难。其次,实习生组织课外活动的技能有待提高。受制于实习基地学校教学资源的匮乏,实习生的到来并未改变学生课外活动少且质量低下的局面。许多实习生“空有一腔热血,偏恨报国无门”,他们组织课外活动的能力在实习基地出现了“水土不服”的现象。最后,实习生的班主任工作技能不足。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实习生担任班主任的现象较为普遍,但实习生的班主任工作技能不足,导致在面临突发性事件,例如:学生在校期间患病、打架等,显得束手无策,不能及时化解矛盾,不利于班级的管理和运转。
(二)实习经费不足,影响实习支教的正常开展。
聊城大学给予每一位参与顶岗支教的学生一定的生活补贴,这些资金一部分来源于高校,另一部分由地方教育和财政部门拨付。由于高校资金吃紧,再加上参与顶岗支教的学生众多,许多支教点的教育行政部门本身就财力有限,造成一些支教点财政困难,部分地区出现拖欠实习学生生活补贴的现象,使实习学生难以安心支教,影响到实习支教工作的正常开展。
(三)实习中的指导工作较为薄弱。
聊城大学在实习生的指导工作中采取领队教师和实习指导老师相结合的制度。即领队教师全权负责指导学生的学习、教学、生活等各方面的工作,实习指导教师负责指导和评价学生的教学工作,同时各个院系还派遣专业教师指导学生的实习工作。但聊城大学每学期派出的实习生一般在四五百人左右,这些实习生要分赴聊城的四个县市展开为期半年的实习工作。实际分配到每个实习点的实习生只有几名,实习生所在的实习点比较偏僻且相隔较远加之高校教师资源有限,指导教师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去解决学生在实习中暴露出的知识和技能方面的缺陷。因此,从总体上看对学生进行实习中的指导工作还需要加强。
(四)顶岗支教的评价模式不完善。
在顶岗支教过程中,培养创新型教师的一个关键环节就是岗后评价。所谓岗后评价就是在顶岗支教结束后对顶岗支教培养创新型教师的效果进行价值判断。聊城大学在对实习生顶岗支教后的评价上采取的模式为:实习成绩=实习指导教师的评价+实习基地的评价+领队教师的评价。这样的评价模式有利于综合各方面的意见,但是主观性太强。有些实习生借助顶岗支教大搞“形象工程”,大作表面文章,一些实习点的学校和学生“被素质化”、“被优秀化”。这些都严重影响到实习基地学校的日常教学工作和学生学习的正常进行,对实习生本人和实习基地都不利。
三、缓解大学生顶岗支教实习问题的对策探究
(一)做好支教生入岗前的准备工作。
实习支教生的入岗前准备工作主要包括教学工作技能和心理准备两个方面。只有具备较好的教学工作技能才能有效进行教学,不至于应付公事、误人子弟。心理方面的准备,主要是接受实习地较差的生活环境和农村的生活方式,较快使实习生进入到工作状态。学校要根据中小学教学对于教师的要求和师范生教学中存在的教学基本技能薄弱的特点,适当调整教学计划,加强师范生“三笔一话”、教学工作技能和班主任工作技能等实践技能的培养。心理方面的准备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建立新老实习生一对一沟通机制,加强新老实习生的沟通,使新老实习生了解实习基地的具体情况,并据此对自己的教学方法作出相应的调整;组织“新老实习生”经验交流会,通过交流会这个平台使新老实习生了解实习基地的具体情况,缩短他们到岗后的适应期;入岗前组织实习支教学生到实习地参观等。
(二)多方渠道筹集实习资金。
要做好顶岗支教实习活动,需要大量的经费支持,没有经费顶岗支教学生的生活就会受到影响致使支教生无法安心教学,从而影响教学质量。因此,加强经费投入是做好顶岗支教实习活动的关键,这需要地方政府、教育主管部门和师范院校共同的努力。地方政府应该从财政收入拿出部分经费作为师范生实习支教的专项拨款,支持顶岗支教实习活动;地方教育主管部门在经费使用上应做到有所侧重,确保顶岗支教实习学生的生活;师范院校在保证学校各项实习活动的基础上,在经费使用上,应向顶岗支教活动倾斜,为顶岗支教实习学生提供一定的补贴。另外,学生也要注意经费的科学使用,减少浪费、节约开支,提高经费的利用效率。
(三)顶岗支教岗上指导。
对学生在顶岗支教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及时的指导是实习生提升教师职业技能的关键。因此,岗上指导的重要任务是教育教学指导。针对实习生所在的实习点比较偏僻且相隔较远加之高校教师资源有限的特点,对顶岗支教实习生的岗上指导可采用实习教师、指导教师和当地老教师协调的方式进行。实习地点相近的实习生可以相互听课,并对彼此的课堂教学进行评价,相互交流经验弥补不足;指导老师要经常与实习生进行电话询问,对实习生遇到的困难进行理论上的指导;实习地点有经验的老教师应该成为实习生的主要指导者,时常听实习生的课,作出评价并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帮助实习生提高教学技能。
(四)建立合理完善的岗后评价模式。
岗后评价是对实习支教生半年教学任务的考评,是顶岗支教活动顺利进行、实习生积极进取认真完成实习教学任务的保障。合理的评价制度应该坚持公平、公正、客观的原则。因此,评价指标的制定必须坚持可以量化的标准。实习支教生的努力过程和成果反映在平时的教案和学生的成绩上,因此应该将实习生平时的教案和所教班级学生的期末成绩作为考核的主要指标。可以考虑用下列公式作为考核实习支教生的实习成绩:
(任教科目学生成绩的平均分-上学期该科目的平均分)×40%+教案成绩×20%+(实习指导教师的评价+实习基地的评价+领队教师的评价)÷340%=实习成绩。(中教案成绩满分为十分,实习指导教师的评价、习基地的评价和教师的评价满分各位十分。)
对考核成绩优秀者颁发优秀实习支教学生证书,师范院校要尝试探索优秀实习生在教师招聘、考核、留用方面优先考虑,对考核成绩差、顶岗支教持漠然置之或敷衍了事态度的学生要给予及时、合理、适度的处分。
参考文献:
[1]刘初生.教育实习概论[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01:12.
关健词:园林技术专业;顶岗实习;实践
中图分类号:K928.7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前言:所谓“顶岗实习”就是指学生到真实的工作环境中,一边学习理论,一边实践。学生在实习期间即有正式的工作岗位。顶岗实习是以学校为主体,企业和学校共同配合教育管理、训练学生的一种模式。这种教学模式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因此,要从真正意义上实现“毕业与就业零距离”关健是提高顶岗实习的质量,这也是高职人才培养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园林技术专业顶岗实习的意义
高职园林技术专业学生的“顶岗实习”是在园艺领域的企事业单位进行的以培养专业综合素质和实践技能为中心,全面提高学生就业能力为目的重要的教学环节。 园林技术专业学生通过去专业对口的单位实习,可在实际的工作环境下,增强动手操作能力,感受企业文化氛围,通过克服实际工作中遇到的困难,为就业和工作积累经验。
1、通过“顶岗实习”可以密切学校、企业、学生和社会之间的联系。从而可以弥补理论教学的不足之处,可以加强学生专业实践技能,从而提高毕业生的质量,真正培养可以适应现代园林技术所需要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
2、通过“顶岗实习”培养学生在实际工作中应用已学到的理论知识解决问题和独立工作的能力。为将来从事花卉、苗木的生产经营、园林规划设计、园林工程施工等工作奠定必要的基础。参加实习的学生,有一部分将来有机会可以留在实习单位工作,可以提高学生专业对口的就业率,可以更好地为就业做准备。
3、通过“顶岗实习”,学生可以了解园林企业的概况、工作流程。学生通过顶岗实习可以接触认识社会,提高社交能力,培养学生的专业素质,明确自己担负的社会责任。
二、 影响顶岗实习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顶岗实习的企业比较分散。不利于学生管理工作的开展
由于受诸多因素的制约,学校安排学生去校外不同单位参加实习,中小企业可以接收的实习学生数量是有限的,因此学生被分到不同的单位实习,这种条件下,与学生联系及管理学生就有诸多不便,实习过程老师对其指导和管理难度增大,容易出现放任自流现象。而大企业从自身的安全生产、运行和追求利润最大化等多方面考虑,不想接收大量学生进行实习。
2、顶岗实习的岗位对口程度低,不利于学生的学以致用
部分学生的实习的岗位和内容与其在校所学专业毫无关系,在实习过程有的学生从事工勤人员的工作,专业对口程度低,这种情况下,有的实习学生提早或是中途离开实习单位,放弃实习,使顶岗实习失去了意义。
3、学生对顶岗实习认识不够,观念淡薄,适应能力较差
首先很多学生对顶岗实习在认识上存在着偏差,片面理解为专业实习就是生产劳动和再为企业提供廉价的劳动力,学生对每天进行简单重复的劳动感到乏味,产生厌倦和抵触情绪。其次,学生的适应能力差,不适应实习单位与学校环境的差异;从学校到生产管理一线,有的学生不能很快适应公司的要求和安排,在实习过程中违反实习单位规章制度;最后有些学生由于对工作单位期望值过高。不愿从事生产一线工作等。
4、学校顶岗实习教师数量少,师资力量不足,影响了顶岗实习的指导力度
学生实习单位比较分散,而“双师型”专业教师力量又不够强,导致在实习过程中,老师无法实现“一对一”指导,缺少沟通交流,不能及时掌握学生在实习单位的表现情况,对学生实习指导不够及时、全面,在顶岗实习中的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5、学校与企业责权不明,实习学生的权益得不到良好保障
中小型园林公司大多数还处于成长初期,不愿意为实习学生支付劳动报酬,而只是把顶岗实习的学生作为劳动力紧张的补充力量。提供的实习岗位多是以单项育苗或栽培技能为主,甚至提供专业不对口的实习岗位。部分企业对于参与顶岗实习,对学生顶岗实习的管理不积极;具体表现为实习单位不与学生签订相关的协议和合同,一旦在实习过程中出现问题时,学生的合法权益无法获得保障。
三、推进学生“顶岗实习”的对策
以就业为主要导向,改进顶岗实习的方法与措施,使学生通过参加实习能深入地了解园林企业的生产过程,全面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锻炼学生的社会能力,从而提高学生就业的竞争力。
1、加大对顶岗实习的宣传,加强对学生的教育力度
要充分利用各种宣传渠道,做好实施顶岗实习的宣传、动员工作,让实习单位、学校、学生及家长都能充分认识到实施“顶岗实习”是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环节,通过宣传教育使学生端正态度、以积极的态度对待顶岗实习。
2、加强校企合作,创新培养模式
要进一步加强企业合作,不断总结工作经验,建立顶岗实习的有效管理机制。学校可以邀请园林类企业、专业技术人员共同参与顶岗实习培养计划的制定和优化课程设置,结合高职院校园林专业特点、企业需求情况和学校现状,不断创新顶岗实习模式。
3、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加大政府监管力度
目前,我国还没有正式出台任何有关学生实习方面的法律法规,学生在实习过程中如果与实习单位发生纠纷,学生的合法权益不能从得到有效保障。因此,学校、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以及相关法律部门应根据实际情况,尽快制定、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政府也应该加大监管力度,必要时可以把签订实习保障协议纳入到实习生进入市场实习的规则之中,从而为学生的顶岗实习创造良好的环境。
4、规范、完善顶岗实习的规章制度
顶岗实习工作要与实习单位签订相关协议,明确学生实习期间校企双方的权利与义务。应该向参加顶岗实习的学生支付必要的劳动报酬,并以合同的形式规定,以调动学生工作的积极性。在顶岗实习期间,要保证每个学生有2~3个岗位可以轮换,切实提高实习质量。
5、加强管理力度,加强企业指导教师的参与度
学校要及时制定操作性强、切实可行的管理制度和执行方案,要有健全的组织机构,在管理方面,实行由实习领导小组 指导教师 实习小组 实习学生的层层管理。在学生顶岗实习的过程中,校内指导教师由于自身还有教学任务,对实习学生不能深入地指导其在工作碰到的实际问题,这就需要企业的指导教师配合共同指导学生。企业的指导教师有时是一线的高级技术人员,他们丰富经验,通过总结传授指导给实习学生。
总之,高职院校园林专业顶岗实习是创新人才培养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之一,是高职院校学生工学结合的主要形式,是学生就业的过渡期和适应期,提高学生就业能力的有效途径。只有充分认识到顶岗实习的重要意义,正确引导学生提高思想认识,充分发挥指导老师的作用;只有社会、学校、学生、家庭等多方共同参与,对顶岗实习中存在的制约因素采用多种措施解决,才能做好这项工作。切实提高顶岗实习和人才培养的质量。
参考文献
[1]蔡勤生.高职院校推进顶岗实习教学模式的问题与对策[J].职业教育研究.2008.6
经过多年的不断探索和尝试,特别是经过国家重点示范校的重点建设,我们构建了更加符合高职水土保持专业人才培养特色,工学结合的“校站合作,项目代训”人才培养模式,并进行了该模式实践教学保障的初步探讨,有效地保证了教学的规范性和长效性,使其更具实践性和可操作性。
一、高职水土保持专业人才培养现状
学校由于受到经费的限制,从现有教学模式来看,呈现出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从甘肃人才培养的需求来看,教师数量偏少,双师型的青年教师比例偏低,师资队伍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师资队伍不能满足教学的要求;教学实践过程中,本专业的课程设置表现出了与时展的不相适应性,课程体系设计落后,教学过程设计中,对课程之间的衔接考虑不全面、不系统,学生学到的知识只是简单的累加,课程之间缺乏有效的衔接和融会贯通,导致实践教学内容不能满足行业对人才的要求;水土保持教育从教学体系、实践体系等方面,表现出了人才培养与行业对人才需求的不适应,这种不适应导致了学生的就业困难和行业的人才缺乏,造成人才培养实践教学与就业脱节。
二、高职水土保持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通过对行业岗位群能力要求的分析,结合水土保持行业工作的特殊性,以行业生产过程为导向,以课内教学和专项训练为基础,以项目代训或仿真式综合实训为切入点,我们构建了真正实现以工程项目和生产任务为主,体现工作过程导向的“校站合作、项目代训”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实践教学体系,如图1所示。具体做法是第一、二学期学习文化基础课、专业基础课,课程进行单项技能训练;第三、四、五三个学期学习专业课,课程进行单项训练,同时依据水土保持站(行)等单位的生产要求,进行校站(行)合作,以水保(治沙)站具体生产(工程)项目(任务)为依托,在生产的关键时期,采取工作实践形式进行综合实训或仿真实训完成项目代训;最后一学期进行顶岗实习。
“校站合作,项目代训”工学结合人才培养的核心内容是实践教学,实践教学的核心是综合实训和顶岗实习。单项训练在校内实训基地进行,综合实训主要是通过仿真实训(校内实训基地)和具体生产(工程)项目(校外实训基地)的任务驱动方式来完成。结合水保(治沙)站的具体生产(工程)项目、生产季节来确定实训时间和实训内容,学生根据自己的特长选取实训项目,统一选派专业教师和水保(治沙)站的技术专家共同指导学生,直接参与生产(工程)项目(任务)的实施,完成综合实训任务,如图1所示。
顶岗实习安排在第六学期进行,校站结合,以站为主,直接将学生选派到相关水保(治沙)站,聘用行业技术人员、选派教师共同完成对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指导和考核,做到顶岗实训有计划,学生有岗位,考核有标准,管理有方法。
三、人才培养模式解决的主要问题
从以往教学模式来看,学校由于受到经费的限制,呈现出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具体表现为重视第一课堂教学,轻视第二课堂对学生素质的培养和潜能的开发以及个性的发展;注重理论学习和知识传授,轻视素质和技能的培养。这些问题的出现与实习实验等实践教学环节较少有关,一是表现为实验空间场所小,仪器设备不足,从而导致学生动手机会较少;二是实践基地较少,运行费用高,不能根据专业的需求安排足量的外业实践,使整个培养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
通过与用人单位共同建立实训基地,解决了学生实践教学的场地和经费的问题,聘请用人单位的行业专家为兼职教师,解决了师资力量不足的问题,顶岗实习安排在第六学期,承接实习、就业双重任务,时间接点具备延续性,创造了就业空间,缩短了企业再次培训周期,减少了学生试用期环节,真正收到了学校、企业、学生“二赢”效果。
四、高职水土保持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实践教学保障体系
1.制度保障。“校站合作、项目代训”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核心是实践教学,根据水土保持专业的职业岗位群与专业培养目标,以满足行业企业各岗位对水土保持专业人才职业能力的需求为原则,以行业企业职业岗位群为主线,以职业岗位需求知识为主要教学内容,突出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构建基于水土保持岗位工作过程的实践教学体系保障机制,实践教学体系制度保障机制。
以专业技能单项实训为基础,以项目代训或“仿真”综合实训为切入点,以校站合作顶岗实习为突破口,形成“三级456”实践教学体系。
(1)单项技能训练。教、学、练、做四环节一体化。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单项技能训练采用“教、学、练、做四环节一体化”的教学模式,使教师的讲、学生的学、练、做四合一,采用“边教边学、边学边练、边练边做”的方式开展教学,贯穿于单项技能训练全过程中。
(2)综合实训。实训教学任务化、实训内容项目化、实训过程规范化、实训结果成果化、实训目标能力化,“五化”实现项目代训。实训教学任务化:按照具体的水土保持工程项目,实训教师下达实训任务,填写实训任务书,学生带着任务进行实训,以实现项目代训,获得技能。实训内容项目化:结合水土保持(治沙)站的具体生产(工程)项目或仿真项目,按生产季节来确定实训内容和时间,完成项目代训。实训过程规范化:实训过程参照专业资格证书的要求和行业专业规范要求进行训练。实训结果成果化:明确实训的成果形式和内容,实训结束时,一定形成实习的阶段成果或完整成果,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成就感,并用具体的成果进行学生的实训效果评价和教师教学质量评价。实训目标能力化:实训目标明确并突出培养相关职业工作岗位领域的核心能力。
(3)顶岗实习。兼职教师导师制、专任教师责任制、顶岗单位月报制、顶岗学生周记制、关键节点考核制、成绩评定标准制,六环节制度化。兼职教师导师制:每个顶岗实习的学生都由行业企业根据实习岗位,选定一位行业企业技术人员(兼职教师)担任学生实习导师,进行技术指导。专任教师责任制:专业教研室根据学生特长和实习意向,选定实习单位,确定实习指导教师,负责学生的实习指导,毕业论文或顶岗实结的撰写工作。顶岗单位月报制:顶岗单位每月向学院(系)填表传真通报实习学生的顶岗情况,在实际工作过程中的具体表现,发现问题及时与学院责任教师沟通解决。顶岗学生周记制:顶岗学生每周填写学院统一印制的顶岗实习记录手册中的顶岗实习记录表,记录一周的顶岗实习内容和工作体会,便于顶岗学生及时总结,并作为实习结束时成绩评定的依据之一。关键节点考核制:兼职教师在项目关键点对顶岗实习学生进行考核。按照项目开发的不同阶段,兼职教师将项目开发划分为若干个关键节点,一般2-4个。实习学生每完成一个节点的任务,兼职教师将对学生进行考核,作为学生顶岗实习成绩评定的重要依据。成绩评定双元制:顶岗实习学生成绩评定由兼职教师和责任教师双方分别打分,综合评定。兼职教师依据兼职教师指导书和节点考核成绩对学生做出评定,学校责任教师依据责任教师任务书、学生顶岗实习手册中的学生周记、总结等内容对学生做出评价,严格按照过程管理进行考核。
2.教学内容改革。根据调研报告,确定水土保持专业的课程体系和人才培养方案目标是以实践方式完成水土保持专业的教学标准,按照“校站合作,项目代训”的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目标,具体要求是:通过森林植物调查、植物环境调查分析、工程测量技术培养学生的综合调查能力;通过水文基础课程、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水土保持监测技术等培养学生的监测技术能力;通过干旱区造林技术、土地荒漠化治理技术、水土保持工程技术、水流域综合治理技术等培养学生的综合治理技术能力;通过水土保持规划设计、水土保持方案编制、水土保持制图等培养学生的设计技术能力。最后,通过顶岗实习,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能力。
3.校企合作保障。聘请行业企业专家组成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研制课程标准、开发教材,研制校企双重管理制度和考核标准,根据专业建设需要,定期邀请行业企业一线专家到学院进行座谈,做学术报告和技能指导等,共同商议专业建设与发展。
4.教学团队保障。为保证与“校站合作,项目代训”人才培养模式相适应的水土保持专业人才培养的顺利实施,必须优化师资结构,打造一支专业素质过硬、德才兼备的教学团队,通过重点建设,“双师型”教师比例达到90%,对青年教师的培养,通过下企业锻炼参与生产项目和参加专业建设研讨会等方式提高综合素质。聘用了24名行业的技术专家、22名技术能手为兼职教师。
5.实验实训条件保障。扩建了土壤实训室,新建水工监测与水流测控实训室、自动气象站、水土保持规划设计实训室、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综合模拟实训室等4个实训室。校站合作,新建水土流失治理、荒漠化监测与防治等2个生产性校外实训基地。新建校外顶岗实习基地20个,使校外实训基地总数达到30个,为学生完成半年以上的顶岗实习创造良好的条件。
“校站合作,项目代训”人才培养模式突破了传统教学模式,突出了实践教学,人才培养模式专业岗位针对性更加突出,能力目标更清晰,专业的人才培养取得了较好的效果。通过实践教学系统训练,学生操作技能扎实,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明显提高,学生能把所学知识贯穿起来,灵活运用到实践过程中。
参考文献:
[1] 黄金永,毛全有,姚荣庆.高职基于工作过程的工艺实施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职业教育研究,2010,(11):33-34.
[2] 程洪,刘佳丽.高职高专水土保持生态类专业教学改革研究[J].中国水土保持,2006,(2):37-39.
[3] 张德喜,张志远.高职水土保持专业的课程体系和技能培养[J].中国水土保持,2003,(9):46-47.
[4] 王青兰.高职水土保持专业课程改革探索[J].职业技术研究,2008,(10):150-151.
中职教师到企业实践的意义对于职业教育工作来说是不言而喻的。然而,该项目的实施要取得预期效果,需要有完善的制度保障和实施操作体系。
1.1 国家政策的扶持
从国家层面来说,需要有相应的制度与政策的支持。因为教师到企业顶岗实践毕竟是短期的,对于几乎没有实践工作经验的哪怕是只有三十岁的教师来说,短期内很难成功面试到一份合适的对于未来的教育教学有指导意义的顶岗实习工作。对于企业来说,它不希望雇佣和培养了一名员工之后最多半年后就离开。在这方面,目前教育部出台了相应的政策,使得教师下企业实践的渠道已经非常畅通。
1.2 学校的支持
中职教师下企业实践的具体安排是由学校来执行的。为了行之有效的进行企业实践活动,学校应该做好几方面的工作:
1.2.1 选取合适的公司或企业
(1)中职教师顶岗实习的公司与部门应该是与该教师的专业相对应的。这样有利于教师通过专业实践指导未来的专业教育教学。(2)中职教师顶岗实习的公司应该有各个学历层次(其中一定要有中职毕业生)的员工。这样,有利于教师了解中职生毕业后的工作动态。
1.2.2 解除教师的后顾之忧
许多教师不情愿下企业实践有各种各样的原因。为了鼓励教师的企业实践,学校需要做一些调研,然后制定相应的鼓励政策,解除教师企业实践的后顾之忧。
1.3 企业的保障
为了使教师在顶岗实习过程中真正把自己视为企业的一员,进入真实的企业工作状态,安心、有效地进行企业实践,需要企业为实习教师提供一些必要的硬件条件保障。
1.4 企业与学校共同制定合理的教师轮岗实习计划
为了使教师企业实践收获最大化,需要学校和企业双方共同制定合理的教师轮岗实习计划。学校与企业沟通教师实践的目标规划与思路,企业根据自己公司的具体情况提供合适的工作岗位。也就是说,教师半年中不应该在单一的岗位工作,而是尽可能地去体验同一岗位群的不同岗位的工作内容。
2 了解专业岗位群与对应岗位的工作内容
2.1 熟悉本专业对应的岗位群和相应的岗位工作内容。
作者本人的企业实践工作,结合了商务类专业和企业运营特点,6个月之中,基本上每两个月轮换一次岗位,先后进入该公司行政部的“接待专员、邮递专员”和“行政专员”岗位进行顶岗实践工作。同时,还接触和了解了人力资源部的部分人事助理和业务部门的工作动态等内容。这是属于商务类专业中职学生的未来工作岗位群。
作者半年内具体从事了“前台接待、信函收发、办公用品管理、礼品管理、名片制作”和“会务管理”工作,接触和了解了绿植管理工作、文件管理工作、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信息管理工作、各种费用的部门分摊统计工作、门禁卡和胸卡管理工作、机票预订。
2.2 分析专业岗位职责和提炼专业职业能力
教师在企业实践中要明确自己实践的目的,熟悉岗位重点工作流程和主要工作内容,了解相应工作的目标及关键点,掌握企业在计划、组织、协调、控制等各个环节的管理技巧,学习时间管理、目标管理、沟通技巧和商务礼仪在企业运营过程中的实际应用,然后分析和提炼本专业对应工作岗位所需的职业能力。
3 掌握中职生工作中的状态
作者进行顶岗实习的企业中从博士后、博士、硕士、本科生到中职生均有供职,这种企业实践的工作接触中有助于了解工作中的中职生心态、状态和职业提升空间。
3.1 中职生的优势
作者进行实习的公司是属于生产性企业和全球供应商。在这里,有多位中职生在不同的岗位工作,可见,中职生在实际工作中是大有用武之地的。企业对于中职生并不排斥。因为对于某些岗位来说中职生有成本优势。而且中职生对于这类岗位的工作认同感强烈。
3.2 中职生的问题
工作中的中职生在以下几方面表现不足:
3.2.1 通用能力方面
时间观念和服务意识不强;沟通能力有待提高。具体表现在:上级交代的任务不能够及时完成,经常需要被催促;对临时交办完成的事项有怨言,而这些其实很显然自己的本职工作;对待服务对象不能够一视同仁,对于领导表现出耐心和热情,对他人则经常过于苛责;对于交办事项的转述不够清楚完整,需要反复沟通确认才能清楚明了。
3.2.2 专业知识、技能方面
在工作中不善于发现问题,对于自己不满的问题不善于提出专业的解决方法或方案;Excel表的使用不够熟练;应用文写作能力不强,而且经常出现标点符号错误、错别字等低级错误;商务礼仪训练不到位等。
3.2.3 自我认识与自我管理方面
自我认识和自我管理不足,缺乏个人进取意识。具体表现在:不能正确认识自己的工作性质,为了完成工作而完成工作;上进心不够,在工作闲暇时经常玩游戏,而不是做诸如读书之类有益的事情来充实和提高自己;学习能力不强,不愿虚心接受他人更为有效的工作方法;不能够接受批评,认为是领导在挑自己的毛病;不能够特别严格的要求自己,表现在较为随意的请假和迟到、早退等。
4 分析职业能力要求,提炼相关知识点与技能点
作者进行企业实践的公司行政部负责公司资产管理,行政综合管理,日常安全管理等。提供车辆服务、部门服务、综合办公服务、会议服务、安全保卫等工作,要处理繁杂的多头绪事务。这就需要商务类中职毕业生具有处理众多事务的能力和相关文秘专业技能,要有较强的积极主动工作的精神,极强的沟通能力,具有亲和力,良好的心态与服务态度,有效的执行力和学习能力。具体表现在:
(1)专业知识与技能方面:办公类专业知识的掌握;日常基本的英语听说能力;Excel的熟练运用,对于各种公式、数据调用、筛选等功能的快速使用;得体的PPT制作能力与讲解展示;Word的熟练录入与排版;商务应用文的基本写作能力。
(2)通用能力方面:掌握商务礼仪;对各类间接商务知识的涉猎和再学习能力;对于往来资金的严谨处理;有效的沟通交流能力;再学习能力和总结能力等。
(3)态度情感价值观方面:要有团队协作意识,工作主动性,责任心,细心,时间观念等。
5 对于教改的反思
对于上述知识能力点的要求,企业实践后的教师对于今后的教育教学可以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1)有些属于学校已开设的但需要进一步增加课时量和加强强化训练的课程科目,如:办公接待,办公软件应用(尤其是Excel),会务接待与服务,文档管理,办公应用文写作,商务沟通,商务礼仪,对于传真机、打印机、碎纸机等现代办公设备的使用等。(2)有些需要我们在学生培养方案中新增或者补充一些选修课程,如:花卉绿植知识,茶艺知识,中西方文化习俗与禁忌,人文地理知识,对于投影仪、VCD\DVD等会务设备的操作,饮水机、空调等生活设备的使用与维护等。(3)加大校企合作力度,鼓励教师为企业提供服务,参与企业运作,学校聘请更多有丰富实践工作经验的企业人员作为实践指导教师,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开发课程体系等,进行更合理的实训室建设和教学效果评价。
6 多方互利局面的形成与良性循环
教师企业实践可以为各方带来巨大收获,为学校的专业培养方案的改进和提高课堂教育教学质量提供强有力的实践基础与支撑。最终形成多方互利共赢的局面。
6.1 有助于教师了解企业对于学生的实践能力要求,提高自身的实践指导能力
现代学徒制实行企业和学校结合交替式培养的模式,学生具备双重身份:即在学校是学生,在企业是学徒工。依靠企业中的实践与学校职业教育中的理论学习密切结合。每周1~2天在职业学校学习理论知识,4~5天在企业实践学习,理论课与实践课课时之比约为3∶7或2∶8。理论学习时间之短,要求专业课教学必须整合一切教学资源,以学生的专业能力素质和专业技能为本,突出实践性,大胆地创新教学模式。
一、推行实施性教学计划与开放性课程体系的创新
多数专业课实践性较强,抽象概念又多,设备及工艺装备结构复杂。有些内容在课堂上不能很好地表达,教学效果必然差。所以实施性教学计划的创新就是要把教材中实践性强的内容放到实习实验、课程设计中去完成,把抽象的知识由模糊变清晰,这样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机电专业,机械基础中的轴的结构可放在车工实习现场中,指导学生动手拆开车床主轴箱,再讲解;拉伸试验可放在实验室结合实验过程和结论,进行现场讲解、分析。
开放性课程体系的创新主要突出开放性。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进行多元化整合课程模式,要求课程间整合形成模块,课程内实现知识、技能、态度整合,整合的突出特征,就是实行理实一体化,而理实一体化整合的有效途径,是课程的项目化。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二是积极创设教学情境,注重学科间知识的渗透,使学生所学的知识由简单到复杂,由单一到综合,形成综合职业能力,实现职业能力的递进。例如,机电专业在机械制图测绘综合练习时改变以往测绘减速器,而测绘一副典型模具或车床尾座顶尖。又如金属材料与热处理课程在适当位置插入常用零件如带轮、链轮、齿轮、蜗轮蜗杆等零件的常用材料选择及热处理方法。
二、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的创新
现代学徒制要求尽量压缩专业理论课的教学时间,以注重学生的智力发展和创造思维的形成为主。教学方法的改革就是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用启发式取代“灌输式”,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对教材的主要内容、重点和难点讲清、讲透,对次要内容略讲或不讲,留给学生自学、思考。
1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加大直观教学力度
为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观察与思维能力,在专业课教学中应广泛应用多媒体技术。例如机械制图中的图样表达方式,利用多媒体使学生能观察到假想剖切、分离、旋转、投影等整个过程。再如液压系统分析,通过多媒体技术可以让学生观察到各控制阀的开启、油液的流动方向、执行元件的动作的全过程。这样既能有效地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观察思维能力,又能使学生在寓教于乐中学到各种专业的知识和技能。
2讲练结合的教学方法,突出学生的主体性
讲解与练习相结合是专业课教学的有效方法之一。在讲解过程中,精选授课内容,在对重难点讲深、讲透的同时,要着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再让学生自主练习,在实际参与和反复练习中获得知识与技能。比如定轴轮系传动比分析是机械基础课的重点和难点。在分析过程中着重讲清传动比的定义和对公式的理解与运用。难点在于怎样灵活地确定首轮和末轮,再对公式进行相应的转变和运用。那么在教学中得首先分析一种基本形式的定轴轮系例题,然后让学生自主练习一次。再以机械手表中的齿轮传动为例,讨论首轮和末轮的确定,告诉学生其实末轮也可以作为首轮,首轮也可以作为末轮,只要对分析问题有利,可以作适当的假设。然后让学生动手练习,老师巡视,以发现问题并作相应的提示。最后根据学生完成的情况进行讲解、答疑。
3引导与讨论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在专业课的教学中,有些内容如果用引导和讨论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可能会起到更佳的效果,能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潜能。例如《机械制造工艺基础》课中的基准选择的内容是该课的重点和难点,它对产品质量、夹具结构及操作加工影响均很大。为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造思维能力,可采用引导和讨论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在讲授基准内容时,先提出以下问题:什么是基准?基准有哪些类型?选择定位基准要考虑选择原则?接着让学生观看基准选择的教学录像片,使学生对选择定位基准有一个直观的认识。然后结合实物、模型进行讲授和课堂讨论,在讲授过程中重点讲解选择原则。然后结合几种不同形状零件,让学生自己分析,选择基准并在课堂上展开讨论。在讨论过程中老师要注意引导、启发和总结。通过课堂讨论使学生能根据不同零件,不同加工方法,灵活地选择不同的定位基准。
三、实践性教学环节的创新
实践性教学环节是向学生传授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的重要途径。书本上所学的理论知识要通过实践性教学环节来消化、巩固和提高。创新实践性教学环节主要从以下两方面入手:
1课程设计与专业实习相结合
课程设计与专业实习相结合是在学生进行专业实习前布置有关的课程设计题目。让学生带着问题、带着任务进行实习,这样就能让学生把观察到的、大量的原本是零散、无序的内容,按课程设计的要求清楚地表述出来。而教师在学生实习过程中的作用则是引导学生收集有关资料、数据、参数等,以便实习结束后能结合实际生产情况进行课程设计。这样理论联系实际的课程设计不再是纸上谈兵,而是理实一体化,既充分调动和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又让课程设计结合了企业的实际需求,取得了双赢的教学效果。
以笔者所在的湖南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会计专业的课程设计来看,目前开设了基础会计、财务会计、电算化会计、EXCEL在财务中的应用、成本会计、财务管理等理论课,同时开设了基础会计实训、财务会计实训、电算化会计实训、、成本会计、财务管理、手工会计综合实训、电算会计综合实训、毕业设计、顶岗实习等实践课程。但是,仍有不少学生反映在顶岗实习期间对会计工作依然无所适从。因此,笔者认为有必要引入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创新课程设计,打破传统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特征的课程模式,以使学生能够在学校学习到工作岗位的知识和技能,更吻合企业用人需求。
(二)从就业形势上看。
通过对笔者所在学院会计专业的毕业生的就业情况调查发现,大部分学生在广东省及湖南省就业,去向多是中小企业。通过对会计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单位的走访调查发现,目前很多中小企业,特别是小企业一般不购买财务软件,通常是设置一个专门针对本企业的Excel财务系统进行财务处理。据介绍,这主要是因为用友等财务软件价格不菲,而且对于小企业而言,其功能过于全面,有时反而使得财务处理更繁琐。因此,在《EXCEL在财务中的应用》课程的学习中,有必要引入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创新课程设计,调动学生的动手操作积极性,强调实践性教学。
二、基于工作过程课程设计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和相应的实践性教学环节,使学生能够掌握利用Excel完成中小企业会计核算整体流程等工作任务。知识目标:掌握Excel的基础操作;掌握Excel有关工作表、公式、常见函数应用;掌握利用Excel建立会计科目表;掌握利用Excel建立会计凭证表;掌握利用Excel建立日记账、分类账;掌握利用Excel建立科目汇总表;掌握利用Excel建立科目余额表;掌握利用Excel建立会计报表。能力目标:能够对Excel的窗口界面和工作对象等进行操作;能够对Excel表格进行操作;能够绘制Excel图表;能够应用各种常见函数;能够完成Excel会计核算的整体流程。素质目标: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工作态度、工作责任与职业道德素养;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锻炼学生的模仿能力。
三、课程设计内容
本课程拟以一个高职会计专业毕业生在湖南长沙红星公司实习经历为主线,一共设计了10个学习情境组织教学内容,包括Excel认知、编制会计科目表、编制会计凭证表、编制总分类账、编制科目汇总表、编制科目余额表、编制资产负债表、编制利润表、编制现金流量表、综合业务分析等,循序渐进地讲解Excel在财务中的应用。并且针对每一个学习情境制定了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和评价的课程实施方案,表1为学习情境二编制会计科目表的课程实施方案。
四、教学过程的组织与评价
在教学组织方面,笔者根据教学计划结合工作实际组织课堂内容,以高职会计专业的某毕业生在湖南长沙红星公司实习为主线,共设计了10个学习情境,由浅入深来组织教学内容。采用项目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模拟仿真法、班组合作法等方法进行教学。在教学过程方面,首先,每一学习情境都会借助多媒体工具引入一个实际工作案例,并给学生一张任务单,让学生明确主要的工作任务及通过本任务应掌握的知识技能与操作技能。然后,让学生分组思考,讨论如何完成这项任务。并且要求每一个小组选一名代表来讲述一下小组讨论结果。之后,由教师讲解演示内容。并让每个学生独立完成一个工作任务,并要求学生进行自评,小组成员进行互评,从而活跃课堂气氛并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最后,让学生通过世界大学城提交作业,笔者利用世界大学城来批改作业。如果发现有错误的地方,可以及时回复,要求学生更正。在教学评价方面,主要采用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相结合的考核评价方式。考核与评价分为过程平时考核和期末考试两部分,采用百分制,其中过程考核占70%,期末考试占30%,汇总得出课程整体成绩。重在考查学生在工作任务中表现出来的能力。
刚开始进行的是填制凭证的工作。由于以前有过几次简单的实践经验,所以对于凭证也就一扫而过,总以为凭着记忆加上学校里学的理论对于区区原始凭证可以熟练掌握,也就是这种浮躁的态度让我忽视了会计循环的基石——会计分录,以至于后来制单时有点手足无措。会计分录在书本上可以学习,可一些银行帐单、汇票、发票联等就要靠实习时才能真正接触,从而有了更深刻的印象。别以为光是认识就行了,还要把所有的单据按月按日分门别类,并把每笔业务的单据整理好,并装订好,才能为记帐做好准备。
填制好凭证之后就进入记帐程序了。虽说记帐看上去有点象小学生都会做的事,可重复量如此大的工作如果没有一定的耐心和细心是很难胜任的。因为一出错并不是随便用笔涂了或是用橡皮檫涂了就算了,每一个步骤会计制度都是有严格的要求的。例如写错数字就要用红笔划横线,再用钢笔在起上面更正。而写错摘要栏,则可以用蓝笔划横线并在旁边写上正确的摘要,平常我们写字总觉得写正中点好看,可摘要却不行,一定要靠左写起不能空格,这样做是为了防止摘要栏被人任意篡改。对于数字的书写也有严格要求,字迹一定要清晰清秀,按格填写,不能东倒西歪的。并且记帐时要清楚每一明细分录及总帐名称,不能乱写,否则总帐的借贷双方就不能结平了。如此繁琐的程序让我不敢有丁点马虎,这并不是做作业时或考试时出错了就扣分而已,要是在以后的工作中,这是关乎一个企业的帐务,是一个企业以后制定发展计划的依据。
所有的帐记好了,接下来就结帐,每一帐页要结一次,每个月也要结一次,所谓月清月结就是这个意思,结帐最麻烦的就是结算期间费用和税费了,按计算机都按到手酸,而且一不留神就会出错,要复查两三次才行。一开始我掌握了计算公式就以为按计算机这样的小事就不在话下了,可就是因为粗心大意反而算错了不少数据,好在同组的同学要我先用铅笔写数据,否则真不知道要把帐本涂改成什么样子。
从制单到记帐的整个过程基本上了解了个大概后,就要认真结合书本的知识总结一下手工做帐到底是怎么一回事。根据实习资料教程得知每一种银行帐单的样式和填写方式以及什么时候才使用这种帐单,有了个基本认识以后学习起来就会更得心应手了。其实课本上学的知识都是最基本的知识,不管现实情况怎样变化,抓住了最基本的就可以以不变应万变。如今有不少学生实习时都觉得课堂上学的知识用不上,出现挫折感,可我觉得,要是没有书本知识作铺垫,又哪应付瞬息万变的社会呢?
经过这些天的实习,使我对会计工作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在取得实效的同时,我也在实习过程中发现了自身的一些不足。比如自己不够细心,经常看错或抄错数字,导致核算结果出错,引起不必要的麻烦;在编制分录方面还不够熟练,今后还得加强练习。总而言之,这次的会计实习让我学到了许多在课堂上所学不到的经验,在实践中巩固了知识,也为我们以后走向社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编辑推荐:
小编推荐:标准实习报告格式
实习心得集锦
1.实践教学体系构建原则。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以社会需求为目标,以技术应用能力培养为主线”,循技术、能力培养的规律,使实践教学和理论教学有机地融为一体,通过各类实践教学环节,采用创新的技能培训模式,使学生技能的培养依托行业、企业,靠近市场,循序渐进,让学生学习掌握融入行业和市场主流的实用技术,构建以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培养为目标的实践教学体系。
2.构建“三线融合、一体两翼、五层渐进”的实践教学环节。三线融合指围绕人才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规格,将教学计划分解为教学计划进度安排、实践教学环节安排和认证课程及认证时间安排等三条计划实施路线,三条线在教学全过程中把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有机地融合为一个整体。―体是指以核心技能为主要目标的校内教学实验、实训、实习体系,这是实践教学体系的主体。两翼中一翼是指以行业通用技能为主要培养目标的职业技能培训、鉴定,这是实践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另一翼是指以职业特定技能为主要培养目标的企业项目实习、专项实习、顶岗实习、毕业实习等,这是实践教学体系的另一重要组成部分。
五层渐近的技能提高包括:第―层次,随课堂教学开始的实训课,开展验证性、认识性、操作性实验。第二层次,实训室相对集中的教学实训课,开展安装、调试、诊断的反复训练。第三层次,在校内实训室模拟环境下集中的专业技能培训,对相关的职业技能进行反复的操作训练。第四层次,在校外实训基地进行专业项目实习、生产顶岗实习,对职业技能的应用能力、创新能力、协作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行针对性的训练。第五层次,在校外实训基地或企事业单位集中毕业实习,对所学知识、技术进行应用性检验训练。
3.以能力培养为主线,精心设计实践教学内容,改革实验教学方法。内容改革要突破传统的验证型实验模式,开设多种类型的综合实验;大幅度地删减验证型实验,用演示实验、模拟仿真来取代那些基本测量方法、公式验证的实验;重视实验大纲和实验教材的建设,精心设计增开综合型、设计型的实验。注意将教师在科技推广和技术应用中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部分及时转化为实验内容,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我们把实践教学分成实验技术基础、电子技术应用和课程设计三个模块。应大力推行启发式、开放型教学方法,抛弃过去刻板、程序化的教学方式和注入式封闭型教学方法,推行启发式、开放型教学方法,鼓励学生自学、自己设计实验项目,并独立实施实验过程,开展互相讨论。实验考核方法允许多种形式的考查和考试,重平时成绩,重动手能力,重联想思维,重创新意识。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将多媒体教学手段引入实验教学。
4.组织严密的弹性的实践教学管理,使实践教学工作落到实处。实践教学对应用性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有着极其重要而又特殊的作用,因此,必须加强和改进实践教学,利用实践手段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为了提高学生在职业技能、技术方面的培养,要充分利用校内、外实训基地的资源,认真组织专业实习或实训,每次实训都有实训(习)任务书,任务书详细说明了实训(习)目的、内容、要求、成绩评定方法以及学生分组、指导教师安排情况。强调纪律,强调操作规程,强调安全意识,强调实践质量,指导教师坚持书写实习日志,记录学生参加实训、生产情况,定期对学生进行教育和指导。全面开放实验室。一是时间上的开放,即实验室实行开放式管理,允许学生正常工作时间及晚自习进实验室做实验,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实验时间。二是开放实验内容,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实验室做自己感兴趣的实验或进行电子小制作。三是加强开放型实验方法指导、管理,挖掘现有设备、仪器的潜力,提高实验室利用率。
二、推进实践教学的措施
1.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目前,新本科院校教师中,“双师型”教师缺乏,这不利于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双师型”教师培训应以长线专业和重点专业师资培养为核心,以职业道德和教师基本素质培养为前提,以专业技能和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以校内校外、校企双元为培养途径,以企业实践、送高校进修、本校培训或教师自学为基本方式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财务管理课程是工商企业管理(理财理税方向)、会计、财务管理等专业的核心课,其前期课程有经济学、管理学、会计学、数学等,后期课程有专业实习、顶岗实习等。
财务管理课程主要是基于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的典型任务,具体包括二个方面:一是企业资金运动的管理:资金筹集资金投放(投资)营运资金(经营过程中)收益分配。二是企业资金静态的管理:财务预算财务控制财务分析。其内容主要包括:筹资管理、投资管理、营运资金管理和收益分配管理、财务预算、财务控制和财务分析等。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掌握财务管理基础知识、基本程序、基本方法和管理的基本技能,并能灵活运用其基本理论和方法,解决企业筹资、投资、营运资金和收益分配等管理活动的实际问题,能为企业进行财务预算、财务控制和财务分析。
二、课程设计的理念与思路
教学目标不仅要考虑学生将来的从事的工作岗位,还需要兼顾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学课时虽以本课程大纲为准,但需要有课前、课后的延伸;教学场所以校内为主,但不能缺少校外的实践体验。因此课程的设计理念与思路可概括为“一个中心、二个定位、三种手段、四种场所”。
“一个中心”是指以工作过程为中心,进行课程开发与设计。深入行业、企业调研,采用实践专家访谈法,对财务管理工作过程进行全面和系统的分析,确定典型工作任务,再将典型工作任务转化为相应的学习领域,据此设计学习情境。
“二个定位”是指该课程应定位于学生的就业所需的职业专门技术能力和职业关键能力进行课程项目内容开发和教学组织,以体现课程的职业性。公司理财是既具有技术属性,又具有管理属性的一项工作,所以不仅要求学生具备较好的财务管理专业知识,还需具备管理者的素质,所以课程的内容设计和教学组织要达到双重效果。
“三种手段”是指将课程的内容充分融入专业教学计划中的认识实习、专业实习、顶岗实习当中,以体现课程的实践性。一是认识实习阶段让学生了解财务管理工作岗位性质,二是将财务管理课程内容设计为专业实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三是设计有关解决公司财务管理的毕业论文题目,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顶岗实习。
“四种场所”是指课程学习的场所分别有教室、校内实验室、企业、网络资源,以体现课程的开放性。采取在教室讲授财务管理理论,在实验室完成财务管理案例的分析与讨论,去企业去亲身体验财务管理工作,利用网络资源来丰富学生的学习内容,培养学生的再学习能力。
三、课程学习目标
课程学习目标包括知识、能力和职业素养三个方面,知识目标主要达成学生职称、职业资格考试相应知识水平,能力目标主要让学生获得相应岗位工作能力,职业素养主要是具备从事岗位工作所要求的职业道德。
其一,知识目标:了解财务管理的工作内容和对象,工作的方法;掌握资金时间价值、风险价值的计算;掌握企业筹资的方式和途径,不同筹资方式个别资金成本以及综合筹资方式的成本计算;掌握证券投资种类,证券投资收益的评价;项目投资现金流量分析、净流量计算、评价指标计算;掌握营运资金的有关成本,货币资金、存货资金最佳量、应收账款信用成本的计算;了解收入的形成,利润的分配程序,不同的股利分配政策;财务预算的方法,销售预算、成本预算、现金预算、预计报表的编制;财务控制中心的指标类别、指标计算;企业偿债能力、营运能力、盈利能力、发展能力的评价指标及计算。
其二:能力目标:具备合理地选择筹资方案能力;具备对证券投资、项目投资评价的能力;具备为企业制定货币资金、存货资金、应收账款日常管理制度的能力;具备能根据企业的战略目标制定收益分配方案的能力;具备为企业编制预算的能力;具备能结合企业不同控制中心考核指标对各中心运行效率进行分析的能力;具备对企业进行财务分析的能力。
其三,职业素养:从事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不仅要维护企业自身利益,还需维护债权人、股东的利益,保持良好的信誉;从事企业财务管理工作,需遵循国家有关经济方面的法律法规,如公司法、证券法、股票发行与交易管理暂行条例等;从事企业财务管理工作,需具有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课程内容的选取与相适应的教学方法
其一,课程内容的选取。根据行业企业发展需要和完成职业岗位实际工作任务所需要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选取教学内容,并为学生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教学内容的针对性与适用性遵循“注重理论适度、强化实践操作、兼顾其他课程”的原则。一是根据财务管理课程特点,构建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融为一体”的教学体系,在课时设计方面采用了“理论授课+课内实验”的模式,理论授课重在既要考虑学生的文化基础,又要兼顾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会计技术职称的晋升或注册会计师资格的考试),实践课程内容设计围绕典型工作任务而展开,例如筹资管理、投资管理、营运资金管理、分配管理、财务预算及财务分析等;二是考虑本专业的“课程链”,避免课程内容重复,依据不同年级专业教学计划相关课程(如筹资管理、投资管理、财务报表分析等)的安排,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也会做出相应的调整。
遵循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基本规律,以真实工作任务及其工作过程为依据整合、序化教学内容,按照从简单到复杂的逻辑结构设计学习性的工作任务,将每一个项目设计成几个模块,将模块再细化为具体的教学情境,通过各种教学方法的运用,将“教、学、做”完美结合,具体内容安排表1(以80课时为例)。
其二,适应的教学方法。根据课程内容和学生特点,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乐于实践,提高教学效果。例如,案例分析法:每章的理论讲述都以具体案例为背景进行阐述;分组讨论法:资金时间价值计算、筹资成本计算、项目投资现金流量计算、营运资金成本计算、财务分析指标计算等内容可采用;角色扮演法:在资金时间价值实践运用、财务预算等内容可采用;图示教学法:资金时间价值计算、项目投资净现金流量确定与净现值计算、货币资金与存货管理等,都是财务管理的重点内容或难点问题,我们利用简单的线段或坐标图示分析,使学生能够准确地掌握其计算原理和方法,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较教学法:不同筹资方式的资金成本计算、不同证券的估价、存货资产的管理方法等,通过比较分析,总结异同点,找出有规律性的共同点及有特殊性的不同点,然后运用简单表格列示,这样既加深了对问题的理解,又能全面掌握相近或同一系列的知识;程序教学法:对项目投资决策、筹资决策等复杂问题,通过设计符合逻辑结构的教学程序,按照由浅入深的原则组织教学,收到了理想的教学效果;模拟教学法:对财务预算的编制、财务分析等内容的授课,主要采用模拟企业实际业务,通过设计综合性强的教学案例及业务流程,引导学生学习相关内容;互动教学法:企业财务指标分析涉及的分析指标多达30个,有许多计算方法,老师在讲授这一部分内容时,可以把企业近两年财务报表给学生,让学生站在企业的立场分析财务状况并写出简要文字说明,老师给予评价,这样很快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五、合适的教学组织形式
重视学生在校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有针对性地采取项目导向、工学交替、任务驱动等行动导向的教学组织形式。
项目导向:按财务管理典型工作任务设计成八个教学项目,每个教学项目再分解成具体工作任务,依次开展每个项目的教学。
工学交替:在专业计划中安排的认识实习、专业实习、顶岗实习,依次完成了解企业财务管理岗位的性质和知识需求、财务管理岗位专业实习、财务管理毕业论文设计等任务,采取了工学交替的教学模式。
任务驱动:在教学环节设计时教师先向学生传授完成某一任务的原理和工作程序,然后再向学生下达任务,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热情。
六、教学环境的建设
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方法的运用需具备一定的教学环境,财务管理课程教学环境的建设主要包括一体化教室、校内实训室及校外实训基地。一体化教室设施应该包括具备上网功能的电脑,可供学生进行资料查阅;可移动桌椅供学生分组讨论;陈列柜供资料存放、成果展示。校内实训室应该配有相应财务管理软件和配套设施。校外实训基地应以中型企业为好,具有相应的财务管理岗位,重视财务管理工作,也可以是一些财务咨询公司,为其他的中小型企业财务管理提供咨询、做账等业务。考虑到大部分企业财务资料不愿对外的情况,我们应该以校内实训基地为根本,校外实训基地为补充,构建了全方位的实践教学平台。
七、建立科学的“二结合”考核体系
一是过程与结果的考核相结合,将平时作业、课堂的过程考核与期中、期末考试结果考核相结合,二是校内与校外考核相结合。考核总体系由考核项目、考核点及权重分配构成,具体可见表2,其中课堂任务、企业实践采取个人独立或小组的形式来完成,对完成任务结果采取个人自评占30%、小组评定占30%、教师评定占40%三方相结合的形式,从是否参与任务、工作方式、完成质量三方面进行评定,具体可见表3。
八、教学团队建设
总之,一门课程的建设涉及到多个方面,除了以上所提到七个方面以外,还需配备良好的师资,好的师资才会带来好的教学效果。专业课程的师资最好是有专任老师与兼职教师相结合,年龄方面是老、中、青结合,职称方面是高级、中级、初级相结合。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05(a)-0199-02
1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建筑材料》课程教学现状
《建筑材料》是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一门学科专业基础课。它包括现代建筑工程建设中常用的工程材料,如水泥、石灰、石膏等无机胶凝材料、混凝土、建筑砂浆、建筑钢材、防水材料及其他功能材料等。
随着科技的进步、教学手段及教学方法日新月异,《建筑材料》课程教学改革迫在眉睫。在现今的大多数高职院校,很多课程都已进行课程改革,包括本课程。通过案例教学、情景教学等方式,加入了大量实验,一边讲课一边做实验,这样很好,确实从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理解能力。但这仅限于对本门课程的教学改革,仅从本门课程上去了解什么是材料,但没有将材料考虑到它是房屋上的、是道路上的,还是桥梁、隧道上的,或者它是地上的还是水下的等等。所以学生对建筑材料的用途,以及取样检验等概念模糊,并没有将其与本专业相联系,并没有从本专业的角度去考虑本课程的重要性。因此,对于喜欢动手操作的学生还好一些,而对于不喜欢做实验、大帮哄的学生,在学校后期上建筑工程专业课时,将材料课上的内容忘的一干二净。归结原因,就是学生在学习这门课程时,没有和本专业衔接,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笔者认为,对上述问题的影响有两方面。其一,教学内容仅注意实验,但没有对实验的指标标准进行整体的案例构思和应用。例如混凝土,隧道内锚喷联合支护时喷射的混凝土与多层建筑的砌块混凝土指标标准一定是不一样的,它与其他专业的标准也是不一样的。其二,专业老师专业技能水平不齐,教育出身的老师基本上没有企业实践经验,部分学校很少安排教师到企业顶岗实习,专业技能水平培训不够。
因此,本文将一种新的教学模式CDIO引建筑材料的教学改革中,以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趋势和培养出满足高素质的合格人才。
2 CDIO教育模式的基本理论
2.1 CDIO简介
CDIO是近年来工程教育领域教育模式所取得的最新研究成果。从2000年起,Knut and Alice Wallenberg基金会出资2000万美元资助麻省理工学院和瑞典皇家工学院等4所国际知名大学组成跨国研究,组织进行工程教育改革探索,该组织经过4年的研究,提出了CDIO工程教育模式。
CDIO是Conceive(构思),Design(设计),Implement(实现),Operate(运行)四个单词的首字母缩写词,它基本包括从产品研发到产品运行的全生命周期,并以此作为载体,通过主动、实践、有机联系课程之间关系等方式让学生来学习工程。CDIO培养大纲将工科毕业生的能力分为工程基础知识、个人能力、人际团队能力和工程系统能力四个层面,大纲要求以综合的培养方式使学生在这四个层面达到预定目标。
2.2 CDIO目标
以CDIO总体培养目标为指导,制定更详细而合理的CDIO教学大纲,实现一体化教育的核心目标。
基于《建筑材料》课程研究,CDIO有三个总体目标即让学生能够:(1)熟练掌握建筑材料基础知识;(2)引导本课程与本专业行业的联接与运行;(3)了解建筑材料技术的研究与发展对建筑行业及社会的重要性和战略影响。
根据CDIO培养大纲将工科毕业生能力分成的四个能力层面,制定本课程的教学大纲,更好地实现以上三个课程目标。
3 CDIO模式下的建筑材料课程改革的基本思路
CDIO的核心是一体化教育,构造假定的工程职业氛围,对教学模式进行项目式、情境式和教学做一体化教学的改革尝试。建筑材料课程改革主要是结合建筑专业人才能力的培养规律和特点,以CDIO工程教育理念,理论实践一体化,实现以能力培养为主线,以任务为驱动,以过程监控实现项目考核等等。通过项目的CDIO过程,即构思、设计、实现、运作,实现完整的课程中的做中学、做中教。
从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和考评三个部分入手,使之紧密结合。
3.1 合理设置CDIO课程内容
首先,加强教师团队对CDIO理念的理解与深化。教师团队是教学改革的关键, 是教学改革实施成功与否的根本保证。只有教师对CDIO有了准确把握,才能将其应用于教学过程中。
然后,团队设置CDIO课程内容,主要是理论基础和校内实训环节。
根据建筑材料的现状及发展趋势,提出本课程重难点内容;按照建筑用途及部位的不同,通过理论与实训教学,教师教会学生怎样合理选择原材料,怎样检测混合料的标号、性能等并进行分析改进,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协作能力、成本意识和认真仔细的工作态度,为提高职业能力打下基础。例如混凝土,房屋建筑中基础、墙、柱、板等混凝土标号及性能是不同的,那么它的配合比如何设计;选择原材料,水泥、粗骨料、细骨料怎样选择;如何拌制,怎样控制等等。然后在校内实训车间进行现场分组,完成试验内容。最后,培养学生能自己组织试验,自己选料,通过试验所得数据自己处理数据得出结果,并自己完成所针对的项目或任务。当然此过程需在实训车间完成,学生组成独立完成,教师只是起引导作用。
将理论基础和校内实训这两大类互相结合,交替进行,无限提高学生能力,带给学生启发。
(1)动手操作能力和团体协作能力。
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团体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需要全体对实训知识的掌握,灵活运用,合理分工,协同完成任务,培养了学生的操作能力、对理论知识的解理能力和协作能力,并且培养学生对实验器材的整理维护、对实验室环境的保护保持能力。
(2)实验数据处理能力。
首先,由教师进行一个简单实验案例的全程操作及实验数据的处理,着重讲授处理的方法,例如可以从正面推导即实验目的、实验数据的得来、所要数据的结果,也可逆向思维即实验最终结果可由哪些实验数据推导而来(根据建材公式)。然后让学生自主实训处理数据,编写报告。如此,由初期的演示项目多、自主实训项目少,过渡到演示项目少、自主实训项目多,甚至于全部自主实训。这样,学生既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
3.2 注重社会实践教学
以CDIO教育目标、培养大纲内容为改革的指导思想,将课程计划、工程引导和实施实践一体化。在CDIO教学大纲指导下,组织教学实践,以实验和工程项目为核心。本环节主要体现在校外实训即学生的顶岗实习上,也是让学生能把课程与本专业更好联接的更要环节。要求学生能顶岗,企业实行准员工管理,学生在顶岗实习中得到一定的报酬,提高学生对本课程本专业学习的兴趣以及自主学习的意识。
学生通过电话、QQ、课程网站等形式,与其他同学或老师交流。学生可做材料员,并考取材料员证,从事建筑工程材料的生产、装配与质量检验等工作。
3.3 考核评价
考核评价是CDIO教学模式改革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奖罚分明的好的评价制度,将有效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拓宽学习思路。
理论基础和校内实训环节结束后,指导教师从学生实验报告、小组自评互评及教师讲评、师生交流讨论三方面总结教学过程,完善教学过程。并且,分小组进行答辩考核,促进学生间互相学习交流,增强成员的责任感和团队合作意识。
社会实践教学后,校企共同评价学生顶岗实习的效果。我们主动了解企业技术及培训需求,拓宽实习岗位渠道,把顶岗实习与学生的专业学习密切结合,校企双方共同参与顶岗实习的考核评价。
4 结论
《建筑材料》课程是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学生必修专业基础课,应用CDIO教学模式,在理论教学、实验教学和社会实践教学等方面进行了一定的改革实践,对于提高本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与知识运用和创新能力,并且对于建立校企合作双赢长效机制等方面都具有积极意义。
参考文献
[1] 王颖,孙凌,武鹤.基于CDIO模式下土木工程材料课程探索与实践[J].林区教学,2013(8):84-86.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15-0336-02
在园林测量教学改革过程中,如何变知识本位为能力本位是一项亟需重视的问题。因此,应以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为依据设定职业能力培养目标,按照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目标来构建人才培养模式和设计课程教学内容,并通过实践性教学环境的建设以及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来达到人才培养的目标。
1 园林测量课程改革思路
园林测量课程是园林工程技术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其教学目的使学生能够掌握各种专业测量技能,以为其在今后的工作奠定基础。测量工作是本专业毕业生就业后从事的主要工作,是毕业生立足施工一线的核心技术能力,要求学生能胜任工程测量岗位工作。通过市场调研,把园林测量课程职业能力的形成过程分解为5个环节,即课堂教学—课程训练—专项训练—综合训练—顶岗实习,课堂教学专业知识具有实用性,要求符合岗位群知识要求,课程训练教学具有针对性,要求符合岗位群单项能力要求,专项训练教学具有模拟性,要求符合岗位群操作技能的要求,综合训练教学具有真实性,要求符合岗位群综合应用能力要求[1-3]。
2 基于职业核心能力的课程内容设计
通过对园林测量课程的职业核心能力进行分解,构建了六大主要的工作过程,并设计了相应的课程教学内容(表1)。
3 基于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园林测量课程教学改革措施
3.1 工学结合,产业—项目—企业—基地四位一体反哺教学
坚持在真实的职业环境中培养人才,围绕能力本位这个中心,以“产业—项目—企业—基地四位一体反哺教学”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了特色鲜明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大课堂。《园林测量》课程坚持以任务为驱动,以生产项目和科研项目为载体来组织教学,实现项目教学,学生的毕业实习均是以技术人员的身份直接参与施工单位的生产任务。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根据园林专业的实践教学计划有针对性、选择性、弹性地安排综合实习项目,并通过邀请行业专家、工程技术人员组成答辩委员会,参加学生毕业答辩。在实践教学上,充分发挥实训基地的作用,将基地的建设定位在“营造1个环境、实现3个任务”,通过基地建设营造1个环境,即实习、实训基地建设与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相一致,形成真实或仿真的职业环境;实现3个任务,即实践教学、开发生产、培训鉴定。依托校内和校外实训基地,逐步探索和创建了“课程实践+科研项目、课程实践+生产实践、课程实践+生产任务”3种基本模式,较好地促进学生及时接触和吸纳专业技术的新科技、新成果,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技术能力,为实践教学的完成以及对学生开展专业基本技能综合训练起着决定性作用[4-6]。
3.2 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的改革
3.2.1 灵活运用传统教学、多媒体课件和现场演示等多种方法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为便于学生熟练掌握上述内容相关基本理论知识,应结合工程实际制作与之相匹配的、通俗易懂的多媒体课件或是用现场演示和观看录像的方法,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实际操作技能。对于一些原理性较强、需要理解和计算的内容,在运用课件讲课的同时,结合传统教学方法(如黑板板书、公式推导等),这样更有利于引导学生紧随教师思路积极思考,并能让学生有时间作好笔记,以便课后复习巩固[7]。
3.2.2 应用工学结合、项目导向,课堂与实习深度融合的教学方式。利用校企合作企业承担园林工程测量任务,让学生在完成项目的同时完成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学习,体现“做中学、学中做”的教学理念,从而实现高技能园林工程技术人才培养的目标。学生参与生产实习,在实习中解决问题、发现问题,再投入学习,从而通过学习—实践—学习的有机循环,在专业技术和实际操作能力上得到了迅速提高。
3.2.3 加大实践课比重,注重学生动手能力培养,实行考证制度。在理论教学中,安排了课程设计环节,通过将课堂讲授和课程设计穿行的方式,让学生对所学内容及时消化,通过课程设计和生产性实习,使《园林测量》的实践课课时与理论课课时之比超过1∶1。积极推行测量工考证制度,鼓励学生通过理论和实操2项考核,取得湖南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颁发的中级、高级测量工职业资格证书[7-9]。
3.3 实践性教学环境建设
3.3.1 不断加强校内实践教学环境建设。在校园内建立了专门测量控制网(其包括平面控制网——全站仪导线网和高程控制网——水准网)。有了稳固的网点、固定的网形和标准路线点,就能及时发现和解决学生在实习中出现的问题,提高了教学实习的效果。另外,还进行了“测量一体化室”的建设,配合测量软件应用等,使学生尽快掌握园林测量的专业知识。同时建立系统、综合、完善的校内仿真资源库,充分利用已取得的技术咨询成果进一步完善实践性教学大纲、指导书、实训教材和仿真设计题库。
3.3.2 依托行业加大校外实习基地建设。长期以来,与省内近50家测量公司、园林企业建立了密切的合作关系,形成辐射全省的实践教学基地网络,为《园林测量》教学实习和毕业实习提供了稳固的校外实训环境,保证了工学结合的需求。学生到这些单位进行生产实习、毕业顶岗实习既大大提高了实际应用能力和现场经验,也把企业的需求及时反馈给学校,搭建了人才与企业、基层双向沟通的桥梁[9]。通过市场调研,掌握了大量社会、行业对人才需求的第一手材料,并与十几家企业建立了校企合作关系。
4 参考文献
[1] 管志勇,冯卫芝,洪庆华.《测量学》实验教学改革与实践[J].实验室科学,2008(2):40-41.
[2] 衣德萍.浅谈项目教学法在园林测量中的应用[J].科技信息,2010(36):115.
[3] 李春侠,彭小燕,廖伟平,等.《园林测量技术》课程设计的改革与创新[J].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2):42-46.
[4] 陈彩军.高职测量技术课程实践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思考[J].北京测绘,2010(1):88-89.
[5] 郭荣中.基于工作过程的园林测量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现代农业科技,2012(10):39-40.
[6] 仇恒佳,单建明,戴群.园林测量课程项目化教学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2(23):1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