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2-28 15:32:59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法治惠民工作方案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为规范我市社会组织,改进行政管理方式,提高行政管理效能,促进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发展。根据XX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XX市推行“双随机”抽查规范事中事后监管工作方案的通知》(X府办〔2016〕X号)和民政部《社会组织抽查暂行办法》有关文件要求精神,为做好2020年度全市性社会组织“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工作,计划在8月12日至20日开展全市性社会组织行政执法检查,具体方案如下:
一、目标要求
通过随机抽查的科学方法和信息化手段,转变社会组织监管方式,提升监管效能,切实解决社会组织检查任性和执法扰民、执法不公、执法不严等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减少和杜绝不作为、乱作为现象,营造公平竞争的社会组织发展环境,推动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发展。
二、主要原则
(一)坚持合法合理监管。
严格执行有关社会组织法律法规规章,落实监管责任,确保事中事后监管有序进行,推进随机抽查制度化、规范化。
(二)坚持公正高效。
严格按照执法程序,依法保障监管主体的合法权利,切实做到严格规范文明执法,提升监管效能,减轻市场主体负担,优化社会治理环境。
(三)坚持公开透明。
实施随机抽查事项公开、随机抽查制度公开、随机抽查过程公开、随机抽查结果公开,保障社会组织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
三、时间安排及步骤
(一)时间安排
开展社会组织行政执法检查时间拟定于2020年8月12日至20日共9天。
(二)随机确定检查人员和被检查对象(8月上旬)
通过广东省“双随机一公开”综合监管平台在民政局执法名录库中随机抽取执法人员6人;按照不低于4%的比例在社会组织名录库中随机抽取20家社会组织(其中一般性社会团体9家、行业协会商会4家、民办非企业单位5家、基金会2家),对其依法开展活动的情况进行检查。其中4家行业协会商会由市发改局、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市民政局联合执法检查。
抽取的执法人员和社会组织结果在市民政局、XX市社会组织信息网网站公布,同时发出检查通知,通知相关社会组织做好检查准备和自查自纠。
(三)组织开展检查(8月中旬)
执法人员根据抽签结果,每2名执法人员一组,每组配其他工作人员2人,分两组实地检查相关社会组织。检查方式为现场检查,主要包括:听取基本情况介绍、材料核查和实地查看等。执法人员负责填写检查报告单和进行谈话笔录。对可以现场整改的问题,检查人员应当场指出,要求整改。
(四)督促整改(8月下旬)
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精神为主线,以加快构建覆盖城乡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为目标,以改进工作作风、发挥职能优势、健全服务机制为抓手,组织发动律师、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挂钩服务全市村(社区),实现法律顾问全覆盖,帮助指导基层开展法治创建、提供法律服务、化解社会矛盾,切实解决基层群众最关心、最现实、最直接的法律问题,推进法治惠民进程,服务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
二、活动方式及目标
1、活动方式:设立村(社区)法律服务工作站,实行“1+1+4”挂钩服务,即1名律师和1名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共同挂钩服务4个以上村(社区),将法律服务送到千村万户。【挂钩服务村(社区)名单另行下发】
2、工作目标:年内,通过“法律快车村村通”活动的开展,村(社区)法律顾问覆盖率达到95%以上;村(社区)法治文化阵地基本实现全覆盖,省级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创建率达25%以上,市级95%以上;村(社区)人民调解组织健全完善,各类矛盾纠纷有效化解在基层;“半小时法律援助服务圈”进一步完善,实现应援尽援;村(社区)法治建设、平安建设进一步推进。
三、挂钩服务人员职责
1、当好法律顾问,推进法治创建。履行好村(社区)法律顾问职责,帮助村(社区)按照村(居)自治管理的法律法规,完善村规民约,规范村(居)民自治和两委议事规则,促进村(居)务公开。引导村(居)民依法有序参与社区事务、财务、集体资产管理和涉及切身利益的公共事务管理,推进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创建。
2、开展法制宣传,丰富法治文化。加强以宪法为核心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以及与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切实增强基层党员干部和群众学法尊法守法用法的意识和能力。按照“一地一特色、一地一品牌”的要求,协助推进法治文化广场、专栏、法制学校、法制图书角建设,打造村(社区)法治文化阵地建设示范点。
3、提供法律服务,维护合法权益。深化“三农”法律服务,着力为发展现代高效农业、构筑城乡一体格局、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农民增收等提供法律帮助。适应基层群众的新要求、新期待,开展面向群众的法律咨询活动,解答百姓生产、生活中遇到的法律问题;为村(社区)组织和群众提供诉讼和非诉讼法律服务;为特困群众和农民工提供法律援助,维护其合法权益。
4、参与矛盾调解,促进和谐稳定。指导村(社区)加强调解组织建设,协助化解处置群众生产生活中的各种矛盾纠纷。主动参与突发事件和的预防和应对,帮助制定事前预防预警、事中应急处理和事后救助、补偿、抚恤、安置工作方案,增强基层维稳能力,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5、收集社情民意,服务人民群众。通过与群众零距离接触,了解群众诉求,关心群众疾苦,帮扶弱势群体,努力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挂钩服务人员每年至少提供5条以上有价值的社情民意。
四、工作要求
1、实行定向联络。挂钩服务人员要将姓名、单位、职务、工作职责、电话号码(手机、办公室)等在所挂钩的村(社区)进行公布,以便群众随时联系和约访。挂钩服务人员要认真履职,经常深入村(社区)调研和开展帮扶工作,每月主动与村(社区)联系不少于一次,每季度至少到村(社区)开展工作一次。
2、实行工作记实制度。挂钩服务人员对联系村(社区)情况以及开展法制宣传、提供法律服务、参与矛盾调解、推进法治创建等工作情况要作详细记录,每季度要通过所辖县(区)司法局向市“法律快车村村通”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作一次书面报告。
3、严格遵守规章制度。挂钩服务人员要严格执行中央和省、市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有关规定,严格遵守职业道德和执业纪律,不得接受村(社区)宴请或礼品、礼金,不得增加村(社区)负担,树立司法行政机关、法律服务机构和挂钩服务人员的良好形象。
五、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市局成立全市司法行政系统“法律快车村村通”活动领导小组,局长任组长,其他班子成员为副组长,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律师管理工作处,负责活动的日常组织、协调和考核等工作。各地司法行政机关也要成立相应的领导小组和工作班子,形成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相关部门主动配合的工作格局。要加强统筹协调,把开展“法律快车村村通”活动与中心工作、司法行政“工程”、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等有机结合,相互衔接,相互促进。
(一)指导思想:坚持以群众工作为核心、以开展乡村治理活动为主线,坚持以改善贫困人口和移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提高扶贫对象和水库移民自我发展能力,切实保障水电移民合法利益为工作重点,把扶贫、移民、两资、以工代赈工作与学习贯彻云南考察重要讲话精神结合起来,不断提高农牧民综合素质,切实保障水电移民合法利益,全力推进新常态下扶贫移民工作科学发展。
(二)总体要求。紧紧围绕群众工作和乡村治理工作,坚持以改善贫困人口和移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以实施民生工程为载体,不断加强贫困地区和移民安置区基础设施、产业增收和致富能力建设,促进全州扶贫、移民、两资、以工代赈工作取得新成效。
(三)工作思路
扶贫、两资、以工代赈工作思路:紧紧围绕州委、州政府2015年重点工作,坚持以精准扶贫为指导,用心用情,倾情倾智,深化扶贫机制改革创新,做实特殊困难群体帮扶,提升扶贫开发实效。按照“户有卡、村造册、乡立薄、县归档”的要求,全面完成建档立卡工作。着力抓好基础扶贫、产业扶贫、新村扶贫、能力扶贫、生态扶贫等“五大”扶贫工程,着力抓好两资四小工程、民族新村、产业增收项目,着力抓好以工代赈千桥工程、易地扶贫搬迁工程,不断夯实农牧区基础设施,拓宽农牧民增收渠道,2015年力争完成扶贫、两资、以工代赈资金投入8.2亿元,完成34375人的减贫任务。
水电移民工作基本思路:认真贯彻落实“先移民、后建设”的水电开发方针,进一步落实和完善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征地补偿和移民安置政策,加大全州移民工作指导协调力度,加快推进大渡河流域水电移民安置工作,协调好各种利益矛盾和纠纷。同时积极探索移民安置与旅游全域化、农牧业现代化与新型城镇化相结合的藏区水电移民安置模式。加大移民后期扶持力度,提高后期扶持政策质量效益,着力完善库区和移民安置区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和产业化发展水平,努力实现移民“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的目标。
二、2015年重点工作任务
(一)围绕民生改善,着力实施“五大”扶贫工程。一是新村扶贫工程。启动实施43个整村推进工程、12个藏区连片开发项目、8个民族新村,完成2014年度21个彝家新寨项目和18个浙-川扶贫协作新村。二是产业扶贫工程。紧紧围绕乡村旅游,重点培育“酒、肉、果、蔬、茶、菌、药、水、粮、油”十大农牧业产业,力争启动实施产业扶贫项目11个,不断拓宽贫困群众增收渠道。三是基础扶贫工程。启动实施两资“四小”工程50个、以工代赈千桥工程34座,完成2014年度溜索改桥项目23座,继续做好缓解农牧区群众“行路难、过河难、饮水难、灌溉难、用电难”等“五难”问题。四是能力扶贫工程。完成对1000名建卡对象实施劳动力转移培训,对1万名寄宿制学生给予生活补助,对6300人次库区移民实施转移就业技能和种养业实用技术培训,实施农牧区增收创业带头人培训1000名,继续实施浙川东西扶贫协作人才培训300人次。同时,力争我州大骨节病综合防治工程纳入国家专项计划。五是生态扶贫工程。对我州生态环境脆弱、生存条件恶劣、自然灾害频发、地方病严重地区的2366户建卡对象,启动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工程,切实改善和提升搬迁户的生存、生活环境。
(二)狠抓旅游扶贫,全面推进乡村旅游富民工程。结合全域旅游战略,紧紧抓住国家实施乡村旅游富民工程的机遇,以纳入国家乡村旅游规划的112个贫困村为重点,围绕旅游基础设施、旅游特色产品、旅游人才培育,编制完成《州乡村旅游扶贫规划》。同时,以幸福美丽新村为载体,在全面完成2014年度下达的11个幸福美丽新村任务的基础上,启动实施12个幸福美丽新村建设,重点支持幸福美丽新村围绕乡村旅游,改善村容村貌,改善基础设施,提升民居接待,培育特色产业,并且通过多种方式吸引扶贫对象参与旅游业发展,带动贫困农村劳动力就业,确保旅游扶贫工作取得实效。
(三)探索村民自建,深化扶贫机制改革创新工作。全面贯彻和落实州委关于全面开展乡村治理的决定,在深入推进六项扶贫机制改革创新的基础上,出台《关于创新扶贫项目建设管理机制的实施意见(试行)》,对创新扶贫项目建设管理机制进行试点扩面,将技术要求不高、安全风险不大的扶贫项目,按照村民“自选、自建、自购、自管”模式实施,即由村民自行选择项目建设内容、自行实施扶贫项目、自行购买扶贫项目物资、自行负责项目后续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拓宽贫困群众增收渠道,增加项目区群众务工收入。
(四)加大社会扶贫,努力构建大扶贫工作格局。积极做好中央国家部委(机关)、45个省级部门的定点扶贫工作,加大衔接力度,争取更大支持。继续做好浙川东西扶贫和经贸协作工作,完成2014年东西扶贫协作项目,协助相关部门做好经贸合作。同时,按照全省“结对认亲、爱心帮扶”贫困农户信息平台的统一要求,做好爱心扶贫网络的管理上报工作。
(五)突出工作重点,推进水电移民工作有序开展。一是大渡河流域。大岗山电站加快推进移民搬迁安置和生产安置工作,启动生产安置人口对接和安置工作,完成得妥、繁荣集中、集镇安置点移民房屋建设,力争启动移民搬迁入住;硬梁包电站完成“先移民后建设”范围内移民搬迁工作。启动扯索坝和二里坝移民安置点基础设施建设工作,启动相关专项迁建补偿工作;泸定电站力争全面完成各安置点基础设施建设和移民建房,基本实现停止临时过渡和大部分搬迁入住。完成泸定电站移民生产安置人口对接和安置工作,启动后期扶持和惠民补助工作;电站完成章古河坝、姑咱安置点基础设施建设和移民建房,力争启动移民搬迁入住。完成江咀右岸移民安置点垫高防护工程建设,启动长坝和牛棚子安置点垫高防护工程建设;猴子岩电站完成格宗安置点垫高防护工程建设,启动移民房屋建设,完成S211公路复建工程建设。力争完成莫玉大桥主体建设,启动莫玉对外交通复建;丹巴电站完成移民安置规划大纲的编审工作,启动编制移民安置规划。大渡河流域力争完成移民投资67484万元。二是雅砻江流域。两河口电站加快推进瓦多、亚卓集镇安置点基础设施建设,启动移民建房工作。完成自主分散安置移民4703人的搬迁安置工作。加快雅新、雅道复建公路建设,完成省道S217线雅新路亚珠沟至君坝大桥段和溪工沟至尤拉西沟段工程建设。全面启动雅道复建公路建设,力争在8月开工建设库周交通涉及的特大桥梁。启动电力复建工程。启动剩余集中、集镇安置点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寺庙补偿和迁建进度,力争年内启动寺庙联接道路及引水工程建设。牙根一级电站完成实物指标调查工作,并启动规划大纲编制工作,年底前力争规划大纲获得批复;牙根二级电站完成移民安置规划设计工作,力争启动“先移民后建设”实施工作;孟底沟、楞古电站完成实物指标调查细则及工作方案编审工作,取得省政府下达的停建通告,启动实物指标调查工作;杨房沟电站完成左岸驿道工程建设。雅砻江流域力争完成移民投资94897万元。三是金沙江上游流域。加快推进苏洼龙、叶巴滩电站的移民安置规划设计工作,完成移民安置规划报告和“先移民后建设”方案编审,力争启动实施工作;完成拉哇、巴塘电站实物指标调查工作、移民安置规划大纲编审,启动规划报告编审工作;金沙江上游力争完成移民投资320万元。四是中型电站。加强协调沟通,协同组织做好汤坝、蔡阳、插草坪、瓦格基、雄美、指岛、确如多、杂扎、古瓦等中型水电站实物指标调查,移民安置规划大纲、安置规划编审工作,为电站核准建设打好基础;完成溪古、金元、拉拉山、娘拥、洞松、古学等中型水电站移民安置和验收工作,为电站蓄水发电做好服务。中型电站力争年内完成移民投资20000万元。
(六)注重后续发展,认真落实水电移民后期扶持政策。坚持把移民后期扶持工作摆在突出位置,做好3017人的后期扶持工作。一是依法依规核定登记农村移民后扶人口,认真落实后扶政策,维护好移民的切身利益;二是做好纳入移民后期扶持范围农村移民资金直发直补工作;三是多渠道争取项目资金,加大后期扶持项目实施力度,改善移民生产生活条件,扶持培育移民产业发展,增加移民收入;四是抓好后期扶持政策监测评估工作;五是组织实施好州水电资源开发惠民补助工作。
(七)化解诉求,确保移民库区社会稳定和谐。一是加强水电库区移民稳定工作,特别是进一步加强移民临时过渡人口管理,完善管理机制,发挥基层组织作用,实现政府对移民临时过渡人口的社会化管理;二是继续大力推行领导干部接访和组织干部下访活动,健全大流域分工协调责任制,明确责任领导、责任人员,形成领导带头、责任明确、解决有力,一级抓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的工作机制。三是注重源头治理,健全和完善“大调解”工作机制。完善群众矛盾化解联系会议制度,整合各方调解力量,努力构建大调解信息网络,实现信息共享、矛盾联调。完善矛盾纠纷定期排查、统一受理、综合研判、分流处理、分级化解、跟踪督办、总结通报等机制,健全矛盾纠纷应急处置机制。四是明确工作重点,狠抓重信重访、越级上访和疑难案件的处理,确保初信初访得到及时妥善处理。加强维稳信息收集和件督查督办工作,强化工作责任,确保小事不出乡,大事不出县,矛盾不上交。
三、强化保障措施,努力开创2015年各项工作新局面
(一)提高认识,深刻领会,认真学习贯彻扶贫工作重要讲话精神。总书记在近期一系列重要讲话特别是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把扶贫开发提高到事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事关第一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高度,对扶贫开发提出了要求,指明了方向,是对贫困群众、贫困地区的最大关心,是对扶贫开发工作的最大支持,是全州扶贫开发工作的行动指南。全州扶贫移民系统要不断增强做好扶贫工作的使命感、紧迫感和责任感,提高工作的自觉性和针对性,要把学讲话与落实今年减贫任务结合起来,与落实精准扶贫措施和提高扶贫成效结合起来。以实际行动贯彻落实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切实发挥职能作用,履行政治责任,出实招、求实效,把中央和省州决策部署、政策措施落到实处。扎实推进我州扶贫开发工作,坚决打好扶贫开发攻坚战,决不让我州贫困群众掉队。
一、工业经济化危为机形势喜人,
招商引资成效斐然。
该镇全年实现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1.6亿元,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完成600万元,比去年增长150万元。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销率为99%。净增2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在规模企业的带动下,全镇各企业不断调整产品结构,加强技术创新,强化内部管理,努力开拓市场,发展态势喜人,增加了群众的收入。
2009年以来,镇政府先后派出3个招商组,到广州、深圳、武汉、河南、石家庄等地招商,派出1个招商组在外常年招商,拜访企业230家,先后接待浙江、江苏、广东、石家庄等11批次外地投资考察团到该镇考察洽谈,并取得了成效。全年招商引资到位资金完成0.3亿元,正式签约3个项目,项目投产后,实现产值1亿元以上,上缴税金300万元以上,可解决就业人员150余人。
二、农业基础地位不断巩固,
新农村建设稳步推进。
1.严格落实各项惠农政策,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全镇共发放母猪补贴3万元、农机补贴7万元、各项林业补贴近4万元,粮食补贴和农资综合补贴358万元、家电下乡补贴10万元,农业保险理赔资金28.8余万元。母猪参保2000多头,参保率达到了95%以上。积极组织农民参加“三农”保险,有效化解农业风险。
2.高标准治理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年初镇党委、政府将2009年定为全镇农业水利基础建设年,镇政府制定出台了《店集镇2009年度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实施方案》。采取科学规划,科学引导,科学决策,稳扎稳打,极大地调动了各村工作积极性。全镇镇村两级投资180万元,吸纳社会闲散资金96万元,争取省级土地治理项目708万元用于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全镇先后在7处工地展开各类工程,和各类机械设备30台套,完成土方3.2万方。维修新铺硬化道路21.8公里,农民出行更为方便,农业生产更安全,综合生产能力提高20%以上。
宋牌坊、程小集两个省级新农村示范村项目进一步推进,其中程小集新村主体工程已基本结束,配套工程正在进一步完善。宋牌坊王相新村的第二期工程已启动,三、四期工程完成规划,计划2010年全面实施完成。新修通村公路11.9公里,全面完成全镇通村公路任务。
3.优化服务,为农业增产、农民增收提供保障。不断加强农业技术培训和返乡农民工培训,引导农民加强管理,科学投入,调整中长期和短期生产计划,加大结构调整力度,广泛传播农业技术和信息,实施项目带动工程,不断提高农业生产水平。全年全镇采取以会代训等方式共开展技术培训30场次近4000人受训,扶持科技示范户50户,发放各类专业技术资料65000份;在姜庄、程小集的3个村建立1.2万亩小麦高产攻关示范基地,组建5个专业合作社,依靠协会推行标准化、规模化生产,创建农业品牌。组织近2000名返乡农民工参加招聘会,帮助农民工实现门口就业。
4.顺利实施宋牌坊土地治理项目,加强新农村建设步伐。在项目实施中涉及到建筑物搬迁补偿、平坟工作,时间紧、任务重。镇党委成立专门工作组,以宣传为先导,深入细致地做好当地群众的思想工作,同时制定工作方案,对施工过程中出现的矛盾纠纷及时处理,包案化解,减少施工过程中的梗阻问题。层层召开施工单位、监理协调会、村组干部会、党员会、村民代表会和涉及农户户主会50场次。加强各方协调配合,确保不耽误工期,不影响农业生产,尽量减少施工所致损失。项目竣工后,将直接改善宋牌坊村的农业生产、群众生产条件,有效增加改善耕地面积,成为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的强有力基础。
三、加大工作落实力度,着力改善民生。
1.加大城镇建设力度。加强对《城乡规划法》的学习和宣传工作,科学编制城镇规划。投资3.2万元新建10个垃圾池,一个水冲式厕所,投资141万元新修宽10米、总长1083米的运粮街、中华街水泥路,投资17万元对街道公厕及下水道进行整治与维修,安装150米涵管和3个沉降井。建立一支保洁队伍,采取社会化管理,稳定了保洁队伍,促进了保洁工作。
2.全面构建镇村两级便民服务网站。整合镇便民服务中心力量,加强管理,提高效率。为进一步服务广大农民,方便农民办事,做到大事不出镇、小事不出村,全镇10个村的便民服务室(代办点)全部设立,对村民委托事项进行全程,实现便民网络全覆盖。
四、学习科学发展观,加强组织建设。
1.深入开展科学发展观学习实践活动。去年9月份全镇正式启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各参学单位从组织领导、宣传发动和制度保障入手,精心组织准备,通过科学制定实施方案、建立保障机制、广泛宣传发动,在全镇迅速掀起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热潮。在学习调研阶段,各支部细化措施,保证学习效果;推行“三包”学习工作法,广泛开展“八学”活动,创新学习载体,做到学习实践活动全覆盖。在调研走访上,深入开展“五访五问”活动:访农户,问增收计划;访企业,问发展之策;访学校,问教学之需;访医院,问就医之难;访居民,问环境之虞。访民智、惠民生,从民生最紧迫的愿望入手,启动实施六大惠民工程;宁村安全饮水工程、村级道路畅通工程、社会治安联防工程、扶农助农增收工程、集镇环境美化工程、乡村就医便民工程。通过开展学习实践活动,全镇广大党员干部的政策理论素质得到进一步提升,服务科学发展的能力进一步增强。
2.认真落实党政班子成员分工责任制,重大事项实行民主科学决策。扎实开展党员春训和民主评议党员工作。认真开展党代表进村入户听民生活动。加快青年后备干部培养和选拔任用步伐,扎实开展党建创新工作。扎实抓好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加强党风党纪教育,充分利用党风廉政建设宣教月,集中开展五项系列活动。以落实责任为核心,有效构筑廉政防线。积极推进民主监督管理,严格执行责任追究制度。以服务中心为平台,强化机关效能建设。以制度建设为重点,完善和创新工作机制,努力开创工作新局面。
五、加快卫生事业发展,搞好综合治理。
1.加快卫生事业发展。启动卫生院门诊楼建设,全面实现镇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和城镇居民医保工作开展顺利,参合率达96%,城镇居民医保参合率达98%。扎实抓好手足口病和甲型HINI流感防控工作。组建宣传、督查、工作三大专业组,明确各自分工及职责,共同抓好防控工作。建立健全快速反应机制,完善应急预案,组织相关部门进行演练。多渠道、多形式、全方位进行宣传,指导群众加强自我防范,提高防控能力。
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脱贫攻坚目标任务,按照“业兴、家富、人和、村美”的基本要求,2017年全乡创建县级“四好村”2个,分别为村、村;创建市级“四好村”1个,村;创建省级“四好村”1个,重石村。
二、创建标准
(一)住上好房子。村落布局、村庄规划、民居设计科学合理,功能完善,突出地域风貌和民族特色,坚持“建改保’’相结合,注重“小规模、组团式、微田园、生态化”,体现生态美、村容美、庭院美、乡风美、生活美。因地制宜,建好入户路,改水、改厨、改厕、改圈等符合要求。房屋质量符合所在区域防雷防电、抗震设防标准。村民住房明亮通透,生产生活用房分区合理、布局协调。村内无房户、危房户、住房困难户问题得到全部解决,安全住房保障率达100%。
(二)过上好日子。有特色优势产业,有新型经营主体带动,有村级集体经济并能实现持续稳定增收,有劳动能力的农户至少有1人实现就业。全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全面小康标准。适龄学生义务教育入学率达100%,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分级诊疗制度有效落实,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率达100%。低保、五保、养老保险应保尽保。农村医疗保险、农村养老保险等与城镇并轨。有硬化路、卫生室、文化室、宽带网,有安全饮用水、生活用电、广播电视,“1+6"村级公共服务活动中心配套完善。
(三)养成好习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法律、卫生、科教等宣传教育常态化开展,群众参与文体活动覆盖面达80%以上。乡村治理机制完善,有村民共同制定遵守的村规民约。村容村貌干净整洁,有村级卫生保洁员,垃圾、污水处理规范,乱搭乱建、乱堆乱放现象得到有效治理。爱护公共卫生、遵守社会公德、维护公共秩序,养成文明礼貌、勤俭节约、安全生产、守时守信的好习惯。广泛开展以关爱农村留守儿童、留守妇女、留守老人为重点的志愿服务活动。村民无酗酒滋事、涉毒涉赌等恶习,不参与组织,不搞封建迷信。
(四)形成好风气。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究分发挥,村“两委”团结、民主、务实、廉洁,群众满意率达90%以上。农村文化传承、道德模范评选、文明家庭创建等活动广泛开展,形成爱党爱国、尊老爱幼、互帮互助、自力更生等文明村风。开办农民夜校,加强思想文化、科学知识、实用技术等教育和培训。自觉抵制好吃懒做、相互攀比、大操大办、低级媚俗、宗族派别等不良风气,无遗弃子女、不赡养父母、不关爱兄弟姐妹等现象。法治宣传教育深入开展,形成自觉守法、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法治环境,治安秩序良好,无刑事案件、重大交通事故、火灾事故、食品安全事故发生。
三、具体工作
(一)改善农村住房条件
1、科学规划引领创建。科学实施农村危房改造、易地扶贫搬迁、移民避险解困、地灾避险、土地整理搬迁等项目,在方便群众生产、生活的基础上,根据村庄建设总体规划,坚持“建改保”相结合,向“小规模、组团式、微田园、生态化”方向发展,突出地域风貌和民族特色,体现生态美、庭院美、乡风美、生活美。
2、房屋功能布局合理。新建房屋做到客厅、卧室、厨房、厕所、圈舍等分区,住房明亮通透;改建房屋达到改危、改水、改厨、改厕、改圈的标准;庭院、小养殖、小作坊、小买部布局协调。
3、公共设施配套完善。入户有晴雨畅通的便道,农户全部完成“四改”(改水、改厨、改厕、改圈),有硬化的院坝;居家必备的生活用品齐金,床铺、桌椅、衣柜等能满足生活需要,有电视等部分日常家用电器;室内、室外、房前屋后有垃圾桶,垃圾池,达标相关卫生标准。
4、房屋质量安全达标。村内无房户、危房户、住房困难户问题得到全面解决,安全住房保障率达100%;房屋选址无安全隐患,主体结构牢固,房顶不漏水,符合防雷防电和抗震要求。
(二)提升农民基本素养
1、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广泛利用村委会宣传活动阵地,文化墙、文化广场等场所,大力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加强诚信建设、社会公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农村落细落小落实,在农民群众中获得自觉价值认同,不断提高农民群众的思想道德水平。定期通过广播电视、下村社召开群众会、板凳会等方式,加强农村思想政治教育,提升基层干部群众的思想道德水平和精神文明素养,真正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入脑入心。
2、切实开展乡风文明巡回宣讲活动。以“农民夜校”为载体,组织专家、学者和道德模范深入农村开展“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宣讲活动;以身边事、身边人为典型,组织乡风文明宣讲队,现身说法,大力弘扬传统文化,大力培育美德标兵。通过宣传教育和活动的开展,改变群众传统生产生活习俗,引导他们逐渐养成节能、环保、健康的生活方式及良好的生产、生活和卫生习惯,从细节入手、从规范抓起,久久为功、持之以恒,从而有效减少大病、重病的发生率,促进农民群众身心健康,为实现全面小康、实现脱贫攻坚决战决胜助推动力。
3、扎实推进道德实践活动。按照全民文明素质教育工作要求,组织群众修订完善、广泛宣传、积极践行好村规民约和好家风、好家规、好家训,充分发挥村民议事会、红白理事会、禁毒禁赌协会的作用,大力引导农民群众移风易俗,改变婚丧嫁娶大操大办的不良习俗;反对封建迷信,远离黄赌毒,消除邻里矛盾,自觉弘扬勤劳节俭、诚信谦和、尊老爱幼、助人为乐的传统美德,努力形成良好的社会秩序和健康的乡村风尚。
4、不断加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着力增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供给能力,努力为农民群众提供更多更好的精神文化产品和服务。加强农村宣传文化阵地建设,继续实施广播电视村村通、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农村电影放映等文化惠民工程。按照“七个一”标准大力建设贫困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示范点。着力打造具有本土文化特色的幸福美丽新村文化院坝。整合利用现有文化设施,建好用好乡综合文化站、农家书屋、农村广播,推进落实文化建设“三个一”即建好一批基层文化阵地、发掘一批本地特色文化、建好一支农村文化骨干队伍,不断拓展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阵地和渠道。
(三)营造良好社会环境
1、优化农村环境面貌。按照“摆顺、扫干净”和“户分类、村收集、乡运输、市处理”的要求,着力实施“三化”达标工程(卫生净化、道路硬化、村庄美化),全面推进农村环卫设施建设。以农村垃圾和污水治理为重点,推动全市农村总体达到“两无一规范一干净”目标,即“村庄无垃圾堆放、无污水横流,日常生产生活物品堆放规范,道路两侧环境干净”,基本建立起“政府主导、群众主体”的村庄环境卫生长效保洁机制和垃圾分类处理机制。同时,特别要做好清除“四害”(蚊子、苍蝇、蟑螂、老鼠)和农户“三改”(改厕、改水、改厨)工作,杜绝和减少重大疾病的发生传播。切实解决妤农民饮水困难、饮水安全的问题。将环境治理落实到美丽乡村建设的全过程,多措并举、多管齐下,使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气常新。
2、推进重点区域综合整治。按照“科学规划、突出重点、打造亮点、提升形象、全面覆盖”的工作思路,突出抓好场镇周边以及乡域主要道路沿线的环境治理,全面清理生产生活垃圾,加强道路巡查管理,整顿拆除违章搭建,解决广告标牌杂乱无序、视觉污染和安全隐患等问题,把场镇周边、景区周边以及主次道路沿线打造成靓丽的风景线。
3、开展星级文明户评选活动。结合农村实际,科学制定星级文明户评选标准。分级组织评选表彰,坚持“群众创、群众评、群众选”的原则,按照“四到户三上墙”要求,即“创评标准、申报、评议、挂牌”四到户,“创评标准、评议结果、星级标牌”三上墙,公开公正、阳光透明,选出文明人、选好文明户。制定出台相关优惠政策,让星级文明户享受各种优惠,努力营造崇德向善的良好社会风尚。
4、开展先进典型评选活动。开展道德模范和身边好人评选活动,挖掘农民群众中的先进人物,着力树立一批“勤劳致富、诚实守信、孝老爱亲、见义勇为、助人为乐”等先进典型,用身边人、身边事教育群众;传承创新孝道文化,广泛开展“好婆婆、好媳妇、好儿女、好妯娌”评选活动,采取“家庭美德故事会、家风家规家训大家谈、设立善行义举榜”等形式,通过互评互议、互比互学,广泛吸引群众参与,大力弘扬家庭美德。开展“十大孝星”评选活动,以村为单位,分年度各评选出本级“十大孝星”,全乡在各村评选结果的基础上,择优表彰奖励。在评选“十大孝星”过程中,若发现有忤逆不孝的人员,通过召开村民会议、坝坝会等多种方式对其进行批评教育,甚至可以通过电视曝光、诉诸法律等方法手段进行严肃教育处理,使其改正错误行为,行孝尽孝、尊老敬老。
5、开展农村志愿服务活动。积极推进农村志愿服务制度化建设,广泛开展“邻里守望”志愿服务,倡导群众就近开展送温暖献爱心活动,帮助孤寡老人、残疾人和留守妇女、留守儿童解决生活困难。组织开展科技志愿服务,向农民传授实用生产技术、职业技能,帮助农民提高增收致富能力。组织文化能人、文艺体育骨干、医护人员开展文化、体育和医疗卫生志愿服务,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提高农村医疗卫生水平。
四、工作步骤
(一)开展创建。各联系村领导、驻村干部、“第一书记”要迅速组织宣传动员,以村为主体,对照省级“四好村”标准,开展创建活动。
(二)提出申请。按照创建目标任务安排,有创建任务的村立即组织人员,起草收集完善规范各类创建工作资料,并向乡党委提出创建申请。
(三)检查考评。半年、年底乡党委将组织力量对有创建任务的村,按照省级“四好村”创建标准,组织开展检查考评和初验。同时积极迎接配合省、市、县上的考评验收工作。
(四)社会公示。各创建任务村要将“四好村”创建工作在全村范围内进行公示,号召全村群众参与创建工作。
五、工作保障
(一)强化组织领导。以乡成立“四好村”创建活动领导小组,负责创建活动的牵头抓总、统筹协调和督促落实。各村要组建相应领导小组,对接相关工作,确保落实落地。
一、关于上半年工作
全县上下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今年以来。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深入实施“对接京津、工业西进、城镇拉动”三大战略,全力以赴保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经济回升向好的势头进一步巩固,各项工作扎实有效推进。上半年,全县生产总值完成33亿元,增长14.4%其中,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6.8%22.9%11.1%主要经济指标实现了双过半”呈现出“四快、三稳、两好、一改善”发展态势。
全县达到83家。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6.53亿元,四快”一是工业经济快速增长。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5家。增长26.46%同比提高15.2个百分点。工业经济效益明显好转,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利税6008万元,其中利润2289万元,分别由去年下降4.3%7.4%转为增长63.6%和156.5%亏损企业亏损额同比下降7.22%园区建设步伐加快,新入驻企业3家,达到16家。节能减排力度不时加大,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15.23%超目标11.23个百分点;完成二氧化硫削减42吨,占全年任务的70%二是项目投资快速增长。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1.2亿元,增长43.8%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7.2亿元,增长43.7%分别占全年任务的54.5%和51.7%引进省外资金3.8亿元,增长22.6%占全年任务的50.7%争取上级专项资金3533万元,其中,中央预算内资金3323万元。列入省市重点项目19个,上半年计划开工12项,实际开工11项,其中8个项目提前开工建设,开工率92%完成投资10.56亿元,占年度计划的99.5%超时间进度49.5个百分点。京兰水泥、北水综合治理暨滨河新区、御景蓝湾商贸城等一批重点项目开工建设。三是财政收入快速增长。全部财政收入完成1.76亿元,增长24.5%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完成9826万元,增长33.2%分别占全年任务的53.2%和55.5%增速分别高于目标4.5个和13.2个百分点。四是旅游产业快速发展。狼山、水、清西陵”精品景区建设进一步加强,水湖生态旅游综合开发项目与三利集团正式签约,各项前期工作全面启动。旅游宣传投入力度加大,胜利举办了狼牙山山花节、狼牙山登山节、露营音乐节等一系列大型主题宣传促销活动,游客人数和旅游收入大幅增加。全县共接待游客94.4万人次,门票收入1093万元,实现综合效益2.3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34%146%和128%
山区综合开发步伐加快。广泛开展春季植树造林,三稳”一是农业经济稳定发展。林果、畜牧、杂粮等农业特色产业进一步壮大。完成造林3.6万亩。克服恶劣气候影响,夏粮喜获丰收,总产达到7.14万吨,增长1.2%肉类总产2.48万吨,增长8.2%劳务输出5.1万人次,实现劳务收入6.4亿元。二是消费品市场平稳增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10.3亿元,增长19.2%同比提高10.4个百分点。入口总值完成1355万美元,增长12.8%三是金融形势平稳运行。全县各项存款余额75.1亿元,比年初增加6.6亿元,增长9.5%其中,居民储蓄余额61.1亿元,比年初增加4.9亿元,增长5.1%各项贷款余额24.7亿元,比年初增加1.1亿元,增长4.7%
完成拆迁面积12.8万平方米,两好”一是三年大变样”效果好。编制完成了供电、供热、消防等12项专项规划。旧城改造步伐加快。竣工面积2万平方米。房地产投资完成2.67亿元,增长102.8%建筑业总产值完成6.44亿元,增长65%超目标20个百分点,位居全市前列。荆轲公园开工建设,县城文化广场改造全面启动,厂东关菜市场改造稳妥推进,污水处置厂升级改造、垃圾填埋场建设加快实施,9月底全部完工。深入开展环境综合治理活动,城镇面貌进一步改善。二是重点工程建设进展好。启动了8个省级新民居示范村建设,全部完成规划设计,6个村开工建设。张石高速二期工程加快建设。荣乌高速完成了勘界、登统工作,8月份开始兑付弥补资金。省道良顺线大修工程开工建设,10月份竣工通车。投资1200万元,完成了国道112线旧路收费站至大红门11公里改造工程。塘湖110千伏变电站建设进展顺利,8月底建成运行。马头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完成投资2000万元,主体工程基本完成,10月份全部完工。
农民人均现金收入达到1973元,一改善”民生不时改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5963元。分别增长10%和8.2%城镇新增就业1700人,实现再就业71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9%社会平安覆盖面进一步扩大,城乡低保规范进一步提高,享受低保人数扩大到2.6万人。医疗惠民力度不断加大。新农合参合率达到90.56%为4.44万农民弥补医疗费用2299万元。高考再创佳绩,本二以上上线1411人,位于全市先进行列。政府机构改革顺利推进。各项社会事业都取得新进步。
也要清醒地看到上半年主要指标增速加快,肯定成果的同时。建立在去年同期基数较低的基础上的经济总体回升向好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困难和问题:
但与去年同期相比,一是投资形势不容乐观。全社会和城镇固定资产投资虽然实现了较快增长。分别回落了22.1个和27.4个百分点。重点项目建设中,立县的大项目少,工业生产性项目少,农业产业化项目少,这对县域经济的继续健康发展将发生有利影响。
全市用地需求达5万亩,二是要素供需矛盾突出。土地方面。而省下达全市用地指标仅8940亩。这意味着全市27个县市区来分割8940亩土地指标。今年以来,市下达我县建设用地指标仅有750亩,远不能满足用地需求,必将影响到重点项目建设。金融方面,央行引导货币信贷总量由“合理增长”变为“适度增长”5月10日,央行第三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紧缩银根意图明显。全省金融机构新增中长期贷款同比减少了467亿元,县新增贷款也同比减少了2.3亿元,将导致一些项目银行贷款许诺难以落实,也造成一些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流动资金非常紧张。
局部指标排位还处在全市中下游水平,三是局部指标完成目标进度不理想。从全市排位情况看。与争先进位的目标相比,存在一定差异。①生产总值,增速低于目标(16.5%2.1个百分点。②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低于目标(31%4.54个百分点,全市排第10位,总量排第16位。③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低于目标(47.5%3.7个百分点,全市排第10位。④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低于目标(50.3%6.6个百分点,全市排第11位。⑤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低于目标(21%1.8个百分点,全市排第17位。特别是限额以上企业零售额所占比重偏低,还不足1%目前,限额以上企业只有7家,与达到13家的目标差别较大,全市排位非常靠后。⑥实际利用外资没有到位,这是近年来不曾出现过的从以上指标看,增速还不够快,争先进位的压力很大,形势不容乐观。
经济发展环境仍然错综复杂,必需看到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正处在由回升向好向稳定增长转变的关键时期。制约经济平稳运行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依然较多。完成全年目标任务,还需要我付出艰苦的努力。既要看到经济回升向好的良好态势,坚定加快发展的信心和决心,又要高度重视和解决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增强加快发展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冷静分析,冷静应对,牢牢掌握经济工作的主动权,全力推进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
二、关于下半年工作重点
也是谋划“十二五”关键一年。实现争先进位、加快发展,今年是全面完成“十一五”收官之年。下半年面临的任务艰巨。总的要求是做到四个确保”一要确保各项经济指标全面完成。二要确保经济运行质量明显提高。三要确保民生明显改善。四要确保社会和谐稳定。突出抓好以下八方面的工作:
(一)全力坚持农村经济稳定发展。依照布局区域化、主攻产业化、促进规模化、推进城镇化的总体要求。努力坚持农村经济发展的好势头。一要抓好粮食生产。努力克服气候因素对农作物生长造成的有利影响,用保夏收的工作力度来保秋收。农业部门要加强秋收作物的田间管理,搞好技术服务指导,当前特别要做好抗旱工作,确保全县粮食生产稳定增长。二要抓好农业产业化经营。坚持以发展现代农业为先导,加快特色林果、畜牧养殖和杂粮种植基地建设,加快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和产地认证,扩大规范化生产覆盖面。搞好雨季造林整地和秋冬季造林,完成造林6.4万亩。加大农业产业化项目的谋划和建设力度,支持广源猪场、兰宝牧业、三益奶牛等龙头企业做大规模、叫响品牌。三要抓好山区综合开发。完善山区综合开发规划,创新开发模式,建立多元开发投入机制。进一步加强狼牙山、西陵、高村、流井四个精品园区建设,发挥典型引路、示范带动作用。充分挖掘林地潜力,大力发展林粮、林菜、林药、林禽等林下经济,提高山区综合开发效益。四要抓好新民居建设。新民居建设不只是推进新农村建设、统筹城乡发展的重大举措,而且是解决用地指标紧张问题、缓解建设用地压力的有效途径。目前,对新民居建设政策研究的还不深不透,没有用活、用足、用好。省推进新民居建设的政策大有文章可做。依照占补平衡、先占后补的原则,只要列入新民居建设规划的除旧村复垦归还1.2倍周转地、留足农村发展用地外,其余局部可作为土地置换指标,置换城镇建设用地。置换指标的使用,以市、县为单位每年可用1/3这项政策用好了用地压力就可得到较大缓解。一定要抓住机遇,加快推进8个省级示范村建设。通过新民居建设,推动城镇建设、项目建设、园区建设实现新突破。五要抓好农民增收。不折不扣地落实好各项强农惠农政策,增加农民政策性收入。大力发展劳务经济,扩大有组织输出,增加农民工资性收入。实施“一村一品”强村富民工程,鼓励农民立足自身优势,发展民营经济,开展全民守业,拓宽增收渠道,加快增收步伐。
(二)全力促进工业经济提质增效。着眼调整优化结构。进一步做强工业支撑,加快工业化进程。一要着力改造提升激进产业。深入实施“对标行动”和品牌建设示范工程,围绕矿产、建材、铸造等主导产业,进一步优化产业、产品结构,提高加工深度,拉伸产业链条,培育名牌产品,增强市场竞争力,打造优势产业集群。二要着力推进工业园区建设。园区是推进项目建设、招商引资和城镇化、工业化的重要平台。省里要求每个县都要在县城周边规划一个面积510平方公里的工业聚集区。同时,还将命名一批省级工业聚集区。必需抓住这一有利时机,准确掌握创立的规范和条件,开展对标创建活动,加快水工业园区晋档升级,全力争创省级工业聚集区。进一步加快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园区功能。重点完成园区北岸道路和南岸通往京兰水泥厂的道路建设,完成园区污水处置厂、供水厂立项审批工作,力争开工建设。加快实施园区段中水河道综合治理,着力打造“园中河”提升园区形象和品位。加大园区宣传推介和招商引资力度,加快项目入园步伐,把园区打造成“服务的高地、政策的洼地、守业的福地”成为投资兴业的热土。三要着力加强工业运行调节。深入开展“帮企业、促转型、保增长”活动,对经营状况良好的企业,要加强跟踪服务,搞好煤、电、油、运等要素供应,特别要保证迎峰度夏电力供应,使其开足马力生产;对停产半停产企业要想方设法促其恢复生产,解脱困境,实现稳定生产。四要着力推进节能减排。确保完成今年和“十一五”期间节能减排目标,今年经济工作的一项硬任务、硬指标。要严格执行节能减排目标责任制和“一票否决制”加大考核考评力度,全力抓好节能减排各项工作的落实。推进“结构”节能减排。严把项目准入关,严格控制“两高一资”和产能过剩项目准入。推进“工程”节能减排。加快推进污水处置厂改造升级,加大技术改造力度,突出重点领域和行业节能,对不符合产业政策的企业依法强制关停,淘汰落后产能,积极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推进“监管”节能减排。强化监督执法,要经常性地开展企业节能减排专项检查,加强对重点高耗能企业的监测。
(三)全力推进旅游业跨越发展。坚持把旅游业作为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产业来抓。完成狼牙山、清西陵、水湖等重点景区的控制性详规的编制,为加快环京津休闲旅游产业带建设,推动全县旅游产业继续健康发展奠定坚实基础。二要高品位建设。加快水湖旅游综合开发、狼牙山五勇士纪念地基础设施、清西陵水系恢复等重点旅游项目建设,逐步把狼牙山、水湖、清西陵三个景区打造成设施齐全、功能完备、服务优良、环境优美的精品景区。三要高强度宣传。以央视《寻宝》栏目“走进县”水砚文化艺术节、金秋柿子节等为重点,继续谋划举办大型旅游宣传推介活动,不时营造宣传热点,开展主题促销活动,确保全县旅游人数达到220万人次,旅游社会收入达到4.8亿元。四要高效能管理。加快旅游景区所有权、经营权和管理权的分离,推进景区向“经营企业化、运作市场化、营销品牌化”方向发展。加强对狼牙山、水湖实施体制转变后的监督管理,确保景区继续健康发展。五要高水平保障。加强道路交通、宾馆饭店、购物娱乐等旅游服务设施建设,强化要素保证,完善服务功能。重点是积极谋划实施高档次酒店及大型购物中心建设,加快实施总投资8000万元的清西陵至狼牙山旅游专用公路建设。
(四)全力加快项目建设。坚持把项目建设作为保增长、增后劲、调结构、促转变的总抓手。实行一个县级领导牵头、一个责任单位负责、一个工作方案推进、一个专门班子落实的四个一”工作机制,对每个项目存在问题逐一调度,现场办公,跟踪督导,确保重点项目建设顺利推进。对京兰水泥、万港机加工、天龙药业、乳胶手套、木胶板、御景蓝湾商贸城等在建项目,要倒排工期,挂图作战,科学组织施工,加快项目进度,力争早投产、早见效。对于水湖综合开发、航天雷达测试基地、太阳能光热发电、抽水蓄能电站等前期项目,要加大前期工作力度,力争尽快开工建设。同时,要精心谋划贮藏项目。依照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的要求,瞄准国家产业政策和投资方向,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依托我县资源优势和产业特色,精心谋划一批科技含量高、产业带动力强、市场前景好的项目,更多的纳入国家、省、市“十二五”专项规划,为久远发展奠定基础。要结合项目谋划,加强项目库建设,依照省市要求,今年重点项目库要达到100个以上,做到投产一批、建设一批、谋划一批、贮藏一批”二要全民参与促招商。进一步深化“招商引资年”活动,把招商引资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采取有力措施,主动走出去、请进来,迅速掀起新一轮招商引资热潮。要创新招商理念和方式,重点在实施有针对性的小团组招商、产业招商和园区招商上下功夫,开展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招商活动,努力提高招商引资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进一步完善招商引资激励机制,对胜利引进项目资金的单位和个人,只要符合奖励政策,坚决予以兑现,充分调动全社会招商引资的积极性,确保全年引进省外资金达到7.5亿元,实际利用外资达到400万美元。三要瞄准京津搞对接。最近,省政府分别与北京和天津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市政府也与北京石景山区、房山区,天津南开区、北辰区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必需主动反击,抢抓机遇,全面推进对接工作。以建设环京津休闲旅游产业带和特色产业聚集区为重点,广泛开展对接活动,积极衔接京津资金、项目、产业、人才、信息、技术、消费等方面的转移。盯紧盯住京津重点项目,特别是对已有投资意向的项目,要组成专门班子跟踪落实,紧追不放,确保联系一个,签约一个,落实一个。同时,瞄准国家资金投向,积极跑部进厅,全力做好中央预算内投资的争跑工作,争取上级更多的资金支持。
(五)全力打赢“三年大变样”攻坚战。今年是三年大变样”攻坚之年。加劲提速,全力攻坚,确保完成各项任务。一要提升规划水平。要坚持政府主导规划,建筑规划设计一定要体现档次和水平,通过规划,出品位,出形象。重点完成教育、体育、卫生等5项专项规划和兴路、靖远大街等景观整治规划的编制工作。深入开展城乡规划专项治理,加大查处力度,着力解决违反顺序擅自改变城乡规划、改变土地用途以及在房地产开发中违规调整容积率等突出问题,维护城乡规划的严肃性,确保规划严格实施。二要加快建设步伐。要突出规模开发,建立严格的城镇开发项目准入机制,鼓励支持有实力、有资质、有信誉的投资主体,实施城镇项目开发。要突出重点,打造亮点,以北水综合治理、两厂(场)建设、公园建设、路网建设、文化广场改造、厂东关菜市场升级改造、商住小区等工程建设为重点,实行倒排工期,挂图作战,加大力度,加快进度,确保各项工程项目按期完成。三要推进精细管理。乡村管理体现政府的执政能力和居民的整体素质。进一步完善市容市貌综合整治长效机制,加大对乱搭乱建、乱停乱放、乱堆乱倒等“六乱”整治力度,营造干净、整洁、有序的县城环境。加快建立全覆盖、成系统、操作的乡村管理规范体系,把标准化、精细化贯穿乡村管理的全过程,使乡村无处不精致、无处不精美、无处不精彩。
(六)全力做好财税金融工作。坚持一手抓财源培育。加快培植新兴财源,积极扶持骨干企业扩产增效,拓展财税增长空间。切实加强财税征管。坚持依法治税,加强对重点行业、重点企业和重点税源的跟踪监控,严厉打击偷漏税等违法行为,挖掘增收潜力,确保应收尽收。牢固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坚持量入为出,量财办事,坚决制止各种铺张浪费行为。强化预算约束,严格支出管理,全力保证重点支出,大力压减和控制一般性支出,确保收支平衡。进一步加大银企对接力度,各商业银行要积极向上争取信贷计划,扩大信贷规模,加大对主导产业、重点项目、三年大变样”工程的支持力度,为县域经济发展提供资金保证。
(七)全力保证和改善民生。坚持把保证改善民生摆在最重要的位置。保证民生的第一件大事。要落实积极的就业政策,着力做好高校毕业生、农民工和就业困难人员的就业工作,围绕挖掘现有企业潜力、以守业带动就业、重点项目建设用工等,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确保就业形势稳定。二要完善社会保证体系。加强城乡特困群众救助,全面抓好助困“一卡通”各项政策的落实。加快推进覆盖城乡的社会保证体系建设,进一步扩大社会安全、医疗平安覆盖面,提高社会保证水平。加快7700平方米的二期廉租住房建设,为600户城镇特困家庭发放住房补贴90万元。三要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加快校舍平安工程建设,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确保通过省政府综合督导评估和普及高中教育验收。抓好图书馆、文化馆升级改造工程,加快乡镇综合文化站和新农村书屋建设,活跃群众文化生活。搞好计生优质服务,稳定低生育水平。加强新农合监管,确保健康运行;加强县、乡、村三级卫生基础设施和装备建设,为群众提供平安有效的医疗服务。全力以赴做好第十次土地卫片执法工作,确保通过检查验收。同时,编制好“十二五”发展规划,开展好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工作。
(八)全力确保平安稳定。6.15案件警示我一个地方的经济。如果一旦发生平安事故,就会给人民群众的生命财富造成无法弥补的损失,就会打乱县委、县政府正常的工作部署,就会影响到经济社会的继续健康发展。因此,一定要充分认识到平安稳定工作的极端重要性,时刻放在心上,抓在手上,一刻也不能放松。一要抓好重点行业和领域的平安监管。严格落实平安生产责任和各项平安措施,严厉打击非法涉矿涉爆行为,加大对矿山、危险化学品、道路交通、景区景点、民爆器材和人员密集场所等重点行业和领域的监管力度,对重大事故隐患,要挂牌督办、限期整改,坚决防范各类事故的发生。二要加强食品药品平安监管。建立健全食品平安监管长效机制,加大食品平安整顿和药品平安专项整治力度,严厉打击食品药品制假售假行为,让人民群众买得放心、吃得安心、用得舒心。三要全力做好防汛工作。目前,县防汛工作正处在七下八上”关键时期。虽然当前旱情加剧,但我也不能麻痹大意,侥幸懈怠,必需坚持防汛、抗旱“两手抓”要认真落实防汛责任制和抗洪抢险的各项措施,搞好尾矿库、水库、河道、危房、地质灾害点等重点部位的隐患排查,确保平安度汛。四要切实维护社会稳定。深入推进“平安县”建设,积极排查化解和妥善处置各类社会矛盾,深入扎实地解决问题,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努力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三、几点要求
各级各部门要以巩固扩大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和干部作风建设年活动效果为动力,下半年工作头绪多、时间紧、任务重。积极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确保圆满完成全年目标任务。
简政放权的实质是以敬民之心行简政之道,是政府的自我革命、自我削权。省人社厅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和勇气,加快推进简政放权,坚决把该“放”的彻底下放、该“减”的彻底减掉、该“清”的彻底清除,不留尾巴、不留死角、不搞变通,努力做到以行政权力的“减法”换取市场活力的“加法”。
(一)全面压缩精减行政权力。省人社厅把简政放权作为转变政府部门职能的“先手棋”,进一步厘清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的边界,砍掉了一批行政审批事项,砍掉了一批行政权力事项,打破束缚市场主体的“枷锁”,释放企业的活力、发展的动力和全社会的创造力。一是压缩精减审批事项。2013年以来,省人社厅共取消举办全省性人才交流会审批等6项审批事项,下放设立人才中介服务机构及其经营范围审批等3项行政审批事项,并对其余审批事项进行压缩整合。截止目前,我厅行政审批事项由2013年的18项精简到8项,所有行政许可事项均由国务院决定、行政法规和人社部规章设定,没有自行设定的行政许可事项、没有涉行政审批中介服务项目、没有事业单位承担行政审批中介服务的情况。近期,省人社厅拟将“外国人入境就业许可”和“外国专家来华工作许可”2项行政许可事项和并为1项,便于统一管理外国人才来鲁工作,提高管理和服务效率;根据国务院取消中央指定地方实施的行政许可事项的决定要求,取消聘请外国专家单位资格认可事项,省人社厅的行政许可事项将减少到6项,比2013年削减了三分之二。二是全面清理行政权力事项。经过清理,省人社厅承担行政权力事项104项,其中行政处罚58项,行政强制2项,行政确认12项,行政奖励2项,行政监督5项,其他权力24项;省公务员局1项。特别是我厅主动取消1项行政权力事项,下放2项行政权力事项,最大限度地减少政府对微观事务的管理。
(二)全面清理整顿职业资格。省人社厅充分发挥职业资格改革组牵头单位的职能作用,全力做好职业资格清理整顿工作。2015年5月,印发《关于转发人社部函〔2015〕69号文件开展职业资格清理整顿和检查督查工作的通知》(鲁人社字〔2015〕262号),全面清理整顿资格设置、类别、实施机构等情况,坚决取消没有法律法规和国务院决定依据而自行设置的职业资格,并向社会公布。2015年8月下旬至9月上旬,省人社厅开展了职业资格清理整顿工作专项督查,成立了职业资格清理整顿督察小组,下设8个督查小组,对32家省直部门、11家省属行业协会和8个市职业资格清理整顿工作开展专项督查。重点督察各单位是否有自行设置的职业资格,彻底摸清职业底数,为建立职业资格目录清单管理制度提供支撑。截止目前,全省尚在组织实施的职业资格共369项,其中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39项,技能人员职业资格330项;已取消的职业资格共11项,其中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取消3项,技能人员职业资格取消8项;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由准入类转为水平评价类的5项。做到了保留职业资格与国家规定职业资格完全一致,进一步放宽了各类人才创业创新的职业资格限制,释放了市场活力。2015年全省实现城镇新增就业119.9万人,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37.4万人。
(三)全面下放高校职称评审权。高校职称制度设计不合理、评价方法不科学直接导致了人才遴选方面的“逆向淘汰”,不利于引进高水平人才,不利于有理想、有追求、潜心治学的人才脱颖而出,也难以杜绝平庸甚至投机钻营者混迹其中。在简政放权中,我们以群众需求为导向、从反映强烈的高校职称制度改革问题入手,确定进一步下放高校职称评审权,更为精准、更加精细地清除阻碍创新发展的障碍。我们按照“试点先行、分类推进、择机推广”原则,印发《关于深化高等学校教师职称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全面下放高校教师职称制度评审权。改革后,高校自主开展因事设岗、自主确定任职条件、自主设定竞聘程序、自主实行业内评价、自主加强聘用管理,全面落实了高校用人自,加快构建起竞争择优、能上能下、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用人机制。这项改革是动自己“奶酪”的自我革命,是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转变政府管理方式的重要举措,是释放改革红利、提高学校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一招。改革成果也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省委改革办将改革经验作为山东省第二批先进典型上报中央改革办,省政府办公厅将改革经验上报了国务院办公厅,省政府研究室也将改革经验印发全省参考。
(四)建立健全行政审批、行政权力、行政责任三张清单。坚持职权法定原则,以刚性的制度来管权限权,厉行法治,依法行政,加快建立行政审批、行政权力、行政责任三张清单,划定政府与市场、企业、社会的权责边界。按照“法无授权不可为”的原则,以审批和权力清单明确政府能做什么,编写了行政审批事项《业务手册》和《服务指南》,对104项行政权力事项全部编制运行流程图,着力减少内部运转环节,优化权力运行流程,规范自由裁量权,确定履职程序、办理期限和具体承办机构等事项,并向社会公布,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我们按照“法定职责必须为”原则,以责任清单明确政府该怎么管市场,确定了省人社厅主要职责11项、部门职责边界2项、事中事后监管制度22项、公共服务事项6项,建立健全了责任追究机制,全面正确履行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各项职责。
二、加强事中事后监管,营造更加公平的竞争环境
转变政府职能,不仅取消和下放权力,而且坚持放管结合,改善和加强管理,提高监管效能,增强依法全面履职能力,使市场和社会既充满活力又规范有序,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公平正义。重点做了以下工作:
(一)全面落实事中事后监管制度。下放行政权力后,我们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事中事后监管上,研究制定科学有效的监管规则、流程和标准,对省本级社会保险稽核等22个事项建立事中事后监管制度,印发各个监管对象,使监管对象明白监管依据、监管程序、监管界限,并制定自由裁量权规定严格限制监管者的自由裁量权。同时,依法依规开展监管,全面落实监管措施,实现责任和权力同步下放、放活和监管同步到位,杜绝出现“自由落体”现象。2015年,对全省近11万家企业单位进行了劳动保障监督检查,为14.7万劳动者追发工资9.1亿元,为9.3万劳动者补缴社保费2.9亿元。
(二)积极创新监管方式。不断创新监管方式,大力提高综合执法能力,提高监管效能。一是推行联合监管。推进人社系统和其他省直部门的信息共享,打破“信息孤岛”,如通过工商行政管理系统可以随时查询用人单位的工商登记注册信息,通过社保系统可以了解用人单位及社会保险费缴纳基本信息等情况。二是推行随机监管。探索开展随机抽查监管,按一定比例随机确定检查人员和高校,减少了监管人员寻租机会,也提高了监管效能。三是推行一体执法。在专项检查活动中,积极推行一体执法,形成执法合力,力争取得最大的执法效果。如在农民工工资专项执法活动中,协调、联合公安、住建、国资委等相关职能部门,按照职能分工侧重不同,对用人单位的农民工工资问题进行现场检查督导。四是强化诚信建设。深入推行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诚信等级认定及违法行为社会公布,对遵守劳动保障法律法规规章的用人单位,授予不同等级的诚信用人单位称号,对认定结果在相关网站或新闻媒体上公布,予以正面宣传。对存在违反劳动保障法律法规规章行为的用人单位,对用人单位的违法行为在相关网站或新闻媒体上给予曝光,并将其纳入日常巡视检查的重点检查单位。目前,省人社厅以文件形式对外公布了20家A级诚信单位。
三、优化公共服务,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服务需求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公共服务直接服务人民群众,承担着服务民生的重要职责,服务水平的高低事关党和政府形象。我们按照“态度要好、手续要少、速度要快”要求,全面深化全省人社领域各项改革,规范公共服务职能,再造公共服务流程,大力提升服务水平,初步实现了省委、省政府提出的“一个窗口受理、一站式审批、一条龙服务”目标。重点打造了“三个服务”:
(一)打造“规范服务”新模式。建立全国人社系统首家省级综合政府服务大厅,将对外行使的112项行政职责和公共服务事项全部入驻大厅办理,共设64个服务窗口,其中综合受理窗口1个,结果送达窗口1个,行政职责窗口15个,公共服务类窗口47个。对112项进驻窗口事项进行流程再造,简化环节,优化流程,删减内部流转环节43个,办理时限压缩近40%,做到了行政职责事项和管理服务事项全部进大厅、服务手段全部信息化、办理过程全记录、办理结果全程跟踪、就业与社保和维权全方位对接。我们制定了首问负责制等33项大厅管理规章制度,工作人员实行挂牌上岗、文明服务,把最大的挑战留给自己,最大的方便留给群众,政务服务逐步走上规范化、制度化、精细化的轨道。去年10月份投入运行以来,政务大厅累计为服务对象办理业务11.3万件,提供咨询服务8万余件,累计服务人数达189.6万余人次,受到社会各界群众的广泛欢迎和充分肯定。
(二)打造“智慧服务”新模式。积极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化手段,探索实行“互联网+服务”模式,大力推行“外网申报、内网办理、外网反馈”的新型服务模式,开发建设了网上政务大厅系统,网上申报系统接受行政权力事项网上申报,涵盖22项事项,形成了窗口之间、窗口与处室之间信息资源开放共享、互联互通的新态势。建立统一的线上、线下办理系统和电子监察系统,大力推进政务服务网上大厅与实体大厅的无缝对接,力争让群众来一次就能办结所有事项,最大程度地便民利民。同时,积极推进在省级政务服务平台办理行政审批,将省人社厅8项行政审批事项全部纳入省级平台运行或管理,其中1项在省级平台系统统一办理,另外5项采取“在省级平台建立链接、关键节点数据实时导入共享”的方式进行对接,另外2项依托国家部委系统运转,暂采取手工二次录入方式接入省级平台。目前,已实现省级政务服务平台对全部行政审批事项的实时监控。
(三)打造“阳光服务”新模式。“阳光服务”是治理政务服务不热情、不规范的最有效手段。省人社厅大力推行办事内容公开,编印《厅行政职责事项及办理程序手册》,将全厅的217项行政职责,全部配备了事项名片和办理流程图,打造了“阳光服务、勤廉人社”的良好形象。大力实行服务行为公开,建立政务服务公示制度,完善公众举报受理系统,健全群众参与监督机制,公开接受服务对象的监督。畅通投诉举报渠道,建立了对举报者给予奖励并严格保密的制度,形成服务监管合力。
四、下一步工作打算
省人社厅在推进政府职能转变方面做了一些探索,取得了一定成绩,但还存在一定差距:一是对如何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大家在认识上还有一定差距,相关的制度还不够健全完善。二是在下放行政审批等事项时,没有充分论证市、县的承接能力,基层的人员编制与职责任务的矛盾越来越突出。三是在办理行政审批和便民服务事项时,群众提供的有些材料,完全可以通过部门之间信息共享获取,但目前各部门信息共享的程度和便利还亟需加强。下一步,我们将按照省委、政府决策部署,结合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工作实际,认真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持续深化简政放权。继续做好行政审批事项取消、下放、合并工作,加强对取消下放合并行政审批事项的调研和监管,确保取消的事项不再审批,下放的事项能够接得住、管得好,合并的事项管理规范。继续深化职业资格改革,研究制定我省职业资格管理服务相关规范性文件,健全完善我省职业资格目录清单管理制度,组织开展职业资格清理整顿“回头看”活动,推广使用我省开发的《职业技能鉴定在线平台系统》,提高职业技能鉴定管理信息化水平,探索对同一职业(工种)多部门重复设置准入条件的清理规范,使职业资格管理工作更加规范,释放各类人才创新创业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