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专业化发展范文

时间:2023-02-28 15:33:03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教师专业化发展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教师专业化发展

篇1

《纲要》在序言中提出:“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是提高国民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所以,学习贯彻《纲要》精神,必须以“办人民满意教育”为宗旨,推进教育改革与发展,构建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促进素质教育均衡发展。

教育现实存在着许多社会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教育还不能满足国家经济发展和人民群众接受优质教育的需求。这表现在:教育观念相对落后,仍围绕“高考指挥棒”转,中小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弱,素质教育推进困难,区域教育发展不平衡,优质教育资源多以大中城市为主等等。因此,迫切需要对教育管理体制进行改革,让优质教育资源惠及更多百姓。

为发挥专业化教师队伍在和谐教育、教育均衡发展上的作用,我们要深刻领会和认真落实《纲要》精神,以全面提高现有教师的专业能力为目标,努力建设一支品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教育队伍;切实体现教育公平,让学生在优质教育资源平台上学习、进步、成长,让专业化的教师给每个学生提供优质的教育,使每个学生都能健康成长,真正做到“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二、 大力促进教师队伍的专业化

《纲要》提出,到2020年的战略目标是: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这就要求教育改革要合理配置优质教育资源,由师德高尚、专业化的教师队伍为核心,建立起城市和农村教师专业发展的支撑服务体系,努力办好每一所学校,教育好每一名学生。

教师专业化水平的提高,有利于提高师德水平和教师专业能力,有利于优化教师专业结构,有利于深化教师管理制度改革。教学实践中,需要我们有科学的态度,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加强业务理论学习,聚焦课堂改革,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服务体系的形成。

1. 促进教师队伍向研究型转变。教师不仅仅传播知识,而且还要不断接受新的知识、更新知识,增强新的技能,以适应未来社会变革的需求。因此,教师要主动探究,结合校本教研,编制校本教材,促使教师队伍向研究型转变。

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应制定教师专业化发展规划,创新教师教育培养模式,采取短期集中、带薪脱产研修、远程教育、学术交流、海外研修等多种形式,开展教师培训,搭建支撑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教学资源平台。借鉴先进教育教学经验,建立健全校本教研制度,构建本校、本地研究组(室),把教师队伍建设成学习型、研究型、学术型的教育核心队伍。

2. 完善教师考核评价制度。实施教师评价之根本目的是促进教师队伍的专业化,让教师全身心投入到教育教学中。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建立行之有效的考核评价制度,即建立以能力和业绩为导向、以社会认可为核心、覆盖各级各类中小学教师的评价机制,充分调动和发挥教师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从而推动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通过相应的考核评价、绩效奖励、津贴补助,依据德、能、勤、绩考核任务完成情况进行相应的评价,以引导教师向专业化发展,强化教师的事业心、责任心,为教育发展创造和谐的发展环境。

3. 开展“三层次”教研活动。通过开展“三层次”的教研活动,提升不同层次的教师向专业化发展。第一层次,是向青年教师的实践层次教研活动,由中老年教师的传帮带,校内外学习、交流等,让年轻教师积极参与教育科研活动,逐步提高自身素质,逐渐成为教师专业化的后备军和践行者;第二层次,是面向中年教师骨干层次的教研活动。通过中年教师的教研引领示范,向教学名师和学科带头人方向迈进。中年教师年富力强、精力充沛、经验丰富,他们依据自身的特点,倡导教育教学的个性化理念,打造独具特色的教育教学特长,成为教育教学的行家里手。第三层次,是面向老教师的重点层次教研活动。鼓励老教师总结教育教学经验,将亲身体验提炼成教学方法、教学经验,编辑成册,把所从事教育教学中遇到的突出问题,通过论文、反思、专著、论坛等形式传递给其他中青年教师,帮助他们成为研究型教师的骨干力量,整体提升教师专业化水平。

在开展“三层次”教研活动过程中,首先,要积极鼓励教师参加专业培训或进修,将广博的专业知识通过系统的学习、培训转化为能力,将完整的课程体系传授给教师,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促进教师灵活运用知识和研究能力的提升。结合国家五年一周期的教师全员培训制度,分层次、分类别、分岗位进行培训,形成覆盖省、市、县教师队伍的培训体系。其次,建立教师专业发展的考核评价制度。各学科之间要有交流、研究、评比,围绕教师专业化发展、教研教改、创新实践等课题开展研究工作。每年对教师专业化水平进行评比验收,及时地鼓励教师提高业务素质;对老教师侧重经验介绍,多做培养青年教师的工作。

三、积极推进教育教学改革

按照《纲要》要求和“国家教育事业发展第12个五年”要求,我县的教育要为全省新一轮的教育大发展发挥好先导性、基础性和全局性的作用,继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大力建设高素质的教师专业化队伍。

篇2

关键词:教师专业发展 教师专业化 发展

一、厘清“教师专业发展”和“教师专业化”的概念 

 

对于教师专业发展,霍利(holye)定义为“指在教师职业生涯的每一阶段教师掌握良好专业实践所必备的知识和技能的过程”。简短的定义却呈现出一个信息:教师专业发展是一个动态的,不断流变和革新的过程。即暗含着教师个体专业理念、专业道德、专业知识、专业能力等方面的革新。 

霍利(holye)曾明确地把教师专业化定义为:一是关注一门职业成为专门职业并获得应有的专业地位的过程;二是关注教学的品质、职业内部的合作方式,教学人员如何将其知识技能和工作职责结合起来,整合到同事关系以及与服务对象的契约和伦理关系所形成的情景中@。很明显,这一定义首先从社会学的角度来强调教师职业作为一个普通职业,是一个通过符合专业标准而成为专门职业并不断学习专业理论知识、进行专业技能训练并不断提升专业素养、培养专业情意、促进专业发展,在教学中具有越来越成熟的作用的一个转变过程。 

就宽泛的意义而言,“教师专业发展”和“教师专业化”这两个概念的内涵均隐含着加强教师专业性的过程,区别不大。但事实上,它们并不是同一概念。教师专业发展是指教师个体教学成熟化、技能化的过程,主要强调教师个体的内在的、专业的提高。教师专业化则是指教师职业专业化以及教师专业地位的获得。主要强调的是教师群体的、外在的专业提升。此外,教师专业发展是教学实践的过程、教师成长的阶梯。而教师专业化则是一种教育制度的体现、一种教育改革的趋向。 

 

二、“教师专业发展”和“教师专业化”的关系 

 

(一)教师专业发展是主体化的教师专业化 

从王卫东等学者对“教师专业发展”有如下规定:“教师专业发展是一个以教师个体在专业领域内的自我为核心,以教师个体的经验反思为媒介,不断习得教育专业知识技能,实施专业自主,表现专业道德,并逐步提高自身从教素质。成为一个良好的教育专业工作者的专业成长过程。”从中可以看出教师专业发展具有非常明确的特征:教育专业发展是一个意识到教师专业化的过程。教师专业发展的目的是使教师成为一个成熟的专业人员,使教师职业成为一个成熟的专业。教师是教学实施的主体,没有教师的主动参与和自主发展,职业教师专业发展这一过程就难以完善,教师专业化这一目标就不可能达到。因此教师专业发展必须强调教师的自主意识,要求教师订立适合于自己的学习目标,选择自己需要的学习内容,努力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主人。 

教师专业化的特殊性也决定了教师的专业发展带有明显的个人特征,是一个与主体性密切相关的复杂过程,有赖于教师以自身的经验和智慧为专业资源,在日常的专业实践中学习、探究、形成自己的实践智慧。通常,专业自主作为一个职业成为一门专业的重要指标。因此,教师只有在教师专业发展中发挥了自身的主体性和自主性才能共创教师专业化。而且教师的主体自主性意识要落实在教师专业发展过程的每一个细微之处。就像叶澜等学者指出:“教师具有较强的自我专业发展意识和动力,自觉承担专业发展的主要责任、激励自我更新、通过自我反思、自我专业结构剖析、自我专业发展设计与计划的拟定、自我专业发展计划实施和自我专业发展方向调控等,实现自我专业发展和自我更新的目的。”他们强调教师专业发展中教师自我意识发展正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立足点和依托体,这一自我意识也将非线性的动态教师专业发展推向高层次的静态的教师专业化。 

 

(二)教师专业化是一个持续的教师专业发展的静态归宿 

王卫东等学者认为“教师专业化是指教师在整个专业生涯中,通过终身专业训练、习得教育专业知识技能、实施专业自主、逐步提高自身专业素质、成为一个良好的教育专业工作者的专业成长过程。这一提法意味着教师专业化是一个发展概念,既是教师专业发展所要达到的目的状态,也是教师专业化自身不断深化的过程。在这里就可以把教师专业化发展理解为教师专业化的发展,用于指称教师专业化运动的发展过程以及其所达到的状况。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具体内容涉及到“专业理想的建立、专业知识的拓展、专业能力的发展和专业自我的形成。”而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容也正是突出这点。强调教师专业理念的建立要求教师适应社会发展和教

育改革的需要,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树立正确的人才观、课程观、学生观、教师观。强调知识专业拓展、不断的积累、丰富和完善,强调专业技能的形成,不断增强、计划、检查、评价、反馈、控制和调节的能力。强调专业情意的培养,不断的改革创新、与时俱进。因此教师专业发展的状况反映了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状况,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容持续变化也体现教师专业化的内容要求。

三、教师专业发展和教师专业化的模式探索 

 

(一)基于校本研究的模式 

在校本研究中,教师是研究者而不只是教学技术的应用者,教师对自身实践工作进行反思,并不断地重建自我。校本研究与教师专业发展之间相互影响又相互制约。一方面校本研究影响着教师专业发展模式的选择,专业自主发展意识的树立。更重要的是校本研究对教师素质这一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起着极大促进作用。另一方面教师专业发展水平也制约着校本研究。校本研究是学校里的教师,教师专业发展中教师专业素质和专业自主意识是校本研究正常有效进行的必要条件。校本研究与教师专业化之间存在着的是一种既互为前提又互为结果的动态生成关系。校本研究过程中,虽然教师专业化是教师群体各方面素质发展趋向的过程。但在进行研究时,教师的各方面素质会产生相应的变化。这个变化是一个过程而不是一个突然的即时结果,它会及时地对所从事的研究产生反馈,形成一条回路。因此,校本研究中,成为主体的教师研究水平的提高,不仅会在更高层次上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而且会促进教师专业化向完善化迈步。 

 

(二)基于教学反思的模式 

从教师专业发展的主观能动作用的发挥来看,基于教学实践的反思是教师获得专业发展的主要途径和基本措施。从教师专业化优化过程来看,教学反思也是其必须具备的筹码。教学反思是教师对自己以往的教学实践进行回顾、审视、评价、探究、决策和升华,从而获得对教学有指导价值的结论和意见。教师的主动反思教学是本着对教师专业化的迈进,从而对自己的教学活动提出质疑和有效改进方案的行为步骤,是对自己过去专业发展过程的分析,对自己现在专业发展状态和水平的揣摩和进一步对自己未来专业发展的规划和设计。教学反思是一个优秀的教师个人专业发展的重要环节,必要条件和有效途径。也是一个优秀教师融合专业化教师群体的可能前提,内在因素和必经之路。在教师专业发展过程中教学反思有利于教师教学经验的提升,实践智慧的升华,主体意识的认同。在走向教师专业化的进程中,教学反思是不可或缺的筹码,不容忽视的棋子,不许忘却的标准。 

 

(三)基于自我发展的模式 

首先,从教师专业发展的角度来看,学习必须作为教师专业生活的基本内容。在融于教师成长的整个历程中,教师通过继续学习、终身学习、无止境的学习来不断地改善自己的知识、能力、态度、教学方法、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不断的丰富和完善自己的专业技能和专业情意;不断走向专业化。其次,实践也是教师专业发展水平的根本体现。教师应该从平时的课堂实践中不断的积累教学经验,在教育中优秀的教学是充满了情感因素的教学,是人性十足的教学,是意义充分的教学。教师情感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内容也是主要因素。因此实践过程中有利于教师专业情感,有利于教师专业素质的提高。除此之外,研究可以帮助教师将理论和实践有机结合,更好地理解课堂和改善教育实践,不断地扩展自己的知识和培养自己的能力。它是教师专业发展走向教师专业化必经的途径。 

 

参考文献: 

[1]发达国家教育改革的动向和趋势:第2集[c],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8 

[2] 教育部师范司,教师专业化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篇3

关键词 教师专业化发展 专业 现代性 困境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s.2015.09.036

Teachers'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Dilemma

MA Lin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Center, Office of Students' Affairs, Harbin Normal University, Harbin, Heilongjiang 150025)

Abstract From the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of teachers and other causes and the plight of the angle, the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of teachers hierarchical conducted a simple comb, and on the basis of existing teacher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dilemma analysis, through the integration of research, elaborated on his own teachers'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Dilemma insights. The development of teacher education and teaching skills and techniques is a core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of teachers, the main purpose is to promote students' growth and success. Teacher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is now encountered difficulties can be divided into three areas ethics, knowledge, power and so on. We have to face difficulties abroad due to the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of teachers, we should reflect on the road to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of teachers, not blindly learn to correctly face the difficulties, out of the woods as soon as possible.

Key words teachers'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professional; modernity; dilemma

现如今,对于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问题,我国与国外在认知上存在着不同的见解,通过具体的实践发现国内外的认知有着一定的误区。首先表现在专业的内涵结构方面和专业化规律方面见解不同。相当数量的研究仅仅单纯地从教育学角度入手去探讨教师教育和教师专业化之间的联系,而没有能够从广泛的社会学视角下对教师专业化发展所产生的制约性的困境进行探讨。其次就是机械地、过于盲目地对技术型职业的专业化进行模仿,从而使教师专业化、技能化发展和教师职业的特性产生了不协调。再次,单纯地依靠教师的专业教育来实现教师专业化,从而使教师专业化发展和现实的社会背景失去有机的联系。这是一个综合性的社会系统问题,并不是仅靠教师教育就可以解决的。目前在这样的误区中让教师专业化发展陷入了困境,我们想要让教师专业化发展得越来越好,就必须先从根本上找出问题所在,进而摆脱困境。下文中我们将从几个方面对教师专业化发展进行详解,剖析其所遇的困境。

1 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起因

迄今为止,之所以将教师职业称其是教师专业,这是根据国际劳工组织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一九六六年共同的联合建议,即《关于教员地位的建议》。在此建议中认为“教育工作应被视为专门职业(profession)”,这种“专门职业”强调教员必须接受过严格的高等教育并且经过持续不断的、与时俱进的研究和深造才能获得此专业职称。“专门职业(profession)”要求其必须对该学区的整体教育具有强烈的教育责任感。在此之后,教育职业专门化以及教师专业水平社会化在世界范围内越来越得到广泛的共识,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概念在我国也逐步得到了广泛的关注。

2 如何界定教师专业化发展

为更好地划分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界线,首先要来了解一下教师专业化的基本内容。教育专业性和学科专业性是教师专业化的两个重要内容。在我国,对教师的要求极其严格,首先对学历有一定的要求,以及必备的教育知识,同时也要有职业道德要求和教育能力的要求,对教师的管理主要靠的是教师教育的专门机构,他们负责对教师的资格认证与管理工作,并且制定出具体的认定制度,对教师专业化发展方向进行指导和界定。教师专业化包含的内容程呈现多样化,在研究过程中我们发现,目前对教师专业化发展在认识上呈现出多种多样的形式。依据教师专业化的含义,我们来进一步研讨“教师专业化发展”,目前可以主要从两方面来看:第一方面可以归纳为教师从事的职业是一门专业,讨论其发展的历史过程;第二方面可以归纳为认为教师本身由非专业人员成为专业人员的过程。由此我们得知教师专业化发展是一个持续不断发展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会遇见诸多困境。

3 教师专业化发展中的困境

目前教师专业化发展是在全球一体化的进程中进行的,那么实际上认识和实践教师专业化是现代意义上的技术型专业化,技能熟练以教学技能的不断完善为标准去衡量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实现程度,也就是说并非仅仅使教师职业发展成为一个理论性很强的专业,而且还要注重教师职业在具体实现过程中所产生的个体性差异。因为技能提升的程度不能代表教育活动的全部内涵,技能化教育只是代表教育模式的一个方面,而不能代表教育模式的全部。教师专业化目前已经得到了国际上的认可,其声势浩大,但从各项研究表明,它对教师专业化与社会的现代化之间的融合关系没有产生足够的重视。从另外一个角度上来说,西方对教师技能化与教师专业化的运作和我国的技能化教师专业化的运作有较大的差异,从而为我国教师专业化发展带来了很大的困境,我们将从伦理、知识以及权力等诸方面对现代性教师专业化发展过程中产生的困境进行论说。

3.1 教师专业化发展过程中的伦理困境

教师专业化有着特殊意义的就是伦理,这是评判专业的重要指标。伦理是教育活动的灵魂所在,如果失去了伦理这一重要因素,教育的意义将荡然无存,价值实践和价值选择是伦理表征的重要体现,如果个体践履和选择特定的价值标准,源自内心意义系统所决定的,那么伦理的缺乏必然是由意义世界的坍塌所决定的。生命内涵的自我领受是意义的核心部分,也是对整体生命与具体存在之间的关联性领悟与体验。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在自我人生和客观世界之间进行不断的实践和体验,在反复实践的过程中构建社会的价值观、人生观和道德观。养成必须以人生信仰和意义体检为基准,在现代性中道德伦理正在潜移默化地边缘化,而这时我们更应该清楚,培养有技能、有知识的人只是教育任务的一个方面,更重要的是培养人的思想道德品质。

3.2 教师专业化发展中的知识困境

这里的知识困境是相对于专业理论知识而言的,它是建立在较为成熟和较为系统的高等教育的基础之上,因为教育科学是一种不断发展着的科学,教师专业化要求教师必须具备一定的专业基础,这就使得教师专业化在发展过程中必然存在着一定程度的知识困境。

3.3 教师专业化发展中的权力困境

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又一重要因素是权力困境。在教师职业的内部存在着一对矛盾,那就是学校科层权力和教师专业权力。这对矛盾既对立又统一。教师的职业维护意识与教师专业化发展之间也具有一定的矛盾,一般来说,学校科层权力是对教师专业权力的指导、保护。这就成了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困境之一,即教师很难毫无后顾之忧地走上教师专业化的发展之路。

4 解决教师专业化发展困境的具体方法

一个或多个疑难问题的案例,一个实际情境的描述,其中必然包含着很多的矛盾现象,然而解决这些矛盾必须要采取与其相应的手段和方法。在案例研究中表明,强调所研究的主体是教师,所以,一切材料的收集、问题的发现以及对主体的分析和研究的全部过程最终需要撰写成为教育实际案例,以备进行总体的研究或对其中的某一问题进行专题研究。在此过程中,首先要提高教师本身对教育教学问题和现象的自觉反思意识。

学校在教育教学的各个方面都可涉及到教育案例,教学案例往往不一定必须是教师本身在教学实践中所获得的,重点是教师对案例的关注,这其中也包含他人的案例,但最终的目的是能否使我们自身成长。在教育实践中,更好的分析教育本质,找寻思想辩解理性的视角,提高自身作为教育者的业务技能和素养水平。因为参与案例研究者为教师,而研究对象也是教师,所以,案例中所出现的教育情景和教学场面对教师来说十分熟悉,并对其有着自身的分析和评价。在这种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过程中,教师不断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

教师的专业发展,主要依靠于教师本身。在很多研究中我们可以看出,教师正朝可持续发展型、培养研究型、反思型等方向发展,在教师教育的整个历程中,呼唤自主型、持续发展性的教师发展。教师的自我成长主要有两方面原因,其一是教师要有内在的自我提高和自主发展,这就是指成长的动机成就,其二是教师要能实现自我给养,使自身得到不断的成长。两个方面的原因促使了教师结构素质的自我成长。在教育实践过程中,教师始终既是一个具有现代教育思想的教育者,同时也是一个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学习者。

参考文献

[1] [日]佐藤学.课程与教师[ M].钟启泉,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

篇4

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度发展,经济全球化的进程日益加快,社会对教师工作质量和效益的要求空前提高。在这一背景之下,进行以教师专业化为核心的教师教育的改革,已成为世界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共同特征。

一、教师专业化的含义

教师专业化是指教师职业具有自己独特的职业要求和职业条件,有专门的培养制度和管理制度。简而言之,即使教师这个职业发展为专业的过程,其基本含义是:(1)教师专业既包括学科专业性,也包括教育专业性,国家对教师任职既有规定的学历标准,也有必要的教育知识、教育能力和职业道德的要求;(2)国家有教师教育的专门机构、专门教育内容和措施;(3)国家有对教师资格和教师教育机构的认定制度和管理制度;(4)教师专业发展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教师专业化也是一个发展的概念,既是一种状态,又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

教师职业从经验化、随意化到专业化,经历了一个发展的过程。现在人们要求高质量的教师不仅是有知识、有学问的人,而且是有道德、有理想、有专业追求的人;不仅是高起点的人,而且是终身学习、不断自我更新的人;不仅是学科的专家,而且是教育的专家,具有像医生、律师一样的专业不可替代性。这就要求教师的培养培训机构,要求国家的教师管理保障制度,都实现相应的重大变革。196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国际劳工组织提出《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议》,首次以官方文件形式对教师专业化作出了明确说明,提出“应把教育工作视为专门的职业,这种职业要求教师经过严格地、持续地学习,获得并保持专门的知识和特别的技术。”

二、教师专业化的要求

教师专业有以下特征:(1)有较高水平的专门知识和技能,掌握学科领域发展的前沿; 2)经过较长的专业训练,包括所教学科的课堂实习;(3)有较高的职业道德,敬业爱生;(4)有较高自主权,组织教学,创设学习环境,有较强的判断力,评价学生和自身;(5)实行教师资格证书制度管理;(6)终身学习,不断更新专业知识和技能。我国教育正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从继承性教育向创新型教育转变,这种变化极大地提高了教师劳动的复杂程度和创造性质。传统的经验型、技术型和半专业化的教师已难担此重任。因此,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便成为历史的必然,这就不可避免地要改变传统的教师教育模式,明确教师专业化的要求:

(一)在职业道德上,要求从一般的道德要求向教师专业精神发展

即要培养具备坚定教育者的品格和素质,为人师表,终身奉献给教育事业的教育者。世界各国都越来越重视教师的专业精神培养,把教师专业精神的培养看成搞好本职工作的重要保证和内在动力,以保证对本职工作充满事业心和责任感,把终身奉献给教育事业。

(二)在专业知识和能力上,要求从“单一型”向“复合型”发展

科学技术的综合化,教育的社会化,教育 、科研一体化的趋势,要求教师具有一般的、较宽广的科学和人文素养,即要求教师一专多能、知识面要广。 教师专业能力上的要求包括:(1)要求教师具有教学能力,实验指导能力,书面与口头表达能力,示范能力,以及推理思考能力;(2)要有善于与人交往的能力,即与学生、与学生家长实现有效的双向沟通能力;(3)组织管理的能力。如组织好班集体,使这个集体能为每个学生提供施展才华的机会;(4)教育研究能力;(5)熟练而有效地运用信息手段的基本能力。因此,复合型的教师应具备的能力既有基础能力,也有一般能力,还有创新发展的能力,这些能力都不是孤立的,而是相辅相成,综合发挥作用。

(三)在劳动形态上,要求从“教书匠”到“创造者”

教育是复杂的创造性的劳动,而不是只要按陈规操作或简单重复的机械性劳动。教师的职责现在已经越来越少地传递知识,而是越来越多地激励思考;除了他的正式职能以外,他将越来越成为一位顾问,一位交换意见的参加者,一位帮助发现矛盾论点,而不是给出现成真理的人。教师劳动的复杂性表现在:

1.教师的劳动是一种高级的脑力或者精神劳动。一般来说,教师往往要在先掌握有关知识、能力和社会生活规范的情况下,才能起到帮助学生学习的积极作用,通过教师的言传身教,学生的积极学习,最终才能造就个性完美、德才兼备的学生。

2.教师劳动的对象是具有个性的、正在迅速成长中的儿童和青少年。由于学生的个体性差异以及教育内容、教育环境的不同,教师的劳动应该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面对未来的社会,人们善于在机会出现时抓住机会已经是不够了,而是应当“创造机会。”要求每个人从“等待就业”到“创造就业”。只有具备创造性的教师,才能培养出适应未来社会生存的创造性的学生。

篇5

总理在2012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大力发展科技、教育事业,培养高素质的人才队伍,是国家强盛、民族复兴的必由之路。”现代化的高等教育不仅具有民族性也具有世界性。创建世界一流大学是中国高等教育未来发展的方向和目标。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前提在于要有国际化的教育观念,这对于高校教师而言需要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念,从国际化的视角出发来认识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问题,以一种新的视角、现代化的教育理念来认识高等教育国际化。我国的高等教育在国际化的大背景下发展,高等教育国际化就必然会对我国的高等教育和高校教师产生影响和提出新的要求。振兴民族的希望在于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于教师。高校教师的素质、高校教师专业化发展直接影响着高等教育人才的培养质量。高等教育国际化会对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产生影响。高等教育国际化会对我国的高等教育和高校教师专业化的发展提出新的要求。高等教育已不是封闭的教育,已经走向世界、走向国际,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发展需要我国高等教育与世界接轨。我国的高等教育需要适应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这一使命从很大程度上讲也承载在高校教师的身上,需要依靠高校教师的力量去推动和实施。高校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也会随着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的步伐而发展。高等教育国际化要求高校教师有较强的外语听说读写能力、语用能力;要求高校教师能够开设国际化的课程和双语课程;要求高校教师参加和开展国际性的科学研究课题;要求高校教师参加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研究;要求高校教师增强与学生和教师的国际交流等。

高等教育国际化视野下高校教师专业化发展途径

教师专业化发展包括获取专业技能的发展、职业道德的发展、专业素养的发展。对于高校教师的专业化而言,专业技能的获取和教师职业道德的发展是作为一名高校教师的立身之本。专业技能的获取以及职业道德的发展是为人师的先决条件。高校的每一位教师都应该高度重视师德建设。在高等教育国际化视野下高校教师更需要加强师德建设。同时高校教师专业素养的发展是高校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重要内容。高校教师的专业素养对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质量起着非常大的影响作用。

(一)高等教育国际化视野下优化高校教师教学研究发展优化高校教师教学研究发展是高等教育国际化视野下促进高校教师专业化发展,促进高校教师专业素养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教学质量是大学的生命线。提升高校教学质量,提升高校教师的教学能力成为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核心问题。在高等教育国际化视野下,高校教师要顺应国际化的潮流。一是要努力提升自身素质,让自己成为一个能与世界对话,掌握学科专业前沿知识的高级人才。二是要能够使用外语开设双语课程,通过外国语了解别国文化,进行国际交流。这些都离不开外语能力的提升,离不开外国语的自如运用和外国语教学。世界各国教育发展的经验表明,教育内容和课程体系是实现培养目标,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核心。教育思想的转变,教育制度的改革,最终都要落实到教育内容的更新上,否则就不可能取得切实的效果。我国高等教育在国际化的步伐下,高等教育的课程也应该走向国际化。高等教育国际化可以通过课程这一知识载体来实施。高校教师肩负着促使高等教育课程国际化的使命。高校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新知识,更要培养学生的全球意识,在国际化的框架内讲授一门课程,使学生能够意识到国家间的相互联系以及国际上诸如贫困、环保、科技、和平和发展等问题的普遍性。课程的国际化不仅包括开设更多关于其他国家或国际问题的课程,而且包括课程内容要体现国际化的观点,把个别领域的知识放在更大的认识的共性上,放在国际的大环境中,以利于知识整体性的发展。高校课程内容的国际化,主要体现在更新知识、吸取当今世界科学文化最新成果上。在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视野下,很多国家的高校教师都已开设了越来越多的国际化课程。高等教育国际化视野下高等院校国际化课程开设对我国高校教师专业化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国高校教师要通过刻苦钻研学科专业知识和以敏锐的视角捕捉国际化讯息,追踪学科和国际的前沿问题,了解国际动态,来增设国际化课程,优化教学结构,并通过课程这一知识载体向学生传递国际化资讯,让学生从国际化的课程里认识世界,了解世界。

(二)高等教育国际化视野下提升高校教师科学研究能力提升高校教师科学研究能力是高等教育国际化视野下促进高校专业化发展,促进高校教师专业素养发展的又一个重要途径。在高等教育国际化视野下开展科学研究,高校教师可以利用一个更加广阔的科研平台和研究发展空间去分析、比较、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高等教育国际化可以给高校教师提供国际化的科研课题,可以让高校教师查阅和共享图书、资料、信息方面国际化的资源,让高校教师有机会与国际上的知名专家、学者一同做科研。高校教师可以把问题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和广度,从而以全球化、国际化的视角去分析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这样的科学研究更有现实意义、作用和价值。高等教育国际化视野下会对高校教师科研能力的发展提出更高的要求。高校教师要持续关注学科前沿问题和国际的前沿问题,使自己不仅仅是一名专业的教书匠更要努力使自己成为一名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国际化的科学研究者,高等教育国际化视野下高校教师应更加重视提升自己的科学研究能力和水平,紧跟国际前沿研究,能够把最新的科研成果带到课堂上以拓展学生的视野和知识面。

(三)高等教育国际化视野下推进高校教师创新教育发展高等教育国际化视野下高等教育的发展呼唤创新。因为创新才会不断推动高等教育的发展,创新才会使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步伐走得更快、更好。高等教育的创新需要人才的创新。高等教育国际化视野下高校教师的创新教育是高等教育创新的重要源泉。高等教育创新需要高校教师不断学习国际化的先进理念,以积极、主动的姿态去开拓创新,而不是因循守旧,固步自封。在高等教育国际化视野下高校教师要敢有新思想、新思维、新做法,推陈出新,善于借鉴高等教育的国际模式和做法,推进我国高等教育的创新教育。在高等教育国际化视野下高校教师可在高校课程设置上进行创新教育探索,在已开设的课程中增加一些国际方面的知识内容,在教材上或采用国外教材,或自编教材和将有关论著作为教学参考书目,在内容上紧密关注国际上本学科的最新动向,及时让学生了解最新研究成果。在高校教学方式、手段上进行创新,在高校教学实验、实践、实习模式上进行创新,高等教育国际化视野下推进高校教师创新教育发展是促进高校教师专业化发展,促进高校教师专业素养发展的不竭动力。

篇6

首先要树立“教师专业化是现代教育发展的重要标志”的观念。现代教育是一种具有科学性、民主性、发展性的教育,其所要传授的知识、技能空前扩展,对人才培育的质量和效益要求越来越高。教育科学长足发展,现代社会对人的发展的认识不断深化,需要教师用系统的现代教育科学来支撑,用娴熟的专业知识与技能来驾驭,用崇高的专业精神和较高的发展能力来维持。还要树立“教师专业发展是分阶段、无限和终身的”的观念。 另外,教师的专业发展离不开教学,专业能力主要是在教学实践中逐步形成并发展起来的,学校是其专业成长的主阵地,教师专业素质的提高必须在学校这个特殊的环境中才能真正实现。最后,反思与研究是教师专业成长的主要方式。教师专业发展的源头活水在于教师自身的教学实践,在于教师能感悟教改实践中提出的问题,并对问题作出价值判断。教师只有在以问题为中心的实践反思和教学探究中,在改革教学和改变自己的互动中,才能实现自身专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教师应成为研究者

教师主体意识和研究意识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支撑。教师成为“研究者”,可以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和教育质量,沟通理论与实践,使得教师群体从以往无专业特征的“知识传授者”的角色定位提高到具有一定专业性质的学术层级上来,使得教师工作重新获得“生命力和尊严”,显示出其不可替代性。

三、教师应积极反思

反思,一般是指行为主体立足于自我以外批判地考察自己的行为及其情景的能力。反思周而复始,循环进行。它要求教师细致观察并发现问题,通过系统、客观、科学的分析和研究,对课堂教学进行新的实践,从而提高教育质量和自身理论水平。它强调教师要检查自己的教学实践,回顾、诊断、监控自己的行为表现,以改进教学方法和策略,适应教学需要。

篇7

意识决定行动。俗话说得好,活到老,学到老。一个教师怎样发展,发展方向是什么,他的主动性是最重要的。如果没有自觉潜心学习的主观愿望,没有虚怀若谷的胸怀,他是不可能对自己有更高的学习要求的。教师的专业成长虽然在很大程度上受教师所处环境的影响,但更重要的是取决于自己的心态和作为。教师应是自身发展的积极建构者。“自觉”、“自主”应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关键词。它具体表现为教师能自觉地对自己的专业发展负责,自觉地对过去、现在的状态进行反思,对未来的发展水平、发展方向与程度做出规划,并能自主、自觉地遵循自己专业发展的目标、计划、途径,努力实践,成为自身专业发展的主人。只有充分激发起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在动力,才能使教师的成长由自发转向自觉,由个别转向群体。没有一个优秀的教师是由师范院校直接培养出来的。因此,教师必须抱着积极主动的心态,寻找一切有用的教育资源,利用一切可能的机会向书籍学习,向专家学习,向学生学习,向社会学习,向实践学习。当一个教师知道自己要什么,并且非常渴望获得它们的时候,他就不会放弃任何―个可能通向成功的机会。他会利用、发现、创造各种机会和条件,自觉学习,关注校内外的先进经验,举一反三,注意积累自己的实践历程并加以理论上的反思和提升。可以说,教师自主发展的意识是其专业成长的最关键因素。

二、专家引领,教师专业发展的指南针

在教师专业发展的过程中,专家的引领是必要的。没有专家的引领,没有先进理论的指导和带动,一线教师难以突破多年教学经验累筑起来的藩篱,专业发展的预期往往落空。但是,我们必须要弄清楚的一点是,专家的理论引领并不能解决教师的所有实践问题。因此,我们必须在弄清楚专家引领的作用的前提下,认真设计专家引领的模式,让广大一线教师能够获得最大的帮助――教育智慧。知识给予了教师课堂教学的底气,智慧赋予教师灵气,一个同时拥有底气和灵气的教师才会大气,才会表现出高度的教育机智。对于广大教师来说,通过校本研修、个人反思、同伴互助,可以使自己渐渐进入教育教学的真境界。但必须在专家引领下打开理论视野,及时地了解到当前教育理论前沿的基本情况,把握教育教学改革的基本方向,才不至于在进行教育教学研究与改革的实践中走偏方向;并且对自身所进行的教育教学改革的基本情况有一个比较合理的评价,从而知道自己的优势和不足,明确自己目前需要研究和突破的关键问题,以提高专业发展的有效性。

三、校本研修是教师专业发展的主阵地

校本研修的本质是以校为本,这是教师专业发展的主阵地。它摈弃了传统的自上而下的研究方法,注重学科理论与教学实践的有机统一,注重理论在教学实践中的运用和修正。

校本研修可以为广大教师提供有利的学习环境和智力支持,是教师专业发展的主战场。一个教师只要走“教、思、研”的道路,开展切实有效的行动研究,就能使平时的一线教学工作经验教训上升到具有普遍意义的理论高度,这样的教师就不再是一个教书匠。

篇8

二、专业化建设是成人教育教师发展的基点

成人教师专业化发展,是成人教育发展背景下,提高成人教师教育教学水平,顺应当前教育形式和规律发展的必然要求。成人教师专业化发展是成人教育教师动态成长的基点。成人教师专业化发展是一个长期动态发展过程,对成人教师职业生涯规划和成人教师终身制学习体系的完善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专业化的成人教师发展基点,是国际教师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是现代教育发展的必然和重要标志,并对成人教师教育发展实践具有强大的促进作用。专业化的成人教师教育基点,融入教育体系发展的总体规划中;专业化的成人教师发展基点有效地提高了成人教师的社会地位。专业水平的成人教师,通过高尚的职业道德和熟练的职业技能,赢得学生信任、学校认定,社会地位得到认可;专业化的成人教师发展基点,促进了成人团队整体师资质量的提高。在成人教学过程中,重视成人教育规律,提升成人教师素养,职业水平得到升华。

三、成人教师专业化建设策略

1.明确成人教育教师专业化建设的属性

成人教育教师专业化建设,促进了成人教育教师素质水平开发,提高了成人教育教师教育水平,改善了成人教育教学质量。成人教育教师专业化建设,首先要明确成人教育教师专业化的属性。成人教育的教学向着目标更深、手段更灵活、对象更广泛的方向发展。由此,对起主导作用的成人教育教师提出了一系列的专业化要求,包括对成人教育教师的思想道德水平、传授知识能力、实践操作能力、科研能力、开拓精神等提出了一系列的建议和要求。当前我国成人教育培育教师多是兼职教师,这种现状存在的根本原因在于,对成人教育的不重视,成人教师多是来自于学校的研究生或者博士生,专业化不足。明确成人教师专业建设属性,首先从观念上,重视了成人教育师资建设。成人教师专业化属性的明确,赋予了成人教师培育成人的职业道德感和社会责任感;明确了成人教师专业化发展定位和具体发展的阶段目标,实现“非专业化—半专业化—专业化”的过渡,最终推动成人教师专业化建设成为成人教师培育的终身目标。构建成人教育教师专业化管理制度,保证成人教师专业标准的推广和实施。成人教育教师队伍结构上的松散、专职教师的比重太小,导致了一线教师的孤立,理论水平的低下,理论与实践、科研与教学以及管理与教学等多个方面的脱节,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成人教育教师的专业认同、专业权利的争取以及人员间的交流。成人教育机构成立专门的成人教师专业化建设管理机构,有效监督成人教师专业化发展状况,制定相关的措施,保障成人教师专业化的发展。成人教师专业化管理部门,明确成人教师专业化定位,专业化发展目标和具体实践方法。

2.加快推动成人教育教师继续教育培育制度建设

成人教育教师继续教育,推动成人教育教师实现专业化的重要措施之一。继续教育模式推广,要求成人教育教师参与成人教学过程中,始终按阶段、有秩序、有针对性地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提高职业素质和职业技能,继续教育培育制度建设,使教师培育计划上升到制度保障的地位,用制度化和法制化把成人教育教师的专业培育纳入教育体系规划范畴,从教育发展的必然性,明确成人教师职业专业化建设的必然要求。加强成人教育教师培育制度建设,优化成人教育教师培育方案和培育目标,促进了成人教育教师专业化建设水平发展。在教师培养和选拔的过程中要牢牢把握成人教育的特点,培养教师的终身教育和终身学习意识、国际意识,提高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能力和教学科研能力,以知识结构为标准构建成人教育教师的专业知识结构,使成人教育教师成为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教学科研人员。拓宽落实成人教育教师培养渠道,优化知识、学历、年龄和职称结构。成人教师的教育培训主要应由社会来承担,要促进成人教育教师的专业化进程,应着重建立多序列、多层次的培训体系,实现职前与职后教育培训的一体化。

3.加强成人教师任用机制和考核机制建设

重视成人教育教师资格认证标准建设,在成人教师任用和聘用过程中,建立一个全方位、多层次、综合性的考评方案,避免单独根据学历标准用人。对成人教育教师的资格进行认证,择优录取。严格教师资格认定标准,在任用教师的过程中,除了限定基本的学历标准外,还应对被任用人进行全方位的考核。师范类毕业生,在获得相应的学历后还不能直接认定教师资格,必须通过担任一年助教、获得满意的评价后,才能获得教师资格。成人教育教师招聘过程中,尽量招聘专职教师,避免任用临时的兼职性教师,形成成人教育学校自己的师资团队,为以后加强成人教育职业培训,增强成人教师教学经验提供基础。建立竞争性的考评方案。对成人教育教师进行定期考核,考核指标体系的建设覆盖成人教师职业素质、职业技能、师生互动、科研能力、教学能力等。通过综合性的考核方案进行定期考评,培育成人教育教师的竞争意识,不断提高工作技能,改善教学教育质量,在激烈的竞争中,完善自我知识结构,提高成人教育教学质量。加强成人教育教师福利制度建设,为成人教育教师创建良好的福利条件,薪酬和工作能力直接挂钩,激励成人教育教师学术水平的提升。从根本上改善成人教育教师的生活条件和工作环境,才能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加入到成人教育教师队伍中来。成人教育工作不是仅仅把成人教育工作当做增加一点经济收入的手段。只有成人教育教师的各种待遇都提高了,他们才会安于成人教育事业,然后才会有专业化意识和要求。

4.加强成人教师培训机构建设,培育成人教师专业道德和专业技能

篇9

自我反思是对自我的重新认识和评价,是对现实生存状况的理性估价和对未来生存方式的展望,是教师专业成长中最重要的品质之一。反思的本质是一种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对话,是两者之间沟通的桥梁,又是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心灵上的沟通。自我反思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要素。教师发展的真正动因来自于教师个体内部,自我反思是影响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在动力。

一、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内涵

所谓教师专业化发展,是指教师在整个专业生涯中,依托专业组织,通过终身专业训练,习得教育专业知识技能,实施专业自主,表现专业道德,并逐步提高自身从教素质,成为一位教育专业工作者的专业成长过程,也就是从“普通人”变为“教育者”的专业发展过程。

从本质上说,教师专业化发展是教师个体在专业上不断发展的历程,是教师不断接受新知识、增长专业能力的过程。教师要成为成熟的专业人员,需要通过不断的学习与探究来拓展专业内涵,提高专业水平,从而达到专业成熟的境界。通过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提高教师的质量,改善教师的社会地位,重新树立教师职业的社会形象,进而实现高教育质量的目的。

二、教学反思与反思性教学

教学反思是指在职业活动中,教师自觉地对自己的教育理念、教学行为、决策和结果进行自我审视、评价、反馈、控制、调节和分析的行为,这也是一种通过提高教师自我觉察水平来促进教学监控能力发展、提升教师专业素质的重要手段和途径,具有实践性、针对性、反省性、时效性和过程性。教学反思的根本目的在于让教师指导、掌控教学实践,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育质量,促进专业发展,促进学生的学习和身心发展,并使自己逐渐成长为专家型教师。美国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波斯纳指出: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成为肤浅的知识。他提出“教师成长=经验+反思”“教师不仅是课程的实施者,更是反思性的实践者。”美国在教师教育中,为促进新教师的专业成长,要求学校“培养反思型教师,使他们一生都研究教学、探索教学。”英国教育家洛克说:“反思是人们对获得观念之心灵的反观自照,反思是思想的反刍,是对思维的思维。”反思在教师个人成长中具有重要意义,否则即使有“20年的教学经验,也许只是1年工作的20次重复,除非善于从经验反思中吸取教益,否则就不能有什么改进。”

在我国,较早系统地对反思和反思性教学进行研究的是华东师大熊川武教授。他在《反思性教学》一书中将反思性教学定义为:“教学主体借助行动研究,不断探究与解决自身和教学目的,以及教学工具等方面的问题,将‘学会教学’与‘学会学习’结合起来,努力提升教学实践合理性,使自己成为学者型教师的过程。”他认为:第一,反思性教学以探究和解决教学问题为基本点,因此反思性教学具有较强的科学研究性质。第二,反思性教学以追求教学实践合理性为动力,表现为:一是人们之所以要反思,主要是为了进一步改进教学,这实质上是向更合理的教学实践努力;二是通过反思可以发现新问题,进一步激发教师的责任心,使教师在不断改进教学的过程中,把自己的教学实践提升到新的高度。第三,反思性教学是全面发展教师的过程。

三、教学反思有效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反思是教师发展的根本前提,反思是检验,反思是动力,没有反思就没有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教师只有不断进行反思,才能对自己和他人的知识、信念、经验等进行深入的拷问和分析,使自己的见识在与他人经验的碰撞与交流中不断升华。诚如美国教育学家克罗韦尔指出:“教育所面临的最大挑战,不是技术,不是资源,不是责任感,而是和我们的学生一起去发现新的思维方式。这种探索不仅仅需要各种不同的信息,而且更需要一种全新的认识世界的方式。”

20世纪初,美国哲学家、教育家杜威是第一个从理论上认为教师是反思性实践者和专业人员,并能在课程开发和教育改革中发挥积极作用的人。杜威早在1910年就明确界定了反思性思维的概念,他主张教师需要将问题解决的科学方法应用于教学,在教学中来检验他们的想法,即教师应当对实践进行反思,并使反思自然而然地成为教学的一部分。实践反思取向教师专业发展理论者认为:教师主要不是通过“接受”知识,而是通过“反思”理解自己的实践,并凭借“实践性知识”来保障自己的专业程度。还有学者指出:教师不仅需要学术理论,更重要的是发掘和提升自己的实践理论,教师在自己实践性理论的基础上与学术理论展开对话,才能更有效地提高自己的思维和行动品质,即促进教师个体和集体的专业发展。

在教学实践中,反思是发现的源泉,是改进教学、提高自身能力的最好方法。教师通过反思可以及时发现自己教育教学过程中的经验和不足,为日后教育教学改进提供借鉴。有关研究表明:促使新教师转变为专家教师的因素,不是他们的知识和方法,而是他们对学生、自己及自己的目的、意图和教学任务所持有的信念,是他们在教育实践中表现出来的教育机智和批判反思能力。教师的专业发展需要一种实践性的智慧,而这种智慧一般是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通过自主的学习和具体的行动,不断总结形成的。

国际上的“反思论”教师培养范式,主张教师的成长应该培植起“反思”的意识,不断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与行为,不断自我调整、自我建构,从而获得持续不断的专业成长。这种培养范式正逐渐成为国际教师教育的主流。当前,自我反思已成为新的教师专业成长模式的明显特色,它被看做是教师专业化成长的核心要素。

职业教育本身是一种实践性很强的教育,教师的个人实践理论要通过教师的教学反思来形成。教师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反思,体现了教师的自主能动性,将教师“学会教学”和学生“学会学习”结合起来,努力提高教学实践合理性,这是教师实现自我发展的内在动力和重要体现。

四、教学反思策略

教师教育教学的实践反思要为教师专业成长服务,可以通过一定的组织形式进行反思流,教师自我反思的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1.微型教学

微格教学(Microteaching),也称为“微型教学”“微观教学”或“小型教学”等,指以少数学生为对象,在较短的时间内(5~20分钟)尝试进行小型的课堂教学,可以把这种教学过程摄制成录像课后再进行分析。微型教学使教师更加直接和深入地分析自己的教学行为,增强了改进教学的针对性,因此往往比正规课堂教学的经验更有效。教师在课后根据专家和同事的评价建议,包括对自己的教学观念、教学行为和学生的表现以及教学的成败进行理性的分析,能有效地促进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的提高。

2.日记反思

日记反思是教师将自己教学实践的某些方面,连同自己的体会和感受付诸笔端,是实现自我监控最直接、最简易的方式。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建议:“每位教师都来写教育日记,写随笔和记录,这些记录是思考及创造的源泉,是无价之宝。”反思日记是教师教学重要的思想积累、材料积累、经验积累,它能为教师进行教学研究提供第一手的材料,教师可在此基础上进行批判性反思、分析和评价,以此来更新教育观念,改进教学工作,促进专业发展。

3.教育叙事

教育叙事是教师在自我反思的基础上,叙述教育教学中所发生的真实事件的一种文体写作。教师开发教学案例的过程,就是教师记录与反思自己教学心迹的过程。教师撰写、开发和描述教学案例本身,就是在捕捉教育教学问题,激活问题的背景知识,改进教学行为,提升教师的实践智慧、反思意识与研究能力。教师在日常教学生活中,对自己的工作进行反思、研究,记录成叙事研究报告,能够真实、深入地反映教育研究的全过程和作者的思考。

4.听课观摩

观摩别人的公开课,分析别人的成功和失败的原因,反观自己的教学行为,是教学反思的一条重要途径。对这些典型的剖析可以为教师提供活生生的教育教学思想和方法的范式,从中感受与学习不尽相同的授课内容、组织形式、教学风格,即使观摩不如意的实验课,也可借鉴教训,从而少走弯路。观摩与讨论的目的在于,通过教师之间的相互观察、切磋和批判性对话来提高教学水平。教师在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时,往往局限于个人的视野而难以发现问题和不足之处,而同事之间的观摩和讨论可以为教师反思提供新的思路和借鉴。

5.网络博客

博客具有“在线共享”功能,将学习者与博客上的参与者形成一个社群,相互交流,发表自己的知识和见解,人们在群体的分享和交流中会产生新的认识。博客是一个小型的个人知识管理系统,它方便个人知识的梳理,关注个人发展的进程。对一个学习集体而言,它建构了一个深刻反思和交流的平台。

教师职业的特征决定了教师本身应是一个研究者、反思者。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离开了教研,充其量只是一个教书匠,教师只有依托教研、加强教育教学的实践探索,才能逐渐成长为反思型、专家型的教师,才能适应时展的需要。“要想成为一流的剑客,就必须留一只眼睛给自己。”这是日本近代一流剑客官本武藏对其弟子的教导。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留一只眼睛给自己”,不断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与行为,在科学反思中实施教学,使自我发展和完善变成自觉的行动,才能获得持续不断的专业发展。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师范教育司.教师专业化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篇10

园本教研,是一种幼儿园自主制定培训计划、组织培训活动,以教师个人能力发展需要为出发点的培训模式。这一模式能充分利用幼儿园的一切有用资源,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和教学实践技能,提高教师解决问题的能力。但从教研活动的现状看,依然存在目的不明确、没有针对性、缺少专业引领、不能持续开展等问题。这些问题如何破解?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点入手:

第一,要结合对新《规程》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的学习,来对园本教研的目的和作用进行再理解,再领会,再定位。园本教研的目的是解决教师在贯彻落实《指南》和课程游戏化过程中的突出问题和各种困惑,是为了改善教育实践,提高保教质量,促进教师和幼儿共同发展。因此,凡是不能促进师幼发展,提升教育质量,改进教育实践的园本教研,无论其花样多么翻新,都不能称其为“好的”教研,我们必须从这个角度出发来认识园本教研。

第二,园本教研要注重针对性和有效性。在园本教研中,幼儿园是园本教研的基地,教师是园本教研的主体,同伴互助是园本教研的重要形式。因此,要改变过去单一枯燥、自说白话的“听课一评课一听课”教研活动方式,让教师发现真问题,研究真问题,在行动中研究,在研究中行动,不断反观自己的教育实践,找寻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路径。还要引导教师学会透过现象看到问题本质,将普通案例上升为研究课题。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研究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园本教研正可以发挥这种作用。

篇11

【分类号】:H319

一、何为教师专业化

所谓教师专业化,是指教师个人成为教学专业的成员并且在教学过程中具有越来越成熟的作用这样一个转变过程。新课改要求把教师的职业看成专业,教师的专业化就是要求教师应成为更能胜任教育教学工作、具有普通人所不具备的那种专业素质的过程。教师的专业技能是指教师在开展教育教学过程中,运用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教学经验顺利完成某种教学任务的活动方式,教师的专业态度也可称为专业道德、专业精神或专业情意。

二、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内容

(一)教师应适应新课改人性化的教育发展趋势,应拥有丰富的专业道德

首先,教师应具有厚重的德性、丰富的人性。德性,是教师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基础。作为教师的人和作为人的教师,德性的本质是丰富的人性。新课改强调以学生为本,这就带着对人性的尊重、对学生的关爱,走进了学校、走进了课堂、走进了学生、走进了教师的生命历程。其次,教师应具备亲近社会、施利他人的素质。在价值冲突中,教师必须以正确的价值取向引导学生,宣传社会的积极主流思想,尽量减少对学生思想的负面影响。

再次,教师具有辩证唯物主义的哲学思想,具备做人的思想底色。哲学是使人聪明的学说,它可为各个学科提供正确的世界观和科学的方法论。教师在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的同时,还应具备辩证的思维。

此外,为适应时代的发展,教师还应把自己放在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中考察,从多方面、多层次的提升自己的理念和素质,以发挥自己的潜质。而这也正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意义所在。

(二)为适应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教师应不断更新自己的专业知识

教师的专业知识除了普通文化知识、学科专门知识和教育学科知识外,还包括更高层次的主体知识和本学科的前沿知识。在知识更新的步伐加快、互联网应用越来越广泛的今天,在新课程改革的现在,教材、学生、教学过程都充满着变数,这必然要求教师应有与时俱进的思想,及时地更新自己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努力汲取各个方面的文化知识,以提升自己的文化底蕴和知识涵养,不断更新自己的专业知识结构,以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

(三)为适应新课程改革专业化发展的要求,教师应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

新课改形势下对教师的教学技能有了更高的要求,它包括:(1)开发课程资源意识的能力,包括课程资源的选择(如教材不仅指课本,也包括音像制品及其他可利用的资源)、课程参与、重构、研究、创新、开发、评价、积累的意识等等。(2)应用现代信息技术的能力,包括运用信息工具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创造并使用信息,发挥信息效益、加强信息协作、增强信息免疫能力等等。(3)改变教学方法的能力,教学过程应稳中有变,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发展为前提,能指导学生进行社会实践与探究学习,并能驾驭课堂,应对教学突发的能力。(4)具有教学机智,富有幽默感,能熟练发挥语言(特别是肢体语言)功能的能力,具有极高的语言素养,善于反思、总结,并能进行教学科研的能力。

三、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途径

(一)教师应具备可持续发展的意识和能力

现代社会的发展,新课程的改革表明,是否具备可持续发展的意识和能力,是衡量当今教师是否优秀的关键因素之一。新课改所倡导的科学的发展观即全面的、可持续发展的教学观,不仅要求教师要具有自身专业发展的需求,更应具备专业化发展的探索欲望和可持续发展的精神。

(二)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重要方式是研究性学习

教师的专业化发展离不开教师的主体精神,离不开教师的专业素质,更离不开教师的教研意识,而研究性学习正是一种促使教师积极参与,有助于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重要的学习方式。研究性学习能使教师带着自己原有的知识结构、知识水平和教育教学经验走进教学与研讨活动之中,可极大地调动教师学习的积极主动性,以实现教师潜能的开发,逐步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实现教师的专业成长。

(三)教师的专业化发展的有效途径是不断进行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是教师对教学过程中出现的教学事件和现象的再思考,是教师的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的对话,而不断的教学反思则会促进教师教学能力及水平的发展。教学反思包括课前(对教学设计的)反思,课中(对教学过程的)反思,课后(对教学效果的)反思,这与那种传统的教学回顾与总结截然不同。课前反思是预设,预先设想教学设计中可能会出现的现象,具有前瞻性;课中反思是对教学具体实施过程中的调控,是具体情况具体对待,教学设计仅仅是设计,而教学实施应根据课堂现状作最佳化的调整,具有现实性。

此外,教师还应参与教本课程的开发,这不仅可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能力,更可促进教师之间的相互帮助、相互合作,以培养教师的集体主队意识。合作意识已成为新课改形式下的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不可或缺的方式之一。

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要求

教师专业化对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具体表现在:

(一)与时俱进的进取精神

教师应具有敏感的忧患意识。社会在发展,人类在进步,教育也在发生着变化。教师应在这种变化中把握时机,不断提升自己的素质;应跟上时代的步伐,加强忧患意识,防止心态疲劳,追求创新;同时应具有强烈的沟通与合作意识,时代呼唤合作,呼唤沟通,这包括教师之间、师生之间的合作与沟通,以创造教育的辉煌。

(二)终身学习的能力

21世纪是终身学习的社会,教师应把学习作为一种是生活方式,要有强烈的学习愿望。学习不仅能提升智慧,更能增强教师的文化底蕴。读书学习的过程就是吸收、成长的过程。不读书则会影响到教师教育教学理论的提高,影响到知识水平和精神境界的提升,影响到对学生学习的关注及与学生的沟通。只有学习,才能增强的自身的文化底蕴,才能学会抢抓教学的有效资源,从而确立符合新课改要求的教育教学的资源观。

(三)学以致用的价值取向

教师应在实践中学会运用,在实践中学会选择。只有通过学习,才能使知识在实践中加以合理运用,并学会选择教育的内容、时机、途径和方法,以至提升自己的教研意识和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张学勇 新课程教学法[M]2004.3

篇12

中图分类号:G7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1422(2015)10-0075-03

一、研究意义与背景

幼儿教师专业化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幼儿教师的成长不应只是教师个人的责任, 而应成为社会的责任。从国际背景考察, 一些国家已制定了相关的教师专业标准, 把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作为教师教育的基本目标。

幼儿教师是在幼儿园履行教育职责、对幼儿身心施行特定影响的专业教育工作者, 担负着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传播精神文明、提高全民族素质的历史使命。我国2001年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充分肯定了幼儿教师在幼儿身心发展中的作用和地位, 同时对幼儿教师的素质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因此, 贯彻、实施《纲要》的教育理念与精神的关键在教师能否对幼儿实施高素质的教育, 促进幼儿生动、活泼、健康的发展, 而师资质量的提高关键在于教师专业化水平。

本研究从珠三角的实际出发,通过大量的调研,得出幼儿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第一手资料。在此基础上, 分析了幼儿教师专业化的困境,研发幼儿专任教师准入制、岗位任职标准等整体“打包”系统研究,以便在推动幼儿教师专业化发展、加强师德建设等方面提出政策建议。

二、幼儿教师专业化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目标不明确,幼儿教师专业化发展缺乏方向性

幼儿教师继续教育是幼儿教师专业化发展的主要途径,在调查幼儿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动机时,虽然省(市)要求、学校要求及自身发展要求占有一定的比例,但主要原因却是为了职称评定的需要,占了67.86%。这突出反映了幼儿教师参与继续教育动机不明确,缺乏方向性。为确保幼儿教育的质量与水平,必须重视幼儿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并提高到幼儿教育事业的发展高度来明确幼儿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要求。

(二)培养有缺失,幼儿教师专业化发展缺乏系统性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幼师学校、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与幼儿园需求并不完全对接。 现实是幼儿师范教育中缺乏专业培训目标的系统构建,在教师的不同成长阶段应当着重培养哪些观念、理论和能力及达到的水平,仍缺乏明确的认识;课程设置没有从幼儿教师专业化的角度去确定文化、学科、教育专业等知识的关系,忽视社会发展的要求和儿童发展的需要,课程比例失调较严重,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缺乏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系统性,也就缺乏对教师职业的专业认同感。

(三)工作欠规范,幼儿教师专业化发展缺乏保障性

许多幼儿园从工作规范的要求出发,布置大量的案头工作给教师,比如写教案、课后反思、个案追踪、观察记录等等,上级部门甚至以此作为幼师职称评估的一个重要因素。但在现实工作中,许多幼儿园的一个班往往有三四十人,甚至多达五十多人。这样的环境过于嘈杂,许多教师感觉身心疲惫,很难做到研究性教学和因材施教、个案教学,尤其还要防止众多的孩子出安全事故,只能疲于应付。这样的工作量,导致教师很难按规范去落实专业化发展的要求,教师专业化发展得不到有力地保障。

(四)机制不完善,幼儿教师专业化发展缺乏实效性

目前,由于缺乏应有的幼儿教师职业训练和实践提高的有效机制,幼儿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效果难以体现。园所内、园所之间的教师专业技能竞赛相当缺乏,即使有竞赛,也暴露出不少幼儿教师不仅专业知识不够扎实、专业技能不够深厚, 而且在教育理论素养和职业道德方面都有待于进一步加强。

三、幼儿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建议与对策

(一)统筹全局,制定政策,推动幼儿教师专业化发展

1.政府制订幼儿教育方向性政策,促进幼儿教师专业化发展

就有关幼儿教师专业化发展,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应制定相关政策文件,对教师的专业成长提出可操作性的要求,为幼儿教育行业提供明确的教育方向指引,使幼儿教师有较明确的教育任务目标,能更好地根据任务目标不断地提升自身综合素质。

2.政府制订幼儿教师专业标准及专业发展评价相关政策

地方教育行政部门要结合当地幼儿教育事业的发展,制定幼儿教师准入标准、幼儿教师专业化发展标准、幼儿教师专业化发展评价标准等相关政策,为幼儿教师提供形式灵活、针对性强、实效性高的教师培训,宏观调控幼儿教师人才的引进与培养机制,平衡公立与民办幼儿园的发展,使幼儿教师在良好的行业环境下更好地发展。

(二)关注行业,均衡发展,保障幼儿教师专业化发展

1.关注公办幼儿园发展,完善教师编制管理机制

地方政府要密切关注公办幼儿园的发展,不断完善幼儿教师的编制、合同管理等制度,落实同工同酬,以便稳定教师队伍,吸引更多幼儿教育人才留在幼儿教育岗位上,通过在幼儿教育岗位上的经验积累与提升,不断地推动和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2.关注民办幼儿园发展,完善教师合同管理机制

幼儿教师专业化发展研究

地方政府应关注民办幼儿园的发展情况,不断完善对民办幼儿园的人才引进与培养、教师合同管理等方面的监管制度,保障民办幼儿园教师的发展机遇,鼓励民办幼儿园对教师的专业化培养,促进民办幼儿教师专业化发展。

(三)以老带新,置换交流,创新幼儿教师专业化发展

1.以老带新,选拔园所中优秀老教师带动新教师

选拔园所中教龄长、有较好专业发展的优秀老教师参与“以老带新”项目,并完善“以老带新”管理与考核机制,鼓励老教师带动新教师,推动新教师学习好经验,通过老教师带动新教师参与课题研究、、学习培训、技能竞赛等,提升新教师综合素质与专业化素养。

2.置换交流,教师专业发展完善的园所带动教师专业发展不完善的园所

创新园所间交流学习模式,开展园所间教师在保留原岗原酬的基础上“置换交流”,促进园所间的互动与交流,带动专业化发展不完善的园所对幼儿教师的专业化培养。园所设立培训基地,成立专门的培训师资队伍,对新教师开展入职培训、职中培训、个人发展培训等多方位的培训,促进新教师多方发展,完善新教师专业化发展培训机制。

3.园所与幼儿教师培养单位置换交流,完善幼儿教师培养方案

幼儿园所与当地幼儿教师培养单位,如高校、幼师学校等开展置换交流,使园所的教师到高校、幼师学校学习先进教育理念和基础理论,让高校、幼师学校教师到幼儿园所体验实际的幼儿教育,将幼儿园所对幼儿教师培养的真正需求带回单位,并融入人才培养方案中,使幼儿教师培养机制形成良性发展趋势。

(四)考核激励,完善机制,提升幼儿教师专业化发展

1.完善幼儿教师激励机制,专业发展纳入考核标准

不断完善幼儿教师考核机制,将课题研究、、培训学习、技能竞赛等专业发展纳入考核标准,以工作量化、考核标准、晋升条件等机制的融入,激发幼儿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潜能,使更多幼儿教师走上专业化发展道路。

2.完善幼儿教师专业化发展激励机制

不断完善幼儿教师专业发展激励机制,对课题研究、、技能竞赛等方面表现优秀的幼儿教师给予相应的奖励、晋升,激励幼儿教师专业化发展。

(五)创新平台,激发兴趣,拓展幼儿教师专业化发展

1.创新培训进修平台

目前,幼儿教师培训进修的主要形式是看观摩课或示范课、教学研讨、集体备课,而针对课题研究、、技能训练等方面的素质培训、进修平台并不多见。因此,应创新培训进修平台,融入课题研究、、技能训练等专业化发展内容,以网络课程、外出参观、学习交流等多种形式开展专业化发展,激发幼儿教师参与的积极性,强化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实效性。

2.创新技能竞赛平台

目前幼儿教师技能竞赛平台极少,尤其是民办幼儿园。然而,大型民办幼儿教育集团有较雄厚的资金与师资力量,集团中园所之间的幼儿教师技能比拼较为成熟,而对于一般的民办幼儿园而言,技能竞赛是相当缺失的。公办幼儿园间的技能比拼一般主要依靠教育行政部门组织开展,而教育行政部门极少开展此类竞赛,幼儿教师技能竞赛平台极为贫乏。教育行政部门全面统筹,创新幼儿教师技能竞赛,增加园所之间幼儿教师的技能比拼,使幼儿教师在技能竞赛中不断提升职业素质,强化专业化发展。

3.创新宣传平台

关于课题研究、、培训学习、技能竞赛等专业化发展途径的信息宣传直接影响幼儿教师对专业化发展的认知与参与度,创新宣传平台,利用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平台,扩大宣传影响力度,网络、平面等多方联动,将幼儿教师专业化发展相关信息深入传播到幼儿教师当中去。

(六)规范模式,突破瓶颈,优化幼儿教师专业化发展

1.规范幼儿教师事务性工作

幼儿教师专业化发展需要幼儿教师在工作中不断总结提升,然而繁重的日常事务使幼儿教师无法抽开身去做有关专业化发展的事情,规范幼儿教师事务性工作,模块化、项目化管理,模块到人,项目到人,明确分工,责任到人,以促使幼儿教师事务性工作的高效开展,使幼儿教师有更多时间投入到课题研究、、技能训练等专业化发展中。

2.规范幼儿老师专业教育工作

幼儿的教育关键在于使幼儿健康快乐地成长,过多的学习任务会使幼儿超负荷,对小学教学内容也有直接影响。规范幼儿教师的专业教育工作,重点花精力在如何使幼儿健康快乐成长,教学内容只在常识性教育等,在幼儿健康快乐成长的同时,幼儿教师也有更多时间投入专业化发展。

四、总论

办好学前教育,关系千万儿童的健康成长,关系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关系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幼儿教师专业化发展是幼儿园的发展关键。加快幼儿教师专业化发展进程,有利于教师树立对本专业的自信,明确自身专业发展方向,培养其对本专业学习和提升的责任感和紧迫感,这时提高幼儿教师的社会地位,对幼儿教师增强自身职业吸引力有着积极的、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 胡金姣.对幼儿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思考[J] .学前教育研究,2009(8).

[2] 黄海飞,叶敏玲.幼儿教师专业化发展浅析[J] .科技信息,2011(7).

[3] 邓泽军.我国幼儿教师专业化问题与建议[J] .学前教育研究,2007 (11).

[4] 李焕稳.促进幼儿教师专业化的实践探索[J] .学前教育研究,2003(10).

[5] 相.关于幼儿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研究[J] .基础教育研究,2011(6).

[6] 李宝,谢康,马丽蓉.教师专业化发展研究综述[J] .康定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6).

[7] 金李花.幼儿教师专业化的困境及出路[J] .现代教育科学,2009(5).

[8] 郑忠平.幼儿教师专业化的现状思考与应对[J] .高教论坛,2008(6).

信息荟萃

东莞模具职教集团五大公共服务平台启用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