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贸专业就业方向范文

时间:2023-02-28 15:33:05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4篇国贸专业就业方向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国贸专业就业方向

篇1

3、从事专业外贸公司的进出口业务工作;

4、从事各类自营进出口生产企业、科研机构等的进出口业务工作;

5、从事各类外资企业的进出口业务工作;

6、从事各类专业的报关、承运货物等国际物流工作;

篇2

【基金项目】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2013年度院级课题社会科学类:基于外贸转型的报关与国际货代专业方向设置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11-0006-02

一、外贸转型下市场形势

江苏是我国利用外资第一大省,苏南地区利用外资的规模和水平处于全省领先位置。随着2010年12月1日我国开始对境内的外商投资企业、外国企业及外籍个人征收城市维护建设税和教育费附加,在华外资企业无法再享受“超国民待遇”。而与此同时,欧债危机导致的全球经济低迷持续发酵,欧美日是江苏主要贸易伙伴,也是对外贸易重点出口市场。近期,像光伏产品等相当一批拳头产品出口增长遭受了极大的阻力,外资在江苏的投资力度也明显减弱了,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江苏外贸的发展。

当前世界经济下行风险和压力下增大,国内面临着转换经济增长方式局面下,经济发展在相一段时期会相对低速增长,给外贸发展和转型的挑战更为直接和突出。尽管江苏早已将转型升级作为对外贸易的今后发展的方向,但转型的过程不会一帆风顺。但应对外贸形势严峻的挑战,外贸转型升级势在必行,而且要加快步伐。首先应对企业减税,逐步减少政府对外贸的行政干预,全面清理不合理的外贸政策,让企业把主要精力都放在转型上。虽然江苏外贸的发展水平处于全国领先地位,但持续健康发展要加大对产学研的投入力度,不断进行创新,培育新的竞争优势;适应外贸转型的新型人才队伍的培养是转型成功的必要条件。

高职院校在国际商务专业下增设报关与国际货代专业方向或设置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是顺应当前国际国内经济发展形势的需要,满足外贸转型企业对不同人才规格的需求和完善高职院校专业结构的需要,服务江苏外贸转型的需要。党的十后,江苏提出到2020年基本实现现代化,苏南2015年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国家已将苏南现代化建设示范区上升为国家战略,这对苏南各市来说,既是发展的一次重大机遇,也是一场新的挑战。外贸转型的成败,关系到外贸在经济发展中能否再次发挥助推器的作用。

二、外贸转型下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方向人才要求的变化

1.对专业知识和技能的要求更高

报关与国际货代专业方向学生不仅要掌握国际货运及物流管理的基本理论知识,还须熟练掌握和运用国际商务办公自动化软件,对英文函电处理,缮制外贸单证。在专业技能方面,要具备一定的从事国际货物运输、国际货运的能力,熟悉国际货运各环节的运作与管理,掌握国际货运各环节的实际操作,独立分析和解决国际货运与中的具体问题。一般而言,报关与国际货代专业方向岗位所要求的职业能力因产品的不同而不同,学生须具备以报关报检能力、国际货运及组织能力、国际贸易业务能力为主的不同的岗位的专业能力。

2.要求有更强的国际商务应变能力

报关与国际货代专业方向人才代表外贸企业开展外贸活动时,既要对各种国际贸易规则、惯例、不同贸易对象的相关规定十分熟悉,又要具有很强的应变能力,以应付各种复杂多变的外贸形势。这就要求该专业方向不能囿于培养学生传统的外贸和商务英语方面的知识,而要将培养重心拓展到贸易活动的筹划组织能力上来。在瞬息万变的国际市场,如何寻找新的客户、寻求或推广新的产品、与客户建立并维护贸易关系,不仅要理论指导,更要多多加以实践让学生具备应变能力。

3.要求具备更强的学习能力

外贸转型企业在转型过程中不仅是对原有技术、设备、产品、生产方式等转型升级,更重要的是对人才的转型。这就要求在新产品、新技术、新规则不断产生的同时,作为最为关键因素的人要先变化。企业想得到的人才是那些具有很强学习能力、上手快的“学习型”人才。在转型过程中,要求外贸人才更快学习,更新自己的知识和技能体系,适应企业的发展要求。

4.强调人才的外贸综合素质

外贸转型下的企业,在要求更高的知识和技能之外,也越来越看重外贸人才综合素质,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中英文表达能力、较强的沟通与协作、协调与组织能力,并有良好的团队精神。因此,各高职院校越来越重视商务礼仪、商务写作等方面的能力培养。高素质人才能够在外贸业务中与内部和外部进行顺畅高效的沟通与合作,发挥团队合作的精神,很好地理解各种技术并完成报关与国际货运业务的每一业务流程,以自身不断提高的外贸操控能力,通过多种贸易平台开展业务。

三、报关与国际货代专业方向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1.在国际商务专业下设置报关与国际货代方向

外贸转型背景下的国际商务专业应该重新审视专业设置和专业方向,专业培养的方向是否以就业为导向,培养的学生是否被市场接受。就业导向是衡量专业培养水平的重要标准,专业的建设要围绕这个目标来进行。不少高职院校的国际商务专业(包括国际贸易实务和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自设置以来虽然不断发展,但目前定位还不是很明确,似乎在培养外贸方面的“全才”,很多学校该专业的学生学了很多课程,甚至包括会计等课程,虽然迎合了一部分学生的心理,但多而不精,方向十分不明确,对专业的发展不是好事。尽早设置报关与国际货代方向无疑会对国际商务专业清晰定位,培养适合外贸转型人才起关键作用。

在设置专业和专业方向前要通过外贸行业的调查,邀请企业专家召开专业培养座谈会,听取企业对专业和人才的需求。在人才培养上应该重视职业规划和分层次教学。

2.专业方向的设置必须具有特色

我院正处于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建设关键时期,报关与国际货代专业方向要依托学院重点建设专业的资源优势,大力推进学院系内和跨系专业融合,培养复合型人才。结合我院的优势,在设置专业方向之初就该明确今后培养的报关与国际货代专业方向的学生应侧重于机电、模具、电气和车辆类产品,这样不仅能够通过专业的融合,促进学院骨干院校重点建设专业的发展,对相关专业的拓展发挥作用。通过专业融合利用其他优势专业的教学资源和财政资源,为本专业方向的发展提供有利的条件。从企业的角度来看,学院培养的人才是完全对口的零距离上岗人才。

3.明确就业导向,加强工学结合

在设置报关与国际货代专业方向后,要在教学设置上与之前的国际商务专业有所差别,对该专业方向的学生在专业知识和技能方面要有所侧重,可开可不开的课程如会计、会展实务等课程不安排在一课。对就业需要加强的课程,如报关实务、报检实务、国际货运实务等课程可以适当增加总课时和实践课时,一切以就业为导向。

报关与国际货代专业方向的学生好国际商务专业一样采用“2+1”的培养模式,学生有一年的企业实习期,而根据外贸行业的特点,一般学生的实习单位比较分散,一家企业往往只能接受几个学生,为了确保学生顶岗实习的质量,必须加强工学结合。目前我院的校企合作机制已经建立起来,经过多年的努力,运作比较成熟。学院和系部应该借助这个优势与原有的外贸企业进行深度的合作,同时将校企合作拓展到整个泛长三角地区,寻求新的就业实习基地,建立起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

4.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目前,很多高职院校的授课教师普遍缺乏一线工作岗位的经历和实践经验,实践教学的内容更多的来自于以前所学的书本知识和相关指导书,而且知识陈旧,无法培养出实践能力强的学生,培养模式还无法摆脱传统的应试教育。外贸转型期,外贸实践知识和技能更新速度快,所以必须鼓励教师定期到企业中挂职锻炼,通过派遣教师到报关与国际货运相关的企业带薪顶岗实践、为企业开展业务咨询服务、承担企业项目开发等活动,获取高级职业资格证书,在掌握了相关技能并做到真正具备双师素质后再回到学校任教,会使得学生的实践技能大大提高。另一方面,学校急需引进来自于企业的专家和业务骨干作为兼职教师,让他们把岗位一线的相关技能和要求,以及行业的最新动态传递给教师和学生。

5.完善实训教学体系

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培养方案的实施需要完善的实训体系和相关设备和软件,在硬件投入方面,需要新建立报关与国际货代实训室,建立电子大通关平台下的报关以及国际货代运行环境,仿真实际业务操作环境,使学生能够通过实训中将所学的书本知识加以实践来处理实际报关与货代问题。

完善的实训教学体系必须实现“能力本位,职业导向”的要求。报关与国际货代实训体系要使学生在进入就业岗位前就了解报关与货代业务操作流程,初步形成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实训中逐渐发现存在的问题,将教学与实践紧密结合。完善的实训体系不仅指实训室实践教学,还包括教师课堂教学环境的仿真,使教师的课堂教学内容能够紧贴实际使所教授的内容满足实际应用需要,能为学生所掌握。完善的实训体系最重要的一个环节是学生的顶岗实习,它是学生毕业前提升就业能力的关键步骤,让学生进入真实的海关、报关公司、货代公司中去,体验真实的工作场景和氛围,了解各个岗位的技能素质要求。只有校内实训与校外顶岗实习相结合、互为支撑,才能形成一个完善的实训教学体系。

参考文献:

[1]陈竹君,陈丹晔,赵海燕.高职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分析[J].消费导刊,2009(2):247.

[2]滕颖.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实践与探索[J].现代商贸工业, 2011(2):195.

[3]屈建龙.高职报关专业课程建设的滞后现状与革新思路[J].职业教育研究,2009(3).

[4]梁春梅.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人才教育培养的现状与分析[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2).

篇3

本文是中国纺织工业协会2011年度教育教学改革项目《具有纺织特色的地方院校财经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研究的阶段性成果(批准号:中纺协zfx201110)。

研究背景及目的

在高等教育过程中,增强学生的自主选择性、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已经成为许多高校改革的一个共识。推行个性化培养是一个发展大趋势,既符合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满足个人充分发展的内在要求。正因如此,在现代科技迅速发展的信息社会里,如何发挥学生自主性和能动性,对于高校本身的发展有非常重要的影响,也直接影响到高校培养学生的质量。部分高校在将总学分缩减的同时,增加选修学分,有些个性化课程模块完全由学生自主选择修读。[1]这既为学生自由参加各种学术和社会实践活动提供了更多的空间,也给予了学生跨学科学习和专业选择的自。在增加学生自主性、推行个性化培养的过程中,必然要求学生对所选择专业的学科性质、知识结构与能力要求、就业前景等问题有较深入的了解,否则会事与愿违。为了了解学生对所学专业及相关学科的熟悉程度及其就业预期,武汉纺织大学“具有纺织特色的地方院校财经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课题组对本校相关经管类专业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的基础上,结合近几年来相关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去向进行了分析。本文以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以下简称国贸专业)调查的数据及其反映出来的问题为基础进行分析。本项调查预期达到以下几个目的:

第一,以武汉纺织大学国贸专业为例,研究高校行业背景对其非行业特色专业的就业影响。武汉纺织大学的校名就具有鲜明的行业背景特色,纺织服装及相关工程类专业在社会上已具有较高的知名度。但是这个特色可能对非行业特色的专业(如国贸等经管类专业)的就业可能产生某种影响。第二,了解在校学生对所学专业及其特色的认知。一是了解在校学生对本专业的一般认知,二是对本校本专业特色的认知。第三,了解在校学生对本专业及其特色认知与实际就业差异的原因。

调查情况介绍

1.调查的基本情况

(1)调查的总体设计与主要目的。整个调查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是关于在校学生的专业认知和就业预期的问卷调查。这部分设计了11个问题进行问卷调查。目的是了解在校国贸专业学生对专业的认知差异和就业预期。另一部分是利用学校就业数据库中的数据,对国贸专业已经毕业学生的就业去向进行分类分析,并与在校学生对专业的认知差异和就业预期进行对比。主要目的是分析国贸专业在校学生的专业认知、就业预期与实际情况的差距及其原因。

(2)问卷调查的主要内容。问卷调查内容包括:专业面向、就业地域面向、预期薪资、学校特色与专业特色认知等四个方面。

2.分析的样本及数据

(1)专业认知与就业预期调查数据。关于在校学生专业认知和就业预期的问卷调查在国贸专业2011、2010、2009三个年级的在校学生中进行。共发放问卷121分,收回117份有效问卷,问卷有效率为96.69%。

(2)实际就业去向的相关数据。实际就业去向的数据为2011届国贸专业有182名毕业生,其中数据完全有151名毕业生,有效数据占82.97%。

调查结果及其分析

1.就业方向预期与实际就业去向的偏差分析

从表1中可以看出,国贸专业到贸易公司从事单证员、业务员等相关工作的意愿和到银行、保险、证券等金融行业工作的意愿高达31.28%,到其他行业工作的意愿为37.44%。但是2011届毕业生直接到贸易公司、金融业、其他行业的比例分别仅为3.31%、2.65%和94.04%。这反映了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方面,虽然到非贸易公司也可能从事单证员、业务员等与贸易相关的工作,但是,意愿就业行业与实际就业行业反差如此之大,很可能表明在校学生对国贸专业的专业面向理解过于狭窄。另一方面,国贸专业的学生对到银行、保险、证券等金融业工作意愿与实际差距太大,这可能表明国贸专业在校学生对金融知识比较感兴趣。这反映出在校学生对国贸专业面向认知不足。

表1 就业方向预期与实际就业去向

2.就业地域预期与实际就业地域的偏差分析

因学校地处武汉,考虑到武汉在华中的经济地位和发达程度,本文将武汉与广东、上海、北京等地并列。从表2中不难看出,到广东、武汉工作的意愿分别为12.42%和18.95%,但到这两个地区实际就业占比分别为33.11%和26.49%。到上海与北京工作的意愿高达45.75%,远远超过了实际就业地区占比(仅为1.97%),这一数据反映出就业地域预期与实际就业去向强烈的反差。另一个反差较强烈的是愿意到中西部地区就业的占比仅为0.65%,但实际到中西部地区就业的占比为12.58%。

从这些数据来看,在校学生就业的地域意愿仍集中于大中型城市或经济发达地区,即使愿意到中西部地区工作也主要集中于中西部地区的大中型城市。这与我国西部大开发和振兴东北的经济战略调整急需大量人才有很大差距。

表2 就业地区预期与实际就业地区

注:中西部不含武汉市。

3.预期薪资与实际行业薪酬之间的差距分析

从表3和表4中的数据可以看出,国贸专业在校学生预期薪资与实际薪资差距不大。因上海和北京的月工资水平分别为5510元和5430元,考虑到45.75%的学生愿意到上海与北京等发达地区,学生预期薪资偏低,这可能与学生为了更好地发展前景,宁愿接受相对较低的工资;或是学生已经意识到社会给予新手的薪酬不会太高。但是考虑绝大部分学生不可能到上海、北京等一线城市工作,作为职场新手的高校毕业生就业薪资仍偏高。

表3 在校学生预期每月薪资

表4 2010年实际工资水平

注:实际工资水平=平均工资÷12,单位:元。

数据来源:武汉数据来源于《武汉统计年鉴2011》,其他数据来源于《中国劳动统计年鉴2011》。

4.学校行业背景与就业方向的差距分析

作为行业特色鲜明的地方高校,非行业特色专业的学生就业可能受到学校行业背景的影响。从表5中不难看出,国贸专业到纺织服装行业实际就业人数占比为14.57%在校学生,低于在校学生认为应该增强国贸专业的纺织服装特色的比例(为17.24%)。考虑到武汉纺织大学的行业特色,到纺织服装等行业工作的国贸专业学生仅为14.57%,很可能表明学校行业背景对国贸专业的就业没有太大影响,或者是学校的国贸专业与纺织服装特色联系不是很紧密,也可能反映出在校学生对学校行业背景对如国贸之类的非行业特色专业的就业影响缺乏认识。

表5 学校行业特色与实际就业行业关联度

表6反映在校学生确实对学校国贸专业的特色了解很少,因为有高达54.42%的学生对本校国贸专业的特色仅“了解一点”,还有28.57%的学生“不了解”。而表7反映出了在校学生对本校国贸专业不了解的原因,主要是宣传不够。进校前无法通过社会及学校宣传等渠道导致缺乏了解的学生比例为34.13%,还有43.71%的学生认为进校后学校和学院宣传不够。

表6 对国贸专业特色的了解程度

表7 对国贸专业不了解的原因

本专业学生对本专业的特色了解不够,其原因是多方面。目前地方高校主要是在进行规模上的扩张。以武汉纺织大学为例,近几年先后合并了湖北对外经贸学校、湖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其校名也更改过几次,1999年由武汉纺织工学院更名为武汉科技学院,2010年更名为武汉纺织大学。合并与更名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社会对学校专业特色的认知。

结论与建议

1.从专业面向看,亟须加强高校在校学生对专业面向的认知与教育

从“宽专业厚基础”的角度来看,既要强化专业特色,又要专业面向的多元化。对于国贸专业而言,既要强化国贸专业区分与如金融学等其他专业的专业特色,又要强调作为应用经济学大类的专业基础知识的教学与传授,增加国贸专业学生就业的专业面向优势。同时,学校应该通过各种渠道加强本校相关专业的宣传。对于地方高校而言,主动加强对学校专业特色的宣传可能比知名高校更为迫切。

2.从就业地域面向看,高校在校学生应逐步调整工作地域重心

过去大多数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地域为“北上广”等经济发达地区,但是随着我国经济结构调整的深入和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等发展战略的推进,中西部和东北等地区亟需各种专业人才。为了适应这种变化,高校在校学生应逐步调整自己未来就业的地域。

3.从就业薪资预期看,高校毕业生应降低薪酬预期

作为初入职场的新手,高校毕业生更应看中工作给予自身未来的发展空间,更应该考虑到就业地域当地薪资情况。

4.从学校发展来看,学校应着眼于内涵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坚持稳定规模、优化结构、强化特色、注重创新,走以质量提升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道路。”“按照内涵式发展要求,完善实施高校‘十二五’改革和发展规划”[2]。作为行业特色较强的地方高校,只有走内涵式的发展道路,着重培养应用型、复合型、技能型人才培养,才可能真正创建自身的人才培养特色。

参考文献:

篇4

[中图分类号]G647.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3)03-0237-01

美国著名职业生涯管理专家舒伯这样说:“生涯是个人终其一生所扮演角色的整个过程,生涯的发展是以个人意志为中心的。”职业生涯就是一个人的职业经历,它是指一个人一生中所有与职业相关联的行为与活动,以及相关的态度、价值观、愿望等连续性经历的过程,也是一个人一生中职业、职位的变迁及工作、理想的实现过程。[1]职业生涯规划主要通过对个人自身特点以及外部环境因素综合分析的基础上,设计出适合本人而且执行力强的职业生涯规划路线,设置良好的教育计划,采取积极主动的行动以便实现个人职业生涯理想。

随着全球一体化对外贸易的快速发展,职业的专业化程度越来越高,原有的国际经济与贸易(以下简称“国贸”)专业人才若不具备一定的专业能力就无法胜任工作。以转变国贸专业学生培养方式来适应对外贸易和经济的快速发展,不仅关系到国贸专业毕业生在就业中所能遇到的现实问题,而且也是学科可持续发展过程中需要解决的首要难题。以此为前提,本了相关的调研,希望能指导国贸专业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的准备,提高他们在创业和择业中的竞争力,以此实现高校教育与市场需求的对接。

一、国际贸易专业的就业形势及问题

首先,国贸专业学生要知道一个先决问题,毕业后选择工作并不局限于本专业,选择工作最主要需要考虑的是自身的人生规划以及兴趣爱好,只要选择了适合自己的工作并努力用功则行行都能出状元。国际贸易专业主要涉及的技能,以及以往毕业生反馈的经验,国贸专业最主要的就业方向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有会计师事务所、银行、贸易公司、证券公司、期货公司、医药公司、三资企业、政府涉外经济部门以及涉外企业、跨国公司等。对国贸专业本科毕业生而言, 就业竞争压力非常大,与其竞争岗位的有高中生、大专生、研究生甚至海归人员。[2]当然出国或考研继续深造也是一种不错的选择。

其次,由于市场需求的需要,很多高校基本都开设了国贸专业,在几年的时间内造成了供过于求的现象,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国贸专业的就业不容乐观。但随着信息产业高科技社会的发展,世界经济一体化局势逐渐形成,中国与国际上的经济贸易交易迅速增加,这也就给多元化的复合型国贸人才一个更广阔更有前景的就业舞台。

第三,我国外贸专业人才严重供需失衡。一方面进出口企业尤其是进出口企业和相关经贸单位严重缺乏国际贸易专业人才;另一方面不少国际贸易专业的大学毕业生又不能顺利对口就业,就业压力加大,人才的供需矛盾日益突显。

二、国际贸易专业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意义

职业生涯规划具有潜在性和长期性,对国贸专业的学生有战略性的意义。首先,有利于国贸专业学生建立科学的择业观。由于个人条件和职业要求的限制,学生不可能具有从事一切职业的能力与兴趣。而且各种职业有各自不同的劳动对象、工作环境,对从业者的能力也有相应的特定要求。只有做好职业生涯规划,才能确立个人的阶段发展目标,为实现人生理想打好基础。其次,深入了解自己的特质,充分发挥内在潜能。要做好国贸专业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就要对自己的专业特长、兴趣爱好、性格特征、能力技能等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这样可以对自己进行正确的评估,明确自己适合什么样的职业和工作,逐渐理清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挖掘自己内在的潜能,逐渐理清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形成比较明确的职业发展路线,从而提升自己的生涯规划意识和自我管理意识,为今后的事业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第三,增强国贸专业学生的核心竞争力,把变被动就业变为主动择业。要时刻记得好的工作是靠实力争取的。对于大学生来说,未来的竞争主要是个人实力的竞争,这种实力主要体现在智力、能力、潜力上。要提高这些能力,就要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实践。而职业生涯规划的目的就是为了这个目标服务的。通过提高综合能力,从而提高大学生的综合实力,使大学生在职场发展中处于积极主动的地位,改变目前被动的就业现象。国贸专业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可使个人的求职就业更加有针对性、科学性、可行性,从而提高就业市场配置的成功率。在学校里所学的知识不够深入精细。大学生需要通过自己不断深造学习实践,通过制定切实可行的职业生涯规划,学会从全局调整和掌控个人事业发展方向。根据工作需要有针对性地学习,提高个人市场竞争力,缩短职业适应期。

【参考文献】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