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学习计划范文

时间:2022-12-05 17:03:29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4篇小孩学习计划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小孩学习计划

篇1

大部分孩子受认知水平、思考问题的方式、表达能力、意志力等方面的局限性,所制订的学习计划几乎形同虚设,对完成学习任务、实现学习目标并没有产生直接的、实质性的作用,几乎形同虚设。老师要求孩子制订学习计划,很大程度上是期望借助制订计划这一形式让孩子了解计划的重要性,并养成制订计划、按计划行事的习惯。而孩子制订的学习计划是否合理可行,老师很难一一过问。于是,就出现了孩子的计划“白纸黑字”贴在墙上,但孩子依旧随心所欲的情况。因此,要想制订出一份理想的学习计划,家长应该发挥重要的引导作用,特别是对那些学习能力偏弱、自制力偏差的孩子,这一点尤为重要。千万不要把制订学习计划作为孩子和学校的事情,家长袖手旁观,这是对孩子不负责任的态度。

制订好学习计划的前提是准确给孩子定位。很多孩子的计划制订以后难以落实,主要症结就在于缺乏对自我的了解,不是根据实际情况来制订有针对性的计划。作为家长,要指导孩子分析自己的学习特点。各人的学习特点不一样:有的记忆力强,学过知识不易忘记;有的理解力好,老师说一遍就能听懂;有的动作快但经常错;有的动作慢却很仔细。有的在文、理科学习上也体现出不同的特点……帮助孩子全面分析,找准薄弱点,对薄弱学科或薄弱环节加重学习分量,这样才能有效的采取相应措施并写进计划。

计划应主要解决好孩子的自由学习时间。学习时间可以分常规学习时间和自由学习时间。常规学习时间,指的是用来完成老师当天布置的作业,“消化”当天所学知识的时间。而自由学习时间,指的是完成作业后,所剩下的由孩子自由支配的学习时间。自由学习时间内的学习效果,对改变学习现状有重大作用。对那些成绩较差的学生来,往往是因为忽略了自由学习时间中自我提高活动的安排,所以造成后进。一般说来说,个人的学习计划既包括常规学习活动,即完成当天老师布置的学习任务,消化当天所学的知识;又包括自己安排的学习活动,即根据自己的特点,或补课还债,或提高深造。个人的学习计划不宜离开教师的教学进度另搞一套。即使是自己安排的学习活动,最好也要和老师当时教的内容相关。这样才能消化旧知识,吸收新知识。一旦孩子抓住了自由学习时间,并且体会到抓住自由学习时间给学习带来的好处后,他就会努力去提高常规学习时间的效率,以增加自由学习时间,使自己掌握的学习主动权越来越大,一个生动活泼的学习局面就会逐渐到来。因此,家长在帮助孩子制订学习计划时,要特别注意摆布好学习与娱乐的关系,逐步减少孩子看电视、上网的时间,适当增加自主安排学习任务的时间,让孩子在学会安排自由学习时间的过程中,增强学习的自信。

计划的具体内容和实施步骤是在学习之前拟定的,是设想,毕竟还不是现实。要想把计划变成现实,还要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在这个过程中,自己的思想可能会发生某些变化,而学习计划订得再实际,也难免会出现估计不到的情况。例如,某个阶段有的学科难度大,作业多,这样,计划中的学习任务就可能完不成。再如,有时集体活动比计划的多了,占用了较多的学习时间,这也会影响学习计划的实施。所以为了保持计划的实现,学习计划不要订得太满、太死、太紧,要留有机动时间。目标也不要订得太高,否则在实施过程中受到冲击时,会因为没有办法调整而使计划落空。时间长了,就会对订计划的必要性产生怀疑而不订计划了,成为无计划行事了。因此,制订学习计划不要过于“贪心”,要量力而行。计划订好之后,要贴在显眼的地方,并要求孩子对父母公布,以便于给孩子制造一种外在的约束力。父母要观察孩子,引导孩子经常对照、检查执行计划的情况。如果完成任务轻松,余地较大,可以考虑进度加快一点。如果没有按计划完成任务,要分析是什么原因,对症下药,采取措施。必要时可调整计划,降低标准,减慢速度,使计划切实可行,为学习服务。

计划通过实施才有意义和价值。在帮助孩子制订好学习计划后,家长还应经常督促孩子执行学习计划,定期检查孩子完成学习计划的情况并根据实际情况帮助孩子调整学习计划。有理由相信,一个不折不扣地执行着一份切实可行的学习计划的孩子,他的学习一定是卓有成效的,他的成绩一定是优良的,他的家长一定是轻松、快乐的!

篇2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A

Analysis of Reasons, Hazard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Kindergarten Education "Primary"

Abstract Kindergarten education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basic education, the kindergarten should respect the law of development and learning characteristics of children physically and mentally, so that children lay the foundation of a lifetime of learning and development in a relaxed, pleasant atmosphere. However, for various reasons, the torrent of examination-oriented education has spread to the pre-school area, resulting in kindergarten education "primary" tendency. This article on the causes and hazards of Kindergarten Education "primary" analysis and proposed specific measures to prevent: to establish a scientific concept of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good young convergence; expand educational resources, strict implementation of kindergarten access system; improve children teachers' quality, and effectively prevent kindergarten education "primary".

Key words primary; convergence of kindergarten and primary; education

1 问题的提出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幼儿园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利,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保教并重,关注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幼儿园教育应该为幼儿的后继学习奠定基础,为入学做准备。但是很多人把入学准备误解为提前彩排小学生活。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在全国各地都有不同程度的存在,对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造成了严重的危害。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已经引起了教育行政部门的高度重视,如何减少和杜绝这种现象是值得社会各界力量共同努力解决的问题。

2 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的原因

2.1 教育观念陈旧

“应试教育”背景下,高考成为了教育的指挥棒,幼儿园教育“小学化”正是应试教育前移的表现。学生上学的目的是考大学,上好大学就需要上重点高中、初中、小学。一些小学为了招收优质生源,规定学生在入小学前要参加入学考试和面试,考生的成绩作为能否入学和分班的依据。如此形势,那些本来明智的家长们出于无奈也会牺牲孩子童年的快乐,让孩子学习更多的书本知识。

有些幼儿园为了招揽生源,无视幼儿心理发展的特点,避重就轻,忽视幼儿成长中习惯的养成、个性的培养等重要问题,一味迎合市场要求。重视那些具有周期短、见效快、好测量特点的内容,比如识字、速算、早期阅读、体育专项训练等。

2.2 教育资源短缺

为了缓解师资压力,国办园也会自行出资招聘一些幼师专业毕业的老师,但由于工资待遇不高,优质师资也难以留住。一部分中小学教师被转岗分配到幼儿园任教,她们习惯了中小学的教育模式,无疑推进了幼儿园小学化的进程。有些民办幼儿园在社会中招聘文化水平不高、非幼师专业毕业的人弥补空缺。

许多幼儿园不仅在人力资源上先天不足,在硬件配套设施上也后天失调。幼儿园空间小,活动室面积狭窄,玩教具配备不齐全,户外场地有限,种种条件的限制使得幼儿园无法实施科学的教育。为了保证幼儿的安全,为了孩子在幼儿园有事可做,教师只好采用安静的教育活动,让孩子以学习文化知识为主。

3 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的危害

3.1 影响幼儿认知发展和未来的学习

小学化的知识内容、学习形式等均不符合儿童的认知特点。学前儿童学习的主要通道是感官,由于幼儿思维的直觉行动性和具体形象性,幼儿园的教育活动应该以游戏为主要组织形式。在自由宽松的氛围中通过各种感官的参与,幼儿了解了事物的特点和属性,构建起对客观世界的基本认识。并且在好奇心的作用下,幼儿会不断地探索、发现,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去同化新知识。这一过程,幼儿是积极主动的学习。如果仅仅是文化知识的学习,更多采用的是机械记忆方式,表面看起来孩子掌握了知识,但是这些知识都是死知识,无形中破坏了孩子的认知模式,思维的积极性受到阻碍。另一方面,有的幼儿在入小学的时候就已经掌握了很多知识,进入小学后,知识重复出现,使得学生缺乏学习兴趣,从而养成不良的学习习惯,严重影响了幼儿的后继学习,不利于幼儿的长远发展。

3.2 不利于幼儿个性和社会性的发展

自我控制能力是幼儿早期发展的重要指标。6岁以前是培养自控力的关键时期。自控能力的培养不是来自严格纪律要求的课堂,而是要在宽松自由氛围中通过幼儿自主活动才能发展起来。幼儿园应以游戏作为主导活动。在游戏活动中,幼儿通过商定游戏主题、制定规则,增进同伴间的理解和沟通。游戏中每个幼儿都自愿受制于游戏规则,从而培养了幼儿的自制力。通过扮演不同的角色,体验他人的情感,自我意识得到发展。如果幼儿在园中大部分时间是从事读书、写字、背诵、算术等活动,游戏的时间就会相应减少。幼儿集体活动经验不足,自我意识、人际交往等社会品质发展会受到限制。

4 防止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的措施

4.1 树立科学的幼儿教育观念,做好幼小衔接工作

幼儿的学习活动主要是为入小学后的学习做准备,这种准备包括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习习惯、学习态度和学习品质。幼儿园阶段是习惯养成的重要时期。幼儿教师首先要了解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相关知识,应该根据幼儿认识的特点和兴趣需要,为幼儿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通过游戏的方式组织好每天的教育活动。同时,幼儿园可以通过定期讲座和发放宣传材料的形式向家长介绍幼儿成长相关知识和教育方法。通过幼儿园开放活动,让家长了解幼儿的学习和生活情况。幼儿园和小学都要研究幼小衔接规律,为幼儿顺利进入小学做好相关知识、心理方面的准备。

4.2 扩大教育资源,严格执行幼儿园准入制度

《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中指出“大力发展公办幼儿园,鼓励社会力量以多种形式举办幼儿园。积极扶持民办幼儿园特别是面向大众、收费较低的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发展。努力扩大农村学前教育资源”。扩大幼儿园数量和规模并不是对办园条件没有任何要求。政府和教育职能部门还要完善相关法律法规,规范学前教育管理,严格执行幼儿园准入制度。各地方教育部门要根据当地实际对幼儿园教育内容、形式、方法等提出具体要求。对不具备办园资格,未取得办园许可而私自招生营利的个人和单位应给予严厉的处罚。幼儿园也要对招聘的幼儿教师进行入职资格审查。

4.3 提高幼儿教师素质,保障幼儿教师待遇

《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中指出“严格执行幼儿园教师资格准入制度。完善学前教育师资培养培训体系。办好中等幼儿师范学校。办好高等师范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建设一批幼儿师范专科学校。积极探索初中毕业起点五年制学前教育专科学历教师培养模式。加大面向农村的幼儿教师培养力度,扩大免费师范生学前教育专业招生规模。重视对幼儿特教师资的培养。”增加在职幼儿教师进修和培训学习的机会,多种途径培养基层幼儿教师,提高幼儿教师综合素质。当下教育部对幼儿园骨干教师、农村幼儿园“转岗教师”进行的国培就很见成效,深受广大幼儿园教师欢迎。充分发挥示范幼儿园的示范带头作用,多给下级兄弟园幼儿教师去示范园参观学习的机会,示范园的骨干教师也可以时常去下属园支教,这样有利于教育资源的共享。逐步改善幼儿教师的工资待遇,提高边远地区幼儿教师待遇,避免优质教育资源的流失。

参考文献

篇3

说它历史悠久,是因为实验二小建校于1946年,原名为清河制呢场子弟小学,后更名为清河第二小学、再与清宁路小学合并,正式命名为海淀区第二实验小学。如今的实验二小,形成了一校四址的格局,占地4万平方米,拥有88个教学班,3500余名学生,200余位教职员工,已经发展成为一所规模较大、具有一定影响力的素质教育优质校。说它年轻,是因为在校园信息化建设浪潮中,实验二小刚刚走过了三个年头。从2011年开始,秉承“育人为本”的宗旨,海淀实验二小一直走在信息化建设的路上。

加大资金投入,打造数字化校园

2011年,同样是以北京市“校舍抗震加固工程”为契机,学校对信息化建设进行了整体升级。几年来,实验二小相继投入大量资金实施数字化校园基础设施建设。学校首先对校园网络实施升级,四个校区之间进行了16芯光纤专线互联,并在校园内实现了无线网络全覆盖,为数字化校园建设及应用打下坚实的基础。

学校核心机房由原来的仅20平方米扩建至80余平方米,安装机柜60余个,服务器30余台,支持校园各项信息化应用20余项。各分校本着同城教育的观念,建设各校区的网络核心机房,共同支持各校区信息化应用的有效运行。

走在校园里,最引人注目的是一座圆形建筑,外观给人一种专业剧院的感觉。这就是学校的实验剧场,它是集舞台、授课、会议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多功能演播厅。剧场内可同时容纳499人,一流的设备,超清的录制环境,专业的音响效果,40寸LEDP3标准屏幕实现无缝拼接……

此外,学校建设了iPad互动教室、电子书包实验教室、机器人教室、天文教室3D演播室和70余间录播教室,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校内通系统、师生及家长评价系统、后勤管理系统等多种基于学校需求而开发的数字化校园平台应用为学校的教育教学及管理提供了高效、快捷的办公环境,提高了工作效率。尤其是学校的远程视频会议室及远程视频会议系统,将各个校区紧密地链接在一起,各校区教师可以足不出户地通过该系统完成各种教研或会议活动,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使教师们能够将更多的时间应用于教学研究,提高教学水平,提升学校核心竞争力。学校正在建设的校园信息系统,将实现四校区信息无延时的,使各校区随时了解学校的新闻动态。

实验二小在数字化校园建设中注重开发,重视实践和应用,其中SNS个人空间、小乐校园、四叶草等应用广泛且较具特色。

1. SNS个人空间

SNS个人空间是家长、学生、学校交流和共享信息的平台,包括通知、私信、相册、作品、荣誉、群组、日志等多个模块,对学生进行全面了解、关怀、引导,搭建了家长、教师、学生三位一体有效沟通的桥梁。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成熟开创了教育领域的新篇章,协同教育社区通过良好的技术平台打破了家庭和学校的界限,深化了教育的层次,家长、学生、学校相互配合,合力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

2. 小乐校园

小乐校园是数字校园平台的延伸应用。可以使教职工使用其手机安全地访问数字校园的相关应用,如通知、即时通讯、日程安排、个人网盘等。在移动的环境下进行日常业务的处理及沟通交流,方便快捷、提高效率。系统支持Android、IOS系统的智能手机的客户端安装。实现随时随地办公、业务及时办理、信息高效交互、数据快速推送等功能,为教职工提供贴身、便捷、快速的信息化应用服务。

3. 四叶草

四叶草是区别于人人网、微博等社区的一套基于互联网的软件,四叶草更倾向于教师、学生、家长、学校及社会共同学习环境的搭建。社交的过程均以教育为核心,师生依照教育内容展开社交和沟通。四叶草的核心内容围绕教育教学展开,在智育方面提供“课程”和“书包”功能,在德育方面提供“班级”、“随笔”等功能。四叶草在支持学生个人成长方面,使得个人成长过程更加具象化,同时能够形成记录,使得学生自身也具有成就感。同时,四叶草十分重视隐私及可见性问题,可以通过个人设置修改个人页面的权限。

加强师资培训,提高教师信息化素养

“未来教育面临的最大挑战不是技术,不是资源,而是教师的素质。”现代化的仪器设备无论怎样先进,如果没有具备较高信息化素养的人去使用,就不能发挥其应有的效能。要真正促进学校的信息化发展,提高教师的信息化素养首当其冲。在这方面,实验二小校长十分重视,他经常说:“我们的信息化建设已经摆在了面前,关键就在于怎样应用。作为领导,要带头积极应用,这样教师才会积极应用,只有教师应用才能真正地发挥信息化的效能。”为切实提高学校教师的理论水平与实际操作能力,实验二小将教师培训作为学校信息化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将其纳入学校培训的统一规划。学校根据实际情况及教师特点,开展了包括教师信息素养培训、教师专业技能培训、特殊人才培训以及课题组教师培训四个体系在内的教师培训活动,切实提高教师对信息技术的使用率和时效性,让信息化建设真正成为学校教育教学变革的有效推动力。

注重课题引领,促进教学改革

为了有效利用信息化建设促进学校教学方式的变革,切实提高教学质量,实验二小重点开展了电子书包项目研究,并参与了全国“十二五”规划课题《基于Pad的新型教学方法的实验研究》,旨在通过开展不同的课题研究,促进教学改革。

1. 电子书包项目

目前,学校的电子书包项目在四个校区普遍推广,共有5间电子书包实验教室和11位参与项目的教师。经过实验班级的应用,电子书包解决方案贯穿了课前、课中和课后的教学全环节,重点关注课前、课中和课后的师生互动,为基础教育课堂构建智能、高效、开放、易用的教与学的互动平台。针对教师的教学,构建轻松的数字化备课方式,教师通过配套的教学资源方便快捷地使用资源,通过快捷的资源整合方式盘活资源;通过快捷的资源获取工具获取资源。使教师的教学模式发生了改变,构建高效的数字化授课模式,易用的授课工具展示课程内容,实现嵌入式资源的生动呈现。学生的学习习惯发生了改变,使学生自主学习,发现问题,激发学习兴趣。当前,项目正在进行校内公开课的交流活动,以后将积极组织学校之间的公开课交流研讨,使电子书包的应用真正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教师的教学方式,实现“教育无处不在,学习随时随地”。

2.iPad互动课堂

随着学校信息化建设的不断推进,教育信息化的“弄潮儿”——iPad教学,正逐步迈进实验二小的课堂。2012年9月,学校参与了《基于Pad的新型教学方法的实验研究》的课题研究,同年12月,学校开始筹建iPad互动教室,为每位教师配备了iPad。课题研究首先从科任教师开始,在校内开展课题活动,通过沙龙的形式,就iPad教学对传统教育手段和教学方式的挑战、iPad能否在教学中应用下去、互动技术在什么时候用更为恰当、多媒体互动教学资源如何制作等问题与专家进行沟通交流,教师们认真听取专家的意见和建议。全体教师积极参与课题研究,大胆实验,在不断的创新中更新着教学理念,改变着教学模式。接下来,学校将在数学、语文和英语学科进行iPad教学实验研究。

教师在学校信息化建设中的感受

可以说,实验二小通过几年的信息化建设,已经给学校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其中感受最深的除了学生,就是学校的教师了。以下是几位教师在亲身经历了学校的信息化建设历程之后,写下的真心感受。

朱琳:对于英语教学,应该力求“低耗、高效”的课堂。传统的英语课,大多数都是集体活动,集体听,集体输入,集体核对答案,做不到全面的个别辅导。这导致英语课堂对于程度好的孩子来说课堂上学不到太多知识,而对于程度不好的孩子来说课堂成了一个充满困难的地方。但是,基于iPad、电子书包的课堂,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平衡学生间的差异。只针对“听”的活动,我就觉得,借助iPad的学生端,能力好的孩子听一遍,就可以完成听力任务,能力弱的孩子可以借助软件,多听几次,完成任务。长此以往,学生们的学习能力,一定会在iPad的辅助下有所提高和进步。

张岩:无论是iPad,还是电子书包的使用,我最大的感受是教师能及时把握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在课上,平板电脑可以进行随堂测验,系统不仅可以自动判卷,还可以同时快速整理和分析学生的考试成绩,教师能够在第一时间看到学生们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这里还有一个传统方式无法实现的优势——教师将马上看到某个知识点有多少人没有掌握,或者说某位同学对哪些问题还比较困惑,在系统给出成绩的同时,教师可以以此为根据,现场再次进行巩固。而这个时候学生的记忆还是新鲜的,对比出错的原因,他会将这个知识点记得更加牢固。

篇4

基本理念

“以教育信息化推动教育创新”是整体现代化的学校信息化运作模式的基本理念。这种模式有两层涵义:一是整体性,即强调学校在信息化建设时注重全方位的、整体的建设,试图在学校工作的各方面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二是超前性,即强调信息化建设的先进性,探索新工具在教育中的应用。建设此类信息化模式的学校是以先进的学校发展理念为指导,自上而下地进行学校的信息化建设规划,从而形成全面铺开的信息化运作机制。可见,这类学校将信息化作为学校发展的特色,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总是以数字化校园为标志。

核心特征

1. 无线网络全覆盖,实现“无线学习,学习无限”

现代社会对学生思维发展水平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单一的学习方式会束缚学生的思维发展,不利于形成创造性思维能力。因此,需要借助信息技术手段改变这种状况,创建新型的学习环境,丰富学习方式。运用无线宽带技术(如环境感知与识别定位技术)可以创造便捷的学习环境,方便学习者通过任何设备(如手持移动装置)、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以同步或异步的方式,进行个性化、情境化、交互性的学习活动,使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更为灵活高效。同时,无线网络全覆盖改变了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的关系,拓宽了第二课堂的概念,使普通教室也成为新型的移动多媒体教室,所有场所都可以作为学习的场所,真正实现“无线学习,学习无限”。

例如,人大附中西山学校在信息化建设开展之初,首先规划以无线网络为特色的网络框架。Wi-Fi作为目前无线接入的主流标准,在无线网络建设中,采用独立无线网络的架构,保证无线网的稳定运行。北京市第二十中学建立的无边界校园,包括教学地域无边界(学校、家、在外)、接入终端无边界(手持PAD、手机)、学习内容无边界(可自主创建)、功能接入无边界(开放的学校平台)、优质资源无边界(资源共享),保障了个性化学习、移动学习的有效进行。

2. 应用先进技术改变课堂教学方式

各种先进技术和多样化的学习智能终端为课堂的改变提供了基础条件,新型技术的参与为新型课堂教学方式和个性化的学习提供了可能。技术支持课堂从个体学习转向小组合作学习,从单一直接传授逐步走向引导学生自主发现,从单纯提供多媒体演示逐渐成为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更好地支持有意义的发现式学习,促进学习者高层次的思维发展,形成创新意识、批判思维、团队协作、自我管理等21世纪技能。

(1)“一对一”数字化学习

“一对一”数字化学习是个性化学习,目的是为每位学生提供“因材施教”式的学习方式。“一对一”数字化学了包含传统的教室、课堂、教师、学生等元素外,还包含教师电脑、学生电脑、网络、交互式电子白板、教学软件、控制软件等“新”元素。“一对一”不是硬件的组合,也不是简单的资源整合,它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一对一”数字化学习中,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引导学生开展讨论与合作,并通过对资源的收集利用,以探究知识、发现知识、展示知识和创造知识的方式进行教学。从2010年开始,人大附中西山学校开始探索“一对一”数字化学习方式,致力于发展学生21世纪技能。无线网络覆盖整个校园,师生每人配备一台苹果电脑。在教师指导下,学生通过高效应用苹果平台上的教育软件和工具进行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不仅获得了知识,还提高了协作能力、沟通能力和创造能力。

(2)数字课堂

数字课堂是利用网络技术、交互技术、平台技术、无线通讯技术、学习终端技术等在课堂中构建起一个数字空间,以拓展现实课堂的时间和空间维度,扩展传统课堂的功能,提升课堂效率,最终实现教学过程的全面信息化。例如,北京市第二十中学在数据中心的支持下建立的数字课堂系统是集录课平台、评课平台、远程教学平台为一体的应用系统。录课平台不仅可以支持系统的自动录制和教师的预约录制,及时保存教学视频;还可以支持下载、手动和自动录课视频,分享教学资源。评课平台具有互动性,教师和学生可以通过观看录制的讲课视频,在平台上对整个视频或片断发表评论,并评分。数字化课堂系统加强了师生的交流,增强教学的反馈效果,为教师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提供了条件。远程教学平台提供远距离听课功能和示范课现场直播功能。远距离听课功能可以方便师生随时观察教室情况,并对教学内容进行评定、打分。示范课现场直播功能可以在校园内直播某教室或会议室情况,供不同班级收看,还可以在授课现场进行实时录像,以便其他校园网用户可以通过网络学习各种课程,实现远程教学。

(3)应用留话技术,促进课堂的互动交流

现代教学提倡“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主导—主体”教学模式,在这种模式中,教师和学生的互动成为重要的教学活动。互动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认知主体作用的发挥。课堂互动活动的有效性,决定着教学的成效。

为促进课堂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学校尝试使用留话技术,其功能主要是将教室和学生的笔记本、移动终端,无线投影在大屏幕上,学生也可在阅读中进行提问和反馈,并将圈点痕迹保存在云平台上。这种技术可使学生在笔记本中的每一个圈点痕迹无线投影到大屏幕上,方便师生及时观看讨论。同时,通过教师的控制按钮,其他学生也可进行进一步的圈点,留下互动交流的痕迹。此技术不仅方便了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交流,还及时保存了课堂中的生成性教学资源。

3. 实行信息化统一管理,提高管理效率

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作用,保证信息收集、传递及处理的迅捷与高效,提高管理效率,既是科学决策的重要条件,也是现代管理的基本要求。

(1)各项功能集于一身:校园一卡通

校园一卡通可以实现师生的身份识别等多项服务功能,同时也集成了对餐卡、门禁、图书馆、会议室、办公室、教室、学生衣帽柜的控制管理功能。另外,一卡通还可以直接通过IP实现刷卡打印、复印等业务。这些业务是通过外包服务形式实现的。可见,一卡通集多种功能于一身,方便了学校管理,也方便了师生的日常使用。

(2)进入不同系统,实现“身份”的统一

为了教师能够有效应用教学系统,减轻教师记忆用户名和密码的负担,学校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建设和应用了“统一身份认证系统”,实现了通过一个账号和密码登录多个平台的功能。“统一身份认证系统”做到了数据、身份、邮箱、一卡通和网络教学平台的统一认证。用户只需记住一个用户名和密码就可登录Moddle平台、WIKI教学平台、校务系统、打印管理系统等。在此技术应用过程中,软件开发商为学校提供专业的技术指导和维护。

(3)实现安全监督

电子考勤管理系统能够保存学生进出校门的刷卡记录,同时统计学生的出勤率,便于学校开展班级间出勤情况的评比活动,不仅实现了对学生出行安全的监督,还方便了家校的及时沟通,有益于加强校园安保,实现高效管理。

为适应数字北京的发展要求,整体现代化运作模式的学校积极推进学生卡应用研究工作,积极参与海淀区中小学生“平安工程”实验,引入电子考勤管理系统,学生上学、放学刷卡进出学校,既方便教师统计考勤,又可以记录学生到校、离校时间,通过短信平台告知家长学生的出行情况。目前,这类学校已经完全实现学生卡与电话的有效整合。为了维护学生在校期间的人身安全,保障学校财物安全,学校构建了全覆盖的校园网络监控系统,由专职人员负责值班,发现问题及时汇报、及时解决。

运作模式

1. 制定以人为本、个性发展的信息化建设目标

此类学校不仅将信息化作为学校发展的特色,还具有其他学校难以效仿的个性特征。在信息化建设之初,学校制定以人为本、个性发展的信息化建设目标,即从教学一线和各行政部门采集需求,根据用户需求的广度和深度,不断探索新技术的教学应用手段、创新已有技术的个性化应用方法,并总结经验,进行满足学校各类人群需求的信息化建设。

例如,北京市第二十中学以促进学生成长为办学方向,以适用各类人群为前提,将现代信息技术全面融入教学、管理、校园文化的各个环节,制定出以下学校信息化建设目标:第一,鼓励和引导教学模式、方法、资源、工具的创新;第二,促进现有教育资源的整合,增强教育公共服务能力;第三,形成更加全面的、创新的人才评价和培养模式。中关村三小创建了E项目组(信息化协调建设项目组),成员既包括信息技术教师,更包括大量的各学科一线教师,项目组的成立极大地发挥了信息化建设与信息化应用的纽带作用,教师们可以将自己对信息化的需求与体验直接反馈自己组内的项目组成员,再由每位成员汇集到E项目组,充分考虑教师等一线工作人员的实际需求,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基本原则。

2. 进行学校信息化建设顶层设计与规划

学校领导,特别是校长,高度重视学校信息化建设工作,依据信息化建设目标,明确发展思路,参与信息化建设的设计与规划,积极带领全校师生进行信息化应用探索,为学校信息化的发展提供保障机制。

例如,人大附中西山学校校长作为信息化方面的专家,非常重视学校信息化工作。2010年9月,学校启动“一对一”数字化学习项目,以校长为首的学校信息化领导小组从项目论证、项目建设思路、项目规划、实施等多方面全程参与,保证了项目的顺利开展。

3. 设立学校信息化核心支持机构

学校信息化核心支持机构中的工作人员不仅需要对学校全面信息化建设进行帮助指导,为学校节约信息化建设的时间、经费,避免走弯路和犯错误,还需要为学校的网络建设、电教以及信息技术教学方面给予强有力的支持和保障。

例如,北京市第二十中学专门成立了数字校园建设推进小组,成员包括校级管理者、主管教学和德育的主任、特级教师、教研组长、信息组教师、新参加工作的研究生以上学历的部分年轻教师等。小组每月进行一次工作例会,并在建设之初制定了学校数字校园的建设路线和工程计划。

4. 校企合作,加速信息化建设步伐

由于全面信息化建设的复杂性和前瞻性,学校一般没有足够的精力、时间和知识技术自行进行信息化建设,学校通常采取企业外包的形式,或与企业合作的方式来推进学校的信息化建设。如学校在进行前期校园基础网络建设、多媒体教室建设时,考虑到企业加入学校基础设施的建设具有周期短、规划合理、后期维护有保障等优点,可以实现事半功倍的效果,把前期校园基础网络建设等工程外包给企业。学校在正式使用这些基础设施时,与企业保持合作关系,建立技术服务中心、设备维修中心,提供网络、计算机技术支持、售后服务以及面向师生的培训,从而借助企业资源和人才优势来促进学校信息化建设。

问题与建议

走整体现代化信息化运作模式的学校一般以信息化作为学校发展的特色,将资金重点投入到学校信息化建设上,拥有超前的技术,这也为学校打造真正的数字校园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这些优越的条件也有可能让学校迷失,在任何可以信息化的地方都进行同样的投入建设,平均力量,最终导致自己在茫茫大海中迷失——处处信息化,处处平均化,迷失了自己的个性,丢失了自己的特征,造成“平均发力,缺乏个性”的局面。针对这一问题,笔者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第一,学校的信息化发展需以学校办学理念为先导。数字化校园没有自己的理念,学校的办学理念就是数字化校园的理念。不一样的办学理念,就有不一样的信息化建设规划。学校进行信息化建设时,只有依据办学理念,突出自己的个性化特征,才能打造个性化的数字化校园。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