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排产计划范文

时间:2023-02-28 15:33:44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4篇生产排产计划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生产排产计划

篇1

一、成果实施的内涵

生产管理由涉及到的生产计划、生产调度和生产现场控制等组成。确定生产任务的一个总生产计划,再经过系统层层细分后,下达到各部门去执行。即生产部门以此生产,采购部门按此采购等。生产计划的重点在于根据市场的要求充分考虑企业的生产能力和设计能力。一个完备的生产计划,能够科学有效的指导企业某一阶段的生产,在生产管理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生产计划在生产管理流程中的重要性

生产计划在企业运行管理中也常常被称为“排产”。它是将销售部门的客户需求细划成可执行的生产任务,从企业的宏观到微观可分成主生产计划、物料需求计划和能力需求计划。不同层次的计划对象、计划时间长短、计划细度和计划依据是不同的,从ERP原理可知,生产规划的对象是产品,规划时间一般是由几个月到几年不等,规划的依据不仅涉及到企业经营规划的目标,而且还涉及到企业主营业务的市场发展趋势和企业内部的生产能力。而生产能力计划则按MRP开展的制造物料的需求量和需求时间,计算出每个工作中心的生产能力,提供生产调度依据,自动产生生产过程中的工单、领料单和所需额定工时数,为计算人工费用、材料费用和制造费用提供计划成本信息。

(二)生产计划排产相关形成要素的基本要求

生产计划在ERP系统中对客户需求进行平衡之后,即可对其进行排产。但是,能否对生产计划及时有效的排产,各项相关基础要素能否全面充分的满足相应要求尤为关键。

1.技术准备

销售合同一般附带技术协议,对产品加工的数量、参数、工艺做了细致全面的要求。因此,技术准备不充分,生产计划亦无法顺利排产。技术部门应根据技术协议设计合理的BOM,使系统数据和图纸上的相关数据一致。工艺部门则据此搭建制造清单,针对生产单位的各个工作中心给定工时和材料定额。

2.物料准备

技术准备工作完成之后,加工生产所需的各种物料能否及时供应业成为制约排产的一个因素。供应部门应定时清点库存,保证系统数据与实物相符。同时,系统的各种物料的数据必须完整。

3.能力测算

对于生产计划来说,如果不明确生产单位的加工能力,无疑会大大降低其功效。所以,在排产之前,应对各生产单位的加工能力进行测算并维护入系统,包括设备的运行状态和工人的班次等。

(三)生产计划调整的相关辅助要素

企业拥有的各种资源(人力、财力和设备运行状态等)都时刻在发生变化,市场对企业的需求也每时每刻都在发生变化。生产任务的调整也称为生产调度。生产调度是对生产计划的一个补充,是对生产任务出现突发状况时生产计划的一个临时调整。

三、成果实施的具体做法

在ERP系统实施的过程中,保证生产计划达到符合企业生产实际和系统运行的要求,必须把握生产计划的各个相关要素的形成状态,充分完备地覆盖生产计划所需的各个基础条件。同时,在具体的排产过程中还必须坚持做到:长远目标与现实需要相结合;科学管理与生产实际相结合;管理规范化与工作效率、经济效益相结合。

(一) 生产计划安排相关要素准备工作的实施

(1)销售科签订销售合同后,及时将相关信息(物料号、合同编号、客户、排产数量等)录入系统,确定无误后,通知生产计划由生产科根据当前生产的实际情况统一安排。

(2)技术科根据合同中的技术协议搭建设计BOM,维护系统中的产品、零部件基本技术信息(包括编码),保证BOM结构、数据等技术信息的准确和完整,做好图纸和BOM匹配下达。因设计变动或生产实际需要等情况,更改BOM和图纸时,技术科要及时通知工艺科,确保更改信息的及时传递。

(3)技术科在搭建产品设计BOM时,遇系统中未有的新物料(或外购件),可向供应科申请原材料编码,技术人员要准确注明该物料的名称、规格型号、材质、图号、国标号、单位等相关编码要素属性信息。

(4)供应科维护录入系统的原材料的全部信息(包含名称,材质,价格等),确保每种原材料都有其对应的库房。

(5)生产科工艺根据设计BOM搭建制造BOM,给定材料定额和工时,确保其相关信息数据的准确和完整。根据实际生产的需要,可以对零件进行虚拟件的搭建,即几个同种零件在一起加工的情况。

(6)技术科、供应科、生产科工艺将前期准备的全部信息维护完毕后,对其进行确认。生产科计划员方可在系统中对生产任务进行自动生成,生成的每个小生产计划会具体到产品的每个零件。系统会根据物料需求计划(MRP)合理的安排每个小生产计划的加工时间、方式、工作中心等。

(7)计划生成之后,生产科计划员结合当前的实际生产情况对相应的小生产计划进行调整。

(二)生产流程相关基础工作的规范

(1)统一规范物料的相关属性。对于每一类物料,在名称、规格、材质、图号(标准号)等各种属性的标示方式上均要进行统一规范,使其基本信息清楚明确。

(2)统一规范技术标准化工作。在采用图号为自制件编码主体的编码规则的情况下,对于各类设计图纸要进行梳理,保证图号的标示方式符合要求,从而保证排产流程顺利进行。

(3)统一规范电子图文档和ERP系统的数据接口。为使设计部门在电子图文档中及时准确地提取相关技术信息,导入ERP系统搭建设计BOM,对两方软件的数据交换文件的结构进行必要的规范,使之信息提取和导入形成统一的数据接口。

四、成果实施效果

篇2

基金项目: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点项目(15D027);长江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项目(2016054)

中图分类号:F406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7年1月21日

近年来,生物学隐喻方法在各种不同的领域广泛使用。由于a业集群和生态系统有着很多相似性,国内外学者在产业集群研究领域也纷纷使用生态学的分析方法,如国外的Pouder R和Sull D N,国内的郑恩仁、刘友金、罗发友等人。从生态学的视角,运用生物学隐喻的方法,去分析产业集群发展中的复杂性问题,为我们提供了新的思路。

一、产业集群的品牌生态特征

在自然生态系统中,生物群体的组成有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三种不同的层次。由同一种生物组成的群体称为种群,处在某一栖息环境中的各个种群共同构成群落,而群落生物及其所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形成一个生态系统。产业集群是众多相关企业在地理上的聚集,同时也表现出明显的品牌集聚现象,一个知名的产业集群区域内通常都包含着众多的企业(或产品)品牌。相对于自然生态系统中不同物种的群聚关系,产业集群内众多的品牌之间也存在着有机联系,它们之间相互依赖、相互竞争,进而形成一个品牌生态系统。自然生态系统与产业集群品牌生态系统具有很大的相似性,其对比和定义见表1。(表1)

从表1可以看出,产业集群品牌生态系统不仅在组成成分方面与自然生态系统有着高度类似,而且在结构方面也颇具相似性。生物群落是一个整体,有一定的形成结构和营养结构的,同样,产业集群品牌生态系统也通过产业链形成上下游品牌种群之间的相互作用结构。在产业集群品牌生态系统内,各个品牌之间、品牌与环境之间,都是相互联系的,它们通过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相互产生作用,形成一种“稳态机制”,使系统达到并维持平衡状态。从生态功能角度看,自然生态系统具备物质循环、信息传递和能量流动三大主要功能,而产业集群品牌生态系统与外部环境之间也存在着物质、能量和信息的转移和交换,具体表现为产品、原材料、资金、劳动力、市场信息、技术资料等的交流。此外,产业集群品牌生态系统还表现出与自然生态系统同样的动态演化特征,品牌是具有生命特征的经济生物,不管是品牌个体还是集群整体品牌,都会经历诞生、成长、成熟、衰老、死亡的动态过程,在产业集群中,各个企业品牌之间、不同品牌种群之间,以及它们与外界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相互适应,协同进化。

二、品牌生态系统演进与产业集群发展协同分析

通常,在产业集群发展初期,集群区域内的企业普遍规模偏小,且缺乏有影响力的自有品牌,各成员企业在产品、技术等各方面不存在显著差异,企业竞争导向以“价格战”为主要形式,“劣质低价”的竞争格局不仅使集群企业缺少利润积累,没有发展后劲,还使得集群在所处行业缺乏整体市场竞争力,难以抵御外部名牌产品的竞争和威胁。

为了摆脱无品牌的同质化竞争,开始有企业自创品牌,个别优势企业甚至逐渐发展为群内的领导品牌,产生品牌效应,获取品牌溢价。领导品牌会对其他企业产生示范效应,并带动群内其他企业竞相创立自己的品牌。此时,产业集群内的企业竞争开始从无品牌的价格竞争转向品牌化的非价格竞争。品牌的本质就是个性化,各品牌都会尽量通过不同维度的生态位分离实现错位竞争,良好、有序的品牌生态结构避免了产业集群内的低层次竞争,降低了产业集群因恶性竞争而走向衰败的风险,有助于集群的健康持续发展。

随着集群规模的扩大和市场需求的持续分化,各个品牌开始集中优势专注于某一细分市场,争夺同一细分市场的品牌形成一个品牌种群,同一种群内的品牌会通过不同生态位维度上的分离体现出差异化的市场定位。经过反复的竞争、分化和整合,在产业链上的各个环节逐渐会演化出不同的品牌种群,它们通过产业价值链相互联系,构成一个整体,这就标志着产业集群的品牌生态走向成熟。此时,在每一个细分市场,在价值链的每一个环节,各个种群内不同定位的品牌分别满足不同层次的不同需求,使集群体现出强大的、全方位的整体竞争力。

通过分析可以看出,产业集群与其品牌生态之间存在一种协同进化的关系,产业集群的成长过程实际上是其品牌生态系统从低级向高级不断演化的过程,从某种程度上讲,集群内的品牌生态发展水平决定了产业集群成长的质量,直接影响着集群作为一个整体在行业市场的竞争力。

三、产业集群品牌生态系统规划设计

产业集群的成长与其品牌生态系统的演化息息相关,二者之间存在一种协同进化的关系,因此我们可以合理规划产业集群品牌生态系统,培育并优化产业集群的品牌生态,提高产业集群品牌生态发展水平,进而达到促进产业集群发展的目的。

(一)产业集群品牌生态系统整体框架构建。产业集群品牌生态系统是以产业集群整体品牌为中心,通过市场、技术、资金、知识等要素联结起来的复杂品牌关系而形成的人工生态系统。在该系统中,核心(领导)企业品牌与其他竞争品牌、互补品牌等共同构成了产业集群品牌生态系统的核心群落,围绕核心群落则分布着供应商品牌、分销商品牌、其他利益相关者品牌,而行业协会、中介机构、科研院所、政府等机构和部门对产业集群品牌生态系统形成支撑作用,政治、经济、社会文化、自然及其他外部环境则构成了产业集群的环境系统。经过反复的合作、竞争与博弈过程,产业集群中的主体品牌之间建立起复杂的有机联系,形成一种复杂的品牌关系网络。产业集群品牌生态系统的形成扩大了核心(领导)企业品牌的生存空间,有利于产业集群的稳定发展,而原先单打独斗的单一品牌竞争转变为产业集群品牌生态系统的整体竞争,增强了产业集群的竞争优势。

(二)对产业集群内品牌数量的规划。企业(产品)品牌是集群区域品牌的重要基础,因此培育企业品牌,增加集群内的品牌数量,形成品牌簇群,对产业集群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品牌数量对集群的增长和竞争力的提升具有正向作用,但过多的品牌数量反而会制约产业集群的发展,这正如自然界中生物过度繁殖,生物数量过多会导致生态环境恶化。因此,在产业集群的建设中要对集群内的企业(产品)品牌数量进行合理的规划。在产业集群发展初期,要大力加强企业(产品)品牌的培育和引进,当产业集群进入成长期,则要注重引导品牌的种群分化,而当进入成熟期品牌盗抗多时,则要适当引导企业(产品)品牌的整合与重组。至于一个产业集群内有多少品牌合适,则跟集群规模、集群所处行业特征、产品特征等多种因素有关,比如,在时尚性强的服装、化妆品行业,品牌数量要更多一些,而在工业品领域,尤其是耐用工业品,品牌数量少一些更为合宜。

(三)产业集群内品牌关系和品牌结构的优化。产业集群内众多的品牌不能只是简单堆积在一起,产业集群品牌生态管理就是要以品牌协同演进为中心,优化品牌生态关系,这样才能达到良好的品牌生态效果。因此,首先必须准确识别不同品牌之间的生态关系。通常,品牌关系主要有三种形式:以技术为纽带的品牌关系、以市场为纽带的品牌关系和以知识为纽带的品牌关系,随着企业生产关系的日益复杂化,需要我们将技术、市场和知识整合,构建新型的品牌关系。如同自然生态中的食物链一样,产业集群也要围绕产业价值链形成品牌链。在产业集群的规划和建设过程中,要按照产业集群内的分工协作网络和产业链构成,对应地完善品牌链和品牌网络结构。在招商引资过程中,政府可以制定一些优惠政策,有意识地引导外部名牌企业进驻到集群内产业链上薄弱的生产环节,充实完善产业集群的品牌链。

互利合作是集群内品牌关系的重要特征,包括产业价值链上的分工合作、集体营销和采购、共享各种基础设施等等,都会提高集群企业的生产效率、降低成本,形成集群竞争优势。而竞争也是企业前进的动力,虽然过度的竞争不利于企业的发展,但适当的竞争会促使整个集群保持活力,增强集群的整体竞争优势。理想的品牌关系就是要在竞争与合作之间取得平衡,这就要求集群内的品牌形成均衡的品牌链或品牌网络,在产品价值链上的每一个环节能形成一个包含若干品牌个体的品牌种群,种群内的品牌个体之间保持一定的差异性,形成适当的竞争,而从纵向看,价值链上不同的品牌种群之间分工合作共同完成产品的整个生产过程。

(四)建立健全品牌生态环境系统。产业集群的发展是需要良好的环境体系来保证的。一是政府要营造有利于品牌发展的政策环境,完善相关法规政策,在政策、法律、税收、投资、技术等方面对品牌企业给予有力扶持,积极推进品牌战略。同时,工商、质检等各相关部门要大力配合,完善品牌商标注册和管理制度、打击商标侵权行为、整顿市场秩序,为品牌发展建立一个良好的市场环境;二是加强产业集群的基础设施建设和配套服务,加大投资力度,完善水电、交通、通讯等公共设施,此外还包括公共图书馆、公共信息服务机构、培训教育机构等配套服务设施的建设;三是营造和谐的社会生态环境,要注重品牌文化底蕴的挖掘,将地方文化特色与品牌文化要素结合起来,为品牌建设营造良好的社会文化环境,同时要发动社会各界参与到品牌建设中来,各个社会团体、行业协会群策群力,积极为品牌的宣传推广创造便利的条件,共同营造良好的品牌环境。

(五)维持系统的开放性与动态性。生态系统强调系统内各要素的动态平衡并时刻保持与外界环境的交流互动、协同共生。生态环境的急剧变化往往引起生态平衡的破坏甚至导致生态系统的解体,产业集群品牌生态环境的改变也会破坏品牌生态的平衡。要维持集群品牌生态系统的动态平衡,就必须保持系统的开放性,不断与外界进行物质、能量、信息交流,适应环境变化,使区域环境空间的各种要素维持在一个动态平衡状态,或者引导集群扩充和发展,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因此,在产业集群的发展中,必须时刻维持和促进产业集群与外部环境之间的物质、技术、资金、信息等多方面的交流。比如,地方政府和行业协会可以牵头举办产品博览会、组织贸易洽谈会,推进专业市场的建立等,还可以组织招商引资活动、开展技术交流、招聘人才等等,吸引资金、技术和人才的流入,为产业集群的发展提供智力和资金支持。

主要参考文献:

[1]王兴元.品牌生态:隐喻研究的方法、意义及动态[J].企业经济,2008.1.

[2]刘天卓,陈晓剑.产业集群的生态属性与行为特征研究[J].科学学研究,2006.2.

篇3

2、进一步落实完善安全生产工作责任制,继续做好安全生产责任书的签订工作,签订率达到100%,确保安全生产责任落到实处。

3、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管理,督促企业按要求配备安全管理人员,按规范完成厂区安全设施的布置工作,加大安全经费的投入,同时把安全工作的关口前移,立足防范,狠抓“三违”行为并做好镇内企业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特种作业人员持证上岗情况统计工作。

4、加大安全生产宣传力度,提高全员安全生产意识及安全文化素质,强化员工的自我保护意识,认真宣传和贯彻落实党和国家关于安全生产的各项方针政策,抓好各项安全整治措施的落实。

5、加强安全教育培训工作,广泛开展安全生产技能培训,在企业中全面提高各级管理人员和生产员工的安全生产意识和安全生产技能,上半年计划组织一期电工培训班。

6、加强消防管理,计划组织一次消防安全专项大检查,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降低企业财产损失提供保障,同时加强重点防火区域的消防管理工作,做到勤发现、勤解决,以消除各项消防隐患。

7、认真按照安全管理制度抓好各类安全生产检查,下半年开展两次安全生产大检查(危险化学品、消防安全)并每月组织召开一次安全生产例会,加大事故隐患排查力度,开展各类安全隐患的专项治理工作,确保及时发现、及时解决存在的安全隐患,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

篇4

为贯彻公司“围绕市场、解放思想、适度调整、稳妥求进、高质低耗、创收增效”的精神,使公司内部竞争机制与市场竞争机结合。根据公司目前实际状况,必须制定先进合理科学的管理制度,向程度化、正规化的发展,实行全员全过程的指标考核与将扣,使公司员工人人有责任,个个有指标,严格考核与奖惩及全生产过程的协接监督,达到上道工序为下道工序负责的目的;严格执行岗位定员,以岗定资,实行高额浮动工资的制度,迫使公司干部员工在危机感和责任感中勇挑重担,争完指标,为全面完成XX年各项经济指标而共同奋斗。

二、工资分配原则:

以吨丝工资为基础,公司员工一律接受指标考核,执行以岗定资,以质计件,以产计酬,多劳多得的原则。

三、奖金分配与挂钩:

1、公司全员奖金一律与一、二车间的三大指标挂钩,(满负荷生产情况下)取一、二车间定岗人员平均奖金的平均值去计算。产量低于2.8吨(25天),非缫丝人员一律不与三大指标挂钩,超产奖仅缫丝工享受(超产奖基本工资不浮动)。

2、整理车间的奖金除按内部指标挂钩外,与一车间定岗人员的平均奖金去计算;厂丝复整组的工资、奖金除按内部指标挂钩外,与二车间的产量、消耗挂钩,并按二车间定岗人员的平均值去计算。

3、锅炉车间设安全奖,人均(除软化工)20元。

4、各车间主任、副主任的奖金按车间人均奖金200、150%去计算。

5、学徒期改为两个月,生活费补助标准仍执行原规定。缫丝一、二车间、整理车间新增学徒工,根据个人缫作技术,提前上岗者,可套入计件工资计算,徒工工资由公司负担;锅炉、综合、煮茧、打包新增人员,实习期为半月,徒工工资由车间负担;非生产性新增人员,实习期为半月,工资由公司负担。

四、协接与监督原则:

实行全员全过程的质量监督考核,并履行签字手续,上道工序为下道工序负责,下道工序有权对上道工序流入下道工序的半成品进行按标准验收与反馈,对于不符合标准的半成品有权拒收,并按程序报请职能部门(生产科、检验室)进行仲裁,按标准实施奖惩。

五、争先发展的原则:

世纪之初,公司董事会立足现状,从可持续发展的解度,充分酝酿、决定。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