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2-28 15:33:55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音乐专业毕业论文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1.音乐专业毕业论文的选题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结合自己的专业所长,选择适宜自己完成的论题。
2. 音乐专业毕业论文的选题一定要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符合本学科的理论发展解决学科建设、科学发展的理论或方法问题,要有一定的科学意义
3. 音乐专业毕业论文的选题一定要难易适度、大小适中如果论文题目的研究范围太大,将不适宜学生在短期内完成
4. 音乐专业毕业论文的选题在确定过程中,既要考虑论题的创新性、严谨性还要考虑论题完成的可行性。
下面为大家推荐几个音乐专业毕业论文的题目,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 浅谈钢琴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演奏能力
2. 作曲技术理论与音乐表演理论研究
3. 试论钢琴表演艺术中的共性与个性关系
4. 通俗音乐现状及发展趋势研
5. 论钢琴演奏中的放松问题
[3]徐汉峰等.专科层次的高职生不宜写毕业论文[J].湖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1).
[4]方有林等.毕业论文遭冷遇为哪般[J].上海教育,2002,(13).
[5]李新建.高职毕业论文撰写现状及改革举措[J].知识窗:教师版,2013,(1).
[6]李立,葛伟.对高职培养目标定位的思考[J].教育与职业,2007,(11).
一、本科毕业论文是“去”是“留”
近年来,高校本科毕业论文多为形式主义。毕业季时,各种的广告铺天盖地。另外,毕业生因忙于找工作和毕业实习等原因,导致毕业论文东拼西凑、滥竽充数,也使得毕业论文的质量越来越难达标。在这种环境下,本科毕业论文是去还是留成为学界普遍关注的问题。本科毕业论文是否还有存在的必要性和价值?答案是肯定的。不同的学科对毕业论文的要求不尽相同,理工类专业的论文多是实验性研究,要求学生的实验能力及思维训练方面应该得到应有的锻炼,是绝对不能取消的。而对于文科类来说撰写毕业论文更是能够提高写作能力,开拓毕业生的眼界,是对毕业生所学四年的一个总结,更重要的是撰写毕业论文的过程对于本科学生来说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
因此毕业论文不能“走”,我们要做的是改变毕业论文的形式。毕业论文的形式可以是多样的,比如可以采用调研报告、规划设计、应用基础研究、产品开发、案例分析、项目管理、文学或艺术作品等形式。而多样的形式也能刺激学生撰写毕业论文的热情、产生兴趣,也可以让他们更好地适应社会,为未来走出社会做准备。
二、毕业论文形式的改革
为了培养大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验证大学四年的学习成果,使他们初步掌握进行科学研究的基本程序和方法,成为本科毕业论文写作的根本目的。通过本科毕业论文写作学习的过程,使得本科生在毕业后,不管从事什么工作,都能够具有一定的写作和研究能力。而毕业论文形式改革不能再拘泥于过去的形态方法,既要保证其原有目的,又要有所创新。毕业论文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以天津财经大学珠江学院艺术学院部分专业为例(工业设计、产业设计等),改革方式比较“温柔”,以毕业作品辅以毕业论文的形式完成,也就是说,毕业生不仅要完成毕业论文,还要拿出自己的设计作品创作,并在每年的毕业展上进行展示。而毕业论文则成为了展示作品的辅助,来让毕业生更深刻的理解艺术的真谛。而其他方面比如音乐系,则可以更加丰富,如毕业演出、毕业专场演唱会、演奏会摄影展等。再配以常规毕业论文来阐述一些自己对本专业的理解和认识,既展示了毕业生对本专业的学习成果,又能达到以往毕业论文所要达到的目的。而作为工商管理类专业的毕业论文,可以用各类调查报告的形式来完成,让学生们深入公司企业了解内部运作,可以使学生在四年本科所学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运用完美结合,从而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还有一些特殊专业,如一些小语种专业(如日语、俄语等),不同于英语专业,在学生进入大学之前根本没有任何实践基础,通过四年的学习,与其让他们撰写毕业论文,不如指导学生对一些特殊文章进行翻译或解释。通过以上这些设计方案及调查报告,可以加强毕业论文的实用性,让学生把研究点落在实践中去发现问题,从而实现毕业论文在形式上的创新。
三、毕业论文指导改革
当前,本科毕业论文越来越流于形式的问题较为普遍。它们绝大部分是抄袭以及对他人研究内容的整合,只有很少的部分是与其他人不同的观点。经过对部分学生的调查发现,半数以上学生的毕业论文创新思维缺失严重。指导学生实现毕业论文的创新,是时下论文改革需要正视的问题。
另外,论文指导失调的问题也比较严重。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指导教师在指导学生论文开题部分的时候,思维固化,不能放开选题,导致学生在思考和写作过程中,无法独立创新,指导教师把学生的想法禁锢在自己的思维下,按照他的想法和思路去构思和研究。这种指导方法是课堂教学中过于陈旧的教师主义思想的延续,限制和约束了学生的创新思维,使学生的创造热情大大消减,导致学生的机械性固化思维,很难在个人想法的基础上进行研究。不仅仅是独立院校,很多高校的专业人才培养计划中,本科毕业论文写作和指导工作都被安排在大学四年级的第二个学期,时间大致只有十周左右。为了确保学生有充足的时间搜集和整理资料,并对选题进行充分的思考,同时避免教师指导工作过于集中和毕业生就业等因素的影响,可将毕业论文时间提前至大四第一个学期开题,即毕业季上一年的11月左右。将大四第一个学期定为毕业论文的准备和研究阶段,大四第二个学期为毕业论文完成和答辩阶段。时间的延长既给了学生充分的资料整理及撰写时间,同时又能够使得指导教师的指导作用充分发挥,让学生和教师之间有更多的时间去沟通,使目前毕业论文在完成时间安排方面的问题能够得到解决,从而提高毕业论文的撰写质量和效率。同时在大三第二学期开设毕业论文指导课程,并定为必修课,由论文的指导教师亲自授课,让学生提前做好撰写论文的心理准备,让学生提前学习毕业论文的撰写方法,同时使学生知道如何收集资料及论文书写格式等,避免学生突然接触论文后的尴尬。在此期间,安排撰写毕业论文的大四学生们进行毕业论文交流会,避免论文写作的纸上谈兵,让创新思维能力得到真正意义上的提高。
要坚持由局部指导转向全程指导。在毕业论文指导方式的改革中,指导老师使用何种身份和形式进行论文指导,是需要优先解决的问题。如果论文指导老师仅仅针对论文的写作进行指导,即便内容涵盖了论文开题到初稿写作,再到最后论文存档等诸多环节,但是由于最终目标单一,指导老师并不需要投入太多时间和精力。如果论文指导老师换个角度介入的话就会发现,学生在大学四年级时,面临就业、出国留学、各类等级考试、技能考试等诸多状况,导致了在论文撰写方面受到很大干扰。在各种不良因素的伴随下,也会影响指导教师对学生毕业论文指导的顺利进行。因此,毕业论文指导的顺利进行,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指导老师对自身角色的定位。通过换位思考的方式,指导老师能更加深入了解学生在撰写论文时的各种困难,同时帮助学生克服并解决困难。
通过上述改革,将单纯的毕业论文改为设计方案、演出、调查报告与毕业论文共同存在或代替毕业论文的单一形式,既能更好地考察和培养学生的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和创新能力,还能体现出应用性的特点,同时也能够有效发挥学生的创新型思维能力。而设计方案或调查报告在相当程度上迎合了毕业生的写作需求,并能够极大地提高学生对毕业论文撰写的兴趣。
针对毕业论文准备时间短、准备不充分等问题,我们要求各专业教师于第六学期,根据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通过论文指导课程来训练论文的规范书写。针对毕业论文不够规范的问题,我们制定毕业论文(设计)学生手册,并为学生提供可参照的模板,而毕业论文(设计)教师手册中则详细的规定了各项指导内容及学生写作规范要求,主要从指导教师对学生的指导原则、指导任务、毕业论文答辩要求、评分规则以及附有具体时间节点的毕业论文进程要求,把有关的毕业论文材料列出清单,从多方面规范指导教师对学生的毕业论文指导工作。
综上所述,通过一系列的实践与改革,各专业毕业论文(设计)不会是人们常说的“天下文章一大抄”,而是通过学生对本专业扎实的专业基础和社会实践相结合,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毕业论文的撰写中来,为不断培养创新型人才发挥积极作用。通过不断的形式改革与创新,提升本科独立院校毕业论文的整体质量,并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为、实现人才培养目标不断地调整改革方案。
【参考文献】
[1]殷晓彦. 独立学院本科毕业论文改革探索[J].新西部:下旬·理论,2014(2)
[2]郭玉贤. 独立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论文改革与实践[J].语文建设,2014(2)
我国的独立音乐学院数量相对较少,九大音乐学院主要包括中央音乐学院、中国音乐学院、上海音乐学院、武汉音乐学院、四川音乐学院、沈阳音乐学院、星海音乐学院、西安音乐学院和天津音乐学院。这些学院所在地域几乎代表了中国大部分地区,根据他们本科毕业论文(设计)管理规定或本科毕业论文(设计)管理实施办法,独立音乐学院的管理模式具有以下特点:
(一)采用学院教务处和教学系二级管理模式。独立音乐学院在对待教务处和教学系分工时,责任非常明确:前者(教务处)“负责制订全院毕业设计(论文)的管理规定,统筹协调毕业设计(论文)工作,检查各系毕业设计(论文)工作实施情况并进行质量评价”;后者(各教学系系)“根据培养方案及学院毕业设计(论文)管理规定,制定本系《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实施细则》,并成立以系主任为组长的系毕业设计(论文)工作领导小组,组织、实施毕业设计(论文)具体工作”。也就是说,教务处主要负责在于监督和协调,教学系则享有相对独立的实施和操作权限。
(二)学院教务处直接规定不同专业的学生毕业论文(设计)有效地类型。独立音乐学院由于专精于本专业,因此采用由学院直接规定不同专业和研究方向的学生的毕业论文类型。例如,中国音乐学院明确规定:“(一)音乐学专业包括论文等;(二)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专业包括作品和论文等;(三)音乐表演专业包括毕业音乐会及其设计报告。”
(三)工作程序明确具体。独立音乐学院在本科毕业论文(设计)的工作程序上非常严格,在时间安排上它们一般都精确到周,对每周应该完成的工作进行了细化,还指定了主要责任人和负责单位(科室)。独立音乐学院的本科论文的开题工作是作为本科论文写作的最重要环节进行。
(四)注意学院自身知识产权的保护。四川音乐学院等独立音乐学院的本科毕业论文(设计)管理实施办法都明文规定:“毕业论文(设计)和知识产权归学院所有,未经指导教师同意,学生不得将论文(设计)涉及的技术内容向外扩散,也不得将论文(设计)寄出发表。毕业论文(设计)结束后,所有的论文(设计)资料,应交回系(院)作为教学资料保存,学生不得自行带走”。
二、独立艺术学院中音乐院(系)的本科毕业管理体系特点
在我国独立的艺术学院中一般都设有音乐院(系),它们相较于纯专业院校(独立音乐学院)在本科毕业管理上有注意兼顾艺术学科的总体特点。
(一)二级管理和三级管理并存。这些艺术学院里的音乐院系在各方面努力向独立音乐学院学习和靠拢,但模仿独立音乐学院的管理模式同时又有创新,表现为以二级管理模式为主有意识延伸第三级管理机构。例如南京艺术学院在管理上采用二级管理模式,但是《南京艺术学院关于本科生毕业论文、创作(设计、演出)的若干规定》中指出学院教务处和教学单位的职责的同时还明确规定了本科论文管理过程中“教学秘书日常教务工作”。而《吉林艺术学院本科学生毕业论文(学士学位论文)撰写及评审管理细则》和《吉林艺术学院本科学生毕业论文(学士学位论文)补充管理规定》则规定该学院执行三级管理模式,在学院和分院之下,指定系(实验室)作为最基础的管理和负责单位。
(二)二级院系决定对论文(设计)类型。由于艺术学院的相对综合性,下设二级学院的艺术特色区别较大,艺术学院的教务处往往不指定各专业的论文(设计)类型,而是由二级学院作为本科论文(设计)的主要制定单位。这是与独立音乐学院在二级管理模式上的最大区别。也就是说,在艺术学院的管理模式中,后者(二级学院)工作的具体性上更加拥有自主性,而前者(学院教务处)的监督和协调作用相对边缘化。
(三)工作程序相对明确。艺术学院中的音乐院系在本科毕业论文(设计)的工作程序上相对严格,在时间安排上参考时限相对宽松,但对每阶段应该完成的工作任然有明确的分工和进度要求,也指定了主要责任人和负责单位(科室)。但是本科论文的开题工作有的学院没有象独立音乐学院那样重视并专门安排,而是有二级学院自行安排处理。
(四)在知识产权方面,要求相对宽松并且非常注意学生论文(设计)的宣传。可能是艺术学院中音乐院系办学的目标更注重音乐表演,它们对学生作品的知识版权问题并没有过多明确的要求,也更注重这些作品的宣传和推介。吉林艺术学院规定:学生必须上交毕业论文复印件,毕业创作(设计、演出)文字说明材料两份,一份送教务处,一份由所在教学单位存档,其中被选为“优秀毕业论文”、“优秀毕业创作”、“优秀毕业演出者”还需另交一份给校档案室归档。对于特别优秀的毕业论文,各部门要积极向有关专业刊物推荐发表;特别优秀的创作(设计、演出)作品也要积极向外界宣传、推广。
三、综合类高校中的音乐院系本科毕业管理体系特点
自21世纪初本科扩招以来,各种综合类高校纷纷建立了音乐院系,由于这类音乐院系办学时间短,教学、教辅和管理都不到位,因此在制定音乐专业本科毕业管理体系和制度时表现为两个极端的特点。
(一)特点一——盲目模仿,死搬硬套。这类综合性高校中的音乐院系有的大兴拿来主义,把独立音乐学院或者独立艺术学院的管理模式照搬或者简单删减之后使用,这种现象在刚升格为本科的综合类高校中的音乐院系最为普遍。笔者走访了西南部分高校,了解了他们音乐院系本科毕业管理办法和规定的来源,发现它们大部分都抄袭、模仿或借鉴周边独立音乐学院或者独立艺术学院中的音乐院系的成熟做法。例如,四川部分综合类高校中的音乐院系的毕业管理办法和规定都以四川音乐学院的本科毕业管理体系为范本;云南的则以云南艺术学院的为基础。这些模仿专业音乐院校的现象,在有的高校是经过了再加工已逐渐显示出本学院的某些特色;有的高校则几乎没有什么改进,照搬痕迹极为明显。笔者收集到某新办高校的本科论文管理文件的电子版,点击它的属性,在该文档的属性摘要里赫然显示着东南某高校教务处的信息。由此可见,综合类高校特别是新办综合类高校中的音乐院系的本科毕业管理的盲目和缺乏思考。
(二)特点二——沿袭旧制,不加变通。在综合类高校中,有一些学校具有相对悠久的大学办学经历,积累了很好的本科论文管理传统,但是这类高校中的音乐院系或者其艺术学院中的音乐系尚处于刚起步阶段,于是就出现了该类高校中的音乐院系沿袭该校既有的本科论文管理体系的现象。由于这类高校原来可能是致力于理科、农业、科技等专业领域,在音乐学科并没能积累较为成熟的管理经验,而这些高校又不屑抄袭照搬其他学校的本科毕业管理模式,因此,此类高校中的音乐院系执行的本科毕业管理体系实际上是一个并不完全适用的体系。笔者在此类高校交流的过程中了解到,这类高校的音乐院系自建院以来从没有专门进行过本专业本科毕业管理体系的探究,完全依照该高校原有的毕业管理办法和制度进行管理。
音乐教育类课程泛指高校音乐学(教师教育)专业开设的与音乐教育密切相关的课程,该类课程在各高校的名称各有不同,如音乐教育原理与教学设计、音乐学科教学论、中小学校教材教法、音乐教学论等,我院便是采用音乐教学论这个课程名称,然而不论叫法如何,其实质都是针对中小学音乐教学开设的教育类课程,内容无外乎都是关于中小学音乐教学的教学原理、教育思想、教学方法等。
由于音乐学(教师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主要是培养能够胜任中小学音乐教学及其教学管理的相关人才,因而这类课程是至关重要的。各高校开设这类课程已经有一段历史,然而重理论、轻实践是这类课程的通病,如何改善这一状况,使之适应该专业的培养目标,我院依托重庆市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基于教学能力培养的高师音乐学专业“课堂-微格-实训”教学实践路径研究》对音乐教学论课程进行了改革。
我院的音乐教学论课程在音乐学(教师教育)专业三年级开设,开设时间为一学年,周学时3课时,总学时102课时,属于专业必修课。以往这门课程都是相关音乐教育理论的讲解,极少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而今实践环节几乎占到了本门课程的三分之二。改革的具体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学内容朝“实用性”拓展
以前的音乐教学论课程主要以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音乐教学论》为教材,现在增设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新课程音乐教学设计》一书,此外还有《全国中小学音乐赛课获奖课例选编》《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版)》。由于《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是国家教育部指导全国中小学音乐教学的蓝本,因此对课标内容的详细讲解是本门课程第一阶段讲解的内容,教师不仅就课标中的课程性质、核心理念、课程目标、课程领域等做了详细的讲解,更在讲解的同时结合优秀课例的鉴赏进行分析阐述,力求学生直观地理解课标的核心精神。课程第二阶段的内容主要包括中小学学生音乐心理、国外三大音乐教育体系以及国内常用的教学方法、中小学音乐教学原则、教学模式、教学过程、课外音乐活动等基础理论知识,这些理论知识既源于教育学常识,又和中小学音乐教学紧密结合,是学生进行教学实践的坚实基础。
优秀课例鉴赏是课程的另一部分内容,穿插于课程讲授的第一、二阶段,课例来源于全国中小学音乐赛课获奖课例。课例鉴赏不仅可以使学生感受与了解全国优秀中小学音乐课教师的上课实况,同时也可以了解我国中小学音乐教学改革的趋势。在课例鉴赏之前,可以根据课例教学的内容预先让学生分析音乐,找出需要讲解的教学要点,在鉴赏过程中学生需要详细记录该教师上课的步骤,为后面的教学点评做好铺垫。课例鉴赏完成后,学生可以将自己的音乐分析、教学要点与展示课教师的教学过程作对比,找出自己的不足之处,为教学设计做好准备。
中小学音乐教学设计是本门课程第三阶段讲解的内容,也是重点和难点教学内容,除了运用《新课程音乐教学设计》一书,还参考了全国中小学音乐赛课获奖课例教案,力求使学生在进行课堂教学设计时有一个优秀模板。在教授过程中主要采用了以下方式:首先,以全国通用的人音版或人教版课标教材为蓝本,确定课堂教学的具体教学内容;其次,根据教案编写的结构形式进行分解式讲解,具体可分解为教材分析与教学对象分析、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的确立、教学过程的设计及相关教具的使用几个部分,每个部分的教学中,教师都引导学生对大量的课标教材内容进行分析,并以优秀获奖教案作为支撑,力求使学生掌握中小学音乐教学设计的关键要素;最后,以人音版或人教版课标教材为蓝本,要求学生进行独立、完整的课时教学设计。
二、教学形式注重学生的参与性
以往音乐教学论课程大多以教师讲授为主,很少注重学生的参与性,而目前我院该课程学生的实践参与几乎占了课程的三分之二,其中部分实践参与体现在课例评价上,学生鉴赏优秀课例后就课例中体现的教学思想以及教学方式、教学步骤等进行讨论和评价,甚或就某一教学步骤提出自己的想法,在这样的参与过程中,学生的实践能力自然得到了提高。此外,占更大比重的是整个第二学期的教学设计、中小学音乐课堂模拟讲课和说课实践。具体做法是学生每两人自愿组合为一个小组,就同一中小学音乐课进行教学设计,其中一人准备模拟讲课,一人准备说课,每人均需写作相应教案、制作PPT、设计教学板书,最后分别在课堂上进行展示,师生进行讨论。
三、教学评价方式追求多元化
教学评价除了学期末的试卷考试外,更多的体现在平时的形成性评价中。在整个第二学期的课堂实践中,评价方式分为学生自评、学生互评、教师点评。学生分为七八人一组的评价小组,就实践同学的课堂表现进行评价,同时课堂实践的同学也会自评,在自评与互评的基础上,教师进行点评,就实践中的不足提出意见,并启发学生找到更好的解决方式。评价指标主要包括教学设计能力、专业技能、PPT制作能力、教学或说课能力四个方面。教学设计要求教材分析准确、教学目标正确、重难点准确、教学步骤科学合理;专业技能要求演唱、弹唱与伴奏能力;PPT制作要求生动形象,有助于教学活动的开展;教学能力要求教态大方自然、语言生动准确、讲解思路清晰、重难点突出、目标达成度高;说课能力要求能用生动简洁的语言清晰地陈述课程设计的思路以及较详细地描述教学程序。
四、教学效果向外延伸发展
本课程的教学实践效果不仅体现在课堂上,也以其它方式向外延伸。一方面是和我院支教团联合,我院支教团是一个学生社团组织,它给学生提供了一个相互学习和教学实践的平台,本课程充分利用支教团平台锻炼学生的教学实践能力,具体做法如下:首先,利用支教团的评课、赛课等活动进一步锻炼学生的教学设计和课堂实践能力,目前我院支教团每周都会开展小组评课活动,每月举办一场小型赛课活动,每学期举办一次中小学音乐说课与讲课的比赛,学期的赛课会邀请专业老师进行点评,通过这种不间断的教学实践活动,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教学实践能力。
其次,推荐优秀学员进入支教学校担任音乐课教学,我院与合川区草街小学以及合川区育才中学签有实践基地协议,每学期都会派出一部分学生在相关学校支教,为了锻炼更多的同学,我院派往支教的学生会定期轮换,并且支教是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小组成员分别承担一部分教学任务,如PPT设计、教学资源的收集,教案的讨论编写、实践上课等。
最后,利用高年级支教团成员对低年级成员的教学设计辅导、说课或讲课点评等锻炼学生的教学评价与反思能力。支教团成员不只是由高年级学生组成,也有部分低年级学生,由于低年级学生还未开设音乐教学论课程,因此在支教团中大多进行见习,可随高年级同学一起准备教案、讲课或说课,同时也可辅助高年级同学在支教学校的教学工作。
另一方面的延伸就是音乐学专业毕业论文的改革,学生可自愿选择说课毕业论文这一形式,这与三年级下学期的说课实践很相似,具体做法如下:根据该专业学生音乐教学论课程的实践成绩,学生与教师双向选择该毕业论文形式,确定说课的内容,拟定说课提纲,细化说课步骤,与三下的说课实践不同的是,说课的各项内容更为细化,并增加了说课反思。在说课答辩环节,答辩教师会根据学生们即将应聘中小学音乐教师面试说课的环节,提出相关问题让学生进行答辩,并进行相关教学技能的展示。
一、规范传统实践资源 提高课程质量
(一) 规范教材及参考视听资料
众多学生在学习阶段常用的学习方法是“模仿”,模仿对象通常为自己的专业教师或者是专业教师指定的教材以及参考资料。因为音乐教育的特殊性,听觉意识往往发挥了主导作用,通过“听”来模仿的学生占的比重较大。由此可见,规范参考资料理应从“听”来入手。现在的信息媒介发达,各类作品,各种人群都可以在网络上对于自己演奏的作品进行“正面宣传”,但往往我们的学生却容易盲目的、错误的去模仿其中的一类或者一种演奏模式。个人认为,为了避免这种状况,如果专任教师在课下多准备一些参考资料信息,课上多加一句“建议去参考**钢琴视听资料”,其实这样的问题就可以迎刃而解了。
课下的准备质量往往是检验专任教师专业态度的一个重要标准,对于参考资料的搜集,教材的比对都将成为实施实践教学的有力支持。通过规范教材以及参考资料的过程中,我们发现钢琴教学不能还没开展就已经输在了起跑线上,所以规范教材及参考资料是钢琴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
(二)“教”“学”并重
往往很多青年教师会有一种“自我满足”教学心态,这种满足感来源于学生与教师的角色转换。钢琴教师岗位的满足感直接会影响到个人的职业发展以及学生的学习进度。例如:某高校钢琴教师,教龄2年。一直以来认为自身水平已足够普通师范高校的钢琴教学任务。新学期学生将至,通过教研室选拔出一批钢琴演奏出色的学生,分到该教师下一名省外籍钢琴主修生。可该生在其门下学习不到一年,郑重向其提出更换专业教师,理由为“其教学水平无法满足该生的学习进度,使成绩处于停滞状态”。由此来看,教师在角色转变后的专业学习中应断然杜绝“自我满足”的教学心态。在钢琴教育中,施教者也是教育体系的主体之一,施教者的客观条件和主观理念直接影响着教学体系的运转和发展。我们应该谨记一个教育原则:“教”促“学”,“学”促“教”。
二、利用校内实践资源 锻炼展示能力
(一)充分利用高校教育“硬件”资源
作为我国培养高等教育人才的高师院校,其硬件设施的配备必须达到国家标准才方可通过教育部的审核。凡开设音乐艺术教育的高师院校必须达到相关专业的开设要求和标准。作为音乐教育专业来讲,钢琴作为基础教学设备一定是必不可少的。琴房的利用率及钢琴的使用时间频率无疑成了钢琴教学“硬件”使用情况的最有利说明。但这无疑是钢琴教学中应该利用的资源中的“冰山一角”。笔者认为,传统的硬件资源利用,往往只是划定在琴房和钢琴上,其实校内钢琴教学的硬件资源远不止此。例如:某高师钢琴教师提出了钢琴教育教学的“三台”教学思维——舞台、讲台、写字台。那么这种构想已经远远的打破了传统的高师钢琴教育教学模式,一部份充分的利用了除琴房以外的“硬件”资源。舞台中的技能展示环节,需要大量的相关展示资源;讲台中的说课环节,需要相关的文字以及投影仪等教学资源;写字台中的专业毕业论文设计思路以及创新改革方法都将利用大量的视频以及图片资源。
狭义的资源,我们一直定义在专业范畴之内。其实这是一种教育教学环节缺失的体现,作为施教者本身,拓宽教学思路,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不但提升了专业教学的质量,也升华了钢琴教育的理念,让学生能够更加自信,更加充沛的去展示他们的学习成果。
(二) “软件”资源的改革与开发
钢琴实践教学中“软件”资源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教学理念;其二,教育指导原则。这里所阐述的理念或许存在一定的片面性,但在高等师范院校音乐艺术专业教育体制中也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专任教师,作为专业教学体制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对于学生而言起着重要的引导作用。学生的专业学习方法、专业学习质量都将受每一位相对应的专业教师影响。那么,该如何体现一位优秀专业教师的教学理念呢?一位资深的钢琴教育博士提出:规范教学方法;强调营造和谐教学气氛;提倡“静心思考、平心练琴、专心攻关”的教学手段。宏观来看,这一教学理念的重点放在了钢琴技术教学以外的内容上,更注重环境和心境的教育。也许在日常的钢琴基础教学中,往往是我们每一位专任教师忽视的地方。学生遇到问题怎么考虑,学生上课是什么心态,专任教师在其日常教学理念中应该经常采取换位思考的方法,这样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每一个专业都有自己的人才培养方案,它是一个教育体系实施教学的指导方针和教学目标。它需要每一个专业的专任教师去实施具体的专业教学。例如:有些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研究型人才”,某些院校则是“培养应用型人才”。不同的指导原则下,有“个性”的培养相应的专业人才。如此看来,与对应的人才培养方案保持一致,也是利用“软件”资源的一种手段。抓住培养目标的核心开展教学,就可以利用许多“硬件”资源,比如,某高校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人才培养目标,相对应在校内本专业增设了若干实习工厂、模拟演播室等特殊环境和设备,这些实践资源往往在“研究型”人才培养模式的院校是很少看到的。
顾名思义,无论“软件”资源还是“硬件”资源,都是相辅相成相互支撑相互影响的,最终目的都是为了服务于“专业教育教学”,更好的提供实践教学平台,提升实践教学质量。
三、开发校外实践资源 反馈教学成果
我们的高师教育体系,培养出一批批专业人才,那么谁来检验我们的教育成果?如何检验?赞扬自己的学生,都是“自欺欺人”的做法。要客观、公正的检验教育成果,就应该把“反馈声音”交给社会。无论是“合作演出”“教育见习”“教育实习”还是迈出校门后的教学质量跟踪反馈环节等,都是不可或缺的校外实践资源。
客观的审视自身的教学质量和整个专业教学体系的教学水平,是每个专业特别重视的教学环节。那么钢琴实践教学怎样审视自己呢?如何利用校外资源来提升教学质量?钢琴实践教学可大胆的走出校门,校外实践资源的开发多半是由于社会需求。目前来看可分为几个方面:
第一、 参与各类型演出活动以及各级专业比赛,丰富校外演奏经验。在校生可参加各类型钢琴技能比赛以及各类型文艺汇演,它们为在校生提供了专业展示平台,既可以在专业范围内相互了解,相互竞技,也可以获得宝贵的社会实践经验。在校生的专业技能多半是在琴房以及校内舞台得到实践提升,但往往面对校外活动或者比赛却望而却步,在笔者看来要缓解在校生校外实践的胆怯心态主要通过两个方面来剖析。首先应该强化专业学生非固定表演环境的适应性训练,例如:演奏不同磨损程度的钢琴;喧闹、众人瞩目下等非常规演奏环境下演奏训练;不同演奏空间训练等。再者教师应提供良好的缓冲心里引导。例如:带领部分在校生观摩社会活动,甚至可以稍稍参与一些活动的组织过程;给在校生接触其它院校同专业学生交流的机会,可请进来交流,也可走出去学习等。通过上述两方面的引导和实践,对提高在校生走出校门,登上社会舞台会有明显的帮助和提高。
第二、 抓住社会教育平台,为在校生提供自主教育见习的好机遇。在人口质量不断攀升的当今社会,钢琴学习已经作为社会普及教育走进了千家万户,甚至成为了一种潮流。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大量的文艺团体,教育机构,社会培训机构等犹如雨后春笋一样平地而起。他们的兴起为音乐教育者提供了广袤的教育实践平台,虽然这里面也存在优胜略汰,但却会更加刺激钢琴教育者的专业修养和能力提升。某师范大学音乐学院钢琴教育专业大四学生,在校期间成绩名列前茅,大四教育实习通过专任教师的引荐以及出色的专业能力和教学能力,顺利进入某当地知名社会音乐艺术培训中心,四个月的实习(包括暑假)后,培训中心主动邀请他作为专任教师留在其公司,并且给予丰厚的待遇以及中小学音乐教师的首选推荐人。从该案例不难看出,我们的在校生如果空有一身本事,而不能在社会音乐艺术机构一展身手,人才也会在我们自己的手里逐渐失去光泽。
摘要:职业教育中开设艺术欣赏课程,把艺术教育融入职业教育中,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学生生活,对提高学生的自身修养和整体素质具有重要意义和作用。
关键词:艺术欣赏;职业教育;作用及意义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用人需求水平的提高,现代职业教育领域中,人才培养目标不仅仅是培养在生产、服务一线工作的专业技能型人才,具有一定的艺术欣赏能力和艺术特长的学生在就业上往往会占有更大的优势。因此,很多职业教育学校纷纷开设艺术欣赏课程来培养学生的艺术修养和艺术素养能力,注重学生审美能力和创造力的培养,从而提高学生的艺术水平和文化内涵,培养学生在社会中的竞争力。本文从职业教育院校学生的艺术欣赏现状出发,探讨艺术欣赏对推进职业教育起到的重要作用及意义。
1 职业教育院校艺术欣赏现状
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专业技术能力,还要求学生具有健康的身心素质,同时还要具备欣赏和创造美的能力。因此,对于职业教育学生全面素质能力的培养,良好的艺术欣赏能力是不可或缺的。虽然很多职业院校开设了艺术欣赏课程,但职业教育院校学生的艺术欣赏能力仍存在着以下几种情况:
(1)艺术素养不高。职业教育院校的学生多来自中小城市或农村地区,由于经济条件的影响,生活水平低,群众对精神生活的要求不高,艺术覆盖面差,很多学生来只有在进入大学后才有机会接触到电影、戏剧、画展和音乐会等多种形式的艺术门类和艺术作品,因而导致职业院校学生艺术基础差,艺术素养相对不高。
(2)审美和欣赏能力落后。由于经济和文化环境影响,大中城市和城乡间在艺术课程的教育水平上存在极大的差异,加上家庭对艺术的重视程度和学校师资力量等条件的影响,学生对艺术基础知识和艺术常识了解甚少,只能通过电视或网络的方式来获取信息。然而电视或网络多样的艺术和娱乐形式经常是高雅与低俗并存,职业院校的学生在年龄上和心理上正是世界观和审美观形成的阶段,分辨能力有限,很容易被一些低俗的、感官刺激的事物所吸引,进而导致学生对艺术的审美和欣赏能力较为落后。
(3)想象力和创造力差。城镇的一些艺术教育培训机构基础相对较为薄弱,专业的艺术教育工作者较为缺乏,因而学生很少有机会接触正规的艺术课程教育,往往只是学习一些通俗的艺术门类,如音乐、美术等艺术方面的培训。教师在培训过程中也仅仅是以唱歌或画画的方式来教学,忽视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展。学生们虽然在唱歌和画画,但真正能够从音乐和美术的角度去理解知识的学生少之又少,艺术欣赏就更无从谈起了。思维方式较为守旧,难以激发学生在艺术方面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2 艺术欣赏在职业教育中的作用及意义
开设艺术欣赏课程能够提高职业教育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和艺术审美能力,从而净化思想、完善品格、陶冶情操和促进身心健康发展,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和综合素质,让学生的精神境界得到升华,自身得到美化。
(1)艺术欣赏有助于职业院校的素质教育。素质教育不仅包括专业知识和综合技能的培养,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在思想道德、个性发展、身心健康等方面综合素质。素质教育有助于学生塑造高尚的道德品质,确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及价值观。研究发现,艺术欣赏能力在职业教育院校学生综合素质培养方面起到得天独厚的作用。职业院校的学生普遍分数不高,加之很多学生来自一些中小城镇或经济条件差的地区,上大学之前很少接触多样的艺术门类和艺术活动,因而艺术素养不高。艺术欣赏课程作为职业教育院校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重要途径,注重学生审美情趣的培养,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发挥一技之长,能够在陶冶情操的同时,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的个人修养和综合素质,为完成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奠定坚实的基础。
(2)艺术欣赏能够开阔学生视野,丰富学生业余生活。艺术欣赏一方面让学生在课堂上开阔眼界,拓宽思维,提高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扩大知识领域;另一方面,也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业余生活,提高了学生的精神境界,让学生的精神生活更加充实。艺术欣赏就像将一粒美的种子种植于学生的心田中,这粒种子在学生的心中生长开花,让学生一生的精神生活丰富多彩。艺术欣赏课最直接的作用就是让学生以艺术的眼光和态度去看待和欣赏周围的事物,进而去发现美、欣赏美和不断地追求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