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2-28 15:34:11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高中数学课本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03.048
现在的新课程改革,其数学教科书上有许多关于学生自主探究、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实践内容。但一些教师不注重课本的教学,为应付考试,常常自作主张将一些知识的复杂的推导过程略去,直接将结论交给学生,只要求学生记住“结论”“公式”“定理”“法则”,知道怎么应用就行了。学生不知道知识的产生过程,以为自己轻松获得了知识,于是将主要精力放在各种题型的训练上,结果只成为“解题高手”“解题机器”。照此下去,学生的探究、创新、实践能力将得不到发展……
我认为课本上的知识及方法是大法、母法。它可以推出其他数学知识,也可衍生出其他解题方法。其知识方法的产生过程蕴涵着大智慧,它对于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实践能力及创新能力大有益处。所以对课本一定要重视,好好组织教学,使学生受到数学思想方法的熏陶。弄清知识的来龙去脉,切切实实提高数学素养。否则只沉迷于解题而不注重对数学知识、方法的学习,我认为是舍本逐末,会误入歧途。只为应试而教而学,学生只会沦为解题机器。最终会厌弃学习课本,厌弃学习数学知识,影响进一步深造,影响在数学知识高峰上有所创造,有所成就。
有的老师还将课本上一些貌似复杂的与生产生活实践密切相关的题目淘汰掉。他们认为这类题目的文字冗长、数字太繁、解题过程繁琐,很浪费教学时间。“辛辛苦苦教了,学生又不懂,反正又不会考”。有的甚至要用计算器,结果不是整数,很多时候要取近似值,又要建立数学模型,费时费力。不过我认为这类题目正是编著者有意设计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在生产生活中应用数学的能力。万不可为应付考试而删掉。试想,在生产生活中的数字哪有那么多凑巧的简单的整数呢?删掉这类题目,会使学生所学的数学知识和生产生活脱节,会让人觉得学习数学知识无用,最终会丧失学习兴趣。还有的教师在应该由学生自主探究,老师引导、解惑的知识产生过程中,完全由老师一人“自说自唱、包办代替”,学生缺少必要的动脑、动口、动手的机会。他们认为让学生自主探究太花费时间,不如老师一个人推导、自问自答来得快。他们这样培养出的学生只是解题的机器,这样的教育是典型的应试教育。
一、以课本例题的解法为中心引导学生一题多解,或寻求较简的解法,以开阔学生思路,培养学生灵活应用各种知识的能力。课本上的例题一般只给出一种解法,而实际上许多例题经过认真的横向剖析,能给出多种解法。如果我们对课本例题的解法来一个拓宽,探索其多解性,就可以重现更多的知识点,使知识点形成网络。
例如:已知一个等差数列的前10项和是310,前20项的和是1220,求前30项的和。(高中数学第一册上P117例4)
解法一:由Sn=na1+d及条件可布列方程,求得a1=4;d=6,所以Sn=3n2+n,从而S30=3×302+30=2730。(这是一种非常好的解法,抓住了等差数列的基本量a1和d,进而求出结果。)
解法二:设Sn=An2+Bn,代入求得:A=3;B=1,所以S30=2730。(此法抓住了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的本质特征,灵活运用公式,突出方程观点,抓住了问题的本质,对公式的认识很深刻。这在以后对等差数列前n项和有关问题的处理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解法三:因为S20-S10=a11+a12+...+a20=5(a11+a20)=1220-310,又a1+a30=a11+a20,从而S30=3(1220-310)=2730(此法灵活运用了等差数列的性质及另一求和公式,构思精巧。)
解法四:可以证明:S10,S20-S10,S30-S20,成等差数列,所以2(S20-S10)=S10+(S30-S20),把S10=310,S20=1220代入解得S30=2730(并给出一般结论:若数列是等差数列,则Sk,S2k-Sk,S3k-S2k成等差数列,这一结论反映了等差数列的一个性质,用它处理有关问题简洁而明快。)
由上可知数学知识有机联系纵横交错,解题思路灵活多变,解题方法途径繁多,但最终却能殊途同归。
二、以课本例题的内容为中心,充分挖掘它的功能(包括拓广功能、应用功能和模型作用的功能及培养创新意识等各方面),有目的地解答一些综合型的例题,可收到开阔学生思路,提高解题技巧的效果。
例如:已知a,b,m都是正数,并且a
本题初看平淡无奇,仔细分析,就会发现它内涵丰富,应用广泛、令人回味无穷。
1.渗透数学方法
证明:因为a,b,m∈R+。为了证明,只需证明(a+m)b>a(b+m),即证bm>am。而m>0,因此只需证明b>a。因为b>a成立(题设),所以成立。
观察论证的过程,不难发现在论证的过程中暗授了一种探求思路的途径,即执果索因的"分析法"。学习数学方法比学习知识更重要,知识使人受益一时,而方法使人受益终生。
2.隐含几何背景
在直角坐标系中,表示经过A(b,a)和B(-m,-m)两点所成直线的斜率,设其(直线AB)倾斜角为α。
,表示经过A(b,a)与原点O(0,0)的直线的斜率,设(直线AO)倾斜角为β。
由b>a,知A、B、O三点不共线,且A点在直线BO的下方,由平面知识知,故tgβ
3.揭示函数性质
函数f(x)=(a0),可化为f(x)=1+.
a-b
0f(0)
由上可知以课本例题的内容为中心,改变原来例题中的某些条件或结论,使之成为一个新例题,那么必将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培养学生的创造性能力。在"变题"时,应当注意以下几点:①要与"主旋律"和谐一致。即要围绕教材重点、难点展开,防止脱离中心,主次不辩。②要变化有度。即注意审时度势,适可而止,防止枯蔓过多,画蛇添足。③要因材而异。即根据不同程度的学生有不同的"变题",防止任意拔高,乱加扩充。
三、教材上所列例题,一般都有一定的代表性,如能指导学生认真钻研例题,反复推敲,也能收到广开思路之效。特别是在学了一种新的方法以后,解题要点、书写格式等往往都需要以例题为样板,对课本例题的教学,不能停留在表面,而应既要重结论又要重过程。即分析这个例题从已知到结论涉及哪些知识点,例题中哪些是重点、难点和疑点,例题所用的数学方法和数学思想是什么等等,甚至哪一步是解题关键,哪一步是学生容易犯错误的,事先都要有周密的考虑。
我们在日常教学实践中要认真钻研教材,充分发挥课本的功能,要能始终抓住课本,在课本教学上狠下功夫,不让学生做难题偏题,尽量让学生多做基础题,毕竟高考数学命题要求是夯实基础知识,这样往往可以事半功倍,提高课堂效率,也能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下面主要对高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利用好课本,回归课本提几点建议。
一、重视课本概念的阅读
高中生往往缺乏阅读数学课本的习惯,这除了数学难以读懂外,另外一个原因是许多数学老师在讲课时,也很少阅读课本,喜欢滔滔不绝地讲,写满一黑板,使学生产生依赖性。数学课本是数学基础知识的载体,课堂上指导学生阅读数学课本,不仅可以正确理解书中的基础知识,同时,可以从书中字里行间挖掘更丰富的内容。
重视阅读数学课本,首先要教师引导,特别是讲授新课时,应当纠正那种“学生合着书,光听老师讲”的教学方法,在讲解数学概念时,应让学生翻开课本,教师按课本原文逐字逐句阅读,在阅读中,让学生反复认真思考,对书中叙述的概念、定理、公式中有本质特征的关键词句要仔细品味,深刻理解其语意,并不时地提出一些反问,如换成其他词语行吗,省略或加上某某字行吗等等,要读出书中的要点、难点、疑点,读出字里行间所蕴含的内容。教师在课堂上指导学生阅读数学课本,不仅可以节省不必要的板书时间,而且能使学生更准确地掌握课本知识,提高课堂效率。
二、剖析课本例题,培养学生自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材中所选的例题都是很典型的,是经过精选,具有一定代表性的,例题教学具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它是学生接受新知识的起点,由例题展开来学生才能进行举一反三的学习,搞好课本例题的剖析教学,不仅能加强对概念、公式、定理的理解,而且对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抽象思维能力等方面,能发挥其独特的功效,例题的剖析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
1.横向剖析
即剖析例题的多解性,课本上的例题一般只给出一种解法,而实际上许多例题经过认真的横向剖析,能给出多种解法。如果我们对课本例题的解法来一个拓宽,探索其多解性,就可以重现更多的知识点,使知识点形成网络。这样,一方面起到强化知识点的作用,另一方面培养了学生的求异思维和发散思维的能力。
2.纵向剖析
即分析这个例题从已知到结论涉及哪些知识点,例题中哪些是重点、难点和疑点,例题所用的数学思想方法是什么等等,甚至哪一步是解题关键,哪一步是学生容易犯错误的,事先都要有周密的考虑。如果数学教师能把课本中例题剖析得透一些,讲解得精一些,引导学生积极思维,使学生真正领悟,则必将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使学生摆脱题海的困境。
3.“变题”剖析
即改变原来例题中的某些条件或结论,使之成为一个新例题。这种新例题是由原来例题改编而来的,称之为“变题”。 “变题”已经成为中学数学教学中的热点,每年的“高考”试题中都有一些“似曾相识”的题目,这种“似曾相识题”实际上就是“变题”。我们广大数学教师如果也能像高考命题一样去研究“变题”,那么必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当然,改编例题是一项十分严谨、细致而周密的工作,要反复推敲,字斟句酌。应当注意以下几点:(1)要与“主旋律”和谐一致,即要围绕教材重点、难点展开,防止脱离中心,主次不分;(2)要变化有度,即注意审时度势,适可而止,防止枯蔓过多,画蛇添足;(3)要因材而异,即根据不同程度的学生有不同的“变题”,防止任意拔高,乱加扩充。
现行的高中数学教材,比以往教材都更有可读性,教师要尽可能帮助学生从课本叙述中通晓知识的来龙去脉,从例题中提炼出数学思想方法,从习题中学会解题技巧。如课本中等差数列的求和方法,如果平时只记忆公式结论,而缺乏对课本公式来源过程的阅读理解,就不懂得用“倒序相加法”来解决一些数列求和问题。因此,注重对教材的阅读,并且在阅读中把握课本对知识体系的演绎、思想方法的展开,就掌握了知识的本质。
三、归纳课本知识,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教师在讲授完教材一节或一章内容后,要根据教材的特点,有重点的对课本知识进行深入浅出的归纳,这种归纳不是概念的重复与罗列,也不同于一个单元的复习,而是一种源于课本而又高于课本的知识概括。概括需要有一定的思维能力,以好记、易懂为原则。
例如,在函数的教学中,要使学生结合课本充分地理解概括到:从逻辑的角度看,函数概念包含定义域、值域、对应法则等,以及单调性、奇偶性、周期性、对称性等性质和一些具体的函数,这些内容是函数教学的基础,但不是全部。从关系的角度来看,不仅函数的主要内容之间存在着种种实质性的联系,函数与其他数学内容也有着密切的联系,比如方程的根可以作为函数的图像与横轴交点的横坐标;不等式的解集就是函数的图像在横轴上方的那一部分所对应的横坐标的集合;数列也就是定义在正整数集合上的函数;同样的几何内容也与函数有着密切的联系,等等。
总之,注重回归课本、扎实基础才是高中数学教学与学习的方向。
【参考文献】
数学课本是数学基础知识的载体,课堂上指导学生阅读数学课本,不仅可以正确理解书中的基础知识,同时,可以从书中字里行间挖掘更丰富的内容。
重视阅读数学课本,首先要教师引导,特别在讲授新课时,应当纠正那种”学生闭着书,光听老师讲”的教学方法,在讲解概念时,应让学生翻开课本,教师按课本原文逐字,逐句,逐节的阅读.在阅读中,让学生反复琢磨,认真思考,对书中的叙述的概念,定理,定义中有本质特征的关键词句要仔细品味,深刻理解其语意,并不时地提出一些反问要读出书中的要点,难点和疑点,读出字里行间所蕴藏的内容,读出从课文中提炼的数学思想,观点和方法.教师在课堂上阅读数学课本,不仅可以节省不必要的板书时间,而且可以防上因口误,笔误所产生的概念错误,从而使学生能准确地掌握课本知识,提高课堂效率。
为了帮助学生在课外或课内阅读,教师可以列出读书提纲,以便使学生更快更好地理解课文。
例如,在立体几何中平面的基本性质一节,笔者拟了以下读书提纲,让学生阅读自学:
三个定理的主要作用分别是什么?
定理中的”有且只有”说明了事物的什么性?
定理3的推论1证明分几步?
定理3的推论2及推论3你会证明吗?
平面几何中的公理,定理等,在空间图形中是否仍然成立?你能试举一例吗?
通过学生对课文的阅读,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
2.课本隐含知识的挖掘,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
中学数学教材中知识点的抽象性和隐含性比其它学科显得更为突出.数学中的知识点要通过想象思维和逻辑推理才能揭示,由于学生受思维和推理能力的限制,以及没有阅读数学课本的习惯,许多学生对数学教材看不懂,不理解。为了完成中学数学的教学目的和任务,首先教师要认真钻研和熟悉教材,把蕴藏在教材中那些隐含的知识点挖掘出来,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和掌握教材,以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
3.课本例题的剖析,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材中的例题都是很典型的,是经过精选.具有一定的代表性的。中学数学教学中,例题教学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搞好例题教学,特别是搞好课本例题的剖析教学,不仅能加深概念、法则、定理等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更重要的是在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和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方面,能发挥其独特的功效.例题的剖析主要可从三个方面进行:
3.1 纵向剖析。即分析这个例题从已知到结论涉及哪些知识点;例题中哪些是重点、难点和疑点;例题所用的数学方法和数学思想是什么等等。甚至哪一步是解题关键,哪一步是学生容易犯错误的,事先都要有周密的考虑。
以高中第一册课本为例:已知函数是奇函数,而且在(-1,0)上是增函数,则在(0,1)上是增函数还是减函数?这个例题难度虽然不大,但对于刚步入高中的高一学生来说是很难理解其解法的.本例涉及的知识点有区间概念,不等式性质,函数奇偶性,函数单调性;本例重点是比较大小,难点是区间转化,疑点是变量代换:本例所用数学方法是定义法,数学思想是转化思想。本例的成败关键,也就是防止学生犯错误的是如何突破难点和疑点。因为转化思想和变量代换是高中数学的一个质的飞跃,对于高一学生是很陌生和不习惯的.如果我们把该例看得很简单,讲解时轻描淡写,学生只能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实践证明,如果数学教师能把课本中的例题剖析得透一些,讲解得精一些,引导学生积极思维,使学生真正领悟,则必将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使学生摆脱题海的困境。
3.2 横向剖析。即剖析例题的多解性。课本上的例题一般只给出一种解法,而实际上许多例题经过认真的横向剖析,能给出多种解法。如果我们对课本例题的解法来一个拓宽,探索其多解性,就可以重现更多的知识点,使知识点形成网络,这样,一方面起到强化知识点的作用,另一方面培养了学生的求异思维和发散思维的能力。课堂上剖析例题的多解性,还可以集中学生的学习注意力,培养学生“目不旁骛”的良好学习习惯。
生本教育理念指导下的“生本导学”课堂是以学生为主体,以导学案为载体,以先学为基础,以指导为途径,以合作学习为形式,以学生和教师发展为目的高效课堂.生本教育理念下的高效课堂需要有前置性作业为提前.前置性作业,又称为前置性小研究或前置性学习,是生本教育理念的一个重要表现形式.它指学生学习新课内容之前,让学生先根据自己的知识水平和生活经验所进行的尝试性学习[2].但是,自我并不是要学生漫无目的地进行摸索,在这一环节中,教师明确的学习目的指导是关键.教师要在学生自学前,仔细研读教材内容,明确教学目标,突出重难点,同时在全面了解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学习特点的基础上,为学生设计出合理的自学前置性作业,以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以“探究交流”为重点,建立合作学习小组
生本理念中课堂活动是高中数学有效教学的重点环节,课堂上的各种活动都应该以学生为主体,教师担当的角色应该是一个“指示牌”———指引学生顺利完成本课堂要达到的学习目的.课堂活动交流是生本课堂的中心环节,而交流的形式多以小组合作展示,学生在自学的基础上再根据科学合理的小组分组进行交流讨论,可以让学生交流在自学过程中出现的疑难问题或者觉得有谈论价值的问题,互通有无,互相合作帮助.生本课堂中倡导的“少教多学”,重点是要教师“讲在关键处”,要求教师在课堂上少讲,一是以学生的学定教师的教,让学生在自我和小组合作学习中得到真正的启发,而不是以教代学;二是为了给予学生以更多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更切身去学,投入到问题的探究之中,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而不是只是流于讨论形式的小组合作模式.
三、以“少教多学”为目的,课后拓展巩固知识
生本教育提倡的“少教多学”是提倡教育者要“授人以渔”,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哈尔斯说过:“最好的学习方法是动手、质疑、提问、解决.”老师在课堂上讲的知识大多数都是系统化和理论化的,学生只是停留在“领会”的层次,并没有真正掌握“学”的技能[1].新课标更加强调学生应把学习的重心由学会课本知识转移到知识迁移、掌握方法、培养能力去.因此,在每节课后,无论是学生还是教师都应该进行反思,养成记下自己的学习(教学)感受、心得、收获、体会或提出疑难问题等,这样有利于养学生敢想敢问的品质、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笔者在每节课完成后都会为学生布置一到两题拓展性的题目,但是没有考虑到这些拓展性的题目相对课本难度较大,一些后进生不能跟上步伐.于是这部分学生便向笔者反应.他们的行动让笔者看到学习的热情,同时也让笔者深深反思教学工作.之后,笔者在设计这些拓展性题目让让学生发展思维能力时,笔者都会根据学生的不同层次进行设计.总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课堂教学的根本,在生本理念指导下,教师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构建以“以学生为本”的生本导学课堂是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也是学生发展的需要.这种符合素质教育理念的生本课堂是未来教学发展的必然方向,广大教师应好好为之不断探索.
参考文献:
1.靳粉粉.高中数学教学中“师生角色换位”教学法初探———对“函数单调性”的教学设计[J].数学教学研究,2013(6).
二、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让学生在愉悦和轻松的环境中进行理解和学习,比如,在教学“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时,教师可以创设如下情境:出示多个角度较大角的三角函数,让学生思考如何求出这些三角函数的值,教师进一步启发可以讲这些三角函数转化成锐角三角函数,在教师快速而准确写出结果的过程中,学生肯定有疑问,疑问促使学生产生学习兴趣。
三、变教为导,循序渐进
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现代教育理论指出,教育的本质是获取知识,应坚持启发式教学,反对注入式教学。
四、运用多媒体,优化教学过程
多媒体运用是新课改要求下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利用多媒体手段,可以呈现以往不易呈现的内容,例如,在教学“函数y=A sin(ωx+φ)的图象”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动态地呈现A、ω、φ对图象的影响,可以使学生快速获取信息,用较少的时间讲较多的内容,从而提高学习效率。用多媒体技术进行一题多变、一题多解、补充条件、编题等训练,拓展学生思维的广度和深度,加快课堂教学节奏,增加课堂信息量,优化教学过程,提高学习效率。
五、研究探索,拓展思维
教师在常规数学内容讲授的同时,适当设计一些自学思考题、
探究题,培养学生的探索研究能力,拓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例如“函数零点存在性定理”,设计这样的探究题:“观察二次函数c的图象,我们容易发现函数f(x)=x2-2x-3在区间[-2,1]和[2,4]上有零点。在什么条件下函数有零点呢?”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发表意见,再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得出:f(-2)・f(1)
效性。
“生本教育”理念不仅是对于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指引,在这个理念的实施过程中同样能够带给课堂教学很多有益的改善与革新。在凸显学生的教学主体的地位的同时不仅能够提升学生对于课堂教学的参与,活跃大家的思维,这也能够很好的为知识教学提供辅助功效,能够深化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与体会。
一、深化积极学习情感的培养
在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的指引下,首先需要教师做的便是深化对于学生的积极学习情感的培养,要让大家在数学课程的学习中感受到这门课程的乐趣,并且要让学生领会到知识获取的成就感,这些都是积极学习情感的构建元素。想要实现这些教学目标,这需要教师在教学理念与教学模式上做出更新。教师要有意识的转变传统理念中教师为主导的课堂教学模式,课堂上要创设更多引发学生参与的教学过程,并且要不断活跃学生的思维,引发学生的自主探究。这不仅能够有效凸显学生的教学主体性,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学生们对于教学知识点的理解与认知也会更为深刻,这些都是对于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的有效推进。
例如,在教学三角函数知识时,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生活情形,根据教学内容,设计出生活性的问题情境:“如图为一半径为3米的水轮,水轮圆心O距水面2米,已知水轮每分钟转4圈,水轮上的点P到水面距离y(米)与时间x(秒)满足关系式y=Asin(ωx+φ)+2,则A、ω、φ分别为多少?”在这个生活化的教学背景中充分融入三角函数的知识,这样的题目创设往往能够更好的吸引学生的探究欲望。只有充分引导和激发学生学习知识的内在情感,让学生在学习探知知识活动中感受到数学学科的无穷魅力,大家对于这门课程的学习动力与学习欲望才会不断积累,这也是深化学生们对于知识的掌握程度的一个很好的方式。
二、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在凸显学生教学主体地位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也很重要,这同样是“生本教育”理念的一种直观体现。教师在平时的课堂上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要透过各种开放性的研讨问题的创设来活跃学生的思维,促进大家思辨能力的发展与构建。高中阶段的学生们知识掌握程度已经十分丰富,学生完全具备一定的问题分析与解决能力。因此,教师要转变课堂教学模式,要更多的创设那些让学生独立思考与自主探究的教学环节。这不仅是对于学生知识应用实践能力的有效锻炼,在思考与探究的同时大家的思维也会更加活跃,对于问题的理解与剖析也会更加深入,对于相关知识点的掌握也会更为牢固。
在教学判断题“圆柱的侧面展开后一定是个长方形”时,教师可以转变课堂教学模式,可以把这道题交给学生讨论,让学生在确立了自己的基本观点后为自己的结论寻找足够的证据。学生在翻阅书本、低声讨论后,自然分成了互相对立的两组。争论开始了,认为正确的同学提出,课本里面是这样说的:“把圆柱的侧面展开,就可以得到一个长方形。”认为错误的同学说:“圆柱的侧面展开也可以是个正方形”。还有同学反驳道:“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所以展开后还是长方形”。也有同学认为圆柱侧面展开后也有可能是个平行四边形。还有同学提出:圆柱的侧面展开后可以是个不规则的图形。学生的各种讨论非常激烈,大家产生了各种不同的观点,学生们也都为自己的论点找到了支撑的论据。整个教学过程异常活跃,学生的思维不仅充分得到激发,大家的思路也越来越宽阔,对于这个问题的认识也逐渐变得完善。这些都是“生本教育”理念可以发挥的教学优势所在。
三、数学思想的有效建立
“生本教育”理念不仅在于要凸显学生的教学主体性,深化对于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培养与发展同样非常重要,这一点在课堂教学中应当得到更好的体现。高中数学课程的教学中一方面要让学生们对于各个核心知识点有良好的理解与掌握。随着学生积累的知识的不断增多,培养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也是一个很重要的教学要点,在这个要点的实施过程中,让学生们掌握一些经典的数学思想与解题技能是教学的关键,这也是学生数学思想建立的一种非常有效的途径。
例如,在三角函数知识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就可以通过对一次函数、二次函数、幂函数、指数函数、对数函数、三角函数的具体特性,以及f(x)、f(x)的单调性、奇偶性、周期性、最大值和最小值、图像变换等性质的分析和研究,使学生建立起较完备正确的函数思想。又如,在“向量的数乘”知识教学时,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列出所求向量与已知向量之间的关系式,从而建立起分类讨论的思想。引导学生们做好各类知识的梳理与总结不仅能够让学生的思维更加清晰,对于各种数学思想与解题思路有更好的掌握,这也是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数学思维的切入点,这对于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数学素养将会很有帮助。
【参考文献】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高中数学教学的方法逐渐丰富起来.用诱思探究方法优化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设计,鼓励学生大胆思考,积极创新,才能让高中数学课堂活跃起来.
一、创设有益情境,实现诱思探究教学目标
在高中数学教学创新发展的今天,情境教学法已经为更多的数学教师认可与使用.在情境中实施高中数学教学,师生能够建立更加和谐的关系,教学效率也会因此提高.教师要从高中数学教学的实际情况出发,有选择地创设情境,让情境成为吸引学生注意力,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一个手段.
比如在学习《三视图》时,如果教师在课堂中只顾着向学生讲解三视图的文字概念,高中学生虽然能够理解,但学习兴致不高,也不愿意与教师进行互动.在教学中创设情境,从学生的生活入手,选择高中学生学习与生活中经常能够接触到的事物作为三视图知识的载体,会让数学课堂变得与众不同.教师可以选择苹果、杯子、铅笔盒等物品,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它们,并画出视图.同时,教师可以将投影技术与三视图教学情境的创设结合在一起.利用投影灯不同角度的照射,让学生在屏幕上看到物品的视图,会让课本中的数学知识更有说服力.例如,在讲解《弧度制》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到教室外去发现与弧度制知识相关的事物与数学现象.校园中的圆形花坛,可以成为学生了解弧度制知识的平台.教师引导学生用大号的量角器、直尺通过测量去发现弧度角与半径、弧长之间的关系,在形象的情境中促进学生发现数学知识,有利于高中学生正确数学学习观念的建立.
二、利用科学提问,实现诱思探究教学目标
诱思,就是引导学生思考,探究,就是鼓励学生自主解决问题.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在教学过程中有效提出问题,让学生针对有价值的问题进行探究,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水平的提高,更能培养学生独立的学习意识.一直以来,受到高中数学教学压力的影响,高中数学课时一直很紧.教师希望快速讲解课本中的知识点,给学生留出更多的时间做练习,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这样的课堂教学模式,虽然一直以传递学科知识,但很难培养起学生的学习能力.在高中数学教学中,针对学习内容设计具有探究价值的问题,是诱思探究教学模式得以应用的重要前提.
比如在讲解《数列》时,很多教师会引导学生一起阅读课本中的数列概念,学习的过程就变成了检验课本内容是否正确的过程.但在诱思探究教学中,教师要先给学生呈现数列现象,让学生从形象的数学现象中去提取抽象的数学原理,做数列概念的主动组织者.教师可以给学生呈现一列数字,提出“大家来看这列数字,他们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呢?”,组织学生去思考,如果独立思考效果不佳,及时组织学生合作探究.在探究活动中,一些学生快速找到其中的规律,说出自己的观点.一些学生的探究思路受阻.为了培养全体学生的数学知识探究能力,教师可以提出“请说明理由”的问题,让学生用自己的思考成果给其他学生解惑,突出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教师改变自己的传统教学观念,给学生提供开放的学习空间与充足的学习时间,才能让探究教学活动的目标得以实现.
三、利用拓展迁移,实现诱思探究教学目标
高中学生已经具有多年的数学学习经验,在小学与初中学习阶段,学生也积累了一定量的数学知识.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对学生已学的数学知识加以灵活运用,通过拓展与迁移,让学生联系新旧知识,利用旧知识去探究新知识,用新知识去验证旧知识.数学知识的拓展与迁移,能够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数学知识,促进学习学习成效的提高.
比如在学习完指数函数与对数知识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自己已经学过的函数知识中寻找与与幂函数相关的内容,用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的知识去化解幂函数学习中的难题.利用之前学过的数学知识诱发学生的思考,引导学生探究,不仅能够帮助学生解决新知识学习中的问题,还能加强学生对旧知识的掌握力度,促进学生更好地掌握三部分函数知识.探究活动是高中数学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环,教师可以鼓励学生用课件的方式展示他们的思维,给学生应用一切教学工具的权利,让学生在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同时去思考、去探究.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实施诱思探究教学,不仅能够让高中数学教学满足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也能让教学活动与实际情况更相符.让学生通过思考与探究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活动中,促进学生成为数学.
【参考文献】
高中对学生来说是一个新的起跑线,而高一年级又是高中阶段的开始,因此对学生在整个高中阶段的学习很重要。初中生经过中考的奋力拼搏,带着充足的信心、旺盛的求知欲来学习高中课程。但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他们普遍感觉到高中数学并非想象中的那么简单易学,而是太枯燥、抽象,比如函数、指对数函数,等等。一些初中的数学尖子,经过高中一段时间的学习后,数学成绩却呈下降趋势。渐渐地,他们认为数学太抽象难懂,从而产生畏惧感,动摇了学好数学的信心,甚至失去了学习数学的兴趣。从以上可以看出,探索如何搞好高一的数学教学很重要。下面我就如何搞好高一的数学教学谈谈看法。
一、存在的问题
1.初、高中知识的内容有差异。新课标对初、高中教材的内容都做了较大的改动,而不少高中教师并没有接触过初中教材,因而对初中教材的内容并不是很了解。虽然在课改后初中教材内容的难度大大降低了,但那些在高中学习中经常应用到的知识,如绝对值不等式的解法,立方差公式,二次不等式的解法,等等,都需要在高一阶段补充学习。因此高中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要了解学生在初中学了哪些知识。有些知识在初中没有学过,而高中却要用到,这就要在教学中做补充;还有的知识在初中只要求学生略微了解,但在高中却是重点,需要在教学中加以重视。
2.初、高中数学的特点有差异。不少学生反映集合、函数等概念难以理解,觉得很抽象。确实初中数学知识点少、内容浅、难度不大、知识面窄。高中数学知识广泛,既是对初中数学知识的推广和延伸,又是对初中数学知识的完善。它抽象性、理论性更强,如集合、函数等概念,就是理论性、抽象性很强的概念,一些初中数学基础很好的学生也难以适应。而且初中阶段很多教师将题目的解法制定了统一的步骤,如解一元二次方程方程分几步,因式分解先看什么、再看什么等。学生习惯于这种机械的、便于操作的学习方式。而高中数学语言的抽象化,学生一时间找不到好的学习方式。
此外,高中数学与初中数学又有一个明显的不同,即在教材内容的“量”上急剧增加了,单位时间内接受知识的量与初中相比增加了许多。高一上学期就要学习必修1、必修4两本书,上课的时间紧迫,不少学生跟不上这样快的进度。
二、解决问题的方法
1.注重新旧知识的衔接。初中数学知识是基础,应在此基础上学习高中数学知识。高中数学教师要熟悉初中数学教材,做到心中有数。在引入新知识、新概念时,注意旧知识的复习,用学生已熟悉的知识进行铺垫和引入。如函数的概念,教学中不但要注意对旧知识的复习,而且应该讲清新旧知识的联系和区别。这样可以使学生在旧知识的复习中,更好地接受新知识。
2.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在处理教学内容时多举实例,增强教材趣味性、直观性。如高一数学学习集合知识时,集合是一个学生未接触过的抽象概念,若照本宣科,势必枯燥无味。我认为在讲集合的运算时,可以这样引入:“某人第一次到新华书店买了高一的数学课本、语文课本和英语课本,第二次买了高一的数学课本和物理课本,问这个人两次一共买了几种课本?学生会回答应是4种。然而为什么不是3+2=5种呢?这里运用了一种新的运算,即集合的并的运算,{数学课本,语文课本,英语课本}∪{数学课本,物理课本}={数学课本,语文课本,英语课本,物理课本}。可见,这一问题中所研究的对象已不仅仅是数,而是由一些具有某种特征的事物所组成的集合。这样学生的注意力便被吸引,其对学习集合的知识就会产生浓厚的兴趣。还可以使抽象的教材“活”起来,使学生容易理解。此外在课堂教学中应多让学生参与,给学生讨论发言的机会,并适时点拔,让学生多感受多体验,使学生想学、会学。
3.教会学生合适的学习方法。高中数学很难学,题目都有一定的难度。由于高中的知识比初中难了很多,为数不少的高中生容易急躁。有的同学贪多求快,囫囵吞枣,有的同学想靠几天“冲刺”一蹴而就,有的取得一点成绩便洋洋自得,遇到挫折又一蹶不振。针对这些情况,教师要让学生懂得,学习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绝非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这就是为什么高中要上三年而不是三天。这就要求学生要有战胜困难的心理准备。此外学习数学一定要讲究“活”,只看书不做题不行,埋头做题不总结积累不行。教师要给学生提供一些最基本的学习方法,如课前要预习、课堂听课效率要高、课后要及时巩固、学习时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情等,并要求学生掌握。学生自己也要结合自身特点,寻找最佳的学习方法。
总之,只要教师和学生共同努力,找出合适的教法和学法,就一定能教好和学好高一数学,从而为以后整个高中的数学学习做好铺垫。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2)06-0062-03
目前,以多媒体课件为主的现代信息技术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一个课件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多媒体技术与课堂教学整合的质量以及课堂教学效果,因此一个优秀成功的课件就成为一堂课成功的关键。但是,教师们在利用多媒体课件辅助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由于认识不足。在多媒体课件的设计上还存有诸多问题。由于多媒体课件设计不符合高中数学的特点、不符合高中数学的教学理念,导致了学生的认知负荷超载,对学生学习数学产生了不必要的负面影响,教学难点难以突破,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构建,课堂教学目标也难以达成,多媒体技术与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整合的质量以及课堂教学效果大打折扣。因此,探析高中数学多媒体课件设计策略,对促进多媒体课件的制作、提高多媒体技术与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整合质量、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效果有着重要意义。
一、高中数学的特点
数学是一门基础学科,高中数学是继义务教育之后普通高级中学的一门主要课程,它包含了数学中最基本的内容。但高中数学概念较初中数学具有更高的抽象性。内容较初中数学具有更强的逻辑性,思维性较初中数学有了很大的提升,高中数学更加注重逻辑推理,对演算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高中数学也具有更广泛的适用性。当然。高中数学的学习是继续深造、学习高等数学的坚实基础。
二、高中数学教学理念
高中数学教学理念是以新课标理念为基准。新课标强调。通过学习学生要理解数学概念和数学结论的本质,即要了解数学概念与结论的形成过程、产生的背景以及形成过程所蕴涵的数学思想与方法,通过探究活动,体会数学发现和创造的历程。因此在教学过程中第一要以人为本,就是教学要有利于学生的发展。第二要激发学生的兴趣,一个人一旦对某一事物产生了兴趣,就会带着高昂的热情主动去求知、探索,并在求知、探索过程中获得愉快的体验,就会促使他渴望下一次的体验。兴趣可转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究,真正实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课堂角色转变。第三要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教师创造必要条件使学生在学习数学过程中不断地经历观察、想像、归纳、类比、推理、猜想、证明等思维过程,这些过程有助于学生形成思维能力和理性思维。第四是强调本质,高中数学教学要重视揭示数学概念、法则、结论的形成过程与产生背景,努力让学生知道数学知识的来龙去脉。
三、高中数学多媒体课件设计原则
高中数学多媒体课件的设计,除了应具有一般多媒体课件设计遵循的教育性、科学性、艺术性等原则外,由于高中数学多媒体课件较其它学科有自己的特性,高中数学多媒体课件的设计还要更加符合高中数学的特点以及高中数学的教学理念。
1.高中数学多媒体课件设计要符合高中数学特点
由于高中数学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和较强的逻辑性,是学生学习数学时感到困难的原因之一。因此在设计多媒体课件时要尽可能地将抽象的数学语言与具体实例相结合,利用数学软件r几何画板”、“Z+Z智能画板”、“Mat lab”、“Mathematica”、“MathCAD”)、计算机编程、平台技术等,动态地展现知识的发生和形成过程,展现知识的来龙去脉,使学生从事物的运动变化中自己发现规律,探寻结论。使抽象的语言形象化,让学生易于理解,降低学生的认知负荷,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2.高中数学多媒体课件设计要符合高中数学教学理念
多媒体课件设计要符合高中数学的教学理念,第一要以人为本,即要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能够充分调动学习热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第二要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课件要注重展现思维过程及结果的探索过程,使学生不断经历观察、动手操作、归纳、交流等,从而启发、引导学生在此过程中建构知识、形成技能。第三是注重知识的形成过程,让学生了解数学概念和数学结论的本质,知道数学知识的来龙去脉。同时,更要强调高中数学多媒体课件设计与制作符合高中生的认知水平,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建构和创新思维的培养。
四、高中数学多媒体课件设计策略
高中数学多媒体课件设计策略是使多媒体课件更加符合高中数学特点、高中数学教学理念和高中数学多媒体课件设计原则,更能优化教学过程,提高多媒体技术与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整合的质量,提高教学效益。主要表现在针对性、交互性、简约性。
1.针对性
多媒体课件设计一定要有针对性,对不同授课类型、授课环节进行有针对性的设计。通过恰当的文字、图像、动画等多种媒体形式化难为易,将抽象的概念形象化、通俗化,使多媒体课件真正起到辅助教学的作用。高中数学的授课类型主要分为新授课、讲评课、习题课等。
(1)新授课
新课标倡导“创设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受越来越多的一线教师的青睐。高中数学新授课的教学环节一般分为创设情境、概念形成、范例分析、巩固与反馈练习、课堂小结等。创设情境环节主要通过利用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让学生在现实情境和已有的生活、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学习和理解数学。使学生产生意识倾向和情感共鸣,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如《椭圆的定义》一节,可以播放行星绕轨道运行过程的视频材料来引入新课,让学生对椭圆有初步的认识。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概念形成环节是教学的重要环节,主要利用“几何画板”、“Z+Z智能画板”或编程制作软件等,展现概念的形成过程,使学生了解知识的来龙去脉。突出教学重点和突破教学难点。如《指数函数图象与性质》、《对数函数图象与性质》,运用数学软件(几何画板、Z+Z智能画板)或编程制作软件,通过改变底数观察图象的变化规律,归纳、分析、总结获得指数、对数函数的性质。如《椭圆的定义》,经过情境分析之后,可以利用几何画板展现椭圆的形成过程、椭圆的画法、影响椭圆形状的元素,从而获得椭圆的定义与性质等。范例分析、巩固与反馈练习、课堂小
结等环节主要是利用多媒体课件呈现试题与总结,在这些环节要善于结合传统教学方式的优势,使用黑板进行推导分析展现过程,使教学节奏更加适合学生的思维节奏,同时加强师生的交互与情感交流。
(2)讲评课、习题课
在试卷讲评课中,主要利用多媒体课件统计数据绘制图像,使考试结果分析一目了然,利用多媒体课件呈现复习与试题相关的知识点以及对错误率较高的试题进行补充练习巩固,除此之外讲评课和习题课还是多结合传统教学的优势,使用黑板进行板书。总之,多媒体课件要使用在最需要之处,结合传统教学的优势,针对教学内容的特点,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把重点的教学内容用突出的方式加以显示或用恰当的媒体和方式加以处理,使用媒体技术展现知识形成过程与背景,突破教学难点,以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2.交互性
交互性是多媒体课件最基本的要求,课件设计应充分体现这一特点。教学是双向的。是教师与学生针对教学内容,在多媒体课件的桥梁作用下,进行交互探索的过程,多媒体课件要为教与学、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的交流探索等过程服务,使他们就教学内容更好地沟通交流,而不是流水形式的灌输课件,更不是课本内容的简单再现或课本“搬家”,要体现多媒体课件的辅与服务性。因此。在多媒体课件设计过程中,不仅要考虑教师的“教”,更要考虑学生的“学”。从“教”的角度来说,应该注意课件是否符合数学课程标准、符合教学目标:是否能突破教学难点、突出重点。从“学”的角度来说,应该注意课件是否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否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是否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建构、是否能调动学生的情感。形成价值认同和情感共鸣。
在笔者多年的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发现很多高中学生对数学课程不感兴趣,或者觉得高中数学很难而害怕学习数学,成为学生诸多学习科目中的老大难问题,学生在高中数学课堂上的学习效率不高,学习效果不佳。在此背景下,笔者结合多年高中数学教学经验,并查阅了相关文献资料,就如何构建高中数学高效课堂进行分析讨论,以期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一、构建高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必要性
传统的高中数学教学模式中,教师在课堂上通过板书的形式,将准备好的教案写在黑板上,然后教师对着教材,学生对着课本开始学习,多年的教学方法都是“温习上节知识—学习本课定理和公式—讲解例题—学生做习题—教师讲解习题”,这样的教学方法单调,课堂过程沉闷乏味,教师在讲台上滔滔不绝地授课,学生听的昏昏欲睡,觉得数学课堂枯燥无比。这样的数学教学模式,无法提高学生的听课学习兴趣,也无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而高中数学高效课堂,需要高中数学教师摒弃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借助互联网和多媒体教学设备,不再拘泥于课本和黑板,也不再拘泥于单一的教学方法,创建互相交流的新型教学模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活跃数学课堂氛围,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增强学习效果。
二、如何构建高中数学高效课堂
1.改变传统教学理念,尊重学生主体地位。高中数学教师需要摒弃传统的教学理念,充分发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引导作用,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将数学课堂交给学生,做学生数学学习过程中的引路人,建立相互尊重、相互交流的新型师生关系,鼓励学生主动思考,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例如,高中数学教师在讲授指数函数的内容时,如果用呆板的方法跟学生讲解概念和公式,学生理解掌握效果并不太好。因此教师可以在课堂上预设一个场景:按照学生的学号,让1号同学准备2元钱,2号同学准备4元钱,3号同学准备8元钱,4号同学准备16元钱......按照这样的规律,40号同学应该准备多少元钱呢?通过教师的场景引导,学生会互相讨论并开始计算,可能会计算出具体的数目“1099511627776”或者说需要准备很多元钱。然后教师设问:将近11万亿元钱是什么概念呢?我们国家2015年度的国民生产总值是67.67万亿万,也就是说40号同学需要准备的钱相当于我们国家2015年度国民生产总值的六分之一!用一个看似简单的例子,引导学生去主动思考,为引出指数函数的概念做准备,激发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兴趣和欲望。2.创建新型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当前互联网和多媒体教学设备在学校教学中的普及完善,为教师创建新型教学模式提供了支持。高中数学教师可以借助互联网和多媒体教学设备,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创建新型的高中数学教学模式,拓展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学习抛物线及其标准方程一课时,教师可以借助投影仪等多媒体设备,给同学们展示课前准备好的一张姚明的图片(这时学生们的注意力都转移过来了),教师可以向学生提问:姚明是一名篮球运动员,他的投篮非常精准,大家知道是为什么吗?学生会迫不及待地回答:“他的身高很高”、“他平时练球很勤奋”,教师再给出两张姚明投篮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学生会继续回答:“他投篮精准,与投篮时的弧线有关”、“这弧线是抛物线”,此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暂停回答,跟同学们讲解:姚明有许多优越的先天条件,同时好的技术也是一个关键的因素,今天我们就着手研究这个内容。进而引出本节课要学习的课题:抛物线及其标准方程。学生被教师设置的情境所吸引,学习的热情高涨,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3.成立数学讨论小组,培养数学学习氛围。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时间有限,仅依靠短短的课堂教学时间,是无法真正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的。因此,高中数学教师可以成立数学讨论小组,让班级中的学生交流学习,培养积极活跃的数学学习氛围。例如,由于不同学生的学习方法、学习能力存在个体差异,教师可以将数学成绩优异的的学生和数学成绩落后的学生分到一个小组,让学生之间进行探索交流,表达自己的思路和方法,互相启发数学学习灵感,在互帮互助中提高数学学习效率。综上可知,高中数学教师应当结合学生实际,改变数学课堂教学理念,借助互联网和多媒体教学设备,创新教学模式,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成立数学讨论小组,营造良好的数学学习氛围,通过多种措施,构建高中数学高效课堂。
参考文献:
[1]李玉萍.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高中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J].学周刊,2015,29:163.
高中数学是一门学习难度相对较高的学科,如何引导学生们更好地接受学科知识,激发学生们学习高中数学的学习兴趣,是高中数学教师进行数学教学的关键所在.创造情境,利用学案、微课、小测等教学手段引导学生融入数学课堂中,从而降低学生学习高中数学这一学科的难度,由此可以使得高中数学课堂效率得以提升.
一、在高中数学课堂进行创造情境教学的重要性
在高中数学课堂上创造情境,主要是指根据教师和学生所具有的教学资料和教学课本,通过采取适当的教学方式使得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更具有积极主动性和兴趣的教学模式.在高中数学课堂进行创造情境教学,可以使得学生自发地对课堂中的数学问题进行思考,从而更深层次地理解课堂内容,并且在课堂结束后对学习内容进行巩固,对新的知识进行探索.激发学生的学习的主动性,也可以使得学生的学习习惯得以良好的改善[1].
二、创造情境,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效率的方式
(一)在高中数学课堂上采取微课这一教学方式
微课主要是指针对教学内容中的某个概念或知识点,以视频作为承载方式,记录教师的教学过程的教学方法.微课的最主要的内容便是课例片段,通常也包括与该概念或者知识点有关的教学理念、教学材料、教学思考、课堂测试以及教师评价等资源.微课具有教学时间短、教学内容相对较少、教学资源容量较小以及教学资源具有情境性的特点.
1.微课的教学时间相对较短.微课的主要内容是为中学生播放教学视频,从高中生的理解能力、精神注意力集中能力、数学学科难度等方面进行考虑,进行微课播放数学教学视频的时间应当控制在五到八分钟,最长不应当超过十分钟.以此相对于教学时长为四十分钟的传统数学课堂,微课的教学时间相对较为短暂.
2.微课的教学容量相对较少.微课的教学视频一般在八分钟左右,教学视频所含的资源容量相对较小,教师可以让学生们将微课的教学视频下载到随身携带的手机、MP4等播放软件中,方便于学生随时对课堂内容进行复习以及加深理解.
3.微课的教学内容相对较少.
与传统的数学课堂相比较,微课数学课堂的教学内容更集中在数学学科中的某一概念或者知识点,着重对高中数学课堂中出现的重点、疑点、易混淆点进行分析,帮助学生掌握和理解.因此微课课堂的教学内容相对较少而且比传统数学课堂的教学内容更加的细致、规范、容易理解,使得学生在高中数学课堂上更有效率地进行数学知识点的学习.
4.微课堂的教学内容具有情境性.
微课堂的教学内容一般重点比较明确,结构相对完整.微课堂的课堂内容以教学视频片段为主体,以与该微课堂相关的教学理念、教学材料、教学思考、课堂测试以及教师评价的资源为辅助,全方位地引导学生们对高中数学课堂中所出现的重点、疑点、易混淆点进行学习[2].在提升教师的专业教学水平的同时也提升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以及学习能力,提高数学课堂的课堂效率.
(二)发挥学案在高中数学课堂中的重要作用
与以教师为主体的教案不同,学案是帮助、引导学生更良好地进行学习的学习资料.学案可以为学生良好地构建课堂中所需要掌握知识点的情境,引导学生提高高中课堂的数学学习效率.
1.利用学案的针对性进行课堂教学.学案上的内容可以明确展现出学生在一堂高中数学课堂上所需要学习的知识点.清晰地指出学生在此节课所要完成的学习内容.例如在教师讲解导数之前,可以先打印整理出有关导数的概念、公式、运算方式的教案,便于学生更直观清晰地理解导数这一概念.
2.利用学案提出问题.学案上包含的内容不仅可以有概念,也可以包含课后作业,根据教师当堂课所讲解的数学概念,在学案中对学生提出问题,再现教学情境,并且引导学生对概念进行思考探究.例如教师在进行完对导数的讲解后,可以要求学生们对学案上的导数习题进行运算,从而巩固学生们在课堂上所学习的导数知识.
3.利用学案的拓展性对学生进行课堂教学.在学案中加入拓展性的知识,引发学生对课堂上的教学内容进行思考,并且拓展知识面,为下一个知识点的讲解打基础[3].例如在对圆的概念进行讲解完毕后,可以在学案上设置有关于椭圆的问题,利用学案的拓展性引导学生思考椭圆与圆的相同之处和存在差异的地方,从而为下一堂数学课学生对椭圆特点的理解打下良好的情境基础.
(三)利用小测对学生所学习的知识点进行巩固
在高中数学情境课堂完成之后,教师可以适当地对学生进行课堂小测,再现教学情境,使得学生能够对所学习的内容进行巩固,并且发现学习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对问题进行积极的解决.有利于学生对学习内容进行良好的掌握.
三、Y束语
在教育改革的新的教育背景下,创设情境,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效率,可以使得学生有兴趣地、自主地完成高中数学课堂的学习内容,从而使得学生在高中数学课堂中取得更加良好的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