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科学习计划范文

时间:2023-02-28 15:34:13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4篇预科学习计划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预科学习计划

篇1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指出:“英语课程的学习,既是学生通过英语学习和实践活动,逐步掌握英语知识和技能、提高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过程;又是他们磨砺意志、陶冶情操、拓展视野、丰富生活经历、开发思维能力、发展个性和提高人文素养的过程。”为此,应该采取生动活泼、行之有效的新的课堂教学形式,使英语课堂教学更能适应学生个性能力的发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和发展学生的言语交际能力。本文拟探讨英语课堂教学中适当采用小组活动的几个问题。

一、运用小组活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传统的以教师讲授为主的英语课堂教学,不符合新课标的要求,不利于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不利于发展学生的独立思维,尤其是难以使学生的个性、主人翁精神得到充分的发挥。近年来,为了改革外语课堂教学,许多学校试行了外语课堂教学中的分组教学法,学生的各种能力都得到锻炼和发展,成绩大面积提高。

课堂教学中的小组活动是学生的独立活动,每个学生都是学习活动的主人,都是积极主动的协调者和创造者。强化相互合作的小组活动,是英语课堂教学的手段之一。每次活动可从几分钟至一节课不等,视需要而定,每个小组的规模以4人为宜。通过我校两个班一年来的实践证明,在英语课堂教学中运用小组活动方法,有利于创设良好的言语交际环境,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大幅度地增加学生的语言实践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发扬学生积极向上的精神。

二、运用小组活动,提高学生的参与积极性

现代外语课堂教学要求以学生为主体,贯彻积极学习的精神,培养学生通过思考归纳出语法规则,进而举一反三,创造性地运用语言。维持有效的课堂学生小组活动的应是活动内容、方式的吸引力和高质量,而不是靠规定学生的行为。结合外语教学的特点,活动内容应尽量多样性。

1.开展小组表演,进行真实的场景演练

教科书中安排了很多交际性的活动,如信息交流、猜谜、做游戏等。运用小组演示法,设置情景,让组员按角色扮演书中的人物。在小组共同讨论作出完整的演示方案后,教师可以挑选几个小组让他们在课堂上进行表演。

2.适当进行小组探索与创造,让学生自主学习

小组探索与创造在课堂上的体现是小组成员对共同学习中发现的问题,利用教师所提供的感性材料,自己进行分析、比较、概括等思维活动,总结语法规则,进而举一反三。小组共同探索和创造有利于集思广益和发展求异思维。例如,在写作课时,表达Simon上周生病了,有的小组的学生采用了以下两种表达方法:

(1)He got ill last week.(2)He was ill last week.

还有一个小组的学生提出了其他的表达方式:

(1)He fell ill last week.(2)He became ill last week.(3)He was in bad health last week.

由于各小组学生相互补充,对于同一内容用不同语言结构进行表达的问题,在几分钟内便能圆满解决。

3.开展小组阅读训练,培养学生的交际性阅读能力

阅读教学历来就是外语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阅读训练就是对书面信息的理解与吸收。在课堂教学中,小组阅读训练是让小组成员在一起共同钻研书本及有关阅读材料,强化巩固知识和阅读技能。学生的小组学习活动本身就是一种信息源,小组阅读后,通过笔答、口答、讨论、信息转换、测验、应用等渠道,把自己的学习效率和成果不断传递给教师。采用小组阅读训练,可使这种最直接最有效的反馈变得更及时、更详细、更确切,且不挫伤学生的自尊心,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三、小组活动尽量多样,及时了解反馈情况

实践证明,外语课堂教学的成败与开展形式多样的学生小组活动有着密切的关系。在开展小组活动时,必须做到形式与内容的统一。

1.小组活动内容

(1)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学习过程、学习行为和学习效果的信息反馈效应;

(2)有利于增强学生合作学习的关系,又能为每个学生表达自己的看法创造机会;

(3)有利于教学任务高质量、高效率的完成。

2.小组活动形式

(1)小组竞赛。竞赛的形式可以是听写单词、翻译句子、讲故事、演短剧等,竞赛的内容可以是单次成绩赛、累计成绩赛、速度竞赛、语言表达能力赛等;

(2)小组互测。在完成一个阶段的学习任务的基础上,小组成员互出试题测试对方,目的是检查学习效果,提供具体的反馈信息。教师必须及时指导检查,以保证检测质量;

(3)小组帮差。在小组完成学习任务时,让全组学生共同帮助个别有困难的学生。如果教师有选择地将学习成绩不同的学生按比例混合编组,其效果更好;

(4)小组交流。在完成学习任务的基础上,小组成员向全组报告自己的学习成果,并从中得到反馈信息,进行校正性复习;

(5)小组轮答。小组成员对教师提出的问题轮流回答,或者就事先布置的命题轮流发表演讲。一般让成绩好的、能力强的学生先发言;

(6)小组对答。小组活动时,一人提问,其他人抢答,然后轮换,或者组员两两结对,轮流进行一问一答。

总之,小组学习活动可以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增强课堂教学效果。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结合教学实际,努力探索出有效的小组学习教学模式,不断提升学习的实效性和高效性,让小组活动在课堂教学中真正有效、高效,力争让每一节课变得更加优质、高效。

参考文献:

篇2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11A-

0013-01

课堂练习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虽然训练时间有限,但对于每一堂数学课都是必不可少的,如果缺乏课堂练习,我们很难保证学生能透彻了解数学的知识内涵和本质意义。然而,笔者在长期调查和实践后发现,当前小学数学教学大多把研究和实践的视角放在如何授课、如何进行教学设计以及如何设计课后作业上,很少有人关注课堂练习设计的科学性和可行性,往往出现依赖课本练习、课堂练习设计随意性、题目不具代表性、结构单调失衡等弊端。因此,笔者将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对如何优化小学数学课堂练习设计提些建议。

一、针对性:以学生认知规律为导向

在实际教学中,我们经常会发现,教师一般都能够向学生呈现出较好模仿习题模式或类型的练习题,学生虽然表面上表现出对习题已经掌握,但往往还会出现各种问题,这一方面与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停留在一知半解有关,另一方面也是因为课堂练习设计没有考虑到学生对知识把握的要点,没有针对学生的知识漏洞设计出相关的题目,以帮助学生发现不足,改正错误,通透理解数学知识要领。因此,教师在设计课堂练习时,应当认真钻研和调查学生的数学认知规律,根据学生对数学学习的规律及数学教学的特点,在把握课标、教材、学生及课堂教学的基础上设计出有针对性的课堂练习题目。

例如,在学习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三角形的分类和内角和》第二课时“三角形的内角和”时,为了帮助学生完全理解“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在引导学生对三种三角板进行一番探究后,教师应当考虑到学生对“不断变化的三角形”的内角和的把握有难度,于是可以设计这样两道练习题:

出示一个木制可变动的三角形,通过不断变化三角形的形状来让学生动态理解三角形的三角和问题;

请全体同学根据自己喜好任意画一个三角形,并利用测角器量出所画三角形的内角和。

二、分层性:以学生个体差异为基点

个体差异与生俱来。如果小学数学课堂练习始终以整体化形态出现,把学生看成是类化或物化的一般等同物,要求所有学生完成同样内容、同样难度、同样数量的课堂练习,并高度期望所有学生经过同样的课堂练习能够一致达到对课堂知识的通透理解的学习状态,那么,这不仅将会毁坏学生独有的数学个性表征,还会对处于低层级的学生群体产生致命的伤害。因此,小学数学课堂练习设计应当从学生的原始发展状态出发,考虑学生在数学学习上所表现出来的个体差异,设计出难度、内容、数量都具有一定层级性的练习题目,使小学数学课堂练习富有弹性。

例如,在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乘法分配律》时,教师可设计出三层题目:

①全体学生必做题

4.7×6.3-6.3×5.3

5.08×4.5+3.9×5.5

2.5×(10+4.4)

②全体学生选做题

7.8×4.7+7.8×1.3-7.8

2.5×4.4+2.5

③提升题

1.25×8+2.8×1.36+1.36×7.2

5.8×58-4.2×5.8+4.2×58

这三种题目不仅体现出难度的梯级差异,而且为学生提供了可选择的平台,包括“乘法分配律”的基本知识和算法,对于巩固学生即时知识和信息,内化“乘法分配律”运算规律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三、趣味性:以学生动机诱发为取向

篇3

对话教学就要把对话作为核心的主题,由对话作为中心点并延伸,构成一种具有鲜明主题,并且环环相扣的课堂教学模式。教师在进行教学之前要做好预习以及交流工作,帮助学生确定对话核心主题,并与学生进行主题的分析并引出分主题,借助对话阐述主题,再归纳总结,完成教学内容。

对话核心主题是教师在对话教学过程中展开对话教学的中心主题,教师把教材作为唯一载体,借助师生之间的隐性关系,围绕核心问题展开的教学过程以及对话过程。紧抓对话主题可以帮助学生在课堂上集中注意力,并且可以在主题明确的前提下进行更深层次的教学。

根据对话教学大的主题框架,教师要学会把主题分成几个小主题,学生根据对不同主题的不同理解会有不同的感受,他们会提出自己的观点。这不仅考验学生的思维能力,而且对学生的分析能力也是一种考验。

对话式教学要注重“点”的教学,教师在课堂上由每个提问做成一个个点。再由点拉成线,让学生可以表达自己内心真实的想法。然后再由点画成面,师生之间互相补充,共同研究,把对话教学发挥到最大作用。同时,教师在面对不同的观点时,要认真思考,不可轻易的否决或者认同,教师与学生之间也可以互相批评,只有这样,才能做到共同进步。

2.分析小学语文对话教学注意事项

新课标要求语文教学过程中增加师生之间的互动,在教学教学中相互沟通、相互补充,改变以往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将教与学分开,不仅要教,更要学,通过与学生的对话去学,让学生参与教学过程当中,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对话教学是为学生提供一种更和谐、更活泼的课堂氛围,带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对已语文的学习兴趣。

教学过程中的对话主体较为单一,学生的积极性不高。小学语文对话学习要求教师与学生之间处在一种平等的环境下,教师是学习的引导者、组织者,而不是决定者,教师不能帮助学生包办一切的事物,更不能依照自己的想法为学生决定事情。教师只有与学生站在同样的高度、人格平等的情况下与学生进行对话学习,才能促进学生的思维的进步以及精神世界的发展。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经常会提出一些教师想来会比较幼稚的问题,教师一定要有耐心的为学生进行解答,小学阶段的学生的心智都处在一个成长的状态,教师耐心的解答是对学生的一种鼓励,同时对待这种类型的问题的解答方式是考验一个教师是否尊重学生的重要标准之一。目前的教学课堂上的一问一答的形式存在着许多教师牵着学生鼻子走的状况,让学生按照教师设定的思路去走,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

目前的对话教学很容易使教师与学生进入对话内容的误区,脱离文本内容。小学阶段的学生思维比较活跃,有时候在教学过程中几个简单的问题就能使学生联想到其他的事情,不经意间,教师也会被学生带到其他的与教学内容无关的问题上,把对话教学变成了聊天。这种状况则需要教师的正确引导,教师不可以完全否定学生的观点,给予学生一定的思维空间,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每节课的课堂时间有限,学生有时候会没虫充足的时间思考教师的问题,只能完成较为肤浅的作答。这就造成对话教学转变为简单的对话,没有什么实际的价值。有时候还存在教师的问题较为繁琐的状况,教师在课前没有完成较好的准备工作,在提问时没有进行深思熟虑,导致问题趋于表面化,学生没有足够的时间进行思考,从而无法对问题进行解答,或者不能对课程有较为深刻的理解。

3.强化小学语文对话教学实施策略

教育部门以及学校和教师要加强对对话教学的重视程度,主动去对对话教学进行一系列理论上研究,同时要进行不断的实践,不断完善对话教学。同时教研部门要及时整理出对话教学实施的一些成功的案例,让教师进行学习。还要较大对教师的专业知识以及素质的培养,对话教学时一项非常考验教师综合能力的教学方式,它不仅需要教师具备相当扎实的教学功底,还要具备敏锐的洞察力以及灵活的思维。学校方面一定要对教师之间的互相交流、互相参考持一种鼓励的态度,尽量多的对教师进行培养,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去请一些国内名师在学校进行公开授课,让本校教师进行观摩,提高教师的综合水平。

篇4

2007年7月,教育部印发了《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明确提出了“确立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将基于计算机和网络的大学英语学习也列为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重点。

一、基于网络的协作学习及理论基础

为进一步贯彻《要求》,深化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课题组对07级非英语专业四个教改本科班130名大学英语非免修学生进行为期一学期基于网络的大学英语课后协作化学习研究和实践。

1.基于Internet协作学习

基于网络的协作学习的研究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随着微电子技术、多媒体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日益普及,21世纪以来,许多中、外学者对这一新的学习策略又作了进一步探索和研究。

黄荣怀教授认为“协作学习是学生以小组形式参与,为达到共同的学习目标,在一定的激励机制下最大化个人和他人习得成果而合作互助的一切相关行为。”[4]

基于网络的英语协作学习是指利用计算机网络以及多媒体等相关技术,建立协作学习环境,使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针对同一学习内容彼此讨论、交互合作,以达到对教学内容比较深刻的理解与掌握的过程。[5]基于网络的协作学习是以因特网及多媒体技术为媒介,学生以小组形式进行学习的一种新型学习策略。

2.协作学习的理论基础

本实证研究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人本主义理论和交际能力理论为理论基础。

(1)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皮亚杰(J.Piaget,1984)[6]最早提出了建构主义理论。维果斯基(Vogotsky,2000)认为建构主义的学习是一种社会性、交互性的协作学习方式。根据维果斯基的邻近发展区理论(Zone of Proximal Development),每一个体内部的认知变化将会映射到由其社会活动导致的结果上[7]。

乔纳森(Jonassen,2002)[8]认为建构主义强调学习的积极性、目标指引性、任务真实性、不断反思性和互动合作性。这些特征都表明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不是被动地接受外在信息,而是主动地根据先前已有的认知结构和有选择地感知外在信息,通过不断的语言实践,建构自己的新知识和新经验。(詹朋朋,2001)[9]

建构主义理论的学习策略是在教师指导下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策略,基于网络的英语协作学习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主体性,培养学生间的协作、交流和创新能力,从而更有效地提高学生英语学习效果。

(2)人本主义理论

Bruner(1985)[1]指出,协作学习方法可以促进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因为学生所面临的环境可以有种种不同的解释。网络协作学习不但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成绩,而且有利于增强学生自信心,张扬个性,提高学生的社交能力,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协作学习是人本主义理论指导下的有效学习策略。

(3)交际能力理论

美国社会语言学家海姆斯(Hymes,1985)[10]提出了“交际能力”概念,指出在语言教学中应把重点从结构能力即语法能力转移到交际能力上来。[11]可见,英语教学应该充分发挥学生学习主动性,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与他人的交互中,使学生多参与、多交流,从而更有效地提高学生言语交际、表达能力。

二、基于网络的大学英语课后协作化学习实证研究

1.研究问题

(1)网络协作化学习实验后受试学生的大学英语协作学习意识及能力是否增强。

(2)网络协作化学习实验后受试学生的英语成绩是否有显著提高。

2.研究对象

宁波工程学院07级大学英语教改班的130名英语非免修的本科生。

3.研究方法

通过问卷调查受试学生网络协作化意识及能力。用SPSS11.0统计软件对前、后测成绩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并通过t检验考察受试学生经过一学期的网络协作化学习后英语前、后测成绩有无显著差异。

4.研究过程

我校目前使用的大学英语网络学习系统是由外研社研发的“《新视野大学英语》在线教学系统”。该系统为教师和学生提供在线辅助学习和教学服务。该系统紧扣教材,与教材内容同步,提供了声像输入并辅以在线测试等技术支持。

实证研究具体操作如下:

(1)划分网络协作学习小组

根据学生的英语学习成绩、男女比例和认知能力等因素进行异质分组,实验班每班以6人为一组。每个小组选出一名组长,协调好小组同学间自主、协作英语学习,调动好本组学生英语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并发挥学生的集体智慧及团队精神。

(2)基于网络的生生、师生互动

利用《新视野大学英语》网络平台提供的形象、直观的交互式学习环境进行网络协作化学习。使用网站内的BBS、E-mail和在线提问等功能,通过网上讨论、网上辩论等活动进行大学英语协作学习互动。教师就某一问题发帖,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同一问题发表看法、观点及不同见解,在网上各组之间通过开展讨论、辩论、竞赛等,增进协作学习意识及能力。

教师通过查看学生跟帖了解学生对问题的掌握情况,及时获得反馈信息,课题组通过点评学生网上针对各问题的学生跟帖,使学生加深理解、消化问题。

(3)课内、课外相结合的网络协作学习交流与讨论

为了完成小组协作学习任务,小组成员要积极配合,把网络自主学习中发现、收集的相关信息和学习材料与小组中的其他成员共享,组长组织小组成员讨论。组内每个学生都要寻找、收集相关资料,组长委托一名组员作记录,一名组员将讨论结果进行分析、归纳、整理,一名学生作后期加工,每组学生集思广益共同设计并参与制作个性化ppt,提出自己小组的观点,展示本小组亮点及协作学习成果。上课时作演示的小组组长指派本组一名同学作为本组代表进行ppt演示、讲解,本组其他同学进行补充,演示后其它小组同学向作演示同学的小组提问、质疑,演示小组所有同学为了本组荣誉都可以回答、辩论,在课堂上学生间开展积极互动,通过讨论、表演、演讲、辩论、竞赛等活动,培养了学生主动协作精神和英语交际能力。临近期末时,把经专家和学生评选的优秀ppt成果传到网上,让学生交流、分享学习成果。

(4)教师指导下课后网络协作学习

学生课后学习《新视野大学英语》配套的网络资源,通过上网查找配套资料,培养了自主学习能力,遇到问题可以及时向在线的本组、外组同学或教师请教,教师在网上通过在线答疑、辅导等方式使学生的问题能及时得到解决。

(5)网络协作化学习效果评价

运用激励、表扬等积极情感因素,建立起以评促学机制。网络协作学习的评价方法有问卷法、测验法、观察法、报告法和作业评价等。把自评、小组成员间互评、组长评价和教师评价相结合。自评是自我教育的一种形式,通过自我评价促使学习者一分为二地分析自我、调整目标,激励自我。互评是集体教育的一种形式,互评的过程就是对比、激励,通过集体教育达到自我教育的过程。教师评价是自评、互评的引导和补充,三者结合才能使评价更全面、反馈更及时、激励更有效[11]。

5.研究结果

经过为期一学期的网络课后协作化大学英语学习,对受试130名学生发放问卷,回收有效问卷126份,85%的学生认为网络协作学习能有效地促进生生、师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81.5%的学生愿意为小组承担协作学习任务,乐于参与小组活动,83%的学生认为网络环境下协作学习更易于加强对知识的理解,从而提高学习成绩。

课题组用Spss11.0统计软件对07级非英语专业本科教改班的大学英语课程不免修的130名学生前、后测英语成绩作了对比分析,前测成绩平均分为67.4154,标准差为13.29381,后测成绩平均分为74.3077,标准差为8.37664。两次成绩的配对样本t检验及分析数据结果中,t值为-7.812,sig.(2-tailed)为.000,.000〈0.01,即前、后测成绩存在极其显著性差异。由此可见,网络课后协作化学习对提高学生英语成绩确实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三、结论与反思

1.结论

本研究对比分析了一个学期以来受试学生采用网络课后协作化学习实践前、后英语成绩,结果表明网络协作学习培养了学生协作学习意识,提高了学生协作学习能力和英语成绩。在传统课堂教学情况下,缺乏“以学生为中心”互动,而基于网络的英语协作学习活动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思想,创设了让学生自主探索、自主创新、协作发展的学习环境。[12]基于网络的英语协作学习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增强学生英语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后网络协作化学习活动中,从而提高学生英语学习成绩。

2.反思

本实证研究仅对07级非英语专业的6个教改班大学英语不免修的本科生进行了基于网络的课后大学英语协作化学习实践研究,虽然达到了预期的研究目标,然而,该实证研究仍然有一定的片面性,网络协作学习还是一种新型的学习模式,在以后的大学英语教学实践过程中还需要进一步探索、实践与完善。

参考文献

[1]Bruner.J.Vygotsky(1985).An historical and conceptual perspective[A].Bruner.J.Vygotsky(1985).Culture,Communication,andCognition:Vygotskian Perspectives[C].London: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Gokahale,A.A(1996).Collaborative learning enhancing critical thinking [J].Journal of Technology Education,(7) :1-2.

[3]Willis,J.(1996)A Flexible framework for taskbased learning.In Willis,J.& Willis,D.(1996)Challenge and Change in Language Teaching. Macmillan Publishing Limited,UK.

[4]黄荣怀.协作学习在现代教育技术理论培训中的应用.电化教育研究,2000(10).

[5]张倩苇,桑新民,赵纳新.让学生学会在协作中学习.中国电化教育,2000(10).

[6]皮亚杰.结构主义.倪连生,王琳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4.1-11.

[7] 赵建华,李克东.信息技术环境下基于协作学习的教学设计.电化教育研究,2000 (4).

[8] 戴维・H.乔纳森.学习环境的理论基础.郑太年,任友群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9]詹朋朋.语言输入:学习者的主动建构.外语界,2001(3).

[10]戴尔・海姆斯.论交际能力.社会语言学译文集.祝畹瑾.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5.

[11]安晓飞,黄志丹.基于网络环境下的协作学习研究.沈阳师范大学学报,2003(10).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