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科学习计划范文

时间:2023-02-28 15:34:13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预科学习计划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预科学习计划

篇1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指出:“英语课程的学习,既是学生通过英语学习和实践活动,逐步掌握英语知识和技能、提高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过程;又是他们磨砺意志、陶冶情操、拓展视野、丰富生活经历、开发思维能力、发展个性和提高人文素养的过程。”为此,应该采取生动活泼、行之有效的新的课堂教学形式,使英语课堂教学更能适应学生个性能力的发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和发展学生的言语交际能力。本文拟探讨英语课堂教学中适当采用小组活动的几个问题。

一、运用小组活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传统的以教师讲授为主的英语课堂教学,不符合新课标的要求,不利于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不利于发展学生的独立思维,尤其是难以使学生的个性、主人翁精神得到充分的发挥。近年来,为了改革外语课堂教学,许多学校试行了外语课堂教学中的分组教学法,学生的各种能力都得到锻炼和发展,成绩大面积提高。

课堂教学中的小组活动是学生的独立活动,每个学生都是学习活动的主人,都是积极主动的协调者和创造者。强化相互合作的小组活动,是英语课堂教学的手段之一。每次活动可从几分钟至一节课不等,视需要而定,每个小组的规模以4人为宜。通过我校两个班一年来的实践证明,在英语课堂教学中运用小组活动方法,有利于创设良好的言语交际环境,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大幅度地增加学生的语言实践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发扬学生积极向上的精神。

二、运用小组活动,提高学生的参与积极性

现代外语课堂教学要求以学生为主体,贯彻积极学习的精神,培养学生通过思考归纳出语法规则,进而举一反三,创造性地运用语言。维持有效的课堂学生小组活动的应是活动内容、方式的吸引力和高质量,而不是靠规定学生的行为。结合外语教学的特点,活动内容应尽量多样性。

1.开展小组表演,进行真实的场景演练

教科书中安排了很多交际性的活动,如信息交流、猜谜、做游戏等。运用小组演示法,设置情景,让组员按角色扮演书中的人物。在小组共同讨论作出完整的演示方案后,教师可以挑选几个小组让他们在课堂上进行表演。

2.适当进行小组探索与创造,让学生自主学习

小组探索与创造在课堂上的体现是小组成员对共同学习中发现的问题,利用教师所提供的感性材料,自己进行分析、比较、概括等思维活动,总结语法规则,进而举一反三。小组共同探索和创造有利于集思广益和发展求异思维。例如,在写作课时,表达Simon上周生病了,有的小组的学生采用了以下两种表达方法:

(1)He got ill last week.(2)He was ill last week.

还有一个小组的学生提出了其他的表达方式:

(1)He fell ill last week.(2)He became ill last week.(3)He was in bad health last week.

由于各小组学生相互补充,对于同一内容用不同语言结构进行表达的问题,在几分钟内便能圆满解决。

3.开展小组阅读训练,培养学生的交际性阅读能力

阅读教学历来就是外语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阅读训练就是对书面信息的理解与吸收。在课堂教学中,小组阅读训练是让小组成员在一起共同钻研书本及有关阅读材料,强化巩固知识和阅读技能。学生的小组学习活动本身就是一种信息源,小组阅读后,通过笔答、口答、讨论、信息转换、测验、应用等渠道,把自己的学习效率和成果不断传递给教师。采用小组阅读训练,可使这种最直接最有效的反馈变得更及时、更详细、更确切,且不挫伤学生的自尊心,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三、小组活动尽量多样,及时了解反馈情况

实践证明,外语课堂教学的成败与开展形式多样的学生小组活动有着密切的关系。在开展小组活动时,必须做到形式与内容的统一。

1.小组活动内容

(1)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学习过程、学习行为和学习效果的信息反馈效应;

(2)有利于增强学生合作学习的关系,又能为每个学生表达自己的看法创造机会;

(3)有利于教学任务高质量、高效率的完成。

2.小组活动形式

(1)小组竞赛。竞赛的形式可以是听写单词、翻译句子、讲故事、演短剧等,竞赛的内容可以是单次成绩赛、累计成绩赛、速度竞赛、语言表达能力赛等;

(2)小组互测。在完成一个阶段的学习任务的基础上,小组成员互出试题测试对方,目的是检查学习效果,提供具体的反馈信息。教师必须及时指导检查,以保证检测质量;

(3)小组帮差。在小组完成学习任务时,让全组学生共同帮助个别有困难的学生。如果教师有选择地将学习成绩不同的学生按比例混合编组,其效果更好;

(4)小组交流。在完成学习任务的基础上,小组成员向全组报告自己的学习成果,并从中得到反馈信息,进行校正性复习;

(5)小组轮答。小组成员对教师提出的问题轮流回答,或者就事先布置的命题轮流发表演讲。一般让成绩好的、能力强的学生先发言;

(6)小组对答。小组活动时,一人提问,其他人抢答,然后轮换,或者组员两两结对,轮流进行一问一答。

总之,小组学习活动可以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增强课堂教学效果。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结合教学实际,努力探索出有效的小组学习教学模式,不断提升学习的实效性和高效性,让小组活动在课堂教学中真正有效、高效,力争让每一节课变得更加优质、高效。

参考文献:

篇2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11A-

0013-01

课堂练习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虽然训练时间有限,但对于每一堂数学课都是必不可少的,如果缺乏课堂练习,我们很难保证学生能透彻了解数学的知识内涵和本质意义。然而,笔者在长期调查和实践后发现,当前小学数学教学大多把研究和实践的视角放在如何授课、如何进行教学设计以及如何设计课后作业上,很少有人关注课堂练习设计的科学性和可行性,往往出现依赖课本练习、课堂练习设计随意性、题目不具代表性、结构单调失衡等弊端。因此,笔者将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对如何优化小学数学课堂练习设计提些建议。

一、针对性:以学生认知规律为导向

在实际教学中,我们经常会发现,教师一般都能够向学生呈现出较好模仿习题模式或类型的练习题,学生虽然表面上表现出对习题已经掌握,但往往还会出现各种问题,这一方面与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停留在一知半解有关,另一方面也是因为课堂练习设计没有考虑到学生对知识把握的要点,没有针对学生的知识漏洞设计出相关的题目,以帮助学生发现不足,改正错误,通透理解数学知识要领。因此,教师在设计课堂练习时,应当认真钻研和调查学生的数学认知规律,根据学生对数学学习的规律及数学教学的特点,在把握课标、教材、学生及课堂教学的基础上设计出有针对性的课堂练习题目。

例如,在学习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三角形的分类和内角和》第二课时“三角形的内角和”时,为了帮助学生完全理解“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在引导学生对三种三角板进行一番探究后,教师应当考虑到学生对“不断变化的三角形”的内角和的把握有难度,于是可以设计这样两道练习题:

出示一个木制可变动的三角形,通过不断变化三角形的形状来让学生动态理解三角形的三角和问题;

请全体同学根据自己喜好任意画一个三角形,并利用测角器量出所画三角形的内角和。

二、分层性:以学生个体差异为基点

个体差异与生俱来。如果小学数学课堂练习始终以整体化形态出现,把学生看成是类化或物化的一般等同物,要求所有学生完成同样内容、同样难度、同样数量的课堂练习,并高度期望所有学生经过同样的课堂练习能够一致达到对课堂知识的通透理解的学习状态,那么,这不仅将会毁坏学生独有的数学个性表征,还会对处于低层级的学生群体产生致命的伤害。因此,小学数学课堂练习设计应当从学生的原始发展状态出发,考虑学生在数学学习上所表现出来的个体差异,设计出难度、内容、数量都具有一定层级性的练习题目,使小学数学课堂练习富有弹性。

例如,在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乘法分配律》时,教师可设计出三层题目:

①全体学生必做题

4.7×6.3-6.3×5.3

5.08×4.5+3.9×5.5

2.5×(10+4.4)

②全体学生选做题

7.8×4.7+7.8×1.3-7.8

2.5×4.4+2.5

③提升题

1.25×8+2.8×1.36+1.36×7.2

5.8×58-4.2×5.8+4.2×58

这三种题目不仅体现出难度的梯级差异,而且为学生提供了可选择的平台,包括“乘法分配律”的基本知识和算法,对于巩固学生即时知识和信息,内化“乘法分配律”运算规律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三、趣味性:以学生动机诱发为取向

篇3

对话教学就要把对话作为核心的主题,由对话作为中心点并延伸,构成一种具有鲜明主题,并且环环相扣的课堂教学模式。教师在进行教学之前要做好预习以及交流工作,帮助学生确定对话核心主题,并与学生进行主题的分析并引出分主题,借助对话阐述主题,再归纳总结,完成教学内容。

对话核心主题是教师在对话教学过程中展开对话教学的中心主题,教师把教材作为唯一载体,借助师生之间的隐性关系,围绕核心问题展开的教学过程以及对话过程。紧抓对话主题可以帮助学生在课堂上集中注意力,并且可以在主题明确的前提下进行更深层次的教学。

根据对话教学大的主题框架,教师要学会把主题分成几个小主题,学生根据对不同主题的不同理解会有不同的感受,他们会提出自己的观点。这不仅考验学生的思维能力,而且对学生的分析能力也是一种考验。

对话式教学要注重“点”的教学,教师在课堂上由每个提问做成一个个点。再由点拉成线,让学生可以表达自己内心真实的想法。然后再由点画成面,师生之间互相补充,共同研究,把对话教学发挥到最大作用。同时,教师在面对不同的观点时,要认真思考,不可轻易的否决或者认同,教师与学生之间也可以互相批评,只有这样,才能做到共同进步。

2.分析小学语文对话教学注意事项

新课标要求语文教学过程中增加师生之间的互动,在教学教学中相互沟通、相互补充,改变以往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将教与学分开,不仅要教,更要学,通过与学生的对话去学,让学生参与教学过程当中,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对话教学是为学生提供一种更和谐、更活泼的课堂氛围,带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对已语文的学习兴趣。

教学过程中的对话主体较为单一,学生的积极性不高。小学语文对话学习要求教师与学生之间处在一种平等的环境下,教师是学习的引导者、组织者,而不是决定者,教师不能帮助学生包办一切的事物,更不能依照自己的想法为学生决定事情。教师只有与学生站在同样的高度、人格平等的情况下与学生进行对话学习,才能促进学生的思维的进步以及精神世界的发展。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经常会提出一些教师想来会比较幼稚的问题,教师一定要有耐心的为学生进行解答,小学阶段的学生的心智都处在一个成长的状态,教师耐心的解答是对学生的一种鼓励,同时对待这种类型的问题的解答方式是考验一个教师是否尊重学生的重要标准之一。目前的教学课堂上的一问一答的形式存在着许多教师牵着学生鼻子走的状况,让学生按照教师设定的思路去走,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

目前的对话教学很容易使教师与学生进入对话内容的误区,脱离文本内容。小学阶段的学生思维比较活跃,有时候在教学过程中几个简单的问题就能使学生联想到其他的事情,不经意间,教师也会被学生带到其他的与教学内容无关的问题上,把对话教学变成了聊天。这种状况则需要教师的正确引导,教师不可以完全否定学生的观点,给予学生一定的思维空间,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每节课的课堂时间有限,学生有时候会没虫充足的时间思考教师的问题,只能完成较为肤浅的作答。这就造成对话教学转变为简单的对话,没有什么实际的价值。有时候还存在教师的问题较为繁琐的状况,教师在课前没有完成较好的准备工作,在提问时没有进行深思熟虑,导致问题趋于表面化,学生没有足够的时间进行思考,从而无法对问题进行解答,或者不能对课程有较为深刻的理解。

3.强化小学语文对话教学实施策略

教育部门以及学校和教师要加强对对话教学的重视程度,主动去对对话教学进行一系列理论上研究,同时要进行不断的实践,不断完善对话教学。同时教研部门要及时整理出对话教学实施的一些成功的案例,让教师进行学习。还要较大对教师的专业知识以及素质的培养,对话教学时一项非常考验教师综合能力的教学方式,它不仅需要教师具备相当扎实的教学功底,还要具备敏锐的洞察力以及灵活的思维。学校方面一定要对教师之间的互相交流、互相参考持一种鼓励的态度,尽量多的对教师进行培养,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去请一些国内名师在学校进行公开授课,让本校教师进行观摩,提高教师的综合水平。

篇4

2007年7月,教育部印发了《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明确提出了“确立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将基于计算机和网络的大学英语学习也列为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重点。

一、基于网络的协作学习及理论基础

为进一步贯彻《要求》,深化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课题组对07级非英语专业四个教改本科班130名大学英语非免修学生进行为期一学期基于网络的大学英语课后协作化学习研究和实践。

1.基于Internet协作学习

基于网络的协作学习的研究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随着微电子技术、多媒体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日益普及,21世纪以来,许多中、外学者对这一新的学习策略又作了进一步探索和研究。

黄荣怀教授认为“协作学习是学生以小组形式参与,为达到共同的学习目标,在一定的激励机制下最大化个人和他人习得成果而合作互助的一切相关行为。”[4]

基于网络的英语协作学习是指利用计算机网络以及多媒体等相关技术,建立协作学习环境,使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针对同一学习内容彼此讨论、交互合作,以达到对教学内容比较深刻的理解与掌握的过程。[5]基于网络的协作学习是以因特网及多媒体技术为媒介,学生以小组形式进行学习的一种新型学习策略。

2.协作学习的理论基础

本实证研究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人本主义理论和交际能力理论为理论基础。

(1)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皮亚杰(J.Piaget,1984)[6]最早提出了建构主义理论。维果斯基(Vogotsky,2000)认为建构主义的学习是一种社会性、交互性的协作学习方式。根据维果斯基的邻近发展区理论(Zone of Proximal Development),每一个体内部的认知变化将会映射到由其社会活动导致的结果上[7]。

乔纳森(Jonassen,2002)[8]认为建构主义强调学习的积极性、目标指引性、任务真实性、不断反思性和互动合作性。这些特征都表明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不是被动地接受外在信息,而是主动地根据先前已有的认知结构和有选择地感知外在信息,通过不断的语言实践,建构自己的新知识和新经验。(詹朋朋,2001)[9]

建构主义理论的学习策略是在教师指导下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策略,基于网络的英语协作学习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主体性,培养学生间的协作、交流和创新能力,从而更有效地提高学生英语学习效果。

(2)人本主义理论

Bruner(1985)[1]指出,协作学习方法可以促进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因为学生所面临的环境可以有种种不同的解释。网络协作学习不但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成绩,而且有利于增强学生自信心,张扬个性,提高学生的社交能力,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协作学习是人本主义理论指导下的有效学习策略。

(3)交际能力理论

美国社会语言学家海姆斯(Hymes,1985)[10]提出了“交际能力”概念,指出在语言教学中应把重点从结构能力即语法能力转移到交际能力上来。[11]可见,英语教学应该充分发挥学生学习主动性,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与他人的交互中,使学生多参与、多交流,从而更有效地提高学生言语交际、表达能力。

二、基于网络的大学英语课后协作化学习实证研究

1.研究问题

(1)网络协作化学习实验后受试学生的大学英语协作学习意识及能力是否增强。

(2)网络协作化学习实验后受试学生的英语成绩是否有显著提高。

2.研究对象

宁波工程学院07级大学英语教改班的130名英语非免修的本科生。

3.研究方法

通过问卷调查受试学生网络协作化意识及能力。用SPSS11.0统计软件对前、后测成绩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并通过t检验考察受试学生经过一学期的网络协作化学习后英语前、后测成绩有无显著差异。

4.研究过程

我校目前使用的大学英语网络学习系统是由外研社研发的“《新视野大学英语》在线教学系统”。该系统为教师和学生提供在线辅助学习和教学服务。该系统紧扣教材,与教材内容同步,提供了声像输入并辅以在线测试等技术支持。

实证研究具体操作如下:

(1)划分网络协作学习小组

根据学生的英语学习成绩、男女比例和认知能力等因素进行异质分组,实验班每班以6人为一组。每个小组选出一名组长,协调好小组同学间自主、协作英语学习,调动好本组学生英语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并发挥学生的集体智慧及团队精神。

(2)基于网络的生生、师生互动

利用《新视野大学英语》网络平台提供的形象、直观的交互式学习环境进行网络协作化学习。使用网站内的BBS、E-mail和在线提问等功能,通过网上讨论、网上辩论等活动进行大学英语协作学习互动。教师就某一问题发帖,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同一问题发表看法、观点及不同见解,在网上各组之间通过开展讨论、辩论、竞赛等,增进协作学习意识及能力。

教师通过查看学生跟帖了解学生对问题的掌握情况,及时获得反馈信息,课题组通过点评学生网上针对各问题的学生跟帖,使学生加深理解、消化问题。

(3)课内、课外相结合的网络协作学习交流与讨论

为了完成小组协作学习任务,小组成员要积极配合,把网络自主学习中发现、收集的相关信息和学习材料与小组中的其他成员共享,组长组织小组成员讨论。组内每个学生都要寻找、收集相关资料,组长委托一名组员作记录,一名组员将讨论结果进行分析、归纳、整理,一名学生作后期加工,每组学生集思广益共同设计并参与制作个性化ppt,提出自己小组的观点,展示本小组亮点及协作学习成果。上课时作演示的小组组长指派本组一名同学作为本组代表进行ppt演示、讲解,本组其他同学进行补充,演示后其它小组同学向作演示同学的小组提问、质疑,演示小组所有同学为了本组荣誉都可以回答、辩论,在课堂上学生间开展积极互动,通过讨论、表演、演讲、辩论、竞赛等活动,培养了学生主动协作精神和英语交际能力。临近期末时,把经专家和学生评选的优秀ppt成果传到网上,让学生交流、分享学习成果。

(4)教师指导下课后网络协作学习

学生课后学习《新视野大学英语》配套的网络资源,通过上网查找配套资料,培养了自主学习能力,遇到问题可以及时向在线的本组、外组同学或教师请教,教师在网上通过在线答疑、辅导等方式使学生的问题能及时得到解决。

(5)网络协作化学习效果评价

运用激励、表扬等积极情感因素,建立起以评促学机制。网络协作学习的评价方法有问卷法、测验法、观察法、报告法和作业评价等。把自评、小组成员间互评、组长评价和教师评价相结合。自评是自我教育的一种形式,通过自我评价促使学习者一分为二地分析自我、调整目标,激励自我。互评是集体教育的一种形式,互评的过程就是对比、激励,通过集体教育达到自我教育的过程。教师评价是自评、互评的引导和补充,三者结合才能使评价更全面、反馈更及时、激励更有效[11]。

5.研究结果

经过为期一学期的网络课后协作化大学英语学习,对受试130名学生发放问卷,回收有效问卷126份,85%的学生认为网络协作学习能有效地促进生生、师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81.5%的学生愿意为小组承担协作学习任务,乐于参与小组活动,83%的学生认为网络环境下协作学习更易于加强对知识的理解,从而提高学习成绩。

课题组用Spss11.0统计软件对07级非英语专业本科教改班的大学英语课程不免修的130名学生前、后测英语成绩作了对比分析,前测成绩平均分为67.4154,标准差为13.29381,后测成绩平均分为74.3077,标准差为8.37664。两次成绩的配对样本t检验及分析数据结果中,t值为-7.812,sig.(2-tailed)为.000,.000〈0.01,即前、后测成绩存在极其显著性差异。由此可见,网络课后协作化学习对提高学生英语成绩确实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三、结论与反思

1.结论

本研究对比分析了一个学期以来受试学生采用网络课后协作化学习实践前、后英语成绩,结果表明网络协作学习培养了学生协作学习意识,提高了学生协作学习能力和英语成绩。在传统课堂教学情况下,缺乏“以学生为中心”互动,而基于网络的英语协作学习活动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思想,创设了让学生自主探索、自主创新、协作发展的学习环境。[12]基于网络的英语协作学习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增强学生英语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后网络协作化学习活动中,从而提高学生英语学习成绩。

2.反思

本实证研究仅对07级非英语专业的6个教改班大学英语不免修的本科生进行了基于网络的课后大学英语协作化学习实践研究,虽然达到了预期的研究目标,然而,该实证研究仍然有一定的片面性,网络协作学习还是一种新型的学习模式,在以后的大学英语教学实践过程中还需要进一步探索、实践与完善。

参考文献

[1]Bruner.J.Vygotsky(1985).An historical and conceptual perspective[A].Bruner.J.Vygotsky(1985).Culture,Communication,andCognition:Vygotskian Perspectives[C].London: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Gokahale,A.A(1996).Collaborative learning enhancing critical thinking [J].Journal of Technology Education,(7) :1-2.

[3]Willis,J.(1996)A Flexible framework for taskbased learning.In Willis,J.& Willis,D.(1996)Challenge and Change in Language Teaching. Macmillan Publishing Limited,UK.

[4]黄荣怀.协作学习在现代教育技术理论培训中的应用.电化教育研究,2000(10).

[5]张倩苇,桑新民,赵纳新.让学生学会在协作中学习.中国电化教育,2000(10).

[6]皮亚杰.结构主义.倪连生,王琳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4.1-11.

[7] 赵建华,李克东.信息技术环境下基于协作学习的教学设计.电化教育研究,2000 (4).

[8] 戴维・H.乔纳森.学习环境的理论基础.郑太年,任友群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9]詹朋朋.语言输入:学习者的主动建构.外语界,2001(3).

[10]戴尔・海姆斯.论交际能力.社会语言学译文集.祝畹瑾.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5.

[11]安晓飞,黄志丹.基于网络环境下的协作学习研究.沈阳师范大学学报,2003(10).

篇5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2374 (2010)18-0191-02

无机及分析化学是如化工工艺、食品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等工科相关专业的必修基础课,对学生科学素质、专业素质和综合素质的培养起着重要作用。长期以来,我国高等院校对大学化学基础课程的教学,一直按照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及物理化学这一顺序进行教学,这种传统的课程体系过于强调教学内容完整性,且自成体系,但使得各课程间内容重复度大,不利于目前学生的学习。因此,更新教学内容、优化课程体系、打破学科间的壁垒、建立新课程体系势在必行。无机及分析化学是将原来的无机化学(或普通化学)和分析化学进行改革整合而来,目前已有多种版本教材可供选择。各校在教学过程中积累了许多宝贵的改革经验,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现结合多年理论课教学经历,谈谈这方面体会。

一、目前存在的问题与发展概况

目前存在的问题有:(1)课时与教学内容的矛盾;(2)教材编写纯理论化;(3)大班教学忽视学生的主体性;(4)生源高中化学基础参差不齐。

无机化学与分析化学整合的课程改革始于20世纪80年代,首先在国家一些重点院校中进行,经过近30年的探索和实践已逐渐得到教育界的广泛认可,取得了一定成果,相继出版了多本教材。如1978年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陈荣三教授主编的《无机及分析化学》一书是我国最早正式出版的《无机及分析化学》教材,是在1975年南京大学自编讲义基础上编写而成的。它首次将四大滴定融入四大平衡中讲授。再如华东理工大学1992年出版的《无机及分析化学》教材,随后,在1995年,由华东理工大学组织的“面向21世纪理科应用化学专业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研究”项目被国家教委高教司批准为首批教学立项课题。在教育部有关部门和高等教育出版社的大力支持下,北京大学、南开大学等数十所高校教师成立了“全国高校‘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建设与教学研讨会”,历次研讨会对无机及分析化学教材建设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都进行了广泛深入的讨论,实现了课程结构和教学内容整合、优化和教学体系改革,《无机及分析化学》 (第四版)于2002年初被列为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针对无机及分析化学的教学现状,我校对《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进行了调整,并将实验单列为一门课程,建立了相应的考核方式和办法。同时,随着全校新专业的增加,开设《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的专业增多,课程建设力度加大,为了提高《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组的整体素质,满足课程建设的需要,加强相关人才的引入力度,逐步建立了一个完整的《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组,《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在2005年获得了学院首批精品课程建设的立项资助,在2008年成为兰州理工大学的校级重点课程,建立了精品课程网站。经过几年的教学改革,已建立了科学、系统的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体系,并于2008年在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的大力协助下,与五校合作正式出版了《无机及分析化学》。

二、无机及分析化学理论课教学改革探索

(一)潜心研究,整合内容,构建教学新体系

原无机化学教学中包括四大化学平衡,即酸碱、沉淀、配位及氧化还原平衡,而在分析化学中也涉及相应的四大平衡体系,这样的教学安排,既浪费时间,又让学生感到枯燥。在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的教学中,将原理和应用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将原无机化学和分析化学两门课程中内容联系最紧密和重叠最多的“四大平衡和四大滴定分析方法”两个部分有机结合起来。浓缩精简后的课程安排,体现少而精的原则,使得必须掌握的理论重点突出。

由于无机及分析化学内容广泛,涉及现代物质结构理论基础、化学反应原理、溶液平衡、化学分析、元素化学和仪器分析6大部分,这教师必须熟悉教学要求,认真钻研教材,潜心研究教学内容,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同时,课程内容还引入了无机与分析化学学科近年来所取得的最新成果,注意了知识面的补充和延伸,以满足现代无机及分析化学对各专业人才的基本要求。

(二)多平台教学层次满足不同专业要求

对于不同专业,教学大纲、教学内容和教学计划的安排要有所区别,为了保证基本的教学要求和整体教学水平,不同专业开设无机及分析课程要统一界定基本教学内容和教学环节(约占整体的75%)。以多平台教学层次编写教学大纲,提出各专业教学内容的基本点与侧重点,以及相应的教学方式与教学环节的要求。

(三)结合实际,改革教学方法

根据讲授与自学相结合的原则,采取了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抓好课堂教学,确保教学质量;采用多媒体教学,在课件中配以大量图片,一些较难的公式推导通过课件可以一目了然,使学生更易理解和掌握;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在部分适合自学的教学内容学习中引入自学模式,课前给出自学提纲,并将提纲中的相关部分以提问的方式予以检查,了解学生完成的情况,通过辅导答疑方式,及时了解自学的效果,使学生由被动向主动学习方式逐步过渡。为进一步调动学习积极性,在教学中课开展“部分双语教学”,对章节标题及专业术语标注英文并配以中英文讲解,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四)介绍学科发展的前沿知识和发展动向,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我们的新教材中编写了部分前沿知识内容,例如稀土元素化学简论、生物无机化学简论、无机高分子物质简论和化学分离方法,这有助于教师在教学中,结合该领域的前沿研究动态,将新方法、新成果融入教学相关部分,激发学生获取新知识、新成果的热情,也有助于改变以教师为中心,学生上课记笔记、考前背笔记的“授业传道”定式,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经过近7年的理论课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实践,已初步建立了一套适合我校实际情况的无机及分析化学理论课教学体系,实践证明该体系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 今后,还需进一步使之完善,使课程教学质量有更大提高。

参考文献

[1]芮光伟,蒋珍菊,岳松.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高等教育研究,2007,24,(3).

[2]薛德平.无机及分析化学(第四版)教材的编写体会[J].中国大学教学,2007,(3).

[3]李英杰,张文治,陈国梁,等.浅谈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的改革与建设[J].高师理科学刊,2002,22,(4).

[4]李艳辉,许兴友,马卫兴,等.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考试周刊,2008,(35).

[5]王运,董元彦,张方钰,等.面向新世纪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体系的构建[J].高等农业教育,2005,(4).

篇6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在轻松的时候,大脑皮层的神经单元才会形成兴奋中心,思维才会敏捷。只有在轻松的环境下,学生才能加快学习的进程,所学知识才能得以巩固并快速转化为能力。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营造一种相对宽松的教学氛围,以此来调动学生的学习情绪。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拥有轻松感,其手段多种多样,因人而异、因课而异。我基本做到的有以下几种:

1.目标导向:根据教材要求,点拨关键语;

2.表情导向:运用手势、眼神、面部表情,传情达意,引发兴趣;

3.走动指点:考虑个别学生差异,面向全体、实行正确指导,答疑解惑;

4.幽默话语:在课堂中运用师生互动关系,同学在交谈时喜欢听幽默的话语,促进快乐,沟通思想;

5.游戏和表演。

总之,根据不同的教学实际灵活采用,都可以使课堂充满生机。在一节课中,我有时会故意重复学生的某个错句,以期自我纠正和活跃气氛。有一次,A学生说:I‘m short. B学生说:I’m shorter than her. C学生说:I‘m the shortest of the three.其实C生最高,我瞪大吃惊的眼睛反问道:Are you the shortest of the three? 学生大笑,该生也忙笑着纠正道 I’m the tallest of the three.

二、不断变换教学形式以保持学习兴趣

从生理上讲,单一的形式容易导致大脑刺激的单调,使兴趣转化为抑制,降低学习效率。而从心理上讲,中学生正处于活泼好动,喜欢变换的时期,再好的教学形式和练习形式,如果简单重复太多,学生也会兴趣锐减,降低学习效果。

因此,中学英语教学应根据学生的好奇、好动、好玩、好胜等特点和发展的规律,采用多种形式,如做游戏、讲英语故事、听录音、观看幻灯、录像、进行有趣的比赛和角色扮演、猜谜语、唱英语歌曲等等。这些活动学生乐于参与,善于表现,又可促使他们自觉学习英语、运用英语。英语本身是一种枯燥的语言,因此这就要求我们英语教师仔细研究教学方法,深钻教材,以活跃课堂气氛,提高课堂质量。

三、提供体验成功的机会以激起学习兴趣

课堂教学要尽量给学生以成就感,学生学习的最大乐趣,莫过于在学习过程中有一种成就感。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学会欣赏,当学生每取得一点儿成绩、每取得一点儿进步时,教师都要及时加以肯定和鼓励,一声Great!一个惊喜的表情,一句Listen carefully, he is showing us his great idea.都能使他们在努力的同时产生一种成就感,体会到成功的快乐,并进而鼓起自信和进取的风帆。教师应不断为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让他们更多的品尝到成功的喜悦。例如,在课堂上提问时,教师要有意识地安排学习成绩较好的同学回答较难的问题,而让学习困难的同学回答简单的问题,不管是哪一种情况,只要答对了,就要及时予以表扬、鼓励,让所有的学生都有机会体验成功的感觉。对于学生来说,由于受到表扬而引起的喜悦、快乐、得意等健康情绪将会激起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从而极大地促进他们智力的发展。

篇7

化学教学中有两个世界:宏观世界和微观世界。中学化学教学中最为困难的地方就是学生对微观世界中物质的空间想象感缺乏,不能够正确地理解物质分子之间的关系等。对于微观世界的教学内容,如果单纯靠教师口授讲解,必将导致学生觉得枯燥和抽象。通过制作多媒体软件,就可以构筑出虚拟的立体空间,模拟出物质分子之间的关系及运动等,从而使学生容易理解那些模糊和缺乏直观感觉的概念。

例如,在化学中有许多分子和离子运动的内容,完全可以采取二维或三维动画的方式进行模型构造。通常情况下,教师大多采用实物模型授课,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模拟出分子结构图,但是不能产生动态感,而采用多媒体动画形式就能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使学生能在头脑中构造出分子结构图,也能想象出分子运动时的状况图,自然能够很好地理解化学的基本原理。

利用计算机模拟实验改进实验教学

对化学教学来说,实验课程是其中的重要环节。学生只有通过实验才能够对化学反应有直观的感觉和理性的思考。但是,由于日常的化学实验并不能够全部开展,特别是有些化学实验药品昂贵,同时由于实验过程中操作比较危险,有时还容易产生有毒气体,因此化学实验的日常开展受到了限制。但是,由于多媒体技术可以模拟化学实验过程,让学生自由地对化学实验过程进行操作,使得他们能够反复练习达到对化学实验原理的真正理解。

但是,多媒体软件模拟实验只是改善实验教学的一种方法,不能够完全代替传统的实验教学。特别是在实验教学中,能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以及处理复杂实验现象的能力,这是无论多好的模拟实验软件都无法代替的。所以,如果条件允许的话,我们仍然要强调学生应该多动手做化学实验,在实验中提升能力。

篇8

二、教学目的

知道现代著名文学作品和艺术成就,了解现代音乐和电影业的发展,掌握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 分析科技、教育文化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培养学生的热爱科学精神,树立为我国经济发展而努力的意识。

授课类型:初三复习课

三、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多媒体演示:播放多媒体课件,播放几组图片,引导学生进入预设情境。

1、第一组:罗曼·罗兰的《约翰·克里斯多夫》、霍夫的《静静的顿河》等图书。

2、第二组:毕加索的《格尔尼卡》和达利的《记忆的永恒》等图片。

3、第三组:爵士乐和好莱坞影片的资料。

4、第四组:第三次科技革命计算机和克隆技术的相关图片。

教师提问:这些图片分别体现那些主要内容。(学生集体回答四块主要内容)

设计意图:一是引起学生兴趣,初三课堂相对比较枯燥,出示图片能直观形象的引起学生兴趣。二是帮助学生从整体上了解本单元的主要内容,使学生课前心中有数。

【出示目标,自主学习】

多媒体出示复习目标:

1、知道德莱塞的《美国的悲剧》等著名文学作品。

2、了解毕加索等美术家的艺术成就。

3、通过爵士乐、好莱坞等,了解现代音乐和电影业的发展。

4、以计算机网络技术、生物工程技术,概述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

教师要求:学生自学后,记忆要点,并且要在黑板上书写展示,其他同学要给予批阅量化打分。

学生活动:学生依照目标自主学习课本,并记忆,准备展示。

【自主展示,量化评价】

1、教师课前将复习目标中的知识量化分值,大的问题可以分几个学生板书,每生板书展示一题,每题100分,错一处,扣一分。

2、教师点名先让6名学生上教室的三块上板书展示自己所复习的6个量化知识要点。

3、其他学生可以自主上台对每个展示题进行批阅打分。

下面是教师把四个大目标的量化成10个小问题,让学生分别展示:

1、写出著名文学作品及作者,那一国?2、写出著名艺术家、代表作、国别?

3、写出爵士乐的起源、特点?4、写出好莱坞影片的类型?

5、写出三次科技革命时间?6、写出三次科技革命标志?

7、写出三次科技革命出现的工具?8、写出第三次科技革命影响?

9、写出第一次科技革命影响?10、写出第二次科技革命影响?

下面是学生批阅的问题:(举出部分)

1、德莱塞的《美国的悲剧》,美国,学生写成法国,批阅学生改正,批分99分。

2、写出爵士乐的起源是非洲、特点是即兴表演。学生写成既字,批分99分。

3、好莱坞影片的类型有喜剧片、西部片、警匪片等七种,学生写出三种,批分96分。

4、第一次科技革命的时间是18世纪60年代,学生写成60年代末,得99分。

5、第二次科技革命的影响是;资本主义国家(生产力)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资本主义国家开始从(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阶段过渡。学生漏写了括号中的两处,得98分。

最后,教师指出展示中的要点,从书写、准确度、改正技巧、上讲台的心态等多方面评价所有参与的学生。

【重点探讨,理解记忆】

教师提问:哪个展示内容错误最大?

学生:三次革命的影响。

教师:那位学生能很快记忆这个问题?说说你是怎么记忆的?

学生1:把三次革命的影响合起来比较记忆。

学生2:找出这三次影响的规律。

学生3:三次科技革命都是对生产力(经济)有影响,对政治有影响,抓住这个核心就好记了。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黑板上板书的每一次科技影响,并划出学生所说的规律。

1、第一次科技革命出现(生产力)的第一次飞跃,创造了巨大的社会财富,从根本上巩固了(资产阶级政权),资本主义制度最终建立起来。

2、第二次科技革命使(生产力)得到了巨大发展,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导致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发生新的变化,使各个主要的资本主义国家先后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垄断阶段)。

3、第三次科技革命推动了(生产力)的巨大发展,并引起世界经济结构和国际经济格局的变化。世界各国都在大力发展高科技,增强自己在国际格局中的地位,科技竞争在国际竞争中的地位愈加重要,从而推动(世界经格局的多极化)。

教师让学生根据这个规律再次巩固知识。

教师:课中先表述对生产力(经济)有影响还是先对政治有影响?

学生:对生产力(经济)

教师:为什么每次都先是对经济的影响后是对政治的影响?

学生:因为经济决定政治。

教师总结:所以每一次新科技的出现,都会带动经济的飞跃,进而对政治产生影响,所以我们青少年要从小热爱科学,树立科学意识,努力学习,为发展我国经济、实现中国梦而努力。

【拓展演练,课堂小结】

1、教师出示中考真题演练。(题略)

2、让学生小结概述本节知识。(略)

四、案例分析

1、情景教学更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本课开头采用多媒体出示图片,马上引起学生浓烈的兴趣,同时学生很快就了解了本课要复习的主要知识,并且学生对照图片,直观形象,非常有利于学生的认识理解。

2、量化评价制度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本课中教师把知识量化,以分数考核学生,特别有利于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发挥,而且学生容易提出一些意想不到的问题,很好的启发学生的自主思维,同时也有利教师对学生的管理,很好的实现生本课堂。

篇9

新课程要求,要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毫无疑问,以信息技术为主的多种教学媒体的运用使课堂教学形式发生了重大变革,有效地增加了课堂教学信息传输能量。但是科技是把双刃剑,作为新生事物的多媒体教学虽然带来了一系列的益处,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也出现了很多偏差。只有正确认知多媒体教学,努力寻求它和传统教学手段之间的结合点,各施所长,才能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促进学生更好的发展。

一、信息技术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整合

爱因斯坦有句名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增加一些轻松的环节不仅可以调节气氛还可以起到寓教于乐的作用。一副形象的画面,一组动听的声音,一段逼真的动画,往往可以诱发认知的内驱力,使人对自己的认知对象产生强烈的热情。同时,这些情景可以成为思维活动的向导,从而牵动着人对认知对象的想象。应用多媒体技术,可使教学活动在很大程度上受两方面的限制,宏观世界的博大和宏观世界的复杂都能直观再现在课堂上,使许多抽象微观的知识具体形象化。

二、信息技术与实验的整合

化学实验教学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形成概念,巩固知识,获得实验技能,培养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等方面都具有不可代替的作用。而使用多媒体技术,模拟化学实验是对实验教学的有效补充。信息技术的运用,能使许多抽象的化学概念、化学规律,复杂的化学反应环境由静态变动态,由无声变有声,由抽象变具体,不仅能大大增强表现力而且易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有着极高的价值,从而促使学生更好、更快、更准、更深入地把握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

1、信息技术与演示实验的整合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实验学科,学生通过实验获得直观的感知并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分析和理解,同时对所学的一些理论知识进行实验验证,因此演示实验在学生学习化学知识中占据着很重要的地位。

2、信息技术与微观实验的整合

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以较好的解决教学中的微观问题,对化学中微观概念可以进行直观演示,一个知识点可多次演示,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及发现问题的能力都有一定的帮助。例如《晶体结构》这节课是物质结构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微观结构的知识,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是学生难于理解的重点和难点知识。为了使学生能真切地感知微观世界的精彩和奇妙,将这节课通过多媒体辅助来完成,通多微观动画的演示,激发学生求知和探索的欲望。在这节复习课中,通过学生们所认知的三类晶体进行深入的研究,结合有关的立体几何知识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抽象思维能力,让学生们带着新奇和强烈的探索欲望走进物质的微观世界。在感受物质结构美的同时,展开想象的翅膀,进行了思维的严密训练。

三、信息技术与学生自主学习的整合

运用信息技术教学可以给学生更大的自由空间,让他们自由的探索、大胆尝试和创新。教师在教学中,可以结合教材,引导学生运用各种学习资源和方法进行自主学习。如在讲授金属材料时,为了让学生了解金属材料知识以及这些金属材料在工农业生活生产、航空航天、航海、生物、和高科技技术中的应用。并开展研究性学习,全班同学在网络上共享、共同交流和讨论等。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中,学生学习有了动力,体现学生自主学习,在合作中学习、在实践中学习,使课堂教学能充分面向全体学生。

学生讨论题设计思路五花八门,各有优缺点,各拿实物现场连接不太可能。如果让学生现场画在纸上,用实物投影展示出来马上评价、修改,这样就能达到反馈及时,一目了然,也锻炼了学生的绘图能力。

四、信息技术与学科学习的整合

1、信息技术与课外学习的整合

学生在课堂学习中主要获得是教材中的学习内容,对于与学习内容有关的辅助材料和知识提升由于时间和空间上很具有局限性。使用信息技术来辅助化学教学,使化学教学不再局限于课堂、书本、教室和实验室,教和学在时间和空间上得到延伸和扩展。例如:在网络环境下,教师可以建立自己的博客,将自己的教案、课件、与教材内容有关的资料和习题发在上面,供学生在课余时间上机查寻和使用,给学生的预习、复习提供了良好的课外学习环境,同时也可以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

2、信息技术与化学复习课和习题课的整合

化学习题是化学教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巩固“双基”、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的重要手段。运用信息技术辅助化学教学,能正确、高效地进行化学习题教学,对加强知识的理解,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都有重要意义。多媒体技术提供了强大的交互功能,利用该功能编制习题,进行习题训练,使师生都能及时得到化学学习和化学教学效果的信息反馈,以便师生能够及时进行学习和教学的纠正。对于形成性检测,以选择或填空的题型编制习题,课上集体练习,及时出示答案,并合理设置声音、动画,增强了趣味性。而利用多媒体课件讲解习题,可充分发挥其容量大、省时省力的优势,大屏幕投影非常清晰,可以替代小黑板出题或者进行过程分析,并且分析时完全可以 是动态的,故能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总之,信息技术下的化学教学是一种先进的教学手段,多媒体虽然在诸多方面比传统教学手段有更多的优点,但也存在许多不足之处。因此,在化学教学中使用多媒体,应该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优越性,解决传统方法难于解决的问题。多媒体教学它在一定程度上,优化了教学环境,提高了教学效率。因此,我们要学会各种信息技术知识,更好的应用信息技术来辅助教学,让信息技术在我们的教学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篇10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674-2117(2015)01-0126-02

《Scratch音乐制作》一课结合音乐创编和鼓点设计任务,渗透了Scratch循环结构的程序设计学习。为了让每位学生能根据自己的现有水平及接受能力,更有效地学习这部分内容,我尝试制作微课程,以便帮助学生进行个性化学习。

注重设计――科学选择

微课程作为一种新的教学资源,因其具有微化知识内容、利用碎片化时间、实现个性化需求三大优势,成为新时代教育的“新宠”。微课虽然时间短,但也有较完整的课程结构,如开始、授课、互动、结束等,在设计时如何力求创新非常关键。

1.精选知识点

众所周知,信息技术课中不是所有的知识点都适合通过微课的形式来表现,这就需要教师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确定课的重难点、关键点,确定微课的基本内容。

经过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后,我选择了《Scratch音乐制作》中以微课呈现的知识点:认识音符与节拍、玩转音符与节拍、神奇的链表、乐器随心换,这4个微课组成这一单元的微课程。

2.确定微课类型

传统的微课有许多种类型,本课中所有微课均采用操作演示型。

精心制作――注重分层

信息技术课的微课大多以操作演示为主,因此可以通过录屏软件进行录制,常用的录屏软件有屏幕录像专家、录屏大师、Camstasia Studio等。

现以Camstasia Studio 8为例,我制作的第一个微课的内容是“认识音符和节拍”。先将视频、录音设置为使用默认设置,然后打开“Scratch”软件后按F9开始全屏录制,利用录屏软件,我一边通过鼠标移动的方式把中音和高音各七个与Scratch中的数字及钢琴键盘一一对应在Scratch,并用脚本排列起来,然后点击,可以听到不同音符。与此同时,用麦克风实现操作解说,完成后按F10停止录制,并保存为.camrec文件。接下来,对讲解和操作利用添加标注、字幕、音乐等方式使试听效果变得更为出彩,便于学生更好地理解音符和节拍以及钢琴键盘与Scratch中数字的关系。剪辑完成后,选择合适的分辨率,保存为视频文件。

第二个微课的内容是“音符与节拍”。我通过录屏软件录制修改脚本中两个参数的值将简谱“编码”,点击就能弹奏出曲子。以上两个视频为基础层次的微课。

第三个微课的内容是“链表”。我同样用录屏软件录制通过“链表”制作音乐作品的过程,让学生通过具体范例更好地理解链表的功能。学生若掌握了此微课涉及的内容,就说明已经轻松认识了链表,理解了变量和循环、许多重要的程序设计的概念,变量,循环语句,以及如何用变量控制循环次数,同时也理解了语句在循环里和循环外的区别。这一视频为提高层次的微课。

第四个微课则在前面微课的基础上,通过随机数的使用或设定变量进行赋值来变换不同的乐器。当然还可以讲解其他更多的设计方式。这一视频是拓展层次的微课。

灵活运用――个性化学习

在本课的实际教学过程中,根据微课的设计意图与学生的特点,我将教学分为五个阶段进行。

1.乐曲欣赏,激发兴趣

在教学开始时,先播放用Scratch软件制作的乐曲──江东外国语实验小学校歌I Believe I Can Fly。通过美妙、熟悉的音乐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兴趣与好奇心,并为学生编程提供条件。

2.统一观看,引导观察

这部分的教学以激发学生兴趣为目的,让他们识记编程的具体方法。先由教师通过大屏幕播放微课视频,来认识音符和节拍。看完微课后,让学生说一说感受,谈谈收获,以激发他们学习的欲望。在教学中,教师也可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暂停微课的播放,通过讨论,引导学生发现、探索、学习。此时,学生已对音乐编程非常感兴趣,并跃跃欲试。

3.灵活选择,模仿编程

此时,我引导学生先自主探究,即按自己的的理解尝试操作,遇到困难时,再用微课进行“音符和节拍、链表、赋值”这几个知识点的学习,看完后,再次编程实践。通过微课,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点以及实际操作水平开展个性化的学习。教师则一方面引导并督促学生展开微课学习,另一方面对部分学生在编程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答疑解惑。这部分的微课视频学生可通过网络在线观看,这么做的好处是:如果学生遇到问题,可反复观看微课中的操作,并通过模仿进行编程与调试。如此安排,学生在信息技术课上的学习,就不再是机械的操作与模仿了。

4.自主创作,提升问题解决能力

在大多数学生通过微课程学习并编写好程序后,教师应鼓励大家发挥想象力,创作表达自己情感的乐曲,让大家提出修改意见和想法。例如,有的学生认为可以对校歌原曲做修改,编写成其他曲风;有的学生认为可以把自己喜欢的乐曲通过Scratch来演绎;有的则提出将几首相同风格名曲的乐句凑在一起,变成一首新曲……在创作中,学生的想象力完全跳出了原有的思维框架,此时,教师可鼓励他们创作属于自己的乐曲并到网上和大家一起分享,并最终全面提高他们的课堂积极性。

5.引入平台,展示交流

引导学生将完成的作品到浙江省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配套网络学习平台,和全省的同学进行分享和交流。

有效延伸――互动解惑

微课程的学习,不仅可以在课内实现,更可以通过网络平台在课后进行延伸,真正实现随时随地的个性化学习。

借助宁波智慧教育“你问我答”平台,我让学生将课堂上还没有解决的疑问,或者在课后编程中遇到的问题通过“你问我答”平台进行提问,同班或者同年级的同学可以借助手机、iPad、笔记本电脑等移动终端,随时随地进行解答和互动,教师全程关注并进行必要的指点。

可见,“微课程”体系化后,学生就可以沿着“切碎连通整合聚焦”的知识创建顺序进行课程学习,从而达到“约取博观约取”的目的,最终实现知识的连通和融合创新。科学合理地使用微课程进行教学,能使学生在信息技术课堂有限的学习时间内得到更多的收获。从这个意义上看,“微课程”比基于单个知识点的“微课”更有价值和用途。

经过一个阶段的教学尝试,我发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所提高,识记模仿能力得到了加强,创新能力有了显著提升。期待微课程能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中心,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学生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吴晓茜.利用微课促进信息技术教学的有效途径[J].课程教学研究,2013(7).

篇11

由此,笔者制作了一节以游戏化学习软件作为形式支撑的护齿微课。旨在通过喜闻乐见的方式,将某项护牙知识细化,以声音、图像、动画等形式呈现,让学生更好地关注与理解。同时,也方便学生针对不同的需要,对知识点进行个性化学习,或查漏补缺,或巩固拓展,使其更好地掌握新知。

基于游戏化学习理念的微课案例设计

1. 微教学内容分析

笔者选用了人教版一年级下《我换牙了》作为教材,同时参考了课外书籍《拯救蛀牙大作战》作为知识体系的补充扩展,将本微课的教学内容定为牙膏牙刷的选择和使用,以及正确的刷牙方法这两个知识点。

(1)学习者分析

本课的学习对象主要是7~10岁的小学生,通过交流,发现他们已经在《品德与生活》中接受了与保护牙齿相关的学习。但侧重于一些陈述型知识,对程序性知识的掌握很少。因此,在案例教学中可以注重程序性知识的讲授。如怎样正确刷牙、怎样选择牙膏和牙刷。

此外,该阶段的小学生思维正处于具体运算阶段,初步具备了逻辑的或言语的思维特点。在教学中不妨采用他们喜闻乐见的游戏化方式,将护牙知识点以声音、动画、图片、语音的形式表现,吸引学生注意,提升教学效率。

(2)微教学目标分析

《牙博士微课堂》的总体教学目标是:通过基于游戏化学习软件的微课学习,使学生了解保护牙齿的重要性,掌握正确的刷牙方法;让学生学会牙膏牙刷的选择和使用方法,逐步养成良好的保健意识;同时让学习者在掌握知识的同时体验学习的乐趣。

2. 微游戏资源设计

案例是以一款游戏化学习软件为前提设计。笔者最初的想法是从低段儿童的视角出发,将一系列的护牙知识通过声音、图片、动画、视频的形式设计成游戏化Flash《保护牙齿大作战》,实现悦趣学习。鉴于游戏化学习软件在实践中会受到多方限制,如社会对游戏化学习或多或少存有抵触心理;学生一堂课的时间有限等等,故结合微课特征,将知识点进行细化,分割成一段段小Flash的形式,旨在集中说明某个护牙问题或某个护牙环节。

(1)游戏界面设计

图1和图2分别是主要课堂场景。学生座位采用的是口腔牙齿的排列结构,同时设计牙齿模拟课堂上的黑板,牙刷模拟课堂上的板刷,一点一滴,尽量贴近现实生活的真实环境,给学生一定的情感态度体验。

图3是《保护牙齿大作战》开始界面,整个画面基于Photoshop设计,画面中的元素一目了然。用户可以根据下排的一级菜单按钮进入相应的场景游戏,也可以点按岛屿上的相关图标按钮进入场景学习。图4是软件指南界面,新手可根据视频导航或结构图导航进行预览。

(2)游戏音效设计

《保护牙齿大作战》游戏的背景音乐和音效因场景不同而有所变化。软件大部分背景音乐和音效采用网络下载的形式,并通过Cool-Edit软件进行噪音和截取处理。

(3)游戏评价设计

用户会遇到不同的NPC。一些NPC会给用户出题,回答正确则取得相应的分数,累计到一定分数才可以取得护理牙农场资格;一些NPC则需要用户顺利回答出相应题后才可进行下一轮游戏学习。如果顺利通过障碍游戏中每一关的难题,最后将获得“护牙小卫士”的称号,表示其已学会了简单的护牙知识。

3. 微课教学脚本设计

(1)引入课题(40秒)

(2)内容讲授

①选择牙膏很重要。Flash画面呈现3个注意点:选用含氟牙膏;牙膏的用量长度把握 ;使用漱口水代替牙膏问题。(1分30秒)

②选择牙刷的秘诀。Flash画面呈现选择牙刷的3项秘诀:软硬适中的刷毛;刷头的长度选择;牙刷手柄的形状。(1分30秒)

③正确的刷牙顺序。Flash画面呈现:3分钟大扫除――依次呈现正确的8步清洁牙齿顺序。(4分钟)

(3)总结收尾,趣味结课。通过Flash课件学唱刷牙歌。(2分钟)

案例《牙博士微课堂》制作与实现

1. 游戏化学习软件制作

在该游戏软件中,笔者主要采用Photoshop进行素材的创作:儿童的视角、画面构D均以可爱的卡通牙齿为基点,进行相关的延伸创作,旨在实现整体风格的统一以及和课件主题的呼应。同时,笔者也请童声为该游戏软件进行了配音,并利用Cool-Edit软件对声音进行了音效处理,旨在贴近儿童的情感内心。

2. 微课制作

微课采用录屏软件录制的方式。基本方法:利用Camtasia Studio对PPT演示和Flash演示进行屏幕录制,辅以录音和字幕,后期利用视频编辑软件进行相关的剪辑与处理。最后实现的部分画面效果如下图。

案例小结

微课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资源,已然初见成效。它能更好地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无疑是传统课堂的一种重要补充与拓展。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人们使用的技术日益云端化,更为学生随时随地学习提供了保障。然而在微课热浪下,人们也越来越认识到,微课不应该仅仅作为传统灌输式的教学新手段,更应该在教学设计、教学过程、表现形式等方面有所创新,应该把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媒体元素加进去。

篇12

关键词:

翻转课堂;信息化;教学设计

在利用信息化教学手段实施教学改革的过程中,“翻转课堂”是变革传统课堂的一个有效途径。翻转课堂崇尚学习者中心、自主、个性化的学习,信息技术融入学习过程,能使学习内容、学习方式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

一、翻转课堂的理论背景

翻转课堂作为一种教学设计方法,目前成为了国内外学者、教育工作者研究与实践的热点问题,并且有从理论基础研究转向教学实践研究的趋势。有效的翻转课堂通常具备以下几个特征:教师更多地成为学习过程的引导者、资源者和咨询者,而学生从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转变为主动的学习者;课堂的翻转离不开信息技术的支持;翻转课堂不仅仅是简单的教学结构的翻转,而是课前、课内、课后教学活动的衔接和一体化,通过各种活动实现知识的建构和内化,培养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翻转课堂”的教学设计建立在以下两个理论基础之上。

(1)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是学生通过意义建构的方法获得的。翻转课堂将传统的知识传递放在课前环节;在课内环节,教师组织探究式课堂或讨论式课堂,解决学生在完成课前任务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在完成问题解答后,教师布置典型任务,进行适宜的个别辅导或集体讲解,最后完成任务或形成学习作品;课后环节利用信息化学习资源设置拓展任务,实现学生对知识和技能的巩固和拓展。

(2)根据美国心理学家布卢姆提出的“掌握学习理论”,只要提供最佳的教学并给予足够的时间,多数学习者都能获得优良的学习成绩。在翻转课堂,信息化教学手段的利用使得学习摆脱了时间限制,打破了传统教学统一的教学组织模式,实现了个性化学习。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基础,安排学习时间,可以反复观看学习视频,学生完全可以按照他们自己的节奏学习,直至掌握全部学习。根据翻转课堂的理论,我们不难发现其理论关键:课前如何利用信息技术实现知识传递?课内如何设计活动实现知识内化?这些特征和设计原则是和信息化教学设计的理念相辅相成的。

二、信息化教学设计的原则

信息化教学设计坚持“信息技术支持学习”的理念,选择最契合教学目标和学生需求的信息技术,既能够支持知识与技能的传递、巩固和拓展,又有利于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自主发现、合作讨论、实现知识与技能的构建和内化[1]。信息化教学可以依据以下原则进行设计:

1.以学习者为中心,注重培养学习者的学习能力。在信息化教学中,教师把课堂的舞台让位给学生,教师成为学习的促进者、咨询者和资源者,学生需要主动承担自主学习的责任,通过合作学习、自主探索完成知识的构建和内化。

2.充分利用各种信息技术支持学习。教师在信息化教学设计时,首先应该考虑什么样的信息技术有利于学生发现,什么样的学习资源能引发学生充分讨论。信息技术运用于课堂,首先要考虑的是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的学习氛围,摆脱群体教学模式中教学进度的困扰,体现分层学习、个性化学习[2]。

3.任务驱动,创设问题情境。精心设计的任务会自然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有了信息技术的辅助,任务活动的形式呈现多样化,情境设计仿真度高,有利于学生将已有的知识迁移到新的情境中,作出决策,解决问题,这也是信息时代提倡的深度学习[3]。

4.师生、生生合作学习。“翻转课堂”丰富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方式和内容。课前,师生、生生主要通过网络交流互动,学生或以小组合作形式开展学习。课堂上,师生之间、生生之间面对面交流、讨论,聆听他人的见解,发表自己的意见,在互动合作中思维碰撞,内化知识[4]。

5.注重对学习过程的评价。信息化的教学方式可以带来多元化的评价体系。评价主体可以是由教师、学生本人、学生团队、乃至专业人士组成。评价方式既有终结性评价,又有过程性评价,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始终保持积极的态度。评价内容可以把课堂讨论、小组合作、作业完成、学习态度都纳入其中,更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

三、高职英语信息化教学设计案例

以下笔者以案例来详细阐述如何利用信息技术翻转高职英语课堂。

(一)教学分析

1.教学内容。根据《高职高专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教学不仅需要培养学生的英语语言能力,还应当服务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本课选自立体化系列教材《职业综合英语1》。教材以工作任务的真实语料作为教学内容,构成工作情境一条主线,人在职场、市场营销两大模块。商务会餐课题就是人在职场模块中的一个任务要求。按照工作任务的时间顺序,笔者将商务会餐的内容进行拆解和组合,设计了三个具有一定实用性、综合性和难度的教学模块:会餐前、会餐中和会餐后。

2.学生学情。教学对象是计算机专业大一的学生。在上一节课的学习中,他们拓展了词汇、认识了英文菜单,进行了电话订餐的模拟对话。笔者发现他们语言的得体性和熟练程度欠缺,对话交流中文化意识比较薄弱;但同时这些90后的孩子喜欢指尖上的学习方式,大一的他们同样渴望拥有对外沟通交流的能力。

3.教学目标。针对以上分析,笔者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在商务会餐情境中邀请、会餐交谈的语言运用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并且从知识、能力、素质三方面对这一目标进行分解,其中熟练地使用英语进行邀请、会餐交谈是本课的教学重点;培养学生该情境下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4.教学策略。笔者采用外语教学中普遍认可的任务型教学法,从任务的呈现、分析、实施、拓展四个环节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总之,我们构建了多元、立体的信息化教与学的环境:课程教学平台实现了文本、视频、音频等多种教学资源的整合;学生和教师的自拍视频提高了学生的兴趣与关注;手机APP软件为学生提供了互动学习的平台。

(二)教学实施

以任务为主线,整个教学实施过程设计为课前引导、课堂翻转、课后延展三个环节,共2课时。

1.课前引导。课前引导是为了让学生提前预知和自主学习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为课堂学习做好充分准备。为此,教师布置了以下三个任务。任务一:学生登录教学平台观看商务邀请视频,小组讨论视频中邀请的句型表达,根据教学平台上的任务卡拍摄小组视频,通过Email发送给教师,这将作为课程形成性评价的一项内容。任务二:学生打开教学平台上的听力音频,完成课本上会餐交谈的听力训练,并将作业提交至QQ作业群,教师及时掌握学生答题的情况,做出点评。这一信息化的教学手段改变了传统的听力教学模式,实现了教师对学生一对一的指导。任务三:学生在教学平台上观看会餐礼仪的微课,对微课中展示的会餐礼仪有一个直观感性的认识。教师根据微课内容设计10个问题,通过QQ群投票功能向学生发起了会餐礼仪对错的投票。

2.课堂翻转。在接下来的课堂翻转环节就是要解决学生在完成以上三个任务中出现的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达成本课的教学目标。解决问题一:课上,教师选取几组问题典型的学生视频进行播放,让学生主动发现自己在如何说、如何做方面存在的问题,教师启发学生总结邀请的结构和句型表达。一个完整的商务邀请必须包含邀请目的、活动内容、地点和具体时间,用词必须委婉得体,时间、地点表达的准确性尤为重要,邀请的结束部分应提出殷切的希望。通过这样清晰的梳理,学生很快掌握了这部分内容,也为下节课独立完成邀请信件的写作打下基础。解决问题二:课前学生通过听力练习初步接触会餐交谈的内容,在课上这一环节,他们要尽力地将语言输入听转换成语言输出说。教师为学生提供语言地道的商务会餐视频,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提炼出打招呼、相互介绍、寒暄、敬酒的常用句型表达。随后,学生当场完成模拟对话,进行课堂展示。学生的表现也将成为形成性评价的一个组成部分。解决问题三:教师从投票结果发现学生对会餐礼仪存在一些错误的理解。因此在课上这一环节,教师邀请商务英语专业教师录制了微视频,视频中,专业教师详细讲解了座次的安排、穿着的要求、餐巾的摆放,以及如何得体地进行交流等礼仪规范。听了专业教师的讲解,学生们跃跃欲试,于是自行分配角色,根据会餐人员的职务、性别、兴趣爱好,进行了座次安排的实践演练。教师对学生的学习热情十分赞赏,建议他们课后观看微课中的影片,丰富对会餐礼仪、中西方文化差异的了解。

3.课后延展。在课后延展环节,学生通过手机APP软件“英语趣配音”完成四个配音任务,并将作品提交至小组群,学生相互观看其他同学的作品,进行生生互评。目前,班级学生坚持使用这一软件。此外,学生登陆教学平台,完成本节课的在线测试,教师评价学生作业并给予反馈,测试成绩也将作为形成性考核的组成部分。

四、结语

翻转课堂既不是完全以教师为主,也不是完全靠学生自学,应该是师生双方都成为了翻转的主体。在信息技术的辅助下,教师有更多的责任研究学生,调动学生内心深处的学习需求,只有这样翻转课堂才有实施成功的可能,才能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参考文献:

[1]张崎静.信息化视野下高职英语教学设计的探索[J].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3(7):154-155.

[2]侯志红.信息技术与英语教学整合的思考与尝试[J].太原教育学院学报,2005(2):51-53.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