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2-28 15:34:13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大学生诚实守信论文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当代大学生作为高级知识分子,是社会和国家的未来,是和谐社会建设的接班人,他们应该具备较高的诚信素养。但是,当下大学生不遵守诚信道德的事情经常发生,例如背信违约、捏造假学历、考试抄袭、辱骂教师、使用黑卡、拒不还贷款等等。这些不良的现象不但损害了当代大学生的自我形象,更对他人和社会造成不良影响,所以对当代大学生诚信缺失现象分析制定可行的教育措施是当代教育必须迫切解决的问题。
1 当代大学生诚信缺失现象
(1)考试抄袭,作弊手段现代化。目前,部分学生为了考试作弊使用各种手段,已经远远超过了传统的携带小抄,他们会利用无线电工具,电子设备进行传递答案,甚至替考。有些学生还会贿赂老师,采取送礼请客等方式提前套取试题。
(2)学术造假,抄袭论文。在互联网迅速发展的今天,各种信息资源随手可得。大学生通过网络下载论文,拼凑成自己的文章,有的把同专业学长的论文拿来直接抄袭,论文剽窃现象屡禁不止。更有甚至花钱请帮自己写论文,假的论文满天飞。
(3)国家助学贷款,讨要困难。家庭困难的学生在提供个人信息后,通过学校核实提供助学贷款帮助他们解决学费和生活费,使这部分学生可以轻松完成学业。但个别学生在毕业后不顾及个人信誉,不按照规定时间偿还利息,在银行多次催缴后也拒不还款,消失的无影无踪。
2 当代大学生诚信缺失原因
(1)社会中不良环境的干扰。大学生是社会的人,在社会中生活,受社会影响,不断地受社会现实生活中的各种现象影响,所以社会中将诚信树新风的榜样对大学生能起到价值引导作用。目前通过高校党团不断吸收新成员,党员已经占学生数目的16%,这部分党员在日常活动中积极发挥党员带头作用,对其他学生的诚信起到表率作用。对诚信教育起重要的引导作用。加大学校的宣传,让每个学生都正当诚信的表率,解决问题最终还是要依靠内部力量。社会环境、教育方式能对大学生的诚信产生影响,但都只能从外部起作用,从内部真正起作用还要提高大学生的内在修养。
(2)家庭中诚信教育偏少。在社会竞争激烈的今天,家长们为了孩子能找到好工作,有出息,往往把学习成绩作为衡量孩子的全部,教导子女把时间都花在学习书本上,不太在意对子女的诚实守信教育。另外作为家长本身不能以身作则,在日常生活中把很多不良的诚信行为传递给孩子,不能树立良好的典范,这使学生从小就受影响,不注重学做事和学做人,致使马加爵之类的恶性事件发生。
3 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的措施
(1)学校与家庭相互协助和配合。所在大学用过建立学校和家庭相互联系和沟通的体系。学生直接负责的辅导员应该把其日常生活中表现情况及时向家长反应沟通,与家庭协助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日常表现。高校还应该掌握学生的家庭情况,是否贫困,以便筛选发放奖学金和助学贷款,做到公平。其次,作为家长应该及时和高校联系,积极主动的掌握学生生活和学习情况,对学生出现的不诚信现象及时沟通加以纠正。再次,家长要树立诚实守信的典范。做到心口如一,给孩子建立诚信做人做事的典范,促进诚信教育的潜移默化。
(2)学校和社会相互配合。在全社会范围宣传加强,建立社会监督体制,为青少年诚信建设创立良好的影响环境。在高校和社会中广泛开展诚实守信教育,建立“诚信第一”的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制造全民追求诚信的社会氛围和影响力量,把诚实守信由社会道德转变成契约道德,做到人人遵守。另外,不断完善我国的法律,把诚信纳入法律,在社会道德契约的约束下以法律为惩罚武器,促使每一位公民都遵守诚信,在全社会范围建立诚信之风。
(3)教师的作为诚实守信的榜样是无穷的,所以广大的高校教师应该率先遵守拥护诚信规则以身作则。在课堂上做到表率,起到榜样作用。牢记身教重于言教;充分认识到辅导员在学生诚信教育中的重要作用。辅导员是较长时间接触学生的教师,其一言一行对学生影响重大,所以在具体工作中必须遵循辅导员工作规范,做到公平公正,积极接受学生建议和意见。结合学生自身特点处理学生中矛盾,树立诚信典范。教师必须不断加强自身修养,提高诚信素养。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充分发挥教师影响力的巨大力量。
(4)建立诚信明礼的校园主题,积极开展各种形式的诚信教育活动,学习诚信道德。以史为鉴,通过学习历史文化时学生明白诚实守信的重要性。同时,形成与时俱进符合当代特点的诚信价值观。把诚信教育与目前政治经济形式结合,形成社会主义荣辱观,推动和谐社会的建成。在校园里开展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教育活动,使学生主动积极的学习参加,促使学生在活动中增强诚信素养。同时组织大学生到社会中宣传诚信活动,对社会人群进行诚信调查;通过校园网让学生进行诚信讨论辩论,邀请成功人事来校作报告,让学生体会诚信带来的巨大作用。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5)21-0184-02
诚信既是一个道德概念,又是一个法律概念。从道德的角度看诚信,诚信的根底在于人具有内在的道德品质;其实施是由内而外,推己及人的,其基础在己,这一过程充分体现了自尊和尊人的道德要求。从法律角度看诚信,诚信作为“一项法律原则,是指当代各国在法律上尤其是在私法上普遍规定的诚实信用原则,它强调的是规范与监督”[1]。从大学生这一特殊群体来说,诚信的意义就更为重要,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大学生树立理想信念的基础。当代大学生应该继承和发扬诚信道德,把诚信道德作为高尚的人生追求,大学生的诚信意识、诚信行为、诚信品质,关系到良好社会风尚的形成,关系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在一定意义上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未来。所以,大学生只有养成诚实守信的道德品质,才能真正忠诚于国家和民族的事业,才能牢固树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终生奋斗的理想信念。
一、当前高校大学生诚信缺失现状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说文解字》认为“人言为信”,程颐认为“以实之谓信。”可见,“信”不仅要求人们说话诚实可靠,切忌大话、空话、假话,而且要求做事也要诚实可靠。而“信”的基本内涵也是信守诺言、言行一致、诚实不欺。“诚”主要是从天道而言,“信”主要是从人道而言。故孟子曰:“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当前,大学生的诚信状况总体上是健康向上的,但在一些大学生身上存在着诚信缺失现象。
(一)学习诚信缺失
学生的首要任务就是学习,其次才是从事一些学生组织工作、参加校园文化活动等,但现在有一部分大学生缺失考试诚信,平时抄袭作业,考试也作弊抄袭,就连毕业论文都是从网上下载抄袭他人的。而且随着社会科技的进步,大学生作弊也出现了新的特点。一是作弊队伍不断“壮大”,由过去个别人变成了一群人,不光是学习成绩差的学生作弊,学习好的学生为了得到高分也开始作弊。二是作弊心态发生了变化,由过去害怕偷摸作弊变得毫无羞愧。三是作弊手段有了新形式,作弊工具现代化,由过去夹带小纸条变成现在用手机给答案拍照发微信,以供大家共享,还有的英语四六级考试用“”代答卷等。
(二)经济诚信缺失
拖欠学费,有钱也不去早些交齐学费,助学贷款不按时偿还,这些都是经济上不诚信的表现。助学贷款是国家为缓解高校贫困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求学压力而实行的一种无担保的信用贷款。国家助学贷款不需要担保人,完全凭借大学生的个人信用,这是国家实施科教兴国的重要举措。但助学贷款在执行还贷过程中却遭遇到信用缺失的情况。很多大学生拿到了国家助学贷款却不按时偿还,经济诚信缺失。
(三)学历作假,就业违约
一些高校大学生为了在毕业时能够找到一份好的工作,就在学历和推荐材料上弄虚作假,签订就业协议后又违约等不诚信现象时有发生。具体表现为:有一部分大学毕业生在推荐材料上不能向用人单位提供真实的个人材料。还有的毕业生为了更好地包装自己,将自己最优秀的一面向用人单位展示,而将自己薄弱不足的方面加以隐瞒;还有的学生私自篡改学习成绩,制作假证书、伪造学历档案等。在就业形势严峻的情况下,有的毕业生在履行就业协议上不守信用、随意违约,或是就业没多久就跳槽,打乱了用人单位的用人计划,也损害了学校的形象。
(四)生活方面诚信缺失
大学生生活方面诚信缺失主要表现在同学之间不讲诚信、出卖同学利益、偷盗同学财物,还有的学生恋爱动机不纯,在家庭中为达到个人目的对父母说谎,在学校借阅图书不归还等等。
二、大学生诚信缺失的原因分析
(一)社会因素
目前,我国社会诚信体系还没建立健全,信用制度尚不完善,对诚实守信宣传氛围不浓烈,人们的诚信意识淡薄。而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价值观也跟着发生了很大变化,一切追求利益最大化,拜金主义思想严重,导致一些大学生对物质需求表现强烈,加之社会上一些不良思想和现象也使得青年大学生的价值观受到冲击,致使诚信意识不强。
(二)家庭因素
家庭教育对人的思想影响具有一种特殊的感染力和影响力,家庭是孩子接受道德教育最早的地方,也是诚信教育的启蒙学校。家长及亲戚在大学生诚信教育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2]。而有些家庭在孩子教育上,不注重诚实守信,不注意自己的言谈举止,给孩子树立了坏的榜样,导致孩子缺乏诚信观念和意识。还有的家长对孩子不诚信的言行不加以制止和引导,从某种程度上助长了孩子的诚信缺失。其实,在家庭教育中,孩子是父母的影子,而家庭就是复印机,孩子就是父母的复印件。
(三)学校因素
高校的首要任务是培养人才。有些高校在培养人才中往往只注重知识的传播,却忽视了对学生的德育教育。而诚信教育就是德育教育的重要内容,所以高校在对学生的诚信教育方面力度不够,诚信教育和约束机制不健全,而教师只注重教书,诚信育人功能发挥不到位。这些现象都导致大学生诚信缺失。
(四)个人因素
当代青年大学生多为独生子女,从小在优越的环境中成长,物质条件来得容易,以至于心理承受能力差,意志力不坚强,存在以自我为中心的自私心态,对外界要求多而不思付出,极少考虑自己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而只顾追求个人名利。这种自私心理使他们往往重利轻义,不守诚信。当代大学生由于受到各种利益和功利的干扰,许多大学生变得浮躁,在学习上投入的时间和精力过少,考试时想用作弊等歪门邪道蒙混过关。
三、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的对策
(一)社会环境
要加强大学生的诚信教育,就要优化社会诚信环境。首先应该为全民讲诚信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用诚信作为公民道德建设基本规范,倡导诚实诚恳、信用信任,也就是以信用取信他人,对他人给予信任。诚信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领域中基础性的行为规范,也是个人与社会、个人与个人之间的相互关系的基础性道德规范。再有就是应该为大学生诚信创造环境氛围,通过健全诚信道德方面的相关法制并广泛宣传,增强社会全体公众包括大学生的职业道德观念,构建社会诚信体系,使全体公民不做背叛诚信的事。
(二)家庭
家庭教育对孩子的作用是社会教育、学校教育所不可比拟的,家庭成员在教育孩子时应该言传和身教相结合,家长作为孩子的启蒙老师,在教育孩子方面应做到言而有信,重视孩子诚信品质的培养。在家庭教育的过程中要体现孩子的主体性,引领孩子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发展方向,要求孩子做到的,家长首先应该做到,从日常生活的点滴小事做起,时刻检点自己的言行,为孩子树立诚实守信的正面榜样。只有这样,才能对孩子的诚信教育取得实效。
(三)高校
1.建立大学生诚信档案,加强制度建设
大学生诚信档案是一种写实式的纪录,它对学生的各方面有较为全面、真实的记录。主要包括以下内容:一是学历确认,主要对大学生的学历、学位、技能培训证书等合格情况的确认;二是鉴定大学生在校期间的思想品行、学业成绩、任职、社团活动、社会实践等情况;三是诚信证明,包括个人信誉度、奖惩情况以及学生在校内和社会上兼职和其他重大事项中的经历诚信表现等[3]。因大学生诚信档案是写实纪录,建立诚信档案的好处就是大学生会更加注意自身形象,矫正不诚信行为,学生在毕业时可以凭有效身份证件到信用数据库查询自己的信用档案,而招聘单位可以到信用信息管理中心查询求职大学生信用情况,并结合其综合能力决定是否录用。
2.构建和谐诚信的校园环境,发挥环境育人的作用
开展大学生诚信教育是构建和谐校园环境的必然要求,高校应营造校园诚信氛围。一所学校是否和谐,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体师生的诚信道德素质,所以高校应该建立诚信教育的长效机制,探索大学生明礼诚信的方法和途径,营造诚信氛围。组织开展诚信考试宣传月活动,设立“诚信考场”,考生自愿报名,考场内不设监考老师,让学生真正理解诚信的意义。成立教师和大学生诚信宣传志愿者服务团,充分发挥先锋模范带头作用,推动整个校园诚信风尚的形成。教师和大学生诚信宣传志愿者服务队要承担起传播诚信道德知识、弘扬诚信道德文化、践行诚信道德行为的重任,通过参与诚信宣传活动,使诚信理念深入人心,为构建和谐诚信校园做出积极贡献。
3.教师示范,做诚信典范
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其职责是教书育人,首先是教学生做人,如何做人,做一个怎样的人。要塑造高尚道德的人才,必须要认真贯彻诚实守信、言行一致的行为规范,注重为人师表,追求以德立身。教师的示范性很强,教师讲诚信,不仅会成为学生的榜样,而且还会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
4.校园文化活动中加强诚信教育,培育诚信文化
高校可将诚信教育寓于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中,比如开展“守信为荣,失信为耻”诚信专题讲座,邀请诚信道德模范讲述诚信的意义,普及、宣传诚信知识,组织专业人员为大学生讲解助学贷款的申请、办理、还贷及诚信档案知识,开展诚信助学贷款讲座,开展以诚信为主题的辩论赛和演讲比赛。通过这些活动,将说教色彩浓厚的教育转变为大学生乐于接受的形式,从而加强诚信教育力度。
(四)个人
孟子曰:“车无辕而不行,人无信则不立。”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也是公民的基本道德要求之一。诚信是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前提。作为当代大学生,应该加强自身思想道德修养,增强理论知识的学习,树立诚信观念,认识到诚信的重要性,讲诚信、讲道德,言必行、行必果,诚实守信、表里如一。在学习、考试、撰写论文、日常生活和经济行为中真实诚恳,为自己塑造一个诚信的人格。
总之,诚信是立人之本,是一种不可缺少的道德修养,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要加强大学生的诚信教育,就应该优化社会诚信环境,营造诚信氛围;高校应加强学生诚信教育,发挥教师立德树人的榜样示范作用,丰富诚信文化,建立大学生诚信档案;大学生自身也应该加强道德修养,培养诚实守信品质、塑造完美人格。
参考文献: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同时也是处理个人与社会、个人与个人之间相互关系的一项基本准则,在我国经济社会和政治生活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诚信是大学生立身为人、走向成功的必备品质,是大学生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当代大学生是中华民族的希望和未来,肩负着全面建设和谐社会的历史重任。他们的诚信意识、诚信品质、诚信行为关系到良好社会风尚的培育,关系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在一定意义上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未来。诚信教育是指从社会发展和个体长期生存发展的需要出发,培养个体遵守诚信的道德规范,具有诚实守信品质的努力。大学生诚信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个体、学校和社会多方参与。
一、 大学生诚信教育的内涵
大学生诚信教育是一个广泛的范畴,涉及面宽、内容繁多,具体来说,包括以下内容:
1.大学生的遵纪守法。自觉遵守社会、学校纪律和法规,是一个人良好社会信誉的标志。遵纪守法教育包括:遵守各种社会法规、教育法规和学校的各种纪律,培养遵纪守法的意识和个人的社会信誉意识。学校一方面要严格校纪校规,使大学生在校内养成遵纪守法的习惯,另一方面也要教育大学生自觉抵制校园内外的一些不良风气,尤其是学习过程中出现的抄袭、作弊等现象,洁身自好,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
2.大学生的网络诚信教育。大学生是活跃在互联网上的一个重要群体,加强网络诚信教育是大学生诚信教育的重点内容之一。在大学生的网络诚信教育中,学校应该侧重于大学生网络行为的一般规范和网络责任教育,从而奠定大学生网络诚信的基础。
3.大学生学风建设中的诚信教育。学风是校风和大学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所大学传统底蕴和办学理念的集中体现。学风建设中的诚信教育涉及学生自身、学习环境和学习规章制度。
4.大学生择业中的诚信教育。
第一,大学生择业中的“唯实”教育。诚信教育的基本要求是真实,在全社会加强道德建设,诚信素质日益提高的今天,诚是立身的“奠基石”,信是做人的“身份证”。
第二,大学生择业中的“抵假”教育。在当今的知识经济时代,高科技知识日益发挥其重要作用。作为高校的毕业生,必须端正学习态度,正确认识自己肩负的时代赋予的历史使命,努力学好专业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第三,大学生择业中的契约意识教育。适应现阶段形势发展的需要,用人单位和大学生之间以契约合同的形式确定的就业关系,就要求毕业生具有良好的信用意识和合同意识。
二、 大学生诚信教育的重要性
当代大学生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中坚力量,是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诚信素质如何,直接关系到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进程。
(一) 公民道德建设要求我们必须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
大学生首先是一位普通的社会公民,应该具备一个公民最基本的道德品质。可以说,诚实守信是每一个公民做人立世的根本准则。在公民基本道德规范中,诚信是一个很重要的规范。如果一个大学生连起码的诚信品德都不具备,我们无法想象他们怎么能够成为合格的公民,对公民道德建设会带来什么样的影响。
(二) 市场经济要求我们必须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合同经济、法制经济。这就要求作为市场经济的主体,必须具备诚实守信的良好品质。青年大学生即将成为未来市场经济的主力军,他们在未来的市场经济建设中将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未来社会的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不仅取决于大学生的文化知识,养成诚实守信的品质对他们来说尤为重要。可见,加强大学生诚实守信教育是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
(三)我国教育“面向世界”、与国际接轨的迫切需要要求我们必须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
入世后,我们必须坚守诚信原则,履行我们所作出的承诺。因此,入世本身即是我们面向世界实践诚信原则的开始,同时也是对我们诚信状况的一个考验。为了尽快与世界经济接轨,积极培养国人现代意义上的诚信观念必要而紧迫。尤其是在我国已加入世贸组织的今天,更应结合该组织的有关规则,加大诚信教育的力度,大学生作为将来实践这些规则的生力军,理应具备较高的诚信素质。
因此,国家的发展、社会的进步要求我们必须重视大学生的诚信建设,切实加强诚信教育,不断增强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和守信意识,努力培养具有信用素质、诚信精神的世纪人才。
【参考文献】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同时也是处理个人与社会、个人与个人之间相互关系的一项基本准则,在我国经济社会和政治生活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诚信是大学生立身为人、走向成功的必备品质,是大学生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当代大学生是中华民族的希望和未来,肩负着全面建设和谐社会的历史重任。他们的诚信意识、诚信品质、诚信行为关系到良好社会风尚的培育,关系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在一定意义上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未来。诚信教育是指从社会发展和个体长期生存发展的需要出发,培养个体遵守诚信的道德规范,具有诚实守信品质的努力。大学生诚信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个体、学校和社会多方参与。
一、 大学生诚信教育的内涵
大学生诚信教育是一个广泛的范畴,涉及面宽、内容繁多,具体来说,包括以下内容:
1.大学生的遵纪守法。自觉遵守社会、学校纪律和法规,是一个人良好社会信誉的标志。遵纪守法教育包括:遵守各种社会法规、教育法规和学校的各种纪律,培养遵纪守法的意识和个人的社会信誉意识。学校一方面要严格校纪校规,使大学生在校内养成遵纪守法的习惯,另一方面也要教育大学生自觉抵制校园内外的一些不良风气,尤其是学习过程中出现的抄袭、作弊等现象,洁身自好,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
2.大学生的网络诚信教育。大学生是活跃在互联网上的一个重要群体,加强网络诚信教育是大学生诚信教育的重点内容之一。在大学生的网络诚信教育中,学校应该侧重于大学生网络行为的一般规范和网络责任教育,从而奠定大学生网络诚信的基础。
3.大学生学风建设中的诚信教育。学风是校风和大学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所大学传统底蕴和办学理念的集中体现。学风建设中的诚信教育涉及学生自身、学习环境和学习规章制度。
4.大学生择业中的诚信教育。
第一,大学生择业中的“唯实”教育。诚信教育的基本要求是真实,在全社会加强道德建设,诚信素质日益提高的今天,诚是立身的“奠基石”,信是做人的“身份证”。
第二,大学生择业中的“抵假”教育。在当今的知识经济时代,高科技知识日益发挥其重要作用。作为高校的毕业生,必须端正学习态度,正确认识自己肩负的时代赋予的历史使命,努力学好专业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第三,大学生择业中的契约意识教育。适应现阶段形势发展的需要,用人单位和大学生之间以契约合同的形式确定的就业关系,就要求毕业生具有良好的信用意识和合同意识。
二、 大学生诚信教育的重要性
当代大学生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中坚力量,是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诚信素质如何,直接关系到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进程。
(一) 公民道德建设要求我们必须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
大学生首先是一位普通的社会公民,应该具备一个公民最基本的道德品质。可以说,诚实守信是每一个公民做人立世的根本准则。在公民基本道德规范中,诚信是一个很重要的规范。如果一个大学生连起码的诚信品德都不具备,我们无法想象他们怎么能够成为合格的公民,对公民道德建设会带来什么样的影响。
(二) 市场经济要求我们必须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合同经济、法制经济。这就要求作为市场经济的主体,必须具备诚实守信的良好品质。青年大学生即将成为未来市场经济的主力军,他们在未来的市场经济建设中将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未来社会的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不仅取决于大学生的文化知识,养成诚实守信的品质对他们来说尤为重要。可见,加强大学生诚实守信教育是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
(三)我国教育“面向世界”、与国际接轨的迫切需要要求我们必须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
入世后,我们必须坚守诚信原则,履行我们所作出的承诺。因此,入世本身即是我们面向世界实践诚信原则的开始,同时也是对我们诚信状况的一个考验。为了尽快与世界经济接轨,积极培养国人现代意义上的诚信观念必要而紧迫。尤其是在我国已加入世贸组织的今天,更应结合该组织的有关规则,加大诚信教育的力度,大学生作为将来实践这些规则的生力军,理应具备较高的诚信素质。
因此,国家的发展、社会的进步要求我们必须重视大学生的诚信建设,切实加强诚信教育,不断增强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和守信意识,努力培养具有信用素质、诚信精神的世纪人才。
【参考文献】
随着西方文明的涌入、网络时代的到来,当代大学生传统的价值观念受到了强烈的冲击,导致了大学生群体诚信缺失现象日益严重,如考试作弊、伪造求职履历、恶意拖欠助学贷款等现象频有发生。因此,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成为高校亟待解决的课题。本文认为只有将社会、学校、家庭以及学生个人“四位一体”进行“综合治理”,把校正大学生诚信问题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才能够取得显著的成效。
一、构建社会诚信氛围,为大学生守诚信营造良好的外部条件
1.构建社会经济诚信氛围
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营造健康有序的竞争环境是人们自觉奉行诚实守信,承诺践诺的关键所在。目前我国经济社会进入非常关键的转型发展时期,许多人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迷失方向,急功近利、言而无信;偷税漏税层出不穷,假冒伪劣产品铺天盖地——这些不诚信的经济行为对整个社会信用环境和信用制度产生了极大的破坏。面对这些问题,我们必须认识到诚实守信是维护市场经济秩序的灵魂,只有不断完善市场经济体制、机制,着力打造诚信的经济环境,全面提升社会成员的诚信意识,让诚信者站稳脚跟,获得利益,不诚信者失去人脉,面临淘汰,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2.构建社会法制诚信氛围
诚实守信的社会环境不仅需要道德的约束,也要依靠法制的约束。仅仅依靠道德约束的诚信在今天的社会显得有些苍白无力,只有发挥法律的约束职能,才能从根本上保证全社会诚信氛围的构建与完善。首先,建立健全社会信用管理体系,尽快完善包括金融、信贷、知识产权保护等领域中的信用制度的立法工作,使得在打击不诚实守信的行为方面有法可依。其次,加大执法力度,使失信者不仅承担诚信缺失的道德责任,而且还应当使其承担法律责任,甚至秧及未来更大的利益,提高其失信成本。最后,加大对公众的法治教育力度,使人们知法懂法,懂法守法,让诚信在大学生的心里生根发芽,在我们的生活中遍地开花。
二、发挥高校主体作用,开展大学生诚信教育
1.营造良好的校园诚信氛围
要营造良好的校园诚信氛围,应做到以下几点:首先,学校要不断完善自身管理体制。在诸如与学生切身利益相关的诸如奖学金、学生干部评选、党员选拔等政策要做到公开、公平、公正,增强工作的透明度和公正性,避免暗箱操作,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诚信环境。其次,采取多种形式开展诚信教育活动,如诚信专题讲座和报告会、诚信论坛、诚信征文等。通过一系列以诚信为主题的教育活动,寓教于文,寓教于乐,营造良好的诚信氛围,使得诚信这一传统美德成为大学生活乃至今后人生道路的永恒旋律。
2.构筑大学生诚信教育网络体系
高校要充分利用网络的媒介作用加强诚信教育。高校通过建设主题教育网页或网站,积极开展生动活泼的诚信教育活动,引导学生正确的使用网络上的信息;用科学的理论和正确的舆论导向占领网络阵地,积极倡导诚信上网、文明上网;学校还可以在互联网上搭建互动平台,让学生以实名身份进入论坛进行相关问题的讨论和交流,同时教师也可参与其中,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和互动,及时了解学生的各种言论和思想,通过正确的引导与监督,使他们明辨是非,分清真伪。只有这样,在对大学生开展诚信素养的教育时才能做到因地制宜,有的放矢。
三、净化家庭诚信氛围,促进大学生诚信教育
1.家长要确立正确的诚信教育观念,发挥榜样的示范作用
部分家长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重智轻德,实际上,随着社会的发展,那种“死读书”、“读死书”的人已经不能满足社会的需要,家长们要注重对孩子有关孝敬父母、爱国爱民、诚实守信、团结协作等高尚道德品质的培养,这对孩子诚信观念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家长也应率先垂范,充分发挥榜样示范的作用。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是反馈到孩子大脑中的第一印象。当家长发现孩子有不诚信的行为和想法时,一定先要自检自己是否在生活的细节中存在同样错误的想法与举动,惟有如此,才能在孩子面前树立威信,充分发挥榜样的作用。 转贴于
2.家长要重视与学校的交流与沟通
随着高校进一步扩招,在校大学生的人数激增。学校对大学生的管理更多的是宏观指导,不可能面面俱到,这就需要家长与学校的密切配合。孩子刚进入大学后,会有一阵“断奶期”,他们第一次离开父母,所有的事情全要自我打理,自己判断,自己决定,这时他们会非常苦闷和矛盾,所以家长一定要与学校、教师密切联系,紧密配合,才能够第一时间了解孩子的思想动态,尤其是在思想品质方面的表现。因此在大学生中开展的诚信教育活动,也必须由教师和家长同心协力,让大学生们自己认同和接受,才能增强其针对性和实效性。
四、从大学生个体入手,提升大学生自身诚信意识
1.树立大学生的诚信自律意志
诚信自律意志,指的是人们履行诚信原则和规范时,自觉地克服各种困难和阻力的能力和毅力。大学生要逐步树立诚信自律意志,要做到以下几点:一是要尊重自己的人格,注意自己的言行,要通过诚信的学习和实践,不断将诚信理念内化为自身的道德观念和准则。二是要经常反省自己的思想和行为是否符合诚信规范,不断向好的榜样看齐,要善于自我批评、及时纠正。三是要时刻提醒自己不能因私欲膨胀而突破诚信道德底线,保持诚信品德,决不能做有悖于诚信的事情。四是要不断鞭策自己,以诚信处事为荣,积极进取,勇于创新,才能在社会中抢得成功的先机。
2.养成大学生的诚信行为习惯
诚信行为习惯是指人们在进行社会联络与交往时所表现出的自发的、带有主观意识倾向的稳定的诚信行为。人们只有将诚信规范内化为稳定的“诚信行为习惯”,真正的诚信才能彻底实现。大学生要想培养出稳定的诚信行为,就要积极投身社会实践,如“三下乡”社会服务、“四进社区”志愿服务,自觉地观察社会、体味人生、体验生活,了解国情民意。诚信的最高境界是“慎独”,大学生在践行诚信行为时要人前人后都一样,言行一致,言必行,行必果,努力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养成稳定的诚信行为习惯,把自己塑造成德才兼备的大学生。
参考文献:
[1]许项发.诚信体系建设的根基在文化[J].理论导刊,2003,(2).
一、关于大学生诚信问题的调查
为了解当前大学生的诚信道德状况,我们“大学生诚信道德现状调查”课题组开展了一次调查。本次调查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并辅以访谈法。共发放调查问卷420份,回收问卷389份,有效问卷367份。调查对象覆盖了南昌市8所高校的学生,分布在大专、本科、研究生三个学历层次。调查内容涉及与大学生诚信密切相关的系列问题,如考试作弊、求职履历、就业签约、助学贷款和论文剽窃等。
二、大学生诚信道德现状的总体分析
1.大学生对诚信道德认同的矛盾心理。
第一,大学生对自身群体的诚信道德认同度不高。“诚信”作为一种德性,是大学生必备的基本素质之一。但是当前社会上对于大学生诚信度的评价并不高,而大学生对于自身群体诚信道德的认同度也不高。他们普遍认为自身群体的诚信道德水平一般,与大学生应该具有的素质不相符合。其中,认为自身群体的诚信意识“强”和“很强”的学生只占了13.1%;认为“一般”的占68.7%;认为“不强”和“一点都不强”的占18.2%。访谈的结果也基本支持了上述结果。
第二,大学生对个体诚信道德认同度高。调查显示,尽管大学生们对群体道德水平的认同度不高,但对个体的道德水平却予以充分肯定。调查中有76.6%的学生认为自己是一个诚实守信的人,仅有3.8%的学生明确承认自己不是诚实守信的人,有19.6%的学生认为自己“不完全是”诚实守信的人。这与他们对群体诚信认同度形成鲜明的反差。
进一步的对比分析可以看出,认为大学生诚信意识状况“一般”、“不强”和“一点也不强”的学生都有超过70%的人认为自己是诚信的人。可见,大学生在对于所属群体和个体的诚信道德的认同上出现了矛盾的心理。造成这种矛盾心理的原因,一方面可能与他们对诚信行为的模糊认识有关;另一方面,可能一部分人在作调查时掩盖了自己的真实想法,虽然本次调查是不记名的,但可反映出他们的这种行为本身就是不诚信的。
2.部分大学生对于诚信道德范畴认定不清。
在调查中,笔者对几个选项进行了交叉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承认在大学期间有过作弊行为的学生中有67.0%认为自己是“诚信学生”,仅有3.9%的学生承认自己“不是诚实守信的人”;赞成作弊的同学中,居然有高达95.2%的人认为自己是“诚信”的人,没有人承认自己是不诚信的人;表示会在履历上造假的学生中,有66.7%认为自己是诚实守信的人,也没有人承认自己是不诚信的人;而选择“会毁约”的学生中,有82.0%的人认为自己是“诚信”的人。可见他们所谓的“诚信”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诚信,也表明了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对于什么是“诚信”认识不清。
3.大学生在选择诚信的同时考虑自身的经济利益。
调查中发现,被调查的学生中有相当一部分选择了“视情况而定”、“无所谓”。如问及“你会伪装自己的履历吗”,有27.5%的被调查者选择“视情况而定”;问及“如何看待履历造假现象”,40.3%的人认为是“无奈之举,但也是不诚实的表现”,反映了被调查者的中立态度,既不肯定也不否定;问及“在与一个单位签约后,有一个条件更优越的单位要招聘你,你怎样选择”,有52.3%的被调查者选择“视情况而定”。其实他们的选择更多地是出于对自身现实利益的考虑,在满足自身利益的前提下,他们会选择做一个诚信的人,但利益受到损害或出现新的利益诱惑时,他们可能会放弃自己的道德准则。可见,多数学生的“诚信”视自身的经济利益而定,带有强烈的功利倾向。
4.大学生诚信状况并不十分乐观。
在校园里,还存在着一些学风不正的现象,有的学生,抄袭论文、作业,盗用他人作品,侵犯他人著作权,拼凑实验报告和数据,考试作弊等;在其实习、求职、就业过程中,诚信缺失的事情也时有发生,像有的学生,将社会上流行的资格考试证书统统写入自己简历,虚构教育背景,也有的实习时对工作不负责任,给单位造成损失。大学生归还贷款率低是近两年来社会关注的一个问题。大学贫困生贷款是国家教育部和银行合作助学的一项义举,贷款利息由国家承担一半,即便如此,有的学生贷款时虽百般承诺,还款时却拖拖拉拉,甚至想方设法不还款,不仅丧失了个人的信誉,还给国家造成了损失。所以,缺乏诚信是这些大学生的致命伤。
三、提高大学生诚信道德水平的对策与措施
(一)端正对大学生诚信道德的基本评价。
首先对于教育者来讲,应端正对大学生诚信道德现状的基本评价。要看到有相当一部分学生诚信道德水平总体上还是比较好的,占据发展趋势的主流,并且大学生作为社会精英的“储备军”,其诚信道德水平应该也可能成为整个社会的表率。要看到绝大多数的大学生都认同诚信是大学生的基本品质之一,大学生中诚信品质极差的人只占据一小部分,大部分学生处在中等水平。对此教育者要发挥教育的功能,以点带面、拉动中间群体促两头,正视大学生诚信的功利倾向,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诚信道德观,让他们明白道德的诚信应该是发自内心、自愿的、不计功利的诚信,而不是以是否“利己”作为出发点的诚信,即要把诚信作为大学生的基本素质和操守、作为立人之本来追求。教育者只有端正了对大学生诚信道德现状的基本评价,才能真正实施诚信道德教育;而大学生只有确立了正确的诚信道德观,才能从思想上保障个体的诚信行为。
(二)深化大学生诚信实践教育。
大学生诚信品质的养成离不开大学生诚信实践,通过诚信道德实践促进大学生的知行统一。学校和社会可以建立大学生诚信实践机制,设置诚信践行的模拟情境,组织大学生到一些金融机构切身体验经济信用行为。每个大学生只有从自身做起,自觉地实践诚信行为,才能增进社会对大学生群体的信任。大学生诚信道德观念的确立与道德实践是分不开的,只有在不断的道德实践中,检查自己的思想和行为是否符合诚信品质的要求,修正不符合诚信的思想、行为,才能使自己真正具有诚信的道德品质。
(三)设立大学生个人信用档案。
在高校,要引入社会个人信用联合征信系统,设立学生的诚信档案,并建立统一的数据库管理查询系统。对于诚信品质差的学生,则要采取相应的防范和惩罚措施,如把不守信的学生记录在案,并相应进行道义和行政上的制裁。设立学生信用档案,可从年满16周岁及以上的学生开始。通过对个人诚信,如包括身份证、户籍、家庭情况、居住地、就读情况(考试、图书借阅)、助学贷款、就业情况(履历写作、合同履行)、工作单位、社会保险、信用简史、曾获得荣誉和处分、基本经历、学习成绩等建立类似贷款证的通用档案,由学校某一部门统一管理,供所在院校、就业单位以及各金融机构查阅,从制度上约束大学生的信用风险。
(四)构建大学生诚信度测评体系。
1 高职院校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之意义
1.1 诚信与大学生诚信的涵义
关于“诚信”,在历代贤达志士的思想中并不鲜见,中国人把诚信作为立身处世之本。诚信的基本内涵,包括“诚"和“信"两个方面。“诚’’即真实无妄,其基本的含义是诚于己,诚于自己的本性亦即宇宙万物真实无妄的本然之道。《大学》言:“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诚者,物之终始,不诚无物”[1]“诚”既是天道的本然,也是人道的根本。“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2]。真实无妄是天道,而对诚的追求则是人道,故“养心莫善于诚”。“信”的基本含义就是诚心实意、言行一致、表里如一。孔子云:“信近乎义,言可复也”,“自古皆有死,无信不立”[3]。引申为人的道德情感和社会行为时则有追求真理、信守承诺等含义。“信"与“诚"是相通的品德。许慎在《说文解字》中是这样解释的:“诚,信也,从言从声",“信,诚也,从人从言”“诚,信也",“信,诚也",[4]诚是一种内在的情感,含有诚实、真诚之意。而信却是一种外在的情感行为,指信任、信用、信誉,需要通过他人来体现。正如朱熹所说:“一心之谓诚,见之于事物则谓信”[5]。“诚"是基础,有诚才有信,无诚则无信;而信者即为诚的典范。诚是思、言、行、待已、待人、接物等方面终身恪守的准则和规范;信是立身处世、为政、交友、自我修养的基本准则。孔子把它作为做人的根本。“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6]《吕氏春秋》有《贵信》篇,把信当作人立身处世的根本,并主张人生以诚信为贵。李白《侠客行》“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的诗句,是形容承诺的分量比大山还重,极言诚信的重要。
从道德范畴来讲,诚信即待人处事真诚、老实、讲信誉,言必行、行必果,一言九鼎,一诺千金。可见,诚信的本义就是要诚实、诚恳、守信、有信,反对隐瞒欺诈、反对伪劣假冒、反对弄虚作假。
在当代社会,时代又赋予了大学生诚信新的内涵。首先,既然诚信的根本精神是真实无妄,那它就要求大学生尊重客观规律,树立求实精神。其次,作为一种价值观念,诚信具有公正不偏的特性。它要求社会群体建立公正合理的制度,要求每个大学生树立起公平的处事态度以及大公无私的道德观念。再次,诚信所内涵的人文精神,要求大学生自觉守法,真诚守信,树立起适应市场经济体制和法治社会的价值观和道德观。为此,大学生诚信教育就是养成大学生诚信品德的教育。是指根据诚信的内涵和要求以及当前社会对高职院校大学生诚信品质的要求,通过一定的教育方式,遵循大学生的认识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大学生施加影响,加深其诚信道德认识,培养其诚信道德情感,坚定其诚信意志,养成其诚信行为习惯,促进其形成遵守信用规则意识以及守信品德的教育活动。
1.2 高职院校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的意义
大学生诚信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社会诚信教育的构成部分。对大学生开展诚信教育,是大学生个人发展的迫切需要,更是社会、国家、发展的需要。无论是社会还是个人,诚信对之都具有重要的作用。对于一个国家而言,诚信是立国之本。国家的主体是人民,中国自古就有“得民心者得天下’’的明训,这些话至今仍然是至理名言。国家的领导者依靠什么去团结人民呢?靠的是明智的政策和精神信念,诚信就是取信于民,团结人民的人文精神和道德信念。对于一个社会单位(企业)而言,诚信是立业之本。作为一项普遍适用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诚信是建立行业和单位之间互信互利的道德杠杆。很难想象,一个不讲诚信,不守信用的单位或企业,在现代法治社会中会有长期立足之地。对于具体的社会成员而言,诚信是立身之本。人生立于世间数十年,除去必须不断学习,获得知识之外,还必须有正确的价值观去指导,否则,知识也可能成为滋生罪恶的工具。诚信就是培养人走向高尚的最好方法,作为一项重要的道德准则,它指引着人们正确处理各种关系。
高职院校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的作用就在于使大学生获得必要的诚信道德知识,激发大学生对诚信道德的情感体验,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自觉地践行诚信道德。《中庸》中曾经讲到:“自诚明,谓之性;自明诚,谓之教;诚则明矣,明则诚矣。”[7]意思是说,由内心真诚达到明晓道理,这叫做天性;由明晓道理达到内心真诚,这叫做教化。内心真诚就会明晓道理,明晓道理就会内心真诚。诚实无欺是人的本性,只有诚实方能明理,明理就是将“诚”这一人的内在德行向他人、社会和自然展露,以完善自己的德性,实现自己的道德人格。
2 高职院校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之对策
2.1 立足高职院校特点,将诚信教育与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紧密结合
高等职业院校与普通高校有一个很大的区别,就是职业教育的全程都具有很强的实践性,教学、实验、实习、实训、社会调查、社会服务、生产科研等环节都需要与社会实践接触。这就使高职院校诚信教育在体系、内容、方法上要贴近职业和社会需求的目标,根据岗位和岗位群的实际需求塑造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职业素质水平和思想道德品质,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在今天,诚实守信不仅是社会公德,而且也是任何一个从业人员应遵守的职业道德。诚实守信作为职业道德,对于一个行业来说,其基本作用是树立良好的信誉,树立起值得他人信赖的行业形象。它体现了社会承认一个行业在以往职业活动中的价值,从而影响到该行业在未来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如果一个从业人员不能诚实守信,那么他所代表的社会团体或是经济实体就得不到人们的信任,无法与社会进行经济交往,或是对社会缺乏号召力和响应力。诚信既是道德资源,又是经济资源。学生在校期间,就应当加强这方面的思想意识,让他们明白职业诚信道德有哪些基本要求,以及违反职业诚信道德应当承担哪些责任。多了解一些违反职业诚信道德的案例,通过反面教育,使学生深刻地认识到,违反职业诚信道德对个人、企业、国家造成的巨大损失和危害,时刻警醒自己;再次,如果有条件的话,还可以定期聘请社会上卓有成就的人士到学校向学生传授经验,通过他们遵守职业诚信道德的亲身经历,来激发学生的职业诚信道德意识。
2.2 高职院校全体教职工都要实践诚信教育,特别是教师和辅导员。
教育高职院校大学生讲诚信,教育者必须以诚信为本。
第一,教师在教学中要体现“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风范,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应为学生做出榜样,身教重于言教。
第二,要充分发挥高职院校辅导员在诚信教育中的作用。诚信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辅导员要有意识地把诚信教育作为工作的重要内容来抓。把诚信教育贯穿于学生教育和管理的各个环节,在涉及学生切身利益的事情上要规范工作程序,坚持公示制度,接受学生监督,可以设立辅导员电子信箱,广泛征求学生意见,做到廉洁自律,成为诚信的典范。同时辅导员要努力提高自身诚信道德修养,做到为人师表、身体力行、知行统一、诚实守信。让自己的人格魅力在学生的诚信教育中发挥出巨大的感召力和影响力。心理学的晕轮效应告诉我们,当一个人的某种特性形成好或坏的印象之后,人们会倾向于以此推论他其他方面的特性,出现“爱屋及乌”的心理效应,也就是说最终达到师生双方对诚信道德的共识。
2.3 将诚信教育渗透于教育教学过程的始终
第一,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加强诚信教育。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深入研究思想政治理论课与诚信教育的内在联系,将诚信教育渗透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去,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加强诚信教育,要结合学习市场经济的运行规则和对外开放的理论,帮助学生理解诚实守信是完善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然要求;要结合党的路线和培育社会主义新人理论,帮助学生深刻理解诚实守信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要求;要结合学习人际交往原则和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帮助学生深刻理解诚实守信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要求;要结合学习法的基本理论和民法、经济法理论帮助学生深刻理解诚实守信是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要求。
第二,将诚信教育渗透于专业教学过程的始终。学生的思想和心理动态在教与学的过程中表现最多,只要我们在学科教学中善于抓住时机,并充分挖掘教材的思想性以及结合教学环节培养诚信品质,就能结合学生特点,把诚信教育有机地渗透到教育教学活动之中,从而实现教书和育人的统一。任课教师不但在课堂上“诚信”育人,在课堂外“诚信”做人,杜绝学术腐败,严把考试关,并能把诚信做人的要求贯穿在课堂、作业、教学实践、论文设计等各个教学环节中去,就会实现教学效果和育人效果的“双赢”。
2.4 弘扬传统诚信美德,积极开展以诚信为主题的校园文化活动
第一,结合时代的特点,弘扬传统诚信美德,形成明礼诚信的时代主题。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历代品行高尚的人都是表里如一、行为坦荡和实事求是的,对此必须发扬光大。同时诚信必须务实创新、与时俱进,使学生充分认识到在现代社会,诚实守信是一个人应该具备的基本道德素养和美德,是为人处世、建立社会关系的立身之本。
第二,开展以诚信为主题的校园文化活动,创造良好的校园诚信环境。高职院校要创造一种高雅、健康向上、文明有益的校园文化环境,积极营造良好的校园诚信环境。可以组织学生在校内开展“大学生诚信意识调查”或到公共场所对社会人士进行诚信意识的调查;让学生以实名身份进入校园网“诚信论坛”,开展与“诚信”问题有关的讨论;聘请有成就的校友回母校做报告,让大学生感受诚信对于事业成功的巨大作用;广泛开展“诚信形象”教育,使大学生充分认识树立诚信形象的重要性,把讲诚信、树立良好的诚信形象作为为人处世、建立公共关系的立身之本。
2.5 加强高职大学生网络诚信教育与管理
第一、将诚信教育与网络发展相结合。在网络时代,网上发信息,网上求信息已成为高职大学生生活的一部分。许多大学生都会选择在这种虚拟的世界上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教育者应利用这个特点搭建起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双向交流的平台。网络的自主性,平等性特点,缩短了教育者与被教育者的心理距离,创建了一种平等,自主的交流空间,使教育主客体间的思想得以不断碰撞,渐渐融合,将传统的学生被动式接受转变为师生间平等的认知碰撞,师生双方这样平等交流平台,一方面加强了思维的逻辑性,更易被学生理解,另一方面拉近了师生的距离,使学生对老师产生亲切感,信任感,更有利于及时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有针对性地丌展工作开展教育,掌握网络宣传的主动权,并且可以教育学生要遵守网络秩序,培养网络道德,在网上网下都要以诚实守信为本。
第二、加强高职大学生网络中的道德责任教育,唤醒高职学生道德自觉性。在网络世界中,道德规范的作用日渐消蚀,法律和社会舆论对个人的监督削弱,因此,对现实社会中的高职大学生进行网络道德教育,提高其道德认知能力,是防止网络诚信缺失的基本前提。目前,我国也有部分高校在大学生中开展了网络伦理教育,增强大学生的伦理道德观念和“慎独”意识,这对规范大学生的网络行为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第三、加强高职院校大学生网络行为的监管和控制。马克思认为人的道德自觉性和自律是从外在制约性和他律转化而来的。在当前的社会状态中,仅仅依靠人的自觉是远远不够的,高职院校要用高科技手段对网络信息和网络行为进行监督,构筑网络空间的坚固防火墙,消除有害信息和不良行为的危害。同时用法律的强制手段对网络违法行为予以坚决打击,通过法律的震慑力有效地预防犯罪行为的发生。
2.6 建立大学生诚信教育管理机制
第一,完善高职院校诚信教育的领导制度。
“倡导科学诚信是大学校长的社会责任”。[8]为此只有高职院校的各级领导认识到诚信对于建设良好校风和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性,才能把诚信教育作为学校的一项重要工作,有效地对大学生诚信教育进行统筹安排、管理和监督。
第二、加快高校管理制度的改革。高校的各项改革包括管理制度的改革,要围绕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而展开。学校既是教育机构,又是教育和教学管理制度的制定和执行机构,学校要善于利用包括规章制度在内的多种教育手段,做到教书育人、管理育人,为培养学生的诚信品质服务。例如考试制度和毕业论文设计作弊的处理等。
第三,构建高职院校大学生诚信测评体系。引进经济领域的信用评价指标体系,成立相应的大学生诚信度的评估部门,构建大学生诚信度测评体系。首先,要确定诚信测评的要素,我们认为可把诚实、信用、正直、友善等道德品质列为测评的主要因素;其次,确定诚信度测评体系各级指标,即确定几项能反映大学生诚信度要素的具体事项;再次,确定诚信度测评的标准,把大学生诚信状况划分为不同的级别,对每一项指标定出不同级别的标准,以便参照定位;最后,选用诚信度测评的途径,可采取学生自评、同学互评、教师评议和社会中介机构评议等多种途径进行测评。通过诚信度测评体系可以考核学生过去、现在的诚信状况,并预测大学生个人诚信道德的发展趋势。
第四、建立高职院校大学生诚信档案。大学生的诚信制度建设,一个较为紧迫的问题是要尽快建立学生诚信档案,这是对大学生进行诚信教育的有效途径。大学生诚信档案建设要遵循以下原则:一是合理性原则;二是可操作性原则;三是教育性原则。大学生诚信档案的基本内容,包括学习诚信评价、经济诚信评价、生活诚信评价、择业诚信评价等,评价结果与学生综合测评、奖学金评定、本科保送、三好学生评选、入党申请考察等挂钩。学生的诚信档案是一种特殊的隐性教育方法,其建立过程就是确立诚信教育目标、目标内化、学生自我教育、学生诚信意识形成的过程,它能不断提醒学生时刻注意自己的行为,调整自我、完善自我,努力做诚信的事并不断提高自己的诚信度。它是联系学校与社会的一座桥梁,也是诚信教育和诚信制度建设的一个结合点,具有加强他律和自律的双重效应,是培养大学生诚信品质的一个操作性强、实效性好、值得大力提倡的新举措。
2.7 构建学校、家庭、社会诚信教育新模式
当代大学生诚信的缺失是一个普遍的社会问题,大学生诚信品质的培养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仅仅依靠高职院校来实现大学生诚信品质的塑造是远远不够的,高职院校大学生诚信教育应引起社会、家庭及学校的普遍重视。,我们知道,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各自的特点、功能与地位不同,它们之间是不能相互替代的,但是,学校、家庭、社会教育各有优势。所以建立学校、家庭、社会诚信教育一体化的新格局,是比较理想的模式。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都把育人作为自己的职责,相互联系,相互合作,相互促进,形成以学校诚信教育为主体,家庭、社会诚信教育为两翼的三位一体的大教育体系,建立起多元化、多渠道的诚信教育动力机制,促使高职院校大学生诚信品质形成和发展。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全人类所认同的道德规范。诚信,对于提升整个社会的道德水平,促进经济的发展、社会的稳定等方面具有重大的意义。当代大学生是国家的未来建设者和接班人,他们的诚信状况将直接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为了解和掌握大学生的诚信状况, 增强他们的诚实与守信意识, 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诚信教育, 我们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 对高职院校大学生进行了诚信状况的问卷调查。本次调查共发出问卷500份, 回收问卷408 份, 回收率达到81.6%。 覆盖了各个年级不同类别的学生,现结合问卷的内容和统计结果, 就目前高职大学生的诚信状况作如下简要分析:
一、对于目前大学生诚信状况
对于目前大学生诚信状况,总的来说是好的,但不容乐观。具体如下表所示:
二、目前大学生存在的诚信问题及原因分析
1.存在的问题
对于高职院校大学生在诚信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有考试作弊、无故拖欠学费、论文剽窃、求职失信、交友失信、还货失信等方面,各方面严重程度如下表:
(1)对考试作弊行为
(2)关于欠费问题
(3)关于毕业论文的问题
(4)择友方面的问题
5.求职材料作假现象
2.大学生诚信缺失现象的原因分析
(1)造成同学故意欠费的原因主要有
(2)目前高校学生中直接下载论文之类的现象比较普遍的主要原因
(3)近年高校教师中频繁出现的论文剽窃现象带来的影响
(4)学校的诚信教育
(5)社会环境的影响
由此可见,造成大学生诚信问题有很多因素,主要有社会、家庭、学校等因素。社会因素如社会道德伦理氛围、政府官员的腐败、市场经济中欺诈坑骗、假冒伪劣、企业间拖欠的“三角债”、近年高校教师中频繁出现的论文剽窃现象、人际交往中的不信任等都强烈地预示着诚信意识的弱化和丧失。家庭原因:如有的家长只关心孩子的学习成绩和日常生活起居,忽视或根本不进行道德品质方面的引导。少数家长疏于管理自己的孩子,任凭孩子自由发展,甚至把错误思潮带回家中,对孩子产生负面影响;也有的家长自己就不讲诚信,没有起到表率作用,这些对学生的诚信品质养成都是不利的。学校因素有:高校一直强调道德教育,但学校没有进行系统的、长期的诚信教育,只是针对某些问题(考试作弊、就业诚信)等开展一些活动,见珠打珠,见子打子,成效不大。不少学校德育教育形式单调,重灌输,轻实践;重量化,轻定性分析;太封闭,缺乏开放性。另外,学校本身的诚信也存在问题,如学术腐败、科研浮躁;学校招生、毕业生就业、各类评估上虚假行为等,这些都会对学生的诚信教育产生负面影响。
三、大学生诚信教育的对策
从调查中得知,大学生认为改善当前高校诚信现状最切实可行的措施是:加强宣传引导,营造良好的诚信氛围(44.4%);开设专门的诚信教育课程,加强对学生诚信素质的培养(34.%1);建立学生个人诚信档案(33.8%);完善学校相关规范,形成诚信监管体系(30.6%)。见下表:
1.加强宣传引导,营造良好的诚信氛围
教育是在社会大环境下进行的,没有与教育的目标相一致的环境,任何教育都是苍白无力的。因此,营造一个政府讲诚信、公众讲诚信、人人讲诚信的社会大环境非常重要。社会、学校要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刊杂志等新闻媒介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充分发挥舆论监督作用,大力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宣传和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努力营造“讲信用光荣,不讲信用可耻”的舆论氛围,使“诚信”观念深入人心。加强宣传导向,在全社会开展以同志倡导的“八荣八耻”为内容的诚信教育,充分发挥大众传媒的宣传功能,在全社会倡导和弘扬诚实守信的良好风尚,批判各种不诚信的行为和观念,最终在社会中形成健康的道德评价体系。学校要积极营造“讲诚信光荣,不讲诚信可耻;讲诚信得益,不讲诚信损益”的校园氛围。如果诚信的行为得不到鼓励和表彰,不诚信的行为没有受到谴责和制裁,谁诚信谁就吃亏,不诚信反而得益,那么诚信的风气是永远推广不了的。学校要通过教育,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荣辱观,使诚实守信成为大学生自觉追求的行为准则。
2.加强诚信教育,切实提高大学生诚信素质
高职院校要成为培养诚信教育环境的沃土。首先,应制定对大学生分阶段的诚信教育计划,并注重教育的实效性。对大一学生要进行基本的诚信教育,让学生清楚诚信的含义及诚信对每个人从事社会、经济活动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入学后刻苦学习,诚实应考,诚实做人。对大二学生进行专业方面的诚信教育,主要结合毕业后将从事的职业进行职业道德方面的诚信教育,强化信用是职业生命的观念。对大三学生主要进行面对社会的诚信教育。教育大学生具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去迎接社会对自己诚信意识的检验。第一,教育者应做诚实守信的表率。教育者是教育活动的具体组织者和实施者,是学生的表率,要求学生做到的,教育者应率先做到,做到言必行,行必果,并自觉接受学生的监督。与学生切身利益相关的奖学金、助学金的评定,学生干部评选,评先选优工作等要做到公开、公平、公正,增加透明度,不弄虚作假,不欺上瞒下,使学生体验到学校的自身行为和对学生的教育要求是统一的,言行尺度是一致的。第二,创建良好的校园风气和育人环境。健康、高雅、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对大学生有着潜移默化的导向作用。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高校自身要树立良好形象,按章办事,制度面前人人平等;高校还应致力于建设具有本校特点的积极健康的校园文化生活,利用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作为实施诚信教育的有效方式,加深学生对诚信这一基本道德规范的理解,使学生能渐渐学会宽容和尊重,寻求人与人之间的理解与真诚,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3.完善学校相关规范,形成诚信监管体系
大学生虽然具有了一定的自主性, 但其社会化并未完成,他们还缺少独立法律主体地位。大学生缺少独立的法律主体地位,就没有独立的法律人格,没有责任心,没有为自己的行为负责的法律意识,他们的思想意识、行为习惯仍有可变性。诚信既要求个人的内在自我修养和觉悟, 又需要有很强的外在约束、规范,这就要求我们完善学校的相关规范,诸如:制定加强考风考纪的管理办法,加强师德建设的若干规定, 学生助学贷款管理办法, 催缴学费管理办法和学生诚信考核评定制度等,通过一系列规章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引导学生积极践行诚信, 在引导学生诚实守信的同时,对失信行为予以严肃惩处。在制度的执行中一定要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 这样才能强化学生的法制意识, 制约不诚信行为的发生。
建立、健全校园舆论监督制度, 形成自律和他律相结合的机制。学校充分利用宣传栏、校报、广播站等舆论阵地的监督功能,对学生的失信行为进行曝光,并记入学生档案等,促进学生诚信人格的形成。
4.建立学生诚信档案,健全社会诚信评价机制
(1)建立学生诚信档案,如实记录学生在校期间学习、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学生的基本情况、品行说明、学习成绩、信用记录、奖惩等情况,实行电子化管理,在学生毕业时,信用档案跟随学生人事档案一并交给用人单位,从而将学生的信用纪录延伸到社会。
(2)建立科学的诚信评价机制。对大学生的诚信状况进行定量记载和定性评价,根据评估情况,适时开展各种教育活动,使诚信教育措施的实施在时间和空间上更具有针对性,更趋于合理。
(3)建立学生个人信用系统,在为学生提供助学贷款、勤工助学岗位和困难补助的同时, 考核他们的诚信指数, 考察学生在校表现、成绩和费用交纳等情况并记录在案, 从而提高学生们讲诚信的意识。
(4)完善惩罚机制,增加失信成本。社会惩戒机制的欠缺是当前社会诚信缺失、欺骗欺诈行为突出的一个重要原因。由于社会对失信行为的惩戒意识薄弱,加上社会公众比较普遍存在的道德自觉的缺失,以至社会的失信成本不高,更多的社会成员会冒着较小的失信代价去换取更多的失信收益。完善惩罚机制,就是要尽量减少失信收益,增加其失信成本。通过对失信者的惩罚,让失信者明白:失信是要付出沉重的代价的。
参考文献
1高校诚信教育的内涵
诚信教育是道德教育的基本内容,主要是让受教育者加强对诚信的道德认知,形成诚信的道德情感,强化诚信的道德意志,并外化为诚信的道德行为,最终形成诚信人格和诚信世界观。
2当代大学生失信行为表现
2.1学习失信学习中不讲诚信是大学生最为严重的失信行为,突出表现为考试作弊、学术欺诈,成绩单造假,抄袭作业及论文、上课迟到甚至旷课、编造实验数据等,由于学校对学生的学习失信缺乏强有力的惩戒措施,造成了部分学生抱有一种侥幸与投机的心理。
2.2生活失信除学习之外,丰富多彩的大学生生活也是失信的重要方面。主要表现为大学生的急功近利思想严重,入党、评优动机不纯,恋爱动机不诚,借物不还,在老师同学面前表里不一,浪费水电现象严重,盲目攀比追求高消费,反映问题夸大其词,恶意欠交学费,制造虚假履历等。
2.3精神失信精神失信的主要表现为部分同学由于缺乏理想与追求,不求上进,不思进取,精神颓废,善于散布无中生有的小道消息以寻求刺激,更有甚者别有用心,加入非法宗教组织,组织煽动非法集会;另有部分同学沉迷于网络而不能自拔,利用匿名身份进行撒谎、欺骗、诽谤等,在虚拟的世界中找到暂时的解脱。
3高校诚信教育缺乏实效性
高校诚信教育是影响大学生诚信状况的直接因素。调查表明,当前高校诚信教育缺乏应有的实效性。主要表现为:
3.1对诚信教育重视不够诚信教育是在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建设和谐社会条件下时代的呼唤,是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培养新时代高素质建设人才的必要途径。
3.2诚信教育内容模糊在当前高校的诚信教育中,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诚信教育的内容没有明确的界定,在众多人心目中是一片模糊。对于诚信教育应该有哪些内容,许多教师表示说不清楚。多数大学生表示积极赞同学校开展诚信教育,但谈及诚信教育内容时则陷入了混乱状态,不能清晰地说出自己所赞同的诚信教育究竟应该包括哪些具体的内容。
3.3诚信教育方法单一影响诚信教育的重要因素之一就是方法的运用。当前多数的诚信教育停留在传统的说教上。诚信教育不能局限于一种方法,要根据具体的情况采取不同的方法。
4大学生诚信教育体系的构建
4.1以“两课”为依托,把诚信教育引入课堂高校“两课”是对大学生进行道德教育的主渠道和基本环节,在诚信教育中应发挥其独特的教育功能。但在过去的“两课”教材中,有关诚信的内容却没有或很少提及,诚信教育当然成为课堂教学的盲点。因此,要深入研究“两课”教学与诚信教育的内在联系,重视挖掘教材中的诚信内容,将诚信教育渗透在“两课”教学中,通过“两课”教学主渠道,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在“两课”课中,结合人际交往原则及友谊的建立与维护,帮助学生理解在人际交往中坚持诚实守信的重要性;结合“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和传统美德”的内容,向大学生介绍我国各个时代的思想家都十分重视诚信,并留下许多发人警醒的言论,强调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应当把它传承下去;结合“弘扬社会主义道德”的内容,向大学生指出为何我们把诚信作为当前公民道德建设的重点,强调诚信有何重要意义等。在法律基础课中,结合民法、合同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刑法等内容,让大学生了解这些重要法律规范都有关于诚实守信的法律规定,使学生们了解法律能为诚信者提供什么保障,失信能带来哪些法律后果,从而强化大学生的诚信意识,引导大学生树立“信用至上”的法治理念。总之,只有各门课着意渗透有关诚信教育的内容,在课程上形成诚信教育合力,才能提高大学生诚信认知水平,从而逐步树立讲实话、守信用的道德观念。
4.2鼓励大学生积极参与校园诚信实践道德素质的养成,除了正面的引导和灌输等直接教育之外,组织一系列相关活动也是必不可少的。这是一种“迂回”式地隐性教育方法,它是将教育的内容和目的渗透在各类活动和载体中,使受教育者在参加活动中不知不觉地受到活动“氛围”的熏陶,提高自身素养,以达到教育的目的。学校可以鼓励大学生大力开展以诚信为主题的辩论赛、演讲赛、主题报告等各类文体、科技活动,加深大学生对诚信道德的认识与理解:也可以组织学生参观诚信的企业和监狱,切实感受诚信与成功、失信与失败的关系,从而培养大学生的道德认知与情感:还可以组织大学生进行以诚信为主题的社会调查活动,使他们在活动过程中认识到诚信在社会经济转型期对个人、社会、国家发展的价值和重要性,以及当前诚信缺失对危险性等等,从而体会到诚信教育的紧迫性和必要性。
诚信品质的培养是一项艰巨而复杂的系统工程,它涉及到国家的政策、制度的完善和有效执行,社会、学校、家庭环境的改善,学生本人的努力以及校内外教育的整合等方面。只有在制度和法律、伦理和文化、教育和舆论等多方面合力的作用下,才能取得明显实效,而所有这些都需要全社会的通力合作,刁一能达至大成,而且不能一蹴而就。因此,我们必须对诚信教育进行深入研究,并不断在教育实践中改进理论和实践模式,使之实效性更强。
高校是培养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重要阵地,诚信既是思想观念的认知过程,又是行为习惯的养成和积累过程,各高校要全面加强和改进大学生诚信教育工作,营造浓厚的校园诚信环境,努力构建诚信教育的内在机制。
一、以校园文化活动为载体,构建诚信校园氛围
1、以校训、校风教育为主线,激励学生诚信
高校开展诚信教育活动,就是要在大学生中倡导明礼诚信的良好风尚,诚信做人,诚信做事,把诚信作为大学生的一种社会责任。在大学校园里,要营造诚实守信的氛围,首先要用本校独特的校园文化来影响、激励青年学子。校训、校风都属于校园文化,都能成为大学生探求理想、规范行为的无形力量。比如清华大学“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校训等都激励一代代青年学子为中华民族的崛起而奋斗不息。优良的校风是学校传统和文化的继承,对大学生的思想起到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高校应从学生进校起就开展校训、校风教育活动,让学生置身于崇尚严谨求实的文化氛围之中,感受诚信,认同诚信。
2、通过诚信主题教育活动,培养学生诚信
高校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精心设计和组织开展内容丰富、形式新颖、吸引力强的诚信主题教育活动,使大学生在活动参与中受到耳濡目染的影响,在不知不觉中领会诚信、升华境界。一是利用校园科技文化活动,开展诚信教育。如组织“诚信承诺”签名活动;开展校园拒绝作弊倡议活动;开展网上诚信论坛等高校文化艺术活动进行诚信道德教育。要充分利用广播、报纸、校园网等舆论宣传阵地,广造舆论声势,把诚信话题炒热,努力营造“讲诚信光荣,不讲诚信可耻”舆论环境,形成人人学诚信、处处讲诚信、事事守诚信的浓厚校园氛围。二是利用社会实践活动,开展诚信教育。道德教育的最终目的,就是要使道德规范转化为人们的内心信念,并能将之付诸于实践。要开展群众性的青年志愿者活动进行诚信道德教育的实践,通过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走向社会、了解社会,大学生才能用发展的眼光客观地看待当前社会的失信现象,从而在各种道德冲突面前坚持正确的道德选择,增强社会责任感,并在社会实践中躬行诚信准则,养成诚信习惯。
二、广泛开展诚信评价,建立科学有效的大学生诚信评价机制
1、建立科学的诚信测评体系
诚信测评体系的构建可以通过借鉴经济领域的信用评级指标体系,成立相应的大学生诚信度的评估部门来完成。诚信测评体系的内容应该包括诚信度测评体系各级指标和诚信测评的标准。然后通过大学生自评、同学互评,老师评议和社会中介机构评议等方式来进行诚信道德测评,并将诚信测评结果纳入各项评奖评优的考核指标中。通过构建大学生诚信度测评体系,帮助大学生提高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能力,使当代大学生明确诚信教育的价值标准,不断提高诚实守信的自觉性。
2、设立大学生信用档案
大学生信用档案可以包括以下内容:(1)个人的详细信息,如:身份证、户籍、家庭情况、居住地等内容。(2)学生在校期间的各种情况记录,学习成绩、信用记录、品行说明等。大学生信用档案是一种写实式的记录,它对学生的各方面有较为全面的描述,实行电子化管理,需要了解某学生诚信状况的人可凭大学生诚信档案的有关记录来达到对其诚信状况评定的目的。诚信档案的建立,使学生有了第一个信用记录,这是大学生的一份宝贵的资源,更是一笔无形的资产财富,这会使学生产生珍惜它、维护它的愿望,使学生时刻注意自己的行为,培养自我、调整自我、完善自我,努力做诚信的事,得到良好的诚信记录,不断提高自己的诚信度。同时诚信档案是一种特殊的隐性教育方法,大学生诚信档案建立的过程就是确立诚信教育的目标、学生自我教育、学生诚信反馈、学生诚信意识形成的过程。在学生毕业时,信用档案跟随学生人事档案一并交给用人单位,从而将学生的信用记录延伸到社会。这样可以帮助大学生诚信意识的形成,有利于在校园内营造良好的诚信教育氛围。
3、建立诚信奖惩机制及相关监督机制
建立诚信奖惩机制及相关监督机制,是诚信评价机制中的最关键一步。首先,应建立失信处罚机制。失信处罚机制是指学生一旦有了不良信用,他在一定时间内将不能取得荣誉称号,并在助学贷款等方面受到限制,如果其行为或后果严重,还要接受相应的校纪校规或法纪法规处理。处罚机制的设立目的是要失信者对自己不诚信的行为承担相应的责任并付出一定的代价,从而使不讲信用或信用不佳者难以在社会上立足。其次,推出信用激励机制。信用激励机制的推行是要使守信的人得到收益,如,为鼓励学生诚实守信,信用等级高的学生应优先推荐参加各种荣誉评定,以此鼓励学生守信并通过奖惩机制的建立来加强学生守信的自觉性。再次,尽快建立校内信用监督机制。面对社会上存在的信用危机,社会各界纷纷呼吁建立社会信用体系,对失信者实行惩罚。学校也应建立起自己的校内信用监督机制,对信用教育的开展和落实,对信用评价的公开、公正、民主程度予以监督,避免信用教育和管理部门的“失信”。校内信用监督的对象既涉及学生,又涉及教师,需要全体师生的共同支持,同时学校敢于将信用教育和评价中失信行为公开化,树立诚信的正确导向,从而保证信用教育和信用评价的顺利开展。
总之,诚信是立身之本,诚信更是立国之基。学校是社会主流文化的代言人,高校在大学生的诚信教育方面具有不可推卸的历史责任。因此,高校要全面加强和改进大学生诚信教育的领导,树立起正确的诚信教育理念,在积极探析新形势下大学生诚信缺失缘由的基础上,努力构建起科学的诚信教育运行机制,在社会、学校和家庭等多方的通力合作下,才能使当代大学生逐步摆脱诚信危机,构建起完美的诚信人格,进而对全社会产生辐射作用,为我国构建诚信社会、和谐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诚信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就个人而言,诚信是高尚的人格力量;就单位而言 ,诚信是宝贵的无形资产;就社会而言,诚信是正常秩序的运行基础;就国家而言,诚信是良好的国际形象。
一、高校诚信缺失的现状
1、言行缺乏诚信。据《中国青年报》的一次调查统计表明,在校学生中未说过假话的平均只有6.2%,其中,幼儿园小朋友占84%,小学生占51.3%,中学生占20.1%,大学生占0.48%。随着年龄的增长及接触社会的机会增多,有些人受到社会不良因素的影响,诚信随之变得匮乏,到大学阶段达到了不诚实最低点。
2、信贷缺乏诚信。1999年,国家推行助学贷款,但是此项活动却遭遇了“诚信危机”的重棒。有媒体报道,各高校在5~10 年内的贷款平均归还率不超过80 %。据权威机构调查显示,有29. 71 %的被调查者表示没有听说过“个人资信制度”,近两成的学生甚至没有考虑过还款的问题,7 %的学生表示“是否还款还很难说”。
3、考试缺乏诚信。各高校为严肃考场纪律,制定了严格的考场纪律。许多学校要求学生考试时必须凭三证:身份证、学生证、考试证参加考试。对监考老师学校也明确规定监考时严禁看书、玩手机。但学生的作弊方式还是层出不穷,作弊的手段也是防不胜防。笔者经过调查还发现,在国家英语四、六级考试,计算机等级考试等一系列考试中存在严重的答案买卖和聘请“”等现象。
4、就业缺乏诚信。近年高校毕业生人数逐年递增,给大学生带来了巨大的就业压力。为了在就业中脱颖而出,部分学生利用各种手段“修饰”求职简历上,如修改成绩、制造虚假荣誉证书、虚构社会实践经历等。有用人单位很无奈的说,一场招聘会下来可以同时接触到同一学校几名校学生会主席。
二、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的紧迫性
1、诚信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大学生的现实要求。我国于2002年1月正式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中国经济在与世界接轨的同时,必须成为建立在法制基础上的经济,即"法制经济"或"诚信经济"。经过多年的经贸合作,我们发现"诚信"便是赢得合作伙伴,赢得国际市场的重要条件。对即将入世的大学生来说,肩负着建立健全全社会信用制度的重任,他们的诚信品质直接影响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能否顺利推进。
2、诚信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根本要求。“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大学是人生成长的黄金时期,是人生重要的转折点,更是诚信教育的重要阶段。在这个关键时期缺乏针对性的诚信教育,就可能导致人格缺陷或偏离,甚至可能使其误入歧途。近年来,犯罪的年轻化、高学历化从其根本上来探究,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没有接受良好系统的诚信教育。
3、诚信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要求。在《关于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提出:"以思想道德建设为基础","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这就明确告诉我们:人才是有德之人,而高校培养人才必须以诚信这个做人的基本行为要求为准则。
三、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的措施
1、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应和校园基础文明建设以及社会教育的大环境相结合。把“诚”和“信”作为学校行为的基本准则,通过开展校园基础文明建设,逐渐培养大学生文明意识和为人处事的道理。例如开展“说实话、办实事”主题教育活动,“青年志愿者”活动等,在校园内形成讲诚信的气氛,让大学生感觉任何事都可以也应该依赖诚信来办。另一方面,大学生应该走出校门,积极宣传和实践公民道德建设和诚信教育,使助人者受到表扬,受助者受到感染和鼓舞,形成一种明礼诚信、友爱互助的良好气氛,为形成一个守诚信的良好社会风气而服务。
2、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应和良好的校园风气和育人环境相结合校园文化对大学生人文修养的形成具有很好的熏陶作用。华中理工大学的涂又光先生提出“泡菜理论”,他认为泡菜水的味道决定了所浸泡的萝卜、白菜的味道。学校的文化氛围也影响熏陶着学生的品质。学校是培养大学生诚信品德的重要场所,利用健康、高雅、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对大学生有着潜移默化的导向作用。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首先高校自身要树立良好形象;其次教师要以身作则,严谨治学,为人师表;最后高校还应建设具有本校特点的积极健康的校园文化生活,加深学生对诚信这一基本道德规范的理解,使学生能渐渐学会宽容和尊重,寻求人与人之间的理解与真诚,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3、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应和建立合理的整体评价体系相结合。为学生建立诚信档案。记录学生在校表现情况包括曾获得荣誉和处分、学习成绩、助学贷款以及各类素质表现。部分学校也可进行信息化管理,以增加诚信教育的透明度和实效性。建立诚信奖惩机制。将诚信的状况与大学生素质拓展、综合素质测评相结合,将其纳入奖学金评定、升学考试、年度评优、助学贷款等相关评优推荐活动的重要指标,对失信行为采取限制评优、暂缓贷款等措施,对诚信的先进典型进行通报表扬,真正起到制约作用,帮助大学生建立诚信意识。
总之,高校的诚信教育事关国家的前途命运、繁荣发展的大事。我们全体教育工作者都应该重视大学生诚信道德建设,运用特色的校园文化生活,营造良好的学风校风,积极探索适合各大高校的诚信教育的新方法、新举措,为培养出新一代诚实守信、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共创新时期健康文明的和谐校园。
3、宣传社会,扩大影响,带动身边的人。
三、活动设计(一)活动准备
(二)活动形式
1对学生进行以下几方面的教育。
(1)、文明礼貌教育。文明礼貌是诚信品质的外在表现,文明礼貌,包括各种场合的文明礼仪,文明的行为举止,使用文明礼貌用语等。通过外在的文明礼貌行为实践养成诚信的内存品质。
(2)、遵纪守法教育。自觉遵守社会、学校纪律和法规,是一个人良好社会信誉的标志。遵纪守法教育包括:遵守各种社会法规、教育法规和学术交流的各种纪律,培养遵纪守法的意识和个人的社会信誉意识。
(3)、真诚待人和诚实守信的教育。真诚待人、诚实守信,是诚信在人际交往中的表现。包括真诚的理解,看待他人,善待他人,做人要诚实,人际交往中要信守承诺等。通过真诚待人和诚实守信教育,建立和诣的人际关系,体验自尊,提高个人的社会亲和力。
(4)、乐于助人的教育。乐于助人是诚信品质的体现。包括:富于爱心和同情心,力所能及、主动地帮助他人,把帮助他人视为自己的需要。通过乐于助人教育,提高关心他人的能力和积极情感体验。
(5)、言行一致辞和学会负责教育。言行一致和学会负责是诚信教育的本质要求和重要内容。包括:说和做相一致,对自己、家庭和社会负责的意识,做一个负责任的人。
(6)、诚信立人教育。诚信立人是诚信教育的核心目标和内容。包括,确立诚信立人的意识,把诚信作为做人的准则。通过诚信立人教育,唤起自我完善的意识。
2、各班利用晨会、午会和班会时间组织班上学生进行诚信活动的大讨论。
3、学生征文活动。学生围绕诚实守信,正确对待学习、生活,诚实对待考试、升学等内容
写作,可以是观点鲜明的议论文,也可以是反映学习、生活中富有教育意义的小故事等。
四、活动总结。【范例】一、 诚信教育活动的主题塑造诚信大学生,构建诚信校园
二、诚信教育活动的目的引导学生明了诚信的本质和内涵、诚信与道德、诚信与大学生成才的关系,自觉地做一个诚信的大学生;通过诚信教育引导学生树立“说诚信话,办诚信事,做诚信人”的诚信观念,号召学生自我教育,自我完善,自觉加强诚信建设,牢固树立诚信为本、操守为重,守信光荣、失信可耻的信用意识和道德观念,养成诚信待人,诚信处事,诚信学习,诚信立身的良好习惯,把学生培养成 “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诚信大学生,共建和谐校园。
三、诚信教育活动的时间5月 8日(星期五)至 5月 25日(星期一)
四、诚信教育活动的具体安排:1、全系动员宣传。
制作一条以“树诚信学风,做诚信学子,创诚信校园”的横额,加强舆论引导,积极营造诚实守信的校园氛围。由系团总支宣传部负责。
2、诚信格言征集比赛。
组织各班团总支开展诚信格言征集活动。征集要求:诚信格言要以“诚信”为主题,提炼对诚信的认识、看法与领悟,要求精练、深刻,对他人能够起到启迪、教育作用,字数不超过 30 字。系部将从中推选3-4条报院团委参评。
一、活动目的:本次诚信教育活动的开展,旨在弘扬诚实守信这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培养广大干部职工“诚信”的优良品质,要求干部职工从自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身边的每件小事做起,在家做一个诚信的好成员,在单位做一个诚信的好职工,在社会做一个诚信的好公民,促进良好行风的形成。通过本次活动的开展,也使中葛根水库建管处德育建设有突破性进展,让道德环境有全面性发展。
二、活动主题:做诚信职工,建诚信科室,创诚信单位。
三、参加对象:全体干部职工。
四、领导小组组 长:鲁新平
副组长:张德兵 芦志强
组 员:赵 勇 侯彦姣 唐鲜鲜
五、诚信教育的主要内容:1.在诚实教育方面:培养职工诚实待人,以真诚的言行对待他人、关心他人,对他人富有同情心,乐于助人。严格要求自己,言行一致。
2.在守信教育方面:培养职工守时、守信、有责任心,承诺的事情一定要做到,言必信、行必果。遇到失误,勇于承担应有的责任,知错就改。
3.在诚实守信教育的同时,还要加强遵守法律法规、单位纪律和社会公德的教育,培养职工的法律意识和规则意识,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
六、活动时间:4月1日—5月31日第一阶段:4月1日—4月15日 启动宣传阶段
第二阶段:4月16日—5月26日 活动开展阶段
第三阶段:5月27日—5月31日 活动总结阶段
七、具体活动安排:(一)启动宣传阶段1.利用例会举行“诚信教育活动”启动仪式。
2.通过宣传栏、黑板报等形式宣传诚信思想,营造诚信氛围。
3.召开全体干部职工的动员会。
4.各科室在日常工作中加入诚信内容,渗透诚信思想。
(二)活动开展阶段1.在诚信教育活动期间,组织开展诚信教育“六个一”活动:
(1)举行一次以“诚信教育”为主题的宣传活动。(4月15日前)
(2)出版一期以“诚信”为主题的黑板报。(4月15日前)
(3)提出一句自己的诚信口号并由同事监督实施。(4月22日前)
(4)个人制定一份“个人诚信公约”,并组织职工签名活动(4月25日前)
(5)开展一次以“我身边的诚信故事”为主题的演讲比赛。(4月25日)
(6)举办一次以“诚信”为主题的征文比赛。(5月10日交稿)
2.在诚信教育活动期间,党支部组织开展的诚信教育活动:
(1)评选优秀征文等。
(2)检查 “诚信公约”及签名活动、个人诚信口号的落实情况。
(3)组织开展“我身边的诚信故事”演讲比赛。(5月9日)
(4)组织观看纪录片《道德的力量》。(5月23日)
(三)活动总结阶段1.各科室写出本科室诚信教育活动开展情况的总结,并上交部分资料。
2.采用自评互评等方式,树立诚信典型。
3.展示诚信教育活动成果。
八、活动要求:1.全体干部职工要高度重视这一教育活动,层层负责,力求实效。
2.可针对各自特点,突出特色,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加强对职工的诚信教育,从现在做起,从我做起,努力营造良好的文明诚信的氛围,创造人人诚信的精神家园。
一、活动主题 争做诚实守信好少年二、活动对象 全体学生三、令页导小组组长:
副组长:
组员:
班主任及任课教师
四、活动时间 10月9日—31日五、活动内容1.在诚实教育方面:培养学生诚实待人,以真诚的言行对待他人、关心他人,对他人富有同情心,乐于助人。严格要求自己,言行一致,不说谎话。端正考风考纪,作业和^考查求真实,不抄袭、不^做蔽。
2.在守信教育方面:培养学生守时、守信、有责任心,承诺的事情一定要做到,言必信、行必果。遇到失误,勇于承担应有的责任,知错就改。
3.在诚实守信教育的同时,还要加强遵守法律法规、校规校纪和社会公德的教育,培养学生的法规意识,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要进一步落实《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全面培养学生诚信、守纪、公正、文明等良好习惯。
六、活动步骤第一阶段:启动宣传阶段(10月9日——11日)
(一)举行“诚信教育活动”启动仪式。
(10月10日7:30)
(二)教学楼前面悬挂诚信教育的宣传横幅
(10月9日)
(三)红领巾广播站每天播放关于诚信的故事(伟人诚信的故事)或名言。
(10月10日—28日)
(四)出一期以“诚信”为主题的宣传栏。
(10月11日前,责任人:王玉森)
(五)新都小学诚信主题教育签名活动。
(10月17日前,全体师生)
第二阶段:活动开展阶段
(10月13日—28日)
1.在诚信教育活动期间,各班组织开展诚信教育“五个一”活动:
(1)举行一次以“诚信教育”为主题的班会活动。(10月13日,责任人:班主任) 各班组织好一次“我们与诚信同行”为内容的主题班队会。要坚持诚信教育与传统美德教育相结合,充分挖掘和利用传统美德中有关诚信内容的格言、楷模、典故、故事等,通过诵读、故事会、表演等形式,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体会诚信是做人的根本。
(2)每位学生收集一句诚信的名人名言、谚语、俗语,班主任把它张贴到学习园地,每天早上要带领学生读。(10月15日前)
(3)班级制作一个“诚信之星”评价表。(10月15日前) 班主任自行设计,然后把电子表格交到年级组长,由年级组长统一转交德育室统一打印,张贴到班级。
(4)开展一次以“我身边的诚信故事”为主题的演讲比赛。(10月24日,责任人:年级组长) 班主任协同语文老师组织学生通过书籍、报刊等多种途径收集有关“诚信”的名人故事,以激励自己,向榜样学习。
先在班级进行初选比赛(10月22日);
各班选派一名优秀选手参加学校比赛。
评分要求如下:
①主题鲜明、内容连贯、语言符合年龄特点。(30分)
②口齿清晰、普通话标准、表达流畅、精神饱满、感情处理恰当(50分)
③参赛选手的仪表大方、自然、得体。(10分)
④选手比赛时间控制在3—4分钟内脱稿独立完成。(10分)
(5)举办一次以“诚信”为主题的手抄报比赛。(10月27日前,责任人:美术教师) 三~六年级学生制作诚信手抄报,参加校手抄报设计评比活动。同年级分别评出一等奖2名、二等奖4名、三等奖6名,用3K纸大小,班别、作者姓名书写在作品背面右上角。
设计要求如下:
①版面设计新颖独特,插图美观,标题醒目、大方;
(40分)
②书写工整,字迹清晰,美观规范;
(10分)
③文稿紧扣主题,内容精炼充实、可读性强;
(20分)
④版面布局合理,整体效果好;
(20分)
⑤必须由学生独立完成,图文一律为学生手笔。(10分)
2.在诚信教育活动期间,学校将组织开展如下工作:
(1)评选优秀班会记录、优秀手抄报等。
(2)检查各班的“诚信之星”评选过程、个人诚信名人名言、谚语、俗语的收集张贴及学生读的情况和演讲比赛的落实情况。
(3)加强值周检查工作力度,以值周检查为评选诚信班级的依据。
第三阶段:活动总结阶段(10月29日—31日)
1.各班班主任写出本班诚信教育活动开展情况的总结,并上交。
2. 采用自评互评等方式,各班评选“诚信之星” 填写申报表,报大队部;
学校评选“诚信班级”。
3.德育室对本次活动做好总结,利用学校博客展示诚信教育活动成果。
七、活动要求1.要强化组织^令页导。要高度重视这一教育活动,切实加强组织^令页导,德育副校长要亲自抓,要明确责任,细化目标,妥善安排,力求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