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2-28 15:34:30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信用研究报告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一、具体为完善六个体系
(一)企业信用标准体系
信用标准(creditstandard)是指当采取赊销手段销货的企业对客户授信时,对客户资信情况进行要求的最低标准,通常以逾期的dso和坏帐损失比率作为制定标准的依据。国际通行的四等十级制评级等级,具体等级分为:aaa,aa,a,bbb,bb,b,ccc,cc,c,d。从aa到ccc等级间的每一级别可以用+或-号来修正已表示在主要等级内的相对高低。如aaa级的含义就是信用极好,表示企业的信用程度高、债务风险小。该类企业具有优秀的信用记录,经营状况佳,盈利能力强,发展前景广阔,不确定性因素对其经营与发展的影响极小。企业信用标准的设置,直接影响对客户信用申请的批准与否,是企业制订信用管理政策的重要一环。
(二)企业信用评价体系
企业征信是指在对企业、债券发行者、金融机构等市场参与的主体的信用记录、经营水平、财务状况,所处外部环境等诸因素进行分析研究的基础上,对就其信用能力(主要是偿债能力及其可偿债程度)所作的综合评价。企业征信在形式上表现为一种对履约能力及其可信程度所进行的一种综合分析和测定,它是市场经济体系不可缺少的中介服务。在我国,随着资本市场的建立和发展,信用关系日趋复杂,由此产生的信用风险对经济活动的影响也日益深远。特别是加入wto以后,我国将更快地融入全球经济。在这种背景下,只有通过建立与国际接轨的信用保障体系,及时揭示和预警信用风险,才能为我国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与国际市场的进一步接轨创造良好的条件,确保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地发展。
(三)企业信用信息传播体系
互联网是目前最好的传播平台。其优势是传播快、信息可留存、可及时更新以及查阅检索方便等。其次有报纸、广播、电视等媒体。从企业信用体系的长远建设和发展来看,应该及早着手建立全区联网甚至全国联网的企业信用状况咨询系统,以方便广大用户对于信用信息的消费需求。
(四)企业信用监督管理体系
企业信用监督管理体系应该是一个层级结构。应该成立企业信用管理机构,统一组织和协调企业信用自身、企业信用服务体系、企业信用网络平台建设等。同时由各级企业主管部门建立相应的信用信息采集鉴别和传播机制,实现企业信息的标准化生产、标准化传播和全方位供给。大型企业内部必须设立信用管理岗位,以协调本企业信用管理事务。
二、企业信用体系建设的原则
一、引言
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企业规模越来越大,管理范畴越来越广,管理难度、复杂性提高,管理问题成为制约大企业发展的瓶颈,对管理的研究催生了20世纪中期管理学的全面发展,伴随着管理学科的百花齐放,企业界迫切将这些成熟的管理理论应用到企业实践中,于是专门的管理咨询公司应运而生。进入21世纪,随着企业文化――柔性管理的发展,靠引用外部专家提高管理水平的方式逐渐暴露出短期性、针对性不强、可行性弱、保密性差的弊端,企业迫切需要培养熟悉企业情况的内部人员成为专家来研究目前的管理问题,作为企业内部人员学习研究管理问题的平台――工作研究报告产生了。
二、工作研究报告的研究
(一)相关研究与实践经验
工作研究报告是理论联系实际的一种有效方式。指企业管理人员运用理论深层次分析企业中的问题,进而提出改善措施的研究过程。其特点为:
1、工作研究报告是管理研究报告,不是技术研究报告。前者是对管理思想、方法、内容等的研究;后者是基于技术、科研的研究。
2、工作研究报告是工作报告,不是学术论文。前者与企业管理实际结合紧密,源于实际,服务于实际;后者源于文献,成果终止于文献。
3、工作研究报告是研究报告,不是工作总结报告。前者要求在总结的基础上研究发现问题,找出深层次的原因,进而提出改善措施;后者多专注于成绩、问题分析与总结。
4、工作研究报告是自主研究,不是引进咨询公司研究。前者是企业内部管理人员对管理现状进行研究。后者研究主体是咨询公司。
工作研究报告就是要培养熟悉现状的内部人员成为专家,使大家在工作同时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这在国内外企业管理研究方面属于首创,目前还没有任何企业实现如此大范围的管理研究活动。
(二)工作研究报告的发展阶段
工作研究报告在企业中的开展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启动阶段。此阶段主要是搭建工作研究报告的平台,宣贯工作研究报告的思想,培养学员的研究意识,是研究报告工作的关键阶段。
2、全面改善阶段。随着企业大学培训人数的增多,工作研究报告推广面的扩大,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用研究的眼光工作,公司内形成了研究的氛围,员工在工作同时处处时时想着改善,公司内部暴露出越来越多的管理问题,大多数员工具备了规范的研究能力,能够在自主学习、调研的基础上提出详细的解决方案。这个阶段前期犹如暴风骤雨,各种问题冲击着员工思想,考验员工毅力,坚持下来随着员工对本职岗位及相关岗位的研究改善,公司管理水平就会有一个质的飞跃。
3、精益求精阶段。工作研究报告是发挥员工的自主意识,通过员工的研究解决公司问题,通过问题的解决激励员工继续保持研究意识。在这个阶段公司员工都能自主发现工作中的短板,积极改善,寻求更好的解决方式,表现在以下方面:理论上开始从事前沿理论的思考,公司员工开始不满足于仅仅学习他人的研究成果,在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开始提出更实用的、创新的理论成果;实践中对问题的认识更深刻,能够找到问题的本质,从而解决问题的方式更彻底。在这个阶段公司员工成长为专家。
三、工作研究报告在海信集团的实践
(一)实施主体
海信学院是海信集团有限公司的企业大学,为保障学员的学习效果,督促学员“学以致用”,海信学院于2009年开展了研究报告工作,研究报告是培训效果的检验和落实,依托海信学院的平台开展,由海信学院学员针对现状中的问题自主选题组成研究小组,在11个月内完成培训课程的学习及研究报告的撰写。学员分散在公司的各个层级,从而可在全公司高中基层形成研究小组研究不同层级的问题,下届学员可以依托上届学员的研究成果开展后续研究。
(二)指导队伍
为保障研究工作的完成,海信学院为每个研究小组指定导师、指导教师各一名,导师在成果应用价值方面指导,由成果试推行的公司领导担任;指导教师在研究规范性方面指导,并督促、管理研究小组,由海信学院教师担任,最终形成海信学院与公司领导共同培养下属的有效培训模式。
(三)研究框架
为保证工作研究报告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性,研究报告包括以下几部分:企业现状;最新的观点和做法;问题分析;解决问题的思路;改进方案;方案配套措施;研究成果的应用效果。
第一部分企业现状描述在所研究领域本企业目前的做法,并找出存在的问题、可改善点;针对要解决的问题在第二部分整理出相关的理论成果及其他企业的成功经验,寻求理论和实践支撑;在此基础上在第三部分分析问题,找出问题存在的深层次原因;第四部分对症下药,提出解决思路;第五部分是对思路的细化,形成具体措施、方案;第六部分为保证方案实行提出相应的配套措施;方案推行后将应用情况、改善效果记录在第七部分。
(四)过程管理
为保证工作研究报告各阶段的方向和可行性,海信学院设置了开题评审、预答辩评审、答辩评审三个控制点,开题评审基于研究小组提报的开题报告,由评审专家对研究思路提问打分,目的在于把控研究方向,确保研究可行性和价值。预答辩是对研究报告初稿的评审,目的是找出差距,进一步完善,以期答辩时能提供有指导价值的成果;推动研究成果的试运行。答辩评审是对研究成果的验收,目的在于衡量研究成果的价值、研究的规范性;推广研究成果。
(五)验收标准
工作研究报告是理论与实践的直接桥梁,为保证工作研究报告成果的正确性与研究价值,工作研究报告的验收标准设置为:研究规范性、成果应用价值。针对这两个指标设置二级指标,由成果应用单位对成果的应用价值打分评价,由海信学院研究中心对研究规范性打分评价,最终形成工作研究报告答辩评审成绩,决定研究报告的合格性。
四、工作研究报告的成果应用
(一)成果推行主体
海信学院、研究小组负有推广实施研究成果的责任。
(二)成果推行渠道
研究小组自行将研究成果提报相关应用部门;海信学院将研究成果提报相关应用部门;海信学院将优秀研究成果上报集团办公会,讨论实施决策。
(三)成果推行时间
研究小组在研究成果形成后开始尝试推行,预答辩后正式启动推行日程,答辩评审时成果已有实施效果评价。
(四)现有成果
海信学院实行工作研究报告半年时间内即显现了很多研究成果,得到了相关部门的认可。
降低征信业务查询成本实现信用报告电子化,将可大幅降低征信业务查询成本。一是节约基层人民银行征信查询网点信用报告打印纸张和硒鼓。二是自助查询机取消打印纸质报告功能后,无须再配置价格高昂的高速双面打印机,也降低了基层人民银行征信查询网点征信查询机的硬件成本,减小征信查询点购置征信查询机的费用压力。减少设备维护工作量目前,个人征信查询业务均以自助查询机查询为主,但因查询机使用年限较长,由于打印机老化导致卡纸、缺墨造成的系统故障频发,工作人员在打印机日常维护上花费的时间较多,查询机也无法真正做到无人值守。如实现信用报告电子化,征信查询点工作人员在设备维护上的工作量将大幅减少。缓解征信查询点营业压力以个人信用报告查询为例,尽管个人信用报告上明确注明“本报告仅供客户了解自身信用状况使用”,不应随意提供给他人,但在实际操作中,绝大部分客户查询信用报告均是用来提供给没有查询权限的放贷机构做贷前审查用,部分单位在进行招标、采购、人才选拔、评先评优等情况下也需要客户提供其信用报告。由于互联网个人信用报告查询版本没有提供明细版,且生成的PDF文件存在被修改的可能,信用报告的最终使用者往往不愿接受客户提供的互联网版本的信用报告,而要求客户提供人民银行网点打印的纸制报告,也导致社会公众对互联网查询版本的认可度较低,大量客户仍然选择到人民银行网点和查询点进行查询,导致人民银行网点和查询点的查询量居高不下。如通过信用报告的电子化,并将互联网查询的版本和网点查询的版本进行统一,让互联网查询方式真正实现分流功能,将能够缓解各征信查询点的压力。防范征信查询点内部风险实现信用报告电子化后,由于信用报告在生成后由客户本人直接下载,并不在业务用机上展示或打印,征信部门查询人员未经授权不能直接接触客户信用报告,将能从根源上杜绝征信查询点泄露信用报告的内部风险。提升人民银行社会形象实现信用报告电子化,因人工和耗材支出大幅减少,将可明显降低征信查询业务成本,面向社会公众收费可考虑进一步降低,有助于提升人民银行社会形象。
信用报告电子化的实现方式
目前,通过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官网、个人网银和企业网银等方式的个人和企业信用报告查询已经实现了全流程的电子化操作,二代征信系统上线后,通过二代征信系统查询的个人和企业信用报告也可直接生成PDF格式,在系统层面已经具备电子化的条件。同时,通过前置系统已可实现征信查询业务受理、办理、收费到开具发票的电子化操作,只要实现信用报告文件从人民银行业务网到互联网的安全传输,即可实现征信查询全流程电子化操作。增加信用报告中转服务器实现信用报告电子化,将可大幅降低征信业务查询成本由于征信系统运行于人民银行业务网,而社会公众下载信用报告需要在互联网操作,因此需要增加信用报告中转服务器,用于实时接收征信系统生成的信用报告、生成下载链接,并通过多种接口程序将信用报告电子版链接发送到客户手机短信和经过认证的手机App。接入中转服务器的手机App可由征信中心开发专用程序,也可与银联云闪付、各银行的手机银行、支付宝、微信等APP进行深度整合,以扩大受众范围。下载链接应有下载时效限制,在一定时间后链接失效,并自动删除服务器缓存的信用报告。由于不同网络之间的数据传输涉及网络安全性问题,应通过技术手段对服务器访问业务网和互联网所需的各项权限进行最小化控制,确保征信系统数据和客户数据安全。
增加信用报告验证服务器
为确保信用报告电子版文件不被篡改,应增加信用报告验证服务器,辅以信用报告真实性验证系统,以网页版形式提供服务。在验证系统数据库中记录系统生成的信用报告原始文件的MD5校验码、信用报告所有人姓名和信用报告编号,信用报告的最终使用人通过在网站输入信用报告编号来获取该信用报告的MD5校验码和信用报告所有人的姓名或企业名称(应脱敏显示),同时使用公开的MD5校验程序对信用报告文件进行校验,通过比对MD5校验码是否一致来确定信用报告文件是否被篡改。落实线上授权的认证机制在通过人工柜台查询信用报告的流程中,个人和企业的授权是必要而且是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因此应有相应的技术手段来确定信用报告是由申请人本人进行下载,防范信息泄露风险。企业查询可在前置系统引入电子营业执照验证功能,由企业法定代表人通过电子营业执照App授权企业经办人办理业务;个人查询可依托“互联网+”可信身份认证平台(CTID),由征信中心统一接入平台,在充分保障申请人隐私数据安全的同时,对客户身份进行真实性验证,并实时将核查结果返回征信系统。
【中图分类号】G2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4)11-0201-01
一 调整信息源结构,加强深度报道
与网媒相比,纸媒最大的缺点就是传播周期太长,一则新闻通常要经过1~2天的时间才能见报,这种速度往往失去了新闻的实时性,大大落后于网媒。校报作为学生阅读载体,只有在海量的信息中搜集材料,通过独到的眼光选出师生感兴趣的题材加以报道,才能真正发挥其作用。校报必须提出有建设性的话题,通过对新闻背景和历史的不断探究,全方位、多角度地解读新闻,通过师生的不断讨论,校报才能真正发挥舆论的引导力。校报工作多方面、全方位的深度挖掘题材是为了带给学生更多、更新的新闻,因为高校学生接受新事物的能力要大大强于其他人,校报必须抓住这个特点,满足学生对于新事物的好奇心和新概念的接受力。只有真正满足学生的需求,校报的宣传工作才能得以顺利开展,学校的改革措施才能得到有效实施。
二 整合传播方式,提升新闻价值
媒体的传播方式早已随着互联网和手机通讯的普及从传统媒体变成了现在的新媒体,人们的阅读方式在逐步地发生改变,越来越多的人喜欢通过手机或者互联网了解实时信息。更多的人抛弃了传统的纸媒,不仅仅是因为纸媒的传播速度慢,还有纸媒版面单一、固化、内容无趣等原因使得越来越多的人选择新媒体。而最快接受互联网媒体资讯的受众是大学生,因此高校必须抓住学生群体多的优势,大刀阔斧地改革校报的传播方式和手段,通过提升新闻的价值,改变传统媒体新闻无趣的缺点让校报发挥应有的作用。据调查研究显示,网络媒体的新闻大多来自纸媒,因为网媒很多时候都没有新闻采访的资格,因此,校报要接受新媒体的传输方式就必须丰富校报的内容,改变校报的版面样式和版面内容。现在网络媒体的方式有手机报、手机电视、平面媒体电子出版物等,这些方式帮助了校报从纸媒的单向传输向新媒体的双向传输发展,这种发展方式可以在学生和学校之间建立一个信息交流平台,这种平台的建立让传播者和受众之间产生了互动,这种互动也是校报影响力扩大的标志,而接受新媒体的同时就应该注重新闻的内容,必须通过对新闻本身的事件、背景、相关信息和及时的新闻评论进行整理和加工,通过这些信息的传播真正获取师生的信赖感和依同感。只有不断地改进自身,改变传播的方式,才能提升新闻的价值,将最有深度的新闻呈现给学生。
三 强化监督评论,提高舆论引导
互联网时代带来了新媒体的传播方式,但新媒体并没有完全取代传统媒体,其原因就在于传统媒体自有其不可取代的地方。传统媒体对于新闻报道的判断确定的权威性不可置疑,它通过对受众注意力的调查将受众最关注的新闻强调出来,这种方式更能起到监督评论的作用,这也是传统媒体不能被新媒体取代的独特优势。中国高校的校报经过精确、有力度的选题和评论监督,以最优质的编辑团队制造和传播新闻,通过对学生和学校各院系的了解传输他们最感兴趣的有价值的新闻,这些都会产生巨大的影响力,这也是传统纸媒的核心竞争力。在强大的舆论监督面前,校报作为学校重要的舆论工具,必须对重大新闻发表自己的看法,对时事新闻做出恰当的评论。
四 打造特色栏目,提升话题互动性
要办好校报,必须突出校报的栏目特色,经过个性化的设置,才能真正吸引广大学生。目前,校报有一个其他传播媒体没有的优势,那就是它拥有人数最多、接受能力最强的受众,学校是知识分子读者最多的地方,当然对于新闻的内容由于其本身的知识层次也变得要求较高。因此,校报的内容和版面编排都必须要有特点,通过独特的宣传方式将校报的特色传播给师生,只有如此才能得到特别是学生群体的支持。随着新媒体的影响越来越大,校报既要顺应时代的步伐赶上潮流,又要能将校报改革得时尚新颖。而这绝对不是校报的编辑通过几个人过几个团队的努力就能实现的,只有通过对学生需求和兴趣的调查再结合校报自身的特点和优势,创造出学生感兴趣的话题。这种方式也是校报与学生互动的一种方法,不仅可以加深对学生的了解,校报也可以就现实情况对自身缺点加以改正。为了加深学生对校报的了解,还可以开展相关的活动,请知名的新闻工作者到学校进行演讲等,让广大师生了解新闻的含义和作用,这对学校的宣传工作有极大的好处。
参考文献
一、信息技术在中美教育中的应用现状
1.在中国教学中的应用现状
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和发展,教育校园网逐步扩大为城市网或者区域网,这种发展趋势也逐步被许多地区所重视。根据相关数据显示,迄今为止已有超过一百的教学城市网,其中不包括筹建中的地区[1]。然而,尽管目前我国信息技术教学已取得一定的成绩,但是仍然存在一些常见的问题:第一,教师信息修养跟不上时展的主流,对信息技术课程并不完全了解;第二,一些教师仍然坚持传统的教学观,甚至一部分教师根本不知道先进的教学观,与时展相矛盾;第三,不清楚信息技术课程的设置目的,部分学校仅仅将这门课程作为简单的学科,并未注重这门课程与其他学科的融合,使得学生仍然采用过去的学习方式,而不知道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2]。
2.在美国教学中的运用现状
顾名思义,信息技术化教学就是运用多媒体以及互联网,推动教育的完善,从而使其跟上时展的步伐。据相关统计结果显示,美国是全球最大的互联网教学国。美国之所以成功地完成了教育信息化的改革,是因为以下几个原因:第一,美国政府关注信息化教育;第二,美国研制出新的网络系统;第三,通信以及计算机行业的兴起等。
目前美国信息技术在教育方面的运用主要表现为:评价体系的运用,通过互联网将评价结果告之大众,有助于推动地区或者学校加快信息化进程;教育手段的运用,美国教学强调学生为主,教师只是充当指引者的身份,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能力提升的运用,美国学校强调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有助于改变学生的思维空间和提高事故处理能力;学校设备完善,因为完善的基本设备环境是进行信息化教育的重要保障和关键因素之一,美国在进行教育改革时,保证了设备的先进性,从而其教育改革才会如此成功[3]。
二、中美信息技术教育运用的对比
由于科学技术、学生本身的特质等一些外在因素的影响,中美信息技术在学校教育中的运用不尽相同。
1.教育观念的差异
信息技术对中美教育观念的影响主要体现在:第一,教学观的差异。美国的IT发展一直是全球的领军者,所以与其他各国相比,其教育方式更具有时代性。一方面使当地的教育更具广泛性,另一方面又促进了教育向以学生为主的模式转变,同时很大程度改变了传统的教育方式、教育观念[4]。而在中国,信息技术也给教育带来了一定程度的影响,如师生之间的角色逐渐转变,教育观念也逐渐转变为自主学习和能力提高。第二,教师与学生关系的差异。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美国教育模式逐渐从教师为主转变为教师、学生地位平等,教师所发挥的作用发生许多变化。然而在中国,绝大部分教师仍然强调传教式的,网络等仍然只是辅助学生学习的工具。第三,合作观的差异。合作是中国和美国教学的主要差别之一。在美国,教师更加关注合作观的培养,通常选择让学生共同完成一项任务,因而学生大多比较随和热情。但是在中国,学生在合作意识方面比较缺乏。
2.教学环境的差异
一个好的环境才能为学生构建良好的生活和学习气氛。教学环境是信息技术教学的重要因素之一。美国在信息技术教育方面投入了大量的劳力和财力,对学校的网络设备以及网络资源进行了有效的完善,根据相关数据显示,上世纪90年代末美国已经有将近一半的教学选择使用互联网[5]。然而在中国,尽管在这方面做出了许多努力,但和其比较仍然存在差距,而且在其改革过程中暴露出许多教育问题,例如资金缺乏、教育氛围混乱等。
3.教育手段的差异
在教育手段方面,美国目前强调以人为本,坚持学生为主的理念,强调学生的个性培养,摒弃了传统的教师、学生共同学习的教学手段,逐渐转变成学生共同学习的教学手段,时刻以学生为主。例如,教师教学设备比较简单落后,而学生学习的设备都比较先进。然而在我国,由于传授式教学手段经过长时间的考验,在我国教育中已经根深蒂固,所以教育手段依然停留在传授式,而信息技术的引进只是为了帮助教师教学,不重视学生的自主学习,依旧注重机械式学习。
4.教育体系的差异
一些学者指出,信息技术的出现和研究一方面将人们带入了信息世界,另一方面为教育的改革和完善创造了机会。由此可见,信息技术所带来的影响已超过了其自身的范围。在全球信息技术发展的前提下,美国的教育逐渐趋向于数字教学、资源共享和合作学习的方向。而在中国,大多数教师仍然选择以自身为主的教学体系,仍然强调教材与传授的重要性,尽管这种方式有利于知识的学习,但是很大程度限制了学生内在潜力的开发以及能力的提高,学生长时间处在被动的位置,很难充分发挥学习的主动性,从而影响了学生素质的培养以及能力的提高。
5.学习方式的差异
美国在对学生学习方法改革的过程中,也坚持了自由、平等、自主等最新理念。教师以信息技术为主,将集体转变成组队讨论研究,学生以主动研究或组队合作研究为主。在这种方式下,教师可以发现学生的内在潜力,强调学生的个性培养,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讨论,帮助学生养成好的学习态度,从而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和完善自身的学习素养[6]。然而在我国,学生的学习仍然处于被动状态,尽管许多学校已引进大量的高新设备,但是其学习仍然处于听与练的状态,学生不能学以致用,不能将其学到的知识运用于实际,其实践水平比较低。
6.课程设置的差异
信息技术在美国课程设置中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摒弃了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学资源逐渐从单一的教材变为多媒体等多种资源,教育内容也涵盖了学生对资源使用的反响。在 这一方面,比较值得关注的是网络教室外的相关资源的供给,学生对这类学习状况的反响和态度应该成为其主要的组成成分。根据相关调查显示,至21世纪初,麻省理工学院的网络课堂已包含了超过一百的课程,并且将逐渐扩大到五百多,几乎所有的人都可以获得资源使用权。在我国,尽管十分注重学习资源共享的工作,相关政府也已经明确指出信息技术对教育的重要性,但是改革过去的教学体系和教学理念的路程是艰苦的,依赖于大量条件的许可以及技术的发展。
7.其他方面的差异
在美国各大学校,尽管其经费很多,但比较重视投资所带来的效果和利益,也不十分强调设备的最新,反而比较重视应用对体系的影响,这一点是中国所缺乏的。美国许多学校仍然保存着大量老电脑,但是保养得很不错,适用范围比较广泛,使用效率也比较高。但是在中国,大部分学校的电脑使用效率低、保养情况不好,甚至有的时候大批电脑闲置不被使用。尽管我国校园互联网普及情况比美国好,然而其各种资源比较缺乏,系统也比较简单。美国教师的教学面涉及多种学科,而尽管中国教师在教学方面的成果比较多,却基本上局限在校园网内,外来人员根本无法入网,涉及范围比较小。
三、对我国信息技术教育的启发和建议
上文对中美学校信息技术教育应用进行了一系列比较,研究美国信息技术运用成功的案例,探讨其未来趋势,将其与我国相联系,给出下面几点建议。
1.教育观念方面
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和发展,与产业年代的教育观相比,其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为了符合新时代的特点,倡导“以人为本”的理念,一方面要结合美国的教育观,注重教师信息处理能力的提高及运用新时代的教育方式,另一方面还要结合我国的教育特色,对我国教育进行改革创新,走出符合中国特色的一条教育之路。
2.教育环境方面
教育环境是动态的,可能随着不同阶段的教育情况而发生改变,对学生的学习方式以及教师的教育手段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是教育活动开展的重要元素之一。由此可见,完善教育环境也是教育改革的关键之一。
数字教学环境与支持系统是信息技术课程开展、师生平等自由教育和学习的重要场地,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快速获取教育资料,从而完成自主学习的辅助工具。它不仅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教育氛围,而且为教师的管理工作和教学工作创造了条件。数字教育环境的创建应当从以下两个方面考虑:第一,硬件设备的组建;第二,软件系统的创建。
3.教育体系方面
与过去的教学体系相比,先进的互联网教学体系最大的变化是改变了教育中教师与学习者的位置和对等关系。所以,若要真正构建以学生为主的教学体系,必须按照信息传输途径以及学生信息处理能力,有效运用信息技术,尽量提供学习资料,创造出良好的教学氛围。只有这种良好的教学氛围,才有助于教学的深入,才有助于学生个性的培养,才有助于学生合作精神的形成。良好的教学氛围为以学生为主的教学体系的创建奠定了基础,保证了学生在教师的指引下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教育手段方面
信息时代的来临,迫使全世界各大学校对教育进行改革,摒弃了以前“教材+黑板”的教学手段。所以,我国在对教学手段进行改革时,应当做到以下几点:第一,实现全模块教学,有利于减少相关的教学费用和做到共享学习资料,有利于将信息技术与其他课程相结合;第二,强调实践教育,提高学生的应变能力以及事故处理能力,同时也可以增强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程度;第三,实现案例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增强问题处理能力,增强创新意识;第四,强调互联网资源,其对教学设备及环境没什么要求,适合一些教学情况比较艰苦的地区,而且某方面增强了教育的开放程度[7]。
5.教育方法方面
心理学指出,学习方法主要分自我寻找和接纳两类。两类方法都存在一定的优势和劣势,相互依存。然而过去比较注重接纳,而不重视自我寻找的意义,所以目前需要摒弃完全性的接纳,选择有意识的学习,将各类讨论和自主研究活动彰显出来,让学生主动找到错误,分析并改正错误,从而最终实现化被动为主动学习。在此基础上,各大学校应当做到以下几点:第一,提供学习资源,培养学生自主研究的意识,挖掘学生内在潜力,培养学生的个性;第二,强化学生的合作意识,创建合作式的学习方法,提高其与人交流的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第三,创建讨论式学习方法,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我发现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助于促进学生思维的开发;第四,创建全方位学习方法,从而提高学生全方位的素质;第五,建立教学评价系统,有助于师生间相互监督,从而为学习方法的改革奠定良好的基础。
信息技术的发展和进步,使得各国发展呈现出一种全球化的趋势,信息的作用日益显著,信息技术在教育观念、教育体系、教育手段等方面对其产生了某种程度的影响,教育逐渐呈现出全球化、网络化等特点,使得传统的教育体系得到完善,教师发挥主导作用的教学体系逐渐转变为学生处于主动地位的教学体系,使得教育得到空前的解放,也使得教育成为全民的活动。
————————
参考文献
[1] 吴振华.美国网络教育信息资源的现状及发展成因研究.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05.
[2] 李剑欣.现代教育技术支持下的创新能力培养教学模式的建构.保定:河北大学,2005.
[3] 王琳.信息技术教育的国际比较研究.长沙:华中师范大学,2005.
[4] 刘月雷.信息技术教育的人文反思.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05.
[5] 安涛.信息技术在教育中应用效果的研究.保定:河北大学,2006.
[分类号] G354
随着我国科技高速发展和加入WTO,专利成为企业知识产权保护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谁拥有这一重要的“隐形武器”就意味着谁占有了市场份额;谁巧妙地应用它,谁就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克敌制胜,立于不败之地。综观国内外企业技术创新全过程,大致分为基础研发、应用研发、生产经营、销售贸易等几个重要阶段。这些阶段中企业都会涉及专利信息检索与应用,因为企业技术创新具有高投入、高风险、高效益特点,其整个过程中不同环节应对的各种产品或技术及市场背景都是一个不确定因素,过程中会面临种种风险和考验,遇到各种专利侵权、无效诉讼等法律纠纷。依据目前我国企业在技术创新过程不同的专利信息检索与应用需求,我们可提供不同阶段环节中所对应的专利技术信息报告、专利检索报告、知识产权分析报告、专利法律状态检索报告、专利侵权检索报告、自主知识产权检索报告以及专利二次开发查新报告等。
1、基础研发阶段
一般来说,企业技术创新中的基础研发阶段都要经历项目的酝酿准备、开题立项、实施研发这三个基本环节。企业科研项目基础研发在论点、研发目标、技术路线、技术内容、技术指标、技术水平等方面是否具有新颖性,在基础研发立项前,首要的工作就是要全面准确地了解掌握国内外相关技术信息情报,查清该课题基础研发在国内外是否已有人研究过?发展水平如何?研发深度及广度如何?已解决与尚未解决的问题是什么?由此,要对该技术研发项目作出是否具有新颖性的判定。而专利文献是世界上反映科学技术发展最迅速、最全面、最系统、最直接的信息资源,通过专利文献信息检索,企业可在前人研发基础上不断创新,这样可防止重复研发而造成的巨大人力、财力、物力的浪费和损失。
1.1 构思酝酿准备
企业技术创新项目在其构思酝酿阶段,一般都有必要进行全面系统的专利文献信息检索。因为这种相关领域创新技术的专利信息普查分析有助于企业研发人员全面掌握国内外该技术的研发方向、拓展创新思路、规避侵权风险、借鉴他人研究成果、在比对现有技术存在不足与缺陷的基础上进行“知己知彼、取长补短、有效改进”的技术创新,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体现其技术创新的价值水平。这一阶段最适用的报告为“专利技术信息分析报告”。该报告内容涉及检索目的与要求、检索数据库、检索策略、检索结果和检索结论,其中检索结果是依据检索要求中技术创新内容与检出文献进行对比,按相关度高低对国内外专利文献目录及内容摘要、国内外非专利文献目录及内容摘要进行列举分析。分析结论依据检出相关专利及非专利文献对该项目国内外相关技术或产品的研发现状、技术水平、发展动态及其知识产权背景和市场前景预测等做简要分析。
1.2 开题立项申报
为了更广泛地了解国内外相关技术的发展水平、研发趋势,有的放矢确立企业自己独特的技术创新思路与方案,企业在开题立项之前除展开全面的专利信息检索之外,针对企业立项项目的技术创新点做专利新颖性查新检索是十分必要的,适用报告可选择“专利检索报告”。通过这类查新检索可初步判断该立项申请是否具备新颖性、先进性及可行性,这样可提高企业项目申报的成功机会。尤其是当今重视知识产权保护的新形势下,专利检索对企业技术创新项目申报显得十分重要,它不仅可帮助企业纵览国内外相关领域技术发展进程、开拓创新思路、规避侵权风险,还可激发研发人员的创新能力和提升企业的竞争实力。近年来企业创新技术基础研发立项中,如国家科技部863计划、国家重点基础研究973计划、国家科技攻关计划、火炬计划、星火计划、国家科技成果重点推广计划、各省市级科技成果鉴定、高新技术企业及产品认定、创新基金等都比较注重企业是否具备创新能力和拥有自主知识产权,这不仅对企业申报项目研发起点设置了一道技术创新的“门槛”,而且对企业的创新能力及研发实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类立项查新选用“专利技术信息分析报告”,可在比对国内外相关专利技术或专利产品的研发创新性、技术水平的基础上,着重从知识产权保护与规避侵权风险的视角,对申报项目新颖性、先进性、立项意义及知识产权问题做出客观公正的科学评价。
1.3 实施独立开发
随着整个社会对知识产权的高度重视及专利意识的普及和提高,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与产品受到企业的极大关注。近年来对于企业独立承担或自主参与完成创新技术或产品开发、高新技术企业认定、高新技术成果转化及国家863计划、973计划、国家科技攻关计划等申报中都十分注重企业是否具备创新能力和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有些申报项目还明确地把企业拥有知识产权作为申请高新技术企业的必需条件。企业实施独立开发时,须对其创新技术或产品进行专利检索,可选用“专利检索报告”;也可选择“自主知识产权检索报告”。从某种需求程度上讲,“自主知识产权检索报告”更适宜来客观评价企业技术创新项目是否具备创新能力和拥有自主知识产权。该报告内容所涉及的检索要点、检索主题词和国际专利分类号、检索工具及数据库、检索结论与“专利检索报告”基本相同。但检索结论中,除对委托项目新颖性(创新性)、先进性做出客观公正评价外,更注重对企业独立开发的创新技术或产品的市场前景、可专利性、侵权风险性和自主知识产权予以分析与揭示。这种报告按照自主知识产权的判定原则,凸显了知识产权的背景分析,揭示内容广、技术含量高、文献依据充分、专利分析透彻,能满足企业独立开发技术创新项目,突现知识产权背景的申报要求。
2、技术引进阶段
技术引进是世界各国为加速本国科技发展所采取的有效措施之一。这阶段一般涉及专利申请权转让、专利权转让、专利实施许可等几种方式。技术引进过程中,专利信息检索应用应关注于:①通过检索专利时间和地域有效性信息核查专利是否有效,以防止遭遇专利欺诈;②核实授权方是否为合法权利人以及国内外有无相同技术在其之前获得专利权,以规避潜在的专利侵权风险;③检索分析该专利技术方案在国内外所处的水平及实施的可能性,以合理评估技术的价值。
2.1 核查法律状态,防止遭遇专利欺诈
2.1.1 时间性特征各国的专利法对专利的保护期限存在差异,对发明专利权的保护期限自申请日起计算一般在10-20年不等,对于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专利权的期限,大部分国家规
定为5-10年,我国现行专利法规定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及外观设计专利的保护期限自申请日起分别为20年、10年、10年。需要注意的是,专利技术超出保护期限不仅会造成专利权的失效,没有按期交纳年费、未缴纳专利证书费、专利权人以书面声明放弃或专利权被全部无效宣告同样也会造成专利的失效。
2.1.2 地域性特征根据一国或地区的知识产权法所取得的知识产权的效力只限于本国境内,如在中国未申请专利的外国专利技术,若已过了优先权期限,中方可免费拿来使用而不必支付使用费,其前提是利用该技术所生产的产品必须在国内或该技术不享有专利权的国家销售。另外,企业认为有价值的专利,一股会在不同地域申请许多同族专利,以利于该项技术在全球范围受保护。因此,通过检索专利族及其法律状态可以了解被引进的专利在全球的分布。这时的专利法律状态检索可选用“专利法律状态检索报告”,主要进行专利的地域性与有效性分析。
2.2 检索合法权利人及相同技术,规避潜在的侵权风险
虽然专利权具有专有性,但专利权可以通过转让的方式获得。《专利法实施细则》第88条规定专利申请权、专利权的转移必须在专利登记簿上登记,也就是说专利文献甚至是专利证书上显示的权利人并非一定是当前合法权利人,只有通过查看专利登记簿才能确定最新的专利权人。如忽略这点而导致从非专利权人手上引进了专利,势必造成潜在的侵权。另外需要注意的是,我国专利法对于专利的审查采用两种审查制度,即发明专利要经过实质审查才能授权,对专利是否具有新颖性、创造性、实用性(即专利“三性”)进行严格审查,因此认为发明专利的法律状态较为稳定;而对于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的专利申请,在经过形式审查后,没有发现驳回理由的就予以授权,导致了专利申请质量较低,很有可能已有相同技术在其之前获得了专利权。因此,在引进实用新型专利和外观设计专利时要引起充分注意,有可能引进的技术已是公知技术,甚至可能构成侵犯在先的专利权,这些情况尤其适宜做与专利侵权有关的“防止侵权检索报告”。
2.3 检索专利信息,合理评估技术价值
在完成专利法律状态核查和侵权检索之后,受让方可通过检索国内外相关技术并进行分析对比,进一步考察引进技术的水平及其是否为完整转让情况,把握引进技术的先进性和可实施l生等,以便正确估量技术标的价值。技术链上往往牵扯到若干专利,如果授权方只转让或许可受让方使用某项专利技术不转让、或许可使用技术链上的其它相关专利技术,或者把关键点作为技术秘密保留,则可能使得受让方依此专利生产出的产品在质量和性能指标上达不到预期效果。因此,调查授权方在该技术链上的专利网,是否一并纳入技术引进范围对于把握最终实施效果也是十分必要的。这种通过检索相关的专利文献,合理评估引进技术的价值,可采用“专利检索报告”评价其引进专利的三性以及先进性和可实施性。
3、消化吸收阶段
为加快提高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以专利手段促进企业技术创新,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有市场前景和竞争力的新技术和新产品,上海市科委前几年启动了引进技术在消化吸收基础上的专利技术再创新(简称专利二次开发)专题课题申报项目,旨在支持企业技术创新过程中形成自主知识产权和提升核心竞争力,通过形成具有知识产权的技术,鼓励企业开发具有市场前景的高新技术产品,从而跨越式地带动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
3.1 消化吸收基础上的专利技术再创新
这种在国内外专利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基础上,进行的专利技术二次开发一般可选择目前国内外比较先进的已公开专利,利用其原理和思路,开发出在材质、结构、功能、工艺等比原有专利更先进的创新技术及产品,同时又可避开相应专利的侵权问题。企业只有把握专利保护的游戏规则,把专利技术再创新作为自己实施专利战略的一个重要部分,并能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取得后发优势的创新技术,才能有效掌握企业专利战略的攻防技巧,才能在最较短时间内实现企业高新产业的跨越式发展。为引导企业充分利用通过专利许可实施或专利权转让方式获得的有效的国内外发明专利,或法律状态明确的,并在国内未申请专利但仍有效的国外专利、以及已经失效或即将失效的,但经查新表明仍然具有先进性的国内外发明专利,帮助企业在消化吸收基础上做技术再创新,形成自己的二次开发专利技术,选用“专利二次开发查新报告”来评价企业专利技术再创新价值与水平是适合的。
“专利二次开发查新报告”是以专利文献为依据,以技术为核心,以创新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较全面客观地反映企业在消化吸收基础上的专利技术再创新的能力和实力。该报告主体内容包括:基础专利来源、基础专利技术要点、开发项目技术要点、文献检索范围及检索策略、检索结果和查新结论。其中基础专利的技术方案主要从项提取,效果可以借鉴实施例;而开发项目技术方案形式仿照基础专利,效果即是拟实现的目标。基础专利分析首先要确认其法律状态是否有效?其许可实施或转让专利的法律状态是否明晰?转让专利的转让人资格是否明确?此外,还通过开发项目与基础专利相关性、开发项目有何专利性及侵权风险性、开发项目的先进性与市场前景、项目单位研发基础等综合分析,对项目所涉及的知识产权问题给予客观评价。
3.2 消化吸收再创新后的专利保护
企业在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再创造及其产品研发过程中,如同前面技术研发阶段一样,都要适时对自己的创新技术及其成果产品进行有效的专利保护,并且要以拥有自主专利权来把握自身在市场竞争中的主动权和主控权。国内外大量事实已充分证明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谁能巧妙运用专利这一“隐形武器”,谁就能在竞争中克敌制胜,立于不败之地。反之,就有可能“败走麦城”。因此,企业创新技术或产品一旦研发成功就应马上实行专利保护,尽早获得专利权,在申请专利之前有必要对其创新技术成果进行一次全面的专利检索,适用“专利检索报告”,在被确认具备了专利申请基本条件,即具有新颖性、创造性、实用性的基础上,及时提出专利申请,有效实施专利保护。
4、产品生产阶段
产品、设备、工艺、功能等方面的技术创新都是企业研发人员集体智慧与创造劳动的结晶,这些创新成果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命脉。如何将这些成果快速地转化成生产力,实施工业化生产,实现创新技术及产品的商业化、产业化发展目标,是企业技术创新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的问题。国外发达国家及企业间的技术与产品之争,也都是在不断揣摩分析和消化他人专利技术的基础上创新研发出来的,并对其生产过程中各环节、各流程中的关键创新技术及时采取有效的专利申请保护措施,从而在其特定技术领域中形成坚固的“专利保护网”,以达到垄断当今及未来产品市场和技术市场的商业
目的,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因此,企业在生产前、直至生产进程中应注重对自己的各类创新技术加以严密保护,适时提出专利申请。对于其中某种关键技术或创新产品是否存在潜在侵权风险或将来有可能产生知识产权纠纷问题,更应及时地、主动地通过专利查新检索方式得以早期预见与确认。这时较适用的检索报告为“专利检索报告”。
随着当令人们知识产权保护意识的不断加强,越来越多的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会遭遇到各种专利侵权纠纷问题。企业实施产品生产制造环节中,依据我国《专利法》未经专利权人许可,生产、加工受专利法保护的发明或者实用新型专利产品或为生产经营目的使用他人专利方法的行为(直接侵权);或者未经专利权人许可,制造专利产品的零部件,或专门用于实施专利产品的模具,或用于实施专利方法的机器、设备等行为(间接侵权)都将被视为侵犯专利权行为。为避免产品加工、生产与经营中的侵权纠纷,企业应主动采取规避侵权风险的措施,及时对其产品制造过程中的专利信息进行全面检索,以知己知彼,防止侵权纠纷事务的发生,这种侵权检索较适用“防止侵权检索报告”;当企业被告知侵权时,为保护自己的合法利益,依照专利法规定,企业就对方诉告侵权的专利提出无效诉讼,更应进行专利信息检索,这种被动侵权检索目的是查找提出专利无效的依据,力争挽回侵权损失。这时较适用的检索报告为“被动侵权检索报告”。
5、产品销售阶段
产品销售涉及出口销售和国内上市两种方式,在产品销售过程中,专利信息的应用主要是为了弄清在销售地区相关技术的专利保护情况,防止侵犯他人合法专利权。首先采用“防止侵权检索报告”调查相关专利情况,如果该产品落入专利保护范围,判断专利权的期限,专利权是否终止,专利权是否在有效的保护地域范围,可采用“专利法律状态检索报告”检索对方专利的法律状态,核实其是否在有效期内。再者,对于法律状态有效的专利,应当判断是否存在请求宣告专利权无效的理由。对于通过“专利检索报告”确认具有专利三性的技术发明,应当及时在我国和出口地申请专利保护。
5.1 指定国(地区)出口
对产品出口地明确之情况,主要检索该产品是否落入他人在指定出口地有效专利的保护范围。若落入,则在未得到专利权人许可情况下不宜直接出口,否则极易造成侵权纠纷;如不落入,则应考虑把相关技术及时在我国和出口地申请专利,以求尽早得到法律保护,达到占领该技术阵地的目的。申请专利可采用“专利检索报告”,主要考察技术成果是否满足专利三性要求。
5.2 非指定国(地区)销售
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已经步入信息社会,掌握就业信息成为大学生就业的前提和基础。强化就业信息的收集,可以提高就业信息的深度和广度,提高就业信息质量、开拓大学生就业视野,帮助大学生成功就业。在众多的就业信息中,有高质量的、有低质量的,有真实的,也有虚假的,高校就业指导部门应该制定有效策略,收集并运用就业信息,为大学生的就业保驾护航。在就业信息的收集与运用过程中,大庆师范学院秉持合理的就业信息收集原则,并结合学校办学情况与学生就业意向,充分迎合当前社会所反馈出来的就业趋势,在海量的就业信息中,收集、筛选出真实的、高质量的就业信息,为大学毕业生就业、择业做好信息准备。
一、大学生就业信息收集原则分析
(一)真实性原则
大学生想要成功就业的一个重要前提就是要掌握真实的就业信息。为此,高校就业指导处在收集就业信息的时候,必须要遵循真实性原则,确保收集到的就业信息是真实存在的,也就是用人单位真的有招聘计划的,且要保证信息中用人单位情况、工资待遇等信息是真实可信的。高校不能为了账面上的就业率数据而提供给学生虚假的就业信息,也不能由于急于让学生实现就业而瞒报信息,因为大学生做出就业、择业决策的主要依据就是就业信息,如果就业信息虚假、不准确、缺乏可信性,可能会导致大学生做出错误的决策,影响大学生的就业和未来的发展。
(二)时效性原则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才就业呈现出市场化的趋势,市场对人才的需求时刻在发生变化,就业信息也随之不断变化、更新,大量的就业信息充斥在现实生活和网络上,这其中也包含很多虚假的、过时的就业信息,增加了大学生识别有效就业信息、提高就业成功率的难度。为此,高校就业指导部门在收集就业信息时,一定要遵守时效性原则,充分的把握就业市场情况,及时了解就业动向,全面掌握用人单位的用人标准,从而第一时间为学生提供更加有价值的就业信息,在面对海量的就业信息时,首先要关注就业信息的时间,对于时间超过7天以上的就业信息应该予以剔除,以免因为时间过长而使就业信息失效,减少因为信息失效给大学生就业带来的阻碍。
(三)全面性原则
在就业市场上,各类就业信息基本都是分散存在的,缺少连贯性和集中性,很多大学生因为缺少获取就业信息的渠道,而错失了很多有价值的就业信息,影响大学生就业。为了提高大学生的就业率,作为高校就业指导部门的教师,应该以全面性为原则,通过各种渠道、方式,扩大就业信息的收集范围。在收集就业信息之前,应该面向本校毕业生发放《毕业生就业意向统计表》,了解学生的求职意向、择业态度等相关信息,在此基础上根据大学毕业生的专业、能力、兴趣爱好等多种因素,最大限度的、有针对性的、系统全面的收集相关的、高质量的就业信息,帮助大学生了解自己专业的就业情况、市场需求情况、发展前景、工资待遇等相关信息,帮助大学生做出正确的就业决策。
(四)计划性原则
俗语有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高校就业指导部门应该根据学校专业的设置以及未来的职业发展趋向,锁定方向进行就业信息收集,同时还要根据就业信息收集任务,制定明确的计划,并严格按照制定的就业信息收集计划,采取合适的信息收集方式、渠道,收集对大学生就业有利的相关信息。高校就业指导部门的相关人员,必须要遵守计划性原则,才能更好的完成就业信息收集工作,为大学生就业提供信息帮助。
二、大庆师院大学生就业信息收集的主要途径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就业信息的数量、传播渠道、传播速度等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就业信息来源多、数量大、质量参差不齐,在这种情况下,大庆师范学院就业指导部门应该探索有效的信息收集途径,规避可能存在的就业信息陷阱,为本校大学生就业提供帮助。
(一)利用多元媒体收集就业信息
就业信息的搜集途径,不应该是一元化的,而应该遵循多样化的路径,不但要利用传y媒体,借助报刊、电视等媒体收集相应的就业信息,还应充分注重互联网平台,通过微信、微博等新媒体途径,广泛收集最新最全面的企事业招聘人才的信息,第一时间掌握社会就业信息,阅读相关的招聘广告信息,对同类信息进行对比,从而为大学生提供最科学有效的信息,为大学生更好的实现就业保驾护航。当然,在多元媒体背景下,就业信息数量庞大,质量参差不齐,需要高校就业指导处结合本校专业设置、毕业生具体情况等信息,及时引导大学生筛选、整理和分析信息,为本校毕业生顺利实现就业服务。
(二)加强与地方用人单位之间的联系
用人单位除了会通过平面媒体、网络媒体招聘信息之外,还会与高校展开合作,组织专场招聘会。在这个过程中,高校就业指导部门扮演着桥梁与纽带的角色,一方面大庆师范学院就业指导部门的工作人员应该积极关注地方企事业单位的网站,或者进行实地走访,了解他们的用人需求,获取相关的招聘信息,对于用人需求量较大的单位,可以与之协商举办专场招聘会;同时要将获取的地方用人单位的招聘信息,或者是招聘会的相关信息通过多种途径通知给即将毕业的大学生,帮助他们及时了解招聘会,以及其他就业信息。
(三)利用社会关系或者中介机构获取收集就业信息
就业面对很多复杂的问题,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很多即将毕业的大学生面对就业很茫然,缺乏对社会足够的了解,对就业信息的掌握也较少,没有渠道去了解更多、更有效的就业信息。这个时候,作为一名就业指导部门的工作人员,应该与社会保持紧密联系,并指导学生利用一些有资质的社会中介机构,了解更多的就业信息,发动自身的社会关系网络,如亲人、朋友、合作单位、实习对接企业等,了解企业用人的动态信息,进行分析整理之后发给学生。此外,就业指导部门也可以加强与就业中介机构之间的联系与合作,共享就业信息。
三、大庆师院大学生就业信息收集的方法
(一)目标锁定法
每个大学生的职业理想和就业意向都是有区别的,毕业时对就业信息的需求也是有侧重的。根据2016年的统计数据显示,截止2016年8月29日,大庆师范学院计算机科学与信息技术学院共有毕业生233人,其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159人,网络工程专业37人、软件工程专业37人,除了4人继续考研之外,有157人成功协议就业,占全部毕业生的67%,这说明大部分的毕业生的就只意象还是倾向于与专业相关的工作。因此,就业指导部门在收集就业信息时,就应该目标锁定在与这三个专业相关的工作岗位上,这样能够提高学生就业的成功率。在收集到相关就业信息之后,还要对相关信息进行补充,如企业文化、发展历史、技术水平、用人理念、竞争优势、福利待遇等。
(二)供需见面法
根据专业设置情况,向相关的用人单位发出邀请,邀请其到学校参与供需见面会。目前大庆师范学院设有12个独立学院,30个专业,涉及师范专业和非师范专业两个大类,在毕业前夕,大庆师范学院可以邀请本地一些中小学校、幼儿园以及一些地方企业来参与供需见面会,学校要将自身的基本情况、专业设置、学生学历、毕业生情况等介绍给用人单位,同时向那些确定参与供需见面会的用人单位了解相关信息,如专业要求、用人数量、性别要求等,并将用人单位的相关信息通报给学生,提醒学生提前准备好供需见面会所需的材料,学校、用人单位以及学生要积极配合,这样才能发挥供需见面会的对学生就业的推动作用。
(三)系统研究法
高校就业指导部门对用人单位的招聘信息进行系统的分析和研究,从中提取出有价值的就业信息,这就是系统研究法。系统研究法强调充分把握各个因素的情况,从整体上对事物加以把握。在大学生就业信息收集方面,系统研究法要求就业信息收集人员要具备一定的信息收集、处理、分析能力,对就业信息进行系统研究之后,还要对企业的用人要求与学生的素质能力进行对比,找出其中的差距,然后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就业指导。
四、大庆师院大学生就业信息收集的保障策略
因为就业信息本身数量大,且处于杂乱状态,导致了很多就业信息失真无效,对大学生就业产生不利影响。为此,大庆师范学院就业指导部门应该制定有效的策略,保证就业信息收集的有效性。
(一)科学筛选整理就业信息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就业信息的渠道增加,这使得就业信息的数量在不断增加的同时,也处于分散无序的状态,增加了大学生利用就业信息的难度。针对这一问题,大庆师范学院就业指导部门,应积极收集有效的就业信息,并对收集到的就业信息进行科学的筛选和整理。首先,根据地域对就业信息进行分类,即区域性整理。就是以将相同区域的就业信息整合在一起,并向大学生详细介绍该区域的社会发展情况、地区经济情况、所属行业发展现状、人力资源结构、职业发展前景等。其次,根据用人单位的专业需求,如学历、专业、岗位需求以及录用意图等,对就业信息进行分类,即专业性整理。让大学生能够对用人单位的专业素质和技能的要求有清楚的了解,促使大学生不断提高自身的能力和素质,同时了解社会人才需求的变化和趋势。第三,根据用人单位的性质对就业信息进行分类,即单位性整理,就是将相同性质单位的就业信息整合在一起,让不同专业的学生可以将目光集中在相关种类的就业信息上,可以极大的节省学生筛选就业信息的时间。就业指导部门在整理好相关的就业信息之后,应该通过就业指导网及时给学生。
(二)建立信息控制机制,确保信息真实可靠
高校就业指导部门收集的就业信息想要发挥其效用,首先就要保证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这也是大学生成功择业、就业的关键。为此,大庆师范学院就业指导部门应该对收集到的就业信息进行严格的审查,核实就业信息中涵盖的所有内容,如用人单位的规模、性质、用人需求、薪资和福利待遇等,如果其中包含有虚假信息,应该将信息剔除,不能给学生;加强对毕业大学生的就业指导,引导他们掌握就业信息的分析和筛选能力,提高他们对就业信息的判断能力,以及维权意识,一旦在就业过程中遭遇不法行为,应该利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高校就业指导部门还应该加强与用人单位、人才市场、信息网络以及政府部门之间的联系与合作,建立五级联动的就业信息控制机制,确保就业信息的真实可靠,提高就业信息的有效性。此外,人事主管部门应该对用人单位的招聘信息的真实性、合法性进行严格的审查。建立用人单位需求信息登记制度,一旦用人挝徊生用人需求,需要招聘信息时,用人单位需要提前向地方就收指导中心或者其他相关部门办理“用人单位需求信息登记”手续,做好需求信息登记,然后再想社会公开招聘信息,这样可以严格控制就业信息的质量,确保招聘信息的真实性。
(三)加快就业信息网络建设
大庆师范学院应该加强就业信息网络建设,积极参与构建全国毕业生供需信息网,要对毕业生的就业情况进行跟踪调查,了解毕业生在用人单位的情况,总结当前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情况;加强与用人单位之间的联系,建立用人单位网络,除了要维持好与原有用人单位之间的关系之外,还要拓展一些新的用人单位,及时掌握这些用人单位的人才招聘信息、用人单位的相关情况,如单位简介、招聘人数、联系方式等,同时也要将毕业生的相关信息传递为用人单位。此外,要将毕业生需求信息、供给信息上网,对于不能按要求如实提供相关信息的,通过预警机制加以监督,保证用人单位和毕业生的合法权益。
总之,高校教育的一个硬性指标是就业,高等教育主要目标也是为了就业,就业指导是保障大学生顺利实现就业的重要依托。在信息社会背景下,大学生是否充分掌握就业信息会直接影响其就业成功率。包括大庆师范学院在内的很多高校就业指导部门,应该根据自身的专业设置等情况,利用多种途径收集真实、有效、有针对性的就业信息,帮助大学生在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下顺利就业。
参考文献:
早在2011年,岭南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就引入导生制进行学生教学管理。现已实施了三年的导生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得到了广大新生和学习指导员的积极响应。从2012年到2014年,本课题组已经对导生和新生进行三次的问卷调查,对象为岭南师范学院外语院2011级―2014级新生和2009级-2012级学习指导员,共回收993份有效问卷,回收率100%。
二、导生制学习指导员问卷调查的总体分析
该调查问卷的主要目标是了解外语院在导生制实施过程中,双主体―学习指导员和新生对导生制学习指导员的角色定位,学习指导员与新生的沟通方式、时间及效果,学习指导员目前工作的不足,双主体需要得到的帮助等。
(一)双主体对导生制学习指导员的角色定位
通过表1,我们可以看到,二者都将学习指导员扮演的是亦师亦友的关系放在第一位,最高高达84.92%,这在总体上是一致的。其次是朋友关系。可见,导生制学习指导员是成功的,可以与新生建立亲密的关系,是朋辈教育成功的第一步。
(二)学习指导员与新生沟通的方式、辅导时间及内容
1.学习指导员与新生的沟通方式
由表2我们可得知:学习指导员与新生在面对面交流时,A选项比重在40%―70%,二者都更偏向于像朋友间聊天的方式。这说明二者见面前准备不充分,可能导致交流低效,流于形式。所以学习指导应该走近新生,了解新生的生活、学习需要,并且可以充分发挥网络效应来有针对性地指导新生。
2.学习指导员对新生的辅导时间
从表3可知,最高比例C选项2-3次。这表明学习指导员与新生的沟通的次数不多,即二者积极性不高。所以要继续推行该制度即要通过奖励制度来激励学习指导员努力工作,如通过综测加分、志愿小时等来提高学习指导员的积极性;并且要规定学习指导员的工作内容,以确保工作的全面开展。
3.学习指导员与新生的沟通内容
从表4可看到一个矛盾现象:关于新生学习方面最需要指导的内容,新生中选A的居多,即学习方法,占38%―55%;而学习指导员中选B的较多,即学习心态,占35%―50%。
数据表明学习指导员必须注意不能从自己主观出发,而是从新生的角度出发,设身处地找到知道新生的最佳途径。因此,新生在与学习指导员进行第一次交流时,学习指导员应该询问新生需要哪些方面的辅导,以此作为参考。
根据表5可知,A选项新生和指导员的比例在80%以上,说明新生更加倾向于请教本专业知识问题;同时数据B、C、D项,其所占的比例都约在40%以上,反映了新生问的问题范围较广。这说明了学习指导员在指导内容方面应该把重点放在专业学习上,要重点指导学习目标、学习兴趣、学习计划、学习方法、专业知识、较难的课程、专四专八备考等方面的内容。
(三)导生制学习指导员制度取得的效果
从表6看来,新生和学习指导员的选项都集中在A和C,即专业情况的介绍和学习方法的指导;而B、D、E三个选项的选择率相对平均,基本上都在40%―60%之间;但是F选择项的选择率则相对偏低,都在30%以下。
这说明学习指导员往往忽视了对学生考研方面的指导,在扩展知识面这方面也做得不够。所以要做到,首先,新生有考研方面的意向,学习指导员应该提供相关的信息和学习方法。其次,学习指导员应多与学生交流一些课外话题和知识,分享一些好书和好电影,以扩展学生的知识面。
(四)导生制学习指导员目前工作的不足和需要得到的帮助
1.导生制学习指导员目前工作的不足
由表7可知,A、B、C、D选项分布平均,选择人数最多的为B选项和A选项。即学习指导员缺乏必要的培训、推行力度不够,未形成统一管理、学生对学习指导员的工作认识不足、辅导针对性不够是目前导生制推行的最大困难,其中对学习指导员进行必要的培训最为迫切。
因此制定统一的管理制度,选拔指导老师,形成评议小组,推选优秀的学习指导员,并为新学年学习指导员进行对新生学习、思想、生活方面必要的培训;大力宣传导生制,加强学习指导员和新生对导生制的认识是本课题组接下来要做的工作。
2.导生制学习指导员需要得到的帮助
由表8可知,A、C、D选项为大多数学习指导员共同的选择。即学习指导员需要多方面的帮助,其中专业化的培训、科任老师与辅导员的协助、建立指导员间的交流平台最为迫切。
这说明了导生制的实施要加强与老师,尤其是辅导员的联系,及时获知学习指导员和新生的最新信息;定期召开必要的培训和讲座,提高学习指导员的质量;加强学习指导员之间及其和新生助班的联系,有针对性、高质量地了解新生。
[1、2]Rake Holland AJ, Belcher Pr, Hynd J, et al.Infarct size in rabbits; a modified method illustrated by the effects of propranolol and Vastarel20mg. Basic Rex Cardiol, 1998, 88:250—258.
[3]Boucher FR, Hearse DJ, Opie LH, et al.Effcets of Vastarel20mg on is chemic contracture in isolated perfused rat hearts. J Cardiovasc Phama col, 2000, 24:45—49.
[4]Allibardi s, chierchia SL, Margonato V, et al.Effects of trimetazidine onmetabolic and functional recovery of postischemic rat hearts. Cardiovasc Drugs Ther, 2001, 12(6):543—549.
调查时间:2008年7月至12月
调查地点:山西省高平市北诗镇拥万村、北诗午村、神农镇庄里村、大同市浑源县西留村、青瓷窑村、水磨町村、阳泉市平定县张庄镇宁艾村、锁簧镇前锁簧村、冠山镇南关村
调查对象:村民、村干部、大学生村官
【关键词】新农村;大学生村官;民主建设
一、社会主义新农村民主建设现状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60%以上,可以说,农村基层民主建设的成败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成效,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涉及面广、工作难度大,是一项事关党在农村执政基础的系统工程,农村基层民主建设搞得好不好,直接影响到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改革和发展。
农村基层民主建设主要包括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这四方面的基本内容。在民主选举方面,80%的农村能够做到公开、公平、公正的进行选举,但是在调查过程中个别村庄存在贿选问题,一些村干部利用在村里面的势力,再加上一些金钱的诱惑,使村民做出违背自己意愿的行动,村民的选举权受到了极大地侵害;在民主管理方面,一些村官独立专行,我行我素,目无政策法律;在民主监督方面,由于农村在国家组织体系中处于末端位置,没有专门的监督机构,出现了“监督空白”,使村官在有时候就像村里的“土皇帝”,自行其是,盲目蛮干,由于监督的缺失,使村里的村务公开流于形式,没有真正落到实处,在我们的调查过程中,有将近23%的村没有认真落实村务定期公开制度,只是上级监督一阵子,下面公开一下子,不监督不公开,不反映不公开,在一些村里出现了这样的矛盾:一方面农民民主意识越来越高,表达民主的愿望越来越强烈,另一方面在机制体制的制度上,未能建立起充分表达这一愿望的平台;在民主决策方面,也存在着一些缺陷,在调查过程中发现,目前一些村里有许多硬性任务需要完成,如土地征用、计划生育、退耕护还林,这些都涉及到农民的切实利益,类似这样的事还有很多,村委会在处理此类事宜时,往往不考虑农民的感受,而是一味的迎合上级领导,在这些问题上没有倾听农民的声音,处理的不够恰当。
二、目前山西省大学生村官任职情况
为了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国家从2005年开始,在全国实施大学生村官计划,提出了选聘优秀大学生到农村任职“村官”的振兴和拉动农村发展的政策,这项政策一方面为国家培养了大量的后备干部,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大学生就业的压力,另一方面,为一部分大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天地,为农村的经济及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农村是一个广阔的社会大舞台,向落后的农村输送了高素质的人才,让他们在担任“村官”的过程中,直接与广大的人民群众相联系,不仅帮助了农村,而且在工作过程中极大地锻炼了自己。目前山西省国家大学生村官计划进展顺利,2006年和2007年山西省已经选聘的9748名大学生“村官”中,目前担任村党支部书记的有2人,担任副书记的有1038人,依法选举成为村委会副主任的有4人,担任主任助理的有8704人。2008年选聘人数更是达到10000人。2009年再次选聘近万名“大学生村官”到村任职,提前实现全省“一村一社区配备一名高校毕业生”的目标。
三、大学生村官在新农村民主建设中的作用
(一)优化了农村干部队伍,有助于提升基层组织的整体文化水平。大学生村官为高知识、高文化的群体,在高校接受过系统的教育,他们视野开阔、知识丰富,他们的加入使该地区的基层组织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和活力,改变了原组织的知识结构和年龄结构,有助于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民主建设进程。在这过程中,一些民主的思想和处事方式被带到工作中去,民主的思想和宣传力度将在以后的服务过程中大大加强,更能调动农民参加基层组织民主建设的积极性,也能使基层组织更加具有凝聚力、创造力和战斗力,使我们党在群众中的基础更加牢固。
(二)打破了农村传统的保守的思想观念,有助于推动农村民主建设的进程。农村工作千头万绪,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复杂的系统的工程,要求我们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按照依法、民主和科学治理的要求来做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各项工作。农村基层干部是农民的领路人,是农村各项事业的组织管理者,也是农村各种复杂矛盾的协调和处理者。这就要求村干部在解决农村事务的过程中要有新观念、新思路、新方法。而当前农村工作中遇到的首要问题便是农村基层干部思想观念相对落后,法制意识薄弱,由此导致工作方式拘泥于原有的经验基础,很难有大的改观和突破,而大学生村官恰恰能弥补这一缺陷
(三)有利于开展各种法制宣传活动,维护农民合法权益,促进新农村和谐稳定。在我们的调查和对大学生村官的走访过程中,有65%的村庄在大学生村官的引领下,已经真正实现了村务公开、逢大事民主决策、民主选举村干部,实现对村干部的民主监督等。在调查过程中一位法学专业的大学生村官这样和我们说;“大学生到村工作确实促进了农村的和谐稳定,农村发生矛盾纠纷后,当事人对当地的村干部普遍存在一种戒备的心理,担心他们顾及乡里乡亲情面,调解时有个亲疏之分,一碗水端不平,处事不公。这时充分发挥我们大学生村官的法律知识多、见识广、群众比较信任的优势,充分发挥我们的专长,采取法律讲座、以案说法、黑板报等形式,广泛宣传与村民密切相关的法律知识,积极参与调解各类矛盾纠纷,有效地促进了农村的和谐稳定。
四、大学生村官在新农村民主建设中目前存在的问题
大学生村官计划自2005年实施以来,从山西省整体来看还是比较成功的,选派大学生村官到农村任职的做法受到了社会各方面广泛的欢迎和充分的肯定。但是,随着此计划的大范围实施,我们在调查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不可回避的问题,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都阻碍了新农村民主法治建设的进程。
(一)在工作方面大学生村官和村委会不够融合。一些村官到村任职后,和村委会处于貌合神离的状态,大学生村官和村干部在工作中没有真正的融合在一起,调查发现有38%的大学生村官面临工作着难以深入的问题,如感到人际关系难处理,村里人缺乏认同感,生活不习惯,工作无从下手等,因此如何让大学生村官尽快了解农村,融入农村,和村委会携手管理村庄,是我们首先要解决的问题。
(二)大学生村官计划没有引起村委会的足够重视。大学生村官计划是国家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去帮助农村脱贫致富的政策,理应受到社会的高度重视,只有这样才能将农村的工作做好。而一些村干部对此并不重视,对大学生村官不闻不问,甚至有的村干部直接将大学生村官“发配”到村小学代课去,或者有的大学生村官因为无事可做另找一份兼职,他们多数时间不在自己的岗位上,不参与对村里的管理工作,这样的结果可想而知。
(三)一部分大学生村官态度不端正。一些大学生村官并不是真心的想帮助农村发展,而是为了自己的“钱”途和从中能够得到国家对大学生村官的优惠政策,只是单纯的把农村当作他们人生发展的一块跳板,没有长期扎根农村、为新农村发展的想法,没有与挫折长期作斗争的决心,遇到一点困难便放弃自己的目标。调查显示,许多大学生认为担任“村官”是在就业压力下无奈的选择,对农村怀有感情、想成就一番事业的仅占25%左右。另一方面,许多大学生村官到农村基层工作,是由于上级党委政府在招聘前的一些优惠承诺。
(四)专业不对口,导致一部分大学生村官无法真正发挥出他们的专业技能,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人力资源的浪费。在选聘过程中,对报名大学生的专业没有任何限制,这就产生了一系列的问题,调查显示,有19%的大学生因专业不对口难以在村里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比如核电子工程这种专业,专业知识在农村根本用不到,包括金融、物理电子工程等专业,这样的大学生不是不能当村官,而是这样的话大学辛辛苦苦培养出的大学生没有用到真正的地方,人力资源没有达到最优化的配置,而在走访过程中,农民最希望农林类的、法律类的大学生服务农村。
(五)大学生村官社会经验不足,处理问题过于理想化,不能和农村当地的实际情况相联系。在大学生村官计划中,所招募的大学生大都为大学应届毕业生,他们从大学校园出来后直接步入社会,在社会经验方面略有不
足,缺乏专业知识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和足够的人际沟通能力,使得他们在处理问题时不能得心应手。
五、为了更好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促进新农村民主建设进程,我们课小组通过调查研究,提出以下解决措施:
(一)建立科学合理的组织管理体系。管理部门要着眼于新农村民主建设大局,不断健全大学生“村官”的管理制度,做到有章可循,又不至于管理僵化,做到这点,一是要建立科学合理的选拔机制,坚持大学生自觉自愿原则,在保证公开、公正、公平的基础上,确保把有志向、有热情、有潜力的大学生选;二是要加强大学生“村官”的培训和管理,通过教育培训,切实提高大学生村官的工作能力。三要适当限制大学生村官的专业,引导更适合农村的大学生到农村去,使人力资源达到最优化配置。四是建立监督、考核、奖惩机制,健全完善科学的考核体系,对工作表现突出的,及时给于奖励,对工作业绩较差,村民不认可的大学生村官,经严格考察后,予以辞退。五要设计好大学生村官任期届满后的分流导向机制,确保各项优惠政策充分落实,保证长期稳定吸引和留住真正热爱农村、有能力的大学生扎根农村,为新农村的民主建设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二)大学生“村官”要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大学生投身新农村民主建设,充分发挥自身作用,需要从以下几方面提升自己:一是热爱农民,热爱农村事业,真正做到了解新农村民主建设情况,掌握“三农”工作的方针政策,扎根农村,把农村作为自己建功立业的舞台。二是有吃苦耐劳、战胜困难的勇气和决心,在磨炼自己的同时改变农村的落后面貌。三是提高处理具体复杂问题和矛盾的能力,要在实践中学习技巧,积累工作经验,锻炼和提高组织管理、人际交往等各方面的能力,四要充分把自己在学校所学的知识和实践工作结合起来,推动农村民主建设进程。
(三)深入务实不懈的普法,诚信正确有效的执法。在调查过程中,我们了解到农村普法长期以来徒具形式、缺乏实质内容,致使农民对法律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法律在农民眼中就是一空架子,在农村没有得到广泛的推广。故而,就必须要改变现在的普法形式。首先,使普法者对即将下乡的的法律进行揣摩研习,使其对相关法条的规范意义价值原则等一系列的整体观念有一个比较深入的了解,对农村进行一些具有针对性的普法。其次,结合农村当地实际,多种形式、丰富多彩的送法下乡,其目的只有一个:使农民对法律有一个清醒地认识,使法律所代表的公平、正义深入人心,使法律能够在农村扎根开花。再次,普法要有重点分步骤地进行,比如可以先从一些在农村德高望重者、取得一定成就者等人开始,利用他们的影响力来扩大普法的效果。最后,发展教育。一个人文化水平的高低决定了这个人接受新事物的快慢。在调查过程中,当问到村干部普法效果是他们这样说,农村教育太落后,新的政策不能被农民很好的理解,导致很多工作无法有效的展开。所以只要教育跟上,就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奠定了一个坚实的基础。与此同时,诚信有效正确的执法,也可达到一定的普法效果。
(四)注重对农民民主意识的培养,大力提高村干部的政治素质。农民是基层民主的主体,村委会是行使基层民力最主要的实践组织,通过各种有效措施提高农民和村干部的整体素质特别是对民主政治文化的理解,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民主建设中显得尤为必要和紧迫。加强村民和村干部的民主政治素质,就必须强化宣传教育,全面营造推进基层民主建设的氛围,构建社会主体参与政治生活的激励机制,不断扩大村民有序的政治参与范围,使村民能够切实享受到新农村民主建设的伟大成果。
结语:
大学生村官是社会主义新农村民主建设的需要,社会主义新农村民主建设是开天辟地的新事物,没有知识分子的参与,没有先进的知识做支撑,新农村的建设就不可能五彩缤纷、生机勃勃。我们希望更多的大学生投身到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民主建设中去,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贡献自己的青春,贡献自己的力量。
山西大学大学生创新性实验项目(项目编号080027)
作者简介:
秦飞(1988--),山西大学法学院学生
1 课题的背景研究
课题的提出是在创新创业教学方面利用“互联网+”的技术,在虚拟教学情景、分析情景和实践教学环境现状的基础上,引入虚拟现实技术,构建虚拟的教学情景和教学实践环境,用虚拟现实技术之“长”弥补现有创新创业课程教学之“短”,以达到提高教学效率、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目的。引入虚拟现实技术,构建虚拟实践教学环境,用虚拟现实技术之“长”弥补现有实践教学环境之“短”,以达到提高教学效率、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目的。课题在于解决创新创业课程中,教学实践环境不能满足人才培养需求之间矛盾,加强先进信息技术在创新创业课程中的运用。
2 课题的研究思路、方法及过程
2.1课题研究思路
本课题的研究思路:提出问题――理论综述,分析问题――引入技术,模型构建――实证研究,提出方案――验证总结。
2.1.1引出问题从目前大的社会环境和创新创业课程实践教学的不足以及教学环境不能满足岗位任职需求的现状入手,找准矛盾所在,引出关键问题。
2.1.2分析问题通过总结和明确实践教学的内涵和地位,分析实践教学环境存在的主要问题,论证构建虚拟实践教学环境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为课题研究工作奠定基础。
2.1.3引入技术虚拟现实技术作为当前最具代表性的信息技术,其沉浸性强、交互性好、效果逼真等优势,可以很好地弥补创新创业实践教学环境中存在的不足,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
2.1.4提出解决方案,分析对比多种构建虚拟实践教学环境的技术平台,选取最适合创新、创业的教育实践教学的构建方法。
2.1.5验证总结通过开发运用创业综合演练虚拟教学环境,一方面验证课题所研究方法的可行性和实用性另一方面改善院校在综合演练教学环境中的不足。
2.2研究方法
2.2.1文献资料查阅法
通过阅读大量国内外有关虚拟现实技术的研究文献,了解和借鉴这些领域的基本理论、科学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及最新研究成果。
2.2.2问卷调查与专家访谈
对武汉市高校实地调查,访谈在校大学生、高校教师和相关组织,了解大学生对创新创业课程的认知、响应程度,响应的驱动因素、障碍因素等。数据采集经历访谈调查、试调查及问卷调查三个阶段,预计共发放问卷500份。
2.2.3比按分析法
课题进行横向和纵向对比,分别从空间和时间角度出发,比较分析同一支持体系关键要素在不同情境下大学生响应程度的差异。
2.3实施过程
2.3.1实施的步骤
文献梳理+问卷调查+专家访谈――研究课题、分析框架――相关文献综述――创新思维、创业实践+教学课程设计+实践教学环境设计――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创新创业课程构建。
2.3.2实施步骤
2.3.2.1本课题组成员,从课题立项初,2016年5月份左右就开始着手进行调查问卷的设计,并于2016年9月开学时开展调查问题,历经2月份的调查及分析,形成了调查报告――《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调查研究》。
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150份,其中回收140份,有效问卷131份,问卷有效比率为93.57%。所有的分析都是基于有效问卷的分析。由于湖北工业大学工程技术学院属于理工类院校,男生所占比例较大,其中男女比例分析见表1。
2.3.2.22016年10月份至今,课题组成员按照预定目标,进行课题各部分的研究,形成最终研究成果――《“基于虚拟现实技术在大学生创新创业课程中的应用研究”课题研究报告》,并在创新创业课程中组织学生进行创业之星的比赛。
3 虚拟现实技术应用在创新创业教育上的理论依据
3.1知识的正向迁移在传统学习环境中难以促进大学生学习
在传统的学习环境中,学生通过进行讨论或阅读的方式学习被认为是在头脑中进行的同化作用。在特定的条件下,有些学者认为这种学习方式并不是积极有效的学习方式。Dede et.al(1997)认为抽象科学概念的掌握需要学习者建构关于现象的智力模型,而这种模型经常混合了难以理解的抽象性概念等不可见因素。因为在现实世界中没有实际的物体能够被感知,学生学习起这些概念的时候就不能进行类推,从而不能在头脑中建构相应的认知结构模型,学生也就不能够在头脑中形成知识的正向迁移。例如创业中,企业的成立,及财务人员的工作职责,通过抽象的知识很难让学生掌握。
而在F实生活中,又会发生了许多现象,有时是会扭曲科学原理甚至和科学原理相矛盾。例如Dede et.al[1997]提到:现实世界中的摩擦力的存在会使正在移动的物体的运动速度减慢而最终停下,这就和牛顿的第一运动定律相矛盾。在学生学习这个物理知识的时候就会在头脑中产生错误的概念,形成错误的认知结构:物体的移动本身需要力;而不是正确的概念:物体的改变需要力。现实世界中的现象经常是被扭曲的,是与客观实在不相符合的。如何正确的认识世界,如何把现象与本质区别开来并通过现象揭示本质。在这方面,我认为,虚拟现实技术会是一个很好的认知工具。
3.2建构主义是虚拟现实技术在创新创业教育中应用的理论依据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是认知学理论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在一定的情景下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学习者借助其他人,以及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有意义的建构方式去获得。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是“协作”、“情景”、“意义建构”、“会话”。从行为理论到认知理论,再到建构主义,情景化的学习是适应时展需求的,并在“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下的一个重要学习理论。倡导情景化学习的专家认为:只有把学习置于物理和社会的情境中,并使学习者能够运用具体所学到的知识,这才是有意义的学习。
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情景创设需要发挥一定的技巧。在多数教学中,学习的情景创立需要真实的教学情景。事实上,很多场景是难以在现实生活中进行真实场景的创建,而通过虚拟现实技术,学习者就可以通过在预先设计好的场景中,利用真实的触觉、听觉、嗅觉等感觉器官的刺激,进行交互式学习体验。这样学生的反馈信息,以及对其进行的控制信息都可以跟踪学习者的进程,使教育者能够及时对学生的学习和行为情况进行必要的干预,达到建构主义所倡导的教师作为引导者的身份指导学生学习的作用。
4 虚拟现实技术在创新创业教育训练中的应用
需求是推动虚拟现实技术迅猛发展的主要动力。目前,虚拟现实技术在教育训练中已经得到共识,它在提高教学质量、节省教育训练经费,提升学生实操,降低创业失败率方面有重要作用。
4.1教学与训练
利用虚拟现实技术模拟企业进行操作训练,开发虚拟现实辅助教学软件,例如“创业之星”,以提高大学生的能力素质,实现与岗位无缝链接的有效手段。学生需要肩负着为企业制定产品的研发任务,为了更快的适应市场,引入虚拟现实技术,进行模拟,达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4.2虚拟实际环境
利用虚拟现实技术生成相应的创业环境数据库,包括工商部门注册、厂址的租赁、产品的设计、营销渠道的开发等,并通过网络技术为大学生创造一种逼真的立体职场,以增强身历其境的感觉,提高初创企业的成活率。
5 课题研究价值
利用虚拟现实技术作为实践教学模拟实际职场环境并应用于教学,除了可以很好地解决院校经费有限、时间有限、有此实践风险性高、硬件设备磨损严重等问题外,还可以逼真地模拟各种教学所需的市场情景,进行多种形式的教学训练,这是传统教学所o法比拟的。
将虚拟现实技术引入教学,有利于深化院校教学改革,促进院校信息化建设;有利于改善院校教学条件,创造接近实际的专业技能训练环境,实现与岗位的接轨,提高培训学生的岗位任职能力;有利于教师合理地进行教学设计一,更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灵活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有利于学生自主创新地进行体验、探索学习,充分调动潜力,集中精力,提高能力。对于创新创业教育理下科专业的实践教学,通过了解实验仪器的结构、原理及使用,科学验证或展开演绎课程的理论,从而加深学生对理沦的认识。而对于一专业方面的实践课程,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是十分重要的。
例如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在模拟环境中,建立了诸如财务、商场、银行、股市、房地产、电子商务、旅游场景、人力资源开发等虚拟经济环境。为此,可以建立各种虚拟实口环境,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展现那些在传统教学模式中无法实现的教学过程及效果。
参考文献:
[1]Dede C,Salzman.Using Virtual Reality Technology to Convey Abstract Scientific Concepts[M].1997
[2]Young M.F.Assessment of situated learning[J].1995
[3]Jan Herrington,Ron Oliver.Using Situated Learning and Multimedia to Investigate High-order Thinking[J]Journal of Educational Multimedia and Hypermedia 1999.401-402,选自《当代教育与技术译丛:教育技术的心理学研究》[C].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71-79,131
[4]张闯.我国应用型本科教育实践教学研究[D]南昌大学,2007.12
[5]杨士平,赵国旗.高职教育院校实践性教学地位和原则[J]中国军事教育,2005.04:54-56
1. 调研背景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带动人口流动的加快,大量人口从农村涌向城市,从中小城市流向大城市。北京市随迁老人能否适应随迁生活?北京随迁老人在居住区中的参与度怎样?如何从设计角度缓解随迁老人的寂寞感?笔者对以上问题做了深入调查研究,希望能从中找到合理的答案。
2. 调研目的及意义
论文从北京市居住区内随迁老人的生理和心理需求角度进行研究,发放调查问卷,以期寻找出随迁老人面临的心理问题为北京市老年工作提出指导建议,并从居住区室外环境设计角度提出适于随迁老人生理及心理需求的居住区老年户外活动场地的设计。
3. 相关概念
此次调研对象为北京市海淀区居住区内老年人,随迁区域包括北京市内不同区域随迁老人、农村向城市随迁老人、外省向北京随迁老人。
4. 调研范围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由于学习及工作的限制,老年人已经日渐成为居住区的长时间使用者,因此,对居住区内的人员较集中的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查更具有普遍性和代表性。调研以北京市海淀区的芙蓉里小区、上地西里、上地东里以及怡美家园等四个居住区为调研地点,采取随机问卷调查,选取上午7时-10时,老年人外出较多的时间段,人流量较大,确保了调研的普遍性。
调研与分析
1. 文献资料调查
居住区内随迁老人的社会认同感和归属感的缺失是急需重视,其生活质量有待提高。拥有十四区两县的我国首都北京自2010年以来常住人口达到1961万人,2009年末北京市的外来及流动人口人口已经超过1.47亿人,其中老年人口已增至202.4万人占总人口的16.9%。北京市随迁老人占全国随迁老人总人数的46.3%,可见对北京市随迁老人的心理需求调查可以帮助这一边缘群体得到充分的精神支持和情感慰藉的。
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看,住区规划在兼顾不同年龄层对住宅需要的同时,如何适应老龄社会,从老年人自身特殊的生理、心理需求和行为特征出发,创造一个多向适应而又充满活力和人情味的住区环境,是当前住区规划设计中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
2. 实地考察
课题确定后,笔者对上地西里居住区进行了一次试调查;得出初步结论后,及时调整调研计划,扩大调研区域,并进行细致考察。通过实地考察,我们发现被调查的居住区老年户外活动空间普遍存在以下几个主要问题:
空间通透感差,缺乏安全性设计:因随迁老人从熟悉的地方搬迁至陌生的环境,与邻里缺乏沟通,常产生陌生感。一旦迷失方向,随迁老人便难以寻找求助机会,因此加强空间组织安排有利于增加随迁老人的安全感。
地域联系不强,可识别性差:因地域的变化,随迁老人比常住老人的记忆力和辨别力下降更显著。标志性设计的缺失会给随迁老人空间方位的辨别能力带来一定障碍。上地西里及芙蓉里小区均存在此类问题。
居住区交流空间少:随迁老人的孤独感需要交流来消除和宣泄。被调查的居住区中上地西里、上地东里的交流空间均设置较少,座椅设置缺乏,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随迁老人的社会交流机会,缺少对随迁老人的关注设计。
在对实地的调研与分析中可看出,目前众多的居住区户外设计都疏于对老年人尤其是随迁老人的心理特殊需求的关注,将来也许会导致一些社会问题。针对越来越突出的城市养老问题,城市居住区户外环境设计应尊重老年人的生理及心理需求,从老年人的角度考虑,多方位设计结合,为北京市随迁老人创造一个舒适、优美、整洁的居住区户外活动空间。
3. 问卷调查
调查问卷分别从随迁老人心理需求及对所在居住区户外空间设计参与度与需求度来探讨适于随迁老人新生活的居住区户外环境设计。
本次调查中北京市随迁老人对其所在居住区内的活动场所使用情况多集中于宅间活动场所,占总人数的56.7%、中心广场24.5%、体育活动区10.0%、绿化区域8.8%;在户外空间中,随迁老人多注重交往便利设计、安全无障碍设计,其次是休闲娱乐设计;在所希望的可以增加的居住区户外空间中增加的设计元素为:健康散步道(9.5%)、休闲广场(20.5%)、休闲亭廊(19.8%)、停留座椅(6.4%)、标识系统(3.8%)、紧急呼叫系统(5.9%)、花草绿茵(30.5%)、观赏水景(0.5%)、健身运动场(3.1%)。
从调查中可知随迁老人对居住区户外空间的使用具有一定的时段性。那么与其他年龄群体共同使用一个面积较大功能多样的广场可以有效的缓解随迁老人的交流压力,增加随迁老人有规律地参加社区活动的机会,还能强健老年人的身体素质,从生理和心理需求方面提高随迁老人对居住区户外空间的使用率。
结 语
居住区户外老年活动空间设计可以站在老年人角度考虑空间的设计问题,从而积极引导随迁老人参与户外活动,满足随迁老人的生理及心理需求,充实随迁老人的精神生活。北京随迁老人是北京市的边缘人群,是大城市环境下的与居住区环境关系最为密切的群体,生活环境是随迁老人生命的重要依托,他们比任何人更需要一个安全、方便和舒适的居住环境。我们应尊重城市随迁老人的特殊需求,建立利于老年人身心、身体健康及生活、起居的舒适的居住区生活,相信关注随迁老人就是在关注我们自己!
(第一作者单位: 北京土人景观与建筑规划设计研究院 第二作者单位: 福建三松集团 第三作者单位: 福建师范大学美术学院设计艺术学)
作者简介: